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北京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18:20:1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了解北京人

了解北京人试读:

第一章 北京人,凭什么霸气

也许是格局的变化,亦或时代的变迁,使得这座古城的曲调慢慢地滑落,滑落到若干人们的手指间……随之而起的,是另外一种声音,一种从久远的氛围中挣脱出来的现代交响乐般的变奏,而这种变奏似乎已不再属于生长在这座古城的人们。

一、闲说北京人

历史书上写北京人是较早出现在中国大地的人类,周口店现今还有遗址。念书的小孩都会奇怪,那时的北京人长的可不够帅,记得小时候班里的一女同学有点凸额头,被似懂非懂的小男孩们喊做北京人,害得她哭了半天,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安慰她:北京人住在首都,没有不好的意思,让那女生一下笑了起来,因为此北京人非彼北京人也。

今日的北京人,确切地说,是那些在北京出生的人,总体上仍然属于华人中长相一般的一类……如果用移民这个观念来衡量的话,第一代移民无论怎么问,都不至于胆气十足地宣称自己是北京人,即使这样说,也要加上来京前的省份。这种第一代移民,无法和自己的过去分开,他们多半都有外省的亲戚,所以很少会象北京的“土著”居民一样,对除上海以外的国人轻描淡写。他们历经奋斗才在北京立足——往往生存得很好,因此明白世界和世事的复杂。外地人在北京每每提到北京人,总是摇头有叹息,觉得他们又懒又爱面子,说话又不实在,这里指的北京人多半是说的北京的世代居民,也包括第二代或第三、第四代移民……——其实,第二代移民往往和北京本地人不一样,这类人真正体现了地缘杂交优势,他们有北京居民的见多识广,又有外地联系,知道中国民情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客观条件不同,同时由于他们的父辈通常是“念书——工作”这条路来到北京,家庭知识结构往往水准较高,所以第二代移民通常能成为北京本地出生的居民中的中坚。到了第三代,那就算彻底的北京人了。

感觉中北京人是有一点退缩的人,即使他们自己不承认或没有意识到——想想看,一个个和其他城市的孩子一样生活条件优越地长大,结果却要面对来自全国的精英的竞争,有些是类似于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因为别人要在北京站稳脚跟就必须寻找立足之地。而北京人是不愿承认面对的这一近乎残酷的事实,他们对外地的印象往往只是比北京落后哪怕他们中的很多人连北京都没有出去过,但是他们又讲面子,就跟城里的孩子讥笑同班成绩好的乡下男孩,实在没什么好骄傲的,只好说别人是乡下人或外地人。

倒不是外地人尤其是拿不到北京户口的人才这么认为,好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北京人也说不上好或不好,但是有时候人们一听油腔滑调的北京方言,就感觉北京人没有比较诚恳的态度对待自己。北京是座WEIRED城市,古老和现代以及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事实上确实如此的眼界开阔,还有众多国家一级的机关气息,让北京人误会了他们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水准,在这个城市里,人们更看中形式和浮华,让人看见的是一个越来越象香港的地方……所谓北京的文化,其实是点缀在文艺团体和大学、政府活动中间的游离物,至少目前还一直没有和这座城市本身联系起来。这些形而上的事物和形而下的城市生活始终没有糅合到一起,好比是众多听起来高尚的外交官,他们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所谓的档次,但那是一种虚幻的气息,类似于这里浮躁的生活。或者这样才是政治中心的气派,仿佛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对于外省人才有热烈而实在的意义。

比方说,北京本地文化的主流淹没在外地文化的冲击之下,即使北京这座城市具有包容性,但是基本市民的接受往往滞后。住在北京的最优秀的演员、作家、政客、科学家、商人和环卫工人都从外地来,这些人虽然很轻松融入北京的生活,但是北京人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北京能吸引全中国最顶尖的人物,却无法自己培养。这样的反差让北京人对外地人的反映很是复杂,其结果是,轻视外地人变成了轻视外地民工等各方面处于更低地位的人群。这也是所有大城市居民对成功外来人士的功利色彩的妥协。

想说的是,北京的生活可能让有些北京人,缺少世俗生活的熏陶,城市日常生活的单调,整体上对文化政治的注重,反而使北京人的个性化色彩得到加强。比如中国的摇滚乐,还有北京人对潦倒的艺术人士的宽容,以及北京对海外信息的高度接受能力,使得北京人具有更多的超脱。只是,这种在精神认识上的超脱并不是在城市生活基本上形成的,而是从城市生活的高层衍生而来,所以人很容易忽略人本身。好比北京的平民,他生活平凡,周遭没有任何可接近的上层境遇,而市民文化在北京没有形成,世俗生活缺乏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只能在街巷才有,年轻一点的北京人,即使他的接触范围无法含括上层建筑和精英文化……但是他也不愿和市民阶层的文化亲近,这样形成一中隔膜:眼界和自我期望值与实际生活的位置不够协调。

北京人很难想象那些在长江流域长大的一群人:他们从小在小镇或小城的喧嚣中亲密生存——这一地区历史上就人口稠密教育发达,很小的孩子就要学会在狭小的空间里和平共处,而且人际的亲近更促成这里的人群对自己生活的关照的具象思维的发达,因为救国救民的思想包括孔子孟子都是属于贫瘠的北方,那里的人民在艰难的环境里更容易抽象思维,不象仓廪充实的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存相对容易,才有直把杭州做卞州的歌舞升平。

南方人就是在生存状态的五花八门而又局促中,在琐碎,世俗中建立人际的联络,多数感情都可以以本质上邻里馈赠或类似的形式表达,其余的感情则是风花雪月犹豫而阴性的婉约……在这样气氛中生长的知识分子因为其对知识的拥有而刻意追求与众不同,形成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精神状态,只不过千百年的磨合让这种互相对立的精神与物质互相渗透,平民百姓也有精神提升的愿望,而士大夫们,尤其是在文化中占大多数的普通书生,他们似乎从不拒绝享受生活,从美食到美女,这样的互相融合在普遍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中得到肯定,某种意义上说,南方商业的自古发达,与这种出世,入世的“思想境界”交流方便很有关系。在精神和物质之间,长江文明似乎没有截然以高尚和卑俗加以区分,一个明显的证据是,即使是儒家观念占到主流的程朱理学等都是南人对孔子的阐释。

在南方长大的人因而更有多元性,更能真实地生活,他们是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广义上的南人比北人更务实,同时也更容易有理想化倾向——试想,当生活中不可承受之轻习以为常的时候,人们更渴望“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无法解脱”。

这也好像讨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不同(去了山西之后更觉得中原文化的灿烂),虽然最新的考古发现长江文明不象以前所认定的晚于黄河流域。但是北京人作为北方中国人的代表,已经超出了任何一种地域文化所能包容的范围。北京人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生活中的核心,这个意义上的北京人不可或缺。

二、北京,你深深地伤害了我

春节回家,与几个高中的老同学不期而遇,便搭在一起谈起这几年各自的光景。当我谈起我现在在北京的状况时,其中的一位老同学愤怒不已,向大家倾诉了她难忘的一次京城旅行……下面是她的故事:

