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中国式人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4 12:06:59

点击下载

作者:常桦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网:中国式人脉

网:中国式人脉试读:

前言

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人脉就是人际关系及其脉络。人脉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润滑剂,也是事业成功的催化酶。独木难成林,没有朋友,没有好人脉的人注定很难成功。

条条大路通罗马,好的人脉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对中国人来说,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网络是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开拓事业版图的一种重要手段。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能够利用别人的优势,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成功者的法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发展的主旋律。

人脉就是一张网,其间的信息传递与人脑内部的信息传递非常相似。脑部的某一点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信号,传至另一点而引发某种想法。如果只靠这两点之间的单程传递,一旦这条线由于某种原因受到阻断,信息传递就不能再继续。这样的信息链必定十分脆弱。所以在我们的大脑中,两点之间的信息通路有成千上万条。不论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人类的福祉,还是我们在漫长的物竞天择中进化来的、必需的生存能力,总之,正是由于这无数的信息通路,我们才得以实现伟大的梦想。

人脉就是财富,关系就是能力。好人脉是一座挖不尽的金矿,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极其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里,人脉的作用不可低估。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重新排列和组合。一个人一生所面临的各种关系,比以前更新鲜、更复杂,变化也更迅速,这就要求我们要头脑更灵活、更快适合社会,花费更多的心思、动用更多的手段来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得好,人际关系就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资源,为你走向事业的顶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处理不好,则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很大的障碍,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可以说:“人脉决定命运!”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与周围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周围的人们实现思想与感情的无障碍交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为自己营造并且维系一个良好的人脉。

营造和维系好人脉,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营造好人脉需要具有无私的心地、真情的投入与付出;营造好人脉需要主动地去关心别人、容纳别人、宽恕别人;营造好人脉需要宽广的胸襟,达观的态度,以及拥抱敌人的气魄;营造好人脉,需要注意个人的服饰、容貌、仪表,更要关注自己在公共场合中言行方面的每一个细节;营造好人脉,需要善于与良师诤友、上司、同事、下属、乡邻、同学等不同的人交往,并且与之保持密切的关系;营造好人脉,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与人们交往的社交技巧和方法。而本书正是为大家介绍了一些营造好人脉的途径和方法。

朋友,马上行动起来,与周围的人们建立并保持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你就会拥有一张强大的人脉网,获得成功人生。

在此愿每位读者都能精心编织出一张让自己成功的人脉网络!

编者常桦

2005年11月11日

第一章 好人脉是一座挖不尽的金矿

什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什么投资的回报是无价的?什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钻石也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好人脉!有首歌词中写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它十分形象地道出了朋友的珍贵,好人脉的价值。

No.1 沟通人脉成就事业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一张无形的网,其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与人脑内部的信息传递非常类似。脑部的A点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信号,传至B点而引发某种想法。但如果仅仅依靠A—B一条路线传递信息,一旦这条线路由于某种原因被阻断,信息传递就不再继续。这样的信息链必定十分脆弱。所以,在大脑中,两点之间的信息通路有成千上万条。同样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的信息通路也有成千上万条,构成一张无形的网。

当你迫切需要一份新工作、一栋新房子、一份有潜力的投资建议或提升你的专业技能时,你可以去找专业人士咨询,并且得为此付出金钱。但是如果你拥有一个完好的人际关系网,你完全可以不花这份“冤枉”钱,你所需要的一切建议都可以从人际网中免费获得,而且是最快速、最安全、最可靠的。人脉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润滑剂,更是你事业成功的催化酶。

百万富翁共有的特点是什么?《行销致富》的作者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史坦利教授对此进行研究后说:“答案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他们广结人际网络的能力,这便是他们成功的原因。”百万富翁们不仅晓得有哪些资源蕴藏在他们厚厚的名片簿里,更愿意把这些资源与其他百万富翁分享。

想成就事业,就要有成功的人际关系。罗斯福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便是与人相处。”如果你已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便要用极大的行动力去“执行”!

人际网络背后的意义,其实比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还要深远。魏斯能在采访了280位企业总裁后写《不上,则下》一书时说:“那些企业总裁们,非常致力于发展‘双赢’互需关系的基础。他们每个人都有如何步步高升到金字塔顶端的精彩故事,而大多数人把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身旁人的提拔。”

美国作家柯达则认为:“人际网络非一日所成,它是数十年来累积的成果。你如果到了40岁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人际关系,麻烦可就大了。”

众所周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成功竞选的过程中,他的拥有高知名度的朋友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以及当学者时的旧识等。当演说家罗安数年前应邀在阿肯色州热泉市为旅游业年会演讲时,他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人对克林顿总统的支持。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独自解决的。当问题因无法解决而陷入僵局时,你就必须请教能为你指点迷津的人,请求他们帮助你,给你建议,以便顺利解决问题。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经表示:“与太阳下所有能力相比,我更关注与人交往的能力。”正是洛克菲勒的这种超卓的人脉沟通能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究竟谁会对你伸出援手?哪里会有这种人呢?这个人就在你的身边,是你平日所交往的人群中的一位。他可能是你工作上的伙伴,可能是你在学校里的同学,甚至有可能是一位你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对你施予援手的“贵人”。这所有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人脉。

No.2 朋友多多,机会多多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朋友的多和广。商场上有句俗话:“天大的面子,地大的本钱”,指的就是这回事!朋友多多,机会多多。

美国老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年轻时落魄潦倒。包括许多知名大导演在内,没有人认为他会成为明星。有一回,寇克·道格拉斯乘火车,旁边坐着一位女士,漫漫旅途,时间难以打发,于是,寇克·道格拉斯便主动地与身边的女士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聊就聊出了一个重大机会,从此,他的人生开始改变。没过几天,寇克·道格拉斯被邀请到制片厂报到———原来,这位女士是位知名制片人。寇克·道格拉斯因为结交了这位女制片人,沟通了人脉,才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展现表演才能的机会,一切美梦才成真。

也许你觉得你的同事在水平、人品各个方面都和你不相上下,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如你,为什么他可以有那样的机会,而你却没有呢?为什么?因为有人赏识他!为什么赏识的偏偏是他呢?你的同事比你有人脉,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当然比你多!

2004年中国百富榜上60%的企业家最看重的十大财富品质中,“机遇”排在第二位。而“机遇”的潜台词是“关系”,因为人际关系越好,机遇相对就越多。

我们总是要接触很多陌生人来完成自己的事业,成功的交往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希望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开始一段美好的友谊。

一匹好马可以带领你到达你梦想的地方,一个好朋友可以带你实现自己的愿望。

年轻的寿险推销员杰克来自蓝领家庭,他平时也没什么朋友。华特先生是一位很优秀的保险顾问,而且拥有许多非常赚钱的商业渠道。他生长在富裕家庭中,他的同学和朋友都是学有专长的社会精英。杰克与华特的世界根本就是天壤之别,所以在保险业绩上也是天壤之别。杰克没有人际网络,也不知道该如何建立网络,如何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而且少有人缘。一个偶然的机会,杰克参加了开拓人际关系的课程训练,杰克受课程启发,开始有意识地和在保险领域颇有建树的华特联系,并且和华特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他通过华特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人,事业上的新局面自然也就打开了。

善于编织人际关系网的交际高手往往乐意雇用朋友的孩子,提携球友或牌友的女婿,拉拢将来可能对自己有利的人。这样,一旦自己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时,手上便有一堆现成的人情债可以讨,而且往往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讨得到。

周末晚上别老蹲在家里,多出门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无论是什么活动,只要加入并参与就够了。下班后不要急于回家,因为一下班就回家的人不是没钱在外面混,就是没有朋友,没有本事。多结识一些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对你的生活、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从现在起,与你周围的人架起沟通的桥梁,编织你的人际关系网吧!

No.3 有人脉就有金矿

我们都有着自己的人脉网络。只要你善于开发,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你的金矿。

好人脉,可以为你带来巨大的财富。世界一流人脉资源专家哈维·麦凯就是巧妙地利用人脉来推销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哈维·麦凯刚大学毕业就进入了失业大军。因为当时全国经济萧条,工作太难找了。好在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认识一些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的先生,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布朗·比格罗公司的董事长。四年前,沃德因税务问题而入狱服刑。哈维·麦凯的父亲发现别人控诉沃德逃税的案件有些失实,于是赴监狱采访沃德,写了一些公正的报道,这使沃德非常感激麦凯的父亲。

出狱后,沃德对哈维·麦凯的父亲说,如果孩子毕业后想找个好工作,他可以帮忙。

哈维·麦凯跑了许多家企业,但都因为经济不景气,公司裁员而被拒绝。父亲想起查理·沃德先生的承诺,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让哈维·麦凯给沃德的公司打电话。

谁知沃德回答得十分干脆。他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次日,哈维·麦凯如约而至。他为面试做了充分准备,谁知招聘却变成了聊天。沃德兴致勃勃地谈到哈维·麦凯的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谈话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聊了一会儿之后,沃德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直属公司工作,就在对街———品园信封公司。”

哈维·麦凯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拥有最好的薪水和福利。

那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42年后,哈维·麦凯已成为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麦凯信封公司的老板。

在品园信封公司工作期间,哈维·麦凯熟悉了经营信封业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学会了推销的技巧,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这些人脉成了哈维·麦凯成就事业的关键。

哈维·麦凯说:建立人脉关系就是一个挖井的过程,付出的是一点点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沃德,一个曾经身穿囚衣的犯人,都有可能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因此,你不要忽视和放弃和周围每一个人建立好人脉的大好机会。你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成为你事业中重要的支撑。

好人脉能够为你创造机遇。不善于经营人脉的人无法有效地把握迎面走来的机遇,常常与机遇失之交臂。

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家中实木装饰的餐厅里挂满了镜框,上面镶嵌着李泽楷与一些政界要人的合影,其中有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以及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结交上层人士广植人脉,是李泽楷能够在商界游刃有余的坚实基础。

1999年3月,李泽楷凭父亲李嘉诚与他个人的人脉资源,使香港特区政府确立了建设“数码港”的项目,并将其交由盈科集团投资独家兴建。李泽楷则再次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收购了上市公司得信佳,并将自己的盈科集团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盈科的收购行动及数码港概念的刺激,使其股市市值由40亿元变成了600亿元,成为香港第十一大上市公司,李泽楷一天赚了500多亿。

2003年1月,李泽楷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并与微软的比尔·盖茨、索尼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这些杰出的企业家在一起讨论。这使得李泽楷的个人形象在商界更具有影响力,同时也为李泽楷在商界赚得更多财富,培植了广博的人脉。

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说:“人生最大的财富便是人脉关系,因为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贡献社会。”

上海威顺康乐体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华直言自己有两三千个朋友,每年都会见三四次的有1500多个。而经常联系的就有三四百人。目前吴华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八位数。吴华感言,自己的事业是因得到朋友的帮助才会这么顺利。“包括开公司、介绍推荐客户和业务等,各种朋友都会照顾我,有什么生意都会马上想到我。”

在朋友的推荐下,从1999年到2000年,吴华涉足房产行业。当时上海的房市非常热,很多楼盘都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盛况,而且有时即使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房。吴华通过朋友不仅买到了房,而且还是打折的。

最好的时候吴华手中有十几套房产。2004年,政府开始对房产行业实施限制政策。吴华听朋友的建议将房产及时变现,收益颇丰。

人们成功机遇的多少与其交际能力和交际活动范围的大小几乎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应把营造好人脉与捕捉成功机遇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网,发现和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而拥抱成功!

有人脉就等于有金矿!

No.4 人脉宽,信息广

时代的发展,通讯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进行交流。不论你在教室、会议室、工作站或实验室,打电话给自己的同学、战友、同事或朋友们,互相交换意见、想法,甚至认识一下彼此的朋友,都十分便捷。

认识的人越多,获得信息的过程也越快,掌握的信息也越广泛,越准确。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拥有丰富的信息,便拥有发展的机遇。你的人脉网便是你的情报信息站。你的人脉有多广,信息就有多广。人脉是你事业发展的平台。

具备信息共享能力可以增进经营成果。发明“戴克公开演说法”的戴克就曾说:“沟通是一种接触运动。”

在南京化学公司服务的柯维博士,就强烈支持建立个人通讯网络的做法。“如果同事之间因为没有内部通讯系统而导致彼此缺乏沟通,没有丰富而充足的信息资源,许多研究计划都可能因为重复而白白浪费掉。”

国民党主席连战,不仅是重要的政治人物,还坐拥数百亿新台币的资产。连战及其父亲连震东在投资股票和房产时,巧用人脉,从而避免了投资失误,使得个人财富不断升值。因为他们知道个人掌握的理财知识和理财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多结交几位这方面的良师益友,便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水平。从台北中小企业银行的董事长陈逢源,到彰化银行董事长张聘山,都是连震东的老乡或同学,他们彼此都非常了解。连家通过丰富的人脉资源,获得了丰富准确的投资信息,较好地选择了投资方向,避免了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其个人资产因此而不断增加。

敞开胸怀,投入人群,与人分享信息,是实现个人与周围人共赢的基础。

当你已经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全面的人际关系网络时,你会发现好人脉对自己的工作与事业大有裨益。

有一种洗发水做了如下广告:“我告诉了两个人,她们又告诉了另外四个人……”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了数不尽的女性,个个拥有漂亮而干净的秀发。女人因为人脉获得了美化自己的信息,知道了美发的奥秘;商人因为人脉了解到更多的商业信息,获得了市场与机遇。时下流行的安利、雅芳等品牌的直销方式就是这样建立的。

当你与人沟通、分享资源并建立一个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时,你会发现这不仅使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更让你能充分享受生活并应付其中的变化。

在决定选择这条路之前,仔细评估建立人际网络的好处,最为明显的益处便是常说的“信息就是力量”。“人脉宽、信息广”,我们因此有东西可以与人分享。在工作中,人们可以通过公司的通知、报告与自己所做的研究获得“正式”的信息。而生活中,通过同事、朋友间的闲聊所获得的非正式情报,也同等重要。

在商务交往中,朋友介绍的客户最可靠。如果你和新客户打交道,彼此不了解,想要业务成功,你们就得有个相互信任的过程。若双方都坦诚守信,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但如果双方持一点怀疑态度,那交往起来可能就相当困难了,或许这笔生意就会泡汤。如果有朋友介绍,从中引荐,可以省略一些必要的考察过程,并且可信度高,双方能尽快达成一致。

在现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一个人思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建立为你提供情报的品质优良的人脉网,成了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

No.5 多个朋友多条路

朋友越多,路子越宽,事情就越好办。

几千年来,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的经验和教训所验证。人们现在说的“有关系,就没关系;没有关系,就有关系了”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许多人在办事不顺或者四处碰壁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我有足够多的关系,一定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这个工作!”因为,只要你和那些关键人物有所联系,当有事情想要去拜托他或是与其商量讨论时,你总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回应。

这种与关键人物取得联系的有利条件,就是好人脉所拥有的巨大力量。事实上,你编织的关系网越宽广,你做起事来就越方便。

可见,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网络是我们成功地解决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到达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

王师傅从洛钢下岗半年多了,如今他又上班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居然是工作主动找到他的,当然这还得益于几年前王师傅结识的一位朋友。

两年前王师傅为了给孩子筹集上大学的学费,决定将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出租房子时,王师傅认识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刘女士。在会谈中,双方商谈得十分愉快。不久,王师傅的家搬到了桥西区,与刘女士的公司离得远了,双方联系得也少了。

