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革命大师:达尔文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04:00:47

点击下载

作者:管学成,赵骥民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物学革命大师:达尔文的故事

生物学革命大师:达尔文的故事试读: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人生的第一课堂

在英格兰西部希罗普郡塞文河畔的施鲁兹伯里小镇上,住着一户姓达尔文的人家。户主是一位医生,名叫罗伯特·韦林·达尔文(1766—1848)。罗伯特医生曾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医术高超,为人善良,深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因此向他求医的人络绎不绝,故而收入颇丰,家境富有。

达尔文家的房子是一幢的长方形红砖楼房,高两层半,旁边还有一处美丽的花园。这是一座漂亮的建筑,坐落在城北的塞文河南岸,处于全城的最高点,被称为“蒙特”宅。站在楼房顶上,可俯瞰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远眺牧场的猪马牛羊。宛如卧龙的塞文河一曲三折地穿过市中心,河水清澈透明,水流平缓;河两岸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这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达尔文家的花园,名花异草,争奇斗艳,有红色的蔷薇,有白色的百合,有紫色的报春花,也有黄色的牛蹄草。更有趣的是,风铃花经风一吹仿佛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似的。在这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虫儿歌唱,蝶儿飞舞。

1809年2月12日,这是个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罗伯特医生的第四个孩子降临到这美丽的地方,取名为查理·达尔文。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达尔文也在慢慢地长大,渐渐地,他可以到户外活动了。他对大自然是如此的好奇,几乎是一天到晚在观察着各种花卉。塞文河两岸的高大树木,自家花园里的奇花异草,简直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了。

四周的优美环境成为达尔文学习自然的最好课堂,无论是春夏秋冬,这里都是达尔文童年的最大乐园。

又一个春天来临了。有一天,达尔文起了个大早,匆匆地跑到花园里去。几天来,达尔文一直在观察着玫瑰花蕾的生长。他看着花蕾在一天天长大,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无限地喜悦与好奇:“妈妈,妈妈,你告诉我,是什么东西被包在里面呢?”“它在里面呼吸吗?为什么不觉得闷呢?”

幼小的达尔文具有太多的问题,不懂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去问他妈妈。妈妈告诉他,要想知道这许多秘密,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孩子,你对大自然如此好奇,这很好,希望你能够保持你的这种兴趣和热情。同时,你要多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的话,你自己就会得到答案的。我和你爸爸盼望着你是一个有出息的人呀。”妈妈慈爱地抚摩着达尔文的小手,语重心长地说:“不过,许多花都喜在清晨开放,要想真实地观察到花开的情景是要早起的。”

受到了妈妈的鼓励和表扬,小达尔文的劲头更足了。从此,达尔文每天都早早地起床了,有时还带上他的小妹妹凯瑟琳(1810—1866)。今天,当他来到花园时,眼前的情景太让他激动了。昨天还是一片花蕾的蔷薇,一夜之间居然已经开放了。有的已完全放开,有的还正在吐蕊。达尔文凑近一朵开了的花,只见其花瓣正在缓慢地舒展着、舒展着……

达尔文被如此神奇的大自然深深地吸引了,几乎是屏住呼吸,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四周静极了,往日里不停歌唱着的昆虫,此时也像是害怕打扰正忙于吐蕊的花朵,变得安静下来了。花瓣还在不断地张开,晶莹的露珠从不断张开的花瓣上轻轻地滑落。

终于,花瓣全部展开,露出里面黄色的芯蕊。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枝头,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沐浴着早晨的阳光,是那样的光彩夺目,引人遐想。达尔文深深地吸了口气,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

这是一个怎样奇妙的过程呢,没有外力,就这样静静地、缓慢地,有条不紊地开放了。它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体现生命力的过程呀!

自然,总是充满着无数神奇,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体验到无数次揭开自然秘密的乐趣。“呀,原来里面包藏的就是这些具有如此香味的小东西呀!”达尔文激动地叫了出来。

一只蜜蜂飞过来,停在这束刚刚绽放的花朵上。“为什么蜜蜂总是喜欢盛开的花朵呢?”

