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教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21:12:37

点击下载

作者:岳贤伦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佛家教课

哈佛家教课试读:

前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平生的夙愿。简言之,就是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当然,孩子成才不是仅仅指拥有一项技能,考一个好学校,有一份好工作,而是指孩子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生活平安快乐。

那么,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呢?或者说孩子成才的必备因素有哪些呢?几百年来经过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的不断研究总结发现,影响孩子成才的主要因素有六大方面。那就是,智商、情商、财商、德商、逆商、健商,六大商数,简称六Q。也就是说,决定孩子成才的就是这六Q,培养好孩子的六Q,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或成功。

我们不妨来细看一下这六Q。

首先,智商(IQ)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人类的大多数有意识的行为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包括其他的五大商数都会受它的影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最关注智商,也最注重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我们平常总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记忆力如何,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思维能力怎么样等等,这都说明我们很关注孩子的智力因素。本书结合最基本的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借鉴了美国的教育方法和案例,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方案。

再说情商,情商(EQ)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被誉为情商之父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甚至提出:成功=20%IQ(智商)+80%EQ(情商)。实践也证明,很多智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后来也考入了名牌大学,然而却不如一些学习成绩普通的孩子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原因何在?经过研究发现,后者大多拥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这也正是情商能力的重要内容,这说明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培养孩子的情商能力,我们家长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拥有了高智商和高情商,孩子就一定能成功吗?未必。当今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拥有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想让孩子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他还必须拥有高财商,财商(FQ)就是指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也是一个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孩子从小就要有强烈的理财意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否则纵然家财万贯,也只能坐吃山空,身陷窘境,更别说什么创富能力了。

合格的人才要德才兼备,所以具备了高智商、高情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德商。德商(MQ)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主要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德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软实力,它同样对孩子的发展意义重大。著名企业家牛根生曾说过:“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可见德商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大意义。我们国内的家长不太注重德商教育,在这方面,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教育案例为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教育楷模,家长不妨参考书中的内容深入了解。

另外,由于我们中国的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养尊处优,父母事事包办,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家庭的溺爱让孩子的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他们在生活中或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一蹶不振,试问这样的孩子如何能成功呢?很显然,这些孩子的逆商很低。所谓逆商(AQ)全称逆境商数,也称挫折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量资料显示,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天,孩子能否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注重培养孩子以上各种商数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孩子逆商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孩子在逆境面前,增强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

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健康是1,其他都是0,只有前面的1起作用,后面的0才有意义,否则一切都为0。健商(HQ)也就是健康商数,它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健商,从宏观上来说是指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健商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我们国内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健商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国内的孩子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远不如国外的孩子,翻开本书家长就会明白。

本书结合国外,尤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经验,分别从智商、情商、财商、德商、逆商和健商六大方面并配以故事、案例、方法进行举例、分析、讲述,以期为家长提供了一整套全面、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

第一章 哈佛智商课:为孩子铺好成功的基石

注意力:打开孩子心灵的天窗

哈佛家教故事几十年前,在波兰有一个叫玛丽的小姑娘。玛丽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深深地影响着玛丽。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母非常重视对玛丽的教育。当然,玛丽小的时候也非常聪明好学,三四岁的时候就听哥哥姐姐读书,很快也能自己读书了。她的记忆力惊人,一篇文章读过两遍就能大致地背下来了,这跟她读书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关。父母发现了她过人的天赋,并且对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她6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到学校去上学了。玛丽从小学习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玛丽读书时非常投入,只要一拿起书,她就会完全地融入其中,仿佛周围的一切和自己没有关系。一次,玛丽的表姐来到她家做客。几个小姐妹们热闹地聚在一起玩耍,可是玛丽却安静地坐在桌子前看书,不为所动。为了引起玛丽的注意,几个孩子不断地从玛丽旁边走来走去,甚至又唱又跳,可是玛丽依然贪婪地读书,旁若无人。后来,几个姐妹们想出了一个新花样来干扰玛丽的注意力:在玛丽身后放上几把椅子,希望能被玛丽不小心碰倒。可是她们等了好长时间,玛丽丝毫未动,仍然专心致志地看书。几个姐妹有些着急了,于是她们便在椅子上又加了几张椅子,形成了一道椅子墙,可是玛丽依然聚精会神地看书,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姐妹们在旁边急切地盼望着恶作剧的结果,可是等了好长时间,玛丽都没有动。半个多小时后,玛丽终于读完了一章,便合上书,她刚抬起头,就听“哗啦”一声,所有的椅子都翻到在地上了。这时,等在旁边的姐妹们见到恶作剧终于有了结果,于是高兴地大叫起来,她们幸灾乐祸地等待着玛丽发火。可是,玛丽并没有生气,而是揉了揉被椅子砸痛的肩膀,拿起书本到隔壁房间去了。玛丽对学习的专注程度一直如此,15岁的时候,她中学毕业,并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金质奖章。由于母亲去世,玛丽无法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便到乡下做了家庭教师。其间,玛丽仍然坚持勤奋学习,8年后又来到了巴黎留学,从此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再后来,玛丽与皮埃尔·居里结了婚。两人经过长时间的科学研究,终于发现了“镭”。她就是举世闻名的“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故事启示:注意力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不断进取的能量。

哈佛家教案例丘吉尔出生在英国一个赫赫有名的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官员,可以说丘吉尔当时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然而他少年时期并非出类拔萃,成绩也不优秀,因为他十分贪玩儿,经常和父母躲猫猫、带领小伙伴们打仗等。有一天,丘吉尔的父亲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丘吉尔,看到丘吉尔和一群小朋友站在一块石头上学着大人的语气对下面的小朋友们说:“先生们,对方的敌军已经快打进我们国家了,关键时刻如果我们不振作起来,我们就会被敌人打败,你们愿意失败吗?”“不愿意。”下面的小孩齐声高喊了起来。“那现在你们听我的,你们俩向左边冲锋,你们俩向右边冲锋,其他人都跟着我,不打败敌人我们就不后退,出发!”小丘吉尔将手举起并且用力一挥:“冲啊!”所有的小朋友听着他的指挥迎向了战场,可想而知他们胜利了。一直等到丘吉尔他们打完胜仗,父亲才拉着丘吉尔的手回家,丘吉尔的母亲抱怨道:“干什么去了,这么久才带孩子回来。”“我看孩子们打仗了。”“这孩子整天不学习,就知道玩,你也跟着瞎闹,以后可怎么办呀。”“我们要对我们的孩子有信心,刚才看他们打仗发现这孩子有不错的组织能力,我们用心培养他,他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孩子成绩不好,简直一塌糊涂,数学更加糟糕,我们不应该让他每天这样玩了,给他请个家教吧。”母亲为丘吉尔请了家教,丘吉尔的成绩依然不见好转。总结原因,主要是丘吉尔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总是三心二意,满脑子想着玩的事情。那时丘吉尔的父亲帮母亲出了一个主意,让丘吉尔学习绘画,丘吉尔的好动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好的习惯,父亲想到绘画可以集中他的注意力,相信时间一长他好动的坏习惯会改掉。母亲教丘吉尔绘画的时候告诉丘吉尔要细心观察每片树叶、花瓣的不同。时间长了母亲发现丘吉尔变得沉静了,注意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时,注意力也能集中到书本上了。父亲趁机送给丘吉尔大量的文学著作和名人传记,让他在阅读中加强锻炼自己的注意力。的确,在看这些名人传记的过程中,丘吉尔的注意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然,书中的伟人事迹也深深地震撼了他,改变了他的思想,并且让他下定决心做一个伟大的人。随后,父亲把丘吉尔送到了詹姆斯教会学校,那时的丘吉尔也只有7岁,这所寄宿学校很讲排场,这令丘吉尔产生了厌烦情绪。丘吉尔中学毕业后,父亲决定送他到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丘吉尔的母亲对父亲的决定表示很诧异,她怕丘吉尔受苦,但是他的父亲很清楚丘吉尔到底需要什么。他对丘吉尔的母亲说:“我们要明白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优势,只有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才能做好,相信他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会集中注意力。在军校,丘吉尔充分彰显了他的优势,这里的战术、筑城、军法、军政等课程对他的吸引力很大,他不用再去烦恼那些拉丁语、法语和数学课,学习时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在这里他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他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对这里的生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没有因为教育制度的严格感到生活的枯燥。为了让丘吉尔的生活丰富多彩,父亲给丘吉尔寄去了很多书籍,这让丘吉尔的视野更加开阔,他各科成绩比其他学生都要出色,后来还在这里获得了陆军骑兵少尉的军衔。父亲和母亲对丘吉尔注意力的训练以及其他方面的指导,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从一个贪玩的孩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案例总结:注意力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哈佛家教课

通过前面的心理学实验,我们发现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甚至可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更快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力”作为智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小视,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智力水平。不仅如此,注意力集中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显然,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孩子,学习效率较低,成绩也较差;而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孩子,学习效率较高,成绩也较好。对于孩子们来说,集中注意力很难,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如同养育他们长大成人一样,一颗种子——一棵小树苗——一棵大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家长的引导是最重要的。

在引导过程中,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有必要。一般说来,5~7岁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左右。有些家长并不了解孩子注意力的特点,每天孩子在学校上课,回到家父母还要给他们安排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习题,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不利于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规划,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这自然有利于他注意力的集中和培养。

丘吉尔父亲的教子经验便是很好的例子,刚开始丘吉尔十分贪玩,学习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父亲在教育他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的兴趣、爱好,并通过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锻炼他的注意力,最终的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对各位家长而言,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国外家长的做法。

方法一:让孩子从兴趣中锻炼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会受到自身兴趣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如果他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那么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式来提高或锻炼孩子的注意力。琳达夫人有两个孩子,乔西和马克,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已经10岁了。琳达发现这两个孩子在做事时注意力不太集中,她认为这将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于是她一直思考着如何帮助这两个孩子提高注意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琳达找到了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的方法。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琳达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打曲棍球,没想到两个孩子对这项运动很感兴趣,他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装模作样地打起来,全神贯注,乐此不疲。琳达夫人灵光一闪,何不利用打曲棍球这项运动来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呢?事后琳达夫人询问了两个孩子对这项运动的感受,两个孩子都表示非常喜欢,就这样两个孩子走上了学习曲棍球的道路。他们每个星期五和期六早晨要4点钟起来,然后摸黑去练习曲棍球,父母对这两个孩子非常有信心,给他们起了外号叫“球场双雄”,在他们生日的时候父亲还毫不吝啬地给他们买了昂贵的手套和球棒,他们也很争气,每次比赛的时候都会得奖。当然,在练习打曲棍球的同时,他们两个人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极大的训练和提升,这让琳达夫人感到很欣慰。

孩子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会很集中,注意的时间也会更长。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则往往不注意。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方法二:通过运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经常运动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使我们的动作更加灵敏,也可以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其实,运动还有提高人们注意力的功能,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让我们在学习、工作的时候灵感突现,精力旺盛。

对孩子而言,如果能够让他经常性地进行体育运动,也有利于他注意力的培养和提高。美国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运动能够提高孩子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伊利诺伊大学的几位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神经学杂志》上的报告中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每当孩子参加完体育活动后,他们在学习时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甚至能够解答难度更大的试题。这些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上的各种运动、舞蹈课上的体育运动等。研究小组选取20名9岁学生进行了测试。第一天,学生休息20分钟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第二天,学生在跑道上步行20分钟后,再进行同样的测试。每次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都同时监测学生们的脑电图,以了解其大脑活动的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刚参加完体育活动后,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答案也更准确,而且问题越难,答案的准确率越高。脑电图分析还表明,刚参加完体育活动的孩子能更好地分配注意力资源,而不容易受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证实这一结果同样适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研究人员让学生们进行了阅读、单词拼写和数学计算3项测试。结果证明,如果学生在体育活动后进行这些测试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实验人员认为,这可能与有氧运动后,人体供血量充足,尤其是大脑供血充足有着直接关系。

