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理智的人生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22:02:03

点击下载

作者:蔡礼旭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建立理智的人生观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建立理智的人生观作者:蔡礼旭排版:KingStar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7-01ISBN:9787511322838本书由北京成功无限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用五千年的智慧扭转人生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今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经典、真理就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当下。所以在此时此刻,我们就体会到孔夫子所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共聚一堂,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人生方向,因为我们在此生有这么好的机缘,能够遇到圣贤的教诲。遇到了这个机缘,只要我们肯受教、肯学习,那我们整个人生的思想、观念就能够非常正确。这是从根本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有好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性格就能够转变过来,自自然然地我们会有好的人生命运。当我们有好的人生命运,也将带动我们的家庭转变,以至于我们的社会、民族都能得以转变。所以人生能遇到这么好的机会,此生足矣。“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所以真正得法喜,真正得不亦悦乎,那绝对不是三年、五年以后才得的到。只要每一句教诲我们听到之后,真正肯依教奉行,那个自在轻松当下即是。像我们在听师长教诲当中,我们都了解到“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是轻松还是沉重?这句把人生的道理点得这么明白,“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这就代表着人生任何东西都是带不走的。既然都带不走,还有什么好求的?我们还汲汲营求,忙忙碌碌。所以,任何一件东西都带不走,我们就不要去强求,我们知足常乐。所有的烦恼来自于哪里?

其实我们再细细冷静想想,所有的烦恼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求不得”的痛苦。因为有求了,假如不如我们的那种愿望,烦恼就开始出现了。所以人生一无所求了,“与人无争,与世无求”,身心就开始轻松自在。因为求,不见得求得到,而不求,不见得求不到。我们都了解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解因果的道理,身心也会很轻安。我们如理如法地去努力,我们今天要有财富,因是财布施;我们就不要每天在那里烦恼,我以后能不能赚多少钱。明理以后,心的自在当下就可以获得到,所谓理得心就安了。真的,师长、圣贤人给我们的每一句话,对我们一生都有相当相当的受益、利益。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我们希望我们的智慧更高,能下对人生很多的抉择,因为假如智慧不够,就会下错了抉择。人生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人生不能重来一次。所以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一定要下对人生的抉择。欲助人者先自助

那要首先有智慧,你的人生下对了抉择,愈走愈轻松。假如人生下不对抉择,那会愈走愈沉重,往后人生还要对自己错误的抉择再收拾残局,那当然愈走就愈不轻松。所以我们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都是人生重要的抉择。当我们有这分明白的时候,那什么都可以不急,唯一首先要赶快提升的是我们的智慧。所以我们所有的亲朋好友怎么样,那个都不着急,首先要着急我们有没有真实的智慧,“欲助人者先自助”。真的,人生假如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们的能量统统分散掉了。而因为我们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们的亲朋好友一接触到我们的时候,他的心也被我们影响,忐忑不安。当大家都互相有不好情绪的影响,那怎么可能自己跟家人甚至于我们这些亲朋好友会愈来愈好?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稳住,要有智慧,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欲助人者先自助”,不然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你看《大学》,大家读过《大学》没有?那不是大学、研究所,不是那个大学;是我们《四书》里面一本重要的经典,叫《大学》,这本《大学》。真的,人要很冷静,冷静在哪里?愈容易得到的东西愈不珍惜;难得到的才会珍惜。真的,这次我到法国、英国去很感慨。我们在英国讲课的时候,在剑桥大学,一个英国的学生在台上主持,用中国话讲。而他们伦敦、剑桥这些大的学校,统统都有中文的研究所,非常专注地研究中国的这些文化智慧。所以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非常地冷静下来,冷静在哪儿?我们刚刚有提到,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父母的思想决定了这个家庭的造化;相同的,整个社会、民族的思想就决定了这整个社会、民族的命运。所以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未来幸福美满。重实质而不重形式

我常常跟很多朋友交流的时候,就会跟他们说道,你们是炎黄子孙吗?大家听课都已经入定了,怎么都没反应?“你们是炎黄子孙吗?”“是!”(听众)

那我们要常常记住师父一句教诲,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髓,叫做“重实质而不重形式”。形式是什么?喊得很大声叫形式。什么是实质?我们有没有中国人的胸怀、中国人的智慧,这个才是实质。今天假如有中国人的血统,但是从小到大在美国、在法国长大,他们的思想不见得是中国人的思想。而影响他一生的,却是思想问题。

所以我们这次到法国去,法国的福利好不好?法国的福利非常好。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个表象的好,福利愈好,很有可能它的人民会愈来愈懒惰。反正我有赚跟没赚差不多,那我要不要赚?有努力跟没努力领的薪水不会差太多。所以中国人的勤奋,在世界人的感受里面都相当地佩服。他们的小孩都是国家照顾,看起来好不好?有时候看事情要深入才行。当一个父母他觉得孩子不用他照顾的时候,他会很爱玩。所以法国人很怎么样?很浪漫,听起来好不好听?浪漫到最后,家庭状况堪忧。你一浪漫,好玩的心怎么可能把下一代教得很好?所以其实很多先进的国家,现在它的人才很多不在他自己的国人里面。都是开放移民,让其他国家、民族的人才来到它自己的国家,反而它自己国家出不了人才。但是这样撑,到底能撑多久?所以真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后代才行。不能这一代好,二、三代就败了,全完了,那不是很深远的智慧。

今天他们不用照顾孩子,又不用照顾父母的话,没照顾父母就没有感恩心。一个人没有感恩心,又没有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心,那他这一生活在人世间到底在做什么?所以真的我们冷静想想,现在很多我们一般在骂人的话,在现在的社会现况来讲,都已经不是骂人了。你看“行尸走肉”,一个人的心里已经没有感恩心、没有孝心,那跟行尸走肉没有两样!他的人生每一天的目的,是借由一大堆的欲望把自己的一天塞满;而在夜阑人静当中,却觉得内心非常的空虚,这个在愈发达的国家、愈发达的地区愈明显。所以收入愈高的地区,忧郁症一定愈高,自杀率也愈高。这都很值得我们冷静思维,为什么?你看我们以前念书往哪个方向去走?赚钱,追名逐利。追到最后会怎么样?会得忧郁症,会离婚,会自杀。人之初,性本善;人不学,不知道

