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案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0:08:53

点击下载

作者:任汉波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案例

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案例试读:

前言

施工企业由于执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及“贯标”认证(即ISO 9000认证),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单纯抓施工进度转变为进度、质量、安全一起抓的精细管理。近年来为降低建设项目成本,提倡低碳施工、绿色施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抓好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大多企业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的阶段,缺少系统的、完整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建设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加强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由于施工企业的建设项目(即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建筑产品的特点是形体庞大,结构多变、复杂和固定。这些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特殊性:第一,施工生产的一次性、单件性和流动性,没有重复性的批量生产;第二,施工生产是露天、高空作业,使建筑产品受自然条件、安全等因素的制约;第三,地域性施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价格有地域的差异,对成本影响大;第四,建筑产品价格和标准是在施工生产前确定的。由于以上原因,建筑产品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要比工业产品多。并且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要采取建设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可将生产第一线的施工消耗控制好,保证施工成本不超,同时必须将成本管理与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材料、设备和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进行综合性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使企业从粗放型的成本管理转变为集约效益型的管理。

我们曾编写的《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如今,在广大读者要求下,我们新编写了《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案例》。该书运用我们对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施工现场收集了大量的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实例,经去粗取精后写进本书,增加了大量的、各种不同的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实例,供广大读者参考。本书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系统地叙述了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的编制、管理、控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便于读者系统地掌握和运用责任成本管理的方法,降低生产第一线的施工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提高建设项目的盈利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书由中铁建十三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任汉波编著,石家庄铁道大学李书源教授主审。在此,对于本书编写提出理论支持的沙叶舟和提供资料的中铁建十二局集团公司第三工程公司、中铁建十九局集团公司第三工程公司、中铁建工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二公司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建设项目责任成本概论第一节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施工企业已进入市场多年。由于建筑市场供过于求,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生产出质量高、工期短、成本低(成本低才能使合同价低)和用户满意的产品,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谁就能生存下去。但是,生存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企业必须在生存中不断地求得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资金的来源主要靠积累,这就是说,作为以工程施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施工企业,必须在各种建设项目的施工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控制成本,以低成本、短工期、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赢得更多的利润。众所周知,由于长期以来受前苏联早期经济学的影响,建筑业的产品被认为不是一种独立的产品,否认其商品属性,使产品经济思想在施工企业的职工心里更为根深蒂固,干活不算账,干多少,用多少,实报实销,当然,也谈不上成本管理和控制。

目前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是粗放型的,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1)成本管理不是在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出现待项目完成后做出决算才得知项目的盈亏,一旦项目亏损也无法补救。(2)项目很少编制施工预算作为目标成本对项目施工过程形成的成本进行核算,发现亏损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成本的偏差。(3)项目生产第一线的生产消耗计量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不够。(4)项目施工方案缺少编制相应的预算,并与合同价格(或与企业承包价格)比较,因此,出现按项目制定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结果使施工成本大于合同价格(或企业承包的价格)。(5)当决策加快施工进度时,不考虑是否加大施工成本,超出合同价。

克服上述问题,必须要面向市场,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加强一切经济活动的核算和控制,学习国外成本管理方法——责任成本管理,从建设项目中取得更大的收益。

从社会生产的目的出发,也必须要开展建设项目的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恩格斯明确指出:“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连续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33页)。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都有这二重性任务,既要进行简单的再生产,又要在生产过程中以最少的要素投入取得更大的收益,为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积累,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所以,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各种要素的投入进行核算和控制,降低生产耗费,取得更多的盈利,才能为国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积累。

党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施工企业,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要求施工企业的产品——建设项目提高盈利水平为国民经济积累做出贡献。为此,对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之一的,就是产品——建设项目在保证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降低项目成本,必须实行责任成本管理方法。

建设项目是客观存在事物,有它自身的规律。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只是管理问题,而且是管理、经济、技术与法律等的综合反映。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运用经济管理科学的技术方法来认识建设项目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对于认识和掌握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本质内容,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的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这种认识具备连续性,即能不断地深入。我们所讨论的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也是这样。通过对项目特点的认识,项目所在地具体情况的认识,施工活动的认识等,经过分析、归纳、整理和综合,制定出进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方法、内容和制度等,用以指导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进行。

从系统观点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而其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也各为一个系统。对系统的认识,既要分析,又要综合,在综合下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综合。正如马克思所说:“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6页)如在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时,既要按施工活动的发展过程来进行分解,又要按成本费用的组成来进行分解。但是,分解本身不是目的,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因此,在分解的基础上,要分析其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和变动的原因,这样才能从实现成本目标、控制成本的总体出发来采取各种控制措施。

客观世界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事物发展的因果呈现出依存的辨证关系,结果是由前面的原因产生的,又作为原因产生出下一个结果。我们在研究经济活动过程时,不能片面看问题,只注意过程中的某一段或某一个方面,而是要研究经济活动发生的整个过程。例如在进行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时,就要从中标签约时开始,直至工程保修期结束。全过程、全面、全方位的进行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那么只注意施工高潮期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对进场后的施工准备工作和竣工后收尾工作的成本忽略,认为不花钱就不要核算,就不要讲控制的思想是错误的,是一种片面认识问题的方法,必须引起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注意。

