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营销:指尖上的利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0 03:03:59

点击下载

作者:文丹枫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微营销:指尖上的利器

微营销:指尖上的利器试读:

前言(第2版) PREFACE (SECOND EDITION)

《微营销:指尖上的利器》面世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市场的营销局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移动互联网的迅猛来袭,给了所有行业的营销者一个措手不及,一切都微化了,营销到底该何去何从?营销者是继续坚守,还是紧跟时代,投入到微营销的怀抱中?显然,微营销才是时代的主流。

在《微营销:指尖上的利器》出版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各种各样成功的微营销案例层出不穷,在传统营销的面前,微营销已经充分展现出了它的力量和价值。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IT男卖煎饼突破人们传统思维的新生事物与现象已经告诉人们: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与微营销已经无孔不入,侵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过去的时间里,微博出现了一定的衰落,但是依旧坚守着其地位。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的联姻、小米的饥饿营销,让“粉丝经济”成了营销者津津乐道的营销必备杀器。

在这期间,微信趁势而起,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整个营销圈。微信九大接口的开放、订阅号与服务号的火热、朋友圈的火热营销、点赞与刮奖等让用户们乐此不疲的新奇方式,已经描绘出了微营销美好的图景。

确实,微营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一年前的思维与方式,在如今已经有些不合时宜,要紧跟时代发展,就必须时刻更新自我知识结构。所以我对《微营销:指尖上的利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删和修订,增加了一些新的营销案例,融入了这一年来我在营销方面新的体会与心得。同时我也将一些过时的内容进行了删除,比如与戴尔的营销、SMART的营销等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要憧憬和追求的,应该是移动客户端的微营销,比如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等,要争夺的是低头族们的碎片时间。

至于微营销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新面貌,我只能从整体上做一预测:随着微信的火热,微信开发的第三方平台将越来越多,这必将更大地方便企业与个人的营销工作;二维码将会成为微营销的另一个增长点,君不见微信处处显风流;App将会成为整合所有微营销的一个强大载体……

不管怎样,微营销的发展,需要我们营销人亲身去尝试和实践,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发现。我愿意与大家一起投入微营销的怀抱里,拥抱明天!

前言 PREFACE

一场烽烟正起的营销革命

在当下,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被演绎到了极致。

小到发放传单、张贴小广告,大到在电视、报纸、杂志上做广告,商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把自己公司的产品、服务给推广出去,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有的企业财大气粗,在这些方面无疑做得很好,有的广告词在街头巷尾遍地传播;有的企业虽有资本,但因营销机构不健全、手段使用不恰当,则是处处碰壁;还有的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营销方面做得并不比一些知名企业差。

同样都是在做营销,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很简单,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不懂得与时倶进的企业,在接下来的营销战争中,必然要面临失败。

商家在参与到营销的大潮当中时,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才能及时察觉到营销市场上的“风吹草动”。21世纪刚刚来临之际,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手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社交平台迅速发展,那时国内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就已经察觉— 国内的营销市场即将发生一场洪涛大浪,而这场大浪所带来的,必定是营销手段、模式的巨大变革。

这次巨大变革所带来的,就是微营销。

微营销看似不是主流的营销战场,但是逐渐地,在其中弥漫起的烽火硝烟足以与电视广告等主流媒介相媲美,甚至犹有过之。很多商家这时才意识到微营销所能带来的价值与影响力,纷纷加入,下海捞金。

但是,不是每一个商家都能很快适应微营销模式的— 不通过正确的途径,不了解微营销潜在的秘密,很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如今已不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带着微薄的身家和一股子冲劲就能闯出一片天地的时代了,只有了解到微营销市场的规律,抓住它、利用它,才能如鱼得水。

本书将从微营销的各个环节,详细介绍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帮助读者了解微营销的特征、利弊及多种方法与途径。希望通过本书,能让新时代的商家们为自己企业的营销模式添砖加瓦!第一部分细说那些发生在营销3.0时代里的故事第1章 瓶颈:传统营销模式需要全面升级

如果把传统营销比作一口深不见底的井,那它一定是口吞噬金钱的井,虽不能称它为“陷阱”,但在网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足以引发我们对传统营销瓶颈的思考,以及对新型营销模式的探索。

那么,传统营销模式有哪些瓶颈?

首先,大部分企业做了很多“烧钱”的活动。如比比皆是的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平面广告等。不能说这些营销方式一无是处,但如果学习了微营销,掌握了未来十年内不得不用的新型网络营销利器,一定会觉得之前的“烧钱”绝大多数是没有必要的。

其次,传统营销媒体在精确度上缺乏一定的保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但却不一定把钱用到极致,也就是说,投出去的每一分钱并不能保证用到位。即便广告在我国的普及度很高,受众面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看广告的人很多,付出购买行为的客户始终占少数。加之这种营销方式很难将企业个性化的一面展现出来,其发布的信息针对性较弱,自然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如果想要突破瓶颈,就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吸收新的营销模式,开启网络盛世下的新“赢”销时代,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追得上财富的脚步!传统营销的无奈:当苦痛逐渐吞噬了快乐

在传统营销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付费广告的营销模式,对此我在创作本书之前采访了一些我曾服务过的企业主和淘宝卖家,总结他们对这种营销模式的看法,得到一个观点——传统营销往往让人欢喜让人忧,可是当苦痛逐渐吞噬了快乐,着实令人无奈。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目前的推广率,能达到保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如果想要进一步盈利或者做大,这种传统营销模式必然要被持续使用很长一段时间,而持续则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营销成本,不知不觉中,钱就从口袋里消失了。但大部分企业家和淘宝卖家一致认为,如果综合当前复杂的竞争环境,以及最后的投入产出比,做营销是必经之路。

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花更少的钱,用最便捷、最省力的方法获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获得商家们的观点后,我进一步尝试拟了一个像是假命题的命题:

假设A企业每次做营销的成本投入为R,每次收益是T(T-R≤0 ,九成以上的商家认为每次营销的投入成本大于每次营销的收益),N次投入的效益=(T-R)×N≤0。

结果显示,企业持续投入营销的最终结果是“亏”,而不是“盈”,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忽略了品牌积淀的影响作用。营销一段时间后,如果营销做得好,那么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将会大大提升,表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潜在消费者会掏钱购买。

这也是令所有商家感到既快乐又苦痛之处:快乐是因为有可能打响品牌,赢得客户;苦痛是因为也有可能营销失败,造成亏本。踏上了传统营销之旅,犹如踏上了一段冒险的旅程,旅途中有珊瑚、珍珠,也有暗礁。当有一天苦痛吞噬掉仅有的快乐时,就变成了一条“不归路”。

商家们的未来何去何从,到底该如何绝地反击,走出传统营销的无奈呢?

