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说话技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1:06:35

点击下载

作者:国荣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学点说话技巧

每天学点说话技巧试读:

前言

你是否会聊天呢?

事实上,从古至今,会聊天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不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婚恋,我们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分享情感。当然,会聊天并不是专门挑他人喜欢听的话来说,而是可以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合适地表达自我意愿。对生活而言,不会聊天你就输了。不过,只要你学会这项技能,无论对于恋爱、人际关系或职场,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一位沟通专家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不会聊天的人,一出口就会引发误解、争吵和隔阂。这些不会聊天的人嘴里常说的是“你应该”“为什么不”“你怎么老这样”“别跟我说”“如果……我就……”“还行,不过……”“谁知道呢”“你看人家”等,这些语言往往给对方居高临下之感,或让人感受到质问和指责,或以轻视的态度让对方感觉无处诉说,或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沟通。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把天聊死,比如,当大家正嘻嘻哈哈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有人突然跳出来说,这都是几年前的故事了……然后,周围鸦雀无声,没有人再接话。隔着大半个办公室,都会让人感觉到尴尬。

俗话说:“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会聊天的人,绝不是只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而是会不断地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毕竟聊天节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聊天各方是否可以愉快地进行交流。在任何一次聊天之前,请记得倾听对方,而不是胡说一气。

聊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互通的过程,而不是说服。我们始终要把决定权保留给对方,这样才能够保持聊天和谐的节奏。信息的互通也需要具有聚焦性,东拉西扯除了浪费双方的时间,真的没有丝毫意义。

无论你是否相信,会聊天终究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语言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也会让人感到万分痛苦,变化莫测且具有不可预知的魔力。会聊天,通过和朋友、同事、爱人的交流,会让你渐渐感到人情的温暖。所以,掌握“会聊天”这项绝佳的技能,认真地掌握它、待它,会让你终身受益。2017年4月编著者第1章言语及心,把话说到别人心坎儿里

西方有这样一个观点:世间有一种途後可以帮助别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可,那就是优秀的口才。当然,卓越的口才就是说出的话让他人爱听的一种语言能力,即言语及心,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儿里。一语中的,让对方无力还击

中国有句俗语:“最后的赢家才是真正的赢家,要笑就要笑到最后。”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手握底牌,才能出奇制胜。我们可能经常看到法官这样审查嫌疑人:刚开始嫌疑人总是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但他没想到的是,正当自己为自己的罪行掩盖辩护的时候,法官却突然指出他言语间的漏洞或者拿出关键性证据。此时,他只好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和盘托出自己的罪行。同样,这一道理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沟通场景中,如果对方否认某些事实,我们不妨在关键时刻一语中的,让对方无可辩驳。

我们来看一个这样的职场故事:

某公司新来一个员工小王,他似乎有点小偷小摸的坏毛病。

这天,大家都已经下班回家了,但小王还想在公司继续上会儿网。正巧,他看见经理办公室的门还开着,好奇心使他悄悄地进去看了一下。巧的是,办公桌的抽屉也没有上锁,里面放着厚厚的一叠钱。面对金钱的诱惑,小王心动了,于是他就做了件顺手牵羊的事——拿走了几张百元大钞,并且他很有自信地认为,没有人会发现。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第二天一大早,经理就在办公室嚷嚷起来了:“你们谁偷了我办公室的钱?办公室怎么还有这样偷偷摸摸的人啊……”但没有一人承认。这时候,经理秘书想出了一个招儿。

他把大家召集到会议室,然后说:“今天早上,清洁工周大姐来找过我,说昨天有人进了经理的办公室……”后面的话,秘书并没有说,然后他接着说:“经理已经答应我,这件事不会追究,但希望这位同事能主动给经理发个邮件,经理不会公开这件事。”

会后,小王主动给经理发了邮件,并将钱转回到了经理的账上。经理一直夸自己的秘书是个“军师”的料子。

秘书让偷钱人小王不打自招的秘诀在于,他编造出了周大姐曾经看到这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的虚假事实,然后假装一语中的,从而让小王乱了方寸,不打自招。并且,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措施,他给了对方“不再追究”的保证,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小王也只好承认偷钱的事实。

由此可见,当我们不知对手虚实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证人这张王牌投石问路。而在知晓事实的情况下,“证人”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当他人对我们产生质疑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一心理策略:

客户:“请问我买的房子,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收楼呀?”

销售员:“一般情况下,是签完合同,收到首期房款三个月之后。”

客户:“要这么长时间呀,一个月时间行不行呢?”

销售员:“如果要求一个月时间收楼的话,装修人员就要赶工。您都知道慢工出细活,赶工的时候,容易忙中出错,最后影响您房子的装修质量,那就划不来了。”

客户:“喚,是这样呀。那就按正常时间收楼吧。”

案例中的销售员运用的计策就是让客户晓以利害,给对方施加了心理压力,在权衡之下,客户接受销售员提出的“不”,同意按预定的时间收楼。

当然,在使用这一心理策略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

1.把握时机,到顺风顺水的时候再说话

比如,在生意场上,在谈判中,有时候你能清楚地感觉到事情正在越变越糟。你应该采取守势,退后一步,现在的情势不适合马上反击。很多人在自己处于劣势的时候还在竭力地试图证明自己,其实不妨退守一步。记住,在你处在劣势的时候,不要急着马上反击,等一等机会总会到来,那时你才能出奇制胜。

2.胜者总是笑到最后,最后表态

你还应该在最后说话的时候尽力最大化你的优势,先观察你对手的动作,尽量让对手先表态,然后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到最后的时候,一语中的,让对方心服口服。环环相扣,结束语同样重要