我想忘记这一切,可是这一切我无法忘记。

今天我又从恶梦中惊醒,摸摸自己的脸,好像火辣辣的生疼还未退去,那一夜的遭遇仿佛就发生在昨夜。

曾经写过这样一篇帖子《冬的回忆,夏的期盼》,终于我盼到了夏天,踏上北上的火车,我要去会联众的四位网友了。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游完颐和园,晚上安排我们去王府井大街边的东安夜市吃小吃。八点左右,东安夜市人头攒动,我们四位网友(两男两女,这里隐去姓名)在人群中找到一张桌子坐下,此刻走来一位摊主,因为没有买他的东西而不让坐,于是,在他的摊位上我们买了一个炸鸡翅和一份麻辣烫。看着来往的食客中,还有不少老外,我想东安夜市应该很有名气吧。

食摊上我惊讶于那些活生生的蝎子,会不会有毒?我很想尝试……可是没有这份勇气,这里的臭豆腐黑得发亮,嚼上一口也不感觉臭。

这里的鲜榨椰米露冰里透甜倒还爽口,细细品尝间,东西都已吃得差不多了,剩下一盘西瓜时,摊主又走了过来,“吃得差不多了可以走了吧?”“为什么要赶我们走呢,我们已经买你的东西了,还没有吃完呀!”理亏的摊主悻悻地走开了。不一会儿,走来一位彪形大汉,三十开外,稀疏的头发整齐发亮,粗粗的项链一身的俗气,“哥们儿可以走了吧。”稍带力气的手,挑衅地搭在一位网友的肩上。“别碰我,把手拿开!”“就碰你怎么着了?”一脸的流气微显杀机。我连忙起身打圆场,“走吧走吧,别吵了。”刚走出二十来米,就见那痞子扔下手中的烟,紧走几步,抡起大拳在阿友的后脑勺就是一拳,还没来得及反应,又是一拳……

此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十多个流氓……毫无心里准备的网友被抡起的椅子打倒在了地上,狠心的流氓举起脚向他的脸上狠命地跺下去,剩下我们两个女孩被惊呆了。“报警吧!”我拿起手机的同时又看见了那双杀气腾腾的眼睛,“还有谁……”哦,天啊!他向我走来了,难道连女孩他们都不放过?

我走不动了,想逃的双腿不听使唤了,“救……”命还未说完,就觉眼前一片星光,“咚”——我应声倒在了地上,“我没有惹你们,为什么你们要打我啊?”躺在地上,绝望中看见流氓们向我一步步围逼过来,说:“你是哪里来的,不说打死你!”“别去找她。”受伤的网友此刻站起身踉跄地走过来,帮我解了围。“呼啦”流氓们的目标又转向了他。“哪里的?”“北京的。”……我站起身环顾四周,跳上一辆出租车,对着司机我哭叫着,“请你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北京人太野蛮了,连女孩也要打啊!”手机在此刻响了,是爸爸打来的,“你妈妈跟你说话。”“怎么嗓子哑了呀?”“我吃辣的呛的。”“不会吃就少吃,没事早点回家……”哦。

我急忙挂上手机,我怕抑制不住的哽咽会让父母担心,泪如雨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是血脉相连吗?是心灵感应吗?他们能听见女儿的呼救吗?

哦,家,我想回家啊!

网友们再次碰头是在王府井派出所,录口供的录口供,去协和医院检查的检查,忙乱中已是凌晨。“今天已经太晚了,明天晚上你们再来,去实地取证。”警察打发我们走了。在我录口供的时候,网友们告诉我那些打我们的流氓刚才自己大摇大摆地来过了。看来他们是这里的常客。

其实录口供也是多余的,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根本用不着取证就知道谁是凶手了。“你们这里的治安太差了,这是在王府井大街啊!你们警察就管不了吗?”“这里是乱,我们也管不了。小姑娘你没有社会经验,到哪里都一样,只是这种情况以前你没有碰到过。”“我碰到这一次还不够吗,治安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你们警察也有问题的。”“是有问题,我也刚接手,不好办啊。”

第二天我们来到派出所,一位警察把我们带到一个小屋。“说吧,你们想怎么解决?”“我想你们警察也不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了,不如说出来听听。”“要陪多少钱,也不要不好意思说,那帮流氓都是外地的,要找到他们也不容易,现在他们的头儿(就是打我的痞子)肯承担这个责任,那你们就谈谈条件吧。”“八千。”“哈,八千,那不是在漫天要价吗,刚才有个人打得比你们还重,八百块就解决了。你们伤得也不重,也未够成刑事责任,我是来跟你们调解的,如果你们不服可以请律师告他们。”

呵,这就是北京……这就是北京的一部分警察吗?这就是北京王府井大街的警察吗?也许是我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也许是我经历的挫折还不够多,还不懂得什么人情世故,还不懂得世态炎凉,但是我相信一点,那就是正义。法律向来是支持弱者,支持受害者的。

为什么在北京首都这么有影响的地方会经常发生这种事呢?打一个人不算违法,那么经常打人算不算违法?这里结帮结派,如果是一种恶势力为什么无法取缔?而有的警察就事论事,他们根本就不考虑这样给北京带来的是多大的不良影响。

我没有玩的心情,在宾馆里我呆了一个星期……没有个说法,也没有个结果。遗憾地,我离开了北京。好在瘀血已经褪去,父母也没有发现。

我想把这件事忘记,北京的朋友也不希望我再提这件事,可是这样不是太窝囊太便宜了那些坏蛋了吗?

顿了顿,她喝了几口茶,此时她由于冲动眼眶已经湿了,下面又是发自她的肺腑之言:

也许昨天挨打的是我,明天还有更多的无辜者挨打,如果无辜的挨打都被看作是种社会教训,好了伤疤就该忘了痛吗?如果我们还有一点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份起码的做人道理,就不应该让这种不良成为习惯。如果挨打的是你的姐妹,如果挨打的是你的亲人,你会甘心就这样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吗?不希望还有更多的人像我这样无辜受气,不想就这样窝囊一辈子,所以我要站出来说话,我要对流氓们说:你们太野蛮,太无知,你们是北京的人渣,给北京抹黑!

我要对北京说:北京,我对你好失望!你让我好心痛!

听完她的讲述,大家陷入了一片沉思,竟然连一句安慰她的话也说不出来!

