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设计与课例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21:28:57

点击下载

作者:叶海兵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设计与课例集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设计与课例集试读:

序言

近乎两年前,浙江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领导向我提起他们准备编写两本书,一本是教与学理论引领的基地校本研究用书,另一本是基地教学课例与教学设计撰写成果的书。当时我觉得编写这两本书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因为在编书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基地校长和教师们深入思考一些基地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问题。若在编写的过程中能与当前全国各地基地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那么这两本书的出版将会给全国各地基地在基地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时隔一年后,当我拿到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两本书稿,即《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校本研修——学与教原理与应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设计与课例集》,非常惊喜,同时也非常感动。惊喜的是在短短一年时间两本书稿已经完成,而且书的结构体系严谨,内容具体详实;感动的是基地校长和教师们踏实的工作态度。翻阅两本书之后,感到两本书针对基地建设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校本研修——学与教原理与应用》是在浙江师范大学李伟健副校长的指导下,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与李伟健教授的学术团队通力合作之作。全书分为“学与教原理”篇和“应用”篇,每篇都有五个章节。前五章每章首先介绍学与教的原理,然后以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例阐述原理的应用。后五章主要介绍基地教科研的实施情况。书中理论真正落到实处,把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本书为全国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培训提供了蓝本,初步解决了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培训无处去、专业不对口的困难。《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学设计与课例集》是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在李伟健教授及其学术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书凝结了基地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全书精选26篇教学设计与26篇

教学课例

,记录了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课中的监测与调控和课后的深度反思。本书的特点是:第一、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提出独具特色的课程目标——“爱生活、勇担当、能创造、敢超越”。将素质教育的超前理念与基地课程目标有机结合,使本书的内容既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又符合学生的素质发展规律;第二,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例的教学环节是根据体验式教育理论设计的,分为:破冰起航、参与体验、反思分享和总结应用,做到了教学过程的有理有据;第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例中,加入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和“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两部分内容。这使教师不仅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而且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素质发展;第四,在教学中加入了“教学意图分析”和“学与教的原理分析”,使先前只是经验积累的教学变成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可有力促使素质教育基地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的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战略要求的推动下,素质教育在各地各级教育机构中相继开展。然而由于传统学校师资条件和场地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促使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探索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全国各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应运而生,方兴未艾。据2007年的一个统计,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一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各级各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无疑对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2008年才开始建设,到2013年也只有5年的建设和发展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不仅重视基础条件的硬件建设,而且更重视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学策略等内涵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出版的这两本书,是针对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发展与建设的教材和著作,这在国内并不多见。相信这两本书对于全国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将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是为序。林崇德2013年9月10日于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篇 生存体验

“生存体验”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训练、野外生存体验、紧急救护训练、防灾减灾演练、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工业劳动实践、职业生活体验、社区服务实践等活动项目。旨在通过这类活动的体验与实践,让学生了解自身成长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和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自我保护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基本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习惯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纸花制作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素质实践基地的课程是一种系统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其目标中包含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纸花制作》这节课不仅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各种花的了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识别不同的花并能说出花的名字。

技能目标:学生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与技能。

情感目标:1. 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 学生能初步感受生活与美术的关系,并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在纸花制作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制作纸花。

难点:纸花制作手法的掌握。

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针对小学高段学生开设的。这一时期的学生处在童年期的末期,他们有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认知发展上,开始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实物的依赖性较大,所以在制作纸花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同时,此年龄段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通过制作纸花,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美。

此年龄段的学生情感体验开始变得丰富和复杂,情绪反应向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友谊感等情感活动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在个性发展上,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增强,这个时期是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时期,同伴关系、教师评价、社交能力等都是影响其对今后个性倾向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帮助。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学生开设《纸花制作》这门课程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其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皱纹纸、剪刀(两人一把)、粗铁丝、双面胶、绿胶带。

知识与技能准备: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花,掌握花的制作方法和技能。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纸花制作是一项室内活动,现在的小学生都比较好动,不喜欢坐教室里,喜欢一些室外的课程。而纸花制作对女生来说是有兴趣的,而对男生来说,感觉这些动手类的适合女生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男女生叉开来坐。而且,老师还要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让学生欣赏以前学生留下来的作品。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点评

优点:

