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高级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3 15:12:10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高级中学)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高级中学)试读:

前言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

一般来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一年举行两次,笔试于每年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于每年5月和次年1月各举行一次。纵观近几年的考试,该考试已趋于标准化和成熟化:考试科目稳定,大纲无重大调整,三个学段的试题在难度上与往年持平。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找准考试突破点,查漏补缺,强化记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考情,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精心编写了本系列考前冲刺试卷,以便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能有效地提高实战能力。本套试卷具有如下特色:特色一 紧扣真题

考前训练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考试规律的一种可靠途径。为了保证考生的考前学习效果,本书编者非常注重试题的选取。书中每一道题都经过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人员精心选择,在难度、题型、考点等方面与教师资格考试契合,以期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题目特点及解题技巧,提升答题能力。特色二 精细研发

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命题规律及考题中的一些细节变化,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对各科教师资格考试命题趋势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讨,并将这种研发成果融入本书中,以帮助考生在冲刺阶段的复习备考中,把握考试脉搏,明确考试方向。特色三 凸显实用

考前阶段是考生备考的黄金时期。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根据这一规律,为考生特别编写了五套考前冲刺试卷。本套试卷提炼核心考点,点拨解题思路,参考答案详细,使考生对高频考点更加明确,帮助考生拓展知识,掌握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一)

答案参见此处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细胞器不参与胰岛素合成的是( )。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粗面内质网14

2.科学家用含有C的CO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植物体214中最初能够检测到C的物质是( )。A.脂肪B.葡萄糖C.三碳化合物D.五碳化合物

3.机体内的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神经元c为抑制性神经元,它的存在保证了机体反射活动的精细和协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A.神经元a接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神经元c通过突触释放递质使神经元b兴奋C.神经元c可以接受神经元a和神经元b发出的信号D.神经元c对a的负反馈调节可抑制神经元a的兴奋

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B.生物细胞内都以ATP作为能量的通货,可说明生物界的统一性C.酶为酶促反应提供能量D.在0℃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5.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都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②萎缩。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图2A.蔗糖溶液AB.蔗糖溶液BC.蔗糖溶液CD.蔗糖溶液D

6.分析以下事实:①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完整植株;②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基于以上事实,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B.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存在于细胞核中,并没有消失D.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具有启动表达的潜能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B.人和动物体内仍保留了少数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干细胞C.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用西瓜汁做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B.可用洋葱紫色鳞片叶内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C.细胞内的D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可以观察到其在有丝分裂各时期中的形态特点

9.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像如图3所示,从像A变成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图3

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

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

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

④把大光圈换成了小光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10.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制作酸奶喝葡萄酒用到的“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C.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等D.用豆腐制作腐乳过程中,豆腐上长的许多“毛”是真菌的菌落

11.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有差别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时间甲地乙地白天33℃33℃夜间12℃22℃A.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B.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C.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D.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2.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现象是( )。A.染色体进行复制B.纺锤体形成C.同源染色体分离D.染色单体分开

13.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的产生停止2B.CO的固定加快2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14.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能够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成功培育了一系列抗虫棉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该项生物技术属于( )。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细胞工程

1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A.复制出现差错B.发生过交叉互换C.联会发生紊乱D.发生了自由组合

16.Le基因是豌豆株高性状的决定性基因,与赤霉素合成有关,其等位基因(符号T、t)只相差1个核苷酸。隐性基因t产生的酶活性(反应效应)相当于正常酶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e基因可直接控制赤霉素合成B.TT和tt的杂交产生的F植株具有的酶活性是正常植株(TT)中酶1活性的C.豌豆矮性状起因于基因Le的缺失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tt幼苗,也能使它生长为高植株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使其发生有利突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8.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做法是(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③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19.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大幅度突破K值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20.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植物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的调查,也可用于某些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随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丰富度增大,光能利用率增加C.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D.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物质可以自给自足,但能量需不断输入

21.“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22.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的评价是(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2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下列不属于合作学习策略的是( )。A.小组中成员资源共享,同伴之间互相支持和鼓励B.学生之间运用正确而且明晰地进行沟通,表达不能含糊不清C.学生之间应该分工明确,并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D.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各个成员为完成任务而做出努力,最终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

