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固安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23:42:48

点击下载

作者:白庚胜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固安卷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固安卷试读: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白庚胜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曰至26曰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磋商,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曰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着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枪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燕赵民间故事的特点及影响

郑一民

在民族文化研究中,民间文学作为文化根,一直是中外学界致力探究的重要课题。而这个课题又包罗万象,涉及众多学科,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重要文化财富。为了探索人类成长和社会发展真诗,固化和弘扬民族优秀品德和思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开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启动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编纂工程。河北各市县的民间故事卷,就是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地处京畿,古称燕赵。所谓燕赵,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燕国和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部分疆域都在今日河北境内。追溯河北的历史,早在二百万年前,这里便有人类聚居,数代考古学家发掘的阳原泥河湾古人类遗址就是证明。至今尚存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更是遍布太行山东麓各地。在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发掘出的人类七千年前从事农牧业生产和打制工具留下的粟坑、陶窑和鸡骨遗骸,堪称世界之最。数以百计标志人类已进入四千年前父系社会的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又给这块大地带来无数奥秘。黄帝迁居涿鹿,并与九黎族首领蚩尤发生“涿鹿之战”,又与炎帝部落在这里发生“阪泉之战”,于釜山举行部族会盟,在涿鹿筑黄帝城,在易县后山建祖庙,首次在中华大地创建多民族大统一的理念,更给这块大地增添了追宗究祖的无穷魅力。大禹治水,自冀州始,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冀州为首,由此奠定了河北在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地位。

从殷商到春秋战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两汉、魏晋、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这块大地堪称战争走廊,厮杀硝烟不断,称王建都之地多达一百余处。更朝换代,称王争霸,给胜者带来辉煌,却给劳动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和战乱。河北人民在天灾人祸中觅生,在厮杀和战乱中求存,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地盘和财产中融汇传衍,不仅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民族史诗,也留下数以万计的被世代劳动人民耳承口传的民间故事。归纳这些口传文学,大致有以下七大特点。

一、神话传说传递着远古先民的历史和文明。神话反映远古人类对客观世界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含有原始人的“万物有灵”哲学,也有科学思维的萌芽。也有一些神话,是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走向完美、稳定的。其内容主要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包括天地起源、宇宙起源、各种自然变化,人类起源和动植物起源,以及原始神灵与大自然的斗争,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等。它应当是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就我看到的在燕赵大地流传的百余篇神话,是活在人民口头上的已经地方化的、有的已经宗教化了的作品。但其主干还是远古人类生活的场景,是神化了的人类和人格化了的自然。河北青县《盘古爷坐井》的故事,讲盘古把天地分开后躺下睡了一觉,醒来发现一条蚊龙涌水为害人类,于是两斗蛟龙,将龙塞进斧子把戳成的井里,并坐到了井口上,决心永镇之。石斧是原始人最重要的武器,用斧子开天辟地斗蛟龙合情合理。故事既反映了人性化的神的巨大力量,也透露出人对大自然(洪水)的恐惧和对龙的恐惧与崇拜,因可怕而产生对治水先贤的崇拜。古籍里记栽的盘古神话,大都说他的肢体化生了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但《盘古爷坐井》却讲的是如何斗龙,体现了远古先民征服自然灾害的英武与气概。另一则《开天辟地老君生》神话却被道教化了,说是老君的母亲补天。“补天”本是女娲娘娘的事。女娲是远古的“三皇”之一,东周的老聃与女娲相差两千年,怎能成了她的儿子呢!道教由东汉张道暖创立后,极力搜罗远古上古人物进入他们的神仙谱系,才造成把老聃说成女娲儿子的荒谬,很显然这则神话被披上了道家的光环。《鱼为啥没腿》的故事,讲的是女娲用鱼的四条腿去支天,和古载“断鳌足以立四极”类似,与现实的鱼儿用鳃呼吸、用鳍滑动很一致,读来优美动听。

关于天体来源、自然变化的神话,一类是女娲、天皇地皇造了日月;一类是羿射九日,年轻夫妇舍身找日月;三是神仙助人。在动植物神话中,有《人皇和五谷的战争》《五谷杂粮是咋来的》。说的是人皇率领人们打败五谷,天神下令人仍要吃五谷,并赋予管种管收的职责。这是对农耕文化的艺术反映,谁若浪费粮食,上天就要惩罚。狗求食,天才赐予人类五谷,让人吃五谷,狗吃人屎,反映了人类与动植物(狗)之间互依互存并由一条食物链维系的自然法则。

在人类起源方面,有《三皇治世》等传说。说捏泥人吹气而活,因浪费米面不得不去劳动,体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民族美德。在燕赵大地神话传说里,盘古和女娲都造人,奇妙之处是女娲用柳条蘸稀泥一甩就成了胖瘦高矮不一的人,女比男聪明。既是母系社会遗孑的写照,也是现实生活中女人心灵手巧的实录。关于洪水漫世、兄妹(姐弟)成婚重新繁衍人类的神话有八篇,一说伏羲女娲兄妹滚石成婚,生百子成百姓;一说青哥红姐滚磨成婚,又捏泥人,又来洪水,再救天下人,从而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内邱县哥姐庙;一说盘儿和古儿水后成婚,老土地为媒,才繁衍出后世人类。古人对人类问世的构想,可谓神奇又充满情理。

