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1:15:5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

1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     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案】《白丝带》

2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的导演是     [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案】拉斯·冯·提尔

3电影《公民凯恩》是美国导演     的作品。[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答案】奥逊·威尔斯

4《党同伐异》的导演是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案】格里菲斯

二、选择题

1格里菲斯的(  )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青岛大学2012研]

A.《淘金记》

B.《一个国家的诞生》

C.《火车大劫案》

D.《城市之光》【答案】B

2电影《广岛之恋》是(   )的代表作之一。[青岛大学2012研]

A.法国“左岸派”

B.法国“新浪潮”电影

C.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D.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答案】A

3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  )的代表作品。[青岛大学2010研]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答案】C

4第一部西部片是1905年埃德温·鲍特拍摄的(  )。

A.《火车大劫案》

B.《关山飞渡》

C.《与狼共舞》

D.《不可饶恕》【答案】A【解析】埃德温·鲍特生于1870年 4月21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爱迪生电影公司下的一名摄影师和制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

1903年的《 火车大劫案》是他最著名的影片,也是第一部西部片。该片中有意识地运用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进行创作。

5近景一般表现的范围是(  )。[青岛大学2012研]

A.人物身体膝盖以上的景别

B.人物全身的景别

C.人物身体胸部以上的景别

D.人物身体肩部以上的景别【答案】C【解析】近景表现人身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其面积占画幅一半以上的景别,是很日常化的视点。

三、名词解释

1印象主义[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

答:印象主义风格源于19世纪60年代登上法国画坛的“印象派”画家,他们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间,重视光的变化效果,对音乐、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印象派”电影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以德吕克为中心,主要成员包括阿倍尔·冈斯、谢尔曼·杜拉克、让·爱浦斯坦、马赛尔·莱皮埃等,代表作品有《流浪女》、《车轮》等。印象派电影的特点是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着重创造氛围,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印象派”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对法国先锋派电影具有先导意义。

2西部片[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答:西部片是美国好莱坞制作的一种类型电影,其主要内容在于表现19世纪美国开拓西部疆土的一系列行为,以白人征服大陆、屠杀印第安人、颂扬拓荒精神为主要内容。西部片通过标准化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具有重复性和可预见性。西部片有三个基本元素:公式化的情节,如铁骑劫美;定型化的人物,如西部牛仔、警长;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如沙漠。代表作品有《赤胆威龙》、《不可饶恕》、《荒野大镖客》等。

3蒙太奇[上海大学2015研、杭州师范大学2013研]

答: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在电影问世后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4长镜头[北京电影学院2015研]

答:长镜头一般指在影片中延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其时长基本上等同于其展示事件的实际时长,从而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长镜头排除切换,不经剪辑一个长镜头往往包含了一个场景甚至段落。由于它可以保持被摄对象时间与空间的连续和完整,因此给人以真实、可信和连贯的感觉。

5景深镜头[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答:景深镜头是摄影机沿着纵深方向安排组织被拍摄对象,从而产生逼真的空间立体感觉的镜头。当人物在前后景之间运动,立体感格外强烈。景深构图在视觉上突破了戏剧、绘画中存在的“第三面墙”,给电影造型开拓了新的领地。现代电影常常运用开放式构图,以获得更强的空间真实感和造型潜力。创作者可以利用前景和后景两个空间内的不同事件形成对比关系。

6法国“新浪潮”电影[上海大学2015年研]

答:法国“新浪潮”是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在法国出现的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变革的一次现代主义电影运动。该变革抨击法国传统商业电影,反对制片人中心制,提出了体现电影个人风格导演中心制,创造出一种纪实摄影风格和“跳接”等简捷实用的剪辑手法。代表作品有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和特吕弗的《四百下》等。

7西奥•安哲洛普罗斯[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

答:西奥•安哲洛普罗斯是希腊的诗人和泰斗级导演,一生共创作13部剧情长片和2部纪录片。西奥•安哲洛普罗斯作品以独特的悠然、诗意的风格享誉世界影坛,被称为“希腊电影之父”。代表作有被称为“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三十六年岁月》《流浪艺人》和《猎人》。2012年1月25日在雅典拍摄自己的最新一部电影《另一片海洋》(The Other Sea)时,在街边遭遇车祸逝世。

