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在哪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11:35:30

点击下载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宇宙到底在哪里

宇宙到底在哪里试读:

宇宙到底在哪里

作者:《指尖上的探索》编委会排版:清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ISBN:9787122194985本书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宇宙到底在哪里晴朗的夜空下,我们总喜欢仰望星空,对着天空中的星星展开无尽的遐想。思索浩渺的宇宙中究竟有着怎样奇特的未知世界。为什么星星会一闪一闪地眨眼睛呢?漂亮的狮子座流星雨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还有,星星是怎么样发光的呢?其实这一切都是宇宙中的天体在“作怪”!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宇宙天体的奥秘吧!

A1.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在远古时代,人们可以在晴朗的夜空中看到许多明亮的星星,那时候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的污染,因此那时候人类可以凭借肉眼看到非常暗的光,而我们看见的这些星星就是宇宙中天体的光。那么,什么是天体呢?宇宙中又有哪些天体呢?天体是什么呢?其实宇宙中各种星球、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所有物质都是宇宙天体,科学家对天体形成的各种现象进行了研究探索。其实天体是真实存在的,宇宙中的天体包括: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地球)、卫星、彗星、小行星、星团、星系等。

你知道宇宙中相对比较重要的是哪类天体吗?其实是恒星。恒星是炽热的气体星球,并且自身会发光发热。我们看见的太阳光就是太阳这颗恒星发出来的,在夜晚我们所见的众多星星中除了月亮和行星等之外大部分都是恒星。行星是自身不会发光的天体,但它们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像行星一样自身不会发光,但卫星的表面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围绕行星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就是绕着地球运动的一颗卫星。彗星是冰物质组成的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当它与恒星的距离很近时,冰就会受热融化、蒸发或升华,于是就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流星体和彗星一样绕恒星运行,而且一般质量较小,当成群的流星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称为流星群。

1、下列哪个天体是恒星?

A.月亮

B.地球

C.太阳

2、下列哪个天体不是反射恒星光而发亮的?

A.行星

B.太阳

C.卫星

3、彗星为何会有长尾巴?

A.靠近恒星时,构成彗星的冰物质受热融化、蒸发或升华

B.自身会发光

C.反射恒星光

正确答案:C B A

A2.闪亮的恒星是什么?

晴朗的夜晚,我们总会看到天空中许多闪闪发亮的星星,它们都是恒星吗?到底哪些天体才是恒星呢?恒星又是怎么样定义的呢?恒星是宇宙天体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恒星是炽热的气体星球,并且恒星自身会发光发热。大家记得后羿射日的故事吗?其实太阳就是已知的一颗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夜晚天空中我们所见的众多星星中除了月亮和行星外都是恒星。你知道恒星名字的由来吗?其实在古代,人们就把它们叫作“恒星”了,就是说它们是永久不变的星星。恒星离地球的距离非常远,在不借助于特殊仪器的前提下,我们很难观测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今天我们知道恒星是在不停地高速运动着的,例如太阳带动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做运动。

恒星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温度和绝对星等。恒星不同,其温度当然各异,而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只能测量到部分恒星的表面温度,至于更复杂的关于恒星温度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探索、研究。就像人类有体温一样,我们一般用有效温度来表示恒星表面的温度。恒星的光与有效温度有关,当恒星的光越偏向蓝色的时候表明恒星表面的温度越高,温度越低时,它的光越偏向红色。恒星的亮度一般用绝对星等来表示,恒星越亮时绝对星等值越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恒星的绝对星等与体积有关,体积越大,绝对星等就越小。

1、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恒星是炽热的气体星球

B.温度和绝对星等是恒星重要的两个特征

C.恒星自身不会发光发热

2、已知的离地球最近的是下列哪颗恒星?

A.太阳

B.月亮

C.半人马座比邻星

3、恒星表面的温度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A.绝对温度

B.有效温度

C.相对温度

4、恒星表面的温度越低,它的光越偏向下列哪种颜色呢?

A.红

B.蓝

C.黑

正确答案:C A B A

A3.恒星为什么会发光?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是太阳给予了地球上的万物以阳光,假如没有了阳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走向毁灭。那么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呢?恒星又是怎样发光的呢?恒星通常都是由炽热的气体所构成的星球,具体地说,大约是由70%的氢和28%的氦组成的。在恒星的表面上,其实温度是非常高的。在这种高温的情况下,氢原子通过原子之间的热碰撞发生了电离,而且恒星会吸收周围星云,尽管恒星表面温度不变,但其中心温度会不断升高,恒星内部的温度甚至达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一旦核心的密度达到了一定程度,氢就会发生核聚变反应,然后稳定地转换成氦。在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恒星质量会减少,减少的这部分质量就会以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能量再以辐射和对流组合的方式从恒星表面发射到空间中,因此,在我们看起来它们在宇宙中是闪闪发光的。

我们以太阳为例,看一下恒星发光的过程。太阳中的氢含量约占太阳总质量的70%,而且太阳中心的压力也非常大,因此温度就非常高。在如此高的温度下,氢原子核热运动速度也是非常高的,高速运动的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在这个过程中,氦核质量比两个氢核的质量小。两个氢原子核损失的质量转化成能量,就会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通常会以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到达太阳的表面,在高温的情况下,气体中的电子受到激发,发出以可见光为主的电磁辐射,这些就是我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的太阳光。

1、在恒星的组成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什么?

A.氢

B.氦

C.重元素

2、恒星内部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氢就会发生什么反应稳定地转换为氦?

A.核裂变反应

B.核聚变反应

3、恒星的组成中,氦所占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A.2%

B.28%

C.70%

4、我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的太阳光实际上是什么?

