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途春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8:13:56

点击下载

作者:曹汉秀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囧途春暖

囧途春暖试读:

西藏不远

西藏不远 不远

遥望那雪峰阳光灿烂

我的心魂

就牵系在那峰巅

沿318国道由东向西

沿109国道由北往南

即使磕长头膜拜

感觉并不遥远

一座座山抚慰我的惊悸

一条条河洗濯我的疼痛

殊途同归布达拉宫的神祇

千万里千万年并不遥远

西藏不远 不远

就在不远的天边

其实她近在咫尺

就栖居在你的心尖尖

西藏不远 不远

其实她在你的血管里贪张

将你生命的琴弦

悠悠缓缓轻歌慢弹

西藏不远 不远

珠峰上的雪

早渗入你的血液一直牵引你的视线

西藏不远 不远

三江源源远流长

如三簧管

吹醒了久久久久的梦幻

西藏不远 不远

当你看到藏托牛野驴羚羊

乃至毒蛇猛兽

一如兄弟姐妹般亲切

西藏不远 不远

盛夏短暂的一瞬间

拼力努出的那一点点绿

足以把春天点燃

西藏不远 不远

那强紫外线淬火的生命色彩

比任何金矿银矿富硒矿

珍奇千万般

西藏不远 不远

那随处可见的经幡

其实早已被你念诵招展

简化为六字真言

西藏不远 不远“唵嘛呢叭咪吽”

风在念云在念山在念水在念

一切生灵神鬼都在念

西藏不远 不远

你旋转经轮

就是旋转整个世界

你就是那经轮上的一点

西藏不远 不远

走近西藏走进西藏

就在一念之间

梦不再遥远

序一

雪域留痕◇汪双杰

在青藏高原上勘察设计研究公路、修筑公路一晃大半生稀里糊涂蹉跎而过,留给岁月年轮积淀的唯有白发与皱纹、沧桑与唏嘘。

年年月月星移斗转,当你常年驻守在青藏高原,朝夕与那一座座雪山对话交流,你也自然而然融入其中,仿佛也是千万年走来的一沙一石一枝一叶一朵云一滴水一片雪花,此时你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雪山一座座佛山也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了。

然而对于自命为“筑路诗人”确实为我们筑路人讴歌礼赞的作家老曹却并非如此。当他走近西藏,看到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一个个村庄一张张高原人的脸,便触发创作的灵感,用他手中的笔和摄影摄像镜头,真实记录大发感慨洋洋洒洒信手掂来,便成章成篇且歌且泣立此存照。

不曾想他借采访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岩土公司在墨脱勘察两个自今没有通公路的乡村公路,借采访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建设之机,冬天由林芝沿川藏公路走进拉萨,夏天由格尔木沿青藏公路走进拉萨,在沿途拍摄自然风光的同时,借助镜头讴歌青藏圣地圣境圣意,也特别想到了我们在青藏高原上筑路的艰辛,想到建国之初我们的“八一”军旗飘扬在雪域高原开山劈路剿匪除暴的壮怀激烈。他欣然专程前去青藏公路纪念碑前、将军楼公园跪拜哀思。作为在青藏高原上驰骋筑路大半生的我深深为之感动。

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我们比之艰难挣扎在这雪域高原上的生灵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有人走进青藏高原就想起我们筑路人的艰辛,想起我们曾经的血染疆场血染愚公移山式的凿隧架桥工地,我们筑路人再大的委屈与牺牲都值了。

特别感谢这位筑路诗人行走在青藏高原创作的笔端倾斜于筑路人。特别欣慰我们筑路人中能有这么丰富多彩的集大成者,为这片圣土添光添彩岁月留痕铭刻记忆。

注:作者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党委书记。在青藏高原多年从事公路勘察及冻土研究,卓有建树。

序二

西藏印象

2013、2014两个年头被人们称为一生一世难遇的追梦年。此时,人们极欲做点儿与自己梦想沾边出彩的事情,才算对得起自己不枉来这世界活过一生一世了。

2013年自己虽然内退离岗,但仍然痴心不改,竭尽为公路人鼓与呼之能事,为榆(林)佳(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创作了二十余万字的诗歌小说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作品,全景式记录了这项工程建设过程足以欣慰。

2014年,12月中旬,受吴明先院长举荐去西藏墨脱拍摄采访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西安中交岩土公司一个公路测设队。这个队正在斟测设计墨脱县最后通达公路的两个乡之间的公路,这正好遂了我多年来一直想去西藏的最大梦想和心愿。

行前忐忑不安,既有对西藏这个圣地的敬畏,又担心自己年近六旬的身体吃不消高原反应。踌躇两三日之后,约定由儿子曹瑞和妻外甥刘四亮当助手兼保镖同行。临行前两天,神经质地忽然咳嗽起来,妻子在打点滴的病床上唤来医生为我开了治疗咳嗽以及预防高原反应的药。

岩土公司联系人朱自成为我们安排的行动路线是由陕北榆林直飞成都转机林芝,然后换乘汽车,转道墨脱,再经318国道抵拉萨。

2014年冬天去过一回西藏,总感觉意犹未尽。2015年6月利用采访中交一公院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的机会,再次乘火车沿青藏铁路到拉萨。

在西藏的短暂日子里,尽我所能用镜头随机拍摄记录了不少美景,同时也即兴思考了许多,探访了许多,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地呈现出来,权作初识西藏的印象,以飨读者,聊博一餐。

