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2:53:51

点击下载

作者:王峰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试读: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人类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扬人类文明,传承人类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文化的热情也日渐高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多一些文化品位和文化涵养。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都不知道。一个连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不知道的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难免会错漏百出。这不仅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许多烦恼,而且可能会影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掌握一些必不可少的文化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书是一本综合各方面知识的文化百科图书。它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涵盖了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包括政治军事、地理名胜、山川湖泊、天文历法、节日节气、民俗礼仪、科学技术、文化传媒、文学常识、教育常识、体育常识、称呼趣谈、俗语俚语、医疗卫生、交通通信、邮政储蓄、经济贸易、生物奇观、影视曲艺等19个方面,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作了简明的讲解。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就越臻完善。”所以,我们只有弥补知识方面的欠缺,才能扩大视野。本书不仅能够开阔读者的眼界,还会为你的生活增添乐趣,满足你在知识修养和文化审美上的追求,指引着我们向更高的人类文明迈进。第1篇政治军事联合国的由来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为巩固战争胜利的成果、维护战后和平与安全而创建的国际性组织。它的诞生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最早提出这一设想的是1941年8月14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宪章表示希望,待最后摧毁纳粹暴政后,能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这一提法后来被盟国普遍认为是未来国际组织的同义语,这是最初播下的联合国的种子。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宪章规定联合国由6个主要机构组成,分别是: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联合国的三个“国都”

第一“国都”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东河之滨,1951年建成,面积7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是39层的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右侧是联合国会场和安全理事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的会议楼;左侧连着哈马舍尔德图书馆。

第二“国都”在瑞士日内瓦湖西南端的罗纳河畔,包括阿里安纳公园在内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全称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设有200多个联合国所属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每天几乎同时有80多个国际会议在举行。

第三“国都”在奥地利维也纳北郊的多瑙河畔,这座联合国城是1974年联合国大会上决定建立的“联合国会议城市”,面积18万多平方米。奥地利政府经过6年精心施工于1979年完成,并以每年每平方米1奥地利先令的租金租给联合国使用,租期99年。联合国国徽

联合国国徽的徽章是一个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投影平面图。地图的陆地为淡蓝色,水域为白色,八条经线延伸至南纬60度,纬线由五个同心圆表示。整个图案由两根交叉的金色橄榄树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象征着世界和平。

由于这个图案较好地体现了联合国“维持国家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的宗旨,所以1946年12月7日在纽约举行的第一届联合国会议通过决议,将这个图案定为联合国的徽章。

1947年10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联合国的白色徽章置于浅蓝色底旗的正中,作为联合国的旗帜。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秘书处的长官。依照联合国宪章,秘书长是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指定的,是这一机构的“行政首长”,负责秘书处的工作,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家和平和安全的任何事项提请安理会关注,并执行安理会、联合国大会和其他主要机构托付的“其他职务”。在世界各国面前,联合国秘书长往往被看作联合国的象征,同时也利用这一身份对争端的各方进行调停。

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历届联合国秘书长为:

1.特里格夫·赖伊(挪威,欧洲)任期1946~1952年。

2.达格·哈马舍尔德(瑞典,欧洲)任期1953~1961年。

3.吴丹(缅甸,亚洲)任期1962~1971年。

4.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欧洲)任期1972~1981年。

5.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南,美洲)任期1982~1991年。

6.布特罗斯·加利(埃及,非洲)任期1992~1996年。

7.科菲·安南(加纳,非洲)任期1997~2006年。

8.潘基文(韩国,亚洲)任期2007年至今。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监督和审查机构,由全体会员国组成。

大会每年举行一届常会。每届联大开幕时,各国都要派外交部长或其他部长级官员率代表团出席。

大会还设有总务委员会和全权证书委员会。总务委员会由大会主席、副主席和6个委员会的主席组成,负责就议题项目的通过、议题的分配和会议的组织工作提出报告,交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全权证书委员会由大会根据上届大会主席提议任命的9个会员国组成,负责审查各国出席会议代表的全权证书。

大会另有两个常设委员会:行政预算咨询委员会和会费委员会。行政预算咨询委员会由大会任命16人组成,负责联合国方案预算的专业审查,并协助第五委员会工作;会费委员会由大会任命的18名专家组成,负责就各会员国间分摊联合国的会费问题向大会提供意见。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又称为国际法庭,是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4月成立。院址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亦称“海牙国际法庭”。