8科恩兄弟[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

答:科恩兄弟是美国乃至世界独立电影制作的代表,他们独立于好莱坞电影之外,独立编剧、制片、拍摄和发行。作品风格以带有魔幻色彩的黑色幽默为特点,采用和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营造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科恩兄弟的作品多次在奥斯卡、戛纳、柏林电影节提名,其中《冰风暴》和《老无所依》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9宝莱坞[中国传媒大学2010研]

答: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有唱歌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 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实来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

四、简答题

1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主要观点。[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

答:意识形态电影批评起于1969年路易·阿尔都塞发表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文中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70年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电影基本装置的意识形态效果》和让—路易·柯莫里的《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的确立。(1)意识形态电影批评强调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是揭穿电影被掩盖的意识形态性。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因此从电影的生产机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来说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2)《电影手册》中强调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的任务,就是破除电影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共谋”。(3)批评电影中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否点电影的“真实性”。电影领域里的意识形态批评旨在从文本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动力关系中寻找颠覆电影与“现实”或“主导意识形态”的途径。

2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答: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1)形式层面

①声画同一“声画同一”又称作“声画同步”,指镜头中声音来源位于画面中,观众听到声音信息的同时也看到声源的影像信息,两种信息的传播同步完成。最早的有声片采用的就是声画合一的方式,说话者、演唱者音容同在,非常便于观众的信息接受。

②声画分立“声画分立”又称作“声画分离”,指声音来自镜头画面之外,即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观众在这个镜头里听到声音信息并非来自看到的影像信息,这时,观众必须对两种信息进行“加工”才能够完成正确的接受,而不至于产生困惑。和“声画同一”相比,“声画分立”在接受时更有难度。(2)内涵层面

即在内涵类型上把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分为“声画合一”与“声画对位”。这种划分方法超越了前一种划分注重电影元素本身运用的思想,关注于审美效果的实现。

①声画合一“声画合一”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和情绪基调上保持着一致。这也是大多数镜头、大多数影片采用的基本类型。由于观影时声音和画面占据了观众的视听感觉器官,声画共同作用,可以使观众心理上更快地接受镜头提供的信息,情感上也更容易产生认同,从而保证了影片创作意图的实现。

②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则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正相反。在整部作品中,“声画对位”的部分只占很少的比例,但是往往带来很强烈的审美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种信息的背离给观众接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印象格外深刻。同时,音画对位还在一定程度上对观众的理解造成障碍,观众必须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了解创作者的意图,一旦解决了理解障碍,情绪上受的冲击反倒更大,获得更高的审美快感。

3什么是“表现蒙太奇”?包括哪些类型?[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答:(1)表现蒙太奇的定义

表现蒙太奇是由创作者强制性介入带来的,表现创作者主观意识的蒙太奇类别,它不能依据不同的时空标志去辨识,而是直接把切换的镜头强制性地连接起来,去表现创作者所要表现的特定意图。表现蒙太奇必须仰仗观众的心理回应,一旦观众在观赏影片过程中对某种心理回应产生预期,表现蒙太奇就比较容易被读解和接受;如果观众的心理预期与创作者对镜头的强制性连接不一致,表现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就会降低乃至消失。(2)表现蒙太奇的分类

①理性蒙太奇

a.理性蒙太奇通过叙事镜头和非叙事镜头的组合,形成原来镜头中不具备的新的含义,它是所有蒙太奇镜头中最强调理性,也最为抽象、最晦涩难懂的,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意图。如爱森斯坦的《十月》,在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与幕僚交谈的镜头之后,爱森斯坦突然插入一个“孔雀开屏”的镜头,把克伦斯基装腔作势的模样和孔雀摆动尾巴的镜头一再切换,以此来嘲讽克伦斯基爱慕虚荣、自我炫耀。

②抒情蒙太奇

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的表现性必须建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保持影片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他导演的《母亲》,需要在群众示威游行的段落中传达出“觉醒”的意念。为此,他不是随意把比喻镜头强制性地插入,而是将游行队伍安排在一条解冻的河流旁,将“冰河解冻”与群众游行两段画面不断交切,使观众对这两种影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

4简答摄影中影响景深的因素。[南京师范大学2011研]

答:摄影中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圈

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2)焦距

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3)物距

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5苏联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异同。[北京大学2010研]

答:蒙太奇学派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构成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有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1)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思想的不同之处

①爱森斯坦强调蒙太奇表现斗争和冲突,通过冲突表现新的概念,一种完全不同于这两个镜头本身的新的质,也就是1+1>2;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

