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追求卓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21:16:48

点击下载

作者:成杰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赢在追求卓越

赢在追求卓越试读:

一、杨海:用智慧统帅着统帅

杨海,男,汉族,2004年创办上海统帅装饰装修公司。一路走来,一直坚持走有自身特色的“客户第一”的道路,秉承贯穿推陈出新的发展模式,使统帅始终以卓而不群的气质岭立于同行间,成为家装行业的翘楚。在杨海的牵线搭桥下,2011年9月14~15日,《人才战略·论道》暨上海装饰经理人特训班在上海开班,成杰老师与各路装饰装修同人们共同探讨人才发展之道,总结讨论出适合装饰装修行业的人才战略之路。“我要做到的是,就算有一天,统帅的员工们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离开了统帅,他们依然会记得统帅,依然会感谢统帅!”

——杨海

1.以人为本,为员工成长提供平台

统帅的员工基本都是“80、90”后,有着鲜明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和打破一切常规的勇气,同时也容易迷茫、懒惰,但他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每次看到新鲜面孔带着憧憬和希望加入统帅公司,杨海就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

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对外界既自我又迷茫,统帅能够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真实的定位,明白虚心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让他们学会耐心倾听以及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一个人要懂得用智慧去生存,用理智去处理事情。”这是统帅给新进员工上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觉得这样能使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空间的提升。在统帅,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意,从横向上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真正通过工作认识、领悟和成长,从纵向上拓宽人生的宽度。杨海表示:“我要做到的是,就算有一天,统帅的员工们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离开了统帅,他们依然会记得统帅,依然会感谢统帅!”如果说在过去五年统帅的发展进程中,杨海感到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曾经跟随他的元老们,工资翻倍、有车有房、在大上海站稳了自己的脚跟。

五年后,杨海最骄傲的事情便是为这群80后、90后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员工们完全可以摆脱初涉职场或缺乏经验的自卑感,也不会恐惧陌生的环境所带来的压力。统帅宽松的环境能使新人消除陌生感和惧怕感,能迅速释放自身对工作的热情,充满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会做得很出色。

有位奉贤设计中心的员工说:“初到统帅,印象最深的是店内的环境,没有一家家装公司是这样的,舒适的沙发,优美的音乐,和善的员工。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理想的工作地方。短短三天入职培训结束后,我很快投入了工作岗位中。起初的几天真的很难熬,我并不是行政管理专业,对于人员的考勤、公司资源的登记和更新根本一窍不通。在这几天里,不是考勤出错就是资源出错,但是大家都能很温柔地说‘没事,下次再仔细点,再多注意点就好了’。经过大家的帮助,我很快适应了现在的工作环境以及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每天早晨是比较忙的时候,考勤的上传,资源的更新,等等。但是也是我最充实的时候,总有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很多初到统帅的毕业生对于统帅的第一印象——平平淡淡的氛围中,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气息。

一名普通的水电工人说:“没上过几天学的我,没想到在统帅公司还能定期回到学校充电,这是领导对我们员工的最大关怀!”

虽然环境很宽松,可是,统帅的员工,都很有责任感,这一点,让杨海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2.肩负责任,让员工有价值感

责任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前提,杨海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到了统帅装饰公司一位员工的陈述。这位普通员工是这样陈述自己的个人情感的:“我们是一家人”,我想用这样的一句话来说明我与“统帅”、与“统帅”的同事们之间的关系,“家人”无疑是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能加入这个大家庭,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在“统帅”这个大家庭里,我认为员工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做好每件事情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工作上无大事小事,要想把每件事做好,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离不开强烈的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爱岗敬业,才会尊重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担负责任。如果一个人缺乏责任,不仅是个没有价值的员工,即使对社会及家庭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因此他也就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失去留在企业的价值和自己人生的价值。“统帅”,时刻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工作上充满了激情与责任心,我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对“家”负责,并从责任中寻找快乐!

这就是统帅装饰公司最可爱的员工的心声。

在统帅装饰公司,员工郑欢就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郑欢在统帅装饰普陀分店工作快两个月了,分店给他的是一种家的感觉。对于像他这种刚进统帅没多久的新员工而言,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对于像他这样一个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新员工而言,更不仅仅有陌生,甚至会担心在工作中什么都不懂的自己会显得那么无助。

然而现在发现,这一切对于郑欢来说,都不再是他所担心的。准确地说,原先的担忧转化为一种尽心尽力工作的责任。部门里的其他设计师,给郑欢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以前是从事工装绘图工作的,所以绘图的标准与家装有很大的出入,这也使得他自己在绘图过程中出现不少纰漏。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多的阻碍,因为有门店其他设计师的指导和理解,郑欢的心里温暖了许多。出去量房的时候,他们都会跟郑欢讲绘图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绘图中的一些错误之处,会给他指出来;有的时候,也会给他很好的建议,这让郑欢在工作中减少了许多心理上的障碍。老员工简单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建议,都会让他们这些新人受益匪浅,也会让他们心存感激。入职这么长时间,这种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工作环境,使小郑的绘图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缩短了设计师从量房到签合同的时间。跟他们的配合,小郑感觉很自如。他们在工作中,没有那种做前辈的感觉,有的只是同事朋友间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小郑的工作很顺心。

统帅给小郑的,不仅仅有一个工作的平台,还有就是同事之间的那一份关心,以及大家对工作的责任感。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庭,小郑说,他会用心对待它,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这个集体。

在统帅内部,员工们几乎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并执行公司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有时候,员工们为了赶方案凌晨才下班,短暂休息后,又微笑着来上班。他们用责任心和创造力,来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统帅公司有一个统一的信念:“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2010年10月,成杰老师倾力为统帅打造了《责任胜于能力》一书,书中汇集了大量统帅人案例,详尽生动地阐述了统帅人的责任文化。

3.培养人才,打造统帅梦之队

外界对统帅的评价是,这是一支令业界惊叹的职业化水电施工队伍。目前,家装行业中以“独立的水电公司”做隐蔽工程的唯有“统帅装饰”。而这支“特种部队”的优秀传统之一是,至今仍坚持每月对员工进行培训、考试,持之以恒,雷打不动。