1. 教学目的和教学设计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发展实情进行制定和设计,符合学生素质实践发展规律,学生易于接受。

2. 师生关系处理得很好,从破冰起航阶段,老师一直跟学生互动,尊重学生,一直微笑着,让学生有一种课堂安全感,并将此教学态度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氛围融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在活动过程中对剪刀和铁丝的安全事项讲得很到位,也将安全问题放在前面强调。

4. 可以让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一起动手做,学生不懂的地方,老师及时下去指导,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

建议:

分享和反思阶段是很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是一节课的灵魂。在最后分享的阶段,建议老师可以增加分享的时间,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反思

1. 自我评价(1)在一堂课中能够将纸花制作的活动较流畅的进行下来。(2)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能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思考并留有时间给学生进行分享。

2. 自我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2)在制作过程中,应该多在学生中走动,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3)在课堂中,不管学生做得好与坏,都应鼓励学生动手去尝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得好,“教学相长,学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潜心钻研,努力学习,争取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丝网花制作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丝网花制作是现代手工艺的一种,在制作丝网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审美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制作丝网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通过丝网花的制作,学生既欣赏了花的多姿争艳,又掌握了做花的技能。针对初中生中开设这门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陶冶其情操。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初步了解丝网花的由来,清楚制作丝网花的意义。

技能目标:学生习得丝网花的制作方法,并能独立制作丝网花。

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到制作丝网花的快乐,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

重难点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花”的立体制作方法。

难点:利用扎、绑、组合等方法制作花的造型。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一的劳技和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好学和善学的时期,比较喜欢接受新事物,而丝网花正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一门手工艺,学生在生活中欣赏的很多,但真正接触到的却很少,这门课正好能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准备

丝网花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尖嘴钳、剪刀、丝网、线、四号套筒、花蕊、一根30cm的花杆、三根40cm的细铁丝、各种造型的丝网花一束、丝网制作的小动物和水果。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丝网花的制作对于女生来说非常喜欢,而男生相对差一点。因此在课前分组时,可以安排男女生同桌,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在讲授丝网花制作步骤时,之前的做法是教师在前面一边说一边做,待整个制作完成后再让学生进行尝试。这种授课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都学不会。因此在教授制作方法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做,待学生学会后再让学生自由创作。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点评

优点:

1. 教师上课条理清晰,富有创意,能够通过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达到教学目标。

2.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教师使用了形象的诗句来引入该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创意丝网花制作,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3. 在课堂控制上,教师首先提前将材料放在课桌内而不是摆放在课桌上,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发放材料时有可能引起的课堂混乱。另一方面学生一开始没有接触到材料,可以使他们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而不是玩弄手头的材料。

4. 教师对于课程的组织也就是丝网花制作的过程讲解非常清晰,将整个制作过程分成了一个一个的操作步骤,每一个步骤教完后及时下到每一个小组巡视,以取得学生的反馈,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5. 在学生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来形容(表扬)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这一堂课当中的一个教学亮点,也是教学的升华。

6. 最后向学生展示各种丝网花工艺品,提示学生除了课堂上大家制作的方式以外,还可以有各式各样的丝网花制作方式和工艺,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建议:

1. 由于本堂课是合作制作丝网花,教师在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尝试让男女生同组或有过丝网花制作经验的同学和没有相关经验的同学同组,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2. 在分享环节,所用的时间太少,没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感受与体会。这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思考,学生很可能只是学到了一门简单的手艺,而思考之下,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上的成长。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该环节能充分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1. 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做好一朵花时,部分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还没能完成,主要是在捆绑花瓣的步骤上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部分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多做几个花瓣,增加制作的难度,对于接受能力弱的可以多示范讲解几遍。

2. 在教师示范作品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说看不清,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有序地上来观看,或者把作品摆在学生能够看得见的位置。因为通过作品欣赏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意陶吧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百花齐放了。各种手工艺的普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以及各种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标志。陶瓷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之一,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可以有极大的提高。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 学生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学会思考。

