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朝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0:00:39

点击下载

作者:李峰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决战朝鲜

决战朝鲜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决战朝鲜作者:李峰排版:skip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ISBN:9787514363395本书由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一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 —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

朝鲜战争爆发已经六十多年了。不管哪个岁数的中国人,只要朝着自己版图的右上角看一眼,很多人耳畔就会响起“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声和密不透风的枪炮声。那是年仅一岁的新中国,出于国际主义义务和保家卫国的需要,果断出兵,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及军队殊死搏杀,并获得巨大胜利的“一战”。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雪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

自鸦片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连续不断地经历了一百一十年的战争,去除国内战争的章节不说,在对外自卫战争中,鲜有独立战胜外敌的记录。但是,1950年,这一历史都重写了。毛泽东和他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历史功勋无与伦比。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在评价长征时说:“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上甘岭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冲天豪气。

经此“一战”,不仅傲慢的美国人颜面尽失,连几年前十分不服气地在中国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也真的相信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这“一战”,让世界华侨扬眉吐气,大批海外英才百川归海般回归祖国;这“一战”,让世界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手来拥抱新中国。这“一战”,有太多的奇迹写在世界近代战争史和国际关系史上。因此有无尽的启示供今天和未来的人们回味。

因此,当我读到李峰先生所著《决战朝鲜》的时候,心中犹如万马奔腾。关于这一仗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我一直认为,作为中华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仗,中国人应该以超过教徒般的虔诚,熟记它的每一个细节。李峰先生此书,在我看来正是从细节解读、记忆历史的。虽然它不是唯一一部这样的著作。本书从《雅尔塔协定》落笔,全景式记录这场战争,这就有了纵深感和立体感,也有了现代史学的某种价值。

但最重要的,我以为还是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对于当今中国和未来时代的深情寄托。和平不是靠退让得到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晚清和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连续对世界大大小小的列强退让了一百多年,结果让了琉球丢了台湾,让了东三省丢了北平城,几乎亡国灭种,也没有换来统治者一直幻想中的和平。最后还是拼死“一战”,才死里逃生。新中国刚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又循着八国联军的惯性思维,气势汹汹地兵临中国家门口。但是,这一次它们遇到的不是只会点头哈腰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中国人,而是毫不畏惧敢于用“大炮、机关枪去辩论”的新中国人!新中国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顺手也把绞索般的各类不平等条约付之一炬,和平的阳光第一次照在中国人灿烂的笑脸上。

尊严在勇者的剑锋之上。一个真正的剑客,可以倒在对方的剑下,但决不能跪在对方的剑下。一个国家和民族也必须敢于亮剑,在这个丛林法则盛行的世界上赢得起码的尊严和生存权利。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今天的中国一如既往地爱好和平,但今天中国的周边环境依然被一条由敌意的军事基地、军事联盟、核武、赌场和毒品以及恐怖主义等连续的“破碎地带”所包围。日本评论家宫崎正弘利用一年时间,跑遍了中国的周边邻国,深入调查后发现: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地缘政治包围的国家”。一些国家公然侵占中国领海、岛礁;一些国家肆意武装挑衅,辱杀华侨;民族分裂分子气焰嚣张。在经济领域,正掀起针对中国的“暴徒般”的世界性贸易攻击;连海盗也跟着凑热闹。

外患严重,而内忧堪虑。官场弥漫腐败之风,而民间盛行拜金主义。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一点财富,但相当多的国民却沉浸在歌舞升平中不思进取,曾经使新中国昂立于世界的尚武精神,几乎湮灭殆尽。

此时此刻,回忆并沉思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回味能战才能有和、敢战方能言和的历史启示录,或许会有稍许清醒剂的作用。新中国之所以昂着头,那是因为黄继光站在中国人的前头。

今天的中国,满世界提倡和平和谐,但仅靠两千多年前孔子重新周游列国和在各种场合只念“和”字经恐怕是不行的。一个没有勇武精神的民族,不要说什么崛起和复兴,连获得别国起码的尊重、保卫自己最基本的合法权益,事实上也难以做到。有的学者还宣扬中国发挥什么“软实力”。是力就一定是硬的,把软和实力拼接在一起,只能自欺而不能欺人。软的就是软的,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影子。老牛处处求和而时时危急,老虎一声不响而不求自安,谁的“软”更有力量?大道至简,自然界的规律不仅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在现实和未来也依然隐伏运行着。

历史如果不能昭示未来,那不过就是一堆陈年旧事。相信读过李峰先生这部呕心之作后,21世纪的中国人,或许会有一些崭新的感受。

信笔写来,算是一个没有打过仗的老兵对前辈的追思、对后人的寄语吧。同时,也谢谢李峰先生,让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遥想激情燃烧的岁月。—戴 旭(本文作者系著名军事战略专家、空军上校,主要研究中国新型军队建设,美国全球战略与对华战略,自言甘为中华鹰犬,为国请命。

著有《盛世狼烟》《20世纪世界空战》《海图腾》《C形包围》,以见解独到、思想敏锐、观点尖锐、文风犀利、语言生动见长,引发各界热烈反响)序二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李峰的《决战朝鲜》令我感慨万千。

我们无法计算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每当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现代社会的舆论就充满复杂。我们为何而战?长眠在朝鲜冻土中的中华儿女,国家的利益和战略缓冲,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今天朝鲜对我们的态度,赢得世界的尊重,铁幕下的饥饿,军人的忠诚与勇敢,韩国的繁荣,军队转变为国防的象征,价值观的转变,出色的战术,千变万化,令人无法评价。

