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思不朽的丰碑——世界雕塑史(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04:54:4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剑桥,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凝思不朽的丰碑——世界雕塑史(上)

凝思不朽的丰碑——世界雕塑史(上)试读:

编写说明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人类历史的不断积淀,才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增长。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变成史实,存储在人类的记忆中。通过这些史实,人们在头脑中进行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挥,把这种储存变成知识的认识,就成了思想和智慧,于是开始了新的行动从而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

博古通今是中国人的古训,“学点历史”更是有识之士的共识。从世界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风云叱咤的历史人物中感悟人生真谛,小而言之个人,是修身齐家的需要;大而言之国家,是立于不败的前提。处于民族复兴重要时刻的中国,不仅要从自己的历史,更要从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有鉴未来。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世界史是人类社会的进化史,更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这部《世界历史百科》所记录的是自人类诞生以来的人类进化与文明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记载了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并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回顾与总结,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成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全书共分24卷,48册,具体内容如下:

世界历史百科之一: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空中花园的故乡——巴比伦(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三: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四:海上民族的兴衰——古希腊(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五:从城邦到帝国——古罗马(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六:横跨欧亚的帝国——拜占廷(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七:伊斯兰教的摇篮——阿拉伯(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八:屡难不死的民族——希伯莱(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九:消逝的美洲辉煌——印第安(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历史的沉思——亚非奇迹(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一:历史的惊叹——欧美奇迹(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二:系铃尚无解铃人——世界之谜(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三:地球上最完美的花朵——世界思想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四:人类的继承与改造——世界教育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五:破解自然的奥秘——科学大发现(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六:知识与能力的凯歌——科技大发明(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七:沟通心灵的桥梁——世界文学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八:留存心灵的痕迹——世界绘画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十九:展现凝固的音乐——世界建筑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生活生产的升华——工艺美术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一:凝思不朽的丰碑——世界雕塑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二:追求流动的旋律——世界音乐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三:节奏与构图的探索——世界舞蹈史(上、下册)

世界历史百科之二十四:舞台上的悲欢离合——世界戏剧史(上、下册)

本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科技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进行了生动、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

由于本书规模较大,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虞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本书编委会2008年2月

原始雕塑

欧亚石器时代的雕塑

在欧洲西南部与中部,通过考古发现了最早的人类雕塑作品,这些地区的雕塑品主要是旧石器时代的洞穴艺术中的浮雕和一些小型雕塑品。中国的陶器艺术,尤其黑陶与彩陶艺术有8千年左右的历史,是原始时代最为重要的雕塑艺术品之一。欧亚地区的史前艺术品艺术价值很高,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欧洲发现的最早的雕塑,出自洞穴艺术和器具艺术之中。欧洲洞穴艺术主要集中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前30000—前10000)。洞穴艺术中存在着数量很少的一些岩壁浮雕。表现的内容是女性裸体像和动物像。这些女性裸体像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件是在法国罗塞尔遗址中,制作于奥瑞纳文化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中一个较早的阶段)的浮雕《持号角的妇女》。这是一个高40厘米正面像,裸女右手拿着一个大角杯。裸女的体态丰满,乳房、下腹、臀部等女性特征被夸张性地加以强调。女像的身体上隐约可见原先所涂的红色颜料的痕迹。浮雕《拥抱像》也是罗塞尔遗址保存的较为珍贵的原始浮雕,这件浮雕中有两个头紧挨在一起,其中一个明显是女性。而另一个已经模糊难辨,据推测可能是一个男性像。

在昂古莱姆一个深溪谷中,有一个被推断为祭祀场所的长方形广场,广场岩壁上,有一片属于索鲁特文化时期的动物浮雕群。被表现的动物主要有猛犸、马、猪、鹿和牛等,它们各具形态,栩栩如生。而这些浮雕最引人注目之处一是大部分浮雕表现的是怀孕的雌性动物,二是所有的动物的形象几乎都是倒过来的。对于原始雕刻家们如此处理的原因,目前人们的解释是原始人类祈求被食动物的大量繁殖,并想借助巫术和咒语将动物捕获。在法国卡卡·布兰一个开阔广场前的岩壁上,也有类似的浮雕,其内容包括7匹马,还有驯鹿、猛犸和牛。7匹马中最长的达2.3米,整个浮雕长12米,看上去十分壮观。

马德格林文化时期(前20000—前12000)的洞窟深处有一些粘土质浮雕,这些浮雕由于比较难以保存,而较少遗留下来。数量极少的这类作品中,以法国基库·道贝巴尔洞窟发现的粘土浮雕《猛犸》最为出色。这件作品表现了两只猛犸在即将交配前兴奋的场面。两只猛犸激烈运动的形体被表现得非常准确。这件浮雕是高浮雕,因而形象突出,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和重量感。

在欧洲非常广大的区域内通过考古还发现了数量丰富的小型圆雕,表现的是女性雕像和动物雕像。它们属于器具艺术,即原始人类在日常器具上所创造的艺术形式或是用于日常生活用途的艺术品。

器具艺术品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迄今发现的60多个圆雕女裸体像。这些小型圆雕是制作于奥瑞纳时期。它们通常是用质地较软的石灰岩、泥灰岩等雕刻而成,如人的拳头一般大小,这样小的体积可能是为了方便携带。1909年在奥地利的维仑多夫发现了石灰石女裸体小雕像、被称为“维仑多夫的维纳斯”。这件雕像塑造的女人虽然体积较小,但她的身体形态肥胖,显得壮硕有力,具有一种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它的面部没有五官。双乳硕大下垂,臀部肥胖,腹部隆起,阴部明显。整件雕刻象征着旺盛的生育力。据推测这种女神像可能是原始部落中神圣的生育神,它的存在,反映了原始人对人类生育能力的崇拜。到奥瑞纳文化后期,女裸体圆雕作品在造型风格上更趋简练,但仍然采用夸张的形式强调其女性特征。

这一时期的小型圆雕除了女裸雕像外还有许多动物雕像,其中有长毛象、熊、犀牛、马、鹿等等,它们的大小也都不足10厘米。有的是用砂岩、兽骨、象牙等雕刻而成,有的是用红土捏塑成形后烧制而成的。法国马达齐尔洞窟中发现了一个投矛器柄是用一个驯鹿的肩胛骨制成的,根据肩胛骨的形状,雕成了一只小羊,羊的四条腿站立在一个点上,头转过来看着自己的尾巴。这种动物雕刻具有表现性,并在动物的形体塑造的准确性上达到很高的水平。反映出原始人对于动物的身体结构和习性的深刻了解和他们高超的模仿造型能力。