诸位朋友,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孩子走这条路?但是我们现在在把他往哪一条路推,大家知不知道?往这条路推。我们的老祖宗汤王,他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天底下的过失都跟我有责任,这样的心非常非常的踏实。假如我们常常想天塌下来,不干我的事,这样的心无比的空虚;反而汤王觉得我每天都在尽心尽力,我无愧于心。假如我们每天是在那里说,都是谁错,都是谁错,其实常常责怪别人,责怪完之后,内心都会在那里打嘀咕:我骂完以后,人家会不会看我不顺眼?人的良知随时都在,你不要看他做坏事,你看他做坏事还是偷偷摸摸,那个叫什么?那个叫惭愧心。人都有本善,本善随时都在,可是它为什么起不了作用?因为被欲望障住,他被欲望控制了。但是他很挣扎,他也很想学好,可是他没有好的缘拉他一把。

我曾经跟诸位朋友分享过,我任教的第一年刚好遇到一个学生,他才小学六年级,已经被三四个学校赶出来。后来我去的时候,他刚好六年级,犯了一个错误,学校给他一些惩罚。惩罚完之后,很落寞地坐在那里。刚好我经过,看到他的背影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你看,人跟人是很容易感受得到!我们现在细细来想想,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心?我们有没有感受到先生的心?我们有没有感受到我们父母的心?假如感受不到,到底障碍在哪里?障碍在我们的控制欲望。“你赶快给我念书,什么都别说了”,孩子的内心你感受不到。“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先生一个月赚八万,你才赚三万,你赶快去念个硕士”,统统都是那种控制的欲,先生的心离我们愈来愈远。当我们都是名、都是利,父母时时关怀我们、担忧我们的那种心境,我们也感受不到了。当我们把欲拿掉的时候,这颗心非常的敏锐,可以感知一切人的心境,就能融成一体,是和乐融融。

当我看到这个学生很落寞地坐在那里,其实当我们看到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是一种不舍,“人不学,不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建立理智,首先要对一个宇宙的真相深刻地体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对这个信念非常坚定,真的跟任何人都没有对立,只有疼惜,只有想着我如何成就他。当我们这句“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打从心底里相信,我们信圣贤人,那是一句空话。“一真一切真”,这一句不相信,其他句的相信也有待商榷。当我们不相信,对人有怀疑,心就不清净,“心净则佛土净”;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跟人没有对立,只有成全,“心平则天下平”。心安,没关系,我们只要有耐性,一而再,再而三,我要为他演说,只怕自己演得不够好,不怕他不回头。这个心境起来,烦恼不见了,烦恼从哪来?看别人过失来的。这种心境,“我赶快提升,他就能够受感动”,那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成就

我们接触师长的教诲要很警惕,佛家也讲“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个话听完之后要高度警觉。师长又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些话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有”(听众)。声音很小,我“听思聪”。因为圣贤人告诉我们要“视思明”,看要看得清楚,听也要听得明白。“有”很小声。我们可以冷静想想,我们第一年听师父讲经,听到手舞足蹈,遇到这么好的法,我人生了无遗憾。有时候一激动,还在那里顶礼三拜,有没有?有时候睡觉的时候想,都会睡到笑得醒过来,这第一年。然后只要有亲朋好友说:听说你跟净空老法师学习,你那里有没有一本《认识佛教》?马上赶快拿给他,甚至于十本、二十本一起送,有时候送太多会把他压死。然后交代他一句话:你只要有什么需要,纵使半夜三更我都帮你送来。你看,初发心成佛有余!

现在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我们坐在电视机前面,可能正襟危坐;十分钟以后,开始梦周公都有可能。所以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一个人修学三年,没有达到善人的境界,以后可不好修了。因为态度决定了我们的成就,而修学前三年,那是建立最重要的修学态度。这三年,这个态度假如没有扎得很深,比方“学一句,做一句”,比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观照的态度没有形成,不进则退!我们很可能就开始“长浮华,成何人”。所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话都不是讲别人,是讲我们自己。

到底我们是进还是退,对学习特别特别重要,学贵自知。而当我们不自知的时候,我们就被自己给出卖了。人生被别人骗了不可悲,最可悲是什么?被自己给出卖了都不知道。所以时时要善观己心。我对人的真诚心,我对人的爱心,一定要愈来愈提升,这叫修学,这才叫进步。所以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不然我们会糊里糊涂地把人生的岁月虚掷掉。当我们在虚掷岁月的时候,其实也是不信佛。因为佛告诉我们人生无常。这对人生无常的警觉性,是刚开始修学的时候强,还是现在?可能现在还会想,我这几年学佛,应该不会有意外,有可能对无常的警觉性愈来愈低都说不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其实愈深入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我们的惭愧心真的会提起来。你看古代的人,心中只有父母、只有兄弟,连死都不怕。连死都不怕,更何况还跟父母、兄弟,还跟朋友谈条件,那不可能啊!你看对于朋友,在汉朝有一个读书人叫荀巨伯,去看他的朋友。刚好这个地区受到盗贼的侵袭,岌岌可危。而他的朋友病重,他的朋友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告诉他,你赶快走,我已经连动都不能动了。但是荀巨伯,你看他们人生时时提起的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这一生绝对不愿意昧着良心。这个心境我们现在做不到。所以他当下就挺身而出,那个盗贼一进他的朋友家里,他马上告诉他,我的朋友行动不方便,你们要抢、要杀,找我就好了,他已经病得那么重。你看这是一个人的赤诚。

我们相不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相不相信真理?我们相不相信自己?我们相不相信别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为什么古代的读书人,他们能感化这些盗贼,能感化甚至于是毒蛇猛兽?因为所有的毒蛇猛兽统统还是性本善,只要它遇到真有德行的人,它就会交感,就会感动!

我们看这个盗贼听完他一席话之后,盗贼头头就对着所有的跟随他的这些众人讲:“你看,我们以前是听说有这些仁人志士,今天居然遇到了,我们这些无义之人……”,你看他自己讲他是无义之人。他在犯错当中,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是错的。“我们这些无义之人,绝对不能来侵害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一个人的真诚,挽救了整个地区的劫难,把它转掉了。明明德,这是真正了解了自己

诸位朋友,我们修学圣教,首先要建立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圣贤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一定也能做到。这是重要的人生态度。因为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生只有一个敌人,其他的统统都是贵人、是老师。哪一个是敌人?自己的习气。真如本性是敌人,那不对!是自己的习气。这个要看清楚,不然敌我不分就麻烦了。“人之初,性本善”,这是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真正明白了、省悟了。一个人都不了解自己,如何栽培、成就自己?