在神和神性英雄中,河北关于羿和嫦娥的传说最有代表性:一说嫦娥不贞,与羿的徒弟吴刚偷情,被罚上月宫;一说羿与嫦娥两分离是仙药作用,二人只能相思不能团聚。两种说法,前者产生年代晚,伦理关系成了故事主旨,显然受儒道佛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比较起来后者蛮符合古人神话思维。《二郎担山赶太阳》在河北流传很广,但各地说法不一。主要说二郎压住十一日,跑了一个,才有了今日太阳光照人间;但异文却把二郎神话与日本、朝鲜的来历联系了起来,很耐人寻味。

关于炎黄二帝神话,涿鹿和张家口市出了几部书,其中三篇很有代表性:一是《黄帝战蚩尤》,二是《炎黄二帝定五果》,即尝百草确定可食用的五种果子(悬果、圆果、角果、穗果、根果)的故事。这两篇都充满科学精神,但第三篇却说神农死于吃虫子。这篇看来荒唐,却真实反映了远古先贤为人类生存,冒险探索食品的献身精神。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是华夏第一帝,炎帝、蚩尤也是上古开创文明的重要部落联盟首领,他们都是功垂千古的先贤人物。

纵观上述,河北神话传说,虽然掺入了历代各种思想意识和生活的杂质,但仍不失有河北特色的口头佳作,反映了人类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勇敢,在全国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人物传说(包括历史人物、仙道和宗教人物的传说)呈现河北历史文化的厚重。据笔者调查研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历,河北有一个古今人物传说文化层,这个文化层中的一个个历史人物又形成了一个个传说故事圈。这个故事圈可以数以百计,但最有影响和价值的,可归纳为十大历史人物传说圈。一是黄帝神话传说圈(包括炎帝、蚩尤和尧舜禹),它以冀北涿鹿和保定西北一带为中心,遍布全省,已知其故事多达三百篇以上。二是秦始皇传说圈,以秦皇岛和盐山县(古称千童县)为中心,遍及全省,不少与渤海、长城、孟姜女及入海求仙药有关。三是刘秀走国传说圈,遍及全省及河南、山东、辽宁诸地,并与大量地方风物相附,中心思想是贬王(莽)褒刘(秀)。1989年,我和同仁曾编辑出版《王莽赶刘秀》故事专集。四是董仲舒的传说圈,董为衡水景县人,汉武帝时的大儒,在其故里已发现传说百余篇,量虽不大,弥足珍贵。五是三国刘关张赵传说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发生在涿州,使“忠义”二字成了华人的重要品质,这里便成了传说发生、传承的中心地带。赵云是常山郡(今正定县一带)人,他的传说大多数与刘备有关,于是以涿州、正定为中心的刘关张赵传说圈便形成了一蛋之二黄的现象。六是唐初名相魏征传说圈,中心在晋州和邯郸馆陶县,故事过百篇,同样是“一蛋二黄”。七是五代后周郭威、柴荣二帝传说圈,主要在冀南隆尧县一带,那里是他们的诞生地,也是他们的发迹地。《旧五代史》称:周太祖郭威“邢州尧山人”,也记栽柴荣是太祖郭威的义子,圣穆皇后之侄儿,传说与史栽相吻合成为一大特色。宋孟寅、冯平印两位隆免人由此编撰出版了《父子马上皇帝》。八是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的传说。清乾隆二十年《祁州志》栽,关为“祁州伍仁村人”。祁州便是安国,其故里有旧居和多处遗址尚存。他本是一位故事家,一生写杂剧六十五种,由他产生的故事也多达百余篇盛传乡里,被保定作家宴文光等结集《关汉卿的传说》出版。九是清代帝后君臣传说圈。主要是康熙、乾隆、慈禧和纪晓岚、刘罗锅等人的传说,约有五百篇以上。河北地抱北京,承德为清代帝王行宫,东、西两大陵墓群又坐落在河北境内,传说故事众多自在情理之中。故事中最有特点的是《康熙叫关》,塑造了一个挨了打也遵纪守法的明君形象。而《乾隆寻父》中,则宣杨了乾隆的孝德,表达了满汉人民是一家的主题。纪晓岚和刘罗锅都是足智多谋、才高八斗的清代才子名臣,与皇上吟诗联对或动心眼儿纠君之误,造福于民,自然便成了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佳话。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人之一李大钊的传说。李大钊是京东乐亭县人,其儿时的志向、青年时的生活和英勇就义的浩然气节形成了传说被广为颂扬,既是人们对革命领袖的由衷敬佩,也是承先志弘精神的必然现象。令人兴奋的是,多年来各地民间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对上述十大历史人物传说进行发掘、整理并集腋成袭,书卷列案,无疑显示出河北民间文学研究工作的深广程度和在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

除了十大历史人物传说,河北还有春秋时代名医扁鹊,思想家荀子,军事名将乐毅、廉颇,名相蔺相如;西汉南越王赵佗;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儒学宗师卢植,名相宋璟,诗人高适、贾岛;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哲学家邵雍,文学家苏东坡以及名臣良将李昉、包公、杨六郎、吕端等;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名医刘完素,政治家刘秉忠,剧作家王实甫;明代重臣杨继盛、赵南星、戚继光;清代名儒孙奇逢,儒臣魏象枢,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李漆,方观承、张之洞,名医王清任,文学家曹雪芹,义和团领袖赵三多、景廷宾等的传说。这些和史事、地方巩物传说共同构成了一部中国口头文学史,也给文字史册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河北的历史人物传说被专家学者称为河北民间文学的“重头戏”。

