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02:51:47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下)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下)试读: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10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10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上、下册);

第2卷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上、下册);

第3卷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上、下册);

第4卷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

第5卷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

第6卷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上、下册);

第7卷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上、下册);

第8卷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上、下册);

第9卷 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上、下册);

第10卷 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上、下册);

第11卷 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上、下册);

第12卷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上、下册);

第13卷 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上、下册);

第14卷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上、下册);

第15卷 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上、下册);

第16卷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上、下册);

第17卷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上、下册);

第18卷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上、下册);

第19卷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上、下册);

第20卷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上、下册);

第21卷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上、下册);

第22卷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上、下册);

第23卷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上、下册);

第24卷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上、下册);

第25卷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上、下册);

第26卷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上、下册);

第27卷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上、下册);

第28卷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上、下册);

第29卷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上、下册);

第30卷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上、下册);

第31卷 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上、下册);

第32卷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上、下册);

第33卷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上、下册);

第34卷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下册);

第35卷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上、下册);

第36卷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上、下册);

第37卷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38卷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上、下册);

第39卷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上、下册);

第40卷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上、下册);

第41卷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下册);

第42卷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上、下册);

第43卷 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上、下册);

第44卷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上、下册);

第45卷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上、下册);

第46卷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上、下册);

第47卷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上、下册);

第48卷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上、下册);

第49卷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下册);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上、下册)。《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非洲文明之谜

金字塔的三大奇谜

当美国的宇宙飞船第一次飞入太空,宇航员们回首俯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时候,首先进入他们视线的就是埃及的大金字塔。金字塔是历史的奇迹,也是人类的奇迹。数千年来令每一个见到它的人惊叹不已,感慨万千。然而对喜爱思考的人来说,惊叹之余还有更大的困惑:远古时代的人们如何建造这么庞大的建筑?金字塔的建造,似乎超越了史前人类所能掌握的科学技术。在金字塔那矗立了数千年的身影中,似乎包含着无数的秘密,吸引着历代的人们去提出疑问、进行探索……

1.数字之谜

金字塔的高大宏伟早已成为人们瞩目的对象,但准确地测量金字塔,却是19世纪以来的事。而测量得出的某些数据,却不免令人震惊,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金字塔(指胡夫金字塔即大金字塔)高147.6米,这个数字乘10亿,等于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金字塔的底部呈正方形,底边长227米,底边周长,是塔高的2.5倍,等于人所共知的圆周率π,即3.1416。

金字塔的朝向四面为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基本方位误差不超过1/11度。

金字塔坐落的岩石地基经过精心测量,处于准确的水平状态。

穿过金字塔的子午线将地球上各大洲与大洋的面积分为平均的两半,误差不大于7%。

金字塔内的法老墓室,其长、高、宽之比为5∶4∶3,正好符合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公式。这个定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而毕达哥拉斯诞生时,金字塔已建好两千多年了。

这些数字,如果是偶然一次两次地出现,那我们可以毫不疑虑认为是巧合。但是如果这样频繁地、反复地、甚至是有意识地出现,那我们就不得不想到是出于某种安排,或事出有因了。或者说,金字塔的设计者不仅有着高深的数学造诣,而且似乎事先已完全掌握了有关地球和太阳系的天文基本知识。大走廊由花岗石砌成,下宽上窄,从下往上每层的巨石都向外突出大约6厘米,工艺十分精湛

那么在遥远的石器时代,人类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也不知道“0”的使用。那时,谁能具有这么高深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呢?

2.建造之谜

数字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答,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大批科学家和建筑师来到埃及,另一个更大的疑问又不禁涌现在人们心头:史前时代的埃及人究竟是怎样建造这座巨大建筑的?

