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1:53:08

点击下载

作者:庞金玲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就感

成就感试读:

前言

人生路漫长,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叫成功的人生?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条路通往成功的路上,“成就感”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没有成就感的人生,就像没有调味料的菜,十分枯燥乏味。

去年,和朋友一起去露营,露营基地有一个漂流项目。但是因为漂流的地方水流太缓慢,只能靠自己慢慢划行。我并不是很擅长划船,所以过去好半天我一直在原地打转,很多人都放弃了,干脆推着船往前走。

但是这样不就失去了漂流的乐趣了吗?同船的朋友鼓励我说:“别着急,你别老想着全程有多长,只要你把眼前的这段距离划出去了就好了。”在朋友的鼓励下,我们一起漂到了终点。沿河所有的风景我我们都看到了,这次经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过登山经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阶梯上,心无旁骛,不断向上攀登,就不会感觉到疲惫。但是如果你不停左看右看,再抬头看看巍峨的山顶,你就会暗示自己,这座山太高了,我肯定怕不上去,最后就真的失败了。

就如那些半路放弃的人一样,这世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只是大家都不愿承认而已。其实,当你走出舒适圈的那一小步开始,就是你迈向成就感的一大步。充满成就感的人生就像是一台马力十足的跑车,在赛场上总会收获观众赞许的目光。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没有成就感,却很少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就感。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出发,运用温暖治愈的文笔,告诉你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为什么没有成就感?又将如何获得成就感?

希望读完此书,能解决你的烦恼和疑惑,帮助内心迷茫、失落的你找回当初意气风发的自己,过上充满成就感的人生。

人生的剧本本该有自己书写,别害怕,勇敢的走出第一步,改变一些人、一些事,岁月才会赐予你想要的一切。别让你的人生继续潦草下去了,你的人生,需要一点成就感。第1章  成就感不是为了证明,而是让自己活得有尊严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可是迟迟没有成就感,是不是应该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还有继续的必要吗?是不是该换个方式?人生中的成就感,并不是比较得来的。挫折虽然让人难受,但是只要我们及时调整好心态,就能扭转乾坤,为自己打造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热腾腾的鸡汤固然暖胃,但是实打实的“小成就”才能暖心。又累又没有成就感?因为你无效努力太多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

每天上班,来得最早的是你,走得最晚的也是你,可是升职加薪的时候就是不见你;咬咬牙,花掉两个月的工资办了张健身卡,可是三个月过去了,体重不降反升;费尽心思追了好久的女神,最后还是投入别人的怀抱;起早贪黑背理论、做习题,这次公务员还是没考上;……

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那么累,还是没有成就感?

答案是:你的无效努力做得太多了。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付出都是在做无效努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付出的努力和设定的目标不合适。这种不合适表现在两个方面:图 造成无效努力的两个原因

文菲是一个写手,也是我的朋友。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今年公众号的粉丝一定要达到3万。于是每天找选题,埋头苦写,头发一抓掉一把,我实在是心疼她,便对她说:“要不你把文章发在豆瓣、知乎、微博上,看的人多了,关注的人不也就多了吗?说不定还能收获什么惊喜。”

文菲说:“可是我觉得我写的还不够好,不敢发,怕别人笑话。”

我说:“既然如此,你当初为什么要定这么高的目标呢?如果没有做到,岂不是很挫败,何不先定一个小目标,收获一波成就感,接下来也有动力不是吗?你现在做的都是无用功,你自己不觉得累吗?”

文菲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和设定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所以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过大的目标。如果文菲迟迟看不到成效,那么她很可能会怀疑自己,渐渐不认同这个目标,进而放弃。这就是心理学中的“不值得定律”。

通常来说,当我们在做一件自己无法认同的事情时,基本上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即使成功了,自己也不会收获多大的成就感。

当然,连目标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常常会用“假装努力”来麻痹自己,给自己求一个心安,并安慰自己:我正在努力变好,如果我没变好,那就是生活对我不好。拉倒吧,别以为生活抛弃了你,生活根本没空搭理你。

很多人觉得,我写这么多书,一定很有成就感吧。其实,我想说,我还是挺幸运的,我一直坚持在写文章,我的目标很简单,只要我写的内容有人看,有人与我互动就行了。后来,我向一些大号投稿,有几篇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的公众号,我有了第一批粉丝。很难想象,如果我当初给自己定下“宏图大略”,却迟迟达不到,我现在就不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了吧。

没有做好时间管理,也会让你觉得“又累又没有成就感”。

低效率的努力只会让我们的内心感觉更焦虑,而且会产生“为什么别人那么轻松就做好了,我付出双倍的努力还做不好?”这种消极的想法,并且恶性循环。

因此,在大家努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安排的问题。“二八法则”告诉我们:时间要花在该花的地方。

参加工作后,我想提升一下自己,决定试着考一下高级BEC。可是不巧,一位前辈请我帮忙,她的孩子高考,想让我帮忙补补英语。我觉得凭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应付地过来的,可是我错了,基本上下课回家就复习不了了,当天要复习就上不了课。我陷入了两难,前辈之前帮过我挺多的,我也不好拒绝,但是考试我也不能放弃。

后来我权衡了一下,决定把注意力先放在补课上,至于复习我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先练习基础,等高考完后,其实还有很长时间足够我攻破难点。事实证明我的安排是对的,当我全心全意给前辈的孩子补习时我发现,有很多基础语法,我已经掌握了,给我以后节省了很多复习时间。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做得面面俱到,可能性为零,因此,我么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坚持要面面俱到,不如先从各个击破开始吧。把80%的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再用剩下20%的时间,带动其余事情的发展。

除了客观原因会导致我们看不到付出的回报,没有成就感,还有一部分主观原因:我们陷入了“达标谬论”的怪圈。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确定了很多积极的目标来填满我的生活,并且也做到了,可是我们还是没有成就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我们朝着目标进发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最后的结果产生期待。我们的达到会接受到这种期待,进而产生情绪上的愉悦感,觉得最后的结果就应该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提前在感受成就感了,由于前期我们接受了太多这种思想麻痹,所以当目标真正达成的那一天,我们并没有那么开心。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吧。”

