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经验的智慧:来自实践中的艺术育德优秀案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9 23:20:11

点击下载

作者:赵其坤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超越经验的智慧:来自实践中的艺术育德优秀案例

超越经验的智慧:来自实践中的艺术育德优秀案例试读:

前言

如果说教育是始于心灵的旅行,那么艺术教育则是始于心灵的美的旅行。遗憾的是,我们传统的教育却忽视了这一点。学校重视艺术教育,促进艺术育德的工作,其实就是通过艺术教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的心灵,让真、善、美、爱在心灵的田地中生根、发芽、成长,形成为人的精神境界、生命追求、人生修为和生活态度。

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凝聚了人类精神的精华。当我们生活中有困顿、有迷茫,或不知所措时,就需要精神的抚慰,而艺术的力量能够滋养你的一颗平和、安详的心。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艺术最有利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们倡导以美启智,让情智相长,由美感、美能而形成美德;我们倡导以美冶性,通过艺术的学习,使学生感兴趣、受感染、被感动以至震撼;我们倡导以美启真,以美打开学生心智的大门,重塑学生的感知系统,促进学生的艺术通感和知识迁移;我们倡导以美储善,以美来培育知美爱美的文化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世界;我们倡导以美立德,因为,有美则有德,有德则人心坦荡,人际和谐,使学生既欣赏自己,也悦纳他人。

中小学如何进行艺术的德育一体化工作?艺术教育需要审美化改造,因为人受教育除了外部需要以外,还在精神世界里就有探究未知世界的强烈兴趣,有着强大的好奇心、想象力,有着创造的冲动,有着智力生长和人际交往的渴求,这些需求源自天性。在当下浮躁与功利之风的包围之中,唯有美与德才能唤起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唯有美才能唤起人长久的热爱。一旦终身兴趣培养起来,人的创造性将具有无穷的动力,这股力量势如破竹,无可阻挡。《超越经验的智慧——来自实践中的艺术育德优秀案例》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其中子课题“大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德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项目组历时三年,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与行动研究。其中,由张俊同志负责德目小组研究,唐军同志负责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王朝红同志负责实践的案例研究,邓彤、杨治平、夏军等同志分别负责实验研究和成果统筹工作。形成了文献研究报告、现状与问题调查研究报告、德目研究报告、理论研究成果《立美育人新论》等近100万字的研究成果。本案例集的形成涉及高中、初中、小学、校外机构和校外场馆,操作性强,容易为一线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所借鉴,充分体现了艺术学科一体化、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等艺术教育德育一体化的原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最有效的“以美立德”的实践范例。“以美立德”的主要环节是“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知”是基础,“情”是关键,“意”是保障,“行”是归宿。美的精神唯有通过美的力量才能唤醒。艺术育德的一体化推进,可以形成对中小学生情感、想象、思维、意志和品格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艺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谨以此本案例集与广大读者温馨相伴,诗意前行。赵其坤2016年5月20日于上海姑熟画苑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音乐篇1.数高楼

上海市黄浦区新凌小学 奚佳【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歌曲《数高楼》是一首活泼而富有童趣的歌曲,2/4拍,G大调。歌曲借用小伙伴数高楼的情节描绘,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祖国城市面貌所发生的变化,抒发了孩子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歌曲中有特色地加入数板的表演形式,形象地描绘出层层叠叠的高楼。歌曲中多处出现跳进音程,衬词部分的节奏和旋律容易混淆。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对新事物都易产生较强的兴趣。

我校学生大多为农民工同住子女,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等因素,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音乐素养与城市的学生相比较为欠缺、薄弱。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我在日常教学中从基本的课堂常规抓起,让学生用小耳朵养成认真聆听音乐以及小嘴圆圆、轻轻唱歌的好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自我,感受音乐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快板《唱家乡》来赞美家乡上海的美丽风光,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数高楼》,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表现自己与小伙伴对家乡成就的赞美之情。

3.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学唱歌曲,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歌唱。

2.教学难点:区分歌曲衬词部分的节奏和旋律。【德育渗透设计】

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是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本课的教材是第一单元“家乡好”中的歌唱教学内容,将快板儿歌《唱家乡》和歌曲《数高楼》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通过唱一唱、读一读、演一演,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教学过程】

一、律动入室

1.律动“摘星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复习单元小诗。

2.练声《火车开来了》。

三、《唱家乡》(一)导入,说一说上海的景点、建筑(二)学习《唱家乡》

1.师生对读,边读边拍击节奏。

2.生生对读。

3.分组即兴表演读。

四、学唱《数高楼》(一)导入(二)听范唱

1.听教师范唱,说一说歌曲情绪。

2.听录音范唱,说说歌词内容。

3.介绍“数板”,并读一读。

4.练习“恰恰 恰”和“恰 恰恰 恰”。

5.再次看歌词听范唱,找出“恰 恰恰 恰”的乐句练一练。(三)读歌词(四)唱歌词

1.师生对唱。

2.生完整演唱,并说一说怎样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听。

3.再次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4.与好朋友一起即兴歌表演。

五、课堂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与上海的高楼一起成长,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教学反思】

