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04:14:0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1篇 概 论

第1章 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

1.建筑空间的研究

建筑空间的研究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是设计人员关心的首要问题。(1)无论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建筑空间的大小、形态、组合及流通关系与使用功能密切相关,往往还反映一种精神上的需求。(2)建筑物应满足不同的物质需求,例如防水、隔热、保温等。

2.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建筑物实体具有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利用价值是指对空间的界定作用,其观赏价值是指对建筑形态的构成作用。

二、建筑物的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

1.建筑物的分类

建筑物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生产性建筑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非生产性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1)生产性建筑

生产性建筑的形式和规模由产品的生产工艺决定,一旦生产内容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建筑往往随之改变。(2)非生产性建筑

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①居住建筑

一般包括住宅和宿舍。住宅是民用建筑中占比例最高的部分。建筑设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改进住宅。

②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分为生活服务性建筑、文教建筑、科研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交通建筑、展览建筑、宗教建筑等。

2.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1)楼地层

楼地层具有提供活动平面并传递水平荷载的作用,还可以沿建筑物的高度分隔空间。(2)墙或柱

屋盖、楼层等部分所承受的活荷载以及自重,通过支承墙或柱传递到基础上,再传给地基。墙体还具有分隔空间或对建筑物围合、保护的功能。(3)基础

基础是指建筑物的垂直承重构件与支承建筑物的地基直接接触的部分。(4)楼电梯

楼电梯是解决建筑物上下楼层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5)屋盖

屋盖承受荷载、围护房屋。(6)门窗

门窗可以提供交通及通风、采光。

三、建筑物的构成系统分析

1.建筑物的结构支承系统

建筑物的结构支承系统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受力系统与保证结构稳定的系统。结构支承系统是建筑物中不可变动的部分,建成后不得随意拆除或削弱。主体部分构件的布局要合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方便力的传递,使结构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建筑物的围护、分隔系统

建筑物的围护、分隔系统是指建筑物中起围合和分隔空间的界面作用的系统。属于围护、分隔系统的建筑构、部件,如果不属于支承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安装时与其周边构件联接的可能性及稳定问题。围护、分隔构件在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可能性及共同作用。

3.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有关的其他系统

部分设备系统需要建筑提供主要设备的安置空间,管道需要穿越主体结构或其它构件,更会形成相应的附加荷载,需要提供支承。

第2章 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

一、建筑设计的程序

建筑设计的程序分为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1.设计招投标(1)招标方,提供工程的名称、地址、占地面积等,提供已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经济技术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确定的规划控制条件和用地红线图,可供参考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基础材料。(2)投标方,按投标文件的编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3)中标,获得该项目的设计承包资格。

2.初步设计阶段(1)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的开始阶段,应重新熟悉设计任务书、收集在设计中会用到的资料,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地方法规。(2)项目设计的总负责人应注意调整各专业之间的设计进度和专业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应在各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密切合作。(3)出具图纸和设计文件,分为建筑专业、结构专业和各设备专业,根据专业不同要求出具不同的图纸和设计文件。(4)工程概算人员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程概算。(5)设计单位提交全部初步设计的设计文件,等候审批。

3.施工图设计阶段

审批通过后,设计单位可以开始进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1)设计人员对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细化处理,达到可以按图施工的深度,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求。(2)施工图文件完成后,设计单位应将其经由建设单位报送有关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审查。(3)施工图经由审图单位认可或按照其意见修改并通过复审且提交规定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备案后,施工图设计阶段全部完成。

二、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

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在于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规划设计是有效控制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能为建筑物安全、有效地建造和使用提供基本保证。

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

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切实根据投资的可能性选用合适的建材及建造方法,合理利用资金,避免浪费人力、物力。

第2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按照建筑平面的使用性质,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空间。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各使用部分的空间。

一、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1.确定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1)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2)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

2.与建筑物使用空间的平面形状有关的因素

矩形是采用最多的平面形式。(1)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2)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3)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要求。

二、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1.确定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尺寸和形状(1)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2)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4)满足采光、通风等要求。

2.走道(1)走道是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2)走道的宽度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走道的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疏散距离是指使用房间对走道的出口到达疏散口之间的距离。(3)走道的平面形状决定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也决定建筑物的平面形状。

3.门厅和过厅(1)门厅是指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部分人流、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缓冲作用。(2)门厅和过厅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是导向性明确。(3)在公共建筑中,门厅内还设置接待问讯台、休息座、会客处、小卖部等。(4)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往往是建筑物设计中的活跃元素,或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

4.楼梯和电梯

楼梯和电梯是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楼、电梯设计的首要要求是在日常生活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1)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使其到达各使用部分端点的距离较为均匀。(2)在垂直运输方面,部分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可以优选电梯的台数及停靠的层数和方式。(3)使用安全是垂直交通枢纽设计的重要方面。(4)设计时应严格参照、执行国家制定的防火规范和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

三、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1.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1)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会借助功能分析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分区。(2)对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进行功能分区时,除采光、管线布置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3)功能分区并不是简单的使用性质的归类,应兼顾其它要求。

2.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流线的组织问题是指建筑物中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的组织。流线组织是指对于人流和物流的合理组织,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是其主要原则。(1)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考虑迎向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分流。(2)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尽量保证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主要人口或交通核布置。(3)其它建筑物的流线组织有各自的需要。

3.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1)串连式组合

串连式组合是指将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通常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2)并联式组合

并联式组合是指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接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并联式组合是最常用的组合方式,各使用空间互相独立,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的功能明确。(3)混合式组合