24.教师在上“光合作用”一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相关资料,最便捷、信息含量最大的方式是利用( )。A.教师资源B.教材资源C.学生资源D.网络资源

25.在学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最后各小组交流调查结果,这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图4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图4(1)从④→⑤的过程,利用了____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性。(6分)(2)从④→⑤使用的培养基中,需添加_____和_____两种关键性的植物激素。(6分)(3)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3分)

27.从海洋的不同深度采集到4种类型的浮游植物(Ⅰ、Ⅱ、Ⅲ、Ⅳ),测定了每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图5

回答问题:(1)海洋中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_____。(3分)(2)在低光照条件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_____关系,过强的光照导致光合作用速率_____。(6分)(3)这4种植物中最适光照强度最低的是_____,它们在海洋中从深到浅分布依次为_____。(6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材料:某版本普通高中生物教材“问题探讨”栏目内容如下:

问题:(1)分析该栏目的教育应用价值。(10分)(2)分析该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0分)

29.材料:教学内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教学过程:播放有关艾滋病的宣传片,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分析教材中的曲线。提出问题:(1)HIV攻击T细胞,它主要破坏的是人体的第几道防线?(2)描述:HIV浓度随着时间是怎样变化的?(3)一年后,HIV浓度大量降低,说明第三道防线具有什么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参与体液免疫的“作战”细胞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构建体液免疫的概念图。提出问题:(1)哪种细胞产生抗体?(2)浆细胞是由什么细胞分化而来的?(3)哪些细胞或物质具有识别作用?(4)抗原进入人体后,经过什么途径最终被抗体消灭?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接种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接种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患流感,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1)这是某位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免疫调节”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其显著特点是什么,试结合教学过程对其进行简要评析。(10分)(2)结合以上教学内容,说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30.《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减数分裂”的要求是“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某版本教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的部分内容如下:

精子的形成过程

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图2-1)。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再经过精细胞的变形,就形成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图2-2)图2-1 人的睾丸和精子图2-2 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

要求:(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直观教具,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10分)(2)利用所设计的教具,写出“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教学过程。(20分)本试卷含相关考点体验课程 听课地址:c.offcn.com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

答案参见此处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细菌通常都具有的结构是( )。A.鞭毛和核膜B.质粒和荚膜C.内质网和线粒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

2.图1为人体部分细胞分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A.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最低B.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过程可逆C.造血干细胞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无丝分裂D.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3.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D.O消耗量与CO生成量的比值22

4.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A.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磷脂、核酸C.蛋白质、糖类、核酸D.蛋白质、核酸、磷脂

5.图2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根据下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图2A.神经反射B.神经递质C.静息电位D.局部电流

6.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B.激素调节中,激素可直接参与代谢过程C.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神经调节的结果D.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7.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8.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易地保护C.严格控制污染D.就地保护

9.已知某核酸的碱基构成是(A+G)/(T+C)=1.5,则该核酸分子是( )。A.双链DNAB.单链DNAC.双链RNAD.单链RNA

10.采取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一样C.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D.限制某一个演替过程

1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是构成维生素D、ATP、核酸等不可缺少的成分,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B.脱氧核糖核酸是某些酶的直接模板C.生长素是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其水解产物和斐林试剂混合,溶液显现砖红色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标是( )。A.原生质体融合B.形成愈伤组织C.产生杂种细胞D.产生杂种植株

13.PCR技术又称聚合酶链式反应,现在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种常规手段,它可以在体外很短的时间内将DNA大量扩增。下列符合在体外进行PCR反应条件的一组是( )。

①稳定的缓冲液环境

②DNA模板

③合成引物

④四种脱氧核苷酸

⑤DNA聚合酶

⑥DNA解旋酶

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⑧温控设备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⑧

14.某生物有4对染色体,若1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过程中,其中1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1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B.1∶2C.1∶3D.0∶4

15.图3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图3A.B.C.D.