三、拜拜,北京

曾经我在某报刊上看到一位从乌鲁木齐来北京的朋友的评论,他认为北京之所以不值得他留恋,是因为北京拥挤的交通、景点、房子等等一大堆棘手的问题让他够呛了。下面是我搞录了他的文章。

以前在外地,提到北京,总觉得挺有意思,过去我上学时,路过北京,转车得空在北京乱跑,动乱时还跑到天安门广场看热闹,对北京印象还可以,可是若干年后我有机会在北京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2个月了,对北京实在是没有好印象。照理说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应该在哪方面都要比一般城市强些,可是我这两个月的所见所闻,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先说交通,北京的城市比一般中小城市大得多,一出门就要乘车,我是最烦乘公共汽车的了,以前在乌鲁木齐乘车,不但拥挤,而且很不干净,尤其让人讨厌的就是私人小公共汽车,收钱的(不是卖票的,他们从来收钱不给票)不停地吆喝,像拍卖的一样,实在让人讨厌。好在乌鲁木齐市中心地方也不是很大,总可以转过来,最多乘一两次车就够了,可是在北京要去一个地方,动不动就要转三四次车。天呐!不如杀了我。光是那些站名就把我搞糊涂了,北京有的地名极俗,极难听:小黄庄、北太平庄、八里庄、魏公村,还有人妖胡同呢!

城内不管什么时候乘车,都是满满一车人,前胸贴后背,我在中关村人民大学站乘车,车次也挺多,可我怎么觉得人更多,从来没有人少的时候。人挨人,人挤人。有一次一个女孩的乳房就硬生生地顶在我的后背上,不是我看到的,而是我感觉到的。你瞧瞧,这都成什么样了!

北京的景点很多,我们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认识了天安门天坛、毛主席纪念堂。可是我多次到天安门,也没机会瞻仰毛主席遗容。瞻仰毛主席遗容是我一大心愿……来北京这么长时间也满足不了,总是关门。纪念堂里面也很不严肃,里面居然还有解放军在打篮球。革命军事博物馆倒是去过,5块钱的票很值,可是存包费又是3块。这就有点像敲诈了。天安门是全中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广场两侧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很多,与天安门庄严肃穆的景色很不协调。既然是做生意,赚全世界人民的钱,多少也客气一点,可是不,这些人赚了钱还没好脸色。那些劣质照相机、徽章 工艺品也只能骗外地人,好在外地人永远骗不完,这些售货员永远不发愁没饭吃。

那就去动物园吧!

北京动物园的历史比别的城市动物园历史久远得多,可花5块钱进去,数来数去,总觉得里面卖小吃的、卖冷饮的动物园职工比动物要多得多,有限的几只动物,毛脏兮兮的,大部分都躺着,无精打采。

颐和园,我10年前来过一次,印象不错,门票也就几毛钱,现在是33块,爱买不买,旅游的外国人还照顾不过来呢!门前垃圾成堆,到处都是卖地图、导游图的,一见外国人就缠住不放,我看了都觉得脸上无光。过去在电视上看北京亚运村何其雄壮,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现在我也没心情去了,估计也不会对北京人开放,更不会对外地人开放,为壮国威,耗费巨资,用一次就作废。真是个泱泱大国。我们中国人搞体育就这德行,让少数人锻炼,多数人看热闹,还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呢,骗鬼吧。

再说说衣食住。我在知春里,刚开始买东西没经验,净往双安商场、当代商城跑,发现里面的东西根本不是为我们预备的,一块表几万块钱,一套西装几千块钱,干脆直接抢好了。有些小商品根本买不到,我想买一把旅行剪,跑遍了附近的商场,没有!最后乘公共汽车坐了五六站,在西苑市场才买到一把。北京地价贵,所以所有的商业场合地方都非常狭窄,寸金寸土嘛。逛商场在珠海是一种享受,干净宽敞整洁明亮,售货员说话也和气,不买也没什么关系。而在北京,随时都有可能享受到售货员的白眼珠子。某日我到当代商城买东西,一个顾客退货多问了售货员几句,刚走售货员就“神经病”顺口出来了,一口熟悉的令人作呕的北京土话。一个售货员也嚣张到这个程度,那要是一个什么官,还不把人吃了。

北京人说起来也可怜,上班通勤时间一两个小时是正常的,每天有四五个小时花费在路上,为的仅仅是住在北京,遭的是哪份罪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北京拿高工资的往往还不是北京人!不信随便在哪个高技术企业打听一下,有多少北京本地人在里面,就是在里面也十有八九是打工的。瞧瞧报纸上的房地产广告,我敢说北京的青年人除非从地底下刨出两个北京人头盖骨,否则今生不要指望买上自己的楼房了,更别说买车了。能够赖在父母家已经很不错了!天天上楼下楼乘电梯,物业公司的各种催费通知单让人触目惊心,这个费那个费,我庆幸自己不是北京人!也庆幸不是北京的永久居民!

我工作在11楼,以前在珠海我有凭海临风的习惯。可是在北京往窗外望,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整个北京城被笼罩在一片烟云之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有人写了一本小说名叫《京华烟云》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住的楼房前面就是海淀路,整天车辆川流不息,各种乌烟瘴气没有人能够躲过,当然包括我在内,北京人再有钱也得忍受这环境。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生活在北京,凭这一点北京就不值得羡慕。

北京也有不要门票的公园,比如双榆公园就没有巴掌大,最近国庆借东风居然也整修得让人产生错觉。螺壳里做道场,给附近的北京居民做了件好事,可是在我眼中就未必了。新疆的有很多一个公园都要比它大得多,也干净得多!北京人能够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似乎都比较知足,可在我看来新疆的哪一片土地都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好过北京的公园千万倍。

北京人说话很幽默,随便一个什么人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可细听,大多数都比较俗,在公共汽车里面听北京人聊天,都是在谈钱,钱!钱!钱!现代人再务实,也不要这么俗呀!总有别的可谈吧!毛泽东青年时期有三不谈,不谈女人,不谈钱,不谈家庭琐事。可北京人除了这三样,再没什么好谈的了。北京的有些小伙子看起来油滑,更无法容忍的是,内心还特别丑陋。我有一天和两个北京小伙子睡在一间屋子,他们两人讲话那个龌龊呀,敢情某些北京人看VCD只看“毛片”吗?

中关村一带卖光盘的简直成了一害,到处都是,抓住你不放,像苍蝇一样,当然他们不是北京人,可是却是在给北京人难堪,要是在乌鲁木齐或者石河子,早就被清理出去了。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北京人有的地方办事不力。不过北京人自己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光彩,我们外地人管那么多干什么。

十一期间北京大兴土木,也就干净那么两天,本来北京就不是个干净的城市。在珠海,怎么刮风都不脏,出门就吹来一阵柔和的海风,北京没有海,也就不说凭海临风了,也总让人有个凭虚御风或天马行空的感觉吧?北京那么大。可是没有,在北京无论在哪都是摆摊的……做小生意的。炸油糕的、卖水果的,收摊后地上一片狼藉。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金水桥那么重要的政治场合,居然水面飘着那么多饮料瓶子。街道公园、天桥花那么多钱,搞了那么多灯,就为了照亮一小片草地两三天,真够奢侈的。要是在我们那里(石河子),肯定要把灯架在高空,照亮街道,而不是照亮天空或者草地。

北京是许多政府机关、文化机构、社会活动中心的所在地,这是首都的优势。可是到处都是壁垒森严,到处都把人当贼,当恐怖分子防。美国连航空母舰都让人参观,一个新华社有什么神秘的呢?友谊商店不让中国人进,中国人不把中国人当人看,也真有意思。北京是首都,防范这么严,按理说治安情况应该比较好,可是情况恰恰相反,真正的贼,北京永远是防不住的,我的朋友自行车丢了几辆根本算不了什么。北京运钞车光天化日之下被洗劫,一个屋的人被斩尽杀绝早就不是新闻了。北京的文化场所多是多,好不容易有机会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这么方便不去说不过去,看吧,花几百块钱不一定看出名堂,也没法经常看。《茶馆》想看,可是能买到票吗?能买得起票吗?北京展览馆建国50周年成就展,我也想看,可我一次也没看上,因为根本看不到。说到这里,北京人你们自己说说北京比起其它城市还有什么优势呢?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我再也不想多呼吸一口北京污浊的空气了,再也不想和一大群男女老少前胸贴后背了,再也不想行走在北京脏乱的街道和胡同里了。

北京,拜拜!