混合式组合是指混合使用串连式组合与并联式组合,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个局部采用一种组合方式,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第2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一、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1.建筑物的标高系统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及高度由一个相对标高系统来表示。一般是将建筑物底层室内某指定地面的高度定为±0.000m,高于此标高为正标高,低于则为负标高。

2.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建筑物每一部分的高度是指该部分的使用高度、结构高度和有关设备所占用高度的总和,即建筑物内某一层楼(地)面到其上一层楼面之间的垂直高度,称为层高。(1)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2)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来判断人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3)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它标准

人在建筑物内部活动,需要适当的换气量以及充足的自然光线。建筑空间的净高涉及室内空气的容量和开窗的高度,与建筑设计规范所规定的许多卫生标准有关。(4)节能要求

在决定建筑净高之时,不应盲目追求高大宽敞。

二、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1.建筑物的层数及总高度的等级划分(1)建筑层数及总高度划分

①在民用建筑中,公共及综合性建筑超过24m,除单层以外,均为高层建筑。

②住宅建筑层数在3层及以下的为低层住宅;层数在4~6层的为多层住宅;7~9层的为中高层住宅;10~30层的为高层住宅。凡高度在100m以上的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2)建筑物的层数及总高度的等级划分、对设计人员的资质要求

①30层以上的建筑列入特级工程的范围;16~29层或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列入一级工程的范围。

②一级注册建筑师可以设计各个等级的建筑,二级注册建筑师只可以设计三级及以下的建筑。

2.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1)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每个局部的建筑群体都有高度方面的设定,还必须从宏观上控制每个局部区域的人口密度,通过调整住宅层数来调整居住区的容积率。(2)建筑物的使用性质

部分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决定其层数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3)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的不同,对建造的建筑层数和总高度产生影响。(4)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城市消防能力体现在对不同性质和不同高度的建筑有不同的消防要求,直接影响建筑的用地规划、设备配置、平面布局和经济指标,影响着建筑物的层数和总高度。

三、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和空间的利用

1.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1)分层式组合

分层式组合是指将使用功能联系紧密且高度一样的空间组合在同一层。(2)分段式组合

①分段式组合是指在同一层中将不同层高的空间分段组合,且在垂直方向重复类似组合。

②错层设计是指多次叠加后在同一楼层上形成不同的楼面标高,主要解决同一层不同标高的楼面之间的交通问题,通常布置楼梯或坡道。

2.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1)在对建筑剖面进行研究时,往往会发现有许多可以充分利用的建筑空间,其中典型的是观演类建筑。(2)有效利用建筑空间并非只做“加法”,削减多余的建筑空间也会给建筑造型带来创造的契机。

第3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一、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1.符合基地环境和总体规划的要求

建筑单体是基地建筑群体中的一个局部,其体量、风格、形式等应顾及周围的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总体规划范围内进行设计。

2.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类型的特征

不同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及内部空间组合特征。在对建筑物进行体型和立面设计时,应当注意建筑类型的个性特征,还要考虑文化内涵。

3.合理运用某些视觉和构图的规律

在建筑体型和立面的设计中,常会用到建筑层次、建筑主体、母题、节奏与韵律、尺度比例、在变化中求统一等手法。

4.符合建筑所选用结构系统的特点及技术的可能性

每种结构体系,都有其固有的力学特点,选用的建筑材料各不相同。各种构造要求和施工技术及其可能性都会对建筑物的体型和立面的形成造成影响。

5.掌握相应的设计标准和经济指标

设计人员应掌握适度设计的原则,在满足相关规范所规定的建筑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争取投资和效果的完美结合。

二、建筑体型的组合

1.对称式布局

对称式布局的建筑有明显的中轴线,主体部分位于中轴线上,适用于需要庄重、肃穆感觉的建筑。

2.不对称布局

不对称布局是指在水平方向采用拉伸、错位、转折等手法。不对称布局手法形成的不同体量或形状的体块之间可以互相咬合或用连接体连接,要讲究形状、体量的对比或重复以及连接处的处理,更应注意形成视觉中心。

3.雕塑效果的布局

雕塑效果的布局是指在垂直方向通过切割、加减等方法来使建筑物获得类似“雕塑”的效果。这种布局需要按层分段进行平面调整,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及部分需要在地面以上利用室外空间或采顶光的建筑。

三、建筑立面的设计

1.设计过程(1)根据初步确定的建筑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面关系,先绘制出建筑物各个立面的基本轮廓,作为下一步调整的基础。(2)推敲各个立面的总体尺度比例,综合考虑立面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且对立面上的各个细部及突出物的形状等进行调整。(3)应对特殊部位作重点处理,并确定立面的色彩和装饰用料。

2.注意问题(1)注重尺度和比例的协调性

立面的高宽比例要合适,各组成部分及相互之间的尺寸比例要合适,且存在呼应和协调关系,所取尺寸还应符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的内在逻辑。(2)掌握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

①建筑立面上的节奏变化和所形成的韵律感在门窗的排列组合、墙面构件的划分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

②墙面上部分线条的划分或装饰构件的排列会对立面节奏和韵律的形成起重要作用。(3)掌握虚实的对比和变化

立面上的门窗洞口和实墙面之间、墙面凹进去部分和突出来部分之间,会因材质所造成的通透与封闭的对比或光影所造成的明与暗的对比,给人以虚、实不同的感觉。(4)注意材料的色彩和质感

①建筑物的色彩总体上应相对沉稳,色调因建筑物的性质而异,或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来决定。特别鲜亮的色彩一般只用在屋顶部分或只用作较小面积的点缀。

②同一建筑物中不同色彩的搭配要讲究协调、对比等效果。

③建筑表面的材料质感涉及视觉和触觉方面的评价。

第4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一、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1.基地红线

