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0:23:37

点击下载

作者:(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爱是什么

爱是什么试读:

爱是什么[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 著萧潇 译中信出版集团致亲爱的你,以及与你产生爱的共鸣的人第一部分 爱是什么第1章 爱是一种渴望因纽特人赋予了雪52个名字,因为雪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对爱,我们亦应如此。——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渴望。你了解这种感觉。它是当你感到有重要的东西正从生命中消逝时的那种痛;它是在你内心深处对“更多”的那种渴求——更多意义、更多联结、更多能量……更多的东西。渴望就是在你与不安、孤寂、愁闷妥协的前一刻涌遍你全身的那种感觉。这样的渴望不只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生理上的感觉。你的身体迫切渴望着尚未获得的重要养分,但你却不知道这种养分具体是什么。有时,你投身于工作、热衷于闲谈、沉迷于电视、耽溺于游戏,让自己麻痹渴望的痛。但更多时候,种种用来填补空虚之痛的做法不过是分散注意力的权宜之计。渴望不会被削弱。它如影随形,对你纠缠不休,更凸显了那些权宜之计的“魅力”。能够分散注意力的做法比比皆是——灌下两三杯酒,发上一通短信和微博,蜷在沙发里狂按遥控器。很有可能,你并不是为了果腹而发愁。可以直接饮用的净水从水龙头里源源不断流出,空气很清新,而且你也居有定所……这些基本需求早已得到满足。现在,你渴望的远非物质层面的东西。你渴望的是爱。无论你单身与否,无论你大多数时间独自一人还是身处喧闹,爱都是你体内每一个细胞渴求的重要养分——与其他生命之间充满正能量的联结。事实证明,爱就像让植物茁壮生长的阳光、沃土与水一样,滋养着你的身体。你体验到的爱越多,你就越能够敞开心胸、不断成长,并且更智慧、更专注、更坚韧、更高效、更快乐、更健康。你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发现、感受、感恩你与其他人之间不可思议的联结,这种联结将你深深嵌入生命宏大的篇章之中。你的身体生来可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从摄入的食物里吸收营养,也生来具有爱的能力。爱就像在极度疲惫时做一次深呼吸,或者在口干舌燥时吃一个橘子。它不仅能带给我们绝妙之感,更赋予我们生命,是我们获取能量、维持生存、保持健康的必要源泉。我把爱比作氧气和食物。这不只是充满诗意的比喻,我谈论的是科学:这门新科学首次揭示了什么是爱,以及缺乏爱会令人类身体内部的生物化学物质发生怎样的重要改变,而这些物质又会如何改变脱氧核糖核酸(DNA)在细胞中的表现。你今天体验或未体验到的爱,很可能会在下一季、下一年,改变那些影响你身体健康、活力和整体状况的细胞。由此,爱的供给与洁净的空气和富有营养的食物一样,能够决定你生命的长度以及生命的质量。你以为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想要充分地了解爱这门新科学的内涵,你需要暂且退后一步,与此前所了解的“爱”保持距离。忘掉你通常在广播中听到的以身体欲望为中心的“爱”。放下你所谓家庭本应给予你的“爱”——如果在你眼中,即使家人的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或是他们的冷漠让你心生寒意,你也必须无条件地去爱他们。我甚至还要请你暂时不要把爱看作一种特殊的纽带或关系——无论对方是你的爱人、配偶,还是灵魂伴侣。如果你认为爱是由婚姻或其他保证忠诚的仪式所衍生的某种义务、承诺或誓约,那么请准备好迎接180度的思想大逆转:我需要你远离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爱”做一次全面的思维升级。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你从你的身体角度出发,来看待爱。如果现在有个记者或是某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询问你对于爱的看法,你的答案很可能掺杂了大家共有的文化认知,以及你从以往的经历中获得的深层体会。不管你的答案听上去多么令人信服,我敢打赌,你的身体对爱自有其定义方式,而且是相当不同的方式。这就是本书的主题。爱不是性欲,不是血缘至亲,也不是某种特殊的纽带、承诺或誓言。当然,爱与这些重要的概念都密切相关,但我认为,所有这些概念都不能像你的身体一样捕捉到爱的真正内涵。我在本书中谈到的对爱的看法和视角,需要你的思维进行一种翻天覆地的改变,需要你远离一直以来持有的关于爱的理念。现在,你需要全面升级对于爱的看法。爱不属于关系范畴,甚至也不是某种自然存在的事物,可以任由你“坠入”,或者在若干年以后又“走出”。虽然将爱视为某种“特殊纽带”的观念是一种谬论,但它仍被大众普遍接受。这样的纽带可以持续多年——通过适当的承诺与努力,甚至可以延续一生。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与他人建立一次这样的亲密关系,对于你的健康与幸福都至关重要。即便如此,这样的特殊纽带以及人们通常围绕其而做出的承诺或立下的誓言,也应被视为爱的产物——很多微乎其微的爱的瞬间衍生出来的结果;你在其中获得的是爱的激励而不是爱本身。如果把爱和亲密关系等同起来,爱会显得令人困惑——时而美妙甘甜,时而伤人至深;时而让你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时而让你觉得自己缺点多多而在它面前羞愧难当,或因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而感到内疚不已。如果把对爱的理解限定在关系或承诺上,爱就会复杂得让人手足无措——各种情绪、期待与不安交织在一起。然而,如果转向从身体出发去看待爱,你就能够在混沌中辟出一条清晰的小路,让它指引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有几点我必须说明。你需要从自己最珍视的有关爱的信念中将自己剥离出去,比如“爱是独自占有、历久弥新、无条件的”等信念。这些深植于人们脑海中的信念更多时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不属于现实的生活。这些信念只会让你陷入“尚未遇到人生真爱”的白日梦境。正如你的身体对爱的定义,爱不是独自占有,不是为了灵魂伴侣、小圈子、亲人或所谓心爱的人而留存的东西。爱能触及的范围,远比我们通常被哄骗着相信的范围要广。爱也有时效性,它持续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你会看到,爱无法持久不变,甚至飘忽易逝。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爱是永远可以更新循环的。最具挑战性的观点可能是:爱并不是无条件的。世上没有无条件的、无缘无故的爱。你会发现,要获得身体所渴求的爱,需要遵循各种先决条件。一旦了解了这些先决条件,那么你每一天都能够拥有很多次爱的体验。我发现,由于大众对爱已经有太多强烈的先入为主的看法,因此我很难用术语向他们解释“爱”这个主题。