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9:35:52

点击下载

作者:(清)纳兰容若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

一生最爱纳兰词:全词彩插珍藏版试读:

他为情生

胸纳幽兰,神容自若。清丽雅致的名字,却带着一身忧郁淡漠的气质,仿佛这位才华横溢的富家公子,是误入凡尘的精灵,为体味世间的忧伤而来。的确,纳兰的词作中,“愁”“泪”“恨”等字眼触目即是,无处排遣的抑郁困惑,字里行间随处可见。连他年迈的父亲纳兰明珠读罢也不禁扼腕叹息:“你什么都有了,为何还这样不快?”为何?为“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的富贵出身,为“情到浓时情转薄”的悲凉无奈,为萦绕于心又挥之不去的浓浓悲情。纳兰天资聪颖,能文能武,是权倾朝野的宰相纳兰明珠的长子,是康熙皇帝钦点的御前侍卫,是才情洋溢的翩翩公子,却偏偏不是他希望成为的那个自由人。如若,爱情能驱散容若心中的阴霾,那么,他也不会这般郁郁寡欢了吧?只是,三段真挚凄美的感情最终都求而不得,得之却又无法长久。自妻子卢氏香消玉殒,纳兰的深情便也随之埋进泥土,从此,笔墨间“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句句血泪,字字惊心,读来无不叫人愁肠寸断。撇开文字不说,纳兰的性情倒是与《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几分相似,都是出身相门的富贵公子,都是情深义重的款款情人,难怪乾隆皇帝在读完《红楼梦》时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也。”只是,大观园里有纳兰影子的又何止宝玉一个?至情至性、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满腹才情,却又抑郁寡欢,悲凉不已。纳兰吟“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为雪花飘零而悲;黛玉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为落花凋零而哭。却不知,他们的命运同这番景致有着相似的凄美。悲观的性格决定了悲剧的一生。如果说黛玉是一颗令人怜惜的泪珠儿,那么纳兰容若,便是一朵绽放幽香的兰花,浓而不烈,香而不浊,就像他的词,唇齿留香,余韵无穷。是天妒英才也好,积郁成疾也罢,三十一岁的生命终究还是太过短暂。可是,容若的一生并不苍白,他为情而生,为情而苦,为情而亡,他是那个时代里为爱而纯粹活过的人。他度过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徐志摩如是说。纳兰的离开,让三百多年前的情愫心事被静静掩埋。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将用怎样的眼界来看待他,于他已不重要。那些动人的词句将被有缘人一次次传送,又以另一种方式被我们默默铭记。

卷一

忆江南(昏鸦尽)

①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②梅。心字已成灰。注释①胆瓶:长颈大腹的花瓶,因形如悬胆而得名。②心字:即心字香,一种炉香名。

赏析

彤云密布的冬日黄昏里,隐约有一只瘦小的乌鸦,它越飞越远,身影也越来越小,直到融进那一望无垠,萧瑟的旷野尽头。旷野中,是谁惆怅无尽,若有所思?天宇间,是谁独立寒秋,无言有思?何事令她难更思量?何人令她爱恨交加?罢了罢了,“往事休堪惆怅,前欢休要思量”。罢了罢了,“人心情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

熏香如心,飘起袅袅的青烟,暖香熏透她的闺阁;急雪翻飞,缕缕纷纷,柳絮因风吹般地飘飞而起。雪白色的胆瓶中刚插上的梅花,冬风吹近暖暖的闺房,化作清风,卷起阵阵幽香。这本是闲极雅极的适意景致,奈何她的心中竟也卷不起一丝快乐的涟漪。冬风益发强劲,心形的盘香燃烧殆尽,地上只留下一道心形的香灰。周体转凉,心中凄凉寂寞,次第已如燃尽的熏香一般,化作了死灰。

这首词营造了两种不同而又互相联系的场景。“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是第一个场景;“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是第二个场景。前一个场景是在冬天黄昏的野外,第二个场景则是在少女的闺房中。

从旷野到香阁,从大环境到小空间,从“小立恨因谁”到“心字已成灰”,各个层面都能看到词人在情感上的变化。而这中间也有一个转变的标志,就是“急雪乍翻”,它是词中情感变化和时空转换的交点。前面或许是“秋凉”罢了,而后面明显可以感觉到“凄冷”的环境氛围。

纳兰这首词中“心字已成灰”巧妙而自然地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在意象上指的是心形的熏香燃烧完后,在地面上留下的心形灰烬;另一方面,又可以指词中人物在情感上的“心如死灰”。这样真挚的情感表现方式,或许正是纳兰性德的词令人感动的根本。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①②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鹢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注释①紫盖: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双:即船头绘有鸟图像的船,此处指皇帝的游船。②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匹马,马八尺称龙,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赏析

康熙帝巡行江南时,纳兰扈从前往,头一次来到这里,见到白居易口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他忍不住挥笔描绘眼见之美。

景有致,城却是个厚重的城,这“旧长安”,本是八代王朝的都城,历史风尘,留下厚重的城墙,是个别有雅韵的地方。对于南京古城,个人十分喜爱,那沿途的树木,即使是秃了树干的,都有无限意味,更别说当年的旧长安了。古城,文人大都是喜爱的。

然而在这城中,忽然迎来了皇帝的驾临。紫盖双鹢,可见,车队船队十分壮观,百姓“拥六龙看”,围凑在四周看着热闹,看这难得一见的壮观车队,或者还想目睹一回龙颜。然而,雄丽之景,纳兰却觉高寒,众人皆醉我独醒,应当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不得不想起东坡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高处起舞的寒凉,怎比得上人间的平凡生活?也不知,纳兰这一声“高寒”,是替自己悲哀还是为康熙觉得悲哀。也许是为自己那始终被限制的人生而觉得拘谨不安,也许,是为了生活毫无选择、毫无空间的喘息颇为难耐,也许是为着迟迟不能如愿的抱负而深感无奈,也许是为着感情无法自已的愁苦而心有凄凉。

而康熙呢,作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他享尽了荣华富贵,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人压迫他的理想,没有人夺走他的爱人,这样的出行,翠华六龙,百姓围观人声鼎沸。他坐在华盖下着着自己的龙袍,他被保护、簇拥,却从未有机会享受百姓平凡生活的欢愉,这样的高处,他不觉得寒冷吗?

康熙怎样想,又从何知晓呢?纳兰这一叹“高寒”,又悲凉,又无奈。喧闹的人声之中,也难得有个纳兰,顿觉高寒不已,由衷地觉得悲哀。

即便家家都争唱饮水词,这纳兰的心事,又有几人知晓呢?