体育运动本身可以缓解大脑的疲乏,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讲究“劳逸结合”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我们也不难理解体育运动对注意力的积极影响。另外,很多运动本身要求较高的注意力,比如各种球类运动、棋类运动等。总之,要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不妨让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方法三:“阅读”+“思考”=注意力“阅读”教育法是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的,培养孩子阅读书籍的兴趣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还要依靠父母的科学引导。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养成朗读的习惯,每天坚持20分钟,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孩子坚持每天听读能够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不仅有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还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智力。如果孩子带着思考去阅读,会有更好的效果。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根特,在读书时经常使用一种精神集中法。当他读书前,或者在书房思考问题时,他一定要透过窗户凝视着远方屋顶上的一个随风摆动的风向标箭头,他一边眼盯着风向标的转动,一边下意识地沉浸于思考之中。这种方法大大帮助了他,他哲学思想中的许多观点就是这样思考出来的。运用这种方法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在一起,并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这正如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书一样,听着音乐看起来是“一心二用”,但实际上我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精神更加集中了。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不妨也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当然不是“听音乐”,而是让孩子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长期下来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思维力: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核心

哈佛家教故事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据说当年的图书馆老馆因年久失修,英国政府又在另一个地方建了一个新图书馆,新图书馆建成后,要把老馆的书搬到新馆去。按我们现在来说,这本来是搬家公司做的活儿,没什么难的,把书装上车,拉走,摆放到新馆就完了。但问题是,当年的英国经济并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发达,满大街都可以找到搬家公司的车,这是其一;其二,搬家的费用大约需要350万英镑,图书馆可没有这么多钱用来搬家。眼看着雨季就到了,不马上搬家,损失就会更大。怎么办?馆长想了很多方案,仍一筹莫展。正当馆长为这事伤尽脑筋的时候,一位小伙子找到了馆长,说他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过仍然需要花费150万英镑。尽管如此,馆长仍然十分高兴,因为图书馆能够拿出这笔钱来。“快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吧!”馆长迫不急待。小伙子说:“好主意也是商品,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馆长更急不可耐。“如果把150万英镑全花完了,那我的主意就权当给图书馆做贡献了,如果还有剩余,图书馆要把剩余的钱给我。”“这个没问题,350万我都认可了,150万以内剩余的钱全给你,我现在就能做主!”馆长很坚定地说。“那咱们可否签个协议?”小伙子怕馆长说话不算话。协议很快顺利签订了,不久图书馆就实施了小伙子的新搬家方案。结果,150万英镑的零头都没用完,就把图书馆里的书全搬完了。原来,在小伙子的建议下,图书馆在报纸上刊登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借阅各种图书,并且不受数量限制,条件是从老馆借出,到新馆还书。”

故事启示:思维力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无价的财富。

哈佛家教案例笛卡尔自小就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父亲布列塔尼是一位大法官,笛卡尔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天,笛卡尔的母亲拿着一本画册指着图中的小狗给小笛卡尔看:“孩子,这是小狗,汪……汪……”,这样的场面被刚下班回来的布列塔尼看到了,布列塔尼忙走过去告诉自己的妻子:“亲爱的,你这样教孩子是不对的,他是听不懂的。”妻子不解地看着布列塔尼:“有什么不对的,我看其他的母亲们都是这样教自己家的小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区分动物的不同。”“我们的孩子还很小,他没有能力分辨小动物有什么不同,你只要告诉他这个小动物是什么就可以了,这样他看着图也不会把它想成其他的小动物。”“现在这样告诉他,长大了他自然就会明白了,他可不像你做法官那样需要精准的语言。”“既然我们是在教孩子,就应该从一开始要求他语言精准,这样对他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锻炼,在他以后的学习中,也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再去重新学习。”“真的很严重吗?”“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也很差,现在拿着画册给他看,他的大脑中只会停留在书中的小动物上,生活中的事物和书中的事物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为了我们孩子的以后,我们尽量还是让他辨认实物,这样可以较早地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敏感性。”“嗯,明白了。”布列塔尼经常带着孩子去外面,教孩子认识他所看到的实物,看到地上的小草、小河,花园中怒放的花儿,他都会用精准的语言给小笛卡尔一一解说,让小笛卡尔能够快速、正确地学习语言。父亲发现小笛卡尔5岁的时候已经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小故事了,于是,他决定提前送笛卡尔上学,但是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笛卡尔叔叔的反对,小笛卡尔的叔叔觉得小笛卡尔年龄还小,孩子不应该过早地接触学校教育,但是小笛卡尔的父亲并没有因为笛卡尔叔叔的反对而放弃。布列塔尼认为小笛卡尔是一个早慧的孩子,对于现在喜欢学习的笛卡尔来说最有利于他的智力开发。小笛卡尔5岁的时候被布列塔尼送到了学校接受教育,笛卡尔很聪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把老师所教的东西消化掉,他在学校是个很出色的孩子。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布列塔尼非常满意,在和笛卡尔讨论问题中发现,笛卡尔有很强的语言逻辑能力,布列塔尼决定送笛卡尔去学习经院哲学。布列塔尼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笛卡尔的叔叔,又一次遭到笛卡尔叔叔的反对。那时笛卡尔只有8岁,笛卡尔的叔叔觉得这么早送笛卡尔学习这门最深奥的学问会给笛卡尔带来很大的困惑,但是布列塔尼不这么认为,他从笛卡尔的身上发现他有非凡的理性思维能力,他现在的求知欲望需要有比一般孩子更深奥的知识去发掘、开发。小笛卡尔刚开始学习经院哲学时有点吃力,但是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在父亲的指导下,笛卡尔学习得很顺利,布列塔尼很重视培养小笛卡尔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笛卡尔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笛卡尔的聪明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别人都称笛卡尔为小神童,那一年他才9岁,布列塔尼带着他去一位公爵家做客,公爵家院子里有一群刚从非洲买回来的鸵鸟正悠闲自在地散步,小笛卡尔被别人称为“小神童”的事公爵早有耳闻,他看了看鸵鸟向笛卡尔问道:“你知道这些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是什么反应吗?”“跑啊。”笛卡尔自信地说。“错了,鸵鸟胆子小,遇到危险他们就会把脑袋藏在沙子里。”有人大声反驳着笛卡尔。“鸵鸟如果遇到危险就把头藏到沙子里,那我们现在也就不会看到眼前的这些鸵鸟了。”公爵很惊讶地看着笛卡尔:“有句俗话说‘不要当藏头露尾的驼鸟’,你认为如何?”笛卡尔不服气地说“俗语也有不对的时候呀,鸵鸟长得那么高,又怎么可能会把头藏到沙子里,他们遇到危险肯定会很快地跑掉的。”布列塔尼通过这件事情明白了笛卡尔的思维能力是多么的强,他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而且思维的逻辑性也很强。布列塔尼很高兴,他鼓励小笛卡尔以后继续保持这样的习惯。笛卡尔在父亲的鼓励和夸奖下,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后来终于成为了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

案例总结:理性思维成就孩子的未来。

哈佛家教课

当你早晨起来的时候,家里只有你一个人,但是桌上已经有做好的早餐等着你,你可以断定:这是家人上班前给你做的早餐,那你凭什么得出这样的判断呢?很简单,靠的是逻辑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在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光靠感知、认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积极动脑去思考。另外,思维力也是智商的核心,它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应当重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从前面故事中的大英图书馆搬家可以看出,思维能力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无价的财富。以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讲,大英图书馆只能找人来搬家,问题是这样做不仅难以找到合适的搬家公司,而且还要付出一大笔的开支,而这笔开支又是图书馆无法承受的。一位聪明的小伙子却没有局限于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跳出了思维的局限,巧妙利用读者的力量顺利地帮助图书馆完成了搬家工作,而且为图书馆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孩子而言,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应用在学习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笛卡尔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父亲对他的精心教导是分不开的。笛卡尔的父亲从他小时候就开始用严谨的理性思维方法来训练他、培养他,终于使他成为一代大师。

我们的孩子虽然成为大师的概率很小,但是让他成为一个思维清晰、逻辑严密的孩子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对他的教育方式。

方法一: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哈佛”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去超越前人。这种创新说到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谈任何的创新都是空话。

思维的过程遵循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逻辑顺序。因此,孩子发现问题是新思维的开始,他们在某种好奇心下发现并解决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创造性思维。就像爱迪生小时候一样,因为他发现了问题才会亲自去做实验,然后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促进了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增加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应当重视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那么何时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合适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儿童的智力发展最为迅速,7岁前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期。他把7岁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是“动作思维”。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用的是左脑;形象思维用的是右脑。也就是说,儿童期,活跃的主要是右脑,因此,在7岁前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期,应该充分开发和运用孩子的右脑。

为此,在孩子7岁前一定要抓住培养他思维能力的关键期,尤其是在5岁前,这一阶段的孩子思维受成人的影响较少,头脑里大多是他们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对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有利。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无论孩子的想法有多么“离谱”,家长都不要试图“纠正”他,否则就会渐渐抹杀掉他的创造力。

方法二:引导孩子跳出思维定势的“陷阱”

想让孩子拥有丰富多彩的思维力,前提就是打破常规,跳出“思维定势”形成的消极影响。要做到这点,需要我们家长以正确、科学的引导方式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长时间的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会变得越来越灵活,思维力也越来越强。有一对美国父子,他们一起上街去买东西,路上儿子对爸爸说:“爸爸,我考你一道题,如果你回答正确,今晚我就帮妈妈洗餐具,如果你回答错误,今晚你就帮妈妈洗餐具。”爸爸听了很爽快地回答:“可以。”儿子见爸爸很快答应了,于是问道:“有一个聋哑人,他在建房子的时候,缺少一种铁钉子,然后这个人就到五金店买铁钉,因为不能说话,他先用左手做了一个持钉状的动作,捏着两只手指放在柜台前给售货员看,然后用右手做锤打状的动作。售货员看了这个聋哑的动作先给他递过一把锤子,聋哑顾客看了一眼摇了摇头,然后对着售货员指了指做持钉状的那两根手指。这回售货员又拿出了钉子给他看,聋哑顾客点了点头,拿了钉子高兴地走了。这时候又从外面来了一位盲人顾客。说到这里儿子停顿了一下:“爸爸,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下,进来的这位盲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一把剪子?”“噢,这个很简单,他伸出两根手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样子就可以了。”爸爸得意地说道。儿子兴奋地跳起来说道:“爸爸,你回答错了吧,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不需要做动作,爸爸,今天的饭碗该你洗了。”

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爸爸却回答错误了,原因很简单,是因为这个爸爸的知识和经验丰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反倒让他形成了思维定势,难以打开他的思路。

很多人在一种环境中生活久了,就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定势思维往往会导致人们的判断失误。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避免让孩子受到我们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逐步提升。

方法三:通过“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除了人体的本能反应,几乎所有的动作都需要思维来支配。对7岁之前的孩子而言,他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要充分运用孩子的动手能力来培养他的思维能力。芝加哥市的一位妈妈说:有一次,我的儿子在购物商城看上了一个小汽车玩具,恰好我的家里还有一个,所以我没有买给他,我只是告诉他:孩子,看着我的眼睛,家里还有一个小汽车,你不需要那么多小汽车。孩子看着我的眼睛,知道他这种要求是不对的,所以他没有再向我要求。我们家的楼上有一个杂货间,那里是他的小天地,以前给他买的那辆小汽车也一直放在那上面的角落里。我在厨房做饭,叫他的时候没有人回答,然后我在房间里找他,最后在那个小杂货间找到了他。我发现他正在把那辆小汽车拆开来,零件在桌上散放着,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哭笑不得。我走到他的旁边坐下,然后他说了一句:“妈妈,我可以把它装好。“我点了点头,看着他把小汽车整装好,在整装的过程中我还告诉他一些机械方面的小知识。

