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品评墨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7:30:17

点击下载

作者:老夫子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夫子品评墨子

老夫子品评墨子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老夫子品评墨子

作者:老夫子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5-01

ISBN:9787106027698

本书由北京读书堂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墨子墨子(约前476年~前390年),名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序言

墨子(约前476年~前390年),名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居于鲁国。

平民出身的墨子做过工匠,他称自己为“贱民”。墨子早年曾受儒家教育,博学多才。他发觉儒家非常强调礼乐,主张厚葬久丧,不利于人民,于是弃儒而去,后来便创立了自己的学派。

墨子的思想主要为“兼爱”、“非攻”、“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其中尤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墨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广收门徒,并四处游历。墨子的亲信弟子就多达数百人,其行迹也十分广泛,郑、卫、楚、越等地都留下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足迹。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的墨徒为南方之墨者,其中,墨徒在秦国尤其具有较大势力。总之,墨子的很多思想广受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墨家也因此而成为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和儒家一起被称为显学。

墨子思想博大,事迹庞杂。其事迹散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子》一书中。《墨子》是墨家学派的思想结晶。据《汉书·艺文志》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15卷53篇,流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的博学充分体现在他的各种著作中。《墨子》不但内容精辟,而且涉足广泛,在政治、军事、经济、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是后世研究墨子及墨家学派的重要史料。《老夫子品评墨子》一书,撷取《墨子》原著中的理论精华,从现代生活的角度诠释了墨子的智慧。书中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说理透彻。全书的每一篇文章,除有理论阐释外,还选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进行解说,并附有“老夫子点评”加以画龙点睛,同时辅以精美插图,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可以快速领略《墨子》的精髓。刘烨2007年春于北京读书堂墨子生平 先秦最博学的思想大师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自此,后世便对墨子的身世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

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墨子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的是“跋跷”。

墨子“好学而博”。据《史记》记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除创立与儒学并称为显学的墨家学派外,墨子在科学技术领域,如宇宙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哲学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成就。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也很精湛,与鲁班齐名,其制成的“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

墨子因墨学而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子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为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墨子的思想、事迹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墨子》内容广博,涉及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其中,关于墨子事迹的记载,最著名的就是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

墨子推荐学生到各国从政,宣扬墨学,并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们将为受侵略国守城视作一种“为天下”的义务。著名匠师公输般(鲁班)为楚王制造了云梯,准备起兵去攻打宋国。墨子得悉这个消息后,立即一面派遣禽滑厘率领三百名弟子,带着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守城器械去宋国协助守城;一面亲自从鲁国出发,赶往楚国。一到楚国的都城郢城,墨子便冒着被杀的危险,用辩理和科技知识游说,使楚王和公输般折服,放弃了攻宋的计划,从而消除了一场战争。《墨子》一书中记载墨子的最后一次活动是阻止鲁阳文君攻郑,那时墨子已经八十多岁。之后,该书中再没有墨子活动的记载。

学者钱穆认为,墨子仙逝于楚国鲁阳(今河南鲁山县)。现鲁山县就有很多墨子晚年隐居的遗迹。据说墨子晚年隐居于当地的黑隐寺,仙逝后埋葬在附近的墨子洞中,当地很多人还相信墨子在一座名为南天门的山峰上成仙。尽管这些传说有很浓的神话色彩,但背后可能正是墨子晚年的踪迹。一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子墨子言曰:“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语出《墨子·亲士》)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对待别人,而普通人宽厚对待自己,严格要求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仅是自省、自察、自律,而且也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的体现,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君子自难而易彼——《墨子·亲士》子墨子言曰:“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语出《墨子·亲士》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在倡导和谐理念的当今社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更是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不二法则。《墨子·亲士》篇有“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意思是说,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一般人则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君子仕途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不得志时心情也一样;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始终没有怨尤之心。他们是自信的人。所以说,凡事能从难处做起,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愿望,但却没有听说只做自己所想做的事情,而能免于所厌恶之后果的。

正如墨子所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搞好人际交往、和谐共处、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严以律己,就是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注意不去伤害别人,出现问题时主动承担责任,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大事当前,把方便让给别人,有困难力争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

宽以待人,就是要能够忍受各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不宜过高地要求别人,允许别人有缺点;不宣传别人的缺点,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感觉到自尊和自信!

战国时期,强大的秦国常常欺压弱国,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赴会”使赵国免受秦国欺辱而被赵王封为相国,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是赵国名将,为赵国立过大功。得知蔺相如位在自己之上,他很不服气:“我要是碰到蔺相如,一定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蔺相如得知后,没有与之争锋,而是约束自己和下人,主动谦让、回避廉颇。对此,下人责怪蔺相如胆小怕事。蔺相如心平气和地说:“我连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怕的是相国和将军不和,秦国知道了会对赵国不利啊!你们想想,国家的事情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这番话传到廉颇耳里后,廉颇极为惭愧。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从此,蔺相如和廉颇成了知交。他们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出力,抗衡于秦。

上述这段为历代传诵的“将相和”佳话,即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典型。

对严以律己,墨子在《亲士》篇中还有一些言论。如墨子认为,人们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因为自己没有安定的心;不是没有足够的财产,而是因为自己没有满足的心。对宽以待人,除《亲士》篇外,其后诸篇多有论及,尤其是墨子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从小的方面说,甚至从根本上说,它就是一种“宽以待人”。

我们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时都会出现如何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待人与律己的态度,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他能否与人相处融洽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跳出个人的圈子,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惟有如此,才能在正确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吃古通今周恩来总理生前长期实行不成文的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车子;七、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让别人来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总理制定的这“十条家规”,充分体现了他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质。周总理还信奉“人总是有缺点的,世界上没有完人,永远也不会有完人”的哲理,他总是“兢兢业业,力戒少犯错误”。同时,他对别人却宽容有加。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的刀子一抖,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却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跟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周总理这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质,充分展现了他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成就了他极富人格魅力的一代伟人形象。

老夫子点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纷争,这种处世方法是非常可取的。以宽容态度待人,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以客观的态度给人以评价,会让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秀之处,又能使别人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抱一种善意的态度给予充分的谅解。这是一个人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链接共享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磗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墨子·修身》

君子对于谗言恶语,听而不闻;批评攻击别人的话,不出于自己的口;害人之意,不存在于心。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墨子·亲士》

我听说:“不是没有安定的住处,而是因为自己没有安定的心;不是没有足够的财产,而是因为自己没有满足的心。”君子自难而易彼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宋代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在与人交往时,不但要注意不要用言语去伤害别人,在被别人的言语伤害时,也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二 虚心面对别人的意见子墨子言曰:“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语出《墨子·亲士》)江河不拒绝小溪流入,因此能让自己的水量增大。圣人不推辞事情,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能成为天下的大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当别人以他们的优点来指出我们的不足时,我们就应该正确面对,虚心接受、采纳,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墨子·亲士》子墨子言曰:“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语出《墨子·亲士》

墨子认为,江河不拒绝小溪流入,因此能让自己的水量不断增大。圣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能成为天下的大才。

然而,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多人与墨子的观点背道而驰。

这些人往往喜欢沉浸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沾沾自喜,总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他们对别人的意见、建议、批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排斥、抵制和拒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世方式,显然阻碍了与别人的正常交流和沟通,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这些人应该从墨子和他的弟子耕柱的一番对话中汲取教训。