在新时期时代末期,欧洲各地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巨石构筑物。这些构筑物所用的巨石通常体积巨大,有的甚至重达百吨,它们所形成的构筑物,气势十分宏伟。这种巨石构筑物的形式繁多,多数属服务于宗教目的的原始建筑形式,而最简单的一种被称为是“门希尔式石柱”的巨石,却同雕塑的关系十分密切。“门希尔式石柱”是将细长型的天然石块垂直竖立起来,它们或被单独竖立,或成排地竖立在一起。这些巨石的作用据推测是用来标明地界,同时它们也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此外一些坟墓上也立有这种巨石,作为墓标。这种“门希尔式石柱”,有的未经任何加工,有的则刻有浮雕或是人形图像,刻功通常较为粗略。但这种巨石雕刻被认为是后世大型人物石雕的先驱。

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了较为成熟的原始陶器工艺。当时制作的陶器多是生活日用的各种器皿。但不少陶质器皿上有具象造型的陶塑装饰。还有的器皿的外形就是动物的雕塑形象。

这类陶器中较有代表性的可略举出以下几件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鸟兽形器盖钮和陶器器壁上的蟠蛇浮雕;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陶壁虎器饰残片和鸟头形器把手。这些被装饰在器皿身上的动物造型准确,神采生动。中国的陶制雕塑多表现动物。尤其是对家禽、家畜的表现更为普遍。这同中国较早发达起来的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动物外形的陶器较为著名的有:山东宁阳县大汶口和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狗形鬲;陕西华县出土的鹰形杯(鼎)和武功出土的鸟(兽)形壶。这些陶塑器皿塑造的动物形象单纯,风格质朴,但面目传神,富于雕塑造型的体积感。并将审美功能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种特点在中国以后的青铜器上得到了发展。

陶塑器皿部件表现人物的例子不多,但也可略举出几件较为著名的作品。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一件瓮的口沿下用堆塑加锥刺的办法,塑造出一张丑陋而带着笑意的脸,造型手法非常泼辣传神;甘肃秦安大地湾一彩陶瓶的瓶口,用粗略的手法塑出一个少女的头像,在甘肃地区这种人头形器似乎比较流行;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陶塑人头是一件人形器残存的口部,这件陶塑人头表现的是一位年轻女性,这件陶塑的手法较为细腻,面部的体面转折相当明确,她的双目似乎在凝视着什么,嘴巴张开,表情非常自然。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也有不少独立的动物和人物陶塑。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陶猪,憨态可掬;湖北天门石家河出土的陶羊高仅5厘米,但温顺可爱,形神表现相当鲜明。独立的陶塑人物发现较少,最为重要的作品是辽西地区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中发现的几件裸女陶塑。这些女裸雕像都没有头部,其中两件为孕妇立像,孕妇腹部凸起,一只手臂放在肚子上。这些女裸雕像被认为是在原始部落中受到崇拜的生育之神。

代和发展的分期。热带非洲的大部分居民至今还生活在氏族部落社会。这些原始民族可以被看作是史前社会的残留者。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也通常被作为原始艺术来进行研究。

非洲史前时期的岩石艺术,主要在岩石上进行线刻和图绘,表现的内容多数是各种动物和人类的狩猎和战争。而几乎没有发现独立的雕塑和比线刻更进一步的浮雕形式。非洲的原始民族主要集中在热带非洲。即西非地区。在这些原始民族中传统的木雕是他们最主要的雕塑艺术形式。这些雕塑为村落和宗教服务,用于教育青年、赞颂死者、安抚凶神,表现神明,但有时也仅仅是为了娱乐。木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面具,一是小雕像。

非洲的气候炎热,古代木雕保存下来的很少。考古发掘得到的古代木雕历史最长的不超过200年。但由于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原始部落发展较为缓慢,古老的传统通常是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因此可以推测现在可见木雕作品基本保存了原始非洲艺术的大部分特征。

非洲木雕是用一根完整的木头雕刻而成的。在创作木雕前,雕刻家要先去树林选一根合适的木头,然后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去雕刻,以使木雕产生神力。用刚砍下来的木料做成的雕塑,在木料变干后会产生裂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雕刻家要不断为雕像涂油或用烟火将雕像烤干,这样就使木雕的表面变得异常漆黑光滑。有的甚至泛出金属光泽。

木质小雕像在热带非洲被视为神物,是死者灵魂的居所。出于对死者的崇拜,雕刻家在创作这类雕刻时,心理状态可能非常紧张,他们力求以夸张。变形甚至怪诞的手法来为死者的幽灵创造一个栖身之所。

佩带面具举行宗教性质或巫术性质的仪式,是热带非洲从原始时代开始延续至今的一项重要的部落集体活动。这些面具为木质雕刻,造型奇特,夸张怪诞,通常是用程式化的手法表现的动物和人物形象。

非洲的雕塑艺术是世界上最富于创造性的雕塑艺术。它的造型简练、纯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非洲雕塑惊人地丰富多彩,从全然抽象到接近镜中人般的真实,样样俱全。

班巴拉族生活在现在的非洲马里,这个部族的雕刻人像的突出特点是乳房呈圆锥形,位于上身显著的位置,身躯呈细长的圆柱形。身体上有金属钉式的装饰。班巴拉族还有一种羚羊面具顶饰非常有特色,羚羊是班巴拉族的象征,其形象通常被班巴拉艺术家进行了各种大胆的变形。

多贡族是生活在尼日尔河流域的非洲部族,这个部族有一种叫“特勒姆”的雕像。塑造的是举起双臂的人像,这种雕像多用硬质的木料制成。较为近代的多贡祖先雕像,多用几何体构成雕像的造型。

巴加族是从尼曰尔河流域迁徙到几内亚的部族,他们的雕刻概括洗炼。巴加族有一种负在肩膀上的雕刻面具叫做“巴姆巴”很有特色,它的表面光滑,有铜钉装饰,是在收获季节或在举行葬礼时佩带的。

丹族生活在几内亚湾西岸,丹族面具朴素动人,表现女性的面具比表现男性的面具制作更为细腻。

阿散蒂族也居住在几内亚湾沿岸,这个民族的文明水平较高,他们善于创作金属,尤其是黄金工艺品。科菲·卡卡里王保存的一件黄金面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和表现色彩,雕塑技巧成熟,工艺细腻精湛。近代欧洲殖民者对这个民族居住的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掠夺,阻碍了这个部族黄金艺术的发展。

约鲁巴族是在尼曰利亚西南居住的一个较大的黑人部族。约鲁巴的木雕非常著名。他们的木雕作品被用来装饰建筑,如作雕花柱和雕花祭祭坛,也制作独立的人物雕像。约鲁巴族的雕像通常嘴唇丰满突出,双目圆大,女性的乳房丰满下垂。