很多这样的偏见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文化传承,比如那些大量将爱等同于热恋或渴求性爱的歌曲和电影,或是结局皆大欢喜的动人故事,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把爱作为某种独一无二的联结与承诺来加以庆祝的结婚仪式。另外一些有关爱的观念则纯属个人感受,反映了个体独特的生活经历、人际交往间的喜与悲、经历的或尚未经历的亲密关系。如果不加思考,这些偏见会将对于爱的严肃学术讨论引向歧途,甚至可能会阻碍你以新的视角理解爱的全部内涵。用爱获得积极情绪的力量我的研究方法包括若干新的科学理论,同时关注精神与实践层面。这一方法不仅向千年以前以狩猎为生的先祖寻根探源,还探寻了千百年来尚未发掘的爱与成长的潜力,以及为爱创造适宜条件的能力,以期培养现代人以及我们的后人在爱与成长方面的认知能力。我对于爱的研究基于情绪科学。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一直致力于研究积极情绪——喜悦、乐趣、感激、希望等令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状态。奇怪的是,一天之中,我们会经历数十次这类情绪转变,并且时而发生在独处之时,时而出现于与他人相处之时。我发现,即便此类积极情绪出现的时间很短,而且几乎难以察觉,它们也能够激发出我们生命中强有力的正能量。在这些积极情绪的作用下,我们的眼界会更加开阔。简单来说,眼界开阔就能让我们看到更多,视野更广。有了这种暂时性的眼界拓宽,我们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包容,也更具创造性。久而久之,我们会变得更加敏锐、机智。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积极情绪的点滴积累最终会重塑你的生活,使其更加美好,而你也会变得更加博学、更加坚韧、更易融入社会、身心更健康。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让你的人生螺旋式上升,帮助你沿着成长的自有轨道不断前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有关积极情绪的两大核心事实——它们能够令你心胸开阔,使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是我关于积极情绪“拓展–构建理论”的两个定位点,已在我的第一本书《积极情绪的力量》(Positivity)中多次谈及。那本书展示了如何利用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激情。“积极”一词的意义深远广泛。我选用这个词概括所有积极的情绪,同时也有所侧重。“积极”一词也涵盖了促进积极情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心率减慢、思维拓展、面部表情变得轻松与友善等)的心理条件,甚至包括了积极情绪的作用,比如积极情绪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性格特质、身体健康和心灵成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猜想你会觉得我的定义过于宽泛,但我已经看到了使用“积极”这一包容性词语的真正价值。这个词语统领着一个包含爱和其他积极情绪的更全面的积极体系。积极情绪就是一个又一个微小的发动机,推动着错综复杂、震荡不断的积极体系的运行,也推动了其他零件的运转。然而,当我从这一众所周知的微观视点中退后一步,检视围绕着积极情绪运转的更大体系时,我看到了积极情绪如何将我们纳入生命、纳入与其他人相互联结的社会结构中,如何协调我们在变化的环境中成长与振作的方式。我需要一个能够涵盖这一更广阔体系的新词汇,于是我选择了“积极”。关于这个更加全面的积极体系如何能更精准地定义“爱”,我将在第2章中予以详细描述。与其他所有的积极情绪一样,爱也遵循着“拓展–构建”的逻辑:虽然你与他人之间产生的感情联结转瞬即逝,但这种联结能够拓展你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在你的人生中产生持久且有益的改变。你所渴求的爱恰恰就在这些短暂的感情联结中。在我们共同的文化词汇中,还有其他一些概念与“爱”这个词语相伴相生——耗费心神的渴望、独占一切的欲望、对忠诚的承诺、无条件的信任。我们最好将这些概念看作围绕爱的更大的积极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实际上,随着爱的不断累积,每一个因素都会逐渐增强:当你与某个人真正地心灵相通,你会更信任这个人,你们的关系和对彼此的忠诚度都会加深,你会希望与对方分享更多美妙的瞬间。然而,这只是故事的一面,同时,因果之箭也会射向另一个方向:更大的积极体系之内的这些因素——渴望、欲望、承诺或信任,同时也在触发爱。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渴望或欲望,或者坚固的承诺或信任,就更易于与另一个人心灵相通。因此,这些因素既是爱的成因,也是爱的结果。它们维持着复杂多变的积极体系的运转,而这个积极体系又铸造了你与家庭、朋友、社群之间无法言明的联结。爱,为这个体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促使其运转。但事情远不只如此简单,所以爱也会让我们感到迷惑。除了迷惑,“爱”这个词通常还附着于这个体系的很多不同部分。因此,如果你对一个人说“我爱你”,这句话很可能包含着一系列不同的概念,当然,这些概念彼此之间也是紧密关联的。比如:你想表达的“爱”可能是你期待两个人共同度过的时光。或者,你想表达的爱是对他的信任,同时也努力做到对其忠诚。又或者,你向某人坦承你的爱,只是想将这一特殊关系提升到你人生中格外重要的位置,希望或者确保将这个人置于内心最深处最重要的位置。不过最经常的情况是,你在说“我爱你”的时候,实际上想要表达出上述的所有内涵。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上述做法当然没有错;而且,我在没有发现任何益处的情况下,也绝不会要求你升级自己对爱的看法。我们在第2章对“爱”这个概念抽丝剥茧之后,你就会从身体感知的角度来理解爱的概念。至于现在,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就已足够——即便你对于爱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你的身体对于爱却只有一种定义:“爱就是你与另外一个人之间那种温暖与情感联结的微小瞬间。”不过,我想要强调的是,爱并不只是你不时体会到的众多积极情绪中的一员。爱超越了喜悦、乐趣、感激、希望;爱具有特殊的地位,我称其为“至高无上的情感”。首先,喜悦、乐趣、感激、希望或是其他积极情绪,在我们与他人心灵相通的瞬间,都可以转换成为爱。但是,仅仅把爱视为共有的积极情绪并不足够。尽管所有的积极情绪都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毕竟不是所有的积极情绪都能开拓思维;而爱的积极影响则要深远得多,而且可能呈指数级扩张。爱是人类至高无上的情感,令我们充分体会活着的意义,感受到作为人类的价值所在。它是有助于人类繁衍生息、健康幸福的最重要的情感体验。我有关爱的研究方法也是独辟蹊径,跨越了情绪科学与关系科学的领域。我从关系科学中吸取了思想,即爱能将人们拖出我执的茧壳,与他人协作。爱,让你带着关爱之心、关切之情、同情之意,真正地、全面地看待另一个人。在每一个爱意萌生的时刻,你真诚地关注着另一个人,单纯地为他(她)着想。