忆江南(江南好,城阕尚嵯峨)

①江南好,城阕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②驼。玉树夜深歌。注释①故物:旧物,前人遗物。石马: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这里指前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刻。②玉树:被视作亡国之音,这里泛指柔美的曲调。

赏析

历史古城自有它的风韵。

纳兰这一回江南之游历,看着这南京城一派繁华,自然是有了些许的感叹,却又不由得担忧惆怅起来。“江南好,城阕尚嵯峨”,美好的江南如今还留有前朝繁华的遗迹,这里城墙巍峨,不禁让人怀念起故物。“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然而,当下之景已不是当年之景,当下的王朝也已不是当年的王朝,面对此景,纳兰心中激起“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愁绪,可谓触景而伤情。

何时,一个动荡的年代会随新城池的产生而消逝?何时,一个兴盛的王朝会随城墙倒塌而沉沦?何时,我们亦会成为今后这里的人们眼中之故物?雕栏玉砌犹在,却只是朱颜已改,历史兴亡,各带有各自的注脚,只是回头望去,觉得尤其迅疾。

不知不觉,纳兰的思绪陷入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那首《玉树后庭花》: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都归于乐寂中,陈后主沉醉在他温柔的美梦里,听着听着,最后果真是不长久地归于沉寂。一朝盛世因这一阕好曲有了声名,同时因这一阕好曲丢了盛世本可延续的命运。这落红可是如此之美,只惜花开一现,并不长久。落地无声,花开易见,花落难寻。可惜,可叹,可悲啊!

不知纳兰在这里写到“玉树”时,是否也怀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心情?是否有那感时伤怀的痛楚和那无边的忧虑呢?

巍峨的城墙下,原本昌盛的城池在热闹繁华的景象之后,早已不见了痕迹。此时的盛景与没落的年代对比,令人不禁想要逃遁这思潮暗涌的沉重。此时“尚在”的城池,谁知何时就会成为“惟有”的旧物?

也难怪李易安会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纳兰亦如是罢。

忆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①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注释①乌衣巷:地名,在今江苏南京,是东晋士族名门的聚居区。晋宋时期王、谢等名门望族住于此。

赏析

南京,千年文化古城,一砖一瓦都凝固着流动的岁月,希声的歌。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鸡鸣寺的钟声,夫子庙的深处,至今可探;而栖霞山的秋叶,紫金山的架势,连同秦淮河的流水,年年依旧。南京,值得纳兰感叹的地方远不止于今人所见。可纳兰没有将笔端流连于这些地方,只是将这一番感慨洒在了燕子矶头。“燕子矶头红蓼月”,燕子矶坐落于南京城郊,与岳阳城陵矶、马鞍山采石矶并称“长江三矶”,自古便是登临怀古的去所。只是,纳兰坐在燕子矶头所思为何呢?此时此地,不见古人,不见来者,空余孤人怆然。“乌衣巷口绿杨烟”,三国时期,乌衣巷本是吴国驻南京部队的营房所在地,因为那时的军装都是黑色,故称驻军之地为“乌衣巷”。只是,千年过去,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明明灭灭间,燕子依旧似曾相识,却已物是人非。纳兰说的“风景忆当年”,不知是哪年风物。是如我们看燕子矶时想起1937那血染长江的当年,还是他透过明末政治家史可法所见到的那滴滴沉江泪?“白云悠悠矶头月涌千骢过,往事渺渺江上风清一燕来”,六朝古都,不知染了多少斑斓色彩。那些泛凉的低叹,微凉的浅唱,悲凉的吟啸徐歌,盘桓在长江雾笼的水汽中,沐在阳光下蒸腾不见。如云消雾散后,清丽雄壮的南京。浸在月光下,那些旧事又笼上心头,聚在眉峰,流转于眼波间,默数心下事,不觉夜已阑珊。

忆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①②③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注释①虎阜:即虎丘,山名。在江苏苏州市西北。②诗格:诗的风格,此处指山水极富诗情画意。③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赏析

秋日的苏州山水柔美,江面氤氲,宛如一幅山水泼墨画,意境悠悠,给人无限遐想。若再来一曲悠扬婉转的箫声,那自是别有一番情趣,叫人忍不住想要问一句:“谁在木兰船”?“谁在木兰船?”这便是词人的自问。那木兰船里渐行渐远的,不知是何人呢?是被沈宛一并带走的江南风韵,还是自己对这位江南女子的惆怅思念?文艺作品里,我们常常说“情景交融”,情与景两者互相牵动,相得益彰,有了纤细柔和的景色,也便有了柔软细致的心绪。就像此刻的纳兰,身处这山水之中,也想要吟诗作赋一通,淋漓地念它几阕。

关于沈宛和纳兰的相遇,典故传说甚多,各有不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娇美的江南女子确实曾攫取了纳兰之心、之情。为这女子,纳兰苦苦思念,为了那两情可以久长时,深情守候。可他因生于名家的身世,不得不接受很多无可奈何的条规限制,满汉之恋,如何能被接受?大概他从爱上她的那时起,就预料到,想要执其手必会背负很多的艰辛吧。

木兰船要将你带往哪里去呢?

惆怅虽然能读出几分,但总的来说还是充满着欢愉之情。此时,决定退离官场隐归田园的纳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他准备辞官隐退后,便迎娶沈宛,同心爱之人共同安宁生活,享受人间最淳朴诚挚的生活。木屋,石凳,竹椅,诗书,茶酒,佳人,足矣。想想,都会觉得有所期盼了。

就是带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念想,纳兰游历江南,规划着未来平淡的生活。难怪,那些景色都着上了欢愉的色彩,所谓“山水总归诗格秀”。只是那一叶小舟,不禁勾起了他对未来的忧虑和遐思。木兰船上渐远的娇媚,是否会同这江南的风一样?爱人,是否仍旧在那里?然而,皇命难违,纳兰终究还是与心上人那娇柔的身影擦肩而过。

或许,小舟带去的是他无边的相思,又或许,带来了他对未来的期许。词人沉醉着,深思着,不禁想要轻轻地唤一声,可否让它慢一些驶离?

忆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①②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注释①云林:元代画家倪瓒的别号。纳兰性德好友严绳孙擅长画山水,此处借指严绳孙。高士: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②泉石:指山水。

赏析

纳兰的词,有两个最让人称道的主题,一为爱情,二则友情。身为一世才子,纳兰是个极重友情之人。这词便是他到了好友顾贞观的故乡无锡所作。

见到了梁溪,就知无锡宝地已抵达,环顾四周,“一幅云林高士画”,江南水乡如同好友倪瓒的山水画一般,浓淡动静,结合得天衣无缝。“数行泉石故人题”,这里的风景透露出一股高傲隐逸的气概,行走之间,竟能在泉石上看见好友顾贞观所作的诗句,就连题字都是他的笔迹。这一切让纳兰悲喜交加——故友难遇一回,如今,两人以这种方式再聚,“还似梦游非”,难道不像是在做梦吗?