第一,考虑如何才能让潜力买家第一时间发现你并参与到营销活动中

如做广告,如何才能做到让消费者口口相传,形成口碑效应。举个例子,2011年3月,在淘宝上本来销量平平的Y(化妆品)商家通过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关于“史上最荐婚礼”的消息,在数小时后便获得上万人次转发,甚至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该化妆品公司的产品也因此成了淘友,尤其是80后消费群体的新婚“主角”,在短短一周内,竟然卖出去8万多套化妆品,参与Y企业话题讨论、互动的粉丝也越来越多。在这场营销战中,似乎Y企业并没费什么力气,却引来微博粉丝主动围观,进而吸引了潜力购买者。微博——看似不足以和BBS、贴吧、博客匹敌的新型营销模式竟然成了该商家号召粉丝、激发购买、走向成功的“杀手锏”。

第二,思考如何通过营销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只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新型微营销模式中,微博营销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微信营销、移动营销等。

我想说的是,当你选择了一种营销模式后,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营销工具上,上述案例中的Y商家只是基于微博营销平台的营销推广,至于如何利用这些微营销平台做推广则需要商家自身的努力。例如,Y企业发布以“婚礼”为主题的活动,至少要有一个看似美丽的故事做“诱饵”去吸引粉丝的注意,可见,如果在营销模式创新基础上,辅以内容上的创新,营销才会更容易成功。

然而,世界顶级营销专家Ai·Ries (艾·里斯)早就预言:“传统营销将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营销效能提升方式。”随着网络新营销媒体的崛起,这句曾经的预言早已不是什么传说,而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商家采用。其中包括戴尔、可口可乐、联想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

可见,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张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时,你就应该已经意识到,革命性的思考和变化正在发生。

因为社会化网络浪潮正向我们袭来,据CNNIC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有50%的用户都注册并正在使用社会化网络工具,平均每人每天至少会在这些社会化网络工具上登录1~2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的应用,如果你不加以了解并利用这些新型微营销模式,必定会被业内人士戏称为“OUTM AN”,迟早会被竞争者超越。唯有掌握了新时代的营销革命利器,才会走出无奈的阴霾,脱离苦痛的边缘!玩一轮所谓“烧钱”的营销游戏

一说起企业营销,很多商家都会大皱眉头,因为在他们心中,营销与宣传、广告、销售等是一体的。而这些环节中,每一个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虽然各种营销手段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是付出巨额的代价还是让人感到心疼。

21世纪以前,国内的营销宣传主要集中在电视、电影和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上。

做过广告的商家都知道,仅仅是在稍有名气的报刊上刊登一则短短的广告,价格就以千元计算,想要在中央电视台等面向全国的平台上做广告,花费更是天文数字。当然,起到的效果是和花费成正比的。尽管类似的宣传与“烧钱”无异,但是依旧有无数商家奋不顾身地跃进“火坑”。

然后,就是营销的第二个环节,即销售。

众所周知,做完了宣传就要马上销售,才能趁着宣传的热度转化为销售利润的最大化。不少商家在各大商场、超市内设置销售点,或派出业务员四处跑业务、拉订单。这样效率虽然低了些,但凭业务员三寸不烂之舌、商家苦心宣传以及各种许诺,还是有不少订单和客户。

最后一个环节,即营销反馈。

所谓反馈,指企业对上一轮营销的反思及巩固。企业的营销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实现长远地持续盈利才能让企业富有活力。商家收集客户的意见改进企业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在下一轮的营销战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种营销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营销模式。

很多企业家认为,营销之所以烧钱,关键是宣传成本高。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营销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花费巨额广告费以树立起其企业形象和产品口碑。这种用大量金钱建立起的价值,其实并不是稳固的,一旦产品质量、后期服务等关键方面出现问题,以至于之前付出巨大代价建立起的企业价值都将瞬间化作泡影,三鹿奶粉就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案例。

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将看到广告的潜在消费者转向客户的过程中,企业也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心动就要行动”这句话在营销中并不完全适用,尤其是在国内,很多消费者都持保守的消费观念,想要让他们掏腰包,不仅业务员、推广员要费尽唇舌,企业也要通过各种活动让消费者信服。无形间,商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这有时并不低于宣传成本。如商场打折,商品的折后单价累积起来,这个“折后价”让企业的利润减少了很多。

并不是只有一家企业在做营销,同行业的很多对手也都虎视眈眈。市场占有率越大,分到的蛋糕数量也就越多,但蛋糕分量却少之又少,这也就使商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营销战争中,大把大把烧钱。一轮“烧钱游戏”下来,几家欢喜几家愁。

显然,想要持久地做好营销,在业内独领风骚,单纯依赖这种花钱如流水的传统营销模式是行不通的。用现金维护品牌的路还能走多远?