这位乌鲁木齐的朋友可能是位完美主义,诚然,北京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加以批驳,而是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怎么能一蹴而就呢?

四、冷漠的北京人

春节前夕寒流袭击大地的日子,北京发生了一起老人病倒,众人围观却无人相助的事情。“心里很难受”、“不可思议”、“太冷漠了”……这件事在知情的市民和学者心中引起不小的波澜。

2001年1月15日下午,家住玉泉路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内的梁儒祥老人像往常一样,到外面散步。当他来到玉泉路花鸟鱼虫市场时……突然发病,抱头扭动,蹲在地上。

人潮涌动的市场里,闲汉、民工、买卖人忽地围过来看稀罕。人们静观、议论,甚至有人看着老人大幅度地扭动,觉得好玩,竟笑出声来……但没有一个人上前帮一把,问一声,或者报警,打一个急救电话——有手机的人不少。就在看热闹的时候,他们的手机响了,赶忙挤出人群去招呼生意上的事。

老人渐渐不动了,躺卧在地上,观者可能觉得没戏了,颇无聊,渐次散去。

那几天是北京最冷的日子……最低温度摄氏零下17度。人们匆匆从老人身边走过,再无人感兴趣。

老人发病倒地两个多小时后,花鸟鱼虫市场该关门了,保安发现有一个黑影躺在那里……110来了,法医也赶来了,老人却已经死了。他身上没有证明身份的东西。晚20时,警察终于在老人身上找到一个被揉烂的电话交费单,通知了他的家人,他儿子赶到石景山区医院的太平间。

他后来对记者说:“我父亲并没有很严重的病,只不过是高血压,但他却死了。如果及时送到医院,他根本不会死。”

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居民说:“梁老汉是被活活冻死的!”

这件事也引起学者的议论。文明学学者、《中国文明论》一书的作者北野说:“这是人极度冷漠的问题。虽然周围人很多,受难者却如同身在沙漠。这也是与我们极为渴望的现代文明社会极不适应的。如果每个人所知道的就是用最快捷的手法捞钱,那么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最终是建不起来的,每个人都会成为现代化的绊脚石。”

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杨德华说:“中国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有一个很大不足,就是人的内心的现代化和一个完善的公民社会的建立还未成型。在西方,人们有很强的公民感,他们知道第一是要自卫,第二是要报警。一个孩子知道的第一个电话号码就是报警号码。”

北野告诉记者,他的朋友、一个法国外交官在美国公干,把车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一个与其不相干的邻居马上把电话打到警察局,警察风驰电掣赶来……而昨天深夜,楼上的水漏到他家厨房,他去拍楼上的防盗门,屋里明明有人,就是不开。半夜零点了,他拍铁门快一个钟头,全楼都能听到,但没有一个人过问,哪怕伸伸头。北野相信,就是强盗明砸明抢,也不会有一个人管或者打报警电话的……

被采访的学者不约而同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极度冷漠,是将要落在每个人身上的灾难爆发前的信号。而这种情况而且是发生在首都之区的北京,真的有点令人发指。

五、惯了的北京人

有少部分北京人享受优先供给享受惯了,就是没工作也不愿意到外面去“抛头露面”做点小生意的。用他们的话来说:“还能亏得了咱?”于是游手好闲,什么吃苦耐劳、什么务实,这是哪个朝代的过时话。

有人受不住外地公司的苦与累,赶忙炒了老板的鱿鱼,回到温暖的京城。她觉得还是京城好,人不会成为赚钱的机器,多自在。而不幸的是,北京的几大市场都由外地人掌舵:早有安徽人占领早餐和保姆市场,江浙人占据服装市场,广东人占领美食市场,山东人就将蔬菜市场控制在自己手中。外地人靠智慧靠埋头苦干,收获也颇丰。而北京人“爱说不做,爱享受,南方人进京,赚的是辛苦钱!”外地人的一句话可谓明白透顶。一位年仅25岁但已在北京干起大买卖的温州人如是说:“我们温州人富的很多……但都是苦干出来的。我们做生意,即使赚几分钱也干。你们北京人肯定不屑一顾,但我们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如果说天下有边享受边赚钱的,那是天方夜谭,只算是哄小孩子的,哪有如此好事?就是有,必然众家轰抢,而享受惯了的北京人肢体萎缩,未必能抢得到。

六、丑陋的北京人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但经济和文化中心却是北京人自己封上去的。北京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同样北京人也没有能力建设北京。北京的发展完全是靠全国财政堆上去的,换句话说是依靠超经济强权剥削其他省市财政的结果。

纵然如此,北京人中仍有一部分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一副唯我独尊的嘴脸。但是他们却忘了,在北京真正做“大官”的,却都是北京以外地方的人。北京人的排外情绪是最强烈的……尤其是对民工及流动人口的排斥远远超过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北京的一幢幢高楼大厦无一不是这些外地民工辛勤血汗的结晶,但在北京他们被视为影响市容,损害国家形象的一群。

北京话≠普通话,中国“推普”工作做得最差应数北京。六朝古都传下来的京字京韵,就是要摆这“儿”,岂可轻易就改?瞧他们舌头尖子往上一卷,小眼一眯,下巴一昂,发出要表明高人一等的儿化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河北人骂他们说话时,嘴里象含了根阳具似的。民间传说的三大“恶人”:京(北京)油子、卫(天津)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北京恶人首当其冲。北京没有在全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北京不具备国际大都市人口的基本素质。

中国最难听的话,是北京人“发明”的。赤裸裸地以生殖器对骂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不论是在寻常巷陌,还是在公共场所,不论是面对国人,还是面对外国人,均敢一视同“骂”。工体不就是以“傻B”、“牛B”满天飞而著称的吗?

