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教育创意一半是教育情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0:39:34

点击下载

作者:曹永浩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半是教育创意一半是教育情怀

一半是教育创意一半是教育情怀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一半是教育创意一半是教育情怀作者:曹永浩排版:KingStar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03ISBN:9787566805157本书由广州暨南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自序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幸福在一起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自己工作、成长的经历和感悟,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曾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做培训时讲的是“教之道,德为先”;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校长研修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上讲的是“幸福离我们有多远”;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科研成果交流展示会上讲的是“情是德育最高境界,爱是德育最大智慧”。而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和学生在一起就是和幸福在一起”,这是我的教育价值观,也是我的幸福人生观。

我和职业教育,和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长安职中)有一份特别的情缘。1994年8月,我来到正在筹建的长安职中应聘,当时的何校长和我交谈后告诉我:“学校的语文教师已招够了。”当我带着失落准备离开时,正翻看着简历的何校长忽然又问我:“你是语文老师,怎么又在星海音乐学院进修?原来你还是江西赣州地区歌唱大赛冠军啊,那请你到歌舞厅唱首歌给我听听吧!”我随何校长走进了当时长安职中的筹办处——长安中学的歌舞厅,接着就唱起了《弯弯的月亮》和《涛声依旧》这两首歌,唱着唱着我发现何校长已泪流满面……当我唱完后,就在歌舞厅,何校长用力握着我的手说:“曹老师,你被录取了。”就这样,来应聘语文教师的我,在唱了两首歌后加入了长安职中。

弹指一挥间,18年了,我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做起,曾担任过2年班主任,6年德育处主任兼团委书记,3年副校长兼教务主任,7年校长。18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老师。当我获得东莞市优秀校长、东莞市城市精神百名杰出人物、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校长等荣誉时,我是幸福的!当我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主持国家立项课题,在《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20多篇论文,学校首创的“车间进校”和“企业课堂”被誉为广东省校企合作三大经典案例之一时,我是幸福的!当学校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时,我是幸福的!当我和一批批调皮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在长安职中成人成才,踏上人生的幸福之路时,我是幸福的!

18年来,令我难忘的学生有很多,其中有这样几个学生,他们的成长经历是我特别难忘的幸福回忆。

第一个学生叫小陈(化名)。1995年12月,开办第二年的长安职中有9个班级,420多名学生。有一天,当地公安机关从学校带走了10个涉嫌吸毒的学生,其中就有小陈。当时学校常出现学生违法乱纪、打骂老师等现象,教室的木门没有一扇是完好的,德育副校长每天都可以在教学楼南面的草坪上捡到一堆烟头,有些班甚至连起码的课堂秩序都难以维持。因此,一些老师带着沮丧的心情离开了,当地群众都说学校是一个“烂仔窝”。就在这种情势下,我担任了学校德育处主任。

我记得那一天,小陈的父亲听到学校要给予他儿子留校察看的处分时,就到我的办公室大吵大闹:“你一个外地来的老师怎么可以处分我的儿子?”这句话提醒了我,学校要靠制度育人、管理育人。在两个月内,我利用课余时间起草并制定了近两万字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它可以说是学校的“德育大典”。同时,我又提出要“从严治校”,要“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并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突破口”。办公室每天都会有几个像小陈这样严重违纪的学生排队等着我和他们谈话。我记得第一次跟小陈谈话时,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同学,我今天的谈话都是为你好,是对你的成长和未来负责,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听进去了,哪怕是一句也是你自己的造化。”后来我发现,听了这句话以后的学生都会很认真地接受我的批评意见,因为很多像小陈这样的学生从这句话当中感受到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平等与教师对他们的责任和关爱。

后来小陈告诉他的班主任:“我既怕曹主任找我谈话,又喜欢曹主任找我谈话,他好像明白我的心里在想什么,每一句话都能说到我的心里面,让我无法顶撞他,也无法拒绝他的批评教育。”经过两年多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的思想教育,曾经涉嫌吸毒的小陈顺利毕业了,他现在是一名人民警察。

第二个学生叫小李(化名)。当年我经常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校学生都记得我的车牌号“粤S9879”。每到周末,同学们看到“9879”来了,就会笑着传“警察进村了”。有一次,为了教育学生不要去娱乐场所,我除了在校会上强调之外,周末晚上还带着几个老师到镇上生意特别火爆的两间迪斯科歌舞厅去查。结果,我们查到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就是小李。

小李曾经持刀打架,多次严重违纪,为了更好地教育转化他,我骑着“9879”对他家访了四次。记得我第一次家访时,他的父亲正在家里和一帮朋友打麻将,见了我爱理不理地说:“老师来咗,坐下先,等我打完这手牌(粤语,意为:老师来了,请坐一下啊,等我打完这圈麻将再说)。”我在旁边耐心地等,他父亲打完后一坐下来,就怒气冲冲地对我说:“我没有他这个不听话的儿子,他从读初中以后,三年多来都没叫过我一声‘爸’了。”从此,小李成了我办公室的“座上宾”,我们也很快成为好朋友。第三次去家访时,我对小李说:“平时父亲打你骂你都是为了你好,你前一段时间的不良表现都把你父亲气得生病住院了。近期老师们都感觉到你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熟了很多,懂事了很多。你父亲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了,也不再打骂你了吧?今天你能当着我的面叫一声你的爸爸吗?”听了我的话,小李慢慢地抬起了一直低着的头,哽咽着说了一句:“老爸,对不起!”当小李父亲听到儿子这一声迟来的道歉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后来他父亲逢人便说:“教儿子,我得向曹老师学习。”

第三个学生叫小明(化名)。有一天,当地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来找我,她说:“校长,我了解到你们校风抓得特别好,我想把我的孩子转到你们学校来,行吗?”我就问她:“你的孩子在哪里?为什么要转到我们学校来?”她说:“我的孩子曾经在北京读过书,现在我家在北京还有一套为他读书而买的房子呢,他也在美国读过书,在江西赣州也读过书,读的都是名校,成绩却越来越差。但更让我担心的是,他越来越懒散,在家里除了睡觉就是玩电脑,不愿意干活,不愿意跟人交往……作为母亲,我很担心他!”

