我的老北京:一个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9:27:10

点击下载

作者:关庚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的老北京:一个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

我的老北京:一个平民的私人生活绘本试读:

辑一 欢畅大院

市井生活

西苦水井是一条从南到北的活胡同,和它并行的是一条叫东苦水井的同样宽的胡同,都可以通到新鲜胡同。新鲜胡同是一条很热闹的胡同,有很多比较兴旺的买卖,还有我们儿时上学的学校,即大方家幼稚园和新鲜胡同小学(原名一区九保国民小学)。铺子有同聚成大杂货铺,有正对着蔡家大院的南永裕酱菜园子,有包子铺、猪肉铺,还有卖各种早点的早点摊子。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就可以听到擀面杖敲打面案的声音。学校的门前也摆了许多小摊儿,有吃的、玩的,这些摊儿一直从西苦水井口儿摆到西口儿,直到南小街。孩子们上学的路上,会感到十分有趣。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清脆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具有北京人特色的市井生活。

我所居住的欢畅大院原是一条不太知名的小胡同,它坐落在原新鲜胡同内,是延伸在西苦水井胡同中唯一的一条死胡同,要从大院到外面的世界,就必须要走新鲜胡同,所以说这条胡同还是相当封闭的。整条胡同仅有十六户人家(门牌),我都是相当熟悉。由于都是老住户,各家都知道各家的根底,几乎没有什么隐私。我自出生直到离开那地方,生活了二十几年,所以,对周围的环境也再熟悉不过了。新鲜胡同附近

欢畅大院一号

小六子家

小六子家

从一号说起。一号是小六子他家,小六子是与我差不多大的胖小孩。他父亲是一个脖子上生着一个包的胖老头,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他母亲是一个很健谈的大婶,生得四方大脸,我的记忆中她的腮帮子很大,从后面就可以看到向外凸出的两腮。她对孩子管得特别严,以致小六子那孩子很有规矩,对人很有礼貌,到后来我回欢畅大院时,还碰到他很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摆摊老头家猫

摆摊老头家

小六子家的邻居有一家摆小摊的老头,老头有一个做瓦匠的兄弟,俩老人都是光棍。屋内有一间大炕,老头养了许多的猫,炕上桌子上都卧满了猫,一到下雨天,老头出不去摆摊,我们就到他家去买东西,同时也可以同猫玩玩,我非常喜欢那猫的呼噜声。老头每隔几天去一趟糖市,趸些货物,供一个星期之内卖完。老头兄弟俩一直生活到我高中毕业,后来就双双死掉了,街头路口的小摊再也没有了。

欢畅大院二号

小英子家

一号小六子家同老头家过去后就到了二号小英子家。小英子家是老回民。小英子的父亲是拉三轮车的,他家有一辆很好的三轮车,为了三轮车的出入,还把出入大门展宽了,三轮车可以毫无障碍地出入他家。三轮车保养得特别好,上面装饰的铜活总是擦得闪闪发亮,人也打扮得整整齐齐,在那时要能坐上他的车,应是一种享受。小英子的家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总之在那时,小英子他家应算是一个小康人家。小英子原是我小学(新鲜胡同小学)的同学,但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家道中落了,小英子不得不辍学,小小的年纪就接了他爸爸的班——拉三轮,小小的个子拉上一个大三轮,很早腰就有些弯了。我每天早晨上学,就能碰到他出来,他碰到我们总有些害羞,一低头不打招呼就过去了。小英子一家小英子爸

欢畅大院三号

银行家一家

二号过去即是三号大门。三号住着一家银行家,家有管家,出入很有排场。他家有两个上中学的儿子,一个叫尧更,一个叫大个儿。这家与我们大院的老住户都有些不对劲,玩儿的东西也不太相同,如在那时他们玩的网球就很各色,招惹大院里的各家都出来看。银行家尧更、大个儿四两油惹祸

四两油

三号还住过一个叫四两油的小孩,原因是他的小分头总梳得非常整齐,油搽得倍儿亮,和我们大家还合得来。记得有一年春节,四两油放耗子屎,结果耗子屎点着后钻入我傻哥哥黄昭的脖子里了,给黄昭烫了好几个大泡,梗着脖子晾了好几天,春节都没过好。等到结了疤、脱了痂后才好,但已开学了。四两油后来给了黄昭一个大苹果,才算了事(那时候能吃上大苹果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欢畅大院四号

