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光接入网络构建与实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05:44:58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宽带光接入网络构建与实施

宽带光接入网络构建与实施试读:

前言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为满足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实现高速率的宽带提速发展目标,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对宽带光接入网络有关技术要求和实施进行了大量研究,编制了《宽带光接入网络构建与实施》一书。

本书主要包括7个篇章:宽带光接入网络总体技术篇;宽带光接入网络线路技术篇;宽带光接入网络线路实施篇;宽带光接入网络设备技术篇;宽带光接入网络设备实施篇;宽带光接入网络业务开通篇;宽带光接入网络关键原则篇。

愿本书能够有效推动宽带光接入网络的建设,有助于宽带光纤接入网的建设,促进无线宽带、物联网等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北京联通总经理 刘守江2011年7月

第一篇 宽带光接入网络总体篇

本篇作为宽带光接入网络的总体篇,规范了宽带光接入网络的网络构成、组网模型、设备部署原则与要求以及光分配网(ODN)系统要求、管理要求、承载业务要求、网络资源规划配置等。

一、光接入网定位

(一)接入网定义

根据国际电联(ITU-T)建议G.902,接入网由网络节点接口(NNI)和用户网络节点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传输设施、接入设备)组成,为开展电信业务而提供相应的系统。如图1-1所示。图1-1 接入网示意图(二)光接入网定义

光接入网络是全程以光纤接入作为承载媒质,或者以光纤作为主干接入传输媒质,以铜线或无线作为用户末端承载媒质的网络。光接入网络可提供高带宽的传送能力,局端设备提供与业务网络的连接接口,具备QoS保证、安全以及必要的处理能力,支持多业务接入和业务的快速部署。网络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 光接入网示意图

光接入网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具有高带宽的传送能力;(2)支持多业务接入,包括现有的窄带业务,宽带业务以及对未来多媒体增值业务的扩展支持能力;(3)支持IP网作为上层业务的承载;(4)对用户以及用户相关的信令是透明的;(5)支持接入网络的平滑演进等;(6)光纤到户是接入网的发展趋势。(三)接入光缆网定义

光缆网是指局站内光缆终端设备到相邻局站的光缆终端设备之间的光缆径由,由光缆、管道、杆路和光纤连接及分歧设备构成。

本地网接入光缆是连接本地节点(业务节点)与通道终点之间的通信光缆。接入网光缆是提供业务节点与通道终点之间的传输通道。接入光缆网在整个光缆网络中的位置如图1-3所示。图1-3 接入光缆网示意图

二、光接入网的网络构成

(一)光接入网结构

1.点到点结构

点到点(P2P)光接入技术采用点到点光传输方式,即从局端到每个用户端设备都是一一对应的,且设备之间都用一对或一根独立的光纤连接。点到点之间的业务承载可通过光纤直驱方式,也可通过传输设备承载。点到点接入拓扑如图1-4所示。图1-4 点到点光接入网示意图

2.点到多点结构

点到多点(P2MP)光接入技术是局端设备对应多个用户端设备,可多个用户端设备复用一根主干光纤。点到多点的主要实现技术为PON技术,点到多点接入拓扑如图1-5所示。图1-5 点到多点光接入网示意图(二)光接入网络组成

光接入网的组成部分,包括局端设备、用户端设备以及光分配网络。

局端设备包括光收发器、传输设备、OLT等设备,负责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网络的互联接口,并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用户端设备包括光收发器、ONU等设备,负责向终端用户提供所需的业务接口。

光分配网络包括用户光缆、无源光分路器、光交接设备、光分纤设备和光缆接头盒及用户终端盒等,负责连通局端与用户端设备。(三)网络配置点

光接入网定界,遵从接入网的位置定义,由3个接口所定界,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或者用户驻地网CPN相连,管理方面经由NMI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图1-6显示了光接入网的拓扑。本规范范围为SNI至UNI之间的部分。

图1-6上部是基于无源光分配网点对多点的光接入网的参考配置,下部是基于点对点的光接入网参考配置。

图中的ONU、OLT、局端设备、用户端设备都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网络部件,在实际网络中,可以体现为不同的物理设备形态。

其中业务节点接口(SNI)包括GE接口、FE接口、10GE接口、E1接口、E3接口、STM-1接口、STM-4接口等。

用户网络接口(UNI)包括GE接口、FE接口、Z接口、Za接口、E1、E3、ISDN-BRI、ISDN-PRI、V.35、V.24接口、支持CATV业务的RF接口、xDSL接口、Wi-Fi接口等。(四)光缆分段模型

光接入网络按光缆到达的位置可分为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和引入光缆等部分,具体分段模型如图1-7所示。

S:光发送参考点

R:光接收参考点

V:与业务节点间的参考点

T:与用户终端间的参考点图1-6 光接入网络参考点图1-7 光缆分段模型

三、组网模型

(一)点到多点接入网

1.光纤到户(FTTH)(1)定义

光纤到户指主干段、配线段和引入段全程采用全光接入,并将ONT部署到公众用户家中,直接提供UNI连接公众用户家庭网络,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典型提供100Mbit/s甚至以上的速率并具有更高的带宽扩展能力。目前实现FTTH的主要技术为PON技术。PON技术采用无源光分配网,中间没有任何有源设备,达到真正全透明的网络。

FTTH从业务节点设备一直到用户的传输媒质全部为光纤,中间没有任何铜缆,具备了利用光纤为用户提供高带宽的基础。光纤到户网络结构如图1-8所示。(2)适用场景

FTTH(PON)是未来3~5年光接入网的发展目标,应首选FTTH作为公众用户接入网建设的主要方式。确实难以实现FTTH方式的,在能保障用户20Mbit/s接入带宽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其他方式(FTTB/C)进行光接入网建设。图1-8 FTTH网络结构图

适用于城市新建小区,城市原有小区如果具备敷设入户光纤条件的也应进行FTTH的改造。

原有小区改造的可把光缆和分光器先安装和布放到楼道分纤盒内,用户申请开通业务时再进行入户光缆的布放。

对于老城区平房、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可先把光纤布放到院内,用户申请开通业务时再进行入户光缆的布放。

典型应用可参见“十二、建设模型”。

2.光纤到大楼(FTTB)(1)定义

光纤到大楼(FTTB)采用光纤到楼层或单元,ONU或光终端设备部署在传统的分线盒(用户引入点)即DP(Distribution Point,分配点),ONU或光终端设备下采用铜线方式接入用户,ONU或光终端设备离用户的距离应在500m以内。在确实难以实现FTTH方式的情况下,FTTB是对FTTH的一种补充接入方式。在能保障用户20Mbit/s接入带宽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FTTB进行光接入网建设。

采用FTTB(PON)方式,ONU部署在楼层交接间内,一栋楼内可能部署一个ONU,也可能有多个ONU部署。光纤之后向下延伸的铜线接入技术可选以下几种:

采用以太网技术通过五类线传输,五类线全程长度不超过100m;

采用xDSL技术,可利用双绞线传输,传输距离应控制在500m内。

光纤到大楼网络结构如图1-9所示。(2)适用场景

在确实难以实现FTTH方式的情况下,FTTB是对FTTH的一种补充接入方式。在能保障用户20Mbit/s接入带宽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FTTB进行光接入网建设。

应用场景如下。

①FTTB(PON+LAN)。有中、高带宽需求的已具备综合布线且敷设入户光纤困难的住宅、商务楼宇或科技园区,采用FTTB+LAN方式。数据和语音业务可通过ONU统一接入,对于语音需求远大于大数据需求的商务客户和科技园区可设置独立设备接入语音。图1-9 FTTB网络结构图

校园宽带接入可采用FTTB(PON+LAN)方式,其中LAN部分应结合校园局域网建设,主要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

对于大客户和商务客户也可通过PON接入实现专线接入和点对多点的专网接入。

采用以太网技术通过五类线传输,五类线全程长度不超过100m。

ONU可提供多路LAN端口、语音口和E1等多种接口,为用户提供综合接入。语音和宽带接口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对于公众用户建议语音和宽带的配比初期可按2∶1考虑。

②FTTB(PON+DSL)。有中等带宽需求的不具备综合布线且敷设入户光纤困难的住宅、商务楼宇或科技园区,可采用FTTB(PON+DSL)方式。数据和语音业务可通过ONU统一接入,对于语音需求远大于大数据需求的商务客户和科技园区可设置独立设备接入语音。

采用xDSL技术,可利用双绞线传输,传输距离宜控制在500m内,现阶段采用ADSL2+技术。

ONU可提供多路DSL端口、语音口和E1等多种接口,为用户提供综合接入。语音和宽带接口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对于公众用户语音和宽带的配比可按2∶1考虑。

典型应用可参见“十二、建设模型”。

3.光纤到路边(FTTC)(1)定义

光纤到路边/交接箱(FTTC),光终端设备或ONU部署在交接箱即FP处,光终端设备或ONU下采用铜线接入到用户,光终端设备或ONU离用户的距离应在0.3~2km范围内。

FTTC采用光纤到路边、小区内交接箱或行政村/自然村内,用铜线作为光纤的延伸至最终用户。在确实难以实现FTTH方式的情况下,FTTC是对FTTH的一种补充接入方式,在能保障用户20Mbit/s接入带宽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FTTC进行光接入网建设。

采用FTTC(PON)方式,ONU部署在路边或小区交接间内,一个交接箱/间内可能部署一个ONU,也可能部署多个ONU。采用xDSL技术,可利用双绞线传输,传输距离宜控制在500m内,现阶段宜采用ADSL2+技术。

ONU可提供多路DSL端口和语音口等多种接口,为用户提供综合接入。语音和宽带接口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对于公众用户语音和宽带的配比可按2∶1考虑。图1-10 FTTC点对多点形式网络结构图(2)适用场景

在确实难以实现FTTH方式的情况下,FTTC是对FTTH的一种补充接入方式。在能保障用户20Mbit/s接入带宽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FTTC进行光接入网建设。主要适用于公众客户的综合业务接入,适用场景如下:

有中、低带宽需求的不具备综合布线且敷设入户光纤困难的住宅,同时在楼内难以选择设备安装机房时可采用FTTC+DSL方式,把用户端设备安装在小区中心机房/交接间或路边有源交接箱内。数据和语音业务可通过ONU统一接入,对于语音需求远大于数据需求的商务客户和科技园区可考虑设置独立设备接入语音。

农村地区可在自然村或行政村设置ONU设备通过FTTC+DSL方式实现用户数据和语音业务的综合接入。

典型应用可参见“十二、建设模型”。

4.光纤到办公室(FTTO)(1)定义

光纤到公司/办公室(FTTO)是利用光纤传输媒质连接局端和公司或办公室用户的接入方式,引入光纤由单个公司或办公室用户独享,ONU之后的设备或网络由用户管理。

采用FTTO(PON)方式,ONU一般放置在企业、单位的中心机房内,以获得最优越的保障设施条件,同时也方便与用户设备对接。光纤之后向下延伸采用以太网技术通过五类线传输,五类线全程长度不超过100m。

ONU可提供多路LAN端口和语音口等多种接口,为用户提供综合接入。语音和宽带接口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2)适用场景

点对多点的FTTO方式主要通过PON技术实现,适用于中小企业专线接入、专网建设和网吧的综合业务接入。(二)点到点接入网

1.光纤到大楼/光纤到办公室(FTTB/O)

FTTB/O通过光收发器、传输等设备从局端采用点对点光纤直驱方式到大楼内接入点或公司办公室。点到点的FTTB/O方式占用光纤资源较多,因此不适合用户数量多且相对集中的公众用户,适用于对网络安全、带宽保障、服务质量较高的大客户或商务客户接入。

对于通过光收发器从局端采用光纤直驱方式连接到用户端的重要客户可通过光缆双路由的方式接入,当其中一路光缆中断时可通过手工倒换至备用光缆。

对于从局端到用户端通过传输设备连接的,可通过传输设备的环保护方式保护重要客户的链路。

典型应用可参见“十二、建设模型”。

2.光纤到路边(FTTC)

FTTC采用光纤到路边、小区内交接箱或行政村/自然村内,用铜线作为光纤的延伸至最终用户。在确实难以实现FTTH方式的情况下,FTTC是对FTTH的一种补充接入方式。在能保障用户20Mbit/s接入带宽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FTTC进行光接入网建设。

光纤到路边或小区内交接箱后通过DSL技术接入最终宽带用户,DSLAM设备设置在路边或小区内中心机房/交接间,DSLAM设备通过光纤直驱方式连接到局内网络设备。传输距离宜控制在500m内,现阶段宜采用ADSL2+技术。图1-11 FTTC点对点形式网络结构图

FTTC是对FTTH的一种补充接入方式,在不能实现光纤入户的情况下可采用FTTC方式进行新建或改造。点到点的方式适用于中、低带宽需求,接入适用于宽带用户在300户以上用户集中的地区,也可用于农村地区的宽带接入。

典型应用可参见“十二、建设模型”。

四、设备部署原则

(一)点到点设备部署

点到点设备主要服务于大客户接入,一般采用FTTO的接入方式,局端设备一般部署在端局或模块局,用户端设备一般放置在企业、单位的中心机房内,以获得最优越的保障设施条件,同时也方便与用户设备对接。(二)点到多点设备部署