我记得在七八年前,我还在师范院校念书,常常我的同学他会寄一些心理测验来给我。寄过来之后,我看了二三十个题目,测完之后,他就给你一个评分。评完分之后就告诉你,你的个性像老虎,你是老虎型的个性,很多人听到“老虎型”还高兴了半天;还有说你是孔雀型的,还有说你是无尾熊型的。反正就是我们都像畜生,大家还在那里乐得半死。所以人已经不自知到连自己像畜生都高兴,你说颠不颠倒?就没有人做个心理测验,说你有尧帝的仁慈,你有周公的深谋远虑,你有唐太宗的恢弘大度!奇怪,就不学圣贤!就偏偏……所以我们要扭转乾坤,读书志在圣贤。

我们有一次在演讲的时候,对着几千个师范院校的学生,就跟他们说,你们想想要把人教成什么?是教成狼,还是教成羊?结果这个问题问下去,很奇怪,真的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都没有打好pass,结果右边的就说:狼!左边的就说:羊!都喊得很大声。你看人都死在自己的习气,不服输。真正能让人佩服,不是你大声。“穷天下之辩者”,你可以让所有的人都信服,都打从心底里接受,绝对不是在你的辩才,“不在辩”,而在你的“讷”,刚毅木讷。那代表着我们都是奉行圣贤时时仁爱存心,时时照顾他人、关怀他人。他人不对的时候,你一句都没讲,他人需要的时候,你尽心去服务他。到最后他惭愧心起来,那才是真正能穷天下之辩,能让天下人都信服,都欢喜接受我们的一些劝告。

你看这上千个老师,上千个师范院校的学生,以后要教什么?要教上千个学生。一千再乘以一千是多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思想一错误,真的整个社会道德的败坏,速度真的我们连想象都想象不到。所以在这二三十年,我们整个社会堕落的速度,大家心里都可以感受得到。因为正确的智慧、圣贤的教诲,慢慢地被忽略了。老祖宗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什么?“三才者,天地人”,什么叫人格?能把天地的德行演出来,这叫不糟蹋这一辈子当人。《大学》开头告诉我们,这也是真正明白了自己,也真正了解到,我这一生的价值应该怎么样去发挥。所以老祖宗话很少,一句就讲透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这是真正了解了自己。明德就是我们的本善,“明”代表智慧,我们本来就有无量的智慧。当我们起一个念头不相信自己,那就是被自己给打退了。所以真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自己,别人是不可能障碍得了我们的。德是我们的能力,我们的福分,这都是本有的,莫向外求。而现在明德为什么不起作用?还必须透过“明”才能“明德”, “明”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就是明白障碍在哪里;障碍一去除,明德就现前,因为它本来就在。就好像成语里常说的,“拨云”就能“见日”,而这些云把我们本有的光芒给遮住了。

什么是乌云?《华严经》讲得非常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当我们这句话听懂了,那真的很痛快,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都不是别人给的。所以一下子没有任何敌人,对立都不见了,那日子很好过。时时知道在哪里用功,哪里是学处?每天能破除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一天没有空过,觉得非常的踏实。真的已经明白了,原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的智慧、福分障住了。这个时候众生、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善友,因为他们的出现就告诉我们、提醒我们,我们的分别执著之处,不然我们糊里糊涂找不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我曾经在海口讲课,也讲了差不多四五个月。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认真,他每次都来,每次听完课就到台前来,他就对我说,他说:“蔡老师,你讲得真好!”当他说我讲得真好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叫“八风吹不动”,要警惕一下。我到了内地,我的父亲就给我交代,他说:你要躲在杨老师的后面,先学三年。大家都看得出来,我还算听话。你们怎么都没有反应?诸位老师,“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学的这个道要随时放在心上。孔夫子的道就是仁爱心,要时时为对方着想。所以你们都没反应,就伤害我幼小的心灵。你看孔夫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我想要有这颗仁爱的心,“斯仁至矣”,当下就来。当我们觉悟了,处处替人着想,当下即圣贤。只是这个圣贤,是做一秒钟,还是做一天,还是做生生世世,那个就要靠我们自己努力不懈地戒定慧的功夫。

所以父亲的交代,我铭记在心。我们刚好到山东曲阜去了一个礼拜,看到文化破坏很严重。杨老师当下就决定建一个网站,让我们所有世界各地有志于学习中国文化,承传弘扬中国文化的这些志士仁人,透过这个平台,大家能一起共学。所以杨老师马上就说,你自己回海口去。这个时候怎么办?所以我们时时有没有把圣贤的教诲放在心上,境界遇到的时候就知道。所以待会儿下去的时候,假如末学过去找您说,明天派你去海口。你下一句话是什么?好!你们怎么又没反应了?“我要承传文化,我要承传文化。”好!明天你就去。“再说吧!”当然,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佛菩萨有高度智慧,我们的心真假,他们心里有数。假如心不够真,把工作派给我们,然后我们走到一半,开始坐在地上,“我不玩了,我不玩了”,那麻烦了,那要收拾残局怎么办?

当我们没有任务,也是警惕我们,“德未修,感未至”。所以“君子居易以俟命”,君子时时想着提升我的能力,等待这个时代的责任、天命的降临。所以他没有烦恼,他只怕他自己德行、能力不够。他不会在那里很难受说,怎么都不用我?怎么都不提拔我?他不会打这个烦恼。所以当时杨老师说,你自个儿回去吧!我们突然想起曾子的一段话,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这个重不是沉重的重,这个重是很深远,影响的范围很大,这是重视这一件事情对后代子孙的影响。“仁以为己任”,我们有没有感知到现在的人内心的痛苦。