使得许多在京留学的外国人纷纷向《北京青年报》进行谴责,认为这有损于中国文明古国的形象。北京人道德水准怎么样,从他们挤公共汽车的行为神态就能揣摩出来。外国人把它当作北京的一景,我作为中国人却引以为耻。

举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例子,前年我在北京乘坐地铁,人太多,没有空座位,我就抓着上面的调环。但是我发现几个操着京字京韵的家伙两只手抓着四个吊环挂在那儿聊天,活象几只伸着懒腰的猩猩。而周围几个人因无环可抓,只得随着列车的变速产生的惯性挤来撞去,遭人白眼。

还有一次,也是在地铁,我亲眼看到两个外国人先后为抱着孩子的两个妇人让座,而我周遭人们(我没座位,站在中央)不是装作没看见,就是在坐在那儿假寐。我是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两个“老外”不论在个人气质,还是道德风度上都远胜于这节车厢内的其他中国人。他们的礼让没有一点做作的意思,认为这是一个文明人本身就应该做的事情。

民间有言“不到北京不知自己官小”。有些北京人对做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痴迷。因为在他们看来,权+钱=一切,所以才产生了陈希同、王宝森这中国第一贪。但在广东,最没“出息”的人才去做官,他们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北京人将满清王朝腐朽的官宦哲学通盘继承,这才产生了当年千夫所指“官倒”现象,虽然“官倒”非北京一家,但最火暴的、敢为天下先者还是在北京。

北京人对政治是最敏感的,因为这是侃大山,吹牛皮,表明自己“派头”的一种资本。但北京人对身边的腐败现象也是最漠然的,认为当官就应这样,城府越深,越能把公检法摆平就越能让人“敬仰”。

北京、广东、上海三地进行比较,我更欣赏广东和上海。广东和上海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他们对全国的辐射示范作用和贡献远远超过北京。他们的政府公务员队伍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

想当年,上海发行了一种“半两”的粮票,曾遭北京人的耻笑,认为太小家子气。但我同许多上海人一样表明我们更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在当时,作为纺织最为发达的上海,收入在全国平均最高,对全国的贡献也最大。“富而不骄”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美德。北京人讲究“大气(霸气)”,因为这能为自己“长脸”;广东人讲究“实际(利益)”,依靠自己的才智挣到尽可能多的钱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上海人讲究“精细”,素质高、反应机敏、办事认真,是中国真正的希望。

总之,建国近五十年,北京代表过去的中国,广东代表现在的中国,上海代表未来的中国。我欣赏上海,但我不是上海人。我目前在北京工作。

七、北京“爷们”之我见

“北京男人”,那可不是随便叫的,搁过去叫“爷”。现在虽然不兴这个了,冷不丁喝一声,也是“爷们儿”,拍拍肩膀,那就是“哥们儿”。

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话虽如此,但现在讲究个“概括”、“总结”,要有“观点”,更何况北京人自有他的特点,什么数代古城,什么伟大首都,什么精典与物俗的结合,什么传统与现代的产物,这天子脚下的人们,多少受些熏陶。西皮京韵二锅头,同仁堂外前门楼,大碗茶喷四合院,说话最冲北京妞儿。老玩意儿虽然好,但说着无聊,听着没劲。咱只侃侃这北京男人。

北京男人活得潇洒。哥儿俩一见面儿,“哟,你小子混得不错呀,最近在玩儿什么呢?”。伟大领袖说过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北京男人更怕“认真”。“混”和“玩儿”,代表了一些典型心态,最怕的就是“太当回事儿了”。什么“艰苦创业”,什么“坎坷荆棘”,北京人讲话“您省省罢”,搁我这儿,女娲补天和家里糊顶棚没啥两样。这种心态,离庄子他老人家的境界也差不了几层楼了。但玩儿就要玩出色彩,混就要混出名堂。走出去是个“爷们儿”……倒下去是条“汉子”,一张嘴就是“侃爷”,一闭嘴就是“哥们儿”。老舍是大家,咱不敢说什么,人那叫“精典”。可朔爷一句“我是流氓我怕谁”,风靡大江南北,典型的“混混儿”,也能兴起阵“京味儿文化”。有人给戴上“痞子文学”的贵冠,甚至有人直呼曰:王大骗子。“烦着呢,别理我”,可不是谁的专利,满大街您可着劲儿听,够十五个人听半个月的……

崔健傻小子刚开始唱《一无所有》和《一块红布》时,一身行头是典型的北京痞子打扮。当年北京小痞子的标准“时装”:麻雀头(就是前脸象小平,后脸赛哪吒),白衬衫(的确良的)……大兵裤(上肥下紧,裤脚还要向外挽一寸左右),白袜子掖在裤角外面,脚蹬一双大片儿鞋(俗称“懒汉鞋”,如果穿25号的,建议您买26号半的),衬衫的领口敞着,起码要露两个扣子的位置,脖子上现出一条低廉的项链(红绳儿也无不可)。手没事儿的时候不要乱放,一直要揣在裤兜儿里。见到熟人打招呼怎么办?根本就不用挥手,只需要点点头。要注意……真正的痞子点头打招呼不是从上往下点,而是从下往上扬,这叫“扬首示意”,嘴里伴一句“哎!走路呢,脚不是轻抬轻放,要”搓着地“走,两腿跟灌了铅似的,要不怎么北京片儿鞋消量大呢。赶上是个半大小子,还在上学,自然还得有个书包,不要皮的,也不用新式样,清一色的”军挎“军用小书包),至于里面装的是情书、香烟还是检查、家长会通知单,这咱不得而知,反正少有装课本儿的(全扔学校课桌儿里了)。说了半天,您可别误会……这是说当年。现在自然是清一色的校服,花朵们茁壮成长。可是现在”开花结果的这一批北京男人,就是从小痞子那会儿过来的。

北京男人讲究面子,够朋友,够义气,场面上的事情,难不住爷们儿。家里就算揭不开锅了……有哥们儿找来“哎,借我点儿钱,最近手头儿紧,家里老太太一直起不来床,我打算开个饭馆儿”,二话不说,冒着老婆的“枪林弹雨”,砸锅卖铁也得把钱给凑上,嘴里还客气着“有事儿CALL我,咱哥儿俩谁跟谁啊”,看那皱巴巴的钞票配上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情,不用多说话,心里都是热乎乎的。可这位回到家,还得琢磨着更难的一关“闲内住”。自己先得给自己打气“唉,谁没个用钱的时候呢”。

北京男人很容易满足,说好听点儿,叫“会享受生活”,说难听点儿,也有叫“胸无大志”的……有人非要换个角度,愣说是因为“懒”,咱自己讲话“着不起那急”。北京爷们是很讲究吃的,但并不追求原料的新、奇、贵。什么一蛇三吃,什么龙虎斗,统统没有。只要黄瓜茄子西红柿,人人还都会那么两手,“下得厨房,上得厅堂”,但有一条,厨房下可是下,一般都是只做饭不洗碗,做饭是手艺,洗碗是体力,咱爷们儿“丢不起那人”。夏天一碗炸酱面,冬天一桌涮锅子,总之要吃得热闹,吃得尽性,吃得自在,吃得舒坦。天儿热了,四合院儿里,爷们儿穿着小挂儿,右手端一只大海碗(估计有一尺见圆),满满一碗炸酱面……左手拎半根儿黄瓜,院儿里一坐,小风一吹,那叫“有感觉”,改句古文“把黄瓜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清晨五六点钟,工薪一族尚在休息,老哥儿几个早在公园里“溜哒”开了……有提笼驾鸟儿的,有声嘶力竭地票着西皮二簧的,有恍然入定舞着太极老剑的,也有一大早就使脑细胞开始兴奋的捉对儿厮杀的。无论城市怎样的繁忙,总能在街边的树林里,看见享受生活的人们,“活着图个乐儿”。