而在那万花筒般的文字深处,我所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尊严。

在日本,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甲午战争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战争爆发之前,日军不但没有打到山海关的思想准备,甚至没有打过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日本人虽然知道它的软弱,几百年前丰臣秀吉在大明的炮声中忧病而死留下的恐惧,依然使日本迈不开侵略的步伐。

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日本人的记载有些荒唐—因为在平壤缴获了叶志超丢弃的大量装备,日军士气大振。清军陆军的行营炮和连发枪比日军的装备还要先进,却一触即溃,令日军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是遵令在鸭绿江停了下来,并没有敢轻易渡江。

这时,对岸却来了一支清军骑兵—这就是所谓的“八旗铁骑”了。日军只有三十人的先锋部队隔江开枪射击,并且就地准备掘壕防守。不料清军几百人的马队立即蜂拥而逃,丢盔弃甲!于是日军小队长就自作主张渡江追击,后续的日军随即跟上。

违抗命令如何?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确切地说,这些违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发现了一个事实。

从那一刻,中国的尊严,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从那一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种子已经发芽。只要中国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惩支那”,因为,在日本人眼里,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根本不配有“尊严”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这样,在作为盟军的美国人眼中又是如何?电影《海鹰》里面有一个美国兵用手电筒在国民党军官脸上照来照去的情节,那完全真实。在兰姆迦的军营里,中国的将军受到的就是这种待遇。包括中国军队的统帅蒋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称他为“花生米”。中国台湾的朋友讲,美国人的骄横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强的蒋介石也无法忍受,乃至派蒋经国砸了美国在台北的办事处,然后托词暴民所为,赔钱了事,为的就是出一口气。

也只能出一口气,还是要赔钱的。蒋老先生并非不爱国,他没有办法,谁叫国民党的军队一个师让日本人一个营追着跑呢?

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尊严。

有人说,尊严有什么用?为了这个尊严在朝鲜失去了几十万人命呢。

没有正常人喜欢战争,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尊严,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感受,不是一种帝王的享受。尊严是用事实宣告,中国,真的不再那样轻易被征服了。

没有尊严的国家,就是在引诱他人入侵、蹂躏的国度。古人云,“天与之财,不取不吉”。这是历史上不能改变的事实。抗战前中国不是没有军队,几百万呢。中国也不是没有爱国者,毛泽东是巨人,孙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凯在死去的时候也自负地哀叹—“为日本去一大敌”。但是,人家还是来了。因为知道你中国好欺负,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们尊重为自由而牺牲的勇气,而我们也知道,平等自由这回事,是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国家之间的事情,所以,在朝鲜这块土地上,我们宣告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美国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立了一座朝鲜战争纪念碑,在纪念碑上写的话是“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它的含义是: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或者在越南战争等各地战死的美国兵,包括“二战”中在欧洲、在太平洋各岛战死的美国兵,他们是为自由而牺牲的,也就是说,美国今天能有一个自由的社会是得益于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到中国来侵占一个县城。跟中国讲条件。抗美援朝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尊严,也让我们拥有了享受和平的权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对中国动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虑重重的事情。

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赢得了和平的权利,志愿军的牺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个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为对中国发动战争而死的外国人。志愿军的血,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者,与青山同碧。

我们应该感激。

人们常常忽视已经到手的东西,那么,为了不让我们在得到之后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单纪念朝鲜战争的死难者,也纪念抗日战争和历次卫国战争中的牺牲者,那碑文或许就应该是:“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这部《决战朝鲜》,我以为,就是为这些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心底树起这样一座纪念碑。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萨苏(本文作者系著名军事评论家,其新浪博客点击量近亿,人称“文坛外高手”“会讲故事的人”。旅居日本多年,为中国人全方位了解日本人民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堪称中国的本尼迪克特。

著有《中国厨子》《京味九侃》《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与“鬼”为邻》《那些中国人》《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等书,其中《与“鬼”为邻》被喻为中国版《菊与刀》)序三《决战朝鲜》是一本好书

我刚刚看了一本好书,题目叫《决战朝鲜》。我为什么看这本书呢?原来,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中国网和网易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纪念日。正如胡总书记所说,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都是官方的报道。我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后,对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有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方军(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抗战口述历史研究者。1997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出版畅销书《我认识的鬼子兵》,获得中国图书奖、优秀图书奖。该书由吕正操将军作序,迟浩田将军发来贺信,引发中国人的深沉思考。2005年出版图书《最后一批人》,引发各界热烈反响。

多年来,致力于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老八路军、老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被日军强掳的劳工、强掳为性奴隶的老妇、当年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东北抗联战士、美国援华空军等老人。他认为:“亲历中日十五年战争的最后一批人,就是战争巨著的最后一页,亲历者自然消亡了,这本巨著就放回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文库之中了。”)自序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在最黑暗的时期,皇太后和皇上被不到两万人的八国联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赶得团团乱转,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以后的整整五十年间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这个国家被全世界蔑视。而在一场伟大的战争中,这个民族在邻国的土地上粉碎了为数上百万人的十六国现代化联军,全世界都开始对她肃然起敬,都开始重新衡量这个民族的分量和价值。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她被其近代的死敌日本蔑称为“支那”。而在一场战争之后,“支那”这个词迅速从日本的口语中消失。连满手血腥的日本战犯也在这场战争后开始真心接受改造。

曾经有一场伟大的战争,一个百年积弱、饱受殖民凌辱的大国,在三年的激战之后,使“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语) 。

这就是堪称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意义。

每一场重要战争,除了物质上的损失与收获外,都会给当事国的人民留下一点什么。这种留下来的东西往往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乃至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思想基因之中。新中国刚成立就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的伟大战争。