前段时间我给自己放了一个小假,去了我一个我一直很向往的地质公园。图片上宏伟险峻的大峡谷,整齐如刀切的悬崖,壮观的云海,都让我心驰神往。于是,我收拾好行李,愉快地上路了。

可是天公不做美,第二天下大雨,盘山公路之险,路途之长,天气之恶劣都让我开始后悔这趟旅行。到了景区门口,售票大厅挤得满满的都是人,进了景区,栈道上挤得满满的都是人;坐了索道上山,观景台挤得满满的都是人;游览完毕准备返程,停车场挤得满满的都是人。难道照片上看的都是假的吗,难道我来了个假的大峡谷?返回酒店躺在床上,我真的又累又没有成就感。

我也掉入了“达标谬论”的陷阱。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开这个陷阱呢?

很简单:善于发现快乐,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内在动力是成就感最大的驱动力。就是说,如果你是发自内心想做这件事,对这件事有极大的渴望,那么最后,你获得的成就感也会越多。

其实,我也可以换个角度看这趟旅程,虽然人多,但是我帮助很多热情乐观的叔叔阿姨拍照,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对生活的热情;观景台上人很多,可是我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更为壮观的云海;栈道上都是人,可我克服内心恐惧,走在悬崖边的栈道上,这也是进步啊。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置目标,关注追逐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法力无边的神仙。也许有的人内心非常强大,强大到不需要这一点点成就感来安慰,依然可以坚持前行。

可是,我不是这种人,我的内心不够强大,相信拿起这本书的你也是。我们都需要这微不足道的成就感给自己安慰,让自己有继续奋斗的动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去和一个人相亲,如果对方和你三观不合,你还会和对方相处下去吗?除非你有别的目的,比如想报复前任,比如想赶紧“完成任务”。

做事情也是如此。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可是迟迟没有成就感,是不是应该思考问题出在哪儿?还有继续的必要吗?是不是该换个方式?

愿你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也不做无用功,早日收获成就感。人生中的成就感,并不是比较得来的

我们从小就被“别人家的孩子”虐的体无完肤,一直在比较中成长。传统的教育的思想认为,有比较才有进步,所以,我们进入学校之后,就慢慢变成了斤斤计较的人。“常胜将军”不想输,因此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而那些一直输的人呢?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渐渐放弃自己。

比较,看似让我们充满上进心,殊不知却在相互比较中渐渐丧失自我,我们的人生目标狭隘到只剩下赢,仿佛只有赢才能证明我们成功。当“常胜将军”突然输了,他会怀疑这个世界,但是,真正的成就感并不是比较的来的。

曾经有位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的董事长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您16岁就从农村出来打工了,在后厨洗盘子、搬货、传菜,但是今天,您的事业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而当时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还在后厨洗盘子。那么,您当时知道以后会和他们有这么大的差距吗?”“我不知道,我没想过这个问题,”董事长十分诚恳地回答,“老实说,在我在奋斗的路上,真的没有注意过其他人。”他从来没把那些洗盘子、传菜的同事当做比较对象,他的眼里只有一条通向目标的笔直道路。如果他只想成为那群服务员中最优秀的,也许今天就不会有这位餐饮大亨了。

不要因为在攀登的路上滑了一跤,就忘了自己要征服珠穆朗玛。在恶性竞争下,失去的反而会更多。

我想起了我自己的故事,我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总是拉总分数的后腿,我并没不是不努力,而是我真的没有天分。因此,我只能在其他的科目上多费费工夫,来弥补英语的不足。通过这种“取长补短”的办法,我的成绩还说得过去。

大家都知道我英语成绩不好,所以,当我有一次英语考试拿了全班第三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好像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其实,是我下了非常大的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所以每天背单词、听录音、做习题。我们班的英语课代表,得知我考了第三名,而她只有第五名时大发雷霆,说我考这么好肯定是因为在老师那里补习过,老师给我泄题……我在教室尴尬地不知所措。

这是高中时候的事情了,但我的记忆非常清晰。后来我考上了上海的大学,却听说这位课代表高考发挥失常。去学校报到时,我在机场又碰到了她,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假装没看到她。免得她得知我考的比她好,又当众发脾气,好像我欺负她似的。

有时候,“不太理想”并不是差,而是意味着还有“更理想”的路。现在“不太理想”也不代表以后不会“更理想”。我们真正的成就感,不是通过比较得到的。争输赢没有多大的意义。就像绿铃子的水分很多,但是它并没有常春藤长得好,水分太多只会让它的根烂的更快。青苔吸收了那么多阳光,也没有向日葵那般朝气蓬勃。

人生中免不了竞争,但是不能变成恶性竞争,那样我们失去的会更多,成就感就更少。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抵制诱惑。我们的身边充满了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要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大部分情况下,人都是贪心的,总想兼得鱼和熊掌,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可是哪有这么容易呢?我们想要获得成就感,除了要避免恶性竞争,还需要找准目标,给自己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选择一件适合自己的事情,并全力以赴,才能登顶高峰。

一位愁容满面的年轻人去找高僧,想让他帮忙开解自己的烦恼。这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可是好几年过去了,依旧一事无成。他找到高僧时,高僧正在禅房打坐,他面带微笑地倾听年轻人朝他大吐苦水。

听完年轻人的讲述,高僧对他说:“能不能请你帮我烧一壶开水。”年轻人看着墙边放着一把水壶,旁边就是一个小灶台,但是没有柴火,于是便到后山捡了一些柴火回来。他打了满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面烧,可是捡来的柴火都烧完了,水还没有开,于是他又到后山捡柴火,等他回来,水都凉了,又得重新烧。

这次他想了一个办法,并没有急于点火烧开水,而是去后山捡了足够的柴火再回来烧开水。由于柴火准备的非常充足,没过多久,水就烧开了。

高僧突然向他发问:“如果柴火不够,你应该怎么把水烧开?”