在商界,知识就是财富。同样,在企业里, 一个员工无论他有多么强壮的身体,多么敏锐的头脑,多么好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知识,这个员工就和一个毫无用处只能摆设的花瓶没什么两样。知识的占有量,可以体现一个员工的才华和能力,而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任何一个头脑健全的员工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获取知识。统帅的不断精进的秘诀就在于杨海愿意为员工的这种“渴求”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

一个员工的不断学习与思考,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和技能,而且可以提升自我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来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益和组织凝聚力,并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

事实证明,统帅“将企业的学习力视为发展的驱动力”的决策是正确的。由掌握知识到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学使其变为本领,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在这个升华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始终把这一过程当作是一个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过程。要学会怎样把知识变为能力,用知识丰富想象,不断推出新的创意,善于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参与竞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团体,要求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那种迫切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人。”统帅装饰将企业的学习力视为发展的驱动力,重视员工培训在业内有口皆碑,现已成为“中国装饰行业学习型企业发起单位”、“学习型最具竞争力企业组织”。这些殊荣折射出统帅重视学习的企业文化,也反映了统帅员工素质的过硬程度。正是因为始终专注于提升人才和造福人才,统帅的精兵强将们才更加感恩惜福,全力以赴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4.尊重人才,扶持设计师的创意天赋

由于市场上的装饰公司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于是各公司纷纷用降价来吸引客户,但是降价降的是哪个部分呢?市场上的材料价格虽然价差很大,但是环保达标的知名品牌的材料价格基本上没有太大幅度,优秀的装修工人的工费也是只升不降的,做老板的当然也不想降低公司的利润,于是,表面上看来成本最少的设计费就成了被牺牲的对象,这是装饰行业的“通病”。这种“通病”让许多设计师在家装行业工作缺乏价值感和安全感,也使家装行业出现“铁打的公司,流水的设计师”的局面。

但是统帅坚持不降设计的费用,而且非常尊重设计这个环节,更尊重设计方面的人才。“装饰设计的目的,第一是功能使用,第二是美化环境。这两大目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通过是否珍惜设计这一环节就能看出一个客户的品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客户对于设计的要求、认知也在不断地提升,没有内涵的设计终究只能得到客户的唾弃,而没有设计的装饰终究被社会所淘汰。”杨海甚至打算为设计师成立工作室,让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享受设计和创意的乐趣。

由于家装行业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家装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师,还应该是家装营销师。但是,统帅不这样认为,统帅尊重设计师的创意天赋和艺术风格,将其引领到客户的服务理念里,让客户充分体验到设计师为自己特意设计的个性化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设计师的积极性和价值感,另一方面,也给客户一种特殊的文化和艺术享受。有一次,客户这样说:“统帅的设计师有耐心,有灵气,有创意,比如说,我家的卫生间,我喜欢通风一些,空气清新一些,而且我对于卫生间风水比较讲究一些,想要将地面上的下水道,设计成一个可以封闭的盖子,这个盖子还要很漂亮,很别致,还要符合我的风水理念……洗澡的时候,将盖子打开,水流自然排干净,不洗澡的时候,可以将盖子盖严,以防浊气,咨询过很多家装公司的设计师,都是马马虎虎地回答,似乎没有在意我的感受!但是,统帅设计师,却给了我郑重其事的设计方案。“他们将我的要求,使用绘画的技术,很形象地标示出来,使我一眼可以看出,我想要的那个样子的效果。他们将我的想法理解得很到位、很透彻,连我自己也表达不出来的一些小想法和小小感受,他们都能够解答得令人满意,连我想要怎样的装饰风格,想要怎样的居住氛围,想用哪种主要材料,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不足之处,都会想得很全面,而且还做成表格和图纸,让我能够一眼看出利弊和预算,真是专业、敬业。感觉与他们合作,很放心,很安全,这个家装的钱,花得很值……”

在统帅,一个设计师,只要能让客户在设计前满意,在设计中满意,在设计完毕后,甚至是施工后,整个装修工程结束后满意,那么,就是一个好设计师。一个好设计师,老客户会永远铭记在心,因为家庭是一个人最温暖的地方,家装做得好,设计深入人心,客户天天看着舒心,就会想到是哪个公司的设计,是哪个公司的作品,甚至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自己认为好的家装公司。

有位大师说过,设计就是改造空间!统帅对设计人才和设计环节的重视,体现了统帅的人文关怀和统帅管理层的高瞻远瞩,也奠定了未来统帅在家装行业的江湖地位。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一家“一切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企业,一片年轻人挥洒创意、成长进取的热土,当二次创业的契机来临时,统帅依然用简单的智慧和利他的责任心去迎接一切挑战,再创属于每个统帅精英的“统帅传奇”!

5.文化治心,为企业发展打造引擎

在统帅,提到杨海人人都竖起大拇指。对于杨海,统帅人有的不仅是对公司创办人的感激、下级对上级的尊重,更多的是对他人格魅力的折服。公司上上下下都愿意和他沟通,认为与他对话,光是聆听便能量大增。

正是这种英雄式的文化传承,让杨海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当过三年消防兵的杨海平时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公司文化说到底就是老员工文化,有什么样的老员工,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新员工,而老板就是公司最老的员工。”企业文化首先是一把手文化,同时也是一把手信奉和付诸实践的文化,企业管理者的身体力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另外,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深入人心,而不是流于形式。

统帅的企业文化是“努力认真、绝对服从、勇担责任、注重细节”。努力认真即“每天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为解决装修者的麻烦而努力”;绝对服从即“工作就是战场,只有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勇担责任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给同伴添麻烦,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注重细节即“用心感受客户的需求,守时、守信,注重每个小细节”。杨海在传承统帅文化和精神时,并不只是把它们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而是带头执行。他从不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相反常常静静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勇于总结和否定自己,并改变自己;他在召开例会时,反复宣导企业文化,对于公司变革和工作重点,都第一时间让员工烂熟于心。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我坚信自己的工作是一手拿着水罐,一手拿着化肥,让所有的事情变得枝繁叶茂。”正如韦尔奇的描述,杨海在他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充分地演绎着领导艺术,也使他的领导艺术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杨海对下属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每天要求自己,只做对的事!“一件事情有对的一面也有错的一面,为什么你看到了对的一面却要向错的方向走呢?做人必须是非分明,把握好自己。”这种把握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生活中。有时候杨海从工作区经过,偶尔听到员工讲错了话或者跟同事发生争执,他都会把员工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问:“你觉得你刚才说的话对吗?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么想?”员工多半会惭愧地低下头。

