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林徽因一样优雅,像张爱玲一样强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6:37:10

点击下载

作者:蔡少惠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像林徽因一样优雅,像张爱玲一样强大

像林徽因一样优雅,像张爱玲一样强大试读:

前言

究竟什么样的女人才会获得幸福?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标准,但是毫无疑问,优雅而强大是女人永恒的财富。漂亮的容貌可以吸引人,但是容颜易老,无法长久留住人们停在你身上的视线。只有真正有气质的女人,才能让人久久无法忘怀,让人回味,让人迷恋,让人珍视。而优雅和内心的强大是人形成自己独特气质不可或缺的元素。

正如白岩松所说,优雅,是女人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更是她面对生命的态度。这种态度,让她在生活与岁月的面前,不卑不亢,尊严与幸福也就深藏其中。柔而不娇、坚而不厉的品性,积极乐观、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是女人最美的外衣。让优雅和强大成为生命底色的女人,更能够活出个性,释放洒脱的性格、散发性感的味道、尽情展现自己的美。而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男人钦佩,让男人留恋,让男人翘首以盼。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这样一些拥有这种气质、让大家艳羡的女神,她们不仅有最精彩的人生,还征服了各个领域中最出色的男人,林徽因就凭借她的优雅气质成为男人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符号。

人们虽然将其在心中树立为标杆,将其视为女神,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在与他人相同的境遇中,林徽因更懂得经营自己。她花在饱读诗书上的时间不比保持身材少,用在规划人生上的工夫不比梳妆打扮少。因为优雅需要充实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所以,想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就必须每天都有进步,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将优雅之树的根深扎在文化的沃土之中,这样才能使它枝繁叶茂,才能在一举手一投足间无意识地流露出优雅的气质。

漂亮不等于优雅。就好比花朵的颜色与香味的关系一样:一朵花可能姹紫嫣红,却不一定暗香浮动。所以女人想让自己时刻散发出优雅的气质,不仅要修饰自己的美貌,还要增加自己的智慧。“腹有诗书气自华”,自身的智慧和修养可以让你拥有独到的见解和追求,拥有自己的事业。因为优雅的女人从不会依附于任何人,不做攀岩的凌霄花,而做展翅高飞的鲲鹏,所以优雅的女人不仅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还会从中体会到快乐。

当然,优雅不仅体现在人的外表装束和言谈举止、学识修养上,亦贯穿于其为人处世、道德行为等方面。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基于欣赏,很难想象有人会爱上自己轻视的人或和自己轻视的人交朋友。所以一个优雅的女人,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丰富的生活,不必处心积虑地讨好自己身边的人,因为真正被你的魅力征服的人,从来无须你讨好,哪怕他英俊无双、学霸宇宙、富可敌国、权倾天下。

当然,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几个渣男或奇葩,会因此受伤,正如张爱玲遇到了花心的胡兰成,丢了心、伤了身,但是伤都伤了,难道还要死亡吗?所以张爱玲义无反顾地抽身离开,继续自己的生活,并从不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后悔。爱就爱了,得输得起,所以于丹赞扬张爱玲说:“她的爱是不计一切、不受束缚地去投入、释放,一颗赤子之心只求自我的成全与完满,全源于她内心的强大。”

生活,忍受是过,享受也是过。当你被命运冷对时,自暴自弃,哪里还有机会逆袭?正如于丹所说:“一个人的自信来自哪里?它来自一个人内心的淡定和坦然。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生活的不顺遂比比皆是,你若不勇敢,谁来替你坚强?真正强大的人,不是能力有多强,而是敢于向前走。所以张爱玲没有将时间浪费在埋怨和牢骚上,而是坦然面对并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做一个优雅而强大的女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每一个女人都有使自己优雅、强大的潜能。当然,要激发这个潜能,需要修炼与积累,需要不断学习和补充。本书能够更好地引导女性认识自己、发掘自己,帮你建立一整套变成优雅、强大女性的修炼方法,让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优雅地行走在蜿蜒曲折的生命里,开启一个崭新的人生。目 录第一部分像林徽因一样优雅第一章做个像林徽因一样秀外慧中的女人

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优雅的气质永远都是一个女人最吸引人的地方。

学识是女人最好的门面,没有学识支撑,

美貌只是一个华丽而易碎的外壳而已。美貌与智慧并存

漂亮不等于优雅。就好比花朵的颜色与香味的关系一样:一朵花可能娇艳欲滴,却不一定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所以女人想让自己时刻散发出优雅的气质,不仅要修饰自己的美貌,还要增加自己的智慧。

有人说,女人,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林徽因大概就是幸运的,因为这两点她全有。

世界上貌美如花的女人很多,但是不一定都是白富美,也不一定出身名门;出身名门的美女,不一定多才多艺;多才多艺的名媛,不一定能够在同一领域里比男士更有建树;即使是巾帼不让须眉,也不一定能够在感情面前拥有理智的头脑,最终收获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可是偏偏以上这些林徽因却都做到了。林徽因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美女+才女”的组合体,她将自己的美融入了知性,美得有内涵,美得惊心动魄。

人们评价一个女子,外貌总是会占很大的比例。林徽因的外貌怎样呢?平心而论,她的五官虽算不上惊艳,但却端庄大方,加上江南女子温婉如水的韵致,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江南是很多文人的梦想,而江南的女子以温婉著称。林徽因出生在被世人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杭州,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曾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为官,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而祖母游氏典雅又高贵,是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这样的家庭出身,让林徽因不仅拥有了美丽的容貌,还沿袭了家人儒雅优秀的血统,集斐然才情与绝代容颜于一身。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林徽因因为其本身具有的魅力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

