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种危急状态避险技巧:让你轻松逃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07:54:28

点击下载

作者:于得江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45种危急状态避险技巧:让你轻松逃生

45种危急状态避险技巧:让你轻松逃生试读:

前言

在每天的新闻报道中,世界各地的天灾人祸总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些受害者的悲惨遭遇扼腕叹息。生命是脆弱的,灾难未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会侥幸地认为灾难离自己很遥远。还有很多人会以为,急救只是急救中心的事。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意外会让我们发现,急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

据有关专家介绍,全球死亡总数中有25%的死亡不是因为绝症或衰老,而是在意外事故、灾害造成的损伤中丧失了现场及时抢救的时机。生活中因为急救不当或未能及时急救而造成悲剧的事例屡屡发生,如雷电击伤、中暑昏迷、游泳溺水等,虽然我们可以拨打120请医生前来救助,但在医生尚未到达之前,我们必须懂得一些自救方法,作一些必要的自救处理,这样,更加有利于医生抢救,为自己或家人争取抢救的时间。

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致死致残的事例大多数并非地震本身所致,而是由于受害者本身的无知和无谓的惊慌。世界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让人在为凄迷的爱情感慨万分的时候,忽略了巨舟沉没的悲剧成因。日常生活中,人们只会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身边时刻存在着威胁生命的隐患。但当灾难真正降临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自救。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自然灾害、户外活动伤害、家庭事故的错误处理方式和正确的急救措施应对方法,强调了如何简单而有效地自救,通过增添丰富有趣的知识链接,补充必要的急救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急救法则,在关键时刻把握时机进行自救和对家人的救护。本书还重点阐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道理。这些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但一旦灾祸袭来,人们就能够有效运用书中的原理实行避险,从而轻松逃生。这对于一切真正热爱生命并认识到生命最根本价值的人来说,是具有启迪性和实用性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爱惜生命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日常生活中危急状态下的避险技巧,从而享受更健康平安的人生。

自然灾害篇

1.雾天出行

由于雾气中溶解了酸、碱、苯、酚等有害物质和尘埃、病原微生物以及夜间放出的二氧化碳等,人如果大量吸入密度大的雾气会导致有害物质大量进入体内,还可引起供氧不足、胸中憋闷等症状,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预防措施

在浓雾天气中,要注意保护自己,减少浓雾带来的伤害。可以采用以下的预防措施:(1)雾天出门最好戴上口罩。(2)有晨雾时不要开窗。(3)不要进行室外活动和露天集会。(4)穿越马路要看清来往车辆。

错误做法

在浓雾天气中,外出要小心行走才是保证个人安全和他人生命的最好方法。下面的一些情况就要尽量避免:(1)在雾天的时候还是穿灰色衣服出门。(2)雾天的时候心急回家,高速驾车。(3)开车时没有开雾灯、车灯行驶。

避险技巧

遭遇浓雾天气,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3)外出时,尽量穿上黄色或其他鲜艳颜色的衣服。(4)穿越马路要当心,看清来往车辆。(5)驾驶车辆和骑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温馨提示

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线不清,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觉;同时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或造成车辆倾翻,因此,雾天行车需要掌握一些驾驶技巧。(1)严控车速。急脾气的车友在雾天一定要有所收敛:当能见度大于200米小于5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能见度大于100米小于2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大于50米小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一般能见度10米左右时,时速控制在5公里以下。当遭遇大雾,建议最好把车开到路边安全地带或停车场,待大雾散去后再继续前进。(2)正确用灯。雾天出车前要全面检查车的灯光装置,行驶时要遵守灯光使用规定:打开雾灯、尾灯、示宽灯和近光灯,充分利用灯光提高能见度,看清车辆及行人动态。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雾天行驶不要使用远光灯,这是因为远光光轴偏上,射出的光线被雾气漫反射,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开车时反而什么都看不见了。(3)清洁视线。遇到大雾时,挡风玻璃上凝结的水珠会使驾驶员视线受损,还会使对面来车射出的灯光显得特别耀眼,因此行驶中要勤用雨刷刷去水珠,以提高视线的清晰度。(4)勤用喇叭。雾天视线不好,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车辆的作用,当听到其他车的喇叭声,应当立刻鸣笛回应,示意己车的位置。

另外,雾天会车时按喇叭提醒对面车辆注意,同时应关闭防雾灯,以免给对方造成炫目感;如果对方车速较快,应主动减速让行,必要时路边停车;前方路边有障碍物时会车,要留出提前量和安全间距。雾天最好不要超车,发现前方车辆靠右边停驶时,不可盲目绕行,要考虑到此车是否在等让对面来车;超越路边停放的车辆时,要在确认其没有起步的意图而对面又无来车后,适时鸣喇叭,从左侧低速绕过。在大雾中,可以尽量利用残存的视距,盯住路中的分道线行驶,但一定注意不要压线行驶,否则对向会车将很危险。最好不要沿着路边行驶,因为在路边临时停车、等待雾散的人也是导致行车安全的重要隐患。