音乐教育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足够的空间,为个人的才能展示搭建广阔的舞台。本堂课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来开展教学,在本堂课中首先设计“坐火车游上海”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教学中。在新授快板《唱家乡》这个教学环节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来发现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学生们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歌曲《数高楼》虽然欢快活泼,但衬词部分的节奏很难区分,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利用简单的两组动作,引导学生从动觉体验“恰恰 恰”和“恰 恰恰 恰”的区别,效果非常好,在师生合作中,孩子们很快分清了两个乐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最后以综合性表演结束本堂课,使学生的爱家乡的情感得以升华。

反思本堂课教学,有值得保留的优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源,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枯燥的音乐课堂缺少生机,黯然失色,学习效果当然事倍功半,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影响今后的教学。“练声”是一个非常枯燥的环节,尤其是面对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反复练习枯燥的活动更是不感兴趣,然而适当练声对歌唱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本堂课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坐火车游上海”的情境,学生很快被吸引到教学中,看似简单枯燥的练声“火车开了”,他们却唱得积极投入,声音整齐,表情丰富,接着顺理成章地导入快板儿歌“唱家乡”的新授中。

二、立德树人,贴近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在新授快板儿歌《唱家乡》中,当问到上海有哪些美丽的景点,这些景点都有什么特征时,学生个个热情高涨,说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着实让我有些感动。通过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最后边读边做简单的动作,不仅生生合作,培养了学生即兴创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动觉切入,突破难点

歌曲《数高楼》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曲中的数板朗朗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加上简单的动作并告诉他们什么是“数板”,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数板部分,并能轻快有节奏地说出数板部分。但歌曲的衬词部分的节奏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贯彻二期课改“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理念,先引导学生不同要求地聆听感受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接着,针对两句容易混淆的衬词“恰恰 恰”和“恰 恰恰 恰”,我设计了两组不同的简单动作,从学生对动作的感知和兴趣出发,师生合作,反复练习这两个乐句,效果显著,学生很快分清楚了两个乐句并牢牢记住。然后,再次听范唱,这次边听边视谱,学生很快找出了两个乐句出现的地方,就这样难点突破了,学唱歌曲变得简单容易。在本节课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数高楼》,还能用即兴的动作表现对家乡成就的赞美。

四、不足之处

在本堂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有较好的地方,但也有值得推敲改进的地方。在教学设计时过多地考虑了时间问题,使学生儿歌创编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如果在快板《唱家乡》的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中的儿歌后再创编出自己的儿歌,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又如,在掌握了歌曲之后可以挤出一点时间,将快板《唱家乡》和歌曲《数高楼》结合在一起表演,更能体现整堂课的主题,同时也可以对整堂课做一个反馈。总之,这节课始终在教师的引领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但尚有很多细节美中不足,值得我反思推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些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我是人民小骑兵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庄咏梅【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我是人民小骑兵》是吴光锐、齐景全、王小平作曲的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作品由引子、A段、B段、C段、尾声组成。音乐为2/4拍,节奏明快,旋律时而舒展、时而密集收拢,表现了小骑兵挎枪骑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以及他们不畏风雨、勇往直前的形象。

引子和尾声都是由木琴模仿马蹄声,运用渐强和渐弱的力度,表现小骑兵由远到近奔驰而来和战马远远离去的情境。

乐曲A段草原巡逻,由a+a1+b三个乐句组成,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舒展宽广的旋律,表现了小骑兵神气自信、扬鞭催马的形象和大草原一望无际、草原儿女欢歌舞蹈的情景。

B段遭遇暴风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半音音阶上下行旋律描绘出风雨来临的情景;加重音上行的旋律表现出小骑兵冒着风雨勇往直前的场面。

C段是A段的变化再现,表达了小骑兵们克服困难、战胜艰险后的欢快心情,继续精神饱满地在草原上巡逻、守护家园。

曲作者选用打击乐器木琴,用木琴不同的演奏技法形象演绎了乐曲中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情景,是一首趣味性强的好作品。

2.学情分析

我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民族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在一年级的学生中普及琵琶、古筝、中阮、竹笛、柳琴等传统民族乐器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民乐学习,在聆听、感知乐器音色、感受歌乐曲情绪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也能根据乐曲情绪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此曲篇幅较长,为更好地吸引学生欣赏音乐,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爱动的特点增加律动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能感受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和力度变化,体会小骑兵热爱草原、克服困难、保卫家乡的情感。

2.通过师生谈话交流、骑马律动模仿、情景图片选择及打击乐伴奏等方式来充分聆听乐曲,合理想象乐曲描绘的情与景。

3.认识木琴,感知木琴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并表现乐曲各个段落描绘的情与景。

2.教学难点: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用不同方式表现。【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课件、打击乐器(木琴6架)、网络资源。【德育渗透设计】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能浸入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运用了音响探究、律动体验、视觉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律动、实践感受乐曲中情绪和力度的变化,体会小骑兵热爱草原、克服困难、保卫家乡的情感,加深对小骑兵的热爱,进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他们要好好学习,即使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要学习小骑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真善美将从音乐教育中获得。【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不同的方法让这些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2.介绍木琴。

二、欣赏乐曲(一)完整初听

1.初听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设问:(1)木琴模仿了什么声音?(2)乐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2.欣赏引子、尾声和风雨声。

设问:听一听各乐句中马蹄声发生了什么变化?