曾经有一个六岁的孩子,他读《三字经》,读到“人之初,性本善”,读了以后,眼泪就在那里掉。所有的大人都很吃惊,怎么念第一句就掉眼泪?接着了解到,这个孩子从出生就不知道他爸爸是谁,因为未婚生子。然后外婆怕他的母亲嫁不出去,根本没有对外讲说有这个孩子的存在。后来这个外婆就把这个小孩送给了她的外甥。她的外甥过了没几个月离婚了,把这个小孩踢回来了。外婆又找了一段时间,又找到了自己同社区的一对夫妻,这对夫妻接了这个孩子半年以后又离婚。你看一个孩子,那种幼小的生命,他的心本来是很清澈的。在大人那种不负责任当中,他就像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所以当我们不理智,当我们没有智慧,我们人生的过程不知道伤害了多少人的心。你看一个孩子才六岁,他的内心就有多少的矛盾,多少的挣扎!而这样的孩子愈来愈多。“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真的,我们人生只要心量拓宽,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障碍的问题,而我们的潜能也会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明德会彰显出来。当我们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心境,兄弟姐妹岂有不友爱的道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假如兄弟三年、五年连一句话都不讲,在那里憋那口气,我们的父母不知道多少个夜晚辗转反侧,一想到这件事就是他们心上的痛。我们还不知,还感受不到,还在那里告诉自己,你看我每个月还给我母亲一万块钱,我很孝顺。这个都是我们愚痴啊。“以祖宗之心为心”,我们现在想想,我们都是炎帝、黄帝、尧舜禹汤的子民、后代。他们现在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这些子孙在做什么?互相冲突,互相伤害,甚至连同一个家庭里面兄弟姐妹都互相伤害。你看他们每天在垂泪,我们感受到没有?感受到了,“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第二章建立信心成就自我一个人建立理智很重要,一定要时时观照,随顺圣贤教诲,绝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真正随顺,真正力行三年、五年,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些教诲统统是我自性里面本有的。只想着如何做到,从不想做不到

我们刚刚提到,“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我们在修学圣教,真的是要学一句,做一句,就好像如贫得宝。以前我们没有遇到正法,糊里糊涂的,真是小人冤枉做小人。不是我们不愿意立身行道,不愿意发挥我们人生的价值,是不懂得怎么样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而现在既有这个机缘,真的是要非常非常地珍惜,“如贫得宝”。“改往修来”,好好地把我们错误的态度、观念修正过来;“洗心易行”,人要改命从心上改;“自然感降,所愿辄得”。所以难是难在自己不相信,不肯依教奉行,绝对不是外面的困难,是被自己的一些固执给障碍住。怎么修学?第一个态度,只要是经典上的教诲,只要是师长的教诲,只想着如何做到,从不想做不到。一想做不到,那个叫浪费生命,那个叫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

因为一个不好的念头,很可能我们三天、五天的修为、修行那种定力,一个念头起来,就被打垮了。所以正念一定要守得住。你看孔老夫子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人行善就好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登上去,而且还有地心引力拉他。地心引力是什么?是我们以前几十年来积累的坏习惯,它会拉我们;所以要加把劲,一步一步提升自己。“从恶如崩”,爬山的时候假如一脚没踩好,到哪儿去了?前功尽弃。所以经典告诉我们,“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修行一定要谨慎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处,所谓从根本修行。我们时时期许自己一定能做到,想着如何做到,不要想着做不到。圣哲人、师长他们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得到。当我们是这样的信念,我们往后面对每一句经句都是这个信念,只想着如何做到。

刚刚我们提到的这一句,真的,我们以父母之心为心,兄弟姐妹不可能不和谐。所以我们有朋友一听完这个课,他跟他的哥哥已经三年没联系。因为什么关系不联系?家里面的问题可能有超过一半都是跟什么有关?“钱”(听众)。你们怎么都这么有经验?从这里我们就看出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谁是老人?《弟子规》是老人,它已经五千岁了。你们有没有看到《弟子规》有长胡须?五千年的智慧。“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两句话多有重量!这两句话真肯奉行,人生一半的烦恼都不见了。都是脾气守不住,嘴巴太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到头来还要解释半天。对方还说:“你别说了,我们就到今……”愈描愈黑。

所以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君子要时时从九个角度去反省自己,其中一个就是“忿思难”。脾气要上来了,要谨慎,这个脾气一发出去,这一辈子都难以收拾。所以当我们脾气要起来了,怎么办?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行的时候别撑,你可不要脾气要发的时候,然后在那里说“蔡老师叫我不要发脾气”。那个表情一做,人家对方,比你发脾气更严重。能力还不足的时候,可以躲,“对不起!我要上厕所”。以退为进,这个要学贵自知,要衡量我们自己目前的功夫,不可以硬上。当然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其实方法的高低跟什么有关?跟我们心量大小有关。假如我们的心就是以祖宗之心为心,祖宗怎么忍心看到我们炎黄子孙堕落?所以看到一切的同胞们恶意对我们,那是一种怜惜。他怎么在糟蹋自己的良知呢?我们有了这分怜惜心,跟他没有对立处。由果推因

他为什么今天对我们这么凶?“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诸位朋友,什么是今生?什么是后世?什么是过去世?刚刚我们那节课已经是什么?过去世了。现在正在演,这一世;所以刚刚那一秒钟已经成为什么?过去。我们人生几十年种的因,在往后后半辈子都会结果。所以人真正了解生命的真相,就是因果相续。我前辈子对他不好,所以他这辈子一看到我就不顺眼。你看一般人讲有“第一印象”,从哪里来的?从过去生延续下来。有一句俗话叫“无债一身轻”,有没有?有!所以他骂我们一句,债还掉了,感谢他。一来还了债,二来他考验我们的功夫,成就我们的功夫。所以真的是可以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那是当下就可以。我们学久了以后,可能把这些经句都当作供起来的理想,那是被自己给障住了。就是一念之间,愿不愿意接受圣贤的智慧?当下圣贤心如我们的心,很多问题就化掉了。问题都是想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有一天冉求对孔夫子讲,孔夫子,我不是不向往、不尊崇你的道德规范,这么好的人生境界,“非不说子之道”,我不是不尊崇、不向往,“力不足也”。冉求对孔夫子讲,我不是不向往,老师,是我的能力有限。接着孔夫子说,“力不足者”,什么人叫力量、能力不够?是“中道而废”的人,就是走走走到一半,“我不行了”,那叫力不足。你是连走都没走,那是画地自限,“今女(通‘汝’)画”,你自己把自己给框住了,我就这么一点,我不行。

昨天刚好跟几位朋友在聊的时候,他们就问我,蔡老师,你到内地这三年多以来,你遇到哪些挫折?我就在那里很用力想,挫折、障碍,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突然我就有个体会,问题都是想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愈做的人愈感受到现在人的需要,他就赶快,我还不足,赶快提升,他会把整个精神用在自我的用功上面。所有的障碍、问题都是自己的执著预设的。所以孔老夫子才讲“力行近乎仁”,这颗仁爱之心就是在接触大众当中,同理地去感悟他的苦,“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我们的心量就拓宽了。