当细小的水珠飘浮在低空形成雾时,在小水珠中溶解和吸附了一些地表的有害物质,如酸、碱、胺、盐、苯、酚以及尘埃、病原微生物等。雾的形成使这些有害物质滞留积聚,且得不到扩散、稀释,污染就相应加剧。如果雾持续数日,空气中污染物会迅速增加。人如果在雾中锻炼,这些有害物质被人吸入或接触过多,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

晨练者在运动时,由于肌肉和骨骼的活动加强,使得体内的热量增加,为了维持热平衡,需要借助排汗来散发体热。但是大雾时,气压低,空气湿度大,汗液不易蒸发,不利于皮肤的散热,有碍肺泡的气体交换,这样,就会使人感到闷热和周身不适,出现胸闷、憋气、疲劳、头昏等供氧不足的症状,并且容易引起伤风感冒,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出血。

知识链接雾天多吃豆腐和牛奶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雾天时,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2.地震

地震酿成的灾害包括楼宇倒塌、火灾及地震过后的瘟疫,这些都可致大批人员伤亡。大地震蓦然而至,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人们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

预防措施

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地震,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1)在家储备一些饮用水和罐头食品,能使你多维持一些时间。为达到饮用和进食之目的,建议预备罐头和干食品。(2)常备几个手电筒和备用电池,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也可在床边放一个手电筒。(3)在适当的位置准备一个或多个灭火器,把浇灌用的软管套在水龙头上(如水压够,可立即用于扑灭火灾)。(4)在家和长期待的其他地方,学会怎样关闭那里的煤气、电闸、水阀。在煤气阀门附近备一把规格合适的扳手。(5)随身备好最基本的急救用品,并掌握急救的程序(严重的灾害之后,各家医院都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医务人员则忙于抢救更严重的伤员)。最好能备足一家人所需的特效药品。(6)在电话机旁写下急救中心、消防队和公安局的电话号码。(7)把那些可能会翻倒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书架及一些重的家具固定在墙上。(8)用一条或几条带子捆住热水器和燃气灶,同时牢固地缚在墙上,使物体支座固定在地板上。(9)把易燃的液体等危险品存放在不会倾倒或砸开的安全地方。(10)床绝不能安放在大玻璃窗附近。(11)确保家庭成员都知道地震期间和地震后该做些什么。(12)如果孩子在学校读书,要告诉他们,要是在学校碰到发生地震该做些什么(在家长没到学校接他们之前,一般情况最好留在学校)。(13)在工作的地方备一壶水,以备在地震发生后,必须步行或骑自行车返家的远途中用。(14)居住或工作的地区,如果属于疏散区,那么,应该与家人、邻居、同事制订出一个疏散方案。若所在的地区必须疏散,则须到所在政府在防震预案中指定集中的地点。(15)准备一些合用的胶合板塑料布,用于挡盖被损坏的窗及其他空隙。

在平时,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1)水。(2)5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折、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5)收音机。(6)毛毯。(7)毛巾、绳子、卫生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8)急救药品。(9)背包等用品。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有婴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幼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垫子等其他儿童用品,最重要的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2~3天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错误做法

当发生地震时,第一时间逃出楼房,千万不要贪恋财物,一定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下几点要避免:(1)地震发生时,情急跳楼,致使摔伤或被玻璃扎伤。(2)欲逃出房间,上阳台或乘电梯。(3)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避险技巧

在户外避震:(1)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2)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立交桥等结构复杂的建筑物。(3)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4)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在室内避震:(1)在楼内,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在平房,根据具体情况或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跑到室外的空旷地带。(2)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要注意利用它们。(3)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4)不要因一时情急而盲目从高处跳下。

在公共场所避震:(1)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2)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拥挤的人流,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3)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远离玻璃橱窗、柜台或其他危险物品。(4)在行驶的电(汽)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自己。

温馨提示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到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1)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2)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3)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掉落的物体。(4)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5)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要尽量保存体力。(6)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7)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8)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9)如果受伤了,要想办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10)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11)防震包里面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知识链接地震,预防火灾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立即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灶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灶、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洪灾会致使农田受淹、村庄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预防措施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3)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4)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5)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6)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信设备。

错误做法

洪水如猛兽,人盲目地跳进洪水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下面一些行为也是非常危险的:(1)试图游泳逃生。(2)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3)爬上不结实的泥坯房屋顶。