年轻人摇了摇头。高僧说:“很简单,你把水倒掉少一些不就好了吗?”年轻人恍然大悟。高僧接着说:“一开始你壮志凌云,树立了很多目标,就像这个水壶一样,装了太多的水,但是你准备的柴火又不够,怎么能把水烧开呢?想要把水烧开,要么就把水倒出去一些,要么就准备足够的柴火。”

年轻人醍醐灌顶,只有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从最近的目标开始,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实际上,烧一壶开水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不好呢?有的人刚把水烧热就跑了,有的人这壶水还没烧开又去做别的了,还有的人一直关心别人的水烧的怎么样。这些人本来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可是并没有把水烧开,真是让人惋惜。

烧水的过程大概是最难熬的,因为我们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动摇,不能因为别人烧开了就心烦意乱,甚至最后觉得这壶水烧不烧都没必要……一个可以把这壶水烧开的人,一定经历了寂寞和失败,特别是当水烧到65℃以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放弃了,而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只是坚持把水烧开了而已。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不在少数,烧着自己的水,还要看看别人的水烧的怎么样了,真正能够坐住,耐得住寂寞的人,少之又少。

一位果园的管理员在巡视果园时,不小心把妻子送给自己的金表掉在树林里了,这么大的果园,该怎么找?于是管理员向果农求助,让大家帮忙寻找,并承诺找到的人必有酬谢。可是果园里到处都是落叶和杂草,在这里找一块表比大海捞针还难。大家走遍了果园,还是徒劳无功。

眼看着天黑了,大家纷纷失望地回家了。只有一个小男孩,还趴在地上找。夜越来越深,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安静,小男孩趴在地上听到了一些微弱的“滴答滴答”的声音,他循着声音爬去,这个声音越来越清晰了,最后,他终于把这块表找到了。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就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得十分浮躁。很多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在复杂的环境中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方便自己进步。于是费尽心机想打通这条路,就像故事中的众人毫无章法的寻找金表一样。实际上,想要找到那块表很简单,就像小男孩一样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寻找就好了。

我们都学过一篇《小猫钓鱼》的课文,老师总会问我们:“小猫为什么没有钓到鱼呢?”我们回答:“因为它三心二意。”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现在成年人都忘记了呢?我们就像那只小猫,在钓鱼的时候不停地被周围的花草、蝴蝶吸引,甚至有时候还会去和别人攀比,看看谁钓得快,谁钓得多。于是我们越来越浮躁,最终当别人收获成就的时候,我们只能羡慕嫉妒恨。你不需要鸡汤,需要的是成就感

当我们的精神觉得空虚饥饿,是不是喝几碗“鸡汤”就能填饱?曾经的我,确实这样做过。那些如百花绽放的励志书籍、比比皆是的精神导师。他们打着心理专家的旗号,号称没有医不好的心理创伤,于是得一美称“心灵创可贴”。

但是号称可以治愈一切心灵创伤的精神导师们,又时常自相矛盾,今天告诉你要平和、淡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明天又教你要往前冲、不服输、爆发你的小宇宙。喝下这碗鸡汤的你,是不是比以前更迷茫了?

揭开心灵鸡汤的面具,其实你喝下的就是一碗碗慢性毒药。

别人的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

唐骏曾向广大打工者号召:“我的成功你们也可以复制!”这句话点燃了无数打工者的热情,以这句话命名的自传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成功了,我就是第二个唐骏。”答案是没有。

在我看来,很多心灵鸡汤都试图把问题简单化,忽略问题产生的各种复杂条件,觉得一件事情的发生必然是某种原因导致的,这样的想法是不合理的。著名心理专家胡慎之表示:“一个人能否把一件事情做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处事原则、心态等等。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迈向成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些成天给自己灌输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的人,最后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而那些成功人士,不一定会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别人。这并不是自私、看不起人,而是别人走过的路,不一定适合你。别人能高空走钢索获得成功,可是你恐高,站上去就晕倒了,如果你还坚持走这条路,很有可能会丧命。

以前在某些地方很流行打氨基酸,如果觉得身体很疲惫了,就去医院打一瓶。实际上,氨基酸作为人体必需的物质,确实有增强免疫力,促进吸收的功效,但是只是针对那些营养不良的人。有一次,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得了轻微的感冒就要挂氨基酸,后来却进了ICU。氨基酸确实有用,但是需要对症下药,心灵鸡汤也一样。

国外心理学家也做了一项实验。心理学家请了几位自信力很低的人,让他们读一些自我激励的句子,比如“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成功”、“眼前的挫折是暂时的,光明的未来在等着我”等等,然后再对他们的情绪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他们朗读完这些句子后,变得更加怀疑自己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专家解释说,那些激励人心的语句确实会让人热血沸腾,可是当人们渐渐忘记那些负面的情绪,但是最后却没有成功时,就会非常自责。此时人们的负面情绪会比当初更严重。

心里鸡汤放大了人们的情绪,这种放大正在一步步摧毁一个人的信念。当我们还不懂如何与自己相处时,却一味地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来思考,这就像是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最后痛苦的一定是自己。甚至你会觉得,试了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别人成功了你却没有成功?你会下下意识觉得:“我不如别人。”这个想法是很可怕的。马云也曾表示,他的员工只要参加过一次成功学的讲座,那这个人就完蛋了。这个观点虽然很绝对,但是我很赞同。

为什么明知道心灵鸡汤用处不大,还有那么多人喜欢喝?

