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韵:宋代词人的逸闻趣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01:48:05

点击下载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两宋风韵:宋代词人的逸闻趣事

两宋风韵:宋代词人的逸闻趣事试读:

前言

宋词在我国文坛犹如一匹绚烂的织锦,而那些描绘着织锦上繁复花纹的或豪放或婉约的词人们,无疑带着一丝神秘色彩。因为时至今日,我们对他们的生平及故事已经知之甚少。

宋代词人们的人生传奇、逸闻趣事如片片花絮散落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让读者难以寻觅,更别说是较为系统地去阅读了。鉴于此,我们特意从历史典籍中将他们那些散落的逸闻趣事以及一些词作背后的故事捡拾于一处、连缀成一体,做成本书,奉献给喜欢宋词的读者。以便读者在欣赏最美宋词的同时,也能对词人们鲜为人知的一面有所了解。此外,本书还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图片,力求多角度地体现故事的趣味性。

本书中展示了一个个关于宋代优秀词人背后的故事,褪去了文学的藻饰,揭开了他们神秘的面纱——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也是最普通的平凡人,也有自己的小情小爱,自己的失意与怅惘,自己的兴奋与快乐……而这,才是词人最真实的人生!那些情深,那些无缘——此中更有痴儿女张先总“惹”出家人

古代文人大多文采风流,写得一手好文章。才气多了,为人也就难免会变得风流,尤其是在宋代,文人雅士多与才女或歌舞伎传出风流韵事。这在当时其实也不算稀奇,可是有一个人,风流过了头,偏偏总是与出家人纠缠不清,这个人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张先。桃杏嫁东风——张先与小尼姑

张先年轻的时候,风流不羁,曾与一个尼姑偷情。小尼姑要遵守清规戒律,自然不敢明目张胆,所以两个小情人要见一面相当难。每次等到约会的时候,小尼姑总是事先躲在池岛中的小阁楼里,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悄悄放下梯子。张先则独自一人划着小船偷渡到池岛,然后顺着小尼姑放下来的梯子爬到小阁楼里与小尼姑幽会。

因为总是担心被人发觉,所以两人每次都战战兢兢难以尽兴,常常带着无限遗恨分手。为此,张先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词抒发的是张先痛苦的思念,也让张先一下子跻身词林,闻名天下。大文豪欧阳修也对这首词颇为欣赏。很多年后,张先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因为公事来到京师,专程拜访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宰相欧阳修。欧阳修听到张先来拜访自己,自是惊喜万分,来不及整理衣冠,急忙跑到门外,拉着张先的手说:“你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桃杏嫁东风’郎中吧?今天终于见到你了!”秀艳过施粉——张先与谢媚卿

张先快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词写得漂亮,倒也是远近闻名,这时的他,仍然不改风流的本性。

这年春天,张先趁着明媚的春色去玉仙观游玩。骑在马上,张先一路欣赏诱人的春色,十分快活。快到玉仙观时,张先只见迎面驶来一辆漂亮的马车,一看马车周身的装饰,就能看出车子里坐的是女道士。

车上的帘子很严实,马车隆隆而过时,张先并没有注意里面坐的究竟是谁。

车子过去后,与张先同行的一个年轻人告诉他:“张兄知道刚才过去的是谁?告诉你你都不信,是玉仙观里有名的美人谢媚卿!这个谢媚卿呀,那可真是天仙下凡、沉鱼落雁呀!”

张先一听,立马来了兴趣:“是吗?玉仙观里还有这样的美人?”于是他立即调转马头,一路追赶车子而去,还边追边喊:“停一下,停一下!”

赶车的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就放慢了速度。

张先追上来,大声道:“车子里坐的可是谢娘子?我想和她认识一下!”

赶车的人不认识张先,他淡淡地看了一眼张先,不以为意地说:“想认识我们娘子的人多了,她没空!”

张先忙把马挡在车子前面:“我就是那‘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张先,娘子可曾听过在下的名字?”

果然,那车中人儿将帘子一挑,露出了一张国色天香的面容——真的是倾国倾城的女道士谢媚卿。

张先一见美人儿,眼睛都直了。他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傻傻地盯着对方看。

谢媚卿见状也不奇怪,只是莞尔一笑道:“我早就听过张郎的名气,知道您就是著名的张三影。不过今天我有事,改天再向您请教吧!”

说着,谢媚卿抛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给张先。张先立即心领神会。“那就后会有期,张郎!”谢媚卿淡淡地笑着说完,便放下了车帘,车子绝尘而去。

张先骑在马上呆呆地立在原地,恋恋不舍地不肯离去。“快走吧!张兄!人家都走远了!”张先的同伴看张先还愣在那里不走,就过来催他,张先这才魂不守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这一次见面,还真让谢媚卿喜欢上了张先,后来她瞒着道观里的老道姑和张先幽会,张先还专门为她写了一首《谢池春慢》呢!

看来,张先很对“出家”佳人的胃口,老是招惹出家人。晏殊赎回唱曲的侍女

晏殊是宋朝仁宗时著名的权臣,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在做永兴军节度使的时候,曾提携张先为通判。两人均以工词而闻名天下,因此交往起来可谓意气相投,经常在一起宴饮、听词、赏曲,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知己”。

一个偶然的机会,晏殊得到一个侍女,这侍女不仅貌美非常,更重要的是,她善唱新曲,晏殊填的新词经她一唱,更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她的歌声真是人间天籁,每次听罢,都让晏殊感觉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与晏殊志同道合的张先自然也十分喜欢她,于是张先每次去晏殊府上做客,晏殊都会把这新纳的侍女叫出来,让她陪同宴饮。每当二人填出新词,侍女就拿起来唱。美酒、美人、妙词、佳音,二人分外享受。

然而好景不长。美人博得了晏殊无上的宠爱,惹得晏殊的原配夫人大为不满。在夫人眼里,这个侍女只是个下人,而堂堂朝廷大员晏殊竟然把她当个宝,还专宠她。“为夫君着想”的观念和嫉妒的火交织着,夫人一怒之下,便趁晏殊不在家的时候把这侍女赶了出去。

从此,晏殊和好友张先再在一起聚会时,再也没有美人倒酒、妙曲助兴了,原本令人享受的小聚变成了二人索然无味的无言对饮。一次,张先填了一首《碧牡丹》,借以怀念之前三人一起饮乐时的美妙场景。晏殊叫来营伎唱这首新曲:侍女奏乐

步障摇红绮。晓月堕,沉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晏殊听着,心中满是惆怅,尤其到了“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这几句,他再也忍不住了,喟叹道:“人生苦短,如过眼云烟,我们又何必自我折磨到这种境地!”之后,他便派下人拿了钱去赎回那个侍女。

几天后,张先再来拜访晏殊的时候,就看到了想念已久的侍女,于是三人聚饮,欢畅无比。晏殊还专门拿出张先上次作的那阕《碧牡丹》让侍女唱,效果果然不同凡响。二人终于找回了以前一起宴饮时的那种欢快心情。皇上为宋祁当红娘