如果有人问,2011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是什么,有人会回答是《非诚勿扰》,也有人会说是《快乐女声》。但是答案一公布出来,却让人大跌眼镜。收视率最高的并不是这两大综艺节目,而是夹在二者中不断出现的OPPO广告。2011年,步步高几乎将全国的收视冠军节目包揽下来,高价宣传旗下的OPPO音乐手机。据估算,仅仅是当年的广告费用,甚至就可能达到10亿元人民币之巨。

毋庸置疑,步步高巨额花费是有回报的,其手机销量在当年跻身国内前列,名声也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但是,经有心人的计算后发现,这种大规模的营销背后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足以弥补宣传的巨大支出。甚至业内流传出步步局如此行径,只是暴露了其销量不佳、产品不良等弱点,是心虚的表现。

像步步高这样用现金来维护品牌的企业还有很多,但是他们的路还能走多远呢?

当下,国内的营销局势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有像步步高、美特斯邦威这样不计成本大规模打营销战争的企业;也有从地区做起,逐渐扩大经营范围的企业;还有多种营销方式同时使用的企业。不管用的是何种方式,都有企业能够在其中获利,但是更多的则是利润不佳。商家往往只看到光鲜的成功者,却看不到在营销中大多数因选择了不适合自己模式而失败的企业。因此,很多商家只形成了一个观念— 营销做得不好,是因为企业不舍得花钱,投入不够大,回报自然也就不理想。由此,走上了用大量现金来维护品牌的“不归路”。

现金维护品牌之所以是条“不归路”,原因有三:

原因一,企业家往往不能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就选择这条道路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承担这种营销方式的。有些企业能够以原有的营销方式运营得很好,但一旦想要盲从扩大营销的规模和成本,就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失衡,使资金链断裂。

原因二,传统的营销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恶性竞争

在大规模的营销现金战中,失败者固然损失惨重,成功的一方也未必就能收回成本,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唯一获利的只有作为营销媒介的各主流媒体。

原因三,用现金堆砌起来的品牌信誉是非常不稳固的

营销模式对企业来说固然重要,但对企业来说,其价值远不止如此,其中,企业的产品价值(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生产数量、性价比等)、企业的品牌价值(企业的名望、信誉度、客户口碑),等等,重要性不低于营销模式。甚至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纰漏,无论企业花多少钱来维护品牌,结果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商家如果还在做“开着飞机撒钱”这种营销模式,那必将被各种各样新兴的营销方式所淘汰。第2章 趋势:新营销模式路线图

在过去,国内企业的营销方式是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多种营销途径并行。也就是说,虽然商家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销售,但最主要的营销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烧钱营销”。

不能忽视的是,近些年来,相当一部分的新型营销方式逐渐走红,地位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转移营销战场,其中一部分甚至已经早早地取得了成功,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得以升级。

营销模式的转变主要分两大方向:一是横向转型;二是纵向转型。

横向转型是指企业营销在营销手段、营销平台和媒介、营销内部模式等方面转型。例如,不少企业将自己的营销阵地从电视、报刊上向互联网转移,建立了企业的官方网站、经销网站,在一些主流的社交媒体上创建企业的微博或企业家个人微博等。

纵向转型,则是指企业在营销的内容、风格及宣传模式等方面转型。总体来说,就是从“灌输型”转向“嵌入型”。“灌输型”是传统营销的手段和最终目的,无论企业的广告多么有创意,其目的都是填鸭式地让消费者牢记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产品,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而“嵌入型”则更为巧妙一些,商家利用一些隐晦而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让消费者在心中形成对商家的正面印象。如经常在春晚和其他一线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嵌入式广告,就是典型代表。

无论是横向转型还是纵向转型,都是营销模式转变的潮流所在,企业只有搭乘上潮流的大船,才能在新时代的营销竞争中如鱼得水。并未来迟的"微营销”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06年前后,类似Twitter这类的微博平台就已经崛起并迅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营销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当国外的微博发展得风风火火之际,国内的营销模式看起来仍旧是固守着传统的营销手段。直到2009年左右,这股微营销的春风才吹到中国大陆。

然而,尽管比国外迟了几年,但这并不影响微营销在国内如野火燎原般地扩散,甚至有超过国外的趋势。

微营销能够在国内迅速蹿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原因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手机使用人数庞大,网络平台搭建完善,微营销蹿红是“大势所趋”

近些年来,在新浪、腾讯等“领头羊”的带领下,国内网络互动平台逐渐发展壮大。国内居民收入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了计算机,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移动电话机,这为微营销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原因二,传统营销模式弊端日益暴露,营销模式亟需变革

没有企业不愿意少花钱、多赚钱的,而传统营销模式无疑是不适合绝大多数企业的。微营销的出现,对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样— 转战微营销迅速成为很多企业做营销的最主要途径。

原因三,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大,便于传递信息

这是中国移动平台能够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说互联网就像是串联所有用户的线,那么众多互联网用户个体就是微营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互联网用户是美国、英国的好几倍。用户多,就是优势。

因此,不能因为国内的微营销市场起步比国外稍晚几年,就考虑放弃这块市场。商家要看到开发一块新领域的潜力,而微营销的潜力无疑是惊人的。

在很多人眼里,微营销这块“鲜美肥肉”并不好吃。这种观点并没有错,想要在短时间内放弃原有的营销模式,转战微营销是要冒风险的。不少企业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但更多的“官网”则沦为了“皮包网站”。

企业如果不在官网的维护和信息的扩充上下功夫,那么浏览网页的网民只能看到企业的相关信息(全名、成立时间、组织机构等基本信息),却看不到其产品、服务的相关信息,即便是想要购买,也没有相应的在线购买链接。

还有的企业在微博平台上注册了企业认证微博,但是很少发布相关信息,也不会对外宣传企业的近期动态,其关注度必定会降至冰点。像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根本原因就是商家不太了解微营销的模式和运作手段。新旧交替,前进还是后退

如果非要给当前国内的营销局势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用一个词来形容最为贴切— 新旧交替。