后来我收下了这个学生。毕业时,小明的妈妈告诉我,小明曾对她说:“妈妈,从北京到美国读了几所国内外名校,我觉得长安职中才是最适合我的学校!”听到这里,很多人都会好奇地问:“你们是怎样转化像小明这样的学生的?”我想,这主要得益于学校搭建了很多让学生自信成长的活动平台。

比如学校开展的“校园红歌对抗赛”,培养学生大声唱歌、大胆说话、大方处事的能力和大度待人的态度。又比如,学校的第二课堂叫作“超市模式第二课堂”,它是我主持的一个教育部立项课题。为什么叫“超市模式”?第一是因为项目多,从街舞、剪纸到炒股,开设了70多门课程;第二是可以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老师,老师也可以挑学生。学生就像在超市选购商品一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种双向选择的“第二课堂”培养了一批批像小明一样充满自信的学生,对此,《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媒体曾争相报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明是一个没有生活目标、没有上进心的人,但他有个优点,那就是由于在美国读过书,英语口语特别好。正好学校当时有个“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栏目——“英语面对面”,我就让小明和英语老师一起主持这个栏目。结果,小明一夜成名,成了校园明星,多次在学校的各种舞台上亮相。从此以后,小明的性格完全变了,变得阳光、自信、开朗了。小明的成长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老师,只教给学生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的人格。

第四个学生叫小峰(化名)。我们学校的很多毕业生已经成功地走上了各种工作岗位。其中有一个学生叫小峰,他当年在我们学校也是一个厌学、调皮的学生,现在是社区分管教育的党委委员,前两年他刚任干部的时候曾经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老师,我近来工作很烦,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给您打电话,因为在工作中我经常想到您教给我们的礼仪知识、教给我们的人生态度……”

小峰的电话让我长时间苦苦地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校在家长中的口碑这么好,毕业生这么自信,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这么高,长安职中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有一天凌晨五点钟,梦中依稀有了答案,我兴奋得睡不着,于是顺手在床边抓了一本杂志并在扉页上写下了十句话:“微笑招呼‘诚’一点;坐正立直‘雅’一点;仪容端庄‘靓’一点;团结友爱‘善’一点;令行禁止‘正’一点;知书达理‘文’一点;一技傍身‘巧’一点;个性发展‘酷’一点;拼搏人生‘勤’一点;享受生活‘乐’一点。”当初我给它起名为“长安职中教会我”,后来改为“学生成长十字训”。

第五个学生叫余美婷。2011年3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科研成果交流展示会在我校举行,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李小鲁教授用“四点特别强烈的感动”对我校“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牵手德育”管理模式作出了高度评价,他在第四个感动中说:“牵手晚会节目‘说出你心中的故事’访谈中有一位女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独特,她在台上讲话时自信、大方的气质,正是中职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长安职中真的了不起!”这个女同学就是余美婷。

余美婷同学是我们学校的双料冠军:东莞市中学生演讲比赛冠军、东莞市中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冠军。而且这些荣誉还是和全市普通中学学生一起比赛获得的。来到长安职中才登上舞台的一个小女孩,以自信的表现,能够在全市所有中学生中脱颖而出,得益于“说出你心中的故事”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熏陶。“说出你心中的故事”系列访谈节目是一个立足于平等对话的教育形式,学生在台上讲,全体师生在台下听,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来讲述他们经历的故事,以此来启发和教育学生。有很多次访谈让台下的师生们都感动落泪。2008年至今,该节目已开展“我人生第一次就业的故事”、“我最感激的人的故事”等11期访谈。“校园红歌对抗赛”主要针对学生大方、自信、阳光等个人气质的养成,以及其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包容欣赏意识、创造力的培养。2011年,我们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科研成果交流展示会上进行了展示表演,得到了全省同行的肯定。这些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平台和展示机会,余美婷等同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第六个学生叫小杰(化名)。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由一位普通班主任成长为校长的我2011年又回到原点,担任了模具专业2011级16班的班主任。不到两周,我就发现我班上竟然有四个具有“光荣历史”的“打架天王”,其中的小杨同学,在初一第一次打架时就以一对五,打倒了三个,剩下两个人吓得站在旁边直发抖;还有一个“打架天王”就是小杰,他在初二的时候竟然组织过100多人的群架。