三、史事传说在河北独具特色。翻阅史册,历朝历代发生在河北的历史事件数以千计,但最重大并形成口传文学群的事件主要有七个:一是秦时徐福东渡日本列岛的传说。秦始皇派方士徐福以寻找长生不老药为名去东探海疆,在盐山(千章县)一带招募培训童男童女和百工并携带五谷良种、大量财宝一去不回,带去了中华文明。千童镇一带至今还传衍着六十年一度的“信子节”,保存着遗迹十六处,由此被称为“千童故里,第一侨乡”,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题。二是汉末黄巾起义传说。巨鹿人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发动了大规模的“太平道”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封建统治地位,为三国鼎立时代拉开序幕。张角生前活动的邢台一带一千八百多年来沿袭着头裹白手巾(戴孝)和不供奉关公的习俗,即与黄巾起义被刘关张镇压有关。着名作家郝宝铭出版的《黄巾起义的传说》记录了这一史实。三是北宋时代杨家将戍边传说。杨继业、佘太君和杨六郎、穆桂英的抗辽故事在保定、廊坊、张家口、沧州各县传承广泛。杨六郎镇守的三关即在这一带,并有宋辽时代二百余华里的地道分布在永清、雄县、霸州境内佐证,由此使杨家将在河北人民心中极其高大,赵宋皇帝却成了昏庸无能、丧土渝权的耻辱和陪衬。四是明初燕王扫北坐北京的传说。燕王朱棣乃朱元璋第四子,其侄建文帝登基后,他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一场叔叔打侄儿的“靖难之役”,北攻南守杀人如麻,河北大地被他们杀得地荒人稀了。本人1989年编辑出版的《燕王扫北》一书就是这一传说的集萃。五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向河北大移民的传说。据《明史》栽,洪武初,帝见北方地广人稀,田园荒芜,便从江苏、南京、安徽向河北、山东迁民。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也几次从山西迁民河北。千村万户的家谱都记栽着祖先们被官兵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押送而来,然后落地生根的史实并衍生出许多悲凄壮烈的故事。六是一千九百年风起云涌的义和团(拳)运动传说。素有慷慨悲歌之誉的燕赵儿女不堪列强入侵,以河北威县沙柳寨拳师赵三多创建的义和拳为主力,举起“扶清灭洋”的大旗,在天津和廊坊等地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永传民间。已故民间故事搜集家张士杰就是依据这些史实出版了《洪大海》等多部反映义和团扫清灭洋的故事集。七是八年抗日战争传说。地处华北腹地的河北,几乎县县、村村都有抗战传说,可以说数以万计。《狼牙山五壮士》《冉庄地道战》《雁翎队的传说》《百团大战》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伪汉奸作斗争的大智大勇和浩然正气,更是重塑民族之魂的重要精神财富。

上述古今七大史事传说,是史事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传说故事,其次还有赵氏托孤、燕筑黄金台、荆轲刺秦王、将相和、沙丘兵变、韩信背水一战、戚继光抗倭、杨继盛抗清、吴三桂献关等史事传说,数量虽不如七大史事多,同样高扬反侵略、反封建、反压迫和勇于开拓、敢于斗争、强国富民等民族精神,思想分量之重,历史感之强,无不彰显着燕赵人民的个性和品格。

四、“四大传说”家喻户晓。在中国四大传说中除白蛇与许仙外,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在河北都有风物附衍。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发生在邢台一带,不仅有庙宇和众多遗迹可证,而且古老奇特的祭祀仪式至今还活跃在民间;梁祝故事本生在南方,在河北封龙山书院却有一系列景物相附;孟姜女虽非河北人,耸立在山海关附近的宋代姜女祠、孟姜村、望夫石、姜女坟等古迹,却使这里成了孟姜女传说产生和研究的中心。看来,传说的产生和传承都必有特殊历史背景和生存传承环境相伴。