历史是不应被遗忘的,文学作品就是传载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值得无数作品去描述、去反思的战争,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太重要的意义。据说,在西方有三万多种著作从不同的角度记叙朝鲜战争和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令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颤的壮举。我们中国人应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及后人去铭记那场战争,因为,我们才是那场战争真正的主角和胜利者。

如果说这本书与国内其他同题材作品有什么区别,我想有两点:一是这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令人信服地再现了志愿军越战越强的真实面貌,揭示了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现代化奠基的全过程,场面比较宏大,而其他几本有影响的同类书多是摘取这场战争的一些片段。我想,这是《决战朝鲜》的第一个特点。

二是我自信写出了前辈们真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我想这和我的家庭背景有关系。我出生在湖北红安,那个小小的县城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二十多万烈士,我家里的直系亲属从红军、新四军一直当到解放军,而这种情况在红安大大小小的山村里比比皆是,所以我了解那一代人,因为我是在一个崇敬英雄、盛产英雄的环境里长大的。中国很多关于这场战争的作品,都从武器和物质的角度把中国人写得有点凄凄惨惨切切,可我知道,那场战争中的中国人不是那样的,那一代人并不像有些书写得那么惨,他们活得非常充实,他们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他们的幸福感不比我们当代人差,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活得非常短暂。不理解这一点,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为何能做出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壮举;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乃至根本无法理解我们这个国家是怎样打下来的。他们牺牲的时候,懂得为之牺牲的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的意义,他们知道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所以他们敢于牺牲。虽然沧海桑田,虽然当代人不能理解,但他们确实曾经那样真实而崇高地战斗和生活过,当代人或者沉迷于物质的享受,或者为物质的缺乏所困,和他们谁活得更有意义、谁更充实,很难说。

或许,在我们中的某些人嘲笑那些历史硝烟里的伟岸身影时,他们也在云端冷冷地鄙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浅薄和低劣。正因为我深深地理解那些云空中的英灵,所以我能写好他们,这也就是《决战朝鲜》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根本原因吧。

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要想被人看得起,总还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真的,不是我写得好,而是先辈们打得好!

是为序。—李峰朝鲜战争妙语录

◎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毛泽东

◎朝鲜战场是我军同美军较量的练兵场。通过这场血与火的较量,美军现在签字停战还算明智的,不然,就要被我们赶到临津江里喂王八去了……在经过三年的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彭德怀 元帅

◎严格地说,我们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才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的。——聂荣臻 元帅

◎我们和我们的敌人都把它(上甘岭)作为一种象征,谁也不会忘记它。——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 杨得志 上将

◎谁打得好,第一师番号给谁!——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 刘亚楼 上将

◎范弗里特啊范弗里特,老子把你打尿了吧?哈哈哈!——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副司令员 王近山 中将

◎十五军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全局胜利,十五军打完了在所不惜。——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军长 秦基伟 上将

◎中国人使用了大量的军队向我们进攻,而这种进攻仍然在继续进行。结果联合国部队大部分被迫撤退。目前,战场上的情况是不稳定的,我们可能要节节败退。——美国总统 杜鲁门

◎(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美国五星上将、第一任“联合国军”司令官 麦克阿瑟

◎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然而,对方却一切都知道,于是,战争开始了……中国共军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他们的主要秘密—实力、位置和意图—保守得非常完善,所以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一倍……我们如何体面地离开朝鲜?——美国国防部长、五星上将 马歇尔

◎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敌人通常在夜间行军,而且比我们熟悉地形情况。他们习惯于这里的气候条件和清苦生活……中国人在夜间进攻特别神秘莫测,不可思议……中国人是勇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进攻……(南朝鲜军)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大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的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美国四星上将、第二任“联合国军”司令官 李奇微

◎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痛苦……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有威胁性。我说更为强大的意思,是指共产主义的亚洲陆军已学会如何打近代的陆地战争。——美国四星上将、第三任“联合国军”司令官 克拉克

◎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中国军人在驻北韩两年半中,他们发动许多次进攻,并作长距离推进……

◎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六天。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四星上将 范弗里特

◎闻到中国饭菜的味道就撤退。

◎中国军队肯定在一个什么地方等着我们。———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四星上将 沃克

◎敌人是非常狡猾的,他们很会运用战术,以降低我们的火力优势……当他们与我们紧缠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像鼬鼠一样到处挖地洞,在许多地方掘开许多泥土,使我们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他们……他们有无限的耐心和勤劳……——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四星上将 泰勒

◎在朝鲜时我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的志愿军是我们美国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碰到的最强硬的对手。——美国中情局局长、准将 弗农·阿·沃尔特斯

◎我当了一辈子步兵,同德国步兵、中国步兵打过仗,也看过美国步兵、苏联步兵打仗。德国兵很优秀,但最优秀的我认为还是中国步兵。——北约北欧军队总司令、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抓获的英国俘虏 法勒·霍利克 上将序幕1944年9月23日 莫斯科

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大战已经进入到第七个年头了,在浩瀚太平洋上的许多个岛屿、在古老欧洲的无数个城镇、在大西洋的狂风恶浪中、在北非黄尘蔽天的沙漠、在东方中国的山丘平原湖泊、在东南亚潮湿的热带雨林、在蓝色无垠的天空,甚至在北极海冰冷的水下,几千万军人分成两个敌对的阵营拼命厮杀。他们向对手疯狂地倾泻着炮弹、子弹、炸弹、鱼雷,钢铁和炸药用完了就用刺刀捅,刺刀捅弯了就用牙咬、用手扼,用人类竭尽所有的智能与体力去置对手而实际上是自身于死地。在军人们的身后,是几十个国家里早已将全部生活、生产统统纳入战时轨道的近二十亿人民。飞机大炮代替了面包黄油,铁锅耕犁甚至下水道铁盖都熔铸成了机枪坦克,温顺的妇女成为慰安妇,善良的老人成为战士,花季少年成为杀手。战神之翼覆盖着大地,宝贵的生命比垃圾更不值钱。现在,当血终于流得够多的时候,地球上的任何人,甚至是正在拼死反扑的对手也不怀疑同盟国即将取得战争的胜利了。但此刻,即将取得胜利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却没有一丝轻松的感觉。