②在效果呈现上,爱森斯坦注重隐喻。他早期的“杂耍蒙太奇”和后来的“理性蒙太奇”都强调一种隐喻,希望通过镜头组接产生概念代替艺术形象,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形式阐明思想;普多夫金认为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辩证思维的过程。他创立的“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

③爱森斯坦认为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普多夫金则强调心理因素,他认为影片应该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艺术效果应同观众的心理保持一致。(2)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思想的相同之处

两者都十分强调蒙太奇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蒙太奇不仅是一种技巧和手段,而且是一种修辞的语法规则,尤其都注重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审美功能。

五、论述题

1对法斯宾德重要作品进行分析。[北京大学2010研]

答:20世纪60年代,以克鲁格为首的电影导演发起德国青年运动。紧接着,施隆多夫、维姆•文德斯、赫尔措格、法斯宾德为代表的战后一代年轻人形成了一次无论对德国电影还是世界电影具有深重影响的德国新电影运动,这四人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其中克鲁格是大脑,施隆多夫是四肢,文德斯是眼睛,赫尔措格是意志,而法斯宾德则是作为一个生命的重要部分——心脏。法斯宾德的代表作是成熟期的“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亚•布莱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1)《玛丽•布莱恩的婚姻》:法斯宾德并不排斥好莱坞式的情节剧,同时又蕴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批判性反思。外在形式上,影片讲述了玛利亚十年的婚姻经历,包括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情节设置依据人物命运而跌宕起伏,并顺理成章地从开端走向结局。主题思想上,通过这个追求爱与婚姻的女人所遭受的人格异化和精神创伤,揭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战后德国经济的虚假繁荣造成的人性异化。法斯宾德充分借鉴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影片结尾出现的战后西德四位总理头像的镜头与影片所叙述的故事并无直接的联系,导演只是企图打破观众对影片叙事的痴迷与投入,有意识地打断叙事的连贯性,让观众跳出故事情境,把几位西德总理与他们执政时的德国现实联系起来,思考故事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法斯宾德还受到室内剧风格的影响,内景占了本片的很大比例。但法斯宾德为主人公们营造的室内空间并不单一,而是显现出多层次性。同时,这种空间造型依然具有极强的象征性,透露出他的绝望感。(2)《莉莉•玛莲》:本片以一首广为人知的歌曲为由头,表现的是一个关于欺骗、出卖和背叛的主题。歌手维莉始终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人,她苦苦追求爱情,然而战争使她的爱情被愚弄和出卖,最终成为政治的玩偶和牺牲品。法斯宾德同样运用间离手段来揭示歌手维莉的悲剧人生和战争对这位原本只知道追求爱情而不问政治的歌手的摧残。影片有一个脍炙人口的“音画对位”的蒙太奇段落:在希特勒不断获胜、相继占领了欧洲许多城市后,维莉在柏林体育馆演唱慰问德国军队。当《莉莉・玛莲》的歌声响起,此时的画面变成了欧洲战场上连天的炮火和士兵的死亡。(3)《维罗妮卡•弗斯的欲望》:导演巧妙地运用黑白片的样式来表现电影明星维罗妮卡在经历了她的黄金岁月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失去片约、婚姻破裂、酗酒、吸毒成瘾,最后被女医生卡茨精心杀害的命运悲剧。影片中的维罗妮卡是一个精神濒于崩溃的女性,她因人老珠黄而潦倒绝望,因酗酒吸毒而精神变态,影片用低调的黑白影调来表现她内心的绝望和挣扎时及其高明的。影片中的女医生卡茨用的是高调影像,这种高调影像黑白对比异常强烈,黑得浓重又白得刺目,这种影调给人的不安感与恐惧感无疑象征着卡茨的专制与暴戾,这一形象正是纳粹精神的化身——“第三帝国”虽已灭亡,但是纳粹的幽灵仍在德国的土地上游荡,仍在不断制造着维洛尼卡们的自戕与绝望。

2经典好莱坞电影和新好莱坞电影的异同。[北京大学2010研]

答:(1)不同处:

①主题立意。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恩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

②情节结构。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③人物形象。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志云善恶二分的道德标准。新好莱坞电影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例如科波拉的代表作《教父》很难用善恶去评判柯里昂和他的儿子迈克,他们一方面与其他家族之间展开血腥的杀戮,另一方面又能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家人。