达尔文的心中又产生了个“为什么”。那时,他当然不知道,正是因为盛开的鲜花中含有花蜜,吸引昆虫过来采集,才使花朵得以传播花粉,完成受精,繁殖后代。年少的达尔文不知道这些,但这个问题却促使他不断进行思考,后来他写出了《兰花借助昆虫传粉的各种器官》一书,就特别详细地论述了植物花构造适应于虫媒传播花粉,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伴随着他的观察与思考,在母亲的教育下,他记住了各种花卉的形态,知道了各种植物的名称。他甚至能够辨认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了。

转眼间,春天已悄悄过去,夏天不知不觉来临了。

夏季,是小达尔文最喜欢的季节。这不光是因为他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塞文河里游泳嬉戏,也不光是因为他可以常去爬户外小草地上一颗花楸树,以此英勇行为博得大家称赞,还因为在夏季,他可以到小池边的砾石堆里捕捉螺蚌,在塞文河里捕捞鱼虾,在花草树木丛中寻找昆虫,在河边鸟窝里摸取鸟蛋。

秋天来临,是水果成熟的时节。水果对于孩子们来说永远充满着诱惑。为了最先吃到水果,小达尔文总是想方设法去摘取,当时在晚上,果园的大门上了锁,四周的围墙又很高,怎样才能吃到水果呢?

达尔文是善于动脑筋的。他看到靠近围墙有几棵大树,就敏捷地攀了上去,很快就跨坐在围墙上了。然后他用一根长棒的尖端,牢牢地插进一只花盆背面的底孔中,把它举升到要摘取的水果下面,用棒尖拨下果实,让它们落入花盆中。就这样,达尔文总是在小朋友当中最早吃到水果。有一次,他把摘取的水果藏在户外的灌木丛中,然后回家谎报说,他发现了一大堆失窃的水果,想以此得到父亲的表扬。实际上,家里人早就知道他在暗摘自己园中的水果,只是害怕他受惊失足,听任其自乐罢了。这次当他向父亲说谎报功时,父亲因势利导,机智地劝他不要说谎,而要把心思用在正道上。

爸爸的这次教育给达尔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而更加专心致志地去了解大自然。

到了冬天,常下雪,大地一片洁白,小达尔文总是焦急地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因为在春天,他可以把在秋天采集到的种子播入地里,培育新苗。他幻想着能在同一植株上盛开五颜六色的花朵,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实。

就这样,一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又一个春夏秋冬过去了。达尔文在父母的教育引导下,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许多种植物,也认识了许多种虫、鱼、鸟。正是这种对自然的爱好促使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年轻的父母们,当你的孩子对某一方面发生兴趣时,你是否也像查理·达尔文的父母一样,对其进行保护和引导呢?

父亲和母亲堪称达尔文最早的老师,而家乡的大自然则是达尔文一生的第一课堂,是的,对于一个喜爱生物的学生来说,大自然总是最好的课堂。

不可救药的学生

达尔文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充满着好奇与幻想中度过的,可是当他被送进学校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当时的英国学校,神学占据着统治地位。学校生活如一潭死水压抑着一切个性的发展,课程设置刻板单调而又不切实际。1818年春天,八岁的达尔文进入施鲁兹伯里中学。在这所中学里他整整待了七年。

这所学校由神学博士布特勒任校长,像其他学校一样,是一所严格的古典中学,学生学的是古文,读的是古罗马人和希腊人的著作,教师的教课方式很古板,就知道让同学们背诵古文,气氛死气沉沉的。

这样的学校怎能满足这个充满好奇和幻想而又热爱自然科学的幼小心灵呢?所以,达尔文就冲破旧教育制度的束缚,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在广阔的科学海洋里畅游。

一天,像往常一样,达尔文在学校点名之后,偷偷地溜回家中,和哥哥一起做在他们看来充满着乐趣和创造力的化学实验,他觉得这要比沉闷枯燥的课堂有趣得多。“实验室”设在花园的一间工具棚里,里面摆满了烧杯、天平、试管等实验仪器。用这些简陋的仪器,兄弟俩居然也制造出多种气体和一些化学物质。这一次他们想看一下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的情况。当他们把两种澄清的溶液混合到一起时,混合液马上变得浑浊起来,继而出现了絮状沉淀。看到这种现象,达尔文兴奋地跳了起来:“真是太好啦,我们又成功啦!实验的力量太伟大了!”“是的。”哥哥也自豪地拿起了这个烧杯把它递给了弟弟,“只要我们坚持实验,操作细心,观察准确,我们定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就这样,小哥俩在化学实验中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后来达尔文回忆道“化学实验使我感受到很大的乐趣,我们经常连续工作到深夜。这是我在学校期间所受到的最好教育,因为它使我充分了解了实验科学的重要意义。”