近因效应是指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或某人的言论时对末尾部分的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当你所传递的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的时候,近因效应就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间记忆中更为突出。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使过去的一些评价得以改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说最后一句话或留下最后一个印象时,对方往往是记得最牢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经历这样的场面:两个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可是告别的时候,她居然说了一句很恶劣的话。那么,无论之前的畅谈是多么愉快,我们都会把最后一句话留在心里,并挥之不去,而且这句话所造成的影响将波及彼此的关系。相反,本来对那个人的印象并不好,但分别时她居然说“认识你真高兴,我觉得今天你真漂亮,咱们下次再聊”,那么你会觉得以前不好的感受都随之而去,从此对她有了好的印象。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学上的所谓的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曾国藩在最初和太平军的交锋中,一直处于劣势,于是在奏折中称自己“屡战屡败”。但他幕下的一个师爷看了说,不要这样写,而是将四个字的位置调动了一下,变成了“屡败屡战”。曾国藩恍然大悟,把奏折改了过来,交了上去。结果一个“常败将军”的形象变成了败而不馁、坚忍不拔的形象。

其实,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说话过程中,最后一句话往往决定了整句话的基调。比如,上司对下属说“这个月总能超越上个月的销售额吧,虽然这个月销售出去的产品很少”,或者说“虽然这个月销售出去的产品很少,总能超越上个月的销售额吧”。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就是因为语句排列的顺序不同,给对方的印象却是迥然不同的。前者给对方留下悲观的印象,后者给对方留下乐观、积极的印象。相比较而言,后者传递的言语暗示会更容易影响其心理。

谈判过程中,虽然张先生一再表现出合作的诚意,但对方公司负责人就是不为所动,甚至言辞犀利地拒绝:“我觉得你们公司不合适做我们的合作伙伴,您现在提出的一些要求都是毫无作用的。”张先生遗憾之余,还是面带着微笑说:“谢谢贵公司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公司会谈,以后我还会为我们的合作继续努力。”说完了,还亲自把对方谈判代表送到宾馆门口。次日,张先生却意外接到了该公司的邀请电话。

张先生利用告别时“近因效应”挽回了合作伙伴,促成了谈判的成功。工作中的洽谈并不是一两次就能完成,友好的合作关系也不是快速就能建立。即便双方这次未达成协议,但同在一个领域,还要为以后的良好关系网打下基础。

收尾最后一句话给未来做好铺垫,同时给对方留一个好的印象,这都是十分重要的。

1.“今天真的很愉快”

即使在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也要向对方传递友好的信息,否则有可能你无意的一句话就毁掉了前面的整个沟通。比如“今天真的很愉快”“我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聊天伙伴,下次有空再过来玩”“谢谢你今天的盛情招待,我过得十分愉快”等,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进一步接触或者下一次合作。

2.简洁有力的告别语

在结束整个谈话的时候,告别语不宜过多,如果你总是絮絮叨叨“今天我真高兴,没想到你会邀请我到你家来,这真是我的荣幸啊……那我走了啊,哎,你就别送了”,这样对方会觉得你很啰唆,之前对你好印象都会消失不见;相反,如果你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告别“今天过得很愉快,谢谢你,再见”,对方会觉得你是一个做事果断的人,对你更有好感了。

3.“你能给我这份工作吗”

一般情况下,参加面试结束时很少会注意最后一句话,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后一句简单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在最后一句话传递期待的心理“你能给我这份工作吗?”“我最晚什么时候能得到回音?”“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你没有在最后期限通知我,我可以联系你吗?”你所传达的期待心理,会使他人对你的印象大大改观,最后一句话有效地影响了其心理,或许你最后就得到这份工作了。以己度人,挖掘对方兴趣点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对方身上的倾向,即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对方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于是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对方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善良的人认为对方也是善良的,一个敏感多疑的人,则往往会认为别人都是不怀好意的。投射效应使我们对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但实际上对方所具备的特性却是全然不同的。由于投射效应更倾向于以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因而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它会给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在日常交际中,我们需要克服这样的心理,善于从言谈比较中挖掘对方的欲望点,继而影响其心理。

1964年,刚从海军学校毕业的吉米·卡特,遇到了海军上将里·科弗将军。当将军让他谈谈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吉米·卡特为了获得里·科弗将军的喜欢,骄傲地谈起了自己在海军学院的成绩,他说自己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名列第58名。他自认为将军听了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将军却没有任何反应地问道:“你尽力了吗?为什么不是第1名?”这句话让吉米·卡特不知道如何回答。

吉米·卡特与将军的对话验证了错误投射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强加在对方的身上,认为自己是这样想的,对方也应该有同样的想法,并试图通过这样的想法去影响他人,最终却适得其反。

投射效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也就是认为对方的喜好与自己有相同之处,继而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试图来影响其心理;二是缺乏客观性的认知,他会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去过度地赞扬喜欢的人,或者贬低厌恶的人。其实,投射效应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即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要以己心度人,而是需要在言谈比较中挖掘出对方的欲望点,准确投射,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对方心理。

1964年4月,作为中国外交部长的陈毅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了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筹备会。他在雅加达会见了印尼总统苏加诺,见面后却发现彼此的意见不一致。苏加诺主张第二次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而陈毅觉得应该选在非洲国家召开。由于双方的观点不一致,这为筹备会增加了难度。陈毅知道苏加诺非常好面子,所以他从照顾东道主的面子出发,尊重苏加诺的角度考虑,对他说:“非洲有40几个独立国家,总统阁下如果主张此次会议在非洲召开,等于支持了非洲的独立,你的做法可谓是高瞻远瞩,还能够充分展现你政治家的风度,当你去那里发言时,你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苏加诺听了点头称是,却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陈毅从言语中挖掘出对方碍于情面的心理特性,说道:“你是总统,我是元帅,我给你当个参谋长,你要不要呢?”苏加诺无法拒绝,只好称是。

陈毅挖掘了对方的欲望点,不伤和气地说服了印尼总统苏加诺。心理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内心深处所想的事情,是彼此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点。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善于用语言挖掘出对方的欲望点,懂得他人的心理,再以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其心理。在这里,心理专家的言外之意就是指要想对他人心理施加影响,只有挖掘出对方的欲望点,懂得他人心思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容易达成目的。