是为序。  第一辑 冬由墨脱西行入藏成都飞抵林芝 转道波密

由成都飞往林芝

强气流颠簸震荡

一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一位助手翻肠倒胃呕吐不止

我依然趴在舷窗上

聚精会神拍摄照片

空姐一次次催促

收起电脑相机停止使用

我却顾不得理会

用妻子的话说

连命都不惜还怕个啥

冷不丁又一个大幅度颠簸

额头咚的一声碰上舷窗

登时起了一个大疙瘩

当汽车翻越色季拉雪山

据说不算高只有4726米

兀自下车爬上山头

感觉一下高原反应的滋味

脑袋晕乎乎脚下轻飘飘

如失重一般

索性拿出相机瞄准构图

拍摄几张感觉很酷的画面

一位助手猛跑几步

不由心慌脑涨得差点儿晕倒

看来高原反应果然不是开玩笑

我咳喘几声不由加快心跳

昨日,由小城榆林乘飞机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原定五星级宾馆改为三星级宾馆,足感舒适畅快。

一夜梦香,晨6时即起床,洗漱毕匆忙到餐厅吃早点。早点很丰盛。听朋友说今天中午饭要吃得很晚,我们将早点当早饭狠劲吃个傻饱。7点整,成都机场酒店的接送车准时发车送我们到候机楼。大约十分钟后,我们便进入一号航站楼开始办理登机手续。在自动取票机上几次三番操作出错。此时我忽然醒悟,西藏尚处于经济文化落后阶段,有可能网上取票的网络尚来建立完备,还得人工取票。于是我们便寻取一个排队较短的人工办理登机手续服务台前咨询,果然去林芝的机票必须人工办理。拿到登机牌,我们便抓紧安检。飞机准时起飞飞往林芝。为了我在飞机上拍摄方便,两位助手让我坐在靠右舷窗边的座位。飞机向西南飞行,太阳在东边照耀为顺侧光,正好便于观察和拍摄。大约飞行半个钟头后,便看到山峦起伏,山脊如斧劈刀削,山头上渐渐有了零零星星的雪光闪亮。天空蓝得让人心动,偶尔有白云飘荡,我不失时机将藏在怀里的专用相机掏出来,在两位助手的掩护下拍摄起来。一小时后,山势更加陡峭,雪峰更加亮丽,我像钉子一样钉在舷窗上专注观赏,凭感觉摁着快门,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强气流导致飞机剧烈颠簸,两位助手一位开始剧烈呕吐。空姐几次广播要求乘客抓紧扶手,缚紧安全带,我却听而不闻。甚至一位空姐站在身边劝我停止相机拍摄,我也并来理会朝她友好地笑笑自顾拍摄。在颠簸中我的额头时不时碰得舷窗咚咚响,登时碰起一个大疙瘩也没觉得疼。当飞机快要降落时,飞行高度进一步降低,绿森森的原始森林和一条蜿蜒穿行的河流进入我的视野,我不失时机抓紧拍摄,定格下那珍贵的景观。

据悉,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著称于世。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地区、那曲地区相连,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地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喜玛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雅鲁藏布江款款流淌,在林芝奔腾激昂,越过崇山峻岭。海拔平均3000米左右,最高处7000多米,而最低处却只有900米,是世界陆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带,充满繁茂的绿色植被,是一片生机勃勃的世界。

飞机上俯瞰林芝,我无法形容那种震撼,只有不停地拍摄才能让我感到对得住这美妙的呼唤。

出站时,来接我们的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郝旭东,他带一辆银灰色越野车。越野车很快驶上318国道向东疾驶,司机武征师傅自报是西安人。他中等身材,大圆脸,厚厚的嘴唇,朴实健壮,十分健谈。他善解人意地问道:“你们饿不饿?如饿咱们就先简单吃点儿垫垫,前面有一个镇子,我们已定下石锅炖土鸡,特具地方风味。不知能不能坚持住,到那儿大约在两点之后。”我说:“不饿,早点吃得结实,飞机上又吃了早餐,能坚持。”武师傅又道:“你们做好思想准备,前面要翻越一座近5000米的高山,当心高原反应。”我说:“不怕,我们有思想准备,我还提前服了药。”

越野车逐渐向高山顶上爬行,坡陡弯急,路面上渐渐有了冰雪。武师傅两眼直视前方,牢牢把握方向盘,神情十分紧张专注。渐渐地,我的胸口有些憋闷的感觉。终于爬上了接近山顶处的观景台。武师傅停车要我们看看这座山的最高处和南面最高的两座山峰(仅次于珠穆朗玛峰),而且这里也是观察周围雪域高原的最佳地点。小郝下车搀扶着我,叮嘱慢些行走,并引领我们到山头的观景点。我细看矗立的石碑,山名叫色季拉,此处海拔4726米。行走中我感觉脚下轻飘飘,脑袋晕乎乎,仿佛宇航员进入太空失重了。在小郝的搀扶下,我一脚高一脚低慢慢走了几步,渐渐平稳了,便自个儿晃晃悠悠到山顶观景点。扛起相机我便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朝四面八方各个角度不停地拍摄起来。西南方向的几座陡峭雪峰,在近处曲曲弯弯的“之”字形山路和山上色彩斑斓的“伞”字形经幡映衬下,更显得神秘莫测。外甥看我拍摄得那么投入,便急速跑到山顶上要与拜祭天神的牛头合影。由于他跑得太快,高原反应立竿见影出现了,不等我拍照完毕,他心慌气短,头痛欲裂,面色苍白,被急忙扶上车,差点儿休克。哎哟,我这才意识到这就叫高原反应。过了这个垭口,再前行便下山了。随着海拔的降低,路旁苍松翠柏更加茂盛,高原反应悄悄消失了。

