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5:52:1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试读:

第一章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考试内容】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与资源环境

1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状况;

2熟悉内蒙古自治区气候特点、气候、土地、矿产、水、草场、畜种和森林等资源概况;

3熟练掌握内蒙古自治区的区位与行政区划和主要地形地貌。

二、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概况

1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后的历史发展脉络及主要事件;

2熟悉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首府的变迁;

3掌握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

三、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

1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及“8337”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内容;

2熟悉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所取得主要成就;

3掌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指标;

4熟悉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铁路、公路和民航交通的基本状况。

【要点详解】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与资源环境

1自然地理(熟悉)(1)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纬度,地处欧亚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处在东亚季风的影响之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复杂多样,四季分明。(2)气候特点

①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热短促;

②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

③降水集中于夏季,水热同期;

④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

⑤日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⑥冬春多大风,风能资源丰富。(3)资源概况

①土地资源

a.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9个土纲,22个土类。在9个土纲中,以钙层土分布最少。

b.内蒙古土壤在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黑垆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次之,适宜发展农林牧业。

②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

a.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查干诺尔天然碱化工总厂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碱开采及深加工联合企业。

b.锡林郭勒盟锡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保有储量4.67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的五个矿区。

c.锡林郭勒盟锗储量全国第一,储量1600万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30%。

d.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e.石墨的远景储量约为3亿~5亿吨,居全国首位。

f.通辽市是我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

g.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2775吨,居全国第一。

h.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i.通辽市奈曼旗平顶山的中华麦饭石在国内品质最佳。它含有59种元素,其中18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日本著名矿物学家、医学博士高仑熙称其为“世界稀有的药石,是质量最佳的纯真货”。

j.兴安盟阿尔山泉群由48眼泉组成,有温泉、热水泉和冷泉。是从深达2800~3500米的火山岩断裂带深循环上升的矿泉水,系氡锂锶偏硅酸热矿水。泉中的氡元素含量为每升11~60埃曼,居全国各温泉之首。

k.吉兰泰盐场是中国最大的机械化湖盐场、湖盐区,最大的碘盐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基地。

③水资源

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

a.水资源分布

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区的27%,耕地面积占全区的20%,人口占全区的18%,而水资源总量占全区的67%,人均占有水量8420立方米,为全区均值的3.6倍。

中西部地区的西辽河、海滦河、黄河3个流域总面积占全区的26%,耕地占全区的30%,人口占全区的66%,但水资源仅占全区24%,其中除黄河沿岸可利用部分过境水外,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

b.地表水资源

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扣除重复水量,年人均占有水量2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水量1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为4.4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c.地下水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254亿立方米。

第一,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13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44%。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0亿立方米,占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1%。

第二,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72亿立方米,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后,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56%。自治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大气降水、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平原多、山丘区少和内陆河流域更少的特点。自治区平原区扣除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的重复计算后的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在5.9~6.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山丘区地下水平均水资源模数的2.2~2.7倍。

第三,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只是在内陆闭合盆地的平原或沟谷洼地,地下水才比较富集。

第四,全区按自然条件和水系的不同,分为:大兴安岭西麓黑龙江水系地区;呼伦贝尔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大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区;西辽河平原辽河水系地区;阴山北麓内蒙古高平原内陆水系地区;阴山山地、海河、滦河水系地区;阴山南麓河套平原黄河水系地区;鄂尔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区;西部荒漠内陆水系地区。

④草场资源

a.面积

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个著名大草原,其中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被《中国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

b.种类

全区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

c.分布

第一,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

第二,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

第三,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

第四,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发展骆驼。

⑤畜种资源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畜牧业资源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

a.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主要是蒙古系品种,是蒙古地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乌珠穆沁牛、善于翻山越岭的白岔马、产奶量较高的布特哈奶山羊、裘皮扬中滩羊、能驮善走的苏尼特双峰驼、河套大耳猪、库伦驴、中国唯一的鹿类家畜驯鹿以及乌珠穆沁马、乌审马、金宝屯猪、边鸡等等。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抗灾能力强等特点,这些优良的母本为育种提供了优质的基因。

b.培育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家畜培育品种资源也非常丰富,有三河马、三河牛等多个品种,总数量超过千万头。三河牛是全国牧区培育的第一个乳肉兼用型奶牛新品种,三河马驰名中外,乌珠穆沁羊以肉质鲜嫩无膻味而颇受中东国家青睐,产绒量较高的白绒山羊在国际上享有“纤维宝石”“软黄金”等盛誉。这些培育品种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又有优良的生产性能,对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⑥森林资源