我国的营销正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刻,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从传统的营销模式的形式中彻底解放出来,甚至在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和教学中,市场营销学也是以传统营销模式为基准的。另一方面,微营销等“非主流营销模式”已经走上正轨,很多企业都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这条路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一来,矛盾就产生了,如表1所示:表1 不同派别的具体想法

不同的商家会根据企业规模、品牌价值、产品价值等因素对营销方式持不同态度,导致了如今市场上多种营销方式并存的局面。如今再也不是传统营销模式一家独大了,而是互联网带来的微营销与其分天下的局面。

诚然,微营销的产生是科技发展的标志之一,也代表着营销模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正是这些新兴营销方式的出现,对原本固有的营销媒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台广告、电影电视广告、室外广告等媒介起到的作用无疑被削减了很多,而这些行业的主要收入也正是广告收入。虽然不能说是致命打击,但毋庸置疑正是微营销的出现让很多商家将精力从以往传统媒介上转移到互联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媒介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对经济的全面发展或多或少也是一种打击。

不过,即便是担忧,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的。每一次技术、模式上的大规模革新,总是要影响到一部分个人或企业利益的,微营销的出现也正是印证了这句话。企业家不能目光短浅,根据美国营销协会及Aquent统计,虽然报纸广告等领域受到的关注度缩小了,但是移动媒体(手机网络)、营销自动化平台、社会化媒体等受到的关注度则是持续升温的。

绝大多数人还是坚信,当微营销发展日趋成熟的时候,所有的质疑声都将消失——每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都会有一部分旧事物失去光彩,而一部分新事物发光发亮,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当前的营销市场虽然看似混乱,但总体来说,依旧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进步潮流。黄太吉煎饼”颠覆了餐饮行业

谁都不会想到,一个卖煎饼果子的店铺,居然能做到年销售额100亿元人民币,这个纪录就是“黄太吉”创造的,从2012年成立至今,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大众的想象力。

与其他餐饮类品牌不同,“黄太吉”是依靠互联网发家的,它几乎玩遍了所有社交平台,从大众点评网、微信、微博到陌陌等,都能找到它的身影,“黄太吉”完全依靠网络进行宣传,并获得巨大成功,当然,这要归功于其创始人— 赫畅,一个互联网出身的老板。

由于社交网站是其最重要且唯一的宣传平台,所以“黄太吉”非常重视它们的营销效果,在微博上,美食粉丝们每天都会与之进行频繁的互动,说得越激烈,“黄太吉”的知名度就越高。其他餐饮类品牌同样有借助社交平台做宣传的经验,但都没有出现“黄太吉”这样的火爆场景,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注重宣传产品,还重视内容的话题性。

众所周知,当某个品牌经常推出有附着力的话题,肯定会引起大众的讨论,“黄太吉”正是利用这一点,时不时抛出一些有较强附着力的话题,随即引起一阵激烈的讨论,如煎饼店开进CBD、老板开奔驰送煎饼、美女老板娘送外卖、煎饼相对论公开课等,都一度成为大众口中最津津乐道的话题。“黄太吉”店铺位于北京市建外SOHO西区十号楼一层,尽管店铺面积只有15平方米,能容下十几张桌椅,但老板赫畅还是在店铺布置了无线网,就是为了让食客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把看到的、听到的、品尝的“分享”给身边的人,这样便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有利于店铺的销售。

除此之外,赫畅还非常重视与粉丝的互动,从开业至今,他收到的留言不下十万条,但他都一一回复过,用赫畅的话说:“这是微营销时代的客情维护。”从这些留言中,他能发现很多有用的信息,能激发更多灵感,同时令“黄太吉”的形象更有亲和力。

之前,营销总是要按照一定套路来,虽然在某个时间段内获得过成功,但在互联网日益兴盛的当下,那些“宝典”似乎不怎么起作用了,反倒是像黄太吉这样的品牌,能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正如赫畅所说:“我用这种最不像营销的营销方式,打动了大众的心。”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令大众最渴望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附着于产品上的价值,但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必须给予他们空间,令其自由表达,这就是微营销能广受欢迎的原因。

目前,已经有一些品牌利用微营销方式成功把产品推向市场,未来,这种营销手段会成为主流,这必须引起品牌管理者的重视。“黄太吉”在探索微营销的过程中,懂得不仅要为大众提供讨论平台,还得注重品牌的个性化建设,这是吸引粉丝的另一个“法宝”,意在引发他们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赫畅曾表示,在创建“黄太吉”之前,他已经对品牌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大众的体验感。

正因为此,“黄太吉”还推出了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订餐的服务,同样受到大众的青睐,一位经常光顾的食客说,想吃什么,在线发给他就是了,无需排队,还能享受外卖服务。“黄太吉”的每一项宣传,都是通过社交网站发出来的,不论是促销信息,还是各种店铺活动,都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如,2013年曾推出的“金榜题名”,瞬间引得不少人“围观”,还有店铺中其他广告语:“所有汉堡、比萨都是纸老虎”、“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端午节不啃不快乐”等,利用微博、微信等制造营销爆点,迎合了大众喜欢分享这类“萌”“好玩”信息的心理。

由此可见,想要成功推广品牌,就必须注重用户的感受,只有当他们觉得有意思,才会在这里驻足,并最终愿意掏腰包。

值得一提的是,“黄太吉”的老板虽然很有创意,但他绝不“闭门造车”,而是积极搜索用户反馈,就像刚推出“金榜题名”的时候,它还处于试吃阶段,赫畅坚持做了3~5天,并根据食客的评价,不断调整该道菜品的口味,再正式推出,结果是令赫畅满意的,无数食客觉得这道菜极其好吃,还经常介绍朋友来,甚至个别食客会打包十来份带回去……