这种感情是双向的、相互的。你可以体会到,当爱意萌生时,对方也会真心实意地为你着想——他(她)心中真的有你。关系学家们将这种相互间的关切归结为亲密关系的永久性特质之一,而我则将相互间的关切视为随着环境和情绪的改变而起落的暂时性状态。坦白说,一次愉快的偶然事件让我对爱有了全新的看法。8年前,我当时正全身心投入情绪科学的研究中,不断验证我的“拓展–构建”理论的种种假设。我的主要目标是找到一种办法,用以探测出积极情绪累积的长期效果。我想知道,累积的积极情绪是否能像我的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建构人们的智慧与能力,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了找到支持因果定论的有力论据,我需要一个缜密的随机性实验,并将积极情绪每日增强的实验组与另外一个没有此类情绪体验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实验该如何进行?我和其他科学家用于测试积极情绪短期影响的实验室方法——音乐、电影片段、动画片、作为意外惊喜的糖果等——对此都没有效果,因为人类具有适应性,即便是最强烈的情绪刺激,假以时日也会像年深日久的墙纸一样,发黄褪色。在寻求可行性干预的道路上经历了若干次失败之后,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参与了一个跨学科研讨项目。在此过程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种古老的思维[1]训练方式,它在巴利语中被称为“慈”,在梵语中被称为“导师”(maître),通常翻译为“慈悲”,或者简单地称为“慈”。我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乍现:这种已经过千年锤炼的古老方法可以帮助我检验我的理论。也许,慈爱(慈悲的表现之一)的方法正是我寻觅多时的干预方式。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和学生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缜密的随机性实验,用来测试通过慈爱冥想的方法来激发积极情绪的效果。实验对象是一些身心健康、没有特定信仰取向的成年职场人士。实验成果显而易见。当人们接触到全新的冥想方法,学习到如何平心静气、拓展慈爱的能力,他们就会发生从内到外的彻底转变,体会到更多的爱,变得更专注、更平静,拥有更多喜悦和更多乐趣。实验结果证明,受试者的每种积极情绪都有所增强。虽然他们通常独自进行自我冥想,但他们的积极情绪却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也就是在冥想之外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此外,他们的生活品质也呈上升态势。在冥想练习中逐渐学到的仁慈之心让他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随后的实验进一步证实,正是这些与他人更亲近的关系对受试者的身体和健康产生了最积极的影响。我们也发现,增强人际关系的其他方法,同样能够增强人们对爱的体验,并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相似的改善作用。我将在本书第二部分与大家分享这些内容。这些发现促使我重新看待爱。整体来讲,这些发现告诉我,当我们学习那些有助于与他人产生亲密关系的方法时,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动态环境。此处,对于爱的讨论由混乱走向清晰。长期以来引发无数猜想、激动、迷惑、误解的谜团,终于在实用、有据的方法前止步,由此我们能够享受到更加美妙的生活。现在我们知道,充足的爱可以影响人们的成长与改变,让我们更健康、更坚韧。通过追踪你体内改变你为人处世方式的复杂的生物反应链,我们也开始了解爱的运行原理:你的改变也会引起周围其他人的变化。科学不仅揭开了爱的神秘面纱,而且有力地促使你关注爱本身。我会慢慢告诉你爱的滋养力和治愈力是如何深植于你的身体之内、融入你与他人的关系之中的。爱的生物学有着足以令人心生敬畏的复杂性。在你升级有关爱的看法时,你会更加珍视爱,还会发现爱在你的生活中值得拥有更重要的位置。我的博士生拉娜·卡塔里诺(Lahnna Catalino)和我一起检视了“积极性优先”的效果,该词意指给予积极情绪体验更多的关注。你是否信任积极情绪?是否趋向于拥有积极情绪?是否努力寻求积极情绪并予以珍视?你在选择下一步的行动时是会运用预期良好感觉作为验证标准,还是会把良好的感觉看作细碎、飘忽或微不足道的琐事,将其抛在一边?我们发现,你在学习优先考虑爱和其他积极情绪的过程中将受益良多。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可以令你成长得更快。遵循我在本书第二部分中列出的指导原则,你会化茧成蝶。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原因所在。了解爱的原理会令我们的生活大不相同。爱,能够帮助你优先考虑与他人分享积极情绪,增强你对人性的信心。有了书中关于爱的内在原理的更深层知识,你就能够更有效地进入这一超凡的状态,体会这一状态所固有的美好。科学并非只能给你一块软木板,让你将一只毫无生气的花蝴蝶标本钉在上面;科学还能为你的生活增添光彩,为你描绘一张多彩的多维路线图,让你展开更具活力的生命旅程。这趟旅程中没有妄想、误导、谬论。依循着这张路线图,你就能沿着一条康庄大道走向真实的未来。同时,你生命中的那只花蝴蝶也会展开双翅,自由飞舞。你需要更多爱的练习爱到底是什么?爱的表象下藏有什么玄机?爱能创造什么?我们该如何创造更多爱的机会?有关爱的新科学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并且升级了对于爱的认知。在本书第2章中,我会详尽检视身体对于爱的定义标准,描绘爱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本书第3章则揭示了隐藏在我们身体内的爱的生物学基础,由此你会对爱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在第4章中,我阐述了爱对身体健康的诸多益处。本书的第二部分告诉我们如何做出改变。长久以来,你都对擅长建立真诚、坦率关系的人羡慕不已——这些人看起来如此敏锐、机智,具有超强的适应力并且慷慨大方。长久以来,你幻想着“长大成人”能够赋予你这种敏锐与机智。然而年龄——从人呱呱落地即已开始计数的年龄——并不是一个人成熟或智慧的象征。在第5章至第9章中,我会给出明确的指导,教你如何更频繁、更有效地播下爱的种子,如何为自己并且为他人播下爱的种子。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无论你健康与否,你都能成为爱的播种者。之后你会发现,爱不是无从预测、不可捉摸的。若加以练习,你也能够驾轻就熟地激发出爱的力量。爱,会成为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供你随时取用,为你和周围人补充幸福的养分。爱,是至高无上的情感。它在生活中的出现或缺席,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感、思、行、变。它在我们的身体和思维中不断出现,将我们紧紧纳入社会结构之中。