2. 了解陶瓷的起源发展,增加对造型形态的理解。

技能目标:1. 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陶艺作品。

2. 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作品设计。

情感目标:热爱工艺美术,热爱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出作品。

难点:揉泥时保证里面没有气泡。在过程中,手的姿势及对转盘速度的控制。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讲,对事物的认识已日趋成熟,但尚未完全脱离儿童时代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并未摆脱制作时稚拙的手法。陶泥制作过程,是一个手眼协调的过程。这点会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在陶泥制作前需要在头脑中构建出作品的模样,然后再去进行制作。在头脑中对事物的建构,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知觉和思维逻辑的发展。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创意陶吧》这节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转盘、陶泥、水盆、陶艺刮板、割线、拉坯机。

知识与技能准备:了解陶艺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掌握常规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创意陶吧》这门课是一门室内艺术课。将学生对小时候玩泥巴的回忆延伸到陶泥制作中来,同学们一开始会很兴奋。但是对于制作中的不理解会导致失误,所以要反复强调重难点。首先在揉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泥巴里面最后没有杂质和气泡。在保持转盘干燥的情况下将泥巴放置在转盘中心固定好。这些在教学中要边示范边强调。其次在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双手保持泥团的稳定,手不要随泥团晃动。在教授制作方法的同时也要强调一些安全问题。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点评

优点:

1. 课堂教学条理清晰,富有创意,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流程相对完整,有课堂的导入、学生参与体验、学生分享,较好地展示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

3. 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亲身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那些失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有利于增加学生积极探索的勇气,提升学生自信心。

建议:

让学生充分体验之后,学生才能有所收获。在本节课中,教师关于知识方面的传授较多,这样造成一个结果是学生体验的时间较少。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减少知识传授的时间,将更多地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体验。这样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教学反思

1. 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的知识和制作方法。在认识上,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结合各类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2. 从对学生的思想方面,学生喜欢一些能够展现他们才能的课题,特别是这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创意构思的动脑动手结合的课题,学生会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教师就更加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安营扎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安营扎寨》是一门锻炼学生野外生存的活动。这门课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搭帐篷和拆帐篷。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解以及掌握野外活动的一些基本的、必备的生存技能。在这个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人人渐渐地远离了自然,渐渐地习惯在家里面接受外面的信息。特别是现在城市的孩子,基本已经丧失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而《安营扎寨》这门课恰恰能弥补学生这些缺陷,使学生能够亲近自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野外生存的一些常识。

技能目标:学生学会自主搭建、拆解帐篷,学会选取正确的地理位置搭建帐篷,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到野外活动的乐趣,并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尝试野外活动。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会搭建帐篷,搭建帐篷时应该如何选取正确的地理位置。

难点:在野外如何自我保护,正确整理帐篷。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叛逆期,对于一些新鲜刺激的活动,常常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的欲望。野外生存正是一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学会搭建帐篷,学会如何选择正确的地理位置以及野外的自我保护意识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需要的。

认知发展特点: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过渡,对于一些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投入更多精力去思考。

情绪情感特点:学生情感体验开始变得丰富和复杂,在此年龄段,学生情绪反应向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友谊感等高级情感活动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同伴之间相互合作,这样可以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

个性的发展特点:初中生的个性比较好强,较为冲动和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给与鼓励,语气应该和善,能够有助于和学生交流沟通。

通过以上分析,学会搭建帐篷,如何选择正确的地理位置以及野外的自我保护正是他们这个年龄层次所需要学习的课外知识。

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整理好活动所需要的帐篷数量,检查内部零件是否有损坏。

知识与技能准备:了解野外活动所需的装备,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识。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第一,安营扎寨活动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搭建帐篷应该选取正确的位置,在野外活动的时候,学会正确携带有用的工具并且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在野外保护好自己;第二,在学生自主搭建帐篷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要拿帐篷袋里面的东西来打闹,尤其是主支架和地钉,不要拿来玩耍。第三,收取帐篷要讲解详细,保证每个学生都会。在学生自己拆装帐篷的时候给予帮助,并且提醒学生要按照规范拆装帐篷。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点评

优点:

1. 教学策略方面:老师将学生围成一圈边示范边讲解,以此展开教学活动。这有利于知识信息传递的流畅性,并且对于知识接受者来说,这种方式较排成几列的讲授式更加公平。

2. 教学方法方面: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善于运用新异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帐篷分为内帐和外帐,老师将内帐比作“内脏”,外帐比作“骨骼”,达到了拉近师生关系的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 教学设计方面: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步骤展开有序。第一,课程导入。老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分步骤讲解帐篷的搭建和拆分,最后拓展到帐篷搭建选址的知识。第二,参与体验。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帐篷的搭建和拆解。第三,反思分享。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体验分享。

