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学的那点误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22:55:50

点击下载

作者:李慕南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与科学的那点误会

与科学的那点误会试读:

前言

精彩的海洋世界,科学史上的失误与失败,军事装备的发展历程,日常生活中部分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的奥秘,最容易弄错的科学知识……本书透视生活现象,让青少年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引发科学兴趣,引导科学思维。《科学博士站》系列丛书包括:《海底世界的奥秘》、《科学的后遗症》、《战火硝烟中的科学》、《健康中的科学奥秘》和《与科学的那点误会》。《海底世界的奥秘》精选关于海洋的多个话题,带领你走进精彩的海洋世界。海洋占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孕育了无数生命和自然资源,是人类最大、最神秘、也最珍贵的宝藏之一。但是你知道吗?有一种虾样子像螳螂!还有的鱼长着长长的胡子!海兔真的长了一对“兔子耳朵”!海马宝宝是海马爸爸生出来的!鱼在睡觉的时候也把眼睛睁得溜圆!凶猛的鲨鱼其实是很温顺的!……让我们到神秘的大海里遨游一番,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科学的后遗症》一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几十个各领域有关失误以及违背科学研究初衷从而贻害人类的故事。在科学史上,失误与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历史使人聪明”,我们应该能从前人的失败和失误中得到启迪而有所收获,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本书编入科技史上几十个各领域有关失误的故事,意在引起人们的警觉,从而减少失误;这些故事内容翔实、史料丰富,展现出科技发明发现曲折、崎岖的道路,真善美与假恶丑径渭分明、引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让人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百折不挠,从而受益终生。《战火硝烟中的科学》以翔实的资料、大量的信息及生动形象的文字,阐述了军事装备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们所理解的信息装备、网络武器、非致死武器、太空大战、无人战车、隐形兵器等,并展望预测未来战争,是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为广大青年读者喜闻乐见的现代军事科普读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该书详尽地介绍了各种武器从诞生到完善的艰辛过程。全书配有大量精美、翔实、准确的图片,讲述感人至深的武器背后的故事。希望少年儿童们以此为契机,热爱国防,研究武器,长大后成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员。《健康中的科学奥秘》本书精选了日常生活中部分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的奥秘和知识,十分有益,读了它,能帮助你珍惜人生,珍惜身体,科学生活。健康至关重要,其中有无尽的科学奥秘,多数不被人知晓。在古老话题中,寻找我们期盼的良方。全面保健不仅是对我们作为理性的人知识和悟性的一个检验,也是给我们科学而充分享受美味佳肴和丰富生活的机会。这本书讨论的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健康问题:环境变迁、身体与营养、疾病与营养、衰老和营养。该书是一本包括最新营养、健康、人体和疾病日常护理的书,也是一本具有开拓性健康概念和观点的与众不同的科普教育书籍。《与科学的那点误会》从少年儿童身边的科学领域出发,从“天文地理”、“数理化”、“健康卫生”、“动物植物”和“生活常识”等五个方面,筛选出少儿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找出最容易弄错的科学知识。在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中,一旦不注重知识的更新,新科技的学习,便极容易步入一个个误区,走到科学的对立面去,轻则造成一个又一个的常识错误,重则闹出种种伪科学来,扰人视听,祸害科学,更害自己!本书通过讲述这一个个发生在生活中的科学错误小故事,从而激发少年儿童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热情。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可以帮助小读者纠正错误的认识,给读者正确的科学知识。

本套丛书由李慕南任主编,李桂香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有杨静、张强、杜天峰等同志。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本书在编写等方面,可能有不足和错误,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本书编委会

每朵雪花形状并不相同

从天上飘落下来的雪花,除了有一点相同外,它们实际上彼此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朵雪花都有六个侧翼,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除了六个侧翼或六个尖角之外,从来没有两朵雪花在花形图案上是相同的。雪花的形状其实是千姿百态的,它们是由单个晶体或多个晶体构成。每朵雪花的中心都有一个微粒,通常是尘埃微粒。

一天并不总是24小时

一天有24小时,这是谁都知道的常识,可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地球一天的时间长度并不一样,每天的时间在变长。珊瑚上的日纹就清楚地记录这种影响,小明的爷爷正是凭这来判断的。依据这种理论,天文学家甚至测算出地球的一天曾经不足5小时,而在遥远的将来,地球的一天将长达1320小时呢!

天热洒水并不能降温

其实,天气闷热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气象学家证实,当气温达到30℃~35℃,相对湿度达到33%~35%时,人们还可以忍受,不感到天气闷热。但是,当气温还保持在30℃~35℃,而空气湿度再增大时,人们便忍受不了,觉得天气闷热。这是因为空气湿度增大时,人体汗腺难以排汗,汗液蒸发散热迟缓,这时人们就闷热难忍了。

飓风的中心很平静

飓风产生在热带的海洋上。烈日一天又一天地照晒着海水,海上的空气变得很热。突然间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动过来,向上挤压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很快地冷凝起来,变成倾盆大雨。而周围的冷空气还在不断流过来,像排水沟排出的水那样形成一个个的漩涡,夹杂着风和雨盘旋着,于是形成飓风。但在飓风的中心也就是“风眼”,那里并不旋转,而是非常平静。

雪不是冰冻的雨

郝思伟说得并不对。因为高空空气快速冷却时,水蒸气就直接凝结成冰晶粒,于是出现大暴雪。不能说雪就是冰冻的雨,雪是直接冷凝成冰粒的水蒸气。

北京时间并不从北京发出

北京时间的发出地不在北京,而是在陕西蒲城县的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我国唯一的标准时间授时中心。