宋祁与哥哥宋庠都是宋朝著名的文人,人称宋庠为“大宋”,宋祁为“小宋”。“小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宋祁生性风流,特别擅长交际,他经常出席各种宴会,宫里宫外的官员们都认识他。他还为皇上的妃子们作新词新诗,所以就是那些常年在宫里闭门不出的宫女们也很想知道风流倜傥的宋学士长什么样子。

这一天,宋祁正在大街上闲逛,迎面驶来一队车子,仔细一看,原来是宫里的。人们急忙为车队让道,宋祁也被挤到一旁去了。车队从人前徐徐而过,其中一辆车子的车帘突然被挑开,一张年轻女子的脸露了出来。女子看到宋祁时,忍不住叫道:“啊,是小宋,风流的小宋!”说完,大概也觉得自己太过唐突了,于是赶忙放下帘子,害羞地躲了进去。

小宋却突然被这一声呼唤惊呆了。他愣愣地站在原地,半晌没缓过神来。

宋祁连日里都恍恍惚惚,日夜想着那一闪而过的魅力脸庞,脑子里一遍一遍重演那日的情景。但想想,那女子虽然美丽,但毕竟是位宫人,凡是宫人,都归皇上所有,自己岂敢妄图染指!这一生,怕是无缘再相见的。思及此,他心中不免伤感非常,提笔写道: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竟是一首《鹧鸪天》,词中还引用了李商隐、李煜的名句。宋祁放下笔,长叹不已。

这首词马上在开封城里传唱起来,渐渐地还传到了宫中,连皇上也听到了。

皇帝听了宋祁这首伤感深情的词,还听说了它背后的故事,马上派人弄清了这件事。于是叫人把那个在车里偷看宋祁的宫女找到并带到自己面前。

宫女吓坏了,以为要治她的罪,不停地磕头求饶。她说:“那天我在皇上的宴会上做事,看到皇上您召宋翰林进来,而我原先唱过宋翰林的词,所以就刻意记下了他的样子。谁承想那天坐车从大街上路过,看到宋翰林,我很是惊讶便失口喊了出来,指给同车的伙伴看,没想到竟惹出这样的祸来!”

皇帝又把宋祁叫来,问了他当天大街上发生的事情:“有个宫女喜欢你,还当街叫你的名字?”

宋祁见皇帝知道得如此清楚,吓得一下子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哪知皇帝并没有发怒或立即降罪,反而放声大笑道:“果然是小宋,风流无比呀!你也别多想,朕读了你的词,知道你们两情相悦,相思极苦,你不是说‘更隔蓬山几万重’吗?朕今天就要让你知道,蓬山其实并不远!”宋祁一下子惊呆了,连忙磕头如捣蒜,道:“臣不敢,臣不敢!”

当天,皇帝就把那个宫女送给了宋祁。二人回到家,相对而望时,都仿佛是在梦里。欧阳修缘也是词,孽也是词

词人作词,或应制而作,或有感而发,通常情况下只是一时的心情写照,但谁能想到,作词也能给人带来福和祸、缘和孽。这不,大文豪欧阳修就曾有过这样的遭遇。缘也是词

欧阳修刚入官场的时候在钱惟演手下做事。钱惟演是个生活闲适的公子哥,平时爱好不过是与同僚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从来不将公务俗事这等烦心事放在心上。这导致年轻的欧阳修心如野马,潇洒得过了头,竟然和一名歌妓整日厮混在一起。加上钱惟演潜移默化的“纵容”,欧阳修渐渐变得爱迟到、早退,无视公务。

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年轻的欧阳修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和那位歌伎在人前也毫不避讳。

一日,钱惟演设宴招待众幕僚,宾客都已到齐,唯独欧阳修和那歌伎迟迟不来。好不容易等到他露面,又于席间频频与那歌伎眉目传情。钱惟演终于意识到,该给欧阳修一次教训了。

钱惟演故意责备那名歌伎,说她迟迟不来,让众人在这里等她。歌伎一急,便胡乱扯了个谎,说:“天气太热了,我就去后堂小睡,醒来后发现丢了一支金钗,怎么找也找不到,所以耽误了时辰。”钱惟演也不点破,只是说:“只要欧阳推官能填一首词,你的金钗我便赔予你!”

欧阳修知道这是上司在给自己敲警钟,便站起来填了一首《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此词将歌伎丢钗的情景描写得如诗如画。钱惟演惜才,便批示以公款偿付钗价。一场问罪转眼竟成了一段佳话,欧阳修不但巧妙避过一劫,而且懂得了收敛,也算是因祸得福。

但是同样发生在欧阳修身上的另外一件事,却证明创作优秀的词作,会给他带去的也不只是福和缘,还有祸和孽。孽也是词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堪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这首《望江南》原本只是寄托了对一名少女的小小情怀,但谁又能知道,它竟然牵引出一场风化事件,并且丑闻的主角还是伟大的词人欧阳修。

这原本只是一起简单的通奸案:欧阳晟的妻子张氏与男仆私通,事情败露后,张氏不但对奸情供认不讳,还供出了自己少女时期的一段不伦之恋,说自己小时候在外祖家的时候,曾与舅舅欧阳修“情投意合”。

那时候的欧阳修已经是位高权重、名满天下之人,所以,他的道德和文章,更是让他成了天下学子的楷模。所以,张氏的话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欧阳修被迫出来申辩,他与这个所谓的“外甥女”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张氏的母亲的确是欧阳修的妹妹,但她是张龟年的续弦,张氏乃张龟年与前妻的女儿。张龟年死后,欧阳氏看继女孤苦无依,便将她带回欧阳府。等到她长大了,欧阳修便把她许给了自己的堂侄欧阳晟。所以并不存在什么不伦之恋,何况张氏初到欧阳府的时候不过七岁,不过七岁的孩童,他还能和她发生什么苟且之事?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就应该结束了,正直的清官本不该受如此的污蔑。然而,一个叫钱勰的官员却搬出这首《望江南》反问道:“七岁不正好是学簸钱的年纪吗?”

此问一出,众皆哗然。“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难道是七岁的外甥女在院子里玩簸钱的时候,这个“舅父”就已经暗自动心了?初相见就已经动心,更何况她长到十四五岁如花似玉的年纪呢?