国际法院的主要机构有简易程序分庭、预算和行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修订国际法院规约委员会和国际海洋法庭等。

国际法院由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选出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包括正副法院院长各一名。

法官人选由常设仲裁院的仲裁员组成的国内团体或各国政府专为国际法院选举而委派的团体提名,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选举产生。法官任期9年,并且可以连任,每三年改选1/3的法官。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

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愤怒的巴黎人民随即在9月4日掀起了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

但胜利果实却落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右翼和帝制派奥尔良党人之手,成立了“国防政府”。1871年2月17日梯也尔出任法国政府首脑。

上任不久的梯也尔为了自保,不久便与德国签订了卖国的法德和约,合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大片领土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梯也尔政府的丧权辱国行为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在这种形势下巴黎民众纷纷要求成立公社,以监督政府。这大大威胁了梯也尔政府的统治,于是梯也尔决定出兵镇压。

3月18日晨,梯也尔政府出动军队袭击了蒙马特尔和梭蒙高地,大肆逮捕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员,企图剿灭国民自卫军。他的这一举动顿时激起了法国无产阶级的不满,于是愤怒的无产阶级便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声势浩大,迅速控制了巴黎所有政府机关。

梯也尔仓皇出逃凡尔赛。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于3月26日进行选举,两天以后巴黎公社正式成立。它就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苏维埃政权。1917年11月7日,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爆发。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的工人和士兵在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从此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它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君主制

君主制指的是由君主担当国家元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意志不受任何约束的一种终身世袭的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代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多实行这种专制制度。

据君主的权力大小,君主制可分为无限君主制和有限君主制。无限君主制的典型是君主专制;有限君主制包括等级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共和制是政权组织形式的一种,在这种政权组织形式下,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均由选举产生。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政府(内阁)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实行议会制共和制的国家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印度等。

而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行政机关(政府)和立法机关(议会)相互独立;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美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实行总统制共和制。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这一制度的优越之处在于,中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于国家最重要的部门。缺点是容易滋长官僚主义,不易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是一种政权和神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

政教合一制度在中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沙俄、阿拉伯帝国、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实行过。当时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需要利用宗教,而宗教首领为了扩大影响、争权夺势,也需要与封建统治者联合。于是,掌握神权与掌握政权的两大集团之间既彼此争夺权势,又相互依赖和利用。

政教合一制度是宗教和政治结合最密切的形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相继废除政教合一制度。但仍有少数国家实行这一制度。八国首脑会议

八国集团(G8)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是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

1991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英国首相梅杰作为东道主邀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会后同七国首脑举行会谈,即“7+1”会谈。从此,每年的正式会议后,俄罗斯领导人都参加“7+1”会谈,且参与程度逐步提高。1994年,俄罗斯获准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

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首脑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由此演化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华约

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总部设在莫斯科。

该组织成员国有保、捷、民主德国(1990年9月24日正式退出华约组织)、匈、波、罗、苏、阿尔巴尼亚(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组织)。但该组织已于1991年7月1日正式解体。北约

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北约正式成立。

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现在北约组织成员国共28个,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丹麦、加拿大、卢森堡、挪威、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冰岛。欧盟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诞生。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佩克

欧佩克全称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以及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与剥削,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设在维也纳。

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

欧佩克主要机构包括: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理事会,负责执行大会决议和指导该组织的管理机构;秘书处,在理事会指导下主持日常事务工作。秘书处内设有一专门机构——经济委员会,协助该组织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欧佩克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政府

政府是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代表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政府直接指挥国家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器,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进行政治统治。同时,政府还必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这是政府进行政治统治的前提和基础。

政府的职权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挥国家机器,维持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管理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等。对外,则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保卫本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独立等。绿色和平组织

绿色和平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于1971年9月15日成立于加拿大,创始人是工程师戴维·麦格塔格。

绿色和平组织由世界各地的分会组成,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目前有超过1330名工作人员,分布在30个国家的43个分会。该组织的宗旨是确保地球得以永久地滋养其上的千万物种。圆桌会议

所谓“圆桌会议”,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据说,这种会议形式来源于英国亚瑟王的传说。

公元5世纪,英国国王亚瑟在与他的骑士们共商国是时,大家围坐在一张圆形的桌子周围,骑士和君主之间不排位次。圆桌会议由此得名。至今,在英国的温切斯特堡还保留着一张这样的圆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形式被国际会议广泛采用。