讲错的话也要纠正,表面看起来很琐碎,但正是这种对细节的重视,才让统帅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统帅的施工现场文明程度特高,装饰材料堆放整齐;员工着装统一;施工铭牌醒目标注着竣工日期、工地负责人及投诉电话等信息。而训练有素的水电工人操作,更是精干利索,“专业化”施工模式,为装修业主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支高素质的队伍建设使得众多业主在选择了不少装修企业后,还是“定格”于统帅公司。

6.用心服务,以客户需求创造价值

为了打造好“食在高”餐饮连锁,并让所有的共同创业的人能享受到快捷、优质、高性价比的装修服务,首届中国达人秀中,以一曲《重头再来》红遍大江南北的“励志达人”高逸峰在上海的装修行业中寻寻觅觅,经过反复筛选、比较、求证,他把视线定格在名牌企业——上海统帅装饰装修公司。“在寻找和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统帅装饰的核心价值观,即责任!但仅仅是责任,还不足以打动我,统帅装饰的综合实力以及优质的服务告诉我,这是我不容错过的。他们没有把我当成一个热点人物,而是以一种平常心,为我的装修需求做出了合理的建议和规划,让我感到,每一分钱都被用到了刀刃上,释放出了最大的效应!”

这是高逸峰与统帅合作时讲出的最切实的感受,这种感受应该说也代表了所有和统帅装饰有过交集的老百姓的心声。

统帅装饰的专业服务体系,是目前行业中非常完善的。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会定期接受相关培训,除了夯实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就是,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从“心”出发,让“专业、负责、真诚、贴心”这些口号不流于表面,而是落到实处,在提供高品质装修方案的同时,解决广大业主的实际困难。用心服务需要具备全方位的产品知识,只有在深刻掌握系统知识情况下,才能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在服务客户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产品的特点与功能,认真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最完整的解决方案,在给客户演示时更要做到滴水不漏。了解产品只是一方面的能力,用户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处理与用户的关系,不仅要解决用户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让用户满意,心理上的满意尤为重要。要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客户,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不同的需求,来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而统帅装饰将企业的学习力视为发展的驱动力,重视员工培训,为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和人性化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杨海在近几年,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用心服务”几个字。他说:“客户的满意度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他认为作为服务行业来说,要把客户当作自己的朋友,跟客户进行正面友好积极的情感链接。客户把案子交给你,是对你莫大的信任。因为他是把“家”交给你打理,对于这样的信任,要加倍用心做事才能回报客户。杨海说:“所谓业绩,在我看来,就是服务的附加值。很多时候,你的一个微笑或一个小细节就能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感觉,为什么不让客户保持这种良好的感觉呢?”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杨海还特别注意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公司的事务,他不会过度干预,大权独揽。他只管大的方向,很多小事情让员工自己去拍板。他认为一千个客户可能有一千种需求,只有让员工有做决定的权力,才能灵活地去处理事务,完成“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的服务。

在杨海总经理的办公室内,可以看到一厚叠表扬信,其中有封来信是年过花甲的老太太从闵行区转乘多辆公交车亲自送来的。墙上还挂着不少客户赠送的锦旗。客户的信任源于“统帅人”的细化管理、细致服务、细心关爱。这些荣誉,是公众对统帅装饰品质和服务的肯定。这个世界很复杂,有时会让人手足无措,要想成就事业、把握幸福,也许不需要太刻意地追求,只要留一颗心,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即可。统帅装饰的董事长杨海就是一个拥有简单智慧的人,遇到再复杂的事情他都能找到快捷有效的解决方法。

7.客服制度,一切为客户着想

在统帅,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装饰公司的“新客服制度”。统帅打破了以前的一些习惯,客户到公司来,首先接待的人不是设计师,也不是业务员,而是客服人员,他们来为客户全方面地提供服务。首先是装修知识咨询,了解客户需求,然后向客户推荐设计师。这是前期的服务。中期,客服在完全了解客户需求之后,设计师来和客户沟通,并参与施工的全过程,这时客服人员会定期回访。后期,比如请第三方监理把关等,其他的一些服务也日趋完善。杨海将酒店管理“一切为顾客着想”的思维带进自己的公司管理中。统帅装饰与其他装饰公司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他们拥有专门的客服人员。在为顾客装潢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由客服来进行沟通联系,而客服本身没有任何业务指标,从而就避免了一些利益纠葛。

更值得一提的是统帅公司的“阳光微笑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和饰后服务部有求必应的“保姆式”服务堪称一流。当客户拨通统帅的报修电话时,接待人员会用礼貌用语细心询问客户需要求助的服务项目,还会安慰客户不要着急,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维修。寥寥数语,却备感亲切。统帅员工对客户的责任心有目共睹,在成杰老师为其策划出版的《责任胜于能力》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服务一到位,装修便省心。通过知心服务、温馨服务、认真服务、增值服务、专业服务、诚信服务、真情服务、回访服务等8个途径,统帅千方百计地减轻客户的各种压力,公司还专门开通02150393929年中无休服务热线及www.tszh.net网站在线服务,为装修户提供各种无偿服务,让他们的家庭装修变得更潇洒、轻松!