1.自己的喜好无法正确衡量别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折射,在投射效应的驱使下,人们的行为常常有失偏颇,继而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心理。比如,你自己很喜欢吃西餐,并不代表对方就喜欢吃西餐。因此,我们在交际中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衡量别人,这样造成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2.通过言语比较洞悉其心理

如果自己喜欢吃火锅,你可以试着询问:“你觉得火锅怎么样?”假如对方回答:“火锅还行吧,我倒觉得牛排挺不错的。”通过言语比较,对方所中意的应该是牛排而不是火锅;假如对方回答:“我最喜欢火锅了。”那么,他的喜好应该和你差不多。

3.利用惯性思维

税务员假装不相信地问道:“唉,据我所知你没有这个销量。”店主有点生气:“什么!我没有那个销量,这算什么呀!自从今年来,我哪个月不卖个两万多呀。”“3P好,你先把这几个月所漏的税额补交了吧!”税务员顺势说道。这里,税务员所使用的就是惯性思维,利用其欲望点洞悉其心理。悉心聆听,话要说到心坎里

沟通是双方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来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说话,也需要适当地聆听。是否能够通过语言来影响其心理,就决定于你是否悉心聆听了。良好的聆听会为你捕捉到许多有效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将决定你是否能够成功地操控他人心理。说话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把话说到位,不仅关系到是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在于自己的思想是否被对方所接受并产生共鸣。换句话说,把话说好,关键在于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以此影响其心理。那么,如何把话说到对方心坎儿上呢?这就需要我们善于通过聆听来洞悉对方的心理需求,再利用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对方,满足其心理需求,达到影响他人心理的目的。

有一天,车上的乘客很多,而这时又上来了一位抱小孩的妇女。电车售票员小丽像往常一样对乘客们说:“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个座儿。”但她连喊了两次,却无人响应。小丽并没有着急,缓缓地站了起来,用期待的眼神看了看靠窗口的几位小伙子,提高了嗓音:“抱小孩的那位女同志,请您往里走,靠窗坐的几位小伙子都想给您让座儿,可就是没有看见您。”话音刚落,“呼啦”一声,几位小伙子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让座。这位女同志坐下以后,光顾着喘气定神,忘记了对让座的小伙子道谢,小伙子面露不悦的神色。小丽看在眼里,心中明白,她忙中偷闲,逗着小孩子说:“小朋友,叔叔给你让了座儿,你还不谢谢叔叔。”一语提醒了那位妇女,连忙拍着孩子说:“快谢谢叔叔,快谢谢叔叔。”那小伙子听到“谢谢叔叔”时,连声说:“不客气。”

小丽不过说了最简单的几句话,却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秘诀就在于她能够通过察言观色聆听出他人的心理需求,这里的聆听并不只是单纯地“听对方的言语”,还需要“聆听”对方的非语言暗示。小丽通过“聆听”对方的非语言暗示,了解到对方的心理需求,恰到好处地说出几句话,句句都在对方心坎儿上。

19世纪,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妇女们喜欢戴一种高高耸起的帽子。她们进剧场看戏也不愿将帽子摘下,以至于后排的观众被挡住视线。这些后排的观众纷纷去找剧场经理提意见,于是经理就上台请在座的女观众脱帽,然而说了半天妇女们也不予理睬。最后经理又补充了一句话:“那么这样吧,年纪大一点的女士可以照顾,不必脱帽。”这句话一出,全剧场的女士竟齐刷刷地把帽子摘了下来。

虽然,妇女们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她们的行为却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戴着高高耸起的帽子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年轻美丽”,剧场经理“聆听”出了她们的心理需求,针对其心理,说出这样的话“年纪大一点的女士可以照顾,不必脱帽”,暗示出“如果你觉得自己年纪比较大,那就别脱帽吧”,一句话说到了妇女们的心坎儿上,她们纷纷摘下了自己的帽子,因为谁也不想承认自己年纪大。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地聆听,让对方尽可能地传递出更多有效的信息,以听出对方的兴趣点,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从而影响其心理,最终赢得对方的信任。

1.表示理解

有时候,即使我们不能认同对方的做法,也需要表示出理解“您说得很有道理,我非常理解您”“谢谢您,如果我站在您的位置,也会有与您一样的想法”。话说到了对方心坎儿上,他会不自觉地受你影响。

2.维护对方的自尊心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当对方的表述有些偏颇的时候,我们需要维护对方的自尊心,尽量以委婉的表达方式传递这样的信息“您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我相信,每个企业,毕竟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3.具体而新颖的赞美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赞美与认同,当我们察觉出对方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时候,需要给予具体而新颖的赞美之词,比如“您的声音真的非常好听”“听您说话,我就知道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跟您谈话我觉得自己增长了不少见识,谢谢您了”。这些恰到好处的赞美会触动对方内心,继而赢得对方的信任,最终达到影响对方心理的目的。触及软肋,令他人信服于你

软肋原指胸腔的肋骨,这一部位容易被他人攻击,后来用作形容事物的缺陷、弱点等容易发生问题或遭受破坏的地方,同时也指一个人的痛处、小辫子、脆弱点,等等。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致命的弱点,有可能是贪图金钱,有可能是刚愎自用,有可能是曾经的痛处。假如我们能够在沟通时用言语适当地触碰对方的这些“软肋”,他就会因为心理防线被瓦解而降服于你。“软肋”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工具,任何人都不想自己的软肋被击中,一旦最薄弱的地方都被击垮了,那他还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呢?当然,“软肋”这样的地方并不是随便就可以触碰的,需要拿捏好一个“度”,适当地触碰会令其心理发生变化,相反稍微过分,对方就有可能会被逼急而“跳墙”。

某广告公司策划了一次宣传活动,为了给宣传活动造势,他们打算请一位明星来代言。但是,明明已经签订了合约的经纪人却以档期已满为理由拒绝出席此次宣传活动,眼看宣传活动马上就开始了,广告公司不得不放出狠话:“如果现在咱们不能达成协议,新闻界就会坚持把整件事情的内幕刊登出来,到了那个地步,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合法地把新闻压制下去,对此你有什么高见呢?”