16.图4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4A.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C.当光照强度大于n,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1D.当光照强度大于n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2

17.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应用实例生物技术A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食品保鲜B制作米酒发酵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C转基因技术素D“试管婴儿”的诞生克隆技术

18.下列措施中,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A.果树的修剪B.移栽花卉时常剪去部分叶片C.无子番茄的培育D.用成熟的鸭梨催熟生柿子

19.图5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5A.②试管中细胞全能性最高B.④试管中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体C.①→②的过程不需要光照D.①→④的细胞分裂都是有丝分裂

2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家族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B.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物质改变有关,但在不同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D.近亲结婚使后代患各种遗传病的概率均增加

21.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很多学校都有的“月考”属于(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22.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D.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2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身体的移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这是运用了教学技能中变化技能的哪种类型?( )A.师生互动B.教学媒体变化C.教态变化D.信息传输信道变化

2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内容,不适合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A.探究学习B.合作讨论C.观察交流D.自主阅读

25.某教师阅读了大量关于“合作学习”的文献,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决定在自己授课的高一(2)班就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该教师宜采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实验研究法B.问卷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研究法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6分)(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尿量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6分)(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分)

27.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6。图6

问题:(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3分)(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分)(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图7:图7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8。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由此推断,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_____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6分)图8

②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3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材料:某版本教材中,为帮助学生体验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说,安排了如下的模拟实验:

问题:(1)设计该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8分)(2)写出该实验的具体教学步骤,并说明注意事项。(12分)

29.材料:某一节选修课上,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试验?(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

问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0分)(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四、教学设计题(本题共1小题,30分)

30.“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免疫调节”一节的教学重难点。某版本教材这部分的相关内容如下: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用专门对付这种病原体的“武器”进行战斗,也就是产生特异性免疫,比如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antibody)。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作抗原(antigen)。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与处理,暴露出这中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是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要求:(1)根据以上材料,设计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10分)(2)根据所设计的方法,写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教学过程。(20分)本试卷含相关考点体验课程 听课地址:c.offcn.com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

答案参见此处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蘑菇必须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蘑菇细胞中不可能有的结构是( )。A.细胞质B.细胞核C.线粒体D.叶绿体

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图1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1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C.与植物细胞比较,大肠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草履虫有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5.如图2为生物膜结构模式图,a、b表示两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2A.若该图表示质膜,则膜两侧还应分布有多糖B.若b表示O,则该膜可能为叶绿体内膜2C.若该图表示粗面内质网膜,则b可能是磷脂D.若a表示ADP,则该膜可能为蓝细菌质膜

6.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2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70%、30%B.50%、50%C.90%、10%D.80%、20%

7.图3表示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3A.分析此图能大致判断发面的最适温度B.45℃时发面效果会明显好于30℃C.60℃的环境中酵母菌不能存活D.发面过程中不可能产生酒精

8.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切断支配左后肢的脊神经前根(传出神经纤维),丁组不作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均同时感染某病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鼠只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免疫B.乙组鼠因损毁下丘脑,机体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而最先死亡C.用一定强度电流刺激丙组鼠的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收缩而右后肢不收缩D.丁组鼠再次被该病毒感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并分泌抗体

9.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的下面一段D.单侧光照射能使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10.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所观察到的数百个细胞无一处在分裂期。这是因为( )。A.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一般很难观察到其分裂期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分裂C.洋葱表皮细胞原本就是死细胞,不会分裂D.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升高,细胞核体积减小C.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12.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13.图4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4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14.图5是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实验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5A.本研究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B.本研究的因变量可能是污渍残留量C.两类洗衣粉的最佳使用温度都为t1D.温度超过t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可能失活2

15.转基因食品已大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草莓等,涉及的问题甚至关系到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下列关于转基因大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育过程中可能用到抗病、抗虫等抗性基因B.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可以是大豆受精卵,也可以是体细胞C.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减少了农药等的使用量,生产成本更低D.固氮菌的固氮基因也是必需的目的基因之一

16.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B.膜内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膜外电流方向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17.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细胞中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大致相同且具有选择透过性C.温度、pH等环境条件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消耗ATP