当你拥有爱的体验(与他人真正在心灵、思想、灵魂上相通),你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向你所重视的关系注入更多的活力,踏上更健康、更幸福、更智慧的人生路。[1]慈,metta,佛教用语。——译者注第2章 爱是一种联结爱,如昙花一现,然时常绽放。——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在食杂店买完东西结账时,你和收银员因为购物筐中一个笑脸模样的西红柿而会心一笑。去信箱取信时,你也许碰巧遇上久未见面的邻居,于是停下脚步,打算和他聊上两句。很快,你发现你们已经在热切地分享着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在公司,你和同事共同努力获得了成功,于是你们相互拥抱,击掌庆祝。晨跑时,你向身边的跑步者微笑示意,默默地祝福他们一天顺利。长途旅行归来,你紧紧地拥抱你的家人。用爱激发心有灵犀的积极共鸣首先,爱是一种情感,一种让身心和谐的短暂状态。爱与其他情感一样,是一种微妙且多变的力量。谈到积极情绪,爱带给你的内在感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愉悦感——就像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口渴难耐时,喝下一大杯清凉的白开水。然而,爱不只是让你感觉良好而已。每一个爱的微小瞬间都会像其他积极情绪一样,真正地改变你的心态和思想,拓展你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包括自我的存在感。你和“非你”(其他人、身外之物)不再界限分明,而是彼此融合。沉浸在爱中,你与他人就不再是毫无关系的个体;实际上,这时你会获得真正理解他人的能力。爱,甚至可以让你拥有一种与人联结、与人合一的感觉,以及一种让你进入更高境界的超凡感觉。然后,一如愤怒、喜悦、悲伤等情绪,这种超凡的、拓展的感觉会慢慢消失。不管这种体验多么美妙,爱的感觉都会转瞬即逝。没有一种情绪可以持久不变,即便是令人愉悦的情绪也不例外。当然,你可以巧妙地让短暂的爱多停留些许时间,也可以在日后的交往中重拾爱的感觉。但度量爱的最佳时间单位是秒与分,而非月或年。爱,是你敞开心扉的珍贵一瞬,而不是左手无名指上那枚贵重的戒指。我在此谈论的爱也远非狭义的专属之爱,不同于你对配偶或爱人的爱情,甚至超越了你对子女、父母、挚友的爱。爱可以延伸到比我们通常能够接受的范围更广的空间。实际上,一个人无论年轻或年老、热情奔放或矜持内敛、单身一人或成家立业,他都不想被排除在爱的范围之外。毕竟,是爱激活了你与飞机上邻座陌生人之间的无言的纽带,你会向他敞开心扉,认真倾听对方所言;当你们四目相对,你们能够真正地懂得对方,且怀着尊重之情,彼此欣赏。此时,我想起了20世纪60年代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以忧伤的唱腔演绎的流行全球的抒情曲《美妙世界》(What aWonderful World):“我看见朋友们握手问好,他们在说‘我爱你’。”也许与直觉相反,爱比你想象的更具普遍性,爱就是联结。爱,是你在凝视婴儿双眸或与挚友拥别时,内心被牵动的强烈感觉;爱,是当你与一群陌生人一起观看海龟孵化龟卵时,从心底涌上的宠爱之情;爱,是在足球场上随众人欢呼时对共同热爱的球队的支持之情。我想与你分享的有关爱的新理念是:当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即便是陌生人)之间因为某种共同的积极情绪(无论温和或强烈)而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结时,爱就会如鲜花般绽放。简单地说,当以下3个紧密相连的条件同时发生,就会产生爱:其一,你和他人之间具有某种或多种共同的积极情绪;其二,你与这个人的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行为动作产生了同步效应;其三,你们两人之间具有映射性动机,彼此在意对方,相互关注。我将这3个条件同时发生的情况称为“积极共鸣”。每当人与人之间发生情感关系的时刻到来(同时具有共同的积极情绪、生物行为同步、相互关注等),人们之间就会产生令人振奋的积极共鸣。这种情感联结是短暂的,断开在所难免——这是情绪的正常表现。在短暂的情感联结断开之前,积极能量能够循环往复、自我维持,甚至逐渐增强。我把积极共鸣比作镜子。这一比喻应该说恰如其分,因为在发生积极共鸣的瞬间,就其本身的定义来说,包括3个不同层面一定程度的镜像反映:你与另外一个人彼此都表现出积极情绪,“模仿”对方的姿态与生物化学反应,反映出相互关心的冲动。因此,在产生积极共鸣的时刻,彼此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对方的映像。当然,照镜子的时候,我们在镜中只能看到自己。试想,你面前的镜子中映射的是另外一个人。在积极共鸣产生之前,你们两人互不相干,只是感受自己的情绪,忙于自己的事情,遵从自己的意愿。但是,在心灵相通的一瞬,你们的感觉、行为和意愿产生了共鸣。仅仅是那么一瞬,你们不再只是自己。这样的一瞬非同寻常,在对自身状态的镜像反射与拓展中,你发现了更多的信息。一种强有力的能量反复穿梭在你们之间,就像是电荷一样。普通的积极情绪不会产生如此奇妙的共鸣,不会在你身上出现映像。虽然其他积极情绪的力量同样可以拓展思维、激励成长,让你更加睿智、更加灵活,但只有爱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因为在爱的瞬间,你内在的积极性——你的温暖与坦诚和另一个人的温暖与坦诚相互激荡。由于同步的生物化学变化,这种共同的积极情绪会更加明显。你们的身体会同时感受到相同的变化,你们会对彼此表现出关注,比如微笑、靠近、做出充满关切的语言或非语言表达。这是振奋人心的有力瞬间。你的身体生来可以驾驭这种爱的力量,并从中汲取生存的动力。理解他人、产生共鸣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持续不断的积极共鸣,智慧、灵性和健康的获得也遵从此道。奇怪的是,受西方文化熏陶成长的人大多视情绪为私人问题,并将其囿于个人范畴之内,深陷其中。他们在谈论情绪时所使用的所有格单数形式,暴露了西方人的这一特性。西方人普遍会说“我的担忧”“他的愤怒”“她的兴趣”。依此逻辑,爱似乎只能属于感受到这种情绪的某一个人。以积极共鸣来定义爱,是对这一观点的挑战。爱,在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之间、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传播、往复,因此,爱是将这些人联结在一起的纽带,尽管这种联结不过是昙花一现。在第3章中,你会看到爱的生物学原理。爱可以改变你体内与脑中的隐性活动,同时触发另一个人体内与脑中相同的隐性活动。与其他积极情绪相比,爱的独特点在于它一定是属于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共同情感。它产生于人与人的联结之中,超越了个人的界限,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甚至能够让社交网络热闹无比,或是唤起一群人的热情。积极共鸣不是随意产生的。它需要源自特殊思维与行动的特定条件。爱有其先决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安全感。如果你感到周围存在威胁或危险,你就不大可能会感受到爱。毕竟,人类的大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断进化的结果之一便是对威胁异常敏感。