利用对方的“软肋”给予适当的压力,这会令对方更容易作出决定,他会在压力之下不得不答应你的请求。如果我们想影响他人的心理,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对方这个人。最关键的在于了解其软肋所在,在他们心中有何种欲念,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然后,我们再根据对方的性格,寻求其弱点,用他们的喜好去引诱他们,这样我们就可以支配其意志,达到影响其心理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与突尼斯SIAP公司的商务代表、技术代表关于在我国兴办化肥厂的有关事项进行谈判。中突双方都非常重视这个建设项目,双方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关人员的反复论证,选择了具有优越港口条件的秦皇岛市作为建厂地点。可行性研究报告刚刚结束,科威特石油化学公司得此消息,便立即表态,愿参与此项目,与中方合资办厂,并派出了谈判代表。

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在谈判一开始,对方听了我方介绍完该项目的前期工作,就断然表示:“厂址选在秦皇岛不合适,你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毫无用处的,要从头开始!”这话无异于晴空霹雳,一时难以提出反驳意见,谈判陷人僵局。我方一代表却猛地起身发言:“我们为了建设这个化肥厂,安置了……看来这事项要无限地拖延下去了,那我们也只好把这块地让出去!对不起,我还有别的事情需要料理,我宣布退出谈判,今天下午我等候你们最后的决定!”三十分钟后,情势急转直下,对方表态:“快请代表先生回来,我们强烈要求迅速征用秦皇岛的场地!”

谈判最终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于,我方代表抓住了对方的“软肋”,他不敢真正地舍弃秦皇岛这个占据优势的地理位置,当我方代表说“那我们也只好把这块地让出去”的时候,一下子击中了对方的要害,令其不得不降服于我方。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即软肋。在某些时候,只要抓住了对方的这些弱点,就会使他们不得不听命于你的安排。当然,当我们想办法抓住对方软肋的时候,还应该避免被对方抓住自己的软肋。

1.用语言巧妙暗示

即使你清楚对方的软肋在哪里,也不要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巧妙暗示,否则有可能会激怒对方,比如“你也知道,如果我把这些照片交给你夫人或者你的上司,后果肯定……”暗示对方你已经抓住了“软肋”,逼其就范。

2.“如果你不怎么样,那么后果将会很严重”

既然已经抓住了对方的软肋,就要向对方施加一定的压力,这样才会有效地影响对方心理。换句话说,你应该说清楚如若不答应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如果你不及时采取行动,到时候我可控制不了事态的蔓延”,施加一定的压力,达到操控其心理的目的。

3.孤注一掷,发出最后警告

有时候,对方希望通过威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事实上他并不能真正地割舍那部分利益。面对对方这样的心理,我们应该将计就计,孤注一掷,发出最后警告“那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看来只好与下面一家公司签约了,今天我有事先告辞了,希望你尽快给我答复”。如此将计就计,他难道还不降服吗?第2章把握心理,语言表达要恰到好处

现代社会的人们不能只窝在家里,还需要走出家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能够把握人心,看懂他人的心思,从而有针对性地交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掌握了心理方面的说话技巧智慧,再谙熟一些社交言辞,就能令自己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说话的方式,要学会因人而异

塞万提斯有句名言“说话不考虑对象,等于射击没有瞄准”。交谈也一样,一定要了解对方的个性、身份、地位、能力、人缘等,然后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而在社交中,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详细信息,就要学会按对方的身份地位说话。

如果遇到“油滑”的对象,就用“油滑”的方式来对待他。下面的例子就是,销售代表小林和客户王老板沟通渠道奖励的事情。

小林:“您老最近忙什么?好久不见,也不给我电话。”

王老板:“你小子怎么不给我电话?我整天帮你卖货,我是为你打工,你要知道。你很滋润,和老婆享福,也不关心贫下中农的死活。嘿!”

小林:“谈正经的,我们公司最近要做一个渠道奖励。”

王老板:“快点,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这里忙。”

小林:“别急,是这样的……”

如果遇到严肃的对象,就用正常礼仪来对待他。

小林:“王总,您好。我是小林。”

王老板:“你好,最近忙吗?很久不见,最近有什么新政策?”

小林:“公司最近出来了一个渠道奖励计划,要和您谈谈。”

王老板:“还要你多关照呀,具体怎么操作呢?”

小林:“是这样的……”

一千个人有着一千种不同的性格,因此面对不同性格的人要作具体分析,看人说话。看人说话的技巧是在交际场中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

1.称呼对方有讲究

有些人更喜欢别人称呼他的职位如“王经理”“李总”等,往往是因为他们刚升上职位时间不长,对于职位称呼还比较“虚荣”。有些人喜欢初次见面者称呼他们“先生”,如果记得他们的姓氏,叫一声“章先生”“赵小姐”会使他们很高兴,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地位较高已经不在乎职位为他们带来的荣耀。称呼文艺界的前辈不妨用“某老”,显得更加尊敬对方。社交场合,除了非常熟悉的朋友外,最好不要直接称呼名字。

2.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地位

虽然身份不同不会妨碍人际交流,但如果不分对象,不看身份,都用一样的口气说话,无疑是幼稚无知的。对于地位比自己高的尊者,如上司、某行业的前辈、比自己更有名气者、德高望重的长辈、为人师者等虽然不必逢迎谄媚,但在言谈举止方面一定要表现得更尊重对方一些,多用一些“谦辞”“敬辞”和“雅语”。

