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如清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8:55:04

点击下载

作者:宁远、林曦鹭、慕容素衣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善意如清流

善意如清流试读:

第一章

善意

by 小木头

小木头:写作者,微信公号:为自己加冕。烘培爱好者,小确幸收集者。

我一个人带着孩子乘坐高铁出门,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尽管上车之前已经想到了种种细节问题,可是心急火燎地上了火车之后,我还是遇到了诸多不便。

若两个人一起带孩子,两个座位再塞上一个孩子是不成问题的,但一个人,就一定要抱着他,辛苦倒在其次,孩子觉得不舒服,难免就动来动去,会影响到别人。譬如孩子要点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得出去、进来地折腾,恰好是个中间的座位,每次都跟邻座说,不好意思。却依然觉得非常抱歉……

很幸运是,遇到很多善意的人。

譬如帮我把箱子放到行李架上的那一位,后来忍不住逗一逗孩子:你几岁了?豆豆倒是很警惕地问我:认识他吗?在得到我的默许之后,才回答一下当成隐私的年龄。

譬如我的邻座,非但没有对我们进进出出皱起眉头,还善意提醒说,待会儿座位坐不满,可以找个宽敞的地方。豆豆也是来来去去几次,许是觉得这个人已经熟了,趁我不注意,居然伸手去摸人家的络腮胡,幸好那男士并没有厌恶,甚至是笑嘻嘻地,跟他开玩笑;

再譬如,我旁边的那位年纪大一点的乘客,大部分时间都戴着耳机看电影的,但是看到我被豆豆指挥得团团转,要脱外套,要放立体书,要拿走包包,便指一指自己的小桌板说:“你可以放到这里。”

我是常常感慨过的,我遇到了太多善良可爱的人,在我并不算多么长的人生之路上,太多时候是被暖意包围的。

偶尔,自然也是有恶意出没的,也会遇到毫无善意的人。

前些日子,省博举办野生动物展,听说甚是宏伟壮观,便带着豆豆去看。排队许久,参观许久,有点累了,到了楼上的茶座,给豆豆要一份甜点,克莱德先生喝一杯咖啡,休息一会儿。

茶座人不少,大人孩子,有人在休憩,有人在吃东西。有一家四口,坐在我们的对面,不知何时,豆豆跑过去,站在那位妈妈和小宝宝之间,也不说话,只是站着。

我下意识地以为,他是要跟那个小宝宝说话的,那是个两三岁的孩子,我跟豆豆说:“你拿一个小蛋糕给弟弟吃呀!”那位爸爸,大约也以为这是两个孩子在对视呢,打趣道:“你们两个大眼瞪小眼干什么呢?”

我们还没搞懂怎么回事,那位妈妈的脸色却变了,用一种奇怪而厌恶的表情对丈夫说:“我也奇怪,他为什么盯着我看?”

善意与恶意,是可以无声地发散出来的,一个眼神,一瞬间的脸色变化,甚至嘴角一点点抽动,都可以让人察觉到的。

更何况,我是那么敏感的人。

我疑惑着,当妈妈的人怎么会这么恶意满满地对待孩子。我走过去低声在豆豆耳边说:“我们到别的地方玩吧。”豆豆懵懂而不情愿地跟我走开了,我却还能听见那女人跟丈夫嘀咕,发着牢骚说:“他看着我干什么,真奇怪。”

豆豆照例高高兴兴去玩了,我自己却要做好一会儿心理疏导,才能够说服自己,这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奇怪的人啊,接受这个美好下午也可能会遇到一点莫名其妙的讨厌事这种情况。

最近几年,我们时常会提到“垃圾人”这个词,国外的心理学专家称之为“垃圾车定律”,指的是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有很多的垃圾、负面情绪,他们跑来跑去,随时准备倾倒在别人身上。

而社会上发生的那些有些匪夷所思的恶性事件,也能看到“垃圾人”的身影,他们自己负面情绪满满,只要有一点点机会,就要向别人释放恶意,有时候发生的甚至就是后果严重的恶性事件。

我们能做的,不过就是一笑而过,不要让自己宝贵的时间,美好的心情受到这种人的影响?

是的,走的路多了,总是会遇到坑。见的人多了,总有几个不那么喜欢的,这么想一想,真是情理之中。

不释放恶意,对这个世界而言,已经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我们来去匆匆,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未来。每个人都一肚子的压力,也有许多情绪在内心中翻滚,可是素昧平生的我们,若是在公交车上被挤了一下,彼此说一句“对不起”与“没事儿”,就很赞了。

曾经一度,二十岁的我,终日惶惶,很怕自己在四十岁的时候变成这个样子——拎着鼓鼓的皮包挤在公交车上,梳着文丝不乱的发型,穿着挺挺的大衣,保持着所谓风度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年女人。但偶尔被人家碰了一下胳膊,就怒火难耐,尖酸刻薄没有尽头,斤斤计较到寸步不让,因为我的生活里有太多酸甜苦辣,我工作很累家务很多婆媳关系不顺孩子也不让自己省心,你居然还敢碰我?我看到过一两个这样的女人之后,从此就成了我的噩梦。

但我在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善意的人之后,我也在学习释放善意,学习理解,学习懂得,学习去给别人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个结果,也并不是所有的善意都要掌声与赞美来回应——陌路相逢的车厢里,一个微笑,一次小小的帮忙,那种和煦温暖的氛围也许在火车到站时就会烟消云散,可是留在彼此心中的那一点点暖意,会慢慢地积累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个人就成了温暖的善意的人,不用刻意,也会散发着善意的光。

在镇江的金山寺,我牵着豆豆的手,他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迟疑着想要跳得远一点,大约又怕我一个人拉着不管用。这时候,门槛外的一个年轻男子伸出手,拉住豆豆的手,帮助他远远地跳了出去……

我想,我们大约要先成为一个充满善意的人,才会愿意去做充满善意的事情,才不会那么计较到刻薄,才会胸中有沟壑,心中有世界吧,才不会成为一个“小”的人。

于是,这个世界上就会多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善意的出手相助,一个愿意在雨夜借出半边伞的陌生人,一间愿意接纳拾荒老人读书的图书馆,许许多多愿意以善意的姿态面对世界的你我他……

这世界,就好了。

我承认此刻我的无力

by宁远

宁远 :“远远的阳光房”创始人,除了做衣服,养孩子,还演话剧,写作,十足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出版过畅销书《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和贝壳带着三个小女孩走在河边,河对面是二姨的菜地,小女孩都提着篮子,要去对面菜地摘豌豆尖。春夏之交的河堤铺满了绿色,前方就是连接对岸的小桥了。小女孩们走走停停,偶尔蹲下来采野花,在微风里她们快活无比。

快到小桥的时候,小树下站着一只吃草的白色山羊,练第一个跑上前跟羊打招呼:小羊小羊,咩咩咩,我们可以跟你一起玩儿吗?小溪也和和气气地跟了过去:咩咩咩,我们可以跟你一起玩儿吗?羊抬起头看了看小孩们,又低下头吃草了。