美洲和大洋洲原始雕塑

公元前30000年左右的美洲西北海岸的印第安人建立了高度的渔猎文明,他们的雕塑富于形式美感和象征意义。他们制作的木雕图腾柱、面具和社团标记,涂有色彩鲜艳的颜料,雕刻表现技巧精湛。

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墨西哥湾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奥尔麦克文化。奥尔麦克人非常擅长雕塑艺术,而且尤善制作陶器和石雕。他们在潮湿的拉温塔小岛上制作了巨大的石雕头像,这些石雕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刻而成,雕刻手法纯熟。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在圣洛伦索遗址发现的青年头像重30多吨,高十多英尺,表现的是一个戴着沉重头盔的青年,他的鼻子扁平,嘴唇厚重,头盔上雕刻有花纹装饰。这件作品作于公元前800到公元前400年。用于雕刻这一巨大头像的巨石来自60英里外的石矿。这种雕塑令人产生敬畏之感。它的具体用途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可能是与宗教有关。

奥尔麦克人的一些小型石雕像,高多为几十厘米,具有成熟的写实风格,这类雕像中男性裸体像最多。一件发现于墨西哥普里瓦塔的男性裸体像,被称为“大力士”,这是一件玄武岩雕刻。高60厘米,人物的姿势很奇特,他盘腿而坐,双臂作用力合抱的姿势。

发端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玛雅文化的建筑雕刻成就突出。玛雅浮雕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艺术,浮雕的形态包括人像、象形文宇、纯装饰性纹样,以无穷的变化的图案构成,展现出一种精巧华美的风格。

阿兹特克所信奉的宗教带有某种程度的残忍性,他们的雕刻程式化,构型非常复杂,并带有某种邪恶不祥的美丽形态和神情。但一些阿兹特克雕刻也是相当优美的。例如那些刻画天真无邪的玉蜀黍女神、雅致的音乐舞蹈和恋爱之神霍契比里的雕像等。

秘鲁莫契文化的最盛期是在公元前3世纪,这种文化从公元后的头几个世纪延续至今,范围在厄瓜多尔南部和智利的北部。莫契文化最富于特色的艺术品是陶器艺术。莫契人大量制作的陶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陶制雕塑。莫契人常常将他们的日常所见和心中想到的形象捏塑成各种陶像。这些陶像有各种动物,男女老少各种人物,神像以至房屋、船只等等。这些陶塑像的表现手法都非常写实,涉及的题材几乎涵盖了莫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官吏坐在高高的台子上接受礼物。首领乘坐轿子,残酷的战争场面等等。莫契陶塑像也有一些表现了超现实的内容。而一些莫契陶器形式具有特殊象征意义。如壶口呈马镫形的陶器被认为象征了莫契人的形状。因而莫契陶塑也并不完全是一种写实性的艺术。

大洋洲的原始雕塑是生活在大洋洲大陆和众多岛屿上,至今仍过着原始渔猎生活的部落民族所创造的雕塑艺术形式。在大洋洲的众多原始部族中,毛利人的雕刻最富特色。他们用一种近于紫杉的纹理细密的木材作材料,用当地产的青石制造成的锐利工具进行雕刻。毛利人在独木舟的船首、船尾、柁桨和水斗上作装饰雕刻,这些雕刻非常细致精美。在柏林世界民族博物馆中珍藏的毛利族战舟,船头雕刻成毛利族战士的脸,战士的眼球是用贝壳镶嵌而成的。雕刻上还被绘彩。船尾的装饰是吐舌的神像,形象也很生动。这些装饰雕刻为这艘战船平添了勇猛的战斗精神。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小岛。同任何大陆之间都相隔几千公里,在这个岛上发现的巨大石像是用整块的巨石雕刻而成的,这些巨石一般重4到5吨,高4到5米,最高的9.8米。这些巨像表现的是人的全身或半身像,其头部巨大,双目深陷,表情严肃。它们大约完成于公元600到1680年间,其创作者至今没有定论。复活节岛石雕是大洋洲水平最高的雕塑艺术品之一。

古代雕塑

古代埃及雕塑

古代埃及包括从史前时代至公元前332年的漫长时期,其间埃及经历了早期王朝(前3100—前2686)、古王国(前2780—前2280)、中王国(前2040或2134—前1778)、新王国(前1570—前1320)、后期王朝(约前1090—前332)几个历史时期。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文化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早期王朝雕塑

公元前4000年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下埃及经过长期的战争,上埃及取胜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在上、下埃及不断征战,渐趋统一的时期,埃及雕塑最初的基本特征逐渐形成。调色石板本是用来碾磨化妆颜料的工具,上面通常刻有装饰性动物图案。后来它被作为宗教献祭物和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碑。现存的这种石板有《动物石板》《战争石板》《蛇王碑》等。而《那尔迈石板》(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是调色石板浮雕的集大成者。这件浮雕高64厘米,作于公元前3000年,表现了上埃及国王征服下埃及的场景。岩壁两面的浮雕刻画了5个场面。其中一面上埃及国王头戴峨冠,下颏是棍状胡须,他右手高举权杖,左手压在敌人的头上,浮雕的左上方是一只鹰,站在人头底座的6支纸草花上。鹰是上埃及的保护神霍鲁斯的象征,6支下埃及盛产的纸草花标志着上埃及俘虏了6000下埃及士兵。浮雕最上端的两个人面牛头像,是整个埃及信奉的塞特神。浮雕的下端是望风而逃的下埃及人。岩板的另一面分为3个部分,上部分是庆祝胜利的庆典,法老戴着上下埃及的综合王冠,在臣仆的引领下检阅被斩首的敌人尸体,浮雕的每个场面都相对完整,同时又是整个构思的组成部分。浮雕中人体的比例基本正确,通过不同的表征,如服装、头饰、形体大小,表示人物的不同身份。人物和动物的分别从不同的视点来描绘。这件象征性雕刻从内容到形式奠定了以后埃及美术的基本原则。古王国雕塑(前2780—前2280)

古王国时期包括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

古王国时代的埃及人深信国王是自古以来统治这片土地的神祗的后裔。宗教信仰在埃及人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认为陵墓是人永久的栖身之所。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古王国时代的雕刻几乎全部出自陵墓和神庙。埃及人认为在陵墓中仅仅保留了国王的木乃伊还不够,国王的雕像可以保证国王能够更加可靠地永远存在下去。雕刻家们用坚硬的花岗岩制成国王的头像,放进其坟墓,使国王的灵魂可以寄寓于雕像之中获得永存。在埃及的语言中雕刻家一词的本意就是“使人生存的人”。

在墓室中除了国王的雕像还有大量仆人和奴隶的小雕像。他们的形象多姿多采,共同构成了地下现实世界。起初只有死去的国王的雕刻肖像,后来王室贵族也在自己的坟墓里放置雕刻肖像以使灵魂能够安居。