林徽因的智慧随处可见,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与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光是在建筑方面,她就可以名垂青史,更何况她在诗歌方面也颇有造诣。

林徽因虽然多是在业余时间创造,但是她的文学作品却远远超过了很多专业的著作,而且她在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方面都有涉猎,尤其是诗歌造诣最深,加之有徐志摩这样的导师,她的很多诗歌作品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她在20岁时就以卓越的才华闻名于北京上层的文化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也因此结识了一批文人墨客。

美丽的容貌、渊博的学识、高雅的气质、不凡的谈吐、时尚的穿着及从内而外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让她俘获了众多才子青眼。王贵祥在《林徽因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中曾写过一个美国女孩心目中的林徽因:“一位高雅的、可爱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如此简练的形容却将当时的林徽因传神地描述了出来,那时的她正值青春年华,光彩照人。

结婚之后的林徽因依旧让人倾慕,郭心晖女士曾经这样形容她:“1932年或1933年,林徽因到贝满女中为我们讲演‘中国建筑的美’,她穿的衣服不太多,也不少。该是春天或秋天,当时这类活动一般都排在上午,在大礼堂。我们是教会学校,穿着朴素,像修女似的。见到林徽因服饰时髦漂亮,相貌又极美,真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林徽因身材不高,娇小玲珑,是我平生见的最美的女子。她讲话虽不幽默,却吸引人。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人。”

女教授全震寰也听过林徽因讲课,也曾回忆道:“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用英语讲授英国文学。她的英语流利、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跃,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喜欢她。每次她一到校,学校立即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见陈钟英文《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

当时的林徽因正值而立之年,风姿绰约,光彩照人,成熟女人的知性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抗战中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让林徽因的身体彻底垮了,肺病不断地复发,面容开始衰老,即使在这样的情形下,她在旁人眼里依旧是美丽的。作家赵清阁这样形容她:“林女士已经四十五岁了,却依然风韵秀丽。她身材窈窕,穿一件豆绿色的绸晨衣,衬托着苍白清癯的面色,更显出恹恹病容。她有一双充满智慧而妩媚的眼睛,她的气质才情外溢。我看着她心里暗暗赞叹,怪不得从前有过不少诗人名流为她倾倒!”(赵清阁文《京华二十日记》)

金岳霖也曾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情不自禁地赞叹:“林徽因仍然是那么迷人、活泼,富于表情和光彩照人——我简直想不出更多的话来形容她。”(致费正清信)

林徽因重病在身时,她的美丽仍叫翻译家文洁若惊诧不已:“按说经过八年抗日和岁月的磨难,她的健康已受严重损害,但她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姣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四十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文洁若文《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随着岁月的流逝,林徽因的美貌因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将智慧和气质完美地融合在了其中,让她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美感和魅力。

美貌女人笑在最初,智慧女人笑在最后。美貌总有会逝去的一天,或许凭借着容貌可以风光一时,但是如果缺少了内在气质的陪衬和智慧的“扶持”,很难让人对其留有长久的好印象。

智慧是美丽不可或缺的养分,可以一点点从内心雕琢一个人,塑造一个人。林徽因的美是内外兼修的结果,她拥有事业、倾心事业,有自己的追求,甚至在她奋斗的领域内比男子还要出色、还要光彩夺目,而且随着岁月流逝越发显得耀眼迷人。

智慧让林徽因越加的干练,获得从容与自信,懂得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平衡,周身散透出超然的气质,让美丽在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并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一生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所以林洙在《困惑的大匠:梁思成》中这样说:“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热情,她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我不能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迸发出这么强的光和热。她的眼睛里又怎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的光泽。真的,怎么能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而感受到的则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她是这么吸引我,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

修养与智慧是人取之不尽的财富,而林徽因的魅力在于她的美丽永远不是人生的主要内容,她是雅典娜与维纳斯的合体,她的才情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遮盖住她的美貌。

虽然男人都是视觉动物,但是空有其表的花瓶不可能永远吸引男人的目光,而林徽因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其中她与怀想了她一生的徐志摩、宠爱了她一生的梁思成、默默地记挂了她一生的金岳霖之间的故事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能够让世间众多男子仰慕了一生,林徽因凭借的不仅是美貌,还有她的智慧和才情。

虽然徐志摩是她的导师,但是她却可以和徐志摩一起徜徉在诗海;她影响了梁思成的志向,两人一起攻读建筑学,相濡以沫走过风雨人生,不仅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还收获了美满幸福的人生,所以诗人、翻译家卞之琳才会说:“她天生是诗人的气质,酷爱戏剧,也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是后者的得力协同者,实际上是他灵感的源泉。”她与金岳霖一直保持着精神上的交流,让其用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没有越雷池一步。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是那个时代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为数不多的女子之一。所以有人说,比林徽因漂亮的女子没有她有才,比她有才的女子没有她漂亮,她凭借多方面的才华、脱俗的趣味,直率、大方、热情的性格和健谈,成为当时文化圈里最有魅力的人物。

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一书中说女人化妆有三层:“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可见,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才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

女人,最摄魄的魅力不是美貌,而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智慧和气质,美貌是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消逝的,智慧却是永存的,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是女人美丽的源泉。所以作为女人,千万不要以容貌取胜,美貌和智慧并存才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所爱男子的真心。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做真正的美者。多读书可以让女人更优雅

优雅的女人一定是心灵纯净的人,而多读书可以帮助女人洗涤灵魂。要做优雅的女人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品位,让自己的优雅深深地扎根于知识的土壤里。

林徽因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目光,和她的才情分不开。她出身于书香世家,耳濡目染,博览群书,良好的氛围加之她聪慧好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让她在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是当时大家公认的“中国第一才女”,是诗人、作家、教授、建筑学家。她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精髓于一身,睿智而聪颖,对生命品质有极高的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是一个格局远胜于男子的女人,所以她光彩夺目。