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受到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自己被公认为最优秀的,但又偏偏遭到墨子的指责最多,让他感觉很没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就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

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很好,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以上墨子的这个故事,其实也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更进一步的要求,即变被动为主动,虚心向别人求教。

一个人在某些问题上处理不当时,如果有人向他指出他的缺陷和不足,不管这个人对此抱什么态度,接不接受,采不采纳,应该说这个人都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已经有了一个改正的机会。但当一个人犯错误,同时他周围的人任由他犯错误而不闻不问时,那么他是很不幸的,因为他正陶醉在自以为是的错误里而浑然不知。

因此,一方面,在有意见、建议和批评时,我们要正确面对,虚心接受和采纳,另一方面,其他人没有对我们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时,我们更应该主动去寻求别人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博采百家之长,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正确地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吃古通今三峡大坝截流成功时,记者向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潘家铮提问:“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家铮回答说:“那些反对三峡工程和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的人贡献最大。”潘家铮认为,持反对意见者从国力能否承受、移民如何安置、生态怎样保护、文物怎么保留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使决策者不得不进行充分讨论,以解决一个又一个“不可行”问题。当这些“不可行”被一个个解决后,真正科学的决策也便产生了。“反对意见和不同意见”的价值和贡献也就在这里。据介绍,在国外,为了避免工程留下遗憾,往往首先要对设计方案及规划进行批判,且由专业群体来操作。这种前置性批判,并不都是“全盘否定”,而是从各个角度提出质疑,使方案和规划更完善。反对性意见也好,不同意见也好,都是另一种判断,另一种思路,对主导性意见是有益补充。大量事实证明,好决策往往是以前置性冲突意见为基础,而不是从“众口一词”中来。三峡工程为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老夫子点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伟人往往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优点,看出他们的过人之处,但他们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就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别人指出他们的不足时,他们都能谦虚地面对。这就是他们能不断提升自我,成就伟业的原因。链接共享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墨子·亲士》

江河里的水,不是从同一水源流下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从一只狐狸腋下集成的。哪里有与自己相同的意见才采纳,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不采纳的道理呢?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亲士》

良弓不容易张开,但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马不容易乘坐,但可以载得重行得远;好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但可以使国君受人尊重。三 领导者首要在用人子墨子言曰:“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语出《墨子·亲士》)天地不以昭昭为明,大水不以潦潦为大,大火不以潦潦为盛,王德只有不分贵贱皆亲,才能做众人的首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伟业,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集众人所长的优秀团队。子墨子言曰:“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语出《墨子·亲士》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那些想成大事的人来说,只有得到这些有过人之处、能独当一面的贤良将才的帮助和辅佐,集中他们的超常之处为我所用,才能成功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墨子·亲士》即充分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墨子认为,大地不以昭昭为明(而美丑皆收),大水不以潦潦为大(而川泽皆纳),大火不以燎燎为盛(而草木皆容),王德不以尧尧为高(而贵贱皆亲),这样才能做千万人的首领。集千万人之长而为我所用,何愁做不成大事呢?

汉高祖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之军。”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笑答:“我是多多益善啊!”刘邦虽然军事才能不如韩信,但这并不妨碍他位极皇权。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集众人之长为我所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夺取天下的大计。

对善用人而成事者,梁山好汉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梁山一百单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手绝活,如“智多星”吴用,饱读诗书,机智过人,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小李广”花荣,箭法高超,百步穿杨,多次以箭法立奇功;“神行太保”戴宗,自幼便练就了一身行走如飞的本领;“浪里白条”张顺,水功无出其右,和李逵并称“黑白水陆双煞”。梁山一时内云集了四方豪杰,他们在这里不但有充分的用武之地,而且很快在宋江的带领下打出了他们替天行道的威风,为昏庸腐败的当朝所忌惮。

善用人者易成大事,而不善用人者,就会误己误事、遗恨千古了。蜀汉时期的天纵奇才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惜他并不善于用人。不管是军政大计还是教化安民,他都不论巨细,事必躬亲。对于一位至忠至诚的臣子来说,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态度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几乎把所有的责任都扛在他一人身上。终于,在统一大业未竟之时,他就因过度操劳而抱憾早逝了,真枉生了那空前绝后的智慧。

用人的重要性已勿需多言。现代人尤其是管理者、领导者和决策者,都应深刻理解墨子《亲士》篇中重视、重用贤良的思想。马云给雅虎员工作的精彩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这也是在暗示,如果你想成功,就得想办法让更多、更优秀的人来为你做事,而同时你也可以去懒,并懒出境界(实现自己的目标)。吃古通今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三千多食客,个个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便全力以赴,帮他解决。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想拜他为宰相,但这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孟尝君也因他们的谗言而被秦王软禁。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秦王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妃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他有办法。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没过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立刻启程回齐国,并趁夜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不了他了。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无法出关。孟尝君很着急: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秦王发现他们逃走后可能会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兵将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

老夫子点评:不论一个人的才能是大还是小,只要他的能力和长处对自己有帮助,他就可以为我所用。正确用人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企业要人来维系,财富要人来创造,人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和根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地用人已成为管理者成败和企业发展兴衰的关键。链接共享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墨子·亲士》

没有比重用贤士更急迫的了,若没有贤士,就没有人和君主商量国家大事。怠慢遗弃贤士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不曾有过。任用贤能用人也是一种技巧。古今中外,大凡优秀的领导者,都是用人专家,他们往往能准确判断下属的需要,并去满足需要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一个不懂得用人的领导要想成为好领导是难以想象的。四 君子必备的品质子墨子言曰:“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语出《墨子·修身》)君子之道应该是:贫穷时显示出清廉,富贵时显示出恩义;对活着的人表示出仁爱,对死去的人表现出哀伤。世上有君子与小人。君子的行为力量和人格魅力能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积极影响,因而他们往往会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倡导。贫则见廉,富则见义。——《墨子·修身》子墨子言曰:“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墨子·修身》

我国古代关于君子的言论极多,君子的标准也是众说纷纭。《易经》有“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的说法,孔子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说法,庄子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说法,那么墨子关于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呢?《墨子·修身》中认为,君子有四个标准,即贫穷的时候显示出廉洁;富贵的时候显示出恩义;对活着的人显示出仁爱;对死去的人显示出哀痛。这四个标准较全面地概括了为人处世达到君子风范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可以贫穷,但志不能穷。对于真正的君子来说,不管贫穷与否,不管环境如何,都会坚守君子之道。墨子认为,君子在贫穷时要表现出应有的廉洁。人穷的时候可以思变,但这种变是合理合法合乎道义的变,不是为求富而丧失道德信仰的变。楚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贤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一个人在贫穷时能不能恪守廉洁,能不能坚守道德底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最根本的品质。

对富贵的人来说,一毛不拔固然不可,但一掷千金也并不都是掷地有声。公民都有合法的财产权,守财奴、铁公鸡虽然在法律法规上无可厚非,但在情理上令人指责。财富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在富足时就应该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当然,这种“还”也要还对地方。在买车买房上一掷千金,人家会说你招摇过市、穷尽奢靡;在赌场里一掷千金,人家会说你败家子;在包二奶上一掷千金,人家会说你无情无义、法理难容。只有将一掷千金用在社会上,用在民众上,如扶贫、教育、卫生、环境等,那才是君子应有的真正的恩义之举。