古埃及的雕塑始终坚持着正面式法则:人物的脸是只看得到一只眼睛的侧面,上半身是正面形象,双臂紧贴着身体的侧面,下半身又是从侧面看到的呈行进姿势的双腿。这种正面式的造型原则,有助于将对自然的犀利观察同规整的几何形式结合起来,符合埃及雕塑所追求的从容优雅的理想,因而在整个埃及艺术发展过程中被贯彻始终。这种程式化的造型原则在古王国时代得到了初步的完善。

古王国时代的埃及雕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点,这一时期的雕塑家已经能够凭借高度的技巧。较为真实地再现人物和实物外形。古埃及雕塑家所取得的这种高度成就是经过长期探索得来的,他们最初从死者的脸上拓下模子,然后翻铸成型,再用石料摹写加工。如此逐步掌握了一套塑造人像的技巧。

古王国时期的雕刻所用的材料包括石头、木材、象牙、铜、陶土等。埃及雕塑家可以雕刻任何尺寸的作品,从小型木制雕刻到庞大的狮身人面像。大型雕刻多用花岗岩、闪绿岩、玄武岩等,一般雕刻用石灰岩或砂石岩,小型雕刻用木头和铜等。而各种雕像的外表几乎都涂有颜色,男性用赭红色,女性用淡黄色。

古王国时代的雕刻代表作有《蛇王之碑》《哈夫拉法老像》石灰岩雕像《拉胡泰普王子及妻子奈费尔特坐像》《书记像》,木雕《村长像》等。《蛇王之碑》(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是一件石灰石雕刻,高250厘米,宽65厘米,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900年间作,是上下埃及统一之初的浮雕杰作之一。蛇代表已故的法老,置于一个表示宫殿正面的长方形框里。蛇的下面用两个大门隔开的三座宝塔,分别象征着天堂、人间和冥府。长方框的上部是一只隼鸟。隼鸟是一种凶猛的鸟,在埃及被奉为索罗斯神,是法老的化身,尊为王权的守护神。《哈夫拉坐像》(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以带白色条纹的黑色闪绿岩制成,高1.68米,雕刻十分精致,显示了雕刻家在坚硬材料上进行加工的高超技艺。法老端坐在宝座上,两眼直视前方,双臂紧贴身体,两手放在并拢的膝上,右手握拳。略微夸张的肩膀和胳膊的轮廓线给人以扩张的力感。雕像塑造的人物身体比例准确,写实。富于力量感。整个造型和谐、简洁。法老的面容庄严,拥有睥睨一切的风度。法老的头后部有神鹰霍尔斯栖息在法老的座椅上,它张开双翼保护着法老的头。座椅的腿上雕刻着狮子,显示着法老的威严。法老极度安静的表情和端庄的姿态,体现了他永恒的统治权力。法老的宝座取整块石料,不作镂空处理,侧面雕刻着象征上下埃及统一的浮雕纹样。这件作品是集中体现埃及雕刻艺术规律的典范作品之一。埃及雕刻中出现的法老永远是年轻而理想化的。《门考拉和王妃像》(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粘板岩雕刻,高142.2米。它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健康朴实的法老夫妇。人体的解剖关系准确。胸部丰满美观,四肢修长,他们左脚向前略微迈出一步,但并不是采用前进的姿态,而是将重心落在两只脚上,这种姿态具有稳定感。法老两臂垂直,双手握拳,王妃左手臂扶着法老的胳膊,右手臂围着法老的腰,这是埃及夫妇像的标准姿势。虽然法老夫妇的身体姿态有些僵硬,但他们都面含微笑,双目炯炯有神。表情非常生动,给人以安详而富于智慧的感觉。《书记像》(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是一件着色石灰石雕刻,高53厘米,约作于公元前2680—公元前2565年。书记在埃及是地位相当高的官员。这个人物盘腿而坐,他的膝上展开纸草卷,面孔朝向正前方。仿佛在抬起头,凝神谛听,他瘦长的手,紧握着芦苇笔(芦苇笔已经残缺),似在振笔疾书。这座雕像的表情尤其生动,它的眼睛用铜料镶边,雪花石膏填白,黑水晶作眼球。使眼睛专注的神态惟妙惟肖,这种细腻的表现手法,反映出埃及雕塑家对逼真写实的追求。这类作品在埃及发现了很多,但这件雕刻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件。

在吉萨金宇塔附近的马斯塔巴中,发现了20个被称为“备用的头”的头像。它们均用石灰岩制成。这些头像中。尤以一些女子头像引人注目。这些头像没有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的面孔,个性鲜明,这些头像的眼睛不是镶嵌而成的,而是雕刻出来的,使头像的表情生动。这类作品反映了古王国前半期雕塑中写实倾向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有大批作为陪葬用的奴仆小雕像和从事各种劳动的组合圆雕。这些雕像由于表现的是地位低下的奴仆,因而在处理上不受固定的程式限制,显得相当自由,可以大胆、如实地表现对象。这类小雕像常常是几个一组,有时还被放置在木制的作坊模型中。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的《酿酒的女子》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作品。这是一件石灰石雕刻,高26.7厘米,它表现一位劳动妇女,裸露着上体,她的胳膊粗壮,乳房丰满,体格结实,正在用力地揉着瓮中厚厚的面团。妇女的下身和陶瓮几乎结合在一起,使这件小雕像的结构异常紧凑。《基泽的狮身人面像》是古王国时代最大的一座石雕像,高20米。长57米,它的面部高5米,鼻子高1.7米,耳朵高2米,是由整块石灰石雕刻而成。约作于公元前2680—公元前2565年。这座狮身人面像坐落在哈夫拉金字塔以东。它的头部是哈夫拉的雕像,身体是探出一只前爪的卧狮,两只伸向前方的巨爪是用石块砌成的,在巨爪的中间有一座小神庙。狮身人面像戴着法老的条纹头巾,它的前额雕刻着圣蛇,下颏上原有胡须,据说拿破仑侵略埃及时将其毁坏。人面像的鼻子、眼睛现已损坏,脸部的细节已经看不清楚了。但在风沙弥漫,日尽黄昏之时,从远处望去,人面像残破的脸上会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和莫测的微笑。

在法老韦塞尔卡夫祭庙发现了一件《韦塞尔卡夫头像》也是一座巨大石像,它是除了狮身人面像之外。在法老陵墓中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巨大红色花岗岩巨像。

古王国时期的埃及浮雕同绘画十分相近,浮雕多为线刻,并涂有色彩,可谓是一种浮雕绘画。浮雕绘画的内容极为广泛。古代埃及的浮雕是以侧视为基础的、背衬墙壁剪影式的作品;形象的细节是用凿刀图绘式的暗示,而不用雕刻的手法。尽管如此,形象的轮廓仍非常富于表现力。中王国雕塑(前2134—前1778)

