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做小儿推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2:19:01

点击下载

作者:钟玉明 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在家学做小儿推拿

在家学做小儿推拿试读:

推荐序

小儿推拿按摩是中医儿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历经千百年淬炼而成,自明代著名中医儿科大家万全首先应用于中医儿科临床,提高了临床疗效。而后随着《小儿按摩经》与《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等专著问世以后,逐渐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小儿推拿是现代“纯绿色”疗法之一,通过按摩、疏通经络的方式,可以在少吃药的情况下让儿童快速恢复健康,短期内可以减轻孩子的临床症状,长期则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得到恢复,所以小儿推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中医治病强调天人合一,并非随意胡乱推摩,需要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上进行操作,凸显出中医特色。小儿推拿并非简单一推一揉,施术前应认真检查,注意辨别小儿体质。要辨清是脾虚、肺热或脾胃不和等,然后才可施术。

小儿气血未全、五脏六腑薄弱,若遇之吐泻惊风则汤药难施,人有寒热温凉之症,小儿推拿可显现出补泻与清补的效果,疾病急性期则效果效验。“臣字门学派”以“少阳学说”为基础,以“五脏证治”理论为核心,以“从肺论治与从胆论治相结合、伤寒与温病相结合”为医疗特色。

门内“徐氏摩按法”更是以“轻柔以调其五脏六腑,重按以理其肌肉筋膜”理论基础。手法特点强调轻柔与快速,临证每收奇效。

吾弟子钟玉明,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多年来致力于小儿推拿,颇有领悟。为了造福广大儿童,编撰《在家做小儿推拿》一书。其书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便于推广。书中对患儿常见性疾病、护理、饮食等详述详细,可以给患儿家长在日常的养护上给予帮助。在书稿即将付梓刊印之时,心中大悦,欣然命笔,为之作序。承望激励弟子以此为万里长征的起点,在造福儿童的事业上不断进取,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儿童的卫生健康做出贡献,希望此书能为患儿们带去更多的福音,让更多的患儿免受疾病的困扰。徐荣谦丁酉年六月初六日于北京

自序

我出生于宝岛台湾,学中医之前,只接触过中医正骨。但是我从小对中医有一种莫名的热爱,对孩子也有较好的耐心,也许因天性使然,促使我踏入中医儿科。我的兄弟姐妹足足有六个,我在家中排行老四,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大姐、二姐相继怀孕,当时陪护姐姐坐月子的大多数都是我,对儿科感兴趣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写这本书时考虑了很久,书的内容实用性必须要强,如果写出生活中的“故事”,或许大家读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

学习中医儿科最大的感触就是,适当地配合小儿推拿或外治法(如刮痧、放血、拔罐等),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是一种观察性很强的医学,不论大人或孩子,必须非常仔细地对待,一句话就是胆大心细,所以我在临床上很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姿态。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往往第一句话就是问:“我的孩子这个病可以推拿治好吗?”我的回答是:“看什么病?”

曾经在医院临床实习的时候,看过一个孩子是小儿抽动症,非常的重,重到所有的肢体行为和叫声跟狗类似,往往未见到孩子就可以远远地听见“汪汪”的狗叫声,声调相当尖锐。当时那个孩子已经13岁,由于不自主的行为会影响别人上学,所以他从来没有上过学,父母在家里请家教上课。当时孩子已经进行小儿推拿再加上口服中药2年了,情况虽好转很多,但是一直不能根治,反复性较高。我第一次看见孩子时,他是一个相当乐观、坚强的孩子。我站在孩子背后,注意到孩子的脖子后头有莫名的骨节凸起,颈部也出现了少许侧偏,进行触摸时发现颈椎骨节并不连贯,当时就详细询问了患儿家长。原来孩子在患小儿抽动症的前半年骑自行车曾狠狠地摔过一次,之后半年就不定时出现肢体抽动的情况,后续抽动症状才逐渐频繁加重。我跟老师商量后建议先去中医骨科拍个片子看看,结果是颈椎骨节错位,需要中医正骨治疗,经治疗3个月后,孩子的症状已经基本稳定了,反复性大大地降低。这就是一个例子,骨节错位导致神经不稳定。所以,想利用小儿推拿来治疗疾病,家长首先需要判断什么样的疾病可以利用小儿推拿来进行治疗。

