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会计项目化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13:17:04

点击下载

作者:庾慧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本核算会计项目化教程

成本核算会计项目化教程试读:

前言

本教材针对会计行业“成本核算”岗位而编写,以满足高职高专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在教材的构架和内容的安排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并存,在吸收成本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和同类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着力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体现“以岗位为基础,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教材特色如下。

1.以“成本核算岗位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教材内容

从认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到熟知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然后掌握成本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最后进行产品成本的汇总和结转,均按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的实际任务为基础系统设计教材内容。

2.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材内容

本书共分10个教学项目,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各教学任务重点、难点突出。充分体现成本核算会计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等特点。

3.以情景资料为教学背景,突出教学实例,体现“工学结合”理念

本书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将相应的情景资料或教学实例导入课堂内容,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为学生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教材因考虑到成本核算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特点,选择了不同企业的情景资料作为教学背景。

本书由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庾慧阳担任主编,负责拟定编写思路与编写大纲,并对全书进行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项目一、项目五与项目十(庾慧阳,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二与项目九(梁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三与项目八(肖艾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四与项目六(贺江莲,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七(龙露,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文献资料,在此对相关文献资料的作者深表感谢。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1月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财会类规划教材——工学结合项目化系列编审委员会

主任:郑明望(教授)管友桥(教授)

副主任:曹雄斌 朱阳生 张流柱

委员(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陈云梅 胡爱萍 罗平实 宁靖华

肖小飞 谢丽安 严瑾 庾慧阳

张冬梅 朱余娥

顾问:袁其谦项目一 认知产品生产流程和成本项目导言

成本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是考核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性经济指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耗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利用是否充分,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产品质量是优还是劣,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这一指标体现出来。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既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生产流程,也要适应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产品工艺流程、产品成本的含义,掌握产品成本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根据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方式分析确定企业生产类型,并明确企业生产类型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3.拓展目标:理解企业产品成本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任务一 认知产品生产流程【情景资料1-1】湘雅服装厂是生产运动品牌的制衣加工企业,大量生产“湘雅”牌运动衫,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车间从原材料仓库领用布料(见图1-1)

首先,服装厂作业流程最开始的原料就是布料,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关于验布,每个厂都会有一个标准,倘若超出这个标准,整批布料都要拒收或要布商返工,有些企业有专用的验布机。图1-1 采购入库的原材料

2.裁剪(见图1-2)

裁剪是遵循“完整、合理、节约”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①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②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③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是否顺直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④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面料上下层不偏刀。⑤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⑥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数量和验片工作,并根据服装规格分堆捆扎,附上票签注明款号、部位、规格等。裁剪时可电脑裁剪也可手工裁剪。布匹裁完以后,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检查裁好的布是否有问题。图1-2 电脑裁床

3.缝制(见图1-3)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中实行流水作业。图1-3 缝制

4.锁眼钉扣(见图1-4)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形孔和眼形孔两种,俗称为睡孔和鸽眼孔。锁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扣眼位置是否正确。②扣眼大小与纽扣大小及厚度是否配套。③扣眼开口是否切好。④有伸缩性(弹性)或非常薄的衣料,要考虑使用锁眼孔时在里层加布补强。钉扣时还应注意钉扣线的用量和强度是否足以防止纽扣脱落,厚型面料服装上钉扣绕线数是否充足。图1-4“打纽车”钉纽扣

5.整熨(见图1-5)

上述工作全部完成以后,虽然衣服已经算是成品了,但经过多道工序,衣服已经皱巴巴的了。因此,接着要进入下一个工序,将衣服熨烫平整。图1-5 熨烫

6.检验、包装入库(见图1-6)

服装的检验应贯穿于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熨等整个加工过程之中。在包装入库前还应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已完成全部生产工序并且经检验合格的运动衫成衣可以验收入库,并且对外销售。图1-6 包装入库

要求:(1)按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湘雅服装厂应属于工业企业何种生产类型?(2)该企业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有哪些?是如何随着生产流程逐步发生的?

