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眼超声诊断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22:56:47

点击下载

作者:杨文利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简明眼超声诊断手册

简明眼超声诊断手册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简明眼超声诊断手册/杨文利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0416-3

Ⅰ.①简… Ⅱ.①杨… Ⅲ.①眼病-超声波诊断-手册 Ⅳ.①R770.4-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48388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简明眼超声诊断手册

主  编:杨文利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8年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416-3

策划编辑:李海凌

责任编辑:李海凌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眼超声技术的水平也得以不断提高。眼超声检查在眼科疾病诊断以及治疗随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眼超声诊断水平成为临床工作中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目前国内不乏眼超声诊断方面的各类专著,但是仍缺少一本可以供超声诊断医师随时参考学习的“口袋书”。为此,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杨文利主任组织国内在眼超声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共同编写了《简明眼超声诊断手册》一书。该书介绍了眼超声检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典型病例对眼科各种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进行规范、精炼地讲解。编者通过对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宝贵资料进行总结分享,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和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本能够快速、便捷地掌握眼科各种常见疾病基本超声特点,并能随身携带、随时学习的手册。

相信该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高各级眼科、超声诊断科及相关临床医师的眼超声诊断水平。同时也弥补了该领域手册的空白,为眼超声诊断事业的发展和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主任魏文斌2015年2月前  言

随着眼科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超声诊断也成为眼科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超声诊断的结论与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诊断的准确性更关乎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患者的预后。因此,提高眼超声诊断水平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为给广大的超声诊断医师提供一个可以随时参考的“口袋书”,我们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眼科为主,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编撰《简明眼超声诊断手册》一书。

本书共41章,约6万余文字,200余幅图片。为了便于读者参考我们依据疾病的部位,按照从眼球壁到眼内容的顺序,结合超声图片,对37种常见眼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进行的总结分析,同时对超声伪像等也通过图片进行介绍,涵盖眼常见病和多发病,为日常的超声诊断工作提供帮助。

本书各章节既总结了各位编者本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同时涵盖了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力求图文并茂、特色鲜明,能反映当前眼科超声诊断的先进水平,跟踪眼科超声诊断的前沿动态,使之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若能以此为各级眼科、超声诊断科师生及相关临床医师得以裨益,笔者将深感欣慰。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各级领导和同道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眼科超声室的各位同事为本书图片的收集、整理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诚然,我们学习眼超声诊断的时间还较短,对超声与眼科疾病的结合还有很多不到之处,书中的不足、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前辈、同道提出宝贵意见,积极斧正,以备再版时修正。杨文利2015年2月于北京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眼超声临床诊断基础 第一节 解剖概要第二节 眼超声检查适应证第三节 眼超声检查种类第四节 基本扫查断面和声像图方位识别第五节 眼组织的回声表现第六节 声像图像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生物测量 一、 眼部超声生物测量的原理二、 眼部超声生物测量的临床应用三、 超声生物测量的检查方法四、 超声生物测量声像图的判定五、 特殊类型眼超声生物测量的注意事项六、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第三章 巩膜葡萄肿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四章 巩膜炎症 第一节 表层巩膜炎第二节 巩 膜 炎第五章 巩膜裂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六章 脉络膜缺损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七章 脉络膜脱离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八章 脉络膜上腔出血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九章 虹膜睫状体囊肿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章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征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一章 脉络膜血管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征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二章 脉络膜转移性肿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征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三章 视网膜脱离 第一节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第二节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第三节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第十四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五章 Coats病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六章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七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八章 视网膜劈裂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十九章 玻璃体后脱离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二十章 玻璃体星状变性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二十一章 永存玻璃体动脉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二十二章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二十三章 玻璃体积血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二十四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二十五章 晶状体脱位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二十六章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附:青光眼相关测量参数第二十七章 特殊类型青光眼 第一节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第二节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第二十八章 虹膜根部离断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征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临床意义第二十九章 房角后退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章 睫状体脱离和睫状体离断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征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一章 异  物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征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二章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三章 淋 巴 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四章 泪 腺 炎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五章 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六章 海绵状血管瘤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七章 颈动脉海绵窦瘘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八章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 一、 概  述二、 临床特点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四、 诊断依据五、 鉴别诊断第三十九章 眼科术后超声形态学改变 第一节 角膜移植术后改变第二节 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改变第三节 青光眼术后改变第四节 玻璃体视网膜相关手术后形态改变第四十章 UBM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第一节 UBM在ICL术前术后检查要点及注意事项第二节 UBM在ICL术前应用价值第三节 UBM在PC-PIOL术后并发症处理的应用价值第四十一章 超声伪像 一、 振铃效应二、 侧壁失落效应三、 后壁增强效应四、 声  影五、 混  响参考文献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第一章 眼超声临床诊断基础

超声医学的发展已经使许多新技术不仅很快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随着诊断仪器性能的逐步完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尽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已经基本普及,组织谐波成像、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弹性成像等新技术也逐渐为广大超声医师所熟悉,但二维超声始终是超声医学的主体。作为超声诊断医师必须掌握正确的超声诊断方法,掌握器官、组织的正常声像图,分辨超声伪像。此外,还应有坚实广泛的临床知识、正确的诊断思维方式,才能得出合理、准确的诊断报告。第一节 解剖概要

眼为人体的视觉器官,分为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眼球和视路共同完成视觉功能,眼附属器则起保护和运动等辅助作用。眼球(eyeball)近于球形,其前后径为24mm,垂直径为23mm,水平径为23.5mm,位于眼眶内。眼球分为眼球壁和眼内容两个部分。眼球壁包括三层膜: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一、 眼球壁