贝壳说:你们喂小羊吃草吧。好啊好啊!仨小孩迅速在河边摘下最嫩的青草陆续递到羊的嘴边,羊也不怕生,咔滋咔滋吃起来。

和羊在一起的时间过去大约十五分钟,要摘了豌豆尖回家做午饭,我们催促孩子们该过桥了。练不舍得走,我说等我们回来还可以喂它吃豌豆尖呢。听我这么说,大家就走上桥往对岸去了。

摘豌豆尖的时候,对面草地传来惨叫声,羊被狗咬了。

首先是孩子们在惊呼:啊!大狗在咬小羊!抬头看去,一只大狼狗正尾随惨叫的羊,羊脚上栓了绳子,只能围着小树转圈圈。大狼狗的身后是三个男人,其中一位还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刀,看起来,狼狗咬羊是得到了主人的示意。孩子们已经在尖叫了,两个妈妈也朝对面大喊:不要这样,你们管一下啊。三个男人奇怪地往对岸看了两眼,拉开了狼狗,随即又解开了羊的绳子——原来他们同时也是羊的主人。

他们今天要宰羊,就在这河边,就在小树下,就在我们的孩子面前。

暂时获得自由的羊想离狼狗远些,它开始奋力奔跑,但一只脚已经不听使唤,估计被狼狗咬断了。在它奋力做出跑的趋势的一刹那,狼狗又扑了过来,羊的惨叫又传到了对岸孩子们的耳朵里。三个男人正埋头整理宰羊的工具,听到孩子们更大声的尖叫了才吼了一声狼狗。我和贝壳愤怒了:咋回事,管一下狗啊!

这愤怒准确来讲是愤懑,羊是人家的,狼狗也是人家的,在这河滩宰一只羊也不犯法,周围还有三五个路人也没觉得这是件应该愤怒的事。见我们情绪激烈,三个男人牵着狼狗拖着羊往树林方向走了。“妈妈,我们回家吧。”练说。好,回家。

过小桥,原路返回,却没想到在返回的路上撞见了挂在另一棵树上的,已经死去的羊。

三个小孩都看见了,地上一滩血,狼狗不见了,羊倒挂在树枝上,嘴张得很大,眼睛也睁着,整个表情还停留在惊恐的瞬间。三个男人只剩下一个在收拾残局。练就要哭了:“妈妈,都怪你要先摘豌豆尖,不然羊还能多吃些我们的青草……”气气和小溪两个小小孩还是懵的,附和了几声姐姐就被别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只有练一直很低落。我和贝壳除了叹气,也说不出什么。

晚上,睡前故事后,三岁的妹妹很快睡着了,练还睁大眼,翻来覆去一会儿,坐起来说:妈妈,人不应该吃羊,狗也不应该咬羊,我再也不吃羊肉了,也不吃鸡肉也不吃兔肉也不吃猪肉,它们都太可怜了。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她,安慰她,有些问题,妈妈也不知道答案。“练,我也很难过……可是,睡觉吧,晚安。”

生而为人,没有信仰,不是素食主义者,我承认此刻我的无力。

我被这位孤独的老人温暖了

by鹭

鹭:本科学金融,MPA公共事物管理硕士,2011年辞职,转行为一名自然主义摄影师,主要拍摄孩子的日常生活。曾在《我们》《三联生活周刊》发表文章。

从秋天开始到入冬前,我经常出差,出差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对这些人,对这些事,我心里总充满了感念。于是心里有了一个念头,想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让自己在碌碌风尘中不至于遗忘。

两三周前,我有一组拍摄,是给邦妮的书《味蕾记得我爱你》拍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的日常。我去了南方,先拍摄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她在北京的很多年里,总是给大家做好吃的,她做的食物不浮夸,从视觉到味觉,品质都扎扎实实的,渐渐地很多人就喜欢她的厨艺了。但就在这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决定回到老家的小县城,然后她就真的回去了,因为她妈妈一个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又不肯来北京。

小县城已经有了高铁站,北京出发五小时就到了,黄润的南方秋天景色,抚慰了我的离乡之苦,又想到可以吃到她做的饭,不由得高兴了起来。我们在火车站见面后搭乘出租车了进县城,竟然也有点堵车。她,好吧,我们都叫她天使来着。我到了天使家,发现她和她妈妈分开住,她住的是爷爷的老房子,在一栋三层老楼的一楼,采光不是很好,房间也不大,但里面被天使收拾得很文艺,这里的文艺丝毫没有矫情,浮夸,假扮的意思。屋里都是木质家具,还有很多书,日杂摆放得很整齐,天使还放着音乐。这个小房子还包括了厨房,所以空间非常有限,但都被天使收拾得井井有条,一眼就知道那些锅碗瓢盆都被认真对待,相信它们可以做出好吃的食物来。

和天使聊天,聊她现在的生活,聊她家的故事,天使无论说什么,无论对过去还是现在,都掷地有声,深夜临睡前她突然想起一件事,说屋里可能有一只蝙蝠,想起夏天我家东院屋子里飞进蝙蝠的那个晚上,听得我立刻头发竖起来,天使笑我,还以为我从乡下来可以帮到她,没想到,哼哼。事实证明,第二天早上两人一起把蝙蝠送出屋的过程中,我比天使躲得更远,叫声更大。

南方的冬天,屋子里很阴冷,我叮咛她千万注意保暖,而且教给她站立时练习腿部力量的方法。她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时令自制各种酱,在厨房一站就是一天,小锅熬酱,小锅煮瓶子,一次只能完成六瓶。她给我吃了应季的红薯酱,是去菜场买的本地红薯,回来去皮,慢慢熬煮,其中加了柠檬,味道非常好。吃到好的食物的感觉,和睡了一个好觉一样,心情很美,像飞一样地美着。

我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午饭后我又上了高铁,天使给我准备了柚子和热茶在路上吃,而且坚持送我到高铁站,送完我,她就又要去买本地红薯了。

接下来拍的是一个口才特别好,论辩很出名的女生,号称自己从小就是家里的霸王,但从她在节目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看,我都觉得她三观很正。她的性格,气势,那叫一个足,霸气!她知道我是拍孩子的后,就有点奇怪地开始列举她讨厌小孩子的各种事例和理论依据,她大学时修过儿童心理学,说孩子是人性本恶的集中体现,如果不是孩子本身小,力量不足,那么他们的恶足以让他们做出很多大坏事,孩子会肆无忌惮地玩儿,甚至玩儿死小虫子,而且孩子特别懂得讨好父母,讨好对达到目的有利的人。她说最讨厌听到的话就是,他们还是孩子嘛,就把过错都原谅了,在公共场所扰乱别人的事情就变成了理所然……

拍摄了四个小时左右,我基本没有有利的反驳,不仅仅是嘴笨,关键是还没自信,像被洗脑了一样,带着对孩子颠覆性的认知离开了她家,那时下着小雨,阴阴冷冷的,当天晚上竟然又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生一个孩子比杀一个人还罪过,文中列举了人类种种恶行,这些不生育主义者觉得不应该再为地球种下不好的种子。也许我是个太容易被洗脑的人?反正心里的情绪马上变成,真的,不要生孩子了。

最后一天拍摄的是邦妮发小的爸爸,叔叔当年给初中的他们做了一道菜,咖喱鸡肉,在连云港那样的小城,在九十年代,这道菜给邦妮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发小的妈妈去年去世了,叔叔在上海老家一个人生活,女儿在日本出差大半年了,邦妮跟我讲诉时,说他动作已经开始迟缓,也不太与人往来,有点孤僻,希望我去拍拍他。叔叔是有点儿拒绝的,拍照紧张,也很久没有做过这道菜了,而且邦妮也不与我同去,所以我也有点儿不知道该怎样拍一个老人,拍他的孤独么?