装修,说到底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对于一个服务行业来说,诚信是金,服务用心!服务是不讲究任何技巧的,最重要的就是用心。你的真心真情和换位思考,客户能够感受得到。服务的重要性不仅是要看到用户的需求和对用户的重要性,更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声誉就是潜在的市场,就是财富。一个注重发展潜力的公司一定要搞好服务,而不是开发设计出多少产品。而要做好服务,最终靠的是提升全员素质。统帅装饰把2010年定为“学习年”,从管理层、设计师再到施工人员,全面、系统地开展培训,以提升全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2010年,统帅共培训1255人次,培训出成效,2010年底,统帅装饰获得了2009~2010年度上海家装行业技能培训前10名。拿施工人员培训来说,公司每个月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例行培训,每季度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服务意识、职业技能、行为规范等”教育,成绩不合格者不准上岗,且都与奖惩制度直接挂钩,这样就“逼”着在岗员工必须对客户服务质量负责,一旦工作有闪失,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8.坚持到底,用持之以恒为生命喝彩

1997年杨海只身来到上海发展,通过朋友介绍,早期在建材市场从事一些建材的销售,通过3年的时间,在与客户、装修公司的接触中,全面了解了装修的大体内容和知识。2000年左右大量装修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牟取暴利,只采购十分便宜的建材,这让一向经营高品质建材的杨海反而难以出货,面对这种畸形的市场发展,他开始有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并决心一定要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好的产品和生活质量。稳妥的他,在2001年先是参与了一个合伙的装修公司,进行强化学习和自我摸索,终于,2004年,开创了完全独立的新品牌:“统帅装饰”。

最初,杨海秉持最朴素的想法,如果所有选择统帅的客户都能发自内心地说“统帅是一家不错的装修公司”,他就感到特别欣慰了。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经营管理模式的更新,杨海则希望未来能以统帅的规范实践来改变行业的弊病,带领所有的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服务好客户。这也算是通过自身企业的改变和提升,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追根溯源来说,初衷是没有改变的。

在公司创立之初,因为创业元老价值观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了管理和运作上的一些困难,但是杨海是那种坚持一条路走到底的人。在他看来,选择好一个行业后,没有比“持之以恒”更能体现一个人成功的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首先想到的应当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退缩和放弃。在管理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杨海努力整合、协调大家的思想,尽量与员工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在公司内部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带头与客户聊天,了解客户的需求。“对于自己的选择,一定要坚持!做事情切忌心浮气躁,凡事都会遭遇挫折、阻碍,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过多地抱怨,道理其实很浅显,如果事事都能一帆风顺,岂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就算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可能事事顺心。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这才是作为一个人的全部意义!”

在装饰装修行业这条路上,杨海走过了14个年头。这14年来,他每一步都走得很谨慎,用他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当下,顺势而为。在统帅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他坚持打破行业同质化的瓶颈,走富有统帅自身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比如职业化培训、专业技能培养、统一管理水电工人,让消费者对水电的质量满意放心;比如让设计师可以从眼下的杂务中抽身、专注于设计,从而使设计师交出让同行称道、客户称心的作品……坚持走有自身特色的“客户第一”的道路,秉承贯穿推陈出新的发展模式,让统帅始终以卓而不群的气质峭立于同行间,成为家装行业的翘楚。

9.社会责任,一双铁肩勇担道义

杨海是一位身负使命感的企业家,不仅立志为同人打造优秀的就业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更尽到了一个企业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捐助修建黑龙江偏远地区的希望小学,帮助汶川、玉树大地震中受灾的民众重建家园……正是这份简单和责任,让统帅从2005年成立至今,取得了质的提升。员工队伍不断扩大,许多年轻人在这里实现了梦想;“口口相传”的力量不断壮大,许多客户都主动找统帅签单;而统帅也获誉无数,成为“上海名牌企业”。创业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过去了,如今,统帅迈进了二次创业阶段。统帅将以“新目标、新高度、新起点”为指针,坚持“客户满意、员工成长”的发展宗旨,以创新的思维与实践,来完善一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倾力打造中国最值得信赖和推崇的装饰品牌,从而实现“家装看上海,上海看统帅”的梦想!

杨海说,慈善是企业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把企业做好,包括社会的就业稳定,然后能够依法纳税,还可以关注社会群体的生存现状,这就是伟大的企业家肩负的社会责任。

统帅经营了5年,他们一直在关注着社会的需要,比如对失学儿童的关注和帮助,对汶川地震的捐助等,都是非常自觉的。杨海觉得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该肩负起一个社会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公司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公司努力创造条件,让员工的工作更加轻松;另一方面,也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为企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说起统帅,说起杨海,被捐助修建黑龙江偏远地区的希望小学的家长说:“由于家里有病人,为了治病,家里四处举债,能借的都借遍了,连孩子读书都成了问题。这时,杨海找到了我。立即给我捐了一笔钱,使我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可是,这件事情,一直没有向外界透露过,因为杨海一直让我保密。”

企业的发展、财富的积累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馈社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应尽的责任。“人生在世,能力是有限的,但爱心是无限的,回报社会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情怀。”杨海说。

杨海向教育事业先后捐助了很多次,救助贫困家庭;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向灾区送去了抗震救灾物品,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员工自发捐款数次。

统帅公司热心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涉及捐建希望小学、敬老院、扶贫救灾等多项慈善、公益事业。

统帅公司还设立“每月孝顺活动”,他每个月,都会给每个员工的父母打到卡里300元孝心款,这个钱来自于公司的“孝顺基金”,统帅让员工的家人感受到了一份温暖和安心。

统帅公司还扶助员工中的弱势群体,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杨海把慈善和孝道看做是为人处世的应尽义务。如今,他正坚定地朝着这一方向,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非常赞同温总理所说的一句话:“企业家的血管里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

二、陈天星:永不消失的精神传奇

陈天星,男,汉族。1985年7月20日于舅舅家观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为李小龙凌厉的拳脚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所打动,从此迷上武术,是电影界崛起的武术新星。2011年,陈天星《双截棍》入围第五届德国科隆电影节,不仅是唯一入围的功夫电影,还问鼎最高奖项“组委会大奖”。2011年7月陈天星参加成杰老师的《总裁演说大师班》课程,被成杰老师“纵横捭阖”的口才所震撼,决心拜成杰老师为师。3个月后,成杰老师感其诚意,收他为徒。“要想超越,就离不开反省。只有通过反省昨天,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实现最终的超越。一个人如果能经常反省,就能对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态度,放空自己,进而不断弥补缺陷,改正错误,获得更大的成功。”

