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标准诠释实施·校长引领与校园文化建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5:28:40

点击下载

作者:欧阳芬,屈智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校长专业标准诠释实施·校长引领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长专业标准诠释实施·校长引领与校园文化建设试读:

前言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育者既要俯视大地,更要仰望星空,应当是充满教育理想的人。我们要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至高无上的追求,把自己的理想变成每一天的努力,把日常的繁杂工作与追求理想融为一体。

校长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领军人物,对学校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学校的发展就是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过程。校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一位好校长不一定有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一定有一位好校长。校长的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校长专业技能的提高,从教育改革的需求来看,校长专业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校长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时代的不断发展,决定着校长专业要不断发展,校长专业的发展过程就是校长专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优秀学校成长的过程。

校长的专业化要求我们燃烧激情,做价值引导的旗帜。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精神领袖,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他应该像一面旗帜,走在队伍的前列,引领教师队伍的前行。这种引领最重要的应该是一种学校精神的引领,校长应该用热情去点燃热情、用理想去生成理想、用信仰去唤醒信仰、用爱去营造爱。在教师中,大力倡导追求真理、一丝不苟的研究风气;倡导甘于寂寞、学术至上的学人品格;倡导光明磊落、善良诚实的为人之德;倡导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为师之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不仅是自己的、家人的,更是学校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校长高尚的情操、丰厚的文化底蕴、执著的工作态度、娴熟的工作方法;校长对下属和教师的包容和宽容,与同事的协作与合作,无不影响着学校;校长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的奉献;校长对教育敏锐的洞悉和准确的把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恒心,对教育的追求和探索;校长对教育的创新、对教育求变的思维和不变的热情无不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师生员工。《校长专业标准诠释实施·校长引领与校园文化建设》分为上中下三篇,共三十个话题。每个话题体系相同,分为理论阐述、名校案例、案例评析、实践导向四部分。本书上篇为校园物质文化,共十个话题。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这部分主要是对中小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十个话题切入相关理论,并且从中小学校名校案例及评析中指导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中篇为校园精神文化,共十二个话题。这部分是本书的重要内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校园精神的形成,一所学校的精神状态、文化氛围、价值观念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本篇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下篇为校园组织制度文化,本篇内容从八个话题实施要求进行解读,诠释了校园组织制度文化的精华。

总之,校长的素质、能力,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着巨大的作用。如果说职业化是校长的社会性定位,那么,专业化可以说是校长的能力性定位。要想成为内涵发展性的校长,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指导我们工作的教育理念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社会的进步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增强办学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领导能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领老师们永远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积极投身校改,勇于实践开拓,办出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编者2014年3月

上篇 校园物质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和谐特色的学校物质文化,对于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加快学校发展,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系统规划、整体推进,逐步实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环境育人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的物质文化,能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品位、彰显学校特色。因此,学校要努力创建生机勃勃、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幸福和谐的学校物质文化。

话题一 环境文化,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理论阐述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就是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总体。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育人环境,同时具有特别的力量和功效,它能优越于外在的约束机制,更具有情感性、持久性、深刻性。同时,文化提供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文底蕴,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学校是塑造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具有巨大的德育力量和潜在的教育功效的校园环境文化,已经逐步成为新时期学校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文化环境的教育功效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指校园中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它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手段、科研条件及课外文体科技活动。这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层次。制度文化是指对学校组织和全体师生员工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行为要求。它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这是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是一个学校的本质、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前提和根源,在校园文化中属于最高层次的文化。《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

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以“文”化人,塑造社会化的人,把被社会认同的某种社会关系、思想观念、知识体系等融为个体的内在素质,以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而这正是塑造学生的心灵的根本目标。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富于时代精神的校风,是学生品德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源,对学生的习惯和生活作风的养成、思想品德的培养、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名校案例美化校园,温馨家园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校园文化工程。它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以绿化、美化建设为基本要求,以艺术化和人文化建设为最高境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尽享美的熏陶,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园环境是学校师生的基本活动场所,是师生生存与发展的具体时空。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社区环境、文化底蕴及历史传承。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校园的景观性、标志性、人文性,做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体现学校的独特个性和文化精神的校园环境,建设科学、人文、美观、和谐的学校。滕州市北辛中学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在整体上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加大力度,努力开发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加大力度,绿化、美化校园。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校园绿化面积已达10000余平方米,名贵植物花草百余种,校园内绿树成荫、竹香阵阵、花草怡人、赏心悦目。学校先后整理建设了花园20余处,建设了高标准的塑胶体育操场,更换了篮球架,增设了高标准阅报栏。校园中建有北辛园、德馨园、三省园、不舍园、惜时园等花园,花园中建有墨子、鲁班头像及云梯、鲁班锁等雕塑作品。苍松翠柏四季长绿、园中四季有花,月季芬芳、丁香吐蕊、桂花飘香……假山上的喷泉高低错落,智慧池中的鱼儿追逐嬉戏。通过四化活动的创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环境优美,雕塑长廊相互辉映,花园内花繁叶茂,四季如春,既是花园,又是植物园,更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乐园。英姿勃发的学生雕塑、具有文化气息的石艺雕塑掩映于红花绿草之间,为校园增添了几分书香之气。美丽的环境,起到了以美益智、以美益德、以美激情的育人功能,使校园情趣盎然,充满生机。“环境育人”已成为北辛中学的一大办学特色。构建“会说话的墙壁”。先后建起150余米的古代十大名人文化墙。文化墙古香古色,设计了古代名人的画像、《论语》、《新三字经》、《弟子规》、《劝学》等内容。在学校教学楼上设计了“滕州精神”、“学校三风一训”、“滕州市尊重学生100条”、“滕州市学生尊重师长100条”、“老师,请您这样做”等内容。在校门内侧安装了“弘毅自强、追求卓越”八个鎏金大字。在学校东墙设立了近30块黑板,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在教室内设立名言警句及教师寄语和个人格言,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得到鼓励,树立自信。开展爱护“一花一草一木”活动。各班级积极地认领学校花木,并精心制作了护绿卡、树木名片,让绿色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灵感和智慧。让“温馨提示”陪伴着师生在校园内。在走廊里、草坪中间、墙壁开关处、水笼头处,树立了一些个性化、人性化的提示语,如“校园是我家,美化环境靠大家”、“请节约用水”、“靠右行走,轻声慢步”、“呵护绿色珍惜生命”、“你轻轻我青青”等提示语。让这些温馨提示陪伴师生左右,时时得到温馨提示,真正体现环境育人的特色。营建班级文化。创建班级特色,形成班级精神,努力营造人格培养的良好氛围。各班级教室门前设计制作了独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上面设有班级宣言、班级目标、班级特色名称、班徽、班训、班主任寄语、班级合影等内容,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初三班级门前设计制作了高材生头像及名言栏目,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营造体育文化。以弘扬体育精神,彰显学校精神,展现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操场周围绘制了传统体育项目图像,书写了标语,营造了体育文化。营造书香教室。学校提出了“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口号,让学生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二是开辟“班级书香园地”。三是开展了“捐书、献书表深情”活动。(引自滕州市教育局新闻网页)案例评析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树立学校形象少不了学校文化,教育形象的延续离不开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的基础是学校文化。外化形象意识、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发展意识,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必然趋势,更是打造品牌名校的核心。一个名校的背后必定是优秀的文化传承,优秀学校的稳定性就在于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学校文化。只有拥有巨大的文化内涵,学校底蕴才会厚重,才能做大做强、持续发展。北辛中学用文化打造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推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发动师生,征求方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使校园环境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目标和自觉的行动。北辛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征集“学校三风一训”、校徽、校歌、校旗,进行“学校标志性建筑、道路、花园命名”,举行“校园一角”设计方案大赛等活动,努力把参与权、建议权、规划权、建设权还给教师和学生,发挥了全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求助专家,提升品质。在广泛征求师生建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地域文化及办学特色,先后邀请山东大学相关专家进行校园文化整体策划,充分挖掘北辛文化资源,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题写校名,邀请全国教育专家魏书生、德育教育专家张国宏来校作报告,帮助学校进一步提炼了办学理念,策划了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品质。

北辛中学在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他们的做法和成绩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借用王训斌校长的话说:“北辛中学已经制造出了一缸味道鲜美的咸菜水,相信有了这缸咸菜水,一定也能够腌出味道可口的咸菜来。”我们应该学习北辛中学是如何制造咸菜水的,学习他们制造咸菜水的配方、制造咸菜水的过程等。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环境品位的需要,更是实施文化育人主题思想的需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探索实践的崭新的课题。实践导向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信息技术教育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是继续改善育人条件的重点工程。为了深入贯彻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搞好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客观重要性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创造一个健康、优美、雅致的校园,给人以享受和熏陶,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形成校园文明风气、有利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完善的人格特征。“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积极地改造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中的育人因素,克服并消除校园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是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

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既有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卫生的要求,又是学校进行常规管理、建立良好秩序的要求,是潜移默化的生动教材,是育人的重要方面。

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促进校园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本着对学生、对社会、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好。

二、以校园绿化、美化、安全为重点,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一)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各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模发展,注重实效”的原则,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在教学区、生活区均应有绿化地带,乡、村学校要栽花、种草、植树。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提倡师生动手,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学校校园要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绿化美化、四季有景的花园式、园林式学校。(二)科学规划校园布局

校园内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和生产劳动区等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相互干扰。(三)在环境建设中,要落实安全责任制

校园环境建设的前提是校园安全。学校在教学设施、饮水饮食、取暖用电、开展体育、组织劳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等方面必须妥善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安全知识教育、梯间划中线、一律靠右行等措施要抓落实,确保师生安全。(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将德育与环境教育联系起来。要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经常性的宣传、检查与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通过升旗仪式、党章及团章的学习,“两操”的评比,培养学生健康、进取的心理;要通过对学生穿戴、头发、清洁、保洁、两休、用水、用电等行为习惯的量化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教师要模范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五)建立公共卫生打扫、检查、保洁制度

切实做到校园整洁、有序,宿舍空气流通,被褥干净,物件安置有序,食堂卫生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厕所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

三、以提升办学水平为重点,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一)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

学校要将校园绿化、美化纳入“实行可持续发展、创特色学校”的思路,注重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形成的影响,要充分挖掘学校环境资源、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让校园环境载起深厚的人文内涵,使校园环境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堵墙、每一个景点都成为教育阵地,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合理规划,建成文化橱窗和人文景观长廊,并积极创造条件设置板报、阅报栏,供展览用橱窗,开辟图书室、阅览室、团队活动室和教育展览室。(二)广泛开展校园活动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组织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格调高尚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术空气,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三)创建具有自身特色、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学校应当建设艺术化的校容校貌,塑造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化气息的育人环境,让环境与人格相融,结合学校确立的办学目标,塑造自身办学思想的文化氛围,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四)整治周边环境,净化校园