墨子认为,君子对活着的人要表现出仁爱,其实他所认为的君子的第四条标准,即君子应对死去的人表示哀痛,也是一种仁爱。仁爱为道德思想的核心,仁的精华在于爱人。爱人,是伟大人格的基本品质,爱人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点,有一种爱是人间之爱,有一种情是手足之情,有一种力量是意志的力量,有一种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因为此,我们的社会才如此和谐安宁,人们才如此幸福愉悦。

墨子的君子标准用现代的语言诠释,主要包括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人穷志不穷、得势不凌人、得意不忘形、得鱼不忘筌、得理也让人、位高也谦逊、尊老爱幼、义字当先、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与人为善、知恩图报、同情弱者、是非分明等,这些品质一直以来都是为人们所肯定和赞扬的,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吃古通今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农村。初二辍学,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后到广州闯荡,1994年来到深圳。在广东省举办的歌手大奖赛中获奖后,他便投身深圳义工队伍,并成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的团长。1994年,在四川成都参加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中,丛飞踏上了认养贫困失学儿童的爱心之旅。他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的贫困山区,为当地的失学儿童筹集学费。自1995年丛飞正式认养资助第一批辍学儿童以来,他已经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的贫困学生178人,其中有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儿童。然而,要顺利供养这么多孩子完成学业,谈何容易。丛飞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歌手,长期活跃在舞台上的丛飞是一个高收入者,他本来可以和大多数同行一样过上富足的生活,但认养178名“干儿女”的大量开支却经常令丛飞入不敷出,他累计捐款捐物高达300多万元。丛飞在深圳的10多年中,从来没有为存钱办过存折。家中惟一的一个存折,还是买房搞按揭时被银行要求办的,有时候他连支付月供2000多元的房贷都成了问题。走进丛飞仅仅57平方米的家,看到的也是惊人的“寒酸”。5道门,竟有3道是坏的;家里更是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冰箱和空调都是从二手市场上买回来的便宜货;衣柜里只有一件长期伴随丛飞的白色演出服,据说还是断了码的处理货。2005年4月22日,丛飞因胃癌住院,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现在接受捐献的2名患者已重见光明,丛飞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的馈赠给社会,长留人间。

老夫子点评:丛飞的高尚之处不在于他捐献了多少钱,帮助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身体力行广施仁爱的心。仁爱的事业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生命和财物义无反顾地置于无限的仁爱事业中,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然而,丛飞做到了!这是真正的君子之道,他是真正的君子。链接共享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墨子·修身》

君子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让这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五 言行要一致子墨子言曰:“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语出《墨子·修身》)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动不是通过自身辩明的不能树立;名声不能简单地成就,荣誉不能用巧言建立,君子要言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夸夸其谈的处世态度,不但徒费口舌、于事无补,而且也从根本上违背了诚信为本的做人原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墨子·修身》子墨子言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语出《墨子·修身》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追求真善美,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墨子认为,善不是出自内心的不能保留;行动不是通过自身辩明的不能树立;名声不能简单地成就;荣誉不能用巧言建立,因此君子要言行合一。

墨子的话告诉我们,高尚的品质、令人向往的名誉都是为人所追求的,但这不是靠虚假、巧言令色就能轻易达到的,而是要发自内心的追求并采取与言语一致的行动才能实现。

我们身边往往有这样一些人,台上与台下,人前与人后,对待领导与对待普通人,他们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些人言行不符、表里相背。他们往往不以诚实为荣,反而以之为耻。

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社会风气的根基,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执著支教徐本禹、剑胆琴心任长霞、鞠躬尽瘁牛玉儒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不但怎样说就怎样做,而且做得很成功,很令人感动。

子墨子言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意思是说,言论要是能够做到的,不如常说;言论不能够付诸行动的,就不要常说。言论不能付诸行动,却经常说,那就是徒费口舌了。

墨子说的那种说一套、做一套,徒费口舌之劳的人,往往不想过后会不会去做,也不管以后能不能做到,总是先把口头支票开了再说。稍好一点的,也是有了点结果就浮夸,脱离现实。他们没有务实的办事态度,没有踏实的办事作风。于是久之,就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失去了老板的信任,失去了下属的信任,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言行一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然而“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是有一定难度的。

言行一致,贵在身体力行,只要我们坚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欺上瞒下、努力改变那种“有看法、没办法;有想法、没做法;有号召、没实招”的现象,言必行,行必果,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吃古通今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在“为人民服务”上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有困难找我!”这是牛玉儒经常对老百姓说的一句话。他的手机号走到哪儿给到哪儿,包括企业、基层单位,以及孤残老人家庭。他说:“事关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2003年的一天,牛玉儒检查呼市便道铺装工程时,发现刚铺好的便道上有根电线杆立在盲道上。“这不是害人吗?”一向很少发火的牛玉儒忍不住大发脾气。他严厉批评了施工单位,要求他们立即重修盲道,并且要求有关部门对市区内所有盲道进行全面检查。随行人员第一次见牛玉儒发这么大的火。呼市市委督查室主任董利群作过统计:从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牛玉儒一共批阅各种群众来信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文函件314件,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件,他还要求督查室必须跟踪解决问题。“我们抓经济、搞建设,最后目标就是让群众在更好的环境里过更好的日子。”牛玉儒多次说过这句话,这高度概括了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牛玉儒的小巷情结也令人感动。情系小巷,心存百姓,这也是牛玉儒的一贯作风。牛玉儒在担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后,抱定的目标之一就是接好前任改造青城的接力捧,狠抓城市建设,给老百姓打造一个满意的首府。非典一过,他顶着烈日,徒步实地察看呼市的道路改造情况,不仅重视通衢大道,更关注小街小巷。他说:“光大街美不行,老百姓可是生活在小巷里啊!”他发现,很多学生下晚自习后在小巷里摸黑行走,一调查,市区这样的小巷竟有46条,随后他就点名让城建部门抓紧时间治理小巷,为老百姓送光明。很快,呼和浩特市区的这46条小巷全部安装上路灯并实现供电。牛玉儒在当包头市市长时,扑下身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走出困境的下岗职工到市政府门口放鞭炮感谢他。他向大家致礼,深情地说:“关心困难群体是政府的责任,人民市长为人民,这是我的政治责任,也是我的职业道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牛玉儒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亮开噪子在群众面前讲政治。他讲的政治很简明,就三个字:“为人民”。就冲这三个字,群众赞许他是“好官牛玉儒。”

老夫子点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普通人来说,重诺守信、言出必行、不夸海口、不乱承诺、不信口开河、拒绝见利忘义,做起来又何尝不难呢?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因为它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尺度,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要求。链接共享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