五、科学文化(技艺)的传说充满神奇。这些传说都与历史人物、工艺工匠、地方风物、风俗、土特产等相连,是一个充满趣味而教人长知识的宝库。武强年画的传说、名酒传说、蔚县剪纸传说、吴桥杂技、磁州窑、曲阳石雕、保定酱菜和铁球、皮影戏与张绳武、评剧与成兆才及乐亭大鼓诸传说,这九种在众多类似传说中最突出。武强年画一年沽一张,从画上走下来的人不仅漂亮勤劳还能当媳妇;刘伶尝酒几天几夜醉不醒,才使名酒得名“刘伶醉”。中国白瓷自邢窑始,定州窑技艺名垂青史,而磁州窑启于七千年前的磁山文化,陶器盛于宋,其传说《磁州红缸“亲娘”声》《彭城缸上“夫妻”手》和来自冀北丰宁县的《兰花瓷的传说》,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人类的每项创造都需要聪明才智,也需要作出重大牺牲。一敲那缸发出的“亲娘”声,便让后人想起古代窑工妻子跳入烈火的悲壮。传说人血和头发对烧瓷是有作用的,但“血祭”太残酷,因残酷才揭示出窑工生活的苦难和技艺进步的艰辛。美的东西被“打碎”了,才有了悲剧的艺术和思想价值。郭守敬量日影造历法和开渠的传说来自他的故乡邢台县,激励无数中外科学家和学子刻苦进取。名医传说有春秋时代神医扁鹊、汉代邳彤、唐代孙思邈、金代刘守真(完素)、清代王清任等人的传说。他们以高超的医术和医德被老百姓尊为医圣、药王。武林人物传说以沧州和永年最有代表性。沧州是武术杂技之乡,永年是杨(露禅)氏、武(禹襄)氏太极拳发源地,故乡人赞叹先人的武功武德,敬佩他们除暴安良、巧制强敌,自然故事多。着名民间文艺家周宝忠几十年从事武林故事挖掘,他出版的《沧州武林故事》和《水浒外传》中的人物柴进、燕青、林冲等英雄好汉,情节更奇妙,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科学文化(技艺)传说故事虽非一定是史实,但却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现了河北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六、地方人文景观传说绚丽多彩。历史的悠久和历代智慧的沉淀,使河北许多人文景观在全国和世界驰名,由此产生的众多脍炙人口的传说便成了它们的灵魂和飞越历史时空的翅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是万里长城。秦时修,明代重修大修,至今仍雄居于世界东方,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河北境内有二千三百公里。其传说既与秦始皇、孟姜女及众多帝王、将帅、工匠有关,也与众多战争有关。麻姑、韩信、徐达、刘伯温、戚继光、吴三桂、书法家肖显和王羲之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都与长城相连,反映;了建长城、修长城、守长城的苦难与艰辛。二是邯郸武灵丛台的传说。这组独具特色的传说,记栽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封建诸侯“革新图治”的业绩。三是山海关与秦皇岛景物传说群。四是隋唐大运河和赵州桥传说。赵州桥传说讲述了河北工匠李春开创世界桥梁先河的奇迹;大运河在河北境内六百公里,沿岸数以百计的古城镇码头、营盘等传说堪称是展现古人智慧和精神的宝库。五是正定大佛寺的传说。初建于隋,重修于宋,千手千眼大铜佛站立千秋亦为世界之最。六是井陉苍岩山福庆寺的传说。隋代三皇姑割肉救父的故事与寺院建筑及其奇特的桥楼殿相互辉映、浑然天成。七是娲皇宫的传说。沿太行山东麓有一条伏羲女揭传说带,北起易县后山、新乐伏羲台、赵县兄妹庙、内邱哥姐庙,到涉县娲皇宫,再到河南准阳伏羲,位于涉县中皇山的娲皇宫居其中心地带,相传是女娲炼石补天、治世处,不仅依山悬空的建筑奇绝,而且庙会极其盛大,为整个传说的中心区。《太昊纪》说“女娲起于承筐之山(属河南),都于中皇之山,葬于风陵则此”。八是沧州狮子传说。五代后周年间由铁水浇铸的铁狮子位于沧县旧州镇东关,史称“镇海吼”,重达七百吨,其镇海和防恶龙水怪的“功能”与堪称世界之最的浇制工艺传说千年不衰。九是清代东陵西陵传说。那里埋葬着清代九帝二十四后一百九十二嫔妃,座座陵墓都是一部传说故事大书。十是承德离宫及外八庙传说。承德避暑山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典皇家园林,不仅处处秀色美景有传说和故事,而且清代众多帝王后妃在这里处理政务和生活留下的种种轶事趣闻都是民间常讲不衰的故事话题。

上述十大人文景观传说虽然令人称叹叫好,但只能称为景观传说的代表,却不能囊括全貌。因为除了十大人文景观,河北还有白洋淀的传说、扁鹊庙的传说、黄粱梦的传说、邺城“三台”(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的传说、沙丘行宫的传说、黄金台传说、荆轲塔的传说、燕下都的传说、柏人城的传说、景州塔的传说、定州塔的传说、东光铁菩萨的传说、响堂山石窟的传说、黄巾寨的传说、广府古城的传说、冉庄地道战的传说、西柏坡的传说等等。它们的故事量虽赶不上十大人文景观多,也同样能彰显河北大地的悠久壮美和神奇绚丽。

七、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彰显河北历史文化的浑厚和农耕社会的百态万象。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河北的生活故事、幻想故事、鬼狐精怪故事、动物故事量之多,简直可以数以万计。

生活故事按类别划分多达十余种,但最有感染力的是智慧男人、聪明女子的故事及有关婚恋、公案故事。它们来自生活现实,贴近生活实际,凝结着创作者的智慧,幻想成分很少,但新奇巧特的构思,常使误会与巧合成趣,悲苦与幸运相连,浓厚的地方风情与传奇构思成篇,或奇人奇相办奇事,与作家文学迥然不同。例如《大能人智斗耗子》《智斗张扒皮》就是智慧男人与刁钻诡滑的坏人作斗争的故事典范,其中长工给地主捣蛋的手法既高明又耐人寻味;《刘秀才与张小姐》《舍郎和采采》是久经磨难的婚恋故事;《老倪乐三难凤姑》《罗才女救夫》《二乔考女婿》等都是聪明女性(巧女)的写照;《丁郎寻父》《打狗拾娘》是孝子故事,《员外考子》是教子故事,《咬奶头》是浪子故事;《酒令》《会试苏东坡》《三女婿拜寿》是对诗故事;《假药救命》是歪打正着、反祸为福的故事;《砸尿壶》是人自吓自怕,待弄清了鬼怪的叫声是风吹尿壶嘴发出的便把它砸掉了,主题是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扰之。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制度,使一批长工斗地主和贫民斗恶官故事构成了机智人物故事群。唐山王国新出版的《韩老大五娘子故事》、衡水傅新友的《怪才王八吾》、丰润县《王二戏官的故事》、迁安《二檩头的故事》和南皮《巧女黄三姐》、保定《张嘎咕的故事》等都是脍炙人口、意趣盎然的民间佳作代表。至于流传在广大城乡的寓言与笑话,那就更精彩奇妙、令人拍案叫绝了,这里不再赘述。