④视听语言。经典好莱坞电影有一套固定的剪辑法则和图解化的视觉形象。为了保证时空的完整性,经典好莱坞通常是使用连续性剪辑。景别使用的也为之服务: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使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2)相同处:“新好莱坞”的制作者们在对大众性的叙述方法和感知过程进行重构的同时, 依然仰赖经典好莱坞所提供的类型经验,只是此时的类型已从“经典”阶段走向了反思阶段。这种对经典好莱坞并不根本性的“颠覆”是以认可好莱坞机制与制片策略为大前提,对部分陈旧零件进行一次大更换。所以“新好莱坞”虽新,却依然是好莱坞。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

一、填空题

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_月_____日。【答案】12月28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兄弟。【答案】卢米埃

3卢米埃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工厂大门》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_____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答案】维太(放映机)

5胶片是电影的_____,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_____。 【答案】成像基础;存在形式

6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_____、_____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答案】“诡盘”;“活动连环画转盘”

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答案】连续摄影术;胶片;活动放映术

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_____与_____。【答案】汤姆斯•爱迪生;卢米埃兄弟

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_____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答案】24 

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_____、_____、_____。 【答案】法国;英国;美国

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 【答案】《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

12通常认为,_____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答案】梅里爱

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爱于_____年建造的。【答案】1897 

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爱拍摄的_____。 【答案】《月球旅行记》

15_____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答案】布莱顿

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爱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_____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 【答案】底层人民

17从电影的独立性看,梅里爱的电影观表明电影还处在依附于_____的阶段。【答案】舞台剧

18梅里爱的电影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他以此来实现电影叙事。【答案】叠画;渐隐;渐现

19“艺术电影运动”是由巴黎金融家弗雷塞•拉菲特建立的_____发起的。 【答案】“艺术电影公司”

20电影的创始者们最早发现电影具有_____和_____两大特性。【答案】运动;可选择

21电影叙事的前提条件是_____。 【答案】发现时间顺序

22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波特在影片《火车大劫案》中首次运用了_____的剪辑方法。【答案】多镜头平行剪辑(交互剪辑)

23《火车大劫案》共有_____个镜头,讲述了一伙强盗抢劫火车,最后被击溃的经过。【答案】14

24通过镜头的移动和利用场景的空间宽度,充分发掘画面的内涵与容量,强调画面自身的表现力,这是_____最重要的美学思想。 【答案】费雅德

25_____被认为是后来提出的“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理论的创始人。【答案】路易•费雅德

26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是_____。【答案】《火车大劫案》

27电影叙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问题,也就是“蒙太奇”手法的雏形。【答案】画面的连接

28空间问题包括画面的_____和画面内的_____。【答案】连接;空间构图

29电影诞生后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以卢米埃兄弟为代表的_____主义传统的方向,另一条路是由梅里爱开创的_____主义道路。【答案】现实;形式(表现)

二、选择题

第一部西部片是1905年埃德温·S·波特拍摄的(  )。

A.《火车大劫案》

B.《关山飞渡》

C.《与狼共舞》

D.《不可饶恕》【答案】A【解析】埃德温·S·波特生于1870年 4月21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是爱迪生电影公司下的一名摄影师和制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1903年的《 火车大劫案》是他最著名的影片,也是第一部西部片。该片中有意识地运用时空交叉的剪辑手法进行创作。

三、名词解释

1停机再拍 

答:法国早期电影家乔治·梅里爱有一次在巴黎街头拍戏,摄影机出了故障,胶卷被卡住了。等排除故障再拍时,原先镜头拍摄的行驶的汽车早已开过,而一辆拉着灵柩的马车刚好走进镜头。等影片放映时,画面上正在行进的汽车突然变成了拉灵柩的马车,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由此发现“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这一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特技摄影方法之一。由舞台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发现。停机再拍的拍摄方法是固定摄像机的机位、机身和镜头的景别,开机拍摄一段画面后停机,对被摄景物进行位置的调整或数量的增减,然后再开机拍摄,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的画面效果是景物一件件逐一呈现或逐一消失,也可以表现一个物体在画面上循着一定的路线移位,物件出现、消失或移位的速度取决于编辑时镜头的长短。