避险技巧

当洪水来临时,要保持镇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的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沙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3)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食物,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较高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具随水漂走。

温馨提示

被大水淹过的房屋,由于会有多种细菌、病毒残留,因此在入住前应分不同物品和不同环境进行消毒。(1)应对房屋进行卫生打扫,清除房屋内外垃圾、家具表面污垢,并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湿度。(2)对于被水淹过的餐具、茶具等食用器具,先清洗干净后,采用煮沸方式进行消毒,最好煮沸半个小时以上;对于不耐高温的器具,可以使用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书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3)对于被水浸泡过的被褥、衣物等,可以先清洗干净后曝晒,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含消毒功能的洗涤剂,等干透后方可使用。(4)在大雨之后,务必检查居家内外的积水容器,且最好立即将其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大量病媒蚊害人害己。(5)在庭院、水沟以及其他潮湿处所,最好撒布生石灰或30%的漂白粉加以消毒,撒布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以免造成伤害。

知识链接洪涝灾害后容易发生哪些疾病

洪涝灾害过后,容易发生下列疾病:(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2)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钩端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3)皮肤病,如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等。(4)意外伤害,如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等。(5)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

4.龙卷风

龙卷风是所有风暴中最猛烈和最具破坏力的。就其主要特征来说,龙卷风是存在短暂的高速旋转的风暴。它可造成建筑物倒塌、门窗破碎。龙卷风经常出现在温暖、潮湿、不确定的气候条件下,大多在五六月。但是,它也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在任何地方,所以要格外警惕。

预防措施

龙卷风的破坏力极大,预防措施如下:(1)在龙卷风常出现的地区和季节多关注媒体报道,如广播、电视等。(2)识别龙卷云,龙卷云除具有积雨云的一般特征以外,在云底会出现乌黑的滚轴状云,当见到云底有漏斗云伸下来时,龙卷风就会出现。(3)提高警觉,防止山崩或道路坍方,山坡下和山区公路不宜停留或停车。为了生命的安全,应该及早离开。

错误做法

龙卷风是一种没有规律的风,它没有完全退去的时候,不要轻易离开安全的避风地方。不要盲目展开施救,否则很容易丧失生命。(1)龙卷风扫过之后,还没有全部退去时,马上救人。(2)当龙卷风扫过来的时候,逃跑的方向跟风向一致。

避险技巧

龙卷风是自然界最强大、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当你遭遇龙卷风时,能记住这些忠告或许是件值得庆幸的事。(1)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外围墙壁,最好是到地下混凝土掩蔽所或地下室,并保护好自己的头部。(2)立刻离开危险房或活动房。如果附近没有屏障,则应平伏于低地面上,但要注意有水淹的可能。(3)寻找最安全的位置。据调查,最安全的位置是与龙卷风来向相反的方向。科学家认为,东北方向的房间相对比较安全,小房屋和密室比大房间安全。(4)在公共场所,应向指定地点疏散。最好的掩蔽场所是低洼的地方。(5)如果开车外出遇到龙卷风,这是最危险的,应立即把汽车停在低地。千万不要开车躲避龙卷风。据调查表明,许多人都死在行驶的汽车内。这是因为汽车遇到龙卷风时,几乎没有防御能力。(6)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要远离大树,以免被砸、被压。

温馨提示

龙卷风来袭前做好保护措施;(1)用最坚固的材料建筑一个保护所,如果可能,用混凝土或钢筋加固。(2)最好躲在防风暴的地下室或洞穴里。(3)如果没有地下室,可进入一个小房间,或者在坚实牢固的家具等物品下躲避,但不要待在重家具下面。(4)要牢牢关紧面朝旋风刮来方向的所有门窗,而相对的另一侧门窗则统统打开。这样可以防止旋风刮进屋内、掀起屋顶,并且可以使屋内外的气压得以平衡,防止房屋“爆炸”。(5)不要待在大篷车或汽车内,风暴会将其掀上半空。(6)待在屋外易受随风乱飞的杂物的伤害或被卷向空中,要尽量避免这种危险。(7)你能够看到或听到龙卷风即将到来,避开它的路线,与其路线成直角方向转移,避于地面沟渠中或凹陷处,平躺下来,用手遮住头部。

知识链接热带风暴与台风、飓风有什么区别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能掀起巨浪,引发风暴潮。随着它的移动和登陆,给所经海面上的船只和陆地上的农田、房屋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

5.台风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台风给广大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预防措施