话说,纳兰容若与顾贞观是一对难得的知己,可是,二人却因地域、地位的关系,聚少离多,难于会面。顾贞观生性风流倜傥,洒脱淡泊,广交朋友,恣意享受人生。而纳兰却是个忙忙碌碌的三等侍卫,在官场上奔波操劳,少有享受生活的闲暇。二人每每道别之时,纳兰都会伤怀无限,与好友坐下饮酒填词,好好地谈天说地一阵。

这一次,容若来到顾贞观的故乡梁溪,与朋友相聚的念头便尤其热切。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泉石上见到顾贞观的题字。见字如面,以这种方式与朋友相聚,不知纳兰是怎样的心情。是欣喜、遗憾、熟悉,还是失落、亲切、无奈?罢了,罢了,多少算是于此重逢了,即便没能当面问候一声,也已触及到友人身上夹带的水汽,闻到了他指尖流淌的清香。

然而,“别时容易见时难”,遗憾的是,两人终究没能见上一面。不知友人面容如何,身体是否安好,学识可否又有长进……心中怀揣着对挚友的种种思念,终于没有机会当面说出。

纳兰身处京城,没有挚交交心,内心有如浮萍飘摇,没有归属之处。而来到梁溪,山水之间到处可见熟悉的知己的题词,归属感突然萌生。这一切是在梦游么?即便是梦,也是个美梦罢。

忆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①江南好,水是二泉清。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何必让中泠。注释①名高: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赫。

赏析

说到“二泉”,我们往往会想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唤起心中无限的伤感。这首《忆江南》又何尝不是如此?它绵延不断的缱绻之情,亦如悲戚的二胡曲调,听在耳际,却又回荡心底。“江南好,水是二泉清”,二泉是指今天江苏无锡的惠山泉,即“天下第二泉”,它曾因泉水清澈适应煎茶而远近闻名。因为纳兰对二泉心怀眷恋,所以叹一句“味永出山那得浊”,二泉之水,无论在山抑或出山,都是清澈的,不会受到污染亦不会变得浑浊。

纳兰以为,“名高有锡更谁争”,二泉之水已然天下无双,更有谁争?其实,这里的“有锡”就是今天的“无锡”,当年,无锡近处有一座山峰,在周秦时代盛产铅锡,因此得名锡山。可是到了汉代,锡山之锡逐渐被采尽,于是,山边之县便被称作“无锡”。待到新莽时代,锡山的锡矿复出,传为奇迹,故此县又更名为“有锡”。后至东汉光武年间,锡矿再次枯竭,“有锡”自此被唤作“无锡”。

二泉的水清澈见底,碧绿荡心,“何必让中泠”,又何必让给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中泠泉呢?词的最后一句,看似只是写第一泉和第二泉的区别,实则是将人和物再次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自己在官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风骨。可见,纳兰写这首小词,抒发的是自己不愿被俗世之欲吞噬的决心和意愿。

忆江南(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①②江南好,佳丽数维扬。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谁与话清凉。注释①佳丽:美丽。维扬:扬州的别称。②金粉:黄色的花粉,这里指琼花。

赏析

说到江南,就不得不提到——扬州。这座富有古韵的历史文化名城,引得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它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词句,正如纳兰所赞:“佳丽属维扬。”美中之美,还数扬州。

扬州的景物,最为人称道的,一是琼花,二是月色。

琼花为扬州市花,自古有许多名流之士对它爱不释手。或许是因为琼花长相独特而又不乏风韵,所以,时常引来文人的驻足称颂。因此,“琼花”一词便自然而然地与这个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所谓“既下扬州,必寻琼花”。“月色”这个意象,在诗词中更是常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代诗人徐凝的一首《忆扬州》,道出了扬州无限的风姿。“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此时,有花有月,雾色朦胧,纳兰的心都快融化了。然而词的结尾,他笔锋一转,不禁问道:“与谁能话得清凉?”景致再美,也是一个人欣赏,无人能把酒言欢,共赋诗词。寂寥之中,词人的思念愈加浓烈,自己在此赏花观月,不知北方佳人,是否垂颜叹息着爱人无法相伴呢?“花”与“月”两个意象历来与美人脱不了关系,此时,纳兰虽然伫立窗前,倚楼看月,享受着江南美好的景致,心却思念着北方的佳人——沈宛。这个江南女子才气出众,善解人意,因此能得到纳兰的真心爱怜。可是,他们的感情有太多世俗的阻隔,便是有情人,也难得一份完满的爱情。

想到这里,词人顿时觉得凄凉无比,景色再美,也只能一人独赏,这一个人的欢愉,又哪里称得上是欢愉?对着一番好景,却只能感叹:花前月下,美人何处?

忆江南(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①江南好,铁瓮古南徐。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②趋。北顾更踌躇。注释①立马:骑在站立不动的马上,驻马。②北顾:山名,即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区东北江滨。

赏析

说到古城,人们便会联想到它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人文色彩。仿佛褪去昔日的繁华,它依旧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气韵,苍茫中透出几许悲壮。这份悲壮,就在纳兰的词句里,就在铁瓮城。“铁瓮古南徐”,铁瓮城位于江苏镇江,它由三国时期孙权所建,有着“深气象雄”的美名。不过,纳兰当时所见的铁瓮城经历了数代战争,已然面目全非,荒芜苍凉。遥想当年,孙权在此金戈铁马,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身姿何等威武,如今,却也是大江东去,留后人缅怀无限。

或许是古城往昔的光荣与壮烈触发了纳兰的情感,又或许是联想到汉武帝刘彻当初射蛟的勇武,词人不禁有感而发:“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远远望去,射蛟台依旧是繁华热闹,却今昔有别,史上之事,终究只能是历史。

必须要佩服纳兰用典的精湛,看似随意挥笔,描述那情境之中的景物,实则精当地化用历史,以史抒情,足见他深厚的诗词修养和高妙绝伦的语言天赋。寥寥数语,已将悲古伤今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按理说,纳兰生于优越的权贵之家,生活得无忧无虑,所以,这故国之思、伤今之情又是从何而来?事实上,纳兰十分推崇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并深受其影响。所以,后主词句间的兴亡之叹便自然地融入了纳兰细腻的情感之中,这便成就了《饮水词》的清丽和哀愁之风。