我们体内与生俱来的威胁探测系统甚至在我们的意识感受不到的情况下仍默默地工作。即使你正专注于谈话或倾心享受在树林中奔跑,你还是能够立即发现在路上爬行的蛇。虽然真正能够称得上威胁的情况少之又少,可并非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视角看待世界。忍受着焦虑、抑郁、孤独或毫无自尊心之苦的人总是对威胁过度敏感。很不幸,这样的过度敏感状态会阻碍积极情绪与积极共鸣的产生。缺乏安全感是产生爱的第一大障碍。用有爱的微笑感染他人爱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联结,那种与另外一个人之间短暂的感官联结。与所爱的人分隔两地,你肯定会想方设法地与对方保持联系。你打电话、发电邮、写短信、登录社交网站,而这样做也是很重要的。然而,你的身体毕竟是几千年以来自然选择的产物,它不会仅仅满足于“无语”或是“大笑”等网络表情所传递的抽象的远距离之爱。你的身体渴望得到更多。当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同步”(行动如一、步调一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合一感。你与陌生人或是终身伴侣之间,都会产生这种共鸣。当你与另外一个人之间产生了积极共鸣,你们就会彼此模仿对方的姿态与动作,甚至可以默契地说出对方还没有说完的话。此时,你们就产生了合一感。当你与其他人有了特别的共鸣,即便对方只是你刚刚相识的人,你们两人也已经处在同一生物波长上。你的身体与大脑会有同步的生理反应,你和对方的动作也会相互呼应。真正的联结也是爱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我们才会说世上没有无条件的爱。真正的联结不是抽象的,也不是间接的。它必须实实在在地存在、发生,有血有肉地展开;它需要身体之间真真正正的感觉,哪怕是短暂的,甚至转瞬即逝的。科学家认为感官联结的主要模式应是眼神的交流。其他形式的实时感官交流,无论是身体的接触、声音的交流或对彼此身体姿态和动作的模仿,也能够在人们之间产生联结,有时甚至可以代替眼神交流。不过,眼神交流可能是触发联结与合一的最强力量。微笑也许是情绪表情中最引人注意的。如果微笑突然从某人的脸上消失,那一定会引起你的注意。这也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微笑包含着太多含义。比如,你会好奇为什么新同事突然冲你微笑?她的微笑是真诚的还是扬扬自得的?是友善的还是沉浸于自我世界的?她的微笑是出于对你真切的关心还是基本的礼貌?研究人类面部表情的世界顶级科学家保罗·埃克曼认为,人类的微笑大约有50种。鉴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任何一个微笑都可有诸多解释。此外,不同类型的微笑——友好的、愉快的、盛气凌人的,甚至皮笑肉不笑的微笑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埃克曼等科学家可以通过审慎的形式推理探查到这些微妙的差异——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慢动作视频;而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你只能自己主观地判断同事为什么微笑。但如果你知晓如何辨识微表情,那么它也可以成为你直觉与智慧的强大来源。眼神交流已经被证明至关重要。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如果你与同事间缺乏眼神交流,你就很难判断同事微笑背后的真实情感或意图。眼神交流是打开觉知之门的钥匙。当你与面带微笑的同事四目相对时,她的微笑触发了你大脑回路中的活动,由此,你的大脑、脸部和身体会模仿你从对方那里接收到的情绪。通过这种快速的、下意识的模仿,你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微笑背后的感受。有了这种具象化的感觉以及从你体内生发的信息,你会变得更加睿智。比如,你能够更准确地辨别他人出乎意料的微笑背后的意图;你会变得更适应环境,也不再轻易受骗;你凭直觉就能发现同事微笑所表达的情感——她不是在表达友好之情,只是幸灾乐祸而已,她也没有想跟你交流的意思,只是在沾沾自喜。就算认清了并非所有微笑都是真诚的,有些微笑甚至是为了利用你或控制你,你也不必因此而愤世嫉俗。就像我们可以本能地区分有营养的食物和腐败的食物一样,你也可以靠直觉区分真诚微笑的人与虚伪微笑的人。一旦和他人有了眼神交流,你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揣测,以此指导你的思考和接下来的行动。如果你们没有眼神交流,你就会夸大或忽视他人微笑的友好程度,从而更有可能产生误解、伤心或被人利用,同时,你还会错过许多体验令人振奋的爱的机会。如果你可以通过眼神交流从那些出于礼貌的微笑,或是别有用心、故意吸引你注意的微笑中,甄别出真诚、亲切的微笑,那么爱就是不盲目的。然而,即使你和周围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积极情绪,也未必能够产生真正的联结。比如,当你看电影时,你和电影院中的其他人都受到电影传递的积极情绪的感染;当你聆听演讲时,你和邻座的人都为同样的新思想而欢欣鼓舞;当你看电视上播放的喜剧时,你和与你一起观看的家人都为剧情而着迷。然而,空洞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开怀大笑或其他形式的行为同步等,只是类似于发展心理学家们所称的“平行游戏”。这些时刻无疑让人感觉良好,其间所产生的积极情绪给你和其他人带来了拓展和构建的诸多益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你和其他人仍是各忙各的,毫无交流。如果这些情绪不是你与他人之间共同分享的体验,就不会产生共鸣或回响,因此不可称其为“爱”。爱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实际联结。很明显,通过眼神交流、身体接触、对话交谈或其他形式的行为同步建立起来的实质性感官联结,其本身并不是爱,其中也不蕴含爱的成分。毕竟,即便是牵手,也会变成毫无爱意可言的习惯性动作。然而,如果时机合适,这些行为全都可以成为飞身投入爱的怀抱的跳板。所谓适宜的时机,就是产生积极共鸣的瞬间。试想我不是在2011年7月的书房里独自在电脑上写稿,你也不是多年后在地球的某个地方读着我写下的这些文字,而是我们正在面对面地坐在你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共同探讨书中的这些话题。那么,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彼此都对人性与人类潜力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感兴趣,并就此展开讨论。虽然我本性不善言谈,但这样的谈话很快就会让我活跃起来。我的手势和微笑不仅传达了我对这些思想的热情,也表达了我对于你提出的严谨的问题和例证的欣赏。我跟你步调一致、兴趣相投,并积极回应表明我们正在高效沟通的所有微妙暗示。在我看来,微笑、点头以及其他表达积极情绪的肢体动作不仅发生在你的身上——当我们四目相对时,所有这些肢体语言与积极情绪我也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在几毫秒之内,我开始与你产生积极共鸣。这样的情况发生得越多,我就越能体会你的感受,彼此更加欣赏,思想更加契合。