身躯肥大的丘吉尔深深地陷进沙发里,经历了战争初期不堪回首的惨败,苏联、美国相继陷入战争成为盟友,依靠自己的睿智与狡诈,在综合运用了从光明正大到卑鄙龌龊的种种手段后,他驾驶的英国航船即将驶向胜利的彼岸。丘吉尔本应感到欣慰与快乐,但他没有,相反,他满怀深重的无力感,他的帝国老了、病了。丘吉尔比谁都更清楚,英国狮子虽然还能咆哮,但它已是精疲力竭、遍体鳞伤,连尾巴都生满了脓疮,快摇不动了。雄踞世界之巅两百年的大不列颠帝国再也不会有昔日的荣光了,它将不可避免地衰落成二流国家。伟人无限的抱负与所能支配的力量的衰败使丘吉尔感到无限的悲凉与痛苦,特别是当他侧过脸看着茶几对面那个正抽着烟斗的格鲁吉亚人时就更是如此了,德意志帝国的废墟上即将站立起这个人的新帝国。

丘吉尔放下口中叼着的哈瓦那雪茄,看着正大抽烟斗的斯大林那掩在缭绕烟雾后显得有些朦胧的脸,不禁感到有些恼火。当今之世,能在他面前如此肆无忌惮抽烟的人没几个了,但哪怕只剩一个也会是斯大林。坦率地说,丘吉尔内心深处非常仇恨斯大林,那是一种天敌间的仇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大国没有一个不仇恨俄国,英法恨俄国突然退出战争,德国恨俄国在战事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在背后插了它一刀,而他们又共同仇恨俄国的共产主义制度。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丘吉尔还在谩骂俄国人是丑恶的大猩猩,英国对俄国只有两个字—消灭!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丘吉尔在俄国对德作战后立刻忘了他诅咒苏联的污言秽语,马上以诗一般的语言歌唱:“俄国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俄国人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此行面晤斯大林是为战后世界的安排开始与斯大林进行初步磋商,他内心再仇恨斯大林,却不能不正视斯大林麾下苏联红军的巨大实力。上千万苏联红军已席卷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等中东欧国家,目前,苏军已攻至波兰首都华沙城下,而他的英国军队和罗斯福的美国军队却还在法国中部和意大利的亚平宁山脉苦战。他和罗斯福害怕极了,苏联人再这样打下去,整个多瑙河流域和大半个欧洲就全被斯大林拿去了,形势逼迫他与斯大林立刻展开一次会谈,以商讨欧洲胜利果实瓜分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划分西方世界和俄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后来的历史学家就说得更简单了,他们说这就是一次“分赃性质”的会谈。

丘吉尔微笑着看着斯大林:“我们有我们的利益,你们有你们的利益,如何才能使我们双方共同确保我们的各自利益不受损害呢?”

斯大林同样微笑着看着丘吉尔:“你的意见呢?”

斯大林压根儿就不信任丘吉尔,他曾教训他的部下:“罗斯福只会拿走你的卢布,而丘吉尔会偷走你裤兜里最后一个戈比!”

丘吉尔随手拿出半张纸写道:

罗马尼亚

俄国…………百分之九十

其他国家………百分之十

希腊

英国(与美国一致)………百分之九十

俄国………百分之十

南斯拉夫…………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十

匈牙利……………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五十

保加利亚

俄国………………百分之七十五

其他国家…………百分之二十五

丘吉尔把字条递给斯大林,他后来回忆:“斯大林拿起蓝铅笔一勾表示同意,然后把字条递回给我们,一切就这样解决了,比把它写下来还快。”

欧洲十来个国家几亿人民的命运就这样被这半张薄纸所代表的强权所决定,基本原则就是一条,谁的军队能占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谁的势力范围,就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他人不能问津。

似乎会谈双方都受到了某些良心方面的责备,双方都羞涩地沉默起来。铅笔画过的字条还放在桌子中间,丘吉尔终于打破沉默:“似乎我们在处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用这种草率的态度,这不至于被人说是玩世不恭吧?让咱们把字条烧掉算了。”“不,你保存着。”斯大林说道。

斯大林同意这样的势力划分并非因为丘吉尔,老实说,以丘吉尔的实力已经不配做他的对手了,但是丘吉尔的背后坐着跛子罗斯福撑腰,虽然他此次并没有来。谁都知道,“二战”打掉了两个老帝国,又崛起了两个新帝国,德国的废墟上是苏联,英国的废墟上是美国。斯大林可以忽视丘吉尔,却不能无视罗斯福。

欧洲的战后问题基本上就是这样被解决了,现在就剩东方对日作战和如何在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了。但麻烦的是,亚洲战局还未见最后分晓,苏联还未参加对日作战,还有大得谁都头痛的中国问题,讨价还价的余地着实不小,况且还有位主角未上场,那就只好等下次的雅尔塔会议再解决吧,好在分赃原则已经确定,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1945年2月4日 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