三号、四号院鸟瞰图

刘吉三家

四号是一个坐南朝北的门,这一家原来一直是姓刘的住家,户主叫刘吉三,是一个东北的大汉。他是当时的保甲长,非常地跋扈,可能和街上的贼有联系,因为当时贼闹得凶时,有人曾看到他同一些贼在房上站到一起抽烟。我家原有的一架梯子找不到了,后来就是在他家的屋顶上找到的。有一次我家买煤受骗时就由他出面调停的。北平解放时组织的出城挖战壕也是他组织的,可北平一解放就再也见不着他了。刘吉三

金柱家

后来四号又搬来了刘吉三的孩子刘国良,小名叫金柱,是一个长着一张大嘴的小矮子。刘国良开始时还可以,但后来染上了偷盗的恶习,整天与七号的小卫子到处去偷,由于是小孩也从事不了大偷,只是偷些瓜果梨枣的小偷小摸。如果他们一次偷得比较顺手了,就拿回来请大院中的小朋友们一同开斋。后来他的事被人告发给他爷爷了,他爷爷再也不放他出来了,他们的偷盗活动才算中止。有时我到四号去玩,碰到金柱的爷爷。他爷爷是好老头,很随和。有一次我正在他家玩鸟,训练交嘴鸟玩叫大远,结果正飞到半截叫猫一下子给叼走了,我抢了半天也没抢下来,眼看着几口就被吃掉了。我非常心痛,回家之后哭了一顿,结果娘第二天去鸟市又给我买了一只。

张义祥家

四号还真有一个乙门排号,乙号中住了很多家,其中最老的一家姓张,户主叫张义祥,他家有很多孩子。我只记得老大是一个曾生过秃癣的大个子,秃秃的头上没多少头发。他的弟弟叫黑三儿,大名叫满平。老六叫和平,二妹妹叫忠娥。几个孩子平时都不错,循规蹈矩,但平时经常不上学。有一段时间,黑三儿跟我不错,经常陪我一起上学,因为我当时是在惠我小学上学,所以三儿常跟我在一起吃饭,每到我中午放学时,三儿就会在教室门外等我,然后我们一同去东安市场玩。三儿一家

卖醋的一家

在三儿他家还住着另外一家四口人,大人是酿醋的,有两个孩子叫潘生与阜成,哥儿俩每天出去卖醋。他家原来在东北,解放战争时逃入了关内,跑到了北平,仍以酿醋为生,结果院内摆满了酿醋的大缸,醋味一出来,各家都捂鼻子,后来因酸味不大合北平人的口味,没多久就扣了缸不卖了,人也搬走了。喜全

喜全家

卖醋的房子空出来了之后,又搬来喜全他们家。喜全是一个小儿麻痹患者,整天坐在一个小车里,用双手爬着走路。喜全由于多年就靠双手走路,所以手劲特大,他一到街门口就会由双手支撑,倒立着爬下台阶,一直走到屋里。如果他在街上和谁打了架,他就会用双手爬地,总能把欺负他的人捉住揍一顿,所以,街坊中的孩子,不但不欺负他,反而经常给他推车。后来喜全他们搬走了,以后我再也没见到他。有一次我去西单商场碰到一个坐轮椅的人,很像当年的喜全,我看了半天但没敢认他,老多了,也成熟多了。

欢畅大院五号

张庆来家

四号出来对门是五号张庆来家。张庆来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小伙子。他有个亲戚叫关秀芝,是一个和蔼的老者,群众关系很好,在“文革”最厉害的时候,能挺身而出保护受冲击的街坊们。欢畅大院拆迁后,也不知道关秀芝搬到哪里去了。关秀芝与张庆来

欢畅大院六号

六号院

我生活过的大院

六号就是我和舅舅家,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那里,送走了我的几位亲人,那里也是我结婚成家的地方。大院的每间屋、每棵树、每块山石,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现在,原来的大门还在,但内部已经面目全非了。“文革”中因房产上交,院内就任凭人们胡乱改建了。树伐了,山石扒了,池子也填满了,在原有假山石的地方盖起了排房,温馨的绿色庭院,变成了不堪入目的大杂院。现在已很难从这破败的面目中看出往日的风貌了。

参天的大树,清晨的鸟鸣,满院的花卉、假山、池子……这就是我的家,我生活过的地方。六号后门六号院子泼院子

泼院子

当时有一个规矩,即在夏天酷热难当的时节,每天傍晚天黑之前全家一起用井水泼院子、浇花,把山石、花草、树丛都泼得湿漉漉的。泼完之后,温度马上就降下来,湿气引来了大量的蜻蜓,藏在花丛中的青蛙也爬出来了。吃完晚饭,大家围在院内乘凉、喝茶,那种生活十分惬意。家中养的植物