台风来临时风力很大,要紧闭门窗,千万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避免强气流进入后吹倒房子。如果外出,一定要注意道路两侧的易倒物,如围墙、路边树和广告牌等。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雷击,要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关紧门窗,以免被强风吹开,检查并缚紧容易被风吹到的物件,如窗户等。如遇玻璃松动或有裂缝,要在玻璃上贴上胶条,以免吹碎后碎片四散。不要在玻璃门、玻璃窗附近逗留。(2)突遇台风时,速往小屋或洞里躲避,若无此种场所就选择没有土崩或洪水袭击危险的安全之处,如高地、岩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较安全的避难场所。必须前进时,也要弯下身体,切不可贸然淋雨,受潮的衣服会夺走体温,造成体力失衡。遇强风时,尽量趴在地面上,往林木丛生处逃生,不可躲在枯树下。(3)做好一切锚固工作。台风来临之际,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市民对此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搬移窗台或阳台上的花盆以防砸落等。(4)应随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报纸、气象热线等媒体刊载的有关台风的最新动态。(5)市民应提前准备手电筒、蜡烛、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吊物,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6)台风来临时,容易发生一些大型广告牌掉落、树木被刮倒、电线杆倒地的事情……因此,市民在台风来临时最好不要出门,以防发生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7)保证电力线路安全。

错误做法

台风的整体威力很大,但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可以保证安全。千万不要:(1)在临时搭建的小屋里躲避风雨。(2)在风雨骤然停止时出去,这只是进入台风的风眼短暂期,台风还没有远离。(3)站在门窗前观看台风到来的壮丽景象。

避险技巧

台风来临时,告诫家人最好待在家里不要出门,同时,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1)如果没有通知撤离,那么就留在结构坚固的建筑物内,但要计划好当强风来临时自己将怎样行动。(2)如果家里有冰箱,将冰箱开到最冷档,以防停电引起食物过早变质。(3)请拔掉小的电源插头,并在浴缸和大的容器中装满水,以备清洁卫生之用。(4)当外边的风变得越来强时,要远离门窗,并躲在走廊中、空间小的内屋或者壁橱中。(5)关闭所有的室内房间门并加固外门。(6)如果在单独的楼中居住,要待在一楼的内间,比如洗澡间或壁橱中。(7)如果住的是多层楼房,要待在一楼或二楼的大堂内或者是洗澡间内,并且远离门窗,必要时躺在桌子或坚固的物体下面。

温馨提示

台风信号解除后的注意事项:(1)要坚持收听电台广播、气象咨询电话或收看电视,当撤离的地区被宣布为安全时,你才可以返回该地区。为了保护生命的安全,道路有可能被封锁,如果你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要切记绕道而行。(2)要避免走不坚固的桥,不要开车进入洪水暴发的区域,应留在地面坚固的地方。还要注意那些静止的水域,很有可能因地下电缆裸露或者是垂落下来的电线而触电。(3)要仔细检查煤气、水以及电线线路的安全性。在你不能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之前,不要喝自来水或者用它做饭。要避免在房间内使用蜡烛或者有火焰的燃具照明,而要使用手电筒。在生命遇到危险时,动用可靠通信工具进行求救。

知识链接如何判断台风远离

台风侵袭期间风狂雨骤,突然间风停雨止,这是否表示台风已经远离了?

当狂风暴雨突然停止的时候,应该是台风眼经过的现象,一般而言,二三十分钟之后,狂风暴雨会再次来临,所以,千万不可认为台风已经远离,因为台风离开时,通常风雨是渐渐减小的,不会突然停止。

当风雨骤然停止时,短时间后狂风暴雨将会突然再次袭来。此后,风雨渐次减小,并变成间歇性降雨,慢慢地风变小,云升高,雨渐停,这才是台风离开了。如果台风眼并未经过当地,但风向逐渐从偏北风变成偏南风,且风雨渐小,气压逐渐上升,云也逐渐消散,天气转好,这也表示台风正在远离。

6.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为海啸。

预防措施

避免海啸危害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早预警”,迅速往高地避难逃生,以下注意事项,可供人们避难时参考。(1)首先要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因为一旦身体受伤,就很难进行避难。(2)避难时必须要往高处走,必要时,甚至还得进行二次避难,走到更高的地方,因为海啸危害的程度,往往不是靠过去的经验可以判断的,必须以最坏的打算进行逃生与避难。(3)近海地震所引发的海啸,避难时间相当短,尽量不要使用车辆避难,因为短时间路上突然涌入许多车辆,容易造成交通阻塞,而且车辆易被海啸卷入,人员更不容易脱困。(4)海啸来袭时一切以避难为先,不要过于挂念家中贵重物品或自家渔船,海啸第1波与后续第2、3波的时间间隔可能很长,潮水暂时退去后,立即返家或是到港口探视自家渔船是很危险的行为。(5)平时应将家中的家具予以固定,避免地震造成家具倾倒从而使人员受伤,甚至影响第一时间的避难逃生。(6)海啸已经造成淹水而来不及避难,必须就近往高处逃生,若不幸浸泡在水里,容易被大型漂浮物撞击而受伤,特别需要加以注意。(7)海啸已经造成淹水而来不及避难,人员应尽量远离坚硬的设施,如岩岸、钢筋混凝土结构,避免水流冲击使得人员碰撞到这些坚硬设施而受伤。