严禁在校园内传播宣传暴力、凶杀、色情、恐怖、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严禁在校园内进行宗教活动和宣传宗教;坚决抵制赌博、酗洒、不健康的歌曲和封建迷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允许在学校门前和两侧设置集贸市场与停车场、摆摊设点、堆放杂物;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学校门前200米半径内设置台球、电子游戏机等营业点;不允许在学校属地内放牧、种植作物、打场、堆物、取土、采石。严禁在校园内建造、恢复祠堂、庙宇、坟茔等。

在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筹措资金,统筹安排,集思广益,确定目标,统一认识,研究方案,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持方向性与教育性的原则,既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又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话题二 走廊文化,会说话的墙面

理论阐述

多年来,我国各中小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中小学校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有序地通过建设校园走廊文化这一学校精神文化具体体现的场所,倡导学生参与,各班级以校园走廊为空间,设计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走廊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校园走廊文化建设一般都是通过校园宣传部下达各个教学组,然后政教处统一要求,最后在年级组和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绘制完成。依据各班特色,通过班级誓言、小组评比、佳作赏析、优秀展评等多种创意鲜明的墙报形式,引导学生在走廊上休息、活动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提高师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校园走廊文化的建设,不仅让走廊增添活力,更使校园充满生机,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当前,许多学校为了竞争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人文关怀的一个突破口,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有序地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走廊,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于是,所有的走廊都焕然一新,内容丰富多彩。校园“走廊文化墙”让学生课间在走廊里活动时,经意不经意地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走廊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学校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培养。“走廊文化墙”让学校的校园书香文化在细节中得到彰显和升华,学校的走廊成为浓缩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道清新、靓丽的人文风景线。学校不在于大小,重视校园文化则“灵”;学校不在于简陋与华丽,搞好校园文化则“名”。校园走廊文化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氛围。良好的校园走廊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改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走廊文化需要持久的实践。有专家说:“学校文化不是茶,越新越香;学校文化应是一杯酒,越陈越能显示出她恒久的甘醇和无尽的魅力。”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所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前赴后继地去实践、去努力。名校案例校园长廊,靓丽你我他为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美化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和读书兴趣,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抓好校园环境美化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校园文化长廊建设,把校园文化长廊建设融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德育渗透为重点,突出教育特色,在思想理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和审美情趣方面达到了和谐统一。文化长廊的内容展示使学生时时受感染、受启发、受激励、受教育,切身感受到文化之美、艺术之美,享受美的熏陶。校园文化长廊体现了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并从不同侧面彰显了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规范学生的行为,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泰东实验学校更新文化长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景观,也能展示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文化背景和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泰东实验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室内、走廊上、楼道内张贴着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校园内宣传标语、宣传牌和名人名言随处可见,校园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可谓“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陶”。2012年5月,该校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楼共三层连廊的宣传墙进行了更新。一层“‘教师妈妈’师爱光辉”长廊,展示该校教师妈妈关爱活动介绍及历年来的特色成果。二层“制度文化”长廊,与时俱进,展示各项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三层“廉洁文化”长廊,展示该校廉洁从教,践行师德的历程、成果。校园走廊文化焕然一新,学校师生自发组织进行了参观、阅读、学习,从中了解到学校近年来的特色建设成果,了解到学校发展的动向,受到广泛的教育。面对这些新展板,不少师生发出了感慨。有的老师参观“师爱光辉”长廊后说:“虽然我已经是一名教师妈妈,但看到学校一层连廊十二块大展板里这么多的‘妈妈’在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关爱着孩子们,看下来,心里很感动,我为身为泰东实校‘教师妈妈’的一员感动骄傲。”有的学生观看“廉洁文化”长廊时恍然大悟:“之前以为廉洁文化跟我们学生没有多大关系,但看了连廊之后发现,原来书法中的名言警句就是廉洁文化的一种体现。”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是泰东实验学校的办学追求。为了充分体现这一认识与理解,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该校还要求各个班级对教室进行了布置,从黑板报的设计、墙面的安排甚至是角落的精心装扮入手,张扬个性,体现班级特色,最终各班文化布置各具特色,朴实、温馨的气氛使许多班级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真正让教室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引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江苏频道)案例评析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走廊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走廊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走廊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泰东实验学校园走廊文化建设以学校走廊为主要阵地,通过美好活动使得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深入每个校园有关的人(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心中,育人思想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最终实现学校多方面的思想的互融。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风格各异的校园建筑、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明亮宽敞的教室及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的校园走廊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美化校园,更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德育氛围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实践导向

各中小学校应立足省情,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特点,努力构建校园走廊文化研究基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有序地建设校园文化走廊,这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所具体体现的场所。

首先,政府部门为新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财政扶持,政策上支持鼓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平台的建设。地方宣传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应当组织评选和设立全省重点级示范基地,对其他院校校级重点发展建设基地定期组织交流、评价、引导、推广活动,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阵地。

其次,在全省重点中小学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发展基地。在校园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优化科研团队、凝练学科方向、深化学术研究,有效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活动,重点攻克一些现实理论问题,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平台。

第三,鼓励全省各中小学学校,立足校情,结合省情,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园走廊文化研究基地等校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应用基地。院校研究与应用基地的广泛建设,既可以打造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沟通平台,亦可以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奠定广泛的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校园走廊文化建设可以整合校园资源,多渠道、广范围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网络平台,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理论教育工作。通过构建融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走廊”主题,整合论坛、微博等网络方式,拓展课堂空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随时能体验文化精神。

校园走廊文化建设主要是利用校园场所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宣传。一般是先构建校园文化研究基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整合校园资源,多渠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形成以校园特色为亮点、以地域特色为基础、以新兴载体为羽翼,进而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共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多元发展的特色格局。

校园走廊文化建设需要各中小学校大力推进建设,这是进一步弘扬我国文化精神,打造我国校园文化品牌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系统工程。校园走廊文化建设需要积极整合对学生有着积极感染力量的文化资源,在校园宣传部门和各个教学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实现校园走廊文化教育活动。

话题三 教室文化,寓教育于生活

理论阐述

教室是学生们学习的场所,良好的教室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各中小学校要重视教室的环境建设。优化教室环境,是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整洁优雅的教室环境,犹如沐浴春风,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学生的发展深受环境的影响,美化优化教室环境建设,创设优良的教育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室文化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保证学生身处爽心悦目的身心健康环境中。教室环境建设的质量是学生文明程度的缩影,是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表现,更是环境育人的重要标志。

校园教室文化建设基于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教室内或走廊里的一些地方,贴有孩子们的照片以及孩子个人学习、成长的目标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期望值,鼓励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成就性动机。或者,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学习知识要点展现在教室当中,制作材料让学生可以在教室内随时温习。或者,把大脑的功能图挂在走廊墙壁上,提醒学生知道大脑如何休息、如何工作、需要什么营养,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大脑,开发自己的左右脑,最终学会科学用脑。学校还可以将校长、教师的照片贴到墙上,介绍他们的姓名、工作责任,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自己应该得到怎样的服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个人在幽雅芬芳的环境中浸濡既久,全身不自觉地会沾染香气。相反,若是久处在臭气四溢的环境,也会沾满臭味而不自知。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不仅能给学生美的熏陶、美的感受,更给予学生催人奋进的力量。由此可见,教学环境的潜移默化是何等重要。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反过来,环境又给学生以改造,影响和决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潜移默化着学生知识才能的增长、心理素质的锻炼、个性的培养、道德习惯的形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各中小学必须优化教室文化。

恪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强调教育的开放自由与包容。尊重学生个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中小学校教室文化建设中,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在教室、走廊等地方展示自己喜欢的文章、制作品或某一方面的设计等。学生在课堂上做的优秀手工作品,教师可以将其在教室、走廊两边展示。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或走廊里展示学生竞选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或其他工作角色的个人材料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家或社区做公益事情的照片配文字展现出来。此外,班级邀请其他班级参与活动材料都可以展示出来。

中小学校教室文化建设是教育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素养。例如,在教室的墙壁上画上一棵树,“树叶”上分别写着“善良、理解、同情、感激”等。“树叶”长满了,“树”也就长大了,寓示人生成长就是这样。画上两个大人手拉着一个小孩,旁边贴上“尊重、诚实、忠诚、友善、关心”等词,教育孩子要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成长。画上各种动物在一起玩耍,它们很开心,告诉孩子们在一起相处应有的行为。校园教室文化建设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体现的是真实的教育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本民族崇拜的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名人展示出来,作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学校创始人的介绍、历届校长的照片、历届毕业生的合影、学校创办以来不同时期校舍情况的照片等制作材料展示在教室里,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名校案例“教育无小事。”教室是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西方学者杜威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其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被改变了。”利用教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一直以来都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推崇,被许多教育者所践行。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教室布置也一改以往冷冰冰的面孔,呈现出百花齐放、形式各异的特点。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初中部徐斌辉老师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在班级教室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徐斌辉老师在教室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集思广义,征集班级标识。动员全班同学设计“班名”、“班徽”,讨论“班训”、“班风”、“学风”,制定“班级公约”,选定“班歌”。二是凝神聚力,固定班级标识。教室门前贴上班名和班微;教室前墙和后墙黑板上方粘贴班训、班风;北墙柱子上以书法作品的形式“表现”学风;班级公约打印后张贴在前门进门显眼处;班歌会在每周班会前唱响,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程序。三是依“法”治班,公示常规“四表”。常规管理的四张表包括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服务岗位及人员分工表、清洁值日表。四是博闻约理,建立“读书角”。以班级的名义向热心支持教育的家长借一个书柜,每月每一个学生至少借一本课外书给“读书角”,加上老师借的书,每月就会有近百本书可供学生借阅。五是精神鼓励,评选“风云人物”。上榜“风云人物”由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学生干部及同学推荐,从学习进步、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班级等许多方面进行考察。在班会上,推荐人先简介被推荐人的情况,然后由全体同学表决通过。候选的名单会公布在黑板上,最终当选的名单记入班级日志并作为评优评先的推荐名单。在“每周风云榜”的感召下,学生们上课时聚精会神,作业时一丝不苟,劳动时拈重怕轻;对师长毕恭毕敬,与同学有商有量,视班级如同自家。六是低碳环保,设置“卫生角”。扫把、拖把用绳子系着,挂在后门上。垃圾桶不外放,置于讲台下的橱子里。对垃圾实行分类管理,纸张、饮料瓶等放在绿桶中,回收;其他垃圾放于红桶里,每日清理。七是无“微”不至,关注细节安排。讲台上摆放常绿喜荫小植物,养眼宁神,生机盎然。“信息栏”在后墙左侧,与读书角相对,用磁性黑板代替白墙,可永久使用,美观大方。案例评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营造文化场,要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提供一些学生喜爱的实用性和可读性的资料,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地方读、有读的地方,让学生读得自主、读得温馨,让他们去领略知识的魅力,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性真善美的个性化解读。营造文化场,要让教室充满温馨的生活气息,可以开辟探索角,让学生把他们的所有疑问张贴到教室的固定角落,专人搜集,集体跟贴,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找到答案。营造文化场,要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让学生许下心愿并为之不断努力,体验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营造文化场,要注意发挥教育的正能量。