没有多长时间,王师傅工作的厂子破产了,后来个人承包之后王师傅被下岗分流了,赋闲在家。一次王师傅去桥东办事,遇到了刘女士,双方聊了起来。在得知王师傅下岗在家待业后,刘女士说自己的公司正在扩大,需要一个办理产权手续的员工,不知道王师傅是否愿意屈就。王师傅想,他们只是为了出租房子打过几次交道,双方又有好长时间未曾谋面,所以以为这是一句客气话,并未往心里去,只是口头应承着说回家考虑一下。

哪里知道,王师傅刚办好事回到家,刘女士就打电话问他是否第二天就能上班。刘女士说,办房产手续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岗位,交给陌生人不放心,王师傅是个热心肠,又是熟人,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马上上班。

第二天,王师傅就赶到刘女士的公司去上班了。如今刘女士的公司又扩大了,王师傅成为桥西分部的经理。

王师傅深有感触地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呀。

是的,许多时候,你面临的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但是朋友多了就不一样了,朋友会出主意,出人力、物力为你解决难题。因此,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就职于南京市一家大银行的李华,奉命写一篇有关某公司的资信报告。他知道一家大工业公司的董事长有自己非常需要的资料,于是,李华去见那个人。当他被迎进董事长的办公室时,年轻的女秘书进来告诉董事长,她今天没有什么邮票可给他。“我在为我那8岁的女儿搜集邮票。”董事长对李华解释。

李华向董事长提出一些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董事长的回答很含糊,没有给李华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李华无论怎样试探都没有效果。

回到家中,李华一直想怎么样才能打动那位董事长,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他想起秘书对董事长说的话———邮票,8岁的女儿……李华也想起银行的国外业务部经常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第二天早上,李华带了一些邮票送给董事长。董事长满脸带笑,对李华客气得很,连连感谢,说:“我的小娜将会喜欢这些。”

然后董事长用了一个多小时告诉了李华他想要知道的全部资料,然后,他又叫下属进来,问他们一些问题。董事长还打电话给同行,向他们索要李华需要的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这一次拜访,李华大有收获。

李华所遇到的问题的确很难,因为写某公司的资信报告,有可能涉及企业的财务及商业机密。但是李华给董事长送去他女儿需要的邮票之后,二人的关系由纯粹的业务关系上升到了朋友关系。李华正是以自己的真诚结交了董事长这个朋友,才得到了朋友的帮助,解决了很难解决的问题。

许多情况就是这样,当你无法与关键人物建立密切的朋友关系时,事情往往很难取得进展。可一旦你与他建立朋友关系,无论多么难办的事情都立刻变得容易多了。

No.6 以友为镜明得失

朋友作为一种资源,不仅能在你需要帮助时伸手扶你一把,而且在相互交往中能使你学到许多东西,从人脉资源中获得一种受益终生的“人生资源”。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通过与朋友的交往,你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了解这个社会。我们习惯于从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个社会,从别人的生活经验、书报杂志和传播媒介中了解社会。仅仅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社会知识,其知识面非常狭窄,会使我们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无疑是井蛙窥天。报纸和其他传播媒体所提供的也只不过是一张“地图”,地图的描绘毕竟与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着千差万别。像这样由较狭隘的个人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观,随着人脉资源的扩大,有可能慢慢地得到修正。

13岁的南存辉因为父亲卧病在床,只好辍学当了一名小鞋匠。南存辉一手出色的修鞋手艺,使他结交了十里八乡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南存辉从这些做生意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家开始允许个人经营了。当时全国五金电器市场资源短缺,柳市镇的许多人开始从事旧机器回收工作,他们将机器零件拆卸清洗,再当作零配件卖出。

南存辉感到自己开创新事业的时机成熟了。他拿出修鞋积攒的积蓄,和几个伙伴开了一个电器门市,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后,南存辉的小门市发展成今天的大型企业集团正泰电器。

其次,通过与朋友的交往,你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自己。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是每一个人都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极为有限,几乎无法具体地描述自己的个性、能力、长处和短处。一般,人们所认为的“这就是真正的自己”,通常只看到“有意识的自我”和“行动的自我”,而这些仅仅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惟一办法就是拿自己与周围的人比较,或者从与人的交往中逐渐看清楚别人眼中的自己。人们有时候必须在多次受到长辈的斥责和朋友的规劝之后,才能恍然大悟,真正达到自知之明。“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失去了别人这面镜子,你将无法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

贞观年间,魏征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名能够犯颜直谏的臣子,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于据理力争,从不退让。

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吊唁感叹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之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正是魏征等忠耿臣子的帮助,唐太宗才开创了唐初的贞观盛世。

最后,通过与朋友的交往,你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人生。漫漫人生旅途中,每个人无时不在受着他人的影响,这些人可能是父母、亲友,也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社会,同时也会从他们的生活态度中认识人生的另一个侧面。“三人行,必有我师”,身边的每一位朋友甚至路人,他们其实都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老师,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处事、思维的角度,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表情,学到人生中细微的知识,这些是书本中学不到的“真金”。

朋友没有地域和年龄限制。不同地域的朋友相互交往可以相互了解各自的风俗习惯、人生态度,不同年龄的朋友可以相互诉说人生经历,达到资源共享。

朋友是你的一面镜子,通过朋友不仅可以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人生,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对于启发灵感及增长智慧不无帮助。

No.7 成功在于好人脉

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因为只有拥有事业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脉关系息息相关。没有人际交往人们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遭遇,没有人际交往人们就组不成家庭、社会和国家,更谈不上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经常失败,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好人脉。

成就大事业的很多商界人士都意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因而建构并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现实告诉人们,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专业,只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正因为如此,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去获得与人相处的本领。”

人际关系专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研究,结果都证明:越是懂得好人脉的重要性,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越主动积极,其人际关系也越融洽,越能适应社会,其工作业绩也越大。

莫洛担任美国摩根银行股东兼总经理的时候,年薪高达一百万美元,后又担任了美国驻墨西哥大使,一时在美国声名鹊起。最初仅仅是一名法庭书记员的莫洛,后来缘何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

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他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被推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一跃成为全美商业巨子。据说,摩根银行的董事们选择莫洛担当此重任,不仅是因为他在企业界享有盛名,更因为他在企业界和政府官员中具有好人脉。

吉福特本是一个小小的店员,后来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他常常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人脉是一个人成大事的主要因素,人脉在一切事业里都极其重要。一点没错,拥有好的人脉关系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我们一笔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

纽约市银行总裁凡特立伯向世人表示,自己在雇用任何一位高级职员时,第一步要了解的便是这人是否有为人称道的人脉。

著名魔术大师豪华·哲斯顿,曾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前后40年,他曾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迷惑观众,使大家吃惊得喘不过气来。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创富学》作者希尔曾经在大师的化妆室里待了整整一个晚上,向他不停地请教问题。

希尔希望了解哲斯顿先生成功的秘诀。哲斯顿告诉希尔,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但他有一样东西,其他人却没有。那就是,哲斯顿不仅对魔术怀有深厚的热情,而且对他的观众非常真诚。他告诉希尔,有些魔术师会这样看待台下的观众:“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但哲斯顿却与他们并不一样。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一种很美好的生活。我要把他们当作朋友,并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看。”

哲斯顿每一次在走上台时,总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他们是我的朋友。”

希尔听完后总结说,哲斯顿的成功秘诀就是如此简单,那就是富有爱心。很多观众甚至因此成为哲斯顿的朋友。

一点都不假,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用心去浇灌你的人脉之树,它必将结出成功的硕果!

No.8 做最受欢迎的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浩瀚宇宙中最受欢迎的那颗星,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受欢迎的人,让自己享有丰富的人脉资源。“王婆卖瓜”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就要先喜欢上别人。只要你喜欢别人,别人就会喜欢你———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如果她喜欢我,我才会喜欢她”。持这种论调的人,是很天真幼稚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愚蠢。因为一个不喜欢别人甚至会厌恶别人的人,妄想别人喜欢你,未免有些一厢情愿。试想谁会去喜欢一个根本不喜欢自己,更没有把自己当作朋友的人呢?仔细想一想再反问自己,你喜欢一个痛恨并厌恶自己的人吗?你当然不会,别人也不会。不喜欢别人,而希望别人喜欢自己,那就如同到餐厅里白吃白喝而不付钱。想要得到别人的喜爱,首先必须喜爱别人。

人际关系学者曾做过如下测验:

首先,让参加测试的人写下自己喜爱的人的名字,从最喜欢的人开始依次写在纸上。接着让受测试者将他认为喜欢自己的人的名字,也按照想像中的喜欢程度,依次写在方才记下名字的左边。测验的结果是,他自己所喜欢的对象和喜欢自己的人,两者的次序基本一致。

这个测验也许不算完善,其中的偶然性也较大。但它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在你喜欢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喜欢你。

这就像经济学理论一样,讲究信息对称。个体之间只有相互享有对方的对称信息,双方才会站到同一个公平的点上,才会成为平等的主体,才会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的确,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栽什么树,结什么果。一切都有个因果关系,只要你付出了爱心,你的人脉大树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你也将会成为星空中那颗最受人欢迎的星星。

No.9 人脉是强大竞争力

所谓人脉竞争力就是相对于专业知识的竞争力,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脉网络上的优势。

社会告诉人们,一个人脉竞争力强的人,他拥有的人脉资源相对一般人更广更深。在平时,人脉资源可以让他快速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升迁的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它也往往可以发挥临门一脚的作用,使人转危为安。

据现任得诣科技总经理的梁明成观察,在新竹科学园区,许多工程师都将心力放在技术研发上,而忽略与人的互动,缺少相应的个人竞争力。

梁明成说,专业与人脉竞争力是一个杠杆相乘的关系,如果只有专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分收获”。

高科技产业成长快速,机会也很多,如果工程师们永远不打开另一扇门,不听听别的声音,闭门造车,自己不但可能面临“技术落后,被时间淘汰”的风险,而且将无法晋升管理阶层,更无从探知将技术、市场与行销各领域整合的规律,所以其发展也将受到局限。

如今,人们一谈到人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讲人情、走后门”的同义词。因此,从小学校教育就只重视专业技能,而忽略人际关系的教育,形成所谓“知识的巨人,人际的白痴”的现象。

哈佛大学为了解人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就的影响,曾经对贝尔实验室顶尖研究员做调查。他们发现,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顶尖人才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多花时间与那些关键时刻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物结交良好的关系,在面临问题或危机时便容易化险为夷”。

哈佛学者发现,一位普通的研究人员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会努力去请教专家,之后却往往因苦候没有回音而白白浪费时间。顶尖人才则很少碰到这种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已经建立丰富的资源网,一旦有事请教专家,便能立刻得到答案。

如果你生来没有富爸爸,也没有娶到富家女或嫁给金龟婿,那么,你还有第三个扭转命运的机会———打造你的人脉竞争力。

在你的“人生存折”中,除了金钱、专业知识,你有多少人脉资源?你的“人脉竞争力”有多强?未来,你打算让这个存折变成怎样的数据库?

如今,在一片“专业至上”的社会氛围中,这是一个很另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几乎多数人的反应都是“没想过”。

身经百战的投资专家、台湾所罗门美邦财务顾问董事长杜英宗则肯定地说:“人脉,或者说人际关系,这是一门人生的大学问,很重要。”

台湾的益登科技,因为代理nVIDIA(全球绘图芯片龙头厂商)的产品,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迅速跻身为中国第二大集成电路代理商。公司总经理曾禹旖在六年内,打拼出一家市值逾新台币80亿元的公司。

曾禹旖的老朋友吴宪长说:“在同业或同辈中,论聪明、论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顶尖,但是,他能遇到这个好运,八成以上的因素在于他的人脉。因为他很愿意与别人分享,大家才会好康道相报(台语,意指利益共享),机会之神也才会眷顾他,而不是别人。”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回忆自己的成功历程时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凌航科技董事长许仁旭,也有同样的感受。许仁旭回忆:“凭我这样的学历,要进台积电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当业务,谈何容易?一切都是靠朋友的介绍。”

专门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顾问的美商惠悦企管顾问公司副总经理周淑媛分析:“过去,企业招募人才时,专业知识、学习能力都是首要条件,但在十倍速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知识迅速更新,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任务。如果一个人懂得培养人脉网络的支持体系,他的个人竞争力将得到强化。”

作为群居动物,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免不了处处碰壁。这就体现了一个定律:人脉就是财脉,开拓人脉就是广植财脉!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在哈佛商学院进行的一项领导能力调查中,人们发现:

管理人员的时间平均有75%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80%的企业60%以上的开支用在人力资源上;

管理者所定计划能否执行与执行成败,关键在于人;

……

可见,无论何时何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地区,一个团队,最大、最重要的财富是人。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人脉资源同样重要。你如果想获得事业的成功,那就尽早建立自己的人脉。

No.10 播下种子就有收获

人们常说:“人在四十岁以前是靠能力做事,四十岁以后则是靠人际关系做事!”

在四十岁之后,人们应该善于运用人际关系,这样事业才能做得轻松,而且成效也大。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四十岁以后,仍然无法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活得很失败的!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造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是一日之间可以建立起来的。如果到了四十岁,你才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想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就有些亡羊补牢的意思了。这当然也会有成绩,但要看到成果,必须在三年,甚至五年后,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长时间的经营。人与人之间的了解需要时间。从了解进展到信赖,这个过程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七八年,甚至三十年!三两天就“一拍即合”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利益上的关系。基础很脆弱,这并不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甚至会使你因此遭受毁灭性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经得起考验的人际关系,而不是速成的人际关系,而要有好的、经得起考验的人际关系,就要有一种“播种”的观念,就像农民在田里播种那样!

要得到一棵果树,必须先有种子。而“播种”是获得果树的必要条件。也许种子会腐烂、不发芽,但不播种,就绝不会有果树长出来!经营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的用心是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虽然不一定会有好的回应,但没有用心,你就无法与别人建立并发展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有人主动来和你建立关系,你也要“用心”地回应,这种关系才会持续下去!你若冷淡以对,所有的人都会远离你。

有些种子会在节气到时发芽,但有些却并不这样。像有些干燥的地方,种子可以在土里深埋数十年,只要雨水一来,就迅速发芽。经营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有时你的用心很快就会从对方那里得到回馈,有时却得不到。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回馈”,你不必花心思去期待,只要你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机缘”一到,它自然会发出芽来!而这发芽的时间,有可能是在你四十岁时、五十岁时,虽然时间较长,但总是有希望的!

并非每颗发芽的种子都能长大成树。你得小心勤快地为种子灌溉、除草、施肥,它才有可能长大成树,开花结果。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你必须以热心、善心来维护它,尤其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收获,因为这只会让对方觉得你太势利,太现实,或感到你的目的性太强,从而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并且,你这种“拔苗助长”的作风一旦在人们中散播出去,就会成为你的良心负债!

播的种子越多,发的芽也越多,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获得一片森林,那时收获的果实将令你感到欣慰。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广种薄收。人们在年轻时用的心多,交的朋友当然多。纵然有一些“不发芽”的,但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累积,你的朋友自然会多起来,那时这种人际关系就是你的果树林,而你必然能享受这些甜美的果实!