2卢米埃兄弟 

答:指奥古斯特·卢米埃和路易·卢米埃两兄弟,他们是世界电影的先驱,改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西洋镜”而发明了“活动电影机”,使电影成为遍布全球的艺术产业。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兄弟公开放映短片《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火车到站》,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兄弟也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代表作品有《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等。他们派遣操作技术员远赴各国租用戏院和咖啡厅放映影片,同时在各地拍摄当地景观影片。许多国家的电影史以卢米埃兄弟电影摄影机的到访为开端。户外实景拍摄是卢米埃作品的主要特征。

3梅里爱 

答:梅里爱(1861—1938),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爱1895年看过卢米埃摄影机之后,决定将影片加入自己的节目中。1896年他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并由此走上与卢米埃“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第一次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装、布景、机器装置,以及景或幕的划分等等都运用到电影中。梅里爱的代表作品是1902年摄制的《月球旅行记》,这是一部具有非凡想象力的幻想片,也是他的电影艺术达到顶峰的代表作。

4《火车大劫案》  

答:1903年摄制,埃德温·S·波特拍摄的最著名的影片。埃德温·S·波特是爱迪生公司的一名摄影师和创作者,他以富有想象力的影片创作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火车大劫案》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作为故事情节,突出地表现了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影片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这其中有几个镜头极富有效果地表现出影片的叙事特征。

5“视觉暂留”原理

答:定义:眼前的物体被移开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短暂地滞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视觉暂留”。心理上,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电影的运动感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视觉暂留,而且依赖于“特殊的内心体验”,即把各个单独的、残缺的画面组成一个整体的“完形需要”。

四、简答题

1简述布莱顿学派及其历史功绩。

答: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电影流派。1900年左右,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相继步入影坛,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兄弟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影片中对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语言技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从而拍摄出20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这一创作群体,在电影史上被称为“布莱顿学派”。

历史功绩:(1)首创特技摄影。斯密士自1898年第一部影片《科西嘉兄弟》始,便使用了叠印法,后来还用这种方法拍摄了大量魔术片;(2)首创简单的蒙太奇。斯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第一次使用了特写镜头,并让它与远景镜头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里。威廉逊在《中国教会被袭》(1900)中第一次使用蒙太奇手法使追逐和救援场面交替出现。在他们的影片里开始出现视点多变的摄影机运动。

2谈谈卢米埃与梅里爱对于电影的主要贡献。

答:(1)卢米埃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从卢米埃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卢米埃的作品大致分为: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政治、文化、新闻实录;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在形式上,卢米埃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这恰是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拍摄方法。卢米埃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纪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然而,卢米埃的“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电影观念,为我们研究电影美学奠定了更为广阔的、更为科学的基础。(2)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梅里爱终于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在梅里爱看来“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歪曲现实的新方法”,具有突破时空束缚的无限的可能性。他几乎把发现和利用电影特技的本身当成了目的。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对于电影特技的发明与创造,为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给予后人以极大的启示。梅里爱在巴黎附近的蒙特路伊,按照罗培·乌坦剧院的大小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摄影棚”,也是以后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效仿的模式。他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在梅里爱所拍摄的400多部影片中,最富有创造性、与众不同的样式,大致可分为四种:魔术片;排演的新闻片;神话故事片;科幻探险片。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梅里爱在企图证实电影不是一个“重现生活的机器”的同时,没有能摆脱他那个戏剧时代、自身文化背景和传统舞台观众对于他的束缚。

3为什么说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答:(1)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电影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2)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3)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达盖尔照相法”。(4)1872年,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5)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6)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7)1895年卢米埃兄弟所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8)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4早期电影创作中的两种不同风格是什么?

答: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1)在卢米埃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2)“卢米埃力求引起旁观者的感觉,引起对‘当场抓住的自然’的好奇心;梅里爱则出于艺术家的偏爱而沉湎于幻想,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实际活动。”(3)卢米埃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纪录性的;梅里爱表现“银幕戏剧”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4)卢米埃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的。(5)卢米埃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5《火车大劫案》分镜头记录。