在极短时间之内,我的脸上就会流露出这些积极情绪,并通过我的声音与动作传达出来。我们继续对视,你的大脑和身体也会开始出现与我的情绪反应类似的一系列变化,由此“平行模仿”进程便发生在你的身上,积极共鸣就这样在我们之间延展开来。随着每一个逝去的瞬间,我们两人渐渐有了相同的感受。我们进入同步状态,彼此合拍。当我们的思维活动与生物化学反应逐渐同步、合一,积极共鸣在我们之间建立起联结。此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积极情绪,它们交织于一处,科学家将这种暂时性状态称为“主体间性”。你不妨将这一过程看作电影《星际迷航》(Star Trek)中斯波克博士所说的“心灵融合”的简化版。不过,我认为上述两种称谓都太过于强调思想性,缺少对情感层面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情绪短暂融合的时刻,我们彼此间的情感交流是暖心的、开放的、坦诚的,我们彼此间有着真挚的理解与关心。有些人会将发生在我们之间的这种共鸣称为“融洽”。然而,我对积极共鸣背后隐藏的科学了解得越多,就越感到“融洽”实际是一种误导——“融洽”听上去不过是某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状态,其存在与否,对你的健康没有丝毫影响。考虑到积极共鸣在人类生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积极共鸣是人类生活品质提升的保证。因此,我才会把这些微小的情感联结称为“爱”,视其为人类至高无上的情感。它们是大部分现代人都摄取不足的基本养分。那么,微笑代表什么?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微笑揭示了微笑者的内心状态。实际上,当你把微笑看作某种面部表情的时候,你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认同了上述观点——你也认为特定的面部活动无一例外地表露了人类个体不为人所知的情感。与此相对的观点则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微笑的接收者身上,认为一个人微笑不是因为它表露了微笑者的积极情绪,而是因为它能激发微笑接收者的积极情绪。最近,科学家对这个另类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认为微笑能帮助我们下意识地理解(或是本能地感受到)一个人微笑的真实意图。我认为,我们可以将这一论题的关注范围加以扩大,不仅要着眼于微笑者或微笑接收者,还要将双方之间建立起的联结涵盖在内。发自内心的诚挚微笑能够激发两个人之间有力的情感共鸣,这样的状态兼具爱的三大特性:当下共享的某种积极情绪、行动与生物化学反应的同步,以及相互关切。简言之,微笑可以让人产生爱,激发积极共鸣。爱需要联结。也就是说,当你在独处的状态下,想起你所爱的人,回忆过去曾有的爱的时光,渴望获得更多的爱,甚至是进行慈爱冥想练习或书写一封字里行间溢满情感的情书时,你也不算进入了体验真爱的时刻。当然,你在独处时体会到的这些强烈情感至关重要,对于你的健康和幸福而言也必不可少;然而,你没有与他人共享这些情感,因此缺乏关键的、无可辩驳的共鸣实体部分。共鸣实体的存在,是爱和积极共鸣的密钥。现在的问题在于,你并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与他人建立起这种真正的联结。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繁重的工作迫使人们每天都在匆忙中度过,这与情感联结所需的条件背道而驰。每天都要完成更多任务的压力让人备感紧迫,于是大家都为了维持生活而疲于奔命。你随时都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永无穷尽的待办事项清单中的下一项是什么?你需要从谁那里得到什么?你更多地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朋友圈留言和其他各种不需要讲话的方式与他人“交谈”,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被抛诸脑后。然而,所有非面对面的方式都无法满足我们的内心对于联结的渴求。爱,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也需要你放慢脚步。我的小儿子是一个乖孩子,所以我和丈夫可以在他醒着的时候就把他放在婴儿床上,让他自己安然入睡。我们的大儿子则完全不同,我们必须把他抱在怀里,哄他睡觉,而且必须是边走边哄。如果我坐在摇椅里抱着哄他,他就不肯睡觉。在大儿子出生后至少一年的时间里,我和丈夫必须抱着他,在小小的育儿室里走来走去,每次都要花上半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才能让他乖乖入睡。小家伙把我们夫妻两人训练得相当有经验:我们知道必须要在他睡熟之后才可以把他放在婴儿床上,否则我们就得再次抱起他,在育儿室里踱步很长时间。初次为人父母,我和丈夫被养育子女的诸多事情搞得手忙脚乱,克服睡眠不足的问题根本不值一提,哄儿子睡觉慢慢成了令我俩头疼不已的“仪式”。我们都希望能够快点儿逃离昏暗的育儿室,以便清洗堆积如山的碗碟和衣服、收发电邮、完成手上的一些工作,或是干脆直接扑到床上倒头大睡。后来,我丈夫偶然发现了一个好办法,改变了这一切——他在哄儿子睡觉的时候不再神游他处,而是试着去享受做个好爸爸的温馨时光。他悉心关注儿子的心跳和呼吸,感受怀中这个小家伙的温暖和存在,还有他淡淡的婴儿香。这样一来,我丈夫把为人父母必须做的一件琐事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爱的时刻。他把这个秘密与我分享之后,我们越来越享受哄儿子睡觉的过程,而且小家伙也能更快地入睡。现在回想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我和丈夫在对待哄儿子睡觉的问题上,其实是心不在焉的。我确信婴儿能够感知父母外在行动与内心想法的不一致。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最初的“行思不一”阻碍了我们享受亲子之间积极共鸣的乐趣与益处。现在,我的两个儿子分别为12岁和9岁,他们的“睡前仪式”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有了相应的变化。孩子们的学校离我[1]家不到1英里,我和丈夫会利用走路送孩子上学的机会多跟他们亲近。每天,我们都要快速步行送孩子去上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开车送他们到学校,但我们都知道步行的诸多益处:有益身心,还能保护环境。然而,步行的另一个益处——可以改善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却经常被忽略。步行为我们与孩子之间每日需要的情感联结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真正的陪伴,以及共享的运动。当然,如果你心不在焉,脑海里一直想着头条新闻、电子邮件、朋友圈留言,而不是身边同行的孩子,那么步行对于建立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联结将毫无作用。当你真心享受当下的时刻,体会内心的感觉,与其他人产生共鸣,爱才会生发。糟糕的是,如果你更在意的是科技、待办事项清单和大众媒体,而非日常生活中独特且不凡的人类个体,那么你就会错过很多爱。