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无论你现在的人际关系如何,不必着急,用“播种”的态度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且越早播种越好。在不久的将来,你定能够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第二章 好人脉造就无数风流人物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于豪门望族,那些发迹于市井游途的人们,无不是运用了自己建立的好人脉,力排万难,终成大器。拥有了好人脉,你便可以视任何艰难险阻如无物,尽可随心所欲地奔向自己梦想中的远方。

No.1 比尔·盖茨:利用一切人脉成就辉煌

人们常常认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是他掌握了世界的大趋势,还有他在电脑上的智慧和执著。其实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拥有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盖茨在IT界人缘极佳,他是软件开发协会主席,并无偿公布了微软所有软件的源代码。在时下同行相斥的IT界里,他愈发显得宽容无私。

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比尔·盖茨的人际关系法则。

首先,利用自己亲人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20岁时签到了第一份合约,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

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根本不会有太多的人脉资源。那么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自己的董事长,这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大单,顺利地掘到第一桶金,迈出进军IT业的第一步,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其次,利用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

比尔·盖茨最重要的合伙人———保罗·艾伦及史蒂夫·鲍默尔,不仅为微软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也贡献他们的人脉资源。1973年,盖茨考进哈佛大学,与现在微软的CEO史蒂夫·鲍默尔结为了好朋友,并与艾伦合作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第一个版本。大三时,盖茨离开哈佛投入到和孩提时的好友保罗·艾伦创建的微软,开发个人计算机软件。合作伙伴的人脉资源使微软能够找到更多的技术精英和大客户。1998年7月,史蒂夫·鲍默尔出任微软总裁,随即亲往美国硅谷约见自己熟知的10个公司的CEO,劝说他们与微软成为盟友。这一行动为微软扩大市场扫除了许多障碍。

再者,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以及开拓国外的市场,常常会比微软自己王婆卖瓜的方式更加有效。比尔·盖茨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日本朋友叫西和彦。他为比尔·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并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以此来开辟日本市场。

同时,比尔·盖茨雇用非常聪明、能独立工作、有潜力的人来一起工作。

比尔·盖茨说:“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可以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看看比尔·盖茨的成长经历,想想自己的现状,我们比比尔·盖茨还少些什么呢?人脉。并非所有的人都缺乏成就事业的人脉,但是我们往往缺乏重视人脉的思想。从现在起,开始注重培育并且利用你的人脉吧,它会让你和比尔·盖茨一样拥有财富和成功。

No.2 吉田美登子:人脉越好,绩效越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而朋友又有他们自己熟悉的人,于是人与人之间如同链子一样环环相扣,结成了一张硕大的关系网。好人脉往往是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你要顺利地排解生活与事业中的难题与障碍,就要有好人脉,因为人脉越好,事情就越好办。

赢得好人脉的前提,不是“别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吉田美登子在1976年进入三井人寿保险公司京都分公司时,仅是公司直属企业的一名普通的保险理财顾问。她善于营造自己在顾客中的好人脉,从而迅速地成长为日本著名保险经纪人。

进入三井人寿之初,吉田美登子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地去拜访客户,与他们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

一天,吉田美登子离开客户的公司去车站搭车。当她匆忙地赶到站台时,电车正好开走,而下一班车还得再等30分钟。吉田美登子突然看到站台对面有一块医院招牌,于是她大步来到这家医院。刚到门口,吉田登美子便凑巧撞上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吉田美登子一时头脑反应不过来,便劈头直说:“我是三井人寿的吉田美登子,请您投保!”

遇上这么一位冒失的推销员,医生也一时间哑口无言。好在医生刚刚结束了一个病诊,心情很好,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的医生对吉田美登子的单刀直入产生了兴趣。“这么简单就要人投保呀?有意思。进来聊聊吧!”

在那位医生的办公室里,吉田美登子将平时所掌握的保险知识全盘托出。但是,医生却告诉她,他早已买了好几份保险。可是吉田美登子的服务态度十分认真,医生不忍心让她过于失望,于是真诚地说:“保险实在高深莫测。说实话,我已经买了五六份,每次都被保险推销员说得天花乱坠,可事后心里还是一塌糊涂。这里有我两张保单,就当是你学习,给你拿回去,评估评估好了。”

吉田美登子带着保险单分别拜访了这位医生投保的两家保险公司。在确认保单的内容之后,她为医生制作了一本图文并茂的解说笔记,又用笔画下重点,好让医生容易了解。

当医生把解说笔记交给他的会计师看时,会计师极力称赞吉田美登子的这份评估报告,而且还建议医生要买保险就最好找吉田美登子买,因为她对于保险知识了解得十分透彻。于是,医生就正式要求吉田美登子为自己重新组合设计已有的那六张保单,以便以较少的投入收获更大的效益。

吉田美登子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建议将着重身后保障的死亡保险转换为适合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险与年寿保险。吉田美登子的热忱态度,获得了医生的好感。这位医生不但为吉田美登子带来一份高额定期给付养老保险契约的业绩,同时也给了她一次难得的比较各家保险公司保险商品的机会。

后来,这位医生感激吉田美登子在保险方面给予的真诚建议与帮助,又将她介绍给几位要好的同事。这几位同事也都请求吉田美登子为他们评估现有的保单。而她也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制作解说笔记,详细记录何时解约会得到多少解约金、不准时缴费的结果、残废后的税赋问题等等。

吉田美登子通过客户的层层介绍,由一个医生团体介绍到另一个团体。就这么辗转引介,吉田美登子终于拥有了最高医师客户占有率的保险推销员头衔。

随后,通过不断地运用由一个朋友到一批朋友的方法,吉田美登子扩大了现有的保险市场,同时努力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因为她与客户的关系极为良好,拥有极佳的人脉,许多客户就会以“回馈一张保单”的方式,向吉田美登子表达谢意,并且一再地为她介绍几位新客户,使她的业绩一直保持着最高记录。

由此看来,生活中,多一份人脉,就少一份烦恼。一个好的人脉就是一张广大而伸缩自如的关系网。拥有这张网你就可以活得轻松自在、潇洒自如,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No.3 乔治·波特:贵人无处不在

从最底层的服务生到豪华酒店的老总,其间的路程需要几年?许多人都会认为这个答案很难给出,因为许多人做了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服务生也未能如愿以偿地成为酒店老总。然而,乔治·波特却在“一夜之间”实现了这个别人几十年都未曾实现的转变。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对老夫妇在路上艰难地走着。终于,他们发现了一家灯火通明的旅馆。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服务生申请住宿。

当时,乔治·波特正好在这家旅馆值夜班。他说:“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间已经被早上来开会的团体订满了。”老夫妇听了乔治的话很失望,准备另找一家旅馆住宿。乔治拦下了老夫妇说:“若是在平常,我可以送你们去附近的旅馆,可是我无法想像你们要再一次置身于风雨中,你们何不待在我的房间呢?它虽然不是豪华的套房,但还是蛮干净的,因为我必需值班,我可以待在办公室里休息。”乔治很诚恳地向这对老夫妇提出了这个建议。

这对老夫妇大方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对给乔治带来的不便致歉。

第二天早晨,雨过天晴。老先生前去结账时,在柜台服务的仍是昨晚的那个年轻人乔治。乔治亲切地告诉老人:“昨天您住的房间并不是饭店的客房,所以我们不会收您的钱,也希望您与夫人旅途愉快!”

老先生不断地向乔治道谢,并且称赞:“你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员工,或许改天我可以帮你盖家旅馆。”

乔治听了微微一笑,只当老先生是在说一些感激的话,并没有记在心上。几年后,年轻的服务生收到一封挂号信,信中叙说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对老夫妇的故事。另外还附有一张邀请函和一张纽约的来回机票,邀请他到纽约一游。

在抵达纽约曼哈顿后,乔治在第5街及34街的路口遇到了那位当年的老先生。这个路口正矗立着一栋华丽的新大楼。老先生告诉年轻人说:“这是我为你盖的旅馆,希望你来为我经营!”

乔治惊讶不已,说话变得结结巴巴:“您是不是有什么条件?您为什么选择我呢?您到底是谁?”“我叫威廉·阿斯特,我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我说过,你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员工!”老先生郑重地告诉年轻人。

那家旅馆就是纽约最豪华、最著名的华尔道夫饭店。这家饭店在1931年启用,并且成为了旅客们极致尊荣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国的高层政要造访纽约下榻的首选。当时接下这份工作的年轻服务生乔治·波特成为了奠定华尔道夫世纪地位的著名企业家。

是什么让年轻服务生乔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毋庸置疑的是他遇到了“贵人”。可是如果当天晚上是另外一位年轻人当班,或者乔治·波特以一种不耐烦甚至冷冰冰的态度为老夫妇服务,会有一样的结果吗?

生活中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因缘,每一个因缘都会使你结识一位新朋友,拓广你的人脉,每一个因缘都可能将你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要重视任何一个人,重视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重视任何一次拓展人脉的时机。

学习对每一个人都热情相待,学习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学习对每一个机会都充满感激。请相信,贵人出于好人脉,你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No.4 钟彬娴:大树下面好乘凉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这些都说明了人脉对于一个人的生活、事业的重要性。

好人脉会使你得到朋友的提携和照顾,因此好人脉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容易脱颖而出,二是缩短奋斗的时间,三是办砸了事能有所庇护。

让关键人物帮自己,这是雅芳CEO钟彬娴———全球最成功的华裔女性的成功经验。最近,《时代》杂志评选出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钟彬娴是惟一入选的华人女性,她的成功之路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奇迹。

1979年,一无背景、二无后台的钟彬娴以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当时她准备在零售业锻炼一段时间,然后再进入法学院学习法律。在她看来,零售业的经验将有助于她在需要悟性高、脸皮厚的法律业立足。于是她加入鲁明岱百货公司,成为一名管理培训人员。

钟彬娴的家族没有一人有零售背景,他们都是专业人士。因此,当她直面零售工作,与客户打交道时,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钟彬娴决心在工作中开拓自己的人脉。

幸运的是在鲁明岱百货公司,钟彬娴遇到了公司首位女副总裁万斯。此人自信机智,讲话清晰有力,进取心强烈,是成功女经理人的楷模。钟彬娴虽然意志坚强,但还是觉得自己保留了亚洲人顺从的特点。她意识到,如果要在相互搏杀的商业社会立足,就必须摆脱这些痕迹。于是为了向万斯学习到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巧,钟彬娴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对待万斯,并很快取得其信任,让她心甘情愿充当自己的职业领路人。“有些人只等着机会来临,”钟彬娴说,“我不这样,我建议人们要抓住能带你飞翔的人的翅膀。”在万斯的帮助下,钟彬娴在鲁明岱百货公司升迁很快,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她已成为销售规划经理、内衣部副总裁。

1987年,万斯接受了玛格林公司的邀请,并且成为该公司首位女CEO。她建议已经和自己成为知己的钟彬娴和她一起去,于是,钟彬娴就跟随万斯来到了旧金山。“我认为为那些能够提升你职业前景的人工作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做到了当今的职位的原因。”钟彬娴说。

在玛格林工作5年后,钟彬娴被提拔为高级副总裁。其管理技能以及在商界中广博的人脉引起了雷曼·马科斯公司的注意,他们提供了钟彬娴不能拒绝的优厚条件。虽然这意味着将离开万斯,但“这是个棒极了的机会,而且公司、工作职责都比以前大得多”。

1991年,钟彬娴成为雷曼·马科斯公司执行副总裁和时尚代言人。接下来的两年里,钟彬娴负责将奢华的服装推向美国高层收入消费者。美国只有3%的人可以谈笑自若地定期光顾雷曼·马科斯。这种现状挫伤了钟彬娴的野心,她开始厌倦和富人打交道。她认为真正的挑战,不是说服有钱人花费他们可以任意支配的钞票,而是劝说大众用他们辛苦挣来的钱买你所推销的东西。

此时,钟彬娴开始兼任有着110多年直销历史的雅芳公司的顾问工作。在雅芳,钟彬娴卓越的才华和超绝的人脉拓展能力吸引了雅芳CEO普雷斯的注意力。七个月后,她正式加盟雅芳公司。虽然雅芳的产品没有雷曼·马科斯公司的高档,但其市场却更为广阔。而且雅芳的企业文化对她很有吸引力,公司1/4的董事、将近一半的高级经理都是女人,在这里没有挡住女性升迁的玻璃天花板。很快钟彬娴便在雅芳拥有了自己的人脉资源,并以卓越的管理才能获得高管普雷斯的欣赏,与之结为好友。

1999年11月,在经济高速膨胀时期,雅芳却股票下滑,销售量下降。这时,普雷斯力荐钟彬娴继任CEO接手雅芳。20个月内,钟彬娴从广告、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对雅芳进行了大检修,使雅芳焕然一新。更令人称道的是,她没有放弃雅芳原来的销售队伍,反而使这支队伍重现活力。钟彬娴延用老职工,无疑是一种广植人脉的策略,使得她的每一项改革工作都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的大力支持。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女性,在40岁出头就能升到这样的位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钟彬娴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善于建立自己的好人脉,找对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人物。这就是当代成功速成法则,确实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捷径。

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但有一点可以做到,就是你可以营造自己的好人脉,选择自己的关键人物。

任何一位能够在人生道路给予你帮助和鼓励,影响你人生路线的人都可以视为关键人物。关键人物可以是你的上司,可以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也可以是你的同学、亲属,甚至可能是一位萍水相逢的人。

关键人物就在你身边,你只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No.5 莫泊桑:伯乐扶助走上红地毯

也许一些成功人士当中,不少人抱有传统的观点,认为只要自己的作品好,无需他人的帮助,照样能脱颖而出。其实,这种观点是荒谬的,他们夸大了自己的成就,忽视了别人给予他们的帮助,忘记了人脉对于他们个人成功的作用。殊不知,在现实中,你的才能再高,作品再好,也得找伯乐点拨,否则独自在黑暗中探索,虽然也有成名的机会,但是十分渺茫。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是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羊脂球》、《俊友》和《项链》等许多优秀作品,至今广为流传。小时候的莫泊桑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曾因盗窃被学校开除。后来,文学巨匠福楼拜发现了莫泊桑的文学天赋,并将他引向文学的正道,莫泊桑因此得以留名千古。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父母在他幼年时分居,由母亲将莫泊桑和弟弟抚养成人。因为母亲爱好文学,他幼年时期的环境有很浓厚的文学气氛。文学巨匠福楼拜与莫泊桑的母亲是幼时很好的朋友,他们常常一起谈论文学方面的问题。

十多岁时,莫泊桑考上了易北特神学院。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牧师。可是莫泊桑却没有当牧师的愿望,他在学院上学时因为偷了一个神父的酒喝而被学校开除了。

普法战争结束后,莫泊桑服兵役来到巴黎,先后担任海军部和文化部的公职。在此期间,他去拜访了母亲的朋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并成为福楼拜的正式弟子。

福楼拜以一部《包法利夫人》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他一直想找一个有培养前途的高足。莫泊桑则一直想找一个德高才高的恩师。两人在彼此的渴望中相遇,结为师徒也就很自然了。此后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勤奋写作。在那漫长的7年过程中,每逢星期日莫泊桑就带了诗稿、剧本和小说来找福楼拜求教,当面看着恩师怎样用蓝铅笔修改他的稿子。

在亲密的交往中,福楼拜教给莫泊桑一个达到文学成就的三重定理:“观察,再观察,再观察。”1880年,30岁的莫泊桑发表短篇小说《羊脂球》,这部作品受到福楼拜极大的赞赏,从此莫泊桑在法国文坛站稳了脚跟。又过了三年,莫泊桑的《一生》发表,得到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肯定,成为世界性的当红作家。