近年来小儿推拿受到许多家长的热捧,市面上关于小儿推拿的书参差不齐,甚至有许多家长拿着书来与我一个一个对质,往往出现补泻、手法往返不一的情况,尤其是临床效果。有些妈妈甚至会跟我诉苦:“钟老师,小儿推拿一点儿用都没有,在家推拿根本效果不明显。”其实不是没有效果,而是在于“什么样的病才会有效果”,其次才是手法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推拿效果好,有些人推拿却一点儿都没有起色,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孩子“气血和脾胃”的变化。

我做小儿推拿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排除“经络气结点”,只要排除了,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病情的反复率。和大家分享一个例子,有一个宝宝已经2岁了,小名叫阔阔,一大早妈妈带着孩子来我的诊室,跟我说从昨天晚上开始孩子喊“肚子疼”,把当时的照片让我看了之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种动物,就是“青蛙”的肚子。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一个2岁的宝宝肚子怎么这么大,就像顶着一颗大西瓜。手机视频里宝宝肚子痛得在床上打滚,不让任何人碰或抱,父母着急之下立即赶到私立医院儿科就诊,但是一宿检查下来都正常,没有办法只好又开着车回家。开车时经过了一段颠簸的路,车子晃动得比较厉害,数十个又臭又响的屁散布在车内之后,宝宝随之就睡着了,肚子也就消下去一半,隔天一早就立即抱到我这里来了。观察了孩子的面色和昨夜里的检验单,可以断定这个孩子就是“脾虚气滞”。

这类的宝宝喜欢让家长抱,不喜动,夜里时常惊哭,喜欢静态的运动,如绘画、拼图、读书等,看见溜滑梯都没有想玩的冲动,或者玩一下就觉得累,时常需要家长抱着。这些都是患儿气血较为不足的表现,还可见到面色暗黄,食欲差或过盛。

对这个宝宝当时就是以排除气结点的方式来治疗。我为什么对这个孩子印象如此深刻,因为他对小儿推拿很有耐受力,经络较为敏感。当日推拿后夜里腹泻达十余次,刚开始是不成形的稠粥样便,后面就变成稀水样便,味道奇臭无比,特别腥。父母很着急,通过医院电话联络我,我咨询了宝宝的情况,首先是食欲恢复正常,其次是精神好,次日接着推拿一次后大便恢复正常,而夜间已没有惊哭的情况,接着推拿了5次巩固其疗效。

这个孩子推拿的时间非常及时,并没有拖延病情,而且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身体自动排泄肠道杂质,所以机体恢复得也快。我在临床上对小儿推拿介入的时间点要求很高,一定要及时,疗效就更为突出,像发热、咳嗽、鼻塞、流涕、腹泻、呕吐,都不要拖延日久才想到小儿推拿。中医认为久病则入经入络,不论推拿、中药、针灸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时间点”非常重要,治疗越及时,后面推拿的次数越少,疗效越高。

我推崇“经络气结点”推拿法,所谓的“气结”主要分布在手掌和脚底,我认为“初病在手,久病在足,气虚者先推其手后推其足,气实者推手则足矣”,初病指的是刚刚得病时,如腹泻、发热等急性病。如果病邪日积月累,往往就在身体内蔓延,气结点就会累积至足底,这时推拿治疗不仅时间长,疗效也要连续推拿7~10次才能显现出来,效果相对来得慢些。气实者则体内气血旺盛,气结点往往只限于手部,故推拿手部疗效就非常明确,所以宝宝得病时要注意推拿的时间点及部位。另外,在排除经络气结点时需要使用工具如按摩棒,利用按摩棒推除气结点较为准确,也能适当地保护自己避免腕关节受损。

我在临床上很重视气血和脾胃的平衡点,两者太过或不及都不行。

在此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下午院内大夫转诊一个宝宝过来,其实仔细一问就是孩子出现“夜啼不安”的情况,也就是睡觉哭闹、不安稳的情况。孩子的姥姥把孩子抱了过来,她说,自己天天跟孩子睡觉,已经快要神经衰弱了。临床上有些患者还会说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中邪”了,私底下驱邪的、念咒的什么都有。其实这种情况大多跟脾胃和气血相关,而姥姥怀里这个孩子就是气血壅滞于脾胃太过,内热扰心。