产品生产过程是指在工业企业产品生产中,从原材料投入到制成产成品的全部过程。在市场经济下,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千差万别,但根据企业生产的一般特点,可以将工业企业作以下分类。

一、按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分类

工艺流程是指生产中从原材料到制成产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也称“加工流程”或“生产流程”。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种类型。

1.单步骤生产

单步骤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或者受工作地点限制,生产地点不便分散间断而必须集中完成的生产。前者如发电企业,利用水能、风能、核能发电的过程不能中断;后者如采掘企业,采掘过程一次只能完成一个地点的任务。单步骤生产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短,一般只能由一个企业或车间整体进行,不能由几个部门协作进行。

2.多步骤生产

多步骤生产是指工艺技术上可以间断,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进行,并由若干加工步骤组成的生产。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企业的生产。多步骤生产具有工艺技术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由多个车间或多个企业协作完成任务的特点。多步骤生产按其产品加工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连续式生产和装配式生产两种类型。(1)连续式生产是指材料投产后,要依次经过各个生产步骤的连续加工才形成产成品的生产。前一个生产步骤完成的半成品,是后一步骤继续加工的对象,直到最后一个步骤完工才形成产成品。如纺织、冶金等行业的生产。(2)装配式生产是指先将各种材料分别平行进行加工,制成各种零、部件,然后将零、部件装配成产成品的生产。如机械、车辆、船舶、飞机、仪表、电器等行业的生产。

二、按产品生产组织特点分类

工业企业按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1.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是指不断地重复生产品种相同的产品的生产。在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品种少而产量大,重复性强,专业化水平高,而且比较稳定。如冶金、采掘、纺织、面粉、化肥、造纸、酿酒等工业生产。

2.成批生产

成批生产是指按照事先规定的产品批别和数量进行的生产。在这种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中,产品的品种、规格较多,而且有一定重复性。成批生产按照产品批量的大小,又可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大批生产类似于大量生产,小批生产类似于单件生产。如服装、陶瓷、机械产品生产等。

3.单件生产

单件生产是指按照用户的订单要求,生产个别、性质特殊的产品。单件生产的企业和车间中,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多、数量少,很少重复生产,往往单位价值或科技含量较高,如船舶制造、飞机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

综上所述,将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和生产组织的特点相结合,可将工业企业分为四种主要生产类型: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大量大批装配式多步骤生产企业和单件小批生产企业,如【情景资料1-1】中湘雅服装厂即属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人员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选择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视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方式的特点,视具体情况而定,灵活运用。任务二 认知产品成本

一、成本概述(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它是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生产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等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C);二是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主要以工资等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V);三是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m)。在商品价值C+V+m中,成本是前两部分价值之和,即成本是商品价值中的C+V部分。

因此,成本是商品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正是这一表述,说明了成本的经济实质。(二)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商品价值中C+V部分,而商品的价值必须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商品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则表现为材料费、折旧费、人工费、其他费用等。

综上所述,成本是以货币表现的,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而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之和。概括地说,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三)费用和成本的关系

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而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某项生产、经营活动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表现,即对象化的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狭义的成本即通常意义上的产品成本,是指制造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即对象化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费用)。因此,费用与成本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1.联系

费用与成本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的经济实质是一样的。因此其联系密切,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费用是成本计算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费用的发生,也就不可能计算成本。(2)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将费用按特定的范围归集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则成为该对象的成本。

2.区别

费用和成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又有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费用强调的是某一特定经济利益主体(如某企业、集团等)的耗费;成本强调的是为某一特定目的(某种产品、某批产品等)所发生的耗费。(2)费用是按时期归集,即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则按对象归集,即某一具体对象承担的各种费用。

二、费用的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正确进行成本核算,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有必要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分,其中最基本的是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一)按经济内容划分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费用按经济内容(或经济性质)进行分类,称为“费用要素”。为了具体反映各项费用的构成和消耗情况,费用要素又可以分为以下8项。(1)外购材料: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购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2)外购燃料: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等。从理论上说,外购燃料可以包括在外购材料中,但由于燃料是重要能源,因而将其单独列为一个要素进行计划和核算。(3)外购动力:这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向外购进的各种动力,包括电力、热力和风力等。(4)职工薪酬:这是指企业所有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职员和工人的薪酬。(5)折旧费:这是指企业按照规定计算提取并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固定资产折旧。(6)利息支出:这是指企业按规定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借款利息减去利息收入后的净额。(7)税金:这是指企业按规定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8)其他支出:这是指不属于以上各类要素费用的各项支出,如办公费、水电费、修理费、劳动保护费等。