才思敏捷的欧阳修,在面对这一质问时也百口莫辩,毕竟词是他写的,又有张氏这一“人证”,可谓“证据确凿”。就这样,位极人臣的欧阳修因一首词惹上祸端,从此被逐出朝廷,外放滁州。皇上治了韩缜的相思病

韩缜,字玉汝,灵寿人,神宗、哲宗两朝名相,也是一个词人。神宗元丰初年,北方辽国派遣使节和宋朝商议地界划分,皇帝派韩缜前往边界踏勘,与辽国划定国境。

韩缜接到命令后,立即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当时,他新娶了一个爱妾刘氏,二人感情甚笃。韩缜这次出行,在外停留的时间难以确定,况且事情来得突然,二人都不忍分离,痛苦万分。临出行时,韩缜与刘氏把酒叙情,整整一夜,难舍难分。天渐大亮,离别就在眼前,韩缜看着满眼含泪的爱妾,提笔写下一首《凤箫吟》: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刘氏看了,更是悲不自胜,也提笔题了一首《蝶恋花》回赠相公:

香风春光浓著露,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密诉东君应不许。泪波一洒奴衷素。

二人虽然不忍分别,但还是到了离别时分。韩缜登车而去,唯留下刘氏望眼欲穿,泪洒湘竹,直至再也看不见郎君踪影。

韩缜人在车上,却也无法从别情里摆脱出来,一路上只闻鸾铃和马蹄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旷远而凄楚,声声都仿佛敲在自己心里一样。

这一日,韩缜正在出神,忽然不远处响起了马蹄声,由远及近,就在自己车后的地方停了下来。韩缜不明所以,命人停车并从车里走了下来。一看,原来是皇帝的御前侍卫,他不禁吃了一惊,赶紧快走几步,亲自迎上去。

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一辆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车——自己爱妾刘氏的车。他猛地一怔,还没来得及询问,便看见轿帘被一只素手掀起来,帘起处,是一个自己时时刻刻思念的身影。在空谷般的寂静中,刘氏驾香风款款飘来,韩缜也飞快地迎了上去,两人四目含情凝望。

韩缜拉着刘氏的手,激动地说:“怎么会是你,我做梦也想不到,竟是你!”

刘氏哽咽着说:“相公的《凤箫吟》还有妾的《蝶恋花》不知怎的竟然传到了宫中。皇上念及你我二人的痴情,就破例派人送我过来,与相公一路为伴。”

韩缜紧紧地握着刘氏的手,嘴里喃喃道:“真是皇恩浩荡啊!皇上日理万机,竟然也腾出时间来治我这相思病!”苏轼邻家有女初长成

苏轼是宋词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他的豪放词气势恢宏、刚健豁达;婉约词真诚感人、缠绵悱恻。大家都清楚他对结发妻子王弗的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但你可知道,苏轼在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一段朦胧的初恋。

苏轼在家乡眉州的时候,还没有取得功名,那时他每天都要读书到深夜。在那个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取得功名的时代里,人们对文人往往青眼有加。这时的苏轼并不知道,就在他的隔壁,正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为他朗朗的读书声所打动。青春的思想是萌动的、纯真的,少女的心思是细腻的、朦胧的。听着苏轼的读书声,少女不禁心弦颤动、浮想联翩,她觉得这读书的少年和她梦中的如意郎君是那样的相似。从此,少女便沉迷于这读书声中,渐渐变得无法自拔。

及笄之年的少女本应等待父母之命、遵循媒妁之言,嫁与门当户对的男子,然而此时这位少女的心却被这朗朗书声的主人占满了,于是她拒绝了一切求婚者,只是痴痴地等待着那素未谋面的读书郎。

少女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在一天半夜时分悄悄溜进苏家的大门,敲响了苏轼那扇为了求取功名而长期关闭着的大门。少年苏轼在一片错愕中被少女深深地打动了,但他仍遵守着君子的节操,发乎情止乎礼,他们在海誓山盟中约定,待他求得功名后便回来娶她。

然而对于少女来说,这注定是一场飞蛾扑火的爱情。正如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故事一样,苏轼在求得功名后,竟然忘记了那名女子,忘记了那个半夜敲开他房门、只因那琅琅读书声而迷恋上了他的女子。他这边,是金榜题名后的喜悦,是新娶佳人的幸福;而她那里,却是久候郎君迟不来的怅惘。

多年之后,苏轼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这件往事,这段于他青涩之年生发却早已被他遗忘的初恋。于是他辗转打听那位邻家女子的境况,得到的却是令他惊心的消息:那位女子死守诺言,多年未嫁,并且早已死去。

无边的愁绪笼罩了苏轼的生活,他开始因为愧疚而经常思念那位女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从此以后,有无数个夜晚,苏轼的心被那枚缺月刺伤,有很多次,他尝试用同样的心境去体会那位女子的心情——犹记得那年,隔壁院里,有一位含春少女,正按捺着不断乱跳的心,痴痴地听着那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的琅琅读书声……李之仪“桃花”并蒂开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北宋词人李之仪因为这首《卜算子·相思》名扬词坛,他的这首词隽永异常,道出了无数痴男怨女不得说的肺腑之言,可以算得上是“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李之仪能写出如此动情的词作,正是源于他所经历的爱情也是如此的美妙动人,但李之仪的爱情之花并没有仅对一人盛开,他的缘分之花是“并蒂”而开。为救丈夫结发妻变身侠女

李之仪的妻子叫胡淑修,他的这位结发妻子生于书香门第,通“五经”,谙《史记》,研佛学,作诗词,尤精于算术,而且很有胆识,算得上是一位全才。她与李之仪一生共患难,是令人敬重的女中豪杰。

李之仪曾拜范仲淹次子范纯仁为师,并且很受范纯仁器重。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范纯仁病重,他临终前将李之仪叫到病榻前,对其口授了自己的政治遗言。李之仪向来对这位恩师十分敬重,便在其死后将他的遗言整理好,作为遗表呈交给了宋徽宗赵佶。

范纯仁死后,他昔日的对手、手握大权的蔡京,对范纯仁一党展开了大肆打击,因为李之仪深得范纯仁信任,故而成了蔡京的第一个打击目标。蔡京从李之仪呈交给宋徽宗的遗表中找出反对新法的话语,发起了一场文字狱,诬陷李之仪杜撰遗表,辱骂新党,将李之仪诬陷入狱。

胡淑修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身陷牢狱后,急忙赶到汴京,她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希望将李之仪救出来。可是,蔡京这一次就是要置李之仪于死地,所以无论胡淑修找谁,都帮不了她。

但胡淑修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没有想过要放弃,而是继续寻找能让自己丈夫免于死罪的机会。终于,她从一位旧识口中得知,有位官员家中藏有范纯仁的手稿,而这份手稿正是驳斥蔡京诬告的最好证据。

胡淑修看到了希望,她知道只要自己能够将这份手稿拿到手,就能将自己的丈夫救出狱。于是,她急忙前往那位官员家中,无奈,那位官员因惧怕蔡京报复,不肯拿出手稿。

胡淑修一心想着救丈夫出狱,便收买了这位官员家的仆人,她从仆人口中得知了那份手稿放置的地方。是夜,胡淑修一身女侠装扮,穿堂入户,将那份手稿盗了出来,然后亲自拿着手稿上朝为丈夫申冤。