北京男人其实是很“多礼”的,轻易不会出口伤人。虽然这年头不象老北京那会儿,见面儿都“爷”满口,但认识不认识的,还是会客气地寒喧几句。经常打楼里出来两位,一路聊着家长里短,那位说得快,这位接得也熟,绝无“冷场”,临别了还依依不舍“有空到家里坐啊”,外人一看,还道是故友重逢,那位心里话“这人是谁啊?”。所以遇到差不多赶在一起的半生人,宁可假装系鞋带,也不愿生凑这“缘分”。

北京男人傲气,却又随和。随和在面子上,傲气在骨子里。若是气氛好,那叫一客气,来了客人,打进屋开始两小时后,除了客套话,还没入“正题”。关系“磁”的铁哥们儿,倒常是“满嘴里跑龙套”,文雅一点的称为“损友”。三句话里,有两句半是挤兑人的,另半句还得“搂草打兔子”地夸夸自己。不习惯的,还当是仇人见面,知道底细的一瞧“哟,这俩是发小儿”(一起长大的交知)若真是急了眼,人家可不直接开骂,开骂的一般都是准北京人,甚至是学了三言两语不服不忿的。北京爷们儿可不好出风头,但又要面子,所以常担任“程咬金”的职位,好打个抱不平。看谁不顺眼了,任你是美国大总统,还是清华老教授,爷们儿脾气上来,“我眼角儿都不带夹你丫的”。这可不是阿Q,打鲁爷塑造了阿Q这个人物,拿尺子一量,有一个算一个,似乎都难逃此运。其实阿Q在骂的时候,心里比谁都怕,是虚的,躲到没人的地方,还要四处张望。而北京人在骂的时候,心里可实在得很,面对着你不温不火,信手调侃,心里可是砍了你十七八刀了。

北京男人的“嘴”,实在是件利器。和北京爷们儿聊过天儿的都深有感触。总结一把,大概是“损”、“幽默”、“海阔天空”。真象刀子一般,偏偏还是把冰刀。待得被扎的人感到痛……受了伤,打算“查出凶器,人脏并获”时,那冰早就化得无影无踪了。打了你,骂了你,还得叫你说不出痛、感不得冤。若是赶到工体或者先农坛体育场看球儿,那就热闹了,说什么的都有。这么说罢,场里有多少瓶矿泉水,就有多少种“骂”人的说法。

幽默不用多说,看看现在,除了弄两句各地口音强挠着人痒处乐的小品笑星,真正有点儿“文化”味道的喜剧明星多出在北京。侯耀华是典型的京油子,梁天是典型的小痞子,葛优居中,姜文坐阵,时不时冒出个王志文来,耍着京腔骗人家“杜梅”,《过把瘾》不但没觉着死有多难受,反而透着乐儿。北京人能说会道,人家评北京人,“全身功夫都在一张嘴上了”,咱自己有目标,既不普渡从生,也不为人师表,谁说服谁呀,爷们儿的原则很简单——“侃晕了算”。北京人好听的是啥玩意儿?相声。说相声的,打老祖师爷一开始,就用京腔儿。虽然发展在北平城,红火在天津卫,但就算到了台湾,要听相声,还得听“这口儿”……相声里常用的三番四抖、冷文逗哏,都是源于北京爷们儿的嘴这个丰厚的土壤。下了班儿,闲来无事,三五成群,或饭馆小坐,或老地方一聚,邀一斤小肚儿、半斤粉肠儿,一盘儿花生豆儿,两根拍黄瓜,上衣领口儿稍解,四仰八岔地一坐,您就听罢,不管他是门头沟的老矿工,还是中关村的小老板,不分什么班科专业,不论什么有谱儿没谱儿,打眼前的花生豆儿能聊到宇航员的上厕所问题,打啤酒瓶子盖儿能侃到宇宙大爆炸学说。有一次在个小饭馆儿里几位计算机出身的同学正聊国企改造呢,突然旁边一桌儿上几个出租司机居然侃起了“电脑网络”,还有鼻子有眼儿的,张嘴连“TCP/IP”都说得出来,差点儿没让俺到桌子底下去。倒不是几位聊得有多深,但光用“侃”一个字,实在形容着费劲,于是后面常跟着一个雄伟的名词“大山”。有人说北京男人爱耍贫嘴,其实仔细听听,许多大文豪大政治家总结一辈子的道理,全在这贫嘴里了。爷们儿讲话“什么是真理啊?真理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废话!”。调侃戏谑中,“拿事儿不当事儿”,喜欢别出心裁,骨子里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素质。好在老天爷公平,又赋予了北京爷们儿安于现状的毛病,不然……吐沫真能淹死人了。前面那位朔爷就是个典型,将平时说的“话糙理不糙”的习惯用语往白纸上一放,还真出效果,可人家也说了,那是“码字儿”。

北京男人说话喜欢夸张渲染。可以将惊天动地事件说得与邻家小孩儿摔个跟头相仿,也可把在家里将断开的电话线接在了一起形容得象三峡工程。可是北京爷们儿的夸张并不让人感到是吹嘘,虽然说者一本正经头头是道,听者却没一个当真的,打开这个轻松的“话匣子”……掀起“油子”的盖布,里面往往会藏着珍宝。将貌似无聊的生活信口涂满彩色,北京男人首当其冲(非要理解成信口雌黄也拦不住您)。所以北京爷们儿虽然直率,但不“直接”。不直接玩儿正义,不直接玩儿深沉,不直接玩儿煽情,不直接玩儿感觉,一切都是从从容容……信手拈来,在幽默轻松里,就把“事儿”给“办”了。

对于姑娘家的,北京爷们儿从来不会退缩的。见义勇为,英雄救美这档子事儿,可别让爷们儿赶上,如果遇到了,就算是“敌人”拿着雪亮的钢刀,咱爷们儿也敢“我以我血溅轩辕”……打战国那会儿,就有荆大侠“风萧萧兮易水寒”,当然玩儿猛的首推“燕人张翼德”。有首歌里唱道“自古燕赵多壮士,慷慨赴悲歌”。加之蒙、满的融合,“俱往矣,数关键时刻……还得爷们儿”。