目的:感知力度变化并表现暴风雨的情景。

3.请学生用木琴模仿马蹄声,全班同学一起配合完成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二)分段聆听

1.欣赏A段三个乐句。(1)设问:三个乐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

解决策略:教师跟随音乐律动,学生通过动作模仿展开相应联想。(a:慢骑;a1:快骑;b:白云飘飘、草儿摇摆的草原美景)(2)复听A段。

要求:边律动边聆听A段音乐,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乐曲的情与景。(3)请学生用木琴上老师标记的两个音进行即兴演奏,表现乐曲情景。

2.欣赏B段音乐。(1)设问:B段音乐在情绪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小骑兵在草原上快乐地驰骋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2)请学生根据音乐变化选择情景图片。(3)再次聆听。

情境:暴风雨来了。

要求:即兴创编来表现暴风雨中的小骑兵。(4)结合乐曲请部分学生用刮奏的方法即兴演奏木琴,配合其他学生律动表演来表现暴风雨的情景。

3.欣赏第三段+尾声。

过渡句:小骑兵们最终有没有战胜暴风雨的袭击呢?(1)聆听乐曲第三段。

设问:情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联想到了什么景象?

解决策略:选择图片,简单描述。(2)用木琴演奏、再现A段的表演,教师可以请学生拿玩具马表现越来越远,最后藏在身后,表现小骑兵越来越远的情景。(三)揭示课题,简介

方式:播放情景式图片,伴随相应内容的乐曲片段,教师作旁白叙述:

他们是一群英勇的小骑兵,每天太阳刚刚升起,他们就骑上自己心爱的马儿,开始在辽阔的草原上巡逻,防御敌人,也防御草原上的狼群对牧民和羊群的伤害,即使有暴风雨的威胁,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险阻,他们也不退缩,因为他们的肩上担负着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责任。

三、课堂小结

师:小骑兵有他们的职责、他们的使命,而我们也有自己所要担当的责任:谨记要好好学习,如果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们也要学习小骑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木琴独奏曲,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感知木琴的音色、木琴的表现力这个教学目标,用律动模仿、乐器即兴演奏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木琴的音色以及木琴在这首乐曲中的所有表现,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小骑兵的形象和暴风雨突然来袭的画面以及大草原的美丽景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有效地通过聆听来分辨乐器的音色和乐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木琴始终贯穿其中,犹如一根五彩丝线把欢乐串在一起,把课堂打造成一个欢乐的音乐海洋。

但是,学生在用乐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对教师引领的关注度不是很高,以致在表演时速度、节奏掌握得不是很准确,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与学生增进互动,培养与学生之间的默契,方能使学生的表演在教师的引领下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3.布依娃娃爱唱歌

上海市黄浦区新凌小学 徐慧萍【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布依娃娃爱唱歌》是一首布依族民歌。歌曲为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羽调式。歌曲曲调活泼、欢快,前八后十六节奏多次出现在全曲之中,使得歌曲节奏较为紧密。歌曲中衬词“里拉拉里,里拉里”不仅富有民歌的韵味,更增添了童趣。欢快的曲调抒发了布依族儿童爱学习、爱科学、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在家庭中接受音乐学习指导及音乐熏陶的机会较少,但是学生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都较浓郁。大部分学生的歌唱能力、表演能力较好。整个班级演唱时声音整齐、自然。个别学生在歌唱时音准较差,而且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也有一部分表演力强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依娃娃爱唱歌》,了解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服饰等,用甜美的歌声热情地歌唱布依族儿童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

2.认识十六分音符,能准确拍击含有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谱。

3.通过师生对唱、回声游戏、小组赛歌等形式学唱歌曲,解决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布依娃娃爱唱歌》。

2.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四度、五度的跳跃音程。【德育渗透设计】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民族花朵”,带领学生走进布依族,了解布依族,领略布依族的风土人情。通过教师介绍、带学生观看布依族的风情短片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布依族的服饰、建筑、习俗、节日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并通过歌唱、舞蹈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2.有感情地朗读单元小诗《民族花朵》。

二、复习认识十六分音符

1.正确朗读教材第10页的儿歌,再次回顾民族风情。

2.视唱教材第10页的小曲,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三、学唱歌曲《布依娃娃爱唱歌》

1.导入: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学生静心聆听并思考:(1)歌曲中提到了哪个少数民族?(2)歌词唱了哪些内容?歌曲情绪如何?