地球上最大的山脉不在陆地上

地球上最大的山脉既不是喜马拉雅山脉,也不是安第斯山其他一些陆地上的山脉,而是在海洋里。大西洋山脉算得上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脉。这个山脉从北冰洋一直蜿蜒至南冰洋,山峰平均高度为3000多米。在亚速尔群岛,甚至有一个高大的山峰,高达8229米。此山脉长16000千米左右,宽度大约是安第斯山宽度的两倍。

2月30日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在当今的每一本日历里,你准会找不到2月30日这天。可是,这并不是说自有日历以来,人们就不曾见过2月30日。在古代,就有过2月30日这天。

秦皇岛曾经是个岛

秦皇岛现在已经跟陆地连在一起,可在古代,秦皇岛真的是个岛。

海市蜃楼不只是发生在海面或沙漠上

海市蜃楼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多发生在宽阔的海面上或者广袤无垠的沙漠上。有时,它也会出现在千里冰封的雪原或者内陆上。气象学家们指出:一些使物体的光线在穿过大气层时能发生折射、形成反射现象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现蜃景。而把蜃景叫做“海市蜃楼”,跟海连在一起,让人误以为蜃景只发生在海面上。

蔚蓝的天空没有蓝色气体

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太阳光的衬托下,大气呈现出纯净的蓝色。实际上,大气中并没有什么蓝色的气体,大气本身是无色的。蓝色是太阳光的杰作。

北极星的称号不会永远属于小熊座α星

环绕北方天空、地球北极所指的天空那一点,被称为北天极。小熊星座α星恰好靠近北天极,所以它获得了“北极星”的称号。但是,北极星的称号不会永远属于小熊座α星。天文学家推算,大约在12000年以后,织女星最终会取代小熊座α星,成为新的北极星。

天文台不是气象台

许多人总以为天气预报是从天文台发出的,总分不清天文台与气象台的功能,实际上,天文台不是气象台,前者属于天文学范畴,后者是与气象科学有关的单位。气象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那一层大气,而天文学研究的空间范围包括了整个宇宙。气象台是观测、研究气象现象的机构,天文台则是观测、研究天文现象的机构。

自动气象站并非全自动

在一些人迹罕见、交通不便的山区、沙漠、海岛、高原,常可以见到那些高高矗立的仪器,这就是自动气象站的仪器。许多人以为自动气象站就是无人监测的全自动的气象站,其实,自动气象站并非全自动,它不能完全代替人的工作。

指南针并不指向正南方

地球上的磁场分有南磁极和北磁极。它们的位置与地理上的南极和北极不一样。北磁极距离真北极,即地理上常说的北极,还有1600多千米远。南磁极也是如此。所以与南磁极方向一致的指南针,并不指向南极,也即正南方。

发洪水并不一定是坏事

洪水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但有时发洪水并不一定全是坏事呢!埃及尼罗河每年发一次的洪水就是好事。每年春季,尼罗河河水漫出下游谷地的两岸。洪水使很多物质沉积在河流的两岸,形成天然的冲积堤。埃及人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种植棉花、水果和谷物。一年过去,庄稼收获以后,土地被灼热的太阳晒干。洪水再来时,又使土地肥沃丰产。

石棉不是棉花

火成岩和沉积岩在来自地球深处的热力和压力作用下,改变了形态,形成变质岩。变质岩是构成地球表面的几种主要岩石之一。在变质岩中,形状像长的丝质纤维的就是石棉。因此,石棉其实也是一种石头。石棉纤维可以织成防火材料,用做刹车衬带或消防服。

木化石不是木头

木化石已不是木头,而是石头。它的成因是这样的:千百万年以前,大树在沼泽地里倒下,那里的水含有一种造岩矿物——可溶石英。水渗透进树的细胞后,树木腐朽时石英凝固起来,于是变成石头。

月亮并非不会消失

科学计算证明,由于月球对地球的潮汐作用,使得地球自转越来越慢,这种对于地球自转起着制动作用的潮汐摩擦,尽管微不足道,但经过亿万年计的日积月累,它最终会让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近,让月球破裂而毁灭。当然,这种奇事至少在未来的数十亿年内是不会发生的。

月海不是海

月海实际上是月球表面比较开阔而平坦的大片平原。早期用简陋望远镜观测月球的天文学家们,不了解月球实际上是个无生命、无水的天体,相反,他们推测月球应该与地球一样,部分表面覆盖着海洋和江湖等水面,因此把那些平原叫月海。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弄清了所谓月海只是些大片平原,或者说,只是些覆盖着尘埃的沙漠。不过,海的叫法却被保留了下来。

台风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人们的印象中,台风真是一无是处,只能给人以危害。但其实并不尽然。台风可以直接带来降雨,给旱区带来充足的水分。它也能与冷空气结合,形成间接降雨。台风一般在七八月份登陆我国,这时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台风所到之处,能给人降雨降温,给炎炎夏日一头冷水。所以,台风有害也有功!