基地红线是指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2.建筑物与基地红线之间的关系(1)建筑物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将其基底范围都控制在红线范围之内。(2)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在边界红线范围以内留出防火通道或空地。(3)建筑物的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基地邻近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4)建筑物的台阶、平台不得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5)紧接基地红线的建筑物,除非相邻地界为城市规划规定的永久性空地,否则不得朝邻地开设门窗洞口,不得设阳台、挑檐,不得向邻地排泄雨水或废气。

二、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

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室外空间的组织是否舒适合理、建筑物的排列是否井然有序、基本的安全性能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等。(1)建筑单体的设计与相互组合的可能性之间以及与构成室外空间的形态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建筑设计的过程往往由里而外,又由外而里,历经反复考虑、修改。(2)建筑物出入口受到道路系统的影响。(3)消防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2.建筑物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1)光环境

光环境是指建筑获得日照的状况和有效的日照时间。

①在平面组合时考虑有关房间的朝向及可能的开窗面积。

②在形体组合时考虑是否会造成对日照的遮挡。

③在总平面布置时注意基地的方位、建筑物的朝向,注意保持建筑物之间的间距。(2)风环境

①通风状况是否良好是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

②通过开窗的位置和方式组织穿堂风和自通风,基地上建筑物的布置都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气流,且不要对周边固有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③建筑物之间的疏密远近对自然风的风向、风速会产生影响。(3)绿化条件

绿化是在人工环境中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不仅要留出绿化面积,还要为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对于基地上具有保留意义的生态环境,应尽量予以保护。

三、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

1.基地高程形成的原因

任何建筑基地都存在自然的高差,为了地面排水需要,应形成一定的地面高差和坡度。建筑物底层地面应至少高于其基底外的室外地面约150mm。如果架空铺设,最好高于室外地面450~600mm。

2.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1)坡度小

基地坡度较小时,建筑可以采取平行于等高线布置的方法。建筑物靠近基地高起部分的房间,应重视其通风、采光。(2)坡度大

基地坡度较大,建筑物可以采取垂直或斜交于等高线布置的方式。

第3篇 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第1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墙体承重结构支承系统是指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体系,分为砌体墙承重混合结构系统和钢筋混凝土墙承重系统。承重结构支承系统的墙体布置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与纵横墙混合承重。

一、砌体墙承重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砌体墙承重混合结构是指以砌体墙作为竖向承重体系来支承由其他材料构成的屋盖系统或楼面及屋盖系统的结构形式。

1.特点(1)墙体材料来源丰富,施工方便,对建筑平面的适应性强。(2)承重墙布置容易,造价低廉。(3)在考虑承重墙体布置时,应满足建筑空间分隔的需要以及结构受力的合理性,满足通风采光及设备布置和走向等需求。(4)混合结构体系的建筑多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5)混合结构体系的公共建筑会形成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果,且需在局部添加墙垛以增加墙体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或在建筑物内部局部添加柱子。(6)混合结构体系的承重墙体的高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应有一定数量的纵墙及横墙拉齐以加强建筑物的刚度、满足抗震要求。(7)混合结构承重方案的墙体由小构件砌筑而成,墙体容易砌成直线或其它线形,建筑立面或形体比较丰富。

2.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砌体墙承重体系适用于低层和多层的民用建筑。

二、钢筋混凝土墙承重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钢筋混凝土承重体系的承重墙分为预制装配式和现浇式。

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墙承重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特点

①墙板和楼板需要在工厂预制加工后运到现场安装。

②构件分块较大,需要重型设备运输和起吊。

③工业化程度较高,构件标准化生产,对装配节点有严格的结构和构造要求。(2)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建筑平面相对规整,以横墙承重居多,使用不灵活,适用于普通的学校、宿舍、旅馆、住宅、办公等。

2.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承重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1)特点

①建筑主体结构在现场整体浇注,墙体布置与预制装配比较灵活,可以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等。

②具有抗剪、抗弯的优越性。

③高层建筑物需要对抗水平侧力,纵墙承重方案应在适当位置布置横向剪力墙。

④如果采用横墙承重,部分内纵墙可以不做现浇钢筋混凝土,而采用砌体填充墙或轻质隔墙。外墙采用挂板、幕墙等,立面效果比较丰富。

⑤如果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承重墙布置相对灵活,有利于建筑空间的组合。

⑥短肢剪力墙能够增加建筑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变动的可能性。(2)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适用于高层建筑,平面呈条形布置。

第2章 骨架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骨架承重结构体系采用两根柱子和一根横梁取代承重墙。骨架结构承重系统中,内、外墙均不承重,可以灵活布置和移动。

一、框架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框架结构体系是骨架承重体系中最常用的一种,其主要结构承重构件为板、梁和柱,分为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与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

1.特点(1)内部空间大,适合使用框架体系。(2)框架成角度对位或采用折梁、曲梁等。(3)合理布置框架结构的梁柱体现在选择合适的柱距及形成合适的主、次梁的关系。

2.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适用于内部需要较多的大空间,空间平面对位较为规整,空间使用功能经常变更且可以重新分隔,上下楼层之间空间分隔难以对应的建筑。

二、框剪、框筒等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1.框剪体系

剪力墙可以满足结构方面的需要,能与建筑空间相协调,尽量发挥框架的灵活性。

2.框筒体系

平面呈点状的建筑物,通过周边加密柱距使其成为框筒,或将垂直交通枢纽布置为刚性核芯筒,在其四周用梁、柱形成外围结构。

三、板柱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1.特点(1)板柱体系可以直接用柱子来支承楼板。减少建筑对吊顶的需要和平面构件占据的空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2)板柱体系可以有柱帽,也可以无柱帽,纵横两面边跨楼板应出挑,立面丰富多变。