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共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是多少,便于分析各种时期、各种费用的结构和水平;也可以分类反映出原材料等物质和税费等非物质的消耗情况,便于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和制订费用计划;还可以反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情况,为计算净产值和国民收入提供资料。但是这种分类也有局限性,它不能说明生产经营费用的用途以及与产品的具体关系,不便于分析这些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费用如何更加节约、合理,则要从费用的经济用途来进行分析。(二)按经济用途划分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及其他直接材料,它们或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的形成。(2)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3)燃料及动力。它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燃料和动力费用。(4)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一般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费及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作适当的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成本中比重比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可增设“燃料及动力”、“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成本项目。同样也可以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例如,工艺企业上消耗用的燃料和动力不多,为了简化核算,可将其中的工艺用燃料费用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将其中的工艺用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不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不能进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需要定期归集并记入相应的费用账户,从收入中扣减。期间费用不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营业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以及商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等。(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具体包括:公司经费,指工厂(公司)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聘请中介机构费;诉讼费;排污费;绿化费;税金,指企业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土地使用费(海域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研究与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招待费;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矿产资源补偿费;其他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及筹集资金过程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成本项目,便于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可以考核各项费用定额或计划执行情况,查明费用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促使企业更有效地降低成本。但这种分类的局限性恰恰是不能按经济内容反映出某一费用单独发生的数额,也就不能按原有的经济性质来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水平。(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划分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三、成本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资金耗费,必须从收入中得到补偿,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在原有的规模上继续进行。将产品成本与产品收入相比较,则可以判断资金耗费能否得到补偿,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补偿。也就是说,企业取得收入以后,应当把相当于成本的部分划出来,用于重新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使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耗费得到补偿。因此,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二)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从企业方面来看,成本是产品价值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是价值的主体部分,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必须通过销售产品从销售收入来补偿成本,否则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因此,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考虑的众多因素中,成本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成本核算数据,是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基础。有了真实准确的成本数据,加上合理的利润才可确定销售价格。企业不能盲目定价,否则会造成亏本销售或因售价太高而影响销售量。(三)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只有通过成本核算,获取正确有效的成本资料,然后通过成本分析,确定各成本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寻找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四)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及时进行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在生产决策过程中,虽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成本核算资料。通过成本核算,及时而准确地提供实际的成本资料,是计算生产经营损益的前提,只有这样,经营者才能及时了解目前的经营情况,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五)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耗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设备利用是否充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质量的优劣都可以通过产品成本这一指标表现出来。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项目总结

产品成本是随着产品生产的流程而逐步发生的,要正确进行成本核算,一方面必须明确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生产的组织方式及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理解成本的含义,掌握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哪些能计入成本,哪些不能在成本中核算。可以作为产品成本列示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得随意乱计和乱摊成本。学习本项目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学好成本核算会计课程打下理论基础。知识拓展

格兰仕的产品选择与成本领先战略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可以说是我国家电企业中的一朵奇葩。这家以微波炉、空调为主导产业,以小家电为辅助产业的全球化家电生产企业,从1993年进入微波炉行业,靠着大打价格战打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成为微波炉生产的企业巨头。那么,格兰仕成功的企业战略是什么?未来是否还能沿用过去的战略在新的领域高歌猛进?

1.企业战略的划分

企业战略的选择归根结底只有两种: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以永远比对手成本低为手段;差异化战略则是我有你无,以技术优势、专利优势、或某种许可优势等为手段。或者可以说成本领先战略是低端市场战略,差异化战略是高端市场战略,只有具有别人没有的差异(技术、专利等),才可能向消费者要高价,而消费者又愿意出高价。对任何企业来说,差异化都是它们所追求的,可以说是它们的高级选择阶段,而成本领先战略可以说是低级选择阶段。因此这两种战略是有内在联系的,对任何的后进入者或追随者来说,现实的战略只能是成本领先战略。因为如果不是技术的创新者或新产业的创立者,在技术上追求差异化就具有先天不足的缺点,因此只能是先做成本领先者,然后逐步改进原有产品,积累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为日后真正实施差异化战略奠定基础。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日本企业的成长经历,几乎所有的家电都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但为什么日本企业成为了世界的家电霸主?日本的家电企业是典型的循着成本领先战略逐步发展壮大的,日本人在欧美发明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基础上,精心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规模效益。然后逐步模仿、改进,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几年的积累,才在80年代奠定霸业,走上差异化战略道路,让别人成为追随者。由成本领先战略进化至差异化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厚积薄发都需要时间,对中国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2.格兰仕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1993年进入微波炉行业,1994年产能即达到10万台,1995年25万台,1996年65万台,1997年200万台,1998年450万台,1999年1200万台,随后达到1500万台。产能每年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正是由规模经济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为后盾,格兰仕在1996年8月和1997年10月分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降价活动,每次降价幅度都达40%,而同年的市场份额也跃升到34.5%及47.6%,由此对微波炉行业进行了大清洗,一举奠定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这两仗格兰仕打得非常漂亮,选择的时机及降价的幅度都掌握得恰到好处,令竞争对手猝不及防。价格的下降速度超过了当时市场领导者的成本下降速度,而格兰仕对产能扩充的坚定决心及先行一步的优势都令对手望而却步,格兰仕不给对手喘息机会,继续扩充产能,树起高高的成本壁垒,成就了今天市场份额70%的霸业。