我记得我那时候还没有当老师,正在补习班准备考师资班。其实我在准备的时候,心是很定的。为什么定?此志不渝,我不会再改变我这一生从事教育的人生目标。我们已经搞明白,教育是社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这个影响不只是当代,而是世世代代。我们今天纵使再有钱,“从来富贵都是梦,未有圣贤不读书”。一个家族能绵延千年不衰,绝对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有好的教育、好的风范承传下去。我们面对家族是这个定位,面对我们整个社会民族,我们依然是这个定位。我们应该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炎黄子孙,尽一份我们应尽的责任。人真的心定下来,就产生无穷的力量。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所以我就告诉自己,第一年考不上,第二年;第二年考不上,第三年,我一定要考上。佛家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些话都是真实不虚。《孝经》告诉我们,“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光于四海”,我们能给世间人做榜样;“无所不通”,就是我们的明德现前,我们的智慧德能现前。怎么通?就是孝心跟对兄弟、对一切长者的恭敬心。开一个人的性德,“孝悌”两个字。其实你看我们佛家讲的《地藏经》,地是心地,开发心地宝藏的经典。而整本《地藏经》就贯穿在“孝敬”两字,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恭敬长者,心地宝藏就开了。不难!难在我们不敢相信。相信,信心清净真的生实相。

有一个在大连的年轻人,二十多岁,他本来已经有一个工作机会,可以到东南亚去服务。他的父亲突然中风,他毅然把工作给辞掉,在家里尽心尽力照顾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已经半身不遂,只有手臂在那里颤抖而已,完全没有行为能力,三餐都要他料理。你看他一个大男人,他每天都洗被单。朋友就问他,你就过三五天洗一次就好,为什么要每天洗?他说道:“我的父亲中风,他已经很难受,我不希望再增加他一点点的心理、生理负担。只要能尽我所能,我一定要好好地照顾我的父亲。假如我一天不换床单,他身体的热气就会传到床单上,就会潮,会伤害我父亲的皮肤。”你看那种孝心细腻到这种程度。他的母亲非常感慨,你看我跟我的先生相处了几十年,比不上我儿子那份心。他的儿子每一天好几次帮他父亲,把喉咙里面的痰仔仔细细地吸出来。他的母亲讲,我这个当太太的都做不到。

有一天他的父亲发高烧,接连都是这个状况,都治不好,也找不到问题在哪儿,他就非常的焦急。有一天他做梦,梦到他在爬楼梯,突然摔下来。你看他摔下来,心中还是想他父亲,他说这个梦境一定是告诉我,我的父亲病在哪里。一摔下来,哪里先受伤?脚。所以他就赶快仔仔细细把他父亲的脚检查了一遍,原来长了一个脓包,不容易察觉。因为长脓包会发炎,会发烧,就赶快处理好,解决了他父亲的痛苦。你看“通于神明”,孝心真的是可以心心相印。

我们今天不能够心心相印到父母的心,那是我们的孝不彻底。你看曾子,还有非常多读书人,曾子他母亲只是把自己的手扎了一下,曾子马上心绞痛,就赶紧回来。还有位读书人庾黔娄,他去当官,突然冒冷汗,心不舒服,他马上辞官赶回家。果不其然,父亲生病,真的是可以“通于神明”。而确实一定“光于四海”,因为孝感天地,会让所有的人生惭愧心,生效法的心。

所以这个大连的王希海先生,他无微不至照顾他的爸爸,二十四年如一日。他有一天带他的父亲到医院做复检,就在这个当下,那个老医师在那个医院里面很有权威,就问他说:“你父亲中风多久?”王希海马上说:“二十多年。”那个老医师马上非常生气,他为什么生气?因为他觉得王希海在欺骗他。他在检查的时候,看到了他父亲的皮肤非常的光滑,不可能是中风二十几年老人的状况,所以他气冲冲就出去了。过没多久,这个老医师回来了,抱着一大叠的病历,含着泪水。他看到了这二十多年来,一个孩子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中风的父亲。

这个老医师对着王希海讲,你现在的护理能力,可以到我们的大学跟护理系的学生讲课,我们所有医院里面的护士都要拜你为师。你看一个大男人二十多岁,在还没有遇到父亲的病痼,这个大病以前,他有这些能力吗?为什么当他去照顾父亲的时候,他的能力可以瞬间提得这么高?孝心!

在烟台有个小学生,他的父亲因为他母亲得了尿毒症。尿毒症很麻烦,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透析法,那个很痛苦,那是折磨人;一条就是换肾脏。遇到这个困窘,他的父亲没有道义,就离开了。他的母亲一时想不开,就自杀。孩子发现了,就赶快打电话叫医院来把他的母亲救醒。孩子马上跟他的母亲讲,母亲,你一定要活下去,我要好好念书,我要读医学院,我要把你的病治好,所以你一定要等我。你看一个母亲听到孩子这么至诚的孝心,哪有不感动的!这个孩子从今以后,母亲很多生活细节要料理,三餐要煮,都是这个小学的孩子做;而他的成绩都是代表烟台市去参加比赛。我们从这里想想,他比人有时间吗?他比人有买书的条件吗?都没有。可是他为什么成绩能那么好?就是这颗孝心。

真的教育一个孩子,什么都可以不急,博士、硕士都可以先不急,一定要先长他的孝心,长他的德行,那个是最根本,那个是真正栽培孩子。他今天有了再高的学历,而没有孝心,没有爱心,学历愈高,对社会、对他人的伤害可能是愈重。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今天要开发我们的潜能,从哪里下手?从孝悌,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做。重实质不重形式

有一个刚大学毕业的钢琴老师,他学了中国文化以后,去汤池五天,他在火车上要回家。就在那里挣扎,我回去一定要帮父母洗脚,要拜父母,在那里挣扎了半天。真正到了家,已经绷得很紧,好像都快做不出来,都快没气了。你看我们有些时候,处处看到颠倒。情绪化的言语,伤害父母的言语,一下就出口了;而真正表达我们的感恩,尽我们点孝心,居然这么难。我们有些时候真是活成颠倒!古代的人念念是父母,不愿意做一点点让父母觉得丢脸的事,更何况是伤父母。都是时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在“泰伯第八”。学圣贤,要直接了当从他们的存心去学。我们要跟师长学习,也要从师长的心境、存心去切入。所以“慕贤当慕其心”,这个慕贤绝对不是跟在他们旁边叫慕贤。我们刚刚强调了,重实质不重形式。

我有一次刚好在我们中心(指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门口,看到了一堆几十个人,坐了七八个小时的车,赶到我们的门口。为什么他们赶到门口?因为他们听到风声,说老和尚来了。他们马上二话不说,拿着行李包就冲出来。其实师长没有要来我们中心,我就出去跟他们说,我说你们吃饱了没有?