虽然莫泊桑因病早逝,只活了43岁,但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部游记和270篇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坛有很高的地位。在莫泊桑的成长历程中,很显然,他的成功受益于恩师的点拨与提携。如果没有福楼拜的引导和悉心指教,他很难取得如此成就。

如果莫泊桑没有福楼拜的指点,恐怕仍是一名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出名要趁早,当今人才辈出的时代出名更需要广植人脉,更需要伯乐的帮助。

No.6 亨利·福特:找个有远见的朋友

司马迁曾说:“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免于无形。”找个有远见的朋友,可以协助你“避免无形”。

找个有远见的朋友并且想方设法获得他的赏识,就等于既得到眼前的实际帮助,又得到了对未来的信心。

在20世纪2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就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大街上奔跑的汽车有一半是福特公司制造的。到1930年这个汽车公司共生产了汽车2000万辆,成为著名的“汽车王国”。该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在世时拥有10亿美元的财产,按1998年底的比价计算合231亿美元,列世界富豪榜的第12位。

但是在创业时,福特曾经遭受过两次失败。最终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才使自己的公司开始走上正轨。他的成功,有朋友马尔科姆逊的一份功劳。

福特的父亲是美国密执安州台奔镇的农场主,小时候的福特就喜欢摆弄家中的各种机器。

16岁时,福特开始在一家船舶发动机厂工作,学习了8年机器制造。婚后福特开了个很大的农场,生活很安逸。

然而心中的汽车梦,驱使福特不久又带着妻子重返底特律,受聘于爱迪生照明公司当了一名机械师。两年后福特被提拔为主任技师。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研究他的“自动马车”。

1892年,查尔斯·杜里发明了美国的第一辆汽车。福特受到启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研究“自动马车”的决心。1896年春天,他终于在工作之余制造出了他自己的第一辆汽车。这辆汽车在当时是性能较先进的。1899年他制造出了3辆这种汽车。这年年底,福特成立底特律汽车公司,并且担任制造方面的负责人。然而毕竟缺乏经验,工人素质又很低,该公司不堪重负,于1900年倒闭。福特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不甘心失败的福特,四处寻找投资人,准备东山再起。1901年,在一批经销商的支持下,福特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由于福特将主要精力耗费在赛车的研制上,经销商对这种没有商业价值的车型不感兴趣,加上所雇来的工人技术水平太低,加工零件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所以产品卖不出去。硬着头皮挺了一阵,1902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宣布倒闭了。

两次创办汽车公司的失败都没有使福特失去信心。他抱着坚强的信念继续努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准备重新开始。然而前两次失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很多有钱人不敢投钱给他,担心像前两次那样钱会有去无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福特的努力下,煤炭商马尔科姆逊答应与他合作,重新创办汽车公司。1903年初,在马尔科姆逊的支持下,福特创办了福特—马尔科姆逊汽车公司。当时股本总额为10万美元,现金资本只有2.8万美元,福特与马尔科姆逊各持有25%的股权,其余为一些小股东。

福特吸取前两次创业失败的教训,将经营方向集中在市场所需求的大众化汽车上,并且采纳马尔科姆逊的建议,聘请了12名具有丰富制造经验的技工。这一次他成功了,企业走上正确发展的方向。1904年度,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汽车1700辆。

福特公司后来引进流水线生产汽车,产量大增。1923年福特汽车公司达到它最鼎盛的时期,当年的汽车产量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57%,全世界有一半汽车来自福特公司,以至于许多人要选福特当1924年的美国总统。

虽然亨利·福特之后的几个接班人曾使福特汽车几度沉浮,但它依然是世界上经营得最好的企业之一。1998年度“福特汽车公司”的销售额达1444.16亿美元,居世界大公司的第三位;利润额220.71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万丈高楼平地起。好人脉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所在,没有朋友在关键时的慷慨解囊,就不可能有福特的第三次创业,也可能就没有福特公司今天的“万丈高楼”。

No.7 曾宪梓:不靠菩萨靠人脉

要实现事业的发达,靠菩萨保佑,靠自己单打独斗,都无济于事。只有人脉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口渴的时候一滴水胜似甘露,关键时候他人的资助可以打开人们通向成功的路。

著名的“领带大王”曾宪梓生产的“金利来”领带名扬四海。当年他创办香港金利来集团时,仅仅有6000港元的资本。发展到今天,金利来集团已经成为庞大的企业集团,曾宪梓个人财富超过20亿港元。回顾曾宪梓的发迹史,几乎无人不为他当年不争遗产换得他人解囊相助而感慨。

曾宪梓的父亲曾荣发和叔叔曾桃发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赴泰国做小生意。曾宪梓4岁那年父亲病逝,留下的两间小百货店由叔叔打理。

这时曾宪梓与母亲生活在老家。1961年曾宪梓中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农科院生化实验室工作。

后来,曾宪梓的哥哥曾宪概去了泰国,哥哥认为父亲的遗产只是交给叔叔打理,故要求收回叔叔“侵占”的父亲遗产。哥哥常与叔叔发生争吵,两人积怨渐深。为了与叔叔抗衡,哥哥多次来信要曾宪梓到泰国去,好联手向叔叔讨回父亲的遗产。

1964年曾宪梓到了泰国。当哥哥与叔叔争吵时,曾宪梓默不作声,脸上还带着羞容。不久,曾宪梓从别人口里了解到,日军占领期间,曾家被日军和当地流氓洗劫一空。后来叔叔几乎是白手起家,惨淡经营了20余年,生意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曾宪梓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决定不依赖先父的荫庇,自己创业。

曾宪梓无意与叔叔争遗产,他把精力全部投到领带制作上。他制作的领带,交给哥哥的百货店销售。1966年,曾宪梓的妻子黄丽群带3个儿子来到泰国。曾宪梓为养活一家5口人而发愁,加上不习惯泰国炎热多雨的气候,便决定回香港发展。

由于曾宪梓主动放弃遗产之争,叔叔被他的理解宽容所感动,对他特别好。在他返港前,叔叔有心帮助他,拿了一匹英国绒布给曾宪梓做领带,好让他赚点盘缠。曾宪梓帮叔叔做了60打领带,本来制作款仅仅为900港元,叔叔却给他1万港元。曾宪梓说他无功不受禄,坚持只收取900港元,余下的钱全部退还给叔叔。

1968年,两手空空来到香港的曾宪梓,寄住在姑妈家。到港没几天,曾宪梓就收到了叔叔寄来的1万港元。叔叔一再声明,这不是做领带的额外报酬,而是给他一家的安家费。在这种情况下,曾宪梓收下了这1万元钱,并回信给叔叔,表示一定发奋努力,回报叔叔雪中送炭之恩。

叔叔资助的这1万港元对于曾宪梓起了很大作用:2000港元给姑妈过春节;2000港元租下油麻地平安大厦一套60平方米的住宅,使全家有了安身之处;剩下的6000港元全部作为创业资本,购买做领带的工具和用料。租房、过节、创业全解决,真是一举三得。

创业之初,条件艰苦。曾宪梓开的是夫妻店,厂房就是家里的小客厅。曾宪梓做裁剪,黄丽群缝边,他们的工具只有一台缝纫机、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个熨斗。每天他们俩干到深夜一两点,赶制出一批后再拿到九龙最旺的尖沙咀去兜售。

曾宪梓一人承担推销工作。他总是风雨无阻,出现在洋服店和衣档小摊,耐着性子推销自己的产品。期间他也碰到过不少尴尬事,有一次一位洋服店老板见他衣衫褴褛,竟然对他下逐客令,他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回家后他领悟到自己做领带生意,竟然不重形象,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第二天,曾宪梓穿着整齐的衣服去向店老板赔罪,并且诚心诚意地请老板喝咖啡,他的真诚打动了对方。后来,那位老板不仅接纳他的领带,还成了他的好朋友。这位店老板在曾宪梓开辟领带销售渠道、成就个人事业方面给了很大的帮助。

曾宪梓毕竟受过高等教育,懂得把握市场潮流,同时他的真诚守信也使他在自己住地附近的商店建立了良好的人脉。曾宪梓决定用泰丝做领带,他设计好款式图案,寄给在泰国的叔叔,请他到相关的厂家采购或定制。叔叔多次在资金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帮他,共为他付出了约3万港元的订金。泰丝做的领带,果然不同凡响。曾宪梓凭精致的制作,终于把领带打进了百货公司寄卖。一年半以后,他除去一切开销,净赚了3万多元利润。他立即乘飞机前往泰国,把钱还给叔叔。叔叔说他攒下这些钱不容易,让他留着做大事业。曾宪梓坚决要还,叔叔拗不过他只好收下,并说:“我今生没见过像你这样重义轻财的人,菩萨一定会保佑你发达!”

叔叔的话一点不假,曾宪梓后来真的发达了。但他不是靠菩萨,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己营造的好人脉。1970年,曾宪梓夫妇创办“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员工增至100多人。从这一年开始,他们所生产的领带,正式采用“金利来”商标。

20世纪80年代,金利来突破单一领带产品的经营范围,将产品扩展到“男人的世界”,产品包括T恤衫、运动服、西服、皮带、皮具、袜带等。90年代,金利来的生产基地基本上转移到内地,其中以曾宪梓老家梅州的金利来中心规模最大,占地120亩,设有10家工厂。

曾宪梓成功后为公益事业捐款数亿港元,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任何人都不可否认,在曾宪梓成功的路上,叔叔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No.8 泰森:天才的成就也需要伯乐

并非所有的天才都有天才般的成就,只有被伯乐发现,天才才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广植人脉,会增加你找到自己的伯乐的几率,缩短你的成功历程。

一名天才式的伯乐具有一双慧眼,他能在芸芸众生中迅速判别出谁是英才,谁又是庸才,他能使才能超绝的你脱颖而出,一夜成名。世界重量级拳王泰森就是被一名伯乐发现的。

泰森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贫民窟的一个黑人家庭里。1968年,在泰森刚两岁时,父亲吉米抛下泰森母亲和他的哥哥姐姐离家而去,泰森很小便成了一个无人管教的野孩子。

泰森的母亲是个小学教师,因生计所迫,她不久就与泰森后来的继父同居了。继父性格暴躁,经常打骂母亲。在泰森9岁那年,继父又一次痛打母亲时,泰森和哥哥姐姐一起冲上去痛打了继父。从此,继父畏惧泰森的厉害,不敢再打母亲。泰森也成了一个“管不了”的孩子。在12岁之前,他已进拘留所达40次之多。

1978年的一天,12岁的泰森被押进太龙学校。太龙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来自不幸家庭的黑人后代。这所学校实际上相当于劳教学校。泰森在这所学校里依然劣性不改,他用拳头赢得了别人的“尊敬”。次年他被押往埃尔姆伍德少年犯管教所,继续接受改造。如果不是遇到伯乐斯图尔特和达马托,泰森可能永远也只会是个流氓。

一天上午,泰森又在和别人打架。管教所的拳击教练比尔·斯图尔特正好路过这里。他本来要去制止这场少年们之间的斗殴,没想到却被泰森出拳的勇猛所吸引了。当泰森以一记又准又狠的重拳砸在对手下巴上时,他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多么漂亮的钩拳!”

作为拳击运动员,1974年斯图尔特曾获美国全国“金手套”轻量级拳击冠军。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成为拳王后,便把兴趣转到培养青少年拳手方面来。

斯图尔特很快制止了泰森打架,他对泰森说:“你这么结实,是块好料子。我来教你打拳,你同意吗?”

泰森看了斯图尔特一眼,不解地说:“我打架已够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学打架?”斯图尔特耐心解释说:“是学拳击,不是学打架。阿里,你知道吗?他就是拳王,你们黑人心中的骄傲。你认真学,你也会成为拳王!”

提到阿里,少年泰森自然知道,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就这样,斯图尔特把他带到了管教所的拳击房。这里有很多器械,还有二十多个与泰森年纪相近的孩子在练拳击。泰森感到很新奇。

从此,泰森开始了拳击生涯,这是泰森人生历程上的重大转变。斯图尔特作为启蒙教练,真正称得上是泰森的“伯乐”。泰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拳技突飞猛进。拳击房里那些练拳击的孩子,个个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有一天,斯图尔特满脸严肃地对泰森说:“孩子,我再也没资格当你的老师了。离这儿不远的卡斯蒂尔街,有位非常有名的拳击教练叫库斯·达马托。他是我的朋友,我想办法让你到他那儿去学拳击。你在他那儿只要好好学,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的。但愿上帝保佑他能收下你!”

泰森见斯图尔特对达马托如此敬重,不免先产生了几分敬畏。达马托是美国拳击界乃至世界拳坛的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拳击教练,曾发现和培养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重量级拳王帕特森和世界次重量级拳王托里斯,而且他还是个拳击理论家,拥有一套独特的理论和训练方法。达马托与好友创办的“帝国拳击俱乐部”办得红红火火,培养了大量人才。

1979年初春的一天,斯图尔特向达马托举荐泰森。达马托非常兴奋,因为他正为找不到好苗子而苦恼。达马托对斯图尔特说:“你把他带过来,我测试一下吧!”