为了更有效地教育转化小杰,开学第三周,我去了小杰家家访。在高高的果树山上,我见到了正忙得满头大汗的小杰父亲谢先生。在简易的工作棚外面,我和小杰的父母围坐在一起,开始了我们的谈话。我指着山坡上100多只他们家精心喂养的“走地鸡”,对小杰的妈妈说:“谢太太,‘走地鸡’比‘饲料鸡’的价钱要贵几倍吧?你的儿子我很喜欢,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家校配合把小杰教育得更好,就像你家养的‘走地鸡’一样,更值钱,小杰将来会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谢太太听懂了我的话,笑了。我又指着郁郁葱葱的果树林对谢先生说:“管儿子就像管你家里的六十亩果园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在学校的五天我来教他,周末两天你要花时间管好他,就像你花时间来种养这六十亩果园一样。”谢先生答应了我的要求。聊天结束的时候,我指着身旁的大片果树问小杰:“为什么果树享受的都是一样的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有的硕果累累,有的却颗粒无收呢?”小杰一脸茫然,我告诉他:“这取决于果树的内因!你的成长也一样,父母和老师再尽心的教育也不一定能起到多大作用,最关键是要靠你自己的认识和转化!”家访后一周,小杰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校长的批评教育就是往我口袋里装钱,批评越多,钱就越多,这样我一生就会有用不完的钱。”从朴实纯真的话语中,我看到了小杰成长的希望。

这些难忘的学生故事,包含了我18年的热爱和付出,也包含了我18年的快乐和幸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人想当教师,那么你就应该感觉到,和孩子们在一起,能够让你感到幸福,感到满足。”我想,当我们的老师把整颗心交给学校、交给学生的时候,收获的将是满满的幸福!2011年11月10日上编传媒视野下的教育创意1 《广州日报》关注“车间进校”

本报讯(记者王菁 实习生陈君成摄影报道) 企业把生产车间直接搬到学校,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在校学生进行培训,合格的学生以后可以直接成为该企业员工,这种全新的“车间进校”校企合作模式昨日(2007年9月19日)在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长安职中)启动。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实地参观了进校的两家企业车间后,评价该做法是我省职业教育在探索办学思路上的又一突破,“这种车间进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对于企业,可以降低其经营成本,对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固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场所,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两家企业车间首次搬进校园

长安职中从2006年开始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目前该专业有11个班,560多名学生,而促成企业进校实训学生这个模式的却是今年(2007年)年初的一次偶然经历。在年初的一次展会上,长安职中的展位吸引了深圳通发激光设备有限公司的注意,一心想培养激光这个新兴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通发公司的想法与长安职中不谋而合。不久,通发公司把价值100万的设备和车间搬进了长安职中,开始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这个车间所用的操作工序、管理方式和技师培训都与通发公司工厂的完全一样,学生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将交回工厂进行品质鉴定。而对学生更具吸引力的是,对于培训合格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厂,成为那里的正式员工,一步实现从校到厂的跨越。

长安职中现签约引进了两家企业车间,分别是东莞长安汇丰精密模具厂和深圳通发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它们分别可以为长安职中提供3个工种18个独立岗位和4个工种12个独立岗位。通过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紧密贴近企业实际,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学生与工人的角色实现“无缝对接”,长安职中成为东莞乃至全省首家采用这种新模式的职业学校。受训学生过半时间要实操

据了解,这一合作形式基本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并进行了“本土化”:两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经验、耗材和顶岗实习机会等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学历培训、场地和输送毕业生等服务。

在教学计划上,第一学年为职业基础培训年,学生60%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4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并到这两家企业见习,第二、三学年为专业及专业技术培训年,20%的时间学理论,2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60%的时间到这两家企业培训;在教学内容上讲究实用、实效,理论“够用就行”,以企业的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其岗位合格为目标;在教学安排上,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论是教学实习还是生产实习,学生进入企业的岗位后,便俨然成为一位正式上岗的工人,事事都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工作要求去做,否则便不能进入实践工位。每堂实践课下来,学生所完成的操作内容和加工工件,必须达到统一要求,否则不得进入下一阶段的实践学习。

长安职中校长曹永浩作了一个浅显而形象的推断:“现在两个车间的老板所聘请的员工月薪是1 500~5 000元,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在这些岗位上顶岗实习的话,意味着当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也肯定能找到月薪1 500~5 000元的工作。”企业:更看重人才培养

深圳通发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在长安职中设立车间半年多以来,已经培训了20多名模具专业的学生,学生们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也达到了70%~80%。该公司一位姓杨的负责人表示,学生们生产的产品,公司目前并不会急于售出。对于选择将工厂车间设在职业学校,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适合企业生产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非产品的产出。该负责人说,他们的企业从事的产业目前在国内属于新兴领域,相关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而与从社会招聘工人入厂后再进行培训相比,在学校培训学生更有针对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企业自主培训,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广东省教育厅:“车间进学校”模式值得推广

在昨日的启动仪式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在实地参观了两家进校的企业车间后,评价该做法是我省职业教育在探索办学思路上的又一突破,“这种车间进校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对于企业,可以降低其经营成本,对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固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场所,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李小鲁表示,长安职中创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值得推广。(2007年9月20日《广州日报》关注“车间进校”,以上是全文摘录)2 《羊城晚报》关注“企业课堂”《羊城晚报》编者按:广东高校2009届毕业生,在6月14日参加了今年的最后一场招聘会,不少学生还是没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眼看着6月底7月初离校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这些至今仍“名花无主”的毕业生们心里难免感到彷徨与恐慌。

而一大批学历、知识、年龄都比他们差一大截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反倒在今年不景气的就业环境中高枕无忧,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在未毕业时就被企业早早“抢”走。

同为莘莘学子,就业的反差怎么就那么大呢?