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揭示的各种客观经济规律,如社会进步的效益规律、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等。也可以说,进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是这些规律的客观要求。同时,研究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还需要借助各种技术方法,如指标分析、量本利分析、目标控制等等。这些方法帮助我们从大量的、纷杂的原始数据中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帮助我们对项目经济活动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大量的成本原始数据,可以利用既定的指标来对其进行归纳、计算,如使用“成长曲线”一类的方法将实际发生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使用时间序列分析一类的方法进行成本预测,如使用成本——计划评审一类的方法对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做出判断,等等。总之,只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才能使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更深入,所作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建设项目是以特定工程建设为目标(具体如设计要求),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资源、时间和质量的限定)完成的一次性事业,与工业产品是不一样的。建设项目具有下列的一般特点:(1)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单件性。建设项目作为一次性事业,其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单件性。这是项目区别于非项目活动的重要特征。建设项目活动过程不可逆,也不重复,它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性和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加强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保证项目目标在规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对项目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2)建设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建设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系统,这些目标在不同项目、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不相同的。就建设项目施工来说,主要的目标有工期、成本、质量和安全环保。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及时掌握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建设项目的系统性。建设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由人、技术、资源、时间、空间和信息等多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因此,现代系统理论为我们认识项目的系统属性提供了科学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项目的自身规律。以成本控制为例,它就不单独是一个资金管理问题,而是经济、技术和管理的综合问题,材料超耗影响成本,工期拖延成本,施工方案不合理影响成本,施工组织不合理也会影响成本,等等。可以说,项目系统内部的方方面面工作的质量高低都会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建设项目的系统性告诉我们,进行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时,要从项目的整体目标出发,要考虑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只重视局部(如只重视个别工序、个别费用的降低),不重视整体。建设项目的系统性还告诉我们,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还要受到系统外部的影响,如业主要求的变化,项目所在地域不同,通货膨胀,交通,能源供应等等,建设项目系统必须正视这些影响,及时调整自身的活动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影响。

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导致了建设项目的施工生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于加强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提高项目施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们主要表现在:首先,工程产品的地点固定、形体庞大和结构复杂导致了施工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所需工种多和施工组织复杂;其次,施工周期长和露天、高空、地下、水中作业,易受气候、地质条件等的影响。这些都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给项目的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带来了困难。

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计划经济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属于静态管理,工程完成后算账。而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市场经济下形成的管理模式,是对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属于动态管理,也是现代化管理成本的模式。(2)传统的成本管理具有单一的属性,而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具有综合管理的属性。(3)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业务部门算账,而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建设项目全体人员参加管理,参加算账。(4)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责任明确,充分体现了经济责任制在基层施工单位的落实,真正起到了生产第一线的资源消耗量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促进职工和基层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克服那种只管干不管算,重完成产量不重视资源投入,重完成的产值不重视效益的现象,扭转过去要我算转变成我要算,人人讲算,上下讲算,增产节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提高建设项目全体人员质量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第三,可以调动建设项目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中的工费成本。第二节建设项目资金运动与项目成本的关系

由于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且以货币作为表现形式,因而了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过程,不但对财务人员是重要的,而且对项目经理及各级管理人员也都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建设项目组织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却要进行独立核算。因此,项目客观上存在着财务管理。财务的本质是项目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相应地,项目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和分配。项目财务管理的对象就是项目资金的运动及其所引起的经济关系。这些关系对项目成本有密切的联系。

一、项目资金运动

项目资金是随着不同施工阶段施工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地运动。从资金的货币形态开始,在经过施工准备、施工生产、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后,依次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形态上来。这个运动过程称为资金的一次循环,如图1-1所示。图1-1 项目资金运动示意图

从图1-1可以看出:(1)在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筹集资金,并用它来购买各种建筑材料、构配件、部分所需的固定资产及机械零配件、低值易耗品、征购或租用土地、建筑物拆迁、临时工程以及支付工资等其他项目开办费用。目前,项目资金筹措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企业本部的直接拨给,项目业主单位的工程预付款和银行贷款。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为了促使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项目的独立核算,将无偿的直接拨款也改为资金的有偿使用。(2)在施工生产阶段,资源(劳动力、资金和材料等)储备通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不断消耗于项目的施工之中,从而逐渐形成项目实体。储备资金随着施工活动的进行而逐渐转化为生产资金,固定资金也以折旧的形式渐渐进入工程成本。当施工阶段结束时,资金形态则由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3)在验收交付阶段,项目已部分或全部满足设计和合同的要求。这时就要及时和业主单位办理验收交付手序,收回工程款,资金形态也由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如果收入量大于耗费量,项目就能盈利,否则就会出现亏损。随即,就要对资金进行分配,正确处理国家、企业、项目、职工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项目资金运动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它以价值形式反映项目对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取得与使用;(2)资金的耗费,它以价值形式反映项目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3)资金的收入和分配,它以价值形式反映项目施工生产成果的实现和分配。