无疑,孩子在这个拆装的过程中,肯定要动脑去思考、去琢磨,然后在自己大脑的支配下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这整个的过程就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和动作统一的过程。所以说,通过让孩子多“动手”,完全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如果我们中国的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应该会挨一顿打,因为我们中国的家长会认为孩子是在搞破坏,是“败家子”。其实孩子拆东西是好奇心所驱使,家长应该主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动手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想象力:为孩子的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哈佛家教故事1984年美国,在里根当总统的时候,一批小学生在学校读书,读烦了,老师带他们到户外去玩耍。其中一个孩子在一片树丛中发现了一只奇怪的蛋。他惊讶地欢呼起来,其他孩子听到欢呼声全都围了过来。大家看着面前这只奇怪的蛋,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是麻雀蛋,不,麻雀蛋没有这个蛋大;有人说是恐龙蛋,恐龙死了好多年,怎么会有恐龙蛋呢;鸭蛋、鸡蛋?最后大家都猜不出来,有的小孩说猜它做什么,不如把这只蛋抱回家算了。就这样,这只不知名的蛋被抱回了家,然后放在孵化箱里面孵化。孩子们耐心地等待着结果,看到底出来的是什么。他们等啊,等啊,终于蛋壳里面在躁动,蛋壳破了,里面的东西出来了,孩子们全部惊呆了。哇!什么?里根总统,这个蛋壳里面出了个里根总统。这个故事是1984年美国全国推荐的一篇优秀小学生作文,其结果充分体现了美国孩子的想象力。但是这篇作文我们的家长看了肯定会觉得孩子们太胡闹了,这是对美国总统的不敬,但是美国的家长却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充分运用开放式思维,展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故事启示:只有在想象力中才能找到你看不到的世界。

哈佛家教案例《安徒生童话》是一个充满梦幻的传奇世界,童话世界的真谛让每个孩子对自己的童年都拥有美好的幻想,作者安徒生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让后人赞不绝口。安徒生出生于丹麦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一个靠给别人修补鞋子的小木匠,母亲是一位洗衣妇,他们住在一个租来的小破屋子里,家里买不起任何家具,唯一的床还是父亲向有钱人家要的放棺材的木架做成的。虽然父亲是一个小皮匠,但是他很有学识。父亲用他的手艺把这个简陋的小屋装点成了另一番景象,艺术的海洋充满了这个简陋的小屋,墙上的壁画,橱柜上的瓷罐,自制的简陋的书架,小安徒生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人生。父亲从安徒生小时候就立志要把他培养成有用的人才,所以很早就开始教安徒生识字,安徒生很聪明,能够很快掌握识字的技巧。父亲每天忙完之后还会给安徒生讲故事,在故事的海洋里,安徒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有一天,安徒生和几个有钱人家的小伙伴玩耍,他非常喜欢小伙伴的一个玩具——会动的小马车。晚上回家后,他告诉父亲他想要一辆小马车。父亲叹了口气,看着安徒生——家里的生活条件无法满足小安徒生的愿望,父亲想到可以给安徒生手工制作一些玩具,于是他告诉安徒生:“孩子,我们虽然买不起玩具,但是爸爸可以给你做几个玩具,你一定会喜欢的。”“真的吗?太好了。”安徒生听爸爸说了后非常高兴。“是真的,但是你要按照爸爸的玩法去玩。”第二天父亲把做好的玩具拿给安徒生,安徒生第一眼看到就非常喜欢,那是形状各异的小皮木偶,他们有小仙女、魔法师、老妖婆……老妖婆摆着各样的姿态,安徒生爱不释手地拿在手里准备找小伙伴们玩。“孩子,不用着急,昨天爸爸不是说要按照规则玩才可以吗?”安徒生抬起充满疑惑的小脸。“孩子,你要根据这些小皮木偶给我讲一个故事,故事中可以出现一个或几个小皮木偶。”“爸爸,我从来没有自己编过故事。”“孩子,没有关系,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你一定可以。”有一个坏坏的老妖婆,在森里里碰到了一个小孩子,老妖婆把小孩子抓了起来,她为了不让小孩子跑掉,在小孩子的身上施了魔法,小孩子没有办法逃跑,只能给老妖婆砍柴、烧水干活等待着魔法师来救他……小安徒生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讲完了第一个故事,他非常地高兴,睡觉的时候还不忘记带着他的小皮木偶。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告诉安徒生今天还要接着用小皮木偶编一个故事,原则是不能和昨天的故事雷同,昨天讲的是一个小孩子,今天要换一个主人公。有一个爱贪玩的小仙女偷偷地来到了人间,不小心在森林里迷了路,她在森里里走啊走,碰到了一个妖婆,这个妖婆把小仙女骗到了自己的家中,在仙女熟睡的时候偷走了她的衣服,仙女没有衣服就没有办法回到天上去……父亲夸奖安徒生编的故事比昨天的好,在明天讲的时候要注意情节,安徒生听了父亲的话点了点头。小安徒生明白,在第二天给家人讲故事前,头天晚上要先想好故事的内容,这在无形中锻炼了安徒生的想象力。就这样,父亲用鼓励加引导的方法开启了安徒生想象力的大门。后来父亲鼓励安徒生把自己编的故事记下来,这一方法为小安徒生今后能够写下很多童话故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时文艺界的名流拉贝克阅读了安徒生的作品,对小安徒生大加赞赏。他父亲对他的教育,以及他想象力丰富的天赋,让他走上了创作的道路,成为了著名的童话大师。

案例总结:想象力是孩子思想腾飞的翅膀。

哈佛家教课“妈妈,你说我把西瓜子吞到肚子里它会长出西瓜吗?”“妈妈,你说我也可以长出像天使身上那样的洁白翅膀吗?”“妈妈,小花小草如果可以像我一样会跑会走多好呀。”

儿童的想法丰富多彩,来源于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一切官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这样说。可见,想象力的培养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前面的故事中,一个美国孩子的作文,视角新颖独特,想象力丰富,其结果出人意料,这篇作文甚至轰动了全美。原因何在?一是因为美国的孩子的确比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二是因为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从不对他们的想象加以限制。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定不要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让他的想象力任意驰骋,如果你为他设限,那么他长大后就只能成为一台“复读机”。

我们再来看安徒生父亲教子的案例,案例中安徒生的父亲对孩子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在父亲的引导下小安徒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了很多精彩的小故事,这对他后来成为国际著名的童话大王功不可没。

想象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要素之一,家长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方法一:转变思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中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看到一个简单的物体会联想到很多的东西,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有时候会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家长不仅不耐心解答,反而为孩子的“无知”感到不耐烦,其实这在不经意间就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作为家长,我们要鼓励孩子思考,并给他充分的想象空间。

比如,有时候我们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太棒了,你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想法,我都没有想到呢。”“你能够这样想,真是太聪明了!”你的话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肯定的,从而激发他进一步发挥想象力的兴趣。我们不能保证我们这种简单的做法会让孩子成为安徒生,但却可以让他在同龄孩子中出类拔萃。

当然,有些家长对孩子有奇奇怪怪的想法不理解,他总觉得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很多家长总是让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在他们的模式里,鸡蛋就是鸡蛋,不可以成为鸭蛋;天空就是蓝色的,不可以是红色……这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们要先从自己做起,转变思想最重要。

方法二:让孩子在自问自答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喜欢向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期望从家长这里得到答案。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你不用及时说出答案,你可以把问题再抛给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多洛莉丝在小凳子上玩儿,妈妈正在做面包,忽然多洛莉丝提了一个问题:“妈妈,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没有着急回答,反过来问道:“孩子,你想想看。”多洛莉丝出神地注视着母亲做面包的动作:准备材料、搅拌、倒入容器、揉面团、放入烤炉……看了好一会儿,多洛莉丝突然大声说:“妈妈,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完月亮剩下的碎屑做的。”妈妈听了多洛莉丝的回答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非常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多洛莉丝:“孩子,你的想象真奇特。”爸爸晚上回来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他抱着多洛莉丝给她讲上帝造人的传说……如果是我们中国的家长遇到同样的问题,孩子的许多“奇思妙想”就会遭到爸爸妈妈的打击——“星星本来就有的,想这些干什么,快点儿背书去!”“你上课的时候老师没有告诉你吗?”……

我们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引入了一个不需要想象,只需要记忆的世界。结果,这些孩子也会变得和我们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只会重复着死板的知识与技能,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此,我们应该肯定孩子的“奇思妙想”——孩子的答案会让你感到很惊讶,因为他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力。

方法三:创造想象力

孩子心里想象的常常与现实相混淆,但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逐渐丰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发展,心里的关注点和表现形式也在发展,在孩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时,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奏,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对于他们长大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创造性的发挥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呢?我们来借鉴一下美国老师的做法。在美国,老师会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例如,学校的图画课,老师不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摆一个具体的实物,而是用一种发散性思维给学生出一个发挥想象力的题目:如果你们现在看到恐龙,用你们的想象力想一下恐龙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们就会根据各自的想象去尽情发挥。“母亲节”快到了,老师会问学生:“你们要给母亲准备什么礼品?能不能用自己的画表现出来?”再大一点的孩子,从家里带来最能体现自己的照片,对着它来画自己。于是学生们你画你的,我画我的,作品之间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而已。这样做,你会发现孩子的想象空间扩大了许多,所有的天真无邪都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

这样的教课方式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又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最重要的是鼓励、肯定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将在彼此的想象激励下成长。如果形成了习惯,孩子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迅速提高。

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世界是孩子们梦幻般的游乐园,各位家长用爱心和耐性,一起和孩子们创造这梦幻的世界吧。

分析判断力: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哈佛家教故事一天早晨,森林里非常寂静,湖面平静地如镜子一般。森林中的三只小兔快活地在草地上、花丛中扑蝴蝶。忽然寂静的湖中传来“咕咚”一声,这奇怪的声音把三只小兔子吓了一大跳。它们刚想转身去湖边看个究竟,这时候又听到“咕咚”的一声,这次可把兔子们吓坏了,它们拔腿就跑,嘴里还叫喊道:“快跑,咕咚来了,快逃呀”。狐狸叔叔正在树林里觅食,与正迎面跑来的小兔子撞了个满怀。小兔子爬起来就对狐狸叔叔说:“快跑,咕咚来了,快逃呀”,狐狸一听“咕咚来了!”也紧张地跟着小兔子们跑。它们的动静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小熊和小猴。小熊和小猴也不问青红皂白,跟着小兔子们跑起来。大象看到了感到很惊讶,于是拉住狐狸问:“出了什么事?你们跑什么?”狐狸气喘吁吁地对大象说:“咕咚来了,那是个三个脑袋,八条腿的怪物,不跑就被怪物吃了。”于是,这一路上跟着跑的动物越来越多,还有河马、老虎、野猪……森林里一阵慌乱。湖中的青蛙看到它们都在跑感到十分惊奇,它拦住了这群伙伴们,问:“出了什么事?你们跑什么?”所有的小动物都七嘴八舌地形容“咕咚”是个多么可怕的怪物。青蛙又问:“你们有谁见到了?”小熊推小猴,小猴推狐狸,狐狸推小兔,结果谁也没有亲眼看见这个很可怕的怪物。最后,大家决定一起回去看看究竟再说。当一群小动物们回到湖边,又听见了“咕咚”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树上的木瓜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大笑了起来。