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7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的。这些石块每块重2~12吨不等,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经历了4500年的风风雨雨,其缝隙至今仍严密惊人,建筑技术令人大为惊叹,一根针或一根头发都难以插入。那时人类尚不会使用铁器,真不知道当时的埃及人是怎样加工这些巨型石块的,并且如此严密地结合在一起。

还有,金字塔不是简单的石块堆砌物,它内部有着精心设计、宛如迷宫般的隧道和墓室等房间。建造金字塔的人们是怎样挖掘这些隧道的?现在被称为“大长廊”的隧道位于大金字塔内部深处,全部用大理石砌成,墙壁琢磨光滑、地面铺镶整齐。但无论在这里还是在法老墓室中,都没有留下使用过火炬之类的痕迹,也没有任何被熏黑的顶和墙面。

最难以想象的是金字塔的工作量。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修建金字塔的工人为12万名,每三个月轮换一次。这样一年就需要48万人,除了工人,还要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批的监工以及维护施工治安的军队。而这些人又都要有自己的家属、子女,还有大批的僧侣、祭司、官员和法老家族成员。这样算来,在金字塔工地的有关人员至少保持在几十万人,最多时间可达百万人,这些人不能凭空生存,他们还要吃饭。有人统计了一下,要想维持这些人所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生存需求,全国劳动人数须在其20倍上下,再加上家属和子女,全国总人口至少需达到5000万人。但在公元前3000年时,全世界的总人口也只有2000万左右,这又如何解释呢?

让我们沿着“吃饭”的问题继续,1980年埃及人口在4190万左右,粮食总产量440万吨,仅能自给。而古代埃及仅仅在尼罗河三角洲和河流两岸有较肥沃的农田,他们怎样生产养活5000万人的粮食?这样的结果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金字塔的采石场在施工地点90公里以外,古埃及人是如何把这些石块运来的?由于那时还没有马车,传统的看法认为是用滚木运输的。但滚木需要大树杆,而在尼罗河畔生长较多的只有棕榈树。棕榈树杆质地松软,不可能承担太重的物体,因此无法充当滚木。如从域外进口木材则需要一个庞大的船队,逆尼罗河而上,转运到开罗后用民车运到工地。且不说当时埃及人是否拥有庞大的船队,就是马车还要900年后才出现。吉萨金字塔俯瞰图

在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问题上,我们知道得还少得可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金字塔是用一种我们现在还未知晓的技术建造的。没有一位建筑师能够仿造出大金字塔,即使他拥有各大洲所有的技术手段。

哪一位建筑师敢跟他叫这个板?至今还没有其人。

3.功能之谜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金字塔就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其证据是大金字塔的碑文和铭文上刻有胡夫的名字。可是据文献记载,公元810年,阿拉伯人统治埃及期间,年轻的阿拉伯王子阿布杜拉·艾尔马曼为了寻找传说藏在金字塔内的珍宝,带人来到金字塔前,竟无法找到大门。后来他们打破石壁,从北壁闯了进去,沿通道转变向上到达传说中的法老墓室。他们曾认为墓室是胡夫法老及其王后安息的地方,但进去之后却发现,那里不但没有宝藏,甚至法老和王后的遗骸也没有,两处墓室空空荡荡,四壁光滑,可是墓室封印完整无缺,表示此前还没有盗墓人闯进去。

艾尔马曼的发现使世人深感震惊。以前的论断似乎已经站不住脚了,既然金字塔没有尸骸,就无法证明它是法老陵墓。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法老墓室等,都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并没有可靠的依据,至于那两间空室究竟是做什么用的,谁也不知道,也无从知道。

由于这一发现,又引起了人们对金字塔功能的新揣测。有人认为金字塔是古代度量标准的记录器。有人说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的宗教标志,有人说大金字塔和其他小金字塔都是古代的天文台。法国一些科学家用X光探测,认为金字塔中的空间可能占总体积的17%,而现在已知的空间仅占总体积的3%。有些人认为,这些尚未发现的空间内可能蕴藏着金字塔巨大的秘密。但人们虽费尽心机,至今仍未有新的结果。1952年,人们在金字塔周围挖出一条雪松木船,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载送法老赴来世的太阳船。但即便如此,金字塔究竟是做什么用的这个基本问题却依然困扰着人们。而胡夫法老的遗体究竟埋藏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