二、项目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项目资金的筹措、使用、耗费、收入和分配,不但与项目系统内部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且与企业本部、国家等方面也存在着经济关系。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项目与国家的关系。这里主要是项目与国家财政之间的缴款关系,如纳税,项目与银行之间的存款与贷款关系。(2)项目与企业本部之间的财务关系。这种财务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拨款(或贷款形式)给项目使用,项目组织还款、上交管理费及利润等。目前,建设项目组织大多实行独立核算,项目对企业实行内部承包,因而项目与企业本部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复杂,企业对项目使用其机械设备、资金都要进行核算,要实行全面的考核。(3)项目与其他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这里主要是与业主单位间关于取得工程预付款、结算工程价款的结算关系,与供应单位(含企业内部的物资公司)间关于取得项目用材料、固定资产、劳务时发生的经济关系,与分包单位之间的分包关系。项目为了能正常进行施工生产活动,必须同其他单位之间发生商品劳务关系,必须本着等价交换的原则以货币资金相互支付价款。(4)项目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虽然,项目是一个要求需独立核算的基层组织,但是,为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增加盈利,必须在项目系统内的各部门、单位中落实经济责任制,实行分级核算,以考评其工作业绩。从而在这些单位之间就形成了财务关系,项目各工程队、辅助生产(如施工机械、水、电、风等)、供应部门等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也要进行计价结算。(5)项目与职工个人之间的财务关系。这是在支付工资、发放奖金时发生的结算关系。它实际上是根据国家规定来分配,体现按劳分配的关系。

项目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如图1-2所示。图1-2 项目与各方经济关系示意图

三、项目资金运动规律

项目资金运动规律,就是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知道,在项目施工活动中,表示资金活动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和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认识它、使用它。

概括起来,项目资金运动的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的继续。

为了保证项目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项目的资金,不仅要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于货币资金、固定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资金形态上,而且在时间上要求各种资金形态相互通过各自的循环。每一种资金形态都有其特定的职能,不能“一身二任”,如执行流通职能的资金就不可能同时去执行生产职能。只有把项目的资金按一定比例分割成若干部分,使其呈现不同的资金形态,而每一形态的资金又需依次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这样,资金的运动才能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保证各种资金形态的合理配置和资金周转的畅通无阻,是项目施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项目资金形态的并存和继起,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并存,继起转化就不能存在;没有继起,并存势必遭到破坏。可见,资金形态的并存和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因此,在项目成本管理上运用这样关系。(2)项目资金的收支要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协调平衡。

在项目施工中,每取得一次工程价款的收入,就表明一次资金循环的终结;而发生的施工生产支出,则意味着另一次资金循环的开始,所以,资金收支是资金周转的桥梁和纽带。要保证资金运动顺利进行,就要求资金收支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时间上协调平衡。收不抵支,固然会导致资金运动的中断或迟缓,然而收支在时间上差异太大(如施工前期支出太大,而收入却主要来自施工后期),势必也要阻碍资金运动的正常进行,从而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施工所用资金周转困难。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的收支平衡,主要取决于供应、施工、验收移交活动的平衡。在供应活动中,项目要动用货币资金购买各种材料、必要的劳动手段(大部分由企业本部提供)等为施工生产做好准备。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储备的限度,在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储备,避免因物资积压而使资金周转滞缓。施工阶段是形成建设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与管理项目施工,力求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多的成果(包括质量和数量)。在验收移交阶段,资金已处于成品资金形态,因此,项目必须抓紧收尾工程的施工,做好验收移交的准备工作,协调好与业主单位的关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规定和实际完成数量及时同业主单位进行计量计价,实现工程价款的收入,完成一次资金的循环。由上可见,有效的成本管理要求必须注意施工过程的每个阶段和每个方面,要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生产组织重视有余(尽管并非一定是经济合理),对供应和验收移交方面的重视却不足,从而可能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有的甚至难以支付工资),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完成。这样的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位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3)项目的资金运动和物质运动存在着既相一致又相背离的辨证关系。

资金运动和物质运动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然而,资金运动作为物质运动的价值形态运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们之间既相一致又相背离。

项目的物质运动是资金运动的基础,它决定着资金运动的方面和强度。有物资才有资金,只有项目的物流畅通无阻(如供应、施工、竣工验收移交等活动的有效组织),才能保证资金运动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资金运动反映物质运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项目资金运动的状态,来看供应、施工、验收移交等施工活动的组织情况,并据此采取措施,合理组织资金运动,以加速物质运动,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项目资金运动同物质运动又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背离,资金运动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方面:

①由于结算的原因而造成两者在时间上的背离。已完工程未及时验收移交、或验收后未收到工程价款、材料购进而未支付货款,此外,工程预付款、预付报刊杂志费用等,这些都表明了两者的背离。