1.少年时代,平淡无奇

陈天星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况场镇游湾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目不识丁的父母能给予他的,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从记事起,陈天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割草。从三四岁时,他就开始割草挣工分,那个年代,不挣工分就没有饭吃。

陈天星在家排行老三,大哥陈天明,二姐陈天秀,四弟陈春雷,爸爸陈国清,母亲石美英。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干饭吃,只有稀饭和泡菜;没有新衣服穿,只能穿二姐穿不了的旧衣服,常被人戏称“陈三妹”;住的地方更是满屋子鸡屎和鸡毛,因为房子太小,每天晚上要和十多只鸡挤在一屋。

因家境贫寒,陈天星8岁才开始上学。书是读上了,但是每天除了割草之外,又多了一个任务——放鸭子。因为父亲说:“农村人要想多读点书,就得要自己挣学费。”每天清晨天不亮的时候,他就要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把鸭子赶到水田里。

农闲时,小天星还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水田里捉些黄鳝和泥鳅,可以赚点学费。倒霉的时候还捉到过蛇,差点被咬伤,吓得他好长时间都心有余悸。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时的陈天星和同村所有孩子一样,最大愿望就是结婚生子,如果还有点奢望的话,就是想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

眼界决定境界,在那个贫穷闭塞的山村,小天星的格局只能这么大。陈天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是挑抬扛推还是犁田插秧,几乎所有的农活都难不住他。十一二岁的时候,陈天星就已经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了。从田间地头到房前灶后,什么活儿都是自己去干。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陈天星养成了勤奋、坚韧、执著、好强和有责任心的独特个性和良好的做事习惯。如今的陈天星,每每谈起童年生活,他都无限感慨:“我庆幸,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是劳动赋予了我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农村让我懂得一个人如果身处逆境,必须自强不息,超越自我,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疯狂中学,武术照进梦想

1985年7月20日,是陈天星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界点。因为,这一天,有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改变了他的命运。

为感谢三舅石美荣多年来对全家的照顾,正在放暑假的陈天星将50斤早稻新米背到城里,想让三舅一家尝个鲜。第一次进城的陈天星,就被三舅家里正在播放的电影《精武门》给迷住了。“热血沸腾、所向披靡”,这是20年后依然留在陈天星脑海中的经典电影的印象,陈天星被片中李小龙出神入化的精湛功夫和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所折服。这部电影,曾经感动和激励了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数以亿计的电影观众,可想而知,小天星也被震撼了,从此,陈天星迷上了武术。

回到家里,陈天星变得比以前更好动,干活更有冲劲儿,嘴里经常发出一声声“咿呀哇哒”的李小龙式的怪叫声,细心的弟弟陈春雷首先发现了这一点。一天晚上,弟弟偷偷跟着陈天星来到了屋后山上的一块空地,借着月光,只见哥哥挥舞着双臂,左一拳、右一腿地练得正带劲儿。因此,陈天星偷练“把势”的秘密不胫而走,一夜之间,陈天星成了村里小孩们心中的偶像,小伙伴们开始向陈天星讨教,陈天星一边绘声绘色地给伙伴们讲陈真如何挑战日本道馆,一边模仿动作表演陈真是如何杀死东洋人为师傅霍元甲报仇的场景,听得小伙伴们一片惊叹声。

一次,少年陈天星趁父母不在家,钻进自家的猪圈,抱起猪圈里最小的猪仔想要练习跳石头台阶,于是模仿着电影里大侠的轻功训练方法,向凹凸不平的山坡下跑去,因为他梦想练成能飞檐走壁的绝世轻功。

陈天星练了近3个月的“猪仔功”,当初的十多斤的小猪也长成了五六十斤。有一天,小猪极不配合的嗷叫声被父亲听见了。父亲怒不可遏,对他动了拳头,再加上母亲的叱骂,于是,练就“轻功绝学”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但小天星“李小龙式尚武”的念头并没有被打断,他又开始探讨新的练功方法。

每一次看完武打电视片以后,他都会偷偷地用笔将他能记住的招式全部画下来,然后仔细揣摩练习,再找对手“切磋”。甚至还与当地的地痞流氓中所谓的头牌打手切磋过。在暑假里,他做起了木匠活儿,找了一些废旧的木料,花了近一周的时间,做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木人桩”,每天进行武术训练,进步很快。

半年后,初中还未毕业、成绩平平的陈天星毅然决定弃文习武,一心一意地想要做个武侠人士,他想去少林寺学功夫。

那一天清晨,趁家人还在熟睡之中,陈天星蹑手蹑脚地带着自己平时下田抓黄鳝、泥鳅挣来的45元钱和二三十斤大米,悄然上路了。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到省外,谁知一只黑手正伸向他的行李包,幸亏陈天星眼疾手快,“啪啪”两下制伏了行窃的小偷,并为其他三位>乘客要回了被偷的钱,整个车厢为陈天星的壮举鼓掌叫好。陈天星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武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火车上力擒小偷更加增强了他习武的信心和决心。

小天星并不知道,当时的少林寺不公开对外招收学员,一脸沮丧的陈天星同众多武术爱好者们一样,徘徊在少林寺门前,久久不愿离去。

这一年,大哥陈天明考上了大学,成为全村有史以来的首个大学生。父亲告诉陈天星:“要想学武,先做城里人;你不是最崇拜李小龙吗?听说李小龙就是城里人!”