对于地位比自己低者,说话越随和风趣亲切越好。在一次座谈会上,某著名语言学家,学会负责人首先讲话。他说:“先让我这个老猴来耍一耍,然后你们中猴,小猴再耍。我这个老猴肯定耍不过你们中小猴,不过总要带个头吧!”这位报告人是个德高望重的语言学家,到会的中青年同志对他都很敬仰,但比较拘束。他以自嘲的方式来个“庄谐杂出,四座皆春”,一下子解除了众人的拘束感,会场的气氛被调节的很好。

3.注意对方的职业

对方是商人还是艺术家?是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决策人?对方的职业和社会角色不仅影响他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还直接决定你对话题的选择,对表达方式的好恶。是拉家常还是请教专业问题,是聊社会热点还是品评热门作品,应根据对象的不同与职业的不同选不同的方式,说不同的话题。

在社交中说话时,我们说的话应当符合特定身份的要求,从称谓到措辞组句,从语气到表达方式都要不失身份,愉悦得体。此外,与人说话时还要分得清什么时候适宜多说,什么时候少说为宜。如果不分主次,谈笑风生,海阔天空则会招致对方的厌恶。聊共同话题,会加深彼此好感

与人交往就像听收音机,只有进人和对方相应的频段,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欢,才能进入对方的“范围”即“人脉网”,交流和沟通时才会更加顺畅。

一家设计公司打算聘请本市最著名的设计师来做大型园林项目的设计顾问,但是这位老设计师性情孤傲,公司派人几次登门拜访都碰了钉子回来。最后,只好让本公司最擅长交际的公关经理白小姐前去老设计师的家里请他出山。

白小姐通过其他人得知,老先生在丹青方面情有独钟,于是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苦读了几本中国美术史方面的书籍。白小姐来到老设计师家里,老先生对她并没有任何欢迎的意思,只是出于礼节没有下逐客令。白小姐对此并不介意,装作漫不经心地来到老先生的书桌前,欣赏起了他刚刚画完的一幅山水画,一边欣赏一边不住地赞叹说:“老先生的这幅画,气韵生动,清润文雅,平和怡然,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啊!”一旁的老先生听了,顿时有了一种知音的感觉,脸色也缓和了下来。

白小姐趁热打铁又说:“老先生,您这是在学习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风格吧?”老先生一听,觉得白小姐是绘画方面的内行,态度很快地就转变过来,兴致勃勃地和白小姐谈论起了吴门四才子和松江画派的话题,白小姐认真地听着,并时不时地讲述对明代各绘画流派的看法。两个人的兴致越来越浓,距离也越来越近,最终老先生在愉悦的心情之中爽朗地答应了白小姐,出任该公司的设计顾问。

怎样进人对方的“频段”呢?关键是要和对方“同步”,找到你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对方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让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才能加深彼此间的好感。这就要求先选好话题,话题好可使人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话题选不好,便会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那么怎样挖掘共同的话题呢?

1.首先话题要自己了解

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话题,比如书法,即使看出对方非常感兴趣,很精通,最好也不要聊。否则一直听对方在旁边向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夸夸其谈,而一言不发,也是一件累人的事。有来有往才叫沟通,沟通得好,关系才能更进一步。如果对方向你提出一些问题,而无法回答或应对,对方则很可能识破你的“讨好谄媚”,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对方可能从此后再不和你深交,或从内心鄙视你,这就得不偿失了。

2.对方对话题感兴趣

寻找对方感兴趣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同他人交谈时,最好先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观察初步了解对方: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的线索。如果在对方的屋子里,就会有更多了解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台板下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

通过观察怎样找到能够让人相见恨晚的话题呢?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先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这类话题是每个人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在这些发言中,悄悄关注对方的表现和思想理念。(2)巧妙地借用此时此地某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关键要灵活自然,就地取材,思维一定要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进一步试探对方感兴趣,而自己熟知领域的话题。(3)问对方的兴趣,循趣发问,更能顺利地进人话题。每个人都有几种平时喜欢的娱乐方式或兴趣爱好,寻找和自己有交集的兴趣话题,切磋一番或者谈谈其中的情绪,适时问问对方平时怎样消遣,怎样提高,就可以在交流中加深感情。也可以先谈谈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个抛砖引玉,然后在彼此的兴趣爱好里寻求共鸣点,以此增加了解和深化感情。(4)在缩短距离上下功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尽量了解对方的想法,所谓“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投机,最终才能结交为好友。从这方面考虑,最好围绕对方的事业或者对某些现象的看法来谈论,抓取这种话题,最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品德智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水平和品位。比如,问对方你做什么工作的?我很难理解你的工作,和我说说好吗?从对方的谈论中就可以看出对方是否热爱他的本职,是否热爱生活,对生活、工作的见解是浅薄的还是深刻的,更有利于自己决定是否和对方继续交往。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并不是讽刺一个人处世圆滑,而是对善于在人际间游走的人的智慧的肯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投其所好、知其所喜,说对方想听的话才能达到我们说话的目的。如果能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迎合了他人的兴趣,博得好人缘就是很容易的事了。暴露缺点,会让彼此更亲切

现代社会,社交频繁而必要,社交场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没有任何人会喜欢强到足以使自己感到卑微无能和价值受损的对象,也没有人会喜欢时时刻刻衬托出自己无能和低劣的对象。一个超凡的人给人感觉总是不安全不真实的,人们对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而是有距离地敬而远之。

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发现:人们更容易喜欢才能出众而有自己小缺点的人。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常常在电视上被太太和女儿嘲笑不精通家务,常犯些小错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总统形象,反而被更多的选民喜爱;爱因斯坦在自己寿宴上的“鬼脸”,却让人感到他平凡顽皮而亲切的一面,让人感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令人亲近的。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成功人士”,你在社交场合应该表现得更加亲切一点,或者换句话说“有缺点”一点。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张扬的或者任性的或者有点小轻浮、小傲慢的明星更容易被人们喜欢,更容易红。那么怎样表现自己的“白璧微瑕”式的亲切呢?