胡淑修的举动震动朝野,士大夫们无不称奇,就连太后也被感动了,还特地将她接到宫中,给予抚慰。

蔡京无奈,只能免了李之仪的死罪,并令其编管(“编管”是当时最重的贬黜等级,受此处分的官员就等于被判了刑)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胡淑修看到丈夫死里逃生后喜极而泣,同时,她也为丈夫在逆境中依旧能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感到欣慰。后来,胡淑修跟着丈夫李之仪一起前往太平州。太平州并不像它的名字般太平无事,李之仪的儿女相继在这里离世,没多久,与李之仪有着四十年夫妻情分的胡淑修也撒手人寰。得遇知音妙龄女弹奏《履霜操》

李之仪痛失儿女和爱妻,心情跌落到了低谷,身体也随之出现问题。此时的李之仪万念俱灰,他觉得自己会不久于人世。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在了李之仪眼前。

这位女子名杨姝,是位有正义感的歌伎。杨姝早年在听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时,就为黄庭坚打抱不平,弹奏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讲的是伯奇因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的故事)。当杨姝与李之仪相遇时,她又弹起了这首《履霜操》,这首曲子触动了李之仪心中的痛,两人因此成了知音。杨姝本就善解人意,她对李之仪万般柔情,李之仪渐渐走出了丧妻丧子的阴影。

李之仪与杨姝在一起,再次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杨姝嫁给李之仪后,为他生下了一子一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几年后,李之仪遇赦官复原职。宋朝有恩荫制度,因而他的儿子尧光也能得到荫封。本是双喜临门的好事,然而就在此时,李之仪却又因得罪了一位文友,惹出一桩大祸。

事情是这样的,当涂有位罗员外去世,他的家人让李之仪撰写墓志铭,李之仪便为其写道:“姑孰之溪,其流有二,一清一浊,清者罗公,浊者功甫。”功甫就是当涂名流郭祥正的表字,李之仪的这番话,指名道姓说郭功甫是“浊流”。

郭功甫知道后非常愤怒,他决定报复李之仪。时人都知道蔡京与李之仪有过节,他便指使一个人到京城告状,说李之仪之子是冒充的,就是为了获得荫封。

当时宋朝的官员不得与歌伎婚配,李之仪与杨姝的婚姻是非法的,所以他们的儿子是否是李之仪的就说不清楚了。就这样,李之仪的儿子尧光被取消荫赏,妻子杨姝还被施以杖刑。

这件事后,郭功甫还幸灾乐祸地写了一首诗,嘲笑李之仪两口子:七十余岁老朝郎,曾向元祐说文章。如今白首归田后,却与杨姝洗杖疮。

李之仪并没有理会郭功甫的讥讽,他对杨姝用情至深,觉得是自己害杨姝受苦了,便为杨姝填了一首《浣溪沙》,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沉醉到黄昏。

后来,年迈的李之仪病逝,杨姝遵照他的遗愿,将他与前妻胡淑修一起安葬在当涂藏云山。

沧海桑田,多少山盟海誓最终都成空。然而李之仪的《卜算子·相思》一词却流传至今,世人除了称颂这首词的忧郁之美外,也铭记着词人与两个奇女子那刻骨铭心的爱情。黄大临掉巾帽也有艳遇

黄大临是北宋知名文学家黄庭坚的兄长,也是一位词人。黄大临生性懒散,平素不太注重自己的衣着,有时候即使是出去应酬,也想不起来换衣服。

这日,身为萍乡令的黄大临收到一封来自州长的请柬,原来是州长邀请他参加宴会。黄大临很是高兴。

到了时间,黄大临坐上车子,直接去了宴会。夫人急忙提醒他要换换衣服、整理整理巾帽,他不以为意地说:“哪需要那么麻烦,这样就可以了!”

参加宴会的人可真不少,而且还都是些有名望的人。黄大临坐下后,宴会开始了。大家开始谈笑风生,气氛很是热烈。几杯酒下肚,黄大临也被热闹的气氛感染了,他一边给其他同僚敬酒,一边醉眼蒙眬地欣赏席间的歌舞。

歌女们穿着艳丽的衣衫在酒席间穿梭,像春天里张开五彩斑斓翅膀的彩蝶,看得人眼花缭乱,黄大临眼睛都快花了。

就在这时,他那破旧巾帽的带子突然断了,帽子顺势掉了下来,黄大临这下可糗大了。他一下子慌了——古代的礼节,出门不戴帽子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在这样隆重的场合,披散着头发,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黄大临赶忙整理自己的头发,无奈左捂右捂就是遮不住,黄大临想:自己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幸亏州长是个体贴的人,他没有怪黄大临的无礼,而是让他安心坐下,又对身边伺候的人说:“去叫位歌女来,让她来给黄大人缝一下帽带。”

不过片刻,便走过来一位歌女,那是一位温柔貌美的女子。

黄大临靠在这位美人的怀里,满面都是美人身上芬芳的气息,瞥眼又看见美人那十根削葱根般的手指上下翻飞,再加上之前喝了不少酒,一时心神荡漾。

不一会儿,歌女为他梳好了头发,帽带也缝好了。黄大临躺在歌女怀里,心里甜得像喝了蜜一样。他在这软玉温香的怀里,竟然舍不得离开。

周围的人无不羡慕地看着黄大临,心里盼望自己的帽带也赶紧掉了。“好了,大人,您可以继续喝酒了!”那一句比酒还要醉人,比黄莺的歌声还要婉转的话语从头顶传来,黄大临感觉自己又要醉了!

他抬起头来,看着那美好的娇颜,只见对方只是温柔一笑,便如停伫花间的蝶儿,倏地一下便飞走了。

黄大临沉浸在此情此景中,他觉得自己仿佛身处花丛,周身幽香阵阵,醉了、醉了!“还傻愣着干什么呢?人家早都走了!”身边的人嫉妒地咬牙切齿道——原来佳人已去。

歌舞继续,美味的糕点果品也都摆了上来,可黄大临哪还有心情吃东西、欣赏歌舞呀,他的心早随着那位佳人飞去了。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她姣好的面容,温柔的笑,动听的声音,醉人的话语……秦少游的风月账

宋朝的士大夫深受朝廷厚遇,除了饷银比他朝高出许多,业余生活也是分外精彩——他们经常会参加一些官宴,并欣赏到歌舞伎的表演。在这些士大夫中,不乏与歌舞伎关系暧昧的,秦观就是其中之一。他可谓把士大夫的风流和风雅发挥到了极致,他不只与她们有暧昧,还付出了行动,就连死后,也赚足了她们的眼泪。情动箜篌女

秦观,字少游,小字秦七,世称淮海先生。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

秦少游一生风流无限,于万花丛中过,却是片叶不沾身。与他相交的大多是歌舞伎,她们虽然出身风尘,却也是爱才之人。所以秦少游的文采风流、玉树临风,让这些风尘佳人倾慕不已、牵肠挂肚。