徐斌辉老师开展的教室文化建设,班级教室文化思想主题鲜明——集体主义;文化氛围浓厚——多读多思;创新和实践思想贯穿——借书读书、评选风云人物;时代特色明显——低碳环保。这种班级文化建设既充分展示班级的特色,内容生动活泼,又具有教育意义。所以,它受到学生的喜欢,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良好,班级日常管理高效,班级学生学习气氛浓厚。

教室是文化场所,科学的布置可以使教室成为孩子们知识的学园、心灵的家园、成长的乐园。教室中还可以养一些金鱼,让学生亲手栽些鲜花,开辟自己的“美之角”,让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透着灵气,让每堵墙面都呈现教育艺术的诗句。

总之,“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让我们更加重视教室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熏陶渐染中见景生情、触景生智,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实践导向

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熏陶作用。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中,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教室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其教室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对学生有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的重大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体现环境育人思想,现就中小学教室文化环境建设提出如下参考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教室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健康幽雅的环境,时刻影响着道德习惯的形成、学生个性的培养、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班级学习环境,就必须加强教室文化建设,要增加学生生活环境中有教育意义的因素,控制和改变那些不良环境,消除那些干扰和阻碍教育的因素,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各中小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班级的教室文化建设。每个教师都有义务、更有责任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即“美观、整洁、朴实、大方”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班级管理,强化教室文化建设措施

教室文化建设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大意义,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小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净化教室

教室的净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整洁、美观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在教室净化的最初阶段,班主任可向全班学生提出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及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要求学生每天打扫教室,净化教室。树立学生对教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公物的主人翁精神。随着学生慢慢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则慢慢注重教室文化高品位的建设。然后,即可提出“四化”目标,即学习用品摆放定位化、日常管理制度化、行为语言规范化、卫生打扫用具隐蔽化,造就一个更为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守序,按规定行事”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营造良好的班集体荣誉感。(二)征集悬挂班训

学校应有自己的校训,班级也应有自己的班训。可广泛发动学生,在班内征集班训。大家群策群力,为自己的班级定基调、定目标。把它置于教室醒目的位置上,这样就能时刻提醒、激励学生,使学生玩有风格、学有目标、干有动力,从而更能体现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三)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

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一些历史伟人、民族英雄、革命导师、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这些人物都是人类的精英,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和光辉的形象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并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积极上进。(四)悬挂艺术画

悬挂艺术画既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又可以提高教室的品位和格调,使学生生活在一个高雅和不俗的环境中。教室墙壁上张贴一些名言警语,不仅会使教室四壁生辉,而且这些名言警语会时刻教育、启发、鼓励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

三、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室文化建设参与率

教室文化渗透各个角落,小则一句名言警句,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如果我们都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就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在管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如班规、守则(《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它是教室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要坚持教室制度文化的正确导向,建立协调一致、相互制约、有机发展的制度文化,以建立竞争机制为着眼点,使学生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处于竞争状态之中。对于制度文化,既要认真加强制度建设,也要强调宣传教育。

四、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室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或者,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读书竞赛、主题演讲、歌咏比赛、诗歌朗诵。还可利用各种座谈会讨论身边的人与事、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促使他们取长补短,学有所成。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及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教室文化建设的主旨。

学校通常重视校园绿化,但很少关心教室绿化。而教室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最主要的场所。教室里人多而且空间不大,若是空气环境质量差,对师生的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在教室里适当摆几盆花草,既能使人赏心悦目、净化空气,又体现一种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室绿化对教室文化建设来说,既是画龙点睛,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这无论从智育、美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对提高学生素质都是大有裨益的。它们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室文化的建设要从班级近期目标出发,再筹划班级的远期目标,依据学校教学阶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定,以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学期、阶段,教室文化设计和建设应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可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建设。成功的教育的就是在学生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教室文化建设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中小学学校要把教室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安排,认真实施,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五、创设教室文化情境,提升教室文化品位

教室的墙壁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寓意,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写作作品、优秀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及其他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悬挂在教室的四壁。既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又美化了教室环境,时时给学生以启迪。尤其是奖状、流动红旗等荣誉,它是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结晶,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增强爱护班集体的责任心。要把它们张贴或悬挂在教室的固定位置并保护好。这些荣誉能使学生自觉摒弃以前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发扬优点,使得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愈来愈强。“学习园地”必须定期更换来选择不同的主题及色彩,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利用学生的智慧设计出新颖的栏目,每一个主题都能体现各自的风格和追求,催人奋进。

提升教室文化品位,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书籍,读好书,使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不再盲目,而是有系统地读书;还应帮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有效率地读书,从而扭转学风浮躁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建立班“读书角”、“阅览角”。要充分利用教室的边角,设立“阅览角”,放置一些近期的报刊和一些文学杂志、书籍、外语资料,也可由学生自动拿出自己喜爱的好书籍,集中放在教室的某个固定位置上,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翻阅,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产生读书的乐趣,激励学生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学风,使班级形成“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形成独具个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使学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也使同学们将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话题四 图书馆文化,步入知识的殿堂

理论阐述

校园图书馆文化的内涵的具体表现为:图书馆图书、期刊、报纸、数据库等文献资源,图书馆书库、阅览室、办公室、计算机网络设施等建筑与设备,图书馆馆舍的装饰和绿化美化环境,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馆员的形象、语言、态度、举止,图书馆的环境氛围、学习氛围、精神风貌、工作面貌以及举办的各种宣传、讲座、报告、展览、比赛等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各个方面和部门的系统工程。图书馆与校园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本身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又以其特有的功能和特点支撑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它是校园文化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促进作用。图书馆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是通过课堂的讲授,而是通过资源、服务、环境来实现的。

二是服务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丰富多彩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等活动,都要借助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信息来开展。同时,图书馆也借助自身的优势为教学、科研和各种活动服务。

三是价值导向作用。图书馆及其工作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是经过学校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的,它反映了学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因此,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是精神陶冶作用。一方面,图书馆以物质载体(馆舍和设备)和精神文化载体(文献资料)为读者造就了一个启迪智慧、陶冶心灵的场所。另一方面,图书馆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以及馆员的形象和言行举止,对读者审美情趣的培养、道德情操的陶冶和行为品德的规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归纳为两种。一是阅读导控。它包括了从采访到情报咨询等图书馆业务环节的整个过程。二是服务育人。通过读者教育、读者服务、提供健康精神产品、形成自我教育环境等内容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许多学者则侧重探讨了对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丰富的馆藏是道德修养的精神食粮,图书馆员的礼仪风范成为道德教育的形象示范,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德行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力和约束力。

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学校图书馆通过其丰富的馆藏资源、良好的育人环境对校园体育文化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由图书馆和读者共同营造出来的刻苦钻研、上进、和谐、温馨、宁静、友爱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所以,各中小学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建设好图书馆文化。名校案例爱上我们的精神家园——校园图书馆

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是自治区示范高中,经过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多年的努力,学校图书馆已具有一定规模,在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优化馆舍条件,营造优越的阅读环境

2008年,学校投入巨资新建了图书馆。为了配合学校申办自治区示范高中,图书馆严格按照自治区示范高中的标准添置书架、阅览桌椅、报刊架、图书、电脑。从2008至2009年,添置了纸质图书34681册,电子图书4万册,书架100组,报刊架20个,阅览桌12张,阅览椅100张,电脑70台,电子阅览室1个。完成了从旧馆到新馆的搬迁任务,完成了图书管理软件的升级,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手段使学校图书馆在建设、管理、服务和教育活动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全体师生的赞扬。在自治区示范高中评估和验收中,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图书馆以高分通过了评估和验收,为学校申办示范高中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至今为止,图书馆的馆舍面积达到2400平方米,藏书量纸质图书156000册,生均达55.7册,电子图书10万册,生均达35.7册,图书品种齐全,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达1500种,期刊125种。拥有学生期刊阅览室2间,300个座位,教工期刊阅览室一间,55个座位。拥有电子阅览室2间、150台电脑、150个座位,资料室1间,藏书室5间,采编室1间,办公室1间,每个楼层设有消防设施。崭新、宽敞、明亮的书库和阅览室里,书架、阅览桌椅布局合理,楼道摆放花卉盆景、室内悬挂名言警句,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散发着迷人的书香气息。师生走进图书馆阅读,就像步入精神家园,宁静、浩瀚、悠远。

二、实行全开放式的超市型人性化管理模式

学校图书馆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排架,实行全开放式的超市型人性化管理模式,师生来到图书馆可直接进入书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也可以随时咨询图书管理员或学生“知识导航员”,还可以到机读目录里从书名、作者、主题词等多方面进行馆藏检索,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图书的借还用电脑操作,快捷、方便,大大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拓展服务内容,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中学图书馆以前的“借借还还”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所以,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联系学校的教学、科研、文化活动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一)注重图书宣传,激发阅读兴趣

学校图书馆特别注重图书宣传,以便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一是利用图书馆橱窗、园地推出新书目录,介绍图书的内容提要,激发阅读兴趣。二是在课外活动时间,学校播音员利用甜美的声音,通过校园广播绘声绘色地朗诵精美散文、唐诗宋词、童话故事或名著里的精彩片段,达到图书宣传、推荐的目地。三是编辑图书专题目录,方便检索,满足读者需要,真正做到“书尽其用”。(二)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活动

学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可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个性发展。开展图书馆教育活动,每年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图书馆主动联系高一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讲述本馆的布局、分类、排架情况及借阅的规章制度。以班为单位办理借书卡,使学生懂得如何使用图书馆。开设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图书馆要教会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方法及查找、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针对本馆的条件和学生的接受水平,着重开展三方面的指导:一是开展图书馆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二是开展文献检索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三是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图书馆和校团委联合起来,每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要求读好书、好读书,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想,利用阅读课在班上进行讨论、交流、评比,抽出好的读后感选送到校团委,由校团委进行校级的评比,对佳作进行奖励。在2009年参加贺州市团委开展的“读书活动”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教师定期到阅览室阅读相关的书刊资料,并做读书笔记。切实使图书馆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园地、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聚集人气,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从而达到提高师生素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目的。

四、提供教师专题文献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阅读学科报刊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图书馆每年为各科室、教研组订阅教学教研杂志、报纸,邮局送到学校后,由图书管理员按时送到各科室、教研组,让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教学动态、教育手段,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

五、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取得优异成绩

图书馆和航模组、科研处、语文组、英语组联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主要包括航模、故事、作文、诗歌朗诵、演讲等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校在全国第九届中小学作文竞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航模组在2008年参加贺州市、自治区比赛中囊括各项目的前三名,获得团体第一名,参加国家赛区获得个人第一名。学校成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案例评析