A.红外线

B.紫外线

C.以可见光为主的电磁辐射

正确答案:A B B C

A4.恒星怎样衰亡?

在宇宙当中,尽管恒星的质量是极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也是会灭亡的,那么在它们的一生中,它们是怎么样变化的呢?恒星的演化一般是从主序星开始的,当氢在稳定地燃烧的过程中形成氦时,其实主序星就形成了。宇宙当中大部分的恒星都是主序星,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核心区都有正在燃烧的氢。主序星时期恒星的主要成分是氢,而氢的着火温度比较低,此刻的恒星处于氢的燃烧阶段。在这一阶段,恒星内部压力分布是十分均衡的,表面温度和光度保持稳定。氢在核聚变过程中产生了氦,在核心区的氢燃烧结束后,核心区的主要成分是氦,而外部的主要物质则是还没有经过燃烧的氢。由于引力的作用使得恒星内部收缩,因此恒星内部的温度升高,外围未燃烧的氢将燃烧。核心区在没有核能源的情况下处于高温状态,因此将继续收缩。氢所释放的核能传递到外围时,不燃烧的氢层将发生剧烈的膨胀,而膨胀又会促使恒星的表面温度逐渐降低,恒星的光度不断增加、半径不断变大、表面不断变冷。开始从主序星向红巨星过渡,核心温度将达到氢着火的温度,接着又进入氦燃烧阶段。

在恒星核心发生氦点火前,有一个温度升高的过程,核反应速率将会增大,燃烧加剧并发生爆炸,这种现象称为“氦闪光”。此刻恒星亮度突然上升,后来又降得很低。“氦闪光”之后又会怎么演变呢?闪光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吹走了恒星外层的氢气,氦的核心区结束了以氦燃烧的演化,最后恒星走向热死亡。

1、恒星的演化一般是从什么开始的?

A.主序星

B.红巨星

C.白矮星

2、主序星时期恒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A.氦

B.氢

C.氧

3、恒星在燃烧尽核心区的氢之后半径会怎么样变化?

A.变大

B.不变

C.减小

4、氦燃烧阶段恒星的光度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A.上升

B.降低

C.先上升,后降低

正确答案:A B A C

A5.星星为什么会闪呢?

晴朗的夜空下,我们时常可以看见天空中的星星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这种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呢?其实星星本身并没有在闪烁,从我们的角度看上去它们似乎在闪烁是因为当我们看星星时,光线要通过地球上空大气层的缘故。当星星的光线到达地球时,光线要经过冷热不均衡的大气层,不同的大气层对光线散射的程度不一样。而人类能看到的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恒星是无法看到的。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光线的运动路线,当光进入大气层时,光线发生散射,一般会发生方向改变,而方向改变的幅度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暖空气使光的方向改变的幅度相对较小,这是因为暖空气中的各分子之间距离相对比较远,造成相对较少的散射。而冷空气恰好相反,它对光的方向的改变幅度影响很大。

由于大多数天体离地球距离较远,当光线进入大气层时,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会有不同的散射程度。若光线偏离程度较大,星星在我们的眼中便好像消失了。而当光线偏离程度较小,就会刚好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又能看见星星了,因此我们就感觉星星在闪烁。而太阳及月亮发出的可以到达地球表面光线有很多,在通过大气层时即使部分光线散射程度大,却依然有很多光线能进入人眼,所以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很稳定。

1、不同的大气层对光线散射的程度一样吗?

A.一样

B.不一样

2、光线进入大气层时,其方向改变的幅度受什么影响最大?

A.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B.大气层的厚度

C.大气层的面积

3、暖空气造成光线较少散射的原因是什么?

A.温度较高

B.空气密度小

C.空气中各分子间距远

4、太阳和月亮看来很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A.距地球近

B.光线很多都抵达地球

C.都能发光,且发光强度大

正确答案:B A C B

A6.天上的星星为什么有明暗的区别呢?

在晴朗的夜晚,当我们观察天上的星星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夜空中的星星有的非常明亮,有的却很暗淡。我们一般认为,体积较大的星星通常比较亮,而体积较小的星星则比较暗。但我们看到的是太阳和月亮最亮,那么太阳和月亮就是最大的吗?科学家证明这是不对的。那么天上的星星为什么有明暗的区别呢?其实,影响星星的明暗与星星本身和距离地球的远近均有关系,星星发光能力的大小是影响星星明暗的直接因素,而星星和人们距离的远近则是间接因素。发光能力强的星星在距离地球较近时,人们就会感觉它亮度大。若是星星距离地球十分远的话,即使它的发光能力相当强,那么在我们的眼中也会变得暗淡无光了。那么,你知道星星距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吗?以太阳为例,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离地球的距离是14960万千米。而宇宙中其他的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只能用“光年”来表示了。1光年的距离有多远呢?想象一下,光1年所走的路程大约是94600亿千米,这就是1光年的距离。已知的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和地球的距离约是4.22光年。

光从比邻星到达地球需要约4.22年,而人就更难企及了。宇宙之大,令人顿生渺小之感。

1、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天上的星星看起来或明或暗的因素?

A.星星发光能力的大小

B.距离地球的远近

C.体积的大小

2、1光年的距离是多少?

A.94600亿米

B.94600亿千米

C.94600千米

3、目前已知的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什么?

A.月亮

B.太阳

C.比邻星

4、光年是表示宇宙中天体的什么单位?