错误做法

海啸来袭时一定要以避难为先,逃命时间紧迫,不要贪恋财物。(1)海啸来袭时还待在家里收拾财物,没有及时撤离。(2)潮水暂时退去后,立即返家或是到港口探视自家渔船。

避险技巧

海啸来临时,一定要紧急逃生。(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无谓的体能消耗。(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具体方法是:将落水者的肚子放在你的大腿上,从后背按压,将海水等吸入物倒出。如落水者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温馨提示

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1)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2)如果听到附近发生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预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3)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岸边。(4)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5)海啸前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知识链接引发海啸的原因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预警或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7.雷击

雷击对人体可造成巨大的伤害,强大的雷电流使人或动物的心脏、大脑麻痹而死亡,甚至能把身体烧焦。此外,雷电流还能将局部皮肤组织烧坏,出现灰白色的肿块和线条,称为“电的烙印”。

预防措施

不论何时何地发生雷电事故,只要按科学的方法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都能尽量减少死亡。(1)遭遇雷暴闪电天气时,尽量不要出门。若必须外出,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2)突遇雷电,应立即下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不要穿戴湿的衣、帽、鞋等在大雷雨下走动。(3)不要在大树下躲避雷雨,至少应在离大树5米外避雨。(4)大雷雨天,尽量不要开门开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5)大雷雨天,不要冲凉洗澡。(6)雷雨闪电时,不要站在电灯下,不要开电视机、电脑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免伤人及毁坏电器。(7)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关闭手机。因电话线和手机的电磁波会引入雷电伤人。(8)闪电打雷时,不要接近一切电力设施,如高压电线、变压电器等。(9)乘坐汽车等遇打雷闪电,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以免引雷上身。(10)不要把晾晒衣服被褥的铁丝,拉接到窗户及房门上,以免引雷入室。

错误做法

雷区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地方,千万不要很多人围聚在雷区范围,为了避免更多人的牺牲,所以应该及时离开雷区。下面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1)周围电闪雷鸣时,站在高处等待救助。(2)雷电继续闪时,马上过去救人。(3)没有及时把病人送往医院,耽误治疗时间。

避险技巧

当发生雷击人事件时,应该根据情况立即行动作出处理:(1)迅速将病人转移到能避开雷电的安全地方。(2)根据击伤程度迅速作对症救治,同时向急救中心或医院等有关部门呼救。(3)如果患者未失去知觉,神志清醒,曾一度昏迷、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应该就地休息1~2小时,并作严密观察。(4)如果患者已失去知觉,但呼吸和心跳正常,应将其抬至空气清新的地方,解开患者衣服,用毛巾蘸冷水摩擦患者全身,使之发热,并迅速请医生前来诊治。(5)如果患者无知觉、抽筋、呼吸困难、逐渐衰弱,但心脏还在跳动,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6)如果患者已无知觉、抽筋、心脏停止跳动,仅有呼吸,可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7)如果患者呼吸、脉搏、心跳都停止,应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温馨提示(1)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2)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3)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4)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5)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6)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7)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8)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知识链接雷击后容易“假死”

人的生命主要是依靠两个重要的生理作用:由心脏跳动所造成的血液循环和由呼吸造成的氧气和废气的交换过程。人被雷电击伤后呈“假死”现象就是中断了这两个过程引起的。因此,做人工呼吸时,必须一直做,直到伤者嘴唇稍有开合,眼皮稍有活动或喉头有吞东西动作时,即应注意被雷击者是否要开始自动呼吸。如已开始自动呼吸,即不应再继续施行人工呼吸。

停顿数秒钟后,患者如仍不能自动呼吸,应继续施行人工呼吸。实践证明:对雷电“假死”者越迅速耐心地做人工呼吸,救活的机会就越多,有些伤者经过人工呼吸6小时才复苏。抢救过来后,不能马上站立起来,应抬到床上休息,恢复正常后,方让其行走,只有在医生到来前被雷击者出现身体僵硬、尸斑时才能停止抢救。

8.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预防措施

泥石流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的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错误做法

泥石流是一个有极度危险的自然灾害,要注意户外的山地,不要掉以轻心,避免经常逗留在山地中。(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沿沟向下或向上跑。(2)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3)上树躲避,然而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沿途清除一切障碍,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4)躲在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然而因为泥石流有很强的淘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很危险。