天上静止卫星并非静止不动

静止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简称。这种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由于卫星运动与地球自转是同步的,因此,人们在地球上看上去,静止卫星好像是不动的,它静止地悬挂在人头顶的星空上。事实上,静止卫星在不停地运动着。

天上掉馅饼并不是不可能

天上掉馅饼,本来是形容一此懒人企图不劳而获的妄想,但是,天上有时真的会有掉馅饼的好事呢。世界各地就先后降过钱币雨、鱼雨、青蛙雨、豆雨、谷雨等千奇百怪的雨。原来这些都是龙卷风做的好事。龙卷风中心像个漏斗,里面呈真空状态,有着惊人的吸力,它所到之处,可以把那里的钱币、鱼、庄稼甚至汽车轻易吸起,再“扔”到别的地方去,于是天就下起种种怪雨。

诸葛亮不是神算子

诸葛亮巧借东风烧曹营,其实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巧妙地运用了现代人所用的天气预报。诸葛亮在时值秋末冬初的11月份,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赤壁的11月份天气,也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不几天,长江江面上风浪大作,强劲的东风一阵阵吹向北岸,结果火烧赤壁,把曹军打得大败。

寒潮不是寒流

其实寒潮与寒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寒潮是气象学上常用的名词,专指天气活动过程,它有时间性,只发生在特定的季节里。在我国,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而寒流属于海洋动力学上的范畴概念,指的是海洋表层大规模的定向的海水运动,它是指海洋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大规模的海水流动现象。海流按水温的不同,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寒流由于水温低,因而对沿途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航空航天飞机不是航天飞机

航空航天飞机是一种能从一般机场跑道上水平起飞、加速、穿越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执行任务后再返回大气层,在机场水平着陆的跨大气层新型飞机器,它又简称为“空天飞机”。这种飞机实际上是一种未来新型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现在只是处于研制阶段,还没有真正开始为人类作贡献。而航天飞机是目前人类飞向太空的主要运载工具,也可以水平着陆,但它只能垂直发射。所以,这两种飞机是不一样的,航空航天飞机比航天飞机更高级。

“救星”出现已不再是幻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一种专门用来救援、救人的人造卫星。这种人造“救星”有着极强的搜索、接受求救信号的能力。它只要处于适当的轨道上,与地面设备配合,就可以收到来自全球每个角度的求援救险信号,从而向地面救援人员发出指令,前往援救。救援卫星收到求救信号后,会自动地算出遇难者所在的位置,而且很快地把失事情况报告地面接收站。至今,地球上空至少有10颗这样的“救星”,它们已经拯救了500多名遇险者。

海与洋不一样

人们常习惯将“海”与“洋”放在一起称呼,认为海和洋是一回事,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海的面积不算大,它靠近大陆,内侧是大陆,外侧是大洋,中间被陆地的尖端或群岛、岛屿分割开。如地中海、南海、白令海等就是这样的海。而洋一般远离大陆,由半岛、群岛同海区别划开,水域面积比较大,水深超过2000米。世界上主要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海洋这个词代表一个整体,海和洋又是相互连通的,海洋既包括主体部分的“洋”,又含有附属部分的“海”。

海面跟陆地一样有起伏

“海面是平的”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经卫星探测,发现海面和陆地一样,有一定的起伏,只是这种起伏的幅度很小,而且是在上千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逐渐变化的,所以肉眼无法察觉。世界大洋的洋面最高隆起面在非洲东南的印度洋,它高出平均海面48米。海水水面之所以会高低不平,主要是由于地球各处的重力场不同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质量较大的地方,就会在海面上产生正重力异常现象,于是出现隆起的水面。

水星无水

水星其实是一个没有水没有生命的行星。那里没有空气,时热时冷,荒凉死寂。它的地形跟月亮相像,有许多环形山,还有裂谷、平原和盆地,但就是没有水。所以称它是水星,真是名不副实!

在我们地球上看过去,小小的水星简直就像是太阳的“跟屁虫”,一天到晚跟太阳形影不离。

恒星不恒

在我们的宇宙中,恒星是组成这个广阔无垠空间的主要成员。古代人在制作星图时,认为星星是恒而不变的,因而给它们取名为恒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认为恒星是固定不动的。其实,科学家们早就证明,恒星的位置不但经常变更,就是亮度也有变化。只是恒星离我们太远,数量又多,人用肉眼是很难觉察到它们的变化的。

不可能有“金星人”

金星是九大行星中距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的直径、质量、平均密度等数据与地球相差不多,它也有大气层,特别是近阶段人们在金星上发现了水的痕迹,于是人们猜测,金星上肯定有生命,甚至大胆造出“金星人”的历险故事。而事实上,金星上是个可怕的地狱!金星的大气浓度密得惊人,大约是地球大气压的90倍,一个篮球在这里会被压成跟乒乓球差不多大。整个金星像大熔炉一样炎热,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有475℃。在这种环境下,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金星人的。

新星不是新的恒星

人们在观看天上的星星时,会突然发现一些新冒出来的星星,于是,人们把这颗从未见过的星叫新星。

其实,新星并不是刚诞生的星,相反,它是一些年老的恒星。原来,这些新星早就存在在宇宙中,因为它平时实在太暗了,夹杂在满天繁星之间,很难被人发现。有的时候,这些年老的恒星会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引爆积聚在表面的氢,发出亮光,在几天之内比原来增亮上千上万倍,于是,它便被人们发现了。当新星上的氢燃烧完后,它又会恢复到以前的亮度。