你的身体知道爱随便关注一下世界新闻,你都会感到我们比过去更焦虑、更好斗、更贪婪,而且我们也被逐年增多的压力、超重问题和慢性疾病所困扰。目前,美国儿童的预期寿命较其父辈实际上有所降低,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不禁想,有多少疾病其实源自我们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的集体性否认?与其他生物一样,我们都是细胞的集合体。细胞的构成、运行、生长,以及直至我们生命最后一刻方才停止的新陈代谢,都反映了我们DNA中与生俱来的人类密码。虽然人类是独一无二的高智慧动物,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动物。我们有时会忘掉这个基本事实,沉迷于周围繁荣、喧嚣的世界,却忽略了我们的动物本性。你忘记了自己(以及其他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也忘记了人类作为一个族群如何一步步陷入了这个混乱与不堪重负的泥淖。我们继承了这个世界,也将把这个世界交给我们的后人。人类的细胞发展史也是一部适应与变更史。这个适应的过程既快又慢。所谓“快”,是指你的行为可以很快适应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你会远离危险,寻找机会。危险与机会交替出现,于是你的身体开始对此有所预判。比如,春季是可以光脚走路的大好时节。当你抓住了这个时机,脚底就会生出厚厚的老茧,保护你的脚不受伤害。同时,由于活动量增加,你会变得苗条,新陈代谢随之加快。所谓“慢”,是指引导你对危险、机遇做出反应与相应生理调整的智慧历经了千年,才在达尔文自然法则精巧的雕琢之下慢慢成形。人类的动物先祖通过快速反应与行动保存性命。因此,恐惧、愤怒、厌恶以及其他消极情绪得以代代相传。同时,人类先祖的随机行动增强了他们的智慧储备,他们能借此感知潜在威胁,从而得以生存下来,并成功地养育后代。因此,爱与其他积极情绪得以世代延续。人类先祖的“智慧工具包”中有各种救命工具。其中,他们反复使用的一种工具就是强有力的关系联结。他们与对种族生存至关重要的人——伙伴、亲属以及社群成员——共同建立了这种联结。这些联结对象都是可以信任的人,也是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的人。没有了联结,远古的人类便会早早死去或无法繁衍生息。既然联结决定着人类先祖的生与死,建立联结的种种机会因此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些机会出现在产生联结的安全时刻,就像行走会促进老茧的生成、提高新陈代谢的水平一样,你在联结中对他人产生的良好感觉触发了内在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又重塑了你看待他人的方式,让你觉得他人充满魅力。那些受到此种诱惑、反复进入积极共鸣时刻的远古人类由此建立起更多的联结。正是因为他们的DNA仍然留在你的细胞之中,因此才形成了你的智慧。爱,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是为爱而生的。也就是说,你无须经由亲身经历去学习每一种爱。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的身体就已经知道如何寻求爱、激发爱,如何从爱中获得快乐与支持。你与他人之间短暂却反复出现的积极共鸣累积成为各种联结关系,它们支撑着你的生命,让你能够活在当下,并且阅读我写的这些文字。人类文化的发展促使你忽视自己的动物本质,并远离动物——无论是时而快乐玩耍、时而挤作一团安然入睡的老鼠幼崽,还是在热带草原上互相舔舐的斑马。不过,因触碰和相互关心而生发出的原始的、动物之间的爱,仍然留存在你的身上与你的细胞里。你对于积极共鸣的渴求来自心底深处对爱的渴望,这种渴望在人类身上达到了极致。凭借人类独有的交流方式,你可以用诗歌安抚爱人,或让他陶醉在歌曲与舞蹈的韵律中。与老鼠幼崽或斑马相比,你拥有更多可以激发联结的资源,但你们对爱的渴求是相同的。抱着这种想法,你就能够忽略许多争吵、烦恼、贪婪与恐惧,发现并抓住令人兴奋的产生积极共鸣的时机。科学研究证明,当你与你的身体对爱的定义协调一致时,你体内的细胞就会感知到这一信息,保护你免受疾病侵扰,让你更加健康、更有活力。我们每天面对的世界都是有喜有忧的。在大自然的雕琢之下,你的身体完全能够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抵御真正的威胁,找到并创造给予你爱的滋养的美妙时刻;这样的时刻不仅存在于你与你的伴侣和亲人之间,还会发生在你与家庭圈子之外的他人之间。毕竟,相比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而言,目前你所处的社会环境令你的基因的存活更多地取决于你能否与陌生人分享彼此的爱,共同建立情感联结。尽情享受亲密之爱“爱是光彩夺目的瑰宝。”这句经典名言无比贴切,因为爱可以源自任何一种积极情绪——快乐、平静、感恩,而且爱的“合作对象”不胜枚举,他们可以是你的姐妹、知己、刚刚出生的小宝贝、邻居,甚至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即便你与另外一个人语言不通,你们仍会找到很多相似之处。抛开大脑损伤或有精神疾病的人不谈,我们大都具有相同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这使得积极共鸣的产生成为可能。因此,爱在任何人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在积极共鸣的层面上,爱是相同的:无论是发生在你与陌生人或灵魂伴侣之间的爱,还是在你与婴儿或好友之间的爱,爱与爱之间没有本质区别。你与亲密之人之间的爱和你与其他人之间的爱,两者明显的区别在于频率问题。相处时刻累积得越多,你能够感受到积极共鸣的机会也就越多。这些机会改变着你:让你与陌生人之间不断建立新的联结,把熟人升级为朋友,甚至将你最珍视的关系变得更亲密。每一个积极共鸣都将你更紧密地纳入由社群、关系网与家庭组成的社会结构之中。尽管无论爱的对象是谁,积极共鸣在联结对象的体内与脑中产生的生物性同步都是相似的,但是引发爱的微小瞬间的诱因却因和对方亲密与否而大相径庭。亲密的标志性特征是相互响应,是一种你和你的灵魂伴侣或挚友之间彼此理解的感受。这意味着你们在交流互动的时候,对彼此的内在想法都已透彻了解,由此能够体贴周到地为对方着想。亲密是一种让人觉得安全、可以抚慰人心的感觉。你知道对方真正了解你、欣赏你,因此在他面前身心能够彻底放松,解除所有的戒备。你们相互信任,对彼此的忠诚也能使这样的信任加深,而且你们能对彼此敞开心扉。换作他人,情况可能未必如此。在亲密的安全感之中,爱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闪现。十多年前,我和家人住在另一个城市。有一天,我和丈夫开车去社区附近的一家商店,这家商店我之前只去过一两次。我把车开到了这家商店的后面,向左转弯,我以为那边是商店的后门,想绕过停车场到商店的前门。可那里根本不是商店的入口,只是一条很短的石子小路,而且前方根本没有路。我把车停下来,看着远处的商店发呆。我肯定我只是发了几秒钟的呆而已,但我丈夫杰夫觉得很有趣。他打趣道:“你在石子路上卡住了?”然后,我们两人因为我当时呆滞的反应大笑。从那之后,杰夫总是在我对突发情况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用这句话打趣我。