因为头一天被霸王女洗脑了,觉得人性太过于灰暗,生命不过如此,所以变得很失落,我就是带着这种心情去了上海比五角场还偏一点的一个老小区,叔叔住在19楼。对这次比较没有经验的拍摄,我特意想了一个开场白:“叔叔好,听说您有点儿紧张,没事儿,不要紧张,我就随便拍拍。”一边开场,一边闻到屋子里老人独自生活的味道,很整洁但不那么透气。叔叔听了我的开场白,笑了,说我哪里会做饭啊,真让人笑话。房间里东西很少,我一下没有想到要拍什么,我提议,那先去买菜吧。

买菜的路上,大概是从喜不喜欢做饭,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做饭聊起来的,叔叔讲起了他当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去支边贵州的事情,说是去教小学,但基本上就是干活儿,吃的东西也很有限,后来调到连云港,从教中学到教大学,也在学校认识了他妻子,他妻子是上海华师大物理系毕业的,先支边东北,再去了连云港,他们两个人就是在连云港相识,结婚,生子的。叔叔走路也不算慢,手不前后摆动,直直地垂在身体两边,很严谨的样子,说到过去的事,也常常笑笑,整个人精气神还不错,买完菜像上海人惯常的那样讨了一把小葱。

买好菜回家的路上,感觉叔叔已经放松了很多,回家开始做饭,说起咖喱鸡肉已经很久不做,女儿现在都不喜欢吃这些了。那时都是从上海带过去的油咖喱,然后给邦妮和女儿做来吃,那年代,这点东西就觉得很好吃了,其实哪里有,叔叔笑着说起这些。后来一边做饭又一边说起去贵州支边的事情,说最近有当年的一群人在张罗回去看看,问他当年那么苦,是不是也有温暖的好的的时候,叔叔说当然啦。

叔叔做了三菜一汤,咖喱鸡真的很好吃,我吃了很多,吃得很撑,还喝了黄酒。本来决定拍一个孤独老人调调的照片,后来却特意避开了那些孤独的情绪,因为不忍心,希望叔叔看到照片时,是积极的,是笑着的,就像当天晚上邦妮跟我说,叔叔特别高兴,说我吃了很多,说我喜欢他做的菜。我也很高兴,是因为很意外的我被一个“孤独”的老人温暖了。

天使回到小城,看到她过得很踏实,不想说像《小森林》那样美好,事实是无法比的,一个是真实生活,一个是造星造势造什么什么的创作。真实生活是人可以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而电影中的一切无人能真正体味。天使相当有自己的主意,她不是随世追逐的人,我只是一再提醒她,要练习腿部力量,别站久了,腰太累。看到天使做饭,吃到天使做饭,心里有感动,我知道我走不了她的选择的那条路,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不同的选择。

后来,我发了生一个孩子比杀人还罪过的文章给霸王女,霸王女笑了,说这个太偏激,我尊重自然。嘿!牛!我服了(呜呜呜,只有我这么容易被洗脑)!我其实特别感谢拍她的经历,让我反思了自己对孩子的认识,一直以来,我因为受惠于孩子,无论是因为拍摄,被他们萌到萌化,还是我真的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但很奇怪,拍了那么多孩子,早几年,我根本没有因此很想要孩子,比如为了抓紧要个孩子而找个孩子她爸,那时是因为看到养孩子的不容易,不只是经济投入,更是精力,爱,责任的投入。和狼结婚后,我们开始有要孩子的计划,但是我感到自己心底也不是百分之百地渴望,因为我知道那不只是个萌物而已。关于为什么生孩子,是为了让老人满意或者别人都生,亦或为了爱情,在我这里都被打了问号,让老人满意以及别人都生,这只是个现实情况,但不会真的影响我什么,为了爱情,就更说不上了,怎么说呢,难道没孩子就不爱啦?有孩子就能证明爱了?显然不是。所以我找不到生孩子的点,唯一动力是想,嗯,养孩子会让我成长(脸红)。而拍完霸王女,加上看了那篇文章,我突然有解脱感,好像突然有了支持自己没有很想生孩子的理由,可是,那个解脱却让我不那么温暖。

后来我就去拍叔叔了,我的心,就在这次拍摄中,被一个体现了人终是孤独的老人温暖了,平平凡凡的一个人,一个动作迟缓的孤独的背影,他转过身来,是他曾拥有的童年少年青年,他的爱情家庭事业,每一天的度过,就是每一天的度过,孤独,并不孤独。

我站在他背后,有个瞬间眼圈红了,如此意外,这个背影讲给我活过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从叔叔家出来,我竟然找到了生孩子的理由,其实是不再有什么理由,我不求经由你而丰富我自己,如果你来,你是我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我也是你人生体验的一部分;如果你不来,我也要好好体验我的人生。

好想抱抱她

by茉莉

茉莉:绽放旅行女装创始人,热爱生活,同时写作,已出版图书《绽放》。

和朋友久未联络,以为她心存芥蒂。

上一次见面还是怀孕的时候,她带着孩子专程从上海来看我。

那天刚好要忙微信的推送,她一进门我跟她说我需要忙一会儿,差不多到八点。

然后就自顾自地在电脑上工作着。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我婆婆和她聊天。

我觉得好朋友就是这样,可以不用太客套,自在就好。

后来到了晚饭的时间,我把手头的事放下边吃饭边和她聊天。

席间我婆婆看嘉嘉吃饭吃得好就说嘉嘉你好棒呀。

我跟婆婆说,你应该说嘉嘉你吃饭吃得很好,要表扬他做得好的事情,不能夸他整个人。

我朋友说,哎呦,我看你是看书看多了吧,至于嘛!

我没说话。

过了会儿嘉嘉先吃完了就从桌子底下钻出去了。

我跟嘉嘉说,妈妈来教你哦,你要是吃完饭离开的话可以跟大家说:你们请慢用!

嘉嘉很开心地学了起来,还做了请的手势。

我朋友说,你差不多就行了哈,嘉嘉已经很好了,你别太过了!

我就有点不高兴了。

我说你怎么什么都看不惯呀?

后来我们就有点争执了。

也怪我,我说我没觉得我的方式有什么不对或者让嘉嘉有什么不快,反倒是你,你叫你儿子吃饭叫了有十几次吧?

她说,你意思是我教育失败了呗?

然后我们就都有点不高兴了。

还是怪我,我说三儿说你从北京到上海来以后就没以前那么正能量了,有时候看你朋友圈都感觉到负能量。

她说你们还在背后说我坏话呀!我怎么负能量了,好,我现在是不配和你们做朋友了是吧?