点到多点技术主要由PON设备实现,本规范中EPON设备部署为IEEE 802.3ah标准中定义的上下行线路速率为对称1.25Gbit/s的EPON设备。

本规范中GPON设备部署为ITU-T G.984系列标准中定义的支持下行线路速率2.488Gbit/s、上行线路速率1.244Gbit/s的GPON设备。

其他速率的PON设备部署将在其他规范中说明,本规范不做说明。

1.光纤到户(FTTH)局端设备部署

考虑到接入光缆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PON光链路预算,在城市地区OLT的覆盖范围应控制在5km之内,郊区可以适当扩大至10km。(1)OLT设置方式

OLT的设置原则上应主要采用集中设置在端局的模式。在不能集中设置在端局时,可设置在模块局。

①设置在端局的模式。OLT的部署应尽量利用现有局所(机房环境、面积、电源、管道等相关配套设施相对优越的局所)集中设置。这时OLT可采用大容量机架式设计,整机不少于16个PON口。

OLT可覆盖多个区域(一般小区或商业区),这时OLT可采用大容量机架式设计,整机不少于16个PON口。

②设置在模块局的模式。端局不具备安装条件或高密度地区,也可选择用户集中的区域就近安装OLT设备,安装OLT设备的机房条件应满足“十四、OLT设备安装机房基本要求”。OLT机房应具备独立产权、长期固定性,具备24小时维护管理权,能就近接入主干光缆(环)上,尽量位于用户线路中心位置,并且应满足通信管线进出方便的要求。(2)OLT整机承载最大用户数

从OLT覆盖范围、现网应用情况和网络安全性考虑,每台OLT设备承载的用户数不宜超过7200户(每个用户有数据、语音和视频业务)。(3)OLT上联带宽配置

OLT承载多业务时每种业务应采用双上联,当双上联中的两条超链路带宽利用率均超过70%后,应对上联链路进行成对扩容。(4)每个PON口下带ONT的宽带端口数量

在EPON接入下,每个PON口下带ONT的宽带端口数量应控制在336之内。

若采用GPON接入,每个PON口下带ONT的宽带端口数量可增加至672。(5)分光比选择

EPON宜采用1∶32分光、GPON宜采用1∶64分光。可满足用户开通20Mbit/s接入的需求。

对于重要客户可选用2∶32(EPON)或2∶64(GPON)的光分路器进行主干光纤保护。

光纤到户情况EPON分光比不应大于64,GPON分光比不应大于128。实际应用时分光比的选择应满足光功率预算要求,满足用户开通20Mbit/s接入的需求。(6)不同分光比下每个用户的接入带宽

按每个EPON口1.25Gbit/s计算,假设在线比为1∶1,每个EPON端口可分配给每用户最大带宽理论值见表1-1,实际应用考虑在线比、用户业务特性、业务模型后,用户可用带宽值应大于此表中的相应值。

光纤到户情况下完全可满足所有用户均开通20Mbit/s接入的需求,因此FTTH是宽带接入网的最终发展目标。表1-1 不同分光比下每个PON口给每用户可分配的最大带宽

2.光纤到户(FTTH)用户端设备

应将ONT优选安置在用户家里。

楼宇用户ONT宜置于用户住宅内相对隐蔽且便于维护的位置。可将ONT设置在综合配线箱内,或者在户内设置光纤插座。若采用综合信息箱的方式,箱体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在墙体内。

城区平房或农村用户建设时可将入户光缆布放至用户院内或墙外并安装光纤插座,用户ONT置于用户住宅内相对隐蔽且便于维护的位置,开通业务时再敷设入户光纤。ONT设备不应下挂外置IAD等设备。

ONT设备应至少能提供FE端口和POS端口,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带GE接口和Wi-Fi接口的ONT设备。

3.光纤到户(FTTH)配套电源设备(1)局端电源设备配置

①局端设备应采用本地48V直流电源系统集中供电。

②应按YD/T 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及公司相关规定配置电源设备。

③局端用电设备种类较多,应按业务发展规划统一考虑局端电源设备容量,并根据设备用电需求及时扩容。(2)用户端设备配置

用户端设备(ONT)采用用户电源。

4.光纤到其他(FTTB/C/O)局端设备(1)OLT设置方式

同光纤到户(FTTH)局端设备部署要求。(2)OLT部署原则

同光纤到户(FTTH)局端设备部署要求。(3)OLT整机承载最大用户数

同光纤到户(FTTH)局端设备部署要求。(4)OLT上联带宽配置

同光纤到户(FTTH)局端设备部署要求。(5)每个PON口下带ONU的宽带端口数

同光纤到户(FTTH)局端设备部署要求。(6)分光比选择

按照每个EPON端口下带336个宽带端口,平均每台ONU 24个宽带端口计算:

分光比=336÷24=14

因此FTTB/C/O+LAN模式分光比不宜超过1∶16,有高带宽需求或每台ONU宽带端口数超过24个的应采用1∶8、1∶4分光。若采用GPON技术分光比可适当提高。

FTTB/C/O+DSL模式下,按平均每台ONU 96个DSL端口,分光比不宜超过1∶4,若采用GPON技术分光比可适当提高。

FTTB/C/O+综合接入设备模式下,综合接入设备每台宽带端口数超过300,不宜再进行分光。

对于重要客户可选用2∶N的光分路器进行主干光纤保护。(7)不同分光比下每个EPON用户的接入带宽

按每个PON口1.25Gbit/s计算,假设在线比为1∶1,平均每用户接入带宽理论值见表1-2,实际应用考虑在线比、用户业务特性、业务模型后,用户可用带宽值应大于此表中的相应值。表1-2 不同分光比下每个EPON端口可分配给每用户的带宽

FTTB方式下不能满足所有用户的20Mbit/s接入,所有用户实际开通20M业务尚需一定时间,因此现阶段采用FTTB作为过渡时期的接入手段,可根据各地区用户发展情况选择相应的分光比以满足业务需求。

5.光纤到其他(FTTB/C/O)用户端设备(1)FTTB方式ONU部署原则

FTTB通常是光纤到楼宇,楼宇包括高层、中层、多层、低层别墅等类型,存在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区域,因此针对不同楼宇的特点,选用的ONU类型、ONU布放、线缆布放等存在差异。

根据用户密度和楼层的不同,划分成3种应用场合:高密度住宅、中密度住宅、低密度住宅,具体见表1-3。表1-3 不同场景ONU设置

ONU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对于不同的楼宇应用场合,对ONU的端口密度有不同要求,一般情况下,8、16、24个FE端口以及32、64、96个DSL口可以覆盖各种环境需求。应优选插卡式ONU,且语音和数据板可灵活调配。

在用户需求明确且无再次扩容需求的情况下可选用固定槽位ONU设备。

②ONU宽窄带的比例应根据业务渗透率进行选择。一般地区语音和数据宜按2∶1配置,特殊需求地区可按1∶1配置。

③ONU设备必须安装在弱电间或楼层综合布线间内,设备布置见“

十三、FTTB方式ONU典型平面布置示例

”。ONU设备下不应下挂外置IAD等设备。(2)FTTC方式用户端设备部署原则

FTTC方式ONU优先安装在现有小区中心交接间或小区中心机房的方式。在小区内无法选取合适的交接间或机房的情况下,可采用设置室外有源光交接箱方式覆盖。小区中心机房或小区中心交接间求应满足“

十四、OLT设备安装机房基本要求

”。

在用户规模大于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点对点接入方式进行建设(即DSLAM光纤直驱回端局);小于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PON+DSL的方式进行建设。采用PON+DSL方式,应采用机框插板式设备。

FTTC的方式现阶段采用ADSL2+实现用户接入,传输距离应控制在500m之内。

用户端设备可选用同时提供语音和数据的设备;也可选用仅提供数据业务的设备,语音通过AG设备接入。ONU设备不应下挂外置IAD等设备。(3)FTTO方式用户端设备部署原则

用户端设备一般放置在企业或单位的中心机房内,以获得最优越的保障设施条件,同时也方便与用户设备对接。ONU设备不应下挂外置IAD等设备。

6.光纤到其他(FTTB/C/O)配套电源设备(1)局端电源设备配置方式

同光纤到户(FTTH)配套电源设备部署要求。(2)用户端设备配置方式

①对于提供语音(或数据)业务、具有安装条件的小区中心机房/交接间,应采用直流-48V供电;不具备安装条件时,宜采用UPS交流供电。对于第三方(市电停电)造成的通信阻断影响,应根据业务级别需求,配置相应的后备电池。

②对于弱电间或楼层综合布线间,从节省安装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设备安全及维护方便的角度考虑,应采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即用户端通信设备与电源设备由一个厂家集成,安装在一个机柜或机箱中。

五、光分配网(ODN)系统组成

ODN的用户端到局端OLT应按以下6部分进行设计,如图1-12所示。图1-12 ODN网络构成图(一)光纤终端子系统

一个家庭用户或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ONT的办公区域可划分为一个光纤终端子系统。(二)引入光缆子系统

引入光缆是指最后一个分纤盒与用户端光纤插座或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之间的光缆。(三)配线光缆子系统

配线光缆是指光缆交接箱/间与最后一个分纤盒之间的光缆。(四)主干光缆子系统

交接配线时,主干光缆是指中心机房的光纤(总)配线架与光缆交接箱/间之间的光缆;直接配线时,主干光缆是指中心机房光纤配线架至第一个分歧点之间的光缆。(五)中心机房子系统

中心机房是室内光缆与室外光缆的分界点,主要包括光纤(总)配线架以及相关的器件。(六)管理子系统

对光缆、POS、接头盒、光缆交接箱、分纤盒、综合配线箱、光纤插座及交接间和中心机房内的光纤配线架等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六、光纤测试

(1)FTTH光缆需要进行的主要光学测试项目包括:光缆连通性测试、链路长度测量、衰减测量和双向光回损(ORL)测量等。(2)光缆线路的测试应以局端光测量室光纤(总)配线架为室内光缆和室外光缆的测量分界点,按照设备光缆、主干光缆、配线光缆、用户引入光缆分段测试和全程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并对光缆线路障碍进行判断。(3)光缆测量点包括:光测量室、光缆交接间/箱、POS两端、光分路箱/光分纤盒等。

七、光缆应用场景

(一)引入光缆(1)宜选用小弯曲半径的G.657A光纤。(2)蝶形引入光缆应采用非金属加强构件。纯室内应用时选用室内蝶形引入光缆;室外架空(含沿墙)方式应用时,采用非金属加强构件的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其增强构件即吊线应采用金属吊线;室外管道布放时应选用室外管道型蝶形引入光缆。(二)配线光缆(1)应以G.652D光纤为主,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G.657A光纤。(2)光缆结构应选用松套层绞式,以便于套接。室外应用时应选用室外型光缆,进入大楼内部时可选用室内室外型光缆。(三)主干光缆(1)应以G.652D光纤为主,可适时引入G.657A光纤。(2)光缆结构应以松套层绞式的室外光缆为主,也可采用骨架式结构,但不得采用中间束管式结构。

八、管理要求

(一)设备网管

网管系统要支持对所有光接入网络上运行的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维护和管理,包括OLT、ONU/ONT等设备。对ONU/ONT应支持远程管理。应能提供光纤线路测试及保障功能,线路业务保证与线路故障定位功能。

设备网管具体要求见第四篇“宽带光接入网络设备技术篇”。(二)线路管理

线路网管对象应包括:设备和光缆的型号和用途、设备位置、光缆走向、终端设备配置状况、硬件编号、链路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三)电源管理(1)局端及小区中心机房/交接间配置的电源设备应纳入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由公司进行统一管理。(2)小区中心机房/交接间电源设备具备RS-232或RS-485等智能接口,并提供相应的通信协议,通过串口/IP转换按以太网方式接入本地ONU设备。通过带内或带外方式接入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3)若弱电间或楼层综合布线间配置电源设备,需提供设备故障、市电停电干接点信号输出,通过本地ONU接入综合网管。(4)对于光纤到户(FTTH)接入方式,用户驻地配置的电源设备不纳入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

九、承载业务要求

(一)数据业务

以太网/IP业务的性能指标应包括以太网业务的传输时延、吞吐量、丢包率和长期丢包率。光接入网承载的数据业务应包括高速上网业务和IP增值业务,其中IP增值业务包含视频电话、IPTV等各种宽带业务。

接入网上行方向(UNI到SNI)的传输时延应小于1.5ms(64~1518Bytes的任意以太网包长),下行方向(SNI到UNI)的传输时延应小于1ms(任意以太网包长)。

IP包误差率(指错误IP包传送数与成功IP包传送数加错误IP包传-4送数之和的比值)平均值≤1×10。

IP包丢失率(指IP包在两点间传输时丢失的IP包数与已发送的IP-3包总数的比值)≤1×10。(二)语音业务

光接入网络采用VoIP方式承载语音业务时,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1.语音的客观评定(1)网络条件很好时,PSQM的平均值<1.5;(2)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1%,抖动=20ms,时延=100ms),PSQM的平均值<1.8;(3)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5%,抖动=60ms,时延=400ms),PSQM的平均值<2.0。