在高考、中考刚刚结束不久的今天,我们在以制造业闻名的东莞,选择了一只“麻雀”,细细解剖,这或许会给教育行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带来良性的启发。

本报讯(《羊城晚报》记者黎秋玲、谢孝国报道) “我们的第一批学员正在接受牧野高端机器的各项课程培训,目前已有8名高二学生被企业‘抢’走了。”面对《羊城晚报》的记者得意地说出这番话的,是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曹永浩。

在东莞,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率先实践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把课堂设在了企业。未几,他们就立竿见影地尝到了甜头。企业精确培养专门人才“以前学生进校,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学校说了算。现在不一样了,学生到企业上课,企业除了提供设备、师资外,还会根据自身的需要编写教材,目标明确地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并帮助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好‘婆家’。”曹永浩校长说,以往职业学校和其他大中专学校一样,在某些方面沿袭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与效果远远落后于企业要求;而不少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却困于没有高素质的员工。

一方急需就业,一方急需专才。

几经商谈,今年2月底,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与学校旁边的日本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技术工人,在牧野公司开设一个课堂,利用公司的人才、技术、设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的合作培养下完成教育。”

这种培养模式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学生有一半时间要在企业上课,在企业学什么、怎么学由我们企业来决定。因为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培养,学生一毕业基本就能上岗,而且无论到哪个企业都能操作我们的机器。”日本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的总经理张尚明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有了这种思路后,我们双方多次沟通,学生在学校学过的内容,企业就不讲了,学校没有的内容我们要加进去。确定教材后,今年3月我们就从长安职中高二年级选拔了20名模具专业的优秀学生到公司学习。”

被挑进牧野的学生,单周在学校学习,双周到企业上课。一学期的学习期满后,合格者将获得牧野认证证书,并会被推荐到相关客户公司就业。目前,第一期校企合作的“企业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曹永浩校长透露,首批20名学员中已有8人被深圳美高精密注塑公司提前“抢走”。技术在手学生提前被抢

在“企业课堂”中,牧野公司为学生们提供了高速铣床、高速加工中心、高精度电火花、高精细度慢走丝等价值千万元的机器,这些都是应用在生产第一线、最先进的机器。“学生掌握了这些机器的操作,就能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张尚明说,“授课老师也都是公司里的工程师。”

将课堂开进工厂,师傅就是老师,学习、操作的是生产线上最先进的机器,“企业课堂”上的这些学生们大呼过瘾。“进入牧野公司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这些机器真先进,学校里的那些普通机床真是没得比,企业的机器无论是精密度还是运作效率都让我们大为惊叹。”高二学生李汉斌说,“上午学习操作理论,下午就分组到机房,每天我们操作机器的时间保证四五个小时。不要说明年毕业了,就是现在让我进工厂,上岗和基本的操作都肯定没问题。”

李汉斌的同学吴灿峰与他有着相同的体会:“学习环境和氛围更像‘工作’,师傅都是手把手地教我们。我现在已经至少掌握了与机器相关的三种技能,一是线切割;二是加工中心;三是电火花的操作。我觉得自己的职业选择面更宽了。在企业里,我们还会接触到很多同事、上司,跟他们打交道和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相处完全不一样。”

甫一尝鲜,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的“企业课堂”就获得了社会认可。前不久,日本全资深圳美高精密注塑公司已聘用了牧野班的8名学生。“美高的董事长亲自过来挑人,第一次说只要3名学生,第二次过来又挑选了5名。他对我说:‘你们的学生太好了,我们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曹永浩校长认为,“高二学生未毕业就被‘抢走’”的现象,正好印证了企业需要合用人才的迫切性。

虽然还有一年才毕业,但李嘉华已经与其他7位同学一起到美高公司上班、见习了。他告诉记者,进公司后,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操作牧野公司的机床设备,“公司的一些员工告诉我,一般进公司的新人,起码要两三年后才能有机会操作这些机器,而我,操作基本没问题”。校长理想:让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企业课堂’、‘半工半读’,都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对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我们的‘企业课堂’会运用不同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跟上产业升级的需要,曹永浩校长的思路现在越来越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不再大批量地招人。我到各家用人单位去推销我们的毕业生,希望他们可以让我的学生从事一些技术岗位的工作。然而与企业深入交流后,我发现一些学而不致用的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得不反思”。

曹永浩校长曾到一家拥有4 000多人的电子科技厂去推荐学生就业,但企业负责人对他说:“曹校长,我的技术岗位一般的本科生都做不了,你学校的中职生可以做吗?你的学校有我们的技术设备可以供学生学习吗?真正的技术要我的技术师傅来教才学得会,你学校教的都没有用。”还有一家工厂的负责人更是直言不讳:“曹校长,你的中职毕业生,我拿来是跟小学生一样用的,就是在生产线上重复一些很简单的动作,身体好、听话就可以了。”“打击好大!难道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没有用的吗?”虽然很痛苦,但曹永浩认为,在就业压力加剧的情况下,其实另外一扇窗就打开了,什么窗?“就是技术工人这一块,让学生们能够适销对路,让他们能够切中企业转型时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他认为,现在的教育,包括职校教育在内,都应该更新理念,为社会、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学生也才能更快、更精确地实现就业。

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曹永浩说,他的办学理想就是“学生在用人单位零适应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2009年6月19日《羊城晚报》关注“企业课堂”,以上是全文摘录)编者小记一:

2009年6月19日晚上,我接到了时任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先生的电话:“《羊城晚报》大篇幅报道了你们学校的‘企业课堂’,评价很高,过两天,我想来你们学校详细了解一下。”

放下电话,我立即找来当天的《羊城晚报》,在A3版,整整半版的篇幅!标题也很抢眼——《学生尚未毕业 企业提前抢人》。旁边的同事也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假如在省报A3版上做有偿新闻,非要花十多万元不可。”