无一例外地,那些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的人,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幼年教育,培养了文化意识,所以长大后才会自发自觉地吸收更多的知识,成为很有才气和气场的人,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她的书香气,来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亲时常在外,所以她六岁就开始替祖父给父亲写信,而她的启蒙教育来自具有书卷气息的祖父和姑妈,翰林出身的祖父思想开明、满腹经纶,加之姑妈擅长书法、旧学修养颇深,林徽因在童蒙时期就习染了良好的传统习俗。12岁那年,全家定居北京,她就读于教风严谨的教会办的贵族学校——培华女子中学,受到了良好的正规教育,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并学习英语。

林徽因的父亲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客,经常到国外考察时政,所以他的开明为林徽因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氛围,加之林徽因天生丽质、聪颖淑慧,林长民非常钟爱这个大女儿,并对林徽因寄予了厚望。1920年,当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访问考察时,他毫不犹豫地将林徽因带在了身边,他说:“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这次远行,让林徽因彻底登上了她新的人生历程。父女俩先后前往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的文化名胜、博物馆,还有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厂、报馆,游历了一圈。然后按照父亲的计划林徽因考进了伦敦圣玛利亚女子学院学习。

而之前在培华女子中学学习的扎实英语为她之后的生活打开了方便之门,她如饥似渴地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看各种报纸、杂志,翻阅英文书籍,有时间了还研读萧伯纳的剧本,领略欧洲文化的内涵。虽然她天生聪慧,但是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还是会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在父亲林长民的引荐下,林徽因结识了一大批当时的中外精英和将来的精英人物,比如,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托马斯·哈代、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新派文学理论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以及旅居欧洲的张奚若、陈西滢、吴经熊、张君劢、聂云台等。

但是偶尔的疲惫并不能阻挡她向知识海洋进军的步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西方先进的思想,让林徽因的见闻更加广博,思维方式更加科学。在这个时期林徽因不仅遇到了徐志摩,开启了那段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康桥之恋”,还确立了投身建筑的志向。

当时的林徽因虽然只有16岁,但是由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超常人的记忆能力,已经将济慈、雪莱、勃朗宁、叶赛宁、裴多菲、惠特曼等人的作品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而且能够和徐志摩等人讨论这些人的作品,而当她深情地用英文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朗诵完时,陈岱孙、金岳霖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如此深厚的文化功底、超强的感染力,难怪会让徐志摩深陷情海。

古人“女子无才便是德”曾经粉碎了无数女子的梦,林徽因走出了传统,走向了世界,用她的才华倾倒同时代及后世之人。现在男女平等了,拥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上班下班、应酬,又有多少时间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呢?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读书对我们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说过:“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不像睡眠,睡眠好的女人,容光焕发;失眠的女人,眼圈发黑。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在一天之内是看不出来的。书对于女人的效力,也不像美容食品,滋润得好的女人,驻颜有术;滋润得不好的女人,憔悴不堪。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在3个月之内,是看不出来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炉,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优雅的气质永远都是一个女人最吸引人的地方,而读书可以让女人开阔眼界、通达宽容、博学、独立、多思和智慧,能遮掩女人容貌上的瑕疵和性格上的缺陷,增加修养、提升品位,不再畏惧年龄,所以书是女人最佳的美容品。

作为现代女性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调整心态,缓解职场的压力,进而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智慧心灵,使自己更快乐,所以冰心才会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还可以让女人更大气和潇洒,如三毛所写:“但觉风过群山,花一飞满天,内心安宁明静却又饱满。”

读书于女性而言是有千利无一弊的。读书可以帮我们实现个人价值,改变命运,学会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所以读书不仅是女性外在的装点,还是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多一点时间读书吧,让自己从那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中抽离出来,将那些苦恼和忧伤抛到脑后,于书香中寻找宁静,让自己像林徽因一样睿智豁达、优雅美丽,许自己一个幸福的人生。才艺是女人的另一张面孔

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与众不同,希望自己成为那个他心中的唯一,独占宠爱。那么对于男人而言什么样的女人才是光芒万丈的,是紧紧吸引自己目光的?答案毋庸置疑:有才艺的女人。

才艺是女人的另一张面孔,可以让女人拥有独特的风韵,妩媚中带有灵性,娇嗔中带有灵动,一言一行都带有书卷气,将女人天生的灵气充分地展现出来,达到一种极致的美。

有才艺的女人更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与欣赏,再美的容貌都经不起岁月的打磨,但是才华永不会褪色。被誉为“中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众多才艺的女子,她一颦一笑中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般的温馨,岁月也无法掩盖她的光彩。她是那个时代的象征,她的格调是那个时代的风向标,而她的才艺吸引了众多才子佳人的眼球,成了圈子里的红人。这样的女人,哪个男人不梦想呢?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时代,林徽因的才艺在同时代的才女中显得更全面。从文艺界的“第一才女”到“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除了在建筑学上的卓越成就,她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绘画、翻译、戏剧舞台美术设计等领域都有涉猎,而且成就斐然,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是“新月社”最早的成员之一。

梁从诫说:“三十年代是母亲最好的年华,也是她一生中物质生活最优裕的时期,这使得她有条件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艺。除了古建筑和文学之外,她还做过装帧设计、服装设计;同父亲一道设计了北京大学的女生宿舍,为王府井‘仁立地毯公司’门市部设计过民族形式的店面(可惜他们设计的装修今天被占用着这间店面的某时装公司拆掉了。名家手笔还不如廉价的铝合金装饰板。这就是时下经理们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追求)。她还单独设计了北京大学地质馆。据曹禺同志告诉我,母亲还到南开大学帮助他设计过话剧布景,那时他还是个年轻学生。”