可见,选择微营销不仅能节约营销成本,还能使效果成倍增加,这要归功于互联网的特殊优势,它就像一座桥梁,把企业与粉丝(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两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消费者会表现出更“忠于品牌”,而潜在消费者会渐渐变成真正的消费者,这正是微营销的最终目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众非常乐意享受微营销带来的颠覆性生活,而一些品牌管理者也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未来营销趋势会呈现什么样子,已经显而易见了。第3章 颠覆:收获更多利润的机会和决心“有投入就会有回报”是一句老话,大部分商家也都坚信这一点,甚至相信:“有更大的投入就有更大的回报。”

实际上,这句话在营销行业中并不一定适用。

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对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尤为艰难。多少商家在投入了大笔资金做营销之后依旧难以收回成本?恐怕数都数不过来。并不是每一位企业家都愿意为微营销涉足冒险的,很多商家认为微营销因为不需要太多投入,所以带来的回报自然不会有多么理想,微营销可能会相当于一块鸡肋——食之无味。

但现实颠覆了很多人的观念,也让不少抱有上述观望态度的企业家大跌眼镜——为什么有些企业仅仅是在微博上发布一些消息就能够受到如此巨大的关注?由此带来的利益也如此巨大?

商家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所不重视的微营销,能够给原本发展无门的中小型企业带来无数商机。微营销的门槛之低,给了这些商家把自己的营销做大做强的机会,再也不受原本缺乏资金的束缚,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微营销的原则就是:只要了解运营模式,抓住微营销精髓,就增加了走向成功的概率。在同等条件下,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微营销做得不一定比很多大型企业差,自然也就领先同侪了。

只有商家下定决心迈进微营销,搞好微营销,才能让自己的营销之路走得更远。毕竟现在的营销市场上,走微营销道路是潮流所指、大势所趋。“世界500强”会受微营销影响吗?

有商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微营销所带来的变革对营销模式来说确实是巨大的冲击,这是否只是针对中小型企业?对那些如世界500强的大型企业来说恐怕就不是如此了吧?事实上并非如此。类似世界500强这种超级跨国企业,对市场变动的嗅觉总是无比敏感的,反而是最早一批认识到微营销威力和潜力的企业。像戴尔这样的大型企业,很多都在第一时间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微博、官方网站、移动销售平台、网络客服平台等,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营销产业链,这是很多中小型企业一时间没有能力完成的。

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近400家加入微营销的洪流中,纷纷在Twitter等主要社交平台建立了营销链。在中国的微营销也可谓是不遗余力,甚至一些企业由于不占据传统营销的主场优势,索性直接把主战场转移到了微博平台、移动网络平台上。

广大中小型企业根本不需要担心微营销发展不起来,因为全世界都在尝试在微营销中分一杯羹。在2012年年初时,根据相关人员的统计,仅仅是新浪微博一家,就有54326家各类企业、1000多家媒体机构和5000多个公共团体进驻。在数以亿计粉丝的推动下,可以预见这些入驻的企业能够获得怎样的人气和名望!

在当今这个网络媒体不断完善发展的时代,各大企业纷纷加入微营销的行列,并不只是单纯跟风和做无用的尝试,而是意识到了其背后潜藏的价值。

微营销是社会媒体化的产物,企业(不论是大是小)都可以在微营销的平台上进行品牌直销、产品及服务宣传、开发并创新产品、公布企业最新动态。

微营销最大的优势就是操作简便,流通性强,成本低廉,这是企业会选择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中小型企业用于营销的成本可能是10万~100万元人民币,那诸如世界500强企业这样的巨头,每年仅在营销方面花掉的钱就可能达到数千万乃至数亿元人民币。如果能省下这么一笔巨款,无论是将其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还是完善售后服务方面,都是一个性价比最合适的选择,对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将只有好处。改变并适应新式网络营销是社会化主流

在了解网络营销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什么是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指的是网民可以通过自己的评论、撰文等,传递信息供他人分享和交流意见,这种可以讨论、交流的网络技术就叫做社会化媒体,也被称作社交媒体。而商家所熟知的微营销,就是社会化媒体的产物之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正是社会化媒体。

为什么说微营销是社会化媒体的产物?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繁荣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认识到— 为什么不把这一平台作为企业营销的推动力呢?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有网络的地方就有信息的流通,由此,社会化媒体营销也就诞生了。

微营销作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方式之一,具备最基本的特点,那就是它会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百科、博客等互联网交流平台来进行营销。

由于这些网络营销所能带来的便利非同凡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社会化媒体营销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国外有Facebook和Twitter,国内有人人网(原校内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这些社交品牌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社交网络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社会化媒体营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风尚或企业的营销手段的变革,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巨大变动,因为企业想要真正进入社会化营销,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固有的营销模式,还要对网络营销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套稳定的新型的营销模式,不至于走弯路。

企业该如何改变自身、适应营销的新模式呢?

第一,企业要给自身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做出精准的定位

这种定位不仅仅是针对企业自身的,还要针对市场及客户。企业在进入网络营销的同时,对企业的品牌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即“我们该卖什么”“我们该如何去卖”和“我们要树立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些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对客户群要进行定位。企业要在社交网络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如国内某企业主要经营青少年服饰、鞋类,人人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人人网主要针对的就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学生群体。企业必须做到,客户群体在哪里,就将营销的主战场搬到哪里。

第二,企业在进军网络营销时,要制定全面的发展策略

有的企业认为,搞网络营销很简单,只要会在主要的社交平台上建立账号,偶尔发布产品新闻就可以了。而事实上远不止如此简单,企业要对可能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筹划,如账号矩阵的建立、内容的规划、宣传方法的规划、危机公关的建立以及互动反馈系统等前期准备工作,这些都需要投入不少的心血。只有把各方面规划完成,才能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一套网络营销机制。

第三,检测网络数据,积极反馈商家

制定出营销策略,不能仅仅是执行,还要根据实时效果,接受反馈并及时调整。如唯品会、苹果(中国)等企业,都在网络上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售前、售后服务机制,对客户的售前咨询、反馈意见进行及时解答。这样做的企业,不仅能够让网络营销系统更加完善,也能在无形间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以上三点并不是改变原有营销模式、适应新营销模式时要注意的全部事项,但是将这些做好,无疑会为企业在进军网络营销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变原有营销模式,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完全放弃原有的模式,有能力的企业能够双管齐下的话,效果将会更好。IT男卖肉夹馍的微营销经

2014年4月份,有这样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得到热传,文章的标题叫做《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一位名校毕业的IT男,究竟是为什么要辞掉高收入的高级工程师工作,改行去卖肉夹馍呢?