避险技巧

发生泥石流时,要尽快脱离泥石流必经的路途。(1)切记不能躲在树上。(2)不能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下方。(3)不能停留在陡坡土层较厚的低凹处或大石块后面。(4)紧急撤离时,要沿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跑。(5)而遭遇山洪时,同样不要沿着河谷跑,而应当向河谷两岸高处跑。

温馨提示

除根据当地降雨情况来估测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外,还可通过一些特有现象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以便采取快速、正确的自救方法。(1)当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都可确认河(沟)上游已形成泥石流。(2)仔细倾听是否有从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音,如听到这种声音,哪怕极微弱也应认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时须迅速离开危险地段。(3)沟谷深处变得昏暗并伴有轰鸣声或轻微的震动感,则说明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知识链接处滑坡体上,向两侧跑最佳

滑坡的前兆较为复杂。在大滑动之前,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等类似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者被剪切的声响,动物对此非常敏感,通常有异常反应,具体表现为动物惊恐异常,植物枯萎或者歪斜。

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如滑坡体整体滑动,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9.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是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沙尘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沙尘暴天气所造成的危害,沙尘暴天气出现后,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关闭门窗,减少外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逗留。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安装不牢的广告牌或根基不稳的老树容易倒塌或断裂,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2)室外活动的人最好戴上口罩,也可以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以有效减少沙尘吸入体内。进食前应注意洗净手和脸。(3)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等排出,这对皮肤和全身保健都很有益。(4)发现身体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5)大风天气中应少骑自行车,因为侧风向骑车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

错误做法

沙尘暴来临,只要做好防护,就可以免受损伤。不是万不得已,不要出门,外面的空气质量极差。(1)沙尘暴天气骑自行车,侧风向骑车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2)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逗留。(3)外出没有戴口罩,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

避险技巧

沙尘暴来临时,可采用下面的急救措施:(1)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2)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3)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孩子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4)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

温馨提示

当人暴露于沙尘暴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1)口:回到室内立即漱口和刷牙。(2)眼:以清水冲洗。(3)耳:以棉签蘸酒精将耳中尘土黏出。(4)鼻:兑浓度约为0.9%的纯盐水,灌入洗鼻壶中。分别冲洗两边鼻孔。每冲完一边就擤鼻子,将两边鼻孔内的尘土擤出。重复此动作直到鼻腔清洗干净为止。

知识链接“看不见”的沙尘暴

通常情况下,沙尘暴仅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但“看不见”的沙尘暴却无处不在,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远远高于可视沙尘暴。(1)颗粒:粉尘、雾、降尘、飘尘、痰及排泄物干燥后的可漂浮微粒、细菌、病毒、真菌、化石燃料颗粒、螨虫肢体残骸等。(2)气体: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一氧化碳、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甲烷、乙烷、含氟气体及含氯气体以及各种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看不见”的沙尘暴存在于众多的公共活动区域,如公园、公路以及室内,如办公室、娱乐健身场所、家中等。它们可腐蚀人体组织细胞,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体系,从而为病毒、细菌、真菌等入侵人体创造有利条件。

10.雪崩

山坡上的积雪,在一定条件下,受重力作用或震动作用而向下滑动,并在山坡积雪中发生连锁反应,引起大量雪体崩塌的现象叫雪崩。雪崩具有发生突然、运动速度快、崩塌量大的特点。

预防措施

雪崩可以摧毁大片森林,击毁或埋没房屋、交通线路、电信设备和车辆等,对人类生产活动以及自然环境产生很大影响。预防措施如下:(1)在雪崩危险期间,如降雨、大雪、大雾、吹暖风时及其后两天内,以及夜间,行人车辆最好不要进入雪崩危险区,不得在此期间登山。(2)不得个人单独行动,外出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并按预定的路线行动,以便一旦发生雪崩时进行救护。(3)必须通过危险区的车队应保持100~200米的距离,并且要设立监视哨,不得夜间行车。(4)通过雪崩危险区的行人应组成小组或小队,带有安全救护装备,设立监视哨,每人身佩长30~40米的深色(红、蓝)丝绳(称雪崩绳,便于寻人),保持一定距离。在越过雪崩沟槽时,应一个一个地过去,后一个人必须踩着前面一个人的脚印走。

错误做法

遇到雪崩时,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注意争取时间,努力往安全的地方跑去。(1)贪恋财物,没有及时把身上的沉重物品扔掉。(2)被雪埋后,奋力向下挖掘。(3)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避险技巧