A.质量

B.体积

C.距离

正确答案:C B B C

A7.天体间的距离怎么样测量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距离的测量都有着一定的方法,米是日常距离测量的基本单位,那么在宇宙中星辰间的距离有多远呢?这些距离又是怎么样测量的呢?月球是目前已知的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在18世纪的时候,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用三角视差法对地月间的距离进行了科学的测量。测量结果与现代测定的数值很相近。天体之间的距离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视线。那么天体间的距离又应该怎么样测量呢?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量天体距离方法的更新。从测量地月距离的雷达法,再到测量太阳与行星距离的开普勒定律法,以及光谱法、红移法等,人类对于天体的认识也不断更新。由于宇宙的浩瀚无边,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距离单位大不相同。天体距离单位通常有天文单位、光年和秒差距三种。目前,测定恒星距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三角视差法是测量天体距离的基础方法,科学家已经使用这种方法测量了成千上万颗恒星。不过三角视差法仅对相距500光年以内的天体比较适用。(2)而对于距离更加遥远的恒星,比如超过150秒差距、无法用三角视差法测出的天体,我们一般采用分光视差法测量。该方法的核心是根据光谱强度确定恒星的光度,计算出恒星的绝对星等,最后根据视星等就可以得到距离了。(3)而谱线红移测距法适用于远达百亿光年距离的天体之间,根据哈勃定律测出的河外星系谱线的红移量计算天体的距离。

1、下列哪一项不是目前通用的天体距离单位?

A.千米

B.光年

C.秒差距

2、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相聚超过500光年的恒星的距离测量?

A.三角视差法

B.分光视差法

C.谱线红移测距法

3、距离超过150秒差距的恒星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测量?

A.三角视差法

B.分光视差法

C.谱线红移测距法

4、下列哪一项不是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A.雷达法

B.开普勒定律法

C.目测法

正确答案:A A B C

A8.什么是行星、小行星?

浩瀚的宇宙就像母亲温暖的胸怀一样,在这里有它众多的“孩子”——天体,我们知道恒星是天体中的主体,那么行星在宇宙中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行星的世界吧!行星是本身不发光的圆球状天体,而且围绕恒星运动。行星的质量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像恒星那样由于质量过大而发生核聚变反应,它们的公转方向与恒星的自转方向是相同的。行星通过表面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因此我们能看到一些行星。在古代的时候,天文学家记录一些特定的光点,然后观测这些光点怎样移动跨越天空。古希腊人称之为游星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星,之所以称它们为行星,是因为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就好像它们在时刻移动一样。小行星也是一种天体,它们在太阳系内像行星一样环绕着太阳运动,但是体积和质量要比行星小得多。太阳系中大多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这里被称为小行星带。

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古代文明中,人们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地球是静止的而不是会移动的,并且所有的“行星”都围绕着地球旋转。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才了解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后来人类又依次发现了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科学家发现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然后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行星通常是环绕下列哪种天体运动的?

A.地球

B.恒星

C.月球

2、行星公转方向是怎样的?

A.公转方向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B.公转方向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反

C.公转方向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无关

3、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行星不包括下列哪个?

A.金星

B.水星

C.海王星

4、下列哪一项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A.水星

B.海星

C.海王星

正确答案:B A C A

A9.行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呢?

宇宙中有无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行星,这些行星始终是人们渴望了解的领域,那么在宇宙中,行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呢?行星是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其本身具有公转和自转两种形式。公转是行星环绕恒星的运动,行星的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点。共面性指的是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指的是它们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而近圆性指的是它们的运行轨道接近于圆形。自转是自动旋转的运动,天体会沿一条自转轴进行旋转,自转轴穿越天体内部的质心。像卫星、行星、恒星等天体绕着自转轴的转动都叫作自转。例如: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而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在研究天体运动的多年探索中,科学家也发现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测和分析,于1609~1619年先后归纳并提出了行星运动的定律,即著名的开普勒三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是在大小各异的椭圆形轨迹上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太阳位于这些椭圆的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迹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宇宙空间中的所有天体都将遵循这三个定律运动,至于宇宙未来的变化是否会引起行星运动的改变仍然是个未知的问题。

1、行星环绕恒星的运动称为什么?

A.自转

B.公转

C.旋转

2、下列哪一项不是行星公转的轨道特点?

A.共面性

B.近圆性

C.反向性

3、行星运动定律也称什么?

A.开普勒三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4、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A.地球自转

B.地球旋转

C.地球公转

正确答案:B C A C

A10.什么是卫星?

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步。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数十年来,中国致力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卫星研发技术日益提高。那么什么是卫星呢?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卫星是天然天体或者人造天体,它们均围绕行星沿着闭合轨道进行周期性的运行。卫星按照不同的因素可分为多种类型的卫星,按照卫星所围绕的行星的不同,我们将卫星分为地球卫星和其他星球的卫星。而地球卫星又可以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大类。天然卫星以行星为中心在旋转,而行星又环绕着恒星运转。就像在太阳系中,地球以及其他行星以太阳为中心在不断地转动,月亮、土卫一等卫星则环绕着我们的地球以及其他行星运转,它们都是行星的天然卫星。而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的一种装置,它能够通过太空飞行工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可以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着行星做周期性的运动。

谈到卫星的作用,天然卫星是自然形成的,因此它们的具体作用我们无法一一列举。例如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对于地球自转、潮汐等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古人常用月亮来记录时间。而人造卫星由于发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装有照相设备的卫星可以在对其他星球进行观测时,用来照相、侦察地形地貌等。你知道我们所看的电视节目是怎样接收到的吗?其实就是装有通信转播设备的卫星转播了通信信号,因此卫星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

1、卫星通常围绕哪类天体运动?

A.恒星

B.行星

C.星系

2、下列哪一项不是行星的天然卫星?

A.月亮

B.土卫一

C.冥王星

3、下列哪一项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东方红”1号

B.“普罗斯帕罗”

C.“长征一号”

4、下列哪一项不是月球的作用?

A.控制潮汐

B.影响地球自转

C.转播、广播

正确答案:B C A C

A11.你了解彗星吗?