在北京五道口卜蜂莲花超市门口广场中间,人们总是能看到一条大大的长龙,这些人都在排队等着购买“西少爷”肉夹馍店的肉夹馍,来到店面的窗口,可以看到里面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剁着酱卤肉,还有一个女孩在收银。而这家生意火爆的肉夹馍店却是四名西安交大的IT男创办的。

这四位IT男从西安交大毕业之后,有学自动化、计算机的,也有学化工的,还有学管理的,而作为“西少爷”创业团队的负责人,学自动化的孟兵在毕业之后,还在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工作过。就是这样四位前程似锦的年轻人,却毅然辞职,做起了肉夹馍的生意。

为了做好自己的肉夹馍,孟兵等人还专门回到西安学习地道的肉夹馍手艺。但由于准备在北京开店,而北京很多地方是禁止明火的,“西少爷”就不得不放弃炉火烤制的传统方法,因此,孟兵等人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研发出使用电烤箱制作,又能保留馍的酥脆口感的独特配方。

孟兵对于自己的创业有着不小的野心:“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个小店、卖个馍,赚个生活费这么简单,或者攒钱买个房子,我们的人生追求没有那么狭隘。我希望自己做一些对得起这一生的事情,精彩地活着。现在创业,我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而作为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西少爷”创业团队的营销理念也与其他小餐馆有所区别。对于一般的小餐馆而言,广告都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在媒体上做广告的成本太大了,而利润微薄的小餐馆大多难以负担广告的昂贵费用。“西少爷”则不同,他们采用的是另一种免费的营销模式——微信营销。“西少爷”的微信营销让人眼前一亮,其成果也是斐然的。“西少爷”的微信营销就是图文并茂地给消费者讲故事,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让人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而且,“西少爷”的微信消息中还包含着描述具体位置的地图,这就为消费者找到“西少爷”门店提供了便利。

作为曾经的IT男,孟兵还给IT公司员工提供了福利,在“西少爷”肉夹馍店附近的IT公司员工,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肉夹馍,这也是“西少爷”门店前每天都会大排长龙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营销模式,更多的源于最后加入创业团队的袁泽陆,这位大学学习管理学的年轻人,将管理与生活融为了一体,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微信营销精、准、稳的特点,用这种低廉的营销模式,为自己的小肉夹馍店带来络绎不绝的客人。

孟兵自豪地说:“从效果来看,不可否认我们的营销做得挺好,产品和用户产品体验放在第一位,营销是锦上添花。我们是专业的互联网团队,深谙互联网营销之道,写个‘吸引眼球的故事、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等都是比较轻松的事。”

先有了社交网站,才有微营销,其中转变的关键,在于商家利用网络社交平台,通过尽可能新颖的方式,将品牌信息传播出去,由于微博、微信等个人账号的特殊性,光发布品牌信息还不行,还必须夹杂“个人主张”,要让大众觉得创建该账号的是个活生生、有意思、特“萌”、能天马行空乱想的人,他们才愿意与之互动。

纵观黄太吉、雕爷牛腩、“西少爷”等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店铺,老板具备当下年轻人的所有特点,愿意自嘲又具备娱乐精神,经常在微博、微信上发布搞怪图片和文字,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品牌的建立是基于社交网站的,所以需要大量粉丝的支撑,店铺的经营才能得到良性循环。小米的饥饿营销饿了谁?

俗话说“饥不择食”。对于一个饥饿至极的人来说,无论多么难吃的食物,都会被当作美味;而对于一群饥饿至极的人来说,只要出现一点点食物,就会陷入疯抢!

经过长时间的网络宣传,2011年9月5日,小米网站终于正式开放了小米手机的网络预订。也就是在5日13:00到6日23:40,这不到一天半的时间里,小米手机的预定量已经超过30万台,小米网站不得不宣布停止预订,并关闭了购买通道。

2011年12月18日凌晨,小米手机开始了直接销售,但每人只能限购两台。就在三个小时后,小米网站就宣布,“12月在线销售的10万库存就全部售罄”;2012年1月4日下午,小米网站上线了第二批十万台小米手机,这批手机在两个小时内即被抢购一空!

就在众多国产品牌手机在市场上苦苦挣扎的时候,这个不见实体、不见门店的小米,竟然瞬间成为国内市场上的“抢手货”。很多老板都不得不疑惑:“小米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小米手机“出世”已将近三年,而一提起小米手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低价”“高配”“抢货”这三个词,也正是这三个特性。

根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网络营销授课专家刘东明老师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

饥饿营销一直是苹果公司的惯用营销策略,而雷军也曾经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像乔布斯一样改变点什么。”于是,雷军在2011年,以这样一款没有实体门店的手机产品,进军移动智能手机市场。在最初的三轮预订中,仅仅用了75个小时,小米手机就实现了100万台的销售量,雷军着实把乔布斯的饥饿营销学了个透!

小米从宣传到销售都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没有代言人,也没有实体店,这也是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商所不能理解的地方— 为什么自己花了大把的钱,请明星代言、抢占商场柜台,却没有小米火爆?而这,就是微营销的魅力所在。

通过在官网、微博发布各种消息,调动市场的好奇心,再以高性价比刺激市场需求,最后,就只需要在收到消费者的预订款后,慢慢生产,再依靠快递将货物寄送到客户手中,这就是小米的全部销售手段。在整个的营销过程中,小米几乎没有付出什么成本,而其营销效果却让人心惊!