秦少游在扬州时,有一次在刘太尉家做客。刘太尉看重风流倜傥的秦少游,请出家中的侍女陪酒,其中一个侍女特别擅长弹奏箜篌。箜篌本是一种古乐器,到了宋朝的时候已经几近失传了。可在这位侍女的手下,这一复杂古老的乐器却发出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音,秦少游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一边沉醉于箜篌女的悠扬古曲,一边为她的绝艺所倾倒,烛火下,夜色中,他内心中竟然产生了一种难以自抑的情感。这边,箜篌女也早被秦少游的才名和风流倜傥所倾倒,见他沉醉于她的箜篌曲,一时心神荡漾。一曲奏罢,二人深陷情网,无法自拔。

过了半晌,秦少游才醒过神来,连声直呼“好曲”,并声称想要看一下那传说中的箜篌。箜篌女携箜篌翩然而至,将箜篌递与他。秦少游捧在手上玩赏。

不多时,主人进去更衣。忽然,一阵风吹来,吹灭了宴会上的灯烛,秦少游正不知所措,突然一阵香风扑面而来,他感觉到髭须间像是有一点温润若即若离,而胸前似乎也有如玉般滑润的肌肤在靠近。他感到一阵眩晕,忘情地张开怀抱,将这一片温香软玉揽入怀中……

待到烛火重新燃起之时,箜篌女的玉容已经红得像是春天盛开的花儿,她娇喘着对秦少游说:“今天可是为学士瘦了一半呢!”

秦少游更是没有办法平息心头的惊涛骇浪,心儿像是那灯烛结下的花蕊,开了满心田,似乎连这夜色也立时变得璀璨夺目。词挑碧桃

秦少游在京师任职时,曾应邀去一个大官府邸赴宴。

酒至半酣,主人突然心血来潮,将自己的宠姬碧桃请出来陪酒。秦少游此时正值壮年,生得玉树临风,又以才情闻名于世。碧桃劝酒劝到秦少游时,一看这风流倜傥的少年才子便心旌摇曳、眉目含情。秦少游从碧桃多情的眸光中读懂了姑娘的芳心,便在喝完碧桃敬的酒之后,又斟了满满一杯回敬碧桃。

主人为碧桃挡酒道:“碧桃一向不擅长喝酒,秦学士还是高抬贵手,放过她吧!”怎料碧桃并不领主人的好意,也不推辞,接过秦少游手里的酒,说:“不碍事的。碧桃虽不擅长饮酒,但今日实在不忍弗了秦学士的意。为了学士,拼了一醉又何妨!”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秦少游万分激动,立即题了一首《虞美人》赠与碧桃: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少游这一阕词,不仅有为碧桃明珠暗投之慨叹,且充满了对碧桃的倾慕之意。在座宾客大都听出了弦外之音,纷纷出言责怪秦少游太过唐突。主人也对让这二人相见一事悔恨非常,他生气道:“从此以后,再也不要让她出来见人了!”

主人的话又引得满座皆笑。赵琼词中识亡音

有一年,潭州太守在合江亭宴客,张才叔也在其中。酒至酣时,才叔提议陪酒的官伎每人唱一曲《临江仙》。

客人边听边饮,歌伎们唱了一曲又一曲,全都是教坊里日常唱的,客人们也不曾上心。不经意间,一位歌姬唱了两句:“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但也就这两句,唱罢便戛然而止。张才叔一怔,这才反应过来是两句新词,于是道:“好词,这绝不是一般人的手笔。只是不知是哪位大家的新作。”

他异常兴奋,连忙催这位歌伎继续往下唱。歌伎面露难色,道出实情:“我昨天夜里在商人船中,不小心听见临船一位男子倚樯而立,对着空中明月吟出这曲《临江仙》。歌声催人泪下,凄婉异常。我备受感动,便记下这两句。只因情之所至,所以大胆在这里献丑。只可惜能力有限,没有记下完整的词作。大人若是喜欢,可以叫几个秦观姐妹与我一起去听,以便记下完整的,然后再献给诸位大人。”

太守于是派另外几位歌伎与她一同前往商人舟中记曲。

夜深人静的时候,临舟果然有名男子在慨叹几声后,又唱起那首《临江仙》,众姐妹专心倾听。一曲未罢,早有一人潸然泪下,此人正是潭州名妓赵琼。姐妹们虽也觉得凄楚非常,但谁也没有像她那样痛哭失声。众姐妹不解赵琼悲从何来,连忙问她。

赵琼说:“绝对不会有错……我绝不会听错,这是秦七的风格,末了那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引古人句——这大半是他临终感慨了。此前少游路过潭州,我们曾经相处过一段日子。只要是他的词,我总能听得出来,是以少游视我为知己。如今听到这曲子,不仅能听出是他所作,我还知道,他大半已经不在人世了。想想当时,我们词曲相和,倾谈达旦,何等快乐,如今却是‘曲终人不见’,教我如何不伤悲!”

众姐妹听完后,纷纷点头嗟叹,不免也有人隐隐啜泣。商人听了,忙派人去打听,一问果然是秦少游的灵舟。贺铸邂逅爱情的背影

贺铸是北宋词人,他的词内容、风格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他本是皇室宗亲,才学满腹,可是因为生性耿直,不懂得变通,所以在官场上总是郁郁不得志。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词作上有很高的造诣,留下众多令后人赞不绝口的篇章。

贺铸曾在苏州的郊外盘门外数里的横塘置办了一所住处。他平时多来往于苏州和横塘之间,时常碰到一位美丽非凡又静婉清冷的女子,不由惊为天人。但这美丽女子从来不经过横塘,因此贺铸只能远远地望着佳人的背影暗自惆怅。每次都是遇到女子时怦然心动的美好,每次又都是那动人背影离去后的怅惘,这份单相思注定没有结果。万般无奈之下,贺铸只能将自己的一片相思寄予一首《青玉案》,聊以自慰: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他在这首词中把自己对那从来不过横塘的美丽女子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把自己的孤独、思念与愁肠比作梅子黄时的雨,可见这思念、这痛苦何等绵长、何等凄清!