源头浊的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行增长。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过来求助自身。专说而行动迟缓,虽然会说,但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六 正确选择朋友子墨子言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语出《墨子·所染》)丝用青色的染料染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然就变成黄色。所用的染料不同,颜色就不一样。经过五种染料染过后,就变成了五种颜色。所以染东西时不能不慎重使用染料。朋友有好坏之分,结交了好的朋友,可以互相促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而结交了坏的朋友,则无异于丧失正确的判断标准,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消极和反面。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子墨子言曰:“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语出《墨子·所染》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籍,而且朋友之间可以互相鼓励,互相激发,患难与共,互相扶持。朋友之间,无论志趣上,还是品德上、事业上,总是互相影响的。一个人一生的道德素养与事业成败,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

墨子看见别人染丝时感慨地说,丝用青色的染料去染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料去染就变成黄色。所用的染料不同,它的颜色也随之改变。所以染东西时不能不慎重的使用染料。

接着,墨子又指出,不仅染丝是这样,国家也与染丝类似。舜被许由、伯阳所感染,禹被皋陶、伯益所感染,汤被伊尹、仲虺所感染,武王被太公、周公所感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得当,所以能称王于天下,立为天子,功盖四方,名扬天下。而夏桀被干辛、推哆所感染,殷纣被崇侯、恶来所染,周厉王被厉公长父、荣夷终所感染,周幽王被傅公夷、蔡公穀感染。这四位君王因为所染不当,结果身死国亡,被天下人嘲笑。

墨子还指出,不仅国君会受熏染的影响,士人也有受影响不当的事。如“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刁之徒是也。”即有些人交的朋友喜欢骄傲自大,结党营私,那么他们的家道会日益衰落,自己日益危险,名声日益受损,居官治政也丧失了理性,如子西、易牙、竖刁等就是这样的人。

受好朋友的影响可以兴家道、王天下、名扬天下,受坏朋友的影响可以败家道、亡国家,为天下人耻笑。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交到好的朋友呢?

结交朋友要有诚心和真心。朋友之交若失去真情,变成相互依附、相互利用的关系,那就不是真正的朋友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因此在交友时,应选择一些真善美的、积极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最需要你的时候,不要袖手旁观,不顾情义,就此疏远。真正的朋友不会在你有困难时离开你,即使有,你也不必懊恼,因为你可以进一步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谁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清末名人曾国藩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相信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吃古通今1999年8月11日至12日,在公安部密令缉捕赖昌星的关键时刻,身为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的庄如顺竟丧失原则,先后四次打电话向赖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反复催促赖昌星逃往境外,逃脱警方的追捕。赖逃到香港后立即向庄通报,庄特地叮嘱:香港也不安全,要走得越远越好。庄如顺出卖国家缉捕赖昌星的机密,使得赖昌星出逃成功,这给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侦破远华走私大案和查处涉案官员的腐败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使国家可能成百倍地增加财政支出,用来艰难地调查远华走私大案。赖昌星的成功出逃,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让一些腐败分子逃脱惩罚。成为阶下囚的庄如顺如此坦然陈述:“说实话,我从来就没有把赖昌星当成朋友。我理解的所谓朋友不要说志同起码要道合,我跟赖昌星谈什么?跟他谈哲学?哲学两个字是什么他都不懂。跟他谈体制?他懂得什么?我觉得我跟赖昌星只能谈很实在的问题:我要你办什么,你能给我哪些帮助。”

老夫子点评:庄如顺不但精确诠释了自己的“朋友观”,更道出了时下弥漫于人际关系中的极端功利之风气:选择朋友时一切从功利目的出发,今天你有钱有势,我就是你最忠实的朋友;明天你没钱没势,我就是你的陌路人。不是你利用我,就是我利用你,不是你算计我,就是我算计你……如此交友终会为其所害。链接共享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墨子·所染》

不仅国君有受熏染影响的事,士人也有受影响不当的事,他们交的朋友都喜欢仁爱恩义,醇厚严谨遵守法令,那么家道就会一天比一天好,自己每天都安全,名声一天比一天荣耀,做官能合乎事理,比如段干木、禽子、傅说,就是这样的人。染山观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个人一生的道德与事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七 做事要遵守规则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语出《墨子·法仪》)天下做事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度礼仪,没有法度礼仪而事情能成功的,那是从来没有的事。规则是人类为自己制定的信条,它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因为它在约束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可以使人更加成熟、完美和成功的发展平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墨子·法仪》子墨子言曰:“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语出《墨子·法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句话,它很好地说明了规则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天下做事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把事情做好,那是从来没有的事。即使士人做了将军、国相,也都有法度,就是各种做工的工匠,也都有法规。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铁的纪律,企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来源于各级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就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就会屡犯禁令,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砸。

宋国一个农夫担心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自作聪明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望着一田被拔高的禾苗,他很是得意,气喘吁吁地跑回去向家人炫耀:“今天我忙了一天,让田里的禾苗都长高了!”他的儿子一听,匆忙跑到田里去,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宋国农夫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只有循序渐进,顺应其理才能水到渠成。

然而,在我们身边,规则意识缺乏的现象随处可见。小到闯红灯、轧黄线、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行贿受贿。对这些现象,很多人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和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要素。法制意识不强和执法力度不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都直接破坏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带给人们错误的信息,助长了人们不择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风气。规则形同虚设,社会必定混乱无序。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政府和每个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

如果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规则的惩罚。对个人来说,这种惩罚直接表现在规则的约束、法令的制裁上。对整个人类来说,这种惩罚则更严厉:人类违背了规则,于是沙尘暴开始肆虐;人类违背了规则,于是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出现;人类违背了规则,于是赤潮开始出现在近海……

因此,人们必须按规则办事。商鞅立木为信、包公刚正执法、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一个不是坚守规则而大获成功的呢?将规则定位到个人身上,更是如此。没有规则,我们将没有安全,没有发展的机会,更谈不上什么成功。是规则和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成长的平台,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吃古通今吉尔是美国杜邦公司一位比较有个性的销售员。他的自信与能力使他很快便从一线队伍中脱颖而出,在他所工作过的一些企业,他都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但是在工作中,吉尔特别讨厌填写各式“申请”、“报表”,特别厌恶企业提倡的“数据分析”、“流程表”等,他认为,销售业绩决定一切,客户第一,自己第二,公司排行第三。吉尔也不喜欢参加各种会议,实在脱不开身时,也是坐在最后一排想自己的事,他不愿意总结自己业务方面的经验教训,更不屑于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对领导安排的事情,或不做或忘记,企业要他回复,需打电话才有回音,而杜邦偏偏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军工出身”的企业,作风严谨得近乎死板,注重流程,强调汇报,希望每一个部分都是可控的,希望每一个销售员的每一天也是可控的。吉尔的个人风格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距甚远,当同期进入企业的同事不断被提拔的时候,他只好选择了离开。

老夫子点评:目前,在许多企业中,像吉尔这种类型的员工有很多。这些员工必须认识到:员工应习惯在企业的制度下工作,这是一种职业纪律,更是一种职业技巧,因为公司常常会通过“制度”把资源和荣誉给予员工,如果与“制度”格格不入,那些资源和荣誉只会与你无缘。链接共享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墨子·法仪》