图书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所以,没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员,就没有出色的图书馆。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学校领导鼓励馆员在职学习、接受继续教育。2005至2006年,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学校图书馆有多名馆员在广西师范大学参加图书馆学专业的函授本科、专科学习。平时也经常到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通过学习、培训,学校图书馆的馆员素质有了质的飞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如今,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学校图书馆已成为师生读书、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重要场所。让师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健康地成长,校园弥漫着缕缕书香,而图书馆则成为书香最浓的地方。探讨和研究中学图书馆与校园文化,不仅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丰富多样的开展,而且可以使图书馆更多地了解别的部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图书馆的可能的需要,从而与之积极配合,提供文献资源的支持,共同把校园文化活动推向前进。总之,探讨和研究中小学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对中小学生的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导向

图书馆是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教育设施,它本身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支撑着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的展开。探讨和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建设好图书馆,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中小学良好的教风、学风,形成良好的传统,都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一、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

优美、有序的阅览室和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等,这些设施本身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支持。优雅、安静的书库可以使读者得到行为举止规范、心灵的净化、修养的提高。丰富藏书的书库和现代化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学习动机。因此,图书馆既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充分体现图书馆校园文化的内涵,又要不断地发挥环境和设备的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各种保障。

二、加大馆藏建设力度,提供和谐校园文化活动所需的有效资源

图书馆馆藏载体多样、种类繁多,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校园最主要的精神文化资源。因此,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到文献资源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读者的阅读倾向等,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收集文献信息资源,注重不同类型载体文献的购置比例,突出文献的针对性、新颖性、实用性,建立满足校园文化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需求,推动校园图书馆文化的有效开展,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例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网络上大量分散的课程资源,如教师的优秀论文、教案、优秀课件、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科技制作、好的作文、调查报告、读书心得以及各种活动的方案等课程资源收集起来,为师生的交流与学习提供有益的课程资源。

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拓展读者服务项目

图书馆可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服务。(一)加强对读者的阅读引导

图书馆对读者的阅读引导不再局限于推荐优秀作品以及指导如何利用图书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电子信息或网络信息。图书馆应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不同的阅读指导。

例如,对刚入学的高中新生来说,他们迫切地想为自己的高中生活确定方向,急于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图书馆可为新生介绍图书馆的概况和使用方法,推荐优秀的文献资源。在电子信息的利用方面,强调信息选择与鉴别的重要性。总之,对新生的引导着重在面上,提供一个泛读的帮助。而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图书馆的引导则应侧重于高考资料的介绍,有时还需介绍应聘、择业的有关信息。(二)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

图书馆良好的阅览环境、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图书馆应以开放的姿态,积极组织各种活动讲演或社团活动,营造浓郁、宽松的文化氛围,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文化交流中心。(三)利用校报、宣传栏等园地将教育意义深远、内容健康的社科读物推荐给读者

引导学生阅读革命领袖的著作、名人传记和中外名著,转移他们对通俗、言情小说的偏爱。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毫无疑问,这些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话题五 实验室文化,勇于动手追求真理

理论阐述

实验室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是由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活动中塑造的以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为基础的组织文化。实验室文化,简单地说,是指存在于实验室中的一种激励实验室的文化氛围,是实验室中有利于开展活动的价值观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

一、个性心理

实验室的工作是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许多重大的实验发明都是经历了苦苦思索,无数次实验方得以成功。所以,实验室创新同样离不开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中不怕困难,敢于突破常规研究领域,持之以恒,不为一时成败论英雄,失败时不气馁。

二、行为方式

从事科学实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努力,是实验室最基础、最经常的工作。所以,实验室离不开唯实、求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唯实就是实验室科研人员真正地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数据为依据,不被书本等任何其他因素所左右。真乃事物的本质或客观规律,求真就是科研人员探寻事物的本质或发展规律。严谨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从事科学实验、科学推理、论证理论的过程中要严密谨慎,一丝不苟。求真、唯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实验室科研人员知识创新所必需的。

三、价值观

实验室价值观是实验室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实验室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对科研人员和实验室外部活动对象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组织和内部科研人员行为的准则。价值观是实验室关于价值的一个概括的基本的看法。

四、思维方式

思维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验室作为重要的科研部门和场所,其首要职能是知识创新,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和实现重大发明、发现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实验室创新所需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方式,具体是求异、质疑、批判。求异思维是一种自觉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突破经验的束缚,从而有所创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具有典型的创新性,科学发明、发现最离不开这种思维方式。质疑就是一种不盲从的谨慎的怀疑精神,批判是对错误理论的批评和纠正。质疑和批判是相互联系的一对概念,质疑是批判的基础,批判是质疑的结果。它们在实验室创新和科学研究中都有重要作用。名校案例教育科研的前线——实验室学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之地,实验室作为学校的一个有机组成,实验室文化也必然要体现共同遵循的科学、务实、严谨的精神。但是,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随着历史、社会发展所继承积淀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各有差异,实验室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又有各自的特征,由此形成的共性及个性既体现时代的共同特征,又突出各自的特色。近年,滕州市滕西中学为了落实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快学校实验室建设,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保障。为此,市教育局、荆河街道党委、政府、街道教委及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7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充分运用《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软件,对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每个实验室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配有微机、实物投影仪、47寸液晶显示器;开通空中课堂,与学校网站、市教育局电教资源网、教研网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二、强化教学,高效率使用实验室实验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将来成长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高效率的实验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一)加大改革力度,确立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突出强调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实验内容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占实验课程一定比例,不断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教师重视现代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能积极探索符合课程要求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实验教学的互动与合作。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室的开放,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才能的场所和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一些感兴趣的实验。这样做实验,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的能力。要为科技活动和专长活动提供演示和实验条件,满足解决高难问题和尖子生研创学习的需要。(三)高度重视实验课,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学校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管理,制订了健全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目标、设计方案、学习环境、教学组织、教学评价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验教学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计划,并有学期课程计划和周课程计划。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注重实验前的学生预习并简要写出预习报告,关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抓实实验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引自滕州市教育局新闻)案例评析

滕西中学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荣获“枣庄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枣庄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全省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暨首届创新实验大赛中,学校周溯清老师指导学生生物实验《眼睛结构与调节》荣获省二等奖,杨秀菊老师指导学生物理创新实验《光折射的应用》荣获全省一等奖。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首届创新实验大赛优秀组织奖”。

实验室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又是师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以及学生在课外进行钻研实践的重要场所,更是一个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科学的地方,是保证实验教学实施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在实验室进行探讨、交流、学习的频率将会大大提高,甚至有超过普通教室的趋势。作为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和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实验室文化应和这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一脉相承,展现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加强中小学实验室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中小学实验室文化是在长期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标准和基本信念的总和,应体现崇尚科学、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推进师生实事求是作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道德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素质教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除了传授学生科学知识,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实验室文化的建设应该是注重知识性、突出教育性,同时又不忽略艺术性,三者相统一,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实践导向

中小学实验室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的配备是国家和学校的重要投资领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在现代化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实验教学仍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任何现代教育技术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实验室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在课程改革和新一轮达标建设工程中,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一、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实验室制度应该包含: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准则;教学仪器药品管理使用、借换、领用、报废、赔偿、维修制度;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室制度,才能规范师生在实验室的教学行为,有效地发挥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的效益,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

二、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包括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在师德水平、实验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心理成长、行为养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可以转化为内在的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优良的教育行为能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而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又能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在实验室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属于硬件,包括实验楼、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设施、药品以及标识牌、实验操作程序牌、制度牌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承载体等。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完美的设施、合理的布局、每一个实体以及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的文化品位,都承担着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师生探索进取精神、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实验室的物质文化应遵照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规定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形成学校各自独特的风格。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不只是一种受头脑支配的思想,更是一种可以支配头脑的思想。精神文化建设在学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中属于核心和灵魂,是师生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涉及学校的历史传统,是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意识形态及师生长期积淀下来的心理定势和表征。精神文化作为实验室发展的原动力,引导着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发展方向。团结协作、严谨治学、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作风,爱生敬业的优良教风,刻苦勤奋、勇于攀登的良好学风都属于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同时,实验室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面镜子,也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要保持整洁,消除卫生死角,创造优美洁净的育人环境。

总之,实验室的管理是多方面、综合性的管理,学校要倡导改革和创新,要变粗放为精细、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一个安全可靠、设备先进、环境优良、宽松自如的实践活动的空间。

话题六 运动场文化,健康的体魄是第一要素

理论阐述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的学校体育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中应发挥其特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而体育活动场地是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设施之一,任何学校必须具有适当数量的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为此,运动场地文化的构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运动设施的改造与设计(一)体育运动设施应注重审美化、实用化

运动场地的审美化、实用化也是场地文化的突出体现,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性体育馆、标准足球场,还是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废弃物利用自制或修缮的体育场地、器材。在环境优美、光线明亮、空气通畅的运动场地中进行体育教学,面对颜色柔和、崭新(或实用)整洁的体育器材,学生置身其中,必然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而“跃跃欲试”。反之,则容易心理疲劳、情绪低落。(二)体育运动场地布局应注重学习化、活动化

运动场地是学生练习和活动的场所,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工具,场地文化的首要特性是“学习化和活动化”。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如跨栏教学课中栏架的摆放等。倘若经过教师的构思和设计,合乎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必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设计和布置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场地器材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教学队形的调动。

二、重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公平竞争的“运动群体”文化

体育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分组的不同,如性别分组、兴趣分组、同质分组等,同一班集体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以教学分组为基础的学练群体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成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生态群落”,复杂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群体构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特定的社会性环境,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同学关系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与课堂教学的顺利运行必然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一)在学生之间建构团结友爱的情感共同体

由于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开放性,我们要充分挖掘体育课堂的优势,在练习、游戏或比赛中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教育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学会去宽容、关爱他人,建立良好、和睦的同学关系,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的发展。黛安·E.帕普利说过:“如果儿童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生活在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去爱。”(二)在学生之间建构互助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班级群体中的学生无论是运动能力还是身体素质都会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必然会出现教学过程中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的先后,必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学习关系。体育教师应努力建构学生之间的健康的竞争与合作的学习关系。对待运动能力比自己好的同学主动请教、学习,对待运动能力比自己差的同学主动关心、帮助,对待运动能力与自己相仿的同学互相鼓励、支持。在健康、和谐的学练小群体中学习和练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培养了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重组充满生命活力和充满创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文化