故事启示:善于分析、判断才是明智,道听途说只是一种盲目。

哈佛家教案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德兹,在生活中一直教育孩子要认清社会的本质,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好的,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好的一面。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多数的家长都教育孩子要做乐观主义派,他们无视现实生活中的阴暗,一味地给孩子灌输“理想社会”的精神,塞德兹的儿子小塞德兹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对人和社会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和判断,这种能力源于父亲对他的教育。小塞德兹的小伙伴格兰特尔和他的父亲都是很守规矩的人,父亲经常教导格兰特尔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格兰特尔也是这样认为,但是往往现实生活并非如此。塞德兹在儿子5岁生日的时候,除了给儿子举办了生日聚会,他还特意给儿子放了半天假,让他下午自由玩耍,于是,小塞德兹和格兰特尔跑到了郊外去玩,他们在追逐打闹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格兰特尔高声地呼喊着并对小塞德兹说:“我爸爸说得很对,这个世界是最美好的,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对待整个世界,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啊!”“但是,我的父亲不这么觉得。”小塞德兹对格兰特尔说。“这个世界的确有美好的一面,但也有丑陋的一面,父亲还教我怎么在美好外表下发现不好的事情,分辨好人和坏人、好事和坏事。”“是吗?那你父亲都说什么了?”格兰特尔的父亲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我爸爸还说,不要对所有的事情过于乐观,只相信乐观会让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面对现实,遇到事情只会逃避。”小塞德兹和格兰特尔争辩中被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你们好!”一个陌生的男人过来打招呼。“两个可爱的小朋友,你们在谈论什么有趣的事情,我没有打扰到你们吧。”陌生人满脸微笑,给人很亲切的感觉。“您好,先生,见到你很高兴。”格兰特尔回答道。小塞德兹却只站在旁边冷静地观察这个陌生人。陌生人见小塞德兹不说话,便主动和小塞德兹打招呼:“小朋友,你怎么不欢迎我?”“您好,先生。”小塞德兹简单地回答道。“我刚才听到你们的谈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陌生人笑道。听到别人赞同自己的说法,格兰特尔很高兴:“我爸爸经常这样说。”“你父亲说得很对,有些家长就会吓唬自己家的小孩说世界上有坏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好人。”陌生人说着搂着格兰特尔的肩膀并且用很奇怪的眼睛看着小塞德兹,而小塞德兹敏锐地发现这个陌生人的行为很可疑,说了一会儿,这个陌生人说要带他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格兰特尔想都没想就跟着要去。这时,小塞德兹开口了:“不,先生,谢谢你,但是我们要回家了。”小塞德兹坚持要回家。陌生人说道:“那你自己回去吧,你不去肯定会后悔的。”小塞德兹感觉到了这个人的凶险之意,于是跑过去拉着格兰特尔的胳膊不让走。这个陌生人突然脸色变得很可怕,他推开小塞德兹,并且拉着格兰特尔就走,小塞德兹从地上爬起来边追边喊道:“你这个坏人,快点放开我的朋友。”但是那人又把小塞德兹推倒在地。小塞德兹看到有几个农夫在地里干活,马上大声地对他们喊道:“救命呀,这里有坏人,快来救救我们。”看到有人来了,陌生人拔腿就跑。傍晚的时候,好心的农夫把他们送回了家,听完孩子们讲述的经历,塞德兹安慰了他们,并且告诉格兰特尔父亲自己的观点,格兰特尔经历了事情之后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是格兰特尔的父亲还是相信自己的观点。塞德兹说这个事情并不是夸奖自己孩子的聪明,也不是说格兰特尔很笨,他只是想说一点,每个人必须要有对生活和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力,否则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好处。塞德兹认为,教育孩子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能辨别出人间是非好坏的能力。能够具备辨别能力的人比那些仅仅有专业知识但对外界一无所知的人要优秀得多。

案例总结:要让孩子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要只让孩子成为乖宝宝。

哈佛家教课1. 工作中你善于分析思考吗?2. 生活中你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吗?3. 你有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吗?

不同的人对这三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非常重要,对孩子而言这种能力更重要。

上述寓言故事中的小兔子没有弄清楚“咕咚”声的根源,逃跑中狐狸、大象、老虎、小熊……它们也不分青红皂白地跟着跑,只有青蛙很明智,它的问话提醒了大家,最终帮助大家解开了谜团。所以,我们要教导孩子:在没有弄清楚事实的真相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做人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要学会通过自己明智的思考分析,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否则误人误己。

上面的案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小塞德兹和格兰特尔遇到陌生人的搭讪,两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判断能力,导致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一个在面对陌生人的诱骗时很冷静,一个差点被陌生人拐骗走。当然,分析判断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以及思维力来决定的。正确的分析判断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作出正确的决策。

想让你的孩子超越别人,分析判断力很重要,这里提供几点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做决定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家庭中,小到生活上的事情,大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都由父母来决定,孩子几乎没有做判断的机会。

大人们几乎每天都要做出各种选择,其实孩子也经常会面临一些选择,对此父母不要“包办”,而是要“权力下放”,让孩子自己经过思考后做决定。比如,是否愿意上钢琴辅导课,是否愿意周末去书法班,是否愿意参加某种活动等等。选择是每个人享有的权利,孩子也不例外。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的判断力。

另外,也要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无论对大人而言还是对孩子而言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孩子们需要有机会自己做决定,以此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体会自主决策的感觉。所以,即便很困难,父母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些决定,多为孩子创造做决定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自己决定如何布置自己的房间,自己选择自己的发型等等。

当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时家长也要给予正确引导,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苛求孩子等等。

方法二:保护孩子的判断力,鼓励孩子坚持自己正确的判断

现在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有父母包办,自己不需要考虑自己的事情,也不需要承担多少义务。孩子偶尔有些自己的想法,也会被父母“压”回去,父母经常对孩子这样说:“我们不会害你的,比你懂得多,按我说的去做,准没错。”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判断就是孩子的判断,父母的想法就是孩子的想法。也正因为如此,孩子才逐渐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对此,一些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家们提出了培养孩子判断力的独到见解。比如,德国著名儿童早期教育家老卡尔·威特就指出:教育孩子,严格而不专制。所谓专制是指强迫孩子服从。老威特先生是一个反对专制的教育大师,他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很注重讲道理,注重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判断力。

另外,当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家长要鼓励他坚持下去,因为毕竟孩子的社会阅历浅,有时即使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迫于外界的压力也很容易放弃,这时父母就有必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方法三:正确引导孩子明辨是非

在当今社会,分析和判断能力非常重要。当孩子开始能够懵懵懂懂地接受一些大人们的教育的时候,家长们总是在给孩子们灌输一种这样的思想: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是善的。其实,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不需要判断能力的襁褓之中,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威特·丽娜想用书中的小故事,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弟弟威特·克德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挑了《好心的小女孩》这篇小童话,和弟弟一起分享。从前,有一个小女孩非常善良。即使她走路时不小心踩死一朵小花都会伤心好几天!有一天,她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只受伤的老虎,老虎的腿还在流血,她想:老虎多可怜啊!小女孩心软了,她给老虎包好伤口,还把它带回家养伤,老虎的伤没几天就好了,可是,它后来却把小女孩给吃掉了。讲完这个故事,姐弟俩开始了下面的对话。威特·克德:“哼!老虎忘恩负义。”威特·丽娜:“克德,你真棒,一下子就看出老虎忘恩负义了,你觉得小女孩怎么样?”威特·克德:“小女孩很善良、心软,救了受伤的老虎。”威特·丽娜:“那小女孩有没有得到老虎的感谢呢?”威特·克德:“老虎不但没感谢小女孩,还吃了她呢!小女孩就不应该救它。”威特·丽娜:“小女孩善良,她踩死一朵小花都难过,看到老虎受伤,她能不救吗?”威特·克德:“她也应该看清真相啊!看看是好人还是坏人,值不值得救?”威特·丽娜:“克德说得真好!不管你有多善良,在救人的时候都要看清是非。弄清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判断对方是否在设置骗局,然后再决定是否去救助。”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大人们的引导和培养,尤其是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辨别好坏是非的能力,那么他长大后在社会中会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关于这一点,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

应变能力:帮助孩子把握时代脉搏

哈佛家教故事世界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在电影作品中的流浪汉形象想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现实生活中,卓别林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记得有一次,一场电影拍片结束后,卓别林拿着得到的片酬准备回家。这时,天已经晚了,卓别林回家需要经过一段小路,那条路上没有路灯,他真怕路上遇到抢劫的。可是谁曾想,有时候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卓别林经过小路的时候,周围没有任何人,非常安静,他的耳边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正当他暗自庆幸的时候,突然从左边的巷子里蹿出一个人来,那人手里拿着一把手枪,大声地对卓别林吼道:“站住,不想死的话,就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交出来。”卓别林看了看四周,就只有一个劫匪,没有其他的帮凶,于是他冷静地想了想,然后胆怯地对劫匪说道:“这位大哥,我们有事好商量,钱我这里有,但是这钱是我们老板的,这样吧,你在我的帽子上开枪打两个洞,我回去好对老板有一个交代。”这劫匪一听也觉得有理,开两枪能拿到钱也值得,于是,劫匪就朝卓别林的帽子上开了两枪。卓别林想了想又说道:“大哥,你看这帽子上还是不怎么显眼,你要不在我的衣服上再开两枪。”劫匪看了看他的帽子上还真的不怎么显眼,于是又在他的衣服上“啪啪”开了两枪。卓别林还说不显眼:“衣服上光有洞不行,这样老板是不会相信的,最好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些,你不如在我的裤子上再开两枪吧。”劫匪看见卓别林还不给钱,有些生气了,于是他怒气冲冲地准备朝卓别林的裤子上再打两枪。可是,当他举枪再次扣动板机时,却发现手枪的子弹已经打完了。卓别林看到劫匪愣神的时候拔腿就跑,跑到与劫匪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还不忘对劫匪说道:“下次见,再出来的时候你多带点子弹。”

故事启示: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一种生存能力。

哈佛家教案例洛克菲勒在生意场上,非常有耐心,他能长时间地等待对方的态度。但是,他的忍耐是基于合理和有发展前途的买卖,当他发现不合算,不用说几年,哪怕是几个月,也不会等待下去,而是随机应变,做出适合于当时环境的选择。他在生意场上能够随机应变,也是出了名的,这令他抓住了很多商机,也避免了很多损失。他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源于他母亲从小对他的培养和训练,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恐怕是母亲给他讲的一则小故事了。有三只狐狸是一家子,狐狸爸爸、狐狸妈妈、和小狐狸。这一天,小狐狸饿了,狐狸爸爸带着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去外面寻觅吃的,狐狸爸爸看到富人家的院子里饲养了很多的动物,想吃掉那些动物。正巧被一只站在屋顶上的大公鸡发现了,大公鸡扇动着它的双翼大叫着,它的叫声一下子引来了很多人,大家追赶着这三只狐狸。狐狸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带着小狐狸终于逃到了森林里,但是狐狸妈妈却再也回不来了,狐狸爸爸和小狐狸伤心地在森林里养伤。第四天,狐狸爸爸又带着小狐狸到野地里寻觅吃的,大公鸡正好也在野外的空地上觅食,看到了狐狸,大公鸡轻轻地飞到树上,狐狸爸爸故意来到那棵大树下,自傲地说:“公鸡,你是特地跑到这里当眼线的吗?这是我们的地盘,你别想在这里撒野。”公鸡不在意地答道:“狐狸大叔,我就是无意中路过此地,不是当眼线的。”狡猾的狐狸爸爸用很关切的口吻说:“公鸡,你不要老站在树上,你站得太高,这样有可能会成为猎人的目标,下来吧。”公鸡听了狐狸爸爸关心的话很是感动,于是便从树上跳了下来,落在了狐狸爸爸的面前。狐狸爸爸这时突然变了脸色,他使劲地扑到公鸡的身上,用爪子抓住公鸡的翅膀撕扯着,嘴里还很气愤地说:“就是你害死了我的妻子,还让我们得不到一点吃的,富人那么有钱,我们就是吃一点他们的也不会损失什么,要不是因为你,我也不会失去我的妻子。”公鸡急忙说:“英俊的狐狸大叔,有谁不知道您的大名,贵族商人们哪个不尊敬您?你的妻子死了我也很伤心,但是这件事情不能怪我啊,我也是出于忠心报主呀。”“少废话!”狐狸爸爸这回凶狠地撕扯起了公鸡。公鸡又说道:“英俊潇洒的狐狸大叔!从今以后,我要忠心地为您效劳!您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您要吃肉,我就去给您买肉,还要在其他动物的面前,宣扬您的美德……”狐狸爸爸听了心里特别的美,不自觉地稍稍松开了爪子,公鸡趁机挣脱开它的爪子又飞到了树上去,然后得意地大笑道:“哈哈哈哈,愚蠢的狐狸大叔,像你这样蠢笨,怎么可能吃到我的肉呢!”看到到口的美味又跑了,狐狸爸爸只好带着小狐狸垂头丧气地向森林深处走去。故事中的公鸡,遇事冷静,善于应变,让狐狸放松了戒备,最终成功逃跑。聪敏的公鸡给小洛克菲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今后的商业思维影响深远。