然而,虽然依靠高性价比的产品和饥饿营销的手段,小米以极低的营销成本,迅速赢得了市场的喜爱,但无止尽的饥饿营销也让市场开始感到厌倦。即使是苹果,也从未曾像小米一样,将饥饿营销用到这种地步。仅仅依靠饥饿营销作为企业的营销手段,这样的过度营销将不再让消费者“饿着”,而只是饿了自己。第二部分下一个“微营销会占据未来十年”的论断第4章 全面解读指尖利器

现今,关注微营销的商家不在少数,有很多知名的业内人士都下了判断— 微营销在未来的十年内热度将持续上涨。甚至有人断言说:如果不能把握微营销的潮流,那么企业将在未来的十年内失去营销的话语权。

有这样一段话形象地形容了微博作为营销利器的威力:“当一家企业的粉丝超过100人,那该企业微博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人,企业就像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该企业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企业的影响力像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亿人,该企业的微博就是电视台了。”

由此可见,作为微营销的一种手段,单单是微博就已经能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了。更不用说在手机等其他移动平台上所能汇聚起的力量有多么可观。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忽略了这个平台,不重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作用,那么就有可能失去竞争力。反之,如果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微营销利器,就有可能拥有整个营销市场,拥有企业成功的未来。

某著名公司的总裁才发出无奈的感慨:“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2014年新浪微博官方宣称,截止到2013年12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MAU)数量和日活跃用户(DAU)数量分别达到1.291亿和6140万。新传媒网总裁王斌认为:“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几大门户的疯狂就可以理解。但是,面对微博的发展,他们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拥有持久的优势,未来谁的微博产品与服务更能吸引用户,谁就能获得市场与主导权。”

微营销的重要性,从这些大型企业的反应中就可见一斑了。本章中,将会详细地介绍微营销的优势所在,这样商家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各大企业挤破了头也要进军微营销了。为什么奥巴马的粉丝多不过星巴克?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很多人发现,总统候选人之一— 巴拉克·奥巴马在Twitter上注册了自己的个人账号。很快,该账号就被数以万计的粉丝关注,同时他们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被“奥巴马”关注了。

奥巴马在Twitter平台上的宣传可谓是不遗余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布了近250条更新,内容包括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一些个人生活习惯、信仰等;而Twitter的众网友也没有让他失望,在网友的推动和支持下,奥巴马也顺利地当选了美国总统。

但是,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尽管奥巴马在Twitter的粉丝有着400万~500万人之多,但是其人气依旧不能与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 星巴克咖啡相提并论。

2004年Facebook上线、2005年You Tube成立、2006年Twitter发布,社交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它们面临巨大挑战。星巴克顺应潮流,在2005年11月注册了You Tube账号,并组建专门团队运营其Facebook、Twitter和You Tube账号。凭借线下良好的品牌声誉和线上妥善的运营,星巴克成为了各大社交网络上最受网民喜欢的餐饮品牌之一。截至到2013年4月17日,星巴克的You Tube账号有17587位订阅用户,其视频被观看次数达749万次;星巴克的Facebook账号共收到过3426万“喜欢”(Like);而其Twitter账号的粉丝数更是闻达365万人。

除了以上三个社交媒体及社交网络外,星巴克也积极利用Pinterest、Instagarm和Google等后起社交网站为自己服务。截至2013年4月17日,星巴克的Pinterest有81340个粉丝,远高于其他餐饮企业(同期麦当劳仅有2190个粉丝,肯德基仅有1644个粉丝);星巴克的Instagra m账号有118万粉丝;而其Google账号也有高达153万个粉丝。而星巴克咖啡在中国的人气也是奥巴马所不能比拟的,自从2010年5月14日,@星巴克中国在新浪微博注册认证以来,其粉丝数量已达到116万人。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原因如下:

原因一,两者的理念(或目的)不同

对奥巴马来说,他只是一个个体,其目的只是为了竞选总统成功用Twitter为其添砖加瓦,增加人望;而星巴克咖啡则不同,他们是要将在中国的营销阵地完全转移到微博平台。动机不同,付出的努力、实行效率和得到的结果就会不同。

原因二,依靠星巴克咖啡独特的营销手段

将“享受、休闲、崇尚知识”的这种独特格调传达给网民,而不是直接“卖咖啡”给人们。对星巴克来说,将企业文化做到最足,比起超高销量更有价值和意义。而这一点,也深深地体现在星巴克对互联网传播的独特理解— 企业有亲切感、亲和力,能够拉近与消费者直接的距离,是社会化营销的重要过程。

原因三,营销的系统性

星巴克咖啡最为世界一流企业之一,每一项工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做到最好,哪怕是对成本相对较低的微营销也不例外。星巴克咖啡对微营销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以新浪微博@星巴克中国为例,他们在发微博时,会着重普及一些咖啡知识、宣扬生活理念,偶尔还有一些相关的星巴克活动,例如201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上午9:00~12:00,带上星巴克随行杯或马克杯到店,为消费者的环保行动回馈上一杯新鲜调制咖啡。与此同时,还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时刻注视网民动态,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反馈,他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解答。星巴克还重视网络销售服务,会迅速、耐心地对消费者提出的售后问题做出解答,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这些环节层层相扣,共同构建了@星巴克中国的超高人气,也就是说,当企业具有一个完善的操作团队时,微营销产业链才能形成。微营销“行”在哪里?