工匠们用矩划成方形,用圆规划成圆形,用绳墨划成直线,用悬锤定好偏正。不论是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要以这五者为法则。巧匠能切合五者的标准,一般工匠虽做不到如此水平,但仿效五者去做,还是要胜过自身的能力。所以工匠们制造物件时,都有法则可循。八 祸起于恶,福源于善子墨子言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语出《墨子·法仪》)爱人利人的人,天一定降福给他;相互讨厌相互残害的人,天一定降祸给他。为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为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于是久而久之,为善者必福气临门,为恶者必大祸临头。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墨子·法仪》子墨子言曰:“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语出《墨子·法仪》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人只有行善积德,心中坦荡,才能得到好的报应。而作恶多端,多行不义,必然会遭到应有的惩罚。为善者得福,为恶者致祸,《墨子·法仪》中也鲜明地指出了这个观点。

墨子认为,爱人利人的人,天一定降福给他,损人害人的人,天一定降祸给他。“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为什么说人若互相残杀天就会降给他灾祸呢?墨子认为这是由于天希望人们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而不是希望人类相互厌恶、相互残害。

人若作恶,天就一定降祸给他吗?人若为善,天就一定降福给他吗?古人的故事是最好的例证。

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走失了一匹马,岐山脚下的一个农民捉得了这匹马并和三百个人一起吃了它。秦穆公的官吏追捕到了食马的人,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们。秦穆公说:“有德才的人不因为畜生而杀人。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酒他们饮。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便拿着锐利的武器拼死相救,以报答给马肉吃的恩德。最后,秦穆公获救了,而且还擒获了晋侯。

还有一个故事。楚庄王大宴群臣,宴会期间突然风起,所有蜡烛都被吹灭了。这时,不知是谁趁黑调戏为群臣敬酒的楚庄王的爱妃许姬。许姬在慌乱中将那个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下来,摸到庄王跟前悄悄告知此事,没想到庄王却站起来大声说:“大家不要受拘束,都把帽缨子摘下来,我们喝个痛快。”大臣们都莫明其妙地把帽缨子摘下来了,庄王这才叫人点燃蜡烛,请大臣们继续喝酒。庄王和许姬都不知道少了帽缨子的那个大臣是谁,但都没有追究下去。后来楚国讨伐郑国时,健将唐狡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进兵神速。庄王召见唐狡,要奖赏他。他说:“君王已给我优厚的赏赐,我今天应该报效于您,不敢再受赏了。”庄王感到很奇怪,说:“我什么时候赏赐过你?”唐狡说:“在绝缨会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杀之恩,今特舍命相报。”

好人终有好报,秦穆公和楚庄王的善举都得到了意外的回报。但施恩不图报,好事不留名,对真正的君子来说,为善为恶之所导致的福祸,更多地体现在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感觉上。

做了一件有利于别人的事情,给人一个迫切需要的帮助,救援了一个需要救援的人,内心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否会有一些安慰、一些自豪、一些快乐,或者感受到了善良?有,这就是回报。这就是这件事情带给你的一个好报应,也是福的起源。

反之,做了损害别人的事情,伤害了无辜者的利益和生命,内心往往会有一种罪恶感,会感到愧疚。也许这件事情永远都不会被别人知道,但你的内心还是会感到恐慌。因为你隐瞒了别人,却不能瞒过自己。别人放过了你,你却不能放过你自己。这便是良心的审判,良心的惩处。这也是恶的报应,祸的开端。吃古通今19世纪90年代英国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农夫弗莱明在种田,听到不远处沼泽地里传来呼救声,他扛起锄头跑去,见一少年深陷泥沼,挣扎着无力自拔,而且愈陷愈深。农夫赶紧将锄头柄伸过去,将少年拖出死亡之地。次日,少年的父亲伦道夫勋爵驾着豪华的马车来到农舍,掏出一笔重金往弗莱明怀里塞,以示感谢。弗莱明执意谢绝。在双方推让时,伦道夫看到农夫身后探出的小脑袋,知道是他的儿子后,便问他是否上学了。围观者说:该上学了,家里穷,上不起学。伦道夫说:“请接受我的一份回报,否则我的良知难以安宁。”在伦道夫的资助下,孩子圆了求学梦,后来成为一位细菌学家。他就是青霉素的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真是无巧不成书,半个世纪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积劳成疾,感染肺炎而生命垂危。在生死攸关时,这种新药开始用于临床,救了丘吉尔的命。丘吉尔,这位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正是伦道夫勋爵的儿子,也就是当年被弗莱明从沼泽中救出来的那个少年。

老夫子点评:为善的人并不图别人报恩,只是良心使然,感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正是因为他们善良,经常做好事,天长日久,在诸多好事中便一定会得到某些回报。撒下善的种子,必然得到善的回报;播下恶的种子,必然得到恶的果实。这不是宿命,而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必然性里所蕴含的偶然性。链接共享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墨子·法仪》

做坏事而招来祸害的,桀、纣、周幽王、周厉王就是这类人;爱人利人而得到降福的,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就是这类人。爱人利人而得到上天福佑的人有,损人害人而招致上天降祸的,也是有的!九 经营者的“七患”子墨子言曰:“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语出《墨子·七患》)国家有这七种灾患,就一定灭亡;守城假如有这七患,敌人来了就一定倾覆。七患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一定遭殃。治大国若烹小鲜。经营者将管理企业上升到“治理国家”的战略高度,往往可以从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王朝更替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得到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启发。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墨子·七患》子墨子言曰:“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语出《墨子·七患》

据我国2005年7月出版的首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余万家企业死亡;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柳传志曾说:“我从1984年创办企业,18年间和我同台领过奖的许多知名企业家,今天回过头去看,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了。”

对大多数昙花一现的企业而言,在汹涌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一旦因失误而导致出局,便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即使有再多的经验教训,也没有机会转化为下一次的成功。那么,对经营者来说,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成功地存活和发展呢?