这首词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并轰动了词坛。当时,人们因为这首词中那句“梅子黄时雨”,称贺铸为“贺梅子”。就连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也称赞他“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人们喜欢这首词,是因为贺铸优美的词句、婉转的比喻、绵长的思念,世人只道这是一首一厢情愿的爱情词,但谁又能真正体会贺铸那种思佳人而不得、每次只能望着那美丽的背影的痛苦呢?周邦彦与皇帝是情敌“词人多风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有一位词人可是胆子不小:竟然敢与皇帝抢女人,做皇帝的情敌。这个人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工作生活两不误,风流得不得了,经常出没于花街柳巷。有一次,他结识了一代名妓李师师,师师的才情、师师的美貌一下子俘虏了这个风流才子,李师师对他也颇为欣赏,这样,二人一见倾心,周邦彦也就成了李师师的常客。

李师师能歌善舞,又长得倾国倾城,有许多才子大肆赞扬她。别人还好,连宋徽宗也对她产生了兴趣。皇帝偷溜出宫,也加入了追求李师师的队伍,成了李师师的座上宾,师师也由此在某种程度上被打上了“为皇上所有”的印记。然而周邦彦却色胆包天,依然与师师暗通款曲,以图一时之欢。

宋徽宗终究是皇帝,就算是沉迷于李师师的温柔乡,也不能无所顾忌、明目张胆地天天出宫。好在蔡京为他建万岁山的时候修了一条密道,他便经常通过这条密道去找李师师,所以,就连师师也常常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

这天,周邦彦又一次溜到了师师这里,和师师一起品词赏曲,正在兴头上,忽然有人报皇上来了。

二人惊慌失措,吓得三魂去了七魄,千钧一发之际,周邦彦只好躲进了床底下。他刚躲好,宋徽宗就推门而入。好在师师什么场面都见过,她临危不乱,故而宋徽宗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

宋徽宗兴奋地从袖子里摸出一个橙子,递给师师,说:“这是新进贡的橙子,朕拿过来给美人你尝个鲜!”师师谢过皇上后,心绪也平复了下来。她用刀子把橙子切成瓣儿,浸在盐水中,就与皇上弹琴唱曲了。一直到三更时分,二人才停下来歇息,一夜好梦。

周邦彦身临其境,虽然被困在床底,却是忍不住词兴大发,写下一首《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宋徽宗走后,周邦彦立即挥笔将这首词写出送给师师。师师为周邦彦的才情所倾倒,抚琴放歌,没有丝毫避讳之意。或许二人此刻并不知道,周邦彦已是大难临头。

李师师将这首新词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是何等人物,立刻觉察到了不对劲。于是便问师师词是何人所写。师师虽然隐约觉得事情不好了,但不敢欺瞒皇上,只能说是周邦彦写的。宋徽宗冷笑一声,道:“怎么就像亲眼所见一样?”师师这才知道此次怕是难逃厄运,于是只好将那天晚上的事情和盘托出。

天子一怒可不得了,宋徽宗回宫后立马对蔡京吩咐道:“开封府里有个盐税官名叫周邦彦的,收税不力,为什么不把他的劣迹报上来?”蔡京知道这是皇上故意为难周邦彦,于是便让京兆尹奏了周邦彦一本,皇上御笔一挥:“周邦彦玩忽职守,办事不力,即刻押出国门,永不复用。”

宋徽宗终于出了这口恶气,满怀兴奋地去找师师,他心想:“这下可解气了,赶走了那个周邦彦,就可以独享美人了!”谁知他满怀希望而来,竟然吃了闭门羹,问了下人才知道,原来李师师是去送周邦彦了。宋徽宗无奈,只好在屋里等着美人回来,不想竟一直等到天黑,才看见李师师满脸泪痕地回来了。

宋徽宗怒不可遏,厉声责问她:“去哪儿了,怎么这副样子?”师师也不避讳,道:“周大人得罪了皇上,被押出国门,我与他毕竟相识一场,所以去送了送他。”宋徽宗见师师一副魂不守舍的伤心样子,不忍再发作,于是叹了口气问:“周监税可有什么话说?”师师摇了摇头,说:“无话!只作了一首新词!”“哦?”宋徽宗挑眉。“是一首《兰陵王》!”师师道。宋徽宗点点头,说:“那你唱唱看!”师师斟了一杯酒,捧到宋徽宗跟前说:“容我先敬皇上您一杯酒,周大人作此词是为皇上祝寿。”

敬完酒后,师师轻启丹唇,唱起了周邦彦的新作:“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曼妙的歌声和着如泣如诉的琴声,如一缕清泉缓缓地流入宋徽宗心田,宋徽宗顿觉自己要羽化成仙,惬意无比,早将那一腔怒火抛到了九霄云外。曲罢,宋徽宗立时拍案叫绝,急忙命人将周邦彦召回,这一场君臣之间争风吃醋的闹剧终于愉快收场。但也有人说,这个故事是后人根据两首词的内容附会出来的。个中情由今日已不得而知,然而周邦彦和宋徽宗的风流确是无可怀疑的。韩嘉彦家有河东狮

人人都道做驸马的男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娶了这世界上最尊贵的女子,做了天下至尊皇上的女婿,变成了皇亲国戚。殊不知,驸马从来都是最难做的。因为他娶的妻子,是一个万万不能得罪的女人。韩嘉彦就是一个例子。

韩嘉彦,字师茂,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贤相韩琦之子,宋代词人。他娶了宋神宗的女儿齐国公主为妻,并且还做了大官,理当人人称羡,但是其中的苦却只有他自己知道。公主不能得罪,皇帝宠爱的女儿更不能得罪,一个小小的口角,在平常的夫妻可能过不了两天就和好如初了,但对于公主和驸马,尤其是对一个最有资格患公主病的公主和一个有大丈夫气概的驸马来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齐国公主仗着有皇上撑腰,将“直言犯上”的韩嘉彦赶出了京城,安置在邓州。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原本恩爱的夫妻终于在长久的分别中生出了思念。但贵为金枝玉叶的齐国公主却不肯开口服软。那一厢,“无故”遭贬的韩嘉彦也拉不下脸面。所以,事情到了这里仿佛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当然,总会有人先服软。古往今来,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先服软的角色应该由男人来充当。作为驸马的韩嘉彦亦不能免俗,他最终还是先服了软,但他并没有直接向公主道歉,而是委婉地以词表意。在第二年的春天,京城里忽然传唱起一首《玉漏迟》:

杏香消散尽,须知自昔,都门春早。燕子来时,绣陌乱铺芳草。蕙圃妖桃过雨,弄笑脸,红筛碧沼。深院悄,绿杨巷陌,莺声争巧。

蚤是赋得多情,更遇酒临花,镇辜欢笑。数曲阑干,故国漫劳凝眺。汉外微云尽处,乱峰锁、一竿修竹,问琅玕,东风泪零多少!