18.图6为某一遗传病的系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6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3号和4号均为杂合子C.7、8号产生致病基因的概率都是D.4号和7号基因型一定相同

19.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红光,ATP下降B.红光,未被还原的C上升3C.绿光,[H]下降D.绿光,C上升5

20.图7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7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1.下列关于细胞的概念,最上位的是( )。A.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具有流动镶嵌的特点C.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承担能量转换功能的细胞器D.细胞是物质分子的有机结合体,细胞的各种结构既分工又合作

22.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功能包含( )。

①攻克当今生物学难题

②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③帮助学生记忆科学知识

④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⑤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23.社区课程资源有多种,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社区课

程资源的主要方式,下列不属于社区课程资源的是( )。A.生物角B.科技馆C.博物馆D.生物科学研究机构

24.“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教学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模仿水平D.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25.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教师分析了DNA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 )。A.综合型提问B.运用型提问C.分析型提问D.评价型提问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卡尔文用小球藻进行实验,将其装在一个透明的密闭容器中,通过一个带有开关的通气管向容器中通入CO,密闭容器周围有2光源,通过电源开关来控制光照。1414(1)实验一: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反应进行5 s时,C出2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和一种六碳糖(C)中。将反应时间缩5614短到0.5 s时,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中,这说明CO中C可32能的转移路径是_____。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6分)(2)实验二:在研究固定CO的化合物时,停止CO供应,结果22发现C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可推测出_____。(3分)5(3)实验三:在探究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时,停止光照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检测。利用得到的数据绘制成示意图,最可能为_____(填示意图对应的字母)。(3分)(4)实验四: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酒精中,使酶失去活性,将化合物固定在某一状态,随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离出各种化合物,这种分离方法被称为_____。(3分)

27.图8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图8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6分)(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_____的稳定性会降低,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3分)(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3分)(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养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3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的教学片段:教师播放2分钟《侏罗纪公园》电影。然后提问: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教学意图:设计新情景,引入新内容的学习。)学生回答:复活的恐龙是科学家利用提取恐龙的DNA培育繁殖而来的。教师引导:基因就像一张蓝图,生物体就是根据这张蓝图用蛋白质构建起来的。学生自学书上内容,思考: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中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教学意图:通过阅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指出: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质——RNA充当信使。……

问题:(1)该教师使用了哪种类型的导入?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导入方式?(列举出4种)(8分)(2)各种导入方式的使用,要注意些什么?(12分)

29.材料:教师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节内容教学时,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很容易地判断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较明显,但仍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教师制订了以下实验步骤:1.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方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撕取的仅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为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在取标本时,可以将洋葱的内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进行对折,不要太用力,然后取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将它平展地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2.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复3~4次。4.再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浸润在清水中。6.仍然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实验结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又复原。

问题:(1)根据实验目的分类,分析上述材料中的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6分)(2)生物学实验的结果如何进行分析?(14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30.“能量流动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某版本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如下:

要求:(1)为突破重难点,设计一个具体模型示例用于讲解能量流动的过程。(15分)(2)为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设计2道备选项为四项的单项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并给出答案。(15分)本试卷含相关考点体验课程 听课地址:c.offcn.com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

答案参见此处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酵母菌相比,乳酸菌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质B.核糖体C.细胞膜D.成形的细胞核

2.细胞内含C、H、O、N、P五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C.催化某一特定的化学反应D.参与光合作用

3.下列有关DNA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ATP中的“A”与D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的衰老就是人体的衰老B.细胞分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的现象属于细胞坏死D.癌变细胞的呼吸速率降低、核体积增大

5.存放时间较长的大白菜会因发热而腐烂,能使大白菜产生热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

6.一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A.加水稀释B.适当升温C.增加酶量D.去除生成的葡萄糖

7.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的DNA数目可能会加倍C.染色体DNA一定由两条链组成D.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8.下列过程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A.种子萌发长成植株B.用花药离体培养进行育种C.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繁殖D.单细胞生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9.某地区被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此后发生的群落演替最可能的顺序是( )。A.地衣→苔藓→草坪→灌木B.苔藓→草坪→地衣→灌木C.草坪→乔木→苔藓→地衣D.地衣→草坪→灌木→乔木

10.运用下列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A.细胞核移植B.动物细胞培养C.动物胚胎移植D.植物体细胞杂交

11.棉花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摘去顶芽,侧芽就发育成枝条,主要原因是( )。A.侧芽大量分泌生长素B.侧芽开始不分泌生长素C.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增加D.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减少

12.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

13.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A.B.C.D.