晴朗的夜晚,我们偶尔会看到一条扫帚似的光迹划过天空,我们称之为“扫帚星”,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那是拖着一条长尾巴的彗星!彗星是宇宙星体与星体间的物质,彗星的称法是从希腊文演变而来的,寓意是长发星的意思,而在中国文化中的“彗”则指的是“扫帚”。在中国古代,因为彗星的形状像扫帚,因此被称为“扫把星”。而且“扫把星”在中国古代代表着不祥的事情,因此当彗星出现时,人类就会认为战争、瘟疫等灾难将要到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知道古人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彗星也是宇宙中的小天体,它的特点是体积不固定,质量非常小。彗星的组成部分包括彗头和彗尾。最初科学家认为彗头可分为彗核和彗发两部分。后来通过对彗星近距离的观测,发现彗头不仅有彗核和彗发,其实还有彗云,而彗云存在于彗星的外表面,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原子。

彗星的彗尾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彗星与太阳的距离逐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彗星尾巴就出现了,随着距离的减小彗星尾巴会由小变大并变长。而当彗星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增大的时候,彗尾就会慢慢地变小,达到一定距离之后就会消失。彗星的大小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其实这也与距离有关。当彗星与太阳距离较远时,体积就会很小,而随着距离的靠近,彗发和彗尾会逐渐变大,体积就会变得很大。

1、彗星远离太阳时体积会怎样变化?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2、下列哪一项是有误的?

A.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

B.彗星的体积是固定的,质量很小

C.彗头包括彗核、彗发和彗云

3、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尾会怎样变化?

A.由大变小

B.不变

C.由小变大

4、战争、瘟疫等灾难是彗星导致的吗?

A.全是

B.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C.有的是

正确答案:A B C B

A12.流星是什么?

浩瀚的星空下,当成群的流星以璀璨的姿态划过天际,消失在天边时,我们不禁被这一奇景深深吸引。流星是恒星吗?流星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怎么样发光的呢?流星是宇宙星球与星球之间的物质在运动时与大气摩擦,发生了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就是造成流星现象的“罪魁祸首”,而宇宙间的尘粒和固体块这些物质都属于流星体。流星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是怎样的呢?其实流星体最初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靠近地球的时候,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得流星体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高速的运动使得它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光迹。因此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千万不能搞混!每一次的流星雨看起来都璀璨耀眼而美丽,但其过程却并不简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宇宙空间中的一颗与地球距离很远的陨石掉落的尘埃中或许还会有相对比较大的石块,由于地球的磁场所产生的引力的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流星雨现象。这种现象就像是我们玩的丢沙包的游戏,当对某个人投掷过去时,最先接近人的是沙包上的灰尘,其次才是沙包本身。

例如我们看到的宝瓶座流星雨其实就与哈雷彗星有关,当哈雷彗星与地球距离很近时,就会撒落大量流星体粒子,这些粒子就会形成流星雨现象。

1、流星体本来是围绕下列哪个天体运动的?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2、流星体为什么会改变方向?

A.受到地球斥力的作用

B.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C.自由运动所致

3、流星是怎么样产生光的?

A.流星体反射光

B.自身会发光

C.流星体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光

4、流星和流星体是同一个概念吗?

A.是的

B.不是

正确答案:A B C B

A13.流星与陨石有什么关系?

流星是宇宙星球与星球之间的物质在运动时受到地球引力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是围绕太阳运动的物质,在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引力使得流星体改变轨道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产生摩擦发生燃烧。燃烧完全的流星体就形成了美丽的流星雨,若它在大气中未完全燃烧的话,就会落到地面,成为我们所说的“陨星”或者“陨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外来客”。流星雨的一般形式是许多流星从某一点向外辐射四散开来,而流星大都是由彗星尾迹产生的。太阳系中的流星体在闯入地球大气层后,未完全燃烧就形成了陨石,而陨石是宇宙空间中的物质变化而来的,因此它的到来给我们传递了很多太阳系中的天体从古至今的演化信息。尽管我们并不欢迎宇宙空间物质与地球的碰撞,但陨石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受人欢迎的。你知道每天会有多少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吗?每天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的数量都约有数百亿,而质量也达到了数十吨。按照主要化学成分这个标准去划分,陨石可以分为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三大类型,由于成分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半径和质量会有较大的区别。

假如宇宙空间中的小天体直径在10千米以上,那么当它撞击地球时造成的破坏就像带来恐龙灭绝的那样,人类的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1、陨石是没有充分燃烧的什么?

A.流星体

B.恒星

C.行星

2、流星与陨石是完全等同的吗?

A.是的

B.不是

3、下列哪一项不是依照主要化学成分划分的陨石种类?

A.石陨石

B.钢陨石

C.铁陨石

4、流星体完全燃烧会形成什么?

A.流星雨

B.陨石

C.小行星带

正确答案:A B B A

A14.星云是云彩吗?

夏日晴空,我们会看见形状像各种小动物那样的云朵,而且总会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那么这些云彩是星空中的星云吗?星云是云彩吗?星云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在空中的一朵朵白云是完全不同的。其实,星云是一种天体,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它存在于太阳系以外、银河系以内的空间当中。因为它的外形跟云雾类似,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星云。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才是云彩,而且云彩是地球上的水循环形成的。星云的明暗与形状其实是与星云的组成成分有关,由于气体和尘埃在不同星云中的含量不同,因此星云就有了明暗的变化,而且形状也各不相同。星云里的物质其实有着很小的密度,星云中有些地方都是真空的。然而星云的各个方向的长度可达到几十光年,因此星云的体积是十分巨大的,在质量上也会比太阳更重。

星云的分类有着不同的标准,按照明亮程度这个标准进行划分,星云就可以分为亮星云和暗星云。在形状上星云有弥漫星云、行星状星云等。弥漫星云像它的名称一样,是一个形状很不规则的天体。行星状星云就像一层一层的烟圈,而在它的中心往往有一颗很亮的恒星,其实这是恒星晚年演化形成的。星云和恒星有着一定的关系,星云在内部引力作用下可形成恒星,而恒星的气体又是星云的组成部分,因此星云和恒星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1、星云明暗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A.气体和尘埃的含量不同

B.反射恒星光的角度不同

C.反射恒星光的能力不同

2、星云主要由什么构成?