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就在于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怎样的“教学文化”。如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统一”、“求同”和“中庸”的思维方式,学生就会失去潜在的个性和创造性。(一)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要呈现给学生一个对话的、开放的、探究的、感悟的、快乐的课堂,将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和境界。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范式体现出来,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之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二)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发展观。例如,无论是体育课堂教学还是学业成绩的评定,首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基础各有不同,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力,努力去贯彻落实新课程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名校案例生命在于运动,场地建设是前提金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总数为6328个,其中婺城区(市属)学校866个,占13.7%;兰溪市1421个,占22.5%;浦江县679个,占10.7%;义乌市788个,占12.5%;东阳市1154个,占18.2%;永康市1420个,占22.4%。根据学段分,高中(中职)学校共1649个,占26.1%;初中学校共2780个,占44.9%;小学学校人1839个,占29.1%。县镇以上学校共3080个,占48.7%。金华市市学校室内体育馆(房)共149个,占调查学校数的37.5%,总面22积为163829m,平均面积为0.32m,观众席27890个。其中,木质地板72个,塑胶地17个,水泥地58个,泥地2个。室内乒乓球或器械房等合计共167122个,总面积为79937m,平均0.15m。我市中小学校有游泳场(馆)共12个,标准水池长度为50m和25m的分别有5和6个。从金华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投入资金方面的渠道来看,目前金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主要有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其中,国家投入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投入,社会投入主要包括单位自筹、社会捐赠、体育彩票公益金、其他投入等。金华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投入资金国家投入为20046.945万元,占资金投入的57.71%;社会投入14691.294万元,占资金投入的42.29%。社会资金投入比国家资金投入差距不是很大,可以看出金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资金以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中特别是单位自筹部分占的比重较大。这种现象的发生与金华市高速的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从各县市情况看,义乌市、永康市、东阳市、婺城区国家资金投入要在大于社会投入;兰溪市、浦江县国家资金投入少于社会投入,与金华市总体情况基本一致;兰溪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入根据学校数比例算应该说是最少的一个,从资金投入渠道看财政投入只有38.59%,社会投入为61.41%,两者比例相差较大。开拓渠道,多元投入,增加对学校体育场馆经费的投入,按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完全可以进一步加大政府部门拨款投入,以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现状。对经费使用要统筹考虑,杜绝浪费,减少不合理开支,提高经费使用率。除了增加政府投入、自己筹备外,学校要想办法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采取多种方法筹措资金。目前,金华市中小学室内场地少、室外场地多,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规划的重点是适度加快建设室内体育场馆和改造陈旧简陋的室内体育活动房,特别是一些新建学校更应按标准规划学校场馆建设。对经济较发达县市,应加大室内场馆建设的力度。适当考虑合理规划和布局好城市与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有目的、有选择地优先考虑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的建设,不断改善乡村中小学体育场地条件。案例评析

运动场地(包括教室)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场所,运动场地、器材的布置是构成课堂文化的重要内容,运动场地环境的采光、通风、体育器材的色彩、整洁、新旧、摆放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行为和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小学田径场地设施主要是指建在中等技术学校、初高中学校和小学校内,为满足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学校比赛和训练而建造的田径场地及其附属设施,它以不同竞赛为主要目的的竞赛用田径场地设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田径场地设施得到发展。从1992年起,在我国广东、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校陆续建造合成面层田径场地设施。

运动场地是学生练习和活动的场所,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工具,场地文化的首要特性是“学习化和活动化”。因此,加强中小学运动场文化建设,只有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设计和布置提高了,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需要的满足,才有利于场地器材功能的充分发挥,才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导向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的学校体育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中,应发挥其特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而体育活动场地是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设施之一,田径场地设施设计应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的特点。任何学校必须具有适当数量的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才能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第一,应充分考虑学校的使用特点。中小学田径场地设施应当充分考虑青少年身体特点和学校教学特点。中小学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至19岁,这个年龄阶段跨度大,是他们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层次、体系的排列及教材的特点等,都应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利于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学校田径场地设施和竞赛用田径场地设施有所不同。

第二,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同,田径场地设施,特别是田赛设施也相应不同。各中小学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设计不同的运动场地设施。例如,按照田径竞赛的要求,跳远起跳板设置在距砂坑边缘3m的位置,女生很难跳到砂坑中,形成心理障碍。在学校田径场地设施的跳远助跑道上应设置1m跳远起跳板,三级跳远起跳板可以适当减少。又如,可以将铅球场地半径减少到18m以内,助跑道可以适当缩短。这些都是由学生身体素质所决定。

第三,田径场设计要考虑综合利用。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多、项目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比如,尽量使半圆区保持完整,不设置跳远砂坑和铅球设施,便于开展其他体育活动。力量负重练习是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无论是引体向上,还是杠上动作,都需要器械,利用跑道边角铺设合成面层,安放单双杠,不但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还可以利用合成面层提供保护。同时,减少了变换场地、器材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四,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合成面层田径场地设施投资大、标准高。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好中小学运动场地设施。比如,上海市某区一年用于体育系统的器材、设备投资不过200多万,而其建设一所高级中学的投资就达2亿多,建成后的学校体育馆、室内游泳池、合成面层田径场地等运动设施一应俱全。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的潜能,已经成为各级领导考虑的重点。因此,在设计田径场地设施时,也应当充分考虑综合使用特点。如果和青少年竞技体校联合办学,则要考虑辅助训练用房、更衣室附属用房。如果开展社区体育,则要考虑各种人流的相互干扰和分隔。

第五,不要盲目追求“国际标准”。目前,各地学校在修建田径场地设施中,对施工图设计普遍重视不够,有些仅凭一张平面布置图纸就开始施工。田径场地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设计,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建设工程。对于中小学来说,衡量一个田径场地设施的标准,不应是“国际标准田径场地”,而应是能否最适合学校的需要。这是因为,学校很难承办国际水准的大型田径赛事,即使你的田径场地满足了竞赛的要求,还需要有完善的观众设施、一定数量的附属用房、竞赛专用设备和相应的热身训练场地。

话题七 心理咨询室文化,打开心灵的窗户

理论阐述

学校心理咨询室主要承担了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无记名抽样调查活动,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协助教师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21世纪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需求也更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一条“高速公路”。心理咨询就是采用专业的方式,与当事人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以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因此,心理咨询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界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各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心理咨询室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遇到了很多困惑和难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直接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纯专业的偏向:过分强调心理咨询的专业角色。这种专业角色定位的偏向,容易导致学校心理咨询室挂牌时热热闹闹,挂牌后门庭冷落。毫无疑问,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专业机构,其专业角色不言而喻。由于整个学校没有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难以很好地发挥。心理咨询室又是学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处室,是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客观上承担着心理教育管理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心理咨询室扮演着协助校领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重要角色。综合思考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角色定位,学校心理咨询室应该是心理教育专业管理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双重角色。

近年来,从单一的咨询服务角色走向双重角色,加强了心理教育专业管理的角色功能,积极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协调与指导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教育工作,既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又激活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服务,小小心理咨询室做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文章。中小学学校心理咨询室可以以学生心理剧为抓手,让心理咨询工作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与少先队大队部、教导处和各年级组共同组织和开展以儿童心理剧为特色的专题团体辅导。让心理咨询室成为校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助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划者、协调者和指导者。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是: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面向有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学生,对学生实施个别化的心理辅导。由于文化背景、学生发展和教师经验结构存在差异,学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建设校本性的心理咨询室的辅导工作思路。心理咨询室一方面像医院那样实行“坐堂”服务,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实施成长性心理辅导、主动性心理辅导、团体性心理辅导。名校案例关爱心理心理健康,从你我做起榆林中学创办于1903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省级重点中学之一,也是榆林市普教系统的一所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大气的中国人”为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榆林中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如今十分完善。学校于2007年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并购买了大批科学、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理教育,推动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一、组建心理辅导团队学校聘请了榆林市“学生心理协会会长”周维林老师、榆林市二院心理主治医师王桂荣主任为心理咨询老师,学校一些热心并擅长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教师及班主任也加入其中,形成了专业人员和我校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心理辅导团队。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了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的心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和矫治,更侧重于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以及健康积极心态的培养。(一)总体设计学校心理咨询室经过工作人员的整体规划,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包括心理咨询室、沙盘活动室、心理测量室、心理宣泄室。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外可以放置心理卡通信箱,学生可以给心理老师写信。悬挂心理学小挂件及一些心理学小知识,使这里充满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二)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主要承担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功能或者一对多的家庭咨询。而且,心理咨询室必须为来访者提供内心安全、舒适的环境。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室采用米黄色隔音墙,室内布置了一套长沙发及茶几,还有两个式样玲珑的小沙发,咨询室座位与来访者座位呈L型。这样一来,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既能够互相捕捉到对方的目光,又不至于因为目光的直视导致来访者的紧张感,来访者能够在一种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下真实地表露自己。心理咨询室还布置了一些可爱的小挂件,摆放了两盆视觉效果良好的盆栽,让来访者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三)沙盘活动室沙盘游戏是根据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心像和象征理论建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针对情感丰富的适应人群设计的行为表达性辅导技术。借助沙盘,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其内心的人际互动,进而了解内心情感与情绪的真实状况,并使之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创伤愈合的效果。沙盘游戏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沙子和人或物的微缩模型。沙是儿童和青少年很青睐、很爱玩的材料之一,沙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人们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力,可以用它来建造自己心中的城堡、村庄、山川和河流,以及其他任何东西。因此,沙盘游戏对儿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沙盘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自由的表达自我的机会,沙盘游戏理论也提出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言语的、无意识层面的交流,能够揭示被个体压抑的创伤等,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沙盘活动室配备了两个沙盘和两个沙具柜,里面有各种学生在儿童期最想玩的玩具和用具。两个沙盘活动室的四周放了学生喜欢且舒适的凳子。沙盘活动室与心理咨询室临近设置,二者相对独立又彼此连接在一起。当心理老师发现需要对来访学生进行沙盘治疗时,能够很方便地来到沙盘区。(四)心理宣泄室心理宣泄室是为了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而设置的。里面提供了宣泄不倒翁、宣泄人、宣泄球、宣泄板凳等宣泄工具。为了保证学生在宣泄中的安全和隐私,心理宣泄室同样采用隔音墙,铺了较柔软、较舒适的地毯,还摆放了两个供学生坐的小沙发。(五)心理测量室心理测量室是利用心理学专业量表,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做筛查和测评的功能区。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普查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第二,针对测评结果,筛查个案,可以对有问题倾向的学生个体和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第三,作为心理教师工作的记录展示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心理测量室需要配备电脑和心理测评软件、档案柜等基本设施。心理测量室配置良好,学校心理测量室新配备了一批科学、先进的心理测量仪器,包括注意力集中测试仪、学习迁移能力测试仪、手腕动觉方位辨别仪、镜画仪、双手协调能力测试仪、迷宫等十八件。这些仪器都具有良好的测试功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评、诊断、预防有极大的作用。此外,作为心理教师工作的记录展示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心理测量室还配备了电脑、音响、打印机和心理测评软件、档案柜等基本设施。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所取得的成绩(一)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学校心理咨询室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团体辅导在改善人际关系、训练交往技能、培养团体意识等方面具有直接作用,在缓解学习压力、培养胆略和自信、训练自我觉察力等方面作用显著。之前,由于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局限,学校心理咨询室虽然开展了一些团体辅导活动,但由于场地等限制团体辅导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今后,随着学校条件的不断改善,团体辅导将成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的重点。(二)心理健康讲座大面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自调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只能依靠面对全体学生的讲座和报告。学校邀请北方交大心理学博士牛勇教授,为学校全体高三学生举行了《考前舒缓压力,以健康心态迎战高考》的专题报告;邀请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闵乐夫教授,为全校教师做了《缓减工作压力,以健康心态投入教育事业》的健康教育报告;还邀请全国亲子教育第一人董进宇博士、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詹万生教授、中学教育研究部主任关鸿羽、王宝祥教授,为学校几届学生家长做了《如何调适家长心态,怎样进行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解决了很多家长的困惑,帮助其走出教育误区,为学校形成家长、学校、社会和谐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至今,学校心理咨询室举办了不少的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讲座,由周维林会长、二院王桂荣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同年级分批次的讲座共进行了21场次,分别有《考前心理调适》、《交往能力讲座》、《学习心态调节》、《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素质培训》、《胆略和自信心的培养》、《情绪的自我管理》、《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等不同的讲座课题。(三)开设心理健康课从2011下学期开始,随着心理咨询室师资力量的充实,学校已有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高一、高二年级每班、每学期安排两节心理健康课,由常小文老师任课,结合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进一步完善。随着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还将进一步增加。(引自百年名校陕西榆林中学教育网)案例评析