这样的女人身上一定有无限的魅力,心中定有广博的学识,为人处世,定是谦谦有礼、优雅大方。在世人眼里,有她的地方,她就是焦点。所以在“太太客厅”里,人们总是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人围在她的身边,虔诚地仰望她,认真倾听她说的每一句话,然后会心微笑,而被众星捧月的林徽因也变得更加耀眼。

林徽因的才华首次展示于社会是在泰戈尔访问北京的那些日子,她不仅得到了泰戈尔的喜爱,也让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费正清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围着她转。”

气质如兰、人艳如花、秀外慧中,是对林徽因最恰当的形容。难能可贵的是,林徽因不仅耐得住寂寞也忍受得了贫穷,即使是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她依旧热心于学术。梁思成要出去考察,经常不在家,在没电、没自来水、没交通工具的乡村,林徽因不仅要照顾孩子还要工作,这样艰难的生活却让她更加坚毅和成熟,人们会经常看到她微笑着提着瓶子到街上去打醋。有空闲了,她还会寄情于诗歌。因为白天太忙,她写诗常常在晚上,点上一炷清香,摆上一瓶插花,穿一袭白色的睡袍,在清风飘飘中吟咏,酿制佳作。她在《除夕看花》中写道:

新从嘈杂着异乡口调的花市上买来。

碧桃雪白的长枝,同血红般山茶花。

着自己小角隅再用精致鲜艳来结彩。

不为着锐的伤感,仅是钝的还有剩余下。

明知道房里的静定,像弄错了季节。

气氛中故乡失得更远些,时间倒着悬挂。

过年也不像过年,看车灯笼在燃烧着点点血。帘垂花下已记不起旧时热情,旧日的话。

如果心头在旋转着熟识旧时的芳菲。

模糊如条小径越过无数道篱笆。

纷纭的花叶枝条,草看弄得人昏迷。

今日的脚步,再不甘重踏上前时的泥沙。

月色已冻住,指着各处山头,河水更零乱。关心的是马蹄平原上辛苦,无响的刻画。

除夕的花已不是花,仅一句言语梗在这里。

抖战着千万的忧患,每个心头上牵挂。

她在诗歌方面的造诣,已经将其建筑家的身份掩盖了,所以在她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当时的文化学者,徐志摩、金岳霖、胡适、冰心、萧红、萧乾、文洁若、沈从文……甚至还有政治学家张奚若、美学家朱光潜、经济学家陈岱孙、国际政治问题专家钱端升、物理学家周培源、美学家邓以蛰、考古学家李济,几乎当时学界的名人都是她的朋友,都乐于在周末齐聚沙龙,和她一起高谈阔论,而且当她以精准的语言阐述某一观点时,这些学界的大人物都会认真倾听,连连称是。当时有如此功力的,也只有林徽因这位才女了。

而且在大家齐聚的每个周六下午,林徽因作为女主人总是能够很快捕捉到话题的精髓,然后用她超人的亲和力、敏锐的观察力,有针对性地和不同的交谈对象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给对方带来愉悦的同时,很好地调和了交谈的气氛,而不论是哪个领域,林徽因的论点总是很有深度,既有理论依据又有专业针对性,于是林徽因成了当之无愧的“太太客厅”的“女一号”。

文洁若在《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中这样评价林徽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卞之琳也给出了极其相似的评价:“她是天生的诗人,酷爱戏剧,也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作为那个时代耀眼的才女,她的才艺在很多领域让人惊叹。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时穿的礼服也是她自己设计的,礼服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既有东方的神韵美又有西方的飘逸美,当时吸引了很多国外记者的眼球。

林徽因在演戏方面也很有天赋,为了迎接泰戈尔,她和父亲林长民、徐志摩等人用英语演了泰戈尔的剧本《齐德拉》。那几天很多报纸在头版上都赞扬了这场演出,北平《晨报副刊》说:“林宗孟(即林长民)君头发半白还有登台演剧的兴趣和勇气,真算难得。父女合演,空前美谈。第五幕爱神与春神谐谈,林徐的滑稽神态,有独到之处。林女士徽因,态度音吐,并极佳妙。”即使是十几年之后,人们对那场演出还是记忆犹新,尤其是林徽因一口流利的英语清脆柔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有谁乐意和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交往和生活,所以林徽因才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即使是在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她也能够用她的才艺填补生活的缺憾,用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给梁思成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才艺是林徽因独有的风韵,让她具有了天然的灵性。

现代社会对女人的要求越来越多,除了传统中对女人要求的礼仪、女红、厨艺、相夫教子之外,还要有品位。而才艺是体现一个女人品位的主要手段之一。才艺可以让柴米油盐的生活变得具有诗情画意,即便是再普通的一顿早餐,如果有心,那些米粉都会变成松软的蛋糕或者有各种漂亮图案的甜点,让气氛融洽而欢愉。即使是再普通的衣服也可以在搭配之后变得时尚而漂亮。

有才艺的女人让生活处处充满了惊喜,让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变得舒适而安心;让因为工作压力的冲击而变得平淡的生活,更加完美浪漫;让家不再只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而是温馨的爱巢,让男人更加眷恋。

想要做一个有才艺的女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平时加强培养和训练,就能够让自己如林徽因一般,在温柔妩媚中平添才气,让自己的气质更非凡、行为更出众。

林徽因一身才艺让众多男子青睐,使得她的交际圈不断扩大,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用时间、热情、努力去积淀,给自己一些希望和力量去奋斗、加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够成为像林徽因一样优雅的才女,用才艺诠释自己的魅力!学识是女人最好的门面