父亲的话如同醍醐灌顶,从少林寺回来的陈天星下定决心要拼命读书。但学业落下得太多,第一次中考并没考好。这时候陈天星已经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央求父母供他复读。于是,姐姐放弃学业圆他的读书梦,三舅石美荣、舅妈李敏静也借钱给他读书。一年苦读下来,眼睛已经近视了,但高中考上了。

后来,在三舅的支持下,陈天星考上了当时可以农村转为城市户口的大专——四川泸州化工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父母对儿子的“铁饭碗”愿望。

3.苦乐大专,为了梦想

从高中开始,每个寒暑假,陈天星都要去建筑工地拉板车、挖地基、守工棚或者捡垃圾来卖,希望能够为体弱多病的父母减轻一点负担。但是,当接到泸州化工学校企业管理财会专业的入学通知书时,他依然对昂贵的学费无能为力,又是三舅石美荣的支持,让他顺利走进了可以继续深造的校园。他在心底对自己说:一定要自己挣钱,度过大专的两年。他规定自己不买新衣服,一周只能吃一次肉,又卖明信片和画历,但因为利润太薄,他依然过着比同龄人艰难的生活。

那时,他已经开始正式研读李小龙截拳道功夫的有关理论,还常常写一些习武的心得。在第一次新生文艺晚会上,陈天星表演了一段精彩的截拳道功夫,场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晚会结束,居然有三四个女孩子找到他想要拜师学艺。

那个时候,学校流行写日记、周记,陈天星就把家里的贫困、自己的痛苦挣扎写进了日记里。不承想,周记在弟子中“曝光”了。于是,同学们不仅慷慨解囊帮助陈天星渡过生活上的难关,建议他在学校开设截拳道武术业余培训班,既解决了经济问题,又能以教养学,实现自己弘扬中华武术的理想。在当时的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同班同学张燕的大力支持下,陈天星的“小武馆”终于开班了。第一批徒弟全是女孩,共7个。后来,武术培训班规模逐步扩大,弟子最多的时候,人数达到了200人。

为了教徒弟,他每天晚上都要备课,不断从各门各派武术书中深挖精髓。那时候,陈天星常常带着徒弟们在学校老食堂后面的空地上习武,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天星也因此成了学校的名人。这“武馆”就是今天的天星影视艺术学院(四川泸州天星影视艺术专修学院)的雏形。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就让陈天星停止了“小武馆”的招生。那段时间,陈天星心里很是郁闷。但是,有梦想的人总是会有贵人相助,天星的班主任曹延芳老师看出了学生心里的渴求,便向学校推荐,让陈天星看守学校舞厅,从周一到周五,陈天星均能利用舞厅这个场地带着徒弟们勤练武功;到周六、周日舞厅开放,别人跳舞休闲时,天星就独自一人背着沙袋去足球场练功。同学当中也有对他不理解的,嘲笑他是神经病,天星认为这是他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用不着在乎别人怎么看,只专注于自己的李小龙梦,专注于他心中的武术。

4.毕业生涯,以武创业

大专毕业,天星被分配到重庆某化工厂,但是,天星对化工厂工作不感兴趣,也不想去。主教他企业管理课的恩师浦开伦对他说:“天星,你那么喜欢李小龙,可以像他那样去开武馆啊!”此话正好说中了陈天星蛰伏多年的心愿,于是下定决心,终有一天要像李小龙一样去开武馆,成为家喻户晓的截拳武术家。天星一直深信一句话:“干一件事,只要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损失你就去做吧!”开武馆的风险很大,天星想先去历练一下。他给三舅石美荣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让舅舅给他在泸州本地找一份工作。于是,天星就进入了泸州液压附件总厂工作。

天星深知,每天做到拳不离手、手不离拳是很重要的,高手就是要随时随地进行自我训练。天星的工作每天都很辛苦,但是他从来不放松对李小龙截拳道功夫的练习,每天早起晚睡,保证自己训练和看书学习的时间,寒来暑往,从不间断。为了练习踝关节的弹跳力,他走路总是踮着脚,上楼梯都是跳上去。所以,他的弹跳力至今都特别好,只要手伸直能摸得到的地方,陈天星原地跳起来都能踢得到。

天星招了一大批来自泸州警校、泸州医学院、泸州财经学校等大中专院校的武术爱好者,为了好好教徒弟,他一直保持着精益求精的作风。他的学员训练时,他都是在旁边一招一式地指点,手把手地教会学员每一个动作,一丝不苟,极其认真、负责。他每天教完徒弟,还要独自备课,训练两个小时左右的沙袋和双截棍、短棍、木人桩等器械。

1997年,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徒弟、李小龙的师弟梁挺先生到湖南邵阳讲授咏春拳,陈天星借了1700元去学习了一段时间。这是他第一次从老师口中知道了功夫影帝李小龙的真正人生——他是人,绝对不是某些武术书上所渲染的神!同时,他也更坚定了要永远跟随心中的李小龙导师习武终身的决心。学习之中,陈天星顿悟到: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再厉害的功夫高手也不会飞,他必须一拳一脚地去训练与实战,才能让自己的功夫练到至高的境界。

回到泸州,陈天星就辞去了单位的正式工作,准备像当年的李小龙一样去专心开创属于自己的武馆,专注地传播李小龙的功夫和精神。从2007年7月开始,陈天星开始面向社会招收暑期班。第一次招生,竟然招到了300多人,这给了陈天星无比的信心。暑期班结束,陈天星就租用了泸州市十五中的三间旧教室,借钱购置了专业训练器材,又租了间办公室,然后专职传授李小龙截拳道功夫。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1997年10月1日“李小龙功夫特训总部”在四川泸州正式获批成立,陈天星告别了从1992年开始长达5年“散兵游勇”式的武术培训生活。

想当初,由于没有经费做宣传,招生特别困难,第一年只招到8个一年制的学生。吃的大米是从农村家里捎过来的,天星的二姐零工资为教练和学生做饭,徒弟们有时候一周都见不到油荤。直到今天,天星还记得当年和他一起咬牙渡过那段艰难日子的徒弟们:李智勇、李涛、许勇、王芳、黄烈勇、周渊、王永清、蔡波、李品春、张翔等,这些贴身的徒弟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直都不离不弃。

1998年7月,徒弟刘峰从重庆辞职来到武馆,刘峰将在企业里积累的管理经验运用到武馆的招生和管理中,使武馆在一年的时间里起死回生,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几年以后,武馆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殊荣不断、成绩斐然。