忆江南(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①金碧矗斜曛。注释①斜曛(xūn):落日的余晖。

赏析

江苏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这首《忆江南》便是纳兰在游历镇江时所作。“江南好,一片妙高云”,“妙高云”即是我们如今熟知的天柱峰。峰顶上有坪如台,名妙高台。这里三面峭壁,近峦远岗,松涛盈耳,终年云雾缭绕,看起来如同仙境一般。此刻,词人立于妙高台之上,静看山下江南俯视之景,内心充满了愉悦之情。“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这阕词,纳兰提到了两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一个是米外史,一个是李将军。米外史就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传说他曾获得南唐后主李煜流传下来的一方名砚,却用这名砚在镇江甘露寺下临江之处换得一块地皮,以作建宅之用。至南宋绍兴年间,米芾用砚台换来的宅子归了岳飞的孙子岳珂。不久,岳珂在这片地上建了一所园林,并取名“砚山园”。词作中的“砚北峰峦”便是指此地。

米芾虽然一生官阶不高,却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不善官场逢迎,为人有些清高,但这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也使他对书画艺术的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米芾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尽管不被世俗所理解,却成就了他高深的艺术造诣,这一点与纳兰极其相似。另一个人,李将军,即唐代绘画大家李思训。他画中所取的题材多为幽居之所,所以,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出世情调。

表面看起来,纳兰是在写米芾和李将军,事实上,他也是在反观自己。虽然身处一个官僚围绕的环境里,但纳兰一直对权贵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他不融于世俗,为人清净,沉溺在自己填词作赋的快乐中,不愿过问人世纷杂之事。

因而,当面对清丽的江南之景,想起自己万分欣赏的君子时,词人禁不住感叹:“金碧矗斜曛。”就连落日的余晖都仿佛闪着碧光,无限美好。想想古人,看看美景,再勾勒一副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纳兰豁然开朗,心中惬意无限。

忆江南(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①无事避风沙。注释①无事:无须,没有必要。

赏析

与繁华的京城相比,江南的婉约清丽显得尤为雅致,当纳兰一口气写下江南各地的山水时,也不禁自问:“江南好,何处异京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江南与京城如此不同,叫人如此留恋呢?

事实上,纳兰踏上仕途的经历与他向往汉文诗词的初衷是完全不符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纳兰,无意苦争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目睹险恶官场的真实面目,远观朝中朋党倾轧,小人得志,英才落魄,甚是凄凉。淡泊名利的纳兰最终失望至极,坚决抵触弄权敛财,事亲至孝又不愿效法父亲,只得冷眼旁观官场沉浮之事,实则内心早已厌倦不堪。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纳兰随君王出游江南。这里清清朗朗的风景,着实俘获了他一颗感性的心。“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碧绿的树叶垂落在水边,宛若帷幕一样,残落的叶子奄奄一息,模样却比娇艳的花朵更加动人、美丽。面对眼前美好的景致,纳兰将在官场积郁的不满和厌倦一吐为快,顿觉心中清明无限。

在这江南水雾里,纳兰不仅遇见了他今生第一位挚交顾贞观,还遇见了红颜爱人沈宛。牵念之景里有牵念之人,挚爱之景中遇挚爱之人,冥冥之中他与烟雨江南,已经不可分割。

对自然界山水花草的眷恋,对田园生活的期盼,最后都融在这一句“无事避风沙”之中。纳兰欲避之风沙,是那官场之中的恩恩怨怨,是是非纠葛和扯不清的含混的人情关系,以及事权贵的无可奈何。恰只在这江南,即纳兰心中暗指的隐居生活,才是清清丽丽,没有沾染的空气。“无事避风沙”,可轻婉地念,亦可洒脱地诵,既可是纳兰内心窃窃的期盼,亦可是其面对江山如画渴望的解脱。淤积依旧的渴望,何时能破茧,从此安定于没有风沙拂面的轻柔的风里呢?

忆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①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②诗。标格早梅知。注释①新来:新近,近来。②标格:风范,品格。

赏析

古时文人互通书信,留下不少传世的佳作。这词便是纳兰与顾粱汾惺惺相惜的最好证明。

纳兰这阕词,答的是顾贞观的《浣溪沙·梅》: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小楼风月独醒时。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待他移影说相思。

写的是梅,咏的是品格,思的是人。

贞观赞梅是那最高枝,赞梅的冷艳不俗,也是写人该出尘而不染,高洁正直。小楼风月,一人独醒时,更是一语双关,不知独醒于风月的,是梅还是人。待他说尽相思,思的又是谁呢?有人疑问,这“相思”二字,从来不就是为爱人所造的吗?其实,这词更像是为友人而写。

纳兰读懂了此中深意,因而立即回复好友,告知新来甚好。所谓“虎头词”,指的便是顾贞观之词,虎头实为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小字,由于顾贞观与其同姓,因而借虎头指代贞观。一句话开门见山表达收到故友诗词的新来之好,足见纳兰下笔时满心的欢愉。“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是纳兰从顾贞观的词里摘录下来的。以冷香喻梅,恰能写尽梅的冷艳高洁,好似唯有梦中才可亲历那撩人的芳香。清瘦的世外之态,没有诗词能够轻易言出那清雅脱俗的姿色。如此描述,既是对梅的挚爱,也是自己对高洁脱俗的品质的坚持。

为了将那清雅的姿态与其共勉,纳兰写道:“标格早梅知。”这是词中的点睛之笔。挚交之间,默契最是令人感动,所谓知己,是知其所思,晓其所虑者。知己之高风亮节,超凡脱俗的秉性,不就正是这梅散发的清香缕缕吗?这五个字的精妙,全在这两人的默契,不得不令人感叹:挚交,该是如此。

看那顾贞观以诗词来思纳兰,友情同似爱情需要等待和磨合,缘起缘灭,都是默契,相知相携,才得以延续。有知己至此,夫复何求。

忆江南(挑灯坐,坐久忆年时)

①②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③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注释①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②杨枝:杨柳的枝条。③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是纳兰为去世的妻子卢氏所作。纳兰二十岁时与时年十八岁的卢氏成婚。卢氏出身名门,是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她知书达理,才貌双全,与纳兰情投意合,万般恩爱。可是天妒有情人,在他们结婚三年后,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爱妻的去世让容若经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从此,他的诗词里写尽了对卢氏的思念和深深的爱。