美貌可以让女人更加自信,人生之路也会更加顺畅,但是美貌却不足以让女人成为某一领域闪亮的焦点。但是一个女人若是拥有了学识,那么所有憧憬的目标就都拥有了坚实的基础。女人的魅力,不仅仅是外在的,还体现在内在的修养上,而这种修养是女人终身不败的容颜。

女人的自信来自思想,有知识的女人才能够彰显自己的个性风采,不过于张扬、相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即使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怨天尤人或者悲观丧气,反而会让她们更坚定,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林徽因便是这样一个温婉贤淑并带有自信执着气质的女人,在娇柔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忍顽强的心,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

梁思成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做精确的分析比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语探讨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用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可见,林徽因的学识很渊博。

从上面的话中我们可知,林徽因的学识不仅体现在一方面。人们都说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你出众的容貌,便不会再给你智慧,给了你出众的才华便不再给你无憾的爱情和婚姻。而事实也证明,从古至今才、貌、情三者都兼得的女人凤毛麟角,但是偏偏林徽因就是这个幸运儿——这些她都拥有了。如果不是因为疾病缠身而早逝的话,就没让人遗憾的了。

从20岁立下学建筑的志愿后,林徽因在建筑领域挥洒汗水,和梁思成在祖国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迹,考察测绘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获得了许多远溯唐宋的发现,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也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很多古建筑被世人注目并加以保护。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保护奈良古建、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都是林徽因的杰作。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也没有改变初衷;即使当时建筑学的研究并不是应急之务,然而她和梁思成依旧跋山涉水;乐此不疲;即使不得不待在病榻上,她依旧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而是通读了二十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每每拖着病体忙到深夜。

林徽因发表了很多关于建筑的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著)、《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萧乾在《一代才女林徽因》中这样写道:“我不懂建筑学,但我隐约觉得徽因更大的贡献,也许是在这一方面,而且她是位真正的无名英雄!试想以她那样老早就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瘦弱女子,却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思成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坐骡车,住鸡毛小店,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去寻访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荒寺古庙。一个患有残疾,一个身染重痼,这对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夫妇就在那些年久失修、罩满积年尘埃的庙宇里,爬上爬下(梁柱多已腐朽,到处飞着蝙蝠)去丈量、测绘、探索我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法式。费慰梅在她的《梁思成小传》中曾引用梁思成于一九四一年所写而从未发表过的小结说:“截至一九四一年,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已经踏访了十五个省份里的两百个县,实地精细地研究了两千座古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林徽因都参加了的。”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说:“作为一个古建筑学家,母亲有她独特的作风。她把科学家的缜密、史学家的哲思、文艺家的激情融于一身。从她关于古建筑的研究文章,特别是为父亲所编《清式营造则例》撰写的‘绪论’中,可以看到她在这门科学上造诣之深。她并不是那种仅会发思古之幽情,感叹于‘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董爱好者;但又不是一个仅仅埋头于记录尺寸和方位的建筑技师。在她眼里,古建筑不仅是技术与美的结合,而且是历史和人情的凝聚。一处半圯的古刹,常会给她以深邃的哲理和美感的启示,使她忍不住要创造出‘建筑意’这么个‘狂妄的’名词来和‘诗情’‘画意’并列。好在那个时代他们还真不拘于任何‘框框’,使她敢于用那么奔放的文学语言,乃至嬉笑怒骂的杂文笔法来写她的学术报告。母亲在测量、绘图和系统整理资料方面的基本功不如父亲,但在融汇材料方面却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

林徽因在诗歌文学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梁从诫说:“母亲爱文学,但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往往是灵感来了才欣然命笔,更不会去‘为赋新词强说愁’。”

林徽因的诗歌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总是保持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层次性,由于她的家学渊源,她的诗歌总是能够将中国的古典美和西方的唯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情感真挚而丰富,将自己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蕴含其中,即使是那些被前人写过无数次的题材她也能够将其写得充满意境,尤其是那些爱情诗,她抛弃了前人浅吟低唱的方式,将细腻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热烈却不失矜持,幽怨中不失宁静,将自己对爱情的体验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林徽因的学识让她在创造诗歌时将当时新格律诗的形式美都进行了尝试,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在她的诗歌里得到了完善,尤其是其将在建筑上的心得运用到了诗歌里,让诗歌具有了形式的视觉美、雕塑的立体感、建筑的凝重感。她将中国诗歌的古典韵味借助西方诗歌的自由体制体现出来,将诗歌的内容做了延展,加之运用了绘画和建筑的构思谋篇布局,让诗歌富有了“凝固的音乐美”。

她的经典诗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就是当时新月诗派的代表作: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不仅具有美的意境和纯净的内容,形式也很纯熟,语言华美,在华美中还可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而且迎合了当时新月派诗歌的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中的格律圆润协畅,诗中流露出来的韵味轻巧、自在、活泼,没有丝毫刻意雕琢的痕迹。让人在满足了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被其细腻的情感深深触动。

林徽因的散文作品不多,但是篇篇是精品。和诗歌一样,她的散文风格独特,而且感情真挚、细腻,充满了诗性美、画意美,文字活泼,很多独到的见解至今让人眼前一亮。

林徽因的小说和诗歌一样,受到了外界的好评,她的小说主要以反映女性意识为主。她以艺术家的气质向当时的男权社会发出呐喊。作为当时思想先进的女士,她以独特的视觉观察社会,思索人生,将男权社会人们忽略的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女性的灵魂世界得以让外界知晓,将女性的精神生活和时代情绪熔铸成美的艺术形象,折射出女性的时代情绪。

萧乾说:“徽因的这些作品,有一部分是我经手发表的,如《模影零篇》。我不懂诗,但我十分爱读她的诗。她的小说,半个世纪前读的,至今仍留有深刻印象。……每逢我聆听她对文学、对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精辟见解时,我心里就常想:倘若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像十八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部书啊!”