很多人就说,钟老师你说得不对,孩子小,大多都是气血、脾胃不足的,怎么会太过呢?其实临床上这种情况真的很少见,但是不能代表没有,这个孩子的姥姥因为近日心脏不适,泡了西洋参片,喝了一周觉得好多了,觉得效果真是不错,所以每次把最后一口西洋参茶给孩子喝了,孩子也跟着喝了一周,所以才有夜闹不安的情况,就一句话“补大发了”。

临床上什么都能见到,甚至还有给孩子吃鹿茸的,性器官发育得让人很难想象,才7岁的孩子生殖器跟成人一样。其实,现在的孩子不需要太过于补益的药品或食品。中医认为饮食应三分饥与寒,许多人都知道但做到的却没有几个。有些人甚至认为孩子必须三餐都要食欲好、吃得好才是正常的。另外还要加上奶,这样吃饭才算是正常,但是这样子吃饭需要有个平衡点,饭吃得好,奶量就要适当地减少,不然长久下去就会积食。就成人而言,三餐吃得好再加上奶,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晚上不想吃饭只想喝粥的情况,所以还是要注意饮食方面的均衡。

中医对我而言就是一个神奇的医学,只要一些草药或推其经络就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患儿的妈妈常常会说“是药三分毒”,担心吃中药对宝宝的身体不好,我的答案是“不会”,除非是特殊的中药,一般中药按古法炮制便可以除去药里的毒性。举个例子,前一阵子对何首乌这药有非常大的争议,由于中药知识的普及,病人一旦看见“何首乌”

这味药,反应往往如临大敌,就连我在临床上开方子也经常受阻。生首乌当然会有毒性,而炮制过的何首乌毒性则大大降低,所以有没有毒性往往看炮制有没有到位。有些人喜欢购买便宜或来历不明的中药,因为价格便宜,往往并没有按照古法炮制,所以近几年经常报道中药有毒性的新闻。

而中医所说“是药三分毒”指的是不按辨证论治胡乱用药所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就连水果也是有讲究的,像香蕉是富含营养的水果,性大寒,不但能防癌,也可以促进大便的通畅,但是由于含有丰富的钾,对于心脏功能不好或肾病、尿毒症、拉稀的患儿而言就是“毒药”。普通的水果如此,更何况是中药呢?所以不论吃什么食物或水果,服中药或小儿推拿,只要辨证论治准确,对人体是不会有危害的。

由于医学在不断地进步,书中的内容经过多年的验证、创新还会逐渐有所改变,这就是“临床医学”。但书却永远代替不了临床医师对病人的诊疗。书中内容虽已校稿多次,难免会有纰漏之处,望各位妈妈多加指教,也希望这本书能给父母们带来帮助。钟玉明

致谢

在此感谢我的导师徐荣谦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刘玉书教授,谢谢两位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在儿科广阔的领域中让我了解到中医儿科的精髓所在。谢谢好友程佳慧、师妹朱洧仪的鼎力相助,对此书进行校正。另外,对陈芳纯及黄川木夫妇表示感激,他们是我真正的良师益友,有了他们对我的支持,才能成就现在的我。这本书中有许多的内容、经验来源于临床,孩子们是我的灵感泉源,感谢孩子们对我的爱护及支持。

将此书献给我的母亲——廖彩牙女士钟玉明2017年3月3日 于北京 第一章一定要学的小儿推拿基础知识树立小儿推拿的正确观念

小儿推拿用在对的地方就是一门神奇的医学,但是不要以为什么疾病用小儿推拿都可以治愈,这是不对的观念。在推拿的工作中遇过一个叫果果的3岁孩子,这个孩子来的时候咳嗽、痰多、鼻塞、流涕。我进行了常规检查,诊断最轻都是急性支气管炎的程度,当下建议家长及时口服中药或西药治疗。由于孩子反复咳嗽已久,点滴和口服西药怕对孩子脾胃有所损伤,故当下建议孩子口服中药,但是家长拒绝了,就想利用小儿推拿来治疗咳嗽。

隔日上午我在看诊,孩子来推拿时经过我的诊室门口,我听见了孩子的咳嗽声,心想这咳嗽声不对,起身到走廊听了孩子肺部,跟家长说孩子的病可能快要转化成肺炎了,建议让老专家看看。家长挂号后说还是支气管炎,没事,老专家开了5服汤药,过了5天家长来医院退药,跟我说当日下午孩子喝不进去中药,父母就没有强迫,接着当天晚上孩子发高烧,送到儿童医院就被诊断为肺炎。