心灵鸡汤已经流行了很久。以前,它们是《读者》、《格言》、《青年文摘》上一篇篇动人的故事。现在,它们是微博头条、公众号里推送的一篇篇伪营养的文字。有的文章读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都经不起推敲。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常在鸡汤文中看到一个老木匠的故事:一个技艺超群的老木匠在退休前被老板安排造一所房子,老木匠心想反正要退休了就随便造一造吧,没想到,这座房子是老板送给自己的。最后,他不得不住在一栋“豆腐渣”工程的房子里。

心理学家这样分析这个故事:一个木匠的价值体现在他造的房子被人认可,一个合格敬业的木匠不会在最后关头砸了自己的招牌。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可是这个故事忽视了人是有自律性的,不是每个人都蠢到砸自己的招牌。

以偏概全,用一个小概率事件就推断大环境都是这样,这种神逻辑放到现在一定会被怼到体无完肤。然而,这是心灵鸡汤的通病。可是,就是这么前后自相矛盾的故事,却有一批忠实的信徒。

心灵鸡汤之所以会有市场,也和我们受过的教育有关。应试教育告诉我们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潜移默化让我们认为,成功的路也只有一条。

个人原因也不能忽视。心理学家认为现在大多数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婴儿,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可依赖的对象,可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些迷恋心灵鸡汤的人,其实是把鸡汤想象成可以满足自己的“依靠”。

然而,这些“婴儿”通常活在那些童年生活环境并不理想的人心中。由于儿时的需求并未获得满足,他们潜意识里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对象,把身边一切都当做自己的“依靠”,依赖性很强。也许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是还没找到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所以病急乱投医。等药效一过,情况会比以前更糟糕。

也许你会问,难道心理学就很靠谱吗?同样是治愈人的内心,为什么心理学就不是鸡汤呢?因为心理医生的职责是刺激当事人思考,鼓励大家面对自己内心的阴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心理学和心灵鸡汤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们需要的是心灵鸡汤吗?不,我们需要的是成就感。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桥段,男主角跌落悬崖,镜头一黑一排字幕“一年后”,男主重出江湖,成为天下第一高手。这和心灵鸡汤的套路十分相似,都让人都百分百的把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却忽略了为了成功要付出的代价。

莉莉今年初入职了一家公司,这个部门刚刚成立,大家都处在相互熟悉的阶段,可是部门主管的位置还空着,公司有意在莉莉这批新入职的新人中选拔一位优秀的员工当部门主管,于是新同事间表面相处和睦,实则暗流涌动,以莉莉的能力和经验,想获得这个职位并不难。

可同为新同事的晓琳在一次会议上做了精彩的发言,受到了领导的青睐,莉莉感受到了危机。那两天莉莉的情绪非常差,翻出常看的几个公众号,看了很多鸡汤,企图通过这些心灵解药开导自己,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莉莉心想,与其在这里被鸡汤洗脑,不如多学学技能,速度赶超别人。

那几天莉莉沉下心来安心钻研每次员工培训的文件,不停向前辈员工请教。新的数据后台操作比较复杂,别的同事花了一个星期,莉莉向技术部请教,不到两天就掌握了。莉莉努力的成绩渐渐显现出来,老板看到了,也尝试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她,莉莉完成地很完美。

三个月过后,莉莉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部门主管。莉莉对我说:“这是他今年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可是还是有人需要心灵鸡汤的,毕竟人生已经这么艰难了,通过文字找到一丝丝安慰也无可厚非。在内心最煎熬的时候,读上一两篇这样的文字,慰藉一下心灵,心情也会好起来。但这种慰藉就像是迷幻药,安慰得了一时,安慰不了一世。

遇到挫折,不是只有喝鸡汤才能缓解,走出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一点点成就感就能让你重获新生。你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替代喝鸡汤: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花点时间做个攻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周末约上三五好友聚个餐,大家把这些天的苦水一吐为尽,享受心情顺畅的痛快;你还可以到健身房挥汗如雨,加入操课,跟着音乐的节奏把烦恼都甩掉,第二天站上体重秤看到日渐降低的体重,也很有成就感不是吗?

热腾腾的鸡汤固然暖胃,但是实打实的“小成就”才能暖心。别让成就感来的太晚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我们这么多人都怀揣着梦想前进,可是坚持到最后的却屈指可数。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半途而废?是实力不够?还是丧失了继续下去的动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成就感。

前面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什么是成就感?所谓成就感就是当愿望实现时心里的那种平衡,简单来说就是你一直想做的事情,最后做成了,心里的那种喜悦。

天意是我的朋友,油画专业毕业,并且很有天赋。她的画不管是从色彩搭配、构图,还是想要表达的含义都别具一格,我每次欣赏她的作品,都能收获惊喜。因为她热爱,所以她的家人也全力支持她。在她的人生规划中,以后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创作和画展上。

因此,即使毕业了,她也不断进修,水平一年比一年精进,在我们眼里,她马上就要成功了。可是,有一天她对我说:“我觉得我压力好大啊,我没有画画的热情了,我都怀疑我当时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能够考进美术学院的学生不管是个人能力还是家庭经济实力都是不俗的,甚至有的在上学期间就联系好名师或者国外进修班去镀金了。但是天意的家庭很普通,虽然父母全力支持,但是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她只能靠自己。身边的人都自带光环,在这种环境下,天意就更没什么存在感了,更别说成就了。

毕业这么多年,她的同学们有的凭借家里的帮助开了画展,有的人出国镀金归来就是留洋著名画家。只有天意,只能自己推销自己,因此他非常失落。没背景、没成绩,即使作品再好也门可罗雀,吃闭门羹是常事。天意非常没有成就感,一度想放弃回老家当个美术老师。

后来事情有了转机,由于天意的实力确实很强,在她一位大学老师的帮助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画展,也因为这次画展,她遇到了一家公司的老板,现在是这家公司的美术总监。

后来,她对我说:“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帮助,我现在还在过那种没有成就感的日子的话,我肯定就放弃了,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天意那么幸运,在最低谷的时候,能遇到贵人出手相助。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以为缺乏成就感而让梦想搁浅。

有的人梦想当一个导演,可是拍了很久的片子也没人赏识,于是心如死灰,放弃了;有的人想做一个大红大紫的公众号,可是面对惨不忍睹的数据,也放弃了;有的人想练出马甲线,可是面对那么大的运动强度,退缩了;有的人想考公务员,可是面对一次次的淘汰,自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同样放弃了。