2.所适用的建筑

适用于荷载合适的商场、图书馆、仓储、多层轻型厂房、住宅、办公楼等。

四、单层刚架、拱及排架体系的特点及其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1.单层刚架(1)特点

①梁柱之间是刚架,但梁跨中间可以断开为铰接,可以布置通长的高出屋面的采光天窗或采光屋脊。

②刚架在结构上属于平面受力体系,呈平行或放射状排列,建筑造型活泼。(2)所适用的建筑

适用于跨度不大,檐口高度低、内部空旷的单层建筑。

2.拱(1)特点

①拱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拱的受力情况以轴力为主,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②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可以形成更大的跨度,能作为大型空间结构屋盖。

③通过拱的排列位置的变化,适应不同的建筑平面,造就丰富的建筑体型。(2)所适用的建筑

适用于建筑物的中庭顶盖、体育馆的屋面系统等。

3.排架(1)特点

①排架的梁或支承屋面的水平构件与柱子之间采用铰接。

②排架之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需要添加支撑构件。(2)所适用的建筑

适用于重型的单层厂房。

第3章 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一、常用的空间结构体系

空间结构体系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体系。

1.薄壳

薄壳是空间薄壁结构,分为曲面壳和折板。

2.网架

网架由许多杆件规律地排列组合而成,分为平板网架和网壳。(1)平板网架

杆件正交、斜交后形成不同的平面形状,使用灵活,有良好的感官效果。(2)网壳

网壳比混凝土薄壳的自重小,除用作大空间的顶盖外,还可以整体化地围合空间。

3.悬索

悬索结构利用钢材的受拉性能,采用高强钢丝做拉索,高强的边缘构件以及下部的支承构件,使结构自重减小,跨度增加,形式轻巧且具有动感,但稳定性较差。悬索是大跨屋盖结构的理想形式。

4.膜

膜是受拉构件,兼有承重功能和围护功能。膜的材料必须采用高强纤维的交织物,其张力与拉力来自于充气或桅杆、拱、拉索等构件。

二、空间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空间结构体系适用于单体民用建筑和单体工业建筑,也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关节点、各部分的连接处与局部需要大空间的位置。

第4篇 建筑构造

第1章 建筑构造综述

一、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

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组成建筑物实体的各种构、部件,特别是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分隔系统,它们相互间的基本构成关系和相互连接的方式及建造实现的可能性和使用周期中的安全性、适用性。

二、研究建筑构造的基本方法

1.关注造成建筑物变形的因素(1)建筑物变形的不可避免

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发生着变形。如基础的沉降、混凝土的徐变。(2)变形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因素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使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出现裂缝,这些细小的破坏会造成建筑物外围护系统的渗漏、装饰效果的改变等不良后果。因此,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应对建筑物进行动态研究,关注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因素。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影响

建筑物是室内外空间的界定物,处在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随着人类对客观环境干预的增加,在建筑物上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应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出于对人类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对建筑物长期能效等方面的研究,应在建筑物的构造方面有明确体现。

3.关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1)材料性能是建筑构造得以成立的基本依据,包括材料的力学、机械及热工、光学、防水、燃烧等物理特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化学特性。这些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可加工性、构件相互连接的可能性、构造节点的安全性及耐久性等。(2)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出现了相适应的构造节点做法和合适的施工方法。(3)熟悉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各种建筑材的了解,掌握它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使相应的设计更趋合理。

三、建筑构造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变化的要求

建筑物建造的初始目的是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的使用中常有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的情况。同时,还需要经常性的维修。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构造设计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可能性。

2.充分发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

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意味着最安全合理的结构方案、最方便易行的施工过程,以及最符合经济原则的选择。在具有多种选择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经过充分比较,进行合理选择并优化设计。

3.注意施工的可能性和现实性(1)施工现场的条件及操作的可能性是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2)为了提高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保证施工质量,在构造设计时,应尽可能创造构件工厂标准化生产以及现场机械化施工的有利条件。

4.注意感官效果及对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就必须兼顾其形状、尺度、质感、色彩等方面给人的感官印象以及对整个建筑物的空间构成所造成的影响。

5.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保证建设投资和构造设计的合理运用是每个设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2)选用材料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建筑长期的社会效益。

6.符合相关各项建筑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法规和规范的条文带有强制性要求和示范性指导两方面的内容。而且规范会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不断作出修改。设计人员熟知并遵守相关规范和法规的要求,是取得良好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基本保证。

四、建筑构造详图的表达方式

构造详图是在建筑的平、立、剖面图上,通过引出放大或进一步剖切放大节点的方法,将细部用详图表达清楚。除了构件形状和必要的图外,构造详图中还应标明相关的尺寸及所用的材料、级配、厚度和做法。

图1-1  构造详图中构造层次与标注文字的对应关系

图1-2  详图引出部位的索引符号(a)索引标准图;(b)索引剖面详图;(c)剖面详图

图1-3  详图索引号的含义及对应标注方法(a)被索引详图在本张图纸;(b)被索引详图在另张图纸

第2章 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的基本构造

楼地层、屋盖、阳台、雨篷等建筑物中的水平构、部件,都属于受力系统中的第一个层次,这些水平构、部件的支承和被支承的情况,决定了许多垂直构件的布置,同时又兼有围护和分隔建筑空间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各种建筑空间的构成及组合,还要讨论其围合构件和结构支撑的布置及其构造方式对空间的功能和使用情况的影响。