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的协商和讨论形式。冷战

冷战一词源于当年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参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讲稿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集团,竭力想颠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他们开始采取了敌视和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6年美国政治家赫伯特·斯沃甫,在他起草的演讲稿中,第一次使用了“冷战”这个词。以此与“热战”区别开来。

后来“冷战”渐渐发展成了苏联和美国两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之战。“冷战”开始后,美苏之间便形成了除战争之外,包括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所有对抗的状态。法西斯

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执一束棍棒。束棒中间插有一把战斧,象征着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棒子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束棒”在古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法西斯主义一词便由此而来。

1922年,墨索里尼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专政。从此法西斯成为了独裁和暴力的代名词。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德国希特勒的纳粹法西斯。三K党

三k党是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因三个字头都是K,故称三K党。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国。

三k党于1865年创建于田纳西州的普拉斯基城。党旗呈三角形,黄底红边,上有一条黑龙。党员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头部的白色垂胸布罩,给人一种神秘恐怖感。党员只限于生在美国的新教徒中的白种人。入党仪式在深夜举行,党纪非常严格。下属对上级必须绝对服从,相互联系只有纵向关系,党员必须保守党的机密。“V”字形手势“V”字形手势表示的是胜利的意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肆入侵欧洲各国,迫使很多人开始流亡英国。

当时有个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每天用电台向祖国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激励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此来表达对胜利的坚信和渴望。

几天之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出现了“V”字。

由于它形式简单明了,所以很快就被传至欧洲其他各沦陷国。几乎所有的人见面都会打出这个手势,一时间这个手势变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

当这股风潮传到美国时,美国女人便纷纷佩戴“V”形的胸针。而这个手势也成为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招牌动作。弹劾

弹劾,是指由法律或宪法设定的,当享有特别权力(或豁免权)的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法官等有特定的违法行为(如叛国、腐败或与其职业道德不相符的行为等)时,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一种程序。

弹劾始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是作为根据“群众呼声或舆论”提起刑事诉讼的一种方式。1376年,英国的议会树立了第一批公认的弹劾案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与爱德华三世政府有密切联系的威廉·拉蒂默男爵第四提起的弹劾案。

此后,弹劾的对象通常为王室大臣之类的政治人物。拉蒂默一案标志着弹劾不仅是一种提起刑事诉讼的手段,而且也是审判的一种方式。

15世纪中叶以后,弹劾作为一种提起刑事诉讼的手段,曾一度被弃置不用。到了17世纪,议会又重新把它作为解除不得人心、往往又是受到国王保护的宫廷宠臣职务的一种手段。

到18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弹劾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未免过于草率,而对于王室大臣也无须采取一种国王无权阻止的刑事诉讼程序。

因此自1806年起,英国就不再使用弹劾诉讼。在美国,弹劾程序用得很少,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第四项的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其弹劾的对象是法庭无权审讯的高级官员,如总统、副总统、联邦法官和内阁部长等。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它是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的。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水门事件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

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为了要罢免要求他交出证据的特别检察官,迫使拒绝解任特别检察官的司法部长辞职,司法次长继任司法部长后,又因为拒绝罢免这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后司法部的三号人物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联邦调查局)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的举措,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于是骑虎难下的尼克松不得不被迫于1974年8月9日正式宣布辞职。他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这次事件便被称为“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重大的政治丑闻之一。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的名称,如“伊朗门”、“拉链门”等。只当了一天的美国总统

1849年5月4日,美国第12任总统波尔克的任期届满,离开了白宫。由于这天是星期天,所以新上任的总统扎查利·泰勒决定到星期一再宣布就职。

但是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尽管只是一天,也是不允许的。所以根据继任总统职位的顺序,当时参议院的临时议长艾奇逊便充当了一天美国总统。当被人问到,他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都做了什么的时候,他毫无避讳地说:“我一直在睡大觉。”无记名投票“无记名投票”来源于意大利语“球”。早在公元5世纪左右,罗马和古希腊的人们在进行选举时就采用球进行投票。这种用于投票用的球分为白色和黑色两种。白色代表支持,黑色代表反对。所有参选的选民将球投进一个特定的箱内。