幻想故事也称民间童话。运用幻想的神奇因素与现实生活相交织的方式,反映人民同自然的斗争,表现主人公反抗阶级压迫,渴望获得美满生活等。如《震天鼓》《娶蛤蟆》是天女下凡故事,《茶仙》《敬穷神》等是神仙助人故事,通称为人神成婚型故事。《小三和龙女》《龙女出海》是龙女故事,它们和《画中人》《葫芦告状》构成异类成婚型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总是因青年小伙儿勤劳、忠诚、善良而打动仙女、龙女之心,而结为夫妻,过上幸福的日子。但《震天鼓》中,婚姻遭到破坏,男主人公王附到天上战胜了恶老头才与妻子团圆。《茶仙》也属考验型故事,老太婆对小伙子考验之后才把女儿托付与他。《渔童》是河北幻想故事的名篇,在20世纪60年代拍过动画片,影响了几代人。《长鼻子》《狗耕田》等贬兄褒弟,丑化了贪心的兄长和嫂嫂,很有讽刺喜剧色彩。《摘瘤子和贴瘤子》褒贬分明,对恶人鞭笞辛辣淋漓。其中不少故事还有异文,虽然情节各地稍有变化,但异路同途,总以大团圆结尾。即使门第不配,无法成亲,例如《不见黄河不死心》,也要等见了黄姑娘,小伙子才心死箫停。这些故事能流传千古,表达了人间男女相爱而不得其爱的痛苦心理和心诚事则成的坚强信念。

鬼狐精怪故事。如《认钱不认爹》《阳救妻命阴救妻身》《人鬼姻缘》《刘二嘎子斗阎王》等,在空间上打破了人间与阴间、天堂与地狱的界限,充满着神幻色彩,揭露了封建社会人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展示了人的智慧和力量无穷。所以人是没必要怕鬼的,怕鬼是心中有鬼。狐仙故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美丽、善良的狐女与人成婚,一类是狐妖害人受惩。这种异类成婚和神仙助人等型的复合故事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思想性很强,反映了古人的美好愿望。

也许是河北地处中原,人类生存繁衍早的缘故,动植物故事相当精彩。其中《漏》(不怕老虎就怕漏)、《老狼报恩》(也有老虎报恩)等反映了动物习性及与人的相互关系。《虱子告状》、《小猫打呼噜骂包公》各有新意,前者反映蒙冤的虱子不畏艰辛困苦寻求正义的不屈精神,后者是金毛鼠(人到六十就活埋)传说的变异,因狸猫吃了外国的老鼠又被留在人间,而骂借它来的包公是“光借不还”的“杂种”。这些故事不仅构思奇巧、经过千锤百炼,而且大多都被人格化了,反映它们的恩怨和苦难,实际是借故事喻人。

读听上述作品,每个人都会被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素养和才能折服,那些奇巧的故事构思,绝妙精伦、充满浓郁地方特色和情感的语言,绝非文人能杜撰得出来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有论述民间口头文学的章节,署上故事家们的大名。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特色,而且是孕育和催生各种文学佳作的母亲与土壤。如果用现代词语来评价上述燕赵民间故事的价值,可以说是很讲政治、讲正气、讲道德的中华民族珍贵文化财富和精神食粮。

我把燕赵民间故事的流布与特色列为七个方面,但绝非七个方面就能概括全貌。仅从上面谈到的燕赵民间故事流布和特色看,就可以推断出,民间文学虽是世代劳动人民的口传嘴承之作,却向我们叙述了一部形象化的民族发展史,一部古老的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国农耕社会百相生沽史,堪称是自古至今人类社会生活的口头百科全书。它所折射的政治思想、经济观念、伦理道德、风情习俗等内容极其丰富,其中虽然有良莠杂芜并存现象,但良远远大于莠。

从文化类型看,燕赵民间故事属于中原文化、黄河农耕文化的沉淀和积蓄,也是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多次碰撞交融的结晶。内中儒道佛三家的东西都有,小农经济、平等意识、自由婚恋观、传统伦理、推崇创新、崇尚自然、乡风陋俗等并存。若归纳剖析,河北民间故事在文化价值上呈现十二大特点:一是宣扬正统思想、忠君思想,但在大声歌颂皇帝的同时也颂扬反叛意识、嘲骂皇帝、颂扬农民起义;二是歌颂清官与抨击贪官污吏、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并存;三是尊孔、尊儒,希望儿子中状元与反孔批孔、嘲讽书生并存;四是既有佛道入世经世思想,也有斗争哲学和出世逃世观念;五是敬鬼神也斗鬼神,最终是否定鬼神的存在;六是宣传“三从四德”,也高歌婚姻自由;七是有保守心理也推崇发明创造;八是提倡忠孝,但不一定忠君,却要忠于国家、民族,在家里敬老爱幼,批判任何不孝不悌行为;九是颂杨惩恶扬善、大义灭亲、公而忘私、救贫济困美德;十是倡导“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鞭笞为富不仁,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十一是歌颂勤劳、节俭、奋发图强等美德,批判懒惰懦弱和挥霍浪费劣行;十二是理性思维占主导,但原始思维仍彰显于故事中,根本上是“万物有灵”、自然崇拜观念残存。若用一句话概括河北民间故事的内涵特点,即王道与霸道兼有,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并存。