2.介绍布依族风土人情。(观看布依族风情短片)。

3.师生共同围成大圆圈听音乐做踏点步,感受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

4.再次听范唱,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模仿唱唱(衬词)。

5.回声游戏:学唱歌曲最后一个乐句和衬词。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1)学生拍击歌曲节奏,找找“跑快快”的节奏型出现在哪里,拍准确。(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3)师生跟音乐对唱歌词,注意音准,通过模唱解决难点。(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咬字吐字清晰)

7.完整地齐唱歌词,用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8.小组赛歌,相互评价。

9.按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10.即兴用踏点步和小碎步的动作进行表演,表现出布依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情绪。

11.复习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

四、总结

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学反思】

歌曲《布依娃娃爱唱歌》是一首布依族民歌。歌曲曲调活泼、欢快,衬词“里拉拉里,里拉里”不仅富有民歌的韵味,更增添了童趣。欢快的曲调抒发了布依族儿童爱学习、爱科学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本节课,围绕着“民族花朵”的主题,通过学生做秧歌舞的律动和以轻快的语气朗读小诗《民族花朵》导入歌曲教学。并在新授歌曲前复习了教材第10页的儿歌,再次回顾了民族风情。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是个团结、幸福的大家庭。

在教授歌曲时,教师先提出了问题并进行有感情地范唱,在学生听出歌曲中唱到布依族和简单了解歌词后,让学生观看布依族的风情短片,使学生对布依族的服饰、建筑、习俗、节日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感受。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们听音乐做踏点步,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了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再次听范唱时,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并模仿,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和音乐记忆模仿力,学生们通过模仿,找出了歌曲中的衬词“里拉拉里,里拉里”并能正确地演唱。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模唱练习唱准歌曲中四度、五度的跳跃音程。教师采用了回声游戏的方法,通过做示范,学生们模仿演唱,较好地解决了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这首歌曲采用了听唱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拍击歌曲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师生对唱等步骤学会了演唱歌曲。这样,学生们都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学生完整学会歌曲后,教师请他们唱给好朋友、客人老师听,并采用分组赛歌的形式锻炼了他们大方自信歌唱、表演的能力。

整堂课,总体上看还是比较成功、有效的。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布依娃娃爱唱歌》,并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现出布依族儿童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本课教学中较欠缺的是歌曲演唱时的情感启发和投入,怎样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启发学生歌唱时的情感,是教学中需努力的方向和重点。4.理发师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袁姚萍【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理发师》是音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爱劳动”中的教学内容。歌曲是一首欢快的澳大利亚民歌,2/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简洁生动的歌词表现了理发师快乐劳动的情景。歌词运用了象声词“咔嚓”“沙沙沙”,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理发师的音乐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2.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是从听唱法向视唱法过渡的关键阶段,在经过一阶段的教学后,发现:(1)学生视谱能力差异较大

我所教的两个教学班,学习乐器的学生达一半左右,他们的视谱能力较强,而不学乐器的学生视谱就比较被动,记不住音高位置。(2)视谱连续性不够强

经过前阶段“认识五线谱上音高位置”的训练后,学生在五线谱上认单个音高时,90%的学生能视唱。一旦乐句稍长些,节奏型复杂些,视唱便容易跟不上。这也反映出学生视谱能力尚不稳固,还需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通过加强视谱练习,提高视谱能力,这是学生应当达到的能力要求。(3)视谱兴趣有待激发

不少学生不喜欢视谱,希望通过接下来的音乐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视谱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

1.学唱澳大利亚歌曲《理发师》,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劳动情绪,体会理发师为人们美发服务的喜悦之情。

2.通过师生谈话、听音识谱游戏、律动模仿与情景表演等活动来体会理发师工作的乐趣,启发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

3.能通过识谱视唱来学唱歌曲,并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情景表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能用视唱歌谱的方式学唱歌曲,能通过控制音量来形象演绎歌曲中的象声词。【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具:小青蛙头饰、理发小道具。

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德育渗透设计】

1.交流理发经验

通过交流各自的理发经验,感受理发师周到的服务、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

2.体会理发师劳动的态度

从体会歌词演唱的情绪中,感知理发师细心理发的过程和快乐劳动的心情。

3.感受劳动者贡献大

我们的美好生活,是由许多劳动者的付出所创造的,除了有理发师能让我们的形象变美丽之外,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举例说出更多生活中的普通劳动者,让学生理解劳动的光荣和伟大,并建立起将来也愿意成为一名快乐劳动者的观念。【教学过程】

一、听音游戏《小青蛙找家》

游戏方式:师生分角色朗读儿歌,复习s m d三音,辨别单音并唱准音高。

二、新课导入,学唱歌曲(一)音乐小路,学唱歌谱

1.律动“走”,聆听音乐。

2.再次聆听,观察歌谱。

3.视唱歌曲第三乐句(提示轻声唱高音d)。

要求:认一认、唱一唱歌谱中的音符唱名。

4.听音填空:s m s m; m d m d…

5.完整视唱“音乐小路”。(1)师生对唱。(2)学生齐唱。(二)交流理发经验,律动模仿理发过程

1.师生交流理发经验。

2.律动模仿剪发。(1)师示范理发动作,学生模仿。(2)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全体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模仿动作。(3)男女生分组表演。(三)聆听范唱,学唱歌词

1.师范唱并表演。

交流:歌曲描绘的是哪位劳动者?理发师劳动时的情绪是怎样的?