榆林中学心理咨询室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学生个体咨询。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形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以及心理行为问题的调适和治疗,主要依靠个体咨询。

2007年至今,榆林中学心理咨询室累计接诊个体咨询案例达382例。其中,近32%的个体咨询案例,其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能够得到有效矫治;45%的心理问题或障碍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见,个体咨询工作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强化心理咨询工作,迎接省级示范高中的验收,今年榆林中学又投入了大量资金、购进了大批设备,完善了心理咨询的基本设施,装备了沙盘活动室、心理测量室和心理宣泄室。

为了适应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学校于2009年建立了“榆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学校吴忠宝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逐步形成了以政教处、班主任及思想政治课教师、聘请专职和兼职的心理咨询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和实施的途径等,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依据;选用“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为主要教材,以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专题讲座、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09年成立的陕西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榆林中学校与西交大附中、陕师大附中、勉县一中等八所学校成为理事长学校。2010年4月,在陕师大附中举办的“陕西省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长论坛”会议上,榆林中学校长是受邀参加“校长论坛”的六所学校校长之一。

所以,中小学学校领导者要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培训。要挑选出色的教师担任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顾问小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加大支持力度。实践导向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方法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学生进行谈话或通信,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的一种方法。它与政治思想工作有很大区别,不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而是解决心理困惑和障碍、培养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保持身心健康的问题。现结合一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状况,谈谈如何规范、科学地建设中小学心理咨询室。

一、心理咨询室的师资配备

当前,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其科学性、专业性很强。因此,逐步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了当务之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吸收一些大专院校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到心理咨询岗位工作,进而从本质上落实心理咨询教师的编制,明确工作职责,以保证心理咨询时间;可以为现有的心理咨询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以促进其专业发展。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评价指标和奖励标准,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心理咨询室的物品

心理咨询室的物品可根据学校情况选择配置,但基本应具备桌椅沙发、文件柜、电话、录音设备、电脑、钟表、笔记用具等。桌椅沙发包括咨询教师自己的办公桌椅、随意拆拼的用于团体咨询的桌椅及以咨询教师与单个来访学生面谈时的两个单人沙发。面谈的单人沙发要大小适宜,不能过软。有时,为体现咨询教师的权威性,咨询教师的沙发可以比来访者的沙发稍高一些。通常是相对摆放两个单人沙发,但这一位置关系有时会加重那些存在各种问题,怀着不安、焦虑的心理的第一次来咨询的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就那些对人际交往没有信心的来访学生而言,来自对面咨询教师的直接视线又会加重其心理不安,因而可以考虑斜坐摆法、90度摆法或180度的摆法。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的座位如何摆放,采取什么角度、保持多远的距离,通常没有特别的限定。与来访学生一米左右的距离、90度的角度,可以缓解来访学生的心理紧张。此外,安排来访学生在靠近门出口的外侧座位,也可以确保其自主感和安全感。文件柜最好为两个,一个用于存放心理健康方面的图书,另一个用于存放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档案是对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咨询记录、心理测验结果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要及早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适应性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生心理档案不同于学籍档案,应由咨询教师统一妥善保管,具有保密性,除经本人同意和有特殊情况外,咨询教师以外的人不得查阅。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有个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入学时的健康、学业、奖励等资料,入学之初的心理(智力、性格、情绪等)测试、调查问卷结果,咨询记录(如咨询时间、主诉及症状、诊断分析结果、处理意见及措施、效果等),及以后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生活事件和简要的客观分析、家访记录及其分析、典型的作品(作文、周记等)、各科教师诊断结果等。

三、心理咨询室的总体布置

心理咨询室的总体布置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若条件较好,可以选择相临的几个房间(每个房间不必过大,以10至20平方米为宜),分别作为心理测验室、档案室、资料室、团体活动室和面谈室。一般说来,学校心理咨询室应有里外两间,里间作为面谈室,外间作为接待室和一般性来访使用。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屏风将一个房间隔开,分别作为面谈室和接待室。咨询室的门口应挂起“心理空间”等字样的牌子,并将开放时间、热线电话号码及鼓励、欢迎同学前来咨询的文字书写于门上或门口的墙上。另外,还可以在咨询室门外的墙上挂一个咨询信箱,为不好意思当面咨询的学生提供倾诉的途径。

咨询室的装备并不要求华丽,要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尽量体现幽雅、宁静并富有生机和亲切感的风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咨询氛围,促使学生能平静、轻松、精力集中地放心倾诉。咨询室的采光和照明度要适中,避免过冷或过暖,要便于通风。尽量不用刺激的颜色,而应采用中性色调。室内可以摆放几盆鲜花或绿色观叶植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和奋发向上的感觉。窗帘以百叶窗为首选,其颜色以天蓝、桔黄、绿色为好,切忌大红、大紫或暗灰色调。可以在墙上适当的位置挂两幅风景画,如果有合适的学生书画作品最好,这样会使学生感觉更亲切。还可以挂上《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守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等宣传材料,并在醒目的位置写上“今天有个好心情”、“人人都需要心理倾诉”等积极标语。

总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难题。因此,建设规范、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话题八 网络文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理论阐述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智慧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小学教育肩负着造就祖国希望的神圣使命,构建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育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校园网络文化是提高中小学教育自身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所谓网络文化,主要是指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以数字化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为表征方式,以网上生活为核心内容的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活现象。广义地说,主要由网络物质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网络制度文化及网络精神文化(思想、态度、价值观等)所组成,其核心是网络精神文化。“互联网络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全球性的信息中介系统,是全世界无数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不断绘制而又永远绘制不完的变幻莫测的巨型图画。”网络的发展改变了现存的人文环境,改变了人们现有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文化氛围,产生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

网络教育对于中小学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影响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首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行到网上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从而形成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网络教育从思想观念和技术手段上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顺应了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使之成为改造传统教育的有力武器。同时,它能从根本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结合网络的优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使教育与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衔接,做到予其所需、助其发展。其次,它能通过多种途径,显著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地域限制,能更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使优秀学校、优秀教师、优秀课程为全社会的学习者所共享。通过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能让学生仔细了解实验的内在过程,抓住其要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使异地的不受限制的学生同时接受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因此,它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名校案例网络,校园处处有你在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校园网络的建设已拉开了序幕。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本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技术水平、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校园网的组网系统如何能够更好地进行战略性规划;如何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合理规划;如何避免短期、低水平的网络建设;如何从组网的角度协调局域网络飞速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都是组网工作者长期思考、认真探索的问题。其目标就是把学校所有的局域网和单机用户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网络系统,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和层次,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校园网与Internet的连接,使得广大师生和管理干部都能分享国内和国际计算机资源、教育和科研等信息资源。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学始建于1965年,占地面积84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100多万元。学校教师学历高、业务能力强,名师和高级教师队伍阵容日益强大,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提升了一个层次。目前,已完成区“十五”课题的研究,区“十一五”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近年来,学校先后有数百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等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学校一直是区教育实验基地。近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满怀激情,锐意进取,引资开发,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教育,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需求、满足社会需要,具有鲜明特色,人民满意的办学之路。先后修建了男生住宿楼、女生住宿楼、电教实验楼、综合教学楼,并安装了多媒体微机室、多功能厅、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电子白板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学校建设了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优秀的网络信息服务,以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学的校园网络建设是一个集信息管理、教学应用、教学资源及其他辅助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整个系统集成应遵循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灵活性、可扩充性、标准化、模块化及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并充分考虑学校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集成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维护且安全可靠。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学校园网络建设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规划。依据现代教学需求提出了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对校园网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是局域网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教学楼、办公室、图书馆、宿舍等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并与Cernet和Internet相连,实现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实施网上智能办公系统,充分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先进、高效、快捷的特性。在网络建设中,根据校园网的使用需求分析,重点进行了主干网络设计、综合布线、产品选择及性能分析等的规划,然后对整个方案进行网络测试及协议数据包分析。建成以后的校园网将为老师、学生提供可靠的、高速的和可管理的网络环境,从而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广泛的数据资源共享、丰富便捷的网络应用。案例评析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上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启迪。

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学的校园网络建设是一个集信息管理、教学应用、教学资源及其他辅助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该校更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各项网络管理与电脑维护制度,对电教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应该进行系统性、标准化的网络培训,进行网络设备管理培训,使其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能够承担日常网络的维护工作,掌握基本技术,并且具备动手能力,熟悉网络的整体结构,帮助学校制定适应学校需求的校园网管理规范,使得学校校园网能健康、有序地运行。

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学校园网络建设尽可能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规划,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现代教学需求,提出了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对校园网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学校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集成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维护且安全可靠。

中小学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网络管理与电脑维护工作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所以,完善与规范学校网络管理与电脑维护工作的管理制度,是中小学网络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网络管理与电脑维护工作长远发展与进步的有力保障。为此,中小学校应将培训重点放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上,切实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导向

针对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

一、行为层面

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激励、引导师生接受并养成网络时代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获取、处理、交流信息以及解决信息问题。

二、制度层面(一)建立运作制度

要建立教育实施规划、目标管理和信息反馈制度,重点是创建和健全教育机制和渗透制度,要求在内容上将思想教育、政治导向、法纪约束、道德示范及文化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构成“大教育”网络,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家庭,利用网络把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二)保障制度

健全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机构,充实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建立经费及物质保障、组织领导保障、构建队伍保障、法律法规保障制度。要建立规范的、有效的资金投入和保证制度,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投入制度。尤其是在如何使中小学教师尽快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借助有效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有效获取、整理和发布传播;引导中小学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避免网络综合症;有效地利用网络知识进行生活、娱乐、学习。(三)领导制度

健全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制度,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制约性,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激发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领导制度就是科学决策、动力激发和调控指挥制度。(四)评估制度

建立合理的网络文化评估制度,实行一定的激励政策,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依据领导或教师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贡献,实行不同程度的奖励,从而保障网络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五)培训制度