这个例子发病时间非常短,从支气管炎到肺炎就半天时间,这就是儿科的特点,即“病情急速”,这跟成人病情的发展速度有很大的差距。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小儿推拿治疗疾病是有局限性的,小儿推拿是一门很神奇的医学没错,但是必须有针对性,而且需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小儿推拿前的准备事项

1.推拿准备顺序:选择好部位及各个穴位的推拿时间→清洗双手→准备润滑油或玉米淀粉、按摩棒→患儿取坐姿或卧姿(睡觉时较佳)→注意室内及手掌温度→推拿部位依次为手掌、前胸、腹部、背部,时间约20分钟。

2.推拿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

3.操作者指甲要剪短,指甲上尽量不要有美甲的装饰品,不要佩戴首饰,以防损伤患儿皮肤。每次操作前要洗手(可使用免洗消毒液)。手掌温度应略接近孩子的皮肤温度,避免刺激孩子,如果手部凉可以互相摩擦生热后再行推拿。

4.操作者应该掌握用力均匀,操作时以皮肤轻微潮红为度,手法宜轻而和缓,不宜过分用力,特别是使用掐法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皮肤。推拿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推拿的力度、时间和次数。一定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5.推拿时需要配合润滑剂,减轻摩擦,避免损伤皮肤,可使用玉米淀粉、橄榄油等。

6.孩子的姿势坐卧均可,尽量达到舒适自然。

7.皮肤破损、溃疡、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创伤性出血、全身皮肤湿疹等,禁止做推拿按摩。

8.推拿后要注意避风保暖,以免遭受外邪侵袭,加重病情,影响疗效,尤其是发汗的孩子,更应该加以注意。

9.小儿推拿时间一般为20分钟,空腹1个小时后,每日一次,急性疾病可以一日2次,如发热、急性腹泻等疾病。帮孩子取穴的几项技巧

小儿推拿跟成人较为不同,多偏重于头面部、前胸和后背、肘部以下,推拿多以左手为主,因为左手离心脏较近,从气血的角度来说,刺激穴位的强度较好。如果左手受伤不适,也可以用右手,目前临床上普遍推拿以左手为主,总的来说临床上一般不分男左女右。

操作顺序:头面部→四肢→腹部→捏积。这样不会遗漏推拿的穴位。

以消化道疾病为主则直接从左手推拿,以解表退热为主则从头面部开始。

疾病不同,推拿顺序各不相同。小儿推拿手法是有补泻之分的,总原则“向心脏方向为补法,离心方向则为泻法”,但是清天河水方向却是例外,在各自章节中将会详述。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法

推法分三种(向心方向为补)、泻法(离心方向为泻)以及平补平泻(来回往复,为清补法),因方向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小儿推拿手法中有些方向是例外的,如推“天河水”是向心推属于清法,是退热大穴,推时皮肤需要微微潮红,必要时可以配合风池、三关、六腑等穴加强解表退热的效果。图1则是推大肠,俗称泻大肠,为直推法(推法手法有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在介绍推拿穴位时会具体介绍)。

揉法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称为揉法(揉法分类有指揉法、鱼际揉法、掌跟揉法三种,指揉法最为常见,如图2揉板门)。

按法

以拇指或中指、食指对某一处穴位进行按压,治疗痛症最为常见,如腹痛、便秘、头疼等(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以指按法较为多见,如图3拇指及食指按压曲池和孔最)。