A.气体和尘埃

B.固体和水

C.水滴和冰

3、下列哪一项是个错误的?

A.星云是一种天体

B.星云按明亮程度可分为亮星云和暗星云

C.星云的体积通常都很小

4、星云和恒星能否相互转化?

A.不能转化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任何条件下都可转化

正确答案:A A C B

A15.什么是星流?

流星是天体与天体之间的物质与地球大气摩擦产生的光迹,然而流星反过来成为星流一词,那么它是星星的流动的意思吗?星流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星流并不是星星流动的情况,它是指由无数的恒星沿着一条长长的轨道围绕星系运动时呈现出锁链状的一种结构,它的形成与球状星团或者矮星系受到星系引力的巨大潮汐作用而发生的变形有关。星流是了解星系构建历史的依据,目前银河系中被发现的星流已有10多个,而且星流中恒星数量和星流的长度已经达到一个惊人的地步,往往数量可达上亿颗,长度也达到数百万光年。当小星系与大型星系的距离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受到引力潮汐作用,发生扭曲、瓦解等现象,最终形成一条细长而美丽的星流。银河系附近的小型星系正在变形,最终将被瓦解。而它们的恒星不会消失,反而会融入在整个银河系中,并且它们与银河系的原住恒星没有太多的差别,也许千百年以后它们将很难区别。例如人马座矮星系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垂死挣扎之后,现在已经走向瓦解并被银河系所吞噬。

星流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研究星系中的暗物质的分布情况提供了可循的有效途径。

1、关于星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星流是了解星系构建历史的一种依据

B.星流就是星星的流动

C.星流是流星的“尾巴”部分

2、下列哪一项与星流的形成无关?

A.流星雨

B.球状星团

C.矮星系

3、目前银河系中被发现的星流已有多少个?

A.10多个

B.2个

C.6个

4、星流为科学家研究星系中的暗物质分布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一说法正确吗?

A.不正确

B.正确

正确答案:B A A B

A16.什么是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

我们生活在银河系这个大家园中,除了地球外还有很多的天体。天体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那么天体之间都有些什么联系呢?恒星之间存在着大量星际气体、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这些恒星之间的物质就是星际物质。在银河系当中,星际物质的总质量大约可以占到银河系总质量的10%那么多,而且在不同区域中,星际物质密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分布在星际间的尘埃有着特殊的作用,它们可以阻挡星光紫外线辐射,那样的话星际分子就不会分解,它们同时又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对于星际分子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加速作用。而且星际尘埃能产生星际消光这样的现象,它们对星光有散射的作用,星光因此就会减弱。星际消光也与波长有关,当波长增长时,星际消光也会增长,而且星光的颜色会变红,这种现象也被称作星际红化。

行星际物质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物质的统称,其中行星际的尘埃、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中的热等离子等都属于行星际物质的范围。行星际空间虽然看起来很空旷,漫无边际,但并不是真空的,一些稀薄的气体和非常少量的尘埃都极不规则地分布在这个空间当中。这些气体和尘埃主要来自太阳风,还有极少量的尘埃来自于彗星、小行星、流星碎裂瓦解的物质。

1、星际物质是下列哪类天体之间的物质?

A.恒星之间

B.行星之间

C.卫星之间

2、银河系中星际物质的总质量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多少?

A.1%

B.10%

C.20%

3、星际消光与波长有什么关系?

A.随波长的增长而增长

B.随波长的增长而减弱

C.没有关系

4、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行星际空间并非真空的

B.宇宙射线不属于行星际物质

C.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主要来自太阳风

正确答案:A B A B

A17.什么是星系团、超星系团?

地球是太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庞大的银河系之中的一个成员,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宇宙中的星系不是孤立的,并且星系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那么星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星系团其实就是星系的集团,星系集团就是成百上千个星系相互之间通过一定联系而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其中每一个星系均是星系集团的成员。星系团中的星系数量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别,少的仅有数十个,而多的却有成百上千个,成员星系数量只有数十个的又被称为星系群。星系团可分为规则星系团和不规则星系团两大类,规则星系团是以有球对称外形的球状星系团为代表的,而不规则星系团则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结构。

星系集聚在一起构成了星系团,那么众多的星系团又能形成什么呢?其实星系团在一起构成了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也被称作二级星系团,又称超星系团。在一个超星系团内通常只含有2~3个星系团,而拥有数十个星系团的超星系团是极少的。超星系团聚合在一起能否形成新的高级的天体系统,至今仍是个未解的谜团。

1、多个星系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什么?

A.星系空间

B.星系团

C.星云

2、星系群一般拥有多少星系?

A.数十个

B.数百个

C.数千个

3、规则星系团主要以什么为代表?

A.椭圆状星系团

B.方形星系团

C.球状星系团

正确答案:B A C

A18.什么是星系际物质?