2.师范唱,学生即兴配合表演。

3.朗读歌词。

交流: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4.填唱歌词。(1)填唱象声词。

歌曲中有哪些象声词?

学生唱象声词部分,师生合作演唱。(2)处理象声词。

如何将这些象声词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呢?

解决:个别学生模拟演唱,师生交流评价。

全体学生再次与教师合作演绎歌曲。(3)感受语气词在歌曲中的情绪表达。

歌曲中的语气词表达了老爷爷和顾客怎样的心声?

解决:小组讨论并歌唱展示,师生交流评价得出结论。

5.男女生合作完整演唱歌曲。

三、情景创编表演(一)改编歌词

交流:理发店里除了剪发区以外,还有哪些工作区域?

根据歌词提示,分小组以填空的方式改编歌词。(二)小组展示创编成果,互评交流(三)角色情景表演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起自己的理发店,角色分工明确;边唱边演。

四、小结

师:看来每家理发店的生意都红红火火。可是有些小理发师的技术还不够娴熟,还必须找师傅再仔细看一看、学一学,争取习得更精湛的手艺!【教学反思】

以学生已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当前学生所欠缺的能力为依据和前提,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采用了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趣、体验感悟、探究表现等手段开展教学。无论是听听、唱唱、做做、演演,都是在音乐的情趣活动中进行的。如此,有效地增加了音乐的情感交流,培养起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一、听觉领先,注重情感体验

在识谱教学中,用了五线谱与图形谱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听音填空的游戏,让学生趣味地识谱,既降低了识谱难度,又能达到有效聆听的效果,逐步提高视谱视唱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趣互动,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和学生进行愉快的、有效的互动和对话,如范唱部分,通过自己扮演老爷爷演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能愉快地感受歌曲情绪。歌曲的教学部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挂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情感的体验。

情景表演中,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模仿、创造,来表现歌曲。

整堂课还有值得改进之处:学生在歌曲情感表现的处理上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教育机智还可以提升。5.飞来的花瓣

上海市曹光彪小学 魏静【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飞来的花瓣》是一首艺术歌曲,选自上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属于欣赏教材,本单元主题为“课间”。歌曲由著名作曲家瞿希贤创作于1982年,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抒发了师生间的深情厚谊。歌曲后半部分以级进旋律为主,通过男中音演唱及和女高音对唱,歌颂美好的师生情,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诚谢意和无比崇敬。

2.学情分析

本课为三年级第二学期内容,该学段学生已具备良好的聆听习惯,能辨识男、女高音等人声类别,掌握基本发声方法,视唱五线谱简单旋律。歌曲采用的是男中音独唱和男女声二重唱的演唱形式,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辨别。【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体验歌曲委婉感人、意蕴含蓄的旋律,以及歌曲表达的对人民教师的赞美之情。

2.在反复聆听、学习交流、师生互动等一系列过程中,运用情景导入、故事演示、教师范唱等方法,进一步体验歌曲饱含的深情厚谊。

3.了解男中音深沉浑厚的音色,巩固人声分类的知识,并以听辨形式及时反馈。【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体验并了解歌曲。

2.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教学课件的优势是可以让许多瞬间的生命运动或现象,更形象、更直观地展现,本课教学重点围绕“师生情”主题展开。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年进校时的欢乐场景在学生心中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因此教师采用多媒体和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视听结合,向学生呈现丰富的音乐世界。随着课件的层层推开,教学活动的步步深入,孩子们仿佛回到当年刚入小学时的情景,欣赏热情不断高涨,情感体验也不断加深。【德育渗透设计】

本课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情感性原则。先以赞美教师的歌曲《我爱米兰》开场,接着出示一张由毕业生寄来的贺卡,和学生分享充满温情的话语,引发学生丰富的心理活动,将其引入纯净的感情世界;随后,初听歌曲,了解男中音宽厚、优美、饱满、深沉的音色特点;以师生互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哼唱歌曲片段、体验歌曲高潮及感受力度变化等一系列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和无比崇敬之情;最后,通过了解《石青华老师和他的103个孩子》感人至深的事迹,展示班级合家照,引导学生讲述身边的爱生故事,体验歌曲赋予的师生情,使委婉感人、意蕴含蓄的歌声再次飘入学生内心深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一)轻声演唱歌曲《我爱米兰》进教室(二)师生问好

二、初听《飞来的花瓣》(一)导入

出示学生寄来的贺卡,读一读。(二)出示课题

教师讲解:歌曲由著名作曲家瞿希贤创作于1982年,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三)初听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提问:歌曲演唱形式为( )。(1)男高音独唱、男女声二重唱 (2)男中音独唱、男女声二重唱(四)聆听男中音演唱片段

提问:男中音音色特点是什么?