很多梦想不是被扼杀在摇篮,而是被路上的挫折慢慢折磨殆尽,没有成就感的人生,真的很丧气。成就感真的这么重要吗?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站在起跑线的我们,都是满怀雄心壮志的,但是在奔跑路上,我们难免会因为疲惫和体力不支产生放弃的想法,此时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就能让我们原地满血复活。当我们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一点成就感就是一盏指路的明灯,点亮未来。我们仰望梦想高峰,却发现山顶遥不可及,成就感就是山坡上的大本营,让我们歇歇脚,补给能量继续前行。

成就感是人生路上很重要的存在,因此别让成就感来的太晚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嗑瓜子嗑半天不觉得累呢?因为他们很快就获得了汇报,吃到了瓜子,这就是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一直存在,所以他们能一直嗑下去。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快速获得成就感?“嗑瓜子哲学”告诉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短期目标,也可以把大梦想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离大梦想更近了一步,这样你还会觉得梦想可望而不可即吗?

在东京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位小透明选手山田本一却爆冷获得了那次比赛的冠军。记者问他:“为什么你会获得第一名?”他非常骄傲地说了一句:“我不仅有体力,我还有智慧。”

两年后,他代表日本参加意大利的马拉松邀请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这一次,记者问了他相同的问题,他回答了相同的答案:“我不仅有体力,我还有智慧。”

他的这个答案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直到山田本一在后来的自传中揭开了谜底。他是这样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会实现把路线熟悉一遍,并把沿途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标记下来,比如第一个是超市,第二个是加油站,第三个是一栋有特色的房子……就这样一直记到比赛的终点当枪声一响,我就奋力向第一个地标点跑去,等到达第一个地标,我又接着向第二个地标进发。40多公里的赛程,我就这样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轻松完成了。我刚开始参加比赛的时候,还不懂这个道理,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终点,所以我很快就耗尽了体力,支持不下去了。”

因此,让自己的成就感来的快一点吧,不要等筋疲力尽了才发现自己需要成就感的加持。不要让自己半途而废,更不要让梦想刚起航就搁浅。行动在前,成就在后

诗人约翰·弥尔顿有一句诗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只是站立等待的人也能有所得。”这句话值得人细细体味。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有所成就的,是那些积极行动的人。

成就感不会自己找上门,只有行动起来,才会获得成功。我们要主动,才能抓住昙花一现的机遇。也许你有一万种方法告诉全世界你有多优秀,但是只有一种方法能真正让你变优秀,那就是行动。想让别人认可你,就付出行动吧,在行动中获得真正的成就感。

假设你的目标是参加明年的马拉松大赛。如果你没有任何准备,想着在比赛前练习几天就去跑完全马,那肯定是不现实的。那到底该如何准备呢?我们可以先从短跑开始,这个星期先跑5公里,下个星期10公里,几周后,你就可以跑得更远了。

我们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找到成就感。谁都想看到自己的努力马上有收获,但这是不可能的。聪明的人会把大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这会让成就感来的更快一点。

比如,你的目标是转行,那你就要学习一些相应的技能,也许是参加某个课程,也许是向身边专业的朋友请教;如果你的目标是开一家小店,那么你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一些管理的知识了;如果你的目标是在乡下买一栋房子过安静的生活,那你就要开始存钱了,除此之外,你还应该想想搬到乡下后该如何维持生计。

话说回来,不管目标是什么,你都应该先列一个目标清单,把脑海里的每一个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从中选择一个现在就能做的,付诸行动吧。

如果你真的开始行动了,那么恭喜你,你离成就感又进了一步。如果你现在还没开始,也不要懊恼,因为你可能还没做好准备,你希望厚积薄发,让奋斗之路更顺畅一点。

实际上,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和列清单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光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以为成就感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意愿。很多人意愿是好的,比如“我一定要减肥成功”、“我明年一定要升职加薪”、“我一定要考上公务员”、“我希望明年能买房子和女朋友结婚”……这些意愿都是好的,但是只有把意愿变成行动才是重点,否则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大部分都在空等成就感到来,殊不知成就感是紧跟着行动的。

我们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恐惧心理,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没关系,大胆前进吧,越行动越勇敢。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这些成就感都足以把恐惧情绪扼杀在摇篮里。不停这样做,很多小小的成就就会逐渐铺平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有一点我们要谨记:刚开始,我们或许会心虚,不自信,但是这一步一定要跨出去,才能有所改变。

如果你想减肥,但是健身卡下周才生效,那么这周总要做些热身运动,一面到时候巨大的运动量身体吃不消;如果你打算下半年跳槽,那你现在就应该把简历拿出来,看看有什么要修改的,顺便审视一下自己还有什么技能需要学习。

立刻开始行动才是重点。你开始地越早,成就感来的就越快,当你真的开始做了,你会发现焦虑情绪并没有刚开始那么重了。甚至到后来,你会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为自己又多坚持了5分钟而“沾沾自喜”。

是的,哪怕只是坚持了5分钟也要鼓励自己。笑容是免费的,所以给自己一个明朗的笑容吧。就算在公共场合,即使表面风平浪静,在心里也要大声欢呼,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因为你的第一个成就已经达成了。比如,当我完成一件工作时,我会在我的工作清单上打上一个大大的勾,并在旁边盖一个可爱的印章。听起来特别幼稚是吗?可这是我自己工作的仪式,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我们行动除了要迅速,还要注意有条理,有计划。因为当你开始把意愿转变为现实时,你会更细致地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你会为了取得成就准备得更充分。

去年,我去医院做体检,医生对说我:“你该减肥了,年纪轻轻的,就有6颗胆结石,还有脂肪肝的迹象,你再不减肥,到时候生孩子都会有问题。”在医生的“威胁”下,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减肥计划。