其实,经营企业与治理国家的道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墨子在《七患》中关于致使国家危亡的七种祸患的论述,在企业存亡之道上给了经营者一些很好的启示。“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墨子认为,不注意城池的整固防守,只注重内宫的治理。这是第一种灾患。此患暗示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尤其是在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后,应内、外结合,全面发展。“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墨子认为,敌国的军队压境,四面邻国都不愿来救援,这是第二种灾患。此患暗示经营者要搞好与行业内经营者,尤其是非行业经营者及社会各界的关系,以备不时之需,在危机时刻借助他们的力量走出困境。“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墨子认为,把民力耗尽在没用的事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结果民力因做没用的事情而耗尽,财宝因款待宾客而用空,这是第三种灾患。此患暗示经营者要正确定位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把有限的资金、资源充分地使用在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项目上。“仕者持禄,游者爱佼,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墨子认为,做官的人只想保全俸禄,游学的人只注重交游,国君修订法律讨伐大臣,大臣因为害怕而不敢违背君主之命,这是第四种灾患。此患暗示经营者要完善企业制度,尤其是不同岗位对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工作绩效等要求,要有一套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约束和考核标准。“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墨子认为,国君自以为神圣聪明,却不过问国事,自以为安稳和强盛,却不作防御准备,四面邻国在图谋攻打他,却不知戒备,这是第五种灾患。此患暗示经营者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自满自大。应时刻关注市场、行业、竞争对手动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墨子认为,国君所信任的人不忠诚,而忠诚的人不被他信任,这是第六种灾患。此患暗示经营者要知人善任,在选人用人上,不但要注意能力的考核,对品质也应有严格的要求。“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墨子认为,养的牲畜种的粮食不够吃,大臣对国事不能胜任,赏赐不能使人欢喜,责罚不能使人畏惧,这是第七种灾患。此患暗示经营者要赏罚严明。该奖的毫不犹豫的奖励,该罚的一丝不苟的惩罚,严格按规章制度办,这样不但可令行禁止,而且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关于《墨子·七患》对企业经营的启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不管看法怎样,其提升企业存活期、促进企业发展的启发作用都是值得经营者思考的。吃古通今我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而在瑞典有一家企业,不仅已经传到了第五代,而且该家族的事业仍蒸蒸日上,集团所属的控股公司在斯德哥尔摩股市中所占份额已超过了40%!它就是瑞典无人不知的瓦伦堡家族。一百多年来,该家族已经控制了北欧地区很多相当有影响力的工业集团,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瑞典滚珠轴承公司、阿斯利康制药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名列其中。对家族取得的辉煌成绩,瓦伦堡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马库斯·瓦伦堡说,多年来家族一直坚持这样一种经营理念: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舍得投入,以此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领先优势。对瑞典这样一个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二战爆发后,居安思危的瑞典政府大力发展军工业,瓦伦堡家族的军工企业萨伯公司以其高精尖的武器制造技术获得大量政府订单,其研发的亚斯-39战斗机性能可与美国的F-16相媲美。20世纪60年代,现代通信技术刚露苗头,瓦伦堡家族就收购了爱立信公司,将其发展成著名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之一。除了遵循专业化、国际化原则外,瓦伦堡家族投资的主要特点是选定核心业务后进行长期投资。哪怕这项投资短期内无法赢利也决不放弃。马库斯的叔父彼得·瓦伦堡总结家族的生意经时说:“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轻易放弃暂时出现问题的企业。”这种高瞻远瞩、着眼未来的投资方式被瓦伦堡家族一直保持至今。前几年,瓦伦堡的两项核心投资——通信巨头爱立信和电力工程公司ABB都出现了巨额亏损,山雨欲来风满楼,“破产”、“脱手”等建议不断。但经过几年的扭亏重组,两大公司都已走出了阴霾,开始盈利。

老夫子点评:企业没有自然生命,只有通过不停地更新来赋予它活力,它才不会死亡。存活了一百多年的瑞典瓦伦堡家族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它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诸多成功举措有许多与中国墨子的“七患”不约而同地相互印证着,企业经营者从这里应该会学到一些东西。链接共享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墨子·七患》

因此,防御,是国家最重要的事。粮食,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武器,是国家最锋利的护爪。城池,是国家用来自我防守的最好屏障。以上这三点,是保卫国家安定的工具。守城之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可以避免危险真正来临时惊惶失措,猝不及防,从而导致失败。企业只有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处境和挑战,有危机感,有责任感,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形成坚固的防守体系,立于不败之地。十 预则立,不预则废子墨子言曰:“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语出《墨子·七患》)仓库里没有储备兵器,即使自己有理也不能征伐不义之兵;内城外城不修防完备,不可能防守自己的国土;心中没有考虑周到,不可能应付突发事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们在做事为人时只有精心规划,预于先,备于前,而后才能披荆斩棘,顺利前进。预则立,不预则废。子墨子言曰:“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语出《墨子·七患》

忧患意识强调的是预防、防备的重要性。兵法讲究出奇制胜,对“不预”的人来说,灾患就是一支可怕的奇兵,它的突然降临往往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导致一个人的猝然失败。

在不利环境下,预防、准备是理所当然,在有利环境下,预防、防备更是不可或缺。墨子在《七患》中的“备”,主要指储备、准备。

墨子认为,充分的储备和准备是保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前提,也是防止外来侵略、成功实施“防御军事”的基本条件,尤应引起重视,故称“备”为“国之重也”。

做事为人也是这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在灾患突然出现时从容应对。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的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自己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安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使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赶,到那时,我想磨牙都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寓言中的道理大多数人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机会来临时,再感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和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预”呢?

人生之旅从选定方向开始,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但仅仅有了方向还是不够的,还要沿着这个方向设定目标并不断调整目标,以防止计划外的或不利于自己的“患”突然出现,使未来完全按照自己预定的轨迹发展。

1953年,耶鲁大学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书面计划时,结果只有3%的学生选择了肯定回答。20年后,通过跟踪调查发现,那3%有达成目标书面计划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

人生的路很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在年轻的时候。许多人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何来,等到发现搭错了方向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真正的目标,澄明思想,凝聚继续前进的力量。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往往容易使人迷失,向左走?向右走?有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停下来,好好预计、谋划一下,做好了准备再前进,明确目标,消除隐患,少走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吃古通今孙正义是软件银行集团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是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创立了一个无人相媲美的网络产业帝国。孙正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思维理念。他能从眼前的生意中,看到未来的生意方向和发展前景。他看未来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一看就是上百年。孙正义在23岁时,曾花了1年多的时间来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把自己想做的40多种事情都列出来,而后逐一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并做出了10年的预期损益表、资金周转表和组织结构图,40个项目的资料合起来足有10多米高。然后他列出了25项选择事业的标准,包括该工作是否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50年不变、10年内是否至少能成为全日本第一等等。依照这些标准,他给自己的40个项目打分排队,计算机软件批发业务脱颖而出。用十几米厚的资料做事业选择,目光放在几十年之后,这样的深思熟虑,这样的周密规划,注定了他日后的成功。不久,他便创立了软件银行公司。其公司的软件推销业绩,居全日本第一。并且孙正义利用他的公司出了几本杂志,旨在提醒客户购买软件银行的产品。1994年,他的软件银行公司上市,筹集到一亿四千万美元。从此,软银集团开始腾飞。

老夫子点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孙正义周密谋划、预设未来,用一年的时间赢得了一生的成功。成功人士常说,把80%的时间留给未来。即用20%的时间去处理眼前的紧要事情,而用80%的时间去做那些暂时没有收益但以后会有的重要事情。的确,走一步,看三步,预先防备和采取措施,笑得最长,笑到最后,这才是大智慧,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链接共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之备,故杀。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墨子·七患》

夏桀没有预防商汤的准备,所以被商汤放逐;商纣王没有防御周武王进攻的准备,所以为周武王所杀。夏桀、商纣王贵为天子,富甲天下,可是却被只拥有方圆百里之地的君主所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然富贵,却不做好防备。十一 生活要有节制子墨子言曰:“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语出《墨子·辞过》)夫妻之事有节制,天地和顺;风雨适度,五谷丰收;穿衣服有节制,身体舒适。节制,指有分寸,能适可而止,不至于逾越或过分。适度为美,过度为丑;适度为福,过度为祸,物极必有反。夫妇节而天地和——《墨子·辞过》子墨子言曰:“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语出《墨子·辞过》

节制,有管辖、统领之意,现多指限制、控制。节制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当继续,则继续;当暂停,则暂停,为人处世必须有所节制。

墨子认为,君主在房屋宫殿、穿戴服饰、五谷饮食、车马舟楫、妻妾妃嫔这五个方面尤其要注意节制,并以上古时的具体情况来与当今对比进行论证。然后,墨子又说,夫妇之事有一定的节制,天地阴阳之气自然就和顺;风雨有一定的节制,五谷自然就成熟丰收;衣服有一定的节制,身体肌肤自然就安适。