板书:男中音独唱——音色宽厚、优美、饱满(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钢琴伴奏)

提问:哪句歌词最令你感动?(六)演唱歌曲片段

1.教师自弹自唱歌曲第一段。

提问:你觉得歌曲高潮在哪里?(请学生听到歌曲高潮时用举手表示)

2.哼唱男中音演唱部分,感受歌曲力度变化对传达歌曲情感的作用。(七)复听歌曲,体会内涵

1.出示班级合影,请学生讲述和老师之间的小故事。

2.演示多媒体课件《石青华和他的103个孩子》(背景音乐:飞来的花瓣)。

教师讲解:1997年,因邻居家烟花突然爆炸,石青华一家三口被严重烧伤。他背着妻子,领着病残的儿子来到北京,花光所有积蓄后边乞讨边求医。中华慈善总会得知后伸出援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于是,他萌生了回报社会,照顾流浪儿童的念头,创立光爱之家。不久,这个大家庭有了103个孩子,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4岁。石老师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共同学习,用爱心伴随他们一路成长!

3.再听歌曲,激发情感。

提问:再次聆听后,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心里话?你将用什么行动报答老师?

三、拓展练习(一)复习人声分类方式(板书出示女高、女中、男高、男中等)(二)分别聆听四首歌曲片段,分析演唱形式,完成以下连线题

四、课后小结

欣赏《祝你平安》MV片段。【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情”字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音乐实践中创设浓厚的尊师情境,引导学生用委婉的歌声、深情的告白来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丰富情感内涵

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运用审美因素,使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如:学生看见老师手中的贺卡,产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师生在这种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渴望情绪也愈发强烈。

二、积极进行交流互动,不断加深审美体验

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达成共识共享。如:教师先自弹自唱歌曲前半部分,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表现对老师谆谆教导的怀念之情;然后,通过分析歌词,体验歌曲高潮,师生情谊进一步升华。

三、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不断创设审美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创设具感染力、震撼力的艺术环境。如:教师动情讲述石老师的故事,经过一系列照片的穿插变换,镜头最终停留在“班级合家欢”上,孩子们品味着意蕴深情的歌声,盈满感动的泪水。此时,来自视觉、动觉、听觉、想象等一切审美因素,从各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情感,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1)教师对歌词理解、歌曲曲调的流动感、进行感这些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度挖掘还不够。如:对“为什么要用男中音来演绎?”可以和同学进一步探讨。(2)媒体的使用可选取当前最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人物介绍,以便学生对歌曲的体验更深刻。

情感是人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审美体验,才能成为情思细腻、具有完善人格的社会人。只有不时地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情境,才能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6.草原就是我的家

上海市裘锦秋实验学校 陈怡【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内蒙古民歌。这首乐曲流传已久,填词版本较多,早年被命名为《红旗歌》,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反映了当时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歌曲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以大自然的美景为主线,让孩子们通过听、唱、演、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蒙古族音乐宽广、高亢的特点,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和风土人情。本课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还加入了音乐《小骑手》的律动学习,对于没有一点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要完全学会是有一定难度的,希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小骑手》活泼的节奏和其特有的民族风味,来培养学生肢体律动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学会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感受蒙古族人民对祖国、对家乡、对美丽大草原的热爱。

2.通过对律动《小骑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之情,启发学生去表达对自己家乡、祖国的热爱。

3.引导学生感知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并运用唱、演、创多种形式来表现乐曲中的情境。【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以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及八度跳跃音程。【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小黑板、彩色粉笔等。【德育渗透设计】

在教学最后的环节中,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今天学的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和舞蹈?”学生回答:“是我国蒙古族的歌曲和舞蹈。”老师:“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是我国的一部分,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也深爱着这块土地,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割舍不掉的热爱之情,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习蒙古族人民的这种热爱家乡的情感。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蒙古族小朋友唱歌、跳舞,把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来表现。”接着小朋友就很有激情地听音乐进行歌舞表演。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对话的设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民族、爱家乡的情感教育,也在学生进行歌舞表演之前调动了他们的表演情绪。【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一)模仿骑马步,学生律动进教室(二)复习演绎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1.学生分组合作演绎。

2.PPT播放背景图片“美丽的大草原”。

说明:通过复习欣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再次感受欢快活泼音乐形象,学生又根据音乐形象进一步了解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同时为歌曲学习作铺垫。

二、歌曲新授(一)导入

情境创设: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1.示范律动《小骑手》。(1)背景音乐:《小骑手》。(2)教师示范律动《小骑手》。

2.学生模仿《小骑手》动作。(1)教师:哦,一位勇敢的小骑手正向我们飞驰而来。让我们一齐去迎接他!(全体学生模仿教师作律动)(2)背景音乐:《小骑手》。

教师口述情景变化,学生跟随音乐、随着情景变化做出动作反应。

说明: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运用喜爱的形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蒙古音乐的韵律、风格。并学会律动《小骑手》,以体验感受为主。(二)感受歌曲

过渡句:小骑手们飞奔得累了,他们骑在马背上悠然踱步,眼前是辽阔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他们不禁唱起歌儿。