空气中的氧气不会用完

科学家测定,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从空气中吸取大约5500亿吨的二氧化碳。具体来说,三棵大桉树一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一个人一天所呼的二氧化碳。同时,按现在地球上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估计,每年可产氧气1000多亿吨,而地球上生物耗氧量只是其中的6%左右。科学家还发现,除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外,那些不起眼的岩石也喜欢吸收二氧化碳呢。所以,人们大可不必担心空气中的氧气会用完。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提醒大家,尽量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月非中秋明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但是,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并非每年的中秋月亮是最明的。因为,月亮的圆大、明亮程度,除了天气因素外,还要取决于月地距离、“望”的时刻、月亮与太阳在空中的相对位置等条件。这些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很难说中秋月是最明亮的月亮了。据天文学家计算和观察,一般只有发生在冬至日前后的“望月”,才是真正最亮的月亮。

太阳并非不会熄灭

太阳也会有熄灭的那一天,太阳不是永恒的。太阳和世上的万物一样,有它的出生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现在的太阳年轻充满活力,在50亿年之后,太阳便进入它的老年期。那时的太阳会萎缩得跟地球一样大小,太阳芯也由于冷光失去光泽,最后变成黑色矮星,在宇宙空间的黑暗中消失。有人会因此担心50亿年之后没太阳了怎么办?这不用担心,也许那时的人们早已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了,人类的文明也足以应付这一切。

人造卫星不会掉下来

卫星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除非它发生事故。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始终是指向地心的。如果我们沿地球表面抛出一个球,抛出的速度越大,距离就越远。试想一下,当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抛出的球的轨道弯曲程度与地球表面弯曲程度一致,这时地球对它的引力就成为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抛出的小球不再落到地面,而是环绕地球运转。人们根据这个道理,制造出了人造卫星。所以,人造卫星不会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掉下来。

行星不会“眨眼睛”

恒星会“眨眼”,是因为它的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动荡不定而引起的。而行星不会“眨眼”,主要是由于它离开我们要比恒星离开我们近得多。因为离得近,所以看上去就不像恒星那样是一个小光点,而是一个圆形的面(当然这个圆面很小,人的肉眼是觉察不出来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个面,大气层的动荡不定就不能让它“眨眼”。

地球不像地球仪那样圆

人们看到地球仪,总误以为地球是一个规则的圆球,像乒乓球那样滴溜滚圆。其实,如果我们从太空上看地球,就会发现地球是一个南北向较短的扁球,说它像个橄榄球可能更合适些。因为地球各处离心力的不同,所以使地球形成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雨水不能喝

人们总误以为雨透明晶莹,雪洁白无瑕,雨雪是非常干净的,可以直接饮用。但事实上,它们不干净,特别是靠近城市上空的雨雪,更不能直接拿来饮用。

因为雨雪在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旅程”中,会带上很多“小垃圾”,比如工厂里排放的烟粒、地面上空的灰尘,甚至连空气里的细菌也趁机混了进来。所以,当雨雪“满身疲惫”地降到地面时,已经是不干不净了。

月亮不会跟人走

在明月高照的夜晚,你如果一边走路,一边盯着月亮甚至星星看,会发现月亮或星星真的在跟人走呢。其实,这是人的一种错觉。

我们走路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周围的事物,可是我们的视野是有一定范围的,在前进的时候,近在身旁的事物很快地因为我们走过它,就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可是,较远一些的事物,因为在视野里占的地方较小,移动得较慢,所以消失得要慢些,像跟着人走一样。在月明的晚上,因为乡村周围很少有光亮能比得上月亮,所以月亮成了我们视野里唯一不会迅速消失的东西,它也好像是一直跟着我们走一样。

台风眼里没有大风

台风是热带海洋上猛烈的大风暴,它实际上是范围很大的一团旋转的空气。在台风中心平均直径为40千米的圆面积内,通常称为台风眼。它里面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风极其微弱。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台风眼中,有时会出现许多鸟群,把这当成“避风港”。

冰雹并非出现在冬天

冷冷的冰雹,形成它的环境温度非常低,有人便以为冰雹是冬天的产物,但事实上,冰雹出现在暖季,寒冷的冬天相反没有。

冰雹和雷雨同出一家,它们的老家都是积雨云,只是产生冰雹的积雨云升降气流更强烈一些,这种积雨云又称为冰雹云。而产生这种冰雹的冰雹云大多出现在暖季,特别是在春末和夏初的季节,而很少出现在冷季。

空气热并不是太阳晒成的

阳光的作用真是大。如果没有阳光,地球上就没有光和热,空气自然也就不会热。一般人据此就认为:空气热自然就是太阳直接晒成的。其实,这种认识不正确,准确地说,空气热是地面“烤”的。太阳光射到地球上的是短波辐射,大气不能吸收这种辐射的热量,所以阳光虽然穿过大气,却不能把它晒热。地面和海洋却能吸收这种热辐射,再以长波向空中辐射热量,大气能吸收这种辐射的能量变得热起来。另外,地面还可以通过空气的上下对流,把一部分热量传给大气。所以空气只是间接地吸收了太阳的热量。

雷公墨不是雷公制造的

雷公墨是一种玻璃石块,但它的形成跟雷电没有一点关系。雷电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猛烈放电现象。如果这样的雷电打在石头上,是有可能使石头发生熔融而形成玻璃质石块。但是,雷电是一种遍布全球的自然现象,而雷公墨到现在为止,只在地球一些个别地方能找到。另外,在东太平洋深海沉积岩中,也发现有雷公墨的踪迹,这是雷电不能到达的地方。所以,科学家猜测,雷公墨跟雷公没有关系,它可能是一种天外陨石。