说来很奇怪,美国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竟在三十九岁得了一场小儿麻痹症,这场疾病使他下半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纵横捭阖。现在他已垂垂老矣。罗斯福为美国拿到了胜利的桂冠,而胜利也耗干了他的精血。他身体虚弱,脸色蜡黄,双目无光,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谁也不敢因此而轻视他。

此刻,神困力乏的罗斯福却充满了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美国强大的实力和对手的衰败。法国早在1939年就被打败了,德国马上就要完蛋了,英国已经虚脱,日本连首都都被炸成废墟,意大利垮了,东方的中国已经打了一百年仗了,谁都不知道拿破仑眼中的睡狮还能不能醒过来,而有两洋保护的美国,两次大战都未涉及本土,都是别人拼得精疲力竭时再参战夺取胜利果实,可谓尝尽了战争的甜头。此时,美国已拥有全球一半的工业生产能力,仅钢的年产量就达八千万吨(一直到五十年后,中国的钢产量才达到这个能力),放眼全球,谁还能与美国比肩?老实说,罗斯福现在仅仅高看斯大林一眼,毕竟他现在拥有一支一千一百三十六万人的军队,特别是他在对德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世界最强大的陆军更让人不能小视。

但是,罗斯福并不畏惧斯大林,他看透了斯大林的虚弱。大战四年,苏联死了二千七百万人,占国民总数十分之一还强。战后,苏联每一个家庭的餐桌上都空出了一两个位置,连斯大林的大儿子都在战争中死了!被战火烧得满目疮痍的苏联国民经济更是几欲崩溃,工业生产能力仅达美国的五分之一,钢年产量仅有一千二百万吨。回想在雅尔塔环城公路上见到的苏联警卫部队的情景……那些部队几乎全是未成年的孩子和姑娘,军服单薄,连手套都没有配发,持枪敬礼时身体在寒风中不住地颤抖……罗斯福的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冷笑,苏联的人力物力已匮乏到极点……斯大林只能拿到他的实力所能允许拿到的东西!

罗斯福咧嘴笑道:“希望我们此次会议能奠定一个和平安宁的战后格局。”

斯大林、丘吉尔一起点头。

会议进行了七天,反法西斯同盟三巨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具有极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基本战略格局,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才宣告彻底完蛋。

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块是美苏英三国战后如何处理德国和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第二块是美苏两国如何处理日本和划分远东势力范围。谈到这个问题时,丘吉尔就被撇到一边了,他和他行将崩溃的帝国已经不够级别处理这个问题了。令人慨叹的是,真正坚持对日作战时间最长、出力最多、牺牲最大的中国在如何处理日本的问题上被完全排斥在外;不仅如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还将被迫同意切割掉一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满足美苏达成交易的条件。两次大战中国都是名义上的胜利者,但一次胜得比一次屈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后世一位中国历史学家如是评价雅尔塔会议。

美苏达成交易的基本内容是苏联对日宣战。条件是它将得到库页岛(俄称萨哈林岛,它也曾是中国领土)南部以及千岛群岛;还可以使用中国“不冻港”大连和中长铁路;外蒙古正式独立。战胜国中国的合法利益竟被美苏盟国做了交易,中国对此却毫不知情,连战败国都不如!

美苏会议的内容还涉及朝鲜问题。是时,朝鲜已沦亡于日本三十年了,美苏双方商定“朝鲜应由国际托管”,罗斯福提出“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一个中国代表托管,托管期也许要二十年到三十年”。斯大林则表示“托管期越短越好”,并主张战争一结束,就让朝鲜独立。这次会谈对于朝鲜问题的处理双方都很模糊,毕竟战争还在继续,到底打成什么样谁都不清楚,朝鲜问题还不是很急迫,更多的大事还在等巨头们去处理呢!

1945年2月11日,雅尔塔会议结束,三巨头在高级将领和贴身保镖的簇拥下坐在老沙皇的避暑行宫利瓦吉利宫前面对着黑海谈笑风生。“雅尔塔真美!”丘吉尔向斯大林感叹,“雅尔塔会议更是伟大!”(在来雅尔塔之前,丘吉尔向罗斯福偷偷写信大发脾气:“雅尔塔只有斑疹、伤寒和臭虫,在哪儿开会都比雅尔塔强。”)

斯大林笑着响应:“希望战后的和平能永远保持下去。”

沉默着的罗斯福看着波涛翻滚的黑海,想起了他在太平洋上的陆军统帅麦克阿瑟。极端反共的麦克阿瑟坚决反对拉苏联参加东方对日作战,他认为日本崩溃已成定局,美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垮日本,根本就不需要借助居心叵测的苏联的力量。如此一来,整个东方的战后问题就简单多了:美国将独吞亚洲对日作战的全部胜利果实!

尽管一点儿也不喜欢甚至讨厌麦克阿瑟,但罗斯福不得不承认他讲得有道理,但问题是麦克阿瑟不懂政治。美国什么都不在乎,就是死不起人。日本虽已穷途末路,但美军最高军事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估算,如果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美军至少要付出一百万人的伤亡代价。那个据科学家们说威力甚至可以毁掉地球的原子弹还在研制中,虽然罗斯福亲自启动了“曼哈顿计划”(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工程代号),但只有上帝才知道那玩意儿炸不炸得响,那些异想天开的科学家们最后只能弄出个超级大土豆也未可知。罗斯福可不敢把宝押在这个上面!战争即将结束,美国政治和美国人民都不允许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死掉这么多美国子弟,所以非得拉苏联入局共同参加对日作战不可,即使明知这是饮鸩止渴。再说……罗斯福侧身看着斯大林,嘿,再说这个格鲁吉亚人你不邀请他他也会主动参战大捞一把的,否则他就不是斯大林了!与其如此,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无论如何,苏联参战总是会大大减轻美军太平洋部队的压力的。“总统先生在想什么呢?”沉思的罗斯福忽然发现斯大林正高深莫测地凝视着他。罗斯福大笑:“雅尔塔会议成功奠定了战后国际体制的基础和基本国际格局,它将永垂史册!”