1.纤维膜

角膜(cornea)和巩膜(sclera)组成眼球外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故总称为纤维膜。

2.葡萄膜

葡萄膜(uvea)又称色素膜,是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富含色素的血管性结构,分虹膜(iris)、睫状体(ciliary body)和脉络膜(choroid)三部分。葡萄膜内血供丰富,主要生理功能是营养眼球。(1) 虹膜:

为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为一圆盘状膜,由睫状体前部伸展到晶状体前面,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2) 睫状体:

位于视网膜与锯齿缘之间,前与虹膜根部相连,向后移行于脉络膜,切面为三角形,顶端向后指向锯齿缘,基底指向虹膜,环绕晶状体赤道部。(3) 脉络膜:

由视网膜锯齿缘开始,直到视神经孔,覆盖眼球后部。厚度约0.25mm,为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

3.视网膜

视网膜(retina)前界为锯齿缘,后界为视乳头周围,外为脉络膜,内为玻璃体。后极部可见一直径1.5mm边界清晰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称为视乳头(视盘)(optic papilla,optic disc),为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筛板的部位。在视乳头颞侧3mm处可见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称为黄斑(macula lutea),其中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fovea centralis),为视网膜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二、 眼内容

1.晶状体

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囊和纤维组成,形似双凸镜的透明体,借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固定在虹膜后、玻璃体前,富有弹性。晶状体直径约9~10mm,厚度约4~5mm,前后两面相接处为晶状体赤道部。

2.玻璃体

玻璃体(vitreous body)为充满眼球后4/5空腔内的透明无色胶体,其99%为水分,充满在晶状体后,玻璃体内没有血管和神经,在其外层有少量游走细胞。玻璃体组织由玻璃体界膜、玻璃体皮质、中央玻璃体、中央管及玻璃体细胞构成。

3.房水

房水(aqueous humor)是眼内透明液体,充满眼前房和后房。房水由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分泌产生,主要功能是维持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保护眼结构的完整性和光学透明性。三、 眼部血管解剖

1.动脉系统(1) 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第一分支。它通过视神经管与视神经相伴行进入眼眶。其在眶内的行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眶外下方向前走行到视神经,然后在眶中部穿越视神经到其鼻上方(第二部分);约85%的病例,眼动脉在视神经的上方越过;其余在视神经的下方越过。在视神经鼻侧(第三部分)眼动脉分出其末支。(2) 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

由眼动脉的第二部分分出,于球后约12mm处进入视神经,然后在视神经实质中向前行走直到眼球为止。在视神经内,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相伴行。(3) 睫状后长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long,PCAl)和睫状后短动脉(posterior ciliary ciliary artery artery short,PCAs):

包括6~8条短动脉和2条长动脉,均在视神经附近从后进入眼内,为脉络膜(睫状后短动脉)以及虹膜和睫状体(睫状后长动脉)提供血供。

2.静脉系统(1) 眼静脉(ophthalmic vein,OV):

眼静脉共两支,即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和眼下静脉。其中,眼上静脉是引流眼球及其附属器的主要血管,直接向后引流至海绵窦。眼下静脉在进入海绵窦之前,发出分支汇入眼上静脉,另一支汇入翼状丛。部分血液也向前经内眦静脉入面静脉引流。(2) 涡静脉(vortex vein,VV):

涡静脉为引流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的主要血管。脉络膜后部的静脉向前集合,赤道前的脉络膜静脉则向后集合,在赤道部附近形成4~5支涡静脉。(3) 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 retinal vein,CRV):

其走行在视神经内,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走行完全相同。经眼上静脉或直接回流到海绵窦。第二节 眼超声检查适应证

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功能的拓展、探头技术的进步、超声理论和实际诊断水平的提高,超声诊断在眼部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广义上理解,超声声束能够到达的部位,几乎都是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这些结构的形态改变都是超声诊断的适应证。

1.屈光间质欠清晰,眼科常规检查方法无法窥清眼内结构是否正常时,可行超声检查。

2.眼球内占位病变,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实性、囊性,混合性等),大小、位置及伴随症状。

3.眼球创伤,超声检查损伤情况,如结构的完整性,是否有异物存留等。

4.单侧或双侧的眼球突出,是否为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原因导致。

5.持续性低眼压或高眼压的情况下,可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除外房角和睫状体病变。

6.涉及眼局部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可考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等的血流参数进行定量测量。

7.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应对眼球结构进行生物测量,为计算植入眼内的人工晶状体的度数提供条件。第三节 眼超声检查种类

常用的眼部超声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A型超声

2.B型超声

3.彩色多普勒超声

4.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5.超声造影检查

6.超声生物显微镜

7.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第四节 基本扫查断面和声像图方位识别

声像图即超声断层图(ultrasonic tomography),反映眼球不同部位断面解剖结构的回声特征。因此,正确的超声断层扫描方法是获取清晰的眼断面声像图的最基本要求。

超声不同于CT和MRI,后两者为标准的横断面,经过计算机进行重建获得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影像。超声检查的断面的随意性和实时性可以在检查时从不同的角度显示眼的解剖结构,所获得的断面灵活多样。这既是超声诊断的优势,但也给不同的操作者之间的图像信息交流带来困难,而对临床医师阅读声像图也造成障碍。因此,确定基本的扫查断面和统一的图像方位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一、 眼部超声扫查的基本断面

超声仪器的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不仅与扫查的体位有关,而且和探头放置的位置及声束扫查平面的方向有关。因此需要在声像图上标记探头的体表位置(body mark)。