牛郎织女不可能相会

夏日黄昏,正对我们头顶上的一颗亮星,就是织女星。织女星近旁还有4颗小星,好像织布用的梭子。隔着银河,在天空的东南方,与织女星遥遥相望的一颗亮星,就是牛郎星。传说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晚上过河相会。这当然只是神话传说。事实上,天上的牛郎织女星是很难相会的。从牛郎星到织女星要16.4光年。这样远的距离,让这两颗星很难在一起。

南北极并非是不毛之地

在人们的印象中,冰雪覆盖的南北极,是块不毛之地。但这是一种错觉。我们所称的南极,是指南纬66.5°以南的地区,北极是指北纬66.5°以北的地区。整个北极地区除了不长植物的极地冰原外,还包括北极苔原带和泰加林带等地带。在这些苔原带与林带地区,植物的种类比人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光地衣就有2000多种,苔藓有500种,甚至开花的植物都有数百种。南极跟北极也差不多。可见,南北极地区的植物是很丰富的,并不全是不毛之地。

海水不只是呈现蓝色

一提起大海,人们总爱用蔚蓝色来形容。特别是对于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来说,往往认为大海就是蓝色的。其实,海水不只呈现蓝色,它实际上是一个色彩变化多样的“调色师”。广阔无垠的海洋,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展现着多种色彩。海水呈现什么样的颜色,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中悬浮微粒所决定的,当然,也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就是在同一海域,同一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水,海水的颜色也有分别。

泾渭并不分明

泾河和渭河是黄河上游水源的两大支流,这是两条较古老的河流。成语“泾渭分明”原意是说泾河与渭河两条河,一清一浊,在两者汇合的地方,两河河水清浊分明。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来形容事物是非分明,反差强烈。但事实上,现代的泾河与渭河因受环境的影响,并不分明了,都是一样的浑浊难辨,早已失去了古代那一清一浊分明不合的风采。

不能用污水直接浇田地

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向人们发出警告:不能直接用城市污水浇灌农田。因为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如镉、锌、铅、汞,还有许多有毒又能分解的有机物,以及一些严重的病毒、细菌,都会给田地里的粮食和蔬菜造成严重污染,人吃了这些粮食和蔬菜就会得各种怪病。而且,这种污染是让人难以觉察的,有些用污水浇灌的农田还增产了,给人以假象的迷惑。

黑海不是海

黑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像个大大的“S”形。人们把黑海称为海,是因为它过去确实是海的一部分,只是由于后来地壳运动,才让它与大海分离,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而且它确实有着海的许多特征:水深面积大,水中动植物跟海洋里的动植物差不多。其实,黑海不是海,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湖泊。

火并非只是森林的敌人

火历来被视作森林的大敌。几乎每年都发生的世界各地的森林大火,往往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严重影响当地的气候。但在科学家的眼里,火除了是森林一大害之外,也是森林生态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是森林的好朋友。科学家对美国红杉公园研究发现:一旦人为控制了森林火情之后,林中地表厚厚的落叶和碎枝,使红杉树种落下来后几乎不能接触土壤,让红杉的繁殖受阻。在近30年的禁火期,公园管理人员没见到一棵红杉幼苗。怎样才能使火与森林保持一个生态平衡关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世界各地的石油不一样

石油是一种褐色或黑色的可燃性矿物油,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但是,世界各地的油田产出的原油并不一样。由于地壳中构成的原因包括年代、地层构造、原始物质等不同,因而各地石油的性质也不相同。正因为各地石油存在差别,所以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在接受不同油田的原油时,都要先进行复杂的原油评价分析,然后确定最合理的加工方案,改变原来的生产工艺。

我国国土面积不止960万平方千米

国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说起领土,人们往往只想到陆地国土,其实还应该包括海洋国土。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上的整个空间,也要算在国土之内,叫领空。国土是用面积来计量的。我国的陆地国土的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是300多万平方千米。把陆地国土的面积和海洋国土的面积加起来,才是我国国土的总面积。那种说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的回答是不确切的。

地震并非一无是处

地震,名列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十大自然灾害之首。但在科学家的眼里,地震也有它可以为人类服务的一面。在探索地心之谜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地震是最好的地心情报员,它可以给人们带来许多地底下的最新情报。因为地震发生时,从震中传出一种地震波,地震波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不同,使地震波反射或折射也不同,人们用仪器记录下这些情况,就可以从中找到地下的许多秘密。

海岸线不是一成不变的

海岸线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得了“多动症”的孩子,是会经常变化的,只不过这种变化不是在一朝一夕完成的。海岸线有时会向海洋推进,有时会向内陆退却。让海岸线不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此外,入海的河流等也是影响海岸线的因素。

土壤不是“死”的

土壤是地球上可生长植物的有肥力的一种疏松表层,在人们看来,土壤从来都是平静的,是“死”的。可是,专家们向人们展示的土壤世界,却是一个“生龙活虎”的世界,这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与死、建设与破坏的激烈较量,物理、化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变化无处不在。土壤里还生活着无数的微生物,还有蚯蚓、蚂蚁、田鼠等动物在土壤中打洞、修坑道,可以说,土壤是死自然体与活自然体相结合的统一体。

海洋下面并非一片寂静

许多人以为海洋深处一定是死气沉沉,一片寂静,其实,海洋下面并非一片寂静,相反,海洋下面是一个热闹的世界。那里有生物噪声、舰船噪声、海底火山和地震活动的噪声,以及风、浪、潮、流产生的噪声,还有那特别的次声。研究海洋噪声甚至成为海洋学家的一项课题。