中王国时期包括第七王朝到第十二王朝。中王国时期的正统艺术严格模仿古王国时期的传统,一些高级官员的雕像就是这种类型的作品,他们显得陈腐而空洞。而同一时期的一些肖像雕刻中流露出了不断增长的现实主义倾向,代表了这一时期雕刻艺术的新成就。

古王国时期的法老像通常是在法老去世后创作的,被安放在法老的陵墓当中。中王国时期开始为活着的法老制作雕像,放置在庙宇中,以增加法老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和影响力。这就要求雕塑家既要保持传统法老像的端庄静穆,又要用写实的手法刻画出法老的真实容貌。

这一时期最出色的肖像作品是法老谢努塞尔特三世的一系列肖像。这些作品中,古王国时代法老雕像所具有静穆。庄重、自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心充满不安和紧张的精神状态。还有一些肖像雕刻试图刻画出人物的情绪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谢努塞尔特三世肖像(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高29厘米,灰色花岗岩雕刻。仅存一个有些残缺的头部。这件雕刻没有对法老的面容进行美化。而是用写实性的手法再现了法老的真实容貌。这位法老的脸上阴云密布,他的眼睛有些肿胀,沉重的眼睑低垂着,透露出疲倦和忧郁情绪。在以往的埃及雕刻中,从没有如此大胆地将法老表现为这样一个饱经忧患。充满厌世思想的形象的先例。法老谢努塞尔特三世的其他一些肖像,如现藏华盛顿的另外一件残缺的头像和一件庄严的坐像等,都具有这种复杂的情感表现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一时期新的雕刻形式还有大量小于真人尺寸的团块式雕刻,供从奉使用。这种雕刻将人体缩入方形功圆筒形的石块,雕刻细致的头部和双脚露在外面,而身体的其他部分用石块上刻出的轮廓线指代或用围裙遮盖。这种石块上通常刻有象形文字。这种雕刻一直存在到新王国以后。《荷太普像》就属于这类作品。在这件雕刻中,荷太普的身体双膝并拢,蜷坐成一团,双臂交叠放在膝盖上,头部从石块中探出,而身体的后半部被包隐在石材当中。周像的两腿中间和左右铭刻着象形文字,铭文为“大臣荷太普”。

中王国时期的陵墓雕刻中,奴婢和侍从的雕像充满了生活气息,出现了不少佳作。此时的人物雕像的身体比例同古王国时代相比有所加长,使人物显得更加轻盈。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件搬运贡物的少女木雕,高104厘米,她左手扶着头顶上的斗状容器,右手提着斑鸡。似乎在款款前行,她的身上穿着紧身长衣,全身的色彩艳丽,体态十分优美。

这一时期陵墓雕刻中流行的小型木雕,有的精致写实,饶有趣味。其中发现于阿西尤特一位将军墓中的80个通高40厘米的列队战士木雕像最为有名。

中王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凹进平面的雕刻:所雕刻物体低于石板表面。这种浮雕的代表作品是卡维特王后石棺浮雕。新王国雕塑(前1570—前1090)

新王国时期包括第十三王朝到二十王朝。新王国时期的陵墓雕刻反映了这个时代雕刻趋向华丽的发展倾向。这个时代的法老像仍然保持了理想化而不失真实性、严谨而不失优雅的特色。同时更加注重雕刻的细腻,将雕刻高度磨光,使人物的形体显得更加柔和。对人物服饰的细部施以线刻,以获得韵律感和装饰美,也是这一时代雕塑的重要特征。

新王国时期出现了一位倡导宗教改革的国王——埃赫那吞,他强行推行一种新的太阳神教——阿吞教,埃赫那吞在艺术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他统治时期的艺术打破了埃及千年不变的造型程式,采用了新的表现方法,这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为阿马尔奈艺术。埃赫那吞所推行的新艺术只持续了20多年,但却使埃及艺术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并在埃及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蒙霍特普四世像》(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是一件砂岩雕刻,高4米,约作于公元前1360年。它被陈放在卡尔纳克的阿吞的阿蒙霍特普神庙。塑造的是埃赫那吞的形象。这件雕刻具有不对称的面容和病态的身材。雕像的躯干纤细,腹部肥大隆起。双手持象征王权的笏板和枷链,显示出国王的威仪。这件雕刻是阿马尔奈雕刻美术的代表作之一。《那菲尔提提王后头像》(现藏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高48厘米,石灰岩雕刻。约作于公元前1360年,表现了一位矜持美丽的王后。王后的头颅很重,但雕像没有底座,头部的置量都由细巧的长脖颈支撑,这样大胆的处理在埃及雕塑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例。这位王后具有东方女性特有的魅力,她五官线条柔和,面部的结构变化丰富细腻。这件雕像涂绘了鲜艳的色彩,浅红色的皮肤衬托着浓黑的眉毛和鲜红的双唇,眼睛是镶嵌的,黑白分明。显得极为生动而美丽。而王后高高的峨冠和华丽的胸饰使她显得更为高贵。这件作品代表了阿马尔奈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

阿马尔奈雕刻中有不少表现了法老埃赫那吞一家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法老和他的家人的形象都没有被美化,而且还出现了法老同妻子亲昵或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等在传统雕刻中没有的题材内容。这些雕刻散发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因而非常生动感人。

在被发掘出来的阿马尔奈宫廷的雕刻作坊中,发现了许多石膏模型和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显然是参照模特进行创作的,它们显示出了逼真传神的共同特色。在这个雕刻作坊中还发现了从人脸上拓下来的模子和根据这些模子制成的未完成作品。

阿马尔奈美术只存在了20年就被重新恢复的传统浪潮所淹没。在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征服努比亚后,建造了几个巨大的阿蒙石窟神庙。在尼罗河岸的伊布桑蒲尔悬崖上开凿的石窟神庙中有四尊高20米的摩崖巨像,其中一座雕像已经被毁,它们表现的都是法老拉美西斯本人。这些雕像属于纪念性雕刻,但面部为肖像雕刻,具有写实的特点。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凸出于千岩万墼之间,高踞于尼罗河最高水位的水面之上。尼罗河恰好在雕像面前转弯,河中航行的船只在很远就能从正面望见巨大的法老雕像,使过往的人们感到法老的巨大威力。法老巨像的两腿之间和旁边有法老王族的立像,其中包括王后像。巨像的脚边是神庙的入口,入口的上方雕刻着太阳神的立像。进入神庙内部,大厅中立着8尊高5.5米的奥西里斯神像柱。大厅的墙壁上是歌颂拉美西斯战功的浮雕。

阿比多斯的西提一世的神庙中保存着埃及最优秀的浮雕,被称为“埃及最华丽的殿堂标本”。浮雕遍布于神庙建筑的墙面和柱子上,色彩艳丽,浮雕中的人物凸出于背景之上,立体感很强。