一、楼地层的基本构造

1.楼层的基本构造

楼板层是沿水平方向分隔上下空间的结构构件,具有承受并传递垂直荷载、水平荷载的功能,还有防火、隔声和防水等方面的性能。钢筋混凝土材料和以压型钢板为底模的钢衬板复合楼板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楼层材料。(1)楼层的基本形式

根据力的传递方式,建筑物楼层的形式分为板式、梁板式和无梁楼盖等类型。

①板式楼盖

a.定义

当房间的尺度较小,楼板可直接将其上面的荷载传给周围的支承构件,而不会使得其因为跨度太大,而造成断面尺度太大或结构自重太大。如走道、厨房等。

b.分类

第一,单向板。如果一块楼板只有两端支承,它就属于单向板,即荷载只朝一个向度的两端传递。如图2-1(a)所示,当l/l>221时,即为单向板。

第二,双向板。如果一块楼板不止只有两端支承,它平面上两个向度之间的尺寸比例关系将决定其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如图2-1(b)所示,当l/l≤2时,即为双向板。21

图2-1  四面支承的楼板的荷载传递情况(a)单向板;(b)双向板

②梁板式楼盖

a.定义

当房间的平面尺度较大,可以通过在楼板下设梁的方式,将一块板划分为若干个小块,从而减小小块板的跨度。

b.分类

梁板式楼盖的梁可形成主次梁的关系。由于梁的不同排列,形成不同形状的楼盖,可以分为肋形楼盖、密肋楼盖和井格形楼盖三种。当布置肋形梁,可令楼层节间板成为单向板或双向板;而布置井格梁时都令小块板成为双向板。

第一,具有结构方面的意义;

第二,控制其断面尺寸,可以保证某些结构梁底的净高;

第三,可以在平面上按照建筑设计的需要局部增加或取消某些楼层的支座。

③无梁楼盖

a.定义

无梁楼盖形式上是以结构柱与楼板组合,取消了柱间及板底的梁。

b.楼板安放方式

第一,如图2-2所示,楼板可以以大型平板通过柱帽(或无柱帽)支承在柱子上,这时周边的楼板最好均匀出挑,可使结构较为单一。

第二,如图2-3所示,在预制柱子间将每跨一块楼板先用临时支架搁起来,待一层楼板全部就位后,在柱间的板缝中纵横铺设通长的预应力钢筋(钢丝束或钢索)并通过张拉使楼板与柱之间相互挤紧。

图2-2  无梁楼盖大型预制平板整体提升安装工艺(a)在现场叠合浇注各层楼板并立柱;(b)在柱上设提升设备、楼板整体提升;(c)楼板就位后安装柱帽;(d)全部楼板安装完毕

图2-3  预应力索板无梁楼盖(2)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及细部构造

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等三种。

①现浇整体式施工工艺

a.概念

现浇整体式的施工工艺是指在施工现场按支模、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等顺序将整个楼盖结构系统浇筑成型。因其结构的整体刚度好,特别适合于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有管道穿过楼板的房间及形状不规则或房间尺度不符合模数要求的房间中。

b.梁板高度的计算

采用现浇整体式施工工艺的楼盖,其结构梁的高度是连同板的厚度一并计算在内的。对于楼层结构而言,如果有梁的话,其中最长的梁的截面高度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对于现浇整体式的楼层结构,其梁板的结构高度可以作以下估算:

第一,楼板是单向板时,板厚取板跨的1/35(简支);1/40(两端皆连续);而且民用建筑楼板板厚≥70mm,工业建筑的楼板板厚≥80mm。

第二,楼板是双向板时,板厚取双向板短跨的1/45(四边皆简支);1/50(四边皆连续);而且板厚≥80mm。

第三,无梁楼盖的楼板时,取其长边的1/35,而且板厚≥150 mm。

第四,梁的截面宽度一般为其截面高度的1/3~1/1.5,常用宽度为250mm或300mm。其截面高度估算为跨度的1/12~1/10(单跨简支梁);1/18~1/14(多跨连续次梁);1/14~1/12(多跨连续主梁)。

②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

a.概念

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指将楼层构件在预制加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作成型并达到强度后,运送到指定位置按顺序进行安装。

b.优点

减少了现场湿作业,提高了现场机械化施工的水平,使得大为工期缩短。同时,促进了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建筑产品的质量控制。

c.分类

第一,预制实心板

跨度一般在2.4m以内,多用作过道或小开间房间的楼板,亦可用做搁板或管道盖板等。板的两端简支在墙或梁上,由于构件小,起吊机械要求不高(图2-4)。用作楼板时,其板厚≥70mm;用作盖板等时,厚度≥50mm。板宽约为600~900mm。

图2-4  预制实心平板及安装示意

第二,预制槽形板

一种梁板结合的构件,即在实心板的两侧设有纵肋,构成门字形截面,常将板的两端以端肋封闭。槽形板承载能力较好,适应跨度较大,常用于工业建筑。搁置时,板有正置(指肋向下)与倒置(指肋向上)两种(图2-5)。

图2-5  预制槽形板及安装示意(a)槽形板纵剖面;(b)槽形板底面;(c)槽形板横剖面;(d)倒置槽形板横剖面

第三,预制空心板

空心板分为中型板和大型板,中型板用于民用建筑,大型板用于公共及轻型的工业建筑。空心板使用的主要问题包括:

其一,预制空心板不能三面搁置,在跨中不能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

其二,空心板在安装时支承端的两端孔内常用专制的填块、碎砖块或砂浆块填塞,以免灌缝时混凝土自行进入孔内,影响施工。

其三,在使用预制板作为楼层结构构件时,为了减小结构的高度,必要时可以把结构梁的截面做花篮梁或者十字梁的形式。

其四,在楼板与墙体之间以及楼板与楼板之间,用锚固钢筋予以锚固,图2-6提供各种锚固钢筋的配置方法。

图2-6  各种锚固钢筋的配置方法(a)板侧锚固;(b)板端锚固;(c)花篮梁上锚固;(d)甩出筋锚固

③装配整体式施工工艺

装配整体式施工工艺指将楼层中的部分构件经工厂预制后到现场安装,再经整体浇筑其余部分后使整个楼层连接成整体。

a.预制薄板叠合楼板

预制薄板叠合楼板是用普通钢筋混凝土薄板或预应力混凝土薄板作为底板,在上面再叠合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图2-7)。钢筋混凝土的梁柱可以同为装配构件。叠合楼板跨度以5.4m以内最合适。预应力薄板厚50~70mm,板宽1.1~1.8m。

图2-7  预制薄板叠合楼板(a)板面刻槽;(b)板面露出三角形结合钢筋;(c)叠合组合楼板

b.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是用压型薄钢板作底板,再与混凝土整浇层浇筑在一起。压型钢板本身截面经压制成凹凸状,有一定刚度,可作为施工时的底模。经过构造处理,可使上部现浇的混凝土和下部的钢衬板共同受力。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钢板分为单层和双层。

2.地层的基本构造

建筑物的地层构造分为实铺地面和架空地面。(1)实铺地面是指将开挖基础时挖去的土回填到指定标高,并且分层夯实后,在上面铺碎石或三合土,然后再满铺素混凝土结构层。(2)架空地面是指用预制板将底层室内地层架空,使地层以下的回填土同地层结构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相互不接触;并利用建筑的室内外高差,在接近室外地面的墙上留出通风洞,使得土中的潮气不会对建筑底层地面造成影响。

二、屋盖系统的基本构造

建筑物屋盖系统从形式上可分为坡屋顶、平屋顶及曲面屋顶等。

1.坡屋顶的基本构造(1)坡屋顶坡度的形成及屋面支承系统

①形成的方式

a.坡屋顶的坡度是由结构构件的形状或者其支承情况形成的,又称“结构找坡”。

b.把墙承重建筑物的墙体在顶端做成山尖状,又称“山墙”,

c.利用屋架、斜梁等,形成屋面坡度,并支承如檩条、椽子等各层次的屋面梁。

②分类

a.梁架系统:沿建筑物进深方向的柱和梁穿插形成梁架,梁架之间用搁置的木梁来托起屋面。这个层次搁置的梁叫檩条或桁条。檩条上面可以直接搁置屋面板,可再增加一个垂至于檩条的次梁系统,称为椽子。

b.檩式系统:用檩条或檩上架椽支撑屋面的体系。

c.椽式系统:将两根呈人字形的椽子和一道横木(或拉杆)组成一个椽架,跨度小的可直接支承在外墙上,跨度大的可再增加支座,可以将椽架看成是折线形的肋梁。(2)坡屋顶的屋面板

坡屋顶的屋面板主要承担围护作用。其构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不透水或是具有构造自防水功能的成品构件,直接安装在屋面结构支承构件上面形成屋面;二是先铺设各类板材以形成屋面基层后,再在其上面做防水及隔热、保温等相关构造层次。

①不需基层的做法

a.当坡屋面用瓦片来作为防水构件时,可以不必铺设屋面板来作为屋面基层,而是在椽子上钉挂瓦条后直接挂瓦;

b.各类波形瓦、小型钢筋混凝土异型屋面板、压制成型的金属板、复合金属夹层板、玻璃、人造高分子透光材料等可直接铺设在坡屋顶上。

②预设屋面基层的做法

a.在坡屋面的结构支承构件上面铺设各类板材,完成对建筑物顶部空间的封闭,而后再进行相关的防水、热工方面的处理;

b.用现浇整体式的施工方法将屋面板和其他屋面支承构件一起浇筑为一体化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结构布置可以参照现浇整体式的楼板,其屋面刚度要优于装配式的坡顶。

2.平屋顶的基本构造

平屋面的基层构造与楼面基本相同,只是作为外围护结构,屋面板还应具有防水与热工性能。

3.空间结构曲面屋顶的基本构造

空间结构的曲面屋顶,可以分解为近似平面的小局部。因整体跨度大,要求自重小,通常也会在结构杆件上布置薄腹型钢的檩条,而后覆盖压型钢板等轻型面材。

三、阳台、雨篷等部件的基本构造

1.悬挑的阳台、雨篷、遮阳的基本构造

阳台、雨篷、遮阳等作悬挑处理时,其与建筑物主体相连的部分必须为刚性连接。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构件而言,如果出挑长度不大,大约在1.2m以下时,可以考虑作挑板处理;而当出挑长度较大时,则一般需要先有悬臂梁,再由其来支承板,如图2-8所示。

图2-8  现浇悬挑阳台的构造方式(a)用梁出挑;(b)用柱挑梁;(c)挑板

2.悬挂的阳台、雨篷、遮阳的基本构造

悬挂的阳台、雨篷、遮阳等采用的是装配的构件,尤其是采用钢构件。(1)原因

钢受拉的性能好,构造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工厂加工做成轻型构件,有利于减少出挑构件的自重,又容易同其他不同材料制作的构件组合,达到美观的效果。(2)特点

钢同主体结构连接的节点为铰接,尤其是吊杆的两端。

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一、墙体概述

1.建筑物墙体分类(1)依照位置分类

①内墙和外墙

a.内墙

内墙是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体,其作用是用来分隔建筑物的内部空间。

b.外墙

外墙是位于建筑物周边的墙体,其作用是界定室内外空间,遮风、挡雨、保温、隔热,保护室内空间环境等。

②横墙和纵墙

a.横墙

横墙是指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体,其外墙通称为山墙。

b.纵墙

纵墙是指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体,可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