1.说点自己曾经做过的糗事,犯过的傻

再优秀的人,年轻时也犯过错误,甚至做过各种出糗的事,如果你是一个被人崇拜的“一姐”,把自己的糗事拿出来晒一晒,往往显得更平易近人。不过,这种糗事要筛选一下,不要真正影响到你的形象。某“女强人”曾经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说,“你不要看我现在精明能干,我刚入职那会儿可傻了。记得一次我犯了错误,在那狡辩,领导气急了,说我‘这么说我不应该罚你,还应该奖励你?’当时我顺杆就爬上去了,我本来想请两天假,您也别奖我了,能不能带薪啊?当时把老板气得都乐了,哭笑不得地把我们都赶出去了。”这位“女强人”所说的糗事使她身上“成功女性”的光芒淡了,同学们待她也亲近起来。

2.自己的各种犹豫为难

人们常常看到成功的荣耀,看不到成功背后的为难和犹豫,有时候不妨把这种为难揭出来,也许就会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喜爱。“其实我当时也挺犹豫的,继续吧遇到了‘瓶颈’,改变思路吧,也许形势会更糟糕,当时也是左右为难,恨不得把头发都拔光,幸好妈妈打电话过来支持我‘犯什么愁,最坏回家跟妈妈种菜,妈妈养你’。后来才撑过来,其实这一路不知有多少风雨,我也很难的。”

这种诉苦式的话,也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产生亲切感。

3.生活中的各种烦恼,或自己的小缺点

向对方诉说生活中自己的各种“小烦恼”,烦心事,更能把你降格为一个“邻家姐姐”式的普通女人,消除作为优秀女人与别人间的距离感和生疏感。

总之,多说一些自己的小缺点,反而能降低普通人的心理压力,缩小了和平庸者的心理距离,保护了他人的自尊,反而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当然前提是你一定是一个优秀出众的人,否则越说自己的小缺陷,越容易被嘲笑和轻视。学会示弱,让对方不忍拒绝

同情弱者、保护弱者是人尤其是强大的人的天性,想要把强大的对手说服,获得对方的帮助,不妨争取对方的同情,激起对方的保护欲,这样就可以以弱胜强,以情乞怜,获得帮助。所有的女性在男人眼中都有柔弱、脆弱的一面,关键时刻不妨用展示自己的柔弱来博取对方的帮助。

有一对恋人,同居三年,两人感情很好,一天两人因为一些小矛盾吵了起来,最后女孩提出了分手,男孩却没有拦她,因为他知道她的脾气,女孩收拾起了所有的衣服,刚刚走到门口便后悔了,这时她把皮箱扔到男孩面前,娇嗔地说了一句:“你都不送送我吗?”

这时男孩抱住女孩,深深地吻了她,两个人便和好了。

有时候女人的一句软话能够激发男人的保护欲,能够让对方找到一个台阶,能够挽回一段濒临解体的感情,有时候一句话足以改变一切。

怎样用女人特有的“柔弱”求助呢?

1.示之以强,而求之以弱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想要获得他人的帮助,如果没有其他办法,不妨试试“示弱”。“软话求人”,先要学会低头,平时越是强势、倔强的人,在关键时刻“服软”,往往越能引起人们的怜悯和同情,轻易不会开口求助的人,“软语相求”更容易打动人。所以这招不能轻易用,否则平时就喜欢没脸赖皮求人的人,到了关键时刻,这招反而失灵。记住善于妥协示弱的女人很宝贵,惯于妥协示弱的女人很廉价。

2.以泪赚冷

第一,女人的眼泪是最有效的武器,当女人有苦衷或者暂时遭遇麻烦的时候,眼中的泪水可以迅速引起对方的重视,以最快速度软化对方的心,迅速求得帮助。人们往往不会在外人面前流泪,所以泪水可以使彼此在感情上靠近,产生共鸣,让对方认为你把他当作可以亲近,软弱时可以依偎可以求助的人,对方自然更愿意帮你。第二,在别人面前流泪了,你一定遇到了很急的事情,很多时候眼泪是难以伪装的,对方更容易信任你。第三,女人的眼泪往往能使被求助者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更愿意帮你。

3.以情乞悯

在大萧条时期,一个落魄的男人走进了某家首饰店,本来想要找份工作,但经过一番交谈,经理表明首饰店不再需要员工。这时,一个女店员不小心打翻了珍珠盒子,珍珠滚落了一地,她捡起后数了数,发现少了一颗,而那个男人刚好站在她的柜台前。女孩觉得珍珠一定被这个男人藏起来了,可苦于没有证据,不好发难。于是,这个聪慧的女孩委屈地轻轻问了一句“先生,现在工作很难找,是吗?”男人狼狈地红了脸,捡起踩在脚下的珍珠还给了那个女孩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事情,在不得已求助的时候,不妨做个“可怜”人,这会促使对方站在你的角度想一想,从而“心有所感”,则更容易获得帮助。比如“我想您知道,像我这种境遇有多无奈”。谁都可能遭遇过类似境遇,也就有可能产生“感同身受”的同情,这样的求助则更容易打动对方,所以更高明。暗示价值,让对方愿意帮助你

心理学家霍斯曼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交换。而这种交换跟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那些交换原则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自己所得到的多于自己所付出的,但通常付出的与得到的只有对等,这种关系才能维持下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利用价值,对方为了自己也会更愿意帮助你。

卡耐基曾借助某旅馆举办培训班,后来旅馆经理要求增加300%的租金,卡耐基找到这位经理,告诉对方“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有点震惊。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是不利。如果你把我撵跑了,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将吸弓丨成千上万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者来听课,对房主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作用了吗?事实上,假如你花5000元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你是不可能邀请到这么多人亲自来你的旅馆参观的,可我的训练班给你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吗?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

结果第二天就接到旅馆经理的回复,房租只涨50%。

怎样让别人意识到你的利用价值呢?