新王国时代建立起来许多巨大的建筑,作为建筑装饰的浮雕和各种大型雕像也增加了。由于雕刻的数量众多,尺寸巨大,而且多为千篇一律的军事题材,这使得雕刻家们只能偏重雕刻的大效果,而疏于对细节的精心琢磨。十八王朝末到十九王朝保存下来的雕像,高度达到5米以上的很多。这些雕像意在夸耀法老的威仪,但由于过分夸张,反而降低它的崇高性,艺术质量也相对低落了。这一时期的著名雕刻作品有塔尼斯神庙高达18米的巨大神像、卢克苏尔神庙高6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像等。此外在一些花岗岩、云斑岩等岩石矿上,发现了可能是正待搬运的巨像和方尖碑,其中一些尚未雕刻完工。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现藏都灵古代美术馆)高194厘米。黑花岗岩雕刻,是十九王朝雕刻中的精品。法老拉美西斯的形象较为写实,反映了阿马尔奈艺术的影响。他头戴峨冠。微微俯首低垂视线,似乎是在接见他的臣民,他身上穿的是一种很薄的蛇纹服装,显示出了他健美的体魄。在这件用坚硬花岗岩制成的法老坐像中,雕刻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在拉美捷姆神庙出土的一件石灰岩半身女雕像是十九王朝女性雕像的杰作《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这件雕刻高73厘米,据推断表现的是拉美西斯的王妃。这件雕刻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雕像的王冠和冠带是用无数细密的线条雕刻出来的,胸前佩带着用象形文字排列的五层重叠的胸饰。王妃的发髻也非常的繁复细密,而她的乳房前端露出有菊花纹样的装饰,用以显示衣服的轻柔和紧贴。如此华丽的装饰显示了这一时期雕刻的新特点。后期埃及雕塑(前1090—前332)

随着第二十王朝的终结,埃及国势衰落,艺术也开始走下坡路。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到三十一王朝(前1090—前332)之间国家分裂,外族入侵,国势衰危。埃及艺术也在这段时间缓慢地走向衰落,但这一过程持续了1000年,其间埃及艺术在二十六王朝即赛易斯王朝还经历了一次小的复兴。

在这1000年中埃及的若干艺术中心趋向衰落,埃及先后被亚述人,希腊人所征服。入侵的外族钦慕于埃及艺术,但埃及的造型艺术却开始大量模仿希腊艺术。同时埃及艺术对地中海东部和西亚地区发生了极大的影响。

埃及从第二十五王朝开始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金属铸造技术的发展,金属雕刻也有了很大发展。当时的人像和神像是经过分段铸造,然后拼接起来的。

新王国时期法老的棺木开始采用金属,其金棺表面有大量精致的雕刻,这些雕刻大多包含了死者的雕像。到二十二王朝后许多青铜像留存下来。这些青铜雕像通常是经过整体铸造,而后加以雕刻制成的。当时家家都供奉着青铜小神像,这些青铜小神像的制作也具有了商品化的倾向。《卡罗玛玛女王立像》(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作于二十二王朝,高35厘米,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青铜雕像。女王身着高贵的紧身服装,体型优美,端庄华丽。雕像的全身用金、银、琥珀进行了镶嵌装饰,雕刻工艺相当精湛,繁而不乱。《塔库谢特立像》(现藏雅典国立美术馆)高69厘米,青铜和金,银混合铸造,作于二十五王朝。这件雕刻塑造了一位仪容端庄,体态丰腴的女性形象。她丰满躯体的优美起伏完全通过薄如蝉翼的衣服透露出来。这件雕刻极寓感性美。《孟图姆哈特立像》(现藏开罗埃及博物馆)灰色花岗岩雕刻,高135厘米。孟图姆哈特是底比斯的总督和祭司,他曾奋力抵抗亚述人的侵略,但未能如愿,亚述人离开后,他修复了被破坏的纪念物。为纪念他的功绩,埃及人为他作了不少雕像。这件雕像是其中之一,它较为写实地再现了孟图姆哈特的真实形象,雕像的造型单纯简练,强悍的身躯充满力量感。孟图姆哈特双目炯炯,神色严峻,反映了动荡年代中的人物特有的性格特征。这件雕像也反映了二十五王朝埃及艺术曾开始由衰微趋向复兴,力图恢复古埃及精神的情形。

赛易斯时代埃及艺术家力图恢复古老的艺术传统,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写实精神和质朴的气息。花岗岩雕刻《祭司头像》(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是这一时期雕刻的代表作品。在这件雕刻中充满了写实精神,祭司头有些肥胖,他紧皱双眉,脸上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神情严肃,仿佛陷入沉思。这件作品显示了作者善于捕捉对象性格和精神特征的卓越才能。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从此埃及艺术开始全面仿效西腊艺术。

古代希腊雕塑

公元前8到公元前6世纪,欧洲南部的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其中实力最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希腊主要包括希腊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那里盛产色泽优美的大理石和粘土,为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希腊创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艺术。

古希腊雕塑主要是服务于宗教目的,为神庙作建筑装饰,制作安置在庙宇中用于祭拜的雕像。希腊的雕塑通常是与建筑结合在一起的,并同建筑一起被保存下来。

希腊的纪念雕刻通常被用来庆祝战争的胜利、表彰在运动场上竞技夺魁的运动员;或是纪念重要的政治事件,如两国之间缔结合约等。也有一些矗立在旷野或是家族墓地中的纪念碑,这样的雕刻通常是装饰着浮雕的大型石瓶、圆雕手法制作的雕像装饰有植物纹的石碑或是石板。

瑰丽多姿的古希腊神话世界是希腊雕刻所表现的主要题材;时代风俗和人们日常生活,如运动员竞技,勇士的战斗、照看儿童的妇女和墓碑前的哀悼者也是希腊雕塑主要反映的内容。希腊艺术通常是用神话中的战斗场面来暗示历史上的战争。著名人物的肖像雕刻,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这类雕像一直到希腊化时代还主要是陈列在公共场所,而不是放在私人宅邸中。

希腊雕刻的材料主要是石灰石、大理石、青铜、陶土、木头、黄金和象牙,有时也用到铁。在大量的各种材料的雕刻中,仅有石雕幸存下来,青铜雕塑多遭熔铸,铁质雕塑多因锈蚀而被毁掉了。

希腊雕刻艺术的发展过程长达一千多年,可以划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3个阶段。古风时期