14.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前必须要( )。A.先加入NaOH,后加入CuSO4B.先加入CuSO,后加入NaOH4C.将NaOH和CuSO混合均匀后加入4D.以上三项操作均可

15.绿色开花植物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生的部位是图1中的( )。图1A.①B.②C.③D.④

16.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都不存在的一组结构是( )。A.赤道板、纺锤体,核仁B.核膜、核仁、细胞板C.染色体、中心体、纺锤体D.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17.图2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下列选项所示的结果不是染色体变异产生的是( )。图2A.B.C.D.

18.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胡萝卜可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反应的底物C.观察线粒体时,利用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进行预实验

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下丘脑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D.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20.以下四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不具有两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方法是( )。A.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B.细胞融合技术C.动物胚胎移植技术D.细胞核移植技术

21.生物教学中,受时空、个体大小和生态保护的限制的直观教具是( )。A.实物B.标本C.模型D.挂图

22.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相对比较,找出两种事物和现象的异同,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或某种原因的有关实验,该实验类型属于( )。A.析因实验B.定性实验C.对照实验D.预测性实验

2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生物课程包含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下列不属于选修模块的是( )。A.生物技术实践B.生物科学与社会C.现代生物科技专题D.生物科学与技术

24.阐述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A.了解光合作用过程B.理解光合作用过程C.阐明光合作用过程D.探究光合作用过程

25.某中学生物教师准备探查该校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态度,他应该选择的最佳工具是( )。A.检核表B.档案袋C.评价量表D.观察和轶事记录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图3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图4、5分别表示O浓度、温度对植物组织CO释放速22率的影响。图3图4图5(1)图3中,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填标号),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填标号)。图4中O浓度为a、b时,2无氧呼吸较强的是_____(填“a”或“b”)。(9分)(2)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_____(用图3中物质名称回答)。根据图4和图5可知,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适当降低氧气浓度和_____的措施。(6分)

27.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全为黑颖,F自交产生的F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112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问答:(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F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2Y(y)的位置关系是_____。(6分)(2)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时,黑颖与黄颖杂交,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占总数的_____。(6分)(3)现有一黑颖个体,要想探知其基因型,应选择表现型为_____的个体与其交配。(3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材料:下面为某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堂作业以及学生作答展示:作业:加酶洗衣粉中一般含有蛋白酶,请回答下面问题:①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能够很好地去除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②使用这种洗衣粉为什么最好用温水?③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不宜用来洗涤下列哪类衣料?为什么?A.化纤B.纯毛C.纯棉D.真丝④为了更好地除去衣物上的油渍,在洗衣粉中还可加入_____酶。学生作答示例:①蛋白酶对奶渍和血渍的蛋白质分解具有催化能力。②酶的催化作用有最适温度,温水下酶的活性较强。③B、D。毛料和真丝含有蛋白质。化纤和纯棉不含有蛋白质。而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④脂肪。

问题:(1)课堂作业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教学评价的目的来划分,这种课堂作业属于哪种类型的教学评价?写出该作业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8分)(2)从所展示的学生作答示例对该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析。(12分)

29.材料:在讲授“遗传的基本定律”时,制作一些课件对孟德尔的生平进行介绍:奥地利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5年,经过8年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以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科学成果的取得,是因为前人科学的选材,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创造性地把统计学与遗传学研究相结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科学成果和认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问题:(1)分析上述材料使用的教学媒体的优势和不足。(10分)(2)选择教学媒体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0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30.在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中,“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部分的教科书内容如下: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内有许多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都需要若干细胞器的相互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就是一个例子。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图3-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