当时有人将林徽因、冰心、庐隐这三位新文化运动中引人注目的女性誉为“福建三才女”。但是傅斯年却说:“其夫人(林徽因)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

林徽因所在的时代,女性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而林徽因能够在圈子里“呼风唤雨”正是因为她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让她气质温婉,在细微之处都能够因智慧平添美感,还让她很有主见,对学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萧乾敬佩地说:“她可不是那种只会抿嘴嫣然一笑的娇小姐,而是位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并且语言锋利的评论家。她十分关心创作。当时南北方也颇有些文艺刊物,她看得很多,而又仔细,并且对文章常有犀利和独到的见解。对于好恶,她从不模棱两可。同时,在批了什么一顿之后,往往又会指出某一点可取之处。”

学识是女人最好的门面,没有学识的支撑,美貌只是一个华丽而易碎的外壳而已。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睿智的闪光点,那么就不会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处世态度,不能够了解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动态,自然也就很容易淹没在钢筋水泥构架的世界里。

学识可以改变一个女人的境遇,懂得包容别人、尊重他人,不会试图强硬地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或者生活的习惯,所以很容易建立自己的圈子和适应周围的圈子,为生活和工作提供各种助力和便利。

学识可以帮助女人完成人生的目标,天生丽质自然是傲人的资本,但是却不足以让人一路顺遂,只有学识才能够让女人无论在应对任何场合时都能够游刃有余,在那些他人绞尽脑汁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前,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轻易化解。

学识是女人一生都不会遗失的财富。因为学识不仅仅体现在处理事务上,还体现在个人的气质和内涵上,所以有学识的女人谈吐高雅,让身边的人佩服不已。

学识可以让女人走得更远,可以更好地经营生活和事业,通过心灵的滋养和成熟让生活更广阔。优雅的女人强大而不强势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地去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遭遇挫折或不幸,这不是人力所能选择的。然而如何去面对这些难题,在挫折面前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则是我们可以选择决定的。不同的心态会让人们的生活迥然不同。人生所呈现出的色彩是艳丽还是暗淡往往取决于我们选择怎样的心态。

当遭遇困难时,大多数人的态度是:算了吧,选个容易的,或者觉得自己不行,干脆倒退回去,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的态度则不然,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用积极的意识鼓励自己,想尽办法让自己不断前进,直至取得成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心理素质和心态决定着人的一生。内心强大的人可以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也不会被击垮,相反,压力和困境能激发他的创造力和潜能,让他冲出逆境,化不利为有利。而内心弱小的人在困难面前不堪一击。

随着现在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人都感觉压力很大,有些内心脆弱的人承受不了压力,整日生活在痛苦和挣扎中。内心强大的人则无所畏惧,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够坦然面对、泰然处之、宠辱不惊,即使是面对旁人不能够抵挡的诱惑也能够心无旁骛,固守心中的那份坚持。

即使我们提倡人人平等,但是在生活和事业中,对女人来讲却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面对感情的痛楚、面对事业的低谷,女人该怎么做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好好爱自己,做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让自己在爱情的旋涡中不至于迷失,在工作的挫折面前不至于畏缩不前,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都更加顺遂。

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无论身边的男人多么强大她也不会想着依附,无论事业遇到多大的困难她也从没有放弃初衷,即使是被病魔折磨她也从不屈服,她用强大而不强势的灵魂赢得了身边人的尊重和爱戴。

在世人眼里优雅而知性的林徽因就如同她的出生地江南一样,给人的感觉永远是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艳的美丽,所以人们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以为能够写出如此莺歌燕舞的女人一定和江南一样具有安静素然的优雅、温婉而迷人,所以她成了万千男人的白莲,即使岁月流逝,她在人们的心中依旧容颜不改、令人心动。可是却很少有人会想到或者去刻意留意她的童年,对于她的成长经历人们只看到了她的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而忽略了她所承受的寂寥和苦楚。

虽然林徽因的强大让她不轻易被往事所伤,承受得住生命之重,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怀着虔诚的心仰望她。

林徽因的父亲曾取过三房太太,很小她就知道自己的父亲不喜欢母亲,而母亲的心里很苦,常常背着人独自哭泣。林徽因因为从小就聪颖淑慧,几乎过目不忘,很小就能够出口成章,所以林长民很喜欢她。但是即使是这样,大家庭的复杂和矛盾还是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林长民比较中意年轻貌美的三夫人,而且三夫人给他生了4个儿子和1个女儿。在那个时代,虽然林长民的思想很激进,但是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却根深蒂固,所以,他对三太太和其生的孩子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不仅他们住的地方最敞亮,而且他还经常与他们待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更像一家人。而林徽因却只能和母亲待在后院,不断地听母亲的抱怨和埋怨,她不得不过早地体会世态的阴暗,因而变得早熟而敏感。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曾道出了林徽因童年的感受:“我的外祖父林长民(宗孟)出身仕宦之家,几个姊妹也都能诗文、善书法。外祖父留学日本,英文也很好,在当时也是一位新派人物。但是他同外祖母的婚姻却是家庭包办的一个不幸的结合。外祖母(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第二位夫人)虽然容貌端正,却是一位没有受过教育的、不识字的旧式妇女,因为出自有钱的商人家庭,所以也不善女红和持家,因而既得不到丈夫,也得不到婆婆的欢心。婚后八年,才生下第一个孩子——一个美丽、聪颖的女儿。这个女儿虽然受到全家的珍爱,但外祖母的处境却并未因此改善。外祖父不久又娶了一房夫人(林长民的第三位夫人程桂林),外祖母从此更受冷遇,实际上过着与丈夫分居的孤单的生活。母亲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矛盾之中,使她常常感到困惑和悲伤。“童年的境遇对母亲后来的性格是有影响的。她爱父亲,却恨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上深深地伤害过她。可能是由于这一切,她后来的一生中很少表现出三从四德式的温顺,却不断地在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