2.语音的主观评定(1)网络条件很好时,MOS>4.0;(2)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1%,抖动=20ms,时延=100ms),MOS>3.5;(3)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5%,抖动=60ms,时延=400ms),MOS>3.0。(三)TDM业务

当采用EPON系统承载E1专线业务时,应采用MEF的TDM over Ethernet或IETF的PWE3方式,具体实现应符合MEF的MEF8或IETF RFC 3985(2005)、RFC 4197(2005 )等相关规范。封装方式应采用MEF8、RFC 4553(SATOP方式)或Draft-ietf-pwe3-cesopn-02.txt(CESOPSN方式),具体方式应分别通过OLT和ONU的本地网管进行配置。

EPON系统承载TDM业务应采用自适应时钟恢复方式,即从数据包中的时钟戳恢复时钟。

为了保证基于TDM业务的互通要求,OLT和ONU设备应可分别设置采用的标准、封装的E1个数、CESoP相应的IP地址、MAC地址、VLAN等参数。

1.误码率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试时间24h,EPON系统的E1通道的误码率为0。

2.传输时延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设备的用户侧接口到网络侧接口的2048kbit/s通道的传输时延<1.5ms。

3.抖动传递特性

E1接口的抖动传递特性应满足图1-13和表1-4的规定。图1-13 E1接口抖动传递特性表1-4 E1接口抖动传递参数注:“*”值由设备制造商提供,但f应不大于20Hz。0(四)视频业务

由于国标和行标对于视频业务性能指标均未作出规范,本规范暂不对视频业务的性能指标进行规定。

十、网络资源规划配置

(一)IP地址使用

PON系统承载的各类业务IP地址由上层的业务平台和业务控制设备进行分配。

PON系统仅需使用网管IP地址,OLT和ONU设备管理IP地址的使用与DSLAM、LAN交换机设备管理IP地址一致,统一进行分配管理。

1.普通上网业务地址规划

用户IP地址的分配可以采用动态IP地址或静态IP地址。

采用PPPoE认证方式时,用户IP地址由BRAS分配,应以1∶3的收敛比分配IP地址数量,重点地区应按1∶2的收敛比分配IP地址数量。用户的IP地址全为公网IP地址。

采用静态IP地址方式时,在局端设备将该IP地址与用户绑定。用户的IP地址为公网IP地址。

2.IPTV业务地址规划

IPTV业务采用私有IP地址方式,终结在SR之上。所有私有IP地址由用户地址和DSLAM的IGMP Proxy地址两部分组成。

IPTV地址规划原则:能通过地址定位业务用户归属(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区局分公司),地址块尽量完整便于控制。

3.家庭网关网管地址规划

家庭网关网管地址采用动态私有IP地址方式。

4.VoIP地址规划

VoIP业务采用私有IP地址方式。用户端设备内置IAD占用软交换接入层私网IP地址。

5.宽视界地址规划

视频监控采用VLAN二层透传或隧道方式透传,采用私有IP地址方式承载。(二)VLAN配置要求

1.VLAN规划原则(1)能够区分业务类型、用户以及宽带接入层设备。(2)必须预留多播VLAN、网关VLAN等特殊应用的VLAN。(3)内层VLAN以宽带接入层设备为单位规划。(4)外层VLAN应以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宽带接入网(宽带接入层、接入汇聚网层)为整体规划,所有接入汇聚网设备中的外层VLAN不能重复。

2.业务VLAN规划要求(1)针对高速上网业务(含流媒体业务),采用每用户1个VLAN的方式。(2)针对IPTV多播业务,采用每业务频道1个VLAN的方式。(3)针对IPTV点播业务,采用每用户1个VLAN的方式。(4)针对VoIP语音业务,采用每用户1个VLAN的方式。(5)针对宽视界业务,采用每业务1个VLAN的方式。(6)针对紫金专线业务,采用每用户1个VLAN。(三)语音用户编号原则

语音用户的编号原则参照YD 5153-2007《固定软交换工程设计暂行规定》“6.1用户、终端及业务编号”。

十一、环境要求

(一)温度要求

设备在以下温度范围内的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接入网设备:-5℃~55℃(室内型);-40℃~60℃(室外型);

光分路器:-40℃~65℃。

注:以上为地板以上2m和设备前方0.4m处的温度。(二)湿度要求

接入网设备在以下湿度条件下的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5%~100%,不结露。

注:以上为地板以上2m和设备前方0.4m处的湿度。(三)大气压要求

设备在86~106kPa大气压力条件下的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四)防尘要求

当接入网设备处于楼道或室外时,必须置于综合布线箱或室外机柜中,用以防尘防水。布线箱和机柜须防湿热、霉菌和盐雾。

设备应能在下列的灰尘环境中正常工作(灰尘粒子是非导电、导磁和腐蚀性的)。43

安装在家庭内的设备:直径大于5μm的灰尘浓度≤3×10粒/m。5

安装在其他环境内的设备:直径大于5μm的灰尘浓度≤3×10粒/3m。(五)噪声要求

安装于家庭内的接入网设备噪声应小于45dB;其他接入网设备噪声应小于50dB。(六)用户端设备的其他环境要求(1)避免在易燃、易爆、强电磁场干扰和其他影响安全的地点安装设备。(2)弱电间或楼层综合布线间面积宜大于5m²,若覆盖的信息点超过200个,应适当增加面积。房间净高不低于2.5m²。每交接间至少应配置1个220V 10A的交流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的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保护接地应引自建筑物的联合接地。(3)安装ONU时,不论是新装ONU独立机架还是利用现有综合布线机架,该机架应是19英寸标准柜,前面的净空不宜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宜小于600mm。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

用户端设备典型布置见“十三、FTTB方式ONU典型平面布置示例”。(七)接地要求(1)机架、机柜、配电箱及各种设备应作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2)配线架、活动地板均应从接地汇集线引入保护接地。(3)机架、各种配线架及电缆走线架、电缆槽道接地良好,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²或符合设计要求。(4)各系统配置的SPD或保安单元接地要良好,符合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①局端设备的接地电阻应≤3Ω;

②用户端设备的接地电阻应≤5Ω;

③无源节点接地电阻应≤10Ω。

十二、建设模型

(一)新建小区建设模型

城市地区原则上不再进行主干、配线电缆的建设。

新建居民小区原则上采用光纤到户。在光纤不能入户的情况下采用FTTB+LAN/DSL模式,新建区域应实现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语音应采用软交换方式,不再进行PSTN交换机和模块局的建设。

建设模型如下。

1.FTTH建设模式

具备布放入户光纤的优先采用FTTH方式进行建设,如图1-14所示。图1-14 FTTH建设模式

2.FTTB+LAN/DSL建设模式

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区域且光纤入户存在一定困难的,采用FTTB(PON+LAN)方式进行建设,如图1-15所示。图1-15 FTTB+LAN/DSL建设模式

3.FTTC建设模式

光纤入户存在一定困难的,在楼内无法选取接入节点或用户端设备在楼内安装困难的情况下,采用FTTC的方式进行建设。新建接入节点到用户的铜缆长度应控制在500m以内。FTTC建设模式如图1-16所示。(二)改造小区建设模型

对现有小区改造时原则上应采用FTTH进行改造,在光纤不能入户的时候再选择FTTB/C的模式。

采用FTTB/C的时候应根据用户驻地网的情况选择基于PON的FTTB+LAN/DSL模式或FTTC+DSL模式,改造区域带宽目标应一步到位,改造后用户铜缆接入距离不大于500m。改造区域可选择“宽带和语音同步下移”或“宽带下移,语音维持现状”的模式。图1-16 FTTC建设模式

对于现有接入带宽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但语音接入能力充足的区域,原则上仅将宽带接入点下移,不改变原有语音接入方式。

对于因电缆、管线迁改、大修、铜缆线径小于0.4mm、交换设备容量不足或退网等原因,需要对原有电缆和交换设备进行替换改造的,应参照新建区域的建设原则,采取“宽带和语音同时下移”的方式进行改造,并根据具体的建设方式撤除主干铜缆和部分接入铜缆,以释放部分管道资源。

1.PON+LAN的改造模式

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既有小区ADSL用户,以及原采用小区LAN接入但因接入交换机设备性能问题需要进行替换改造的用户,应采用PON+LAN方式进行改造。

对原有小区LAN进行改造,应在原有楼道交换机位置设置ONU设备,替换原有楼道交换机,在原有小区汇聚交换机位置设置光分路器。

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既有小区ADSL用户,进行宽带接入升级提速改造时,应优先考虑采用LAN方式进行接入升级提速,应采用PON+LAN方式进行改造,改造方式和小区LAN的改造类似,并根据增加的用户数量增加ONU数量。PON+LAN的改造模式如图1-17所示。

2.PON+DSL的改造模式

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且宽带用户数量小于300户的情况下,采用PON+DSL方式进行改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采用FTTB(PON+DSL)的方式进行改造。楼内设备安装困难的,可以采用FTTC+DSL的改造方式。PON+DSL的改造模式如图1-18所示。图1-17 PON+LAN的改造模式图1-18 PON+DSL的改造模式

3.DSLAM下移方式

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且宽带用户数量大于300户的情况下,采用DSLAM下移方式进行改造。DSLAM下移方式如图1-19所示。图1-19 DSLAM下移方式(三)农村地区建设模型

原则上停止主干铜缆的建设,新建接入铜缆距离原则上应小于1.5km。应首选FTTH建设方式,难以实现FTTH的时候可选用其他方式建设。

新建或改造光缆网应实现光缆敷设到行政村/自然村,可通过FTTC方式提供宽带接入。对于同时提供语音和宽带的地区,可以采用综合接入设备提供业务。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多(中期用户大于300户)的行政村/自然村可以采用点到点光纤的方式进行建设,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少(中期用户小于300户)的行政村/自然村,应结合村落分布和光缆路由,优先选择基于PON的建设方式。对于新建宽带覆盖区域,应同时考虑语音和宽带的接入。

对既有语音、宽带业务质量差,带宽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区域,应大力推进光进铜退,通过光纤到行政村,部署综合接入设备,提高语音、宽带业务质量。对既有语音质量良好且容量充足,但宽带业务质量差、带宽不满足需求的区域,也可通过光纤覆盖,采取宽带接入点下移的方式。

采用综合接入设备的建设方式,语音业务提供应尽量采用软交换方式,考虑到业务的安全性,应尽量对语音采用传输上行,提供业务保护。(四)集团客户接入建设模型

集团大客户接入原则上应光纤到楼(FTTB),按需提供带宽。具体建设中应根据带宽需求和业务种类,确定使用点对点或PON方式进行建设。

对用户接入距离远、分布较为分散或带宽需求较高的场景,可采用点对点光接入。

对于客户相对集中,单用户带宽需求在10M以下,用户数量小于50个,可以采用PON(FTTO)方式进行接入。PON方式为集团客户同时提供宽带、语音业务,语音业务实现方式包括:ONU内置IAD方式、用户机房AG方式、周边模块局AG方式,如图1-20所示。图1-20 集团客户接入建设模式

对于有专线组网需求的大客户或商务客户(如银行、政府、交管局等),可采用PON方式提供以太网专线接入,如图1-21所示。图1-21 采用PON方式提供以太网专线接入十三、FTTB方式ONU典型平面布置示例(一)典型布置示例12

覆盖用户信息点少于60个,面积不小于5m,ONU设备安装在综合布线机柜内,未配置UPS和电池或采用后备式UPS+锂电池并安装在综合布线机柜内。图1-22 60个以下数量用户信息点平面布置示例图1(二)典型布置示例22

覆盖用户信息点少于60个,面积不小于5m,ONU设备安装在综合布线机柜内,采用在线式UPS+铅酸电池并配置独立UPS机柜。图1-23 60个以下数量用户信息点平面布置示例图2(三)典型布置示例32

覆盖用户信息点60~200个,面积不小于6m,安装单独的ONU设备机架,采用在线式UPS+铅酸电池并配置独立UPS机柜。图1-24 覆盖60~200个用户信息点平面布置示例图十四、OLT设备安装机房基本要求

安装OLT设备的机房应能满足如下要求。(一)建筑物结构要求

接入点按建筑结构的选用顺序为:(1)首先选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框架结构;(2)其次选用钢筋混凝土装配的框架结构,现浇的水泥地面,一定要勘察施工质量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3)如遇到砖混结构,应选用没有地下室的首层,并考察建筑的现有质量和建成年限;(4)对已有接入机房,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二)建筑物工艺要求

接入机房建筑抗震、建筑工艺须符合相关建筑抗震和工艺标准要求。(三)机房面积及承重要求2

宜选用使用面积在20m以上的房间。机房净高不低于2.8m。宜选择在无地下室的房间内,楼、地板要满足设备安装荷载条件。利用民用建筑改造建设时,应按机房工艺要求对机房楼、地板荷载进行核算,不满足荷载条件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或分散放置设备。(四)机房环境要求(1)机房内原则上不应有各种上下水管、暖气水管、煤气等管道通过。否则,应采取防漏、防结露、保温隔热等措施。(2)机房若为平房,室内应做防水处理,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3)机房不应吊顶,不应安装假地板,应有相应的密闭措施,做好防尘。(4)机房门窗必须是防火、防盗、隔热门窗,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太阳直射设备,并应有通风装置。(5)机房窗户要外加护栏,如周围环境恶劣,可将窗户封死。(6)机房门口要做10cm高的门槛,以防水浸。(7)机房设备安装位置上方应无吊灯、水管等物体。(8)机房室内应配备冷光照明灯,照明电应与动力电使用不同的输出分路,并配备应急灯。(9)机房宜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必须配备移动灭火器和其他消防器材。(10)机房外要具备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11)机房温度要求:10℃~30℃。(12)机房气压要求:70~106kPa。(13)机房相对湿度:20%~85%。(14)机房洁净度条件:直径大于0.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18000粒/升;直径大于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300粒/升。(15)机房内应洁净、防尘、防静电。防静电措施应符合YD/T 754-1995《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的要求。(16)机房内的背景噪声不宜大于60dB。(五)机房的接地要求(1)机房接地装置均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2)机房总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3Ω。(3)机房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符合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六)机房的交流引入要求