案例总结:具备卓越的应变能力,孩子才能抓住更多的成功机会。

哈佛家教课

应变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应对各种状况的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人智商的基本构成要素,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应变能力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智商水平。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对孩子的智商发展和生活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就像戴尔·卡耐基所说:“随机应变的智能,是解决生活上困难的武器,要比书本上的知识有价值得多。”

故事中卓别林遇事冷静的心态和他机敏的应变能力帮助他逃脱了劫匪的控制,而洛克菲勒之所以能够在商场上游刃有余,随机应变,也主要得益于母亲早年对他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应变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如果孩子的应变能力很强,那么他们将能够及时处理这些新情况,迅速解决这些新问题。在突发意外的情况下,良好的应变能力还能使他们逃离危险,免受伤害。

那么,具体而言,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呢?

方法一:教给孩子生存的技能

生存技能是应变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世间万物瞬息万变,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突发性的问题,对成人而言遇到这种问题还好解决,但对于孩子而言如果不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那么就会使他们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来教授孩子生存的技能。美国9岁的小男孩乔治亚,在一次与家人外出时,不幸与家人走散。在那么大的森林里没有一户人家,他不得不独自一个人在森林中过夜。但是,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并没有害怕、惊慌,而是很沉着冷静地思考脱离困境的办法。他一边试图寻找出路,一边把自己所穿的绿色外套撕成碎片,每走几步,他就把一片外套的碎片绑在树上,希望有人来救他的时候能够看到线索。两天以后,搜救人员根据他留下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他。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自己所用的求生技巧是在电视探险节目中学到的。之前,母亲经常教授他各种生存的技巧,还常常让他看电视上的探险节目,这让他获益匪浅。

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一些生存知识和生存技能,能够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也能够培养孩子遇事沉着冷静的心智,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通过生存技能训练来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假如例子中的乔治亚父母没有教授他生存技能,那么他处在当时的环境下一定会不知所措,而救援人员也有可能找不到他。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结果就很悲剧了。

方法二:培养孩子的语言应变能力

语言应变能力,是应变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语言方面的应变能力也可以有效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我们平常说的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就是指一个人的语言应变能力强。对孩子而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应变能力也很重要,他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这就需要他们能够迅速地适应环境,用恰当的语言应对这些人和事,既要做到大方、得体,又要合乎时宜。如果是在交际或谈判场合他们还需要用卓越的口才为自己争得主动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的应变能力。

提高孩子的语言应变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多读书、多朗读,多跟父母进行语言交流,甚至可以鼓励孩子和自己就某件事进行争辩——不要把它当成“犟嘴”或“找借口”。孩子对任何事务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鼓励他把这种想法说出来,然后你再与他进行辩论,这在无形中就能提升孩子的语言应变能力。当然,鼓励孩子演讲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演讲的过程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帮助他提高语言应变能力。

第二章 哈佛情商课: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

帮助孩子认识他自己

哈佛家教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圆球,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和信心,踏上了闯荡世界的道路。途中,它遇到了一幢美丽的房子,这幢房屋的墙壁上正好缺少一块方砖,外面的风呼呼地吹到了屋里,圆球于是很热心地对房屋说道:“你好,外面的风太大了,请让我帮你把这个缺口堵住吧!”房屋听到后说:“好呀,非常感谢你,快进来吧。”圆球非常努力地想把自己的身子挤到那个方形的缺口里去,但是不管它怎么努力也无法填满缺口。圆球有些失望地向房屋告别,转身继续向前走……不知道走了多久,它又高兴起来了,因为它遇到了一个画板,画师正准备拿着画板作画,于是圆球热心地对画板说:“请让我帮你吧,我可以撑起你的身体,更方便你的主人作画!”画板听到圆球的话说:“非常感谢你,快来帮我吧!”于是圆球转动身子很努力地想做好支架,可是,不管它怎么努力也无法站稳,还将画板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圆球很伤心地走了,连再见都没有说。垂头丧气的圆球继续向前走,他走到一棵有几百年树龄的大树下独自伤心哭泣,沉睡的大树听到哭泣的声音低下头一看,在自己的脚下有一个圆球在掉眼泪,于是大树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圆球抬起头看了看高大的树爷爷,吸了吸鼻子说道:“树爷爷,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大树听了圆球的话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于是圆球就把它一路上遇到房屋、画板的经历告诉了大树,大树听了圆球的话笑呵呵地对它说:“孩子,你去小河边吧,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圆球听从了大树的建议,走到了小河边,它突然发现了水中圆圆的倒影,恍然大悟,高兴地喊道:“原来这个才是真正的我呀!”

故事启示:什么是真正的我?一个人认识自己很重要。

哈佛家教案例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淘气顽皮的孩子,好动的爱因斯坦天天和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到处乱跑,母亲每天留的作业爱因斯坦也只是马马虎虎地应付。母亲看着他天天疯玩,心里很着急,经常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但是爱因斯坦却把母亲的话当耳旁风,每天还是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不想学习。直到有一天,爱因斯坦正准备和一群小伙伴去河边钓鱼,父亲看到了并且拦住了他,拉着他坐到了树荫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父亲看着爱因斯坦说道:“前几天,我和咱们的邻居,你的杰克叔叔去给南边的一个工厂清扫大烟囱。我们顺着踏梯爬上了那个高大的烟囱,一前一后认真地清扫着灰尘,可是当我们钻出烟囱后,却发现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叔叔的脸上、身上到处都是黑乎乎的,全身沾满了烟囱里的烟灰,但是我的身上却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听到这里,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于是好奇地问道:“爸爸,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后来你们怎么样了?”爱因斯坦的父亲笑着又继续讲到:“我看见你杰克叔叔满脸灰尘的模样,就想我肯定和他一样,全身都黑乎乎的,于是我就打了盆水洗了好几遍脸。你杰克叔叔看见我身上干干净净的,以为他和我一样身上很干净,于是只洗了洗手就上街去了,谁知道,大街上的人看到你杰克大叔黑乎乎的模样以为他是一个疯子,走过他身边的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听完故事后,也和父亲笑了起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告诉他:“生活中,别人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的镜子,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天才或许会把自己照成白痴,而白痴或许也能够把自己照成天才。”爱因斯坦听了父亲的话,顿时满脸羞愧。这件事之后,爱因斯坦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和那群淘气的小伙伴们疯玩了。父亲的教诲深深地铭记在他心里,时刻以自己为镜子来反省和认识自己,终于照出了他光辉的一生。

案例总结:把别人当镜子的时候,他很难看清自己。

哈佛家教课“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来规劝世人。是的,认识自己很重要,认识自己是情商能力的首要内容,对孩子而言培养他的高情商,首先要让他从认识自己开始。

故事中的圆球因为当初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结果始终找不到发挥自身价值的场所,想帮谁的忙,都帮不上,这让它很沮丧。但当它从河水中看到自己圆圆的倒影,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相信它一定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案例中的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贪玩,把小伙伴当成了自己的参照物,结果差点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幸亏他的父亲及时发现问题,并用一个经典的故事启发了他,从而让他认清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走上了物理研究的道路,并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实践中,父母具体怎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呢?

方法一:不束缚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是他们对自己最本真的认识,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这种想法,如果限制或束缚孩子的想法,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那么孩子很可能会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需要什么,应该怎么样,等等。这将束缚孩子情商能力的提高。一位妈妈曾经这样说道:记得前年我在美国的时候,邻居的一个上小学的孩子给我看了他写的一篇家庭作文,在作文中他的愿望是长大后当一个马戏团小丑,我看了后很诧异,如果这篇作文给中国的老师或父母看了会觉得这个孩子胸无大志,而中国老师也肯定会给他一个很差的评语,但是他的美国老师却在他的作文后面真诚地写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乐和幸福带给全世界的人。看了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如果做父母的习惯让自己的孩子把别人所谓的远大理想当成自己的愿望,那么这将会束缚孩子的想法,扼杀孩子本属于自己的理想,那么这个孩子无疑很难真正地“认识自己”。

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不同的是中国孩子往往会希望自己长大后当科学家、企业家或大明星,这让很多外国教育专家难以理解。哈佛一位教育研究者认为,孩子的理想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年龄和生活环境去选择,科学家、企业家或大明星这些愿望虽然伟大,但是对普通孩子来说实在太遥远了,中国孩子的理想大多受到了家长“暗示”的引导。

然而,美国的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的在这方面的教育就比较客观和现实。

当我们中国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怀着“远大”的理想时,美国的孩子却在厨房做饭的妈妈身边说,“妈妈,我长大了以后也要像你一样烧菜做饭”或者“爸爸,我长大了以后也像你一样给别人擦皮鞋”。这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可笑,但是这却是他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写照,这样的愿望不仅会让他们脚踏实地去努力,更有利于他们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认真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有现实意义。

方法二:教孩子认识自我,不妨问他“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提问是最能启发思考的方式之一,而让孩子思考一些与自身有关的问题,有利于孩子清醒地认识自己。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美国的小学老师在课堂上问小朋友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急用钱,于是向你借10美元,可惜你只有5美元,而且这5美元对你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立刻开动脑筋思考,当然他们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也非常需要钱,我不能借给朋友。”有的说:“朋友比我更需要钱,我应当把这5美元借给他”。也有的说:“朋友比金钱更重要,我不仅要把自己的5美元借给他,还要帮助他凑齐10美元。”

看到这里,按照国内的传统教育价值观,读者往往会认为,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回答肯定符合老师的答案。错,美国的老师并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理由是:一个人应该怎么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或许第一个小朋友他的确更需要那5美元钱,所以他的回答并没有错;而第二个小朋友可能并不那么要需钱,所以他愿意把5美元借给更需要钱的朋友;而第三个小朋友当时或许根本就不需要钱,更需要友情,所以他不仅心甘情愿地把钱借给更需要的人,而且还乐意“好人帮到底”,帮朋友凑齐10美元。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单纯地以道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行为。当然这个问题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让孩子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了解了他们自己的需求,了解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对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很重要。

方法三: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的情绪状态,平静的、快乐的、喜悦的、失望的、痛苦的等等,这些情绪影响着我们每天的生活、交往、工作等,它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影响重大,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了自己的情绪状态,对自身这种状态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掌控自己的生活。

在美国,这种情绪方面的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美国家长是怎样帮助他的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的。珍妮·艾伦这样叙述道:我女儿多洛莉丝两岁的时候,我和她爸爸就通过三句话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第一句话:妈妈现在看见你非常的伤心(高兴、生气等)——给孩子的情绪定位。第二句话:孩子,你伤心了,想哭就哭吧——让孩子可以有情绪。第三句话:妈妈一直陪着你——表达对孩子的爱。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让孩子感受到她有安全感和被别人接纳,这显然有利于孩子的情商培养。然而,很多中国家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肯定也无法有效引导孩子的情绪。而美国妈妈看见自己的女儿生气的时候,常常是说完安慰孩子的第一句话时,孩子就会意地笑了,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互动,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重要方法。