存在于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气体和尘埃就是星系际物质。星系际物质中的气体可能是以中性的气体为主,也有可能是以电离气体为主。星系际物质也和星际物质一样可以散射星光,使星光减弱,因此同样具有消光效应。星系际物质的存在位置是多变化的,聚集在互相靠近的星系之间的星系际物质,就像桥一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存在于星系团内部的星系际物质在星系团内很渺小,成为星系团内的隐匿物质。而在星系团之间的气体和尘埃就形成了星系团际物质。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在一些星系际物质密集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星系际暗云,而且多个可能是星系际暗云的区域已经被发现,目前正处于研究当中。宇宙学和星系的演化与星系际物质的研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宇宙中,星系际物质在宇宙的总质量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而在星系演化中,一些星系通过抛出一些物质进入星系际空间,成为星系际物质中的一部分。而星系际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正常星系吸引,从而形成新的星系。

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其实它们主要的区别是它们所在的位置不同,星际物质如星际气体、尘埃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而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太阳系内的物质,因此正确区分这些物质也是很有必要的啊!

1、关于星系际物质中的气体,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其成分无法识别

B.主要是中性气体

C.也有可能是电离气体

2、星系际物质是否具有消光效应?

A.有

B.没有

3、关于星系际物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星系际物质指存在于星系与星系间的气体与尘埃

B.星系际物质的存在位置是一成不变的

C.星系团内部的星系际物质在星系团内很渺小

4、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含量

B.成分

C.位置

正确答案:A A B C

A19.暗物质是什么物质?

你听说过“暗物质”吗?暗物质就是黑暗中的物质吗?假如你有足够的好奇心的话,就跟我们一起来了解暗物质吧!暗物质又叫作暗质,并不是指黑暗中的物质,而是指在电磁波的观测下我们无法进行研究,也就是说自身不发射电磁辐射也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为了解释宇宙大爆之后星系以及星系团的成因,暗物质理论应运而生,科研工作者们已经发现宇宙中的暗物质大量地存在着,而且我们目前发现暗物质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引力效应。人们将可能的暗物质从理论上分为三大类:冷暗物质、温暗物质、热暗物质。如果你要认为这个分类是依照粒子真实温度分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是依照其运动的速率进行划分的。现代天文学研究发现,我们目前知道的部分,像重子、电子等大约仅占宇宙的4%,而暗物质则占到了宇宙的23%左右,还有大约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

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扎维奇是最早推断暗物质的存在并提出证据的科学家。

1、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暗物质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发现?

A.电磁波观测

B.望远镜观测

C.引力效应

2、关于暗物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暗物质自身可以发射电磁辐射

B.目前科学界对暗物质的成分还未能全面了解

C.科研工作者们已经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暗物质

3、人们将可能的暗物质分为几类?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4、下列哪一项不是目前已知的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A.螺旋星系

B.星系团

C.太阳辐射

正确答案:C A B C

A20.你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情况吗?

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而且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在地球的怀抱中幸福地生活着。可是你了解我们的母亲——地球吗?你知道地球是怎样的吗?地球按照与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在地球周围有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生活在陆地和海洋当中。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所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上生物的活动离不开大气、水和陆地,没有它们地球生命将无法存活。地球大气主要是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少量二氧化碳和微量稀有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地球生物维持生命的必需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原料,同时也是地球上的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均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引起的。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就是水。地球的水资源圈由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组成,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水质量的35倍,而生命存活需要的是淡水,淡水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地球大陆板块分为6个,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陆板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而且板块运动常常会导致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其他大的地质事件的发生。

1、下列哪一项是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A.地球

B.月球

C.火星

2、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什么?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3、我们常说的温室气体主要指下列哪种?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4、地球大陆板块可分为几个?

A.六个

B.四个

C.三个

正确答案:A C B A

A21.地球从古至今有什么大的变化?

地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天体,这里不仅有我们人类,还有100多万种其他生命繁衍生息。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无数年的历程,那么地球到底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据科学考证,地球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已经是一个46亿岁的老寿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原始的海洋。约在30亿~40亿年前,出现了单细胞生物,这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生命。约35亿年前地球上原核细胞生物开始出现在地球上,诸如支原体、蓝藻、细菌和螺旋体等,随着物种进化最终出现了真核细胞生物。

地球生命的发展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时期,物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古生代,植物界从早期的藻类进化到了裸子植物,而动物界从三叶虫逐渐进化到了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时代。而且海洋的面积逐渐缩小,陆地面积不断增大。而中生代则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都相当大的时代,裸子植物空前繁盛,鸟类和哺乳类开始出现,但最有优势的还是爬行类,尤其是恐龙家族相当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中生代末期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生物灭绝事件,恐龙类灭绝,裸子植物的重要地位由被子植物取而代之。新生代时期,地球进入了冰川时期,地球面貌逐渐现代化,哺乳动物、鸟类、昆虫逐渐发展起来,原始人类和现代动物也出现了。冰川时代结束后,人类经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形成了现在这个社会。

1、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生命是什么?

A.真核细胞生物

B.单细胞生物

C.细菌

2、在古生代,植物从藻类进化为更高级的什么类植物?

A.蕨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3、哺乳类动物出现在下列哪个地质时代?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4、恐龙灭绝于下列哪个时期?

A.中生代末期

B.古生代中期

C.新生代末期

正确答案:B B C A

A22.地球为什么看上去是蓝色的?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他所搭乘的飞船将他送到了320千米高的轨道上,绕行地球一圈后返航。他对太空景观有着如下的描述:“尽管天空非常暗,但地球是蓝色的,而且看起来十分的清澈。”而且根据宇宙飞船所拍摄的地球照片和宇航员在太空中亲眼所见的情景,地球的确是一个蓝色的星体。为什么在太空看地球会是蓝色的呢?从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的面积大小的角度来看,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而海洋的面积就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71%,差不多是陆地面积的2.5倍。我们分析一下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之比来看看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地球的北半球拥有着全球三分之二的陆地,但是你知道吗?尽管北半球陆地面积很大,但它只占北半球自身总面积的40%,而其余60%的地方都是海洋。在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上,海洋的面积也都比陆地面积要大。这些数据表明,在整个地球上,海洋都是主体,而且和陆地不同的是,海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地球上的各大洋之间互相连系,因此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就像是漂浮在海洋上的船只一样。

因为海洋的广阔无边,再加上水色偏蓝,因而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它就变成了一个迷人的蓝色星球。

1、南北半球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

A.北半球

B.南半球

2、地球的表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

A.2.1亿

B.3.5亿

C.5.1亿

3、北半球的海洋面积约占北半球自身总面积的多少?