杀人石之谜

在非洲马里境内,有一座无名山,山上有一片植被丰富的大森林,林中有各种巨蟒、狮子、凶残的鳄鱼、老虎等。然而,在无名山的东麓,却极少有飞禽走兽出没的踪迹,一切都显得焦枯和寂寞,甚至有些死寂,当地的土著居民对这个地方既恐惧、厌恶又敬畏。

在1966年春天,无名山发生强烈地震。震后的无名山东麓远远望去。总有一种绚丽多彩无法形容的光晕在飘忽不定,久久不散,尤其是雷雨天,更是瑰丽无比。据当地人说,这里藏着历代酋长的无数珍宝,从黄金铸成的神像到各种宝石雕琢的骷髅,简直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神秘的光晕就是从震后地缝中透出来的珠光宝气。这个传说究竟是真是假,谁也不能证实,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马里政府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于是派出了以阿勃为队长的八人探险队,进入无名山东麓进行实地考察。

在电闪雷鸣中,阿勃清晰地看到不远处那片山野的上空再次冉冉升起一片光晕,光亮炫目,飘忽不定,光晕从金黄色变为红色,最后变成碧蓝色。暴雨穿过光晕,使它更加姹紫嫣红,妩媚动人。雷雨刚停,阿勃不顾道路泥泞、山陡坡滑,马上下令进发。他们发现那里躺着许多死去的人,这些人身躯扭曲,口嘴歪斜,表情痛苦。从尸体看这些人已经死去很长时间,但奇怪的是,在这炎热的地方尸体竟没有一具腐烂。这些人可能是不听劝告偷偷进山寻找珍宝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死去呢?死后而尸体为什么不腐烂呢?

探险队员四处搜寻线索。突然间,一名队员发现从一条地缝里发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光芒,而且色彩不断变幻着,这难道真是历代酋长留下的珍宝?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从泥土中清理出一块重约六吨的椭圆形巨石。半透明的巨石上半部透着蓝色,下部泛着金黄色光,通体呈紫红色。探险队员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巨石挪到土坑边上。这时有个队员突然叫道:“不好,我全身无力,四肢发麻!”有的队员说:“我的视线模糊不清!”队员们开始抽搐,相继栽倒,不省人事。此时,只有阿勃还保持清醒,他想这可能与那块巨石有关。他想起那些死因不明的尸体,浑身不禁一颤,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为了救同伴,阿勃强拖着开始麻木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向山下走去,准备叫人来……人们发现了躺在路边的阿勃,把他送进了医院。经抢救阿勃终于清醒了过来,并将所发生的事告诉人们,之后他又闭上了双眼,昏迷过去。医生检查发现,阿勃受到了强烈放射线的刺激。

有关部门立即派出救援队赶赴山林抢救其他七名探险队员,但无一生还,全部遇难,而那块使许多人丧命的“杀人石”,却从陡坡上滚下了无底深涧。科学家们想解开巨石杀人之谜,但是由于找不到实物而无法研究。而且一提到“杀人石”的巨大威力,科学家只能望石兴叹,这成了自然界一个不解之谜。

古非洲谜城之谜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令人难以解释的现象。特别是考古工作中,人们所发现的古代建筑的旧址竟是那么的雄伟壮丽,这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极不协调。人们很难弄清楚当时的人是靠什么创造出这一切。非洲就有这样的两座古城,根据史书记载,公元11世纪,在非洲西部和南部分别建有两座古城“廷巴科”和“森巴维”,都是那么雄伟壮观,可是根据当时的生产力与建筑水平推测,当时的人们不具有那么高的文化智慧建起一座城堡。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公元11世纪,那里的居民依然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在他们的头脑中甚至没有城堡的概念,更不可能具备设计建造城堡的技术。那么这两座古城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又是由谁建造的?