首先,要对研究执行者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培养,使之能够自如地遨游于网络。其次,要对方案决策者进行培训。借助校长培训班,开设“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发展”、“教育信息化学校推进”等相应培训课程,将培训活动融入校长评价、学校督导项目中,在督导和评价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地进行个性化辅导。其三,要对技术支持者进行培训。通过网络基础培训以及其他对工作有益的相关培训,使网管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切实提高工作技能,提高校园网络的服务质量,促进校园网络文化持续、健康地发展。其四,要对网络用户者进行培训。中小学生由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信息文化素养意识较差,网络技术有限,无法解决网络文化中的常见问题,或者是由于个人价值观低下或个人控制力不够,容易迷失于网络,甚至导致网络成瘾。因此,要定时对中小学生进行相关网络技术和素养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适量的技术和基本的网络素养,自如地深入校园网络文化生活。

三、精神层面(一)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下,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改造,做到从客观实际和师生观念变化中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规律。经过几年的努力,不少中小学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是,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校园网络文化才能保持活力。(二)开放意识

具有开放意识,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校园网络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中小学生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不能只是埋头读书。要怀着开放的心态,选择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应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既要促进青少年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要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紧扣时代的主题,跟上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步伐,还要跟上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步伐。(三)内容意识

网站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校园新闻信息的宣传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展现的一个重要舞台。中小学需要建设高质量的融合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网站,传播社会主义主旋律,以健康的文体活动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中心创建文化园地。(四)科技意识

网络本身就是新生事物,是科技时代的产物,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是时代的主题。校园网络文化需要通过不断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使得中小学生不但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而且拥有超前的科技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的科技长足发展。

四、物质层面

我国中小学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演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等。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构建,不仅仅在于增强物质条件的全面完善。针对现实中小校园网络化建设现状,其主要问题并非在于物质的配备上,而是在于物质条件的合理运用方面。要针对校园师生的实际需求,立足于本土化原则,面向校园,从校园网络化的需要出发,着力营造网络化的校园。

话题九 食堂文化,勤俭节约教育的基地

理论阐述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食堂是给学生提供生活服务的地方,以教育的视野办学校食堂,必须淡化经济效益,强化服务功能。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同时,必须发挥育人的作用,实现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以教育的视野和胸怀,开办学校食堂、管理学校食堂。

学校食堂是一个看得见、体会得到的德育场所。发挥学生食堂的育人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和勤俭朴素的传统美德教育,用制度约束、文化浸润、行为引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强化育人理念,实现服务、管理、育人的有机统一,就要借助理念的突破、制度的创新、环境的布置和文化的构建。育人是食堂管理的核心,学校食堂必须做好服务、管理与育人三结合这篇文章。为此,学校食堂要以食堂和餐厅为依托,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在学校整体教育目标下,结合食堂的工作实际,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健全制度规范,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食堂、就餐餐厅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尤其是中小学食堂的就餐时间集中、人员密集,有序既是保证,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学校办食堂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学生,是一项非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只有强化社会责任,淡化经济效益,才能实现食堂公益性、服务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应努力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为此,学校必须追求“零利润”,更不能使用承包、承租的经营方式追求经济利益,应把食堂改善、设施设备添置更换,纳入学校办学条件中,避免计入食堂成本而降低了服务质量。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在他们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学校食堂的特殊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原有的定义,而注入了更加深刻的教育内涵。在食堂的经营管理上,要淡化经济效益,强化服务作用,让食堂免受功利影响,回归教育本真。以教育的视野办学校食堂,让食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殿堂,突出育人功能。

食堂的存在孕育着食堂的文化建设。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说过:“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无文化的人。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么简陋,总有一种文化。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人类的一切活动已经烙上了文化的痕迹。即使是世外桃源,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小学学校的食堂,能置身于“文化”的氛围之外吗?食堂文化既已存在,就应该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食堂的文化建设是课堂文化的有益的必要补充。在校园里,“两堂”具有育人的功能,即课堂和食堂。食堂师傅是“不上讲台的老师”。食堂人的形象,食堂面貌,对用餐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生参与食堂活动,体验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饭人想起做饭人,做饭人想起种田人”的深刻含义,牢固树立爱惜粮食、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食堂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包括食堂教育在内的非课堂教育和课堂教育共同组成了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名校案例学生,以食为生存之本望江市南山区第一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恒河之滨,始建于1969年。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是新区质量信誉高、历史最悠久的区直中学。近年来,学校校容校貌明显改观,内部管理日趋规范,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望江市南山区第一中学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就餐环境,提高学生的就餐质量,2009年9月,争取财政资金100万余元,对学生食堂进行了改造升级。学校目前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350多人,其中住校生550多人。现在,学校委托我国知名餐饮管理公司“大唐知膳堂餐饮管理公司”对我校的学生食堂进行管理经营。一、高度重视,落实工作学校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在区文教体局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河南省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分表》的要求,成立了以熊俊涛校长为组长,由总务主任、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食堂经理、食堂作业组长组成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食品卫生管理网络清晰,责任明确,政令畅通。学校新食堂改造升级后,进行了重新装修,完善了抽排油烟系统,添置了消毒设备。又投入6万余元,在操作间和售饭间安装了灭蝇灯、消毒灯、摄像头,在餐厅订制了学生放置餐具的餐柜。完善了各种硬件设施,为食堂管理上等级创造了条件。学校食堂至今未出现过任何一例不安全事件,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健全制度,有章可循食堂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学校领导把尊重学生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建立健全了食堂管理制度、突发事故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采购制度、保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使每个员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均能服从大局、听从安排,有较强的主人公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作中,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强调各自的工作必须到位入格,不得有半点马虎和懈怠,员工之间能相互帮助、体贴、关心,出色地完成了学校食堂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创建省一级标准化食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学校学生食堂总建筑面积1631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2.71平方米,学生餐厅面积1008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1.68平方米,餐厅设有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水池,配备22个水龙头,就餐人数与水龙头使用比例为27∶1;根据就餐人数的比例设置加盖污物桶2个;配有餐桌75套,坐凳600座。食堂厨房及辅助部分623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1.03平方米,完全符合省一级食堂标准要求。食堂操作间布局合理,设有主副原料储藏间、更衣室、售饭间、粗加工区等功能区,各种标志明显。学校食堂的操作间四周从下到房顶墙壁均粘贴有瓷砖,地面用水磨石材料建造,并具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操作间内设置两个水池,供蔬菜、肉类、餐具分别清洗。操作间有通风、排烟装置和防蝇、防尘设施和加盖污物桶。面案、菜案、肉案等生熟操作工具分类明确。操作台及所有餐具由不锈钢制作,设有消毒柜,能提供有效的清洗消毒措施,符合卫生监督部门标准。四、加强食堂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一)要求员工树立服务意识学校要求食堂员工树立服务意识,在粗加工阶段要注意观察菜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更要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成本意识,让每个同志像经营自己的小家一样,从事食堂工作。炊事员掌握好烹制菜品的火候,保证色、香、味俱佳,并且做出的饭分量恰当、软硬适度。要求每天的饭菜一定按时供应,并保证绝对安全、卫生。食堂每天指定专人负责共用餐具按时、按规定消毒,每餐都对制售食品实行48小时留样,置放于留样柜并做好记录。(二)加强成本核算,切实服务学生教育又是一项公益事业,食堂服务既要保持学校的稳定,又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我们坚持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原则,加强成本核算,把学生食堂打造成群众放心、学生满意的食堂。我们严把采购关,实行定点采购,确保价低质优。所有采购货物建立台账,规范采购索证、登记和入库制度,日清月结,加强成本控制。根据核算制定出合理的食堂饭菜价格质量标准,提高饭菜质量,让学生在校吃得好、吃得放心,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习。(三)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学校食堂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并且按时进行年审。食堂现有管理人员、炊事员、采购员、保管员、卫生管理员。食堂所有员工均接受了相关部门的培训和健康检查,所有的从业人员均持健康证上岗。从学校认真检查来看,学校食堂所有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能够做到“四勤”、“四不”,能常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置于帽内,不存在带病上岗情况。学校也强化了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到每月有一个教育主题、每周有一个教育重点,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食堂也定期组织工作员工学习《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食堂内部的相关制度,始终把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四)严把采购、验收出入库关学校食堂食品主原料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并建有索票索证手续。食堂委任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员从事采购工作,并要求他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坚持采购制度,严守采购员职责,保证物美价廉,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要求食堂保管员必须严格遵守物品管理制度和保管员职责,严把货物验收关,对货物的质量、数量进行认真的核对、检查,杜绝不合格物品进入原料库。物品出入原料库均建立严格的出入登记制度,有采购、保管、证明人签字。各类物资分别登记,立标建卡,每周对原料库内的物资进行清理,每月进行一次盘查,杜绝了食品的腐烂变质和流失现象发生。(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食堂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学校狠抓了两个服务,即一切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一切为全体师生服务。改变往年早点及饭菜花样单调,对早点和进行全新的改进,力争使饭菜多样化,尽量做到每餐有三到五个花样菜,且饭菜可口,使食堂管理更趋人性化,尽力做到使师生既吃饱也吃好。针对饮食服务环节多、需求多的特点,为让学生的意见及时得到解决,总务处和餐厅均设有意见箱。开餐时间,有教师在食堂值班,一方面协调指挥,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时间;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用餐情况和菜肴供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对合理的建议予以采纳并改进,对暂时难以解决的或不可行的进行耐心解释,使沟通渠道始终畅通。通过全面了解,学校食堂工作总满意率在90%以上。总之,遵循“两服务”宗旨,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案例评析

望江市南山区第一中学食堂文化建设取得很好的成果。以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建立健全了食堂管理制度、突发事故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采购制度、保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食品卫生管理网络清晰,责任明确,政令畅通。遵循“两服务”宗旨,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望江市南山区第一中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食堂环境、后勤管理、就餐氛围、饭菜质量、服务态度等再上一层楼,学校食堂被广大师生和家长称为“放心食堂”。以上种种措施规范了学校对食堂、商店的管理,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融洽了师生与服务人员的关系,保障了后勤供给,保证了师生安全。

望江市南山区第一中学把“食堂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对学生潜移默化。“望师生尝胆卧薪,就餐不忘天下事;思古人断齑画粥,立身端在少年时。”这是该校餐厅门口的醒目对联。学生总能驻足品味,感悟其中道理。在餐厅内,张贴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刻提醒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该校的“光盘行动”已经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

从以上案例得知,中小学食堂文化建设要制订学生购餐及在餐厅就餐的制度,用规范约束就餐行为,促进学生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食堂的操作间、售饭处、就餐餐厅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物品排放要规范整齐,构建一个整洁优美的食堂育人环境。

健全对食堂各类材料采购、价格信息、操作流程的公开、公示制度,实行服务质量承诺、聘请学生及家长代表组成生活信息及质量监督小组等管理制度,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食堂的经营情况和操作过程,增进彼此的理解,消除误会,促进和谐,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人、宽容人,学会感恩生活和尊重他人、尊重劳动的良好品格。重视食堂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的灵魂作用。