1.初听:教师范唱,学生仔细聆听。

设问:闭上双眼,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复听:录音范唱(多媒体演示)。

设问:将你脑海中大草原美丽的画面,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说明:通过多种方法的范唱再次感受音乐风格,熟悉旋律,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景。(三)学唱歌曲

1.钢琴伴奏,学生用lu哼唱。

要求:轻声lu唱,让旋律回荡在草原上空。

2.师生对唱歌词,并让学生找出最困难的一句。

3.难点指导:随教师指导,模唱难点。

说明:通过模唱解决歌曲中大跳的难点,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歌曲风格。

4.完整演唱歌词。

难点:歌曲的演唱音色及歌唱情绪处理。

5.游戏:“好朋友接龙”,熟练地记忆歌词。

情境:大草原上,你和你的好朋友正骑着马儿,悠然散步。

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歌唱大草原,歌唱你们的友情。

方法:师生、生生接龙,并在游戏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说明: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并从学生的反馈中进行个别指导。

6.钢琴伴奏。

音乐伴奏声中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7.综合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1)歌唱组。(2)舞蹈组——情景表演。

小骑兵表演。

说明:通过问答方式激发学生的表演情绪,以及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爱民族,爱家乡)。

三、小结【教学反思】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内蒙民歌,动听的旋律洋溢着蒙古族音乐宽广、高亢的特点,活泼跳跃的节奏犹如一匹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表现了勇敢的蒙族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欢乐心情。根据二期课改音乐学科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的韵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听觉为先导,以动觉为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的歌曲范唱与表演来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又通过“小骑手”的律动学习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的节奏感和民族风味;再通过游戏“好朋友接龙”来引导学生模唱、记忆歌曲旋律和歌词,从而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地帮助学生学会歌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充分开放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本首歌曲简单、易唱,小朋友很快就能学会,教师在导入环节中也巧妙引导学生学会了几个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如果没有有情感的唱歌和跳舞,会让歌曲缺乏表现力,无法展现蒙古歌曲的特点。通过最后环节老师的引导,不仅使学生更深层地了解了蒙古族小朋友勤劳、勇敢的精神,更激发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情绪得以充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得到充分的展示。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孩子的心灵,为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的未来一代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尤其是作为艺术老师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最后一遍的歌舞表演非常自然、顺畅,歌舞动作也显得非常有感染力,虽然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将舞蹈动作做得很到位优美,但是他们的心里已经把自己当作了蒙古族小朋友,并且感到自豪,自信心也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由于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音乐感知和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确实,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审美教育。因此,在本教学过程中,我在最后环节注重了情感引导,使本课的教学更加完整、圆满,让歌曲更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们创设各种活动游戏,但要注意的是,这是一堂以唱为主的课,在开放学生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必须注意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唱歌曲,做到动静相结合,更好地学唱歌曲。7.土耳其进行曲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 宋雪【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乐曲《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是一首进行曲风格、回旋曲式的乐曲。这首乐曲的情绪时而雄壮有力,时而轻盈活泼,通过几个主题在情绪、节奏和旋律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浓郁的军乐风格。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接触过诸多不同类型、体裁的音乐作品;感知音乐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本校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有课外学习乐器、参加各种校内外艺术社团的学习和演出经历,有较好的艺术学习基础。【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轻快活泼的情绪,感受进行曲行进的脉搏和军乐的风格。

2.用律动参与的方式感受乐曲各主题在情绪表达上的不同。

3.通过分段聆听与表现,感知进行曲风格和回旋曲式的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听辨并模唱三个音乐主题。

2.教学难点:感受并表现各主题在情绪表达上的不同。【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运用】

电脑多媒体、钢琴。【德育渗透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尝试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来听赏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引导学生运用“听、唱、动、演、赏”等多种体验学习方式,感受并感知各音乐主题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运用律动参与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学设计中的拓展欣赏环节,则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把对“进行曲”这一体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形象化,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到进行曲作品所独有的风格特点。

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感受情感的丰富多彩,明白音乐表达的情感也有喜怒哀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情境,感受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在欣赏中,可以让学生拍手,可以听一段音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联想。学生会在这种动态的环境下,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以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我们可以采取分组表演法,让学生们一起表演合奏,既要为自己的演奏负责,又要为别人负责,学生要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演奏。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此方法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欣赏《小星星变奏曲》导入,介绍作曲家莫扎特。

2.完整欣赏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3.师生交流:(1)乐曲的整体情绪?(2)你联想到了什么景象?

二、欣赏乐曲(一)分段欣赏主题A

1.初听。

设问:(1)音乐情绪是怎样的?(2)你认为士兵们在做什么?

2.复听。

出示图谱:请大家跟着老师画画。

设问:看看音乐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模唱主题。

结合图谱,边用“lu”模唱边用手指画图谱。(二)欣赏主题B

1.初听。

设问:主题B与主题A在旋律表现上有何不同?

2.复听。

设问: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想象?

3.为主题B伴奏。

出示节奏型,学生随音乐打击节奏。(三)欣赏主题C

1.初听。

设问:主题C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变化吗?