林徽因的童年影响了她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小时候为了让父亲将更多的目光投放到自己身上,她表现得争强好胜,在众多姐妹中一直表现得出类拔萃,从而林长民受到排挤不得不出国考察时将林徽因带在了身边,为她开启了另一个世界。

林徽因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勤勉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更有梁思成的宠溺,人们觉得她幸福得冒了泡,却不知道她背后所要承受的痛苦。梁从诫说:“我的祖母一开始就对这位性格独立不羁的新派的未来儿媳不大看得惯,而两位热恋中的年轻人当时也不懂得照顾和体贴已身患重病的老人的心情,双方关系曾经搞得十分紧张,从而使母亲又逐渐卷入了另一组家庭矛盾之中。”

林徽因要经历的何止这些,她的父亲因为思想激进不听劝告在军阀混战中成了牺牲品,中流弹去世了,经济成为林徽因亟待解决的问题。梁启超适时地伸出援手,自小独立而自尊的林徽因为了不让老人家失望,用优秀的学业回报了梁启超。

回国后的林徽因生活并没有变得平静,战争让他们的生活颠沛流离,不仅仅是温饱,安全也是奢望,林徽因在给费慰梅的信中这样写道:“在日机对长沙的第一次空袭中,我们的住房就几乎被直接击中。炸弹就落在我们的临时住房大门十五码的地方,在这所房子里我们住了三间……可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它把我抛到空中,手里还抱着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却没有受伤。同时房子开始轧轧乱响,那些到处都是玻璃的门窗、隔扇、屋顶、天花板,全都坍了下来,劈头盖脑地砸向我们。我们冲出房门,来到黑烟滚滚的街上……”

林徽因吃的苦够多,在奔波中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是经济却不允许她停下来。当时他们寄居在朋友家里,可是朋友生活也很拮据,于是林徽因举家南迁,打算到昆明去。梁从诫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我们在长沙首次接受了战争的洗礼。九死一生地逃过了日寇对长沙的第一次轰炸。紧接着,在我们从长沙迁往昆明途中,母亲又在湘黔交界的晃县患肺炎病倒。我至今仍依稀记得,那一晚,在雨雪交加中,父亲怎样抱着我们,搀着高烧四十度的母亲,在那只有一条满是泥泞的街道的小县城里,到处寻找客店。最后幸亏遇上一批也是过路的空军航校学员,才匀了一个房间让母亲躺下。“这也是战争期间我们家同那些飞行员之间特殊的友谊的开始。旅途中的这次重病对母亲的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埋下了几年后肺病再次复发的祸根。……“三年的昆明生活,是母亲短短一生中作为健康人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里,她开始尝到了战时大后方知识分子生活的艰辛。父亲年轻时车祸受伤的后遗症时时发作,脊椎痛得常不能坐立。母亲也不得不卷起袖子买菜、做饭、洗衣……“同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李庄的日子真可以说是贫病交加了。然而,就在这样的境遇之下,母亲和父亲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而是拼上性命,继续坚持着他们的学术事业。”

可见,即便再艰苦,林徽因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或许,正是因为林徽因的内心强大赋予了她光辉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即使是在动荡的年代,她也可以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独立的人。“胜利后在北平,母亲的生活有了新的内容。父亲应聘筹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但不久他即到美国去讲学。开办新系的许多工作暂时都落到了母亲这个没有任何名义的病人身上。她几乎就在病床上,为创立建筑系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同青年教师们建立了亲密的同事情谊,热心地在学术思想上同他们进行了许多毫无保留的探讨和交流。同时,她也交结了复原后清华、北大的许多文学、外语方面的中青年教师,经常兴致勃勃地同他们在广阔的学术领域中进行讨论。从汉武帝到杨小楼,从曼斯菲尔德到奥尔夫,她都有浓厚的兴趣和自己的见解。“但是,这几年里,疾病仍在无情地侵蚀着她的生命,肉体正在一步步地辜负着她的精神。她不得不过一种双重的生活:白天,她会见同事、朋友和学生,谈工作、谈建筑、谈文学……有时兴高采烈,滔滔不绝,以至自己和别人都忘记了她是个重病人;可是,到了夜里,却又往往整晚不停地咳喘,在床上辗转呻吟,半夜里一次次地吃药、喝水、咳痰……夜深人静,当她这样孤身承受病痛的折磨时,再没有人能帮助她。她是那样的孤单和无望,有着难以诉说的凄苦。往往愈是这样,她白天就愈显得兴奋,似乎是想攫取某种精神上的补偿。”

林徽因的强大使她不必在任何人的怜悯下生活,她可以独立工作、支撑家庭、支持丈夫的事业,将母亲、妻子、挚友的角色都做到了极致。她依靠却不依赖,她强大却不强势,从来不会咄咄逼人,所以她的身边总是聚集着很多仰慕她的男男女女。

强大是很多女性追求的目标,但是很多人也在强大了之后便不自觉地变得强势。强大可以让女人光芒四射,但是强势却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工作陷入困境,当你在自以为是地指手画脚时,已经亲手将身边的人推得越来越远。尤其是在自己喜欢的男人面前,强势只会让对方离你越来越远。