他们马上说没有。因为那时候已经是吃晚餐的时间,他们说没有,连中餐都没有吃。

你看多么的勇猛!我马上跟他们说,那待会儿要进来吃个饭,但是师父一直提醒我们要落实《弟子规》。

他们马上点头,对!对!对!师长交代的,要从根本的根本修。《弟子规》告诉我们,“身有伤,贻亲忧”,所以没吃饭就没做《弟子规》。

他们马上说“对哦”!

然后我又跟他们讲,我们为什么没做《弟子规》?因为我们心上执著,就把我们的智慧障住了。什么执著?就是我一定要见到老和尚,就是这一个念把我们的智慧给障住了。什么时候破分别执著?当下即是。

后来我引了这些长者进到我们中心,开始给他们煮面。坐下来,他们走了七八个小时也很不容易,我就跟他们聊。因为师长不在,他们也有点失望,我就跟他们聊。我说我们这辈子简单一点,轻松一点,只要跟往生没有关系的事情,只要跟成就德行没关系的事情,就别做啦!他们都频频点头。我跟他们交流了十来分钟,他们也很高兴。最后说,来来来,吃饭了。“蔡老师,你讲的都很有道理,不过我们还是凡夫,你就跟我们拍张照吧!”因为刚刚讲跟往生没关系的就别做了,他们也听得很明白。真的,圣狂之分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跟师长拍照做什么?跟往生有没有关系?拍完照之后,回到家里,“你看,我跟师父拍照”。到处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敬于佛者,实为大善”,敬从哪里看出来?敬从依教奉行看出来。绝对不是师父到哪里,我们就赶快站到旁边去,重实质不重形式。随顺圣贤教诲,绝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

一个人建立理智很重要,一定要时时观照,随顺圣贤教诲,绝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真正随顺,真正力行三年、五年,就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些教诲统统是我自性里面本有的。其实真肯干,不要三年、五年,你看师长期许我们,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你们听到这句话怎么一点都不兴奋的样子?(听众掌声)人生简单一点,单纯一点。怎么个简单法?今天我们想想,刚好我们不小心掉到河里面、海里面,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就要灭顶了。突然有个人把你拉起来,你当下的念头是什么?不用说,我这条命就是你的。你看那种太强烈的感受,我这条命是你救的,我的命就是你的。当然这么有爱心救你上来的人,绝对不会说,你跟我去干坏事。

而我们今天何其有幸遇上了圣贤教诲,那份感恩,我们很单纯,“将此身心奉尘刹”。我以后什么都不求,我人生目标已经确定,以后的人生轻松一点、简单一点,只为众生。诸位朋友,人生一有烦恼遇上的时候,只要我们的意念回到为众生这里来,气就没了。

一言一行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什么程度都要“行为世范”?穿衣吃饭,连冲马桶都要斯文一点。真的!马桶冲的时候不斯文,恼害众生。我在澳洲的时候,卢叔叔对我的提携、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你看他的心如此的柔软。他说你晚上起来上厕所,上完之后,门开的一下很大力就按下去,然后自己就走了。门也没有合起来,整个冲马桶“轰”的声音就出来了。老人家都七十几岁了,假如刚好睡眠质量又不好,这么一“轰”,他可能后半夜都在担心会不会再给我“轰”一次。

一言一动,就像《中庸》里面期许自己,“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一言一动,要给家里人、要给世间人当榜样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你看林则徐先生的后代不抽烟,为什么?因为他的祖宗是民族的救星。那个时候军队的军人背着两支枪,一支是打仗用的枪,一支是抽鸦片的烟枪。整个军队都已经完全不能打,然后国库都空虚,这个时候林则徐先生讲了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时有很多人靠鸦片赚钱,当林则徐先生从北京要到广东禁鸦片的时候,请问有多少人要他的脑袋?你看那种正气凛然。他的后代子孙在这一百多年来,出了很多的将才。而他所有的子孙都有个信念,不管我在哪个工作领域,我一定尽最大的责任,付出最大的心力,把祖宗的那份精神传下来。

诸位朋友,什么叫家风?我们留在孩子心目中的风范、德行,那叫家风;而不是我们名片上面一大堆的虚名。那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不了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现在冷静观照,我们到底传了什么家风给我们的家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个家族要承传百年、千年不衰,本是什么?末是什么?我们常说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现在有没有本末倒置?现在父母拼了命在那里赚钱,我女儿出嫁,最起码要有一间大楼。拼得死去活来,孩子给谁教?孩子给菲律宾的外劳教,孩子给印尼的这些外劳教。他们连话都不见得讲得标准,更何况是话背后的文化跟智慧,那就更不用讲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无后”不是没生孩子,是没有有德行的后代,这叫无后。一个没德行的后代,可以把五代、十代祖宗的努力在几年之间化为乌有。

我们看到很多大企业家,给他的孩子拿个五亿、十亿,出去半年、一年,跟他爸爸说,“爸爸!没了,再来一点吧。”为什么他们面对这些钱,花得这么轻松自在,一个眉头都没皱。给他愈优厚的物质环境,他就愈视为理所当然。一个人视为理所当然,那个花钱的速度绝对我们赶不上他,怎么赚都赶不上他。要深思熟虑!“勿以财货杀子孙”,不要因为积累了一大堆财货,把自己子孙给断送掉。所以林则徐先生,那是明白人,“子孙若如我,留财作什么”。子孙素质都比我好,我留钱给他干什么?“贤而多财”,他比我还贤,结果从小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则损其志”。他本来资质很好,可以做周公,可以做范仲淹,一下子统统被养尊处优,心量就愈来愈小,“则损其志”。你看子孙本来是个好料子的,被我们毁掉了。