交流电源应采用TN-S或TN-C-S供电方式,供电电压范围为380V±10%。根据机房面积及业务发展条件,建议电源引入容量为15~30kW。(七)机房的进线管道要求(1)机房管道应采用双路由。(2)管道双路由分3类:第一类是出局(楼)管道为双方向,规划红线以外两个管道路由;第二类是出局(楼)管道为单方向,规划红线以外两个管道路由;第三类是出局(楼)管道为单方向,小区内部单路由,连接主干管道部分、小区外部等危险地带双路由。(3)管道规划建设需根据局所周围环境、接入用户等级,按一、二、三类先后顺序选择一种方式进行管道设计建设。(4)机房管道应在6孔以上。管孔应有封堵措施。(八)机房周围环境的要求(1)周围应具有安全的环境,不应选在易燃、易爆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如煤气站、天然气站、热交换站、加油站、燃料库、木材堆积场等),与其最小距离不宜小于300m。(2)应远离高压变电站、高压走廊、电气化铁路、雷达、无线电发射台等强电或强电磁干扰源。距110kV以上的高压变电站应在500m以上,距离1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应在500m以上。(3)距热力管道的距离应在2m以上。(4)机房上方尽量避免冷库、卫生间、蓄水池等设施,防止渗漏。(5)房屋应具备独立产权、长期固定性,具备24小时维护管理权。(6)在特殊情况下,选用的接入点若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应按相关规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九)无人值守机房安全要求(1)应具有良好的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应具有抗雷击、抗地震、防强电进入、防火、防水、防盗、防小动物入侵等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2)机房门应为三防钢门(防火、防盗、防撬),钢板厚度应大于2mm,要做到防盗、防撬、耐冲砸。(3)机房不设窗,已有窗要封堵。

第二篇 宽带光接入网络线路技术篇

本篇作为宽带光接入网络的线路技术篇,规范了光分配网(ODN)拓扑结构、ODN系统要求、光缆系统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光纤接续及测试、光缆线路的防护等。

一、接入光缆网定位

光缆网是指局站内光缆终端设备到相邻局站的光缆终端设备之间的光缆径由,由光缆、管道、杆路和光纤连接及分歧设备构成。

接入光缆网在整个光缆网络中的位置如图2-1所示。图2-1 接入光缆网在整个光缆网中的位置示意图(1)光缆网包括长途光缆网和本地光缆网。长途光缆网包括省际干线网(一级干线)和省内干线网(二级干线),本地光缆网包括中继光缆网和接入光缆网。长途光缆网和本地中继光缆网合称为核心网。(2)长途光缆是连接长途节点与长途节点之间的通信光缆,它是跨越两个或以上长途区号区域的光缆线路,提供从一个长途区号区域内的长途传输节点到另一个长途区号区域内的长途传输节点间的光纤通道。(3)本地网中继光缆是连接本地节点(业务节点)与本地节点、本地节点与长途节点之间的通信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是一个长途区号区域内的光缆线路,提供业务节点之间、业务节点与长途节点之间的光纤通道。(4)本地网接入光缆是连接本地节点(业务节点)与通道终点之间的通信光缆。接入网光缆是提供业务节点与通道终点之间的传输通道。

二、接入光缆网的构成

(一)光接入网的组成

光接入网由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ODN)和光网络单元(ONU)三大部分组成。其中ODN即为接入光缆网,OLT和ONU为接入设备。ONU设置在用户家庭内部时为光网络终端(ONT)。光接入网的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 光接入网组成图(二)光分配网的构成(1)ODN是将OLT与ONU/ONT连接起来,为OLT与ONU/ONT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的网络,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2)ODN由无源光元件组成,这些组件包括标准ITU-T要求的单模光纤、无源光分路器(POS)和光连接器,也可包括无源光衰减器等其他无源光器件。(3)在实际的ODN结构中,具体包括室外光纤光缆、室内光纤光缆、室内外一体化光纤光缆、POS、光纤配线架、室外光交接箱、ODF、分纤盒、光纤插座、光缆接头盒等。

光分配网的构成如图2-3所示。图2-3 光分配网的构成

三、光分配网拓扑结构

(一)拓扑类型

根据局端设备接入侧的光接口对应用户端光接口的情形,ODN可以分为4种基本拓朴结构:星形、树形、链形和环形。还可包括其他类型以及上述基本类型的有限组合,如环带星形等。(二)星形拓扑

星形拓扑是从局端OLT多个DN侧光接口以点对点的光纤连接多个ONT,每个OLT DN侧光接口只同一个ONT光接口进行连接,这种结构为星形拓扑结构。

当局端OLT在DN侧仅有一个光接口,只同一个ONT光接口进行连接和通信时,叫点到点拓扑结构,点对点拓扑结构是星形拓扑的一个特例。

星形拓扑结构如图2-4所示。图2-4 星形拓扑结构图(三)树形拓扑

树形拓扑是DN中出现一个或多个光分配点(ODP),以ODP为中心,多个ONT与其连接形成放射状分布。ODP对下行信号进行分配,传给多个用户,同时也靠这些ODP将上行信号聚合在一起送给OLT。树形结构是点到多点的基本结构,如图2-5所示。图2-5 树形拓扑结构图(四)链形拓扑

链形拓扑由一条光线路和连接在上面的多个ODP组成。这种结构利用了一系列串联的ODP以便从链上分配OLT发送的信号,同时又能将每一ONT发送的信号插入到链上送回给OLT。链形结构也是点到多点配置的基本结构,它可以看作是树形结构的一种特例。如图2-6所示。图2-6 链形拓扑结构图(五)环形拓扑

将OLT与所有ODP串联起来首尾相连就形成了环形结构。环形结构可增强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如图2-7所示。图2-7 环形拓扑结构图

四、光分配网(ODN)系统设计

(一)系统组成

ODN的用户端到局端OLT应按以下6部分进行设计。(1)光纤终端子系统

①一个家庭用户或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ONT的办公区域可划分为一个光纤终端子系统。

②一个完整的光纤终端子系统应由一个或者多个光纤插座、面板或综合配线箱组成。(2)引入光缆子系统

①引入光缆是指最后一个分纤盒与用户端光纤插座或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之间的光缆。

②引入光缆子系统由用户光纤插座/综合配线箱至分纤盒(对于别墅和其他独立用户是至户外的分纤盒)之间的光缆及配件组成。(3)配线光缆子系统

①配线光缆是指光缆交接箱/间与最后一个分纤盒之间的光缆。

②配线光缆子系统由室内/室外分纤盒(对于别墅和其他独立用户,可能是其他形式的光纤分配设施)、连接分纤盒与光缆交接箱/间的光缆、POS及光缆连接配件组成。其他形式的光纤分配设施可以是光缆交接箱、ODF等。

③POS是指从一根光纤中分出若干条光路的设备。(4)主干光缆子系统

①交接配线时,主干光缆是指中心机房的光纤配线架与光缆交接箱/间之间的光缆。直接配线时,主干光缆是指中心机房光纤配线架至第一个分歧点之间的光缆。

②主干光缆子系统包括连接光缆交接箱/间和中心机房光纤配线架的光缆及其他配套设施。这些配套设施包括将主干光缆进行端接和分配的光缆交接箱/间、分纤盒等。(5)中心机房子系统

中心机房是室内光缆与室外光缆的分界点,主要包括光纤(总)配线架以及相关的器件。(6)管理子系统

对光缆、POS、接头盒、光缆交接箱、分纤盒、综合配线箱、光纤插座及交接间和中心机房内的光纤(总)配线架等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1.光纤终端子系统(1)在光纤终端子系统中,在光纤的布线部分和活动部分必须设置明确的活动连接端接界面即光纤插座或综合配线箱,以避免造成光纤的损坏和光纤对人身的伤害。(2)光纤插座是光纤布线的终点,是光纤链路上布线部分和用户活动光缆部分的分隔界面。该插座固定在光纤信息面板上,采用活动连接方式。(3)光纤插座应能够直接和入户光缆相连,采用统一标准的插头。插座的端接组装应在现场完成,无需注胶、加热、研磨等工艺。并安装在具有良好固定和保护功能的光纤信息面板内。(4)光纤信息面板主要用于固定及保护光纤插座,应采用标准的86型面板,采用明装或隐装方式,固定在墙面上,并应带有光纤盘留、防尘、保护装置,底盒内可以预留至少30cm长的光缆。(5)综合配线箱宜安装在隐蔽便于跳接使用的位置,并有明显的说明标志,避免用户在二次装修时损坏。综合配线箱的大小应能满足用户端设备的安装及光纤接续,尺寸不宜小于:400mm×300mm×120mm(高×宽×深)。(6)安装在墙面上的插座底盒及综合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7)RJ-45铜缆信息模块可与光纤插座同时安装在面板上。对底盒不做特别要求。(8)市区平房、农村用户应将光纤插座或综合配线箱设置在用户室内。(9)旧楼改造时,对于FTTB方式接入的用户,ONU可设置在弱电间综合布线柜内。(10)自光纤插座到光网络终端(ONT)的高抗弯曲性能的光跳线应选用G.657A或G.657B光纤。(11)公众用户按每户1个单口光纤插座配置。(12)商业客户宜采用开放式办公布线结构,可根据用户要求设2置单口、双口或三口光纤插座。保证每10~100mm至少安装一个光纤插座,也可按照不同应用场合调整该面积的大小。

2.引入光缆子系统(1)引入光缆不能选择预制光纤插头的固定长度的光缆,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用户要求的安装位置现场布放相应长度的光缆,采用现场端接的方式将引入光缆端接在光纤插座上。引入光缆原则上不应有接头。(2)引入光缆和配线光缆的连接应采用活动连接。(3)引入光缆宜选用15mm小弯曲半径的G.657光纤。(4)蝶形引入光缆应采用非金属加强构件。纯室内应用时选用室内蝶形引入光缆;室外架空(含沿墙)方式应用时,采用非金属加强构件的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其增强构件即吊线应采用金属吊线;室外管道布放时应选用室外管道型蝶形引入光缆。引入光缆全部采用干式结构。各种类型光缆的选择应不需工具即可徒手撕掉外皮而剥纤。其抗压和抗拉强度都应优于目前在综合布线领域广泛使用的松套或紧套光缆。(5)引入光缆在必要时应具有阻燃或低烟低毒等性能。(6)用户引入光缆宜避免暴露。对于新接入的楼房用户应放置在肉眼不可视的墙体、线槽或暗管内;对于旧楼改造用户,光缆宜沿原电缆路由布放,宜利用现有楼内组线箱、暗管、引上钢管、槽板等布放光缆,以减少打穿墙洞和楼板洞的工作量;原有塑料槽板严重老化的或无槽板的,应预先钉固好塑料槽板或PVC管,以减少装机人员工作量。对于无配线设备的楼房、平房用户也可采用架空或沿墙钉固方式。(7)在线路改造中,对于光纤入户的住宅用户,应将配线光缆布放到楼道分纤盒内。在分纤盒内采用活动连接方式,将配线光缆与引入光缆连接。入户端采用现场端接的方式将引入光缆端接在光纤插座(面板)上。(8)在线路改造中,对于光纤暂不入户的普通住宅用户,应将配线光缆布放到楼道分纤盒内或用户门口的光纤插座内。楼道内分纤盒(小型的)/箱(大型的)或光纤插座可作为光纤施工的结束界面,也是未来业务开通的起始界面。此界面上的光纤应采用端接方式。需要开通业务时,再将引入光缆或光跳线放入室内。对于原有电缆接入的别墅小区,可将入户光缆端接在室外分纤盒上,待开通业务时再敷设入户。(9)对于别墅和其他独立用户(如网吧等)的接入,应将配线光缆布放到靠近用户的配线设施(可以是光缆交接箱、交接间、分纤盒等)内,再和引入光缆通过活动连接方式连接到用户室内的综合配线箱中。(10)市区平房、农村用户建设时应将入户引入光缆直接布放至用户室内光纤插座或综合配线箱;或暂不布放入户引入光缆,待用户申请装机时直接从室外分纤盒布放入户。对于四合院等特殊平房用户,可在院内安装分纤盒,再由分纤盒布放单芯入户引入光缆至各用户室内。(11)对于商业楼宇,由于其出售或租赁对象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用户业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变更的可能性较大,宜采用开放办公布线结构。应将入户光缆端接在光纤信息插座上。(12)公众用户采用FTTH方式接入时引入光缆纤芯配置不考虑冗余,每户即每个单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单芯引入光缆,不做路由保护。当采用FTTB(PON+LAN)方式接入时,每台ONU按1芯光纤配置。(13)对于商务客户,每个单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单芯引入光缆,每个双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2芯引入光缆,每个三口光纤插座配置1条4芯引入光缆。(14)室内光缆线槽、桥架敷设要求