眼内疾病的超声检查方法最基本的有3种,即横切、纵切和轴位扫查,其中横切和纵切较轴位扫查更为常用。横切和纵切法声束可以自晶状体旁通过,降低晶状体对声波传导的干扰,还可以通过探头的移动获得更大范围的检查图像。

横切扫描:如果探头标记方向为与角巩膜缘相平行的扫描方法即为横切扫描。这种检查方法得到的是探头对侧眼球结构的子午线(类似纬线)切面(图1-1A)。如果将探头置于9点的角巩膜缘且探头指示方向向上,所得图像的上方即为2点的图像,下方为4点的图像,中央为3点图像。如果将探头水平置于6点角巩膜缘且探头指示方向指向鼻侧,则所得图像的中央为12点子午线球壁的图像。上方为1点图像,下方为11点图像。一般根据探头所在的位置将横切法分为水平横切(探头标志指向鼻侧,探头置于6点、12点角巩膜缘)、垂直横切(探头标志指向上方,探头置于3点、9点角巩膜缘)和斜行横切(探头方向指向上方,探头置于1 : 30、4 : 30、7 : 30和10 : 30角巩膜缘)3种方法(图1-1B)。图1-1 横切扫描法图

纵切扫描:将横切法扫描时探头方向旋转90°即为纵切法扫描,即探头的标记方向与角巩膜缘始终垂直。所得图像为探头对侧径线的切面。另一种理解为类似车轮的轮辐状放射状扫描。一般将周边部的球壁回声显示在图像的上方,将视神经显示在图像的下方(图1-2)。如果将探头置于6点角巩膜缘且探头指示方向指向瞳孔,将得到12点球壁的径线切面。自角巩膜缘向穹隆部移动探头,可以将眼球周边和后极部球壁均清晰地显示,探头越接近角巩膜缘后极部图像显示越清晰,探头越接近穹隆部,则眼前段的图像显示越清晰。图1-2 纵切扫描法图

轴位扫描:指探头位于角膜的中央,声束自晶状体中央穿过,将眼球的后极部以视神经为中心,完整地分为2个部分的图像。但是由于声束自晶状体穿过所产生的声衰减可能导致声波对眼后极部图像显示的能力下降,这也是这种检查方法较横切、纵切使用的局限性。一般轴位法用于与晶状体、视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黄斑疾病的评估。

通常采用水平轴位检查时,探头标记一般朝向患者的鼻侧,这样黄斑的图像正好在视神经图像的下方。垂直轴位检查探头标记一般向上,斜行轴位即1 : 30~7 : 30,10 : 30~4 : 30的轴位检查探头的标记一般向上(图1-3)。图1-3 轴位扫描法图二、 超声图像的评估

进行眼内疾病超声检查时,首先将仪器的增益状态调整至最高,以免将细小的病变遗漏,一般依照如下顺序进行扫查:①横切扫描:首先检查眼球的上方,将探头置于6点角巩膜缘,标记方向指向鼻侧。由于探头在角巩膜缘,首先得到眼球后极部的图像,向穹隆部移动探头,依次得到眼球后极部、赤道部、周边部的图像。然后应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眼球的下方、鼻侧、颞侧进行检查。②纵切扫描:如果应用横切扫描在眼球内有异常发现,或者有不能详尽观察的盲区,可以进行纵切扫描。即横切扫描发现病变后,旋转探头90°即与横切扫描相垂直,同样自角巩膜缘向穹隆部移动探头,观察病变的情况。对于位于后极部或周边部的病变,应用纵切扫描可以获得比横切扫描更满意的图像特征。③轴位扫描: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与晶状体或视神经关系密切的病变,黄斑病变等,为明确病变与视神经、黄斑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可应用轴位扫描。④特殊检查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病变超声特征的分析,提供对眼内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形态学改变:主要包括形状、位置、边界等;定量诊断:主要包括回声强度,内回声和声衰减等;动态检查:主要包括后运动、血管征和流动性等。

对黄斑疾病的观察:由于黄斑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对黄斑区进行仔细地观察。一般有如下2种方法对黄斑进行评估,包括水平轴位、垂直横切扫描。其中以水平轴位扫描在黄斑病的诊断最有价值,它可以将黄斑区完整地显示,记录病变的大小、边界、形态改变等。对于一些特殊病例,非放射状垂直鼻侧子午线扫描(右眼的3:00位和左眼的9:00位)对病变的评估有一定帮助。第五节 眼组织的回声表现一、 回声强弱的描述

一般根据声像图中灰阶的不同,将回声分为高水平回声或强回声(high level echo),中等回声(medium level echo),低水平回声(low level echo)和无回声(echo free)等。结合眼科的具体情况见表1-1。表1-1 眼科超声回声强度的分级与描述二、 回声形态的描述

1.点状回声

超声检查显示为均匀、细弱的点状回声,可以广布在眼内亦可局限在眼内某一区域。典型的表现为玻璃体内的积血。

2.斑片状回声

超声检查显示为斑点状回声,通常代表非均质性结构。典型的表现为玻璃体内实性占位病变等。

3.团块状回声

经常用来形容较大的异物、眼内气体等。

4.条带状回声

超声检查显示为粗细不同的条带状回声,光滑、平整,可以用来描述眼内的病理膜、病变的包膜等。

其他的可以根据病变的形状进行描述。三、 回声分布的描述

按照回声在眼内或病变中分布情况进行描述,如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等,也可以用密集、稀疏、散在等进行描述。四、 根据声像图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1.彗尾征