A.40%

B.60%

C.50%

正确答案:A C B

A23.为什么我们能在地球上生存下来?

从人类的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了数百万年的历史了,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经历了出生、成长和死亡这个历程。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先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我们人类本身吧!人是哺乳动物,是自然界中的消费者。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我们也有着自己的作用。但是我们能够生存下来是离不开一些必需物质的,其中阳光、水、食物和氧气是我们人类的必需品。人想在地球上活下去,水和食物是必不可少的,水维持着人体的新陈代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水,我们体内的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在介质水中才得以进行。没有水的作用,我们所摄取的营养物质将不能被人体吸收,氧气也无法运送到人体所需部位,而且人体产生的废物也不能排出,新陈代谢将停止,人将面临死亡的危险。同时水还可以带走代谢产生的热量,维持体温恒定。食物为我们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阳光是地球生命得以生存的保证,有了阳光,植物才能够净化空气,产生动物和人所需要的能量,没有阳光地球将成为一颗死星。对于人类而言,氧气使得人类能够呼吸,生命得以继续。而在这个星球上,太阳给予了我们阳光,地球丰富的淡水资源保持了我们每天的新陈代谢,而动物和植物则提供了我们每天必需的能量。

我们能够在地球上生存,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但我们也应该保护地球环境,这样才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1、下列哪一项是地球生命得以生存的保证?

A.太阳光

B.月光

C.星光

2、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阳光、水和氧气

B.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只要有食物就足够了

C.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下列哪一项不是水的作用?

A.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

B.维持人的体温恒定

C.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能量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A.水

B.糖

C.蛋白质

正确答案:A B C A

A24.地球是怎么样运动的?

每个天体的运动都包括自转和公转,同样地球的运动也包括自转和公转,地球以太阳为中心在椭圆形轨道上公转,同时又绕地轴自转。由于不停地公转和自转,地球上才有了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但是,是什么驱使地球这样永不停息地运动呢?地球运动的过去、现在、未来又是怎样的呢?地球的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中心的旋转,轨道就是公转的路线。太阳的位置在哪里呢?其实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太阳就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的位置上,因此地球在围绕太阳的公转的过程中,日地间的距离是在不断变化的。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周期,地球是以自西向东的方向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你知道什么时候地球和太阳距离最近吗?那就是每年的1月3日前后,地球运动到达近日点。而当每年的7月4日前后地球运动到远日点时,日地间的距离最大。而且地球所受引力的大小与日地间的距离有关,在近日点所受到的太阳引力最大,运动的线速度比较快;相反在远日点地球所受到的太阳引力最小,运动的线速度比较慢。

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以地轴为轴心所进行的绕轴旋转运动,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地球在23小时56分内自转一周,接近我们所说的一天。因为赤道纬线圈最长,所以地球在赤道自转速度最快。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无固定规律

2、地球自转速度最快的是哪个地方?

A.南极

B.北极

C.赤道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长?

A.23小时

B.23小时56分

C.24小时56分

4、关于地球公转,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地球公转过程中,日地距离是恒定不变的

B.地球公转以太阳为中心

C.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正确答案:A C B A

A25.为什么地球没有土星那样的光环?

探索宇宙总会有些惊人的发现,科学家通过观察探测器发过来的土星照片,发现土星的外围有层层光环环绕,仿佛色彩亮丽的环形跑道环绕着居于中心的土星一圈一圈延伸开来,那么地球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光环呢?像土星环这样的物质不仅仅是土星专有,在太阳系中天王星、木星和海王星也都有着类似于土星环那样的光环。土星、天王星的光环是怎样形成的呢?行星的光环一般是由冷冻气体和尘埃构成的环状物,行星光环有着各自不同的颜色,其实它们的色彩主要是由构成光环的物质微粒所决定的。微粒大小不同,对太阳光的散射程度就有着一定的不同,微粒的体积越大,对太阳光的散射就越趋向于红色,而体积越小的微粒对太阳光的散射则越接近蓝色。土星光环是由无数形状、大小均不同的冰块组成的,冰块以非常高的速度运动,不同的冰块对太阳光的散射颜色不同,因此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而地球只有月球一颗天然卫星,周围除了大气层外再无其他的物质,因此无法形成土星那样美丽的光环。

光环的存在使得土星成为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在科学家的探索下终于揭开了土星环的真面目。土星环分为7层,离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却是最暗的,其次是透明度最高的C环,接着是最亮的B环,最后是A环,A环之外还有E、F、G三个环,最外层是十分稀薄而宽广的E环。

1、下列哪个星体有土星那样的光环?

A.地球

B.月球

C.天王星

2、下列哪一项不是行星的光环组成成分?

A.冷冻气体

B.彗星

C.尘埃

3、行星光环中体积较大的微粒对太阳光的散射接近下列哪种颜色?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4、科学家探究发现,土星的光环可以分为几层?

A.5层

B.7层

C.3层

正确答案:C B A B

A26.地球上的潮汐是怎样形成的?