最好的女人应该是外柔内刚的,外表柔情,内心强大。女人强大本来就会让身边的人尤其是男人备感压力,如果强大之外女人还很强势,时常想干涉别人的决定,那么她一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婚姻和事业都不会完满。

男人大都喜欢像林徽因一样独立的女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自己做主,不依附任何人,男人在她们身上看到的是自信坚强,愿意靠近她们,所以林徽因在太太客厅里才会成为焦点;在事业上可以相互扶持,甚至同舟共济,但是在家里却下得了厨房,愿意为家人洗手做羹汤。强势的女人喜欢说一不二,不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以为自己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火眼,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追根究底,虽然获得了优越感,但是也失去了被人亲近的机会。因为很多人都喜欢被需要,尤其是男人,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够依赖自己,所以女人一定要懂得将自己的锋芒掩藏起来,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美满。你的高度决定你的眼界

优雅的女人从不会依附任何人,不做攀岩的凌霄花,而做展翅高飞的鲲鹏,所以优雅的女人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从中体会到快乐。

尼采曾说:“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站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而你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取决于你所站的高度。

人生就像爬山一样,有些人拼尽全力、不畏艰险,最终站在了高高的山顶;有些人只希望一生顺遂、不思进取、甘于平庸,于是在山脚下徘徊;有些人好不容易到达了半山腰却没有了继续攀登的勇气。站在山顶的人,也许会满身伤痕,但是也体会到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牛顿曾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只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居高者,见多识广,思考得更多,离成功的距离也更近。林徽因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定位设在了高高的山顶,站在了让人仰望的高度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她最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骄子,被众多的知识分子所倾慕,而她也竭尽所能地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

或许是专业性太强的缘故,作为中国建筑的先驱者,她为中国建筑业做出的贡献鲜少有人提及。人们对林徽因的熟识源于她的诗歌及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纠葛。所以林徽因留给人们的印象始终是才女而不是建筑学家。

梁从诫说:“母亲爱文学,但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往往是灵感来时才欣然命笔,更不会去‘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对于古建筑,她却和父亲一样,一开始就是当作一种近乎神圣的事业来献身的。”林徽因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源于一件小事情。

林徽因跟柏烈特医生一家到布莱顿度暑假。柏烈特医生最小的女儿斯泰西在用沙子堆城堡,可是反复了几次之后都没有成功,于是喊自己的姐姐帮忙。她的姐姐黛丝是工程师,可是当时的林徽因并不知道工程师到底是做什么的。于是问黛丝:“什么是工程师?”黛丝说:“我对建筑感兴趣,将来想做工程师。看到我们身后的建筑了吗?那是中国风格的建筑,明天你可以跟我一起去那里,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给我讲讲关于中国建筑的事情。”

可是当时在林徽因的意识里建筑就是盖房子,但是黛丝却告诉她,建筑和诗歌一样是一门艺术,有自己独立的特色和语言。林徽因被黛丝的话深深地吸引了,之后的几天,她陪着黛丝到处画素描,而布莱顿区别于将大教堂作为城市中心的英国其他城市,这里的标志性建筑是英皇阁,在与黛丝参观了所有的建筑之后,林徽因深深地迷恋上了建筑这门高深的学问。她知道了建筑和盖房子的区别,知道了建筑与艺术的关系,这一次布莱顿之行为林徽因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当林徽因回到国内后,在看到那些古色古香的庙宇和殿堂后,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更加坚定了她学建筑的决心。

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学的贡献不仅仅是那些学术论文和设计,还有为中国造就了一位伟大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梁思成在清华学堂时就表现出相当出众的美术才能,曾经想致力于雕塑艺术,后来受林徽因的影响出国学了建筑。

在国外学成归来的林徽因其实有很多选择,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和梁思成一起就任于东北大学,之后又一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后来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她做的这一切无关名利、无关金钱,只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人生高度是自己选择的,林徽因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人生设定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梁从诫说:“从一九三一到三七年,母亲作为父亲的同事和学术上的密切合作者,曾多次同父亲和其他同事一道,在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广大地区进行古建筑的野外调查和实测。我国许多有价值的、成貌尚存的古代建筑,往往隐没在如今已是人迹罕至的荒郊野谷之中。当年,他们到这些地方去实地考察,常常不得不借助于原始的交通工具,甚至徒步跋涉,餐风宿雨。艰苦简陋的生活,与寻常都市相较,至少有两世纪的分别。……“一九三七年六月,她和父亲再次深入五台山考察,骑着骡子在荒凉的山道上颠簸,去寻访一处曾见诸敦煌壁画,却久已湮没无闻的古庙——佛光寺。七月初,他们居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外面找到它,并确证其大殿仍是建于唐代后期(公元八五七年)的原构,也就是当时所知我国尚存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新中国成立后,在同一地区曾发现了另一座很小的庙宇,比佛光寺早七十多年)。这一发现在中国建筑史和他们个人的学术生活中的意义,当然是非同小可的。直到许多年以后,母亲还常向我们谈起当时他们的兴奋心情,讲他们怎样攀上大殿的天花板,在无数蝙蝠扇起的千年尘埃和无孔不入的臭虫堆中摸索着测量,母亲又怎样凭她的一双远视眼,突然发现了大梁下面一行隐隐约约的字迹,就是这些字,成了建筑年代的确凿证据。而对谦逊地隐在大殿角落中本庙施主‘女弟子宁公遇’端庄美丽的塑像,母亲更怀有一种近乎崇敬的感情。她曾说,当时恨不能也为自己塑一尊像,让‘女弟子林徽因’永远陪伴这位虔诚的唐朝妇女,在肃穆中再盘腿坐上一千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徽因进入了另一个高度。之前虽然大家都知道她是才女,可是多数时候还是会称她为梁太太,但是解放之后,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