这首词貌似在吟咏春花,实际上透着爱情的气息。当公主听到当红歌伎李师师用深情的曲调唱出这首《玉漏迟》时,尤其是在知道了这首词乃自己的丈夫所作之后,终于在一片怅然的思念与公主脸面的矛盾中挣扎得病倒了。她长病不起,没有人可以医治她的心病。

眼看这场小儿女战争就要以悲剧结尾了,皇帝以天子的英明洞察了女儿的心事,于是赶忙派人急召驸马回京。公主和驸马终于冰释前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司马槱上演别样《牡丹亭》

大家都知道汤显祖的经典作品《牡丹亭》,剧本中,官宦之女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因梦结缘,从而演绎出一段震撼人心的爱情传说。因梦结缘的故事现实中也有,但有没有杜丽娘和柳梦梅那么幸运就不一定了。

宋代著名词人司马槱也有这么一段传奇的故事,可谓男版的杜丽娘,可是他却明显没有杜丽娘那么幸运。

司马槱,字才仲,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从孙,元祐年间进士,《全宋词》中录其词二首,其中就有一首清丽凄恻的《金缕衣》。这首词源于司马槱中第后赶往关中赴任的途中,于歇脚的时候做的一场美梦:一名倾国倾城的女子踏着莲步缓缓向他走来,边走边执板唱道: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女子唱完歌便翩然而去,没有多说一个字。

司马槱从醉梦中醒来,怅然若失。细细回味,思索良久,也没有想出那女子是谁。但见她姿容绝代,清丽无双,歌喉婉转,就连那歌曲,也美得动人心魄。他觉得意犹未尽,便拿起笔来,酣畅地接着女子的唱词写道: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毕竟是一场春梦,司马槱终究还是按下自己那颗跳动不已的心,继续他的仕途去了。

后来司马槱被调任杭州,他住的馆舍之下正好是一代名妓苏小小的坟墓。司马槱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渐渐明晰起来——是了,他想起了那名出现在他梦中执板而歌的女子,莫非她就是苏小小?因为梦中女子歌唱的身世正好与苏小小吻合。

传说当年苏小小以歌声风流风靡南齐,一代绝色佳人曾经艳惊四座,令无数才子魂牵梦绕,奈何佳人命薄,苏小小在妙龄之年竟香消玉殒。难道她的魂魄历尽沧桑仍未散去,一缕芳魂飘入司马槱梦中以期与他相识?难道他们前世有什么未了之缘?

司马槱从此相思成疾,不到一年,竟显出下世的光景。

他因为常常泛舟钱塘,所以岸边有自己的画舫。临终那天,有船工看见他携一位丽人登上画舫,船工还远远地跟他打了招呼。谁知,二人上船后忽然船尾起火,转瞬间,美丽的画舫就化作了一股青烟。船工十分害怕,撒腿就跑。等他跨进司马家大院的时候,只听司马家中哭声一片——原来病榻上的司马槱已经撒手人寰了。李清照夫妻厚重坎坷的爱情路

哪个女子不怀春?无论李清照在文学方面多有成就,她也是一个和其他少女一样会情窦初开、幻想未来伴侣和情郎的小女子,也关心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婚姻大事。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优越幸福的家庭环境中,性格活泼开朗,她当然也追求自然直率的真爱。在她早期的词作《浣溪沙》中,就表露出了她对于甜蜜爱情的向往: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志趣相投,才情匹配

李清照很早就名动词坛了,她在士大夫间颇有声名,已然成为风流才子、豪门士子争先仰慕的对象,熟读儒家经典、爱好金石古玩的赵明诚当然也不例外。

当时,正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对李清照充满了兴趣,他想到了一个最明智、最现实的接近李清照的方法——让“岳父大人”欣赏自己。

赵明诚借拜师之名拜见了李格非,李格非在经过一番了解之后,认可了玉树临风的赵明诚做自己的未来女婿。李清照对赵明诚也是一见钟情,两人开始私下往来之后,赵明诚更是被她深深吸引。

尽管赵、李二人情投意合,但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阻碍,那就是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赵挺之是支持改革的新党人,而李格非则是保守的元祐党人,两派因为政见不同,一直水火不容,在这样的形势下,赵挺之是不太可能会让自己的儿子娶敌对党人的女儿的。赵明诚深知说服自己的父亲是件难事,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委婉巧妙地向父亲道出了自己的心事。赵挺之初听时坚决反对,但他最终还是被儿子的一片赤诚所打动,同意了这门亲事。李清照与赵明诚

就这样,十八岁的李清照与长她三岁的赵明诚结了婚。自古以来,才女的最大不幸便是所嫁非人。但李清照却是幸运的,她跟赵明诚不仅门当户对,而且两情相悦。

两人在婚后不但恩爱非常、琴瑟和谐,而且还情趣相投。赵明诚常常一手抱着心爱的碑文,一手捧着给爱妻买的水果,和妻子一边欣赏碑文字画,一边品尝水果。

赵家藏书虽然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他们一直致力于收集珍本秘籍、金石文物,但这是一件很耗费金钱的事情。赵明诚和李清照虽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出身贫寒的赵挺之和李格非都家教甚严,没有让他们养成好吃懒做、奢侈靡费的生活习惯,加之赵明诚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学学生,所以两人一直过得并不宽裕。

后来,赵明诚进入仕途,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并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二十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无奈囊中羞涩,最后他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将画作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两人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祸潜福中,面临考验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因为父辈的政治立场隐藏着很大的危机。

果然,好景不长。李清照婚后不久,一直坚持平衡党派关系的宋徽宗决定推行新法,保守的“元祐党人”被认定为“元祐奸党”,已死者一律削官,活着的一概贬黜。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自然在被处置的旧党人员名单上。李清照心急如焚,急忙上诗公爹,恳求营救父亲。

可是,身处深宅内院的李清照如何能想到,父亲这次被列入黑名单,公爹担任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李清照第一次领略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现实的冷酷,让李清照感到从未有过的心寒。

当李清照还在纠结如何营救自己的父亲时,一场不可预测的灾难已经降临到李清照的身上。因为在父亲被罢官后不久,宋徽宗又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元祐党人不得在京城居住、为官,李清照也在被遣离之列。而这项株连元祐党子女的诏书正是赵挺之出谋划策的结果!

但李清照此时已经成婚,按规定“已定未过礼者一并改正”,李清照此时唯一的身份是赵明诚的夫人。但赵挺之却故意将禁婚令扩大化,将过门两年的李清照遣离京城。

此时,赵明诚的表现还算让她有些许欣慰:赵明诚虽没有明目张胆地反对父亲,但他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赞同。赵明诚以自己微薄的反抗表达出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对妻子的暗暗支持,这已经能让李清照感到欣慰了。

但是,李清照还是被驱逐出了京城。一下子被打入几近弃妇的悲惨境地,李清照陷入了感情的万丈深渊。这时候,她身在娘家老家,文思如清泉,汩汩而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曲优美动人、饱含相思之情的《一剪梅》反映了李清照当时复杂的心境:饱含沧桑、却又不得不与丈夫分隔两地,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她整日愁绪满怀。无子得咎,情分两地

赵挺之之所以赶走儿媳李清照,是因为李清照进门两年多,未给赵家添丁,加上两人又是自由恋爱,赵明诚不同意娶侍妾。所以,李清照一离开京城,赵挺之就开始给赵明诚纳妾求孙。不久后,李清照就听说丈夫有了别的女人,内心痛苦到极点。