我生活过的小东屋

小屋为当时北京卧室的典型布置。大炕上铺褥子,炕洞内能烧火,窗上糊的卷窗(在窗框上端先糊冷布,再用高丽纸制成卷窗,用小线绷住,可自由卷上卷下调节通风),炕上的线笸箩内装着线板、打麻绳用的坠坨、补袜子的袜子板儿等。小东屋我家的外屋

我家的外屋

我家的外屋就如图所示,作为起居室、客厅、书房,大衣柜是樟木的,小柜橱与屏风是螺钿大漆的,其他是硬木的,右下露出一角的是穿衣镜,如放到现在没几万下不来。

欢畅大院七号

基布家没人要的绘图工具

基布家

七号分甲乙两个门。七号甲这里原住着日本人基布一家,基布原是一建筑师,他曾主持设计过老北平的电台,日本投降后他被遣返了。这家日本人还很热情,被遣返之前,他家老太太还给我们街坊们治病,治好了我的小妹妹的湿疹。后来他家门口来一大汽车,把东西全装上去了,听说每人只能带四十斤,所以家中多余的东西都不要了。街坊们待他走后,一下子全都进去把剩余的东西给抢了,我们因为进去晚,只剩下没人要的东西了,我捡了些没人要的绘图工具,如绘图仪、三角板、计算尺与丁字尺等,别看当时没用,可等我考上了清华以后,差不多都用上了。两间房屋的东西半天就一扫而光了。后来七号甲就搬来了王家。使馆职员王旭东家

王家

王家的老头是一德国大使馆的职员,叫王旭东,平时打扮得整整齐齐,拄着一根文明棍,口中叼着一个大烟斗,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镜,很有派头。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宏业,二儿子叫王宏奎。王宏业的儿子叫王骥,毕业于二十八中,后来去了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分配在天津,自上体育学院后就再也见不着了。他平时非常爱养鸽子,有时因为养鸽子要招惹很多人来家,家中总是热热闹闹的。二儿子王宏奎与我原是同一个学校,后来考上了北京二中,二中毕业后考上了太原工学院。他姐姐王宏瑾,后来我考上了清华,她也在清华,是水利系的,曾见过一面,但后来听到她身体不太好而中途退学了。王宏奎还有一个大姐,是大医院的一个医生,解放初期去四川阿坝地区搞性病调研时,因翻车受伤而回家治疗,在家中休养期间,认识了一位解放军大尉的同事,不久就结婚了,婚后不知搬到什么地方了。王旭东还有一位太太 ——他家里人都称她为大姨妈,大姨妈可能与宏奎的母亲不和,有一次她喝了镪水自杀,经抢救活过来了,但留下了残疾,后来她搬走了。鸽子王骥养鸽子

孙家

王家住七号甲的同时,七号甲还住有孙家。孙家是山东人,他家是靠做糖果为生意的,家中有一台大案子和几个吊炭火的铁丝笊篱,还有几台制糖的模具,平时多热的天也要熬糖化糖,将糖弄软,在大理石台面上摔打成能进行再加工的稠度与形状,然后放在模具中加工成水果糖或小人酥糖的长条状的外形,待放凉了之后,砸打成块糖,再经过包糖纸后即成为可送货的成品。做酥糖的工序比较多,因为酥糖既要做馅又要制皮。馅是做杂糖剩下的料黏和而成的。皮是将糖稀多次拉制成为银白色,由于加入空气而成为多气孔的糖料,用它擀成皮包在馅料上,经拉制后再上模而制成的。待他家做糖时,我们全去帮着包糖,做好的糖放入大牛皮纸袋子中,即可以发货了。他家中有一女孩和一男孩,那女孩在前两年我家拆迁时还碰到过一回,也老多了。拆迁前我们去孙大叔家一次,孙大叔也变成一个白发老头儿了,再也做不动糖了。谈话时谈到了原来的老人,都不知道哪里去了。孙老头儿

安老头家

七号乙住的是小卫子与安老头家。小卫子他父亲与母亲都是协和医院的,自从全家搬走以后就再也没有音讯了。

安家搬来一家三辈。安老头在一铁路上看仓库,有时能从仓库中捉狐狸,碰巧时能捉到好几只,捉到后用电网打死,便在大院内架起来用一小刀皮,先从嘴上开始,一点一点地往下剥,当剥过头之后即可用力往下扒一下,就扒到大腿的根部,然后用小刀慢慢剔到小腿处,这时就把小腿骨割断,到尾巴时也要从尾巴根处割断,即可得到一只完整的狐狸皮。皮扒下来后要用沙土鞣一下,防止晾干时粘上,待稍微晾干即可以送。剥狐狸皮