记得一个星期前,《羊城晚报》黎秋玲记者参加了我校“企业课堂”启动仪式后,曾写过一则小篇幅的通讯报道。后来,她的主管谢孝国记者在审稿时看到这篇报道,想到现在人才市场上就业难是一个很凸显的社会问题,于是社会责任感告诉他:“企业课堂”的办学模式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它有助于提升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可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谢记者决定,应该再来做一次深度报道。

于是,这两位记者从广州风尘仆仆专程来到学校,就“企业课堂”和学校办学特色等对我做了一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两位记者采访完后,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我想留他们吃个工作餐,他们说下午还有采访任务,婉言谢绝了。编者小记二:对学校“企业课堂”模式的关注,还有以下主流媒体:3 《中国教育报》关注“牵手德育”

本报讯(《中国教育报》记者潘光、李小伟报道) 曾经有这样一所职高,只有9个班,420多名学生,可学生违法乱纪、打骂老师、毁坏公物的现象屡禁不止,校长每天都可以在草坪上捡到一堆烟头,甚至当地公安机关一次就从学校带走了10名涉嫌吸毒的学生。当地群众给这所职校起名为“烂仔窝”。这就是1995年的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长安职中)。

然而,10多年来,长安职中的变化天翻地覆,违法犯罪记录为“零”;毕业生受到周边企业欢迎;当地群众争相把子女送到这里读书,学校每年都要扩大招生规模。10余年来,长安职中开展从细微关怀入手、大手拉小手的“牵手”活动,感动了无数学生,温暖了广大家长,也教育了全体教师。“牵手德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校园充满关爱与和谐。究竟是什么彻底改变了这所曾经的“烂仔窝”?时刻“牵手”牵出的德育启发

说起“牵手德育”的起源,长安职中校长曹永浩讲了一个故事:“学校曾经有一个爱偷成瘾的学生,他每次坐公交车都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为了转化这名学生,他的班主任用了‘最笨’的办法:每天和他一起坐公交车,每次坐公交车都紧紧牵着他的手,经过一次次的努力,这名学生再也没有伸出不法之手。”

受这件事的启发,长安职中的教师们展开了讨论:中职生需要教育者更深切的关怀与更明确的引导,但德育该从哪里入手?曹永浩认为,这个班主任“最笨”的方法其实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充满爱心的方法。学校教师达成了共识:教师应该像妈妈、像兄长、像朋友,时时刻刻牵着学生的手,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实施“牵手德育”。

在长安职中教师的眼里,后进学生只不过是“暂时学困生”。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收获、学有兴趣、学有信心”,学期初,每名科任老师都要主动结对帮扶1至2名学生,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性特点,为其建立学习成长档案,制订可操作的爱心补救方案。

孙丽(化名)刚进校时简直是一个“飞女”,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就是不好好学习,不服从管理,整天和一群朋友混在一起。在实施“牵手德育”时,班主任推荐她当主持人,让她主持活动,并鼓励她参加学校的歌唱比赛。孙丽找到了自信和自己的追求,不但节目主持得十分成功,还在学校歌唱比赛中夺魁。

学校实施“建立台账、专题研讨、爱心补救、结对帮扶”的育人工程,构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牵手德育”管理模式,长安职中教职工用严格之手、真诚之手、鼓励之手、平等之手、友爱之手牵着每个学生的手,培养学生“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抓睡觉”抓出的家访制度

在长安职中有这样一个规定:学生第一次上课时睡觉,要由班主任进行家访,第二次由年级主任家访,第三次由德育主任家访……直至由校长亲自家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曹永浩解释说,学生上课是否睡觉是学生是否遵守校纪的“晴雨表”,抓好这项工作,既可以规范学生的组织纪律,又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德育其实就是一种养成教育,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见实效。这些年,让我高兴的是,学校没有出现因为学生睡觉而让我出面家访的情况。”

长安职中的校规校纪有很多,从统一穿校服校鞋、定期修理头发、修剪指甲,到集会纪律、考试规则,涵盖了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牵手德育”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学生成长十字训:“微笑招呼‘诚’一点;坐正立直‘雅’一点;团结友爱‘善’一点;仪容端庄‘靓’一点;个性发展‘酷’一点;知书达理‘文’一点;令行禁止‘正’一点;一技傍身‘巧’一点;享受生活‘乐’一点;拼搏人生‘勤’一点。”将教育内容细化为学生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日常规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应该怎样讲究文明礼仪,从而养成自觉的文明行为。

此外,学校还创造性地开设“超市模式”的第二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发现学生特长、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报名时,几十张桌子在校园内一字摆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课程,或在网上选课,就像在超市购物、网络淘宝一样。每名学生每学期可选修一到两门课程,不仅可以挑选项目,还可以挑选老师。

第二课堂精心设置70多门课程,活动场所、开课时间、授课教师“三固定”,从交谊舞到健美操,从Flash制作到学校网站新闻采编,从电气线路安装到电子模拟仿真,从摄影摄像兴趣小组到男子棒球队,无不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为了强化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第二课堂实行成绩评价与学分制的双重管理办法,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总分合格才能毕业。目前,该校全部学生参加了第二课堂。“靓妈妈”班主任用爱温暖学生