眼部异物、眼内气体等由于内部混响的作用可以产生类似“彗星尾”的超声图像,称为彗尾征。

2.对吻征

脉络膜脱离时,脱离的脉络膜双侧隆起并完全贴附在一起,类似双唇对吻的图像特征称为对吻征。

3.挖空征

脉络膜黑色素瘤由于其特殊的顺磁化效应,产生肿瘤前界回声强后界回声弱,在肿瘤接近眼球壁处甚至可见肿瘤内回声缺失的现象称为挖空征。第六节 声像图像的分析方法一、 声像图的分析方法

在对一幅图像进行辩证分析之前,首先应确定图像为眼部哪一组织的断面。对于眼球内病变一般有横切面、纵切面、轴位切面等。对于眼眶病变包括眼旁横扫查和眼眶纵扫查等。此外,根据扫描的方式对眼眶病变可以分为直接扫查和经球扫查。

对于占位病变应在确定多角度扫查的基础之上首先确定病变的最大切面,然后做与最大切面相垂直的切面即“十字交叉扫查”,定量测量病变的大小。

行眼部超声检查时需注意“双侧对比检查”法的运用。由于我们有一双眼睛,所以对于眼部超声检查而言,双侧对比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基础。通过对双眼的对照检查和比较,对于不易确定的结构可以进行详尽的辨别。

对于眼部超声图像的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形态和大小

正常的眼球近似圆形,由于玻璃体的存在,眼球壁的回声与玻璃体之间对比鲜明容易分辨。正常的眼球壁光滑,三层结构一般无法分辨。视神经为眼球后的带状暗区,眶内的脂肪为回声强度均匀的中强回声,眼外肌的回声较眶脂肪略低且有筋膜包绕与眶脂肪之间容易分辨。正常的泪腺呈类三角形,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间界限清晰。一般眼科超声检查时应行双眼的轴位检查获得眼球中轴的切面,自角膜顶点与视神经之间测量眼球轴长,通常双眼的眼轴长度差不超过0.3mm。对于球壁水肿的病例,一般建议将眼球后界的标定在眼球壁而非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对于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病例,应注意葡萄肿的位置,如果葡萄肿位于眼球的赤道部或周边部,一般不影响测量,如果葡萄肿位于黄斑区或累及视盘,一般测量的标尺定在葡萄肿的后界为宜。

2.血管的形态

应用CDFI检查可以分辨球内和眶内血管的走行与分布。由于眼部血管纤细、走行复杂且多变异,一般只能根据解剖位置和形态确定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等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眼上静脉等静脉。通过对血管进行频谱分析,可以获得相应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涉及眼局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3.毗邻关系

正常的眼眶内只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但由于眼眶和鼻窦相邻,故鼻窦疾病可能累及眼眶。如果在鼻窦旁的眼眶内出现异常回声,一定要请耳鼻咽喉科除外相关病变后作出相关的诊断。二、 临床与声像图相结合

超声检查是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是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它绝对不能脱离临床检查而独立存在,更不可能单独称为一种确诊的依据。作出超声诊断的同时,一定要与临床表现和临床相关的检查相结合,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等作出准确的诊断。如果单纯依靠影像改变而不联系临床特点,将可能产生错误的诊断。

下面将以眼外伤——钝挫伤的眼前段损伤为例,对超声诊断的思路进行整理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般的眼钝挫伤后,由于外力的作用,眼内压的改变可以导致眼前段发生相应的形态改变,包括瞳孔缘撕裂、虹膜根部离断、房角后退、睫状体撕裂、睫状体脱离、晶状体不全脱位、周边视网膜脱离等。其中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眼内压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房角后退、晶状体不全脱位可能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而眼内压升高。根据以上基本疾病表现,对受检患者有比较充分的理解。瞳孔缘撕裂、虹膜根部离断用裂隙灯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睫状体撕裂、房角后退、睫状体脱离等可以借助房角镜检查诊断。晶状体不全脱位时临床检查可有前房深度的改变、虹膜震颤等体征。周边视网膜脱离时可能借助间接检眼镜发现。因此,如果临床有如上的提示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疾病。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因角膜水肿、前房积血等情况无法窥清检查组织时,可考虑UBM检查除外上述疾病。

应用UBM检查应结合相关的临床表现有重点地进行检查。如以低眼压综合征为由申请UBM检查时,应注意检查房角情况,是否有房角后退、睫状体撕裂、睫状体脱离、周边视网膜脱离等。如果外伤后继发青光眼,眼内压升高时应注意房角情况和晶状体的情况,有无房角后退、晶状体不全脱位等。还应注意有无影响房角关闭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提供好的诊断。(杨文利)第二章 生物测量一、 眼部超声生物测量的原理

由于超声在眼内的传播特性,超声可用于精确测量眼部的一些生物学数据,包括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以及眼球的轴长等。超声生物测量的原理简而言之,是由于超声束在人体组织内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声阻结构的界面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反射的回声被超声探头接收后,经换能器形成声像图上特征性的波段或图像。将声像图上特征性波段(代表着特征性的界面)间的距离乘以在界面间组织中超声传播的速度,就可以得到实际眼部界面间的距离(距离=声速×时间),如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这两个界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到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间的距离就是眼球的轴长等。二、 眼部超声生物测量的临床应用

眼部的超声生物测量结果可对一些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如在对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手术眼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球轴长测量结果是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主要依据,测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在一些屈光性或治疗性角膜手术患者,超声生物测量可以提供手术所必须参考的角膜厚度数据;在儿童近视、远视等屈光发育研究中,超声生物测量得到的眼球轴长等数据是重要的预测性研究指标;在眼外肌、视神经等病变时,超声生物测量可得到眼外肌厚度、视神经直径等临床诊断和治疗用参考指标;等等。因此,超声生物测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临床上一般采用A型超声(A超)进行生物测量,其轴向分辨清晰,在声像图上显示的界面以波形的形式,容易定位。采用B型超声进行生物测量更多的只是在眼内存在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A超难以识别黄斑区视网膜的情况下,或者没有A超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三、 超声生物测量的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在正式超声生物测量前,操作者首先应熟悉检查用超声设备。随后,对相关的设备和测量程序进行仔细的调试,包括:(1) 超声仪器的检查:

按操作规范完成仪器的开启、自检、调试等过程,保证仪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发现任何异常信息,都应暂停检查,在排除可能的故障后进行操作。应定期采用模型眼对仪器的准确性进行标定。(2) 超声探头的消毒:

在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探头进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消毒结束后,仔细清洁探头,避免消毒剂残留。(3) 测量程序的调整:

仔细了解病史,根据被检查眼的特征选择正视眼、高密度晶状体眼、长眼轴眼、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硅油填充眼等测量模式;根据检查的要求选择直接接触法或间接浸润法;根据检查者个人的习惯选择自动测量模式或手动测量模式;部分仪器可情况选择PMMA、水凝胶、丙烯酸酯等人工晶状体类型下的测量。在特殊情况下,应根据临床需求,调整特定区间内的声速。

2.直接接触检查法

所谓直接接触检查法,就是将超声探头直接接触角膜上皮进行测量的方法。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每个操作者必须掌握的测量方法。一般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测量前与患者沟通,打消患者顾虑,取得充分合作:由于患者一般并不了解眼科知识,大多数从未接受过超声视轴测量,当超声生物测量直接在角膜上进行时,患者难免会紧张、恐惧,条件反射地眯眼、闭眼、转动头部和眼部,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在检查前应告知患者作超声生物测量的意义,讲解测量的过程,训练患者仰卧时头部保持不动。观察患者的注视情况,训练其固视,指导患者伸出示指,放在两眼中间,两眼同时看示指,双眼注视不良者,角膜测量区域偏离光学中心3mm以外需通过提示纠正,或转动头位等,达到前注视眼位。保持正确眼位可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提高眼部A超生物测量的准确性。(2) 表面麻醉:表面麻醉剂的使用是为了降低角膜的敏感性以利于检查。可一边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观察瞳孔大小及眼睑情况,一边为患者点表面麻醉剂。表面麻醉剂可选择的有丁卡因、利多卡因、倍诺喜(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爱尔卡因等。点眼时,应嘱患者眼睛向上看,避开角膜。对于睁眼情况不佳者,需分开其上下眼睑检查,检查时动作应轻巧,以免患者紧张。同时,还需观察角膜情况,角膜干燥时,滴少量眼药水后检查,有泪液时用棉签拭去后开始检查。(3) 测量过程:检查者嘱患者双眼自然睁开,或可用拇指、示指轻轻分开睑裂,避免对眼球产生压力;嘱患者注视超声探头顶端的注视灯,或者将探头对准角膜前表面中央顶点,并嘱患者停止眼球转动;将探头呈垂直位缓慢轻柔接近角膜,当探头接触到角膜的瞬间,如果测量结果达到预设值要求,在自动测量模式下,超声仪器将自动冻结声像图,并显示测量结果;在手动测量模式下,检查者应根据显示屏上的波形信息,迅速选择并冻结合适的声像图,随后移动电子门进行测量;以上测量过程重复3~5次,如果多次测量结果误差在0.1mm以内,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4) 检查结束,嘱患者轻轻合上双眼,拭去外溢之麻醉剂、眼药水或分泌物。同时,叮嘱患者在15~30分钟内,或者稍长的时间内,勿无故揉擦检查眼,以避免在角膜上皮仍处于麻醉状态下被外力擦伤。叮嘱患者如出现眼痛、畏光、刺激性流泪等角膜损伤症状,应及时到眼科临床医师处就诊。一般不需要在检查结束后予以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如果患者为双眼同时生物测量,一般先右后左,分别测量双眼。

3.间接浸润检查法

所谓间接浸润检查法,是指超声探头不直接接触角膜上皮的测量方法。其基本测量步骤与直接接触法相同,主要的区别是在结膜囊内置入眼杯,将耦合剂注入眼杯,然后将超声探头浸入耦合剂中,在距离角膜一定的距离下进行测量。关于间接浸润法测量的操作需注意:(1) 眼杯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眼部检查专用的眼杯,直径不一,从18~28mm;材质不同,有塑料眼杯,也有用医用硅胶制成;形状不同,有漏斗状的,也有直筒状的。具体选择时主要考虑受检患者的睑裂大小。正式检查前,必须仔细观察眼杯的下缘(接触结膜的下口边缘),一定要保证下缘的光滑平整,避免造成结膜组织的意外损伤。(2) 眼杯的放置:

首先进行受检眼的表面麻醉;随后,检查者叮嘱患者尽量睁大受检眼,同时眼球向下转动,检查者示指轻提上睑,将眼杯的下缘一侧置入上方结膜囊内,接着嘱患者向上转动眼球,检查者拇指轻轻向下拉下睑,将眼杯的另一侧置入下方结膜囊内;最后,放松眼睑,观察眼杯位置,保证眼杯完全位于结膜囊内。(3) 耦合剂的注入:

可选择的耦合剂包括平衡盐溶液、人工泪液、抗生素眼药水等。应沿着眼杯内壁缓慢注入眼杯,避免直接将液体滴在角膜表面,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注入量一般以保证探头前端浸没后离角膜表面仍有5~10mm距离为宜,过少则直接接触角膜,容易损伤角膜上皮,过多则液体溢出眼杯,患者于操作过程中感觉不适,影响配合。(4) 测量的过程:

基本同直接接触法。注意将探头缓慢浸入耦合剂中,勿接触角膜表面。随时观察声像图上信号,并通过移动探头获得最佳的图像。

采用B型超声进行生物测量一般建议用间接浸润法进行。四、 超声生物测量声像图的判定

在正常眼,当超声波波束垂直入射后,会依次在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状体前囊膜面、晶状体后囊膜面以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产生5个反射峰,在A超测量图像上应当包含角膜前后表面、晶状体前后囊,以及视网膜这5个高波峰,晶状体平段,玻璃体平段,以及视网膜后逐渐递减的丛状波,与球后组织波相连。在判定超声声像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声像图上波峰的判定是准确测量的关键。在正常眼,波峰高度达到起始波高度98%以上时,这几个波峰应该表现为清晰、平滑、陡峭的形态。如果波形模糊或一个波分解为多个波,以及波幅降低的情况出现,说明超声波波束与眼轴方向不一致。

2.在标准的测量用声像图上,应该有明显的晶状体后囊膜高波峰。当波束没有正确通过晶状体中央时,晶状体后囊膜波形表现为不规则的丛状波,或消失。此时,后部视网膜界面反射也减弱,可出现低丛波。

3.需准确判断视网膜和视神经界面。视神经界面前沿和视网膜界面前沿在声像图上都表现为光滑陡直高波,而视神经后为均匀介质的神经纤维,无球后组织的界面反射,表现为平段波,视网膜后是逐渐降低的丛状波。

4.在后巩膜葡萄肿眼,声束可能在葡萄肿陡峭侧壁的某些隆起表面形成多个低反射回声,再达葡萄肿底部形成较完好的球壁波,从而形成视网膜界面前小波加高丛波。当黄斑中心凹正好位于后巩膜葡萄肿底时,则轴长测量正确;若中心凹位于侧壁时则测量值偏长,往往后者居多。此时可参照B型超声图像来帮助确定黄斑位置,挑选合适的轴长。在一些视网膜前膜、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存在时,视网膜界面回波亦可出现高丛波加前小波。

5.在视网膜脉络膜广泛病变眼,视网膜脉络膜的回声衰减明显,但突出较好的巩膜回声,在声像图上呈现为单波加前小波。此时,轴长测量结果实为角膜至巩膜距离,测量结果较实际值偏大。

操作者应对声像图上的波形认真鉴别,有所取舍,有时波形的好坏比测量值的离散程度更为重要。当不能获得理想波形时,首先应改变探头位置再行检测,若停留在同一位置取波,容易导致一系列集中的错误数据;或者,也可请其他检测者复测。

在判定数据时,如果测量得到的眼轴长度大于25mm,小于22mm或两眼差大于0.3mm时应谨慎,可询问其先前屈光状态,所戴镜片,或与已手术眼的屈光状态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对比。五、 特殊类型眼超声生物测量的注意事项

1.混浊晶状体眼的超声生物测量

由于白内障的混浊程度不同,导致超声波束在晶状体内传播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有时在晶状体前后囊的界面之间出现多重反射界面。严重的白内障,如Ⅲ级及Ⅲ级以上核性白内障、混浊致密的皮质性和后囊下白内障等病例,超声波声强的严重衰减会降低视网膜及巩膜的反射波;此外,晶状体前后囊界面之间出现严重的多重反射,会影响声像图上波形的判断。此时,自动检测模式下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测量结果,此时建议采用手动检测。

随着晶状体致密程度增加,在晶状体内声波传播速度将由1641m/s下降至1590m/s,所以检查前应根据患者白内障致密程度选择合适模式。在A超仪器中据此设置了不同的计算方式,在晶状体致密眼测量的平均声速可调整为1549~1552m/s,以期计算结果接近真实的眼轴。这对于不同致密程度白内障精确测量眼轴、预测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无晶状体眼的超声生物测量

由于不存在晶状体结构,在超声声像图上,从前到后依次是角膜的波峰,晶状体后囊膜(如有残留)和玻璃体前界膜共同组成的波峰,以及视网膜界面的波峰。如果晶状体完全缺如,由于缺少了正常晶状体眼中晶状体的标志性回声,容易发生波形判断的错误。此时,最好采用手动检测模式,保证声波波束沿着眼轴方向传递,并结合B超声像图,准确定位于视网膜界面。此时,可以将声速设定为1532m/s,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3.假晶状体眼的超声生物测量

在假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的A超声像图上,由前到后依次出现角膜波峰,人工晶状体产生的高反射波,视网膜的波峰以及后方逐渐衰减的丛状波。由于存在不同材料的人工晶状体,使得人工晶状体眼的生物测量表现也会有不同的差异。在人工晶状体的高反射波后,在原玻璃体腔平波位置出现一连串逐渐衰减的波形伪影,这是由探头顶端到人工晶状体表面之间的超声波反复振荡形成的。

测量时建议将超声的增益值降低,以减少人工晶状体的伪像;Holladay建议将声速设定为1532m/s,然后根据不同人工晶状体材质改变声速设置,并对眼球轴长进行修正;也可以通过修改不同人工晶状体声速的方法进行测量:PMMA人工晶状体1555m/s,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1554m/s,硅胶人工晶状体1476m/s。

4.硅油填充眼的超声生物测量

可通过采用硅油填充术前测量眼轴的预留法,或者参照对侧眼的参照法,以及调整超声声速的分段测量法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或估算。