巴拉巴拉,反正后来她好伤心地哭了起来,她说她都没去出差专门来看我,然后到我们家我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看她哭那么伤心我就跟她道歉呗,我公公婆婆一起哄她。

她对我公公婆婆说:反正你们就站在她那一面,怎么都是我不对!

我婆婆看这情形不对啊,就一直劝她还找话题和她聊。

但她还是哭完了整整一抽纸。

反正她也没法走了,还是按原计划要在我家住一晚。

我们一起给孩子洗澡的时候,我刚好跪在地上给嘉嘉脱衣服,就跟对面的她说,我错了还不行嘛,你看我都给你跪下了。

晚上我们和孩子一起睡一张床上,就算是和好了吧。

后来可能是我说微信上感觉她有些负能量,自此她都不在微信上和我互动了。

我生了悦悦也没见她跟我点个赞恭喜下什么的。我心里还暗暗地有点怪她。

她的朋友圈也不怎么更新了,最后一条停在两个月前,发了一条有关她父亲的内容。

悦悦也快两个月了,没收到过她的一言一句。

没有她的消息了,前两天我突然想是不是她有什么事。

就问她:最近好吗?她说:不好。

我问她是叔叔身体不好吗?

她才说她爸爸癌症晚期,现在是最后时期了……

三天后,她跟我说:我没爸爸了……

我难过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在我们这个年纪要面对这些生离死别,真是无法承受的痛。

在她需要安慰和帮助的时候我还怪她没问候过我。

我还以为她仍心存芥蒂,原来是我自己太小心眼。

心里特别难过,却是无能为力的感觉。

好想抱抱她。

这些年我来到苏州,不愿意接触太多人也没心思认识新朋友。

和老朋友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有时候也会觉得孤单,但已经不会主动打电话给朋友聊天了,更不会去说自己的心事,总觉得是打扰。

就这样和朋友们越走越远,以为是不打扰但其实是少了对朋友的关心。

好在我主动问了问她,否则可能就此误会下去了。

有时候和好朋友或者身边的某个人都会因为一些误会就渐渐断了联络。

庆幸这些年虽然很少联络却没有再失去过在乎的朋友。

以后要好好珍惜和关心每个朋友。

她们陪伴着一起走过的岁月,也无比珍贵。

眼睛有一点热

by Yoli

Yoli:素绘工作室创始人,星巴克合作艺术家,江湖人称“水彩女王”。一位成为了母亲才开始重拾画笔的艺术家,绘画即是她的生活方式。“素绘”即是“素心绘画”,用一颗平常心面对绘画,专心沉淀“生活的基本美”。

出院的晚上,我邀请星宝来跟我和小星贝一起睡。星宝看着我喂奶把小星贝哄睡,然后我们两个窝在被窝里“悄悄”聊天。“嘘——我们小声聊天,不要让小宝宝听到好不好?”“好!”星宝很兴奋这个属于我和他的小诡计,缩着头窝进被窝里。“妈妈,我可以摸摸你的肚子吗?”“当然可以啊。你摸吧。”“这是什么?”“这是收腹带,妈妈生了小宝宝,那么大的肚子要缩回去。”

星宝伸出手揉了揉眼睛,我看着他眼睛突然红通通,“怎么了?”“没什么,我只是眼睛有一点热。”

啊,星宝哭了。妈妈没想跟你说这个过程的不容易,也不想你难过,没想让你哭,可是你还是都懂得了。

这是你人生第一次“眼睛有一点热”的哭吧。

想到这里,妈妈的眼睛也有一点热。

我愣了那么一会,不知道说什么,只得说:“妈妈亲亲你吧。”

你笑起来,说:“我们讲故事吧!”

那个“有一点热”的瞬间很快就过去了。

可我知道,这个“有一点热”的瞬间会落进我们彼此的心里,钻到很深很深的地方去。

你现在大概还不能清楚,你那一瞬的感觉是什么。

那是爱。

爱在你心里,所以你的眼睛是温热的。而我的眼睛也是温热的,因为我看见了你的爱。

爱,有一点热就足够了。眼睛,有一点热就足够了。

嘘。

我们讲故事吧。

生活有爱做底色,只是底色就够了。生活的主角是那些没有意义的琐碎,耗费精力的消磨,这些已足够沉重,不必再让爱沉重了。

是的,妈妈想呵护星宝的“眼睛有一点热”。

因为觉得好珍贵,舍不得太热,舍不得用力。

有一点热就足够了。

只要有一点热在我们眼睛里,我们就能对着这繁琐绵长的细碎日子,轻盈地笑,松活地爱。

假如没有明天

by卫西谛

卫西谛:生于七十年代,现居南京,独立撰稿人。1998年创办知名电影论坛“后窗看电影”。迄今主编出版电影评论集近十本,其中包括曾是国内唯一的世界电影评论年鉴《电影+》系列丛书(2002年至2006年),另有《为希区柯克尖叫》《后窗看电影》《华语电影2005》等。近年来在国内数十家媒体撰写专栏影评。

你可能看过这样的一部电影,主人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某段过去,他会遇到一些相同的事、相同的人,他必须做出不同的选择才能拯救世界、拯救别人、或者拯救爱情。但是,我们不是在谈论《源代码》,不是在谈论《罗拉快跑》,(或者《盲目的机遇》与《滑动门》)。我们谈论的是1993年美国人拍的轻喜剧《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比尔·莫瑞扮演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回到过去,拯救的是他自己,或者说是他的人性。但是这个电影太轻快了,以致有时会让人忽略它的价值。著名的影评人罗杰·艾尔伯特在十来年后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评价,承认当初把这部电影看低了,但是有的影片“会渗入你的记忆,成为一个闪亮的点。当你发现当你需要表达一些你的感受时,你不得不借用它来阐释你的观点时,你就会回味出它的妙不可言了。”《土拨鼠日》确实“妙不可言”,它就像是一个寓言:一个人如何变得更好,从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气象预报员菲尔每年的二月二号都要去普苏塔尼小镇,报道那里的土拨鼠节,人们会煞有其事地问一只土拨鼠有没有看见自己的影子,以此来判断冬天的长短。菲尔讨厌这项工作,他巴不得草草报道完毕,就立刻离开这个地方。从开场起他就是一个不讨喜的人,不负责任、没有同情心、极其自大和自私、看谁都讨厌。我们每天都可以遇到这种人,他们并不坏,可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自己其实不也是这样吗?也许正是这样,在漫长的人生里,我们才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成熟。可是,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够意识到这点吧——除非有一天,我们像菲尔那样“卡住了”。

是的,菲尔卡在了二月二号。他在第二天六点醒来,发现自己收音机里放的歌,路上遇到的事,看到的小镇景象,都和昨天一模一样,他每天都要播报无聊的土拨鼠节,仿佛卷入了一个时间的漩涡。第一天,他惶恐;第二天,他沮丧;第三天,他自暴自弃……日复一日,他过的是同样的日子,而且永无止境。他再也走不出他讨厌的普苏塔尼,走不出土拨鼠日了。影片有一个毫不关键的情节道出了关键。菲尔在酒吧里问旁人:“如果你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每天过的都是同一天,那你怎么办呢?”那位老兄忧伤地说:“难道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吗?”——当然,难道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吗?