到了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种投票方法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但当时并不限于小球,蚕豆和玉米粒等也经常被用来作为投票用的选票。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纸张开始出现,并日渐盛行起来,因此选票也就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无记名投票。两位总统:林肯与肯尼迪的“巧合”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和第35任总统肯尼迪有着罕见的相似之处。

林肯就任总统的时间是1860年,肯尼迪就任的时间是1960年,两者相差的时间整整100年。林肯遇刺的那天是星期五,肯尼迪遇刺的那天也是星期五。

而他们的继任者都是叫约翰逊的人。林肯的继任者叫安德烈·约翰逊,出生于1808年,肯尼迪的继任者名叫林顿·约翰逊,出生于1908年,两人出生的时间相差整整100年。此外,这两个人同是南方人。

刺杀林肯的凶手出生于1829年,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出生于1929年,也相差100年。世界军衔制度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军衔制度,而对于军衔等级的设置,大都采用的是西欧式的军衔体制。

目前比较完善的世界上通行的军衔体制采用的是以兵、军士、尉官、校官、将官、元帅为次序的分等设级制。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分成了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类型,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类型。

前苏联的军衔设置,以陆军为例,共分六等二十二级。其中,兵分列兵和上等兵;军士分下士、中士、上士、大士;准尉分准尉、高级准尉;尉官分少尉、中尉、上尉、大尉;校官分少校、中校、上校;高级军官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兵种元帅、主帅、苏联元帅、大元帅等七级八衔。

美军的军衔等级设置,以陆军为例,共分六等二十五级。其中兵分三级,军士分六级,准尉分五级,尉官和校官各分三级,将官分五级。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在美国历史上,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官总共只有10名。他们分别是:

1.约翰·约瑟夫·潘兴(陆军五星上将)(1860—1948)

2.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陆军五星上将)(1880—1959)

3.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陆军五星上将)(1880—1964)

4.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陆军五星上将)(1890—1969)

5.亨利·哈利·阿诺德(空军五星上将)(1886—1950)

6.威廉·丹尼尔·莱希(海军五星上将)(1875—1959)

7.欧内斯特·约瑟夫·金(海军五星上将)(1878—1956)

8.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1885—1966)

9.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海军五星上将)(1882—1959)

10.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陆军五星上将)(1893—1981)美国为何没有“元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苏等大国纷纷将“元帅”一衔授予了战功卓著的高级军官,并且将这一军衔保留了下来。美国也同样设置了这一军衔。

但当国会对这一议案进行审议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元帅”的拼写正好和当时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的姓氏英文拼写相同。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误解,所以这一议案没有被通过。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国会授予了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马歇尔等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将军们“五星上将”军衔。于是“五星上将”军衔便成为了美军中的最高军衔。明清两代六部的职能

六部指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

它们的职能分别是:

吏部——是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兵部——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清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

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查、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体职能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是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中国古代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而设立的。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与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士族,故门阀士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除。清朝八旗

分别是:镶黄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镶红旗、正红旗、镶蓝旗、正蓝旗。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最早源于英国。1940年6月6日,为反击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立即对整个德国占领区发动积极而又连续的反攻击”。于是,英国组建了一支由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组成的特种部队,头戴绿色贝雷帽,取名为“哥曼德”。

特种部队是世界一些国家军队中,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和遂行其他特殊任务的部队。具有编制灵活、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机动快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等特点。主要任务是:袭扰破坏、暗杀绑架、敌后侦察、窃取情报、心战宣传、特种警卫,以及反颠覆、反特工、反偷袭和反劫持等。海军、空军、空降兵、海军陆战队

我国最早的海军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雅典海军舰队则建立于公元前483年,比我国晚了将近100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水军的是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当时,孙吴的水军主要位于长江一带,共有5000艘战舰。

而到了明朝时期,我国开始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实力远远超过欧洲国家的海军。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北洋水师正式建立。它是我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

空军是主要进行空中作战的军种。多数国家的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和雷达兵种组成,有的还编有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降兵。基本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对敌后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少数国家采取空军、防空军分立制,空军不承担国土防空任务。空军具有快速反应、高速机动、远程作战和猛烈突击的能力。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空军主要是支援陆军、海军作战。随着装备技术水平和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演变,现代空军不仅能与其他军种实施联合作战,还能独立遂行战役、战略任务,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现代国防和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