摩法

以掌跟或食指、中指、无名指,附着于部位上,连带着前臂进行有规律的旋转动作,最常见为摩腹。

搓法

固定一个部位,利用双手互相交替用力做反方向来回搓动,称为搓法。

拿法

以拇、食两指,适当拿住选定部位(穴位所在处),两指反复增减用力,称为拿法。这个手法我经常用在风池穴,往往是解表退热、流清涕的时候使用。

捏法

最常用的为背部的捏脊法, 以拇指和四指相互捏拿移动,常用于脊柱两侧,有宣通阳气的效果。

擦法

用掌跟和大小鱼际附在固定的部位来回摩擦,最常见的部位为腰背部及腹部,具有一定的产热效果,往往用在虚寒证上。

捣法

用中指和食指屈曲在固定部位或穴位上做有节律的上下捣击,以腕关节为中心,上下叩击,需要注意力度,如最常见的下捣小天心等穴。

刮法

在固定的部位上进行快速单方向的直线刮动,需要油类润滑剂,如橄榄油或婴儿油都可以,也可以利用刮痧板来刮动,大多有清热的效果,常用来退热、祛火。

拍法

以空掌拍打体表部位,常用于捏脊结束后拍背的操作,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捏脊后的不适感。 第二章小儿推拿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小儿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是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这里的“本”指的就是疾病的本质,往往源于阴阳之间的不平衡,而阴阳与五脏六腑相搭配,形成了阴阳经络互相交汇的网络体系,这是非常艰涩而且深奥的理论,一字一句简述也无法给予大家满意的答复。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曾说“病之有本,犹草之有根也。去叶不去根,草犹在也”,就是说治病需要找到根本的原因,只去叶而不去根,草还是会反复生长。对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来说,不从体质上整体调理是不行的,容易这次好了下次接着还生病。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肺炎反复的患儿,这类患儿往往就是痰作祟,加上反复使用抗生素使得脾胃无法代谢肺部的痰液,体质低下也无法自行吸收,到后面往往短暂地好转,但由于痰不好吸收,孩子容易再次反复出现肺炎、发热,所以治病求于本对于反复生病的孩子显得更加重要。辨别小儿的中医体质

明代中医儿科大家万全曾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同时提出孩子治病首在“保护胃气”,强调治病与小儿推拿并重,小儿体质除了具备以上的特点之外,还会与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相互夹杂而成。就目前临床观察,中医目前将体质分成七种:平和质、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体质指的就是身体内阴阳气血的主要偏向,临床上往往以相互夹杂较多。有些孩子一受凉就容易流涕、咳嗽,这类就属于气虚或痰湿质;有些却是吃多了出现咳嗽、流涕,这类就偏向于湿热质。不同的体质偏向造就了不同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如气虚、阳虚、痰湿质,需要少食甜食和油腻的西餐;而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就需要减少多余的零食,培养多喝水的习惯,吃饭八分饱,提高运动量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小儿推拿“经络气结点”的重要性

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是无环无端,周无休止,气血循环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病理反应。孩子从小三餐吃得好、运动量少,经络就会逐渐阻滞并出现气结,造就肥胖的体型,日久累积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都会随之出现,而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小儿推拿就是针对经络气结点来进行推拿按压、加强气血运化功能,来排除经络中的阻塞点,中医《内经》曾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调理好气与血之间的平衡最为重要,而不是单方面越多越好。

气太过则易逆,像夜啼不安、咽痛、便秘、肺热、咳嗽等都是属于这个范畴;血太过则是高血脂、高血糖,容易造就孩子湿热的体质。而气和血两者不足也不行,不但影响生长发育,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人的七情六欲、饮食习惯、环境都会导致人体的经络出现气结,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推拿的时候,以排除这些气结为主要目的。每一种气结性质都不同,有的触之如豆腐、软糖;严重的就如石头一样,如肺炎、哮喘的患儿,父母在给孩子推拿时可以针对这些部位并加强推拿次数及力度。《灵枢·经脉》曾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所以疏通气结是提高体质的重要基础。但儿科推拿临床上会有一种特殊情况,严重的气血不足、免疫力低下而且迁延日久的患儿,反而触不到气结点。因为正气不足无法抵御外来的邪气,自身无法祛邪外出,故气结无法显现于末梢四肢,所以这类患儿需重点推拿脾胃,因人体五脏六腑皆有赖于脾胃的水谷精微,所以必须不断充养,方能保持充沛不衰。 第三章小儿中医四季调护春季调护

春季是大地阳气回升之际,与肝气相呼应,肝为刚脏,易亢易逆,体阴而用阳,同时具有调畅气机的生理功能。小儿肝阴未充而肝阳之气较盛,故孩子春季易受惊吓,在思维和行为上自我约束较差,表现会较为好动、性格急躁,甚至容易出现梦游。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抽动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也会提高很多。

小儿春季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给予疏泄的管道,定期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及次数,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更有耐心,说话技巧偏向于疏导的方式,不能过于压制。

饮食方面少食酸性食物及水果,食物以清补为主,不能过于温补,要适当地搭配养阴的食物。3月~4月正处于初春之际,可以多食大蒜、葱、菠菜、姜等。4月后适当加入养阴的食物,如鲜百合、鸭肉、苦瓜、荠菜等,可以调补小儿肝阴之不足。夏季调护