杰夫清楚,突发情况会让我像是一只看见了车灯的小鹿一样慌乱不已。不过,他既没有把这种反应当成我性格上的缺陷,也没有为此感到恼火或对我横加指责——他把这种情况当成只有我们俩才懂的小玩笑,而且就像能够“点石成金”的魔法师,他把这种困境变成了表达爱意的微小瞬间。爱,不仅让我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也拉近了我和杰夫之间的关系。这个例子同时指出了另一个事实:只有亲密的人才能与你共享过去的经历。2012年年初,我和一个读研究生时的同学在参加完某个会议后一起乘坐出租车回酒店,这是毕业近10年来我们首次见面。虽然多年未见,我们坐上车没过几分钟就开始畅谈,回忆上学时说过的蠢话、做过的蠢事。在前往酒店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道别时,我们抹去了笑出的眼泪,憧憬着再次见面的各种情景。你的亲密伙伴不仅会与你产生经常性的联结,也与你拥有共同的过去,让你感到安全、可信、可以对他们敞开心扉。你与一个人彼此之间越信任、越坦诚相待,就会产生越多的情感联结。尽情享受天伦之爱心底深处的相互理解与关切催生了一个又一个有关爱的微小瞬间,这一事实使我们在重视理解与关切的同时不禁思考:新生儿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也能真正融入爱中?(大多数)父母都爱他们的小宝宝,但这些初降人世的婴儿是不是也能够真正回应父母的爱?新生儿的能力有限,他们该如何生成爱所要求的对他人忘我的关注?其实,新生儿根本无须费力。胎儿期正常发育的新生儿生来便渴求与慈爱的成年人产生联结,从而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寻求着和父母的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甚至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着与成年人的动作同步。我历来是一个经验主义者,因此在大儿子出生后几分钟,我便立刻亲身验证了上述论断。我把他抱在怀中,我们四目相对。我对他吐了吐舌头,小家伙很快也做出了与我相同的动作。3年后,当小儿子出生时,我再次验证,结果相同。这两次母子同步的时刻都被我的丈夫拍摄了下来,定格为永恒的瞬间。用积极共鸣重新定义爱之后,我们很容易发现婴儿与积极做出反应的看护者之间拥有很多爱的微小瞬间。发展学研究显示,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悉心、专注的互动对于正常的人类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在第3章中看到,婴儿与看护者行为同步,其影响程度远远甚于可见的行为层面,这种同步还能协调生物同步。婴儿依赖于积极共鸣,我们成年人也一样。与婴儿一样,成年人也需要爱的滋养。积极共鸣是生命成长必需的养分。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被剥夺了享有积极共鸣机会的婴儿让人心痛。可悲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他们所需的爱的滋养,有些孩子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有地方住、有东西吃、有衣服穿等,但他们却很少有与他人分享积极情绪的体验。研究显示,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若缺乏爱,就会影响他们各个方面的发育,比如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健康状况。一个极端的案例是,一群罗马尼亚孤儿在年幼时遭受了情感漠视,这在他们的一生中投下了深深的阴影,对他们造成了严重、普遍的心理影响。即便是那些后来由充满爱心的西方家庭领养的罗马尼亚孤儿,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会持续几十年。然而,更加普遍且尖锐的问题是,在普通家庭甚至是富裕家庭中出现的无意识情感漠视。此类情感漠视的主要根源之一是父母的抑郁情绪,约有10%~12%的新生儿妈妈会受到产后抑郁症的困扰。其实,这一问题也困扰着初为人父者或其他婴儿看护者。抑郁一般被视为积极情绪系统紊乱,就像是一块扔在微弱火堆上厚重潮湿的毛毯,熄灭了积极情绪与积极共鸣的火花,压抑了人们的情感体验。你是否体会过在牙科诊所拍X线片前穿上铅制防护服的感觉?再想象一下你所有的衣服都是这种质地,这会让你的行动变得多么迟缓不便?当你感到抑郁时,你最大的愿望应该就是独自蜷缩在床上睡觉。试想,一个人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还要照顾一个新生儿,会发生什么?当然,他们也能够完成换尿布、喂水、喂奶这样的基本活动。然而,研究显示,处于抑郁状态的婴儿看护者无法做到与婴儿的行为同步,抑郁的症状削弱了看护者的肢体语言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接受照顾的婴儿来说,这样的情绪会直接转换为其与看护者之间的行为联系减少、可预测性降低。即使婴儿与看护者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中也不含有任何积极性因素,它是消极共鸣,比如愤怒或冷漠等。因此,抑郁不仅会阻碍当事人体会、表达积极情绪,同时还会妨碍他与被看护婴儿之间产生情感联结(即便这些婴儿还不会说话)。缺乏积极情绪与情感联结这两大支撑,你与婴儿都需要的积极共鸣根本无从发生。发展学家已经充分归纳出了缺乏爱对儿童发育的不利影响,比如:长期缺乏爱会导致儿童在进入青春期甚至在以后更长的时间内,在符号使用以及其他形式的认知推理方面存在缺陷;缺乏爱的孩子理解能力较差,这会严重影响其与他人建立有益的社会联系。总体来说,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行为同步为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搭建了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控制和疏导自身情绪、注意力与行为的工具,这对于孩子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他们的看护者之间不断产生积极共鸣,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那些转瞬即逝的爱的时刻所包含的巨大价值也由此显现无遗。虽然你与亲近的人分享的充满爱意的瞬间肯定不同于婴儿和看护者间的爱,但关于婴儿的研究充分显示,爱几乎不需要对他人有深入或全面的了解。即便你与某个人没有共同的经历,任何一个引发你们积极共鸣的瞬间都对你们的健康有益,让你们活力满满。有关成功婚姻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夫妻二人经常花些时间一起做点儿新鲜事,比如徒步、滑雪、跳舞、听音乐会、看演出,他们的婚姻会更加美满,共同的活动能源源不断地让他们产生积极共鸣。不过,亲密和共同的经历并不是两人一起远足的必要条件。用爱的约定与承诺经营感情爱,并非你所想。爱,肯定也非我所想。爱,会在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分享某种积极情绪、发生情感联结的时刻迸发出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