这么多企业选择微营销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更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微营销比起传统营销确实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无与伦比的优势如下:

优势一,即时性强

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发展,微营销从不显山不露水,走上了营销主流的舞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着极强的即时性。很多人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就能够通过微博等平台,用文字、图片等发表自己的意见;企业做微营销也是如此,商家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企业的最新动态,宣传新产品和服务,推广企业最新的优惠促销活动。这一点,比起经过审核后才能在电视、报纸上发表的广告要快捷很多。

优势二,成本低

这是微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企业的传统营销链中,宣传、联系、公关、销售、统计、反馈、售后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所花费的成本更是占据了企业收入的绝大部分。微营销则巧妙地避开了大部分需要花费现金的环节,如宣传、联系客户等,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简单完成,一些微营销系统完善的企业,甚至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而售后统计和反馈等步骤也很容易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完成。不能忽视的是,网络还能帮助企业迅速地与客户取得联系,解决客户反馈的问题,实现第一时间解决售后问题。而这些除了投入人力进行操作之外,其他成本等于都由社会化媒体平台“垫付”了。

优势三,面向广大网民,具有广泛性

很多企业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才能给自身的客户群进行准确定位,但在微营销平台上,这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网络营销面对的是全体网民。企业所发布的产品信息,会被有购买需要的网民迅速得知,通过转发、评论、个人发布等途径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这样一来,根本不需要企业自身费力宣传,就能够找到适合其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群体。

优势四,操作简便,周期短,无需复杂冗长的流程

商家转战微营销市场的时候,最大的感慨就是:比起以前省时、省心多了。之前几乎全公司的员工都要参与到营销的环节中,而现在只需要极少数的专项人员,就能将微营销做得很好。仅仅是偶尔发布一条140字以内的微博,就能让企业的宣传做到无孔不入,比起之前的营销要策划、实施、反馈几乎全员参加实在方便太多了。让人才投身到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中,专人专职,用一举两得形容再不为过了。因为看得见优势,所以被应用

微营销的优势是看得见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被广大商家接受。而说到微营销的优势,就一定会提到三大特点,那就是“快、准、狠”。“快、准、狠”具体说明:

特点一,“快”即微营销的时效性

无论是企业微博还是个人微博,都能够将自身的最新动态发布到网络上,供网民了解。例如,某公司即将在某市进行新产品发布会,活动前期在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立刻就会有对其感兴趣的粉丝关注。微博所发布信息的时效性之强,内容既可以是几天后的,也可以是当天的,并不会耽误企业具体的活动准备和实施,更能够让关注该活动的消费者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微营销的出现,就是要改变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特点二,“准”表现在微营销的精准性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不同,微营销是吸引消费者前来,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消费者— 只有对该企业感兴趣的用户才会去关注企业的微博。例如,某旅游爱好者想购买一些外出旅行用品,第一时间会主动查找一些户外旅游品牌的产品信息。因此,微营销的面向人群几乎都是企业产品的相关用户,精准性极强,免去了企业进行客户群定位的繁琐步骤。更让商家欣喜的是,微营销的好处远不止如此,这种精准定位的用户,在使用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之后,如果产生了良好的反馈,就很容易成为该企业的忠实客户,即固定的消费群体。

特点三,“狠”则包含了微营销的传播性、便捷性、节约性

微营销具有惊人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这种可以随时随地发布的信息,不仅方便快捷,传播状态更是不断变化,涉及的范围也是无与伦比的。这样,也就使得微博、手机网络平台的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裂变式传播”,也就是一对多传播扩散,只要事件的影响力足够,该信息的传播速度将不断上升,直至覆盖全球。

在微博史上,创造微博传播最快速度的是中国红十字会。在中国红十字会微博开放的两天时间内,发布的微博加起来一共被转发超过10万次,评论更是超过20万条,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的用户接近一亿人次。此后,每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中国红十字会受到的关注度无疑都是最高的。

微博发布便捷,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哪怕是一家中型企业的官方微博,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参与其中。一般来说,小型企业的网络营销体系只需1~3名员工就可以维持正常运转,中型企业则需要5~20人不等,而像星巴克、苹果这样的大型企业,则需要至少50名员工同时在线,才能维护微营销平台的正常运作。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具体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还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决定。

同时,微营销还具有互动性强的优势。

在微博平台上,网民是构成营销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网民不仅仅是受众,他们还具有表达自己观点想法的能力和权利,通过与其他用户的交流,传递对企业的看法和反馈。也正是因为用户同时具备这两种角色,也让互联网营销平台的交流更具互动性。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互动性,要善于对目标用户进行舆论引导,从而树立其品牌的正面形象。同时,商家要注意的是,企业不应该仅仅把社会化媒体当成一个宣传和销售的平台,而更应该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加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 这份联系往往能比直接营销带来更长久的利益。狂欢卖萌,抓牢粉丝心灵— 加多宝“对不起体”

加多宝作为凉茶品牌,一般在夏秋之季才会频繁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但2014年春节期间,加多宝却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这都源于加多宝于2014年2月4日发布的四条“对不起体”微博。四微博的文案引述如下:“对不起!是我们太笨,用了17年的时间才把中国的凉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乐的品牌”;“对不起!是我们太自私,连续6年全国销量领先,没有帮助竞争对友修建工厂、完善渠道、快速成长”;“对不起!是我们出身草根,彻彻底底是民企的基因”;“对不起!是我们无能,卖凉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配上一张幼儿哭泣的图片,“委屈”的加多宝赢得了消费者的同情和认同,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这四条微博的转发量总计就超过了4万次,评论量总计也超过了一万条,“对不起体”迅速成为热门微博话题之一。

那么,作为一次成功的微营销事件,这次事件的起因究竟是什么呢?加多宝与王老吉之间的凉茶之争,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加多宝在被限制使用“王老吉”作为产品名之后,就以“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等宣传语,希望将王老吉的消费者转移到加多宝。

然而,2014年1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要求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或与之意思相同、相近似的广告语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拥有“王老吉”商标的广药公司自然是“弹冠相庆”,而加多宝面对一年内的第二次官司失败,当然要做出自己的反击。就这样,“对不起体”横空出世,以事实为依据,以情感为催泪弹,最终在输了官司的情况下,赢了市场。

正是通过将微营销作为危机公关营销的手段,加多宝才能够实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