然而,后来事情又有了转机。崇宁五年(1106)春天,徽宗解除了对有关元祐党人的一切禁令,大赦天下,李格非等人也获得赦免,这时的赵家再也没有理由把儿媳放在娘家了。在跟丈夫分离两年后,李清照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身边,但她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场政治斗争带来的,不仅是恩爱夫妻的分离,还有赵明诚的自由——他不仅堂而皇之地使用纳妾收婢权,还偷偷摸摸地开始了青楼冶游。

李清照虽然对赵明诚此前的纳妾之事有芥蒂,但两人毕竟有过如胶似漆、甜蜜相恋的日子。他们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整理,这种繁琐工作成了他们生活的极大乐趣。十年间,赵明诚基本上完成了金石学著作《金石录》。这部书成为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具文物和史学价值的金石学专著,赵明诚也因此成了宋代最杰出的的文物收藏家与研究家之一。

可以说,《金石录》是李清照夫妻同心协力完成的一本著作,也是他们爱情、婚姻的见证。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曾为之作序,序中记述了夫妻二人昔日的种种,令人动容。失意文人向滈与妻子的无奈“贫贱夫妻百事哀。”原本看起来美好的爱情,一旦涉及柴米油盐,也会面临考验。贫苦的寒门学子,有着满腹的才学,年轻的时候娶到一个妻子,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却总是怀才不遇,于是妻子的父母强行拉回自己的女儿另行婚配。这其实也并不能怪对方的父母:对方当初把女儿嫁给你,是看在你一心读书考取功名的份上,当年不嫌你穷是觉得你最起码努力,可是女儿吃了这么多年苦,仍是守不得云开、见不得月明,自然不乐意了。

向滈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向滈,字丰之,号乐斋,开封人,自幼能作诗词。他曾与王庭珪交往,绍兴年间官萍乡令。《续夷坚志·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谓其“才调极高,贫窘则甚”。杨万里尝赏其“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之句。

向滈虽有出众的才华,但他似乎天生与功名无缘,在考场上一次次失败。可他不放弃,仍然耐住寂寞在书海里耕耘,他自认守得住清贫。

但是向滈的岳父不这样想。他曾经也相信向滈终有一天会让女儿过上好日子,相信向滈凭着满腹才学能让他的女儿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这件事便是他最大的不如意。在女儿熬过了十一个年头的时候,他终于不再对向滈抱有希望了。于是他强硬地接回了女儿,给她安排了另一门亲事。

谁知,向滈竟然没有一点儿挽留的意思。妻子于失望之中收拾行装,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多么希望她能留下来,可是身为一个男人,他连生计都快解决不了了,功名更是无望,哪还好意思挽留有更好前程的妻子。他在失落中趁妻子不注意的时候,把一首临别词《卜算子》放在了妻子的行装里:

休逞一灵心,争甚闲言语。十一年间并枕时,没个牵情处?

四岁学言儿,七岁娇痴女。说与旁人也断肠,你自思量取。

虽只是几句闲话家常般的寻常话,却写得甚是凄婉,就算是旁人读了,也觉得沉重。当向滈的妻子从行囊里翻出这首临别词之后,再也不顾父亲的反对,不顾父亲早已为自己定好的亲事,毅然回去与丈夫继续过清苦的生活,并且相守终生。

可见,这世间的感情,即使没有钟鸣鼎食的生活,没有绫罗珠宝的穿戴,只要有爱,也可以是人生最珍贵的守候。陆游先失爱妻,再失爱妾

陆游一生遭逢乱世,空有一腔爱国之情,却终未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此人不但命途多舛,在爱情上也是颇为失意。无缘爱妻

陆游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陆游是大文人,唐婉也颇识文墨,二人成年后结为连理,更是琴瑟和谐,举案齐眉,生活得很是恩爱美满。本来才子佳人到这一步也算是一佳话,无奈陆游的母亲对自己这位儿媳相当不满意,二人婚后不久,她就逼自己的儿子休妻。

陆母居然不惜棒打鸳鸯,谁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但陆游孝顺,迫于母命,只能忍痛写下一纸休书给爱妻。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割舍,陆游偷偷地在外面置办了一个宅子,将唐婉安置在那里,以便二人私下里幽会。可是,陆母竟然察觉出儿子的诡秘行踪,知道他是放不下昔日的爱人,于是派人打听出唐婉的住所,准备找唐婉兴师问罪。幸好陆游听得风声,提前将唐婉转移了。虽然避免了唐婉再一次受伤害,但是他却再也无法与心上人暗中来往了。

唐婉自知缘分已尽,便不再心存幻想,于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改嫁给了同郡的赵士程。可怜陆游与唐婉一对有情人虽然相隔不远,此生却再也无缘相会,陆游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陆游对唐婉的思念却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有丝毫的消退,这种痛苦的思念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噬骨的折磨,他的一颗孤独的心饱受摧残,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流血。

一晃八年过去了。又是一个春天来到了,陆游想起久违的桃花,怕误了花期,便策马来到郊外。果然花期已过,东风过处,尽是落英飘舞,花飞如粉红的雪,沧桑而凄美。陆游不禁触景生情,心下怆然。不知不觉,他走进了禹迹寺南边的沈园,本想逃避那些让他伤感的桃花,谁知却遇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仿佛进入了梦境,一切都好似不真实。可是仔细再看,就在不远的前方,果然站着他日思夜想的昔日爱人。那美丽的身影带着一阵芬芳向他款款走来,他也情不自禁地迎上去,直到二人只能看到彼此眼里如潮水般的忧伤。二人相对无语,只是相望而泣,对彼此的思念都化作了这暮春微凉的东风。

良久,陆游方看见站在唐婉身后的赵士程,赵士程邀请陆游共饮。陆游并不推辞,拿起唐婉斟给他的酒,眼角余光瞥见唐婉嫩红的酥手。于是,宴席散后,陆游便借着酒兴,在墙上提笔写下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第二年,唐婉无意路过此地看到后,不禁泪流满面,她不假思索,挥笔和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后不久,唐婉带着无限的遗恨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的人间,给这段让她伤心的感情画上了一个痛苦的句号。又失爱妾

陆游的第一次真挚感情是为母亲所不容,第二次情感失意则与他的续弦妻子有关。

陆游迫于母命与爱妻唐婉分手后,续娶王氏为续弦。但他始终无法忘记与自己两小无猜的前妻,对她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与唐婉的无缘让他只能将一腔思念寄托于幻想,他开始期待会有一位红颜知己代替唐婉,和他再续前缘,使他重获新生。

在这样的期待中,他开始了一次外出旅行。途中,在一个驿馆的墙壁上,他看到了一首淑女诗: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挑灯起作感秋诗。

陆游看后为之一振,自己连日来的苦闷被一缕夹杂着清香的清风吹走了,他仿佛找到了那个人、那种感觉,仿佛这凄清的世上,忍受凄苦的不只是他一人,在某一个角落,还有另外一个人和他一样,他突然觉得自己在孤独的世间,从此多了个同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