一个民族的伟大源于民族性格的伟大,而民族性格的伟大则源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对传统文化的这种价值和作用,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清醒深刻的认识。有人说民间故事是老百姓瞎编乱想的,幻想的东西往往是不科学的。但人人都科学了,也就不会产生和传承这些神奇美妙的口头作品了。殊不知,人类需要幻想,文明进步更需要幻想,幻想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开启智慧。一个作家如果没有想象力是可悲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幻想和想象力便不会有科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中华民族就是靠着丰富的幻想和想象力才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纵观河北的民间故事,可以说是充满幻想和想象力的佳作。这些佳作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诵中,陶冶燕赵人的品行,塑造了燕赵人的形象,并且至今仍在广大城乡发挥着传递和教化文化血脉的作用,因此才被称为孕育和繁衍民族之魂的重要食粮。在近年研究河北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中,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之风已经吹遍燕赵大地,保护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正在成为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和品从这一现实看,搜集整理燕赵民间故事,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各县卷应当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

借此,向各位为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各卷而辛勤劳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谢忱!感谢你们为文化大省建设又增添新的光辉,作出新的贡献!(作者系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民协主席)

廊坊传统文化古韵悠长

范丽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是由国家立项批准,属国家级重点社科项目之一。“廊坊卷”这套书经过全市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历经数栽终于告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廊坊卷》被列入廊坊市文联“文艺成果出版工程”,是廊坊文艺工程的又一丰硕成果。

廊坊1989年建市,是一座淳朴而年轻的城市。作为中国这片含老而广袤土地上的一个开放较早的区域,廊坊有着灿烂悠久的地域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廊坊地处华北平原中东部,远古时代是黄河和燕山河系流经的区域。廊坊境内的县域设置,大都形成久远,除大厂、广阳、开发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设县区外,其余各县均有千年的历史。汉高祖年间(前206年至前195年)设安次县、文安县、东平舒县(南北朝北魏时期改为平舒县,五代后周时期改为大城县)、方成县(东汉时改为方城县,隋代开皇年间改为固安县)。唐如意元年(692年)设武隆县(今永清、霸州地域,景云元年改为会昌县,天宝元年为永清县)。唐开元四年(716年)设三河县,辽会同元年(938年)设香河县,后周时期设霸州。

廊坊地名的由来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那时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安次故里修建一所豪华宅第,村民称之为“侍郎房”,后成为村名,略称“郎房”。19世纪末,京山铁路在附近设站,站牌写成“廊房”,自此,廊房作为城镇地名为外界所知,北京的前门大街至今保留着廊房胡同的名称。上世纪60年代末,地区党政机关迁入廊坊,外来人口随之剧增,出于书写便利将廊房写作廊坊,得到广泛认同并为官方采用,廊坊遂作为法定地名沿用至今。

廊坊境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出当朝宰相、兵马元帅、朝廷阁员、封疆大吏和文人学士等为数众多的历史名人。由于岁月磨砺和战乱、水患、地震等天灾人祸的破坏,廊坊境内的古文明大部已难存世。尽管如此,如若悉数清点,现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仍蔚为大观。

古村落、古长城、古墓冢等文化遗址372处。主要有:三河孟各庄和刘白塔村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发现半地下房址,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战国时期燕国南长城遗址,分布于文安、大城两县,墙体高1。5米、宽8米,两县早期县志均有记栽,在大城县杨堤村可见局部断面。龙冢遗址,位于大城县龙冢村,封土高4。5米,属战国时期遗存,传说为秦始皇第十三子的墓葬。

古城镇。如固安县城,春秋时期筑有城池,称方城邑。文安苏桥镇,建于汉代,宋代为繁华之地,苏东坡之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任文安主簿时,多次视察此地。又如霸州胜芳镇,明清时已有盛名,是廊坊南部与天津之间的重要商埠码头,素有“小天津”之称,现留有豪宅大院、商铺钱庄等清代遗存多处。

民歌和民间故事。世代相传的民歌和民间故事,多以劳动、爱情和对家乡、英烈的歌颂为主题,铭记着时代烙印,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全市的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民间故事进行了普查和搜集,共收集各类民间故事近万篇。

廊坊境域的民间古乐,盛行于明清时期。其中,有乐谱相传的屈家营音乐、高桥音乐、胜芒南音和军芦村音乐,已列入国家和省文化遗产名录,大都有民间乐队可为演奏。固安县还存有清帝乾隆钦定文庙乐章,共六乐六章,是当年文庙祭祀仪式的法定演奏曲。民间花会在廊坊境内盛行已久,流传至今的不下几十种。其代表性花会有:安次葛渔城重阁会,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成人托举儿童表演戏曲节目,上下配合、栽歌栽舞,类似宋代傀儡戏。香河安头屯中幡会,始创于清代或更早,舞者以肩、肘、额顶起一竹篙表演,有数种程式套路,乾隆年间受过两次皇封。此外还有龙灯会、大鼓会、挎鼓会、狮子会、五虎棍、太平车等古传花会,至今还能观其演出。