正当哥儿俩在化学迷宫里陶醉的时候,不知怎的,他们在家进行化学实验的事被学校知道了。同学们送给达尔文一个外号——“瓦斯(气体)”,校长更是勃然大怒。这还了得,不老老实实在校熟读圣经,背诵古文,而居然进行化学实验,搞发明创造,简直是想入非非,瞎胡闹。在一次早活动之后,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训斥了达尔文,严厉批评了他,并向师生宣布:“达尔文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学生!”

对一名学生而言,还有什么比当众受校长的批评更难受呢?面对严重的打击,达尔文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强烈和自信了。他一改往日的顽皮,变得文静老成了许多。他常常一人在校外散步,观察自然景色的变化。当他看到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鲜花与昆虫在风中共舞时,心中又对“上帝”如何精巧地创造了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而百思不解了。这时,他想起了不久前刚刚读过的《生命学》著作,爷爷在这部书中所阐述的朦朦胧胧的物种进化思想是不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呢!

此时的达尔文当然还不具备他后来的进化论思想,那是他经过几十年艰苦劳作才获得的伟大发现。此时,他只不过是迷恋自然、热爱科学,凭着自己的热情来观察自然的奥秘罢了。

七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七年时间,达尔文很少认真上课,背诵古文。从这一点上看达尔文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可是,当我们了解了学校的课程和教学与达尔文的科学兴趣和志向格格不入时,我们又不得不为达尔文的毅力和自学精神而鼓掌叫好。试想,达尔文后来的伟大成就和他此时所表现出的韧性和毅力不是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吗?

初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达尔文在学校挨训的消息很快地传到了父亲的耳朵里,一向慈爱的父亲也变得严厉起来,他叫来达尔文,严厉地训斥道:“查理,你整天关心是打猎、玩狗、捉老鼠,这样下去你会使自己及我们全家都要蒙受耻辱的。”

其实罗伯特医生哪里知道,打猎、玩狗、捉老鼠都是达尔文为了采集标本,进行观察,丰富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呢。也许是他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吧,这位受人尊敬的医生却没有明白自己儿子的科学志向。于是,他根据自己的意愿,又把查理送进了另一所学校——爱丁堡大学。

这是一所著名的医学院,素有“医学博士摇篮”的美誉。父亲希望达尔文能够在此很好的学习医学,继承自己的事业,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合格医生。

开始的时候,达尔文对此也抱有极大的希望,希望在此好好学习,既能精通医学又能掌握生物学知识。可是,现实马上就让他的希望破灭了。因为他所学的课程大都讲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课堂上生塞硬灌,学生在课下死记硬背。这哪里有一点高等学府活跃的学术氛围?一个学期过去了,达尔文在自己喜爱的生物学方面收获甚微。

更令达尔文失望和不安的是上外科手术观摩课引起的。这次手术是给一个漂亮女孩切除腹内肿瘤。手术过程中,医生们拒绝给病人施用麻醉剂。所以,病人非常痛苦。达尔文不忍目睹这因剧痛而惨叫的场面,吓得没等手术做完就跑出了手术室。从此,达尔文认识到自己实在不能学医,对医学课程也就抱着应付的态度: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甚至不去上课。

如果按学校要求,达尔文当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但是,正是在这所医学院里,达尔文把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在爱丁堡大学图书馆里,经常可以看到达尔文潜心苦读。他广泛地涉猎了哲学、诗歌、名人传记等书籍,从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当然读得最多最认真的还是生物学方面的著作,如鱼类学、贝类学、昆虫学等等。他最喜欢的书籍还是洪堡德的《热带旅行记》书中所描绘的热带雨林风光让他无限神往。

达尔文正在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知识来冲淡对学校课程的厌恶,也是在充实着自己的心灵。

达尔文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生物,并在学习中结识了一批具有共同爱好和志趣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和引导下,年轻的达尔文跨入了科学研究殿堂的大门。

在这些朋友当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格兰特博士(1793—1874),他比达尔文大16岁,正处于从事科研活动的黄金时期。他曾向拉马克学习过,并且在进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是一位思想先进的青年学者。