这位天气预报员菲尔在无望之下,首先开始冒险的生活,因为没有明天,所以他不必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反正第二天醒来又会回到时间的原点:二月二号。甚至他尝试了各种死亡的方式,但都改变不了残酷的事实:他会在二月二号的六点醒来,收音机里永远放着“I Got You Babe”。当然,胡闹够了,无聊够了之后,他开始试着追求他喜欢的女人:迷人而完美的女制片人丽塔。但是,即使菲尔日复一日地试探和迎合丽塔,他总是无法得到丽塔的爱,原因只有一个,他虽然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内心。在爱情失意之后,他开始尝试各种堕落。

当穷尽一切无聊之举后,菲尔终于认识到内心的快乐来源于学习,他开始利用“同样的日子”来读诗、弹琴、冰雕,成为文艺能手;然后又利用“同样的日子”,开始救人、行善,成为一个英雄。当他最终赢得了爱情之后,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终于走出了二月二日。当然,《土拨鼠日》不是教导你如何成为一个“道德楷模”,而是在讲换一种人生态度:你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从而使身边的世界也更美好。影片本身没有一丝装腔作势,它欢快得就让人想一看再看。这部电影并不解释菲尔为什么总会是回到二月二日,在这里没有什么科学解释,就像命运其实也没有什么科学解释一样。你是否能够摆脱卡住的日子,有时就取决于你能不能在人生中发现真正的美。

我们都是凭借温暖在世间行走

by荷香

荷香:现居重庆。绘本画家、诗人、梦境制造者,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喜欢画画、音乐、阅读、写作、旅行,以及一切美好的、有趣的、温暖的事物。出版有手绘本《一定要幸福》《一起去远方》,豆瓣电子绘本《很美很美的光》。

第一天。

在丹霞山长老峰的广场上,她一见我就喊姐姐,很亲切的样子,仿佛跟我认识了很久,就像喊亲人似的,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带着信任地看着我。口齿有些不清地说,姐姐,你的辫子真好看。

我说谢谢,看向她。十来岁的样子,短发,衣服有些脏,走路有些不平衡,拿着一把旧雨伞。五官、眼神、说话和表情让我一眼判断出她是一个智力不正常的孩子。

她跟我说,我今天放假了。

我问,放几天?

她用手比划着,想了想伸出五指说,五天。

她说,我有工作,在养狗。

我问,养了几条?

她又用手比划出五条。

她说,养狗不好,会咬人,我怕。

我问,你几岁呀?

她继续把一只手伸出来说五岁。

我们在墙壁上画画,还有朋友带着吉他、鼓在唱歌跳舞,她在广场上晃来晃去,见每个人都会亲热地喊哥哥、姐姐、阿姨。

她会赞美他们,哥哥你唱歌真好听,哥哥你的帽子真好看,哥哥你戴眼镜很好看,姐姐你跳舞跳得真好,姐姐你围巾好美,似乎能找出每个人的亮点……

她一直拿着一张小纸片,或许是某种糖果包装里的卡片,上面画着一只快乐的老鼠,写着六指鼠三个字。

那是她的手机,她用来拍照,打电话。她觉得哪个场景不错的时候,就会掏出它,对着拍,拍了会拿到我跟前,用手指划拉着屏幕问我,姐姐,你快看好不好看。

我说好看,然后她高兴地笑着,小心地把手机放回自己衣兜里。

第二天。

我们依旧在广场上画画。

她似乎一早就来了,在等着我们。

有约绘活动的开幕,每个人会在鹅卵石上签自己的名字,我说,你也找一块石头在上面写上自己名字。她开始有些怕,不敢去,我拉着她的手说,别怕,我们一起去写。

于是她在鹅卵石上写字了,谁也不认识。

我们围着圈拉手跳舞,她身体很紧张,比较抗拒人的触碰,其他人不小心碰触到就会叫起来。我说,不怕不怕,我们是跳舞呢,你想怎么跳就怎么跳。我乱跳乱蹦着,她也学起来,很高兴的样子。

来了一个老奶奶,她一见,就喊阿布,旁边的朋友说,那是广东话奶奶的意思。她高兴地和奶奶说,姐姐带我跳舞,跳舞好玩。还跟奶奶撒娇,一定要把外套脱掉,她说热。一下子就把衣服脱了塞给奶奶。奶奶说,脱了会感冒,别脱。又来给她穿,她挣扎不穿,我说你看姐姐都没有脱,穿着不生病。她才又穿上。

我在墙壁上画画,我说你跟姐姐一起画吧,姐姐教你。于是我给她半边墙壁,我画左边她画右边。开始她不知道怎么下笔的样子。只一味在一个地方涂抹黑色的线条,看起来就是乱图,像个黑洞。

我给她换一支笔,再给她颜料,我说,你可以用颜色,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于是她就用起了色彩。

画着画着,她接了个电话,从兜里拿出卡片放在耳边说,喂,嗯,我在画画,姐姐带我画画,就这样,再见。她说,爸爸给我打电话。

她一会儿又会叫一声姐姐,有可能连着喊你二十声。我基本都会应答她。她说姐姐我们画完就唱歌跳舞吗?我说,我们画画的时候也可以唱歌啊,于是我一边画一边唱,她也慢慢开始唱起来,歌声里似乎有丹霞的字样。姐姐,两点钟我们就可以跳舞了么,我说我们马上跳。于是我站起来拉着她蹦蹦跳跳起来。

她说,姐姐,我很喜欢你。

我说,谢谢呀,姐姐也喜欢你。

我带她一起去吃午饭,帮她夹菜,她也会帮我夹,她喜欢吃鸭子和青菜,还有莲藕,吃饭时嘴里不时地就会说我爸爸来找我吃饭了,他刚才在那里,实际那里什么人都没有。

吃完饭,我们在路上拍照,她说,哎呀我手机没电了,我说姐姐带了充电器,我给你充电。拿过她的卡片,划拉几下,念念有词,给,充好了。

同行的ami说,你俩真是火星人。

是的,地球人怎么懂我们这样的沟通呢?

她要给我拍照,我摆出pose,她拍完后给我看,说漂亮,很漂亮。我说,哎呀这张眼睛咪了,不好看,你删了吧,她听话地删除了。一路上她给我们很多人都拍照,大家会配合她摆个有意思的造型。

下午我要去爬山。我说你自己画画,姐姐有事,你不能和我一起去。她便又在墙壁上画起来。

这时,她妈妈忽然来了。说别在上面画,跟妈妈回家去,画乱了不好,我们在纸上画。她要哭闹了,说我要画画,在这里画画。

我跟她妈妈说,没关系,让她在上面画,随便怎么都行,等我回来修改一下就好。

那是个看起来很敦厚温和的女人,笑着说,谢谢,真不好意思,我女儿给你们添麻烦了。

我说没事没事,她又乖又聪明,还特别会真诚赞美别人,一点都不麻烦,真的。

第三天。

我早上起晚了,上午很晚才去我们约画画的广场。

一到那里她就大声喊我,姐姐,小姐姐。我一直在等你在找你呀,你怎么不接我电话。

哎呀,不好意思。我昨晚睡太晚手机调静音了,没听到。

她说,我让哥哥给你打电话你也没接。

对不起啊,下次我会注意的。

我们画画吧。

今天我找了地上的白纸给她画。我继续画墙壁。

过了不久,她就拿着一幅画过来,说小姐姐我画完了,这是送给你的!