价格战的背后是成本战,只有当成本与价格同步下降,才有资格打价格战。只有建立在成本领先战略上的价格战才有意义,而其真正的意义是保证格兰仕的产品在性价比上具有最佳的竞争优势,或者说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保证价格最低。但是要提醒格兰仕,以往成功的成本领先战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本领先战略,格兰仕在微波炉上的成功含有某种机遇,并不能简单复制到其他产品上。格兰仕在微波炉上的成功与其说是战略的成功不如说是产品选择的成功以及坚持专业化的成功。微波炉对家电巨头来说仅仅是全系列家电产品中的普通一员,起丰富家电品种的作用,不是家电巨头的主攻战场,而是市场规模有限的辅助战场,因此巨头们不会投巨资,花大力气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微波炉行业的领导者。格兰仕正是选准了家电巨头的鸡肋,同时坚持专业化(规模经济),正是以上两条,才奠定了格兰仕今天的地位。

3.成本领先战略的真正含义

要做到成本领先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就可以达到的,必须在成本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追求领先,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领先。因此要做到成本领先首先要有全球观念。为什么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台商也纷纷把生产基地转移至大陆,就是因为中国具有巨大的劳动成本优势,而这种成本优势不仅仅是面对中国市场的,而是面对全球市场的,所以才有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一说。但是劳动成本优势是流动的,别忘了还有越南、柬埔寨、印度甚至还有非洲。中国企业也要有全球观念,把成本领先的观念放在全球化的观念下思考,追求全球化的成本优势。其次,供应链管理,营销模式及渠道的选择与管理都对成本有巨大影响。现代意义上的成本领先优势已经越来越多的转移到这几方面的竞争,戴尔的直销模式所带来的由零库存(实际上是其供应链管理及直销渠道管理的结果)建立起来的巨大的成本优势使其对手望而却步,直接导致了戴尔在全球PC市场上摧枯拉朽般地高歌猛进。对格兰仕来说,全球观念、供应链管理、ERP的实施、电子商务的推进、对渠道及终端的掌控都是其成本领先战略中必须考虑的,是其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成本领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

格兰仕正是坚持了以往的成功经验,并追求真正的成本领先战略,才得以成为今日微波炉生产的企业巨头!项目二 认知成本核算岗位工作项目导言

成本核算岗位是从事成本核算的重要会计核算岗位,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本单位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和考核体系,正确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准确编制成本报表。项目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明确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与基本要求,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成本核算的法规制度。

2.能力目标:能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

3.拓展目标:能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任务一 成本会计的对象与职能子任务一 成本会计概述

一、成本会计的含义

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进行核算的专业会计,其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广义的成本会计是进行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检查的成本会计,即成本管理。严格地说,狭义成本会计是广义成本会计的基础,而广义成本会计则是狭义成本会计的延伸和拓展。本教材沿用的是狭义成本会计的概念,即成本核算。

二、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4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四)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成本会计对象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明确成本会计的对象,对于合理确定成本会计的任务,正确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加强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

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活动是生产和销售工业产品。在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中,即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到产成品制成的产品制造过程中,一方面要制造出产品来,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生产耗费。这一过程中的生产耗费,概括地讲,包括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等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两大部分。其中,房屋、机器设备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直至报废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制造的产品中去,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或者被消耗掉,或者改变其实物形态,其价值也随之一次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生产过程是劳动者借助于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造产品的过程,通过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加工,才能改变原有劳动对象的使用价值,并且创造出新的价值来。其中,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那部分价值,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用于个人消费,因此,这部分工资也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主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的支出,生产单位(如分厂、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直接生产人员及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一些货币支出等。所有这些支出,构成了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全部生产费用,而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总和就构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述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是成本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

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企业为销售产品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支出。例如,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所有这些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构成了企业的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项重要费用,它的支出及归集过程,也应该成为成本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例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等。这些费用可统称为管理费用。企业的管理费用,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项重要费用,其支出及归集过程,也应该成为成本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此外,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也会发生一些费用。例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这些费用可统称为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的支出及归集过程,也应该成为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上述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按发生的期间归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因此,它们构成了企业的期间费用。

综上所述,按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可以把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二)其他企业成本会计对象

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农业企业等其他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虽然各有其特点,但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从总体上看,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同样是部分形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部分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子任务二 成本会计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能够发挥的功能。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和成本检查。