a.面积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森林资源大省区之一,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区森林面积2366.4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8,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达20%。活立木总蓄积量13.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5位。

b.树木种类

全区树木种类繁多,乔灌树种达350多种,既有寿命长、材质坚硬的优良用材林树种,又有耐旱耐风沙的防护林树种,还有经济树种和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

c.大兴安岭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原始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碳库、基因库和木材资源基地。内蒙古原始林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森林面积占全区森林面积的32.5%,林木总蓄积量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61.8%,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色木等,均为著名的优质木材。

d.生林区

内蒙古由东向西分布着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颜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大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和额济纳11片次生林区。罕山地区的云杉、油松、榨木、山杨林,大青山、乌拉山、蛮汉山的山杨、白桦林,贺兰山的云杉、松树林以及大青沟阔叶林等,都是具有较高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

e.造林工程

第一,人工林遍布全区。据2008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区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652.69万公顷,位居全国第1位。2012年完成营造林面积78.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5.7万公顷,飞播造林6.5万公顷,封山育林35.9万公顷;

第二,2012年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4万公顷,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1.6万公顷,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面积42.2万公顷,完成“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面积12.3万公顷。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36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全年实现林业产业产值240多亿元。

f.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2012年,全区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1543.05万亩。其中,轻度发生773.83万亩,中度发生481.24万亩,重度发生287.98万亩。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共防治各类林业有害生物726.37万亩。

据第一次内蒙古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6368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59%,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三位。

⑦煤炭资源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

a.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霍林河煤矿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准格尔煤田(薛家湾区)的煤系硬质高岭土,从储量、品位到开采条件都堪称世界之最。

b.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的无烟煤以质优著称于世。

c.锡林浩特市北郊的胜利煤田,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最厚的褐煤田。发热量7645~7711大卡/千克,全国最高。(4)地形地貌

①地形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②地貌

内蒙古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阴山山脉、大兴安岭、贺兰山形成一条山带,横于内蒙古自治区,山带的北侧分别是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阿拉善草原,山带的南部是嫩江两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特后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

2人文地理(1)人口状况(了解)

内蒙古自治区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

①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

②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③人口在1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

④人口在1千人以上的有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

⑤人口在1千人以下的有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簇、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傈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仫佬族、羌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普米族、塔塔尔族、京族、怒族、乌孜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赫哲族。(2)区位与行政区划(熟练掌握)

①区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②行政区划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它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大多数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区划分为9个地级市和3个盟,9个地级市是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3个盟为阿拉善盟、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7个县,11个盟(市)辖县级市,21个区。

二、历史概况

1历史发展脉络及主要事件(了解)(1)鄂尔多斯的萨拉乌苏文化和呼和浩特市的“大窑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赤峰的“红山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2)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对鬼方的记载,春秋时期内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有林胡、楼烦和东胡;(3)赵武灵王设置了云中、雁门和代三郡,是内蒙古地区建立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城镇之一;(4)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控制广阔游牧军事政权;(5)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重建代国,同年4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6)蒙古族形成于7世纪的额尔古纳河,祖先是蒙兀室书,称呼最早见于唐朝;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尊称成吉思汗;(7)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一直保留到今天;(8)明政府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他将黄教引入内蒙古地区;(9)清朝根据对统治蒙古地区的需要,将蒙古地区分为内藩蒙古和外藩蒙古。

2首府的变迁(熟悉)(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首府是乌兰浩特;(2)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地为王爷庙。(3)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4)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5)1955年7月30日,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被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6)1969年7月5日,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3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掌握)(1)1947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乌兰浩特召开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乌兰夫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博彦满都为临时参谋长,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五一大会”。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宣布成立。(2)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国际意义。

①自治政府的成立结束了蒙古族300多年来被分割统治的历史,四分五裂的内蒙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的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成立是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里程碑,为蒙古族经济全面系统地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内蒙古进入了历史新纪元。

②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全新的地方自治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开启了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航程,标志着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诞生,为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的解放斗争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外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的一大优势。

三、社会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了解)(1)经济制度转变过程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轨。

内蒙古自治区依据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自治区的具体情况,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种基础和服务设施,最终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

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繁荣向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并举,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转变,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率”的传统模式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模式的转变。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循环经济工作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8337”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内容(了解)(1)背景

2013年3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区党委、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做好内蒙古自治区各项工作,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2)“8337”战略主要内容介绍

a.“8”:8个发展定位:五基地、两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

第一,五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第二,两屏障: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第三,一个向北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

b.“33”:3个着力点、3个更加注重

第一,3个着力点: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3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c.“7”:7项重点工作

第一,总体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做好“三农三牧”工作;