长安职中认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智的,处于身心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提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灵和个性,从思维的碰撞中分享其成长的喜悦与烦恼,平等交流,才能使德育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今年18岁了,一个男生前些日子给我递了纸条,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您当时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您是如何应对的……”这是长安职中开展“说出你心中的故事”活动中的一个问题。“说出你心中的故事”系列访谈节目是长安职中自创的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形式。“我人生第一次就业的故事”、“我最感激的人的故事”、“十八岁的故事”等访谈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所思所想、所虑所惑。师生各自讲述他们经历的故事,互相启发、互相感染。这个活动开展几年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为努力营造充满爱的环境,学校推出了一批充满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既有妈妈的本色又兼具优秀班主任品德的“靓妈妈”班主任。面对缺少亲情的学生,“靓妈妈”班主任们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慈母般的温暖;面对遭遇情感问题的学生,“靓妈妈”班主任们以细腻的情感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小时候,牵着妈妈的手,妈妈给了我温暖;少年时,牵着同伴的手,同伴给了我真诚;进入长安职中,老师牵着我的手,用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温暖我,也照亮了我的人生路。”这是长安职中学生的感言。(2011年3月1日《中国教育报》关注“牵手德育”,以上是全文摘录)4 《南方日报》关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

本报讯(《南方日报》记者方镇彬、黄少宏报道) 近日,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长安职中)举行“教学工厂”本土化项目——“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签约仪式。至此,在以往“车间进校”、“企业课堂”、“牵手德育”三大“长安模式”的基础上,长安职中又新增一全新职教品牌。企业项目进校园

据了解,该项目是广东省职业教育开发与培训项目重点推荐成果。此前,在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的支持下,长安职中校长曹永浩被省教育厅派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 Yang Polytechnic,以下简称“NYP”)学习考察半个月。曹永浩回国后,长安职中在全省率先探索将新加坡先进的职教模式本土化的途径。

此次签约的长安职中“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正是取智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职教模式。项目签约后,长安职中将与东莞市荣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从事汽车模具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从而将企业项目搬进校园。由荣研雇用的技术工程师带项目进校,学生组成研发小组,以企业化运作的标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校还将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拍摄,并集合做成DVD光盘,作为教学案例,以推动其他教学项目的发展。

曹永浩说,为了让新加坡“教学工厂”本土化项目能够顺利落地,长安职中多方筹集五百万元专项资金,按照企业生产汽车模具的标准,首次为教学购进一批进口机械装备,并腾出专门场地,力争让新加坡的先进职教模式在长安职中结出硕果。

东莞市荣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守春则表示,这一项目的设立将使职业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公司将不计回报地推动项目的进行。

2011年2月,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赞助广东省中职学校校长前往NYP考察学习。淡马锡基金会提供的这次机会,让长安职教人士见识了国际化视野的职业教育。除了“学院精神”、“无界化校园”、“无货架寿命”、“项目教学法”、“柔性培训系统”、“跨国合作”等先进的职教理念外,NYP的“教学工厂”尤其引人注目。

据了解,“教学工厂”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院资源为主导,在职业院校里塑造一个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环境紧密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他们直接在学校接企业订单并进行研发与生产,师生紧密配合,共同解决企业经常面对的成本、质量、产品性能等难题。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多元化成长、学校综合研发水平提升的创新机制。

有教育学专家指出,“教学工厂”增强了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大幅度提高了有效学习的程度。它典型地体现了国际职教的发展规律,即职业教育要引领生产技术,引领经济发展,引领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这种国际化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对国内职业教育关于校企合作内涵的拓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都是莫大的裨益。职教挑战与转身“校长,我们工厂四千多名员工中,只有10%的专业技术人才,剩下90%的岗位只要初中毕业生就可以了……”最近,长安职中校长曹永浩在直访企业时,曾听到一家企业的老板这样回答。

这个细节触动了曹永浩,他脑海中也产生了一个困惑:中等职业学校沥尽心血培养人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价值体现在哪里?

一次去德国考察学习的机会,让曹永浩见识了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他想,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学校就会培养出质量更高、更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007年,长安职中引进东莞长安汇丰精密模具厂和深圳通发激光设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校,它们为学校免费提供五百多万元的设备,同时还提供师资;长安职中则提供场地,建成具有企业真实环境的“进校车间”。“车间进校”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紧密贴近企业实际,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课程,使学生主动掌握相关技术。这种创新型的办学形式受到各界的关注与好评。“车间进校”可以把“企业车间”引进来,那教学课堂能不能走出去呢?企业经营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经济收益等,还需要品牌形象和在业界、社会中的信誉,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是让企业接受“课堂”的前提。

2009年,长安职中再出新招,与日本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洽谈成功。牧野公司为学校模具专业免费提供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设备,同时提供师资和教学场地,长安职中成功地将课堂设在了企业。“企业课堂”中,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前期培养,企业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使用自有资源(设备、师资、课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

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曾对这一项目给予高度评价,称这一合作项目是校企共赢的成果,学校可以利用牧野公司国际化的员工管理理念、先进技术、一流工艺和顶尖设备等,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获取牧野认证证书;企业则每年都有大批量的优秀学员带着“牧野的技术”和“牧野的品牌认证”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这无形的宣传与传播,使得牧野的品牌形象和社会信誉度大大提升。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企业课堂”已培养三期学员,学员未毕业就被各企业预订。前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等领导曾高度评价长安职中。打造长安本土“教学工厂”