1)线槽、桥架品种

①金属线槽;

②金属管;

③PVC塑料槽;

④PVC塑料管;

⑤金属桥架。

2)线槽、桥架敷设要求

①在安装线槽时,首先应计算线槽中将要放的线缆的数量与重量,以免线槽的支撑点负载超过建筑物结构上所容许的负载。

②所有需固定的线槽都要加固定件,不能有松动或脱落。

③光缆线槽、桥架安装的最低高度应高出地面2.2m以上。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0.3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0.1m。

④水平敷设桥架、线槽时在下列情况应设置支架或吊架:

桥架、线槽接头处;

每隔2m处;

距桥架终端0.5m;

转弯处两端。

⑤桥架、线槽在垂直安装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m,距终端及进出箱(盒)不应大于0.3m,安装时应注意保持垂直、排列整齐、紧贴墙体。

⑥线槽不应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进行连接。

3)室内光缆敷设要求

①室内光缆敷设一般要求

i.在楼内垂直方向,光缆宜在弱电竖井内采用光缆桥架或光缆走线槽方式敷设,光缆桥架或光缆走线槽宜采用金属材质制作,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在没有竖井的建筑物内可采用暗管方式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和阻燃硬质PVC管,管径不宜小于φ50mm。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

ii.楼内水平方向入户光缆敷设可采用钢管和阻燃硬质PVC管或线槽,管径宜采用φ15~25mm,楼内暗管直线预埋管长度应控制在30m内,长度超过30m时应设过路箱,每一段预埋管的弯曲不得超过两次,不得形成S弯,暗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10倍,当外径小于25mm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管径6倍,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

iii.引入壁龛箱、过路箱的竖向暗管应安排在箱内的一侧,水平暗管可安排在箱体的中间部位,暗管引入箱内的长度不应大于10~15mm,管子的端部与箱体应固定牢固。

iv.对于没有预埋穿线管的楼宇,入户光缆可以采用槽板方式沿墙敷设。

v.入户光缆进入用户桌面或家庭做终结有两种方式:采用A-86型接线盒或综合配线箱。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终结方式,应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在墙体内。

vi.入户光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敷设过程中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20D(D为光缆直径)。

固定后入户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0D。

vii.在敷设入户光缆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100N。光缆敷设完毕后应释放张力保持自然弯曲状态。

viii.布放入户光缆两端预留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楼层光分路箱一端预留1m。

综合配线箱一端预留0.3m。

ix.入户光缆在户外采用挂墙或架空敷设时,应采用自承式入户光缆,应将入户光缆的钢丝适当收紧,并固定牢靠。

②室内光缆穿管敷设要求

i.竖向管中允许穿放多根入户光缆,水平管宜穿放一根入户光缆。从分纤盒到用户家庭综合配线箱宜单独敷设,避免与其他线缆共穿一根预埋管。

ii.管道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iii.当光缆的弯曲半径条件不能保证时,光缆穿过过线盒时应加管道保护。如图2-8所示。

iv.当光缆的静态弯曲半径条件不能保证时,应避免光缆直接穿过直角管道。

v.当仅有一条光缆穿过管道时,允许的占空比可达50%;当两条光缆穿过一条管道时,允许的占空比可达33%;当多于两条光缆同时穿过一条管道时,其允许的占空比不应超过40%。

vi.在已有光缆的管道内不宜布放无铠装的室内软光缆,如需增加敷设软光缆,应在原有管道内增加内衬管。

vii.管道内应预置拉(牵引)线,拉线应是路由的全长。图2-8 室内光缆穿管要求图

③室内光缆在线槽、桥架、明敷时敷设要求

i.入户光缆除在暗管中穿放外,还可采用钉固式、敷设在明敷塑料线槽、明敷PVC管中、地毯下布放等多种敷设方式。应选择不易受外力碰撞、安全的地方。

ii.采用钉固式时应每隔30cm用塑料卡钉固定,必须注意不得损伤光缆,穿越墙体时应套保护管。

iii.明敷上升光缆时应选择在较隐蔽的位置,在人接触的部位,应加装1.5m引上保护管。

iv.线槽内敷设光缆应顺直不交叉,光缆在线槽的进出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内光缆应每隔1.5m固定一次。

v.桥架内光缆垂直敷设时,自光缆的上端向下,每隔1.5m绑扎固定,水平敷设时,在光缆的首、尾、转弯处和每隔5~10m处应绑扎固定。

3.配线光缆子系统(1)分纤盒(箱)的设置

①光缆分纤盒(箱)是用户端的光分配点,配线光缆必须经过分纤盒(箱)才能进入用户室内综合配线箱。分纤盒(箱)的位置应靠近用户。

②对于大楼用户,光缆分纤盒(箱)应首选安装在建筑物一层楼道内,新建楼宇采用嵌入式,旧楼改造可采用壁挂式设置在楼梯间、用户门口或原有组线箱内,次选室外安装。在室外安装时可选择落地式,也可引上至电杆或墙上以架空式、挂杆式、壁挂式安装,但不应安装在人(手)孔内或其他环境条件差、不利于施工和维护的场所。(2)POS的设置

①POS的设置位置必须安全可靠,便于施工及维护,POS应靠近用户端设置,并应考虑光缆网结构的整体性,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灵活性,并注意环境美化和隐蔽性。

②POS可集中设置在交接间/箱内,也可分散设置在室外或室内分纤盒内,不应安装在小区模块局内。POS必须安装在具有防尘功能的箱体内,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如户外落地式分纤箱、户外壁挂式分纤盒、室内明装壁挂式分纤盒、室内暗装埋墙式分纤盒、19英寸标准机架内置式光分纤盒等。

③POS距离终端用户要尽量短。为便于维护和管理,防止分光点处管道堵塞,POS集中设置时,每个分光点安装POS数量不宜超过4台,所带ONU/ONT数不宜超过120台。

④POS上联、下联光缆宜采用活接头,方便维护测试。

⑤室外安装箱体处于锁闭状态时,其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标准中的IP65级。

⑥综合机柜应采用19英寸标准机架,架内两侧应留有足够的走线空间。

⑦无论采用何种POS,POS本身必须封装在密封盒内,由POS引出的光纤应带有SC插头。引出光纤一般采用2.0mm外护套软光纤,仅1∶32 POS采用0.9mm外护套软光纤。机架式、壁挂式和户外落地式POS,其架、箱内软光纤不应留余长。

⑧新建小区必须设置光缆交接间、分纤盒,作为交接配线和POS设置使用。

⑨对于现有小区用户,POS设置应首选楼内,次选楼外。楼内应首选弱电间综合布线柜,无综合布线柜的应在楼道内设置分纤盒,将POS放置在分纤盒内。楼外可选择光缆交接箱、小区交接间等设施。安装位置必须安全可靠,并应作到防盗和防破坏。不应安装在潮湿处或地下人孔光缆接头盒内。

⑩对于平房用户,市区优选交接间、交接箱设置POS;郊区优选交接间/箱,次选电杆、壁挂分纤盒放置POS。(3)POS的配置

①应根据设备(OLT)每个PON口和POS的最大利用率、用户分布密度及分布形式,选择最优化的光分路器组合方式和合适的安装位置。

②工程配置时,分光比为1∶32及以上时,每POS应预留2个下行端口,作为日常测试和备用端口;分光比在1∶16及以下时,预留1个端口作为日常测试端口。

③无源光分路器POS的配置应一次性配足。(4)交接设备预留空间

①POS安装在交接间内时,宜选用机架式POS,每架ODF宜预留4U位置安装POS, POS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以布放光跳线最短为原则,避免光跳线过于集中。

②POS安装在交接箱内时,宜选用机架式POS,宜预留4U位置安装POS,主干POS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以布放光跳线最短为原则,避免光跳线过于集中。

③POS安装在分纤盒内时,宜选用盒式POS,盒式POS的尺寸宜为160mm(高)× 110mm(宽)×19mm(深),应结合POS和ODF端子数量预留安装空间,主干光缆成端在分纤盒ODF的上方端子上,配线光缆成端在分纤盒ODF的下方端子上,POS安装在分纤盒内。(5)客户接入

POS接入用户时,首先按照POS的编号顺序接入用户,原则上按照接入用户的先后顺序由近到远(先接入本单元用户,再接入本楼其他单元用户,最后接入其他楼用户)、由下到上(一层、二层、n层)的原则,不可混乱。(6)光纤光缆

1)配线光缆芯数。

①对于公众客户,采用FTTH方式接入时配线光纤应一次配足。当POS设置在交接间/箱内时,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1.2;

当POS设置在分纤盒内时,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分光比)×1.2。

其中分光比EPON时宜取32(不超过64),GPON时宜取64(不超过128)。

配线光缆芯数应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后再结合光缆标称系列确定。

②对于公众客户,当采用FTTB方式接入,POS设置在交接间/箱内时,光纤配置=终期ONU数量×1.2。当POS设置在分纤盒内时,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64)×1.2。

配线光缆芯数应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后再结合光缆标称系列确定。

③对于商务客户,应按其实际需求进行基本配置并留有适当冗余。

④对于基站,应按传输和数据组网需求进行基本配置,并应留有冗余。

2)配线光缆应以G.652D光纤为主,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G.657光纤。光缆结构应选用松套层绞式,以便于套接。室外应用时应选用室外型光缆,进入大楼内部时可选用室内室外型光缆。

3)每个接头盒的分支光缆数量不宜多于4条。当分支光缆多于4条时,应设置分纤盒或分散设置光缆接头盒。

4)从人/手孔接头盒分出的分支光缆宜先经过分纤盒再进入用户室内。(7)光缆保护方式

对于公众客户,配线光缆段不做路由保护;对于商务客户和专线客户,可就近接入光缆环上交接点进行双物理路由保护;对于基站,可视其重要程度进行双路由保护就近接入光缆环上交接点。如图2-9所示。图2-9 配线光缆保护方式图(8)光缆入楼要求

①当光缆从室外进入建筑物室内时,可选用室内室外光缆直接进入室内。

②室外光缆在具有良好接地保护的金属管线内可直接进入室内。

③如果没有金属管线保护,则室外光缆在室内的应用距离不应超出15m。

光缆进入建筑物室内的方法如图2-10所示。图2-10 光缆进入建筑物室内的方法(9)小区管道

①新建小区应建设双路由管道。

②小区内管孔容量应满足通信需求,原则上按4~6孔建设;通信光缆进出楼房建筑,应建设不少于2~3孔的管道。

③管材的选型应适应今后FTTH的发展,主要选择适应穿放光缆的材料,应以栅格管、硅芯管、微管等材料为主。

④进入大楼管道管材可选用硅芯管。

⑤对于需求量不大,但道路狭窄(如胡同)、地下管线资源拥挤的地段宜使用硅芯管。4.主干光缆子系统(1)主干光缆应根据网络布局和光分配点的数量合理规划,并适当留有冗余。(2)主干光纤配置

采用FTTH方式接入时,主干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分光比)×1.2;其中分光比EPON时宜取32(不超过64),GPON时宜取64(不超过128)。

采用FTTB方式接入时,主干光纤配置=(终期用户数÷64)×1.2;主干光缆芯数应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后再结合光缆标称系列确定。(3)主干光缆应以G.652D光纤为主。光缆结构应以松套层绞式的室外光缆为主。光缆进入局所楼内时,应采用非延燃外护套光缆,如将室外光缆直接引入机房,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火处理措施,如缠绕阻燃胶带、喷刷阻燃漆等。(4)主干光缆和配线光缆应选择在光缆交接箱/间、分纤盒、模块局内进行光缆的交接。光缆交接应采用活动连接方式。(5)主干光缆布放时应采用环形结构,将多个ODP组成光缆环路。(6)接入光缆应采取分散接入的方式,以端局或模块局为汇聚点将接入光缆建成环形结构,用户、基站等就近接入至光缆环上交接点,减少端局/模块局与用户之间的直达光缆;加大光缆环芯数,减少出局光缆条数,减少管孔占用;缩小光缆环覆盖范围,适应高密度节点的接入。(7)小于72芯的光缆应就近接至光缆环上交接点,大于72芯的光缆可直接上联至端局,限制72芯以下光缆直接进入端局。(8)光缆环的建设

光分配点ODP以上应建成环形结构,光缆环上的节点可以是模块局、光缆交接间、光缆交接箱、基站等,用户就近接入光缆环上交接点。光缆环中光纤的使用必选考虑到光交接点的双路由保护,严禁将A、B向光纤分配给不同用户。(9)配线方式