夏季为阳气最盛之际,夏季五行归火,容易火邪致病,如疱疹性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口疮等是孩子夏季常见病。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需要顾及脾胃根本,所以夏季吹空调、吃冰激凌容易伤及人体阳气,易出现感冒、发热、痢疾、急性肠胃炎等疾病。

所以夏季饮食需节制,如冰品、寒凉瓜类需要适当,空调也要少吹,不可以太过。夏季尽量避免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肉类以清淡为主,减少油炸、煎等,以清蒸的烹调方式最不上火;葱、姜、大蒜等发物少食。夏季人体新陈代谢较快,需要大量饮水或运动饮料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夏季流汗过多容易耗伤肺气,可以食用丝瓜、绿豆汤、酸梅汤、冬瓜等食物。秋季调护

秋季与肺气相呼应,肺为娇脏,喜清润,同时开窍于鼻,为咽喉之门户,故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鼻炎、咽炎、肺燥、咳嗽等疾病。如果居住地域为干燥性气候,则发病率更高。秋季以滋润脏腑为原则,宜多食用马蹄、莲藕、梨、芹、银耳菜等食材。秋季要尽量避免食辛辣、油腻之品,容易伤及肺脏之阴。而秋季易伤肝,需要适当食用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苹果、山楂等。冬季调护

冬季与肾气相呼应,味咸则入肾,应少食咸避免肾气过亢。另外可以摄取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鸡、猪、鱼等),而鸭肉能滋养五脏之阴,适合易上火的孩子等。秋冬养阴可以食用白萝卜来清热润燥、消食祛痰。

尤其是冬季室内供热后,人们饮食、饮水都以热食居多,孩子容易积食化热生痰,此时食用白萝卜、马蹄就非常合适。切记勿在冬季食用反季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容易伤及脾胃阳气,不利于冬末春初的阳气升发。 第四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详解头面部常用穴位

攒竹

[位置]眉头至前发际一直线。

[作用]醒神开窍,解表退热。

[操作]以推法为主,两手大拇指来回直推,30次~50次。

[临床应用]发热、头晕、头疼及呕吐、近视。

[注意事项]常出虚汗、腹泻、消化不良的孩子需要谨慎,与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一起俗称“解表四大手法”,具有解表散寒的效果。

坎宫

[位置]眉头至眉梢一横线直推。

[作用]解表退热,明目,止痛,安神。

[操作] 眉头至眉梢分推, 30次~50次。

[临床应用]发热、头疼及眨眼过度(抽动症)、近视等。

[注意事项]这个位置如果有眼压过高或眼部先天性畸形,请咨询医师后再行推拿。

太阳穴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

[作用]解表退热,止痛,安神。

[操作]拇指或中指、食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眼方向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约50次(3分钟)。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头痛、头晕、麦粒肿、近视、弱视。

[注意事项]按压力度不能太重,注意手法方向,小儿大多以泻法为主(向耳朵方向按揉)。

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1/3。

[作用]醒神开窍。

[操作]掐法为主。

[临床应用]昏迷、脑卒中、高热惊厥、癫痫发作。

[注意事项]急性期力度不宜轻,为急救要穴,有定惊醒神的效果。

百会

[位置]头顶部,两侧耳尖与头部中点连线交汇处。

[作用]安神,止痛,提升阳气。

[操作]按法或揉法为主,5分钟左右(100次~200次)。

[临床应用]临床常运用于头痛头晕、鼻塞、失眠、夜啼、发热、呕吐、腹泻。

[注意事项]力度不宜过重,在腹泻、鼻塞流涕时则配合艾灸效果更佳(若出现热证如上火、扁桃体红肿则不宜艾灸)。

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一般又称耳后高骨。

[作用]发汗解表,安神。

[操作]揉法为主,运用大拇指和食指按揉,按揉时间约3分钟(100次)。

[临床应用]发热、流清涕、夜啼惊哭。

[注意事项]发热期间此穴按揉时容易酸疼,力度建议由轻至重,适合发热无汗的宝宝,另外配合风池穴效果更佳。

风池

[位置]耳后方的凹陷中(乳突后方)。

[作用]解表,通窍。

[操作]拿法或揉法为主,一手扶着患儿头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此穴,临床上称为拿风池,按揉30次~50次(约3分钟)。