三巨头得意的笑声回荡在黑海海滨,似乎世界已按他们安排好的轨迹运行。按他们的设想,世界将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殖民地国家,当然还有战败国将成为最底层部分,它们的作用是提供资源和市场,英法等传统西方强国将成为第二层次,而美苏将雄踞金字塔塔尖傲视全球。

可惜历史的变迁超出了三巨头的预料,他们忽略了大时代的变化。残酷的战争已敲响了第三世界觉醒的钟声,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大潮即将在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三巨头充满帝国主义思维的战后安排将埋下新的反殖民主义战争、反帝战争的种子。罗斯福马上就要死了,他看不到了。斯大林活得长一些,他将看到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东方率先打破了雅尔塔格局,尽管这超出了他的预料。但他没办法改变那个固执的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决心,那个人在关乎民族主义的问题上比他还倔强。斯大林还将看到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整体利益,中国毅然投入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终于改变了他的中国共产党人“只不过是些土地改革者”的错误看法,让他对中共和中国人民重新充满敬意。丘吉尔活得更长,他不但看到中国人重新站起来,看到被欺压了上百年的中国人在朝鲜第一次主动杀出国门迎战他引以为豪的西方军队并取得了胜利,因为他的高寿,他还会看到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大英帝国彻底崩解。充满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极端蔑视中国人、仇恨共产党的丘吉尔到死都没弄明白两个问题:大英帝国为何会解体?几十年前两万人的八国联军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到北京,同样是中国人,使用与西方相比同样劣质的武器,为什么近二百万人的十六国联军会被东方的野蛮人从鸭绿江边杀退四百公里,直至被迫丢脸地退出战争?

其实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关,从某种历史意义说,这个人比三巨头加在一起还更有魄力、更聪明、更大器。第一章风云之初

当三巨头在黑海海滨谈笑风生的时候,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一眼窑洞里,身材高瘦、一头长发、衣服上打满补丁的毛泽东正在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展望中国的前景。

此时,美国的原子弹正准备吊上洛斯阿拉莫斯的铁塔,苏联的装甲集群洪水一样向德国猛冲,因战争而催生的各种新技术即将为全人类打开一个甚至都没有梦想过的世界,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而穷困的中国共产党人却还在为让解放区人民吃饱肚子,让正与日寇作战的前线部队每人能有一支步枪奋斗。“夫天,未欲天下平治也。如欲使天下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毛泽东还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就将孟子此语端端正正地抄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十岁就立誓明志。

眼前的困难又怎能挡得住中共群英的万丈雄心?“墨索里尼被吊死了,意大利退出了战争。苏联红军的坦克都快开到柏林了,希特勒的下场可能还不如墨索里尼。三个侵略成性的法西斯国家现在就剩日本一个孤家寡人了,借用老乡的一句话—日本人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毛泽东越说越兴奋,他急促地在狭窄的窑洞里来回踱步,“我们和日本人血战了八年,马上就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那么我党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呢?是不是打败了日本鬼子就万事大吉、天下太平了呢?”

毛泽东的几个战友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人坐在炕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毛泽东的构思。尽管他们自己都是不世出的英杰,但他们还是为这个不修边幅的中年男子深深折服。

毛泽东此时已在党内树立了牢固的威信,他的威信不像王明那样靠莫斯科的命令维持,而是靠实践检验出来的。

1936年,他把一支只剩几千人的军队带到陕北,结果在他领导下,仅仅几年时间,这支曾狼狈不堪、连生存都困难的队伍掌握了一个包括九千五百万人口、九十一万军队、二百二十万民兵的强大解放区。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自己打出来的领袖,他的战友们深深地信任他。“现在的时机很好。”

毛泽东吐出嘴边被口水浸湿的香烟屁股,又续上一支陕甘宁边区自产的“大生产”,劣质的烟草呛得他狠狠咳嗽了一阵。他接着说道:“在欧洲,小胡子希特勒就要被打倒了,那里的战争很快就要胜利了,那是苏联红军努力的结果。在东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也接近胜利的时节。胜利以后怎么办呢?”

毛泽东环视他的战友们:“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

毛泽东激动了,他把手用力一挥:“党的七大就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一百二十一万人的大党,那么,我们的工作应当怎么做呢?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我要写一篇文章在七大开幕式上宣读,名字就叫‘两个中国之命运’!”毛泽东把手重重一挥。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的同时,在中苏朝边境的密林中,一个英俊魁伟的中年男子审视着他的游击队员们。他的祖国已被日本侵略者灭亡了三十五年。祖国的躯体虽然落入侵略者的魔掌,但祖国的魂魄没有死,祖国的优秀儿女们一直在战斗。他出身于一个贫寒但充满民族主义情感的佃农家庭,自幼就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四岁就立誓朝鲜不独立永不回家乡,十八岁就组建了朝鲜革命军,未及成年就拿起枪在中朝边境的雪山密林里、白山黑水间同日本侵略者最精锐的陆军部队关东军做殊死搏斗。以他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们,是为朝鲜重新独立战斗得最坚决、最英勇,同时也是牺牲最惨烈的一群人。此时,他们已坚持打了十五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了,他也从少年长成中年,并在血腥的战斗中成长为朝鲜共产主义者的领袖。他,就是朝鲜人民尊称为“瀚别尔”(朝语:一颗星)的金日成。