在达马托面前,斯图尔特亲自与泰森“过招”,为的是让泰森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果然,泰森左右躲闪的灵巧动作以及进攻时的勇猛出拳,令达马托大喜过望。

达马托收下了泰森,并为他办理了担保。这样泰森便提前离开埃尔姆伍德少年犯管教所,与他的第二位伯乐达马托住在一起。达马托像亲人一样对待泰森,让他一边在学校读书一边练拳击,但泰森不是读书的料,老在学校惹事打人。无奈之下达马托只得让他结束学校生活,专门请家教为他开设文化课。

达马托为了培养泰森,为他请来了一流的拳击教练,为他提供了最好的训练设施。泰森15岁时夺得全美少年奥林匹克冠军,18岁进入职业拳赛,1987年他成为继阿里之后又一个获得世界三大拳击组织金腰带的“三冠王”。在泰森的辉煌时代,他仅用91秒就击倒对手,创下每打一拳价值为1000万美元的纪录。

泰森确实是一位世界罕见的拳击天才,但是如果没有斯图尔特和达马托这两位天才的伯乐,泰森也只能是一个流落街头、频繁出入牢狱的“问题少年”,世界也将会少了一位拳王。

No.9 李兴浩:信誉成就草根新贵

好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券。

好的企业家通常都具有这样的共同特点:拥有良好的人脉,可以上下通达,左右逢源。

草根新贵、志高老总李兴浩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因为他持有一种“财富是美誉度和人脉”的财富观。

李兴浩曾经受邀为大学生做过一场名为“财富·未来”的演讲。在演讲会上他讲道:“财富是由美誉度、人脉、金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好的个人形象‘美誉度’,同时又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人脉’之后,不想成功也难,自然而然就拥有了以上所说的财富。”李兴浩的财富观来自于他的切身体会。志高空调的坎坷经历告诉李兴浩:一个企业有了美誉度和人脉基础,它的财富才会越来越多,实力才会越来越强大。

在商场中,李兴浩更看重的是人脉。而人脉靠什么组成,靠什么得来呢?李兴浩认为最根本的是诚信,是诚信使志高站在行业之巅,也是诚信使志高在经历危难之后再度崛起。如今,在珠江三角洲,志高拥有最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他的一纸白条可以买200万到800万的原材料。其原因就是因为那里的供应商朋友都知道,在中国空调行业,志高空调的董事长李兴浩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这些都是因为李兴浩做生意这么久,从未对朋友食过言。信用使志高赢得了资金,赢得了理顺内外关系的条件,赢得了渡过难关的机会。

在1993年美的空调上市时,李兴浩的志高空调才刚刚开张。李兴浩与一位台商各投资600万,合作建空调厂,他占51%的股份。然而,投产当年,便遭遇空调大战。当时全国已有空调生产流水线150多条,年产能力500万台左右。

当年,科龙空调率先降价1000元,其他品牌纷纷跟进。于是李兴浩决心推出中国最便宜的分体空调,这个决定让许多同事无法理解。然而,当年志高只卖出几千台。1995年,志高空调的销量也只有1万多台。持续的亏本经营使台商逐渐丧失了继续投资的信心。正在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志高无端被人先提货后付款地骗走价值1000多万元的空调,血液顿时抽干。台商撤资,流动资金几乎全部被抽走,创业骨干离心离德,志高的账号被法院查封,企业处在崩溃的边缘。

死马也要当活马医。绝望的李兴浩召开了供应商会议,坦率地告诉他们自己面临的资金困难,希望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由于李兴浩在多年来的商务合作中,十分注重信誉,从未失过言,自己再困难也没有欠过供应商的货款,所以当时很多供应商很同情李兴浩的遭遇,也十分信任他,当即表示一年都会供货给李兴浩。同时,李兴浩拿着供货合同找到一位素不相识的法官,重申自己是要做企业,而非搞垮企业。李兴浩的真诚及其在企业界的良好信誉感动了法官,企业在银行的账户被解冻。

志高活了下来,李兴浩说他当时惟一的本钱便是信誉,“我只要表了一个态,我一定可以兑现。到今天20多年了,我还是这样。”李兴浩还说:“志高至今没有一笔推迟还贷,拖欠利息。银行记录非常好。”

正是凭借诚信的经营原则,志高不仅赢得了广东发展银行6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还获得了不少500强企业和跨国大企业三菱、现代、大金等的信赖和合作机会。

和供应商及经销商的诚信合作使志高空调赢得了迅速发展的保障,这同时也使志高空调年年取得胜利。

好人脉,好成功。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饱尝了风刀霜剑的考验,成功的目标依然遥遥无期时,你不妨审视一下自己,自己是否还缺乏一个可以为你插上腾飞翅膀的好人脉呢?如果你在人脉积累方面做得还有所欠缺,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经营自己的人脉吧。

No.10 张近东:依靠人脉优势雄霸天下

近几年,一些著名跨国商业连锁企业如家乐福、沃尔玛、普尔斯马特等都已经进入中国。

以张近东的苏宁为代表的新兴民营家电连锁企业已经成为中国零售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经历了圈地、重组、上市之后,他们已做好了“与狼共舞”的准备。

前不久,苏宁被确定为国家商务部确立的“国家重点扶植20家零售企业”之一。张近东的目标是:苏宁要做中国本土的、立得住且叫得响的商业品牌。

张近东认为:对抗外资企业,苏宁最大的优势就是与生产企业合作多年建立起来的人脉。从管理的角度看,外资品牌与苏宁电器相比其优势并不明显。同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制造基地,欧美、日韩等国家的跨国家电品牌也在向中国转移,所以在供应链方面苏宁具有很大的优势,服务成本也比较低。苏宁与国内的家电生产企业合作了那么多年,相互了解得比较深,彼此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商业连锁企业而言,人脉是非常重要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商业企业,如何保持良好的人脉关系对于苏宁的发展很重要。

张近东认为厂商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平衡的问题,厂商与厂商实际上是绑在一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市场瞬息万变,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经营的定位策略不可能是永恒的,要不断地通过换位思考,不断寻求企业的再定位、再发展。张近东认为:厂商之间从企业经营管理者个人的角度看,始终有着永恒的个人友谊;但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种利益就是厂商之间相互服务、相互支持、平等互惠地利益互动和共同发展。

在新形势下处理厂商关系,张近东的观点很明确:第一,厂商之间定位要明确,可以换位思考但不能越位,一旦越位,就会分工不明,丧失双方合作的物质利益基础;第二,厂商之间有利益之争,但双方要把利益的创造摆在首位,创造利益、分享利益的合作是长远的,单方面追求利益再分配、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是难以长久的。

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制定的游戏规则实际上是厂商各方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的选择。一方面企业希望在苏宁卖产品,希望苏宁下大力气推广产品;同样,苏宁下大力气推广这个品牌,也希望这个品牌会支持苏宁。这样就会慢慢地形成一个行业规则。苏宁不会厚此薄彼,但在发展中,肯定会在某个阶段或某个区域,与某个品牌甚至某个品牌的某个人合作得更融洽。

得渠道者得天下。继国美总裁黄光裕荣升内地首富之后,苏宁在证券市场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现。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发行价仅为16.33元的苏宁电器,股价一度最高冲到50多元,成为目前沪深股市当之无愧的第一高价股。苏宁电器上市只有短短3个月,董事长张近东个人持股的账面财富就增加了7个亿,其个人持有的3800万股市值高达19亿元。

在张近东眼里,财富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对于商业连锁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人脉。多年来,凭借张近东个人魅力搭建的雄厚的人脉资源也是苏宁今日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张近东生于江苏,兼具北方人的豪爽与南方人的缜密,待人接物一向礼数周全而且真诚义气。正是这种性格使他结交了各行各业的众多朋友,也催生了今日的苏宁。

20世纪90年代初,空调市场供不应求,货源很紧张,掌握了货源则意味着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张近东就是在朋友的支持下,进入家电行业,淘到了“第一桶金”。

2004年7月22日,张近东在深圳为苏宁正式登陆中小企业板举办的晚宴,俨然成了家电大佬的私人聚会。海尔、康佳、创维、长虹、TCL、科龙等国内著名家电品牌的领军人物纷纷到场,嘉宾甚至还包括已经鲜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春兰集团总裁陶建幸、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等等。

张近东这种“一呼天下应”的气势,一方面得益于在家电行业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形成的、以商业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形态,另一方面则是体现了张近东人脉经营的老到。

张近东与生产企业的深厚友谊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生产企业不景气的时候,各品牌一年一度的经销商会议,张近东只要有时间,就会亲自参加,并按主办者要求发言、领奖,虽然大多数的经销商会议本质上只是一个联谊会。

然而,张近东坦言:“其实我现在已经不负责具体业务了,去了并不一定解决什么问题。但如果企业一定要我去捧场,或者认为我在会好一点儿,那我一定会到场。”

而在苏宁每年组织的工商协作会议上,张近东肯定是喝得最多的,他认为除了语言之外,酒可以代表他的诚意。

张近东对待合作伙伴如此,对待苏宁的内部员工也是如此。

尽管苏宁是一个地道的民营企业,但苏宁的管理层并没有一个张近东的亲属,是一个相当职业化的团队。苏宁上市积聚的财富也没有集于张近东个人身上,他个人直接和间接控制苏宁电器42.12%的股权,苏宁的其他管理高层持股至少30%以上。正如许多媒体评论的那样,苏宁上市打造的是一个“富翁团队”。张近东深谙“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道理。也许正因如此,苏宁的管理团队一直比较稳定。

如今,苏宁电器集团已成为公众上市公司,如何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是张近东现在所面临的又一个重要的课题。

坐拥十几亿身家的张近东最初下海经商,就是为了多赚点儿钱,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当时一个人单打独斗,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张近东的目标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如今,包括张近东在内的苏宁的管理层早已远离了为赚钱而做事的心态,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员工的责任,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在推动着他们前进。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张近东才会去考虑公司上市的问题。

张近东坦言,苏宁发展到今天,讲究的是“无为而治”,他从内心感激他们的管理团队。

No.11 唐纳德·特朗普:构建政经人脉,事业蒸蒸日上

美国社会最具“美国梦”色彩的商界奇才唐纳德·特朗普依靠人脉创造了财富传奇,从特朗普大厦,到“环球小姐大赛”、高尔夫俱乐部,再到今年风靡全美的“真人秀”节目《学徒》,特朗普涉足之处无不引起媒体聚焦。就连入狱的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也希望让特朗普加入陪审团。

特朗普在大学四年的每个暑假,都协助父亲管理公司业务。他从大学毕业之后便开始进入父亲创建的房地产公司任职。然而他不愿待在生活圈子狭窄的纽约市皇后区,宁可独自迁居繁华热闹的曼哈顿。年轻的特朗普勇敢地伸出自己的人脉触角,在高级社交圈结识了不少有钱有势的政经名流,这些社交活动对于特朗普日后发展房地产事业有莫大的助益。

1974年,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宣告破产。特朗普立刻买下这块地产,并且积极卖力地通过人脉关系向政府建议在此兴建“市立会议中心”,终于在1978年获纽约市政府首肯。

1975年,特朗普以1000万美元买进邻近纽约中央火车站的破旧旅馆。历经5年的运筹帷幄,特朗普不仅利用自己在政界的朋友说服市政府给予40年的减税优惠、顺利办妥贷款手续,还亲自监督重建了工程。于1980年竣工的“凯悦大饭店”,是特朗普房地产事业上的重要里程碑。特朗普以重金礼聘著名建筑师设计新颖亮丽的饭店外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宾客,至今饭店仍生意兴隆。“凯悦大饭店”的成功,彰显出特朗普锐不可当的企业才华。他34岁时,已在纽约市颇具名气。

紧接着,特朗普又以2亿美元在纽约曼哈顿商业区兴建了高达68层的综合商业大楼“特朗普大厦”,为中产阶级提供宽敞办公室、精品商店以及豪华公寓,吸引无数长期租客。特朗普亦因此赚进滚滚钞票,并继续攀越更具挑战性的高峰。

随后,特朗普借助自己商界朋友的大力支持逐渐将投资范围延伸至房地产以外的行业,经营航运、主掌职业足球队、赞助职业拳击赛等,经营范围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

由于特朗普多年来在政经界建立了深厚的人脉关系,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扩张信用,投资手笔一次比一次巨大,并傲慢地以“特朗普”之名为保证,有数家银行竟然愿意随时提供给他千万美元的贷款。

No.12 朱艳艳:人脉搭建事业的舞台

当许多年轻女孩刚刚走出大学进入职场的时候,刚刚23岁的朱艳艳已经担任了兰生大酒店的公关部经理。朱艳艳每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她的工作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客人。从举办各类宴会到媒体联络,从企业关系维护到政府关系,都是她的工作内容。几年的历练带给朱艳艳的除了成熟和自信外,还有一张无所不包的关系网。

朱艳艳拥有一大帮分散在娱乐、经济、体育等各类媒体里的记者编辑朋友,即使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朱艳艳也都混了个脸熟。公关部经理的工作无疑为朱艳艳打开了一扇门,也为她积累了第一桶“金”———人脉的无形资产。

朱艳艳真正体会到人脉资源的价值,是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一个朋友主持策划一个记者招待会,发布新闻,但是他和媒体不熟悉,就找朱艳艳帮忙联系记者。这是朱艳艳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市场对于公关服务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令她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最早的本土公关公司之一———朱艳艳的视点公关公司就这样上马了。

创业初期,朱艳艳的公司一共几个员工,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寻找客户。一开始是查黄页,打电话给4A广告公司,或者干脆到他们公司去。但是朱艳艳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这些公司如果没有预算,没有相关的活动经费,是根本不会考虑你的任何建议的,而且它们对你不知根不知底,也不敢用你。残酷的现实让朱艳艳明白了熟人介绍的重要性。

1996年,朱艳艳在美资自来水管公司工作的一个朋友告诉她,公司需要做些媒体公关,但是没有太多的预算。朱艳艳的直觉告诉她这是一个机会。虽然只是写写新闻发布稿,和媒体记者联络的简单“活儿”,朱艳艳还是十二万分用心地去经营,不放弃任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机会。

不久,朱艳艳又争取到了第二个大客户。当时哈根达斯推出了最早的冰激凌月饼,然后把广告业务交给一家外资广告公司全权负责。但这家广告公司和国内的媒体少有交情,于是就自然而然想起了与公司有过业务交往、熟知国内媒体的朱艳艳,然后把这项业务的一部分转包给她。依靠媒体关系这笔独特的资源,朱艳艳尝试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中的潜力。

几次小试牛刀后,朱艳艳的公司逐渐步入了正轨。当时惠而浦进入中国市场没几年,一年换一家公关公司,却一直没有找到一家最满意的公司。1997年底,一家公关公司的合约到期,朱艳艳在惠而浦工作的朋友及时地为老板引见了她。

为了赢得惠而浦这个大客户,朱艳艳作了充分的准备。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她行云流水般的讲述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公司能为惠而浦提供的服务。老板随即拍板,OK,就用你们吧!

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由于朱艳艳在媒体界的丰富人脉,联合利华旗下的诸多品牌,比如力士、多芬、奥妙,还有其他世界500强公司像三菱电机、通用磨坊等等,都成为了朱艳艳的客户,而且最令她骄傲的是,这些客户的“忠诚度”极高,至少到现在还没有炒她鱿鱼的。而随着经验的成熟,他们的业务也从原来简单的媒体联系,发展到策划活动、政府关系和公共事务、社区关系、危机公关、全球新闻发言人等等。

朱艳艳对于经营人脉非常用心。她有个习惯,在组织记者活动的时候,顺便记录他们身份证上的生日。一次,在采访活动的当天,正逢朱艳艳的一位记者老朋友过生日,朱艳艳出其不意地让快递送上一大束鲜花,令老友感动不已,在同事间也颇有面子。

过去播下的人脉种子,现在都生根发芽了,这令朱艳艳在任何时刻都能够游刃有余。

朱艳艳说经营人脉的秘诀就是用“心”,用“真诚”和别人交朋友。交情能令一切水到渠成,而粗俗的拉关系或者利益交换,只能是短暂的利益共生。朱艳艳认为:这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阴,你首先不能把人际关系当作生意来做,但是当你用心地呵护这些关系的时候,回报是自然的。

在朱艳艳争取到大客户联合利华的过程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当时惠而浦的洗衣机和奥妙洗衣粉搞联合促销,两边的工作人员谈起了朱艳艳的公关公司。惠而浦工作人员的大力赞赏令奥妙的品牌负责人心动了。很快,奥妙就成了朱艳艳的客户。

可见,口口相传的链条一旦被贯通,效应是惊人的。

朱艳艳的公关公司收取费用是按照时间计费的,但是朱艳艳绝对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故意延长时间,或者建议客户做不必要的开销。朱艳艳还是坚持要营造长期的合作关系。比如有时候,客户会要求开新闻发布会。其实对朱艳艳而言,新闻发布会通常可以赚更多的钱,但她常常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问题,一场新闻发布会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可以避免,朱艳艳就建议不开。时间久了,口碑自然就来了。

每一件事都是向别人传递信息的机会。一个人懂得把握机会,同时又能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最后才能依靠人脉开创事业的舞台。

第三章 魅力赢得好人脉

一个形象邋遢、说话语无伦次的人不可能拥有好人脉,一个说话没有涵养、不修边幅的人不可能拥有好人脉。皮卡托说:“美若失去魅力,就是无钩的诱饵。”如果想拥有好人脉,你就需要了解相应的社交礼仪,培养自己儒雅的风度,修炼自己的演讲能力。

No.1 服装扮靓你的社交魅力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服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鲜明的。一个人的服饰,不仅反映了其他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他人的态度。另外,一个人的服饰还可以掩盖个人的某些缺陷。