第四,推动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五,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

第六,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第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科学化水平。“8337”发展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内蒙古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8”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总目标;“33”是未来发展的6项战略任务;“7”是实现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的具体手段。

3经济发展所取得主要成就(熟悉)(1)国内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28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3.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807.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8728.1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37.2%和56.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302元,比上年增长5.0%。(2)财政状况

2018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7.5亿元,比上年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0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3)工业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以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占主导地位,这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能源、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4)农牧业经济

2018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53.8亿元,增长3.2%。

①粮食总产量3553.3万吨,比上年增长9.2%;油料产量201.5万吨,下降16.3%;甜菜产量515.9万吨,增长49.8%;蔬菜产量1006.5万吨,下降9.4%;水果(含果用瓜)产量225.5万吨,下降15.8%;

②年末牲畜存栏数7277.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2%。其中,生猪存栏497.3万头,下降1.6%;牛存栏616.2万头,下降6.1%;羊存栏6001.9万只,下降1.8%;

③全年肉类总产量267.2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71.8万吨,下降2.3%;牛肉产量61.4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106.3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19.7万吨,下降2.0%。禽蛋产量55.2万吨,增长3.7%。牛奶产量565.6万吨,增长2.3%。(5)国内外贸易

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6207.2亿元,增长6.0%;餐饮收入额1103.9亿元,增长8.0%。

①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

a.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98.6亿元,增长6.1%;

b.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2.5亿元,增长8.1%。

②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情况看

a.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5%;

b.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增长24.0%;

c.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2.9%;

d.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0.4%;

e.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8%。

③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9%。

a.出口总额378.6亿元,增长14.4%;

b.进口总额655.7亿元,增长7.5%。

④从主要贸易方式看

a.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582.1亿元,增长8.3%,占进出口总额的56.3%;

b.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41.3亿元,增长82.1%;

c.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达317.3亿元,增长6.1%。

⑤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增长1.2倍。年内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511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1家。(6)居民收入

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6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4%。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65元,增长3.8%。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①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05元,比上年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5%。从收入构成看:

a.工资性收入23302元,增长7.3%;

b.经营净收入7128元,增长12.3%;

c.财产净收入2070元,增长13.5%;

d.转移净收入5805元,增长0.3%;

e.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37元,增长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9%,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②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3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7%。从收入构成看:

a.工资性收入2897元,增长9.3%;

b.经营净收入7181元,增长12.5%;

c.财产净收入520元,增长1.1%;

d.转移净收入3205元,增长5.6%;

e.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61元,增长3.9%。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4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指标(熟悉)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指标有:区域经济、乳业、工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旅游业等的发展状况。

5主要的铁路、公路和民航交通的基本状况(熟悉)(1)铁路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铁路线由铁道部下属的三个铁路局管辖:

①哈尔滨铁路局管辖部分:呼伦贝尔市全境。

a.2条干线: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牙林线(牙克石-满归)。

b.5条支线:博林线(博克图-塔尔气)、伊加线(伊图里河-加格达奇)、伊敏线(海拉尔东-伊敏)、朝乌线(朝中-莫尔道嘎)、卓江联络线(牙克石-汇流河)。

②沈阳铁路局管辖部分:兴安盟全境、通辽市全境、赤峰市南部。

a.2条干线:平齐线(四平-齐齐哈尔)、京通线(北京北-通辽西)。

b.4条支线:大郑线(大虎山-郑家屯)、通让线(通辽东-让湖路)、通霍线(通辽北-霍林河)、通辽南线(通辽-通辽南)。

③呼和浩特铁路局管辖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北部。

a.4条干线:京包线(北京北-包头)、包兰线(包头西-兰州东)、集二线(集宁-二连浩特)、集通线(集宁-通辽北)。

b.7条支线:包白线、包石线、包环线、乌吉线、海公线、郭查线、包神线。(2)公路

内蒙古境内的公路线主要有国道和省道两种。

①6条主要的国道线:G317(巴彦淖尔公苏木-阿拉善右旗)、G109(乌海市-鄂尔多斯市)、G301(牙克石-扎兰屯)、G304(霍林郭勒市-通辽)、G305(巴林左旗-贝子府镇)、G111(奈曼-通辽;通辽-乌兰浩特;乌兰浩特-扎兰屯)。

②31条主要的省道线:S101、S102、S103、S104、S201、S202、S203、S204、S205、S206、S207、S208、S209、S210、S211、S212、S213、S214、S215、S216、S217、S218、S219、S301、S302、S303、S304、S305、S306、S307、S308。(3)民航