同莫斯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苏联远东军中服过役的金日成知道日本就要完蛋了,难以抑制的激烈情怀冲击着他。望着远处祖国那苍翠的山岭,金日成大声地向他身边的游击队员们宣告:“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我们要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强盛的新朝鲜!”1945年8月8日午夜

中国东北松花江平原上空大雨倾盆,闪电在夜空中不断劈出道道刀锋般的光芒,惊雷声震撼着大地,似乎预告着侵略者末日的到来。

此刻,在中苏边境大兴安岭一线,上百万苏联红军已进入冲击线,等待着攻击信号的降临。

苏联红军的最高统帅斯大林此刻并没有守在苏军总参谋部,他在看电影。

大战在即,斯大林却非常轻松,对日作战的具体事务根本就不需要他操心,那是胜券在握的事,有远东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坐镇指挥就行了。虽然眼前银幕上“波将金战舰”上的水兵在暴动,斯大林却仿佛看到半个月前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他发出的核讹诈。

老实说,斯大林看不起杜鲁门,就连许多美国人自己都看不起因罗斯福暴卒而接任的这位原美国副总统。想想看—在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居然告诉斯大林和丘吉尔,像他这样的密苏里乡里娃能跟元帅和首相两位大人物在一起,真是不胜愉快。杜鲁门说出这句话后,斯、丘二人一起向杜鲁门微笑,当时斯大林还觉得这密苏里乡里娃真是可爱极了,至少比老奸巨猾的罗斯福可爱。没想到波茨坦会议散会那天,杜鲁门一下子就破坏了他在斯大林心中的美好形象。

想起那天的事斯大林就窝火极了。当时杜鲁门踌躇满志、得意扬扬地告诉他:“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美国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炸弹。”

斯大林记得自己装聋作哑不做答复,而杜鲁门却以为是他没有领悟其中的含义而继续趾高气扬地炫耀:“这种炸弹具有不同寻常的、难以想象的破坏力!”斯大林故作不懂,敷衍了两句就离开了。

杜鲁门一定认为自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想到这里,斯大林不禁发出两声冷笑,杜鲁门才是傻瓜呢!

早在1941年美国刚开始研制原子弹时,苏联就得到了情报。老实说,斯大林比杜鲁门知道原子弹这玩意儿的时间要早得多。或许出于轻视,罗斯福在世时根本就没把研制原子弹的事情告诉他的副总统,罗斯福死后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才迫不得已将曼哈顿计划告诉了继任总统杜鲁门。

苏联情报人员早已将美国原子弹于7月16日爆炸成功的消息告诉了斯大林,克格勃也已经弄到了美国核弹的关键性技术情报。有了这些情报和贝利亚的鞭子,库尔恰托夫院士一定会尽快搞出苏联的原子弹的。

斯大林举起一杯格鲁吉亚红葡萄酒一饮而尽。杜鲁门竟敢对他进行人类史上的第一次核讹诈!如果换了罗斯福和自己就绝不会这样干,国之利器,岂可示人?杜鲁门比罗斯福那狡猾的老狐狸差远了!

前天,8月6日,美国已向日本广岛扔下了一颗原子弹,据说广岛烟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全城生物化为灰烬。看来日本人已经撑不住了,得快点儿出兵对日作战以获取自己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为苏联争得的利益。

电话铃响了,斯大林起身接过电话。那是朱可夫元帅的亲家、身材像个水桶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打来的:“部队已全部就位,就等最高统帅的命令了!”“开始吧。”斯大林放下电话。

1945年8月9日0时,中苏边境线上,成千上万颗信号弹一起飞上天空,两万六千门火炮齐声怒吼,苏联红军由十一个合成集团军、一个坦克集团军、三个空军集团军、一个战役集群编组成的三个方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盘踞中国东北四十年之久的日本皇军之花—“关东军”发动猛攻。苏联对日宣战!

当日,一百五十多万经受过对德战争考验的苏军将士伴随着五千五百辆坦克、三千八百架战斗机越过大兴安岭的山岳丛林和中蒙边境的沙漠地带向日军发动极其凌厉的攻势。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武器装备,苏军均比日本军队超出整整一代。已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红军在士气上也远远超过了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军官兵。曾经称雄一时的日本关东军顷刻土崩瓦解,武士道精神被绝对优势的苏军坦克机械化集群碾成齑粉。

与此同时,苏军太平洋舰队开始轰炸朝鲜北部港口并大量布雷。同日,又一朵载满死神的蘑菇云在日本长崎升起。8月10日,彻底绝望的日本政府开始乞降,日本军队和政府崩溃之快完全出乎美国人意料之外。

苏军攻势如潮,美国人见状大惊。此时,美军还未进入日本本土,待运朝鲜的部队还在上千公里外的冲绳岛。眼看太平洋上四年的血战成果要被苏军拿去,出身低微又爬上高位、性格自卑又自大的杜鲁门急得乱骂:“愚蠢的罗斯福,麦克阿瑟是对的,根本就不应该让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后来,一个美国历史学家痛苦地写道:“在对日战争中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的俄国人,竟成了日本战败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在对日作战中提供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力、物力、智力,却失去了大部分胜利果实,并为共产主义的扩张开辟了道路。”

美国人从此极度仇视苏联,并对臆想中的共产主义扩张产生了病态的多疑、恐惧和乖张的举措。

急红了眼的美国人为防苏联人独占朝鲜,于苏军开始对日作战当晚,由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不让苏联在远东战果上占到便宜,以及如何确保美国利益。

此时,美国的首脑们才认识到了朝鲜的重要性。此前,美国对朝鲜的认识一直是模糊和摇摆不定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承认,美国曾想独自占领全朝鲜,可惜兵力展开速度跟不上,登陆朝鲜就不能及时登上全日本。

其实这是托词。杜鲁门不愿说的真实原因是日军在太平洋诸岛屿的防守战中打得极其凶狠,全员“玉碎”死守,给美军造成重大伤亡。

美军攻击部队在塞班岛死伤两万,在硫磺岛又死伤两万,冲绳更惨,死伤四万,连进攻部队司令官布克纳尔中将都被日军一门残存的独炮炸得粉碎。美国兵想为司令官报仇,那个开炮的日本兵更干脆,打完了这一炮就自杀了!