答:《火车大劫案》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1)第一个镜头:火车站电报室内景。两名强盗闯进来,逼迫电报员给火车发信号,窗外景深处火车速度渐渐放慢,强盗又将电报员捆绑起来。波特在这个镜头中以景深镜头的视觉线索交代出——强盗与电报员、电报员与火车以及强盗与火车之间的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得以递增和强化。(2)第二个镜头:火车从画右至画左位于画面中央,而强盗从画左走向画右悄悄地溜上火车。在画面中,一个由木条形成的“×”宇图形,极为醒目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个镜头把动作同情节联在一起,把紧张同画幅结构联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以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地叙事。”(3)第八个镜头,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极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出现了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了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电影史上被誉为“山谷中的美丽场面”。(4)第九、十、十一个镜头,分别表现了逃跑中的强盗,企图挣脱捆绳的电报员和舞厅中跳舞取乐的不知情的人们。这种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的方法,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其中作为叙事中被省略的那部分时空,则由观众自己凭借生活的经验去作出补充。(5)《火车大劫案》中的这些精彩镜头,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影片吸引了许多的观众,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6哪些基本电影机械的发明为电影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1)以赛璐珞为基本材料的“柯达”胶卷改变了银版(金属版)照相法感光慢、体积大的缺点,为影像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爱迪生使用的35mm制式的胶片更适合人的视距,从而成为标准的胶片规格;他又在每格胶片的两边各打4个孔,以齿轮传送,这样胶片转动更加匀速、流畅。(3)从拍摄奔马的实验到摄影枪的发明,人们都在致力解决连续拍摄的问题。(4)1892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只能供一个人透过放大镜观赏,这还不是真正意义的电影。 (5)直到卢米埃发明了手提便携的集拍摄、冲印、放映于一体的电影设备,解决了胶片间歇地通过快门和把图像投射到银幕上这两个难题,电影才真正诞生。

7卢米埃电影的贡献。

答:(1)再现现实生活,镜头对准日常场景,直接拍摄,没有故事情节,没有摄影棚,没有导演的编排。这些成为以后写实主义美学的源头,纪录片、新现实主义、巴赞的长镜头理论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2)固定的单个镜头,在《火车进站》中已经有了最初的拍摄角度和景别的 设计,并体现出景深的特点。 (3)《出港的船》中精神和构图意识已经显露,前景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后景是卢米埃夫人和两个孩子,海平面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萨杜尔称其为“堪与现代最好的画面相匹敌”。 (4)《水浇园丁》已经具备了情节的雏形,并成为最早的喜剧噱头。《救火队员》由四个独立的片段组成,虽然没有将它们组接在一起,但已经触及到了“时间与空间”这个叙事的核心问题。

8为什么电影在卢米埃的时代还不能称为一种艺术?

答:(1) 时代环境上,19世纪,人们对技术狂热追求,创造力空前旺盛,对物 质技术飞跃和革新远远超过了对精神、情感的追求,电影被看作是技术的而不是艺术的,就可以理解了。 (2) 主观上,卢米埃认为电影是杂耍的玩意儿,是新鲜潮流的产物,很快 就会过时,毕竟他们是科学家,不是艺术家。 (3) 客观上,电影只在粗鄙的酒吧、咖啡馆、演艺场放映,适合一些杂耍、 魔术、杂技、歌舞表演放在一起的娱乐项目,贵族是不屑与观看的,这也造成电影无法成为艺术。 (4) 内容上,纯粹地写实记录生活,让观众逐渐失去了趣味,加上易燃的胶 片引发的几次大火,致使人们对电影望而生畏。 (5) 卢米埃时期的电影还没有发现叙事的功能,直到梅里爱将电影和戏剧 联姻,才使其摆脱杂耍的地位,而成为一门艺术。

9梅里爱的局限性。

答:(1)受舞台剧的影响,梅里爱采用单一视角和景别,乐队指挥的位置,表演也严格遵循舞台的程式,演员出场行礼,精彩时向观众挥手致意,结束时,鞠躬致谢。 (2)梅里爱主观上认为“停机再拍”是魔术师的技巧,而不是电影叙事的要素,要知道,“停机再拍”作为魔术方法和作为电影语言的运用,这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虽然,梅里爱的影片在电影技巧方面同戏剧舞台演出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观众所面对的银幕空间仍旧隶属于舞台的结构空间。梅里爱把银幕当成舞台,以电影的手段和技巧,作为他富于戏剧性创作的记录工具。在他企图证实电影不是一个“重现生活的机器”的同时,他却没有能够摆脱他的那个戏剧时代、他的自身文化背景和他的传统舞台观众对于他的束缚。甚至,“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他的后继者”。使得电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冲破戏剧美学观念的束缚,寻求更符合电影自身的美学发展。