达尔文经常同这位年青的科学家在一起。有时他们去海边游览,收集落潮后水坑里的生物;有时又讨论一些生物学上的理论问题;有时一起参加学会活动,就一些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时又对动物的器官进行解剖,从而研究动物体的机理。

有一天,两人又想去海边采集一些软体动物的标本。正当他们准备出发时,他们碰上了另一位老朋友——科尔斯特里姆(1806—1863),三个人兴致勃勃地向海边走去。

南来的海风轻吻着他们的面颊,送来了海藻的香味。三人兴趣很高,边走边热烈地讨论起来。“我对生物学研究的越深入,就越发感觉到拉马克先生的生物进化学说实在是太妙啦!”格兰特博士亲自聆听过拉马克的教诲,因此对拉马克的观点非常迷恋,“他用环境的影响,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的遗传解释了物种可变和生物进化的事实,真是最科学不过了!”“博士先生,你如此的健谈,一天到晚说个不停,将来你儿子一定拥有一张鳄鱼一样的大嘴巴了!”科尔斯特里姆开玩笑地道,“不过,那样将会很丑的。”“不管怎么说,生物是进化的,物种不变是站不住脚的。”格兰特并不气恼,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可是上帝才是万物的主宰,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呀!”科尔斯特里姆虽然喜爱生物学,然而他是信奉着上帝的,他转而向达尔文道,“查理,你怎样看?”

这种争论,又使达尔文想起了他爷爷的《生命学》一书。在那本书里也有与拉马克相似的观点。“关于生物进化问题,几年前我从我爷爷的著作里了解了和拉马克类似的观点,不过我一直不知道它究竟是对还是不对,我想我们还是研究一些动物的机体吧。”达尔文对生物体的机理研究的兴趣比空洞的理论争论大得多。

达尔文的提议并没有打断格兰特博士的理论的思考,他以响亮的声音朗诵起拉马克的著作来:“观察自然,研究它所生育的万物;追求万物,推究它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再想法抓住自然界中的秩序;抓住它进行的方法、抓住它发展的法则;抓住那些变化无穷的构成自然界秩序所用的方法。这些工作,在我看来,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益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最纯洁的乐趣,来补偿生物中种种不可避免的苦恼。”

格兰特诗一般的朗诵,使年轻达尔文的思想产生强烈的共鸣:“是呀,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去做,努力探索,奋勇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排除苦恼、找到乐趣,发现真理。”

三个人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海边,退潮后的海滩留下了丰富的海藻、贝壳、螃蟹等各种小生物,不一会标本就采集好了。

突然,达尔文发现,在一个岩石坑里,滞留着一种奇特的鱼。这种鱼的鳍特别发达,人们称之为“海雀鱼”。达尔文在图书馆看书时,看到过有关海雀鱼的资料,知道它的构造和器官和一般的鱼有很大差别,今天能够采集到它的实物标本,收获太大了!

三个人很小心地把它放在另一个采集桶里,带回了学校。

在格兰特博士的实验室里,他们对海雀鱼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和解剖。他们先测量鱼的外部指数:全长、体长、吻长、鳍式、鳞式等等。达尔文测量得非常细心,生怕出误差。之后,他们对鱼体各个器官进行了细致地解剖。当达尔文看到格兰特博士的一双大手,在进行解剖时非常灵巧,心中羡慕得很,暗下决心,一定要虚心学习,掌握这种本领。

通过这次实验,达尔文从格兰特那里学习了观察、解剖、记录等一系列研究鱼类的方法,收获很大,为他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当然和人体解剖课比起来,解剖鱼体实验要有趣得多。他们将整套数据进行了整理,准备在“普林尼学会”上发表。“普林尼学会”是这所大学一个主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学生组织。书记正是达尔文的好朋友格兰特博士。在格兰特的影响和推荐下,达尔文也参加了这个学会。从此,达尔文结识了许多具有共同兴趣和志向的朋友。这些朋友各有所长,有的是长于植物学方面,有的是长于动物学方面,有的擅长于鱼类研究,有的则在鸟类学方面颇有专长。达尔文通过参加学会活动,知识面和科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他再也不感到孤独和压抑了。

什么医学课程,让它远离吧!达尔一心扑在生物学上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达尔文研究生物学的高度热情和认真态度终于得到了成功的回报。在一次“普林尼学会”讨论会上,达尔文宣读了自己的科研论文。

他的成果是发现了前人的两个错误:一个是板枝介虫的幼虫,被前人误认为是借着鞭毛独立运动的板枝介卵了;另一个是海蛭的卵衣,被前人误以为是墨角藻幼年期的球状体了。

论文宣读完之后,得到了与会会员同学的一致好评。格兰特书记更是热情地称赞了这位年轻的朋友,他说:“科学研究应该尊重事实,有怀疑一切的勇气,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的工作,人云亦云。查理懂得了这一点,所以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为科学做出了贡献!”