②由于损耗的原因而造成两者在价值量上的背离。如固定资产磨损、无形损失、仓储物资的自然损耗等。

③由于组织管理的原因而形成两者在数量上的背离。如施工中,不合理消耗的减少;工程质量的提高,返工现象减少;改善劳动组织,工人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使得劳动效率的提高等等。这些都能促使价值量的增加超过实物量的增加。反之,就可能出现价值量的增加少于实物量的增加。

以上各项资金运动的规律,是根据项目总体考察而言的,在各种不同的资金运动领域里,还存在着具体的规律,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阐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有关的财务书籍。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深刻地认识和研究这些资金运动的规律,自觉利用它们来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成本控制服务。第三节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意义

一、责任成本的概念

责任成本是按照项目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在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各个责任层次,进行分解项目全面的预算内容,形成了“责任预算”,称为责任成本。责任成本划清了项目成本的各种经济责任,对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计量、记录、定期作出业绩报告,这样成本的管理方法对于项目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加强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为了更深入的理解责任成本的概念,下面介绍有关的几个概念。

1.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是把会计资料同有关责任中心紧密联系起来的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并对他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一套专门制度。责任会计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划分责任中心;进行目标和任务分解;核算和业绩报告;总结分析和采取措施。

2.责任中心

企业管理通常都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至于分级管理的具体形式,则依企业组织机构不同而异。但是,要实行责任会计制度,就必须对每个责任层次所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明确的责任范围划分。使各个责任层次严格的进行控制活动的范围,这个范围就称作“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按其控制区域和责任范围的大小,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1)成本中心:是成本发生的区域,它只能控制成本,对成本负责。在项目组织里,项目经理部、工程队、班组都是一个成本中心,项目经理部中的有关部门,如财务、技术、行政等也可认为是一个成本中心(确切地说是费用中心)。(2)利润中心:是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区域,既要控制成本的发生,也要对收入进行控制。可见从这样利润中心概念出发,项目经理部是一个利润中心。(3)投资中心:是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资金投入负责的区域,即,不但要能控制其成本与收入,又能控制其占用的全部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由此可知,项目经理部并不能算作一个投资中心。

3.可控成本与非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责任中心有办法知道将发生什么样的耗费;(2)责任中心有办法计量它的耗费;(3)责任中心有办法控制它的耗费。

凡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称为不可控成本。

某责任中心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即为该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

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其业绩的评价与考核也只能以可控成本为依据。但是,可控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下一级成本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可能是上一级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如材料采购成本对工程队而言为不可控的,但对材料供应部门来说却是可控的。通常,变动成本多是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然而,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如施工中的预制件,若外购则为不可控成本,若自制则为可控成本;管理人员工资虽属于固定成本,但却是可控的。

二、项目成本中心的划分

通常,我们在划分成本中心时,是按项目的组织系统来进行的,一个中等规模项目组织的成本中心划分如图1-3所示。图1-3 项目成本中心示意图

但是,成本中心的划分有时也不能简单地按组织机构进行,还必须考虑到项目施工的特点,如隧道掘进实行轮班作业,如果能分清每一班组的实际工作量和消耗量,则以每个班组为一个成本中心,否则,就可以掘进作业为一个成本中心。

根据责任中心的划分,确定不同层次的“责任预算”,从而确定其责任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责任成本的特点

1.建设项目成本目标明确

各个管理层次的责任预算必须保证上一级利润指标的完成,层层控制,确保建设项目不亏损,并实现上交企业的经济承包指标。

2.建设项目成本的合理性

责任预算详细,根据不同管理层承担的施工项目内容,编制详细的工、料、机消耗数量和单价,可操作性强,透明度高,便于核算。

3.建设项目的成本可控性

责任成本是以责任中心的控制能力为前提的,凡是责任中心能够完成的施工项目内容都列入责任中心控制的范围,因此,责任成本的可控性是比较强的。

4.建设项目责任成本是责权利相结合

明确各个责任中心承担施工项目内容的范围后,同时授予他们相应的管理权力,根据各责任中心完成任务的情况兑现奖励、给予惩罚。

四、责任成本管理的意义

责任成本管理是工程成本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它的先进性,科学性,群众性和可操作性,将定性成本管理转变为定量管理,可控制性强。而且这种管理方法对项目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形成的管理和控制。有目标、有责任,在实施过程中可随时进行成本核算,找出盈亏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及时纠正。确保项目目标成本。

本书主要是解读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的编制与管理和控制。以下各章节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的阐述。第二章影响建设项目责任成本各种要素分析第一节建设项目施工方案对责任成本的影响分析

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目标成本和建设项目的利润,方案有多个,其中只有一个最优方案。按最优方案施工可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实现建设项目投入最少产出最大,提高经济效益。