历史已成往事,文化依然传承。研究历史、以史为鉴,继承和弘杨优秀文化传统,更好服务于廊坊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这应当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责任和新的使命。作为拥有辖区面积6429平方公里,395。7万人口的廊坊市,我们要用心挖掘中华文明之根脉,传承传统文化之薪火。我们更期待,《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廊坊卷》的出版问世。

今曰的席坊是一座孕育着巨大潜力和商机,充满活力和魅力、激情与希望的城市。今日的廊坊昂首阔步,正在谱写新的历史华章!(作者系河北省民协副主席、廊坊市民协主席)2009年10月

京南美丽的传说

张振东《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固安卷》几经周折终于定稿付梓了,这是全县民间文艺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固安文化领域的又一丰硕成果,实在可喜可贺。

固安,古称方城,地处京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滔滔永定河自西而东下,坦坦九省御路自北而南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位置,孕育了一代代名流才俊,演绎出京南大地源源不断的美丽传说。

早在五千年前这里就有华夏民族祖先活动的足迹。周武王平定天下,封同姓贵族召公于燕,此为燕国方城地。西汉置方城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置固安县,治所仍在原方城故城。唐贞观元年(627年)迁治所于今固安县城。五代十国和宋、辽、金三四百年间,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场所。元中统四年(1263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此地一度为固安州,自然锦绣繁华,文化昌盛。元、明、清三朝六百多年间,这里作为京畿重地、天子脚下,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在这片沃土上,曾有过西周、汉代的侯国遗址,有战国时代的黄金台、雀台和孙膑墓,有“荆轲刺秦王”时所献的督亢良田,有遍及全县的宋、辽战场遗址,还有驸马坟、状元府、公主府等遗址。有风水宝地,必然会诞生风流人物,正所谓地杰而人灵。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韩婴,晋朝宰相、博物家张华,南北朝梁武帝之母张皇后,唐朝贤相张柬之、张说,明朝兵部尚书王复、状元杨维聪、驸马杨春元,清朝直隶总督于成龙、两广总督蒋攸铦,这些人物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风水宝地与风流人物相辅相成,相生相长,自然而然会随之产生出许多趣闻佳话,其流传开来、流传下去,就形成了京南大地美丽的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它们或生动有趣,或寓意深刻,在颂扬真、善、美的同时,彰显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对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有西湖二景,西有太子三宫。南有牛头马面,北有玉带两条”。这则于成龙诳驾的故事,在固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就是名人与宝地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固安人民对本地名人的无比敬仰和对家乡的由衷赞美。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欢乐和谐的春风吹遍京南大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古老的传说及其所颂扬的美德在我们手中得以发扬光大。如今,这些古老的传说虽已成为过去,而美好的愿望却已变成现实。我相信,新的时代、新的风流人物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为后人留下新的更加美丽的传说。(作者系中共固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2010年2月

盘古幵天辟地

相传很早以前,天地不分,混沌初开,虽有日月星辰,大地依然暗淡无光。后来,日月星辰渐渐分开,水土沙石凝聚成地,草木鱼虫逐渐繁衍。再后来,地上渐渐隆起一座大山,大山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的照射,便孕育了灵通之性的人胎。有一天,忽听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人胎长成。这个人就是后来传说中的盘古。盘古学爬学走,渐渐长成一个巨人。他生活在这浑朦的世界里,总觉得别扭,就试着用手向上托天,用脚蹬地,天有渐渐上升、地有向下沉的动静。盘古心喜,拼命用力,只听“咯吱咯吱”地响,眼看大功告成,可是一看还是分不开,细一看,原来昆仑山顶与天连着。他心想:天地连得这样牢固,单凭自己的力气是分不开的。必须找件家什,断开连接的地方。想到这里,盘古到处寻找,终于在昆仑山下找到一把斧子和一把凿子。他用斧劈,用凿子凿,终于把山凿开!从此,天地两分,轻清者渐渐上升为天,重浊者渐渐下降为地,阴阳相生,万物发展,人类便出现了。

讲 述:张鹤林(1975年51岁病故初中文化小学教师)

记 录:刘秉忠(66岁中专退休公务员)

采录时间地点:1964年采录于固安县独流村

抟泥造人

人是怎么来的呢?听老人们这样讲:很早很早以前,有个神仙看到世界上有山川、有平地、有江河、有湖有海。陆地上有花草树木,天空中有飞禽,水中有鱼鳖虾蟹。他想:这么好的世界要是再有会说话、会干活的人该多好哇,那世界就会更繁华、更文明了。怎么造人呢?他就用水和土抟成泥来做人。他做了很多泥人,放在地上晒,想使他们变成会走路、会干活、会说话的活人。他刚摆放不久,天上突然下起大雨,没来得及收拾。有的淋坏腿,还有的淋成麻子。后来,神仙对着所有的泥人吹了口法气,这些泥人真的变成了活人。据说,那些缺胳膊短腿的人,脸上有麻子的人,就是被雨淋坏的泥人。