这次讨论会结束时,学会书记格兰特说:“虽然达尔文的年龄小,但是他有较高的研究能力,我建议,让达尔文接替我的职务。”

1826年11月,达尔文正式选为普林尼学会的书记。

达尔文在爱丁堡大学生活了两年。这两年,他摆脱了课堂的束缚,在自己喜爱的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不小成果,也得到了无限乐趣,像一个终日在科学殿堂外徘徊的孩子,终于跨入了它的大门。

喜遇伯乐

正当查理·达尔文制定新的计划,准备向更深的科学领域进军时,挫折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

原来,父亲看到小儿子不好好学医,而整日摆弄一些小生物时,不仅勃然大怒,决定让他退出医学院,去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神学和科学,是一对多么对立的矛盾,明明达尔文热爱科学又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而父亲为何偏要他去学习那虚无缥缈的神学呢?这在神权社会信奉上帝的人中是可以理解的。天下的父母都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可是当您为孩子们设计道路时,一定要仔细地考虑孩子们本身的爱好和志向啊!

达尔文的科学志向又一次面临着夭折的危险,他能够再次渡过这一难关吗?

1928年1月8日,达尔文终于没能说服父亲,正式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

基督学院是一个专门讲授神学的地方,拒科学于千里之外,达尔文所敬仰的大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在这里却受到诽谤和攻击。看到这,达尔文的心都凉了半截。但是,为了不再惹父亲生气,他不得不强忍着痛苦,老老实实地读《圣经》,参加一日三次的祷告。

但是,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压抑太久,总要爆发。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参加了一个玩乐团体,学会了用纸牌赌博。在宿舍里举行晚宴,学会了饮酒,酒后就疯狂地玩到深夜。

眼看达尔文辉煌的前程,就要断送在父亲的严命之下了。

也许真的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上帝”不忍心看到达尔文如此的消沉。竟然在他最消沉的时刻,遇到了对他“整个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在一个初夏的日子,达尔文实在呆得无聊。以前的爱好和习惯又涌了上来。对,何不去收集一些甲虫呢?现在可正是收集甲虫的最好天气呀。

达尔文来到了植物园一角的桦树林里,他剥去一些老树皮,看到两只罕见的甲虫,就一手一只捉住了。正在这时候,他又瞧见第三只新种类的甲虫,舍不得把它放走,就把右手的那只放进嘴里,哎呀!它排出一些极辛辣的液汁,灼痛了达尔文的舌头,他不得不把这只甲虫吐出来,它就这样跑掉了,而第三只甲虫也没有捉住。

这情景恰好被植物学教授亨斯洛(1796—1861)看到了。他被达尔文这种手口并用的捉虫方式逗笑了,心想:这学生倒会急中生智。

原来,亨斯洛教授是剑桥大学著名的植物学家和矿物学家。他常常带着学生走出教室用实物来进行教学。今天他正给几位植物学爱好者讲解虫媒花的传粉。“喂,你叫什么名字,也喜欢生物学吗?”亨斯洛教授问达尔文。“我叫查理·达尔文,教授先生”,达尔文恭敬地答道,“我非常喜欢生物学,不过我学的是神学专业。我可以听您讲课吗?”“当然可以。”亨斯洛笑着说,“甲虫的味道不鲜美吧。”

达尔文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一个学生告诉他:亨斯洛教授对于喜欢生物学的人总是倾囊相授的。

亨斯洛教授从花依靠颜色、香味、花蜜招引昆虫来帮助传粉讲到花的形状、结构是怎样适应昆虫传粉的。他就地取材,讲得深入浅出,使大家很快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达尔文对教授非常佩服。而达尔文认真听讲的虚心态度、开阔的思路和提出的关键问题都给亨斯洛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他告诉达尔文,每星期在他家里有一次爱好科学的青年和职员的晚间聚会,欢迎达尔文参加。