回忆起去年此时来,耳中所听、眼中所见都是凄迷之情景,词人眼中更增添了几分惆怅:坐在灯下,回想陈年旧事。薄雾之下花影朦胧,夜已深沉,月亮也已经落下杨柳枝头,听你催促我不要睡得太晚,那样的情景历历在目。而今你却已经离去,心中无限幽恨又有谁能知道?你我天人永隔,相互怅惘,在这经声佛火中不胜凄迷,如此光景是梦是幻,还没睡去却已经分不清了。“天上人间俱怅望”,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相互凝望,相互惆怅的看望和想念。容若的词看似是为亡妻所写的悼念词,但也有一说是,它是容若为沈宛所做。那个江南明眸皓齿的女子离容若而去后,容若夜夜难眠,为她写下辞章,以解心中的思念和牵挂。

沈宛的离开令容若变得神情木然,对他来说,和沈宛在一起的日子犹如一场黄粱美梦,短暂过后,便要永久地面对清醒世界里的伤痛。那场明快的梦境虚幻得如同一场假象,消失得彻头彻尾。“憔悴去,此恨有谁知”,梦醒了,梦碎了,容若留下的只有愤恨,但是应该恨谁?恨自己的软弱,恨世道的不公,还是恨这无法抗拒的命运?在深沉的夜色中,他独坐一旁,头顶月光迷蒙,任夜色笼罩一身,因为已是心如死灰,所以无法再对外界有任何动作了。“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怀念着往昔种种,在经声和供佛的油灯香烛之火光下,内心凄迷。

人世本来就有着各种不幸和痛苦,有的人为衣食温饱而苦,有的人为理想未来而苦,还有人为苦而苦。总之人世种种,皆是在苦海中挣扎。容若因为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无法留住自己的爱情,苦闷之下只得寄情诗词,借诗文舒缓情绪,找到新的方向。

忆江南(江南忆,鸾辂此经过)

江南忆,鸾辂此经过。一掬胭脂沉碧甃,四围亭壁幛红罗。①消息暑风多。注释①消息:变化。

赏析

纳兰作这首小词是回忆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十一月扈从南巡时,经过南京的情况。词中写了过旧陈宫时的感受。“鸾辂”指皇帝车驾。“江南忆,鸾辂此经过”说明当时是扈从南巡。“一掬胭脂沉碧甃”,则指胭脂井,胭脂井即南朝陈景阳宫的景阳井,故址在今南京市。此处是以事代人,谓当年陈后主与其张丽华、孔贵妃两位妃子洒泪投井,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当时情景诚可哀悯。“四围亭壁幛红罗”一句,意谓亭壁四围挂起了红罗,以遮蔽江南多变的暑风,即“消息暑风多”。红色往往是历史中一抹鲜亮的色泽,说荒淫误国也好,红颜祸水也罢,到头来终会随着历史的脚步销声匿迹。“暑风”一词既指词人离开江南生活后经历的风风雨雨,也指其对江南生活的眷念。

自古江山一局棋,绝世红颜有香消玉殒之时,千秋功业也有断壁颓垣之日。世事无常,最能永恒的莫过于变化本身。万千思虑至此,纵使纳兰,也只有浅浅地叹上一句,“消息暑风多”。

忆江南(春去也,人在画楼东)

①春去也,人在画楼东。芳草绿黏天一角,落花红沁水三弓。好景共谁同?注释①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赏析《忆江南》是小令的词牌名,短小精悍,在纳兰笔下为数不少。

这篇起句“春去也,人在画楼东”,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春之将暮,词人独立画楼凭栏远眺的图景。“芳草”二句意谓碧绿的芳草连到了天边,飘落的红花铺盖在茫茫的水面上。“弓”是古代的量度单位,时代不同,它所规定的长度亦有别。此处的“三弓”也并非实指, 意在说长长的一大片。

词人用“芳草”“落红”二词突出了红绿对应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力,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篇末落句“好景共谁同”,化自欧阳修“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一句。词人用反诘煞住,点到本旨。即春去也,人也天涯,孤寂之情难禁。再细品其芳草、落花对句,既为景语,又是孤凄心绪的烘衬,使这五句小令含思悠婉,蕴藉绵邈。①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心灰尽)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②③④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注释①双林禅院:指今山西平遥西南七公里处双林寺内之禅院。双林寺内东轴线上有禅院、经房、僧舍等。②摇落:凋残,零落。③清吹:清风,此指秋风。④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也指墓穴或骨瓮。

赏析

容若有一个红颜知己叫做沈宛,是他在江南认识的。沈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和容若心意相通,二人感情甚笃。让人惋惜的是,容若那时已经有了妻子卢氏,加上沈宛是汉家女子,家族无论如何也不认可纳兰和沈宛之间的恋情。

容若无法将沈宛接进家门,只能在京城其他地方为沈宛安置一处别院,二人就这样开始了艰辛却又幸福的夫妻生活。但好景不长,沈宛在怀孕后,决定回到江南,独自将容若的骨肉抚养成人,她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容若与家族的关系。

沈宛走了,正如她来一样,毫无声息。这样一个善良却又卑微的女子在容若的生命中来过又离去,为容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首《忆江南》就是容若在沈宛走后,一个人百无聊赖时所作的。“心灰尽,有发未全僧。”容若此刻的心情果真也是如此,虽然蓄发,内心却依然是如灰烬一般,毫无生气,对红尘丝毫不再留恋了,如同僧人一般。只不过是等着死去,消磨时光罢了。既然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一句“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也便是在情理之中了。“孤檠”是孤灯的意思,夜晚一个人守在似曾相识的孤灯下,怀念往昔,真想沉浸在过往的美梦中长睡不醒。可惜梦总有做完的时候,等醒来时,更发现了现实的冰冷与残酷,就好像凋零的花朵,淅淅沥沥的雨声,怎么看都是寂寞。

容若在最后感慨自己是“薄福荐倾城”。在这里,“荐”的意思是进献、送上,而“倾城”则是指那些容貌艳丽的女子,这里指的是沈宛。容若福薄,无法消受上天馈赠给他的美好礼物,只能在失去之后独自叹息。

这首词写尽离别辛酸泪,却又不失清新淡雅,实属佳作。中国历代的文人都追求将对物质理性的认识与人生观、世界观联合起来,从而指导生活、艺术等。容若却不是如此,他超脱于任何一种形式,他的抒情与描写都是有感而发,从心底迸发的热情让理性的禁锢荡然无存,容若写词,重在写心。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①暗怜双绁郁金香,欲梦天涯思转长。几夜东风昨夜霜,减②容光,莫为繁花又断肠。注释①双绁(xiè):郁金香成双成对。②容光:脸上的光彩。