我一看,惊讶地发现,她今天画得很漂亮,像一个太阳,周围是火红,中心是明亮,真的很光明、很温暖,那一刻心里充满了感动,这是多么纯净的一颗心灵啊。

第四天。

早上好早就起床去巡山了。因为广场那边的画已经画完。我下午下山到广场时,她又在那里。

她一见我就冲我招手,小姐姐,我在等你,亲热得不行。接着从手上提的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我。

我问,这是什么呀?

她说,我写给你的,我的电话。

我一看,那是一张小学语文课本上撕下来的半张纸。上面用铅笔写了好多个数字5,有一幅插图。

拿着那张纸片,心里瞬间不知如何表达。我把它郑重地夹进随身笔记本里说,谢谢你,姐姐会给你打电话的。

然后,我把本子里的树叶找了好多张,送给她。我说,你看这些树叶很美,你拿回家可以夹在本子里。

问她,姐姐要去图书馆看书,你留在这里画画还是和我去看书?她说,我和你一起。

牵着她的手,走在下午的阳光里。有风吹来落叶,我拾起它们,递给她,我问,这些树叶是不是很漂亮?她说很漂亮。我又问,晒着太阳舒服么?她说舒服。

走到一个拐角的地方,她突然不走了,说妈妈在那边卖东西,我不去了。嗯?原来妈妈是在这附近做生意么?

我说,那你回去看其他哥哥姐姐们玩儿,姐姐去图书馆,她说好。

走到了妈妈的推车旁,上面摆着很多柚子和沙田橘。我打算买些。她认出我来,笑着帮我挑,挑的是最好的。一边挑一边说,谢谢你带我女儿,我们家就在附近种果树,她回来还跟我们念你,哎,这也没办法,生的时候被挤压,智力就有问题了,17岁的孩子还像几岁一样。

我说,你们把她教得很好,她这样很快乐,也很聪明。

妈妈说,她是很聪明的,不爱喝牛奶,每次都把给她的牛奶拿给弟弟喝,也不吃冰凉的食物。

嗯,我想起第一天从冰箱里拿出蛋糕给她吃,她吃了一口就叫起来,说吃了肚子会痛,我说那就不吃。

妈妈只收我三块钱一斤,她还说收我钱很不好意思。我说,该怎么收就怎么收,种东西很不容易的。

提着一大包橘子,走在回客栈的路上,伴随着四五点的阳光,那些光线似乎在说一些喜悦赞美的话,穿过云层,照耀在身上,说不出的暖。我蹦蹦跳跳地在路上唱起歌来。

我听到林间的鸟鸣,脚下蚂蚁爬过落叶的沙沙声,风吹过松林,停留在竹叶上,远处伫立的红色石头,静默地随着时间变迁,路旁菜地有悠然的小野花绽放,树木在努力生长,它们扎根在山石大地……

此时此刻我变成一个完全敞开的自己,万事万物都映照在心里,忽然发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只有心和眼睛。当放下焦虑烦躁,静下来,耐着性子,用一颗足够明净的心,就能听到看到它们,接近更加纯粹的自己。

我把自己放在跟小女孩一样的位置。和她像朋友一样,她或许最需要跟她能沟通,能耐心和她聊天的朋友。而她像大自然,是一面镜子,她照射出我身体和智慧上的不足,我内心偶尔的傲慢无礼。我知道她时间观念里只有两点钟,对数字5很敏感,会很快忘了我,但这几天她真实地快乐着,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这就好了。

人世不可能毫无缺憾,而正因为有残缺,才让我们去珍惜生而为人的有情和温暖。人是有温度的,就像我牵着小女孩儿手时传递过来的温热。

我们不是无情的物品,我们都是凭借温暖在世间行走。有时候,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是清明温情,太阳离我们很近,月亮星星路灯萤火虫有一样的光明,它们一直在我们心里。

第二章

得未曾有

by林曦

林曦:水墨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创办有“暄桐教室”、设计品牌“山林曦照”。

和安妮相识,我们是清淡的好友,隔段时间见面聊天,去年她不断跟我说起《得未曾有》上市的事,我一直很期待。一次在画室喝茶,她说起要换个写作的名字,让我也帮她想想。我自然想不出来。我出生就叫林曦,后来微博好玩儿,也随意起出来糊糊这样喜感的外号儿,名字只是符号,但这个符号里有好多讯息。

庆山是个好听的名字,有种有力的美,我挺喜欢的,像个清洁有学问的年轻男人。这和我认识的安妮很像。用她的话说,我们都是有些丈夫气的。

我留出一天的时间,做饭,读书,我依然喜欢和想要每天都看完一本书,我享受那种脑子里堆满意象,需要慢慢消化的感觉。不然脑子会有点饿。肚子和脑子都想要兼顾好了。慧命生命一样重要。

我也喜欢看认识的朋友写的书,恰好我有好多写书的朋友。我想这和别人看我画的感觉也许类似,看到一些如约而至的,也看到一些隐藏的未知。

读完《得未曾有》这本书,我觉得是安妮目前为止,最打动我的一本。我讲不太清楚原因,从创作的角度来说呢,写生画起来比完全凭空画一幅画要容易打动人,因为造化和人工在一种融合衍生中。写作和画画是一样的,两个因素各自可以独立,但一定要兼有,一种是内容,一种是内容表达的方式。安妮从来就不缺她个性的方式,但一旦扎实的内容跟上,就会有全新的效果。

源头变了,活水清流。

一种价值观和情怀像一个手工打磨的镜头,会自然选择适合自己的画面,也赋予画面新的美,或者一个好的摄影师,会启发出镜头前的人一种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审美状态。

去年安妮给我写了新画册的序,可惜我拖沓着还没见到画册。我在她笔下很真实,但明显地安静贤淑很多。不能说这安静贤淑是我没有的,只是在她的镜头下被抽取了,这是她的灵性和本事。陆陆续续读过她的书,她坚持又勤奋地写了这么多年,随着成长诚实地调整方向。她是一个很美的镜头,但从一个只 90的头,变成了28的头,焦距变得越来越大,能装下的画面越来越多,我最爱我的28头,油润饱满,青翠欲滴。

书中这四位被访问的主人公,由于我整个去年见面都听她提起,所以,其实有了很多了解。但还是被他们不一样的生活选择所打动,会自然地审视自己当下的一切。我想这就是安妮这本书的使命,让每个读者,对自己牢不可破的生活模式认知,松动一下,看看新的可能,或是让已经走在自己承担自己命运路上的旅人,感到温暖不寂寞。