从那以后,达尔文就经常出席亨斯洛家里的每周聚会,从中获益匪浅。后来达尔文回忆时写道:“我曾经倾听过当时的伟人们用多方面的极其卓越的才能谈论各种问题,获益不小,因为这些谈话可以启发青年人的思想,可以激发青年人的雄心。”

随着和亨斯洛的交往,达尔文对科学的热情再次迸发出来。他常常跟随着亨斯洛一起散步,采集标本,考察不同地带的植被和生态状况。和亨斯洛在一起,达尔文从不夸夸其谈,总是细心观察。勤于搜集、积极思考,因此很得亨斯洛的赏识。

亨斯洛见到达尔文勤奋好学,虚怀若谷。很具科学研究的潜质,就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成长。他不仅以自己丰富的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等方面的知识来武装达尔文,而且他很注意保护达尔文的好奇心,使他健康成长。

有一次,达尔文在观察潮湿地带的花粉粒,他发现其中的一些伸出了花粉管,以为这是一个新发现。于是,他跑去报告了亨斯洛教授。其实,这是花粉粒的萌发,这种现象对于一个植物学教授而言是司空见惯的。可是亨斯洛教授为了不伤害达尔文的好奇心,就高兴地对他说:“查理,你的发现非常有趣。”他拿出了一个放大镜以便让达尔文看得更清楚,“你看,这是花粉粒萌发形成的,花粉管的产生,使精细胞与卵的结合不再依赖水作媒介了,这对陆生植物是很重要的,也是一种普遍的特征。”

听完教授的讲解,达尔文一点也不觉得难堪,反而为自己发现了这样一件非同寻常的事而沾沾自喜。不过,他暗自告诫自己以后再有什么发现就不要那样急急忙忙地去报告了。

亨斯洛教授看到达尔文欠缺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研究自然是很不利的。于是,就推荐他和当时著名的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一起做了一次地质考察。这次考察给达尔文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事实证明,达尔文遇见了亨斯洛,就像哥白尼遇到了诺瓦腊,布鲁诺遇到了瑞里,牛顿遇到了巴罗一样。这些慧眼独具的伯乐发现和帮助了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使他们成长为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说在爱丁堡,格兰特堪称发现达尔文的第一个“伯乐”的话,那么,亨斯洛则是达尔文一生中的第二个伯乐!达尔文日后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亨斯洛。

一封邀请信

结束了和塞治威克教授的地质考察,达尔文匆匆地回到家里。经过这次考察,达尔文的地理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学到了许多研究地质的科学方法。达尔文打算到家之后一定要把采集到的矿石好好地归类整理一下。

刚进家门,还没有放下行李,妹妹凯瑟琳就递给达尔文一封亨斯洛教授的来信。妹妹知道亨斯洛是哥哥最好的朋友和老师,他的来信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达尔文急忙打开信,信用隽永通畅的英文写着:亲爱的达尔文:

政府聘请了菲茨·罗伊舰长去测量美洲的极南端,皮克叫我推荐一个生物学家随舰前往。我已告诉他,在我知道的这些可能接受这种工作的人当中,我认为你是最合乎条件的。我这样说并不是假定你是一个完美的生物学家,只是认为你具有充分的条件可以去搜集、观察和注意生物学中任何值得注意的事……对于一个有热心、有志气的人来说,我想从来没有过比这更好的机会,希望你立即前来同皮克商量,并进一步了解细节。希望你不要谦虚或害怕你不合条件,我可以确信你正是他们所寻找的人。所以,你可以想象拘捕你的差役,同时又是你的密友,正在轻轻地拍着你的肩膀。亨斯洛1831年8月24日于剑桥

这是一封多么迷人的邀请信呀,达尔文欣喜若狂,他梦寐以求的热带之旅就要实现了。他的眼前立刻浮现出《南美旅行记》中洪堡所描写的景象:万木参天,绿藤缠绕,百花竞妍的植物王国。“谢谢您呀,亨斯洛教授,我当然不会推却的。”