赏析

初见这首词,便“闻”到一股淡淡的郁金花香。“暗怜双绁郁金香”,事实上,郁金香并非中国本土花卉,它是唐贞观年间天竺国王谴使回访时传入的,至纳兰生活的清康熙初年,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一句里,“双绁”二字历来说法颇多,最常见的便是作“双枝”之解——成双成对的郁金香,大约有连理枝、并蒂花的意思在其中,以此反衬出纳兰“对影成三人”时的那些孤寂。还有一种比较有趣的说法是以“双绁”指代女子的袜子,在词中暗指女子之物。

纳兰对双绁郁金香的感情,似乎并不只借花伤怀那么单薄无力,前者“暗怜”,后至“天涯”,怕是纳兰情系之人所遗。一句暗怜,多少陈年旧事,编入西风流年里,静静地藏于这金织玉绣的罗衣之中。岁月尘封的魔咒被瞬间的一个恍惚打破,只一瞥,便想起了前世今生种种,思如暗流汩汩,终是意难平,欲静又不止。

几分情愫,几丝迷情,几缕旧物,近在咫尺,却又迷蒙得如纷飞柳絮,“几夜东风昨夜霜”,衣袖翩跹过后扬起一地落寞,令人欲作天涯之思。好一个“欲梦天涯”!何为欲?欲本就一种无奈,就像是给自己一个难以实现的承诺,总想尽力做到,却遥遥无期。

不知纳兰此调作于何时,竟是几夜东风后忽而霜至。身处乍暖还寒时候,或是另有所指?东风亦作春风,多写生发之象,主风调雨顺的和气之色。这里的东风当然可以理解为郁金香的春天。而值得深思的是,纳兰为何以“几夜”形容东风,而非几日?按常理,东风多生于白昼,见尽百花齐放的繁华景象。或者说,郁金香若作花之解,也非昙花般夜间开放,那么这“几夜”又作何理解呢?由此看去,“双绁郁金香”所指大有可能是纳兰系情之人。

一朝好景终散尽,昨夜霜过,任凭雨打风吹去,只是朱颜改。辗转反侧之下自是容光减,心如冷灰,自言“莫为繁花又断肠”,不要再为春尽而伤心落泪。或许,这是纳兰心中条分缕析的理智与那颗柔软敏感的心在彼此较量,一边思忖莫为繁花凋零的残春之景而伤感,一边却又挣扎着偏向了诗意的感情。

在那金碧辉煌的栖居中,有几人还能在名利场看清自己不断追逐的心,有几人还能借着东风将灵魂荡涤得如初生般清澈?那份返璞纯真的感情,不过是纳兰对本真自我的追寻罢了。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①刺桐花底是儿家。已拆秋千未采茶。睡起重寻好梦赊。忆②交加,倚着闲窗数落花。注释①赊:渺茫、稀少。②交加:交错,错杂。此处谓男女相偎,亲密无间。

赏析

这是一首洋溢着田园气息的小令。区区三十几字便是一个富于生活情趣的小故事,可谓迷你。

词一开篇便告诉我们,这是一件花下事,发生在水乡火红的刺桐花下。下一句“已拆秋千未采茶”则是明明白白地点出了时间。古代,民间常有“拆秋千”的习俗,大约在农历二月初时,逐渐繁忙起来的农家一般会拆掉小孩子们玩耍的秋千。此时,孩子们便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荡着秋千,嬉戏于乡野之间了,而要随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而采茶则大约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左右,如此看来,这首词应作于春种与采花的短暂间歇之中。怡红快绿、茶香若兰之农闲时刻,才有闲情逸致有此酣然一梦。

梦到什么了呢?细思量,忆交加,原来是梦到与心上人相厮守,浓情蜜意,情意缱绻。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必是相思成久才得以双双入梦。然而,醒转之后呢?不过黄粱一枕,梦醒才知万事空,唯余一片相思在心头。由此看来,这首《忆王孙》分明是怀人之作,却不知纳兰心上之人此时身在何方?

然而,相思相望难相见,词人的愁思不知寄予何处,只好身倚闲窗,默默细数窗外一地的落花。花自飘零水自流,落花本是无情物,为何纳兰不以盛开的刺桐花作数,而闲情专指飘零一地的落花?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要从这“刺桐花”探个究竟了。

一说到刺桐花,不由得让人想起刺桐城泉州。它是典型的南国风物,在一些地方的旧俗里,人们曾以刺桐开花的情况来预测收成。如头年花期偏晚,且花势繁盛,那么来年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耐人寻味的是,这南国宠儿刺桐缘何闯入了纳兰的梦乡,引得梦中交加,还被亲切地称为“是儿家”?

原来,纳兰的妻子卢氏本生长于广东,是名副其实的“南国素婵娟”,而纳兰生命中的另一红颜江南才女沈宛,则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士。因此,无论是卢氏还是沈宛,都与这刺桐一般,是生长于南国的佳人知己,与北国才子纳兰相知相伴。尽管一份尘缘短暂得令人扼腕,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段佳话。

看到佳人故乡风物,纳兰怀人之心油然而生,便拟小女子口吻写上一则怀春之事。词句间,思妇那副白日里睡懒觉、思盼情郎的娇酣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①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读②《离骚》。洗尽秋江日夜潮。注释①浊醪(láo):即浊酒。醪,带糟的酒。②离骚: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中的名篇。

赏析

时维三秋,天气转凉。昨夜又是一夜难入眠,只听得西风萧萧,足足吹了一夜。园中芭蕉林,本是绿肥青葱苍翠可爱,岂忍得了这一夜的摧残,尽是遍地皆狼藉。望见眼前的凄凉,词人胸中凄凉无限,人岂能经受如此寂寥?叹罢,便取来一壶浊酒,对窗独自低饮,强将这无限的寂寥倒进杯里,化作无奈,一饮而下,灌入愁肠。

岂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心中苦闷何由才得排遣?随手捡起一本《离骚》,漫目读去,字字尽愁语,篇篇有千结。报国有心,立功无门,心怀天下,书生意气,三藩之乱的刀兵战火未安,我得心中愁闷,如那日夜奔腾翻滚不息的三湘江水一般。

这首词主要是写一种“愁”,不谈这“愁”到底是为何而愁,先看看纳兰性德的写法。这首词只短短三十一字,其中直接、间接言及“愁”的,全篇皆是。直接写“愁”的如“满眼芳菲总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醪”、“洗尽秋江日夜潮”。虽然第一句“西风一夜剪芭蕉”未直接说出情绪,但根据传统,也可理解为词人正要表达一种愁闷。短短三十余字,可谓字字皆愁。