雪崩来临时,可采用下面的急救措施:(1)遇到雪崩时,切勿向山下跑,雪崩的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千米,你应该向山坡两边跑,或者跑到地势较高的地方。(2)跑不过雪崩的话,闭口屏气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气浪的冲击比雪团本身的打击更可怕。(3)雪崩时大量的积雪会往下泻,如果雪崩不是很大,你可以抓住树木、岩石等坚固物体,待冰雪泻完后,便可脱险。(4)如果被冲下山坡,一定要设法爬到冰雪表面,同时以仰泳或狗扒式泳姿逆流而上,逃向雪流边缘。记住,压住你的冰雪越少,你逃生的机会越大。(5)在积雪崩裂使你跌倒之前,赶快以45°角向下侧方逃离雪崩板块。(6)如果跌倒、翻滚,要抓住树干或者其他安全的物体,采用游泳姿势,尽力保持浮在流雪上面。(7)当流雪开始减速时,清理自己眼前的呼吸通道,努力把一只手伸出雪面,保持镇定。

温馨提示(1)如果被雪埋住,一定要奋力破雪而出,因为雪崩停止数分钟后,碎雪就会凝成硬块,到时手脚活动困难,逃生难度更大。(2)如果雪堆很大,一时无法破雪而出,就双手抱头,尽量造成最大的呼吸空间,让口中的口水流出,确定自己是否倒置,然后往上方破雪自救,时间就是生命。(3)丢掉包裹、雪橇、手杖或者其他累赘,覆盖住口、鼻部分以避免把雪吞下。(4)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5)扔掉你一直不能放弃的工具箱——它将在你被挖出时妨碍你抽身。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

被困在冰天雪地中应该:(1)学会建造防风御寒的雪屋。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在地上摊上大片的树枝,然后往上铺雪并压实,最好在树枝外层放上一层兽皮或帆布,雪铺好压实,1小时后拆去树枝,雪屋即告落成。一般来说,一旦遇上了风暴而暂时又得不到营救,就应立即搭成这种简单的避险所。(2)在严寒地带还要特别注意防止冻伤,要保持四肢的干燥,涂上油脂,如动物的脂肪,这是最有效的办法。(3)千万不可用雪、酒精、煤油或汽油擦冻伤了的肢体,按摩同样有害。(4)在雪屋内适当烤火取暖是可以的,但必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5)捕捉动物来解决饥饿,尤其是冬眠的动物,捕捉为容易。

知识链接雪崩引起的气浪比雪崩更可怕

了解雪崩的人应该知道,其实在雪崩中,比雪崩本身更可怕的是雪崩前面的气浪。因为雪崩从高处以很大的势能向下运动,如从6000米高处向下坠落或滑落,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荡,故有极快的速度甚至会形成一层气浪。这种气浪有些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雪流能驱赶着它前面的气浪,而这种气浪的冲击比雪流本身的打击更加危险,气浪所到之处,房屋被毁、树木消失、人会窒息而死。因此有时雪崩体本身未到而气浪已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阻挡物冲得人仰马翻。

1970年的秘鲁大雪崩中,雪崩气浪在不到3分钟时间里飞跑了14.5千米,速度接近于90米/秒,比十二级台风擅长的32.5米/秒的奔跑速度还要快得多。这次雪崩引起的气浪,把地面上的岩石的碎屑席卷上天,竟然叮叮咚咚地下了一阵“石雨”。

11.火山爆发

无论是休眠火山还是活火山,都有可能随时喷发。巨灾来临时,一团团的火山灰把天空遮蔽得黑沉沉的,石块从高空飞坠,熔岩冲下山坡;火山口和火山侧的裂隙喷出大量毒气。火山喷发是巨大的灾祸,非人力所能挽回,大祸临头之际如能当机立断,采取适当行动,也许可以绝处逢生。

预防措施

火山爆发造成的危害范围非常广,远离现场是最好的防护方法。所以:(1)避免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区域活动。(2)旅游时尽量避开火山活动剧烈的季节。(3)多留意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变化和关注气象报道。

错误做法

火山喷发时,最危险的是毒气。岩流很快就会过去,但是如果没有毒气生命就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通常,在火山爆发时不要采用下面的急救方法:(1)在普通楼房等待救援。除了庇护所之外,普通的楼房很容易被砸破。(2)没有在头部带上任何防护用具如防护头巾逃跑,有毒气体很快就会进入体内。(3)驾车逃跑的时候走峡谷路线,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