墨子的论述告诉我们,不仅君主在享乐方面要有所节制,普通人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节制。

墨子的话是很有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中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妾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菜根谭》中也说:“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的成就达到顶峰的时候,如水满到将溢未溢的程度,这时千万不能再加一滴,否则就会立刻流出;当一个人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时,如树枝将折未折的程度,千万不能再用力,否则就会折断。

以上对身体使用,应有所节制的论述,只是节制的一个极小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应注意度,都要有所节制。

从人的角度说,如过度享乐是不知节制、过度劳累是不知节制、过度要求是不知节制、过度使用是不知节制等;从社会的角度说,如对森林的砍伐要有节制、对矿藏的开采要有节制、对淡水资源的使用要有节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要有节制等。

古希腊的雅典有一座神殿,神殿的墙壁上刻了两行字: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墨子的节制思想与它不谋而合。节制是东西方圣贤们共同强调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吃古通今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了80多个年头。他一生致力于哲学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终生未娶,也绝少旅行,更没有所谓的社交,他的生活就像苦行僧一样。他每天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几十年如一日,生活规律毫不变化。而他对时间的控制,分秒不差,人们甚至以他为定时器。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他晚上大约10点睡觉。这样严格的规律,他始终严守不渝,确实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每天早晨,5时将到,他的仆人出现在床头,说:“先生,起床的时间到了。”只要一听仆人这样叫他,即使他前一天晚上因急事睡得很晚,也总是一跃而起。有一次,康德对他的仆人说:“我最自豪的是:每天早晨起床时,从未让你叫过第二遍。”可在他规律得似乎有些刻板的生活表面下,他的内心却丰富多彩,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思想和理论。

老夫子点评:一个生活不规律的人,不是一个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所谓生活规律,无非是指一个人应有计划,有时间观念而且有节制地生活。只有行为得当,有所节制,精力才会旺盛,生命力才会强劲;反之,生活不规律,工作时彻夜不眠,休息时连日不起,生活无节制,精力就会日渐衰弱,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身心健康便也无从谈起了。链接共享凡此五者(君欲实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君实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此五者不可不节。——《墨子·辞过》

凡是这五种情况(君主若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不愿意国家混乱,那么,营造宫室时就不可不节俭;君主若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混乱,做衣服时就不可不节俭;君主若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饮食就不可不节省;君主若真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厌恶混乱,制造舟车就不可不节省;君主若真想人民增多而厌恶减少,就不能不节制蓄养私人婢妾),都是圣人能节制而小人骄奢淫逸的。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这五者不可不节制。十二 切勿捡了芝麻丢西瓜子墨子言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语出《墨子·公输》)现在这里有一个人,丢下自己华贵的彩车,邻居有辆破车,却想去偷;丢下自己的锦绣衣服,邻居有粗布衣服,却想去偷;丢下自己的好饭肉食,邻居有糟糠,却想去偷。一只小猴子来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墨子·辞过》子墨子言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语出《墨子·公输》

西瓜与芝麻谁大谁小,谁轻谁重,一看便知,这是三岁小孩都能分辨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分辨西瓜芝麻却未必那么容易,大与小,多与少,并非一看便知,常常会有人干出捡了芝麻丢西瓜的蠢事。

战国时,楚国请匠师公输班帮助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星夜赶到楚国,劝楚王放弃攻打计划,他讲了一个西瓜和芝麻的道理:“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个云梦泽,犀牛、麋鹿满地都是,长江、汉水里出产鱼鳖鼋鼍,算得上天下最富饶的了,宋国却是连野鸡、野兔、鲫鱼都不出的地方,这就像好饭肉食跟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纹理细的梓树、楩木、楠木和樟树,宋国却连大树都没有,这就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

墨子所言,楚王未必想不到。楚王私心是想沾点便宜,捡了芝麻又不丢西瓜,岂不更好?然而墨子的话也没有说完,西瓜是自己的,芝麻却是别人的,强占别人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常常会付出自己整个的代价。

贪心不足的人,往往因小失大;私心太过的人,常常得不偿失。

目光远大的人,办大事,成大业,胸怀大目标,便不会被眼前的小利小惠所惑,便能够在西瓜与芝麻之间作出正确的判断。

秦破赵后,许多赵国人被迁往蜀地。有一些人向秦的官吏求情,请求留在葭萌这些离故乡近一些的地方,惟有一个姓卓的没有这样的请求。他说:“葭萌虽为县衙所在地,但土地瘠薄。我听说,在岷山之下有一片肥沃的原野,生长着很多蹲鸱(一种芋,可以充饥),到死都不会挨饿。”于是,他就请求迁到了蜀地岷山下的临邓。在临邓,卓氏发现了丰富的铁矿,他依山冶铁,经营贸易,后来成为了显赫的富翁。

大智大勇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大谋大略的人方能取得大利大惠。当然,大智大勇的人也有本末倒置的时候,目光远大的人也会有侥幸心理。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西瓜和芝麻之间做出错误的选择。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节俭君主。他要求他的臣子及儿女都这样。太子杨勇英明果敢,在参预朝政时表现得很突出。但隋文帝不重视大节,倒对杨勇多了几个姬妾及做事有点喜排场极为不满。另一个儿子杨广,正好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隋文帝便下决心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最后,杨广登位,成为隋炀帝。他并没有像他父亲那样节俭,而是骄奢淫逸,臭名昭著。最后,彻底葬送了隋朝的大好江山。

区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表面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大小,其实就如同区分芝麻与西瓜的大小一样简单,但为了西瓜敢丢芝麻、为了长远利益能舍眼前利益、为了根本利益能无视表面利益、为了远大目标能忍住当前诱惑,即使是大智大勇的人,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这不得不引起所有人的重视。吃古通今这是上海一公司职员小张装修房屋的故事。因为能便宜一万多元钱,小张选择了一家不知名的装饰公司。2003年4月,他与这家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合同约定6月底完工,工程款按进度分四步支付。谁知,工程到2004年都没完工。因为这家公司收了第三笔工程款后工人就不见了。而包工头却长住在小张家,无偿使用新房子,还把家人也接来住,乱用水电煤气,把房子弄得脏乱不堪。小张多次催促他们复工,装饰公司满口答应却三个多月不见开工,更不肯退工程款。最终小张忍无可忍,只能诉诸法院。经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小张赢了。法院判决解除合同,并要求装饰公司退还多收的工程款。装饰公司不得已退还了一小部分工程款,并签订了其余工程款的还款协议。但是从那以后,签定的协议却从未被履行。为了逃避债务,装饰公司甚至更换门店招牌,中断当事人联系方式,与法院的办案人员玩起了捉迷藏。小张后悔万分:为了省钱找那些杂牌公司装修,到头来不仅不能省钱,反而更费钱,而且还费时间和精力。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装饰公司曾劝小张,把新房里原来的电线换成熊猫牌的,事后经检验他们换的熊猫牌电线是假货!