果然两点后,到了半山腰那个具有传统美食“石锅炖”特色的鲁郎镇。进入一个不算太大的餐馆,女服务员忙忙火火将石锅烧起来,顿时热气腾腾,一股奇特的炖土鸡香味香美扑鼻。我们迫不及待将飘了绿茵菌香菜小葱的几碗香汤喝下肚后,开始吃那汤里以土鸡为主的香菇、木耳、海带、豆腐、山芋、山参及各种现煮的绿色菜肴。也许饿极了,也许是第一次吃石锅炖土鸡,我们感觉那美食是难以形容的香美,狼吞虎咽一阵子,人人都把肚子吃撑了。

吃饱喝足了,继续前行赶路。有两段正在改建的施工路段,坑槽积水遍布,尘土飞扬,泥泞四溅,颠簸异常。路旁边还有一条河流,细问名叫帕龙藏布河,我当初误以为就是雅鲁藏布江。但见马路旁险峻处、桥梁处,随处都有色彩斑斓的经幡飘荡,马路上一群群或三三两两的朝圣者徒步前行,时不时在路边柴草荆棘里尘土泥泞里看到磕头拜祷者。听武师傅说,这就是藏民佛教信徒,他们要沿着这318国道徒步千里。一直拜祷到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去,而且毫不怜惜将现有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寺庙,然后两手空空再开始新的创业和人生旅程。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是佛祖给的,他们愿将所创造的一切回报于佛祖,才心安理得吃得香睡得实。

下午5点半,终于抵达波密古县城歇息。刚下车,听小郝说他们测量队里一位部门副经理出山来此也和我们住一个宾馆。吃晚饭时,相约同去,却回话说太累了,饭就不吃了抓紧休息。我心下便想,怎么出山就那么艰难,那么辛苦劳累,竟然连饭都不想吃了,只想睡觉休息?难道进山有那么可怕吗?其实由于高原反应的影响,我也没怎么吃晚饭。这波密夜里十分寒冷,加之供电极不正常,电压严重不足,灯泡发出微弱的黄光,空调的温度总是达不到设定的度数。即使电褥子的温度也难以稳定。这一夜停电三次。我在靠边的一个单间里,为图个清静,不料却特别寒冷,压了两床被子还是冷得打颤,算是当了一夜“团长”。波密至墨脱县帮辛乡

听说墨脱终于通公路了

我欣然前来报以迟到的祝贺

当汽车穿越过嘎隆拉雪山

我嗅到了隧道里的血汗味道

看起来不太平坦的三级砂石路

却凝注了四代筑路人的忠肝赤胆

曲曲弯弯起起伏伏

激荡山民们的期盼与梦幻

早晨7点醒来,在宾馆院子里溜达,拍摄些波密县城及其周围的环境景观。四面都是高山,天空湛蓝如碧,山顶上白雪皑皑,在朝阳照耀下熠熠生辉。我就势在窗口拍摄了几个镜头。8点多小郝叫我们去吃早点,并说明今天的路程很艰难,而且进山里需要的物品必须在这里购买。山里货物奇缺,想买也买不到,即便有也价格挺贵。早点还算丰盛,有油条、包子、稀饭、豆浆、咸菜、煮鸡蛋,武师傅劝导要吃饱,下午饭可能要在三四点。我们吃饱后,就等着9点超市开门营业,购买进山需要的物品。我重点购买了些电池,小郝重点采购了食品及洗漱之类的物品。9点半钟出发向墨脱趱行。出波密不远就上山了,山势越来越峻峭挺拔,道路越来越险。渐渐的重峦叠嶂雪色苍茫,道路上是薄厚不一的坚硬冰雪。武师傅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定定地注视前方。听他说前面要翻越一座大山,其背阴处常年四季冰雪覆盖,山名叫嘎隆拉。就是因为这一座大山阻隔,进入墨脱的公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四次大规模修筑。直到2013年10月底,以嘎隆拉隧道的贯通,才使墨脱一举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也使墨脱以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而闻名遐迩。

我依稀记得,2013年10月底,央视新闻联播连续播出关于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通车时,全县民众欢庆的盛况。那时想象着墨脱不通公路时的闭塞落后和通了公路后的喜悦繁荣,就极欲一睹为快。今天我终于要亲眼看看墨脱首次通达的公路状况,内心里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喜悦,期盼和憧憬,向往和希冀。

我坐在副驾座位上,稳稳把握相机,透过挡风玻璃从多个角度拍摄记录了嘎隆拉大山被冰雪妆扮的壮丽景色。终于进入了嘎隆拉隧道,出乎意料的是隧道里灯光很微弱,路面颠簸不平。特别是由北向南出了隧道口的南坡,道路全是“之”字形的回廊,廊壁是高大坚实的混凝土挡墙,路面坑坑洼洼颠簸异常,路面两旁乱石泥泞堆弃,我大致能看出这是滑坡和泥石流肆虐逞能的“杰作”。