①整体概况

内蒙古有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包头二里半机场、乌海机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乌兰浩特机场、赤峰玉龙机场、通辽机场、锡林浩特机场、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乌兰察布机场、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二连浩特赛乌苏国际机场等几大机场,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主要城市的机场全覆盖。

②主要城市的民航线介绍

a.截止2016年3月,呼和浩特市开通运营航线88条,通达到全国63个城市;

b.截至2018年末,鄂尔多斯机场全年共营运航线50条,通航城市56个。

第二章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

【考试内容】

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概况

1了解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

2熟悉当前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和基本情况;

3掌握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1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并掌握其主要内容;

2熟悉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五个基本导向及总体目标;

3掌握自治区旅游业的六个发展重点和“十大工程”。

三、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市场概况

1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市场规模的市场结构特征、总体变化及地域分布差异情况;

2熟悉自治区旅游市场供求变化的五个主要趋势。

四、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品体系

1熟悉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品体系中各类产品的主要类型、代表景区和分布情况及重要旅游品牌;

2掌握内蒙古自治区着力培育的十大旅游专项产品的基本类型及培育举措。

五、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布局

掌握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中:一带、四区、十二圈、多点、连线的总体布局思路内容及重要举措。【要点详解】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概况

1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了解)(1)自发发展阶段(1990年以前);(2)规模扩张阶段(1991~1999年);(3)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

2当前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和基本情况(熟悉)(1)所处阶段特征

①内蒙古海外游客市场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缓慢增长,蒙古、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市场趋于成熟;

②国内游客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京津地区客源市场已经成熟;

③外来投资逐渐增加,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增多;

④旅游区大多居民愿意发展旅游业;

⑤为吸引游客,广告大量出现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突出。(2)基本情况

①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十大景观,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温泉、冰雪、边境线、民族风情、历史古迹。

②不乏世界级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贝子庙等。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腾旗地质公园、阿尔山火山遗址地质公园等景观独特且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③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835家,星级饭店320家,A级旅游景区263个,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19个,农家游、牧户游接待300多家。

④此外,内蒙古旅游那达慕、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额济纳金秋胡杨节、满洲里中俄蒙三国旅游节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节庆活动已成为内蒙古旅游名牌产品。

3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掌握)(1)旅游业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2)旅游业产业地位日益提高;(3)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4)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旅游投资规模幅度增长,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6)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建立;(7)国际、国内和区内三大旅游市场开发成效显著;(8)旅游行业管理不断强化,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高;(9)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显著增强;(10)旅游业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1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了解)(1)2014年4月自治区党委九届试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以来,自治区旅游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王君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按照总书记“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和王君书记“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8837’发展思路的内涵”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3)切实将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深入推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设。(4)治区旅游局利用近一年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调研和交流活动。(5)多次征求盟市、厅局和专家的意见,过程中结合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二次、十三次会议精神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谋划新常态下自治区旅游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6)制定了《做大做强旅游业,为我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旅游业发展思路》。(7)分析了当前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形势,确定了全区旅游工作重点和目标,统一了全系统工作思想,为推动自治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主要内容(掌握)

总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讲话和自治区党委全委会议精神,在国家旅游局“515”战略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指引下,紧紧围绕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条主线和不断提高内蒙古旅游影响力这个主题,突出“改革”“法治”两个中心和“草原文化、北疆特色、休闲度假”三大主题,增强行业自信、产业自信和事业自信。(1)创新思维,确保先进理念全程引领;(2)问题导向,实施旅游工作“十大工程”;(3)切中要害,寻求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3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五个基本导向及总体目标(熟悉)

总目标在于:把内蒙古自治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草原文化旅游大区和旅游经济强区。并以“风情万千,草原天堂;天堂草原,心灵牧场”为形象口号。五个基本导向:(1)充分挖掘内蒙古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草原文化和民俗体验旅游区;(2)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服务设施,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4)发挥边境口岸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跨国旅游,建设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旅游集散地和自驾车旅游目的地;(5)发挥旅游的融合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多种旅游业,不断培育旅游新亮点。

4自治区旅游业的六个发展重点和“十大工程”(掌握)(1)六个发展重点

①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工作;

②加快旅游改革创新;

③全面启动智慧旅游工作;

④强化旅游宣传促销;

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⑥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旅游产业聚集区。(2)十大工程

①品牌创建工程;

②旅游富民(扶贫)工程;

③市场营销工程;

④智慧旅游工程;

⑤行业管理创新工程;

⑥旅游文化提升工程;

⑦旅游交通建设工程;

⑧城镇旅游化改造工程;

⑨旅游商品开发营销工程;

⑩旅游人才培育工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