赶上谈恋爱,北京小伙子也从来不知道啥叫怯场。越好的姑娘,咱爷们儿越要做出“欲擒故纵”来。倒不是朔爷小说儿里总是“痞子”配“娇娘”,其实真是这么回事儿。什么都敢往上招呼,刚一见面儿,愣让小姑娘感到象多年的老同学一样。当然,还振振有词地一套理论……简而言之就是“缴枪不杀”。去老丈人家相亲,一准儿地在丈母娘面前能赶上天逢元帅进高老庄,啥活儿都干,透着勤快。动不动再陪上一两个憨憨地傻笑,丈母娘一瞧,“成,就是他了,小伙子挺实在”。可换到老丈人面前,就必须深沉得象老哥俩儿一样,一块儿推杯换盏,听着老丈人侃着“就解放前呀,这块儿是一片坟地,当时住着一个大太监……”……时不时再插上两嘴,诱着老头儿往下说,惹得老丈人口若悬河,频频举杯。当然,目的很明确,不将老丈人“放翻”,算咱对不起组织。及至结了婚,家里既省菜钱又省电钱。菜钱嘛,前文有交待,北京男人不讲究“吃什么”,只问个“怎么吃”。还经常对老婆的手艺不满,捋袖子就上。省电,就是家里要有个北京男人,无聊的时候不用开电视了。肩不动……膀不摇,张口就来,打早上一起床,到晚上睡觉,老婆自会开心得前仰后合。看电视,除非爷们儿没空儿。

北京男人出门在外,都神气活现,不是老虎就是武松,谁也不服谁。一回到家,满不是那么回事儿。老婆大人长,老婆大人短,但嘴里不能服输,自己做饭那叫“兴趣爱好”,躲在厕所抽烟,因为“只爱抽混合型”的,全月工资如数上交,那是“组织对咱的信任”,一下班就往家跑,那是“怕回家晚,路上遭女流氓劫”。

遇到下大雨,小两口子没处避,只有一把伞,北京男人总会站在身后,撑着这把破伞,宁可自己淋透了,也要给老婆打着。精明的人,或许会叹息着:早就应该想到下大雨,一把小伞不够用;或者心里暗自找找有没有“双赢”的局面,甚至在计算着“淋雨”情感付出的收支平衡。北京爷们儿心里可没这么多念头,最多盘算到,小风小雨还挺得住。若是个北京姑娘,看不过眼想让让这伞,也只会“温柔”地说“怎么着?不想活啦?有个三长两短,我可另攀高枝儿去”,话里透着“请君入翁”的亲切。咱爷们儿会含糊么?没有斜的歪的,虽然心里热乎乎的,眼眶子湿乎乎的,手会握得更紧,抹把脸上的雨水,笑笑:“歇菜吧你……”。

八、北京男人的龌龊面

以上专指那些心气比天高、奢望比地厚、努力比纸薄的男人。他们没能生长在有坚强后盾的爹妈怀抱,但期望干成大事或一鸣惊人,既不愿万丈高楼从平地建起,又不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来,更不愿积滴滴水珠而汇成江河,而这种男人以北京居多。因为……北京乃国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生长于北京的男人自然见多识广。所谓荣辱不惊,这本是修行得道的好心情,可是,却让他们演绎成为了懒惰或随意扩张的闲情。比如:北京男人总是标榜自己是“爷”,是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是可以不为衣食住行发愁的皇室贵族。相比之下,比如广东男人则是小事小做,大事大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状态,是北京男人的一个真实对照。

由于北京地处北方,受干燥气候和风沙的影响,北京男人一般粗犷有力,大多善饮烈酒。据说,北京的名酒“二锅头”,其味纯正甘甜,浓烈熏人,所以,既浇灌了北京男人的“将军肚”,也滋长了他们肆意的张狂。

在北京,处处可以见到,京腔京韵的男人手拿移动电话大声说话且四处游走的场景,又常常可能让我们目光受伤的是那些光膀子、汗流浃背、划着花拳的男人,以及在夜深的小胡同里不断呕吐、四处小便、胡言乱语的男人……相比较,比如温州男人,细声细气、温柔细致、万事收敛、关心眼前的命运和将来的生计,补鞋、修锁、生产纽扣、开办浴室,将细小和不起眼的生意做到了巴黎、伦敦,他们是北京男人的对照。

北京是一个开放的城市,而一部分北京男人融贯东西的手腕在女人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一边将自己装扮成有家有口的成熟、稳健、责任心强的男人……一边又贼心不改,故意引诱那些爱慕虚荣、春心萌动的女人。他们一面是人另一面是鬼……即在老婆面前信誓旦旦,表现得忠心不二;在小蜜那里,却表现出婚姻无助、走投无路的样子。而实际上,对老婆端茶送水、风雨无阻地接送上下班,买来她喜欢的花草,在她的生日之夜开一个激动人心的烛光Party。然而,一旦他们背着老婆,就像脱僵的野马,将男人的虚伪、狡诈、野蛮、吝啬等表现于小蜜的身上,只是在形式上让她们迷惑不解。相比较,比如陕西男人,虽俊朗干净、歌喉婉转,却受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唱着“走西口”的妹妹们望眼欲穿。

北京男人个个关心国际、国内大事。过去,他们每天啃着馒头、喝着小米粥,围坐于收音机旁收听着各类新闻,或议论、或评价,他们悠闲自在、其乐无穷,现在,他们依然是见面评点克林顿、谈论伊拉克、关心阿富汗,以及减震救灾、三峡移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却从不肯做家务,并痛恨家务事。他们认为家务事太琐碎、太婆婆妈妈,所以,他们更喜欢自己在外是“演讲员”、“讲师”、“主播”、货真价实的侃爷,不喜欢自己是一个擀皮、和馅、包饺子的俗人。相比较,比如上海男人,关心家庭和孩子,一切以小家的兴旺出发,唯唯诺诺、不善言辞,与北京男人形成极大反差。

综合以上,北京男人的不迷人之处在于,君王脚下无弱民,君子脚下无勇将,所以,他们大事做不到,小事不肯做,宁闲勿动;大大咧咧、张牙舞爪、骄狂急躁;背着老婆找小蜜,当着老婆做贤夫;关心国际、国内大事,不做家务事,个个是侃爷。这些就是他们的特点,是他们与其他区域男人的不同之处。

九、多“病”的京城

申奥成功,普天同庆,赢了的北京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感到,在一些软硬件上……北京还赶不上人家巴黎和多伦多,甚至逊色于兄弟城市上海。他们说,申奥既已把咱们北京的优点都说尽了,那么,申奥成功后要做的紧迫之事之一,就是戒骄戒躁,静下心来找差距和不足,七年后让人家真正说咱们好。北京人眼下特别要注意克服12种小毛病,为了七年后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从一点一滴做起。

小毛病之一:随地吐痰

咱们北京的随地吐痰令许多外国人惊讶。记得早些年曾有无数“小脚侦缉队”隐藏在路边,随时出来罚吐痰人的款。别以为吐痰的都是外地人,其实我认识的北京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有随地吐痰的习惯,至今也没有改。姜昆在相声《虎口遐想》中,向老虎发誓,说老虎不吃他,他出去后一定不再随地吐痰。但是,现在,在大街上,在地铁和公共汽车上,仍能看到有咱们北京人这样做,做完后用脚蹭一蹭便完事,有的蹭也不蹭。另外是随地扔烟头、废纸和嚼过的口香糖。