空降兵是现代化战争中进行空中机动和空降作战的一个兵种,是配合正面进攻部队高速度、大纵深向前推进的重要力量。在各个军种中占有重要地位。

1927年前苏联在战场上第一次使用了空降兵。1930年,苏军的空降兵正式成立。此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都相继组建了空降兵。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中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兵种,是实施两栖作战的快速突击力量。通常由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和侦察通信等部队、分队组成,有的还编制有航空兵,一般按师(旅)、团、营的序列编制。其任务是:独立地或协同陆军实施渡海登陆作战、反登陆作战。在协同陆军登陆时,通常担任登陆先遣队,首先突击上岸,保障后续梯队登陆;也可配合陆军担负海岸防御任务。

15世纪至16世纪,一些国家为了向海外扩张,建立了经过专门训练的登陆作战部队。17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海军步兵团。此后,俄国、葡萄牙、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先后建立了海军陆战团或海军陆战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陆战队迅速发展,各国的海军陆战队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国还多次把海军陆战队用于局部战争,如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英国在马岛战争中,都使用了海军陆战队。师、旅、团、营

师:1873年法国军队首先创立了师。当时明确规定每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两个炮兵连。后来相继被俄国和其他各国军队所效仿。

旅:旅的名称来自于法语。意思是“一支战斗队”。16世纪瑞典国王确定了旅的编制,并启用了旅的建制。俄国彼得一世在进行军事改革时,最先在步兵和骑兵队里启用了旅的编制。

团:来自于俄语,在14世纪以前,团是俄国部队的总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军队下属的一个战斗队,组建正规军时,团便有了固定的编制,为各国仿用。

营:来自于英语,意思是“小或者少”。14~15世纪时,营曾被称作是方块队,当时并没有固定编制。到了彼得一世改革时,正式组建了营,并规定营下属3—4个连。此后便被各国效仿。中国古代军衔

我国古代军衔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已经有了元帅、将军和校尉的称号。

元帅出现于晋文公四年。到了唐代,设有元帅和副元帅,作为战时的最高统帅。宋代时,则有兵马大元帅,而到了元朝时,便改设为都元帅和元帅。

将军出现于晋献公十六年。当时的晋国以卿为将军,到了战国时才用于官名。而在汉代时,将军的名号颇多。比如骠骑大将军。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中国古代四十个官职到底有多大

1.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相当于图书馆馆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始设刺史,东汉后权力日渐扩大,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17.通判——府之副职。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20.都事——掌出纳文移。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26.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29.教谕——县掌教学。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37.州同——州之佐官。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40.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中国古代十大猛将

1.项羽——秦朝

2.霍去病——西汉

3.英布——西汉

4.吕布——东汉

5.马超——东汉

6.冉闵——十六国冉魏

7.斛律光——南北朝北齐

8.史万岁——隋朝

9.杨再兴——南宋

10.李文忠——明朝中国古代十大兵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被称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孙子兵法》——亦称《孙子》,为春秋末期孙武所作,共三卷。《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7000余字。《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11000余字,30篇。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吴子》——战国吴起撰,共二卷。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其中6篇分别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尉缭子》——战国尉缭撰,计五卷22篇:卷一为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卷二为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卷三为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为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为兵教、兵令,共4400余字。前12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10篇论述军令和军制。《司马法》——春秋时司马穰苴撰,计三卷。该书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余字。5篇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组义,糅合儒、道两家思想,阐述战争目的在于安民止战,并以夏、商、周三代议例设天子统率军队、军队内部制定爵位阶级、严肃军纪、善于用众。《司马法》主讲军事理论。《太白阴经》——全称是《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书分为人谋、杂仪、战攻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杂式10门。《纪效新书》——亦称《纪效》,是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撰写,共18卷,每篇都各附图说。卷首有“申请”、“训练”、“公移”和“或问”,其中“或问”一篇最为重要。正文分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姊妹篇。《虎钤经》——是由宋李许洞撰写,全书共20卷,120篇。《六韬》——传说《六韬》为西周吕望所撰,计六卷。“六韬”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韬》共60篇2万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砺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粮、略地、火战、虚垒、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凡是先秦军队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守、战具、兵器及其军事理论,几乎无所不包。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述,并有夹注,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军事专著。“将军”的来历

我国古代并没有将军,管军事的叫司马。每军的统帅也不叫将军而叫卿,卿以下叫大夫,大夫以下叫士。

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增加兵力。大国诸侯常常拥有三军以上的兵力,但等级制度又不允许诸侯突破三军(只能设三卿)。于是就把扩充军的统帅称作“将军”,为“将领一军”的意思。