我规定自己每天去公园快步走1个小时,然后做三组深蹲,做三天休息一天。为了让运动更愉快,我在手机里专门建了一个运动歌单。为了让自己能坚持,以5斤一个标准,每瘦5斤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可以是一支口红,也可以是一件衣服。一个月下来,我成功瘦了10斤,非常有成就感。

多花一点时间在追究执行细节上,最后的结果会大不相同。曾经有专家做过这样一项研究。他们把学生分为两组,让学生写一篇论文,规定当周周五交,可是时间到了,A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按时交了论文,但是B组九成以上的学生都按时交了论文,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专家让B组的学生制订一个具体的计划,在这个计划里,包括什么时候查资料,什么时候整理资料,什么时候出草稿,什么时候完成。在这样细致的计划下,同学们几乎都按时完成了论文。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想尽快达成目标,获得成就,你不仅要思考目标的内容,还要思考如何达成目标,也就是定计划,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让自己的计划更清晰:表 行动计划

举个简单的例子,陈伟刚刚向女朋友阿岚求婚成功,他决定今年把创业借的钱还清,明年买房和阿岚办婚礼。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表 陈伟的计划

其实做计划很简单,我们只用按照下面几个步骤来就可以了。

步骤1:把你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填写在“行动”栏中。

步骤2:把每一个“行动”细化,比如在在“行动”栏中写到“运动”,第二栏你可以再写具体一点,比如要做哪些运动,每组运动多少个等等。

步骤3:看看有没有人能够协助你完成计划。比如“运动”这一项,你办了一张健身卡,可以向健身教练请教如何更科学地运功。

步骤4:想一想你要在哪些地方展开你的行动。是在公园跑步锻炼?还是去健身房和大家一起跳操练舞?

步骤5: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期限。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但是每个小目标期限不宜太长,几天即可,不超过一周。

现在,你的计划就制定完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要去执行,只有执行起来,做到了既定目标,才会收获成就感。别让你的心态,毁了你的成就

当我们面对失败时,不要总是用沮丧的心情来面对,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当我们把失败当成浮云,一笑而过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条平坦又明亮的康庄大道呢?但这只是美好的想法罢了。有的人经历了失败,站起来向前看了看就放弃了;而有的人却越挫越勇,即使前途荆棘满布,也不曾放弃,最终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后一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功人士”,回头看看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会发现,失败几乎是她们的家常便饭。

有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在和客户做生意的时候,主动承担了3000元的损失,当时所有的员工都觉得他没必要这么做,可就是这样一个“没必要”的举动,为他带来了30万的新业务。

起初,甲客户向这家公司订购了一批办公室净水机,交易金额为5万元。各项手续都办好后,负责人将净水机运送到甲客户的公司。但是没想到甲客户在收到净水机后表示有部分设备出了故障,无法使用,要求科技公司无条件退货。负责人遂派人去甲公司调查情况,原来,这部分净水机是甲公司在安装失误出现了故障,要修好需要3000元,甲公司不想承担责任才要求退货。在员工看来,这就是甲方抬杠,本来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最后却被人泼一身脏水,谁遇到这种事情,都会理论一番。

可是负责人并没有生气,而是冷静地思考了一番,他觉得这件事情还有转机,因此决定承担所有的维修费用,马上派维修人员进场,直到甲公司满意为止。

后来,甲公司的合作伙伴也需要一批办公室净水机,甲公司第一时间就推荐了这家科技公司,那位合作伙伴一次性定了30万的净水机。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位负责人得知甲公司推卸责任后大发雷霆,马上找甲公司理论,一点亏都不能吃,那么会有后来的30万“大红包”吗?负责人面对失败的心态非常淡定,他的目光非常长远,所以他得到了更大的回报。

俗话说:“吃亏得教训,人才变聪明。”因此,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不妨抱着“吃亏得教训”的心态来面对。其实,遭遇失败并不可怕,从失败当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人生经验,这些都是在普通的生活中经历不到的。

比如上司布置的工作任务太繁重,我们拼尽全力也没有做完,最后被上司说没有创造价值,被辞退,那明天的房租和生活怎么办呢?但是,我们只要换一个思路,调整好心态,眼前的景象就不一样了:上司之所以给我安排那么重的任务,是因为我能力强,他炒了我鱿鱼是他没眼光。以我的能力,下一份工作一定更好。失败不是一件坏事,但我们面对失败时,要谨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然后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化丧气为福气。

除了要乐观地面对失败,对年轻人来说,还需要学会正确排解工作总的负面情绪。

阿强刚刚参加工作时有些心高气傲,觉得自己重点大学毕业,又是优秀毕业生,又是学生会干部,进500强应该没有问题。然而他没有工作经验,大公司不要他,可他又不想“屈尊”去小公司历练,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找到了工作,阿强的处境变得很尴尬。

朋友们纷纷劝阿强放低身段,先到小公司提升自己的能力,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才有进入大公司的资本。

阿强反省了自己,意识到自己眼高手低的错误。经过深思熟虑后,阿强到广州一家公司做软件测试。刚入职的时候,公司正在赶项目,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主管去上海和客户落实项目细节,根本没人管他,一连好几天,阿强都像是个隐形人。

有一次午休时,项目组长碰到了阿强,问他这几天感觉如何?阿强有些沮丧,向组长抱怨没人给他安排任务,他觉得很无聊。

组长对他说,因为大家都在为这个项目赶进度,恨不得一个人拆成两个人用,让他再熟悉一段时间。刚踏入社会,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并没有调整过来,还没有意识到公司和学校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同事不会处处护着你。你要告别被动学习,主动融入到群体中,和组长聊完以后,阿强豁然开朗。每次项目组开会时,他把大家的发言都记录下来,主动向前辈请教,还在业余时间把大学学的知识又巩固了一遍。阿强的改变大家有目共睹,他渐渐获得了同事的认可。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情绪,抱怨上司安排的工作太多,抱怨同事难相处。可是抱怨完了呢?眼前的情况并没有改善,那些委屈只是你内耗的后果。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坏情绪搞砸了你的好工作。

刚到上海时我认识了林东,他在业内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里做着和我一样的工作。有一天我问他,你怎么不试着往前走走呢?