这四位主人公其实有个共性,要么喜欢写字,要么喜欢画画,要么一生弹琴。人生变换,总需要一样依止,可居可游。到庄子的世界,艺可通道,可通达,可证悟。

人生比想象的短很多,要及时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遗憾很难,但没有后悔其实相对容易。只有你真正得到你想要的,不是那些被欲望牵扯的索取,而是你的出厂设置里就设置好的那些兴趣和价值,就会有“得未曾有”的喜悦,相反,当然是一种隐隐亏欠委屈自己的怨忿,倦怠。 生活的每个相逢机遇,都只是预览,只有你的速度流量都跟上了,才能看到原图。

我也许也还没有真正走在这条路上,或许已经在了,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每忠实自己一步,我都有得未曾有的平静喜悦。

我在一个山顶看过明月当空,远处城市只是一条闪烁的丝带,古人也曾在这月下思量这些困扰和问题,只能, 月下披云啸一声,然后看好脚下,勇猛精进。

外婆

by夏小暖

夏小暖:自由摄影师和写作者,生活方式研究员。已出版《再不出发就老了》《就想开间自己的小店》,心甘情愿和文字图像纠缠不清。

我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整个童年和青春期里,外婆是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

自我记事起到十岁以前,外婆都是身强体健的“老顽童”。外婆家在植物园里头,而我和父母亲住在灵隐的奶奶家,她和我外公每隔一两日就会从植物园翻山越岭地走十几公里路来看我,给我带好吃的牛肉脯(我从小便是肉食动物),我一见到她俩就乐,就像见到了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开心。

等到我刚上小学那会儿,外公突发阑尾炎开刀去世。现在想来会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小小的一场急性阑尾炎么,怎么能把人给医死。但事实就是这样,由于我当时太小完全不懂事,我只记得母亲告诉我说:“外公得了阑尾炎,可是啊,医生切阑尾的时候不小心把其他东西也给切了,救不回来了。所以外公就睡着了。”外公去得太突然,以至于我根本还没长大到能够坦然面对“死亡”这个词的年纪。

那天,全家人守在床前,灯光很微弱,外婆在里屋哭了一整晚。

外婆是基督教徒,她信上帝,她总说外公是被上帝提前带去了天堂。很快地,我见她也不难过,又回到了先前的精神饱满。的确,她是个乐观的好人。

她一个人住,还是每周隔两三天就走十几公里路来看我,依旧给我带好吃的,和我打牌。外婆是我的第一个牌友,我们玩红桃五、接龙、抓地主……我现在能想到和她在一起最开心的事就是夏天的傍晚,坐在凉席上,吹着电扇吃着西瓜,和她打牌。并且,一旦连续输得多了,我就会在她面前发发脾气,她也不恼。的确,她是个脾气特别好的人。

可是人生真的无常。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家半夜接到一个电话,外婆突发心脏病,母亲和父亲连夜赶到医院。从那天起,外婆就再也没有完全好起来过。

我一直想不明白,外婆身体那么好,有惊人的脚力,乐呵呵的心态,为什么还是会生病?而且是这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病。

之后,外婆再也不能每隔几天就暴走十几公里路来看我了。所幸我却长大了,母亲可以每周五放学后骑车带我回外婆家。她总烧好我最爱的红烧肉等着我去吃,饭后,我们依旧席地打牌。外婆说在她的心脏里搭了一座桥,因为桥太重,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样走那么多的路去看我了。虽然她依旧看起来很开心,但我看到她床头堆得比枕头还高的药盒子就知道她一定不好过。

自她第一次心脏病突发送医院后,我们家几乎每隔三四个月就会被半夜响起的电话铃声突袭一次,而每次的结果都是父母匆匆起床披上外套赶去医院。我甚至开始习惯了这种一次次的揪心,然后在父母走后一个人的房间再次睡去。而每次都是稳定了病情,在医院待一个月便又出院。老人家总惦念着家,其次也为了省点住院费。医院也不留她,反正每天等着住院的人多的是,他们只管你走的时候钱缴清了没有,其他也着实是顾不上的。

随着外婆年纪越来越大,心脏发病的频率也愈加频繁。我们全家搬去外婆家住了半年,一来是刚好我家拆迁需要过渡的地儿,二来也是为了照顾老人家。现在想来,那半年应该算是她过得最舒心的日子了吧。有我们陪着,待在老房子里,有回忆,不寂寞。

等我们的新家装修好,我已经是初二的大孩子了,全家欢欢喜喜搬进去,外婆又病倒了。接下去是长年累月的住院,偶尔身体状况较好的几天,母亲会把她接来家里小住。外婆原是多么爱走路的人,现在却已病得不太敢走动了,一步一步都慎重度量过的样子。那一刻,我才真的觉得她老了,老得再也跟不上我长大的速度了。

外婆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从小学开始,到我读初中、考高中、念大学,外婆一直病着,但都靠我母亲一直照顾着,自己家中的日常倒是靠父亲担着。他俩都是极善良的人,心肠软,没要心。百善孝为先,我知道没什么比这个字更重的了。母亲表面上天天抱怨,又缺乏耐心,可却是心思极好的人。但即使心性脾气再好的人,面对现实生活的责任与选择也总有懦弱的一面。很多次,因为家庭和其他子女之间的矛盾,父亲和母亲争吵,母亲必须撑着等父亲出门后才一个人在厨房蹲着哭。我也不会劝架,不会安慰人,走过去摸摸她粗糙的手。她抬头残忍地跟我说:“日子真的太难过了……只有你外婆走了我才能解脱!”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大一家子人,这么多子女,最后唯独只有我们这一家来承担一个老人的余生。那一刻,我居然有点恨外婆。

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们才真正“解脱”了。外婆走得很安详,那天上午母亲去医院看她,她没醒过来。走之前没被病痛突袭,因此也没做任何急救,没插任何管子,没受任何挨刀挨针的苦。我们都替她庆幸。我接受了事实,外婆终于脱离了时间的轨道固定了下来,而我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前行。

那一年,我在报社和同事一起做一档叫作《老龄视窗》的新闻栏目,专注于探究和调查当下社会的养老问题、社会福利和医保状况。因为我自己的外婆一病十几年,母亲辛苦了十几年,天知道这十几年我们家是怎么过来的。所以我很想找到一个答案:到底当下的老人们应该如何走完最后的路。我试图寻找,却始终无力改变。

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家庭有过像我这样陪伴一位老人走完生命最后一刻的漫长人生经历,但我深信,对于我们这代人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压力是深重的。我甚至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害怕去想未来,于是只能提醒自己说:请用尽一切当下的力量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吧!如果可以,我一定不要让她们再去经历那样的时刻。

没有多余的感情不是一件坏事

by杨菲朵

杨菲朵:独立摄影师,广州禾田书房创始人之一。十几年来坚持用摄影和写作记录并探索女性内在成长。

露天集市里,老婆婆的小野菊便宜得可以。水淋淋的白萝卜、山楂、枣子、粗皮梨、小苹果、纸皮核桃、煮花生、刚出炉的大包子、甜甜圈、凉鸡米线,菠菜碧绿,番茄红艳,玫瑰酱闪闪发亮……都想买一些,看了又看,都舍不得放下。