4. 教学态度方面:对参与分享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体现充分的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

建议:

1. 教学仪态方面,老师上课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如果能在教学过程表现上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激情,那么相信会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2. 知识拓展方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帐篷搭建的选址给予了详细讲解,如果能够把帐篷的外帐、内帐以及地钉的功用具体分开讲解,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那么即可做到将搭建帐篷的简单动作图式延伸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体现了知识的顺应过程,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反思

安营扎寨这一节的重点,并不是教会学生搭建帐篷,搭建帐篷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我们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搭建帐篷应该选取正确的位置。还有在野外活动的时候,应该携带对我们有所帮助的工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如何在野外保护好自己。

我个人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讲解比较幽默风趣,能够吸引学生。缺点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得会比较仓促,有些重点没有讲全面,比如搭建的位置,还有野外活动的安全等一些细节问题。还有最后的分享时间过短。以后在学生自己搭建帐篷的时间可以压缩一下,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最后的分享总结。

石膏倒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石膏倒模》这节课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模具,制作石膏模型。本节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作所带来的喜悦,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创造的热情迁移到生活当中。

以石膏倒模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选题上具有可行性。可行性表现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要求很少,只需要简单的几样用具和积极的创作态度即可,另外学生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便于学校开展这门课。这节课的意义还表现在,学生通过制作较为复杂的工艺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品质。通过解决制作过程中一些复杂环节中的差错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了解石膏倒模的工艺流程,学生对工艺美术有了理性的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协作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技术意识、环保意识等。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难点:制作流程和操作细节的把握。学情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初中生身心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不稳定期,独立自主意识更强。但另一方面,初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其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要把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要地位。素质实践基地的课程是一种更加系统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其目标中也包含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正确引导,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鼓励,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以上分析,对学生开设《石膏倒模》这门课,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碗或小桶1只、夹子4—6个、搅拌棒1支、塑料盆1只、小勺1个。

知识与技能准备:了解石膏像的原料成分及成像硬化的原理,掌握常规的转动上浆的手法。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石膏倒模》这门课相对来说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步骤多且需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成功地创作。本节课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详细讲解每个制作环节的注意点,在动作示范上一定要慢,让每位同学都能看清楚,且要多次练习才可。其次,在制作石膏像时第一次的成功率往往较低,当出现较多人次失败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鼓励并帮助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还要强调团队分工协作的重要性。最后,在清洗整理用具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清洗干净。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点评

优点:

1. 课堂教学条理清晰,富有创意,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流程相对完整,有课程的导入,学生参与体验,最后学生的分享,较好地展示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

教学反思

1.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安排有序,步骤讲解表述清晰。

2. 学生兴趣浓,参与活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泼。

3. 学生参与活动时,节奏稍显凌乱。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把握,比如石膏浆搅拌均匀、硬化时间等控制不是很好,导致作品成功率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强化过程的控制和节奏的把握,对制作过程的复杂环节予以指导帮忙。

4. 由于石膏像制作步骤较多且比较复杂,学生2人/组在活动过程中出现配合不够密切,往往导致两位同学抢着做同一项工作,显得手忙脚乱。

5. 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学生在1课时中往往只能完成1次制作体验,如有制作失败的,往往没有时间进行第2次的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建议本节活动课至少需要2课时。

6.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活动器具的清洗,由于时间、学生态度等因素往往导致活动器具的清洗不够彻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在以后的活动课中还需要好好想办法解决。

美味烧烤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美味烧烤》这节课是一种带有娱乐和放松性质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烧烤食物。学会之后,小组合作,一起烧烤。最后小组分享美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放松,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烧烤技能。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烧烤常识和烧烤文化。

技能目标:学生学会简单的食物烧烤。

情感目标:学生体验烧烤的乐趣,热爱中国的美食文化。

重难点分析

重点:操作方法,在烧烤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乐趣,能品尝到亲自烤制的美味。

难点:如何把食物烧烤好,如何使食物在烧烤过程中不被烤焦。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个性特征不断增强,这个时期是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时期,学业成败、社交能力、同伴关系、教师的评价都是影响其今后个性倾向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一时期是初中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生能力结构分析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烤炉、刷子、油、辣椒面、调味料、铁盘、蔬菜等。