A超分段测量法是针对眼球内声速不同的每一段使用相应的声速值进行分段测量,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眼轴长度,进行相对准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超声波在黏度1000cSt硅油中的传播速度为980m/s;在黏度5000cSt硅油中的传播速度为1040m/s,在黏度5700cSt硅油中的传播速度为996m/s。考虑到不完全填充眼硅油泡下水层的存在,采用仰卧位可使水层沉于硅油泡与视网膜之间,并可保持声束与眼内各界面入射角的垂直,减少声束向其他方向的反射和折射,减少声能的损失,并在硅油泡后界面与眼球壁两个高波之间制造出一个低回声或无回声的空间,便于对视网膜回波的检测和识别。对某些病例,也可采用坐位A超测量。测量前要求患者平静端坐10分钟以上,以利于眼内硅油的稳定,玻璃体腔内液体沉积于下方,保证眼轴所经过的玻璃体腔完全由硅油填充,此时测量值为超声波经由硅油到达眼球后壁所得值,排除了玻璃体腔内其他液体的影响。分段测量法必要时可联合B超检查,以帮助对A超各波形的识别;测量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时间保持仰卧位并减少眼球的转动,以使硅油泡状态稳定;测量时应仔细调整机器的增益,使各界面的波形尤其是来自视网膜的较弱的回波清晰并易于识别。

分段测量法对于硅油乳化、玻璃体积血等特殊情况不能适用。当存在明显硅油乳化时,超声波传导速度发生改变,会导致较大测量误差。必须注意,在高度近视眼伴后巩膜葡萄肿的前提下,硅油下眼轴的测量将益发困难。这是因为后巩膜葡萄肿后壁不规则,超声波测量后界可能在后巩膜葡萄肿的锥底而导致测量的很大偏差。临床上可以采用A超、B超结合的方法或者采用其他生物测量仪器,如IOL Master来减少这一误差。

在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如果仅将超声波传播速度改设为980m/s来测量角膜到视网膜间的距离,将导致眼轴测量值可能比实际值短。此时,建议仔细与临床医师沟通,了解硅油泡的前界位置,采用手动分段测量眼轴值,结合B超声像图像,将无晶状体眼前节长度和玻璃体腔长度分别采用不同的声速分段计算,将两者相加得出眼轴长度。

在人工晶状体眼硅油填充眼,同样也应采用分段测量法进行眼轴长度测量。

5.长眼轴眼的超声生物测量

在对长眼轴眼进行测量时,应首先将超声仪器上的检测模式调整为长眼轴模式,或者采用分段测量法。此外,不能简单根据正常眼轴下的应用经验对超长眼轴眼选择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在超长眼轴眼,应用SRK Ⅱ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稳定性较差,Haigis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相关性最强。

6.短眼轴眼的超声生物测量

在对短眼轴眼进行测量时,应考虑采用分段测量法,同时将滤过性手术带来的眼轴增长因素考虑在内。对于超短眼轴眼,Holladay 2公式的预测术后屈光度与实际术后屈光度相关性最强。六、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图2-1 超声生物测量图像A.A型超声图像:可见角膜前后表面(C1,C2)、晶状体前后囊(L1,L2),以及视网膜(R)这5个高波峰,晶状体平段(L1和L2之间),玻璃体平段(L2和R之间),以及视网膜后逐渐递减的丛状波(S,O),与球后组织波相连B.A型超声图像:正常眼,直接接触法。代表电子门的3条虚线分别位于晶状体前表面,后表面和视网膜。可见AC(前房深度)为1.38mm,L(晶状体厚度)为2.22mm,V(玻璃体腔长度)为19.99mm,眼轴总长度为23.59mm。前房、晶状体、玻璃体腔三段扫描的平均声速分别为1532m/s、1641m/s和1532m/s图2-1 超声生物测量图像(续)C.A型超声图像:正常眼,间接浸润法。图像右上方可见Immersion标识。代表电子门的5条虚线分别位于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状体前表面、后表面和视网膜。可见Cor(角膜厚度)为0.61mm,AC(前房深度)为2.60mm,L(晶状体厚度)为5.21mm,V(玻璃体腔长度)为15.09mm,眼轴总长度为23.51mm。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腔四段扫描的平均声速分别为1620m/s、1532m/s、1641m/s和1532m/s图2-1 超声生物测量图像(续)D.A型超声图像:混浊晶状体眼,直接接触法。注意图像上方Dense/Long标识。晶状体前后表面之间出现多重反射界面。代表电子门的5条虚线分别位于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状体前表面、后表面和视网膜。可见Cor(角膜厚度)为0.32mm,AC(前房深度)为2.34mm,L(晶状体厚度)为5.17mm,V(玻璃体腔长度)为15.36mm,眼轴总长度为23.19mm。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腔四段扫描的平均声速分别为1620m/s、1532m/s、1641m/s和1532m/s图2-1 超声生物测量图像(续)E.A型超声图像:无晶状体眼,间接浸润法。注意图像上方Aphakic标识。从前到后依次是角膜的波峰,晶状体后囊膜和玻璃体前界膜共同组成的波峰,以及视网膜的波峰。代表电子门的2条虚线分别位于晶状体囊膜和视网膜。可见V(玻璃体腔长度)为24.70mm。玻璃体腔段扫描的平均声速为1532m/s图2-1 超声生物测量图像(续)F.A型超声图像:人工晶状体眼,间接浸润法。注意图像上方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一种人工晶状体的制作材料)标识。由前到后依次出现角膜波峰,人工晶状体产生的高反射波,在原玻璃体腔平波位置出现一连串逐渐衰减的波形伪影,视网膜的波峰以及后方逐渐衰减的丛状波。代表电子门的5条虚线分别位于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状体前表面、后表面和视网膜。可见Cor(角膜厚度)为0.32mm,AC(前房深度)为1.80mm,L(晶状体厚度)为5.37mm,V(玻璃体腔长度)14.52mm,眼轴总长度为22.01mm。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腔四段扫描的平均声速分别为1620m/s、1532m/s、2718m/s和1532m/s(邹海东)第三章 巩膜葡萄肿一、 概  述