希腊雕塑的古风时代大约是在前660—前480年之间。

希腊的大理石蕴藏十分丰富,希腊人很早就会用大理石进行雕塑。希腊在公元前7世纪就产生了大型石刻。希腊早期的大型石雕中的人物的造型明显借鉴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成果。而埃及雕塑对希腊最初的雕塑影响更大。埃及雕塑中一些典型人物姿态在希腊雕塑中反复出现。男青年正面立像,在古希腊被称为库罗斯,它们遵循了埃及造型的正面律,人物的肩膀比较宽阔,左脚微微向前。胳膊紧贴身体两侧,肘部微微弯曲,手或紧握或靠身躯放平。但埃及的石像身后一般都有支撑的石柱,大部分雕像腰间围有腰布,而希腊男青年像则完全是裸体;同时代的希腊女青年像被称为科雷。现藏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件《科雷》(约前650)双足并拢直立,头上垂下厚重的发辫。上身赤裸,下身穿着长裙,腰间还系着宽大的束带,这个形象也明显带有埃及雕塑的影响。

希腊雕塑家虽然最初模仿了埃及艺术,但他们很快便开始追求用自然真实的手法来表现人类的形象,并在这方面显示出杰出的才华。到古风时代中期(前580—前535),希腊雕塑家经过长时间地不懈努力。终于在表现人体及其动态的技巧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一时期雕塑的代表作品是发现于塞拉、特奈亚、沃洛门德拉、米洛和罗得岛的几个青年立像。这些雕像是用方石雕刻而成的,人物形体更富于肉体的质感,细部完全采用圆雕的手法,改变了以往用平面线刻和圆雕塑造体积的手法并用的做法,青年像的头部有一片装饰性的波动的发绺,引人注目。而发现于阿提卡的柏林少女立像形象更加丰满,形体和衣饰虽然属于图案式的风格,但是更富于深度感。一座失去头部的萨莫斯女立像风格虽是东方式的,但它的形象富于希腊艺术特有的优雅,立像的身体仍是笔直竖立,但它的衣纹的变化微妙。既有力地显示了形体起伏,又使整个雕塑富于韵律感。

在公元前六世纪下半期,也就是古风时代晚期(前540—前480),希腊艺术家终于能够较为熟练而自由地塑造合乎人体解剖规律的形象了。这时雕塑人物的姿态逐渐摆脱了呆板的直立模式而变得自然灵活,希腊雕塑家还将对装饰性效果的追求同对自然真实的追求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端庄忧雅的风格。这个时期末,人物的雕像开始具有了运动感,东方雕塑延续千年的正面式对称结构被打破,一些雕像虽然仍保留着正面式。但身体的两侧不再对称,头部和身体的上部微微转动,两条腿表现为负有重物的姿态。《克罗索斯像》(约前525)阿提卡等地出土的男青年立像同早期的雕像相比胸部的体积增大,背部不再平板,有了起伏。发现于雅典卫城的少女像具有代表性,它与柏林女立像一脉相承;姿态沉静,面部表情生动,衣饰的变化尤其微妙,虽然富于装饰性,但是随人物的动作变化和身体的起伏变化,令人感到整个雕像十分优雅精致。

这一时期的建筑雕刻有了发展,神庙东西两面墙上方的三角形山墙通常装饰一组高浮雕或圆雕。这个时期末,爱吉那的阿菲娅神庙的破风墙雕塑非常有代表性。而留存至今的不是原作而是托尔瓦德森的修复品,两面破风墙可能都经过重建,但它们之间的图形一直保持了微妙的联系。破风墙的中央屹立着雅典娜,雅典娜的两旁是希腊人同特洛亚人战斗的场面,战斗双方在雅典娜两侧分别组成对称的图形。战斗者的姿态动作与倾斜者、躺倒负伤者的动作相互呼应。保存最好是海格里斯,他位于东面破风墙靠近角落的地方,正蹲着引弓射箭,形象有力,又加强了构图的和谐。

建筑雕刻的另一种形式是饰带浮雕,装饰在希腊神庙柱廊内墙的上边,也有的装饰在外墙上。德尔菲的锡夫诺斯宝库浮雕饰带,是在外山墙下边连向两侧的浮雕带。约作于公元前6世纪晚期。表现的是希腊诸神同巨人之间的战斗,这件浮雕中的人物,狮子、战车的表现都相当真实。而且这件浮雕打破了平面的局限,通过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浮雕表现纵深空间,丰富了浮雕的表现力。

埃伊纳神庙雕刻是古风时代末期的雕刻,该神庙建于公元前490年前后,是为祭奉雅典娜而建,这座神庙东西山墙上各有一组雕刻,这两组雕刻大部分已经被毁掉了。现存慕尼黑的赫拉克勒斯和受伤战士是东面山墙上雕刻,这些人体雕像达到了较高的写实水平,能够准确地对人体的动态和情绪进行表现。但在表现手法上仍然保留着古风雕刻的一些特点,如战士的脸上还保留着古风式的微笑。人体的细节刻画上仍可见古拙的特点。显示了从古风向古典过渡时期的特点。古典时期

公元前480年希腊取得了旷曰持久的希波战争的胜利。雅典也随之确立了在希腊各城邦中的领导地位,希腊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古典时代早期(约前480—前450),希腊艺术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能够熟练地运用人体结构的全面知识,在雕塑中表现出了完美和谐的技巧,人物雕像的动作、表情、衣饰以及构图更加接近自然真实的人。但从他们手中出现的雕塑还有超出自然真实品格之外的堪称静穆的品格。

德尔菲出土的青铜侍者(约前470)和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破风墙上的阿波罗像和宙斯像堪称这一时期雕塑的代表作。以往雕像依靠对称而获得的平衡,如今被自然姿态的风格取代,雕塑家大胆地用一条腿负荷整个身体的体重,处于中位线上的脊柱向一侧扭转,肩、臀、膝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是富有韵律地向上下交错倾斜,眼睛和嘴也不再保持严格的水平,雕像的各个细节都按照自然而富于变化的原则来处理。

哈莫迪奥斯和阿里斯托基顿像是最早的运动型的雕塑,这两个人是刺杀暴君西帕卡斯的英雄,雅典人为他们建立雕像以志纪念,原作原来放置在雅典市场上,原作已失,留存下来的是罗马的复制品。这座雕像左臂高举过头,构图气势非凡,在人物躯体的塑造上第一次真实可信地表现出了强劲有力的身体动作。

据历史记载,这个时期最著名的雕塑家有卡拉美斯,毕达哥拉斯和米隆。

米隆是古典前期杰出的雕塑家,他的主要活动时期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米隆的突出贡献在于他使希腊雕塑最终摆脱古拙的样式而确立古典风范。其作品主要包括各种神像和人像,此外,他还擅长于制作动物雕刻。但他的原作都没有保留下来,我们现在只能见到他几件作品的罗马摹制品。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掷铁饼人》,此外还有他为雅典卫城所作的《雅典娜和玛息阿》。米隆的另一些作品可见于文字记载。