第一,整体着装要求

服装的种类、样式、花色千差万别。因场合、季节、民族的不同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人们的穿着显示出多样性的特点。

在社交场合,人们穿着的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服两种。在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以身着深色礼服为宜;一般场合则可着便服。人们必须注意这样一点,无论着何种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合体。所谓合体,不单是指衣服的尺寸和个人的体型相适应,还包括把衣服的颜色、线条、样式和个人的肤色、气质等统一起来。比如,上身着深色高级毛料西装,下身如穿浅色布料裤子,就不很得体,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第二,男士着装要求

一般男士礼服可分为三种,白天参加仪式、婚礼,可穿晨礼服;晚间参加晚宴、音乐会可穿小礼服;极其郑重的场合则要求穿燕尾服一类的大礼服。目前,国际上正逐渐以黑色西装套服和灰色西装套服取代礼服。三件一套的黑色西装配以白色衬衫和黑色蝴蝶结,会给人以典雅高贵的印象,效果绝不亚于燕尾服。在正式场合穿西装,要精心选配衬衫和领带。白色衬衫使男士精神焕发,领带最好选用丝质的,而且要注意使之与西装的颜色协调。除穿宝蓝色西服外,黑色领带几乎可以同任何颜色的西装搭配。在交际场合中,男士的衣着不应有过多的颜色变化,以不超过三色为首要原则。另外,穿西装套服最好配上西服背心,让别人看到自己衬衫与裤子的连接处是不应该的,因为这很不雅观。男士不穿西装套服也可以,但必须做到西装上衣和西裤的颜色一致,既不要看上去“头重脚轻”,也不要看上去“头轻脚重”。

我国男士参加涉外活动可穿西装,也可穿中山装或民族服装;通常以西装和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为礼服,而以各种式样的其他中式服装和夹克为便装。男士在参加正式的外交活动时应穿礼服,进行普通的参观游览活动则可穿便服。参加涉外活动时,民族服装可以作为礼服穿。同时,也要尊重外宾的习惯与东道主的要求,如果我方人员接到的请柬上注明请穿礼服,则应当依照要求去做。

另外,要注意上班服装与休闲服装的区别。在正式场合,一般不宜穿运动服、牛仔服或沙滩装。业余时间里,穿夹克衫、运动服、牛仔服以及羊毛衫都是可以的。

第三,女士着装要求

在对外场合中女士的着装应当体现出女士的职业特点、个人风格和魅力,并且要与出现的场合、环境相协调。

一般在西方的社交场合,女士应当穿礼服。女士的礼服可以分为三种:常礼服为质地、色泽一致的上衣和裙子;小礼服为长及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大礼服为袒胸露背的拖地或不拖地的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其他日常穿的服装称为便装。

在衣着方面,女士的选择范围是极为广阔的。即使是职业女性也是如此,既可穿最能展现女性魅力的裙装、西装套裙,又可自由自在地选择西装、夹克衫、牛仔装、衬衫、长裤等等。

上班时间,职业女性一般要穿灰色或蓝色的西装套裙,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形象。女士也可以选择色彩柔和一点的衣裙,这样则显得平易近人一些。如果女士在社交、工作中穿着显得过于散漫的运动服、牛仔装或野味十足的服装,则是不应该的。

在涉外活动中,我国女士选择衣着的范围也比较大,可以穿西装套裙、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连衣裙、旗袍及其他民族服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我国的女士通常以西装套裙、连衣裙或旗袍作为礼服。旗袍是中国女性的最佳礼服,它既能把中国女性柔美婀娜的身姿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又能使女性显得端庄典雅。在社交场合中,我国女士穿旗袍,往往会得到外宾由衷的赞美。

女士着装不但要干净、整洁、合身,而且要注意服装在不同的场合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参加宴会,女士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同宴会场所的色彩相和谐,而且要考虑同自己男伴的衣着相得益彰。参加婚礼时,女士不要穿与新娘的礼服同色的服装,否则会因为穿着不当引起别人的非议。而参加丧礼时,宜穿黑色或其他颜色庄重的衣裙。

合理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高雅审美追求,而且还可以充分树立一个人的良好形象。因此,必要而恰当的穿着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

No.2 巧用饰品相得益彰

人们在社交场中穿戴的服饰除了服装外,还包括首饰等一类饰物。在我国,男子的饰物比较少,仅有戒指、领带夹等,而且戒指主要是作为信物来佩戴的,装饰作用不大。女子的饰物则多一些,有戒指、项链、手镯、耳环、头饰等。人们在佩戴这些饰物时应注意同自己的形体协调,并考虑与服装风格的统一。一般来说,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中,人们不宜佩戴过多的饰物,以免给人不稳重的感觉,从而降低信任;但在参加商业宴会时佩戴合适的饰物则是适宜的。

佩戴首饰也有一定的原则。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既向他人暗示了某种含义,又显示了佩戴者的嗜好与修养。

1.戒指的佩戴

戒指通常应戴在左手上,这通常是因为左手较少用于劳作。拇指是不戴戒指的。把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无偶而求爱;戴在中指上,表示正处在恋爱之中;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结婚;而把戒指戴在小手指上,则暗示自己是一位独身主义者。在西方国家中,未婚女子常将戒指戴在右手而不是左手上。修女的戒指则总是戴在右手无名指上的,这意味着她已经把爱献给了上帝。一般情况下,一只手上只戴一枚戒指,戴两枚或两枚以上的戒指是不适宜的。参加涉外活动,佩戴的戒指以古典式样为好,太时髦了反而不好。

2.手镯、手链的佩戴

手镯和手链的佩戴原则相似。如果在左臂或左右两臂同时佩戴,则表明佩戴者已经结婚。如果仅在右臂佩戴,则表明佩戴者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一只手上不能够同时戴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手镯和手链,因为它们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手部不太漂亮的人手上戴的东西不宜太多,否则容易暴露自己的短处,因为那些注意你手上首饰的人不可能不同时注意你的手。

3.项链的佩戴

佩戴项链要注意因人而异。如脖子细长的人不宜选择细且长的项链,脖子短粗的人则宜选择细且长的项链,这样才利于弥补自己的缺陷。在选配项链上的挂件时,要根据个人的性格而定。活泼好动者,可选配三角形挂件;成熟稳重者,可选配椭圆形挂件;女强人型可选配方形挂件。

4.耳环的佩戴

人们在佩戴耳环时,要选择与自己的脸型相“适合”的样式。脸圆的人不要选用又大又圆的耳环,而应选用链式耳环或耳坠;脸方的人不要选用过于宽大的耳环,而应选用小耳环或耳坠;脸长的人不要选用长而下垂的耳环,而应选用宽宽大大的耳环。在一切正式场合,都应当避免佩戴发光、发亮、发声的耳环。

5.胸饰的佩戴

胸饰有很多的花色品种。人们在选用胸饰时要兼顾自己的年龄、装束、场合等因素,只要使人看起来不刺眼就行了。

总而言之,佩戴首饰必须坚持下面的原则:

遵从有关的传统和习惯,在社交场合中最好不要靠佩戴首饰去标新立异;不要佩戴粗制滥造的首饰,在正式场合不戴首饰是可以的,如果戴就要戴质地、做工俱佳的;佩戴首饰要注意场合,上班期间不戴或少戴最好,运动或旅游时也不能够戴太多的首饰。准确地说,只有在交际应酬时佩戴首饰才最合适。佩戴首饰必须考虑性别差异。在一般场合,女士们佩戴首饰没有标准,而男士佩戴最多的只有结婚戒指一种。场合越正规,男士戴的首饰就应当越少。

此外,佩戴首饰还要注意一些禁忌,例如女士参加丧礼时,只允许佩戴结婚戒指和珍珠项链。

古往今来,首饰一直是人们服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活动中,得体的服装用相得益彰的饰品来点缀,能显示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展现其气质和风度。饰品的款式、造型、材料、色彩与着装者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饰品只有合适地、得体地、巧妙地佩戴才能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活动氛围。

No.3 慎选配件画龙点睛

在公众场合,人们不仅要注意服装与饰物的搭配,还要注重服装的配件。服装的配件在人们的整体装束中至关重要。配件如果用得好,好似画龙点睛,可使您光彩照人、靓丽非凡;配件如果用得不好,好比画蛇添足,只能够败坏您的形象。因此在交际场合中,我们应当对服装的配件给予必要的注意。

1.领带的选配

领带被人们称为西装的灵魂,因此出席社交场合时在领带的选择上应当下一番功夫。在正式场合穿礼服时,可配以黑色或白色领结,但打上蝴蝶结参加社交活动,给人的感觉就是不郑重了。

系领带不能过长或过短,以站立时其下端触及腰带为好。穿西装背心或毛衣时,领带要塞进背心或毛衣里。在正式场合松开领带是不合适的,而假日休闲时则不必打领带。男士应当多备上几条领带,以供不同场合使用。

2.领带夹的选配

领带夹对男士而言是比较重要的饰物。它实际上是领带棒、领带针和领带别针的统称,起着固定领带的作用。在欧洲一些国家里,使用领带夹被当成一种坏习惯。那里的人认为,男士在行走中听任领带在胸前轻轻飘动,正是系领带的妙处,而用领带夹把领带夹得紧绷绷的,样子并不好看。如果使用领带夹的话,也不要用粗劣的产品。领带夹的位置不能太靠上边了,以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4粒纽扣处为好。西装上衣系上扣子以后,领带夹应当是看不见的。它不能够用来夹在上衣的领子上。

3.腰带、吊裤带的选配

男士在工作时和休闲时使用的腰带是有区别的。在工作中使用的腰带以黑色或棕色皮革制品为佳,宽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而配休闲服装的腰带,多么夸张都是可以的。中年人腰围较大,可以系稍宽一些的腰带,但颜色和式样都不宜太醒目。系腰带不是扎绳子,因而不能太长了,通常以不超过腰带扣10厘米为标准。

女士系腰带必须考虑同服装的搭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与个人的体型相适合。如果自己柳腰纤细,那么系上一条宽腰带,更会显得楚楚动人。如果腰围太粗,可系一条环扣粗大的腰带,外罩一件不系扣的外套或背心,使腰带的环扣成为他人瞩目的焦点。

不少体形发胖的有身分的中年人喜欢使用吊裤带,吊裤带的质地、颜色种类很多,用哪一种虽属个人爱好,但是切不可让它露在外面,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服饰礼仪。

4.纽扣、手帕的选配

在公共场合中,服饰上的纽扣搭配,也不可忽视。纽扣虽小,但作用却很大。服装上的纽扣式样很多,可在礼服或西装上衣的口袋里置放,并配合领带、衬衫的颜色进行变化。

与西装搭配的装饰手帕不能被当作普通手帕使用。如使用得当,可使人显得更体面、斯文。

5.眼镜的选配

在公共场合,眼镜的选择也十分重要。眼镜选戴得好,可使人显得儒雅端庄。方脸的人要选大圆框、粗线条的镜框;圆脸的人宜选四方宽阔的镜框;椭圆形脸的人最适合选框形宽阔的眼镜。在交谈或行礼时,最好先把眼镜摘下来,过后再戴上。选戴太阳镜时,商标要揭下来,不要以商标向他人炫耀,因为这样反倒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

6.公文包、钱夹的选配

在公务活动中,男士应携带一只公文包以装放文件及手机、钥匙等杂物。公文包以深褐色或棕色皮革制品为上品,不要选择灰色的,也不要选择发光发亮、画满图案的。手提箱只适宜带着去参加午餐约会。

女士随身携带手提包时应套在手上,且忌拎在手里摆来摆去。体态娇小的女士不宜使用大提包,而身材高大的女士则不适使用小提包。

公共场合使用的钱夹以皮制为好。又长又大的皮夹子被视为男士的“口袋秘书”,适宜放在西装上衣内侧口袋里。任何类型的钱夹要注意不要塞得满满的。女士用的钱夹可随手携带,也可以放在坤包里。

7.其他配件的选配

人们常将金笔、手表、打火机看作男士三大配件,并将其当作男士身份的象征。职业男性应携带至少一枝钢笔和一枝铅笔,可放在公文包里。也可放在西装上衣内侧的口袋里,但绝不能插在西装上衣外侧的口袋里。有身份的男士在交际中最好带一枝高档、气派一些的钢笔。

手表的佩戴因人而异,但不论男士还是女士,在涉外交往中最好要戴机械表,不要戴潜水表、太空表或卡通表。

打火机可以当作装饰品,也可作为礼品。但在社交场合一定要记住,不要只顾夸耀自己的名牌打火机而冷落了其他人。

无论是房间钥匙,还是汽车钥匙,都应放在钥匙包里,或西装上衣内侧的口袋或公文包里。绝不要把钥匙别在腰带上,否则走起路来哗哗作响,有失庄重。

细节决定成败,配件虽小,却反映了一个人的品位与性格。在社会活动中,如何用典雅恰当的配件点缀闪亮得体的服饰,主要取决于衣着的品味与配件内涵间的相互匹配,取决于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是否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是否愿意在别人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No.4 腹有诗书气自华

风度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伊莎贝拉曾经说过,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期有效的推荐信。人们关心自己的风度,也议论别人的风度。人们赞扬和羡慕那些风度翩翩的人,并且也期望自己和周围的亲友都具有良好的气派。因此,我们就必须更加讲究自己的风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风度是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的综合体现,更进一步说,是人的精神气质的外在扩散所形成的魅力。这种魅力给人一种美的慑服力。这种美的慑服力,能使人产生心理的倾慕和震颤。也难怪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认为“风雅的人是真正的生活之王”。

腹有诗书气自华。风度虽然是通过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却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审美观念等密切相关。譬如,服饰的打扮与人的审美水平有关,精神的状态与人的个性、修养有关。一位哲人说得好,“风度是我们天性的微小冲动”。从一个人的风貌可窥见其内在素质之一斑。罗曼·罗兰说:“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贵的风度。”

因此,从完整的意义上说,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产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内在美,外在美就无所依托。一个内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长相可能很美,但却无论如何不会长期保持美的风度。没有坚定的信念,就难有刚毅、乐观的神情;没有高尚的情操和执著的追求,就难有从容潇洒、神采飞扬的姿态;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难有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举止,也难有典雅脱俗的打扮。

内在气质不好的人,无论怎样讲究,也表露不出美好的风度。例如,随便找来一个家庭妇女,即使把她打扮得满身珠光宝气,她也显示不出那种雍容华贵的风度。有的人看上去仪表堂堂、神采奕奕,但一张口、一举手,就暴露出其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这样的人,谁会认为他有风度呢?有句谚语“穿龙袍也不像太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言谈举止却表现出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因此,风度不是打扮出来的,它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自觉地进行内在培养。

古往今来,任何一位杰出的人士,其风度美无不植根于内在美。美国作家文森特·希思曾如此描写宋庆龄:“她雍容高贵,却又朴实无华,堪称稳重端庄……她的风度发自内心,而不是装出来的。她的胆略见识之高,人所罕见,从而使她能够在紧急关头镇定自如。端庄、忠诚和胆识———使她具有一种根本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能消除人们由于她外表而产生的那种柔弱羞怯的印象,使她具有最坚毅的英雄主义的形象。”宋庆龄的这种风度美显然是她内在美的自然流露。这种“成于中而形于外的内在美,是一个人不可虚饰的灵魂”。那些内心肮脏的人,虽竭力想装出一副领导者的风度,却总是“见了当官的前襟长后襟短,见了老百姓前襟短后襟长”。这自然也是由其内在的思想、学识和素质所决定的。

因此,一个杰出的人物,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风度。不管自己长得怎样,不管在什么场合下,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与波折,都要显得豁达、坚定,显得刚毅果敢、气宇轩昂,这样,就自然会有一股英雄气概,有一种外在魅力。如果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长得再好,又有什么风度可言?试想一个没有风度的人怎么能够广交朋友,开拓人脉呢?!