经常在海边玩的人会发现海水常出现规律性的涨落现象,海水会快速地上涨然后迅速下降,那么地球上的潮汐是怎样形成的呢?潮汐只是海水才会出现的现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潮汐不仅仅是海水的运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受到日、月引潮力的作用,都会产生规律性的运动。潮汐可分为固体潮汐、海洋潮汐和大气潮汐,它们分别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固体变形,海水升降、涨落与进退等周期性变化。完整的潮汐科学,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研究,但由于海潮现象尤为突出和明显,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等的关系相当密切,因而人们习惯上将潮汐狭义地理解为海洋潮汐。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古代的时候,“潮”指的是白天的海水运动,“汐”指晚上的海水运动,两者合称为“潮汐”。潮汐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但潮汐的发生主要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尽管太阳的引力也是影响潮汐的一个因素,但这个影响较小。因为地球位于月球的引力场中,所以它的各个部分所受到的月球引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而正是地球各个部分的力的差异导致了潮汐力的出现。因为潮汐力对地球的力的作用,所以地球正面和背面都会被拉起,由此形成海水的周期性涨落。

1、狭义的潮汐指下列哪种潮汐?

A.固体潮汐

B.海洋潮汐

C.大气潮汐

2、潮汐的发生与下列哪个天体无关?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3、潮汐可以分为几类?

A.一类

B.三类

C.两类

4、关于潮汐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完整的潮汐学应该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

B.潮汐的发生主要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C.地球各部分受月球引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B A B C

A27.什么是月球?

每年中秋节我们总会看到天空中圆圆的月亮,而且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月亮中真的有嫦娥吗?你是否真正地了解月亮呢?月球的俗名叫作月亮,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并且在太阳系的卫星大小中排第五位。月球的直径只有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其质量也只有地球质量的八十一分之一,并且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大的卫星,仅次于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卫星埃欧(木卫一)。因为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同时的,因此月球总是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我们也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月球拥有地壳、地函和核心。在核心的内部有着大量的固态铁,而核心的外部却是一个液态的流体外核,流体的主要成分是液态铁。核心周围是一个边界层,研究证明这个边界层是在45亿年前由月球岩浆海通过分离结晶的方式而形成的。月球是地球的同步自转卫星,它自转的周期与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在转动过程中它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月球以前的运动速度是很快的,后来由于地球潮汐摩擦的影响,它的自转速度逐渐减慢,直到与地球同步运动。

用肉眼观察月球时,我们可以在月球表面上清楚地看见或明亮或黑暗的区域。黑暗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月海,明亮的那些部分则被称为月陆。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月海中流淌着水。现在,我们知道月球上这些黑暗的区域是火山爆发后岩浆所凝结成的玄武岩。

1、太阳系内密度最大的卫星是哪个?

A.月球

B.埃欧(木卫一)

C.土卫一

2、固态铁主要存在于月球的哪里?

A.核心的内部

B.核心的外部

C.核心的周围

3、液态铁主要存在于月球的哪里?

A.核心的内部

B.核心的外部

C.核心的周围

4、月海是由什么组成的?

A.海水

B.淡水

C.玄武岩

正确答案:B A B C

A28.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怎么样产生的?

儿时的我们都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总幻想着月宫里的嫦娥和玉兔,后来才发现那是假的。看到皎洁的月光铺满大地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月光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天狗食月”又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实际上,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在发光,只不过有些我们看不见,如红外线和紫外线。低温物体发射红外线,高温物体发射可见光和紫外线,但是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我们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必须用专用的仪器才能看见。月亮本身不会发出可见光,它发出的是红外线。既然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但我们看见它是亮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球表面是不光滑的,因此会对太阳光形成漫射,使得大量的光线可以进入地球的大气层,然后这些光线再进入我们的眼睛,就成了我们可以看到的皎洁美丽的月光了。如果月亮表面光滑如明镜的话,将无法对太阳光形成漫射,那么我们就看不到明亮的月亮了。

但是我们总会有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能看见月亮是因为太阳、月球、地球不在一条直线上,地球不会阻碍太阳光照到月亮上,而看不到时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亮也就无法漫射太阳光让我们看到。当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中时,月亮就完全看不见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月食,也就是“天狗食月”现象。

1、下列哪种光是月亮发出的?

A.橙色光

B.红外线

C.绿色光

2、低温物体发射下列哪种光线?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3、我们能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什么光?

A.月亮自身的光

B.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C.月亮和地球间的光带的光

4、月食现象时,地球、月球、太阳的位置是怎么样的?

A.只有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

B.只有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

C.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

正确答案:B A B C

A29.人类为什么只能看到月球的半面?

在晴朗的夜晚,每当人们仰望夜空时,就可以一睹月球美丽的“芳容”,但是你知道吗?人们所能看到的月球一直只是月球朝向地球的这一面,可称为月球的正面。而月球的背面由于背离地球,一直保持着它神秘的一面,人们一直无缘目睹它的真实风采。一直以来人类对月球背面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那么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半面呢?月球的背面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环绕着地球不停地在公转着,它的公转速度是3683千米/小时,它绕着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是27.3个地球日,也就是一个恒星月的时间。月球在绕地进行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着,它的自转周期同样是27.3个地球日。月球的这种自转与公转周期完全相同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步运动”。由于月球绕地公转一周的同时也自转了一周,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朝向地球的这一面,却总是无法看见月球背对着地球的另一面。

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3号”太空船才第一次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的最早影像。到了1968年,当“阿波罗8号”绕月飞行的时候,人类才第一次直接用肉眼看到了月球背面的景象。原来月球背面,主要是一片片高低不平的撞击坑和相对比较少的月海。

1、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是月球的哪一面?

A.月球正面

B.月球背面

C.两面都可以看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