翻越过这座大山,就算进入了墨脱。再往前行全是砂石路面。我问武师傅:“难道这就是墨脱通达县城的公路?就是2013年全县民众欢欣鼓舞通车了的公路?”武师傅笑笑:“就这也是千百年来的梦想,这总算能开进汽车了。你知道在这之前,进出全县的货物全部要靠人背畜驮。而且你知道过去翻越这一座大山有多艰难?北面冰雪覆盖,南面滑坡泥石流遍布,这山头上雨雪频繁,为了运输货物内外交流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物资需求,不知有多少人畜葬身山涧,永远遗梦在这里了。就这简易公路也是通过四代交通人不懈奋斗,不知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生命才铺筑成的!别看这简易砂石路面,在这里恶劣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下,比我们内地修筑二级、一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的难度还要大。”听了武师傅的说道,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半山腰有检查站,要检查身份证。借检查之机,我们以嘎隆拉大山为背景拍摄纪念照。前面道路分叉,一条往墨脱县城去(路况较好),一条前往我们的采访目的地帮辛乡(路况极差)。我们便拐向乡道。继续前行进入真正的原始森林,两边参天大树层层叠叠,越往前,亚热带的植物就越多,见到零星的芭蕉林,应该说是热带雨林的阔叶植被特色。山间时而出现瀑布,温度渐渐回升。继续前行,山势更加险峻,道路在山脚下绕行,时不时看到白光光的瀑流由山头上倾泻下来,又从山脚下的路面上泼溅过去,汽车不得不蹚水而行。实在有蹚不过去的沟涧,便架设了简易的钢梁战备桥。据说这种桥梁是为了战争年代专门设计制造的,能够迅速安装和拆卸,便于搬运。听说这是中交一公院设计制造的专利产品,全国独一无二。直到此时我才感觉到此行的道路艰难。原来听朋友说距离我拍摄采访的目的地只有三百多公里,我想昨天从林芝下了飞机当日就可到达,不料今天也早到不了此行拍摄采访的项目起点。继续前行,即使崎岖不平的砂石路面也只有三四米宽,还有几段正在维修改建,只能算作便道。汽车大幅度颠簸,一位助手晕车呕吐了几次,叫苦连天。在一个标注“达国”字样的下承式混凝土梁桥上,一辆运输木料的农用车抛锚,堵车一个多钟头。我以为是到了国界了呢!细问方知是林周县卡孜乡达国村,是一个小村子。这个名字怪怪的,一定还有什么深刻的涵义和典故,一时未可知。果然未出武师傅所料,途中遇到了令人心焦的堵车。

太阳快要坠落西山了,终于到了能看到帮辛乡的东拉山垭口。小郝介绍说,这就是他们这个公路测量队伍所测设的这条公路的起点。也就是说,目前简易公路只能通到这个乡政府所在地,再往前就连这简易公路也没有了。鉴于道路前行越来越艰难,我凭第六感当机立断,不顾疲劳抓紧拍摄,免得前行了再往返回来拍摄受苦累。果然,一眼瞭见坐落在山脚下平缓地段的帮辛乡,下山行车迂回曲折在“之”字形便道上行驶了半个多钟头。等我们到达帮辛乡简易旅馆,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了。

饭店只有一人,既是厨师又是服务员,饭菜上得很慢,等我们吃毕“中午”饭已经5点多钟。两位助手已经乏困不堪,抓紧睡觉休息上网,因为听小郝说只有这里还勉强可以上网,再往前行不仅无法上网,而且连电话信号也时断时续,电视信号更是极其微弱,供电是柴油机发电,电压严重不足且时强时弱。

太阳尚未完全被山头堵住,阳光艰难地从山头间的豁口射到山坳里,我抓紧观察这个乡镇所在地建筑和环境特色。这是什么乡镇所在地?不过是一个村落而已。乡镇坐落在山脚下的山坡上,房屋随着地势高低错落。乡镇中间一条窄狭的道路泥泞不堪,路旁路上垃圾随处可见。不大的三层楼是乡镇办公场所,楼前是一大堆建筑垃圾,看样子大楼正在维修。居民全是那种三层吊脚木楼,最下一层是牲畜棚,第二层住人,第三层算是储物间。村民房屋杂乱无章地围绕在乡镇办公楼周围。远远望见在山坡下面的雅鲁藏布江岸旁边的山坡上,一群小孩子在嬉戏玩耍,好像一群小鸟打打闹闹。我侧着身子偷偷摸摸拍摄了他们的活动,他们尚未察觉。

据说通往这个乡的简易公路,也是在墨脱县城通了公路之后,县乡动员群众突击奋战大半年,在骡马古道基础上加宽取直抢修通的。这个乡小学有一位小学教师格桑德吉曾经放弃拉萨舒适的工作,来到这个不通公路的乡村小学支教12年,曾被央视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美丽乡村教师”。我不由对这位教师满怀崇敬之忱,更崇敬在此开山拓路奉献牺牲的四代筑路人。徒步跋涉帮辛乡至加热萨乡骡马古道