最大的沙漠过去并非是不毛之地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在这里,除了星星点点散布在沙漠中的小绿洲外,人眼所见的就只有沙漠、戈壁和光秃秃的石山。地质学家告诉人们,在几千年前,撒哈拉沙漠却并非是不毛之地,而是一片草木繁茂、雨水充足的大草原。这里曾经经济发达、牛羊成群,只不过后来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草原慢慢消失,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长江曾经向西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谁都知道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自西向东流入大海的。可谁又曾想到,早期的滔滔长江却有过向西注入古地中海的历史呢!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指出,在很久以前的地质历史时期,我国三峡地区发生强烈褶皱,成为华西与华东的分水岭,岭西的水因此全部向西流去。到了距今大约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大陆向北运动,与亚欧大陆相挤压,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才改变了长江西流的局面。

北回归线并非静止不动

打开地图,你都会看到:大约在北纬23°26′处有一条与纬线平等的虚线,这就是北回归线。它经过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在我国境内长达2000多千米。一般人可能都认为,地球上的回归线是不动的,但事实上,科学研究表明,北回归线正在逐年南移,每年约向南移动14米。

地球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是在那些远离赤道的大沙漠。这些世上最热的地方,白天的平均气温,远远超过了地球赤道地区的气温。赤道上一年平均最高气温纪录,很少有超过35℃的,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白天最高温度很容易就达到55℃。目前,世人公认的世界热极主要有利比亚的加里延、墨西哥的圣路易斯、非洲的索马里等地。

山崩与滑坡不是一回事

山崩和滑坡一样,都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山崩与滑坡是有区别的。山崩是山体崩塌下落的一种。在那些陡峭的高山斜坡上,岩石和土块由于重力作用,有时会突然发生巨大的崩塌,于是岩石和土块从山上滚落下来,这就是山崩。而滑坡是指山的斜坡上那些不稳定的土体和岩石,在它们自身的重力和地表水、地下水的作用下,沿着斜坡内部形成一个滑动面而整体下滑的现象。发生滑坡时,常常会是半边山体一起往下滑,当地居民把它形象地称为“走山”。

梁山泊已不复存在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现在已不复存在。梁山泊位于山东省西部,据史料记载,北宋时的山东梁山泊,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大湖。但是,如今山东梁山泊一带,已经变成人烟稠密,农田一望无际的地方。唯一留下的是一座座孤立在平原上的石丘,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历史。一个湖泊的生长与消亡,与它周围的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保护这些“大地的眼睛”。

狮子座流星雨并非来自狮子座

狮子座流星雨并不真的是源自狮子座,它发源于一颗名叫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流星雨一般以发源地所在的星空星座的位置命名,像狮子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等,并不真的源自这些星座。这里的星座只是起定位的作用,与流星雨的发生并没有关系。

农历不是阴历

农历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历,也叫阳历,这种历法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称为一年,一共是365天5时48分46秒。阴历是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历法,这种历法把月亮每圆缺一次的时间定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一年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是354天。而我国目前还习惯在用的农历,跟阴历一样,把月亮每圆缺一次的时间定为一个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但它又跟阴历不一样,农历用加闰月的办法,使自己年平均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差不多,更加方便人们安排农事。

弟弟有可能比哥哥年龄大

按照我们日常经验和时间传统观念,哥哥只会比弟弟年龄大,但是在一些特定场合,哥哥却真的有可能比弟弟年龄小呢。假如有一对孪生兄弟,假设弟弟A始终留在地球上,哥哥B乘坐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飞离地球,当B一年后再返回地球时,人们会看到哥哥B比弟弟小了将近一岁。这是因为飞船上的时钟比地球上的时钟走得慢些,时间被运动伸长了。

不用轮子行走的火车

的确,火车、汽车都有轮子,但是,现代高速列车譬如气垫列车、磁悬浮列车尽管有轮子,但它们一旦奔跑起来就不用轮子。上个世纪60年代末问世的气垫列车,首先打破了火车不用轮子行驶的惯例。这种气垫列车用向下喷射的气流做气垫,来取代轮子。这些不用轮子行驶的火车,消除了与地面的摩擦阻力,速度比一般的有轮火车更快些。

飞艇没有过时

飞艇是一种比飞机的飞行历史早得多的飞行器。但在飞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几乎一致认为这种笨重的飞行器过时了,但是,科学家发现,飞艇远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并没过时,它具有许多别的飞行器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它拥有巨大的升力,可在空中悬停,航行中只需要前进的力量,消耗的燃料很少。目前,经过技术改造过的飞艇变得安全可靠,是人们用来航空摄影、短途运输的一支生力军。

无声手枪并非无声

人们总望文生义,以为无声手枪在发射子弹时,是不会发出任何声响的。其实,无声手枪在发射子弹时,并非是无声的,只不过发出的声响比较微弱而已。所以,无声手枪改为“微声手枪”更名副其实。无声手枪主要靠枪口的消声筒来消除声音。

力气大不一定能当拔河冠军

拔河,是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在比赛双方的人数相同时进行拔河比赛,人们通常以为哪方力气大,就一定能获得拔河冠军。其实,道理并不这样简单。力气大是决定拔河双方输赢的主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决定输赢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手的握力,手要抓紧绳子,不能让绳子从手中滑脱出去;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比赛者的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如果让比赛者站在光滑的冰面上,他们再有力气,也是不能赢的。