记者了解到,长安职中的“企业项目训练中心”将实习工厂与教室、实验室合为一体,并尽量按工业布局设置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未来的工厂环境和实实在在的操作设备。“企业项目训练中心”选择的不是模型式的项目,而是前沿化的、引领企业生产的项目。教学方法可采用行业企业的通用流程,先进行初步调研,然后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规划,再进行具体的项目实施和最后的项目整合。“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的课程是适时、适地的本土化校本课程。鼓励专业教师在做好市场调研、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大胆开发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以适应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经济与技术环境,从而保证学生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里学到的,是与企业血脉相通的有用之术。(2011年12月7日《南方日报》关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以上是全文摘录)编者小记:

初冬的傍晚,已是华灯初上,正在学校田径场跑步的我,接到了《南方日报》方记者的电话,他问起了关于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一些问题。

方记者告诉我,他正在利用晚饭时间编写稿件,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觉得有些不清晰,于是想到给我电话,以求在交谈中得到一些启发。我放慢脚步,围绕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教育,和他聊了近二十分钟。他问起了什么是特色教育?什么是学校文化?特色教育和学校文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问题。最后,我告诉他:“所有的特色教育,最后都应当体现在学生和老师的行为上,体现在他们的追求和价值上。而这些特色,最终都会细化成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而积淀成学校的文化。”

几天后,我再次接到方记者的电话,他说那天边吃饭边和我聊的内容已经写成稿件登报了,请我抽时间去看看。这篇报道就是《南方日报》2011年12月21日A06版的《让校园与车间无缝对接》。

几年来,《南方日报》多次关注长安职中办学模式,如“车间进校”、“企业课堂”、“超市模式第二课堂”、“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等等。据统计,方镇彬记者围绕我校的办学模式关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先后做了12次报道。新闻人的这份执着和敬业,深深打动着我们教育人。5 教育部《简报》关注“学生成长十字训”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党支部以党建带团建,通过开展“学生成长十字训”主题团课活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学生成长十字训”:微笑招呼“诚”一点;坐正立直“雅”一点;团结友爱“善”一点;仪容端庄“靓”一点;个性发展“酷”一点;知书达理“文”一点;令行禁止“正”一点;一技傍身“巧”一点;享受生活“乐”一点;拼搏人生“勤”一点。学校发动全体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成长十字训”主题团课活动中去,从细节入手,着眼于身边小事,以课堂互动形式,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了解学生的思想,从每一个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品质,锻炼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以党建带团建,完善团课运作流程。学校党支部要求每一位党员教师至少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备课,由支部推荐参与主题团课的说课展示活动,由党员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听课团,针对说课提出改进建议。参加展示的党员教师作为备课小组组长,确定主题课程,组织党员教师以课堂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备课,并组成巡讲团。学校制定“‘十字训’主题团课活动”课表,让各学生团支部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选课,并向校党支部申请邀请巡讲团成员进班巡讲。党员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将“十字训”课程内容以团课形式,利用班会课、晚修等时间进行授课,在课后由班级团支部收集学生意见并反馈给党支部,由党支部归纳意见并反馈给巡讲团教师,不断完善和改进主题团课内容。

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教会学生待人接物。主题团课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案例,教育学生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方面有礼貌,在与人相处时互相尊重和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学校还积极探索将“十字训”内容以快板、舞蹈、音乐剧、魔术、歌唱、访谈等各类艺术形式来表现,并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科研成果交流展示会上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以丰富生动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举止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规范训练,使之养成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习惯,这些课程不仅教会学生做事,更教会学生做人。通过主题团课活动,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报:延东同志、源潮同志沈跃跃同志、雒树刚同志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省级城市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党委,其他部委属高等学校党委,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2011年5月18日教育部《简报》第197期关注“学生成长十字训”,以上为全文摘录)6 《广州日报》关注“岗位学制”

本报讯(《广州日报》记者刘满元、喻莉萍报道) 日前,东莞市长安镇中职教育新模式“企业课堂·岗位学制”正式启动,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原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与东莞市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企业课堂”,实现技校学生从知识技能到岗位能力的跨越,实现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从10月19日开始,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67名高三年级的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正式进入钜升公司的车间“上课”,担当学生老师的则是钜升公司各个岗位的熟手工人。首批67名学生进企业课堂

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特色专业,杜浩威是该校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和常规的中职学校学生不同,杜浩威高三的上半学期并不在校内读书,他的课堂在离学校有一段距离的钜升公司的车间内,老师也不是全职的教师,而是这家公司的熟手技术工人。“十一”过后,杜浩威和学校的其他66名学生来到位于长安厦岗社区的钜升公司,在钜升近10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有大量熟手技术工人,这67名学生将在这个企业课堂学习三个月,然后再步入社会进行顶岗实习。“觉得很幸福,因为可以到钜升这家大型的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而且还有师傅一对一地教你,很用心地教会你,能为今后顶岗实习和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杜浩威对记者说。实训教学融入岗位元素

5年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引进两家企业生产车间进入校园,为学生提供培训机会,作为东莞职校中首次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学校而获省政府表扬,该校的“车间进校”也入选广东省校企合作三大经典案例。如今,该校又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办起企业课堂,让课堂从校园内走出来,放在企业中。

今年,这种创新合作模式被命名为“岗位学制”,就是打破现有中职学校常用的“2+1”模式,将最后1年的顶岗实习分为2部分,其中前半年参与企业课堂,后半年进入顶岗实习。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曹永浩称,这三个月的企业课堂的任务就是利用企业的无限资源,实现技校学生从知识技能到岗位能力的跨越,实现中职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而企业课堂的重点是融入企业岗位元素。