No.5 沟通要注意场合

沟通是获得好人脉的关键,但是,必须讲究场合。不注意这点,说一些不适宜场合情境的话,往往适得其反。

场合是指双方进行沟通时的地点与氛围。场合有庄重与随便、自己人与外人、正式与非正式、欢快与悲痛、公开与私下之分。场合是决定双方沟通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

所谓注意说话的场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

首先,要接受场合的约束。有一年全国高考结束不久,一位记者去访问一位外语类的优秀考生。原来设想好的问题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习英语的能力”这个问题,但是在采访时,记者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场,原先准备的提问方式就显得唐突而不礼貌了。于是他在采访时将原来的提问改为“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这一提问就显得相当自然。

其次,要积极寻找适当的场合。例如,领导找部属谈工作,把部属请到办公室里来谈是很正常的事。办公室象征了领导者的职责所在,能使谈话具有严肃性。而如果领导到部属家里去开导某个部属,就体现了领导放下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风。在部属家里会见部属,更有利于拉家常,使谈话气氛轻松,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再者,要看话语环境。话语环境指话语本身的环境,人们常称之为“上下文”。言语表达效果如何,与上下文的配合有直接的关系。

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其中一人问道:“您老身子真够硬朗,今年高寿?”

老工人回答说:“79啦。”“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吧?”“哪里,老李活到84呢!”“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将军呀。”“是呀!老李去年归天了。”“哟,这回可轮到您了。”

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了这句话,脸色陡变。

导致老工人情绪变化的问题就出在“这回可轮到您了”这句话上。前面老人刚说完“归天”的事,年轻干部却接下去说“轮到您”,这不是很容易让老人误会吗?如果这位年轻干部能根据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不愉快了。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那些善于抓住适当场合、时机的人,在与人沟通时往往能够十分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单位购置了一批微机,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并且专门开辟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微机中心。但是领导却无论如何也不批准为微机中心配备空调,理由是其他部门都是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的。

后来,单位的领导和大家参观文物展览。领导发现一些文物破损很严重。解说员回答说,由于文物部门缺乏经费,没有配备空调,否则文物在恒温环境中保护得会更好。领导听了后颇有感慨。此时,微机中心的负责人乘机向领导进言:“其实,我们微机房装空调是为了保护微机,使机器更好地运转。”

领导听了,立即痛快地说:“好的,我回去马上打个报告。”很快,微机中心就装上了空调。

善于沟通与交际的人,说话往往很注意场合,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当时的情况和氛围。

善于交际的人懂得,在追悼会上说任何喜乐的话、玩笑的话,都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

在情绪失控的场合下,任何安慰都难以使当事人接受。等他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开几句玩笑,往往会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鼓起与病魔斗争的勇气。

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对我们提高沟通能力,营造好人脉是大有好处的。

No.6 沟通要把握分寸

与人沟通时,需要讲究说话的分寸,否则将会导致沟通障碍和人际关系的隔阂。

比如:小王与小张两个人各拿着自己的一幅画请老师评价。老师如果对小王说:“你画得不如他。”小张也许比较得意,而小王心中一定不悦。如若对小张说:“你画得比他还要好。”小张固然很高兴,小王则很扫兴。两个人对同一句话的不同反应,就显出了说话注意分寸的重要性。

由此看来,讲究分寸是一种很重要的说话艺术。说话是否有分寸,对于我们能否与人有效沟通,甚至办事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注意分寸,说白了就是注意自己说出的话千万不能伤及别人的情绪。不管自己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说话的分寸把握不当,就会得罪对方,影响沟通的效果,影响你的人脉关系。

第一次与人见面时,说话的分寸很重要。因为你没有第二次机会去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人们打交道时首先要作自我介绍。由于办事的目的、要求不同,自我介绍的分寸也应有所区别。在初次见面时,一般人们自我介绍的内容很简单,只要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即可。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求职或竞争某个领导岗位时,自我介绍的内容就需要较详尽了,不仅要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还要介绍自己的经历、学历、资历、性格、专长、经验、能力、兴趣等等。为了取得对方信任,有时还得讲一些具体事例。当然自己的特点也应该有选择性地说,做到适度。一些人总是说自己的优点,这样不好,应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人强调个人优势,无非想为自己贴金争一些荣誉。这样一来,让别人长期生活在你的阴影中,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利于你和别人建立友好的关系。

托人办事时说话的分寸。托人办事,由于你是有求于人,因此即使是关系很密切的人,措辞、语气也要适当,不要用生硬的口气。托人办事,用词要恰当,应向对方详细地讲明自己做此事的目的,把事情的原因、想法告诉对方,尤其应该注意说话不要支支吾吾,不要让对方觉得你不相信他。

应答别人时说话的分寸。怎样应答有求于你的人,也是表现你的沟通能力,经营好人脉的一个方面。对方请你帮忙的事,凡认为对的,就明确地回答他一声“很好”;认为不对的,就委婉地回答他“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说”。可以办到的事就谦虚地回答他:“我去试试,但成功与否现在还很难肯定。”无法办到的事就毫不含糊地回答他:“这件事的确很难办,以我的能力和关系没有多大的希望。”

催问别人时说话的分寸。催问也很有讲究。催问的语气要客气、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或者对方发了火,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处理,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催问别人时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应多用恳请语气。正如我国明代理学家薛宜所言: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像“怎么还没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前必须处理”等,这样的责问句或命令句千万不可说。这样只会激起别人的反感,影响事情的进展和你的人际关系。如果改换成一种询问口气,效果会好得多。

不能有急躁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申诉你的理由和要求。

在催问的时间间隔上要越来越短,即频率上要越来越频繁,要给处理者造成紧迫感。即使你在与他人闲谈时也应注意分寸,不要涉及他人隐私,更不要传播八卦新闻,给人一种你以窥视他人隐私为乐的不良印象,同时也会影响你与别人的正常来往。沟通并非是将你知道的一切都和盘端出,讲究一下方式,掌握好分寸,你才能够增加个人魅力,拥有好人脉。

No.7 举手投足尽显风采

举止风度是一个人在运动状态下的亮相。它包括坐立行走、举手投足、喜怒哀乐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姿态,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轨迹。歌德说,行为举止是一面镜子,人人在其中显示自己的形象。任何人如果在举止上缺少文雅和稳重,都将以少于深沉、流于浅薄而失去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想拥有好人脉,就一定要使自己的举止行为规范化,要优雅大方、稳健从容、表里如一、不卑不亢。

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应自觉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坐态,以显示自己应有的文明教养。工作时,要精力充沛,给人一种振奋昂扬的印象;切忌东倒西歪,萎靡不振。此外,你还要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举行公关活动时一般都要站着讲话,这既体现了文明礼貌的素养,而且也符合国际惯例。由于站立的时候,显露的部位比较大,因此,更要注意站立的姿势。在大会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弯着腰、扭着身、束手束脚,要做到从头到脚成一线。行走时步伐要从容稳健,不要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勾肩搭背。

举手投足要自信亲切。在社交场合,你的一举一动,都要自然而庄重,既不摆架子、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又不唯唯诺诺、畏首畏尾、诚惶诚恐;而应当不卑不亢、优雅潇洒、落落大方、自信威严。否则,就会给他人留下一种很坏的印象。

公元前703年,曹太子去朝见鲁国国君,被待以上卿之礼。在欢迎宴会上,曹太子忧郁叹息,引起鲁国大夫施父的不满。曹太子的失态不仅有损于个人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在两国交往中埋下了阴影。历史上,这种在外交公关时因举止失仪而招致害国之事并非鲜见。在外交方面,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被看作是国家对某事、某国的一种态度、政策,因而绝不能因个人喜忧而轻率从事。

职场人士还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和能力有充分的信心,而举手投足间正是体现人们的这种自信。

喜怒哀乐要深沉有度。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也必有喜怒哀乐,但是在公共场合中,个人的喜怒哀乐不仅代表自己的情绪,而且还将影响公众的情绪,因此,要有理智地加以控制。任何人在善恶是非面前,应当爱憎分明,与公众同呼吸、共命运。但是,人们的喜怒哀乐应当表现得更为深沉。

人们在公共场合中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方式。深沉的喜爱,除了友好的动作外,更体现在爱护、关切、由衷赞赏与喜悦的神情和目光上,要控制过分激烈、狂热的行为;深沉的愤怒,不在于说话声调的高低与强弱,而在于内心表现的威严和怒斥的神情,无声的谴责要比声嘶力竭的抗议更有力;深沉的悲痛,不是泪流满面的号啕大哭,而是用理智把握感情,化悲痛为力量;深沉的快乐,无须狂欢乱跳,而应当充满激情,将之化为持久的动力,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社交场合,人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举止风度,而且更应该从理想、情操、思想学识和素质上努力完善自己、培养自己,使外在举止风度美的绚丽之花开在内在精神美的沃土之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举手投足间尽显迷人风采的人们必然会以其优美的举止言谈、高尚的品德情操,赢得更多人们的喜爱,从而拥有更为丰富的人脉资源。

No.8 社交馈赠有技巧

在社交活动中互赠礼品本身就是一种礼仪往来,是营造好人脉的一项重要举措。就连伟大的柏拉图都不得不承认:“礼物能感化神灵,能感化显赫的国王。”因为礼品的选择传递着权势、世故、知识和兴趣等信息。它既可改善也可损害公司和个人的形象。从赠送给董事会主席的礼品到广告用的礼品,这类商业礼物的选择和赠送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美国的公司每年花在商务往来上送礼的费用高达40亿美元。

据人际关系专家调查,在赠送商务礼品的公司中,50%的回答是“有效果”或“很有效果”,另外49%的公司认为至少“有点效果”,只有1%的公司认为送礼毫无益处。事实上,人们都能够看到这样的现象,正如塞万提斯所言:“礼物能击碎顽石”。

古代罗马帝国的大文豪奥维德深有感触地说:“送礼也要有天赋”。是的,馈赠礼品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人们必须注意下述原则:

礼物轻重得当。奥维德表示:受礼人的地位决定了礼物的价值。通常,如果礼物太轻,很难表示你的诚意,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很可能会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等于强迫人家消费。如果对方因为你的礼物太贵重而拒收,你钱已花出,礼物留着也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们常说的:花钱找罪受。因此,礼物选择要适当,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俾斯麦就曾明确表示:我送多少礼要根据你能回馈多少来决定。

送礼时间间隔适宜。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间隔过短或过长都很难实现最佳效果。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频繁地送礼使你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了解风俗禁忌。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例如,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一位生意上的客户),带去一袋上好的国光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家病故吗?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结果费力不讨好,弄巧成拙。

礼品要有意义。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表示送礼人的特定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等。因此,在选择礼品时,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正如约翰·雷所说:“伟大的礼物只能送给伟大的人。”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礼物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做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另外所送礼品,特别是在正式场合赠送,都要认真地包装一下,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赠送礼品时,最重要的是要神态自然,举止大方,表现适当。现场把赠品送给受赠者,一般要在会面后进行。这时,要郑重其事地起身站立,走近受赠者,双手将礼品递给对方,尽量要递到对方的手里。如果礼物过大,可请他人帮助递交,但赠送者本人最好也积极参与进来,并向对方说明一下。如果有多人赠送礼品,最好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先上司后下级,按照顺序进行。

No.9 获得友谊必备的要件

每个人都渴望有几位知心朋友。但感到自己不合群,与人交往没有自信心,是很多人在与人交往时常会遇到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当一个人渴望有知心朋友,但又感到自己不合群时,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影响你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

你是否封闭自己,是个内向型的人。人们发现,内向型性格的人,将心理活动指向主体自身,他们好思考不好言谈,好观察不好表露,好独处不好交往,对事物认识深刻,容易变得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你是否过于清高。心理学研究发现,具有抑郁型气质特征的人,十分敏感,可以观察到一些常人不易觉察的细微之处,但十分孤僻,对事情缺乏主动性。如果不能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气质,就容易形成清高的性格,瞧不起他人,不愿意与别人接触。

在社会交往中对别人要求是否过高。没有人能够不食人间烟火。大家身上既有优点,也存在着缺点。你对别人的缺点缺乏宽容的态度,期望得过高,也是影响你获得友谊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的兴趣、爱好是否贫乏。一些人不合群往往是因为和别人没有共同的话题。比如说昨晚电视转播了一场球赛,今天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谈论,而你对球赛不感兴趣,与别人的谈话也就无从谈起。

为了广泛地拓展人脉,你首先要树立与人们交往沟通的信心,然后针对上面几个原因来找找解决的办法:

过于封闭自己是阻止你与他人正常交往的柏林墙,应该拆除。要和别人多进行一些思想上、学习上的交流,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观点、意见告诉别人,进行探讨。你要知道,知心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人敞开心扉,别人也会对你敞开心扉。只有这样,你们才会互相了解,才会发展友谊。

要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放下清高的架子,这样你才能和别人融合到一起。人们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总是在“主动”中深化的。所谓主动,就是你主动接近别人,别人才会愿意接近你;你自恃清高,孤芳自赏,别人也不愿意接近你,甚至会对你产生反感。

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在宽容别人身上缺点的同时,你应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你也要清楚地认识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古人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从而获得多一些友谊。

平日里,你要发展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拓展自己的视野。对别人所共同关心的话题留心注意,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你会得到别人的赞誉。

获得真诚的友谊,是需要条件的。你具备这些条件了吗?对照上面提出的内容,好好思考,反复琢磨,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有待改善?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想获得真诚的友谊,你就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大度。

人们认为,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一个是自我言行的约束,一个是怀抱平常心,一个是宽容的态度,一个是互相理解、互相体谅的思想境界。你可以去尝试一下,相信你一定会赢得更多的友谊。

第四章 赢在第一印象

好人脉的第一步往往从结交陌生人开始。人们的社交范围根本不会仅仅局限于熟悉的人的环境。每天,人们在参加宴会、乘车坐船、住宿旅游等场合,都不可避免地与陌生人交往。珍惜并注意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有助于你拥有一个好人脉。

No.1 给人好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历来都很重视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因为给人的第一印象对一个人形象的形成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人际关系专家认为:良好的第一印象,既是一张最好的社交名片,又是一张最有权威的介绍信。时髦的“8分钟约会”集征婚与游戏于一体,把爱情化解为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在最初见面的7秒钟里,大多数人就已经做出了是否与对方继续交往的决定,一些人甚至只需要3秒钟,所以我们将它称为人际交往的7秒钟原则。

一个人如果在与他人交往时,没有把握好这7秒钟,第一印象肯定不好,如要挽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一点每个人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请注意自己的装扮。

许多大公司对自己职员的装扮都制定了统一“标准”,所谓标准自然不是指穿着好看或指定某种衣料服饰,而是“观感”的“水准”。

人际关系专家们认为,人们在参加社会活动之前对衣饰应注意六点:鞋擦干净了没有;裤子拉链拉好没有;衬衫扣子扣好了没有;胡子刮过没有;头发梳好没有;衣服有皱褶没有。

有一家保险公司的市场调查人员发现,他们对农民进行劝说拉保险时,穿戴整齐比穿得不好业绩上好得多。可见,虽然农民们由于职业的原因,无法像职业人员那样衣冠楚楚,但对穿着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信赖感的。