在大理,大自然非常有尊严,远处有村落和稻田,有延绵到天际的青色山脉。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这么想——这一天会看见从前不曾了解过的东西。春天来的时候,我看见植物是如何颤动的,看漫山遍野绽放着油菜花的金黄,夹杂着桃花梨花的粉白;还有蛹,它是如何化成蝶飞出去的;梨树是怎么开花的,它为什么会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春雷在打响之前是从哪一个方向的天边滚动而来的,或许我应该待在大雨里,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观察乌云,直到全身都被淋得湿漉漉的。

到了收获的季节,乡村里从来不见赤贫的景象,田野里遍布着静待收割的稻谷和苞谷,人们共同分享着喜悦。身在这样一个明亮静谧的世间,你不可能不喜悦,不可能不发光,这里是海拔两千米的高原小镇。

每年过了十月,要回南方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是自驾车,先要经过大理、昆明、石林,然后经过广西,绕道北海住一天,再绕道广东阳江住一天,看过了汪洋大海,最后才回到广州。当车子外面的空气黏稠湿热起来,我开始头晕昏沉,鼻炎的侵扰再度袭来,城市生活就这样开启了。

回来的第一周,通常都宅在家里不想出门,怕人多,怕车多,怕排队,怕热,好多怕……心里想着高原上稀薄而冷的空气,酥油灯在风里摇摆,牦牛群在草原上缓慢前行。仿佛那是前一世曾经度过的日子,又或许是来世,否则我不可能一回到城市就觉得低落。

城市生活在我心里不是不美,只是它的美,是一种寂寞之美,是年轻的审美。

城市和乡村,原本不该有对立的冲突,我知道这是自己内在能量的选择与喜好。是的,那种孤独感又回来了。

为什么在大街上,在地铁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夜场,在疯狂减价的大商场,每当我与那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孤独?住在城市的公寓里,你的上下左右,所有的人都在活动,你听得到楼上的邻居在走来走去,隔壁的夫妻在吵架,对门的小学生放学回家,所有的门都在开开关关,每个人都在说话,但是却没有人认真在听。酒桌上宴请宾客,人们喜欢玩语言游戏,你无法从对方的声音里察觉他真实的心意。当人们的身体越来越靠近,内心却越来越疏离;但又是为什么,当我一个人面对辽阔的山与水,即使身边没有人陪伴,即使很久很久都不说一句话,还是觉得饱满和充实。

在虚妄、荒诞、妄想和幻相之中,慢慢成为简单的人。保持能给予他人的最大善意,努力工作,照顾家庭。遇到不舒服的事,睡一觉就可以得到舒缓,不执着于痊愈。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抱怨和情绪,已经不能够干扰我。她们说:“菲朵仿佛是没有感情的人。”

没有多余的感情不是一件坏事。不特别喜欢谁,也不特别讨厌谁,不轻易坚信什么,但也不怀疑。全心全意做事,也能够马上抽离。一直持续工作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学习与不同的人交往,在事件中观察自己的局限,并尝试突破这些局限。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是这样的疏离,疗愈了我自己。

好朋友不多。所谓好朋友,不是陪着你聊八卦或者任由你吐槽抱怨的对象,不是煽风点火的好事者,她不会点燃你的嗔恨,而是可以帮助你看见自己的匮乏,让你醒过来的那个人,去辨别这些关系,同时学习成为这样的人。

常常会在心里问自己,今天有没有说过哪句话,煽动了一些人的嗔恨之心?有没有制造事端?有没有无中生有?有没有挑拨别人的关系,哪怕是“无意而为”……好好想一想,和自己不需要找理由,不必伪装,自己的心会知道。也要观察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不传话,不拿接力棒。

几年前有过一段很痛苦的过程。孩子刚满周岁,我从最初的忙乱中恢复过来,开始感觉到内在已经被掏空,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琐碎的家事占据。内心有一种很深的害怕,怕自己不思考,不阅读,不坚持心灵的修行。于是每一天的深夜成了我的乌托邦,喝一杯浓咖啡,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读书、写作、发呆……久久舍不得睡去。那种不被需要、暂时可以做回自己的感觉就像是一场小旅行。

一直觉得,我的身体里住着两种人格。

第一人格,我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是事业上的合伙人,她被规定成为某一种标准的模式。

我的第二人格是一位老人,她不轻信,远离人世,听天由命,喜欢大自然,亲近夜晚。

世界被分成两个部分,在这两个极端拉来扯去地自我辩论。第一人格想从第二人格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第二人格又总是想在第一人格的压制中进行反抗,她们彼此充满了情绪,都认为我做得不好,不够努力。在她们之间,我不过是个跑龙套的。

因为生存在这样一个充满驳论的世界里,我生下来就是一个成年人了,从小就被教导要为别人负责任。我从来不知道,作为一个孩子是什么样的滋味,被无条件地爱是什么滋味。为此迷茫过一段时间,也愤怒过几年,后来是冷漠,再后来又跌落在自己搭建的象牙塔里,被哲学和宗教深深吸引。但这些都不能成为终点,在我生活的这个年代,人们的烦躁、易怒和不满与日俱增,尽管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点光,但事实上这点模糊的光不足以照亮他们在其中摸索前进的那一片黑暗。你越去追求光亮,那一丁点的光芒就越会把你扯进更大的黑暗里。无论你信仰金钱地位还是爱情亲情,用不了多久,你又被信仰之物产生的怀疑所深深折磨。

在现实世界里,唯物论、唯心论、唯灵论都不怎么管用,我经常不知道该拿这个生命怎么办。人们把欲望、宠爱、喜欢、幻觉统称为爱,然而它们恰恰是爱的破坏者。对此我什么也做不了,唯一能做的,仅仅是同情这个世界的忧虑,并体验它。

同样是有了孩子以后,总有人会跑过来提醒我。一定要提前让孩子去适应社会,教导他如何与人相处,否则等他成年后该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间生存。我不知道他们所指的“适应”是什么意思。也没好意思问,问出来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挑衅。我的男孩,在他三岁的时候上了大半年幼儿园,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每天都会发来很多照片。也许是因为我的父母都曾经是老师,对这个职业格外有体恤。如今这个年代的老师特别不容易,几乎每位家长都是教育专家,有着自己对教育孩子的见解和要求,以及各种社会背景,教育工作者们反而成了弱势群体。

有天中午,老师发了几张孩子们吃午饭的照片,引起一位妈妈的不满,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坐在餐桌前吃饭,旁边没有其他小伙伴。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需要同伴,老师应该去干预这个状况,安排她坐进人群里,否则这个孩子长大了会有心理阴影。家长抱怨,老师们忙着解释,然而没有人去关注,那个小姑娘在平静地吃饭,没有哭没有闹,仅仅就是平常的样子。

一直有些排斥“教育”这个词,觉得没有资格去教育任何人,哪怕是自己家的孩子,反而对“自我教育”更有兴趣。很多时候,大人们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太多了,担心太多,干预太多,害怕太多……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生命中的匮乏也会跟着再一次重现。在孩子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