人们根据这个传说,认为人是泥土做的。现在的人还有泥土的痕迹,不信,人出汗的时候,在身上随时都能搓下泥卷儿。人一生吃的粮食、蔬菜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吃的油、肉、蛋也都与泥土有关。人死后“入土为安”,羽化为泥土。

讲 述:王友瑞(1979年78岁病故文盲农民)

记 录:刘秉忠

采录时间地点:1964年采录于固安县渠沟乡孔庄子

月亮神话

嫦娥奔月

传说在远古时候曾经有十个太阳,轮流值日,每天出一个与人们会面。后来,他们不遵守天上的规矩,一起都出来,同时出现在天空,这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整个天上成了太阳的世界,地上的庄稼和草木被晒焦了,热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炎热和饥饿使大批人死亡。

正当人们无可奈何之际,老天爷派来一个叫羿的天神,到下界来拯救人们。羿神通广大,尤其擅长射箭,他领了使命带着妻子嫦娥来到人间。嫦娥原本是天上美丽的仙女。他们来到人间一看,到处是悲惨的景象。人们听说天上派来天神羿来到凡间,顿时欢呼呐喊起来。羿搭好神箭,拉开神弓,向那炎热猖獗的太阳射去。过了片刻,只见天空中一团火球很快坠落下来,“砰”的一声落地,流火四溅,金色的羽毛纷纷落地,人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带着箭的大乌鸦。羿接二连三搭箭,一一射向天上的太阳,只见天上一团团火球爆裂下坠,流火满天,一只只大乌鸦纷纷落地。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耀天空。天气立刻不那么热了,人们欢呼起来。

除去了太阳的危害以后,羿又继续铲除恶禽猛兽,经过努力奋斗,消灭了各地的害人精。从此,人们逐步过上了正常生活。可是,羿和嫦娥却因为人间还有很多灾难,而不能回到天上,太阳是老天爷的儿子,老天爷让羿到下界是为了惩戒犯了天条的儿子,绝不同意杀死他们。羿连杀九日,违背了老天爷的意愿,对不起老天爷。老天爷对他十分不满,不可能再让羿回到天上,当然嫦娥也会受到牵连。他们回不到天上,就意味着同凡人一样,有老有死,死后还会到阴间或地狱,在那里还会与那些被他杀死的毒蛇猛兽的鬼魂相遇。这是他们特别不愿出现的结果。为此,嫦娥时常抱怨羿。羿一心为民除害走遍天下,也冷落了嫦娥,嫦娥由抱怨变为怨恨,羿发现了这种变化。为了稳定家庭,摆脱困境,他克服重重困难到了昆仑山找到王母娘娘,寻求长生不老药。王母娘娘听他诉说了自己的境遇,对他这个大英雄的不幸遭遇很是同情,爽快地送给他足够两个人用的长生不老药,并告诉他这药一定好好保管,两人吃了能长生不老,一人吃了能升天成仙。羿听了高兴极了,谢过王母娘娘就赶紧往家赶路。

羿回到家里就对嫦娥说,自己在王母娘娘那里求来长生不老药,想与她一同吃下,以便都能长生不老,免得生老病死再去阴间受苦。他把药交给嫦娥保管,想等晚上再吃。可是,嫦娥想,自己本来就是天上的女神,应回到天上过神仙生活。她不愿在人间,对羿的过失也厌恶了。于是,她趁丈夫不在,就偷偷地把两份长生不老药全部吃下。刚吃下不久,她的身体就变轻了,慢慢离开地面升空飞向窗外,越飞越高。她不去繁华神圣的天宫,而是去了月宫,在那里过起了孤独冷清的神仙生活。

媒娥刚刚飞走,羿就从外面回来,一见妻子和长生不老药都不见了。他明白了一切。妻子已经离弃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乐园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太大了!他愤怒、失望、悲哀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他的性格变得更加暴躁,常常对别人发脾气。他的进取心慢慢消失了,渐渐地脱离了百姓。后来,他的一个家丁也是他的徒弟,用暗算的方法将他杀死,一代英雄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吴刚伐桂

传唱了近千年的河北民歌《小放牛》,开头几句对唱便是:“天上的锁麟(树)什么人栽?地上的黄河什么人开?什么人把守三关口?什么人出家一去不回头?”“天上的锁麟王母娘娘栽,地上的黄河老龙开;杨六郎把守三关口,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回头。”

唱的是王母娘娘种的锁麟树,是栽在月亮上的,锁麟树在南方叫桂树。吴刚是打柴出身,他成仙以后犯了错误,王母娘娘罚他砍锁麟树,供天上用柴。可是锁麟树是神树,砍一点长一点,总也砍不倒,砍不完。如果你不信,可在月圆时仔细看看,月亮里的锁麟树下,一个汉子正举着斧子一下一下地砍树。吴刚伐桂的传说流传得很广。

金蟾和玉兔

传说月亮上有座宫殿,宫殿里有个金色的大蟾蜍,人们叫它金蟾。月宫不叫月宫叫蟾宫。

我们这里还有另一种传说,就是在晴朗的月圆之夜,对着月亮仔细望,可隐约看到上面有大树,树下有一只白兔不停地动。传说这是玉兔在不停地捣药。玉兔是只神兔,也是月亮神。人们管它叫兔儿爷,这个传说流传得很广。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当月亮升起一竿子高时,家家户户都为它摆上供品,烧香上供进行祭祀。

采录:刘秉忠

采录时间:1963年

八仙之外还有两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