夜宿古朴的小村庄

难得找寻一种体验

墨脱乡村的夜亦如墨汁一样黑

墨脱乡村的梦亦如幽谷一样深

没有网络电视信号干扰

我难得沉沉沉沉睡一觉

似乎连星星都躲得远远

似乎连梦境都逝得远远

唯有清脆悦耳一声鸡啼

唤醒我久违尘封的记忆

这被誉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太阳却升起得很迟很迟

林立的大山将太阳托举得很高很高

仿佛愧疚似的一见面就亮得滚烫

我瞅瞅远处耀眼的雪峰

分不清第一峰第二峰第三峰

只见一峰比一峰更峻秀

一峰比一峰更峥嵘

谷底的村庄古朴祥和接近原始

一个比一个更加宁静温馨

雅鲁藏布江日夜奔腾

敲击着山民们朝圣的跫音

吟咏着一首古老的山歌

山路九曲十八回

穿行于炊烟缭绕的山谷

人背畜驮的传统商队

与一路播放流行歌曲的

时髦摩托队并驾齐驱

即使陶渊明也耐不住这寂寞

即使陶渊明也要打破封闭

盼望《天路》带来文明

平添一腔诗情画意

而邮路电路网路的开通让山民灿烂比阳光更阳光的笑意

古老的木楼木桌木床

散发着古朴的气味

古朴的音容笑貌

仿佛让我梦回古老淬火了一回

货真价实的饭菜原汁原味

莫担心转基因和农药化肥的污染

满山的野菜野菌野果任你采

不采白不采 采了也白采

沐浴随处可见的清泉瀑流

忧惚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这里的夜特别宁静。没有车马的喧嚣,也没有市井的嘈杂,只有雅鲁藏布江发出潺潺的喧响声,仿佛悠扬的小夜曲伴我入眠,一个梦做得好香好甜好舒服。黎明时,被久违了的鸡啼声呼唤醒来。我早早起床,简单洗漱一下,便悄悄出去拍摄晨景。由于四周山势高大险峻,乡镇位于山谷中江畔的斜坡上,好似窝在天井里。早晨的太阳升起得特别迟缓,大约8点钟山头上才露出霞彩,我将这霞彩与乡镇村落摇摄在一起。9点钟,我匆匆忙忙吃过早点,与我的团队一起出发长征。

帮辛乡就座落在雅鲁藏布江边,而其上游的加热萨乡和甘登乡两个乡至今仍然来通公路。听小郝说,这是墨脱县目前唯一没有通达公路的两个乡,也可能是全国目前唯独没有通达公路的两个乡。而中交第一勘察设计院岩土公司公路测设队的任务就是勘测设计通达这两个乡的公路。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工作,帮辛乡至加热萨乡的27.576公里四级公路勘测设计外业初步完成,而更上游的加热萨乡至甘登乡的约30公里四级公路勘测设计还等待他们翻山穿林来绘制。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徒步跋涉50多里崎岖山路,边行走边拍摄沿途风景和道路通行状况,重点是骡马队畜驮人扛的现场实录,也拍摄这段道路勘察设计定下的中桩和地貌特色。

武师傅驱车将我们送到乡镇旁边山坳里的骡马队转运货场集散地。这是一个高高的山峁,从这里远远望去,雅鲁藏布江上空云雾缭绕,两岸山峦峭拔巍峨,林木葱郁,村庄高低错落在云雾里忽隐忽现,宛若海市蜃楼,人间仙境。

而在近处山脚下的小路上,却停靠了许多小轿车和农用汽车、三轮车、拖拉机、摩托等机动车。因为前面山峦陡峭,道路狭窄乱石堆弃,牲畜及人徒步行走都极其困难,机动车实在无法向前挪动了。实话实说是车到山前已无路,心急火燎空叹息。

在这里,我们要将三个大行李箱和几个小行李包由骡子驮了,与骡队同行,轻装前进。我们刚到此处,这里聚集了几十匹骡子正被加码驮子,准备启程。而我们昨天晚上约定的骡子还未到(骡子主人言而无信)。武师傅劝导小郝,那人失信了别再等了,可小郝却相信他约定的那位老乡不会失信。于是我们将行李放下,由小郝等着,我们住在另一个当向导的当地小伙子引领下抓紧赶路。

这小伙是门巴族人,今年15岁,个子不高,不足一米五,身体瘦弱。他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了。他说他爸开了个小石场,出产那种白色的可以做建筑材料的石头,也可以打石锅,每年可以赚10多万元。他哥哥也在石场帮忙。他妹妹正在上小学。别看他瘦弱,也像一匹骡子,机灵又有耐力,为我们背着一个大包走起来脚步敏捷轻快轻松。我问他最想千什么,他说等这条公路修通了,他就搞一个汽车运输车队,当汽车运输老板。

骡马队像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只听骡队长一声吆喝,就自觉排队一个挨一个紧跟着驮上沉重的货物往前跋涉。我边追踪拍摄边紧跟着前行,不多时便气喘吁吁跟不上骡队了,远远望见骡队消失在远处云雾缥缈的村落和山林里。

这道路一会儿在溪水里趟过,一会儿在山崖下穿行,一会儿路面上是厚达尺余的浮土,一会儿路面上又是乱石堆弃的滑坡。有的路段乱石如梯层叠,一层层不规则的石头参差不齐堆垒成坡,让你没法下脚,每走一步就一滑溜;有的路段狭窄仅两米多宽,骡子的驮子和人的身子几乎得擦着崖壁慢慢摩擦过去;有的路段在悬崖下面穿行,抬头看距离头顶不足一米处是摇摇欲坠的岩石,且岩石如猛兽犬牙交错。就这样的艰险道路,骡队里每匹骡子至少要驮上一百多斤,最重达到二百斤(不可分割物)。