孩子认识自己情绪本身就是在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情绪的认识是最重要的认知,它甚至比认识外在世界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建构自己生命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哈佛家教故事艾布特从小就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孩子,他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父亲看到孩子的脾气一天比一天见长,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这一天,艾布特放学回到家,父亲拿了一盒钉子放在他的手里,然后对他说:“你这样发脾气对你以及家人都很不好,孩子,以后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可以用锤子钉一颗钉子在我们家的木栅栏上吗?”艾布特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但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了。从那以后,艾布特只要一发脾气,他都会往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周一共钉了48颗钉子。一个月后,他钉钉子的次数减少了,他暴躁的脾气也在慢慢改变,于是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父亲又说道:“孩子,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一整天都不发脾气,你就可以将你钉在栅栏上的钉子拔下来一颗。”五个月后,栅栏上的铁钉被艾布特全部拔掉了。艾布特高兴地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父亲拉着他的手走到栅栏前说道:“父亲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懂得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你看看栅栏上被你钉过钉子的地方留下的那么多小孔,它就像一个人的心灵一样,当你对别人发脾气的时候,你的语言就像钉子一样伤害着别人,他们的心灵上也会留下伤疤,这与对别人造成肉体上的伤害道理是一样的。”

故事启示:当你向别人发脾气的时候,就像在别人的心灵上钉下了一颗钉子。

哈佛家教案例海伦·凯勒19个月大的时候,还是一个非常活泼、美丽可爱的孩子。有一天,她在浴缸中戏水近一个小时,妈妈怕她感冒,便拉着她的小手说:“孩子,妈妈的乖宝贝,我们不玩了。”可是海伦正在水里玩得开心,不愿意离开水,一挣扎又滑到了水里,被水呛得咳嗽不停,妈妈看着心疼了,于是吓唬她道:“不听话,妈妈要打你了。”说完象征性地在小海伦的背上轻轻拍了一下,海伦睁大眼睛,却没有任何反应,妈妈又轻轻拍了一下,海伦依然没有反应。妈妈赶紧抱起女儿,焦急地叫着她的名字,可是海伦依然表情冷漠,没有任何反应,妈妈这才想起了半个月前海伦曾经发过一次高烧,是不是她……妈妈没有再多想,急忙带着女儿去看医生,医生经过诊断,确认海伦因高烧双目失明,听力丧失。从此,海伦一生与黑暗和无声相伴。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里的海伦·凯勒脾气开始变得变得越来越暴躁、任性,孤僻,她吃饭用手抓、乱踢东西并且还经常乱发脾气。父母亲看着她这个样子也很伤心,为能让女儿快乐一些,他们为她请了家教老师安妮·莎利文。因为海伦·凯勒是一个失聪而又脾气暴躁的孩子,所以安妮·莎利文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她学习单词时,她把海伦的手拉到一个水管下,当清凉的水滑过海伦的手时,安妮·莎利文在她的另一只手掌上不停地拼写字母“w-a-t-e-r”,海伦似乎觉得安妮·莎利文给她拼写的单词与冰凉的水之间有联系,她似乎也明白了,并且拉着安妮·莎利文老师的手让她再写一遍“w-a-t-e-r”……这是海伦第一次真正地学习单词,从那以后,单词唤起了海伦的灵魂和智慧,让海伦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不一样。在莎利文老师耐心的教育下,小海伦暴躁的脾气收敛了许多。海伦每天不停地模仿着老师拼写的单词,吃饭时海伦用手沾着汤汁在桌子上拼写,睡觉时她在床单上写,时间一长,床单被磨出了一个洞,她的手指还磨出了血,老师见到她这个样子很心疼,但是海伦仍然在拼命地写,因为海伦知道自己是一个残疾人,要想成功必须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海伦终于成功了,她能够写一手工整的字母,她的脾气也变得好多了,老师握着她的小手:“好,太好了!”虽然海伦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她并没有笑,反而哭了,老师感到很纳闷,后来才意识到她还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学会说话!安妮无法满足海伦的要求,只能在说话的时候将海伦的手放到自己的嘴上,让海伦感受自己的嘴唇发音时的变化。学习发音时海伦经常走调,别人都猜不到她说的是什么,她很郁闷,偶尔也会发些小脾气。确实,对于海伦来说,学会说话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呀?但是海伦并没有放弃,她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反反复复地用手触摸老师的发音口形,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在自己的小屋里一个人拼命地练习,第二天再请老师纠正,终于有一天,她叫出了“m-a,m-a”、“p-a,p-a”,老师和海伦的父母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安妮·莎利文用耐心和爱抚平了海伦的焦躁情绪,让她渐渐从学习中获得了快乐。长大后的海伦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并写下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这些作品激励了亿万年轻人。

案例总结:真诚的爱可以抚平孩子的焦躁情绪。

哈佛家教课

孩子的道德感、理智感是在多次的情感活动中,通过一点一滴积累形成的。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需要,经常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表达健康、良好情感的机会,丰富孩子的健康情绪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能力是情商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孩子学会在生活中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

故事中的艾布特是一个有脾气的孩子,父亲用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方法让他改掉了自己的坏脾气,使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受遗传、性格、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都有脾气,而且有些孩子脾气还不小,大多数家长都为此感到头疼。无疑,脾气大的孩子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这样的孩子不仅容易发脾气伤害他人,也会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如果我们的孩子脾气不好,请不要放任孩子坏脾气的滋生,要帮助他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

再看案例中海伦的例子,海伦因为看不见也听不到,脾气变得很烦躁,但安妮·莎利文老师却对她采用了巧妙的教育方式,给予她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让她从学习中渐渐感受到了快乐,从而改变了她烦躁、任性的性格,而这种改变也积极地影响了他周围的人。如果我们的孩子脾气烦躁,我们家长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用爱和宽容来改变孩子。反过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情绪暴躁的人,你的孩子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说,教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具体而言,应当怎么办呢?

方法一: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人都有七情六欲,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例外。家长作为孩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育孩子时首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都不能够控制情绪,何谈教育孩子?况且,如果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也会被这种不良的情绪传染,情绪变得更坏。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艾伯特,你简直是个愚蠢的、令人失望的孩子!你就没有一点脑子!你就是想气死我!你多次逃学、逃课,被老师打过多少次电话了,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你以后怎么办我再也不管你了?”“亚尔弗列得,当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你逃学,我感到非常难过和生气。我当时已经有些感到绝望了。但我想我们一定可以有一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和你父亲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主意,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

艾伯特的家长得知儿子逃学、逃课的消息后怒气冲冲,大声地指责和抱怨孩子,这很容易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沟通也将难以进行。当然,这样还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简直就是个坏孩子,从此他有可能自暴自弃,甚至学会用“坏脾气”来解决问题。

再看亚尔弗列得的家长,当他得知孩子逃课后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是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平和的、友好的,而且用积极的态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图,还巧妙地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解决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用理智的态度去看待问题,还教会了孩子用积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方法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和他的不良情绪“妈妈,我要吃冰激凌。”“孩子,你刚吃了晚饭,再吃冰激凌对身体不好。”“不要,我就要吃,我就要吃……”“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这样的对话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很熟悉,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的家长会像这位妈妈一样很不耐烦地回应孩子,或数落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帮助孩子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为何不换一种角度来解决问题呢?阿蜜莉雅刚刚5岁,还在幼儿园上学,她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看到喜欢的小东西就想买,不管有用没用,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都会给她买,但是这天很不巧的是她的外公接她回家,出了幼儿园的门口,阿蜜莉雅看到外面的小摊上在卖小布娃娃,于是拉着外公的手就要去买那个小布娃娃,外公看了看阿蜜莉雅又看了看小娃娃说道:“小莉雅,外公出门的时候忘记带钱了,这样吧,今天我们先不买,等明天外公来接你的时候再给你买好不好。”阿蜜莉雅听了外公的话,有些不高兴,不情愿地点了点头,跟着外公回家了。回到家后,小阿蜜莉雅去了她自己的小卧室,一声不吭。外公察觉到外孙女的变化,来到了她的卧室安慰她:“小莉雅,外公看看你的玩具好不好,我们一起玩过家家。”阿蜜莉雅一听有人陪她玩,当然高兴地一下子把所有的玩具都献宝似地拿到了床上,什么布木偶、白雪公主、泰迪熊、芭比娃娃……外公看着小莉雅有这么多的玩具就对她说:“小莉雅,你看你这么多的玩具,比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个小娃娃要好玩得多了,而且你的玩具差不多都有了,我们明天不买那个小娃娃了好不好,外公给你10美元,你可以用这10美元买有用的东西,可以买一个精美的小本子、橡皮擦之类的,如果现在没有要买的,那我们就把这钱存到储蓄罐里,攒多了钱就可以买更需要的东西,你说好不好?”阿蜜莉雅看了看自己的玩具,又想了想外公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拿出妈妈以前给她买的储蓄罐,把那10美元放到了储蓄罐里,然后对外公说:“外公,我以后要存好多好多的钱,买更有用的东西。”外公听了阿蜜莉雅的话笑了。

只要我们耐心地引导,孩子其实也是明白事理的。尽管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不强,但只要我们讲的话有道理,孩子们大致会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他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之后,他的情绪渐渐就会缓和下来。所以,在孩子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有情绪时,家长应当学会换个角度,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平复他的情绪。

方法三: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人是感情动物,当我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阻碍时,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孩子们也不例外,他们也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对于孩子的情绪,我们不能靠家长的权威去强行压制,而帮助他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或者教他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年轻时经常和朋友一起玩纸牌游戏。一天晚上,他像平常一样与朋友在自己的家里打牌,不知道为什么,一晚上他的运气都特别不好,每次他手里的牌都很差。一开始他只是抱怨几声,后来,他实在忍无可忍地发起了脾气,母亲在旁边看到了说:“要打牌,你就必须把手里的牌打下去,不管牌是好是坏,坏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的身上,同样的好运气也不会永远让你碰上!”艾森豪威尔听不下去这些话,情绪依然很差,这时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人生就像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手里的牌好坏,你都必须拿着,因为你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浮躁的情绪平静下来,认真对待,打好自己的牌,做到最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才有意义!”艾森豪威尔听了这句话,不再作声,心中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此后的多年里,他心中一直铭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最后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孩子的情绪,喜、怒、哀、乐,通常很真实,也很强烈,尤其是一些不良情绪,经常在不经意间发泄出来。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引来他们的激动和不良的情绪变化,甚至引起一场“暴风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家长抓住孩子的情绪线索,正确地引导他们,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会自我激励很重要

哈佛家教故事有一天农夫的一头毛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毛驴,但一无所获,半天的工夫过去了,毛驴仍然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这个农夫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决定放弃救毛驴,他想这头毛驴年纪也大了,不值得浪费太多的精力去救它出来,不过这个枯井还是要填满的,以防万一以后会遇到同样的事情,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里的毛驴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他们开始用手里的铲子将泥土铲进枯井里,当毛驴发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伤心、声音也很凄惨,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会儿这头毛驴就安静了下来,农夫探头往枯井里一看,枯井里的景象令他很惊讶:当铲进枯井里的泥土落在毛驴的背上时,毛驴将泥土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到抖落的泥土上。就这样,毛驴将大家铲到它背上的泥土都抖落到了井底,又速地站上去,很快的,这头毛驴便上升到井口,最后在大家惊讶的表情中飞快地跑开了。人生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困境中,各式各样的困难都会落在我们的身上,它如同毛驴背上落的泥沙一样,而想要摆脱困境的办法就是:将身上的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在上面,慢慢就能逃出枯井。事实上,在我们遇到困境时,如果换一个角度,把困境当成我们人生路上的垫脚石,那么困难就会被踩在脚下。