因此,任何人都不要过分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社会风习。我们进行应酬时,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话,迟早要遭遇一些不必要的失败。

其次,放松心情。要使别人感到轻松自在,首先你自己就必须表现得轻松自在。无论遇到什么严重的事情,心理上都要尽量放松。学点幽默,不要总是神色严肃,或做出一副永远苦闷的样子。因为对方总是不愿挨批评或做你的出气筒。你应该把心情放松一下,否则他人会对你感到厌倦。

当然,笑容也很重要。最好的笑容要求目光接触都是温和自然的,并不是勉强做出来的。

还有就是保持自我本色。那些懂得与人交往的人,永远不会因场合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性格。保持真我,保持最佳状态的真我才是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秘诀。不管是与人亲切交谈,还是发表演说,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变。

善于使用眼神、目光。无论你是跟一个人还是一百个人说话,一定要记住眼睛始终望着对方。当你进入坐满了人的房间时,应自然地举目四顾,并且要微笑着用目光照顾到所有的人,不要避开众人的目光。这会使你显得轻松自若。

同时,还应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当你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时,别人就会喜欢跟你在一起,并容易同你合作。一个人要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特点,如外貌、精力、说话速度、声音的高低和语气、动作、手势、神情以及其他吸引别人注意的能力等等。要知道,别人正是根据这些特点来形成对你的印象的。因此,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要充满自信,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掌握了以上技巧,你就会在社会交往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就会有更多的人们乐于与你交往。

No.2 小名片大学问

在社会交往中,交换名片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自我介绍方式。别看它不是很大,但它被人们认为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使用者要求社会认同、获得社会尊重的一种方式。没有名片的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

在社会交往之中名片不仅有进行自我介绍和保持联络的作用,而且还有其他多种用途。

名片可以替代便函。名片可以用来对友人表示祝贺、感谢、介绍、辞行、慰问、馈赠以至吊唁等多种礼节。

在名片左下角用小写字母写上国际通用的法文缩写,可以表示不同的礼节,如敬贺P.f、谨谢P.r、介绍P.P、辞行P.P.c、谨唁P.c、恭贺新年P.f.n.a,也可以写上祝贺或问候短语寄给对方。假如祝贺名片上只有几行冷冰冰的字,会让人觉得您是敷衍了事的。给朋友寄祝贺名片的时候,如对方已非单身,收件人应为夫妇两人,只给一方会显得很不礼貌。

名片可以替代礼单。当你向友人寄送或托送礼物或鲜花时,可在礼品、花束中附上名片并写上祝贺短语;当你收到友人的礼品,也可以立即回复一张名片,左下角用铅笔写上P.r,以表示感谢。

名片用于通报和留言。当你去拜访友人时,若被访人系尊长,可在自己名片的姓名下方写上“求见”、“拜谒”字样,转行顶格起写上对方姓名称谓。若被访者不在家,你亦可留下一张名片,上面写一句“很遗憾,未能一见!”或“很遗憾,来访未晤!”等,也是很友善的表示。

名片可作介绍信。如一位主管想把单位新来的同事介绍给同一公司不同部门的朋友,可在自己名片的左下角用铅笔写上p.p,然后把新同事的名片附在后面一并送去。

名片可代替请柬。在非正式邀请(如朋友小聚、非正式家宴)中,可用名片代替请柬,并写明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

名片可以用于业务宣传。在进行业务往来时,个人名片常被看作是公司的招牌,具有类似广告的作用,可使对方了解你所从事的业务。

名片可以用于通知变更。一旦你调任、迁居或更换电话号码,你可以送给至亲好友一张注明上述变动的名片,等于及时而又礼貌地打了招呼。

交换名片是人们之间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一般宜在与人初识时,自我介绍或经他人介绍之后进行。但是,交换名片也蕴藏着大学问。

首先是名片交换的次序安排。一般情况下双方交换名片时是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递名片,男性先向女性递名片。当然,相互不了解时就没有先后之分了。在商务活动中,女性也可主动向男性递名片。

当交往对象不止一人时,应先将名片递给职务较高或年龄较大的人,如分不清职务高低和年龄大小时,则可依照座次递名片,应给对方在场的人每人一张,不要让别人认为你厚此薄彼。如果自己这一方人较多,则让地位高者先向对方递送名片。另外,千万不要用名片盒发名片,这样会让人们认为你不注重自己的内在价值,以为你的名片发不出去。

其次,交换名片时态度要热情而且诚恳,表示你是真心地想与对方结识。残缺褶皱的名片不能使用,因为那样既不尊重对方也不尊重自己。同时名片还不宜涂改。递送名片时,应面带微笑,正视对方,将名片的正面朝着对方,恭敬地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名片上端的两角送到对方胸前。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递送,递送时可以说一些“我叫×××,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关照!”之类的客气话。

当你接受他人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恭敬地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名片的下方两角,并轻声说“谢谢!”或“能得到您的名片十分荣幸!”如对方地位较高或有一定知名度,则可道一句“久仰大名”之类的赞美之辞。

要珍惜并妥善保管对方的名片,并当着对方的面,用30秒钟以上的时间,仔细把对方的名片看一遍,随后郑重其事地将他的名片放入携带的名片盒或名片夹之中,千万不要随意乱放名片。男士可放在上衣口袋里,女士则放在手袋里。千万别放在钱夹或裤兜里,因为,这会被别人认为是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索要名片时,注意方式得当,语言婉转。在公共场合如果你想与某人进行深入地交往,欲索取他人名片,可以婉转地说:“以后怎样向您请教?”或“以后怎样同您保持联系?”如自己无意送给对方名片时,可委婉地说:“对不起,名片未带。”

在接受了对方名片之后要对名片进行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为了查找和使用方便,你应学会分类收藏他人的名片。对个人名片可按姓氏笔画分类,也可依据不同的交际关系分类。平时,你要留心他人职务、职业、住址、电话等情况的变动,并及时记下有关的变化,以便通过名片掌握每个朋友、每位客户的真实情况。

当然,为了加深你们的交往,你还可把对对方的了解,譬如他的爱好、兴趣等记在名片上。待下次与这个人见面时,你不但能一下子说出他的名字,还能随口以他的爱好和兴趣为话题,这样,对方必然会感到意外,对你自然有好感。

名片虽小,但它却是结识一位新朋友,打开一把心锁的钥匙。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名片,注重与名片相关的各种礼仪,将会为你进一步拓展人脉打下坚实的基础。

No.3 让陌生人熟识起来

一回生、二回熟,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两回”不难,要说难,就难在头“一回”。难在面对的是陌生人,不知该从什么话说起,不知该说什么话,不知该说的话会不会让人听了感觉不悦……

大多数人在陌生人面前都会表现出一种语言怯生抑郁症。戴尔·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提到了人际关系的抑郁症。是什么导致抑郁?是怯生。怯生会使平时能说会道的人舌头打滚、语无伦次,越想把话说得尽善尽美,越是说得词不达意。这就像一个初次登台的演唱者,准备得越充分,演唱效果越是打折扣一样———怯场所致。

怯生的原因是人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很多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大感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在与生人进行语言沟通时说错话而被人耻笑。这种自卑心理自然会使他们经常无端地默默地指责自己某个时刻某句话说得唐突了,因而破坏了与人沟通的气氛。在陌生人面前一些人考虑再三,战战兢兢地仅仅说一两句话居然还是没有表达得十分流畅自然,真是恨不能咬掉自己的舌头。可是,这种“自恨”只能使自己更紧张,丝毫无助于人际关系能力的提升。

为了避免因为怯生而给语言交流造成尴尬,拓展人脉,大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与陌生人的完美沟通。

问话探路法。你可以试着把对方假设成一般过路人,然后像问路一样,找一些自己心里有数却佯装不知的问题请对方来回答,这样你就取得了双方交流中的主动权。无论对方的回答对与错,你均需认真地洗耳恭听。即使对方说错了,你也应该“将错就错”地表示谢意。因为,这种问话探路的目的并不是要找到什么答案,而是为了打开你和对方语言交流的闸门。

一旦你们之间对话的闸门被打开,顺流而下,原先那种陌生感就会自然消失。

一般很少有人会恶意地拒绝一个陌生的虚心请教者。只要对方愿意搭你的话,你所预期的社交方案便已经成功了一半。当然,这种方式听起来好像有点儿虚伪,但对怯生者来说,却不失为树立自己与陌生人交谈的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当然,问话探路法只适用于和一个陌生者搭话,若和一个团队接触,则不适用。同时,你不可好奇心太强,不要只要自己不知道的话题就问。

轻松探微法。如果你想结识一个陌生人,有时只需抓住对方工作或生活的某个细节,就会很顺利地叩开双方沟通之门。

你可以用眼睛的余光打量一下身边的陌生人,看看他们是否有比较特别的地方,比如对方穿着上是否有异族风情的配饰,比如对方使用的手机款式让你非常青睐,比如对方所抽香烟的牌子……谈论这些细节很可能立刻吸引对方的兴趣。聊天的话题最好选择节奏感比较轻松明快的、无需费尽思量的,这样就不会让人对你的搭话产生反感。有时候,即使无语,只需向对方抱以会心的一笑,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如果和陌生人初次搭话顺利过关,就给第二次见面的进一步沟通做好了铺垫;再次见到对方时,你就不妨直呼对方的名字,讲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但不管讲什么,话都宜少不宜多,话一多,露了怯,你就很难赢得对方的尊重了。

当对方有意和你沟通时,无论对方的话是对是错,切忌否定对方,因为毕竟你们还不熟。一旦对方的话被否,更加深入地沟通就很难继续进行,前面你所做的一切细节探微的努力也会因此而徒劳。

开门见山法。如果你经人介绍和一个陌生的群体初识(或你刚到一个团队上班),你所面对的是许许多多陌生的面孔。这时,你的心跳甚至会比参加应聘面试时还要快。尽管这些新面孔都和蔼可亲地纷纷围上前来,主动和你搭话,但你依然紧张得手心出汗不止,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心里不要有顾虑,更不要回避大家的提问。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如果第一回你就怯生而不语,就根本不会有第二回的相熟。因此,你要想尽快和一个群体相熟,不说话是不行的,但说话也要看怎么说。面对你一言我一语的探问,你可千万别忙着去应答任何一个问题,这样你就很容易失去语机,因为你还没答完一个问题,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又在等着了。为了使自己更有效地把握好与陌生群体对话的语机,你可以采取几种开门见山的“开场白”。比如“初来乍到,请大家多关照”;“今后我们要一起共事了,我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包涵”;比如“作为新人,能得到大家如此热情的迎接,我真是感动不已”;“认识大家很高兴”……

对一个陌生的群体而言,你的故意回避或有问不答,均被视作对这个群体的拒绝;当然,也别忘记一个人说话太多也难以让陌生的群体所接受,而且还会让人感到害怕。第一印象是带有根本性的。如果你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在一个陌生群体当中出现“失言”或过分表现自己的所谓口才,那么你在这个群体当中会很难生存。

一回生、二回熟,你一定要克服自卑心理,改变自己在陌生人面前怯生的懦弱性格,并且掌握一些与陌生人搭话的技巧。这样,你就会和陌生人熟识起来,从而拥有更广阔的人脉资源。

No.4 简洁有效的开场白

文章开头最难写,同样道理,与人们交往时开场白也最不易把握。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就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与人交往时说好开场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妙用……

要想成为优秀的成功人士,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一定要明白,创意性开场白是结识陌生人的第一法宝。因此,你要时刻记住你的好话术、好点子,并且尽快采取行动,因为只有行动了才有可能成功。

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流,最难的就是开口说第一句话。一个幽默、吸引人、有创意的开场白,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开场白。

1.与众不同的开场白

听众的心犹如一扇暂未打开的门,门上锁着一把重重的大锁。如你能引起他的兴趣,心门就容易打开;如果你落入俗套,心门随之就会锁得更紧。

出生于湖南凤凰的沈从文第一次到上海公校讲课,因为紧张,他在讲台上足足站了十分钟,仍然没有开口。最后,沈从文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这个别出心裁的开场白,引起学生善意的笑声。于是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沈从文开始侃侃而谈。沈从文的课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猛型开场白

古龙武侠小说中小李飞刀的传人叶开刚刚踏入江湖时,对人家自报家门时说:“我叫叶开,叶是树叶的叶,开是开花的开。”到了后来再见到陌生人,他的开场白就改成:“我叫叶开,叶是叶开的叶,开是叶开的开。”那时江湖上已经无人不知叶开的大名。

让人们觉得酷的,无疑是叶开后面的这句自我介绍,用自己的姓名而不借助于其他词语来解释自己的姓名。

香港有部搞笑片子,刘青云饰演的男主人公出场也和叶开一个套路:“我叫高兴,高是高兴的高,兴是高兴的兴。”

人们的一生,都要遇到很多陌生人,而陌生人相聚,免不了要自我介绍。人们从小到大,会有很多次自我介绍和听别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通常是自报姓名和职业,如是生僻的字眼或者行业则要向对方解释几句,方式大同小异,了无新意,都不如叶开和刘青云这么别开生面。

3.坦白说明自己的感受

你可能在舞会上对自己嘀咕:我太害羞,与这种舞会格格不入。或是刚好相反,你认为许多人讨厌这种舞会,但是我很喜欢。无论如何,你应该将你的感受向第一个似乎愿意听的人说出来,这个人可能就是你的知音。坦白地说出“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或“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总比让自己显得拘谨冷漠好得多———最健谈的人就是勇于坦白的人。某次小张跟一个电脑专家谈话。通常小张对这类的访问都应付自如,但这次他发觉自己结结巴巴,不知如何开口。最后小张说:“不知为什么我对你有点害怕。”专家听完哈哈大笑,随后大家就谈得自然起来了。

4.谈谈周围环境

如果你十分好奇,你自然会找到谈话题目。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审视周围,然后打破沉默,开口跟小王说:“在候车站上可以看到人生百态!”这就是一句很好的开场白。

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开了个好头,下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一个好的开场白会使你在他人面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你拓展人脉打下坚实的基础。

No.5 言谈礼仪规范

人们用于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主要手段是谈话。在人际交往中,谈话是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交活动中,谈话中的每一个人都理应“好自为之”,遵守以下礼仪规范: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一些人一张嘴便是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一些人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口才,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这些人留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此,我们要极力避免成为这种不受欢迎的人。

与人交谈时,表情要自然,语气要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双方交谈,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与人交谈要使用礼貌语言。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能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不失礼貌地握手道别。

与人交流时,如果你想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不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你是在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与多个人一起交流,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更不要凑到他耳边去小声说话。如果确有必要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形象,比如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言谈之中且忌使用粗话和黑话。有人认为一说出那些不洁的词语便会缩小同他人的距离,他们把长得漂亮叫作“条挺”、“盘亮”,把100元、1000元、10000元分别叫作“一颗”、“一吨”、“一方”,殊不知这样只会显示出自己的格调不高。

交谈时,一些禁忌需要了解。一般不要询问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所谓“见了男士不问钱,见了女士不问岁”是也。不要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首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女性讲话不要说她长得胖、身体壮等话;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刨根问底;触及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