传说廷巴科城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的西南端,那里美女如云,宫殿金碧辉煌,到处都有奇珍异宝。美好的传说和巨大的财富非常诱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像磁石一般吸引了一批批探险家到达那里。19世纪,法国巴黎地理协会拿出1万法郎作为奖金,鼓励人们到廷巴科,去寻找神秘的古城。两个英国人克服万难终于到达了古城。可是在那里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财宝,只是一些残垣断壁,似乎向人们展示着它当年的风采。后来,法国人占领了廷巴科城,他们对该城进行了研究后确认,这座城始建于11世纪,是由一名叫“廷巴科”的女人建筑的。至于这个叫廷巴科的女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怎样建成这样一座不被当地人认可的城堡就无人知晓了。

非洲的另一大谜城森巴维坐落在赤道以南的津巴布韦的南边,它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座拥有宏伟建筑的坚固城堡。森巴维城中最大的一个建筑物长达116米、地基深达5米、墙头宽3米的庙宇。城堡中的其他建筑也同样坚固,是什么人能够在这荒无人烟的非洲南部建起这样一座宏伟巨大的古城?这一现象吸引了无数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这些科学家们都细心研究、努力工作,希望能找到揭开谜底的钥匙。人们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得出的结论是该城建于公元1100年,通过对挖掘出的装在两个陶瓮中的男女尸骨鉴定,确认男性身高约1.8米,骨骼类似南欧人,而不像当地黑人,根据这两具尸骨埋葬的情况推断,他们生前就住在这里,是这里的居民。由此可得出结论,这座古城就是这些外来民族所建,在他们居住了大约300多年后,直在公元15世纪中叶可能被当地的土著人消灭或者是被赶走,使这段文明留在荒野中。

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为何要建造这两座古城?又是什么原因使古城毁灭?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有待考古专家们认真寻找。

撒哈拉森林的起源之谜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那里几乎没有成片的植被,没有水,有的只是黄沙满天。

在过去的几十年,人们一直认为在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地球经过几百万年的变迁之后,大海消失了,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是最近联合国地理和种族研究中心用最现代化的仪器对撒哈拉进行深层钻探,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撒哈拉在远古时代曾经是热带雨林,否定了海洋说。

这一具有突破性的结论,激发了许多科学家对撒哈拉的兴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考察。

一个意大利的考察小组于1982年到了沙漠中的瓦基别尔德尤格盆地进行考察,他们在一条早已消失了的河床中的褐色化石中,看到了长颈鹿、大象、犀牛、河马、鳄鱼等一些动物的清晰形象。考古学家们还在这里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遗迹,大量完整的动物画、人物画,充分说明了古文化曾在撒哈拉出现过,至少说明它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这里。

德国的考古学家运用计算机,对这些画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结果令人惊奇,由计算机绘制的图画中居然有两种人,一种是白人,一种是黑人。白种人使用斧子、锤子,饲养的是山羊和绵羊;而黑种人使用的是弓箭,饲养的是较大的牲畜。

是什么使人类放弃自己的家园?又是什么毁掉那些绿色的文明?在地球的进化过程中,曾发生过许多想象不到的事情,撒哈拉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奇妙的香塔之谜

公元1195年,现位于非洲北部的摩洛哥王国建造了一座奇异的清真寺尖塔。这座塔位于古城马拉喀什的著名风景区,是按照阿拉伯国王苏丹的旨意建造的。在这座塔的墙壁上没有什么奇花异草,却一年四季散发着阵阵清香。由于这一特殊现象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香塔。

这座香塔高67米,据说建造时砌墙的砂浆中曾混入了900多袋名贵的香料,因此该塔能时时释放出经久不绝的香气,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这座世人皆知的香塔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规定,就是除了负责报祈祷时间的盲人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登上该塔,如果一旦有外人登塔,香气就会变得很怪,也很淡。有人猜想,这座塔里也许有世人想象不到的奇珍,也许有不让后人知晓的存香之宝,也许什么也没有。因为古老的阿拉伯是一个让人感到神奇和神秘的国家,它有许多不被人了解的地方。

看来这座香塔又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需要建筑专家们去研究考证,为我们揭开谜底。