1.分析共同面临的局势

求助于他人时,如果能够分析清楚共同面临的局面,你在此种局面中能够帮助对方得到的好处,让对方看到你的“潜在价值”,他则更容易帮助你,尤其在多方合作与竞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2.让对方看到你的“潜力”

刚刚进入职场的女性想要获得“老将”的帮助,不妨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才能,或者自己的一技之长,或者广阔的人脉、雄厚的资源或可能帮对方一起对抗竞争对手的意愿。让对方意识到,即使没有他的帮助,你迟早也会被赏识、被接受,这样即使做“顺水人情”对方也会帮你。总之,一个人不能够赤手空拳而求得别人相助,必有所持,才能被别人重视,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帮助你,被动等别人的同情、施舍,只是下下策。

3.向对方展示你的“实力”

公司向银行借贷,往往要出示自己往年的业绩、利润,以确保自己有偿贷能力。一个人想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展现自己的实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告诉对方,你有独立做好的实力,只是暂时不凑手。很多人都更愿意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但很强大的人,因为这预示着他有可能从此搭上更强大的列车,获得更多实惠。以强者的姿态求助往往能获得更心甘情愿的帮助,所以不要忘了展示自己的实力,更容易获得帮助。

求人帮助,奢望对方的同情就落了下策,因为你把主动权寄托于别人的情感,自己就被动了,再者无利的事,对方也不一定甘愿相帮。想要让别人主动相帮,不妨亮出自己的“优势”和“利用价值”让对方看到因为帮助你可能得到的好处,而这种好处并不只有他一个人想得到,对方才会更加心甘情愿地帮你,这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做法才是真正高明的。反客为主,巧言引导对方思路

反客为主的谈判法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想法做出一番分析,然后找出对方的漏洞,乘虚而入,就能够夺取谈判的主导地位,再抓住关键要害,才能循序渐进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对方顺着你的思路走,就要先顺着对方的思路走。运用反客为主的方法,先要找到对方的荒谬之处,或者洞悉对方的漏洞。

某男孩与女孩要结婚了,女孩决定操办一个豪华婚礼,男孩却持不同意见,但直接表达恐怕引起女孩不满。于是,男孩给女孩算了一笔账“完全按照女孩的意愿,酒席32万元,新房装潢和家具等12万元,蜜月旅行、喜车、喜糖、鞭炮、礼品等二十几万元,加起来要六七十万元。”然后告诉对方“现在有12万元的存款,每月结余大概一万多元,一年大概存14万元。”然后,告诉女孩子“你看咱们是不是5年后,35岁积攒下存款再结婚?”女孩沉默了,“要不先贷款,然后再用5年的时间还贷?”女孩也不满意,这时男孩趁势说道:“35岁结婚太晚了,背着贷款也不舒服,你看咱们是不是实际一点,看看哪里可以节省点?”女孩很轻易就同意了。

1.洞悉漏洞

在某次谈判中,为了自己手中多一张王牌,某芯片供应商A没有说出芯片对机械的要求,并告诉对方B,自己正在和另一位公司的老总C洽谈。B多方了解,知晓了这一秘密,于是告诉A自己无法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投资,决定放弃购买这种芯片;据自己了解这种芯片对机械的要求颇高,必须用类似的进口设备,希望对方能介绍把自己公司的设备卖给C公司。这一番暗示,告诉了A自己知道他和C的洽谈不过是个幌子,做到了反客为主,A听完之后大惊失色,主动找到B,降低了产品价格和对采购量的要求。

想要掌握主动权,让对方顺着你的思路走,就一定要找到对方的弱点,或漏洞或需求,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就能顺利让对方顺着你的思路走。

2.循序渐进

找到对方漏洞后,再抛出自己的想法,即有利于自己的筹码,对方就可能一步步按照你的计划达成协议。比如,在某次谈判中,谈判手了解到目前这种产品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于是提出:“我公司已经连续5年向贵公司采购产品了,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于情于理,贵公司最少应降价10%。”对方没有立即答应,于是该谈判手立即详细分析了产品的成本,市场竞争状况,如果错失和自己的合约,将可能有多大的损失,严重的话,对方可能会被逼撤出该产品市场。

然后提出对方可能陷入的困境“若贵公司不顾交情,我公司将不得不向你的同行采购”。

最后提出有诱惑的条件并催促对方道:“您想继续合作,按照我们的建议执行吧,随着公司业务量增大,我们会增加采购量的。”

3.抓住关键要害

想要让对方按照你的条件达成协议,就必须抓住对方的关键要害,比如“不想失去一位长期客户”“希望延长合同的期限”“希望增加采购量”“不希望丢失高品级顾客”“希望能做出产品宣传”等,只有抓住对方的要害,允诺对方最需要的利益,协议则可能更顺利达成。

在为人处世中,我们既可以使自己从“客人”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人”的主导地位;也可以自愿暂时放弃自己的“主人,地位,让本来处于从属地位的对方来从“主人”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以期得出对自己有利的结论,这就是反客为主的关键。说话要准,掌握聆听者的心理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际交往中,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有人三言两语之后就变得语枯词穷,其实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懂得在说话时掌握对方心理,能让自己的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这样的人总可以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应对自如。

某公司招聘会计,当天有两个人同时去应聘。公司老板告诉他们:“我们公司只招一名会计,所以你们两人需要竞争。”接下来,老板让他们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最后由老板定夺谁去谁留。

第一个人首先说:“我是某名牌学校的高材生,专业知识掌握得相当牢固,我干工作也很踏实……”老板听后点了点头。但第二个人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我干会计很简单,服从上司的指示,保证账目清晰。”最后老板录用第二个人。因为第二个人不但把话说到了点子上,而且说话很有条理。

有的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的话,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说的全是废话,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事实上,一个人会不会说话,能不能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并不在于话多话少,而在于能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知道对方想说什么,从而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候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那么,在与人交谈时该如何掌握聆听者的心理呢?