一、施工方案制订的原则(1)制订方案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制订方案在资源、技术上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当时已有的条件或在一定时间能争取到的条件相吻合,否则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只有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量求其先进和快速。这两者是统一的,离开这个原则再先进的技术、再快的施工速度也是落空的。因此切实可行是关键,也是制订方案的主要方面。(2)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就是按工期要求投入生产,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所以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必须保证在竣工时间上符合合同的要求,并能争取提前完成。为此在施工组织上要统筹安排,均衡施工;在技术上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在管理上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3)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要求质量第一,保证施工安全是社会的要求。因此,在制订方案时应充分地考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并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使方案完全符合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的要求。如在质量方面制订工序质量控制标准、岗位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质量保障体系等。(4)在合同价控制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使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增加施工生产的盈利。从施工成本的直接费(人工、材料、机具、设备、周转性材料等)和间接费中找出节约的途径,采取措施控制直接消耗,减少非生产人员。挖掘潜力,使施工费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不突破合同价,实行科学成本管理方法——责任成本管理,对施工过程形成的成本进行定量的分析,找出盈亏的原因,及时纠正,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5)提倡低碳施工,保障周围环境的整体性。绿色施工,保护环境。

以上几点是一个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施工组织的科学化使每个工程都有许多不同的施工方法,那么就存在多种可能实施方案。因此,用以上几点进行衡量,做多方面的分析比较,选出可能的最好方案。

二、施工方案的内容及要求

施工方案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设备的选择;科学的施工组织;施工顺序的安排;现场的平面布置;各种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方案前两项属于施工技术问题,后四项属于科学施工组织和管理问题。施工技术是施工方案的基础,同时又要满足科学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要求,科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又必须保证施工技术的实现,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了把各种关系更好地协调起来,互相创造条件,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成为施工方案各项内容必不可少的延续和补充。

1.施工方法的确定

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施工方法一经确定,机具设备的选择就只能以满足它的要求为基本依据,施工组织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因此,确定施工方法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确定的施工方法必须具备实现的可能性;(2)确定的施工方法考虑对工期的影响,也就是保证合同工期的要求;(3)确定的施工方法应进行多种可能方案的经济比较,力求降低成本;(4)确定的施工方法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对以上几点必须进行全面的衡量,确定施工方法。

在现代化的施工条件下,施工方法的确定,一般是施工机械、机具选择和配备,有时会成为主要问题。例如,桥梁基础工程施工,仅钻孔灌注桩就有多种施工机械可供选择,是选择潜孔钻机,还是冲击式钻机,或是冲抓式钻机,还是旋转式钻机。钻机一旦确定,施工方法也就确定了。扩大开挖基础,可以人力开挖,也可以机械开挖。选择人力施工还是机械施工必须要考虑前面叙述的四个方面。假若没有机械,又能满足施工要求,地下水不甚丰富,又不是控制工程,那么选择人力施工比较适合。如果有反铲挖土机,当然用机械施工省力又省工,施工进度又快。

2.施工机械的选择

正确拟订施工方法和选择施工机械是合理地组织施工的关键,二者又有相互紧密的联系。施工方法在技术上必须满足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及充分利用机械的要求,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而正确地选择施工机械能使施工方法更为先进、合理,又经济。因此施工机械选择的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方案的优劣。所以,在选择机械时应按照以下原则:(1)在现有的或可能争取获得到的机械中选择

尽管某种机械在各方面都很合适,对工期的缩短、人力的节省都很好,但不能得到,就不能作为可供选择的一个方案。如大型土方施工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配上倾卸车效率高,如有推土机、铲运机配合施工更好,但企业无资金购置或租赁不到,也只能按现有的设备定方案。(2)从施工条件选择机械的类型

选择的机械类型必须符合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条件,工程量及施工进度的要求等。这也是合理选择机械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工程量大的采用大型机械,否则选用小型机械。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大型土方工程施工地区偏僻,道路狭窄,桥梁载重量受到限制,大型机械不能通过,为此要专门修建运输大型机械的道路、桥梁,显然是不经济的,所以选用中型机械较为合理。选用挖土机时应考虑开挖工作面的高度,否则土斗不能一次装满,就会降低挖土机的生产效率。(3)固定资产损耗费与运行费是否经济

固定资产损耗费与施工机械的投资成正比,它包括折旧费、大修费、投资利息等费用;机械运行费可视为与完成的工程量成正比的费用,它包括劳动工资与直接材料费、燃料费、保养小修费、劳保设施费和其他管理费等。这些费用是在机械运行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也是选择施工机械必须考虑的一项原则。大型机械需要的投资大,但如果把其分摊到较大的工程量中去,其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就很小。所以,大型工程选择大型的施工机械是经济的。为了降低施工运行费,不能大机小用,一定要以满足施工需要为目的。如有的现场土方量不大,用大型的土方机械施工工程很快完成,但大型机械的台班费、进场的运输费、便道修整费以及折旧费等固定费用相当庞大,运行费也过高,已经超过了缩短工期所创造的价值,这样缩短工期是没有意义的。(4)施工机械的合理组合