林东很无奈,他说:“虽然我们公司发展地不错,但是我能力有限,就我这个位置还是家里有关系保住的。我也想升职啊,但是每次只能看着别人升职。”

林东一边抱怨,又一边后悔,我看着他这样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大部分情况,我们的痛苦是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悔恨。当初求安稳,于是一步步陷入安稳的漩涡,最后拖累了自己。

什么才是真正的稳定?不是拿着死工资过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生活,而是要不断get新技能,让自己能创造更多收入。

后来,我认识了一位圈内前辈。公众号刚刚兴起时,由于好奇心驱使,他也开通了一个公众号,在业余时间写写文章发给大家看。

刚开始关关注公众号的人只有身边的朋友,阅读量勉勉强强达到三位数。他从没想过要通过这个公众号获得什么利益,所以他只享受写作的快乐,数据什么的都是浮云。

每天下班后,当别人都在玩游戏、同事聚会时,他还要去上写作课。他规定自己每天都要推送一篇文章,每个月至少读5本书。虽然和忙碌,但是很充实。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登录公众号后台,却发现自己推送的一篇文章阅读量竟然达到了十万加,一下涨了好几万粉丝,广告商,出版社纷纷上门求合作。

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他重新对自媒体行业进行审视,决定就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后来,陆续推送了一些反响不错的文章。

有一天,和这位前辈一起吃饭,前辈说了一些话让我受益匪浅,他说:“公司为你提供施展的平台,只是暂时的,不是的最终归属。当你的能力达到一定阶段后,你要学会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

通过努力,前辈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有口皆碑的品牌,相对于公司来说,别人更看中他本身的价值。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你会比别人努力地更有方向,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如何看待一份工作也从侧面反映出你如何看待你的人生。如果敷衍了事,你这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成功人士就是成功人士,有一种普通人难以达到的精神,我们只要从中学习一点点精华,就能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我们有了这些精华的滋润,再度面临挫折时,就不会一味地唉声叹气了。挫折虽然让人难受,但是只要我们及时调整好心态,就能扭转乾坤,为自己打造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第2章 “每年,我都有365天想辞职”

工作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上遇到的挫折,交到的朋友,收获的快乐,都将成为日后回忆的下酒菜。脚踏实地才能聚沙成塔,成就更好的自己。请记住:梦想就在前方,路就在你脚下,坚定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没有什么不可能。为什么工作越来越累,成就感却越来越低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吧,工作越来越多,要做的事情越来越杂乱,人越来越累,但是成就感却越来越低。

有一期《圆桌派》节目给我印象很深,这期节目的主题就是“成就感”。

梁文道说,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他的秘诀是什么。但是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成功,甚至没有一点成就感,如果非要说一点的话,那就是自己运气比较好。他说自己的成功不是靠努力,不是靠天分,而是靠自己的运气。

接着,许子东给了观众一个公式:成就感=能力/理想。分子是能力,分母是理想。比如你的理想是50分,能力也是50分,那你的成就感就是1,成就感很高。当你的理想达到100时,你的能力还是50,那你的成就感就只有0.5了,这时你会感到挫败。

窦文涛接着问嘉宾:“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成就感,你们自己有过成就感吗?”

马家辉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今天坐车来现场挺顺利的,这让我挺有成就感的。我这样说不是故意搞笑,而是我知道成就和成就感是不一样的概念。成就感的基础是满足感,当你内心感到满足了,你自然会有成就感。文涛说他觉得自己做的节目很失败,没有成就感。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一个连话都讲不清楚的人,要做到这个水平,我想都不敢想。但是没用,我很满足,但是你不满足,因为那是你在做的事情,你之所以没有成就感,是因为没有满足感。”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没有成就感,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得到满足。

其实,人们的异化也是导致成就感很低的原因之一。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工作不满意,很多社会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人谈到对工作不满意的理由都会说,没有成就感。也有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低,以至于走上人生的绝路,原因也是觉得自己这一生没有任何成就感。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有这样一个情节,他去当流水线上的工人,他都不知道自己生产的是什么,就知道拧螺丝,一天八小时唯一的工作就是拧螺丝,最后拧到了别人的胸口上。

这就是我们说的异化,简单来说就是,当你被工作变成一个环节或者一个工具的时候,你的成就感就被削弱了,甚至没有成就感。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来让自己获得成就感。

比如全家人都要靠你一个人养活,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你的工资可以给年迈的父母养老,可以和朋友出去聚会,但是家里的其他人却做不到,那你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成就感。此时成就感怎么定义,就看你自己了。

现代人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这个社会好不好要看能不能把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很难。因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因此他没办法去尝试。比如有人想,我还没当老板呢,我还没成为画家呢,我没成为歌手呢。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很简单,调节自己的能力,就是在理想这个“分母”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分子”能力的份额。这个能力包括自己的努力、运气、天赋等等。我们并没有改变理想,我们只是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成就感会越来越多。

但是,当一个人经历了大风大浪、人生起伏后,他已经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了,不会再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了。这个时候想要让自己依然获得成就感,只能缩小理想。比如你的理想原本是周游世界,可是现在体力跟不上了,缩小成周游全国也不错。根据许子东的成就感公式,这就是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理想越小,成就感就越大。

年轻的时候调节能力,年老之后调节理想,让成就感公式一直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你就不会太失落。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朋友徐莉。她在准备在职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心急如焚,每次和她见面,都能明显感到她又苍老了许多。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现在特别焦虑,我害怕我考不好,我明明已经复习了这么久,但是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万一我落榜了岂不是很丢人。”

我把许子东的成就感公式告诉了她,我对她说:“你可以考虑把自己的目标稍微缩小一点。你想考到省外去,可是对自己的能力不放心,为什么不选个省内的大学呢?我们省内大学的这个专业也很有名。在你能力已经满格的情况下,适当缩小自己的理想,成就感不久变大了吗?”徐莉听了我的建议,换了一个目标,成绩出来的时候,她果然考上了。