可见,纳兰性德的词在用情方面可谓有些纵情的倾向,特别是那些表现细腻的女性化情感的词。这首词就能体现这样的风格,写愁就全篇写愁,如江水滔滔不绝。西风引起人伤时,第一愁:西风毁坏芭蕉;第二愁:奋力遣愁,借酒浇愁愁更愁;第三愁:停杯读《离骚》,所读尽愁;第四愁:悲于人生山山水水。这样的写法,在读者方面感受起来,确实是感觉一重又一重地压来,颇为压抑。

据考证,这首词是三藩之乱期间,纳兰性德有感而作。三藩之乱其间,纳兰性德正作为康熙的御前侍卫,因职责所在,虽有立功之心而无立功之门。正因为如此,这首词既有一种同屈原般的忧国忧民的惆怅,又可见纳兰自己一贯的细腻情感。

在对于主题的理解上,可能难免有不同看法,这些看法多半源于对词人自身的理解。不过正如梁羽生所说,也许因为纳兰容若太善于言愁了,因此一般人对他有个误解,以为他是个消极颓废的词人。其实他的“愁”,正如前一篇所谈过的,乃是在封建压力下,精神苦闷的表现;而且除了“工愁善恨”之外,他也还有激昂悲愤的一面,用百剑堂主的词来说,就是还有“悲慷气,酷近燕幽”。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赏析

文人常常喜欢借景抒情,表达心中的情意,就像这首《采桑子》,看似写景,实则写心,讲的是容若思念表妹,夜深难寐的凄苦心境。

容若与表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二人之间的情谊堪比青天绿湖,清澈可鉴。但就在容若准备迎娶表妹时,她却依照满人的规矩,被选入宫中做了秀女。从此,表妹便与容若一墙之隔,就此天长地久地离别开来。

就这样,容若的一番痴心从此付诸流水,就像他在词中开篇所写,“彤霞久绝飞琼字”,在这里,“飞琼”是仙女之意,指代容若所爱的女子。而“字”指书信,也就是说,他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表妹的来信了。接下来便是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猜测:人在谁边?人在谁边?叠句充分地展露了容若内心的不安与骄躁,还淋漓地表现出了他不可包藏的忧伤。

接着,词人哀婉地抒情道:“今夜玉清眠不眠。”“玉清”本指仙人居住的仙境,这里则指代皇宫。在无言的深夜,夜不能寐的容若披衣于浓重的夜色中,捂心相问:很久都没有收到你从宫中的来信了,没有我在你身边,你在宫中,过得还好吗?是否如同我思念你一样,也在思念我呢?

到了下片,容若也从天上落到了人间,“香销被冷残灯灭”,烧完的香,冰冷的被子,还有那即将熄灭的灯火,这一切都是真真实实的身边事。而这一切也在提醒着容若,自己所爱的人早就远离这里,躺在另一个男人的怀抱里,强颜欢笑。“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在这清冷的秋日,容若能看到的只有自己无尽而又无望的思念,回转头去,屋里那番清冷的景象,让他揪心疼痛。无奈,容若只能感慨:“又误心期到下弦。”“心期”是指心愿,而“下弦”是指下弦月的时光,容若认为,相聚的期限总会到来,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与表妹的相见却依然遥遥无期。

看来,人生相逢这件事情,就如同月圆月缺一样,此事古难全。容若这首词,写尽了思念之苦、相爱之苦、相守之苦、离别之苦,叫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他愁苦的思绪里,感怀逝去的爱情。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赏析

这是一首爱情词,抒写对情人的深深怀念:是谁在翻唱着那凄凉幽怨的乐曲,伴着这萧萧雨夜,听着这风声、雨声,望着灯花一点一点地烧尽,让人寂寞难耐、彻夜不眠。在这不眠之夜,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萦绕在心头,让人或睡或醒都如此无聊,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谁翻乐府凄凉曲”算是纳兰词中的名句,看似平白易懂,却于深处暗含波涛汹涌的愁绪,句中的“翻”字,是演奏、演唱的意思。“乐府”是诗体名,最初的时候是指乐府官署从民间采制的诗歌,后来将从魏晋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能够模仿乐府诗的古体诗歌都称为乐府。宋朝以后的诗歌、散曲、词、剧,能配乐的都称为乐府。

谁在唱着那些凄美的歌曲,歌声萧索,居然令“风也萧萧,雨也萧萧”了,而且还凄凉到彻夜无眠,“瘦尽灯花又一宵”了。古人的烛火一般是用羊油做成的,烛芯烧着的时候,有时候会发出小小的爆裂的声音,像烟火一样。

所以,在这里容若会用“灯花”来描写,美丽的词汇既能增加词的美感,又能写出意境。这相思也有分类,容若的相思就如同燃烧的灯芯,模模糊糊,道不清真切,却是持持续续,烧不尽相思。

上片写完相思的凄凉,下片便转而写无聊的现状。“不知何事萦怀抱”,思念到深处,依然觉察不出什么事情才是牵绊自己思绪的“罪魁祸首”。凄凉的心境令自己整夜无眠,而无眠之夜里,无谓的相思,更是令自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了。

词写到这里,意境接近尾声,只是读词的人还是不甚明了,令容若凄苦而又无聊的女子究竟为何人?可能是为了解决读者心中的疑惑,也或许是为了回答自己这一整夜无聊的思索,容若最后一句便交代为“梦也何曾到谢桥”。

收笔之句似乎在字里行间悄悄透露了这位不知名的女子的倩影。末尾处的“谢桥”是说谢娘桥,古人用“谢娘”来指代心仪的女子,而“谢桥”便是由谢娘衍生出来的美丽词汇,指代佳人所住的地方。

一场古时候的思念,一个谢娘的故事,或许思念真的是从一座谢桥走向另一座谢桥,在不经意间品味思念似醉非醉的感觉。容若的词,无人能够真正诠释,但这也正是容若词的魅力所在,因为不懂,所以悲悯。因为每个人的梦中,都有一份得到却又失去的美丽。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①②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③④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注释①土花:苔藓。②铅泪:晶莹凝聚的眼泪。③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端溪紫:指紫色的端溪砚。④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意欲告诉读者,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了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真的就如同词中所写的那样:“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这词中所写的,也实在就是他的心性,容若一生的心境悲苦凄凉,无人能懂。