③窗间墙、窗下墙或窗肚墙

a.窗间墙

窗间墙是指窗与窗或门与窗之间的墙体。

b.窗下墙或窗肚墙

窗下墙或窗肚墙是指窗洞下部的墙体。(2)依照结构受力情况分类

①承重墙

承重墙是指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墙体。

②非承重墙

非承重墙是指不承受建筑物重量的墙体。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a.隔墙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建筑的内部空间,其自重由属于建筑物结构支承系统中的相关构件承担。

b.填充墙是填充在骨架承重体系建筑柱子之间的墙,分为内墙和外墙,同一建筑物中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材料来做填充墙。

c.幕墙是指悬挂于建筑物外部骨架外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3)依照墙体建造材料分类

按照建造材料,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砌块墙、混凝土墙以及其它用轻质材料制作的墙体。

2.墙体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包括合适的材料性能、适当的截面形状和厚度以及连接的可靠性。(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性能。(3)选用的材料及截面厚度都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4)满足隔声的要求。(5)满足防潮、防水以及经济等要求。

二、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1.常用砌体材料及规格

砌体墙的材料主要分为块材和粘结材料。(1)块材

多采用刚性材料,主要有普通黏土砖、石材、各类不配筋的水泥砌块等。

①块材的强度等级

a.黏土砖: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b.石材: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MU20、MU15、MU10。

c.水泥砌块:MU15、MU10、MU7.5、MU5、MU3.5。

②块材的规格

a.标准机制粘土砖:240mm(长)×115mm(宽)×53mm(厚)。

b.承重多孔砖:240mm(长)×115mm(宽)×90mm(厚)、190mm(长)×190mm(宽)×90mm(厚)等。

c.水泥砌块:各地规格不统一,包括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硅酸盐中型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2)粘结材料

粘结材料主要成分是水泥、黄砂以及石灰膏。

2.砌体墙的砌筑方式及洞口处理(1)砌筑砂浆和砌筑方式对砌体墙的影响

①砌筑砂浆

砌体墙作为承重墙时,在底层室内地面±0.000以下用水泥砂浆砌筑,在±0.00以上用混合砂浆砌筑。砌筑砂浆是砌体墙的薄弱环节,砌块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②砌筑方式(图3-1)

a.砖的侧边称为“顺”,砖的顶端称为“丁”。

图3-1  普通黏土砖的组砌(a)全顺砌法;(b)全丁砌法;(c)丁、顺夹砌;(d)一顺一丁

b.空心砌块的最适宜用途是做配筋砌体,即在错缝后上下仍保持对齐的孔洞中插入钢筋,在每皮或隔皮砌块间的灰缝中置入钢筋网片,每砌筑若干皮砌块后就在所有孔洞中灌入细石混凝土(图3-2)。

图3-2  用空心砌块做配筋砌体(a)在空心砌块孔洞及皮间布筋;(b)在异形砌块围合成的孔洞及皮间布筋(2)砌体墙作为填充墙的构造要点

砌体墙作为填充墙使用时,其构造要点主要体现在墙体与周边构件的拉结、合适的高厚比、自重的支承以及避免成为承重的构件。

①墙体与周边构件的拉结

a.在骨架承重体系建筑中,柱子上面每约500mm高留出拉结钢筋。拉结筋不少于2φ6,深入墙内距离一、二级框架沿全长设置,三、四级框架不小于1/5墙长,不小于700mm。

b.在混合结构体系的后砌隔墙,应在新砌墙两端原有墙体上有间隔地掏去部分砌筑块材,使新墙体砌筑时有可能局部嵌入原有墙体,做到新旧墙体有效搭接。

②高厚比

高厚比是影响砌体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a.在填充墙中增加小梁。

b.在填充墙中增加构造柱。

c.在填充墙中增加压砖槛。

③自重与承重

砌体墙所用砌筑块材的重量较大,在骨架承重体系建筑物中添加填充墙或在混合结构体系建筑物中添加隔墙,应考虑其下部的构件是否能够支承其自重。(3)砌体墙的洞口处理

①砌体墙留洞口的限制

砌体墙上必须按需要留出门窗洞口,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墙体水平截面面积的50%。

②洞口上方过梁构造

过梁是指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横梁。其常见形式有砖拱(平拱、弧拱和半圆拱)、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图3-3)。

图3-3  常见过梁形式及构造要求(a)平拱;(b)弧拱;(c)半圆砖拱;(d)钢筋砖过梁;(e)钢筋混凝土过梁;

a.砖拱是我国传统式做法,跨度最大可达1.2m。

b.钢筋砖过梁多用于跨度在2m以内的清水墙门窗洞孔上。

c.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受跨度的限制。

③洞口下方窗台构造

在窗下靠室外一侧设置窗台以避免雨水聚积窗下并侵入墙身且沿窗下槛向室内渗透。为利于排水,窗台要向外形成一定坡度。窗台分为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

图3-4  砖墙窗台构造(a)不悬挑窗台;(b)粉滴水的悬挑窗台;(c)侧砌砖窗台;(d)预置钢筋混凝土窗台

3.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措施

混合结构是指以砌体墙作为竖向承重分体系,支承由其它材料构成的屋盖系统或楼面及屋盖系统的一种结构形式。针对砌体墙的受力特征,以砌体墙为垂直承重构件的混合结构建筑应采取的抗震措施有:(1)限高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超过表3-1的规定。