故事启示:学会自我激励才能转败为胜。

哈佛家教案例美国科学家、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06年出生于波士顿,他的父亲是一个漆匠工,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富兰克林是一个很热爱学习的孩子,但由于他家的孩子太多,父亲无法负担富兰克林读书的费用,所以富兰克林10岁时就离开了学校,他平生只在学校读过两年书。为了生计,12岁时富兰克林进入了哥哥经营的一家小印刷厂当学徒,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读书,他经常把自己节省下的钱拿来买书籍,还经常去书店看书。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钱借书,书店的学徒便帮助他晚上偷偷地把书借出来,第二天清晨再还回去。正是富兰克林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的知识变得越来越渊博,1736年,他当选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秘书,虽然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繁重,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激励自己,他每天必须读书、学习,无论公务有多么忙。他学习的范围也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尤其是世界科学文化,为他此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以前人们总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是上天在对人类显示它的威力,但是1752年,富兰克林做的一项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证实了“上帝发怒”原来是大自然的放电现象,这个实验轰动了全世界。伴随着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了民族大义,富兰克林毅然放弃了已经取得成果的科学研究,决然地投身到了民族独立战争中。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依然不断地自我激励,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与英国侵略者进行谈判。战争结束后,他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年近70岁高龄还远赴法国寻求帮助,后得到法国和欧洲人民的支援。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在亲人的怀抱中逝世,4月21日,费城的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参加出殡的队伍有两万人,在这一天,本杰明走完了他84年的人生路,他的墓碑上却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案例总结:告诉孩子,自我激励是持续成功的动力。

哈佛家教课

自我激励就是让自己永远焕发热忱和激情,自我激励是情商能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让人们在遇到困难、逆境、挫折的时候运用自身的心理能量让自己振作起来。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地进行自我暗示以激励自己,那他将能获得超群的智慧和无穷的精神力量。然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不如成人的思想成熟,不能很好地激励自己。这种情况下,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就需要我们家长对他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教给他一些自我激励的方法。

前面故事中的毛驴,在被农夫和其他人抛弃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地绝望,而是抖落身上的泥土将它们踩在了脚下,这是一种自我激励,更是一种智慧和坚持。孩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多数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或者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让他学会自我激励,让他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

案例中的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在政治、科学、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纵观他一生,一直在不断地自我激励与奋斗着,这正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非常需要这种精神,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书读了,有电视看了,甚至可以借助网络了解到所需的各种信息,但是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自我激励的力量。

怎样让孩子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方法一:让孩子保持一颗自我激励的心

其实,孩子从迈开第一步,学习走路的时候起,已经开始了自我激励。因为他意识到,要想得到妈妈的怀抱,必须坚持一步步往前走,这种意识就是自我激励。不过,这种自我激励更多地来自于人类的本能,真正的自我激励是一个人有意识地激励自我,在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始终保持一颗勇往直前的心。电影巨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曾经是一个很落魄的人。当时,他所有的家当只有一百美元,租不起房子,睡在金龟车里……不过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把他打倒,反而激励他立志成为一名演员,他很自信地来到纽约电影公司应聘,由于他外貌平平而被拒之门外。他又去另外500家电影公司应聘,无一例外地又被拒绝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写了《洛奇》的电影剧本,又拿着剧本四处自荐,可是依然遭到人们的嘲笑和奚落。他很清楚地记得,自己曾被拒绝了1849次。当他找到第1850家电影公司时,希望终于来了,他遇到一个愿意拍《洛奇》剧本的电影公司老板,而且对方同意他在剧中出演主角……就这样,这部电影《洛奇》一举大获成功,而史泰龙——这个曾经遭受过无数次拒绝的、穷困潦倒的小伙子一步步激励自己成为了闻名国际的超级巨星。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人才,但是这只是希望,孩子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遭遇各种人生的考验,这些考验包括困难、挫折、逆境等,困难、挫折、逆境是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这些必修课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成熟,变得更坚韧,也可以让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反过来又能促使孩子内心充满信心,不断地激励他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让他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留一颗重新崛起的心。

方法二:鼓励孩子自己激励自己

日本教育家涛川荣太说过:“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有勇气去积极冷静地面对挫折,孩子如果能够认识到‘只有在挫折与困苦中才能得到锻炼’,那么他是非常坚强的。”可见教孩子学会自我激励,首先要让他认识到自我激励的重要性,而这一认识需要家长来引导。

作为家长,虽然我们可以不断地鼓励孩子,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他理解和支持,激励他永不放弃……可是,家长不能时时跟随孩子,孩子最终还是要依靠他自己。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让孩子意识到自我激励的重要性,教会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尼尔斯·玻尔,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离不开父亲对他的教育。有一天,尼尔斯·玻尔帮助邻居家的小孩子修自行车,由于他没有足够的维修经验,维修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此时父亲并没有直接帮助他,而是鼓励他查阅资料,反复尝试。尼尔斯·玻尔也一直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他一直在自己的心中默念“我一定能行!”,最终他在父亲的鼓励和自我激励下修好了自行车。父亲为他的成功感到很骄傲,还专门让家里人给他开了一个“庆功宴”,以此奖励尼尔斯·玻尔。还有一次,尼尔斯·玻尔在家和父亲争论关于水的张力的问题,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所以这个问题对父亲而言并不难,但是对玻尔就不一样了,父亲的讲解并没有说服尼尔斯·玻尔。于是,父亲鼓励尼尔斯·玻尔自己去探索答案,尼尔斯·玻尔来到了父亲的实验室做实验,他想通过实验来证明一切。实验中,父亲让尼尔斯·玻尔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而自己则在一旁当顾问,最终尼尔斯·玻尔的实验证明了父亲的说法是对的。

自我激励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办法教导孩子拥有这种精神动力。如果能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帮助他树立自信心,那么孩子心中的那股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教孩子自我激励可以用多种方法,比如:教孩子学会对自己进行正面暗示,多说“我能行”,少说“我做不到”等;教育孩子记录自己的成就,用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等。

另外,自我激励也是孩子形成健康、良好情绪的重要途径。其实孩子并不是只需要父母在物质上、金钱上的奖励,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在精神上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父母的鼓励会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做得更好,这样培养孩子才能让他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

有段话说得好: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挫折也会在无形之中找到我们,既然我们不愿做一个逃兵,那么就做一个无畏的英雄吧;不要责备自己,不要为挫折喊苦,抬起头看看天空,毅然决然勇往直前……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也是克服困难的一种精神力量——孩子很需要这种力量。教会孩子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一定能行……”“我一定不能放弃……”如果孩子能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那么他的人生就多了一分胜算的把握。苏格兰曾经有位国王叫罗伯特·布鲁斯,他10多年一直在领导着他的子民们抵抗英格兰的入侵,但是因为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力量悬殊,导致苏格兰6次战争都失败了。再一次的失败好像老天都在为他们哭泣,战败后的罗伯特·布鲁斯悲伤、疲惫地躺在一个农夫家的棚子里,他几乎没有勇气再带领他的部下打仗了。这时,他的眼睛无意中看到棚子里有一只蜘蛛在艰难地织网,它要将丝从这一端拉到另一端,可是来回6次都失败了,但是这只蜘蛛并没有放弃,而是又拉了第7次,这次蜘蛛终于成功了。罗伯特·布鲁斯心灵受到了震撼:“不行,我一定要再试一次,这一次我一定能够胜利。”他不断暗示着自己,又重新振作起来,这次他用更大的热忱带领着子民们进行战斗,最终他胜利了。

如果一个人拥有了自我激励的动力,就如同在他的生命中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它会带给他不同的人生。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自我激励就是他成功的开始。我们引导孩子自我激励,就是为了让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中,充满信心、坚强和执著,让他有勇气面对一切,战胜一切。

让孩子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

哈佛家教故事有一天,一个衣服破烂的小男孩看到宠物店“出售小狗”的广告牌,然后走到了店门口。他问门口的店主:“你好,买一只小狗需要花多少钱?”“15到60美元不等。”“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手里现在只有5美元,可以让我看看他们吗?”店主看了看小男孩,点点头答应了,然后让店里的管理员牵着5只可爱的小狗走了出来,小男孩看着可爱的小狗们很开心,突然他看见有一只小狗走得很慢,落在了后面。“阿姨,后面的那只小狗怎么了?他怎么走得那么慢呀。”小男孩子用手指着走在最后面的小狗问道。店主看了看小男孩指的那只小狗:“哦,那只小狗天生后腿残疾,医生说没有办法治好。”小男孩看着那只小狗,感觉它很可怜,于是对店主说:“那只小狗多少钱,我要买下它。”“孩子,那只小狗的腿医治不好了,你如果喜欢我就把它送给你。”店主大方地说道。小男孩听了店主的话有些生气:“它和其他的小狗是一样的,我不要你送给我,我要用同样的价钱买下它,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我会每个月付50美分,直到付清为止。”“孩子,它不能像其他小狗一样陪你蹦蹦跳跳地玩耍,如果你喜欢,我真的把它送给你。”小男孩听了店主的话,走到店主的面前,卷起裤脚,露出他那严重畸形的腿——原来他的左腿是跛的。然后他对店主说:“我和那只小狗一样,也不能蹦蹦跳跳跳,但是它也像我一样需要别人的理解。”

故事启示:理解他人,也就是理解自己。

哈佛家教案例拜伦出生在英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由于父母关系不和,家里经常充满了父母吵架的声音。拜伦两岁的时候,父母分居,不久他的父亲就死在了国外。父亲的去世对母亲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加上生活变得日益拮据,拜伦的母亲性格变得喜怒无常,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有时候还会随手抓起东西扔向小拜伦,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所好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先天跛脚的小拜伦非常压抑,他的性格也日益变得忧郁、暴躁和孤僻。除此之外,小拜伦可以说是一个美少年。他皮肤白皙,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一头褐色的卷头发,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小拜伦的嗓音也非常好,说话的声音非常悦耳,唯独跛脚这一先天性的缺陷让他感到自卑。不过,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变得非常善解人意,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他有一种强烈的怜悯之心。小拜伦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每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总能听到人们议论他:“多漂亮的孩子,可惜是一个跛脚。”这时候小拜伦就认为别人是在侮辱自己,因此一边流着泪大声说:“不许这样说我!”一边快步走开……回到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就会流着眼泪安慰他,而懂事的小拜伦则会一边帮母亲擦眼泪,一边反过来安慰母亲。拜伦4岁左右的时候,开始上学了。母亲见他聪明好学,而且记忆力非常好,就给他请了拉丁文和历史家庭教师。在家庭老师的引导下,小拜伦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他还经常恳求母亲从图书馆里帮自己借关于罗马、希腊、土耳其等国家历史故事书,每当夜色降临的时候,他就会认真地读书、遥想,在历史长河中徜徉。除此以外,母亲还会在业余时间给小拜伦讲很多普通劳动人民的故事,这使得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的同情心。入学后,小拜伦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但他依然没有放弃阅读。在校园里经常看到他手捧历史故事书认真地看,他尤其喜欢《一千零一夜》。13岁的时候,拜伦进入了在英国非常有名的哈罗中学。在那里,高年级的同学经常欺负他,嘲笑他的跛脚,这激起了他好斗的性格。在学校,每当有人欺负他或者嘲笑他时,他总会非常勇敢地打败对手。这种勇气与好斗是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尽管拜伦十分好斗,但在母亲的教育下他也十分富有同情心,非常善于体谅别的痛苦。一天,拜伦看见高年级的学生对瘦弱的罗伯特拳打脚踢,虽然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几个高年级的学生,但他依然勇敢地迎了上去,想要替弱小的罗伯特主持公道,结果挨了一顿打。然而,拜伦勇敢的精神却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称赞,也让那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感到惭愧,当然从此没有人再欺负他了。经过这次事件,罗伯特也成了拜伦的好朋友,再到后来罗伯特竟然成了英国的首相。长大以后,拜伦不仅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民主、理想而战斗了一生的勇士——他积极地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最终为希腊人民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哈佛家教课