[临床应用]高热、流涕、颈椎病。

[注意事项]如果是单纯着凉发热,这个穴位是必推的,有发汗解表的效果,尤其是高热不出汗的孩子,建议按揉至出汗为佳,力度均匀即可。

迎香

[位置]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

[作用]宣通鼻窍,解表。

[操作]患儿平躺,用食、中指按揉5分钟(100次)。

[临床应用]鼻炎、鼻塞、流涕。

[注意事项]按揉速度不宜太快,鼻炎严重建议按揉时间延长,配合攒竹、坎宫效果更佳。

承浆

[位置]唇部正中线下方。

[作用]醒神,开窍。

[操作]患儿坐位,医者用食指或拇指掐或揉,5次~10次(约1分钟)。

[临床应用]昏迷、牙痛、不出牙、流口水多、咽炎。

[注意事项]对于牙不出或口水多的患儿效果不错。肩背腰骶部常用穴位

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颈部有凸出,下方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

[操作]坐位,以大拇指和食指集中于此穴进行揉法,30次~50次。

[临床应用]发热、扁桃体炎、咳嗽、咽痛、哮喘

[注意事项]肺热炽盛,此穴刮痧或挤痧至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效果更佳(临床上痧印一般5~7天才能逐渐消退)。

定喘

[位置]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大椎穴,旁开0.5寸。

[作用]止咳定喘。

[操作]坐位,以中指和食指进行揉法,30次~50次。

[临床应用]急性哮喘、咳嗽、

发热。

[注意事项]此穴为经外奇穴,对哮喘效果极佳。

肩井

[位置]两侧肩膀中点最高处(大椎穴和肩峰高点连线中点)。

[作用]宣通气血,解表。

[操作]拿法为主,患儿采取坐位,用拇指、食指、中指对称提拿,3次~5次。

[临床应用]适用于感冒、流涕、轻微咳嗽、颈椎病。

[注意事项] 捏脊后续的结束手法,捏脊提拿此处气血才能遍布周身,不然容易气血不通。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

[作用]调理肺气,止咳平喘。

[操作]多以揉法为主。拇指、食指或中指按揉,100次~150次,同时往下分推肺俞,100次。

[临床应用]咳嗽、哮喘、痰多咳嗽、感冒、发热。

[注意事项]用于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上痰多、急咳,加入分推肺俞,可再配合刮痧、挤痧加强清肺化痰的效果。

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肩胛下角为第七胸椎往下约2寸,横两指)。

[作用]疏肝气,祛风热。

[操作]以揉法为主,以食指或中指按揉,30次~50次。

[临床应用]夜啼不安、烦躁、多梦。

[注意事项]为夜啼不安必揉之穴,若伴随口唇红赤、夜间尖叫哭闹则配合挤痧效果更佳。

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肩胛下角往下约4寸,横四指)。

[作用]健脾益气,运化痰湿。

[操作]以揉法为主,以食指、中指端按揉,50次~100次(约3分钟)。

[临床应用]食欲不振、厌食、积食、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注意事项]反复腹泻、消化不良配合补脾经、上推七节骨效果更佳,注意力度均匀和缓。

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旁开1.5寸(与肚脐齐平)。

[作用]补肾益气。

[操作]以食指、中指端按揉,50次~100次(约3分钟)。

[临床应用]反复哮喘发作、久咳不止、腹泻、脑瘫患儿遗尿。

[注意事项]可以适当配合二马、补脾经效果更佳。

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骶骨成一直线(髂骨高点为系裤腰带位置)。

[作用]通腑气,止泻。

[操作]以推法为主,方向不同则作用相反,自上往下称下推七节骨,自下往上称上推七节骨,100次~200次,随着症状减轻,需要适当地减少推拿次数,病终即止。

[临床应用]肠热便秘、反复消化不良、腹泻、尿床、痢疾、肠炎遗尿。

[注意事项]如果虚寒性腹泻上推七节骨效果极佳,单推时间需要持续30分钟~1小时,可以配合稀释后的生姜精油推拿效果更好。痢疾和肠炎病情变化较快,需要检验大便和验血避免耽误病情,在时间和加减穴位上需要辨证论治准确,同时要配合祛寒泻热等手法。

龟尾

[位置]尾椎骨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