2.复听。

设问: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展示。

3.再听音乐,随着旋律律动体验。(四)完整复听《土耳其进行曲》

1.听辨乐曲中A、B、C主题音乐。

教师无序弹奏主题片段,学生听辨。

2.完整聆听全曲(第二遍)。

设问:怎样用手势表示你所听到的主题旋律?

3.请同学用字母卡给乐曲结构排序:ABCBAB。

教师简单介绍“回旋曲式”概念。(五)欣赏“尾声”部分

三、拓展欣赏——波兰动画视频《土耳其进行曲》

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一、本堂课实现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真正理解

教师改变了最初的用多种小乐器辅助的教学设计和观念,希望学生真正聆听音乐、听懂音乐,也希望能真正读懂自己的学生。本堂课的设计运用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作为专业支撑,始终遵循着“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的理论。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更多的是情感的过程。因此,这节欣赏课要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本堂课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土耳其进行曲》中“主题A”的欣赏,教师运用画图谱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哼唱“lu”边用手指模拟画图谱,体会乐曲旋律走势。这将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这种声音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对于四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讲比较新奇有趣,他们会抱着最大的兴趣去聆听、学习,并找出下面这幅图的符号与所听音乐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当他们认可这样的方式后,会最大程度地去接受和模仿,对图形的认知则会在大脑中反馈出音乐的旋律,效果显而易见。

对于“主题C”的学习,教师先让学生用线条在黑板上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旋律,分析出旋律特点的高低起伏。教师带动学生用契合音乐的体态律动表现旋律走势。在这一部分做到的是启发学生学会听音乐,而不是把正确答案强加给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结合该部分音乐主题,静心聆听,想象情境,体会各段落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感,在理解音乐情绪与内容的基础上再去欣赏和记忆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在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同时,教师应认识到体态律动并非舞蹈,舞蹈中的音乐是为动作服务的,而体态律动刚好相反,是通过律动让学生更清晰更准确地理解音乐。教师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身体本身就是最天然的乐器,他们充满了兴趣与热情,都积极主动通过自己的身体参与记忆音乐主题,通过不同的动作表现他们所听到的音乐,成功地将这首回旋曲的所有主题顺序快速清晰地排列下来。这体现了达尔克罗兹音乐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将运动和声音的感觉“内化”,即记忆运动和声音的感受,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感受,使之保持于大脑之中。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注意力的集中和记忆能力。

三、小结“体态律动”除了服务于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外,对于合唱等活动也非常有帮助,身体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演绎出想要的声音。

希望教师能在音乐教学这条路上继续探索、反思、不断学习、研究、尝试和改进下去,继续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每节课中,点滴教育定能见成效,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做人,懂得欣赏音乐,爱音乐。8.我是少年阿凡提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柴红卫【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上音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歌曲。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G大调,2/4拍,曲调诙谐、欢快,二段体结构。歌曲生动刻画了欢乐风趣的阿凡提形象,表达了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并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好题材。下滑音的使用,使得阿凡提自豪、幽默的形象一下子凸显出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来来来”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他们仍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的身心特点,他们充满幻想,他们的想象活跃、大胆、奇特!这些孩子们更偏爱表现和交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活跃,对音乐兴趣比较浓厚,愿意加入音乐创造活动当中,希望得到教师认可与赞许。不足之处在于,虽然通过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和识谱能力,但是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感受歌曲诙谐、欢乐的情绪,感知跳跃、热烈的旋律所描绘的少年阿凡提的聪明伶俐和幽默智慧,体会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2.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歌词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创编。

3.能够准确演唱乐曲中的变化音,掌握切分节奏和下滑音,唱准附点节奏。【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以欢快、热烈、自豪的情绪,清晰明了的吐字以及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2.教学难点:能正确唱好歌曲中的“下滑音”,并准确演唱歌曲中带切分、附点等节奏的歌词。【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信息技术运用:PPT和多媒体课件。

2.学习资源:新疆舞蹈的视频,阿凡提的图片,有关阿凡提的小故事。【德育渗透设计】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针对歌曲中“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这几句的歌词进行创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创作出了“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瓜果皮,我就对他不客气”“谁要乱砍树,谁要踩草地”等不同的歌词。通过《我是少年阿凡提》的学唱和创编等活动,倡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做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少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段新疆舞的视频:

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舞蹈?

表演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标志性动作。

交流:新疆维吾尔族语中,“阿凡提”的意思是?(智者或先生)

过渡句:今天就请大家认识一位名叫阿凡提的年轻人。

二、了解阿凡提(一)初听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多媒体配合播放阿凡提的图片)(二)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阿凡提的小故事(提前准备)(三)交流

结合音乐、图片和故事,少年阿凡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论:阿凡提是一个风趣、幽默、有正义感、勇于用智慧来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与“阿凡提”有关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一)复听歌曲,感知歌曲内容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请你试着为歌曲取个歌名。

揭示课题:《我是少年阿凡提》(二)教师范唱

1.设问:仔细听听这首歌节奏有什么特点?(教师给予节奏型选择)× ×|× × ×|

2.切分节奏复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