一个拥有高情商的人一定善于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我们大人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能够根据他人的行为举止、语言、心理活动等,识别他们的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对策,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对他人的情绪有一个很准确的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加强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教给他们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

故事中的小男孩需要有人理解他,小狗也需要有人能够理解它,他们都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当店主要把跛腿小狗送给小男孩的时候,他回绝了,他尊重了那只小狗,也等于尊重了自己。

案例中的小拜伦是一个自幼残疾的孩子,他同样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而且比平常人更需要理解和尊重,所以当别人嘲笑他的时候,他的反应会非常强烈。当然,这种生理的缺陷也使得他学会了体谅别人,并拥有一颗强烈的同情心。

在我们身边,也可能存在一些心理上或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其实他们和我们在人格上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用另类的眼光看他们,甚至嘲笑他们,那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其实他们比我们更需要理解和尊重。这样的问题,在孩子身上也常常出现,有的孩子常常嘲笑那些心理上或生理上有残疾的孩子,欺负他们、为他们起绰号等,这样的孩子就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如果你有这样的孩子,你希望他这么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让孩子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不分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必备素质。

怎么让孩子学会识别他人情绪,我们给出以下几点方法:

方法一: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的亲人

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父母要教孩子尊敬长辈,在学校要尊重老师。懂得尊敬师长的人,心中才有爱,而只有用爱去对待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喜欢。现在很多家长都很溺爱孩子,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却没有教会孩子同样用爱去爱他的亲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会孝敬自己的父母呢?罗斯纳因为结婚晚,孩子自然也出生得比较晚,尽管他们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但是罗斯纳还是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哪方面的需求,她都不敢“怠慢”孩子,可以说她为了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为了能够让孩子上学,罗斯纳省吃俭用,连自己生病了都不舍得去看医生。不仅如此,孩子在家的时候罗斯纳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活,总是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尽管自己每天工作特别累,但是罗斯纳觉得很值得。可是有一次,罗斯纳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腿,于是在家卧床静养,但是孩子却不闻不问,好像这事儿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不仅如此,孩子还拿着自己挣的钱和同学去打电玩,罗斯纳因为这事儿和孩子说了几句,孩子就很不耐心地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我的自由,你不能干涉我。”罗斯纳听了这话很伤心,也很后悔,他没有想到自己当初一味地溺爱孩子,而孩子如今却这样对待自己……

家长、学校、社会将爱都给了孩子,但是有些孩子却不懂得用同样的方式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为什么?难道所有的都是孩子的错吗?其实不然,孩子不会用爱去回报他人,是因为家长没有让孩子认识到怎样去爱亲人,爱他人,只是将自己全身心的爱给了孩子,却不知道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孩子自私自利,所以,教会孩子如何爱别人很重要。

方法二:让孩子从细微处察觉他人的需求

大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与人打交道都懂得“察言观色”,但是孩子并不会“察言观色”,因为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洞察力也很弱,当然他们所接触的人和事也并不复杂。但是,为了孩子以后能够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教给他学会“察言观色”还是很重要的。威克·多德很注重培养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他经常通过身边的小事教育儿子威尔,即使家里很富有,他也不会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威尔的母亲身体很疲劳,脖子也有些酸痛,威克·多德看见儿子正在旁边玩耍,便对孩子说:“威尔,你看妈妈今天劳累一天了,好像脖子也有点不舒服,你可不可以暂时放弃玩航模,帮妈妈按摩一下?”威尔听了父亲的话抬起头看了母亲一眼,正好母亲正在用手不停地揉着脖颈,他看看手中的玩具,想到妈妈每天工作后还要做家务,于是扔下玩具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低下一点身子。”妈妈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但却照着儿子的话做了,威尔走到妈妈的身后伸出小手帮妈妈按摩。过了一会儿,他问妈妈:“妈妈,好点了吗?”妈妈笑着回答道:“嗯,宝贝真懂事,妈妈现在好多了。”这时威克·多德走过来对儿子说:“孩子,在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事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要能从细节中察觉出来,了解他人的需求,你会获得好人缘。”这天威克·多德带着小威尔去超市买东西,在路上威尔看见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叔叔在很艰难地转动轮椅上一个斜坡,试了好几次都没有上去。威克·多德也看见了,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而是望了望身边的儿子,突然,威尔转过身对威克·多德说:“爸爸,那个叔叔上不去了,我们去帮一下他好不好!”威克·多德笑着说:“当然可以。”于是多德和儿子一起走到那个叔叔的面前,帮着推轮椅,那位叔叔非常感激地向他们父子俩致意。

了解他人的情绪,需要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需要用自己的爱心去体会,因为没有人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别人,无论喜怒还是哀乐,抑或需求。所以,这种情况下,培养孩子的洞察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察言观色”,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情商能力,更是一种大爱。

方法三:让同情心在孩子的心中扎根

同情心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有同情心的人,他的内心是善良的、真挚的,这样的人乐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心中时刻充满爱。同情心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有同情心的孩子才能够体谅别人的疾苦,无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孩子不会因为别人身份的高贵低贱而另眼相看,这样的孩子是拥有大爱的人。有一次,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他想给乞丐一些钱,但是翻遍了全身所有的口袋,没有找到一分钱,于是他很惭愧地低下头握住了乞丐的手,希望乞丐能够谅解他。乞丐双眼充满了眼泪,看着屠格涅夫说道:“谢谢,这样就够了,兄弟,真的谢谢你。”为什么乞丐要感谢没有给他一分钱的屠格涅夫呢?因为尽管屠格涅夫没有给他一分钱,但是他的真诚、友好却让乞丐明白,他分明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给孩子讲些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够启发孩子的同情心。当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让孩子怀着一颗同情心去帮助别人,并要避免这种同情心被坏人利用。

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哈佛家教故事有一个男孩子叫杰克,他在12岁那年输血的时候不幸被传染了艾滋病。因为杰克得了艾滋病,以前和他玩得很好的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玩了,他们怕被杰克的病传染了,只有瑞克一个人愿意陪着杰克在身边聊天,鼓励他振作起来。一天,瑞克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消息里说在旧金山有一位医生成功地研究了一种可以治疗艾滋病的植物,瑞克非常开心地去杰克家与他一起分享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后来,他们两个商量后决定等到晚上的时候偷偷地离开家,去寻找那位名医。他们两个步行着一直走,就这样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在路途中他们为了省钱,晚上在简易的帐篷中睡觉。不久,帮杰克从家带的药也快吃完了,杰克的咳嗽也越来越厉害,晚上的时候,杰克感觉全身发冷,身体也不停地发抖:“瑞克,我感觉我将要到另一个世界中去了,我感觉又冷又孤独。”瑞克听了杰克的话很难过,他希望自己可以帮到朋友,能够让自己的朋友不再感觉到冷,于是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放到了杰克的手上。对杰克说:“杰克。你不会孤单的,有我一直陪着你,你抱着我的外套睡觉,这样就会感觉到我的温暖,你就不会孤单了,因为我一直在你的身边。”去旧金山的路实在太长了,以至于他们身上的钱都花光了,还是没有到达。杰克一路上咳嗽得更厉害了,瑞克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杰克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瑞克还是像以前一样陪伴着杰克,希望能够让杰克感觉到快乐。他们回来有10多天了,这天天气很好,瑞克推着杰克在院子里晒太阳,杰克对瑞克说:“我们玩一个游戏吧。”瑞克很高兴地说:“嗯,玩什么游戏?”杰克说:“我们玩装死的游戏吧,我还没有玩过呢。”瑞克愣住了,但还是答应了杰克的要求。杰克在游戏结束后眼睛再也没有睁开,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家人,离开了瑞克。晚上瑞克陪着杰克的妈妈回家,两个人分手的时候瑞克哭着说:“阿姨,很对不起,我没能够帮助杰克找到名医治好他的病,真的很抱歉!”杰克的妈妈听了他的话已经泣不成声:“孩子,你已经做到了,那就是爱,你让杰克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你不是给杰克送了一件外套吗?有你的温暖一直陪着他,你们就是永远的朋友,他很幸福!”

故事启示: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是他与别人的友谊。

哈佛家教案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我们与他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能够在社会中很快地适应环境,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技能,这关乎他们的未来,与他们为人处世、事业的成功与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卡尔·威特认为,一个孩子再怎么聪明,如果不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沟通,那么这个孩子也只能是“单枪匹马”的孤独。这样的孩子,在将来的社会中,也不会是一匹良马。卡尔·威特特别注重儿子在为人处世以及与他人沟通方面的培养,他希望孩子可以与别人和谐相处,和很多陌生人成为朋友,在这方面老卡尔教授了儿子许多与人交往、相处的道理。比如,友爱、协作、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责任心、组织能力等。与别人关系相处融洽,做起任何事情都会感觉很顺利,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就会处处碰壁。能够与别人愉快沟通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身边有很多朋友;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人是寂寞孤单的人,因为他的身边朋友很少。卡尔·威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经验,其中“倾听艺术”就很实用,卡尔·威特认为,很多家长都很想了解孩子的心理,希望孩子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把自己当成可信赖的朋友,向自己敞开心扉。作为家长的我们,想让孩子和我们成为朋友,首先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倾听的环境”,让孩子先在感情上信赖我们,这样孩子才能对我们无所不谈。卡尔·威特和妻子每天会在睡觉前给儿子讲当天发生了哪些事情,并且会和小卡尔探讨每天发生的事情,让他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对于小卡尔不正确的想法父母会及时地帮助他纠正,给予他指导,并告诉他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小卡尔告诉自己的父亲,他不喜欢邻居家的劳恩夫人,小卡尔的理由是“劳恩夫人很少笑,看起来凶巴巴的”。卡尔·威特告诉儿子:“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虽然劳恩夫人表面上看起来不够亲切,但是劳恩夫人是一个心地很善良的人,你可以先对她友好地打招呼,她也会很兴地回应你。”小卡尔照做了,劳恩夫人果然很亲切地回应了他,这小令小卡尔改变了对劳恩夫人的偏见。在用晚餐的时候和孩子进行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机会,倾听者就是我们,我们可以让孩子畅所欲言,说出他对事物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意见被认可或被尊重,他们是非常高兴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中学会倾听别人,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对他今后的为人处世非常重要。卡尔·威特调动家里所有的人和儿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他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孩子带来信任,他会拥抱、抚摸儿子,传递对孩子的那份父爱,有些事情孩子不方便直接表达,他还会用纸条的形式,与孩子交流。这样,既对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孩子学会了怎样与他人沟通交流,如何与他人相处。

案例总结:沟通和理解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哈佛家教课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想要获得成功,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是无法改变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但是孩子终将会长大,让他在生活中拥有好人缘,对他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反映了情商中的为人处世能力,家长一定要重视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培养。

故事中瑞克用自己的真诚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在乎,他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他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地帮助他、照顾他,这份情是发自肺腑的,是感天动地的。我们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几个知心朋友,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之间能够互相帮助、相互支持。既然如此,我们平时就应当多给孩子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多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

案例中卡尔·威特教育孩子要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与人沟通。现实生活中,这两点都非常重要,让孩子明白,放下自己心中的成见,接受他人的不足,容忍他人的缺点,微笑着面对他人,用心去理解他人,那么就一定会赢得他人的好感,从而也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怎样引导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方法一:请朋友或同事家的孩子来家玩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讲都很重要,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辅助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如果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好的话,不管是自己做事,还是在团队中做事,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遇到一些阻碍。关于这一点,我们家长应该深有体会,为此,我们应当加强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或者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而让孩子自己待在家中,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瑞克在家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见了谁都很少说话,因为家里只有他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