选择机械时要考虑到各种机械的合理组合,这是决定所选择的施工机械能否发挥效率的重要因素。合理组合主要包括主机与辅助机械在台数和生产能力的相互适应以及作业线上的各种机械相配套的组合。首先,主机与辅助机械的组合,必须保证在主机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考虑辅助机械的台数和生产能力。如使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进行土方作业时需倾卸车运土。前者是主机,后者是辅机,一台主机配几台辅机,视主机的容量(生产能力)而定,应在保证主机连续不断的作业条件下配倾卸车,而且要使挖掘机或装载机与倾卸车在容量和台数上合理组合。一般倾卸车的容量不少于铲斗容量的3~4倍,否则由于装满车时间短,倾卸车跟不上,出现施工停歇,同时倾卸车承载量过小,而铲斗容量大,易损车厢和底盘,并且车多增加了维修量,甚至因车多可能造成运输的堵塞等问题。其次,作业线上的各种机械相配套的组合。一种机械施工作业线是几种机械联合作业组合成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线施工,几种机械的联合才能形成生产能力。如果其中某一种机械的生产能力不适应作业线上的其他机械的生产能力或机械可靠性不好,都会使整条作业线的机械发挥不了作用。如隧道施工的机械化作业线由掘进机(钻孔机械)、装渣机、出渣运输机组成。采用大型液压钻机台车必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装载机和运输设备,否则会因为出渣、运输的能力不够,而延长循环作业时间。(5)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选择施工机械

从全局出发就是不仅考虑本项工程需要,也要考虑所承担的同一现场上的其他项工程施工的需要。就是说从局部考虑选择可能不合理,但从全局考虑则是合理的。如果几个工程需要的混凝土量大,而又相距不远,采用混凝土搅拌楼比多台分散的拌和机要经济,而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6)购置机械与租赁机械的选择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与企业资金情况,对施工需要的机械是购置还是租赁,必须要进行比较。为此,应采用定量分析,其计算原理是以设备的有效使用期为分析期,计算自有(购置)与租赁两者总费现值相等的利用率,求出企业购置该项设备所必须的利用率为经济界限。

若购置设备,则在n年内总费用现值为:

若租赁设备,则租赁n年共付出租赁总和现值为:p

令E=,则g式中 C——设备年运行维持费中与利用率无关的固定部分,它由人工工资费,机械保管费,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场外运输费,替换设备及工具、辅具费和养路费,牌照税组成;p

C——设备年运行维持费中与利用率有关的可变部分,如大修及经常修理费,润滑及擦拭材料费,能耗费组成,假定这类费与利用率之间成正比关系;1

R——额定台班利用率(租赁部门用以计算台班成本的依据);2

R——实际利用率(假定每年是相等的)或购置机械经济利用率的下限;p

E——购置设备在有效使用期内总费用的现值;——租赁设备在有效使用期内总费用的现值;

f——每台班租赁费(一班制作业);

D——年制度台班数;n

L——n年后预期可以回收的设备残值;

P——设备购置价格,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一次性支出(即设备原值);

n——年数(或计息期数);

i——年复利利率;

F——复利;

A——年金;n

L[P/F,i,n]——残值,一次性支付的复利系数;n

L[P/A,i,n]——购置资金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2

施工企业对购置的设备预测长期利用率R=R,则购置与租赁在22经济上是一样的。若R≥R,则购置为宜;若R≤R,则租赁在经济上较为合理。

注意:2

第一,在计算R时,有复利时考虑复利系数,否则可不计;

第二,机械台班定额中的台班费是计算机械使用费的,不包括利润,为此定额中的台班费修正方法如下:定额提供的设备原值P、残n值L及等额支付系列资金恢复系数[A/P,i,n],计算考虑时间因素的台班折旧费。即式中 f′——定额台班费;

d——定额台班费减去折旧费部分。

3.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是研究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源合理组织的科学。施工项目是通过施工活动完成的,进行这种活动即施工,需要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机具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并且要把这些资源按照施工技术规律与组织规律,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在空间上按照一定的位置,在时间上按照先后顺序,在数量上按照不同的比例,将它们合理地组织起来,让劳动者在统一的指挥下行动,即由不同的劳动者运用不同的机具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施工项目就是通过这种施工活动建造的。我们研究组织施工活动就是对施工作业、劳动者、材料、机械等资源及施工顺序和现场平面的组织和优化。图 2-1A—前面的工作;B—后面的工作;t—A、B两工作的搭接时间(1)作业组织

作业组织有顺序作业、平行作业、搭接作业(含流水作业)三种形式,单位工程一般是顺序作业和搭接作业混合组合。工期要求紧迫的工程采用多上设备和劳力,组织平行作业。平行作业可以加快工期,但需要的资源是成倍增加。一个项目一般采用搭接施工,可不增加资源加快工期。铁路建设项目包括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多,若组织流水作业,由于每个施工段的工程量差别大,流水步距不易确定,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工程量增减常发生,所以,组织搭接作业还比较容易缩短工期。搭接作业关键是确定搭接时间。搭接形式不同,搭接时间的计算也不同,搭接关键是确定插入工作的开始时间。常用的搭接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图2-1):前面工作开始后多长时间后面工作开始。