以后军队数量越来越多,将军也就越来越多。作战时军队得由一人统率,因此,又在将军中选拔出“大将军”或“上将军”来全盘指挥。到了汉代,军队数量更多,单设一位大将军也管不过来了。于是又出现了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级别。以后,各朝代将军的名衔虽不完全相同,但将军分成许多级别这一原则却是相同的。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

1.涿鹿之战——这是发生在原始社会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在涿鹿之野联合击败了南方强大的蚩尤部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落间的交融。

2.牧野之战——商朝末年,商王统治残暴不仁,激起国民反抗。他的儿子纣王即位后,统治更加暗无天日。周部落在姬昌的发展下壮大。武王即位后,灭商时机已经成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兵讨伐商朝,双方在牧野交战。商朝士兵不满纣王残暴统治,纷纷倒戈,引导周兵攻入殷都。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3.城濮之战——春秋时期,齐国首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死后,齐国渐衰。争霸焦点转移到晋楚之间。晋文公落难时,得到楚国帮助,答应楚王若两国交战,晋军退避三舍报答楚国。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果然退避三舍,引楚军深入。晋军设下埋伏,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4.长平之战——战国后期,赵国经赵武灵王改革,国力大增,成为东方六国中的最强国。公元前260年,秦军在名将白起的带领下,攻打赵国。廉颇坚守不出,秦军散布谣言,赵王用赵括换下廉颇。最终赵军惨败。此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

5.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破釜沉舟之计,击败秦军主力,瓦解了秦国的残暴统治。

6.昆阳之战——公元23年,刘秀在昆阳以少胜多,消灭了王莽主力,新朝败局已定。刘秀之后重建汉朝,是为汉光武帝。

7.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攻曹。曹操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沉着应变,乌巢烧粮,从而消灭了袁氏的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8.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的宰相

1.齐国名相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属安徽)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2.秦朝名相李斯——战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是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弟子。后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官至丞相。

3.西汉名相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秦沛郡(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郡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汉朝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采摭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卒。

4.三国名相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5.初唐名相房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贞观三年,即公元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公元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病逝。

6.大唐名相狄仁杰——唐代并州太原人,武则天时期任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7.宋初名相寇准——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进士及第。淳化五年,即公元994年被拜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赏识。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入侵宋境,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与辽立澶渊之盟,使当时动乱局势得到了稳定。不久被大臣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莱国公。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

8.北宋名相王安石——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自从领导了一场轰烈和悲壮的熙宁变法,王安石便独撑大旗步入历史旋涡,成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王安石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集》。他于庆历二年,即公元1042年登进士榜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神宗即位,诏王安石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罢相,隐居钟山。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9.大明名相张居正——湖广江陵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没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张居正作为一名改革家,没有贸然全面整顿财政,避开了统治势力的“痛处”,改革成功,国富民安于一时。张居正作为一代宰相,为国于民鞠躬尽瘁。

10.清代名相曾国藩——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

1.商鞅变法——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当时商鞅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执掌秦国军政大权达一二十年之久。商鞅生活在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的战国中期。为了使秦国富国强兵,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他先后推行了两次以“农战”和“法治”为中心的变法活动。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有力地打击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和旧的生产关系,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压倒六国的一等强国,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鄞县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命令王安石开始变法。王安石遂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开始实行变法。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王安石变法最终被罢废。

3.戊戌变法——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社会上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正式开始,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了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明清科举考试

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我国唐宋时期官职简介

唐朝: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宋朝:

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临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知政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驱逐舰

驱逐舰是战斗舰艇中用途最广的一种。它能在海上执行水面战斗、反潜、舰队防空、护航、侦察、巡逻、布雷等多种任务,素有“海战多面手”之称。驱逐舰诞生于19世纪70~80年代。

1869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一位英国工程师怀特海德成功地试验了他的原始鱼雷。它由压缩空气推进,在水下以6节的速度可航行276米,头部装有8.2公斤炸药。1870年,怀特海德鱼雷(又称“白头”鱼雷)在英国进行了表演。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靶舰应声被击沉。

1877年,英国制造出了专门发射鱼雷的鱼雷艇“闪电”号,并将其命名为海军的“1号鱼雷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