脚夫在肩头上扛着或在脊背上背着四五十斤甚至近百斤货物行走。我只拿一个相机行走不到十里路程,已经累得汗流侠背,内衣全部湿透了,背上的棉袄都被汗水渗透了。看着背扛货物的人和负重的骡子,不免慨叹怜悯。

看着这些骡队,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乡陕北在上世纪前何尝不是这样。在茫茫毛乌素沙漠里至今还流传着五条马路上马队驮运货物的传说。信天游《赶牲灵》等就是他们在漫漫古道上嘶吼出的悲壮与无奈、念想与情怀。不过,我们那边通常是马队与骆驼队,长途驮运很少使用骡子。因为骡子虽然耐久力强,但是速度比不上马和骆驼。

在一处道路较宽的悬崖边,我一改前面一直靠悬崖根拍摄的角度,想选靠路边的角度拍摄,以便将骡子队和悬崖峭壁拍摄在一起。然而正在我拍摄当中,一匹驮着货物的骡子忽然直冲过来,将我朝路边悬崖下撞。幸亏我一把抓住驮子才擦着驮子旋过身子躲过一劫。好险呐,差点儿被撞下悬崖,相机上的遮光罩撞歪了,上衣被扯烂一块。我朝随后跟来的骡队主人嗔道:“这骡子心肠忒毒,差点儿把我撞下悬崖。”他点点头道:“往前行千万注意,靠崖里边走,当心吃亏!”

由于我们约定的骡子始终没有到(那位约定的中年大叔确实失信了),小郝不得不再等着找寻另外的骡队,耽误了两个多小时。为了等小郝,我们在前面宗荣村的一个小卖铺前小憩。刚好我又捕捉到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大娘怀抱着小孙子悠哉游哉不停念经及转经轮的镜头。老大娘一脸密密麻麻的皱纹,面容祥和淡定从从容容。正拍摄间,几个小孩子凑近看热闹,我顺便将他们拍摄下来,并随时让他们看了拍摄下来的样子。他们一阵哗笑跑远了。在他们跑去的山坡上,正好有两位身着粉红色上衣、梳着长辫子的姑娘在用镢头翻耕一块土地。当我用镜头瞄准她们时,她们立刻警惕地怔怔望着我不动了。我侧转身装模作样擦镜头,过一会儿待她俩又开始挥动镢头,便快速抓拍了一个远镜头。听向导小伙说,他们这里由于地势崎岖不平,连片耕地很少,不用犁耕地,一般只用镢头刨翻,形同刀耕火种。同时由于近年来退耕还林,当地主要靠退耕还林国家补助的粮食和资金生活。多数村民只在房前屋后种些蔬菜,此外便是钻入山林里采摘野菜、野果、木耳、地软、蘑菇等菌类植物作为副食补充。生活水平不高,但基本的温饱勉强能够维持。

小郝总算又求当地另一位藏族老乡帮忙,重新雇用了两匹骡子,将我们的行李驮着赶来了。骡子主人赶上骡子追赶前面的骡队。他说骡子跟随骡队群才走得快(仿佛比赛似的),群体越少越走得慢。两匹是最小的骡队,勉强可以前行,一匹骡子再无伴儿就打也打不动。

两匹骡子很快朝前赶路,将我们远远抛在后面。我们也抓紧向前赶路。已近中午两点钟,太阳越来越灼热,人人大口大口喘着热气。道路就在半山腰。山脚下的雅鲁藏布江在正午烈日的照射下闪射出明镜般的光波。穿行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极度闷热。我已经口干舌燥,肚子饿得咕咕叫,两腿软弱无力。小郝鼓励坚持坚持再坚持,我和两位助手实在坚持不住了,建议就地歇息吃过干粮补充了能量再前行。小郝欣然同意,我们就地在乱石上坐下来,不顾尘土飞扬就吃起干粮喝起饮料。人是铁,饭是钢,吃过干粮体力立刻恢复了。不敢歇息的时间太长,就抓紧往前赶路。

到达前面最高的山头,再往前就是下坡路了,也就是最大的难关闯过去了。这里刚好是这条新测量设计公路的中段,勘察钉下的路桩也清晰可见。我站在山头上,前后左右进行了详细地拍摄。镜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雅鲁藏布江和两岸五个错落有致的村落。

借歇息时间,我对小郝进行了采访。他家在西安,太原工程学院材料专业毕业,2014年8月应聘来西安中交岩土公司。刚来时,每天钻山沟穿林海适应不了,想打退堂鼓走人,但在同志们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而且他逐步认识到了这项事业的伟大。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辟道路,为人类的文明当个先行者,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当然就在他坚持下来的四个月里,他们团队里有三名新老战友却经受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而打了退堂鼓。他对自己的工作很投入很热情。他揩着满脸的汗水说,这个项目很艰难,他的任务很重。他说引领我们赶天黑前到达项目部驻地加热萨乡,晚上还得再爬一座山,另有紧要任务。

我们继续前行,后边又跟上来一个骡子队,赶骡队的是个俊秀的年轻小伙子。我跟着他走了一段,与他攀谈起来。他说他是珞巴族人,小学未念完就不念了。父母借贷5万元资金为他买了6头骡子,组建了这个骡队。他3天往返运输一趟货物。每匹骡子能驮一百斤,也就赚100元,3天能赚600元。当然要是遇上阴雨天气,这收入就泡汤了。他是前面那个乡——甘登乡的,他运输的货物就是供应乡镇的。他说前面的道路更加难行,今晚还得在加热萨乡住宿,明天赶早还得跋涉一天。当他知道我们是为他们测设这条道路而来的时,便露出崇敬和感激的笑容,当即替我们背起行李包。