1.说话时多注意对方的眼神

一个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可以通过他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当听者直盯着你看,那表明对方可能对你的话产生了质疑;当听者在你说话时不停地眨眼,那就意味着对方对你所说的没有一点兴趣,继续说下去可能会引起听者的反感情绪。当你发现听者眨眼睛的频率变快的时候,说明你的说服起到作用了,对方开始动心了。

2.聆听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一些头部动作,往往能映射出对方的心理倾向

与人交谈时,如果听者不断点头,那意味着对方对你的话产生了兴趣;如果在交谈中,对方低着头一言不发,多半是对方已经对你产生了不满意或者是有成见的情绪,但又不好直接表达出来,此时说话者应赶快转移话题。

3.手部的微小动作,往往能将聆听者的心思暴露出来

当对方在你说话时用手摸鼻子,往往表明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和你有更深层次的接触和合作;当对方在你说话时老是揉眼睛,那就说明对方对你的谈话一点也不感兴趣。此时应赶紧转换自己的谈话主题。

与人谈话,要学会观察和捕捉他人心思,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我们不断说中别人的心思,或不断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这时候对方自然就很高兴,也乐于和我们继续交谈。

人际沟通,实质就是思想情感的表达。一个了解聆听者心思的人,可以流利地用语言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说得很清晰,而且层次分明、有条有理,使每一个人都乐于接受。能够把听者的心思和自己的言语结合起来的人,他在生活和事业中会比别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第3章点到为止,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当然每个人也都有义务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古人云,祸从口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很多时候,一个人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甚至有可能惹下弥天大祸。归根结底,人与人的交流必须依靠语言表达,倘若总是说话像刀子直接扎入他人的心里,早晚会因此吃大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变得非常敏感,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就情绪激动。这种情况下,说话更应该留有余地,点到为止,这样才能进退自如。说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生活中,经常有人说话时情绪激动,咬牙切齿,恨不得在话一出口的时候,就用严厉得不能再严厉的语气,将其刻在石头上。这样决绝的态度,这样咬牙切齿的嘴脸,导致不管说出多么中肯与合情合理的话,也很难让人接受。世上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并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人们在做事时没有留下回旋的余地,导致遇到突发情况时,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往上上,根本不能退缩,或者做出其他更合理的选择。其实,不仅做事如此,说话也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一旦把话说绝,当事人都无法抹开面子,就算想回旋也没有台阶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只是沟通的介质,并不是实质性的内容,何必在说话时过于较真和激动呢?!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当然决心也无须用决绝的话表达出来。真正让人敬佩的是这种人,他们说话时总是温言细语,柔声细气,但是似乎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力量,让人不得不重视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将其牢牢地记在心间。而且,你绝不可能从他们口中听到失去理智的话,甚至他们还会给你很多可能性供你选择,这就是不卑不亢,绵里藏针的语言智慧。在这样的语言智慧下,当事人可以非常从容地做出选择,根本无须担心自己的话会把自己或者他人逼入死角。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脾气暴躁。也许是因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也许是因为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总之他们就像是工艺粗糖的炮仗,轻而易举地就会被点炸。如果两个这样的年轻人遇到一起,争执也会随之而起。实际上,说话决绝有什么好处呢?不但是逼迫别人,也是逼迫自己,甚至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真正聪明理智的人,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最友好的方式和他人交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尤其是在职场上,很多人一旦工作上有了突出的表现,就会恃才傲物,不把所有人看在眼里。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一如既往地尊重同事,你才能拥有更加平坦的职业生涯。

万事万物都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在对待一切问题时,我们都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客观分析,再以发展的眼光随时保持调整的状态,这样才能尽量与时俱进。很多人喜欢墨守成规,即使做错了事情,也拒绝认错。还有些人则善于据理力争,一旦占据道理,就得理不饶人。这样的行为,都只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俗话说得好,人是活的,树是死的。作为灵活的人,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心态,把握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任何意外也有可能随时出现。我们必须灵活地运用语言,才能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更融洽地与人交流。

为了研究说话的分寸,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学者曾经专门展开了一项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对象是若干家庭主妇,实验的目的则是研究如何有余地地说话,才能让自己的请求不被拒绝。

他们首先打电话给约翰夫人:“您好,我是消费者协会。为了了解消费情况,我们想向请教您几个问题,是关于家庭日常消耗品的。”“好的,没问题。”约翰夫人很容易就答应了。随后,他们提问了几个关于沐浴露和洗发液品牌的问题。过了几天之后,他们又打电话问约翰夫人:“您好,我们前几天打过电话给您。为了调查更加深入,我们能否派出几个工作人员去您家里,亲自和您探讨关于家庭日用品消费的问题?”结果,约翰夫人只思考了几秒钟,就表示欢迎。

为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他们又对其他一组家庭妇女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在这一组实验对象中,他们首先打电话给亨利夫人:“您好,夫人,我是消费者协会。为了了解情况,我们想派出几个工作人员去您家里了解情况,希望您能同意。”不出所料,亨利夫人坚决表示拒绝。甚至在给其他实验对象打电话时,他们刚刚说了去家里了解情况的请求,电话就被挂断了。

接受陌生人来自己家里,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容易遭到拒绝的请求。然而,两位学者先是采取了迂回曲折的方式,让事情留有余地。对于在电话里简单回答几句,人们还是更容易接受的。因而,第一种方式先从心理上打开了约翰夫人的防范之门,接下来几天之后才又提出不情之请。在第二个实验小组中,实验者一上来就提出了让人马上就会产生警惕心理的请求,因而很难通过。此外,第一种方式中,大多数沟通采取疑问的方式,征求被实验者的同意。第二种方式中,则是以通知的方式,不给实验对象选择的空间。这样一来,自然更容易导致实验对象的反感。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与人交流都应该留有余地,这样才能回旋自如。假如总是说起话来咄咄逼人,则很容易让人心生反感,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对方的理解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