河流乐园之谜

“撒哈拉”,阿拉伯语意为沙漠,这是一个从大西洋到红海,横穿整个北非,东西连绵近5000千米,南北纵深达2000千米的地带,约四分之一为无边无际的沙海,其余为荒凉的山丘或干旱的平原。提到撒哈拉大沙漠,人们便会想到那是一片“死亡之海”。

有证据表明,6000年前受北进的赤道西风影响,这里曾是风和日丽,降雨充沛,农牧业高度繁荣的地区,是沙漠中部的“河流乐园”。

1956年,法国考古学家诺特博士率领一支考察队在当地土著人和法国驻北非军队的帮助下,进入了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的撒哈拉大沙漠。考察队在历经数月的艰难征程后,饮水用尽,大部分队员生病,并且生命面临着巨大威胁,就在他们准备放弃考察计划,呼叫飞机前来救援时,找到了传说中所说的“河流乐园”的高原地带,发现了有着久远历史的撒哈拉人像岩画。

这些岩画发现于撒哈拉大沙漠中部的巨大岩石上。那是一个岩石地带,大块大块的岩石遍布各处。经过数天的挖掘,他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山洞和隧道,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山洞和隧道里,到处都是古老的壁画。科学家们测定,这些岩画的年代大约在6000~8000年以前,画面上有举弓射箭的猎手以及驯鹿的情景,摆动着舞姿的妇女,甚至有大象狮子等森林中的猛兽,鉴于还有独木舟和人牵着牛的图案,考古学家们一致认为,在6000年前,撒哈拉沙漠的中部确有传说中的“河流乐园”存在,经推测,当时那里的人已从事牲畜饲养,并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这些壁画画得比较精确,其中还有一些涂上了颜色,那种色彩好像是矿物粉末和植物汁液混合而成的。

在阿尔及利亚恩阿杰尔高原上也发现了一幅反映昔日撒哈拉繁荣景象的岩石壁画。据科学家测定,这幅岩画绘制于5500年前,画面上有形状似椭圆形的小屋,屋前拴着一排小牛,牧民们赶着膘肥体壮的牛群归来,妇女们含笑跑出小屋迎接,孩子们在牛群间嬉戏,一派安居乐业人畜兴旺的景象,各种姿态的人物生动活泼,白黑相间的牛群栩栩如生,绘画技巧别具特色,这幅岩画证明那时撒哈拉地区降雨丰富,溪流潺潺,草木茂盛,土地肥沃。尼格罗人就曾在这里定居,他们还饲养家禽,放牧牛羊,种植谷物,繁衍子孙,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明。

后来,季风带偏离了,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区的雨水骤减,出现了干旱,雨水稀少,蒸发迅速,湖泊和河流逐渐干涸。此外,人类滥伐林木和过量开采地下水,更加剧了干旱和沙漠的蔓延。久而久之,撒哈拉便从“河流乐园”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死亡之海”,而当地居民有的被干旱困死在沙漠里,有的背井离乡迁移到“大河流域”逃生去了。

非洲大陆与人类起源之谜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蔚蓝色的地球上,人类可谓万物之灵长。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完全破解人类基因图谱,也可以克隆自然界的多种动物和植物,甚至能克隆人类自身。然而,人类又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繁杂而古老的问题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也没能完全弄明白。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是由猿类逐步进化来的。但这个进化过程,却一直有些环节没能得到完全的解释。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发现,使得科学家们不得不再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有一些看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根据古生物学研究,人类的祖先——古猿生活在1400万至800万年前,而人类直系祖先——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400万年以前,从森林古猿到南猿之间的400万年的化石资料几乎是空白。那么,这段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得这些已经习惯了在树上生活、四足行走的古猿改变进化方向,直立行走,进而进化成人类了呢?