起步难,跨出之后你就会不自觉地朝终点靠近。1998年8月,陈天星整理出了自己近20万字的武术心得笔记,与泸州江阳电视台合作推出武术教学片《每周一招》,录制了28集电视武术教学片《李小龙截拳道功夫搏击术》。该片由陈天星自编、自导、自演,师生倾力出演示范,并在当时的泸州江阳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了两年之久。由于他太投入太卖命,在第27集的拍摄过程中,陈天星右腿膝关节韧带撕裂,但他总是笑着说:“痛,但不苦。跟农村生活相比,我很幸福。”为了不耽误节目进度,他咬着牙将节目录制完成。

播出《每周一招》后,一个打进“天星武迷热线”的人改变了陈天星的后半生,他帮陈天星实现了梦想的一个飞跃,那就是从单纯的功夫梦跳到了更大更远的电影梦。这个打进热线的人叫刘殿君,他在很多港台剧组里跑过龙套,当过演员,干过外联制片、制片主任、副导演、导演和监制,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他的儿子是陈天星的徒弟。他对陈天星说:“你的功夫很不错,外形也很有特点,很适合去学专业的影视表演,学完后可以去拍功夫电影。”

5.人在北影,学习改写命运

由于拍《每周一招》时将腿拉伤,医生一定要他休息半年,陈天星也就趁此修养的机会,决定去北京学影视表演。1999年春节,陈天星第一次来到陌生的首都北京寻找可以求学的影视学校,结果被骗去了4000元,回来坐车的钱都没有,还因跟骗他的人打架而被扭送到派出所。

后来,他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他认为,唯有不可思议的想法,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 1999年6月30日,陈天星再次北上,没想到因为腿伤耽搁错过了火车,等他赶到北京电影学院时,面试时间已过。后来,在好友刘殿君的帮助下,几经周折,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陶福庆老师才好心答应破例面试陈天星。面试结束,陶福庆老师说:“唱歌还行,普通话太差,但是功夫真的不错。”话语间,充满着欣赏,于是幸运的陈天星如愿以偿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电影学府——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影视表演进修班的一名学生,师从齐士龙、刘汁子、戈文艺、林洪桐、陈义等名师,系统学习电影相关专业知识和表演技能。其间,他又拜已故著名艺术家金乃千的夫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唐爱梅为师。2002年9月,陈天星又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师从第四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恩师谢飞、郑洞天以及田壮壮、谢小津、张建栋、金舸等的恩师,学习电影导演专业。2010年9月,陈天星又第三次步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师从张会军、穆德远、袁佳平、许斌、张铭、刘永泗、何清、李伟等恩师,系统学习影视摄影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大多数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陈天星就像一个异类突然出现在中土大地上,很是引人注目。因为贫穷,天星每天最大的营养品只是早上的一杯维维豆奶;中午很少和同学一起吃饭,因为他没办法像其他同学一样轮流请客;就算去食堂,天星也不跟别人一起,要么最早去,要么最晚去吃饭,并且也是拣最便宜最实惠的吃。

物质的贫穷并没有打乱陈天星通往艺术之路的步伐。入学第一堂课是自我介绍,3分钟自我介绍后,戈文艺老师说:“陈天星你在说什么?我没听懂。”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讲普通话。”天星意识到自己普通话上的短板,他马上买了本《新华字典》,早上练、晚上练、上课练、下课练,字典被翻烂的时候,同学们基本能听懂他的普通话了。不仅如此,寒暑假回家,天星也坚持讲普通话,身边的人都笑话他,但是天星不以为意。他默默从台词、形体、声乐、表演、理论课等方面各个击破,并将自己的武术特长最大化。

人常说,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绩就在哪里。的确如此,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陈天星居然演了3个小品,因为他的普通话已经没有太大的障碍了。到毕业时,他的毕业大戏也轻松地过关了。

毕业后,他的“朝天一字蹬腿”的演出照片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艺术走廊展墙上贴放了两年。陈天星常常自嘲道:“我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迄今为止个头最矮、普通话最差、长得最丑的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代功夫骄子,他的身手非凡;作为一个资深电影人,他的专业技术不一般。可是如何将“李小龙”的精神传承,如何推广自己的电影思想和文化,他一直在不断学习,为自己和自己的电影寻找一条出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巨海。参加完《总裁演说智慧》的课程后,陈天星眼前一亮,他可以用演说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精神,用演说推广中华武术!他潜心向成杰老师学习,越学越觉得成杰老师的演说功底深厚,值得用一生来学习。于是,他向成杰老师提出要拜成杰老师为师。他说:“通过课程学习,成杰老师根据我的特点,帮我设定了准确的公众演说形式定位;我懂得怎样编纂自己必须要公众演说的演讲稿;懂得公众演说必须要具备的呼吸、气息、发音器官、吐字归音、抑扬顿挫、停顿连接、语言表达、面部表情、上台下台等整个演说的肢体运作、高潮迭起、开头结尾、会场控制、场地设施等一系列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懂得怎样用自己的公众演说领导团队、开发客户、销售产品、拓展市场、行销魅力、结交更多更重要的事业伙伴,这些会迅速改变和提升我的格局和命运;通过学习,现场互动,我还成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在功夫领域,我有老师;在电影领域,我有老师。只有演说领域,我没有老师。我知道跟对老师的重要性,所以我要拜成杰老师为我的演说老师,通过演说,把李小龙精神发扬光大!”

成杰老师感其真心,于2011年8月28日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核心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上收他为徒。陈天星特别感恩成杰老师的帮助,当他的电影《双截棍》于德国科隆节荣获“组委会大奖”时,他声声感谢远在中国的成杰老师,他说:“我一定要跟随成杰老师,做最会演说的电影人。”如今泸州天星影视艺术学院成为北京电影学院高教自考艺术类专业北京市外唯一指定助学机构,学生毕业获取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市高教自考委员会联合签章的毕业文凭!