生理上的满足感和快感与成就感不一样,满足感和快感靠你自己就能完成,但是成就感却需要一个客观的标准来鉴定。比如徐莉的成就感来自于她考上了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就是鉴定标准。“每年,我都有365天想辞职”

在职场中,有的人压力山大,有的人焦头烂额,有的人随波逐流,有的人四处碰壁,就是很少有人有成就感。

前不久,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年轻人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一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我在身边的朋友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吐槽:“每年,我都有365天想辞职。”

朋友小真给我打电话吐槽老板:“真是无语了,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管,当甩手掌柜。我们做完事情他也不看,最后出了问题又来找我们,真是个奇葩,真不想干了。”

小真已经换了好几家公司了,她跟我说,这是她呆的时间最长的一家公司。我感到汗颜,因为这家公司她才入职5个月。为什么我们的银行卡余额“常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跳槽爱得深沉。

如果可以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那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工作乐趣呢?其实很简单,以下六条一定能帮助你。图 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第一,与其拉关系,不如练内功

在职场中,总会有些人喜欢攀关系、走捷径,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尽快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可是,那些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靠自己脚踏实地走出来的,他们的宝贵经验,是走捷径的人无法体会的。静心修炼内功,一步一个脚印才是上上策。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自己的命运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算你半路摔倒,朋友和家人也只能把你扶起来,陪你走一段,但不会陪你自走一辈子。

与其拉关系,不如练好自己的内功;与其走捷径,不如让自己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这样才有底气迎接即将到来的成就。

第二,跳槽之前,先找自己的问题

也有部分人洗完通过跳槽来达到自己升职加薪的目的,但是到最后才发现,就算换了个环境,该面对的问题还是不能逃避。

这些人跳槽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工资太低、前景太差、老板太烦、同事太事儿……他们会把跳槽的根源都归结到别人身上,忽视自己的问题。所以,就算他们跳槽成功,当在新公司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依然会选择跳槽。

所以在跳槽前,我建议大家先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是平台不合适,那你应该先给自己做个简单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换工作的最好时机。除此之外,你也需要弄清自己目前对工作的不满情绪是否客观。

第三,实践出真知

如果你问一个从没吃过西红柿的人“西红柿好吃吗”,他是没办法给你答案的,因为他没有尝试,他既不能说喜欢,也不能说不喜欢。

对于那些没有职业规划,又不主动了解情况的人来说,也是这样。有的人希望自己能马上找到一份钱多活儿少离家近,但是我们忽略了只有让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有部分朋友从未实践过,仅凭自己的想象就断定这份工作不好,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光靠等待,机会是不会找上门的。与其纠结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不如先行动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去尝试,时间才能出真知。

第四,认清自己,做好规划

一辆车,即使性能再好,如果不定期保养,补充能量,也会老化。对我们来说,“能量”就是职业目标,前行的动力。

有的人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从事的行业,但是却忽略了职业本身的意义——你为什么想从事这个行业?你想为这个行业创造什么价值?如果你长期做不到你定下的目标,就会让自己产生抵触情绪。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找工作时,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选择前景好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给自己做个事业规划,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高薪,还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搞清楚自己这辆车到底是因为本身发动机有问题,还是能量不够。

如果是因为在这个岗位呆的时间太久了,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不要只想着辞职,而是想办法给自己加满油。

第五,不要放大负面情绪

网络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如果你不能接受我糟糕的一面,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我们对待工作也是这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让你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地方。我相信没有人会给自己的工作打100分。

通过调查显示,现阶段,对工作不满的人的数量,比满意的数量高出许多。但事实上,这个满意度和工作本身并没有多大关系。一位年轻百万的高管可能对工作不满意,但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许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所以,当你对工作产生负面情绪时,不要放大情绪,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同事很难相处?还是上司管理太差劲?还是觉得这个行业没有前途?等等。

第六,成就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时,会情不自禁的感叹:“运气真好啊!”然而,运气是一件低概率事件,你只看到别人的好运的一面,却没看到在好运的背后别人碰过多少壁。与其等待运气,不去自己去创造运气,成就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这个基础上,每天多进步一些,为自己争取机会。同时,当领导交给你新的任务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突发状况?出现什么突发状况?该如何应对?最后,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相信成就离你不远了。

古人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一个人获得好运的同时,也会遭遇不幸和失败。但人生总是起起伏伏的,不用太在意眼前的插曲和别人的看法。想得太多,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停下脚步,坚持和热情一定会让你有所成就。

工作是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上遇到的挫折,交到的朋友,收获的快乐,都将成为日后回忆的下酒菜。脚踏实地才能聚沙成塔,成就更好的自己。坚定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们为什么要给自己设定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才能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定目标就像是在自己前方立了一个射击靶,当我们正中红心实现目标时,我们会非常有成就感。对大多数人来说,实现目标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获越来越多,思维和工作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在鱼缸中放了一块玻璃,把一条凶猛的鱼和另外一条小鱼隔开。起初,这条凶猛的鱼一直想围捕小鱼并把它吃掉,可是由于多次撞击到玻璃失败后,凶猛的鱼终于放弃了。接着,研究人员拿走了挡在中间的玻璃板,两条鱼老实待在各自的活动范围相安无事,凶猛的鱼也不会攻击小鱼了。

人类也是惯性动物,目标受限也会阻碍我们的发展。因此,当我们年轻时,应该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发现自己的可能性,找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一个快乐且充实的人生。

赵亮是一位业务员,业绩也做得不错,但是他一直都想再进一步,成为高级业务经理。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他屡屡失败,甚至到最后否认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于是他开始得过且过,之前斗志满满的赵亮突然变得非常“佛系”,客户都送上门了,他也不争取,合同爱签不签;公司的奖励制度也不看,反正升职无望,每个月的考核达标就行了。直到有一天,一位很看重赵亮的上司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让这个目标更明确一点,总会有实现的一天。”赵亮受到了启发,开始做出改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