①以交接配线为主,对于局所附近用户也可采用直接配线。

②交接配线:主干光缆经过光缆交接箱、光缆交接间等交接设备跳接到分纤盒。

③直接配线:主干光缆直接到达分纤盒。(10)用户保护方式

①光缆路由的保护仅限制在POS以上(即ODP以上),POS以下在用户没有特殊要求时不进行路由保护。

②小区用户:只对小区进行整体保护,不再对小区内单个楼宇或用户进行保护。

③农村平房用户:只对村庄交接间/箱进行整体保护,不再对单个村庄或用户进行保护。

④市区平房用户:以700户为一个区域进行划分,只对区域内用户进行整体保护,不再对区域内单个用户进行保护。

⑤政府机关、商务客户、其他提出安全要求的用户,全部实施双路由保护。(11)用户保护路由

①不同路由不同管道方式:主用和备用光缆在不同道路的不同管道/杆路内布放。首选此种保护方式。

②同路由不同管道/杆路方式:主用和备用光缆在同一道路的不同管道/杆路内布放。次选此种保护方式。

③同管道/杆路方式:主用和备用光缆在同一道路的同一管道/杆路内但不同侧布放。

④同缆不同纤方式:不同光纤携带不同光通道,但主用和备用光纤在同一光缆内。

5.中心机房子系统(1)机房要求

①中心机房子系统主要包括光纤配线架以及相关的器件和光纤管理系统。

②新建局所应规划好光测量室,中继光缆与接入光缆可安排在光测量室内以区域划分,两区域间以槽道或桥架连接。中继光缆应直接布放至中继光缆区域光纤配线架,接入光缆应直接布放至接入光缆区域光纤配线架。为便于维护和测试,中继光缆和接入光缆不得成端在同一光纤配线架上。对于现有局所,随着FTTH的发展,现有电缆将逐步退网,电缆退网后MDF也会随之撤除,腾空后的测量室可逐步改造成光测量室。现有传输机房只成端中继光缆。

③光纤配线架的选型应适应FTTH的发展,端局、大型模块局应结合MDF的退网选用总配线架式光纤配线架,总配线架式光纤配线架高度宜为2600mm、2200mm、2000mm 3种,深度选用300mm、600mm两种。小型模块局、光缆交接间等可选择机架式、柜式ODF,ODF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敞开式,尺寸为:2600(2200、2000)mm×600(900) mm×300(600)mm(高×宽×深)。接入点机房容量较小,可选用壁挂式ODF盒或综合机架式终端盒。(2)光缆布放要求

①电源电缆与光缆应分开布放,光缆排列必须整齐,不凌乱,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

②光缆转弯应均匀圆滑,光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10D(D为光缆直径)。

③布放走道光缆必须绑扎。

④布放槽道光缆宜绑扎,槽内光缆应顺直,不交叉。在光缆进出槽道部位和光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带捆扎固定。

⑤光缆穿过墙洞和楼板洞时应进行防火封堵。(3)尾纤及跳线布放要求

①尾纤布放时不得受压,不能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小于80mm,光纤应理顺绑扎。

②尾纤光纤布放时,应减少转弯,使用扎带时不得用力勒紧,在走道上布放时,应使用塑料波纹保护套管。

③暂时不用的尾纤头部要用护套套起,整齐盘绕,用宽绝缘胶带缠在光缆分纤盒上。

④光跳线不得留余长。光跳线不得接续。(4)光缆桥架安装要求

①光缆桥架的安装位置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②水平桥架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直角相交,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

③垂直桥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超过3mm。

④桥架吊架的安装应整齐牢固,保持垂直,无歪斜现象。

⑤光缆桥架穿过楼板孔或墙洞的地方,应加装框架保护。光缆放绑完毕后,应有阻燃材料封堵。

⑥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光缆桥架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桥架应整齐一致,不得有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5)光缆槽道安装要求

①光跳线槽道与其他缆线槽道分层设置,且要布线容量足够大(主干槽道300mm× 150mm,次槽道150mm×150mm),光跳线槽道要有开口,布线方便。

②光缆槽道安装时应端正牢固,并与大列保持垂直。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0mm。

③列间槽道应成一直线,左右偏差不超过3mm。

④两列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超过2mm。

6.管理子系统

应为线路维护设置中文显示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相关的硬件设施的信息包括:(1)用户名称,光路性质;(2)中心机房光纤配线架及端子占用位置;(3)交接箱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ODF端子位置;(4)分纤盒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ODF端子位置;(5)POS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分光比、分光级别;(6)ONU/ONT位置及编号、安装方式、规格型号;(7)光跳线标识:光纤配线架、ODF、光缆交接箱等处的光跳线应有明确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光路性质、光跳线程式、光纤类型、护套颜色、两端端子的位置、搭接日期等;(8)光缆路由、人手孔及电杆编号;(9)终端设备配置状况;(10)链路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内容;(11)光纤配纤表。(二)分光比与接入距离

1.光分路比的选择(1)POS平面波导型的带宽在1260~1610nm范围内,能满足基于PON技术的FTTH网络对3个波长的应用。(2)POS常用的光分路比为1∶2、1∶4、1∶8、1∶16、1∶32 5种。也可选用1∶64等其他分光比的POS。(3)ODN总分光比应根据用户带宽要求、光链路衰减要求等因素确定。POS的级联不应超过二级。当采用EPON时,第一级和第二级POS的分路比乘积不宜大于64,表2-1为POS常用组合。表2-1 光分路器(POS)的常用分路器组合表(4)应根据用户带宽需求选用合理分光比的POS。当采用FTTH方式接入时EPON宜使用分光比为1∶32的POS,GPON宜使用分光比为1∶64的POS,当采用FTTB接入时宜使用分光比为1∶16的POS。当POS需要保护时,可选择2∶N的POS。

2.分光比与接入距离

采用1∶32的POS和EPON系统以太接口的基本特性为PX20系统时,最大分路比的传输距离不应小于20km,ODN网络全程最大光衰耗应小于30dB。若ODN网络全程光衰耗大于30dB,应选用其他分光比的POS。

五、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一)光纤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1)为适应楼内施工环境,减小楼内成端设备的体积,FTTH等室内用光纤应首选G.657A,次选G.657B光纤。室外光缆以现网应用的G.652D光纤为主,可适时引入G.657光纤。(2)在PON系统中使用的光纤为在光接入网中广泛采用的国际电信联盟ITU-T G.652《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定义的G.652光纤,即非色散移位单模光纤,又称为1310nm性能最佳光纤,它具有两个低衰耗窗口,即1310nm与1550nm,零色散点位于1310nm处。因此在波长1310nm处,其色散最小,但衰耗较大;而在1550nm处,其衰耗最小,但色散较大。(3)能够在PON网络使用的波长范围中基于G.652、G.657《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标准的光纤衰减见表2-2和表2-3。表2-2 G.652系列光纤衰减系数表表2-3 G.657系列光纤特性表(二)光缆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1.局端光缆技术要求(1)室内光缆应采用非延燃外护套光缆,如采用室外光缆直接引入机房,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火处理措施。(2)具有金属护层的室外光缆进入机楼(房)时,应在光缆进线室对光缆金属护层做接地处理;对无金属护层但有金属加强构件的光缆,宜采用穿钢管埋地引入,钢管两端做接地处理。(3)在大型机楼内布放光缆需跨越伸缩缝时,应在该处留有适当余量。2(4)在光纤配线架中光缆金属构件用截面不小于6mm的铜接地2线与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相连,然后用截面不少于35mm的多股铜芯电力电缆引接到机房的第一级接地汇接排或小型局站的总接地汇接排。

2.室外光缆技术要求(1)室外光缆特点

①防水防潮、耐紫外线、抗老化;

②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在-40℃~80℃范围内保证正常工作;

③防雷击;

④防生物侵害;

⑤抗侧压、抗拉力。(2)常用室外光缆按结构划分

①中心束管式光缆;

②层绞式光缆;

③骨架式光纤带光缆。

具体要求及指标参见:

YD/T 981.1-1998《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第一部分:骨架式》

YD/T 981.2-1998《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第二部分:中心管式》

YD/T 981.3-1998《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第三部分:松套层绞式》

3.室内外光缆技术要求

室内外两用光缆应兼备室外光缆和室内光缆的特点。可以用于室外和室内两种环境,无须进行室内外光缆交接。该种光缆适用于FTTH工程中配线段光缆。(1)光缆机械性能

①拉伸性能

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应符合表2-4中的规定。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变应不大于0.2%,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在短暂拉力下光纤应变应不大于0.4%,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扩套应无目视可见的开裂。

②压扁性能

光缆的允许压扁力应符合表2-4中的规定。表2-4 光缆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

③允许弯曲半径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在动态弯曲情况下为30D或30H,在静态弯曲下为15D或15H。

注:D为圆形光缆外径,H为扁形光缆高度。扁平光缆应在扁平方向弯曲。(2)环境性能

①适用温度范围

-40℃~+60℃。

②阻燃性能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i.阻燃性:应能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或成束垂直燃烧试验。

ii.烟密度:光缆燃烧时释出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

iii.腐蚀性:光缆燃烧时产生气体的PH值应不小于4.0,电导率应不大于10μS/mm。

③渗水性能

1m高水头施加在3m长度的样品一端,保持24h,试样的另一端(未密封端)应检测不到水。

④低温下卷绕性能

光缆应具有耐-10℃低温下卷绕的能力。试验完成后,光纤应不断裂,护套应无目视可见的开裂。

⑤滴流性能(该性能只对填充式光缆结构适用)

在温度70℃的环境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滴出。

4.用户引入光缆(1)结构

光缆的典型结构有室内引入光缆(如图2-11所示)和带增强件的自承式引入光缆(如图2-12所示)。全部采用干式结构。图2-11 室内引入光缆图2-12 自承式引入光缆(2)涂覆光纤

光缆中所用的单模光纤宜为符合GB/T 9771.3规定的B1.3类光纤或满足ITU-T G.657规定的B6类光纤。光缆中的光纤数宜为1、2或4芯。

光缆中光纤用颜色识别,光纤的颜色可按表2-5中的颜色顺序依次选用。表2-5 光纤颜色(3)光纤带

光纤带的各项要求应符合YD/T 979-2009《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的相关规定。(4)加强构件

光缆中应对称布放两根相同的加强构件,用以增加光缆的拉伸性能。加强构件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加强构件应合理地布放在护套内,不得外露。(5)护套

①缆芯外应挤包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护套。护套材料可采用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材料,也可根据用户需要采用其他材料。

②护套外观应光滑、颜色一致,没有裂痕、气泡和污渍。(6)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尺寸

①光缆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表2-6所规定的要求。表2-6 光缆的典型结构尺寸 单位:mm

②沿光缆护套的V形撕裂槽对称撕裂200mm,其撕裂力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应在1~15N之间,撕裂处的护套应保持对称,撕裂处的光纤(或光纤带)应能够从护套中自然分离,且光纤不能从护套中被抽出。

③光缆中的增强件或(和)加强件应与护套紧密结合,无较明显的相对滑动。(7)光缆的宏弯特性

对于B6a类和B6b类光纤的光缆,其宏弯附加衰减应满足表2-7的规定。表2-7 宏弯附加衰减 单位:dB(8)光缆的机械性能

①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和弯折等项目。对于自承式引入光缆,其他性能应符合YD/T 1770-2008的规定。

②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扁力应符合表2-8的规定。表2-8 光缆允许拉伸力压扁力的最小值

③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表2-9的要求。表2-9 光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单位:mm

注:光缆弯曲应在扁平方向上进行。(9)光缆的环境性能

①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分为两个级别,其代号为A、B。光缆的衰减温度特性见表2-10。表2-10 光缆温度特性要求

注:光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下的光纤衰减差。

②阻燃性能

i.光缆应能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或成束燃烧试验。

ii.烟密度:光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

iii.腐蚀性:光缆燃烧时产生气体的pH值应不小于4.0,电导率应不大于10μS/mm。

③温度特性

A级的光缆应具有耐-15℃低温下卷绕的能力。(三)无源光分路器(POS)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1)光分路器插入损耗:<(4.0×logn)dB(n为分路比)。2(2)光分路器均匀一致性:<(1.0×logn)dB(n为分路比)。2(3)光分路器支持的最大分路比:≥32。表2-11 1∶n分光比的分路器(无波长选择性)规格指标表2-12 2∶N(N>2)POS光学特性

注:1.不包括连接器损耗;

2.针对均匀分光器件。

一般情况下,分路比每增加一倍,插损值增加3dB,1∶2 POS插损为3dB左右,1∶4 POS插损为6dB左右,依次增加。

插入损耗指的是无源器件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光功率之比,单位是dB,定义为:IL=-10lg(P/P)(dB)。其中,P指发送到输100入端口的光功率;P指从输出端口接收到的光功率。1

均匀一致性是ODN各分路插入损耗之间的最大差值。

①光分路器接口类型

应采用SC接口。

②光分路器(POS)性能指标

工作波长1260~1360nm 1480~1600nm

插入损耗(1310nm/1550nm):

1∶4最大值7.3dB 1∶8最大值10.7dB

1∶16最大值14.0dB 1∶32最大值17.7dB

回波损耗(1310nm/1550nm)≥55dB。

光分路器对环境及接地的要求见本规范“10环境要求”、“11.4接地要求”,在相应的环境和接地条件范围内,光分路器可正常工作。(四)光纤配线架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1.环境要求(1)工作温度:-5℃~+40℃;(2)相对湿度:≤85%(+30℃时);(3)大气压力:70~106kPa;(4)贮运温度:-25℃~+55℃。