一、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根据有关成本数据和企业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成本预测可以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减少生产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在成本管理的许多环节中都存在预测问题。如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或改革的成本预测,编制计划前对成本降低幅度的预测,计划执行中成本变动趋势的预测等。

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方法,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以工业来说,建厂、扩建、改建、技改的决策,新产品设计或老产品改造决策等都是成本决策。进行成本决策、确定目标成本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也是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方案、计划期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的要求及有关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形式规定计划期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商品成本水平,并提出保证成本计划顺利实现所应采取的措施。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可以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给企业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增强企业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控制生产费用,挖掘降低成本潜力,保证企业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

四、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根据预定的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以实现最低成本和保证合理的成本补偿的一种行为。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来看,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成本事前控制是整个成本控制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以后产品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高低。事前成本控制活动主要有建厂的成本控制,新产品研制设计的成本控制,老产品改进的成本控制,生产工艺改进的成本控制等。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对制造产品实际劳动耗费的控制,包括原材料耗费的控制、人工耗费的控制,劳动工具耗费的控制和其他费用支出控制等方面。成本的事后控制是通过定期对过去某一段时间成本控制的总结、反馈来控制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可以防止浪费,及时揭示存在的问题,消除生产损失,实现成本目标。

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因此,成本核算既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进行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对各种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控制过程。

六、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方法,揭示产品成本水平的变动,进一步查明影响产品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应负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为新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七、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定期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意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监督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履行经济责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各责任者(部门、单位和执行人)均为成本考核的对象,根据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原则,按责任的归属来核算和报告有关的成本信息、评价其工作业绩。成本责任以岗位所控制的成本为界限,在计算时要剔除外来因素对成本变动的影响。成本考核一般应与一定的奖励制度结合起来,以调动各责任者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

八、成本检查

成本检查是成本监督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企业成本管理各项工作的检查,揭露矛盾,明确责任,保证成本管理制度和财经制纪律的贯彻执行,改进成本管理。成本检查可以由企业外部有关机构执行,如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等,或行业企业之间互查,也可由企业内部专门人员执行;既可定期检查,也可以突击检查。成本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成本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健全和完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成本计划及其执行情况;成本数字是否真实,等等。

上述各项成本管理活动的内容是互相配合、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成本核算则既为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提供参照数据,也是对决策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还为成本分析和考核提供依据。决策目标未能达到,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决策本身的错误;二是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只有通过成本分析,才能查明原因,并对决策正确性作出判断;成本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上述各项成本会计职能中,成本核算是基础,其他各项职能都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形成的。目前,这些发展了的成本会计的职能也可以并入管理会计的职能中,因此,为避免重复,本书将以成本核算为主。任务二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与组织子任务一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要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必须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做好基础工作是搞好成本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企业记载各项经济业务实际情况的书面凭证,是编制各项成本计划、制定各项定额的主要依据,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建立健全从供应到生产到销售的有关成本核算的各项原始记录,对材料的领发、动力消耗、工时消耗、工资计算、费用的开支、废品的形成,产品的入库等方面做好原始记录工作,做到原始记录真实、完整、及时。

二、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在充分考虑人的能动性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作的规定和应达到的数量标准。定额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的依据,是审核和控制成本的标准,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好坏的尺度。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定额工作做到全面、准确、快速。

全面是指要全方位制定定额,凡是能够制定定额的各种消耗,都要制定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定额。准确是指正确制定定额,定额与实际要接近,要提高定额的准确性。快速是指要及时制定定额,并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要求不断修订,以保持定额的先进性。

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定额主要有:有关物料消耗的定额,如材料、动力、工具消耗定额等;有关劳动消耗的定额,如工时、产量定额等;费用定额,如车间制造费用预算、厂部经费预算等。

三、计量验收制度

计量验收是对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盘点进行正确的数量计算并进行技术鉴定以确定其质量的方法。通过计量验收,既可以为成本核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又可以反映各项物资的结存。因此,为了进行成本管理,正确计算成本,必须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材料的收发、领退,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产成品的入库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按规定进行盘点。这样才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要做好计量验收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计算对象配置必要的计量工具,指定专职机构或专人经常校正和维修;其次,应在加强验收的同时,按照规定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清查,掌握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确保计量的准确性,防止财产物资的丢失、损坏、积压,提高其使用效益。

四、内部价格制度

内部价格是指各种自制零部件、半成品和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各种劳务在企业内部结算的计划价格。内部价格制定的合理性关系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内部价格要尽可能符合实际,保持相对稳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