到鞣皮革处去再加工。几天过后,一个已鞣好的皮筒子即可取回了,回来以后安大妈就把它加工成帽子、好皮坎肩。我的记忆里安老头做了很多狐皮制品,我妈妈说你不要老围着安老头去看他剥狐皮,那事办得太损了,后来安老头被汽车撞了,两条腿的半月板都碎了,在腿上绑两根竹片子才走得了道儿。我母亲说这就叫报应,是由于他剥皮时剁腿剁成自己得这病,是死狐狸给咒的,你看应验了吧。从此我脑子中对于大仙的狐仙有了一种敬畏的感觉。

刘家

当安家与王家搬走以后,就又搬入了刘家。刘家是在胡同口开小铺的,他家有一大儿子,由于先天缺陷,是个哑巴,智力低下,虽然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毛病,高鼻梁双眼皮,但不会说话,嘴中总含着一把石头子。他平时走路总低着头找石子,找到了好看的就含入口中。这孩子有一次走丢了,是我大舅从小报上看到一儿童被火车轧倒的消息,告诉了他爸爸,结果刨出来果然是他,被火车轧死了。他弟弟叫刘绍武、刘纳武,刘纳武还和我在一个单位工作过的,很亲,老头二〇〇七年才去世。刘纳武与我妹妹黄喆文是同班同学。后来刘家从七号乙的安家搬到十号。小哑巴父母小哑巴小哑巴被火车轧死

欢畅大院八号

黄门老太太家

黄门老太太

八号原是一大杂院,早期院内住着一个长着大气脖子的黄门老太太,她经常买一些小药给那些找她看病的人,很多人找她扎扎针,她从不拒绝。我小时候不到一岁时,腿上长了一个脓包,到大医院去要给我锯腿,后来姥姥说,愣要死的,也不要一只腿的,结果把我送给黄门老太太医治,老太太用纸捻捅破了,流出了一茶碗脓,贴了她自制的膏药,一星期后就好了。现在我腿上还有一个疤痕。所以,我信服这老太太还有些医术。杨老师一家

杨老师家

老太太搬走后又搬来了赵家,赵家是一户宽裕人家,一女孩叫赵竹均。她家是开鸦片烟铺的,但后来一禁烟,她家也就搬走了。搬走了之后,又搬来了杨老师。

杨老师一家原是从乡下来的,他媳妇叫杨小脚,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叫杨甚俭,在女四中上学,与我同大。二女儿叫杨甚池,还有一个女儿叫什么我也记不清了。二女儿患有肺病,后来得知不久就去世了。杨老师音乐教得很好,平时走路老打着拍子,上课时会弹钢琴,但“文革”时被揪了出来,据说是童子军的教练,被挂了牌。我在上班时还见过他挂着大牌子站在校门口,后来很久才被解放。杨老师的大女儿很有出息,后来在朝阳区教育局工作,和我大姐成了同事。“文革”后期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欢畅大院九号

王建华家

胡同一拐弯就是九号,九号住着一家小孩叫王建华,母亲一人带着他。他父亲在解放初期被押了,据说是有特务嫌疑。王建华看起来挺老实,但他比较色,因为我在一号买零食的时候,就曾看他在揉小丫的肚子,我看到之后,他还追出来叫我别说出去。后来王上了中学,很早就有了女朋友,我们因此常看不起他。揉小丫的肚子

欢畅大院十号

高原志家

十号原住户姓高,小孩名叫高原志。高原志与我姐姐黄喆芸是同学。高原志小时候长疮,在脸上留下了一疤痕,因此很多同学都取笑他,叫他大疤瘌。大疤瘌

刘家搬到了十号

后来七号的刘家搬到了十号。刘家在十号住了很久才搬走,那时距离我上大学不远了。刘家的刘绍武考上了太原工学院,其妹妹小姑娘后来做了街道工作,绍武的弟弟纳武后来分配到了北京市一建公司与我成了同事,他的老母亲到二〇〇八年才去世。纳武有一个女孩,目前已快大学毕业了。

欢畅大院十一号

十一号一直住着外地人,很少与街坊来往,大门一直关得紧紧的,很少见他们出来。

欢畅大院十二号

十二号院

张先生父子

十二号原是我大舅的房产,靠门口住着一对老夫妇,老头姓胡,山东人。胡爷爷老两口去世后,搬来了张家父子,他们酷爱体育,着装奇特,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都戴前进式鸭舌帽。有次父子俩一同来我家拜访,还送我一顶鸭舌帽,住了不久就搬走了。一次我去什刹海游泳池时碰到过他们,这也是唯一看到他们没戴鸭舌帽的一次。张家父子