2.外观与结构(1)机械活动部分应转动灵活、插拔适度、锁定可靠、施工安装和维护方便。门的开启角应不小于110°,间隙不大于2mm。(2)结构应牢固,装配应具有一致性和互换性,紧固件无松动。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锐边倒角半径不得小于2mm。(3)引入光缆进入机架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直径的15倍。(4)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及衬垫。纤芯、尾纤无论处于何处弯曲时,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7.5mm。

3.机械耐久性

整套光纤连接器插拔500次后,不得有机械损伤,插针表面无明显划痕。插入损耗应≤0.5dB,回波损耗应≥50dB。

4.光纤配线架应选用插接的光适配器

标准是SC型。(五)光缆交接箱的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1.适用性要求(1)应采用符合GB/T 7424.1、GB/T 7424.2和GB/T 9771标准规定的光缆光纤。(2)标称工作波长:1310nm、1490nm、1550nm。

2.功能要求(1)光缆固定与保护功能

光缆引入交接箱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挡潮层、铠装层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或螺旋管保护并固定引入光纤熔接装置。

光缆金属部分与机架(箱体)绝缘。(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设备光纤的终接装置应便于光缆光纤与光缆光纤或尾纤的熔接,安装和维护等操作。

设备光纤的终接装置应能固定和保护接头部位平直而不位移,避免外力影响,保证盘绕的光缆纤芯、尾纤不受损伤。(3)调线功能

通过光跳线连接器插头,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的光纤序号及改变光传输系统的路由。(4)容量要求

必须满足8条以上的光缆引入。

每机架容量和单元容量(按适配器数量确定)应按规定进行配置,光纤终接装置、尾纤盘纤装置、适配器卡座、尾纤及适配器,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能成套配置。(5)材料及防盗

①室外型光缆交接箱箱体宜采用双层箱体结构,由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造,也可采用非金属材料制造。如采用非金属材料制造,交接箱体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T 2408标准中规定的FV-0级的要求。

②双层箱体之间可采用空气流体散热方式。

③双层箱体之间可采用隔热填充方式。

④其他方式。

⑤室外型光缆交接箱箱体应具备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性能,所有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性能,并与光缆护套和尾纤护套相容。

⑥门锁应为防盗结构,具有良好的防破坏功能。

3.外形尺寸

落地室外型光缆交接箱,箱体外形不宜超过1600mm×1100mm×400mm(高×宽×深)。

4.装配要求(1)所有紧固件应牢固可靠,紧固件表面处理应符合GB/T 5267-1985标准中4.2规定的2级要求。(2)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20°。机械活动部分转动灵活、插拔适度、锁定可靠、施工安装和维护方便。(3)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的启闭灵活可靠。(4)经涂覆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其表面涂层附着力牢固。涂覆层表面应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5)箱体及内部金工件装配结束后,金属件不得有毛刺,结构件不扭曲,箱体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不存在花纹及机械划伤痕迹、箱体各部件不得有色差。(6)保护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7)结构牢固,法兰盘板装配有一致性和互换性,紧固件无松动。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锐边倒圆半径大于2mm。(8)光缆进线孔应独立设置,并可在不影响其他进线孔的情况下,单独开启或封堵。(9)走线环宜采用金属材料制造。

5.机械强度

箱体各表面应能承受与表面垂直的压力大于980N,箱门打开后,在门的最外端应能承受的垂直压力大于200N。

光缆固定处应能承受1000N的轴向拉力,并能承受扭转角度±90°共3次循环扭转。

6.密封性能

箱体处于锁闭状态,其防护性能应达到GB 4208标准中IP65级要求。

7.燃烧性能要求

设备所有非金属材料结构件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 5169.7标准中试验A的要求。

8.光缆弯曲半径

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

9.光缆光纤弯曲半径

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及衬垫。

光缆光纤在设备内布放时,不论在何处弯曲,其曲率半径应不大于37.5mm。

10.使用条件

工作温度:-40℃~+60℃

相对湿度:≤95%(+40℃时)

大气压力:70~106kPa

11.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指标(1)光纤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不大于0.5dB。(2)回波损耗应达到:SC型活动连接器不小于50dB。(3)光纤活动连接器其他技术指标应满足YD/T 826、YD/T 895、YD/T 896的相关要求。

12.高压防护接地装置(1)耐电压水平: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耐电压水平不小于3000V(DC),持续时间1min,应不击穿、无飞弧。(2)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挡潮层及铠2装层相连,地线的截面积应大于6mm。(3)绝缘电阻: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绝缘电4阻应不小于2×10MΩ,实验电压为500V(直流电)。(六)光缆分纤盒(箱)的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1.光缆分纤盒(箱)的构成

光缆分纤箱由箱体、内部结构件、光纤活动连接器、光分路器(可选)及备附件组成。适用于露天及楼道等非室内场所使用,是用于连接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的接口设备。光分纤盒(箱)应具有光缆终端盒的功能,并可安装ODN设备。

2.光缆分纤盒(箱)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光缆分纤箱可按以下方式分类:(1)按安装方式,可分为落地、架空、壁挂安装;(2)按外壳材料分类,可分为塑料外壳和金属外壳。

3.使用条件

工作温度:-40℃~+60℃

相对湿度:≤95%(+40℃)

4.外观与结构(1)尺寸

室内分纤盒尺寸不宜小于600mm×520mm×155mm(高×宽×深)。

室外分纤盒外形尺寸不宜超过1000mm×800mm×600mm(高×宽×深)。(2)外观

①分纤盒(箱)应形状完整,各塑料件无毛刺、无气泡、无龟裂和空洞、无翘曲、无杂质等缺陷。

②各金属结构件表面光洁、色泽均匀,不存在起皮、掉漆、锈蚀等缺陷,无流挂、划痕、露底、气泡和发白等现象。

③采用涂覆处理的金属结构件,其涂层与基体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附着力应不低于GB/T 9286。

④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挡潮层、铠装层2相连,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6mm。保护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⑤设备应有明晰的线序示铭标志。(3)结构

①所有紧固件联结应牢固可靠。

②箱门开启角度不小于120°。

③箱体密封条粘结应平整牢固,门锁的启闭灵活可靠。

④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20倍。

⑤光缆光纤在设备内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

5.功能要求(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光缆引入交接箱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挡潮层、铠装层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光缆开剥后应用塑料套管或螺旋管保护并固定引入光纤熔接装置。(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设备的光纤终接装置应便于光缆光纤与光缆光纤或尾纤的熔接、安装和维护等操作。(3)光纤熔接接头保护功能

光纤与光纤熔接后,接头部分应用熔接保护套管加以保护。(4)调线功能

通过跳纤,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光纤序号以及改变传输系统的路由。(5)容量

设备容量应在产品企业标准中作出规定,光纤的终端、熔接、存储,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该方便地成套配置。(6)箱体及门锁

①箱体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耐老化性能,门锁应为防盗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破坏功能。

②在要求门锁具备门禁管理功能时,应实现可控制密码的开锁,并对锁的开关信息进行计算机管理。

6.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指标

光纤连接器是由跳纤和适配器组成,其光学性能指标应满足表2-13的要求。表2-13 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指标 单位:dB

注1:附加损耗=例行试验后插入损耗-常态插入损耗,出现负值时为零;

2:回波损耗变化量=常态回波损耗-例行试验后回波损耗,出现负值时为零。

7.光纤连接器几何尺寸指标

光纤连接器端面几何尺寸指标应符合表2-14的要求。表2-14 光纤连接器端面几何尺寸指标

注:凹陷栏数值中,正号表明光纤凸出,负号表明光纤凹陷。

8.尾纤要求

尾纤应通过与光缆中的光纤熔接,并与适配器组成光纤连接器,其性能应能满足表2-13及表2-14的技术要求。(七)综合配线箱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1.综合配线箱的构成

综合配线箱一般由箱体、无源部件、有源部件组成,可用于居民小区、集中楼群、楼层或单元、家庭及办公室等场所。

2.综合配线箱的分类(1)按使用地点分为室内型、室外型,室外型又分为露天用室外型和楼层或单元用室外型。(2)按安装方式分为落地式、架空式、壁挂式、嵌入式、挂杆式。

3.在室内安装位置

综合配线箱位置一般安放在用户起居室,由一根内径不小于Φ20mm的单独服务于通信业务的金属管与楼内弱电竖井或弱电箱相连接,综合配线箱到用户内各房间分别布放暗管。

4.环境条件(1)温度

室内型:0℃~+40℃;

楼层或单元用室外型:-20℃~+50℃;

露天用室外型:-40℃~+60℃(特殊情况下可与用户协商具体温度范围)。(2)相对湿度

室内型:≤85%(+30℃时)

室外型:≤93%(+40℃时)

5.外观结构

外观结构应能满足表2-15的要求。表2-15 外观结构表2-16 箱体优选尺寸

6.箱体功能

宽带接入用综合配线箱的箱体功能应满足表2-17的要求。表2-17 箱体功能

7.箱体机械物理性能

当箱体高度≤500mm时,箱体顶端表面应能承受不小于200N的垂直压力,箱门打开后,在门的最外端应能承受不小于50N的垂直压力。卸去载荷后,箱体无破坏痕迹和永久变形。当有光缆引入时,光缆固定后应能承受不小于200N的轴向拉力。经拉伸、扭转试验后并能承受扭转角度±90°,共3次循环扭转,试验后检查光缆固定处,光缆应无任何松动、破坏现象。

当500mm<箱体高度≤1200mm时,箱体顶端表面应能承受不小于500N的垂直压力,箱门打开后,在门的最外端应能承受不小于100N的垂直压力。卸去载荷后,箱体无破坏痕迹和永久变形。当有光缆引入时,光缆固定后应能承受不小于500N的轴向拉力。经拉伸、扭转试验后并能承受扭转角度±90°,共3次循环扭转,试验后检查光缆固定处,光缆应无任何松动、破坏现象。

当箱体高度>1200mm时,箱体顶端表面应能承受不小于1000N的垂直压力,箱门打开后,在门的最外端应能承受不小于200N的垂直压力。卸去载荷后,箱体无破坏痕迹和永久变形。当有光缆引入时,光缆固定后应能承受不小于1000N的轴向拉力。经拉伸、扭转试验后并能承受扭转角度±90°,共3次循环扭转,试验后检查光缆固定处,光缆应无任何松动、破坏现象。

8.箱体电气性能(1)绝缘电阻

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箱体之间应绝缘,绝缘电阻应≥2×410MΩ ,试验电压500V(DC)±50V。(2)耐压

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箱体之间耐电压强度应≥3000V(DC),持续时间1min,试验结果应无击穿、无飞弧。(八)光纤插座及面板技术要求

采用标准的86型面板,并可与RJ-45铜缆信息模块同时安装在面板上。光纤插座安装时可以是空盒,也可含有带尾纤的光纤连接器,与外线光缆采用固定连接方式。(九)光缆接续盒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1.适用范围及分类

光缆接续盒适用于各种结构光缆的架空、管道、直埋等敷设方式之直通和分支连接。盒体采用进口增强塑料,强度高,耐腐蚀,合适用于结构光缆的接续。

光缆接续盒有直通式与帽式两种。

2.使用环境

工作温度:-40℃~+55℃

大气压力:70~106kPa

3.功能要求(1)一般要求

具有恢复光缆护套的完整性和光缆加强构件的机械连续性的性能,提供光缆中金属构件的电气连通、接地或断开的功能,具有使光缆接头免受环境影响的功能,提供光纤接头的安放和余留光纤存储的功能,使用寿命在25年以上。(2)接头保护

光纤接头应加以保护,经保护后的光纤接头应能免遭潮气的侵蚀,不应增加保护前的光纤衰减。(3)光学性能

光缆接头盒内的余留光纤盘绕在光纤安放装置内,在光缆接头盒安装使用的操作中,光纤接头应无衰减变化。(4)密封性能

光缆接头盒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封装完毕后,光缆接头盒内充气压力为100kPa±5kPa,浸泡在常温的清水容器中稳定观察15min应无气泡逸出,或稳定观察24h气压表指示应无变化。(5)再封装性能

光缆接头盒按规定的操作程序重复3次封装后进行试验。光缆接头盒内充气压力为100kPa±5kPa,浸泡在常温的清水容器中稳定观察15min应无气泡逸出,或稳定观察24h气压表指示应无变化。

4.机械性能

光缆接头盒应能承受不小于1000N的轴向拉伸力,能承受600N/10cm的压力,能承受16N·m 3次的冲击,光缆接头盒与光缆结合处应能承受弯曲张力负荷为150N、弯曲角度±450°的10个循环的弯曲,能承受扭矩不小于50N·m、扭转角度±900°、10次的扭转,光缆接头盒与光缆结合处应能承受100N轴向压力。

5.电气性能

将光缆接头盒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封装,沉入1.5m深的水中浸泡24h后,光缆接头盒内光缆金属构件之间、金属构件与地之间的绝缘4电阻应不小于2×10MΩ;在15kV的直流作用下,1min不击穿、无飞弧现象。(十)光纤冷接子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光纤冷接子应长期稳定,满足接续损耗要求,且施工维护简单、快捷。(十一)光连接器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附加损耗:≤0.2dB