另据了解,钜升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具制造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及完整的模具生产流程,拥有丰富的人力和管理资源,能提供模具生产流程的所有岗位参与校企合作。在“企业课堂·岗位学制”教学计划中,学生通过岗位师傅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逐个完成零件加工、模具装配、省模试模等模具制造流程中共14个岗位的学习。同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设备操作方法,企业课堂的重点是融入企业岗位元素,以岗位的典型任务为例子,以工作页描述工序的形式呈现课程教材。“特殊课堂”将为长安培养更多模具人才

学生在企业学习三个月,是不是免费给企业打工?企业在“特殊课堂”中又能获得什么?钜升公司董事长陈世昌称,给长安模具产业培养合用的人才是他的一个梦想,和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合作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

据悉,学生们可以在钜升了解、操作世界上一流的模具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在学校接触不到的。对于企业而言,在三个月的特殊课堂中,学生并不能创造效益,因为他们没有岗位,主要是跟着师傅们熟悉各种设备、操作的流程等。相反,学校还要给企业少量费用,用于补贴这些花时间教学生的“师傅们”。

毕业后,在企业课堂学习过的学生比其他人更有机会成为钜升的员工。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杨晓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在培养的职校学生并不能满足长安五金模具产业的发展需求,希望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更多的模具产业高端人才。(2012年10月22日《广州日报》关注“岗位学制”,以上是全文摘录)编者小记:对学校“岗位学制”模式的关注,还有以下主流媒体:7 《广州日报》关注“超市模式第二课堂”

本报讯(《广州日报》记者马骏报道)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超市,在超市里购物,自有一种别样的舒坦与惬意。能否将“超市”搬进第二课堂呢?东莞长安职中作出了有益尝试,校方结合学生特长爱好及校园实际,在第二课堂中首推素质教育超市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插花艺术、游戏编程、演讲与口才、看电影学历史、电子报刊制作等61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想学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有什么让学生学习。

昨日下午,记者在该校第二课堂看到,无论是实验室还是操场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活跃着师生们忙碌的身影,现场气氛热闹非凡,为整个校园带来了新的气息、新的活力。校方:将“超市”搬进第二课堂

为了搭建足够的舞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长安职中在深化第二课堂教育方面首次引进超市模式,做到活动场所、开课时间、授课教师“三固定”,分学校代表队、校园文化建设和专业建设三大类别,精心设置61门课程。从交谊舞到健美操,从Flash制作到学校网站新闻采编,从电气线路安装到电子模拟仿真,从摄影摄像兴趣小组到男子棒球队,无不受到学生的喜爱和热捧。

目前,全校除高三年级外的近800名学生全部参加了第二课堂,每位学生每期可选修一到两门课程。在具体运作上,实行成绩评价与学分制的双重管理办法,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每门课程成绩考核在60分或以上者可记10学分,总分达到60分才能准予毕业。“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我们鼓励所有从事第一课堂教学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都开设一门第二课堂课程。”长安职中校长曹永浩告诉记者,把超市模式引进教育体系,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掌握基本的交际、运动、设计等实用技能,实现智技并存,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教育有基础”。

据了解,第二课堂的报名过程中,也沿用了超市的一些做法。在本学期开学时,61张桌子在校园内一字摆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课程时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学生不仅可以挑选项目还可以挑选老师。学生:充分发挥爱好特长

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学,高二年级的一位男生如是说。他告诉记者,自己参加了市场营销小组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小组,还是校代表队的鼓乐高手,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无疑让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可以和更多更好的老师接触,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开阔自己的眼界。“在广东省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燕尾服演出活动中,我们表演的鼓乐《秦王点兵》获得了三等奖,能为学校争得荣誉我们感到很自豪。”这位鼓乐高手颇有几分得意地说。

既要从事第一课堂的教学,又要开设第二课堂课程,老师们如何看待?任课某兴趣小组的罗老师认为,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前者的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后者则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两者正好互为补充。她表示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得自己根据实际需要编写教材,这对老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加上兴趣小组的同学具有一定的电脑水平,自己也得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作为‘超市’的一位服务员,我们乐意满足学生的要求。”她坦言,这种模式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次全新尝试和自我提高。家长:让孩子体会成就感“变化真的很大,尤其是在学习兴趣方面”,一位蔡姓家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作为家长以前我们希望孩子学好语数外和专业课就足够啦,但在看到第二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巨大变化后,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还有一些家长表示,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现在孩子能歌善舞,过得十分快乐,在这样健康的心态下学习家长比较放心。教育专家: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东莞理工学院的刘治猛教授认为,在第二课堂中推出“超市模式”这一概念比较新奇,只要课程能与学生的兴趣及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推行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学生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其最重要的探索是,在学习课程和授课教师的选择上让学生有了自主权,实现了师生某种意义上的平等。“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余苏波副主任表示,让学生检验教师课程有没有市场的方式既简单又直接,可潜移默化地促使教师树立市场意识,对学生今后就业裨益极大。同时校方宜适当调控和引导,让学生处理好选修与必修的关系,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既然是超市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他建议在学分机制下,可允许一部分“吃不饱”的学生,在学期内同时选修几门课程,以便在修完学分后,集中精力投入其他学习。

国家重点职中评估小组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该校第二课堂内容丰富,管理到位,超市模式的素质教育是第二课堂的一大亮点”。(2004年12月23日《广州日报》关注“超市模式第二课堂”,以上是全文摘录)编者小记一:

接触了这么多的记者,在我的印象中,《广州日报》的马骏是“最不相信”采访对象的一位记者。他具有非凡的教育思考能力,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