终于到了此行的最后一个垭口。从这里远远望去,奔腾的雅鲁藏布江边又一个好大的村落,在夕阳照射下红砖瓦舍熠熠生辉。小郝说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加热萨乡所在地。看起来不怎么远,就在山脚下。可我们却要下一道坡,翻越一道沟,过一条河才能到达。此时我们已经疲惫不堪,两腿如灌了铅般沉重,几乎挪不动脚步了。两位助手大呼小叫相互搀扶着摇摇晃晃,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

测量队队长穆剑雄就在小河上的木板浮桥那头迎接我们。他高大的个子,理个小平头,上着淡蓝色夹克衫,下着米黄色休闲裤,脚上是一双沾满泥巴的登山运动鞋。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项目勘察进展情况,并连连安慰我们太辛苦了,前面不远就到了驻地。

大约五点半钟,这里太阳已经落山。我们一行入住这个乡号称最大的个体饭店,也是这个乡唯一的饭店。住宿很紧张,尽管提前预定了房间,可具体安排时还是让老板为难。我要一个小单间,夜间整理白天拍摄的资料,还要抓紧给电脑、相机、手机充电。老板善解人意腾出自己单独住的小房间让我住。食堂吃饭要挂号排队,尽管上午就挂了号,我们吃饭还是一直等到7点之后。其实饭店的住宿、食堂设施极为简陋,基本就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地乡村的骡马大店和路边小饭馆。

吃毕晚饭已是晚上8点多钟。我让两位累得叫苦连天的80后助手抓紧休息。小郝顾不得歇息,又背起行包上山另执行任务去了,听说还得爬山两个多钟头。我顾不得休息,抓紧下载白天拍摄的图片影像,同时抓紧充电。因为电压不足,还有随时停电之虞,我不得不手脚麻利争分夺秒。

穆队长在处理完紧急公务后,来到我房间。我详细了解了项目测量设计进展情况,同时商量了采访拍摄的具体内容和拍摄方法。兴许他真的只知埋头干活,根本不知道如何表现他们跋山涉水穿越繁茂的森林,攀援陡峭的悬崖绝壁勘测设计这条公路的艰难,要求我在现场观察后现场实录。我将早已拟定的拍摄采访计划、内容及拍摄方法的明细单子递给他。他看过后惊讶地说:“原来你设想得这么细致,将我们的工作内容以及我们没有想到的与项目相关的内容都想到了,就按你设想的计划拍摄。”

这个项目2014年5月初下达委托书。5月下旬,首批工作人员进场开始前期地勘工作。8月初全部工作人员进场。正当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全面铺开之际,8月下旬一场大暴雨造成墨脱至帮辛乡的简易公路中间一处大山滑坡,交通中断。不仅勘测设备无法进场,就连食品、生活用品也供应困难。因此勘测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直到10月中旬,阻车路段抢修通了,勘测器具、生活用品才艰难运到现场,勘测工作才恢复正常。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加班加点,欲将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在茫茫森林中穿行,在悬崖峭壁上攀爬,时常被毒蛇咬伤,被蚂蟥叮伤,被毒草刺伤,被落石砸伤,脚下打滑摔伤,被岩石荆棘划伤,几乎每一个人都大大小小受过多次伤。大家风餐露宿,顶烈日冒风雨,谁也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二十多名工作人员,人人一头钻入工地,后方的家都抛之脑后,不管家里老人妻子儿女遇到什么事,都一任自己解决。

穆队长家住西安,2008年西安工业学院土建专业毕业,应聘来岩土公司工作。爱人是某大学教师。他今年年初才从巴基斯坦当设计代表(一去3年)圆满完成任务后回国。本想在西安机关安安稳稳工作一段时间,不曾想却又接受这项艰巨的勘测设计任务。5月份妻子生孩子,他都顾不上照顾,就全身心投入这个项目测量设计的紧张工作。直到8月份才设法照料一下妻子和可爱的儿子。他将对妻儿的疼爱化作工作上的莫大动力,决心身体力行带领这个测量设计队伍,坚决打个漂亮仗,以此回报妻子为他付出的牺牲,以此回报公司对他的信任和当地群众的热切期盼。

等到我们聊毕已经是凌晨一点钟了。采访乡镇领导策划拍摄方案

凌晨7点钟,天色灰蒙蒙,我起床准备拍摄晨景。由于这里太阳升起得迟,我还有充分的时间构思。忽然心血来潮,觉得今天应该重点采访乡镇领导,昨天我就让穆队长给乡政府打过招呼。

我独自扛上相机,爬上镇子上面的山坡,纵览这个乡政府所在地。乡政府不大,是个二层小楼与一溜平房围成一个小院。房屋已经破旧不堪,一侧有一个半拉子工程的烂尾楼,只修筑了一层,一些锈蚀的钢筋零乱地刺向天空,仿佛惊叹号抑或问号。周围零零散散座落着二三十户村民吊脚楼。由于地势不平,居民房屋随着山势高低错落,沿雅鲁藏布江边而建。大约8点钟,远处山头上的天空出现了殷殷霞彩。乡政府中间的小路上,有小学生隐隐绰绰的身影活跃。我便将这些景观拍摄在一起,拉开今天拍摄的序幕。