知识与技能准备:了解烧烤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掌握碳的分类及烤制的操作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1. 一些学生已经有了烧烤体验,有些则第一次接触,在上课前,如果能对学生情况作分析调查,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如让有烧烤经验的同学与没有经验的同学混合分组。

2. 一些组的烧烤进行比较顺利,而另一些则烧不熟。如果此时引导学生比较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可以激发学生观察、比较、总结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 安全问题:对学生用刀切食物等细节的关注和提醒。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点评

优点:

1. 教学目标明确。

2. 课程设计符合素质发展的基本规律。(1)师生关系建立得很和谐,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问题很重要,即学生内心接受不接受。赵老师授课过程中一直面对微笑,宽容、接纳学生。课堂中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在平时的知识学习中如果师生关系没有维持好,学生还能学一点,而我们的素质教育课不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如果师生关系建立不好,那么学生就会一点收获都没有。人本主义强调教师要无条件接受学生,赵老师这方面做得很好,这种态度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喜欢,因此积极参与素质的学习。(2)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素质教育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才能更好地学习。(3)重视了学生的体验,素质教育与文化课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素质教育成效需要在体验中生成。只有在体验中才能真正形成这样的素质。

3. 教态自然得体,语言清晰,使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能够顺利传到学生,便于学生接受。

4. 课程过程相对完整:导入——参与——分享,符合体验教学的模式。

5. 采用了讲授与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上课,与课程内容相符。

6. 在分享环节中,使用小奖品作为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外部激励刺激,激发起学生的外部动机,从中也可以反映出教师在课前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7. 在分享环节中,找出四名学生进行分享,分享得比较充分。

建议:

1. 一些学生已经有了烧烤体验,有些则第一次接触,在上课前,如果能对学生情况作分析调查,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如让有烧烤经验的同学与没有经验的同学混合分组。

2. 一些组的烧烤进行比较顺利,而另一些则烧不熟。如果此时引导学生比较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可以激发学生观察、比较、总结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 安全问题:对学生用刀切食物等细节的关注和提醒。

教学反思:

1. 自我评价(1)教学目标明确。(2)能够较流畅地将课程环节进行下来。(3)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4)宽容学生,与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接纳自己,在一个没有抵触的环境中学习。(5)能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思考并留有时间给学生分享。

2. 自我反思(1)因为烧烤课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容易忽略了部分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应该多注意这些不够活跃的学生。(2)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用语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不用“感受”,用“感觉”,或者“心情”,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3)学生发言不太积极,如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发言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是主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家政教育的兴起跟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是主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家政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学生通过洗菜切菜、烟熏火燎地做饭、烈日下拾柴、收获农产品一系列活动,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劳动人民的可敬;通过欣赏、品尝自己亲手做的饭菜,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劳动,从而重新认识他人,展现集体的魅力。针对初中学生开设这门课,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态度。家政是一项学生非常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动脑习惯,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学生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独立完成整个做饭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而且增加了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学生能够动手将生菜做成熟菜。

2. 学生能够动脑创新、养成节约与环保的意识。

技能目标:

1. 学生学会洗菜切菜的方法,并能独立地准备食材。

2. 学生了解炒菜的基本常识,掌握基本的炒菜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而加深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增进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生火和炒菜的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丰盛的菜肴。

难点:加深尊重劳动者和增进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我是主厨》这门课程是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他们年龄大约十三岁左右,处在青春期的初期。他们想象力丰富,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减少,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所以对于新鲜的事物,此时的学生会积极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上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此时学生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作出相应的概括。在做饭的过程中,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做一道菜后,学生便能举一反三,尝试做其他的菜。学生情感体验开始变得丰富和复杂。在此年龄段,学生的情绪反应向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友谊感等高级情感活动发展。六七道菜,往往需要七八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学生的友谊、责任心可以得到提高。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学生开设《我是主厨》这门课,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有灶台的厨房四个、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锅碗瓢盆、基本调味品等,青菜、肉类等材料。