表3-1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烈度最小墙厚房屋类别度6789(mm)层层层高层高度高度高度数数数度数24 21 18 12多层 砌普通砖 多孔砖2 40 240 218 72 17 7 18 6 6 4 1190 19021 7 7186 715 5 64体多孔砖 小砌块221211822 22 19 底部框架—抗震墙 多排柱  240 2407 57 56 4内框架161613

注:(a)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b)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c)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2)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在墙身中自下而上与墙体同步施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使其互相连通,在墙体中形成一个内骨架,以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这是混合结构建筑墙体主要的抗震措施。

①圈梁

圈梁是指沿着建筑物的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设置部位在建筑物的屋盖及楼盖处。表3-2按照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给出了圈梁设置要求。

a.构造方法

第一,混合结构建筑墙体中的圈梁是在墙体砌筑到适当高度时连同构造柱一起整浇的。

第二,大部分圈梁直接“卧”在墙体上,是墙体的一部分,与墙体共同承重。

第三,钢筋混凝土圈梁全部现浇且全部闭合,最好能在同一高度上闭合。

表3-2  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烈度墙类6、7度8度9度外墙屋盖处和内屋盖处及隔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及每层纵墙楼盖处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大于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间同上;内横7m,楼盖处间距不大于距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大各层所墙15m,构造柱对应部位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有横墙

b.基本要求

圈梁高度不小于120mm,构造配筋在6、7度抗震设防时为4φ8;8度设防时为4φ10;9度设防时为4φ12。箍筋采用φ4~φ6,按6、7度,8度,9度设防,间距分别为250,200和150mm。

②构造柱

构造柱设在建筑物易于发生变形的部位,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联结。构造柱不单独承重,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3)砌体墙勒脚部分的防潮处理

勒脚是指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

①勒脚处外墙面处理

勒脚处外墙面可采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护。

②勒脚处防潮层的设置

砌体墙可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按照墙体位置,分为单设水平防潮层或同时设置水平与垂直防潮层。

a.水平防潮层

水平防潮层设在建筑物内外墙体沿地层结构部分的高度(图3-5),主要分为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和配筋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图3-6)。

图3-5  水平防潮层的设置部位

图3-6  水平防潮层构造(a)油毡防潮层;(b)防水砂浆防潮层;(c)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b.垂直防潮层

当建筑物室内地坪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面标高,除了设置水平防潮层,还应对有高差部分的垂直墙面采取垂直防潮措施(图3-7)。垂直防潮层的做法是在墙体迎向潮气的一面做20~25厚1:2的防水砂浆,或用15厚1:3的水泥砂浆找平后,再涂防水涂膜2~3道或贴高分子防水卷材一道。

图3-7  垂直防潮层设置部位

③散水和明沟的设置

为保护墙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做成想歪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明沟。雨水较多地区多做明沟,干燥地区多做散水。散水、明沟与建筑物主体之间应留有缝隙,采用油膏嵌缝(图3-8)。

图3-8  散水、明沟构造方法(a)散水构造方法;(b)明沟构造方法(4)防火墙构造

防火墙的作用在于截断防火区域的火源,防止火势蔓延。防火墙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耐火极限不小于4.0h。

②直接设在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高出不燃烧体屋面不小于400m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不小于500mm(图3-9)。

③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应能自动关闭。

④防火墙上不应设排气道,必须设时,两侧墙厚不小于120mm。

⑤防火墙不应设在建筑物转角处,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距离不小于2m。设置耐火0.9h的非燃烧固定扇采光窗时,不受此限。

图3-9  防火墙构造

三、轻质内隔墙、隔断的基本构造

1.立筋类隔墙(1)立筋类隔墙的面板本身不具有必要的刚度,难以自立成墙,因此需要先制作一个骨架,再在其表面覆盖面板。骨架材料是木材和金属等,称为龙骨或墙筋。龙骨分为上槛、下槛、纵筋(竖筋)、横筋和斜撑(图3-10)。

图3-10  立筋类轻隔墙龙骨构成(a)立筋类轻隔墙龙骨构成;(b)各种轻钢龙骨(2)龙骨安装时先安装上、下槛,然后安装两侧的纵筋,再安装中间的纵筋、横筋和斜撑。龙骨的间距由面板的刚度和其表面设计的分割需要决定。图3-11~图3-14是各种常用的立筋式轻隔墙的构造方法。

图3-11  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构造示意图(a)隔墙立面;(b)隔墙平面

图3-12  木龙骨夹板面板隔墙构造示意图(a)隔墙立面;(b)隔墙平面

图3-13  全石膏板隔墙构造示意图(a)成一直线墙面;(b)丁字交接;(c)直角交接;(d)纵剖面

图3-14  钢管龙骨复合层板面板隔墙构造示意图

2.条板类隔墙

条板类隔墙选用的材料是具有一定厚度和刚度的条形板材,安装时不需要内骨架来支撑。图3-15所示的加气混凝土条板是用胶粘剂固定在隔墙上方的基底上的。

图3-15  水泥玻纤空心条板隔墙构造示意图(a)水泥玻纤空心条板(GRC板)隔墙;(b)水泥玻纤空心条板

3.活动隔墙

活动隔墙分为拼装式、滑动式、折叠式、悬吊式、卷帘式和起落式。移动多由上下两条轨道或单由上轨道来控制和实现。

4.常用隔断

常用隔断有屏风式、镂空式、玻璃墙式、移动式、家具式等。隔断与周边构件的联系往往不如隔墙紧密,在安装时注重稳定性。图3-16、图3-17介绍一种常用的隔断—玻璃砖隔断的构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