避险技巧

身处火山区,如果察觉到火山喷发前的先兆,应立刻离开。(1)借助任何可用的交通工具。火山灰越积越厚,车轮陷住就无法行驶,这时就要放弃汽车。迅速向大路奔跑,离开灾区。(2)如果熔岩流逼近,应立即爬上高地。(3)切记保护头部,以免遭飞坠的石块击伤。最好戴上硬帽或头盔,软帽塞上报纸团戴在头上,也有保护作用。(4)利用随手拿到的任何东西,简单制作一副防毒面具,以湿手帕或湿围巾掩住口鼻,可以过滤尘埃和毒气。(5)戴上护目镜,例如潜水面罩、眼罩,以保护眼睛。(6)穿上厚重的衣服,保护身体。(7)某些火山地区设有紧急庇护站。即使附近没有紧急庇护站,也不可在其他建筑物内躲避,只有熔岩块涌到跟前,则属例外。墙壁虽然可挡住横飞的岩屑,屋顶却很容易被砸塌。

温馨提示

火山爆发时注意应对以下危害:(1)应对熔岩危害。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躲开熔岩流的路线。(2)应对喷射物危害。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建筑工人使用的那种坚硬的头盔、摩托车手头盔或骑马者头盔将给予你一定的保护。(3)应对火山灰危害。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庇护所后,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如果附近没有坚实的地下建筑物,唯一的存活机会可能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切记:火山在喷发之前常常活动增加,伴有隆隆声和气体的溢出,硫黄味从当地河流中就可闻到。刺激性的酸雨、很大的隆隆声或从火山上冒出的缕缕蒸气是警告的信号。驾车逃离时要记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不要走峡谷路线,它可能会变成火山泥流经的道路。

知识链接火山爆发是怎么回事

火山并非是喷出“火”的山,它喷出的是一种高温黏稠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岩浆。火山爆发时景象异常壮观。平时,死死地被包在地壳里的岩浆,由于其温度极高,又承受着地壳的巨大压力,所以,一遇到地壳较薄的地方或裂隙,岩浆就猛烈地冲出地面。

当火山爆发时,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大轰鸣,石块飞腾翻滚,炽热无比的岩浆像条条凶残无比的火龙,从地下喷涌而出,吞噬着周围的一切,霎时间,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有时候,由于火山爆发,还能使平地顷刻间矗立起一座高高的大山,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和科托帕克希山就是这样形成的;有时候,又能在瞬间吞掉整个村庄和城镇。

火山的形成是在地表下面,越深的地方,温度就越高。大约在32千米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时,就会膨胀,因此需要更多更大的空间。这种被高温熔化的物质便会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当熔岩槽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的压力时,便向外爆发而形成一座火山。

12.冻伤

冻伤是低温袭击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引起冻伤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体长时间暴露、潮湿、风水所造成的大量热量流失。而促进或加重病情的诱因有以下几点: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肢体静止不动、醉酒等。

预防措施

寒冷的冬天,小孩、妇女、学生是最容易出现冻伤的,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还是能够预防的,冻伤后经科学处理,也能很快恢复。(1)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2)尽量多活动一下手部或者足部,如搓手、跺脚等。(3)袜子、鞋子不可太紧。(4)保持局部干燥,脚部出汗后及时更换袜子。

错误做法

冻伤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很大,一定要及时保温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但是有些保暖方式并不恰当,反而会带给更大的伤害。(1)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伤者患部。(2)发生冻伤后,马上热敷或者按摩冻伤部位,加重局部水肿。

避险技巧

冻伤在寒冷地方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我们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把病情延误,导致并发症。(1)受冻后1~2小时方可进行热敷。(2)如果局部皮肤没有破损,可以涂抹冻伤膏,或者用泡过辣椒的酒精涂抹等。(3)如果皮肤有破损,则需要尽快用药膏涂抹,防止感染。(4)轻度冻伤、皮肤未破者,可用茄子秧、辣椒秧或艾叶等其中一种,加入10~15倍的水煮沸过滤,待水温至不烫手时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5)也可用辣椒秆2两、茄子秆4两、辣椒3个用水浓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冻伤。(6)在冻疮患处涂蛋黄油,效果更佳。

温馨提示

冻伤一般分为四度:(1)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并会出现红肿,皮肤有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2)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疱出现。(3)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疱,并有较剧烈的疼痛。(4)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

要小心局部冻伤。局部冻伤是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还要警惕全身性冻伤。全身性冻伤常发生于高山探险或其他意外:在寒冷环境下逗留时间过久,保暖防寒措施不够,醉酒、饥饿状态时陷于积雪或浸在冰水中。

全身冻伤病人初起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的保护反应,如面色苍白、发凉、打寒战等,当这一系列保护反应过后,寒冷继续作用人体,人体的这种代谢能力行将消失,就出现了抑制过程。通常,全身冻伤侵害一般都伤及内脏。当患者体温在30℃以下,应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升高体温。(1)出现冻伤,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2)可以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3)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

知识链接冬季注意预防冻疮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之一,易发生在气温过低的寒冷环境中。冻疮多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初起损害表现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感觉疼痛。

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缺血,代谢异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