10埃德温·S·波特的电影实践。

答:(1)模仿詹姆斯·威廉逊的《火警》(1901)拍摄了《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这部6分钟的电影表现消防员在大火中救出一位妇女和她的孩子。影片开始的8个镜头(见课本)被推崇为革命性的突破。这组镜头形成了时间空间的连续变化,完成了流畅的叙事,这正是电影讲述故事最核心的问题(电影与故事、人类与故事)。(2)《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自著名小说的舞台剧版本,鲍特首次使用插卡字幕吧单一镜头场景连接起来。(3)《火车大劫案》(1903)用14个镜头叙述匪徒劫持一辆火车的故事,电影中列车发报员、火车上的劫匪和舞会上的市民三个事件交互展现,这就是所谓的平行(交叉)蒙太奇的雏形。影片还设计了一个新颖的附加镜头:一个匪徒向镜头开枪。这个镜头既包含在电影中,又可以供放映商选择放在开头或者结尾。(4)《窃盗癖》(1905)是鲍特拍摄的一部社会批判影片,同样是偷窃的两个妇女,只因一个是富人一个是穷人,受到的判决是不一样的。影片对两个妇女偷窃的场景进行了对比。(5)《一个醉鬼的白日梦》(1906)在这部电影中鲍特使用了叠印、摇晃的运动镜头来表现酒鬼晕乎乎的状态,同时电影还学习梅里爱的手法,表现醉鬼飞翔于天空的想象。

11在电影技术发明之前,人们是如何尝试去记录活动的影像的?

答:1872-1878年美国人慕布里奇用24架相机拍下奔马的场景;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根据左轮手枪间歇原理研制出“摄影枪”等。前者并非真正的电影,而后者的发明有了现代电影技术的雏形。马莱1888年研制成功的“软片式连续摄影机”、葛德温1887年试制的胶片以及爱迪生和卢米埃解决的活动放映问题成为了电影技术的三大物质基础。

12对于纪实影片,卢米埃与梅里爱在内容的表现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卢米埃的影片记录了工人、妇女、旅客、渔民等真实生活的场景,主要是上层人士的生活内容,部分影片也具有了文献的价值。但他的影片只是将正在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观众在好奇与惊叹之后产生了将已经发生的事记录下来的想法。(2)梅里爱利用人们对新闻时事的关注,排演时事新闻片,并展示了细腻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这里表现出的电影叙事的初探和思考也反映了法国知识分子参与社会现实政治的良好传统。

第2章 电影的国际化进展:1905~1912

一、选择题

1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从而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的是(  )。

A.大卫·格里菲斯

B.麦克斯·林戴

C.埃德温·鲍特

D.梅里爱【答案】A【解析】1915年,大卫·格里菲斯创作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两部电影。在这两部影片中,格里菲斯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格里菲斯是电影艺术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2镜头与镜头的衔接处称(   )。

A.镜头剪辑

B.剪接点

C.转场

D.表现剪辑【答案】B【解析】剪接点是镜头与镜头衔接处,或称切换点,用于镜头之间的组接,以保证镜头转换的连贯与流畅。

3按表意功能,镜头剪辑一般分为叙事剪辑与(  )两大类。

A.对比剪辑

B.隐喻象征剪辑

C.表现剪辑

D.平行剪辑【答案】C【解析】镜头剪辑按表意功能分为叙事剪辑与表现剪辑,它们均与蒙太奇思维相联系。剪辑既是技巧手段,又是艺术方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剪接点与转场。镜头与镜头的衔接处称剪接点,转场是用于段落之间的转换,既体现明显的段落性,又体现段落间的连贯性。

4画面剪辑的最高境界是(  )。

A.符合影视语言痕迹

B.画面流畅

C.无剪辑痕迹

D.都一样【答案】C

二、名词解释

1场面调度

答:场面调度即对荧幕空间中各种有意义的元素的组合和安排。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场面调度对电影形像的造型处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镜头调度

答:镜头场面调度是指导演运用摄像机机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焦距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描摹人物关系与环境气氛的变化及跟进事件发展的手法。

3对象调度

答:对象场景调度是导演通过对角色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角色入场出场等方面的安排和处理来创造镜头画面的不同造型和景别,从而解释角色关系及情绪的变化,获得的最佳的画面效果。

4纵深场面调度

答:纵深场面调度就是利用人或物做前景,背景处的任务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既由全景走向近景,或者有前景走向纵深扩大环境,变为全景。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纵深场面调度还经常用在长镜头中。拍摄长镜头时要使观众感觉不到它的长,就需要在镜头内部经常变换景别,此时运用纵深场面调度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5分切场面调度