A工作开始后,创造出B工作的工作面以后,B工作提前插入施工,这样可争取工作时间,加快工期。

第二种(图2-2):前面工作完成后多长时间后面的工作开始。

A工作完成后多长时间B工作再开始工作。用在两工作有技术间歇或分段施工需两工作之间有间断时间时采用这种搭接。

第三种(图2-3):A工作完成多长时间,B工作再完成。

当两个工作是顺序施工的,为避免紧后工序超前的不合理现象出现时采用这种搭接。图 2-2

第四种(图2-4):前面工作开始后多长时间要求后面工作完成。

为保证施工进度,确定A工作开始后再确定B工作完成的时间。图 2-3图 2-4

搭接施工组织形式可以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可以充分利用施工的空间和时间加快施工进度。(2)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合理可充分发挥每个劳动力的作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工费成本。劳动组织分为综合作业队和专业作业队。一般顺序作业和平行作业选用综合作业队为多,平行流水作业和搭接作业多选用专业作业队。不管采用何种作业队形式,在劳力配备上应最少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①保证每个人的最小工作面,使劳动者工作起来不互相干扰,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最小工作面要根据工种不同,使用的工具不同实测确定。按着每个人保证最小工作面施工,须配备的人数由如下公式确定:

②工人的技术等级比例适中。不同技术等级的工人搭配合理,高等级的工人要少而精,真正起到指导、领班的作用。例如桥梁墩台混凝土灌注,三四级工人占2/3,而钢筋工程三四级工人占1/2,说明钢筋工程技术难度较大。如都用技术等级较高的工人,工费高;都用壮工,由于技术水平低,保证不了工程质量。所以搭配应互补,同时也减少了工费开支。

③工种人数的搭配比例合理。工种人数搭配比例必须满足各工种的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如混凝土工程人工拆立模是控制工序,配备的人数要比混凝土工种人数多,这样才能保证各工种满负荷运行。

④施工队或班组配备的人数必须还要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的最少人数,否则会影响工程进展甚至降低工程质量。

4.施工顺序的安排

施工顺序安排是编制施工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施工顺序安排得好,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减少人工和机械的停歇时间,并能充分利用工作面,避免施工干扰,达到均衡的、连续的施工,实现科学组织施工,做到不增加资源,加快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安排好一个施工项目的施工顺序,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由于每个具体的建设项目不同,不可能有同一的模式。在进行具体的分析时,应根据施工规律和工艺及操作要求来确定施工顺序,遵循和考虑以下几点:(1)统筹考虑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单位建设项目中,任何分部分项工程同它相邻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总有先有后,有些是由于施工工艺的要求而经常固定不变的,也有些不受工艺的限制,有灵活性。如桥梁施工,任何一个桥台、桥墩的施工,总是先基础后台、墩身,最后是架梁,这是任何桥梁工程都要必须遵守的不变施工顺序。但是,各桥台、桥墩之间,桥墩与桥墩之间,都不存在哪个先施工,哪个后施工的施工顺序。一个项目的各单位工程施工也存在合理施工顺序的问题,铁道工程中路基土方采用机械化施工,路基中有桥梁工程,首先要安排小桥涵工程在施工机械到达之前完工,并达到承载强度,为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否则预留路基缺口。若人工施工土方工程,小桥涵可与土方工程搭接作业。所有这些都有统筹安排的问题。(2)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要求

如桥梁工程的基础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采用钻孔机钻孔。在安排每个基础每根桩的施工顺序时不能相邻桩顺序施工,否则会发生坍孔现象,所以必须要间隔施工。采用间隔施工时,钻机移动的次数会增多,而钻机移动需要拆卸和重新安装,很费时间。此时必须采取措施保证钻机移动的最少,同时又保证钻孔安全,还能加快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就是合理安排桩基的施工顺序。(3)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水文要求

在南方施工时,应从雨季考虑施工顺序,可能因雨季而不能施工的应安排在雨季前进行。如土方工程不能安排在雨季施工,而隧道工程即可。在严寒地区施工时,则应考虑冬季施工特点安排施工顺序。桥梁工程应特别注意水文资料,枯水季节宜先施工位于河中的基础等。(4)安排施工顺序时应考虑经济和节约,降低施工成本

如铁路施工中周转材料的使用,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第一可加速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第二可减少配备的数量。如桥墩、台,基础施工顺序安排好,可加速模板的周转次数,在同样完成任务情况下可配备的少一些,减少材料成本。(5)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使施工期最短

工期缩短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因为工期缩短能减少管理费,人工费,机械台班费和无需额外的附加资源,降低施工直接成本。

5.现场平面布置

科学的布置现场可使施工机械、材料减少工地二次搬运和频繁的移动施工机械产生的费用,可节省现场搬运的费用。

6.技术组织措施

技术组织是保证选择的施工方案实施的措施。它包括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的各种技术措施。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先进技术、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制、编写工序作业指导书、实行标准化作业、采用网络技术编制施工进度等等。