知识与技能准备:掌握生火、烧菜的基本技巧、火候的把握及搭配等。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1. 导入课堂的环节,教师讲解食材的特点时,不要讲得过多过细,因为学生此时非常兴奋,陈述性知识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简短介绍每种食材的主要特点,重点讲解学生比较陌生的事物,如生火的方法。

2. 参与体验环节,老师要不断地巡视,帮助、指导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生火,并用语言鼓励他们,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多种主料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3. 由于一个班级分配到4—5个活动室,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观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愉悦的情感和成功的体验。同时鼓励团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 最后在分享体验和总结应用环节,教师亲自尝尝学生做的菜,并通过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的评价要有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评课:

优点:

1. 安全及注意事项讲解详细、全面,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2. 课程设计合理,符合体验式教学的模式。

3. 分享环节得体、科学,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效果显著。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自发地说出自己的体验,达到心理上的成长和收获。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激情,与学生互动中有亲情,拉近师生距离,便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

建议:

兼顾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但对个别学生不能忽略,通过鼓励和引导,让所有学生加入集体活动中去。还应体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勇于创新的精神。如做菜别出心裁等。

教学反思《我是主厨》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总体上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也比较愉快。在导入课堂的环节中,教师通过讲授法,介绍食材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这部分知识学生的情趣不浓,较容易溜号,所以在讲解时,我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其二在讲解中多加入一些实物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动手带动听讲。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式活动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发展劳动技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参与体验环节中,老师要不断地巡视,帮助、指导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多种主料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进行创作。由于一个班级分配到4—5个活动室,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最后在分享体验和总结应用环节,由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两部分组成,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 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体能拓展、竞技比赛、趣味游戏、文化娱乐等活动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体力、毅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以及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张扬个性,激发潜能;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

多米诺骨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科学文化之外的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将来步入社会后需具备的各类素质,即社会文化素质。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素质实践基地所开设的课程是一种更加系统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其目标中也包含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多米诺骨牌》是一门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课程,能够培养参与者的意志,最大限度地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对学生开设这门课,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本节课的实施按照体验教学模式的四个步骤进行,分别是破冰起航、参与体验、反思分享、总结应用。破冰起航中,介绍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摆法,通过向学生介绍多米诺骨牌这一环节,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轻松气氛;参与体验中,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期待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反思分享中,引导学生反思实践中的收获,谈谈对活动的体会心得;总结应用中,联系生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 学生初步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2. 学生感知推力能使物体倾倒的作用及多米诺效应。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合作和比较,找到解决活动难点的最优方法。

情感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同伴间合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体验同伴间合作的乐趣。

难点:保证学生码牌过程的顺利进行(因为一不小心碰到骨牌就会倒下)。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其年龄大约在十一岁左右,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和心理上具有这样的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以及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对学生开设《多米诺骨牌》这门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激发学生智力、体力的双重挑战,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调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素质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准备

工具准备:多米诺骨牌四筐。

知识与技能准备: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掌握常规的码牌方法与技巧。

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多米诺骨牌这门课与“水上活动”、“军事五项”课相比,是一项室内活动课,而且相对来说是一项需要动脑动手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小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兴趣会比较高,但如何有序地组织好活动是教师授课面临的一个挑战。首先,教师要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摆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来。

多米诺骨牌对于小学生来说,耐心和毅力是最大的挑战,因为作品并不能一次成功,可能会经历多次的反复失败的过程,这样会消磨学生的耐心。因此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参与其中,适时给予鼓励,这样便于学生完成任务,同时也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课例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专家点评

优点:

1. 教学目标、上课条理清晰,富有创意,能够通过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达到教学目的。

2. 教学流程相对完整,有课程的导入,学生参与体验,最后学生的分享,较好地展示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

3. 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亲身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那些失败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有利于增加学生积极探索的勇气,提升学生自信心。

4. 教师富有激情,教态好,具有亲和力。

5. 人体多米诺环节设计得好,将课堂推向高潮,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与品德的教育。

建议:

在教学目标中多次提到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出教师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如果可以改进的话,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摆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来;还有就是如果能将课堂教学的环节作一些调整,将时间恰当地分配到体验式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将反思分享的时间增加一点,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样会更好。

教学反思

1. 自我评价(1)教学目标明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