不用纺织机也能织出布

布,是纺线经过纺织机织出来的。在一座纺织厂里,织布是离不开纺织机的。可是,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布,这种布叫无纺织布,又名非织造布,是不用纺织机制造出来的。无纺织布一改传统的纺纱织布方法,是直接在纤维网上黏结,形成的一种新型布状材料。它像纸又不像纸,具有抗水性、吸湿性强、柔软方便、价格低廉,被人们广泛应用在生活的不同领域,如医用、生活用一次性用布,装饰布,小儿用的尿布,工业用布,等等。

机器人不像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机器人就是那些神通广大、可以上天入地、长得跟人一模一样的机器组装成的人。其实,这些都只是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里的形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准确地说,机器人还不像人,至少到目前为止,把机器人称为“人”并不准确。机器人一般由机械手、行走装置、感觉装置、驱动装置、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等几大部分组成,到目前为止,它们大部分根本不具备人的外形,有些机器人虽然有了跟人类相似的手脚、身躯,但要真正达到像人那样的外形,还得等很长时间。

飞机拉的尾烟不是烟

在蓝色的天空中,飞机飞过时常会留下一道白烟。其实,这些飞机尾部喷出的白烟不是烟,而是一股白色的雾,或者说,它是一种人造云。飞机在高空飞过时,它的燃油燃烧产生的氢气会和大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水汽,同时放出热量。如果此时空中的温度很低,外界空气湿度又大,水汽量就会饱和,凝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白色的雾。

稀有金属并不都稀有

稀有金属其实并不都稀有,有些稀有金属不但不稀有,储藏量甚至比那些金、银、铜还要多呢。像锂、钍、钇等稀有金属,蕴藏量比金属铅还要多。既然不稀有,为什么还叫稀有金属呢?这里有许多原因。一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难得找到它们。二是这些金属很少有集中的“聚居地”——大矿床,它们很分散,而且极不容易把它们从矿石中冶炼出来。人们于是把它们称为稀有金属,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机器人不会统治人类

其实,这类问题科学家们早就下了结论:人类不会被机器人所统治。安装了电脑的机器人尽管在计算速度、应用功能等方面比人类高明,但是它的电脑只是在模拟人脑的功能,组成它的“脑细胞”的,是成千上万个电子元器件,它不能像人脑那样具有创造性。电脑虽然能进行逻辑推理工作,但那是由人们编制的计算程序决定的,是没有人脑那样的丰富创造性的。因此,安装了电脑的机器人不会统治起制造它的人类来。

人眼并不能看见视野中所有位置

在我们人眼正前方视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并不是每个位置人眼都能看得见,也就是说,人眼存在盲点。当我们用一只眼睛看10米外的房屋时,盲点看不见的房屋面积可以达到1平方米呢。但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盲点的存在呢?原来,人们习惯感觉不到盲点的存在。同时,人是通过双眼来观察前方景象的,而两只眼睛的盲点所看不到的地方不一样,于是,在总的视野里就没有什么看不见的了。

石头、玻璃和布有关系

其实,石头、玻璃和布的关系大着呢!有些石头可以制成玻璃,玻璃又可以织成布。现在,人们用来制造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砂岩、石灰石和长石。在制造玻璃时,这些石头先被轧成碎块,放到窑炉里去加热熔化成液体,形成玻璃液,再用来制作精美的玻璃制品。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机器,从玻璃里拉出极细的玻璃丝,再用这些非常柔软的玻璃丝织成玻璃布。像宇航员身上穿的宇航服就是用玻璃布做成的。

最耐高温的矿物不是钨

钨是很重又很坚硬的金属,它的熔点高达3410℃,是人类已知矿物中最耐高温的金属。所以,它被制成钨丝,用在灯泡上。但是,钨并不是自然界中的“耐温王”,世界上最耐高温的矿物应是石墨。石墨的外观像黑色的石头,它跟金刚石是同一家族里的“兄弟”。

铁轨将会无缝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少缝或无缝铁轨开始出现了。人们用较长的铁轨来铺设这种无缝铁路。长轨铁路的接缝处焊接接缝留得很小,大大减少了接缝处与火车车轮的撞击声。铁路无缝化已成为当今轨道结构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不是绝缘材料的塑料

其实店员并没有骗小小和他的爸爸。不错,塑料除了被制成多种生活用品外,还被用作各种电器上的绝缘材料,因为,塑料是不导电的,是绝缘体。但现在,人们已研制出可以导电的塑料。这些不是绝缘材料的塑料主要有聚乙炔和聚氟化亚乙烯等。人们用这些导电的塑料代替金属铜和铝,制成电线和电缆,经济又方便。

有机玻璃不是玻璃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有机玻璃的身影:飞机上的窗挡板、眼镜镜片甚至小小的纽扣,都是有机玻璃做成的。人们总以为有机玻璃就是玻璃的一种,是不易碎的玻璃。其实,有机玻璃跟玻璃完全是两回事。有机玻璃尽管叫玻璃,但它不是玻璃,而是用一种化工原料做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大名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陶瓷不再是易碎品

科学家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晶体,如果排列不规则,就很容易碎。如果排列得有规则,那么物体性能优良、抗温抗压本领就强。普通的陶瓷容易碎,就是因为它里面的晶体排列得不规则。人们现在用一种新的技术,可以把陶瓷里面的晶体重新排列,让它们变得非常有规则,这样生产出来的新陶瓷可坚硬呢,甚至比钢铁还要坚硬。所以,用这种新型陶瓷制成的发动机,是很牢固的。

子弹不比声音跑得快

一般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900米/秒,声音在常温下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所以,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比声音快得多。但是,子弹出发后,会遇到强劲的空气阻力,让它越跑越慢。据测定,如果子弹与声音赛跑,子弹只能获得900米以内的冠军。超过900米,声音就会超过越跑越慢的子弹。看来,子弹不一定比声音跑得快,它顶多是短跑好手,而声音是长跑健将。