6.初次触电,只为我武唯扬

对于陈天星来说,电影学院的学习经历是一次蜕变,是一次从单纯的对武术的痴迷到以武立身、以影成业的思想蜕变。由此,奠定了他以后往更高电影层次质变的坚实基础。

2000年,陈天星首次真正“触电”是因为会武术,陈天星以武行身份,进入了国家一级导演王新民任总导演的古装大戏《侠客行》剧组。在剧中,陈天星扮演了七八个角色的武打替身。除演好自己的戏之外,陈天星在片场还是个大忙人,他一会儿打开水、搬道具,一会儿又主动跟导演和各部门主创套套近乎。目的很简单,向大家学习如何将电影理论变成电影实践的经验。陈天星这股学拍电影的韧劲儿感动了王新民导演,王导欣然收了陈天星为徒,教授他怎样导戏。

天星回到泸州以后,请了王新民导演帮他拍第一部电影《功夫骄子》,付了剧本费之后基本上什么都没了。但是,因为王导暂时安排不出来时间,这部戏一拖再拖,招聘的演员也觉得他是骗子,天星把当时工作厂里分给他的房子卖了,干妈重仕贵女士几百几千地给他凑,就连卖菜的亲戚也加入到为陈天星拍电影筹款借钱的队伍,终于左挪右借筹了57万元。2001年6月8日,陈天星的第一部电影《功夫骄子》终于在四川泸州开机了,但是因为他太希望拍出李小龙的感觉而没听王新民导演的建议,投了57万的片子最终只卖了1万元的音像发行费。陈天星因此债台高筑,学校(这时候武馆已经更名为天星影视艺术学校)一度差点儿开不下去了。

这期间陈天星不断地反思自己,终于明白失败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不懂行。学习改变命运,你的心有多高学习的路就有多长,想要改变命运就得学习。这一次,陈天星又跑去剧组学习。在2002年,他再次举债,在女朋友万霞的大力支持下,他拍摄了第二部故事片《英雄无界》。这部影片最终迈进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并成功赢利,来了个大翻牌。《英雄无界》取得成功后,陈天星和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兄弟陈春雷一鼓作气,又陆续成功自编自导自演了《恐惧深寒》《惊悚情人节》《李小龙外传》《追星家庭》《陈真新传》《截拳道》《双截棍》等电影,在圈内圈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1年,兄弟俩投拍并联合执导的低成本电影《双截棍》以唯一一部动作片成功入围了“第五届德国科隆国际电影节”,并最终问鼎最高奖项“组委会大奖”。《双截棍》在欧洲观众要求下反复展播四次,并选为闭幕式展播电影。在接受中国电影报记者采访时,陈天星坦言:“《双截棍》是自己十年从影历程的真实人生写照,自己的电影能够入围国际电影节并获奖,这是自己最大的收获,也是对自己梦想的最大鼓励。这对我自己今后的电影创作,注入了一针永久有效的兴奋剂。”正是如此,他被媒体誉为“李小龙截拳道功夫精神最忠实的追随者与传播者”和“功夫热情帝”。在《双截棍》电影分享会上,观众们观看了《双截棍》的精彩片花以及幕后花絮,各演职人员也纷纷上台分享拍摄中的艰辛和收获。陈天星说:“一部电影,要像小说一样有思想、有灵魂才会被传承。电影人以电影的方式阐释人生,用人生的光影再造电影。好的影片,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升华和思想的奔腾;好的影片,能成为人们行为的标准和道德的规范;好的影片,犹如一位精神导师的精彩一课,有时候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回想那段不堪回首的失败经历,如今的陈天星很坦然,问起他最终能站起来的最主要原因,他坦言说:“还是李小龙身上的截拳道精神在起作用,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永远记住电影《洛奇》里的一句台词:‘不要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事让自己成为弱者’,这句话已成为我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功夫追求成就电影梦想

电影《双截棍》媒体见面会上,记者获悉该片是一部推崇真功夫的电影,真招实打,武行演员被要求在保护自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实战,让该片动作戏成为一大亮点。电影预告片里,竹林打戏、泥潭大战、悬崖群斗、山坡追打等武打场面,虽无花哨场面,但确实没有特技痕迹,打得爽快,很多动作场面还可以当作防身术教材。此外,该片还邀请《敢死队》武术指导、元奎大徒弟桑林亲自担纲武术导演,为武打场面精心设计,让人对电影欲一睹为快。

谈到主演、导演《双截棍》等九部影片之后的个人总结,陈天星慨叹一路走来很艰辛,但有着巨大收获,人生更有价值。陈天星介绍,他从小崇拜李小龙的功夫,之后通过电影、教材等自学练功,又拜师李小龙师弟梁挺学习咏春拳。为了学好李小龙截拳道功夫,他先后拜访了很多功夫高手和李小龙生前的密友,参悟李小龙功夫和精神的真正内涵,迄今已练功25年。其间,陈天星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出演多部影视剧后,又在家乡泸州创办了全国十强民办艺术学校四川泸州天星影视艺术学院,自己投资拍摄了《截拳道》《双截棍》《英雄无界》等9部电影,电影纷纷登录央视电影频道和全国院线,成为大陆新一代功夫打星。陈天星认为是自己从小的功夫追求成就了他如今的功夫电影梦想,人生收获巨大,今后还会继续追求,拍出更多更好的电影。陈天星展功夫绝技3秒打21拳

在媒体见面会现场,陈天星表演了双截棍、寸拳、快拳等几种功夫绝技。双截棍被陈天星舞得呼呼生风,站在一旁的女主角、嘉宾赶紧躲到一边去了。寸拳则是陈天星在距离木板一寸发力出击,瞬间击碎木板。让人咂舌的还是快拳功夫,在眨眼3秒钟时间内,陈天星双手快速打出21拳,让临时从观众中找来的陪练猝不及防,但是,虽然是快速出拳,陈天星的拳头却仅仅是轻轻点到陪练人身上,要达到这种出拳和收拳自如的状态,需要功夫达到一定境界。此外,陈天星还教出席嘉宾相声演员、冯巩弟子贾玲防身术,贾玲还学习陈天星的快拳,不过,她的快拳变成“我打我打”的撒娇拳、按摩拳了,逗得现场观众开怀大笑。

陈天星介绍,他一年四季都在练功,有400平方米专用练功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