毁到什么程度?七岁的孩子告诉他的爸爸,“以后你的财产都是我的”。这是我们教出来的下一代。一个初中的女孩刚好读到《论语》, “父母在,不远游”,她跟老师说,那我也不知道我的父母什么时候死?意念里面没有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是体恤到“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走得愈远,父母可能更挂碍,是那份孝心。而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念头居然差这些古圣先贤这么远。说实在的,为什么他们差得很远?因为上行下效,我们差太远。所以真的这个时代要冷静,随顺圣贤教诲,不然“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你看古代用我们圣贤的经典来教,黄香九岁温席,我们现在孩子九岁会温席吗?有一个孩子,五六岁左右,她学了她就去做。真的孩子不是不受教,是没有机会学,学了她很欢喜。以前的圣贤人能达到那个境界,我们现在也绝对能,甚至于我们现在经典要获取更容易,我们现在福报不小。这个孩子她学了之后,就去帮她母亲暖被窝,那个母亲坐在一旁忐忑不安。为什么忐忑不安?舍不得。不能舍不得啊,“能舍非无情”,坚持住真理原则,把自己的情执要放下,要成就孩子的德行。所以,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还是让孩子去做。她就问了女儿一句话,“女儿,你冷不冷?”她说不冷,因为我在想待会儿我起来以后,妈妈一进到这个被窝会觉得很温暖,我就很高兴。你看念念有孝心的人,快乐就在当下。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的,不是假的。

后来这个小女儿就起来,回到自己的被窝,也躺下来。过不了几分钟,她就对她妈妈讲,她说:“妈妈,我发现了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就是当我在暖你的被窝,一想到妈妈等一下会很温暖,从我的内心就有一股暖流在我的全身循环。而当我离开被窝的时候,这一股暖流依然在那里循环,所以我回到自己的被窝,也觉得很温暖。”所以她就说“我终于发现了,孝心是火热火热的”。你看这个孩子发现了真理,孝心是火热火热的。

我们的孩子要教成像古圣先贤一样,不能教成只是想到要父母的遗产。“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果我们的后代子孙程度已经不好了,你又给他很多钱财,骄奢淫逸统统都来。“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第三章圣人的教诲是要求自己而非他人真的,做圣贤,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做,绝对没有说哪个行业才能做,教书的人才能做,我不能做,没有这个道理。只要我们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能够落实,都是教化一方。学贵立志

我们早上有提到“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站在祖宗的心境上可以感知到,他已经把人生的真理、智慧承传给我们,他们是多么地希望我们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而祖宗假如在天之灵看到我们现在夫妇不和、父子无亲、君臣无义,他们的内心非常的难受。

所以学习,学贵立志,我们立什么志?我们立的是全世界的华人学习圣贤教诲的榜样,这是我们一起共学首先要立定的志向。所谓众志成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这个力量一定要把它汇集起来。我们要比的是孝顺,我们要比的是和谐,是比行善,是比感恩的心,对祖宗感恩的心。

诸位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不能自暴自弃,应该提起精神来,当下开始去力行,行为世范。我们一个人就要当学习中国文化的榜样,我们一个家庭也要当所有家庭的榜样,以至于我们所处的工作单位也要成为同仁的榜样、同业的榜样。只要我们有这个信念,我们时时处处光于四海,我们都把它演出来,因为正己一定可以影响他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真的,做圣贤,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做,绝对没有说哪个行业才能做,教书的人才能做,我不能做,没有这个道理。只要我们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能够落实,都是教化一方。我们早上跟大家提到的那一位大连的孝子,他没有社会地位,他也没有财富,但是他有的是一颗至诚的孝心。当他接受访问,很多这些年轻人他们以前也没学过孝道,但是就听到王希海那段话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在擦眼泪。虽然他没学过,但是他本善的心处处都在!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要反思,真正弘扬圣贤教诲从哪里做起?从家庭。“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近的地方都不能感动别人,怎么可能去感动更遥远的人?近处的人不认同,我们要反求诸己,我们自己还做得不够好。我们这个五伦关系没有做扎实,不然大家都会生欢喜心。哪有一个孩子学得很孝顺,然后爸爸说“你别给我学了!”哪有一个太太学了之后,妇德、妇功、妇言、妇容统统都提升了,然后先生说“你别学了!”那不可能。

你看很多的女士都说,我先生都不赞成我儿子学《弟子规》。我们接着当然就问她,你先生不希望你的孩子孝顺吗?她说不会!你先生不希望你的孩子尊敬长辈吗?她说不可能!你的孩子生活有规律,井然有序,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他会反对吗?不会!你的先生会反对他的孩子讲话有信用吗?不会。你的先生会反对孩子懂得接纳别人的劝告,“善相劝,德皆建”吗?会反对他“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吗?她说不会!你的先生会反对孩子“泛爱众”,懂得爱护所有的人吗?不会!不过他就是反对学《弟子规》啦!所以,人就是太强求,一定要把先生的头按下来说,就是要让孩子学《弟子规》!那个叫重形式不重实质。把“孝、悌、谨、信、爱众”从我们身上做给孩子当榜样看,家里的人会反对啊?任何的障碍不在外面,在哪儿?在自己的执著,都想要“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

我在大江南北讲课,最后一天我一定会强调一点,我都会跟这些同胞们说,今天你们听完课回去,可不能一进门,桌子一拍,对你的先生讲:我可是有听过中国文化的课,以后教孩子都要听我的。假如大家这么说,我以后就不敢到你们那里去了。因为我假如去了以后,突然走在路上,有一个人气冲冲地过来:你是不是蔡老师?我突然想起老祖宗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会马上说:那个是我弟弟。是啊!“欲速则不达”。什么样的人做事可以一帆风顺?可以没有怨言?老祖宗都教得好彻底,我们不肯真干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怨都从哪里来的?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谁能服气!为什么孩子会叛逆?我们都要求他,自己不干,结果他就在那里忍、忍;突然有一天跟你一样高了,他会告诉你,“爸爸,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要敏感。你看这个逆反、叛逆,在我的内心里面从没有这个概念。结果这个时代,正常都变不正常,不正常都变正常,所以不叛逆的孩子叫不大正常。害我都有点怀疑,还跑去问我妈妈:“妈,我有叛逆吗?”还有中学召开家长会,召集起来就说,诸位家长,你们要注意,你们的孩子将进入龙卷风时期;每个人回去好好地等,龙卷风就快来了。你看一听完回去算日子,龙卷风要来了,龙卷风要来了。突然有一天孩子一个不好的表情,“你看你龙卷风来了”,心想事成;不好好去教他孝悌,你就在那里等着龙卷风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现在有太多的信息是错误的。知识爆炸,知识便利是一个角度,但利弊是共存的,来得方便,但是因为信息量太大,邪恶难辨,而95%以上都是邪知邪见。我们还没有具足判断力以前,那真的会兵败如山倒,孩子都变成实验品。而五千年的文化,从来没有产生一代有叛逆,结果我们居然这么厉害,短短的二十年当中,能把五千年创不出来的东西创出来。为什么?思想错误啦!思想就决定了行为,我们教给下一代的是错误的思想。