日本兵的顽强凶悍让美国人头痛不已,美国人实在不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还要死多少人、还死得起多少人。仅仅马歇尔将军搞的登陆日本九州的“奥林匹克作战计划”预计伤亡就达一百万!而朝鲜和中国东北又是日本人经营了几十年的坚固壁垒。仅在朝鲜,日军就部署了一个方面军二十万正规军,这还没有算上日本在朝鲜的几十万预备役人员。日本人甚至打算放弃本土,迁国满洲与朝鲜,血战到底。让美国军人去打这种血流成河却不讨好的仗,美国老百姓会造反的!所以罗斯福才想到要拉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承担伤亡,自己坐收渔利,这才有雅尔塔会议斯、罗分赃。

美国人曾经认为朝鲜对于美国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他们认为只需占领日本就够了。但是,他们却认为在苏联的势力范围边缘必须要有美国的力量遏制,所以美国要涉足朝鲜的官方理由听上去很可笑—“希望朝鲜成为阻止俄国进攻日本的缓冲地带”。

仅仅在不到半个月前的波茨坦会议上,美国人还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朝鲜军事占领问题,当时美国人只是准备提出一个军事分界线。美国陆军作战训练处处长约翰·C.赫尔中将与其参谋人员在地图上看来看去,提出了一个原则性意见—美军至少应在朝鲜拥有包括两个港口的区域。

寡言少语的赫尔要的这两个港口是朝鲜最南端的釜山和中部首都汉城的港市仁川—两个将会在五年后的朝鲜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港口。

美国军官的素质与眼力可见一斑。

只是美国人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日本政府和日军会突然崩溃。他们原来甚至预计日军及其政府即使失守本土,也会迁都朝鲜或中国东北继续抵抗,而此时事实却大相径庭。日本政府匆忙乞降,最精锐的关东军在苏军进攻首日即一溃千里,而苏军伤亡却极其轻微,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很少遇到真正抵抗,美国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大大失算。在当晚的紧急会议上,美军高级将领们清醒地认识到,已不可能在苏军之前抢占朝鲜,遂命令两名上校参谋到会议厅隔壁休息室,在半小时内搞一个既能满足美国政治意愿又能符合军事现状的折中方案。

这两名参谋中其中一人名叫腊安·腊斯克。腊斯克上校望着面前的朝鲜地图发呆。他从未到过朝鲜,却要在三十分钟内决定一个文明史比其祖国历史悠久十倍都不止的古国命运。腊斯克找来找去,找不到划界的依据。时间到了,非得向上司交代不可了,满头大汗的腊斯克只好用红铅笔在横贯朝鲜中部的北纬三十八度线上画了一道直线。

就这样,三八线—世界战争史上最有名的纬度线诞生了。

一个美军上校参谋在三十分钟内决定了有三千年文明史、几千万人口的朝鲜的命运。

对于朝鲜人民来说,这是一条泪线、分裂线。统一的国度、无数的血缘亲情都被这条怪胎线隔断,这就注定了三八线将是一条血线!

美国人立刻将朝鲜划分方案提交给斯大林。苏军马上加强攻势并开始抢占朝鲜北部,几个师的地面部队越过中国东北、跨过鸭绿江,急速冲进了朝鲜北部的崇山峻岭。可怜的苏联步兵们腿都快跑断了,一个个叫苦不迭,不过他们要是知道了海军兄弟的遭遇,一定会认为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两艘老掉牙的护卫舰和八条小小的鱼雷艇艰难地颠簸在波涛汹涌的日本海上,船上的九百名苏军陆战队员吐得昏天黑地,痛苦得恨不得跳海。他们的任务是登陆朝鲜雄基港。

用鱼雷艇充作登陆艇,查遍世界海军史也仅此一例。斯大林疯了吗?

没有,斯大林清醒得很,不过他确实病了。他得了红眼病。此时不抢势力范围更待何时?

不要说鱼雷艇,如果可能,必要的时候,斯大林会毫不犹豫地命令部下即使是坐澡盆也得划到朝鲜海岸。

在苏军涌进朝鲜的时候,美国人也来了。

向朝鲜海岸疾驶的苏联海军发现,一群群漆着白色星徽的美国轰炸机从军舰头顶掠过,军舰上的苏联步兵们举着“波波莎”冲锋枪对着飞机欢呼—美国盟友助战来了!

过了一会儿,苏联士兵们糊涂了,他们明明白白地看到,那些美国轰炸机飞到自己马上就要到达的港口上空,投下了一溜溜炸弹,但地面上却见不到火光也听不到爆炸声,怎么回事呢?

等苏联军舰驶进港口才明白—几艘军舰被水雷崩了个底朝天,可怜的苏联登陆兵们在即将结束晕船的痛苦时,又被炸得满天乱飞!

老天爷,美国盟友不是往日本人头上投炸弹,而是往苏联军舰航道上投水雷!

这样,美军“依约”积极配合盟友苏军兄弟的行动,在苏军登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