8点半钟与穆队长一块吃早点,一小碗大米稀饭,两个极小的袖珍馒头就一小碟儿咸菜。我边喝稀饭边和穆队长商量,早晨先去乡政府采访,然后再策划勘测设计如何拍摄,侦察拍摄最佳地点。他表示同意。于是早点后我俩步行到乡政府。

乡人大副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穆队长向他说明来意。他说:“乡长、书记都出差,你们有什么要问的我尽量满足。”我明确提出要采访乡镇修筑这条道路的迫切性。他说,从医院、学校和群众生活三个方面即可以证实。他叫来两名乡镇干部,一名是管户籍和治安的干部,一名是乡卫生院的院长,我提议由他先从全乡的角度说说修这条公路的迫切性。他说目前他们这个乡和再往上游的甘登乡是全县现在唯独没有通公路的两个乡镇,已经成为全县的老大难。就连乡政府干部也平时守不住,这大山里进来出去都要步行,进山要走一天,出山也要走一天。由于道路艰难,好些干部都在这里干不了一年便设法调走了。由于不通公路,群众生活必需品都要靠人扛畜驮进来,货物奇缺,价格昂贵,生活困难。不要说群众房屋建筑和室内设施的改善,单就日常生活的衣食必需品都供应不上。举个例子,矿泉水、饮料每瓶每筒都是10元,谁能喝得起?而更为重要的是,乡村的电力、通讯网络由于公路不通,大型设备进不了山里,其配套工程都没法实施,仿佛与外界绝缘,现代化的触角还伸不到这里。乡政府大楼的建设,由于建筑材料没法进场,已经停工一年了。好不容易人扛畜驮进来的钢筋生锈,水泥过期失效成废品了。乡镇唯一的小学更是设备简陋,院落、教室、桌椅板凳及宿舍床板都破破烂烂,教室里的地板、门窗没有一个是新的。教师难稳定,小学入学率极低,孩子们的教育都成问题。

卫生院长说,这里常常遇到危重病人,因为道路艰险,一时送不到大医院而耽搁生命,每年都要遇到好几起。而且他这个卫生院,由于公路不通,药品、器材都极度短缺。门诊住院难安排,稍大一些的手术都没法做。说起他曾经在前面的甘登乡工作过四年,那时每次进山得步行四天,出山也是四天时间,一进去就大半年不出来。

口头采访后,我将乡政府、卫生院及小学校、村民住处生活实况分别进行了现场实录拍摄。随后我又与穆队长徒步十余里沿雅鲁藏布江逆流而上,迎接从山上下来的季新友总工程师。在前面一道大山涧上的木浮桥边,我们迎面见到了刚从山上勘察工地下山的季总。他个头不高很健谈,一说起勘测设计的艰难和选线理念便侃侃而谈。他小圆脸上一对黑亮的眼睛透射出睿智敏捷的目光。脸晒得黑黑的,一副疲倦不堪的神情。细看他脸上有两道渗血的划痕,细问才知是一场惊险的生死劫难刚刚被他战胜。原来在勘测下山中,他错抓了一根朽木被闪空跌在山崖下,幸好揪住一根荆棘,虽然手、脸都划破了,屁股墩疼了,一个用惯了的储存大量数据的手机也滚下山崖,但庆幸其他处并未受伤,并无生命之虞。他乐呵呵地朗朗大笑道:“老先人学下好了,这次有惊无险,阎王爷暂不收留,留得青山在,还得继续奋斗。再怎么说这个项目得漂亮地完成,我不能干个半拉子!”说话间,正好走在一处地势险要头顶悬着岩石的山崖侧畔,我叫他停住脚步,即兴采访勘察队员如何在悬崖峭壁上放线操作。他随口就说得头头是道。在与他一路同行中,我与他商定明天重点拍摄镜头的最佳地点。他略微犹豫了一下,欣然同意了我提出的“纪实拍摄”方案。

好不容易排队挂号吃过中午饭,我与季总、穆队长一同前行至山后一条雅鲁藏布江支流,策划如何拍摄他们平常搭设便桥和悬崖绝壁上勘察作业的镜头。

策划完返回时已是傍晚,我分别拍摄了季总和穆队长的现场采访同期声。季总着重表述这条公路勘察设计中线路确定有哪些特点。主要考虑既最大限度避开地质灾害,又要便于修建,总体要比现在的骡队便道要高几十米,个别地段要高出上百米。穆队长着重表述这条公路勘测中的难点。特别是生活用品短缺,勘察现场穿林海攀悬崖异常艰险。季总进行五次试镜,穆队长进行三次试镜,均有些紧张,镜头回放,两人都觉得不太理想。我答应明天重新拍摄,让他俩好好构思准备现场要说的话。我建议去县城采访交通局长,季总提议暂时不采访,因项目勘察设计远远未完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他从惯常的官场禁忌考虑出发,还要求这次采访要做好保密工作。

由于墨脱县一位副县长当晚到达这个乡镇。晚饭时饭店全力以赴首先侍候好他,因此我们的晚饭比昨天吃得更晚。9点钟晚饭才吃毕,我匆匆和季总聊几句他本人的情况以及对这个项目勘察的感受。正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