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阿利斯特提出,地质研究表明,800万至400万年前,在古猿的故乡——非洲东部,曾有过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的痕迹,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成为水猿。几百万年后海水退却,这些重返陆地的水猿成了人类的祖先。也就是说,这段化石空白期的人类祖先生活在海中,不是生活在陆地。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水猿说”。他指出,在人类进化史中的这一海洋阶段,在现代人类身上留下许多痕迹。人的许多生理特征与海豹等水生哺乳动物相似,却与别的陆生灵长类动物完全不一样。例如,所有灵长类动物体表都有浓密的毛发,惟独人类,体毛消失。此外如分泌泪液排出盐分,靠出汗调节体温以及正面性行为等,都是水生哺乳动物的特征。特别是人的婴儿期在水下也会像海豹等动物一样产生“潜水反应”,而且他们屏息潜水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陆生动物。古猿化石“水猿说”对人类许多独特的特征作出了解释,但也有不少科学家表示反对,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充分的化石依据作为资料。

对此,另外一种解释出现了。他们指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类具有语言能力。而人类能够具有语言功能,又是同人类发音器官精巧的构造分不开的。但解剖学的研究却表明,从灵长类动物的咽喉构造来看,它无法进化成人的咽喉。也就是说,人的咽喉不是从灵长类动物的咽喉进化来的,而是来自另外的生物遗传。然而这“另外的生物遗传”从何而来呢?他们声称,这是几十万年前外星人对当时的远古人类进行了一次基因移植的结果。

有些人进而认为,不仅是咽喉,在进化的过程中,处处有着“人”为安排痕迹。所以,进化不是连续发展的过程,而是在相对稳定和突然发生的飞跃交替中进行的。否则,就无法理解人类的智慧、语言这些人的根本特征,能在短短的几万年期间奇迹般地发生。

近年来,在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古人类头骨化石。特别是最早的人类化石——“露西”的发现,使得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进化时得到了有着重要价值的依据。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起源之谜的大门总有一天会被我们打开的。

津巴布韦遗迹之谜

非洲以坐落在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而闻名遐迩,但是假如你所关注的是人类的古代文明的话,那么请不要忘记坐落在南部的津巴布韦,那里的古代遗址同样也在悠远的古代闪耀着文明的智慧。

津巴布韦这个名字之所以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原因在于它在当地的班图语中的意思是“可敬的石屋”、“石屋”,另外有些人认为津巴布韦是塞肖纳语“马津布韦”的谐音,它的意思应该是“酋长住宅”。也有的人认为它是恩戈尼语“津比万比韦”的变音,因而它的意思是“富饶的矿山”。如此等等,给津巴布韦这个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和其中的古代遗迹笼罩了迷人的色彩。

1868年的一天,欧洲探险家在非洲旅行,他们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堡东南约30公里的密林丛莽中追逐一只野兽,偶然间发现了一座石头的残垣断壁,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大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虽然大部分已沦为废墟,但有些地方仍然显示着宏伟的迹象,并且一直保存到了如今。

作为主体建筑,大津巴布韦最辉煌的一处位于山下的平地上。因为它外围的城墙呈椭圆形,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在东、西、北三面城墙上开有3个门,门顶都有巨大的花岗岩砌成的圆拱形。围墙的顶上,矗立着几根细长的质地坚硬的图案花纹,有的顶端还雕刻着一只形状奇特的石鸟。在围墙的东南部,还有一道同围墙平行的、相隔1米左右的石墙,与围墙体形成一条长达百米的狭窄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类似院子的半封闭区域。围城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城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

在整个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群中,最神秘莫测的是椭圆形大围墙内的圆锥塔。这是一座下粗上细的实心花岗岩建筑,高约20余米,没有任何文字。它主要是用雕凿成砖块的平整花岗石堆砌而成,按一定的图案线条规则地砌起。石砖之间没有使用灰浆或其他种类黏合剂接合的痕迹,然而石砖之间的连接极为严密,其缝隙竟连薄刃也难以插进去。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风雨的磨砺,饱尝多少世间的沧桑。

自从1868年以来,一批批的欧洲探险家和科学家兴趣盎然地来到黑非洲南部,在津巴布韦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寻踪觅迹,反复考察,为的是想要弄清“大津巴布韦”的内在奥秘。圆锥塔是他们考察的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