正如那斑痕累累的湘妃竹一样,虽然青青如黛,竹身上却是长满苔藓,就如同容若虽然是人人羡慕的相爷公子,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是满腹文采的大才子,但他的内心深处结满的疤痕,有几个人能看到呢?只有容若自己能够感受到。他出身富贵,地位显赫,仕途顺利,相貌俊秀,就连妻子也是门当户对,这一切是任何男人都可望而不可即的,却被纳兰一人所占有。然而,他却依然不满。“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所谓“犀椎”是指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成的小锤子。而“凤翘”则是古代妇女凤形的首饰。这句话的意思是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翘触碰到了青竹,从而发出清雅和谐的响声。

是何人的发簪碰到了青竹,这个人是容若的情人还是红颜知己,在词中并未提及,但可以得知的是,这个女子最终是未能和容若厮守一起的。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容若开篇的悲情词句了,或者可以说是事出有因,却也应了那句情何以堪。而在下片里,容若将写景转为抒情,尽情抒发了一番相思之苦。“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意思是: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容若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①②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注释①无计:无法。②欢期:佳期,欢聚的日子。

赏析

纳兰作词,多是有感而发,意由心生。或许从词意间,你并不知晓他具体想要表达的感情,但就是觉得很美,美到灵魂深处,让人回味无穷。就像这首《采桑子》,仅有几个词语的铺陈,就勾勒出了一幅清爽宜人的水墨丹青。“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开篇道来,犹如当头一棒,让人灵台一片清明,但细细想来,这句话平淡无奇,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心里迷惘万分。这样的话语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推敲的地方,如果这句话用在别处,可能就如同脚下的石头,被人们忽视了,但放在容若的词里,却又是不一样的。

容若的词如同容若的人生,“当时错”,现在才明白了、才后悔了,可是,当时错的究竟是什么?错在什么地方呢?不知容若是探究当初不该爱,还是不该走得太近。总之,那段得到又失去的爱情令容若内心忐忑不安。一个“错”字,令人百转千回,牵肠挂肚。正因为有了之前的“错”,才有了下面的“泪”——“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满眼春风百事非”,眼前的景色越是美丽,心中的愁苦就越是难挨。以乐景写哀情,更加令人感到凄凉。或许,这就是纳兰受到人们喜爱与推崇的原因吧,他表达的感情总能明明白白地直指人心,轻易地说中每个在情场中辗转的男女心事。“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回想当时的分别,就已经知道了今生无缘,无法再相见,但偏偏还要告诉自己,来日方长,或许他日能够重逢。这里的“欢期”是相见、欢聚的意思,而“强说”一词让这份期待中的欢期变得难以预见。明知道不能相见,却偏偏想要相见的矛盾心情,令这首词充满欲哭无泪、欲诉无言的悲凉。

容若或许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悲怆,他转笔结尾,写道“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人生或许就是这样,月圆月缺,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或许这就应了那句:“无限愁怀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①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注释①斜汉:指秋天向西南方偏斜的银河。

赏析

霜气卷扬着雪花阵阵飞起,扑面而来的是冬日寒冷的天空。天空的银河迷蒙昏惑、模糊不清,寒气袭来,连帐篷中的炉火都不再暖和。在家中时那熏香缭绕、枕衾温暖的往事,真是让人不堪回首。面对“一穗灯花”,耳边几许“疏钟”,一切都好似在梦中一般。词中每一句都透露着塞外的苦寒和孤寂之情,仿佛这就是词人当时心境的写照——落寞,孤独。“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严宵”“拥絮”透露出塞上寒夜的寒冷,也从中流露出自己的凄苦心境。频频惊起,拥着被子,能感受的除了满面的寒气,只有塞外无际的空寂。

因为夜里太过寒冷,所以,词人几次睡梦中被冻醒。屋内尚且如此,屋外的旷野上更是不用说了,“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天空寒雾迷漫,银河仿佛横亘在夜空上的河流,被寒气所笼罩,在这样的天气下,军营里的炉火再怎么添加柴火,也是烧不旺的。

既然在清冷的夜里清醒过来,想要再睡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万籁俱寂,一人独行,这样的时刻,最容易胡思乱想了。于是接下来,容若峰回路转,从景物描写转入对回忆的叙述。“香篝翠被浑闲事”,“香篝”是古人在室内焚香所用的器具,而“翠被”则是被面艳丽柔软的被子,这两样事物看似是容若对家的渴望,实则是容若在思念家人,或许,正是他的妻子。词人明白,这一切不过是美好的幻想,即“浑闲事”,身处塞外才是他此刻要面对的现实。

一段似梦非梦的描述,仿佛让读词的人与他一同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守着暖炉,怀拥翠被,温暖舒适。这里的描述并非完全是身体上向往的舒适,更多的则是表达心理上的一种向往,向往轻松自由、宽松舒适的环境。

在寒冷的毡帐里,词人听到稀疏的钟声,而此时毡帐里一点微弱的灯光提醒他,家在很远的地方,自己现在身处的是不知何处的塞外,一时之间,孤凄情怀,不免难以忍耐。只能以词写心,托物言志。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①②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③。注释①箜篌: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②肠断:形容极度悲痛。③碧纱:绿纱灯罩。

赏析

那一夜,你宿在红桥。

梦中开满了清香四溢的花朵,这本是完美的约会。

却在梦外,听到孤寂的胡笳声,醒来时,身边一片成空。

月光洒向花枝,桃花如画,人更如画。

风雨过后,春寒料峭。

离别之后,万物皆空,天地悠悠,佳人离去,从此断肠人在天涯。

韶华不再,芳踪难觅,岁月如同一缕茶烟,就这样飘然远去。

这首词叙述的是所爱的女子离去后的苦闷心情。情景交融,时而虚,时而实,现实与梦境的交汇,描绘出一幅脱离于现实的画面。

上景下情,抒情之中带有景物的唯美描写,写景之中又直中见曲,写出情思的黯然神伤之意。全词的宗旨在伤离念远,如同上文所写到的那样,梦中与她相会在红桥之上,那时清香弥漫,忽而梦醒,听到的却是城头传来的胡笳呜咽的悲鸣。家中月光照在桃花枝上,洒下一片疏影,犹是风雨初歇,春寒料峭。自从离别之后,断肠人如今已在天涯之外了,谁会再来弹奏箜篌呢?美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暗暗地消耗,就像那一缕轻烟透过碧纱一般让人难以觉察。“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上片一开始就从描写春天的夜晚入手,“冷香”“萦遍”,销魂动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红桥并非指扬州的红桥,而是作为夜宿地点的红桥,意指容若在那里做了一个冷香四溢的美梦。这里之所以用“冷香”,与下面“雨歇春寒”有关。

雨水一向是词人们热衷的事物,表达黯然的哀愁最为妥帖。容若也不例外,他钟情于一切能够让内心潮湿的事物,虽然梦中有着一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