中小学校食堂文化建设也可以围绕“弘扬勤俭传统美德,倡导科学饮食,养成良好行为,形成优秀品质”的主题,在食堂和餐厅的不同地方布置一些激励学生的名言警句、体现人文情怀的温馨提示语,形成具有显著食堂特色、育人气氛浓、感染力强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实践导向

食堂管理是中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人才源泉,食堂的饮食问题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学业,是中小学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食堂管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要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关键在于加强监管。近年来,关于中小学食堂不好吃、不卫生,甚至食物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这就提醒广大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中小学食堂的管理,为学生提供足量、卫生、营养均衡的饮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

加强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食堂有足够的照明、排烟、防鼠、防虫、排污设施,设立干净整洁的备菜间、食品仓库和更衣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大屏幕彩电和音响设施,给食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及就餐环境。

转变观念,将食堂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中小学领导要充分重视食堂管理的重要性,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要搞好食堂管理,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学生吃放安心、可口、营养均衡的伙食,让学生家长安心。此外,中小学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量实例宣传食堂管理的重要性,组织食堂管理及日常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自身的社会责任。

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招聘程序,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对于不合要求的要调离,通过竞聘,选拔有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充当管理者,在食堂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招聘一些在营养学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饮食的改善和食堂管理效率的提高。

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外部监管。中小学学校转变食品卫生监督模式,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优化监督手段和方式,加大突击检查力度和惩罚力度。明确中小学所在地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在食堂安全监管工作上的义务和职责,确保措施、责任、监督三到位。同时,各地区的教育局和卫生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校食堂财务工作及卫生工作的检查监督,对于任何单位及个人,只要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就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健全学校食堂内部管理制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的食堂管理条例及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及严格的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配备专人进行制度执行及监管,组织食堂卫生监督小组,对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或突击检查。一旦发现有违法规定的行为,就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开除等惩罚措施。

总之,要提高中小学食堂管理水平,最关键的还在于转变落后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食堂服务,让他们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满意。

话题十 寝室文化,我们真正的家

理论阐述

寝室文化是一种以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学生寝室为空间、以寝室成员的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它包括寝室内的整体布局、规章制度、卫生状况、审美情趣、道德标准、人际关系、学识智能、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它既隶属于校园文化,又自成体系。它是在学生寝室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寝室成员在共同生活、活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彼此接纳,由一定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的文化现象。

通过推进学生寝室文明建设,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展现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加强寝室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用先进的寝室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寝室文化应以传递幸福、传播快乐和传承温暖为宗旨,打造品牌寝室文化项目,营造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家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寝室文化是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在一定的物质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寝室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凝聚作用。寝室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使得生活在同一寝室的成员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人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自觉不自觉地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逐步形成相似的思维方式、理想追求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将群体意识通过心理系统与自我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发生交互作用,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模式。这种观念和行为的认同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如果把这种文化氛围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具有文明、健康、向上的因素,将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二是约束作用。学生寝室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是通过寝室文化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慢慢形成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于寝室成员行为之中,以一种观念的形式或某种无形的行为准则,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三是融合作用。一个寝室的所有成员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不断地交流着各自的思想,各人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都相互感染,不同的思想相互撞击、相互影响,每个人都在此过程中评价、理解别人,选择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心理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融合,具有某种特色的寝室文化也就逐步形成。这种认同、融合是开放的,也是动态的,它常常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四是育人的作用。寝室文化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实施思想影响的载体,他们可以通过对寝室文化的观察来了解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宿舍文化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名校案例寝室,我们共同守护的家洒雨中学寝室文化建设管理方案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宿舍系住校生的主要生活、学习的场所,住宿生的一日生活是否有序,直接关系到校风的建设,关系到住宿生的切身利益。为此,必须提高住宿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住宿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管理能力、自控能力,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住宿和退宿制度1. 学生按分配的房间和床位住宿,严禁擅自调换,不准留宿客人。2. 宿舍管理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室长应做到:全面关心同学,如有室内同学生病或遗失钱物、钥匙等,应及时向宿舍管理人员、班主任汇报;督促值日生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督促同学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3. 学生离校时,必须在接到学校通知后的3天内办理退宿手续,对无故拖延时间滞留学生宿舍者,学校将采取措施处理。4. 住校期间,学生晚休擅自离开校园,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对学生实行教育、扣取生活补助等措施。5. 学生宿舍由政教处统一管理,所有住校学生必须服从政教处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6. 学生离校(含毕业、转学、退学等),必须到政教处、总务处办理财产移交验收等手续。学生因故休学须办理退宿手续,复学时重新办理住宿登记手续。7. 学生因故需要短期回家住的,必须先向班主任、生活老师请假并由家长到校办理书面请假手续,办好由班主任同意的请假条并交宿舍管理员。二、学生宿舍纪律要求1. 要遵守作息时间,每天按时起床,按时清扫卫生,按时进教学楼上课并带齐学习用具,无特殊情况不得随便回宿舍;按时上晚自习,按时熄灯就寝。熄灯后,必须保持安静,不得洗漱、看书、说笑、吃喝、听录音机,熄灯后不得使用手电,任何人不得自行安装和使用台灯。2. 在楼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得追跑,不得大声喧哗,不要干扰他人。3. 住宿生必须按指定床位就寝,不得自行更换,住宿生不得串楼层、串宿舍,男女生不得互串宿舍,住校生不得带校内外非住宿生进宿舍楼或留宿,不要在宿舍存放非住宿生的东西。4. 住宿生平日因病、因事回家,必须亲自找班主任请假并签名,将请假条交宿舍管理员登记保管,返校后主动销假,同时交家长证明,让别人代请假或事后补假均无效。星期六、星期天不回家者,应主动到宿舍管理员处登记,回家后又返校住宿的要填写返校登记表。留校期间出门,要主动填写外出申请表。星期天返校的学生须在晚上7:00前赶到,星期天不返回的学生需要办理请假手续。住宿生未经家长或学校教师同意,不得在任何地点留宿。5. 在上课和上晚自习时间,住宿生未经教师批准不得擅自在宿舍休息、睡觉,中途需要回寝室的要有班主任或有晚自习教师同意批条,晚间不得任意离校。6. 严格遵守晚自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必须在规定教室上晚自习。对于在校园内其他地方学习或无故不上晚自习学生,一律按旷课处理。7. 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住宿生的消费水平应符合家庭经济状况,要节约开支,不能攀比,不要追求过度消费。8. 未经允许,不拆看他人的信件,不随便使用和翻动他人物品,不随便拿他人的物品,借钱、借物要归还。9. 晚自习下课铃响后,学生应在十分钟内关好门窗、关好灯,迅速离开教室,回宿舍做好睡前准备工作。10. 住宿生要严格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不吸烟、不喝酒,不谈恋爱,不传播淫秽思想,不打架、不骂人、不偷盗。住宿生要明辨是非,发现违纪行为应及时劝阻,并向教师反映。严禁携带有毒、有害和腐朽颓废、淫秽的书刊、音像制品进入宿舍,违者按有关条例处理。11. 住宿生保存好个人物品,贵重物品不要带到学校。12. 全体学生和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人员必须节约水电,禁止浪费,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关,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13. 住宿生要尊重教师和管理人员,见面主动打招呼,要服从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顶撞他人。14. 住宿生节假日回家应主动向家长汇报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5. 住宿生要有较强的人身安全意识,平日注意登高时的人身安全,注意用电、用火的安全,不得安装和使用台灯、电炉、电锅、电扇、电吹风、电热袋、电热毯、热得快等用具,不得随便拆改电路、乱拉电线、乱安插座。三、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制度1. 建立卫生档案,进行卫生检查。以寝室为单位设卡建档,宿舍管理员每天检查一次寝室卫生,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卫生档案并每周公布一次,作为优秀班级评比的依据之一。2. 学生宿舍必须全天保持清洁卫生。地面无垃圾、无碎纸、无果皮、无痰迹、无积水,墙壁上无脚印,不在宿舍内外乱扔废弃物。3. 学生宿舍必须整齐划一。做到窗台、柜顶、床上无杂物(杂物一律放入物品柜),床上被褥应按要求叠好,折码整齐。床上不得放各种包、袋、书本、衣物及其他杂物。床下只许放脸盆,毛巾统一挂齐,床架上不挂任何东西。4. 住宿生每天必须按时、按要求完成个人内务宿舍卫生的清扫工作,早上7:00前做好宿舍卫生,接受教师和管理员的检查。5. 全校大扫除时,每个住宿生必须按照大扫除分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完成大扫除。6. 住宿生一律在食堂就餐,不得在宿舍、教室进餐。7. 保持卫生间的整洁卫生,不得将废弃物、剩菜剩饭、果皮等倒入洗脸池及大小便池中,便后要立即冲洗。8. 注意节水、节电,做到人走水关。9. 熄灯后,不得使用电话。10. 住宿生要搞好个人卫生,每天晚上熄灯前要洗脸、洗脚、刷牙。床单、枕巾、被罩要保持清洁,定期换洗。11. 不得将个人衣服、鞋袜、破旧杂物等堆放在宿舍厕所内,以保持水房干净整齐。12. 住宿生要支持寝室长的工作,有不同意见要向管理员提出,合理解决。13. 实行纪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四、值日生和寝室长工作职责(一)值日生职责1. 各宿舍每人轮流负责一天的值日工作。2. 值日生负责本宿舍全天的卫生工作,每天拖洗地板,及时清理垃圾,不得将垃圾扫至床下及门外楼道,注意关灯锁门。3. 值日生要按照宿舍一日常规要求,在起床、卫生、扫除、熄灯等方面监督检查全宿舍同学的落实情况。如发现好人好事或违纪行为,必须于当日或次日晨主动向管理员报告。4. 值日生必须服从寝室长的督促和检查,支持舍长工作。(二)寝室长职责1. 每学期由宿舍全体同学选出一名表现突出的同学作寝室长。寝室长要和宿舍成员一起,努力把本宿舍建成文明寝室。2. 寝室长每天要清楚本宿舍同学的出勤情况,对有事请假回家或外出未归的同学,要在熄灯前及时汇报给管理人员。3. 寝室长对工作应认真负责,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全宿舍同学应支持寝室长工作。4. 寝室长必须提醒本宿舍同学按时起床、按规定执行有关请假制度、按时上课、按时上晚自习、按时熄灯。寝室长有权督促检查值日生及室员的纪律、卫生、财产保管等工作。寝室长不负责任,将追究寝室长的责任。同学不服从管理,将追究该同学责任。5. 寝室长要注意事故隐患及事故苗头,发现问题及时请示汇报。案例评析

洒雨中学重视寝室文化建设,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要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着眼点,考虑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心理需求来进行。“整洁、文明、健康、和谐”的寝室文化,有助于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通过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是:校园更清洁、更美观了,学生的行为更文明了,学生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学生寝室不仅是住校生休息、生活的场所,更是我们育人的好场所,搞好学校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个性是在与人交往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对于缺少与父母交流机会的住校生来说,寝室是他们进行交往的最重要的场所。

中小学寝室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宿舍这个场所,从卫生、环境、文化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良好环境。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重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在乐于接受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