答:根据人物动作和位置变化,将摄像机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以固定的设想方法,拍摄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画面,然后组接起来,这种调度方法就是分切场面调度。利用这种形式的调度,一般要有起定向作用的全景镜头,使观众明确情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基本关系。这个全景镜头的角度叫总角度即定向角度。

6重复场面调度

答:重复场面调度一般指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相同或相似的较色调度和镜头调度。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

7对比场面调度

答:常常把相同或者相反的事物加以比较或衬托,以使对比的双方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能够更加生动,鲜明地显示出各自的性格和特点。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若再配以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的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8剪辑

答:剪辑师要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剪辑规则和一定的叙事规则,以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且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

9剪接点

答:动画中流畅的动作,中间都会有相对的停顿,也就是说某一个动作,总是有相对静止的时刻,而这个相对静止的时刻通常就是women要选择的剪接点。常见的剪接点有话接话,即前一个镜头的对话与画面切出,后一个镜头对话与画面切入。还有动作接动作,即选择好剪接点是电视剪辑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简答题

1简述场面调度的分类和在动画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答:(1)镜头场面调度,镜头场面调度是指导演运用摄像机机位的变化——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焦距的镜头画面来展示,描摹人物关系与环境气氛的变化及跟进事件发展的手法。(2)对像场面调度,是导演通过对角色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角色入场等方面的安排和处理来创造镜头画面的不同造型和景别,从而揭示角色关系及情绪的变化,以获得最佳的画面效果。

2简述镜头剪辑的规律和方法。

答:(1)镜头组接必须符合观众心理和生活逻辑。(2)景别的变化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3)镜头组接要遵循轴线规律。(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应遵循观众视觉心理的规律。(6)镜头组接要注意影调和色彩的过渡。(7)镜头组接节奏应符合情节发展需要。

3简述什么是明星制度。 

答:好莱坞片厂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片的制作一切围绕着明星转:编剧为明星写剧本;导演以类型化人物树立明星;摄影、灯光服从和塑造明星;制片人以各种宣传手段捧红明星、制造明星;最终,观众到影院为的是去看明星。在明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影迷群,明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决定了票房价值。

第3章 民族电影、好莱坞古典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9

一、填空题

1对电影叙事方式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格里菲斯和_____。【答案】爱森斯坦

2格里菲斯成熟期的作品是_____和_____。【答案】《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3格里菲斯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是_____。【答案】《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选择题

1格里菲斯的(  )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

A.《淘金记》

B.《一个国家的诞生》

C.《火车大劫案》

D.《城市之光》【答案】B

2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是(  )的代表作品。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答案】C

三、名词解释

1最后一分钟营救  

答:即平行蒙太奇。创造出后来被称为“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手法——即通过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代表作品:美国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首先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拿进电影。他在影片The Fatal Hour(1908)里第一次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在高潮段落营造紧张感;1916年的《党同伐异》中,格里菲斯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摆脱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传统戏剧叙述原则,创造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它作为加强节奏与悬念的电影表现模式,给电影的时间和空间带来了最大的营救。

2格里菲斯

答:美国的格里菲斯是“最后一分钟营救”蒙太奇手法的创造者。他于l915年编导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早期电影的集大成之作。影片中,格里菲斯建立起电影叙事的成功典范,使影片可以叙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将不同长度和角度的镜头按照叙事法则组接在一起,形成了电影特有的节奏和情节的连续性。格里菲斯创立的“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l916年,格里菲斯编导了《党同伐异》。

3《党同伐异》

答:《党同伐异》,格里菲斯于1916年编导的电影。影片有四个部分,格里菲斯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把时空相距甚远的不同活动剪辑在一起,让四个故事交替出现。叙事从一个世纪跳到另一个世纪,从一个事件跨越到另一个事件,情节的平行铺展造成了逐渐强烈的紧迫感,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和惊人的视觉效果。在《党同伐异》中,平行交替蒙太奇所营造的“最后一分钟的营救”的叙事模式得到了更多、更强烈的表现。

4《一个国家的诞生》 

答: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导演格里菲斯,首映于1915年。该片以南北战争时代为背景,根据汤玛士·狄克森歌颂三K党的种族主义小说《同族人》改编而成,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影片以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场面宏大的史诗性题材引起人们的赞叹,另一方面又因露骨的种族偏见引起人们的抗议和抵制,甚至在一些城市引发社会骚乱。

四、简答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