声音也会拐弯

声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可是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跑的,一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的地方时,它就尽拣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会随着低温度拐着弯跑。在1923年,荷兰有一个军火库爆炸,在离军火库100多千米远的地区,没有听到爆炸声,相反,在1300多千米的地方却听到了,这就是声音在空气中多次拐弯造成的现象。

火箭和导弹并非一回事

火箭是利用自己所喷出的气体,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自己前进的一种飞行器。它主要用在星际航行运载工具上,人造卫星就是用火箭送到太空中去的。而导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出现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控制和引导的炸弹,本身装有发动机和制导系统,能够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飞向目标进行轰炸。

坛子砸在杂技演员头上不会有事

如果向你的头顶上砸坛子,你十有八九不是被砸死就是被砸伤,可是坛子砸在杂技演员头上,却不会有事。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杂技演员在表演顶坛时,它的坛子不过二三十斤重,当他用头去接坛子时,并不是呆着不动,而是叉开双腿半蹲着。这样,当坛子落下刚刚碰到头顶时,他就立刻顺着坛子的运动方向向下蹲,这样头上受到的冲力就不会很大,所以不会有事。

同一物体在飞机和在地面上长度不一样

当你乘坐飞机旅行时,有人告诉你,你携带的任何物品都变短了,你一定不相信了,如果你再较真一点,拿把尺来量,你也会发现没有变短。但是,科学家用精确的尺寸来丈量时,却发现在飞机上的物品真的比在地面时短!尽管这缩短的尺寸微乎其微,肉眼看不见。但对于宇航业来说,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个大问题。原来,在高速运动中,任何物体都会缩短,只不过这种变化太小,人们用肉眼难以察觉罢了。

高空行走并不神秘

胡月说得并不对。其实高空行走并不神秘,除了高空行走表演者练就的平衡硬功夫外,他能在高空中的钢绳上行走,还得力于表演者手中的那根长杆。这根长杆相当于延长了表演者的手臂,起到了摆动平衡的作用。同时,长杆可以防止表演者身体摇晃,减少了高空中风对钢绳的影响。

飞机上的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

黑匣子的正式名称是飞行记录仪,现代飞机甚至宇航飞机、飞船,都装备有黑匣子,它是飞机、飞船失事时的最后见证物。许多人望文生义,以为黑匣子就是黑色的,可是恰恰相反,这些黑匣子为便于人们寻找,往往被涂上极为鲜艳夺目的橙色或黄色。黑匣子的外壳非常坚硬,能抵挡住强大的冲击力与高温。

合金并非无“记性”

人和动物都有记忆,这是一种生命物体特有的功能。但有些合金像有生命的生物一样,具有较强的“记忆力”,能准确无误地“记住”自己原来的形象。无论人们把它怎样弯曲变形,它都能恢复原状。

汽水不是“吸”进嘴里的

一般人认为,用塑料管喝汽水的时候,是用嘴的吸力把汽水吸到嘴里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果汽水瓶口盖一个塞紧了的软木塞,木塞中插着一根吸管,那么,人从吸管里吸汽水,最多只能吸几口,就再也喝不到瓶里的汽水了。这就证明我们用嘴吸,只吸走了吸管里的空气,至于汽水,那是大气把它压到嘴里去的,并不是我们吸进嘴里去的。我们喝汽水时,嘴把管中的空气吸走,使管中的压强减小,于是管外的大气压把汽水压进人们的嘴里。

用冷水制冰并非比热水冻结快

人们在用冰箱冷冻室制冰的时候,总习惯要等开水冷却后,才把它放入冷冻室,认为这样省电,比热水冻结得快些。其实,这是错误的。你可以动手做个小实验,盛同样多的水,但一个装冷水,另一个装开水,同时放入冷冻室。过半小时后打开冰箱,你会发现,开水已冻成冰,而冷水还没有结冰。这个问题是坦桑尼亚的一个中学生在1963年发现的。这个问题比人们设想的要复杂得多,它不仅与物理有关,而且还涉及到生物方面的问题。

直着腿跳不高

直着腿跳肯定跳不高。要想跳得高,必须先弯着腿,然后使劲向上跳。原来,人在向上跳的时候,给地面一个作用力,弯着腿比直着腿产生的作用力大,作用力愈大,地面给予人的反作用力也愈大,人就跳得更高些。

爆米花不是在铁筒内长大的

在街头巷尾,有时可以看到挑着担子或者推着车子,专门为人爆米花的人。一般人以为,给装爆米花的铁筒加热时,里面的米粒在慢慢地膨胀变大,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在加热铁筒时,铁筒里的米粒比放进去时大不了多少。只有在猛地把盖子打开的那一瞬间,铁筒内的米粒因受铁筒内的压力作用,才突然“发福”的。

冰不只有一种

什么是冰?许多人认为,只要水冷却到0℃,就是冰。其实,答案并不这么简单。科学家告诉我们,冰的家族成员众多,至少有十几种。我们平时看到的冰,是水在地球表面、即在一个大气压和0℃下形成的冰,称作1号冰。除了1号冰外,其他各种特殊冰都有自己奇异的脾气:重冰比水重,一放到水里就直往下沉;低温冰只有在-30℃才凝固,它甚至硬得像钢铁,炮弹也轰不烂;耐热冰在182℃的高温下也不会融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