三、施工方案与建设项目责任成本的关系

从施工方案制定的原则和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施工方法确定的正确可反映施工技术水平,也可加快施工进度;第二,机械选择的合理可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第三,劳动组织合理可充分发挥工人的工作效率;第四,作业组织和施工顺序合理可组织立体交叉作业,充分利用工作面和空间及时间,在不增加资源的前提下,大大地缩短工期,这样可直接节省工费、机械使用费,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施工方案与建设项目责任成本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施工方案与项目成本的关系是降低项目成本的根本途径。第二节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对责任成本影响分析

加快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缩短工期,早日竣工投产,可早发挥投资效益。但是,在规定的工程造价内,做到按规定的工期提前完成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从技术、管理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综合采取措施,使之协同动作,才能达到既缩短工期,又减少成本费用支出的目的。否则,盲目地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会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加大建设项目造价、提高建设项目的成本。工期和成本的关系可用图2-5来表示。

由图2-5可看出,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机械设备,从而导致建设项目直接成本的增加;工期延长导致了建设项目间接成本的增加。因此,合理工期的确定必须考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支出,才能选择正确、不增加成本,以在A点附近为合适。在实际工作中,项目开工前,必须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资源供给的可能性,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以优化配置施工生产的诸要素,达到既缩短工期,又不提高成本的目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进行经济核算,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如网络计划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的控制,同时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级性和主动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图 2-5

因此,施工进度加快是在不增加资源(人力、机械等)的条件下越快越好,否则按着工期要求完成即可。但是,有时必须要通过增加资源加快施工进度时,要进行经济比较,比较后有价值和必须时,才能决策。增加施工成本加快工期有两种情况:第一,接受的施工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设备等,这时要比较去新项目创造效益大于在老项目为加快进度而增加的施工成本时,可决策加快施工进度;第二,业主(或甲方)要求早竣工早投产,愿意增加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达到缩短工期,早投产、早发挥投资效益。另外,有时为某种要求,通过增加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如领导的要求、政治上的需要等。当年京九铁路为了迎接香港回归,虽然增加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决策也是正确的。

施工进度和责任成本的关系:在保证要求工期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在项目目标成本控制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切不可孤立的对待。只强调施工进度计成本;或只考虑成本不管工期要求,都是错误的。第三节建设项目施工质量对责任成本影响的分析

项目质量成本是20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方法,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经济基础。过去,人们认为,质量在成本方面无法计量,质量成本难以纳入到原有的会计体系中,把质量成本的概念仅仅理解为质量不好而造成浪费,并由此而引起的成本,或者令人满意的质量带来了资源的有效使用,从而实现了较低的成本。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质量,使质量成本为企业及项目管理决策服务,而且质量成本也成为一个先进会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项目质量成本的概念和内容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组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图2-6)。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和偏差出现,保证产品质量而耗费的一切费用。通常包括:图2-6 质量成本的组成(1)质量规划费,是指进行质量规划所需的费用。如可靠性研究、质量分析,为试验、检验和工序控制编写规程或贯彻落实规程的耗费,制定质量规划等费用,这里所发生的费用主要是工时消耗费用。(2)工序控制费,是指为了控制和改进现有工序生产能力,对现有工序进行调查、研究、评价,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示范操作以及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控制所发生的费用。(3)新产品鉴定费,是指新产品、新施工工艺、技术革新项目的鉴定费用。(4)质量培训费,是指培训职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提高工作质量所支出的费用。(5)质量信息设备费,指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质量信息的活动费用,但不包括设备本身的购置费和折旧费。(6)其他预防成本,如质量管理活动的行政费用、质量信息资料费用,有的项目为创优致使质量超标准而多消耗的工、料、机费用等。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通常包括:(1)采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2)工序监测和其他计量服务费用。(3)评价产品或零配件、施工用的构配件质量所支出的试验、检验费用。(4)质量评审活动费,包括工程交工前的评审费等其他质量评审活动的费用。(5)其他鉴定成本,如约请外单位鉴定人员的酬金、破坏性试验所耗用的材料费用等。

3.内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是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工程质量的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包括:(1)废品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产品或工序在质量上达不到设计的规定和要求,必须“推倒”重建而发生的费用。废品损失从形成原因上可分为项目施工生产过程的责任和材料供应单位的责任。(2)返修损失,指检测、修复不合格工程或次品,使之达到质量合格而支付的费用。(3)停工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处理质量事故而导致停工和延误工期的损失。(4)材料采购的损失费,指采购人员在处理所采购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时,所发生的申诉和处理损失的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一切费用总和,包括:(1)保修费,指工程在保修期内对用户提供技术服务的费用。(2)赔偿费,指由于工程质量原因,按合同规定应赔偿给用户的经济损失费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诉讼费用。(3)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违反环境保护法所引起的罚款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