小莉一家

靠里住着小莉一家。小莉一家整天在吵架中过日子,小莉她妈是一个泼妇,吵起架来可以半天不重样的。她把小莉和她妹妹管得有些缺心眼了,比如小莉就随他妈叫大舅为“大哥”。因为每日大舅下班碰到她,她就会说:“大哥哥您回来啦!”弄得大舅哭笑不得。小莉的妈整天与她丈夫打架,弄得她丈夫天天到外面钓鱼,一去就一整天,以躲清静。后来小莉这姐妹俩都没有长大,很小就夭折了。小莉一家小瞎子

小瞎子家

最后一家是一个厨师,在一单位工作,叫二来子。有一个儿子是瞎子。瞎子他妈是一个气迷心,总怀疑二来子跟单位里的小老妈不清楚,也总是打架。小瞎子与我同岁,一直没结婚,小瞎子好不容易才交了一个女朋友,后来又被他妈弄散了。原因是女的脸上有一疤痕,他妈说:“鬓疤,鬓疤,不方(妨)俩就方(妨)仨。”结果人走了。小瞎子就一直没能结婚。我上大学后,听说小瞎子在她的母亲的苛求下没几年就死了。他母亲没几年也跟着去了。

李付君家

挨着十二号是火神庙的后门。里面住着一家织布的,是李付君家。他家经常在胡同里纺线,用一台老式打绳机,一头由一个人摇摇把,另一头拉着压着许多大石头的架子随摇把拉紧便向前移动,绳子逐渐被拧紧,从而拉出一条条绳索。我经常看打绳索的,打好一条绳索约用半天的时间。纺织机设在他屋里,一开机就发出咔嚓嚓的声响,吵得四邻不安。后来,李付君的奶奶搬到我的隔壁,老太太对我很好,如果我回家晚,老太太总灌好两暖瓶热水放在窗台上,好让我们晚上有热水用。老太太经常喊叫李付君,比如吃饭前她会喊:“付君哪,你哪里去了?”叫声怯怯的,非常好听,我们都会叫了。打绳子一家李付君的奶奶

欢畅大院十三号

小福子家及小连弟

小福子家

十三号是小福子他们家。小福子养得很娇,小秃瓢上留着一撮胎毛。他父亲是一个大高个儿,平时没什么工作,总能看到他在街上闲逛。

他院里还住着一个叫小连弟的女孩子,平时总背着一个小孩,不背孩子时就天天早上捡煤核,我天天总能看到她,但从来不说话。

他有几个兄弟是无业游民。我看见过他腰中挂着手铐在街上转,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这种打扮的人绝不是什么好人。

欢畅大院十四号

赛西施家

十四号住着东北人赛西施一家,这家女人爱打扮,总问别人:“我美吗?”故人称“赛西施”。平时出租一些小人书。老太太很能吹,说她床底下放着一架虎骨,还说在她家如何打猎时打到的,吹得没边。我去过几次她家后,再也不去了。没工夫听她闲聊。赛西施家

欢畅大院十五号

张姑姑家

十五号是张姑姑家。张姑姑叫张志美,是大舅在青年会唱戏的戏友,唱得一口好青衣。我记得她唱的《贺后骂殿》博得了看戏人的好评。张姑姑的丈夫叫郭大京,儿子叫郭胜利。我同郭胜利很要好,那时我正攒电影说明书,他还帮助我攒,当时我攒了好几百张,后来都失散了。郭胜利一直没结婚,给他妈急得什么似的。他说我不结婚,以后娶一个小寡妇什么的就可以了。张姑姑的女儿插队去了云南,吃了不少苦,后来费了很大劲才回来。张姑姑的爱人在西直门外建校教书,但后来我有机会到建校去,一直没能看到他,不知道调到什么地方去了。郭大京、张姑姑一家京剧《贺后骂殿》中张姑姑扮贺后

吴汉臣家

十五号张姑姑家原来住着一家吴汉臣老伯伯,他原来是在上海开电影制片厂的。他有一个女儿叫吴殿祥,长得眉眼还很漂亮,但嘴大一些,在一九五八年曾经和我哥哥搞过一阵子对象,哥哥由于才入了军委测绘学院,二来太小,所以未搞成。后来吴殿祥去了中国气象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