米隆的名作《掷铁饼人》根据鲁西安的详细描写,我们可以从罗马的仿制品中辨认出几件摹制品。这件作品表现的是投掷铁饼的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米隆选择了一个转折性的瞬间:运动员为投掷而大幅摆动双臂、快速旋转身躯,他的身体运动已达到极限,在下一个瞬间他就要掷出铁饼。米隆抓住的这个瞬间概括了掷铁饼这一动作的整个过程,显示了运动员最典型的姿态,最强烈地层示了运动员肌肉的健美和力量。掷铁饼人的双臂张开,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加强了观众对于铁饼就要被飞速掷出的联想;铁饼和运动员的头部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支撑身体的右腿如同轴心,使大幅弓起的身体保持平衡。这样的构思设计显示了米隆的艺术匠心。这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动作,米隆能在构思和塑造上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显示了他对于人体结构知识的极度熟悉和高超的雕塑技巧。

奥林匹亚神庙雕刻是古典时期前期建筑装饰雕刻,这座神庙建于公元前460年,东西山墙上各有一组装饰雕像。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希腊最繁荣的时期,在伯利克里的支持下,雅典开始了一系列伟大的建筑活动,在战争的废墟上,新的庙宇建立起来。雅典卫城得到整修,宏伟的巴底农神庙(前447—前432)和山门(前437)的建设也都在这一时期展开。出现了俯瞰古代市场的海菲斯坦(前450—前440)和爱琉西斯的米斯特里大厅。在这种空前的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优秀的雕塑家应时运而生,一时如群星灿烂,而菲狄亚斯是其中最伟大的雕塑家。

菲狄亚斯被伯利克里任命为巴底农神庙的总设计师和监督人。他生于公元前490年至485年之间。传说他曾与米隆同拜阿格拉达斯为师。他雕塑的人物姿态宁静而高贵,表情肃穆儒雅。雕塑技法细腻精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菲狄亚斯是理想化造型的巨擘。据古代文献记载菲狄亚斯曾亲手制作过几座雅典娜神像,矗立在雅典卫城上巨大的雅典娜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列姆诺斯的雅典娜神像和巴底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是他的晚期作品。列姆诺斯的雅典娜神像,等身大,青铜铸造。原作已失,从现存摹制品上约略可见其风貌。巴底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是一座巨大的木头雕像,高36英尺,雕像的皮肤部分包裹着象牙,眼睛用彩色宝石制成,铠甲和衣服是黄金制成,盾牌和甲胄上还涂绘有大量耀眼的色彩。雅典娜的金盔上是一只半狮半鹫的怪兽,她的盾牌里盘踞着一条巨蛇,蛇的眼睛也用光芒四射的宝石制成。这座巨大雕像被安放在神殿的底部,当人们走入神殿时,雅典娜女神的庄严美丽将所有的人征服了。

菲狄亚斯的代表作宙斯神像,高10米。这座雕像的内部是木结构,身体用象牙片构成,衣服饰以金叶子,这种特殊技巧称为“克里舍列凡丁”。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菲狄亚斯宏伟的构思及完美的表现手法,但原作已不复存在,而罗马的仿制品没有传达出原作的精神。菲狄亚斯的作品古代学者曾称其为最美,但那些无与伦比的雕像早已被毁灭了。他制作的青铜雅典娜只有基座幸存下来;巴底农神庙的雅典娜流传至今的几个尺寸不等的大理石摹制品;至于宙斯神像,直到为作黄金衣饰而制的陶土模子发现之前,我们只能在罗马硬币和奖章上看到它的摹本。

巴底农神庙的装饰雕刻主要有三部分,即东西山墙上的两组雕像,柱廊内狭长的连续的饰带浮雕及外墙回檐上的间板浮雕。这三部分雕刻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共同构成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建筑雕刻整体。

西破风浮雕表现了雅典娜同波塞东为争作雅典的保护人而进行的战争。东破风浮雕表现了雅典娜的诞生,这些浮雕大部分在1684年土耳其和威尼斯的战争中被炸毁。但在被毁之前它们被描绘下来,这样使我们可以知道原作的构图。东破风的构图设计大胆新奇,破风的两个角中,一头是曰神赫利俄斯驱使马从海中升起。另一头是月神塞勒涅驾驭着马正在下沉,这样打破了以往采用使人物身体倾倒来解决构图问题的办法。

回檐上的间板浮雕共有92块。均为高浮雕,几乎表现的都是战争场面,它们是勒屁底人的堪陀儿、神祗和巨人、希腊人和阿马戎人的战斗场面。这些间板浮雕大部分已毁,仅存南面的一少部分。在第四个系列中,描写了特洛伊的陷落,但已经很少留存。这些场面不是直接表现,而是用象征的手法来描绘希腊战胜波斯的英风豪气。其中对于堪陀儿的栩栩如生的刻画,说明了艺术家对表现人物感情的强烈兴趣。

饰带浮雕在建筑物内部四面延展,长159.56米,高1米,现在有一百多米保存较为完整。表现的是四年一次的为雅典娜献祭新衣的节日大游行,场面宏大。饰带描绘的情况和历史记载中的情况完全相符。西南角以骑者的行列开始,沿着北面和南面出现了长长的骑马行列和驭车行列,还有托着盘子,领着牲畜的献祭者;东边是庄严的少女行列,她们正受到地方长官的接待仪式的高潮是在神祗的集会前向雅典娜献上新衣。在整个长长的构图中,运动感和静穆之美完全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幅长构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希腊雕塑家对于透视缩短的完美深刻的理解,形象的最远部分缩小,并用从里向外逐渐凸出的技法雕刻,凸出的部分在高度上一致,但在浮雕的深度上、形象之间,互相切割掩映,变化无穷,使人产生形象在相互运动着的意象,这样就会感到在骑马的行列中,这些骑者列队成排。铿锵有力前进的意象。运用这种连续传达的手法,标志着传统的二度空间被三度空间所取代。在布列形象方面显示出杰出的智慧和技巧。他们希望自由表现的人体姿势和动态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学习雕刻,他认为艺术家应当仔细观察感情支配人体动态的方式。从而用人体表现出心灵的活动。

巴底农神庙的雕刻历时15年才全部完成,在间板(前447—前443)、饰带(前442—前438),破风雕刻(前438—前432)中可以看到其前后发展的脉络。衣饰的变化较为明显:折襞逐渐增多而变化丰富,富于透明感而又具有深度。这个时代的其他雕刻作品上也反映出这种发展特点。到了公元前5世纪的最后25年,人物的衣饰已经薄如蝉翼,透过它似乎可以见到富于生命感的肉体的颤动。

雅典卫城内除了巴底农神庙外,一些小型建筑物的装饰雕刻也相当精美。如厄瑞克透斯神庙的6个《女像柱》(作于前417—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