达尔文自言自语地说。然后,兴冲冲地找到了父亲,希望父亲也能分享他的快乐,并给以支持。

可是情况并不像达尔文所希望的那样,父亲对这一邀请并不感兴趣,甚至持反对态度。望着一脸诚恳的儿子,达尔文医生慢条斯理地说出了反对的理由:“你马上就要被授予牧师职务,在海上漂泊对你的职业不利。”

父亲又挠了挠头,补充了以下两条理由:“准备的时间太短;况且你也没有参加航海经验,长时间的航海身体可能吃不消。”

父亲的话听起来仿佛很有道理,可是难道就因为这些就轻而易举地放弃?这次机会太难得了,对于梦想进行环球考察的查理不正是千载难逢的绝好良机吗?航海不是牧师该做的事,可亨斯洛教授也是牧师,不也经常去海上考察吗?况且自己对于做牧师并无多大兴趣呢?想到此,达尔文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说服父亲。于是,他想到了一贯得到父亲信任和尊重的乔赛亚舅舅。“舅舅向来都是了解和支持我的,他或许能够帮助我。”达尔文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梅庄舅舅家。

秋天的梅庄依然是如此美丽,这里给达尔文带来过多少欢乐。在此,达尔文不仅可以骑马、打猎、观察花卉,而且还可以和他最喜欢的小表姐埃玛(1808—1896)读读诗歌,演唱音乐,畅谈理想。不过,这一次达尔文的心思可不在这儿。他径直地找到舅舅,说明了自己的困难。

正如达尔文所斯望的那样,舅舅乔赛亚非常欣赏和支持达尔文的科学志向。他看完了亨斯洛的信笺,高兴地说:“查理,这的确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你应该抓住。”“是的,舅舅,我连做梦都想做环球考察呢。”“你父亲那儿有我去说服他,其实,凭着我的感觉,你父亲是能够支持你这次科学活动的,只是害怕你吃不了海上的辛苦,半途而废,所以才反对你参加这次航行。”“舅舅,难道你也不理解我吗?为了我喜爱的生物学专业,为了我梦寐以求的科学考察,我什么辛苦都吃得了的。舅舅,我向你保证。”

乔赛亚舅舅当然知道自己的外甥的巨大好奇心和对生物学的热爱,他当时拿起笔给达尔文医生写了一封劝说信,针对他那几条理由一一作了反驳。

第二天,乔赛亚又亲自登门劝说达尔文医生来了。他着重从达尔文在自然科学方面浓厚的兴趣,极好的天赋,以及他的科学志向等方面竭力说服达尔文医生改变主意,支持达尔文这次意义巨大的环球考察。

在乔赛亚舅舅的劝说下,达尔文医生终于改变了主意,支持儿子接受这一邀请。

事情的结果,使达尔文激动无比,他立即又给菲茨罗伊舰长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已经得到家中支持,即日将动身前往,商讨有关事宜。

达尔文第二天来到了伦敦。拜访了菲茨罗伊舰长。关于两人的见面情况,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插曲。

原来,菲茨罗伊是面相学家拉法捷尔的热心崇拜者,相信面相学,而在拉法捷尔的面相学中,有着像达尔文这样鼻子的人,是不会具备这次航海所必需的精力和决心的。不过,菲茨罗伊没有把这种怀疑说出来,只是频频地观察着达尔文的鼻子,弄得达尔文莫名其妙。

尽管这样,两人还是谈得非常投合。菲茨罗伊给达尔文留下很好的印象,认为他热情坦率而又彬彬有礼,菲茨罗伊也认为达尔文是一位令人满意的旅伴。两人见面之后,达尔文立即投入到为环球航行做准备的工作之中。尤其是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储备。

贝格尔号原定出航时间是十月底,可是由于船的修缮工作耽误了不少时间,再加上连续的大风天气,贝格尔舰的出航日期一推再推。这虽然令等待出航的人心急火燎,但客观上却为包括达尔文在内的远航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了时间保证。在这段时间里,达尔文和全体船员们吃住在一起,很快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从他们那儿学到了一些航海知识。他充分地准备了收集标本所必需的各种装备和做一名生物学家所需要的各种仪器和书籍。达尔文又制定了考察计划,并写进了《航海日记》,内容包括收集标本、观察海洋、阅读他携带的自然史书籍、进行气象观测等。

贝格尔舰是英国海军的一艘三桅,全长30多米,曾多次远航,从来未发生事故的军舰。现在正式起航的日子终于盼到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