重复性:≤0.1dB

互换性:≤0.2dB

套筒材料:陶瓷表2-18 光连接器(法兰盘)规格指标(十二)光跳线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1)光跳线具有插入损耗低、回波损耗高、重复性好等特点。(2)光跳线的接口类型:SC/UPC,SC/PC,SC/APC。(3)光跳线的光纤种类:单模。(4)光跳线的光纤直径:900μm,2mm,3mm。(5)室内宜使用外护套光跳线/尾纤,其耐侧压300kg/100mm;弯折≥20mm;拉强≥20kg。表2-19 光跳线规格指标

注:若系统提供CATV业务,建议采用SC/APC接口类型的光跳线。(十三)人、手孔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

随着光进铜退及光缆的大量使用,大对数电缆的应用将逐渐减少已是发展趋势,同时小区配线管道建设随着新型(多子孔)管材的逐步引入,可依据新型管材的特点,选用定型小号人孔及手孔。

六、光纤接续及测试

(一)光纤端接(1)局内成端、光交接点成端、光缆交接箱/间成端、POS两侧、分纤盒处应采用熔接接续方式,分纤盒至用户端以熔接为主,也可采用冷接接续。(2)成端宜采用SC型光连接器,机架内应有尾纤及光跳线收容、保护装置。单芯光缆入户后采用光纤插座模式,并优先采用热熔技术对光纤进行端接。(3)局端和交接间用于连接电路的光跳线,必须加保护措施。局端光纤配线架之间、光纤配线架和光端机之间必须安装专用光纤槽道,在交接间内则根据具体情况设槽道。(4)光缆在光纤配线架、光缆交接间/箱、分纤盒等处端接后剩余的光缆应尽量短,光缆接续后剩余的长度不宜采用集中盘放方式,应分散盘放在人手孔或电杆上。(二)活动连接器配置(1)由于系统光功率预算限制,链路中应尽可能减少活动连接器的使用。光分路器引出纤与光缆的连接、光缆交接箱和分纤盒内应采用光活动连接器。(2)活动连接器的型号应一致。采用单纤两波方式时,可采用PC型的。当采用第三波方式提供CATV时,无源光网络全程应采用APC型的活动连接器。(3)在用户室内的综合配线箱中,光适配器宜采用SC型,光适配器应向下倾斜45°,并带保护盖。(三)光纤接续损耗

1.热熔接损耗(1)单芯光纤接续,双向衰减平均值应小于0.08dB。(2)带状光纤接续,每带双向衰减平均值小于0.12dB,其中单芯最大值应小于0.15dB。(3)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制作应在仪器监测条件下进行,单芯连接衰减0.5dB。

2.机械接续损耗(1)采用机械接续时单芯光纤双向平均衰减值应不大于0.1dB。(2)现场制作的机械连接器,衰减值应不大于0.5dB。

3.光纤接头技术指标

ODN中的光纤活动连接头应采用SC/UPC或SC/APC类型。一般情况下,可采用SC/UPC类型。其中,当采用EPON实现语音、数据、CATV视频3项业务时,应采用SC/APC类型。

插入损耗是所有环境下在大规模抽样所得的最坏值,典型的机械接头插入损耗为0.15dB,有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08dB,无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15dB。插入损耗是所有环境下在大规模抽样所得的最坏值,典型的机械接头插入损耗为0.15dB,有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08dB,无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15dB。表2-20 光纤接头规格指标

插入损耗是所有环境下在大规模抽样所得的最坏值,典型的机械接头插入损耗为0.15dB,有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08dB,无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15dB。插入损耗是所有环境下在大规模抽样所得的最坏值,典型的机械接头插入损耗为0.15dB,有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08dB,无源校准的熔融接头0.15dB。

4.冷接子技术指标

冷接子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表2-21的要求。表2-21 光纤冷接子基本技术要求(四)光纤测试

FTTH光缆需要进行的主要光学测试项目包括光缆连通性测试、链路长度测量、衰减测量和双向光回损(ORL)测量等。

光缆线路的测试应以局端光测量室光纤配线架为中继光缆和接入光缆的测量分界点,按照主干光缆、配线光缆、用户引入光缆和光缆终端4个系统分段测试和全程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并对光缆线路障碍进行判断。

光缆测量点包括:光测量室、光缆交接间/箱、POS两端、分纤盒、综合配线箱等光纤跳接点。(五)光通道衰减核算

1.光通道损耗分类表2-22 光通道损耗分类

注:以上3类光通道损耗均适用于点到点光纤以太网技术的FTTH实现方式。对基于PON技术的FTTH实现方式,光分路比不大于1∶8的,适用于A类光通道损耗;1∶16或1∶32光分路比,适用于B或C类光通道损耗。

2.光反射要求(1)FTTH线路系统的S/R和R/S参考点之间线路总回损应大于32dB。(2)当FTTH系统含CATV业务时,S/R和R/S参考点之间的所有离散反射损耗应大于55dB。

3.光回损(ORL)测量要求(1)对于支持CATV业务的FTTH系统,应在链路的两个方向上测量ORL。(2)应用回波损耗仪测量每个链路总的ORL,用光时域反射仪测量每个链路的每个分离反射的ORL。

4.光通道模型

如图2-13所示为ODN光通道模型。图2-13 ODN光通道模型

5.光通道核算(1)ODN的光功率衰减与POS的分路比、活动连接数量、光缆线路长度等有关,必须控制ODN中最大的衰减值,使其符合系统设备OLT和ONU/ONT PON口的光功率预算要求。应确保从OLT到ONU/ONT全程光路的分纤及熔纤的次数不应超过8次。(2)ODN光通道衰减所允许的衰减定义为S/R和R/S参考点之间的光衰减,以dB表示。包括光纤、光分路器、光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接头所引入的衰减总和。(3)应对无源光分配网络中最远用户终端的光通道衰减核算,采用最坏值法进行ODN光通道衰减核算。(4)核算公式如下。(5)计算时相关参数取定。

①光纤衰减取定:1310nm波长时,取0.36dB/km;

1490nm波长时,取0.22dB/km。

②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取定:0.5dB/个。

③光纤熔接接头衰减取定:

分立式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08dB/接头;

带状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12dB/接头;

冷接子双向平均值0.15dB/接头。(6)光分路器插入衰减。

计算时光分路器插入衰减参数取定见表2-23。表2-23 计算时光分路器插入衰减参数表(7)光纤损耗富余度Mc

ODN全程损耗富余度要求:

当传输距离≤5km时,ODN全程损耗富余度不少于1dB;

当传输距离≤10km时,ODN全程损耗富余度不少于2dB;

当传输距离>10km时,ODN全程损耗富余度不少于3dB。

七、环境要求

(一)温度、湿度

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应与实际运行环境相匹配,且需具备良好的散热功能。安装在无温湿度防护环境下的设备应能在表2-24所示范围中正常工作。表2-24 温湿度环境要求表(二)防水防尘

当FTTH设备处于楼道或室外时,必须置于分纤盒或室外机柜中,用以防尘防水。布线箱和机柜须防湿热、霉菌和盐雾。

设备应能在表2-25的灰尘环境中正常工作(灰尘粒子是非导电、导磁和腐蚀性的)。表2-25 防水防尘环境环境要求表(三)大气压力要求

设备应能在以下大气压力条件下正常工作:86~106kPa。(四)噪声要求

安装于家庭内的ONT设备噪声应小于45dB;其他FTTH设备噪声应小于50dB。(五)电气安全要求

1.绝缘电阻

设备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Ω。

2.设备接地要求(1)安装设备的机架、分纤盒(箱)、综合配线箱、室外机柜和设备面板必须提供保护接地的汇接端子排,作等电位连接用。综合配线箱和室外机柜应具有屏蔽功能。(2)设备应能在小于10Ω的接地电阻条件下进行正常接地保护。

3.电源要求(1)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时,设备应能在下列电压变化条件下正常工作:直流标称电压-48V,允许变化范围为-57~-40V。(2)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应能在下列电压变化条件下正常工作:交流电压单相90~264V,频率50(1±0.05)Hz,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范围内。(3)超出上述范围时,设备应能自行保护不造成损坏。

4.过压、过流保护(1)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过压、过流保护器在外接电源异常时保护设备的核心部分。(2)设备应满足YD/T 1082-2000对模拟雷电冲击、电力线感应、电力线接触等指标的要求。

5.电磁兼容

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指标应符合GB 9254-1998以及GB/T 17618-1998的规定。

6.RJ-45插口要求(1)簧片由弹性好的金属制造,表面底层要求先镀镍,镀层厚度适宜为50~90μm。在与插头金片接触点的区域范围内,必须电镀导通性能较好的纯金镀层,其厚度用镀层测厚仪测试不得低于50μm。成型后的金属针必须能通过硝酸盐雾腐蚀试验。(2)可接线径0.4~0.6mm;绝缘电阻:≥1000MΩ;接触电阻:正常大气压条件下≤50MΩ;寿命:插头插座可重复插拔次数≥750次;抗电强度:DC 1000V(AC 700V)1min无击穿和飞弧现象;技术质量标准:ISO/IEC 11801、TIA/EIA-568。

7.其他环境要求(1)避免在易燃、易爆、强电磁场干扰和其他影响安全的地点安装设备。2(2)交接间面积不应小于5m,若覆盖的信息点超过200个,应适当增加面积。房间净高不低于2.5m。每交接间至少应配置1个220V、10A的交流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的保护接地与零线应严格分开,保护接地应引自建筑物的联合接地。(3)安装ONU时,不论是新装ONU独立机架还是利用现有综合布线机架,该机架应是19英寸标准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

八、光缆线路的防护

(一)光缆线路防强电(1)有金属构件的无金属线对光缆线路,当其与高压电力线路、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平行,或与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地线网、高压电力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等强电设施接近时,应主要考虑强电设施在故障状态和工作状态时由电磁感应、地电位升高等因素在光缆金属构件上产生的危险影响。(2)光缆线路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允许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强电线路故障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或地电位升不大于光缆绝缘外护层介质强度的60%。

②强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时,光缆金属构件上的感应纵向电动势不大于60V。(3)光缆线路对强电影响的防护,可选用下列措施。

①在选择光缆路由时,应与现有强电线路保持一定的隔距,当与之接近时应计算在光缆金属构件上产生的危险影响。

②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交越时,宜垂直通过;在困难情况下,其交越角度应不小于45°。

③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通,也不接地。

④当上述措施无法满足安全要求时,可增加光缆绝缘外护层的介质强度、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光缆。

⑤在与强电线路平行地段进行光缆施工或检修时,应将光缆内的金属构件作临时接地。(二)光缆线路防雷(1)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的地区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2)无金属线对、有金属构件的直埋光缆线路的防雷保护可选用下列措施。

①直埋光缆线路防雷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ρ10<100Ω·m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

ρ10为100~500Ω·m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

ρ10>500Ω·m的地段,设两条防雷线。

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一般应不小于2km。

②当光缆在野外硅芯塑料管道中敷设时,可参照下列防雷线设置原则:

ρ10<100Ω·m的地段,可不设防雷线。

ρ10≥100Ω·m的地段,设一条防雷线。

防雷线的连续布放长度一般应不小于2km。

③光缆接头处两侧金属构件不作电气连通。

④局站内的光缆金属构件应接防雷地线。

⑤雷害严重地段,光缆可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结构形式。(3)光缆线路应尽量绕避雷暴危害严重地段的孤立大树、杆塔、高耸建筑、行道树、树林等易引雷目标。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消弧线、避雷针等措施对光缆线路进行保护。(4)架空光缆线路除可采用第(2)条的③、④、⑤款措施外,还可选用下列防雷保护措施:

①光缆吊线间隔接地。

②雷害特别严重地段应装设架空地线。(三)其他防护措施(1)光缆接入驻地后,应避免与下水管道、水管等一起无防护安装,以免影响光缆寿命。(2)防止生活区的鼠类等咬啮光缆,采用护管、护套等方式保护光缆。(四)接地要求(1)机架、机柜、配电箱及各种设备应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2)配线架、活动地板均应从接地汇集线引入保护接地。(3)机架、各种配线架及光缆走线架、光缆槽道接地良好,接2地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

第三篇 宽带光接入网络线路实施篇

本篇作为宽带光接入网络的线路实施篇,规范了器材检验、管道光缆的敷设、埋式光缆的敷设、架空光缆的敷设、入户光缆的敷设、光缆接续和成端、光分配架、光交接箱与光分配设备的安装等。

一、器材检验

(一)一般规定(1)对光缆、光配线架、光交接箱及线路器材的规格、程式、数量应符合设计及订货合同要求。(2)工程所用光缆、光分配架、光交接箱及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不符合标准或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的光缆、光分配架、光交接箱及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3)经过检验的光缆、光分配架、光交接箱及器材应做好记录。(二)光缆单盘检验(1)光缆外皮应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良好。(2)单盘光缆的光纤损耗系数符合表3-1和表3-2的规定。表3-1 G.652系列光纤损耗系数表表3-2 G.657系列光纤特性表(3)光缆A、B端的标志要明显。(三)光纤配线架的检验(1)外观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锈蚀。(2)结构应牢固,装配应具有一致性和互换性,紧固件无松动。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锐边倒角半径不得小于2mm。(3)结构装置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和标志应清晰、完整、无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