巩膜葡萄肿(staphyloma)根据解剖部位一般分为前巩膜葡萄肿、赤道部巩膜葡萄肿和后巩膜葡萄肿。前巩膜葡萄肿和赤道部巩膜葡萄肿较为少见,一般由局部炎症、创伤、青光眼等所引起。后巩膜葡萄肿是病理性近视的重要表现之一。二、 临床特点

前巩膜葡萄肿和赤道部巩膜葡萄肿表现为相应部位眼球壁局部巩膜组织的膨出,部分会形成色素性结节。后巩膜葡萄肿在外表一般无法发现,间接镜下眼底可见后极部巩膜向后扩张,边缘可呈斜坡或陡峭,常合并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图3-1 巩膜葡萄肿超声图像A.UBM图像:显示前巩膜葡萄肿,前部眼球壁回声局限隆起,较正常巩膜组织显著变薄,其下方为无回声区B.B型超声图像:显示后巩膜葡萄肿,眼轴较正常长,后极部眼球壁回声正常弧形消失,代之以眼球壁局限后凹,边缘较圆钝四、 诊断依据

1.多有局部炎症、外伤、青光眼或高度近视等病史。

2.临床检查前巩膜葡萄肿可见巩膜局限膨出,后巩膜葡萄肿的病例多见于高度近视,可合并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脱离及脉络膜萎缩等。

3.前巩膜葡萄肿及赤道部巩膜葡萄肿,UBM检查可见巩膜回声局限外凸,内回声为均匀带状强回声,巩膜厚度局限变薄。

4.后巩膜葡萄肿,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后极部眼球壁回声局限后凹,边缘圆钝,后极部球壁回声表面欠光滑,部分病例可以同时合并视网膜脱离的形态改变。

5.与正常人相对照,后巩膜葡萄肿患者眼轴一般较长。五、 鉴别诊断

脉络膜缺损是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先天缺损,无特殊疾病史。多为双眼发病,偶有单眼。位于后极部的脉络膜缺损,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正常眼球壁回声的弧形回声消失,代之以眼球壁不规则形局限后凹,部分缺损区表面可见膜状弱回声被覆,其边缘与正常的球壁回声相连,为视网膜组织。此类患者一般同时合并虹膜缺损,患者自幼视力差,结合超声形态改变与后巩膜葡萄肿相鉴,详见第六章。(赵琦 杨文利)第四章 巩膜炎症

巩膜炎症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一般分为表层巩膜炎、前巩膜炎以及后巩膜炎。典型表层巩膜炎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很少引起并发症。而前、后巩膜炎临床症状明显,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角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眶周围炎等,视力可有不同程度受损,甚至失明。第一节 表层巩膜炎一、 概  述

表层巩膜炎(episcleritis)是累及巩膜表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有复发性和自限性。好发于角膜缘至直肌附着点之间区域。表层巩膜炎在临床上分为单纯性表层巩膜炎和结节性表层巩膜炎两型。二、 临床特点

临床常突然发病,眼红、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眼部检査可见病变部位呈粉红色,表层巩膜及其上方球结膜局限性充血、浸润、水肿。病变如形成结节,多为单发,局部压痛,因位于表层巩膜组织内,结节在巩膜上可被推动。表层巩膜炎一般为良性、自限性炎症。单纯性表层巩膜炎发作时间短暂。结节性表层巩膜炎病程约2周,结节可完全吸收。少数病例可反复发作达数年之久,但一般不引起眼部损害,不累及巩膜组织。三、 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图4-1 表层巩膜炎超声图像A.UBM图像:显示单纯性表层巩膜炎,表层巩膜回声增厚,内部回声减低,与正常巩膜之间界限清晰图4-1 表层巩膜炎超声图像(续)B.UBM图像:显示结节性表层巩膜炎,巩膜表层内回声局限增厚,呈结节状,与正常巩膜间界限清晰四、 诊断依据

1.患者主诉有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

2.临床检查可见巩膜局部或弥漫性充血,部分病例可见结节样隆起。

3.单纯性表层巩膜炎 UBM显示病变区表层巩膜回声较正常增厚,病变内回声减低,巩膜实质回声无明显改变。

4.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UBM显示结膜下局限结节状低回声区,与正常巩膜回声间界限清晰可辨。五、 鉴别诊断

主要与前巩膜炎相鉴别。前巩膜炎的病变位于巩膜实质层内,具体鉴别点见下节。第二节 巩 膜 炎

巩膜炎(scleritis)为巩膜实质炎症。常与全身性疾病,尤其是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感染因素也可伴发。临床上巩膜炎又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一、 前巩膜炎

1.概述

病变位于赤道前部,双眼先后发病,疼痛剧烈。延续数周,病程反复,可迁延数月至数年。临床上又分为弥漫性巩膜炎、结节性巩膜炎、坏死性巩膜炎和穿孔性巩膜软化。

2.临床特点

弥漫性巩膜炎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巩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常伴有病变上方球结膜充血、水肿。结节性巩膜炎结节可单发或多发,局限隆起,压痛明显,不能推动,可反复发作。坏死性巩膜炎常引起视力损害,眼痛明显,病变部位组织局部缺血性坏死,可导致穿孔,缺损区脉络膜组织膨出。穿孔性巩膜软化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患者可无不适,巩膜进行性坏死或腐肉样改变,无炎症。

3.典型病例超声图像(图4-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