真的,这个在一百年前,把菜先夹给自己的孩子吃,会笑掉人家的大门牙,人家会瞧不起你,连这么一点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上行下效,你不演孝道给你的孩子看,你把你的孩子给毁了。结果居然现在对父母好一点的,旁边的这些朋友说“现在哪有人对父母这么好?现在要比就要比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对父母那么好,你很吃亏!”这种错误的风气,我们真的要冷静来观照。

有一个中国台湾地区的商人,他到大陆去,去了之后,刚好经过黄河。黄河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母亲河,看到之后,他也很兴奋,给计程车司机说:“停下来,停下来,我躺在黄河堤畔感受感受,不然我们以前读的那些历史都活不起来。”他就躺下来,跟这个司机在那里休息。没几分钟,这个司机就哭起来了,一个大男人就在那儿哭得唏哩哗啦。他吓了一跳,我到底做错什么了,他怎么哭成这样?原来那个司机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很感慨。

那个司机刚好前几天感冒,而司机跟他的太太尽一切能力给他的孩子好日子过,自己宁可吃得很差,还常常给他孩子买鸡腿。因为他那天生病了,他的太太也很不忍心,看他的身体比较虚弱,每天又要工作,就把那个鸡腿拿到他的面前:“今天你来吃,补充一些营养。”他太太就这么拿过去,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啪”!他的儿子给了他母亲一个耳光,接着对他母亲讲:“那个鸡腿是我的”。教育在哪儿?教育就在“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先后在哪儿?“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个叫知所先后,这样才能把他为人子之道教给他。

一个人成就一个事业,先后在哪里?我们先后没搞清楚,叫本末倒置。没有读经典,我们的人生真的恍恍惚惚,忙了几十年,空忙,一事无成。突然翻开《大学》,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们对照对照,我们现在自己经营事业也好,教育孩子以后如何成就事业也好,我们先教什么?我们希望先获得什么?假如我们想的都是薪水、都是金钱,我们已经落入本末倒置而不自知。当各行各业他真的有财富而没有德行,祸福是相倚的,他一有钱来了,又没德行,就会铤而走险。大家不要小看,“身有伤,贻亲忧”,他假如没这个概念,三四十岁没有得慢性疾病的人也愈来愈少了。我们有一位长者,他的财产已经上亿,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坐在那干什么?发呆。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什么可以吃?吃饱饭之后吃九种药,有糖尿病、有高血压,一大堆的药。你看人不节制欲望,人生真是毁在自己手上。我的父亲是在商业界服务了几十年,都没有换过,就一直到退休。商业界,尤其在银行,要不要应酬?看自己的原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个都是找借口,爱喝就说爱喝,爱吃都说爱吃,还牵强拿道理来隐瞒。甚至于自己好色,还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人,你看,“倘掩饰,增一辜”。

在春秋战国有个平原君,他底下有个大臣是孔夫子的后代。这个孔夫子的后代学问很好,他就一直称赞他,你的学问跟你的祖宗一样,这么样的崇高。当然孔夫子的后代很谦虚说没有没有。后来就请他喝酒,他说我不喝酒。这个平原君马上说了,你怎么可以不喝酒?听说尧帝喝一千杯都不会醉,听说孔夫子喝一百杯都不会醉,你怎么可以不会喝酒?孔夫子的后代就问他说,这句话你听谁说的?平原君说我也不知道。他说我告诉你,就是喜欢喝酒的人说的。你看所有的诱惑都足以把人一生摧毁。“名”也很厉害,没有钱,打肿脸充胖子,还要跟亲朋好友借一大堆钱,开豪华的车,摆那种好像总经理、董事长的架势;结果一垮下来,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完了,可能自己父母的退休金都毁在里面。甚至于父母已经六七十、七八十了,都还要步履蹒珊踏上法院的阶梯。那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教育孩子德行所造成的结果,可不要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其实说实在的,人只重财而不重德,这个风气谁造成的?诸位朋友,谁造成的?我们早上说到,汤王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我造成的。因为蔡老师没有三岁就出来讲《弟子规》,太晚出来了,对不起祖宗。真的,我那时候到深圳去,深圳有个图书馆,它里面就是万姓的宗祠,有两万多个祖宗的牌位在其中。我一进去,正对的就是三皇五帝、孔子、老子的灵位,那个当下百感交集。当我们在二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在那里迷迷糊糊造作罪业的时候,无量的祖宗都替我们挂心啊。所以我对着三皇五帝、孔夫子、老子的灵位三跪九叩,接着对着每一面祖宗的灵位三跪九叩。所有的祖宗把他的高度智慧都融入了文化之中,看中国文化里面家教就有多少?家教就有上百种,每一种都非常的精辟。

我们有一位老师他教幼儿园十年了,研究了好多的心理学。当然我也是随顺他,第一本还是拿西方的心理学给他看。接着第二本,我拿《颜氏家训》给他看,他吓了一大跳,原来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宗早就谈得比他们还透彻。而我们祖宗几千种的家教、家训,有没有哪一种打着“版权所有”?你看都是利他的心。虽是《了凡四训》,虽是《朱子治家格言》,谁愿意我们都欢欢喜喜。但是我们很惭愧,因为我德行不好,不可能主动说“这是我们家的家训,送给你”,这中国人做不出来。文化里面含射着我们祖宗的心血在其中。所以,当我们在给这些祖宗灵位行礼,内心只有一种惭愧、一种救驾来迟的感受,我们来得太晚了。但是只要有开始,就不会来不及。看到这样的情境,我们也“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正己不求于人,反而能够让人家转变

诸位朋友,我们要转变社会风气根本不难。你看一个王希海,已经震荡神州大地了。大舜,他有军队吗?他有非常多的财富吗?他有地位吗?统统都没有,他只有孝,只有德行,就能让整个国家安乐下来。他把孝演到了极处,让所有的人都觉得:我这样都做不到,比起大舜,我太丢脸了!“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怎么愧?我们以身作则来让别人感动。你当下“我就是最好的儿子、我就是最好的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