老夫子点评:房屋是几十年的事,装修时应力求保险,多花点钱找个大公司,规范操作,最好找在装修协会里交过保证金的公司,这样才有保证。切不可为了能省掉一些“芝麻”而丢了“西瓜”,让自己后悔不已。芝麻和西瓜都值得去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当两者只能择其一时,在轻而易举、触手可及的芝麻面前,就尤其要注意避免因小失大而痛失西瓜了。链接共享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墨子·公输》

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个云梦泽,犀牛、麋鹿满地都是,长江、汉水里出产鱼鳖鼋鼍,算得上天下最富饶的了,宋国却是连野鸡、野兔、鲫鱼都不出的地方,这就像好饭肉食跟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纹理细的梓树、楩木、楠木和樟树,宋国却连大树都没有,这就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拿三件事来说,大王要去攻打宋国,这就跟这个有盗窃病的人同类。我认为大王此举必定会因违背仁义而失败。十三 经营者如何笼络、团结人才子墨子言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语出《墨子·尚贤》)国家所拥有的贤良之士多,国家的政绩就大;贤良之士少,国家的政绩就小。所以大人的急务,将在于如何使贤良之士增多。企业录用人才,可以说仅完成了招聘工作,从人才的招聘、使用、留住来说仅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工作,如何正确使用人才是另外三分之一的工作,如何留住人才是最后三分之一的工作,这最后工作是人力资源经理最难操作的。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尚贤》子墨子言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语出《墨子·尚贤》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已被列为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企业的兴衰。人才是现代企业之魂,人才流失是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那么,经营者如何才能有效笼络、团结人才,并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墨子的言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墨子认为,人才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一定要使他们富裕,令他们显贵,尊敬他们,称誉他们。墨子打了个比方:譬如想要增加一个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令他们显贵,尊敬他们,称誉他们,而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能够增多了。

西周时期,周公的儿子伯禽要到鲁国去做国君。临走时,伯禽问父亲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周公如此礼遇人才,团结人才,这正是他成功的秘诀。

对贤士的判断和任用,墨子还明确提出要“胜其任而处其位”,强调使贤能之士与其所担当的官职和地位相适应,而不能名不符实,即“能让他治国的就让他治国,能让他做官的就做官,能让他治理县邑的就让他治理县邑。凡是让他去治理国家、官府和邑里的人,都是国家的贤能之人。”在这方面,三国时期的庞统是个典型的例证。

三国时期,徐庶推荐庞统去辅佐刘备。刘备便任命庞统为耒阳县令。庞统到耒阳后,心中闷闷不乐,借酒消愁,许久不升堂理事,大小案件一律压着不判。耒阳百姓议论纷纷,状纸告到刘备那里去了,刘备立即派义弟张飞去耒阳考察庞统政绩。张飞来到耒阳,一进县衙,便斥问庞统:“为何积压案件不判?”庞统说:“区区小事何足为奇!请三将军明日看我断案就是。”第二天,庞统升堂。公堂上跪着黑压压的一大群原告、被告,但三日之后,庞统便将所有案件断得一清二楚,张飞目瞪口呆,急忙回朝复命。刘备得知大喜,马上派人将庞统接去,封为左军师。

对于笼络人才、团结人才,最大发挥人才的作用,古代圣贤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佳话。那么,今天的企业经营者具体又该怎样做呢?

第一、给予更高的薪水。追求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福利,往往是员工跳槽最直接的原因。对此并没有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如果你觉得他们的薪水已经足够的话,即使你为薪金有异议而与员工谈判,无论你采取哪种处理办法,对企业和员工都无好处可言。

第二、让怀才不遇者满负荷工作。经常有人仅靠自己的能力和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就能超额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内心里他并不是真正喜爱这份工作。这时可让他兼职他喜欢的工作。

第三、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工作失去挑战性,是员工流失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通常在两年之内最容易离职他就。他们年轻,充满理想,只可惜,他们的这些特点常被上司忽略。

第四、破格任用能力强的员工。当企业招聘到一位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你必须认真思考:给他什么样的职位,如何提拔他更好?

第五、加强沟通减少隔阂。与主管不合常常是员工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主管不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论什么原因,如果上司能经常保持一扇敞开的门,进行平等的沟通,就可以化解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矛盾。吃古通今建安五年,曹操作了丞相,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国舅董承便与人密谋,欲除掉曹操。曹操获悉后,立即戳破了他们的阴谋。曹操知道刘备也参与其中后,便领二十万大军,分五路杀向徐州要捉刘备。势单力薄的刘备无计可施,自领一骑人马投奔袁绍。曹操攻下了徐州,又来攻下邳,关羽保护着刘备妻子等家小,被曹操军马包围在一座山头上。自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后,曹操便深爱其才。于是,他当即命张辽上山劝关羽投降,关羽思考再三,答应降曹,但有三个条件: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张辽将关羽的条件告诉了曹操,曹操最后终于答应了。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随曹操前往许都,途中曹操故意让关羽与二位嫂子同住一室。关羽一手执火,一手拿刀,通宵站于户外。曹操非常敬佩。不久,关羽得知刘备消息,便欲告辞。曹操深知能得其人,难得其心,便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并为关羽送行。关羽怕曹操有诈,便在马上用刀尖将曹操赠给他的锦袍挑过来披上。曹操的部将认为关羽太过无礼,几次要杀关羽,但都被曹操制止了。接着,关羽便开始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关羽保护二位嫂嫂来到东岭关,守将孔秀说没看见曹操的文书,阻拦关羽过关,被关羽斩杀;洛阳太守韩福又拦阻关羽,大将孟坦向关羽挑战,被关羽砍为两段,韩福用暗箭射中关羽左臂,关羽用口拔掉箭,飞马将韩福斩杀;关羽到了汜水关,守将卞喜在镇国寺埋伏刀斧手二百人欲杀关羽,关羽得知后将卞喜斩杀;关羽到了荥阳,荥阳太守王植是韩福的亲戚,欲杀关羽为韩福报仇,关羽得知后急忙赶路,王植带兵追来,被关羽斩杀;关羽到了黄河口,守将秦琪不放关羽渡河,又被关羽斩杀。关羽过了黄河,来到袁绍的地盘,并在那遇上了孙乾。孙乾告诉关羽,刘备已去了汝南,要关羽与二位夫人到汝南相见。关羽与孙乾重新渡过黄河向汝南出发,曹操部将领兵追到,与关羽展开厮杀。正在此时,张辽赶到传达曹操命令,才让关羽一行人马走了。

老夫子点评:曹操欲得关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最后以他一声“云长去矣”而宣告失败,但他赢得了天下士人之心。曹操采取不讲门第、不拘品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使有才能的人纷纷来投,故魏国人才甚众,谋臣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翊等;武将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许褚、典韦等,这些文臣武将为他成就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的用人故事,对现代经营者笼络人才、团结人才是很有启发作用的。链接共享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墨子·尚贤》

古时的圣王治理国家,任贤崇德。即使是从事农业与手工业、经商的人,只要有能力就选拔他。给他高官,给他厚禄,给他做事,给他决断的权令。爵位不高,民众就不尊敬;俸禄不厚,民众就不信服;政令不能决断,民众就不畏惧。拿这三件东西授予贤者,并不是为了赏赐贤人,而是想要将事办成。所以在这时,就要依德行授官,依官职授予职责,依功劳定奖赏,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予不同的禄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