小毛病之二:加塞儿

应该说,加塞儿这个问题上,咱们北京人的表现要比不少城市好,但是,有时也能发现此种现象。比如,在地铁售票口,常常有些人一哄而上,手从你肩上、头上就伸过去了。在银行交钱时,在邮局寄信时,在书店购书时,在机场候机时,我也遇到过有的人偏要往前插……在等班车和公共汽车时,大人“教唆”小孩子加塞儿的事则被视为理所当然。另外一件事是,北京公共场合的“一米线”,几乎形同虚设。

小毛病之三:“规则意识”淡

申奥成功那夜,我有个同学激动地走在大街上,看见沿途人行道上,市民纷纷出来放起了鞭炮,全然不顾北京市人大通过的有关禁放的规定。他们也有理由,说是情况特殊,可以通融。这种心情当然他很理解,但又感到某种重大的不安。申奥成功的次日,笔者又到一家叫“金百万”的饭庄吃饭,看见那里的服务员违反有关食品卫生的法规,餐具不经严格消毒就拿了上来,一问,说是生意太好了顾不过来。是否,这里暗含着一条咱们北京人认可的“公理”:只要情况特殊,法律和法规都可以随时被违反?鞭炮和餐具都是小事,但发展下去,实在隐藏着严重的危险。

小毛病之四:出地铁车门太难

在北京乘地铁,总是遇到一个小麻烦,就是下车的人还没有出得门来,上车的人便往上涌了……我有几个外地来的同学,一开始不知道咱们北京人的这个习惯,结果被堵了回去没能下了车。咱们北京人这样做,有时是为了抢位子,但有时,明明已无位子了,也要这样做,看来咱们北京人的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都太强了。

小毛病之五:过马路心太切

说起珍惜时间,还有一例,就是咱们北京人过马路心太切了。明明亮着红灯,眼前车还在通行,便有人勇往直前在横道线上穿插。在汹涌的车流间,他或她独立潮头,看着真英雄,也真悬,驾驶员无可奈何。往往,一人上去了还不够,还有一大排人跟着走,有的推着自行车。给人的感觉,咱们北京人真的惜时啊。为什么要抢这几秒钟呢?我想,大概咱们北京人认为,抢这几秒钟,就可以多活三五年吧。

小毛病之六:乘出租车仍有不满意处出租车仍有宰客和拒载的现象。在火车南站和西客站,笔者都遇到过。前几天,我要从右安门到西单,还有人拒载。夜里,往石景山那边走,“黑车”还是有的。比起上海来,咱们北京的出租车在守规矩方面,要稍差一些。其实也是个别人坏了一锅汤。

小毛病之七:“体育场爱国主义”

所谓“体育场爱国主义”,就是在看中国人与外国人比赛时,热血沸腾的北京观众可以把喉咙喊哑,不惜为祖国荣誉落泪洒血,要死要活。但一回到单位上班,有的人仍旧吊儿郎当,只想着如何占公家便宜,害怕自己吃一点点亏。工作上应付一下就得了。迟到、早退、请“病假”那是常事。其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最大的为国争光。但要每天每时做起来,不知为什么就是很别扭。

小毛病之八:缺乏微笑

在咱们北京,许多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缺乏微笑,首都国际机场尤为明显。前不久,笔者的爱人去这座机场乘飞机,问面无表情的机场服务员,办海南的机票在哪个岛,结果对方指错了。找了半天,回来重新问她,她呛了一句:“你长眼睛干嘛了?”笔者的爱人也不示弱……回道:“那还要你在这里干什么?”在一些大商场,也有这种情况。到一个地方去办事,要不认识人,那脸色往往更是难看。

小毛病之九:路标不指路

这个与上面的情况有关。笔者的爱人之所以要问路,就是因为标志太不清楚了。这几乎是咱们北京的一大痼疾。几年前,笔者曾经为找复兴路甲一号,在公主坟和翠微路一带走了40分钟。前不久,还是在首都机场,笔者的朋友第一次开车去接人,先是找不到停车场入口……那路标上的字实在太小,一晃就过了。后来,又找不到出口。好不容易开出去了,又不知怎么上高速路,不得不重新绕了一大圈。有外国人曾对笔者说,有车也不敢在你们北京开呀,因为实在搞不清楚这里的路线。路标上的英文标志则更少了。

小毛病之十:没有说“对不起”的习惯

在国外,“对不起”是人们非常频繁地说起的一句话。在咱们北京,这三个字就是难出口。在皇城根下长大的一些北京人看来,发生了冲撞和争执,一切都是别人的错。遇到事情,咱们北京人的口头禅是:“你这人怎么啦?”“你没毛病吧?”在未来的奥运自愿服务者手册上,不知这种“问候语”用英语如何表达?

小毛病之十一:对“老外”比对外地人好

刚才说咱们北京人缺乏微笑,那主要是对中国人,对外国人却又要好一些。在对待中国人里面,又分对待城里人和乡下人、本地人和外地人。笔者曾在公共汽车上,亲眼看见因为车摇晃,外地人碰了咱们北京人一下,咱们北京人一听口音不对,什么话也不说,立即一拳过去。在一些外地人、乡下人经常乘的线路上,我也曾看见售票员在要人家补票后,又往人家的屁股上踢上一脚。记得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栏目,还就咱们北京人欺负外地人这一主题专门做过节目。皇城根下人似乎还缺乏平等观念。

小毛病之十二:话太多

咱们北京人很热情,话很多,但有时也让人感到难堪。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四川人向一个老北京问路,咱们北京人指了路不够,还要来上一句:“四川人民生活如今怎么样啦?”乘出租车,有时你想安静一下,司机却偏要唠叨不停,这一点就不如人家上海。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叫“吉野家”的快餐店点了一份小碗牛肉饭。北京口音的女服务员大概嫌笔者点得不够,热情地问:“要套餐吗?”他说不要。“要汤吗?”他又说不要。“要配菜吗……”他还是说不要。这时,她一甩脸,来一句:“那你吃得饱吗?”还有,咱们北京人在与人侃大山时,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承诺都敢做,但往往实际行动起来却有些走样。

总之,对于咱们这些发誓要把北京建成一流国际大都市、把北京奥运会办成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奥运会的北京人说,这些话听起来可能不太入耳,但不吐不快。比起什么大气治理哪……场馆建设哪,这些都是小而又小的问题,咱们连申奥这么大的事都办下来了,还怕克服不了这些小毛病吗?哪怕一年改正一件多,也要赶在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统统改掉。相信咱们北京人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要不人家怎么评价咱北京人素质高呢。

十、这里,我没有看到太多的善

傍晚时分,小林(她是湖北来的打工妹),找到我,想到我这里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这里……我没有看到太多的善》,下面是她的文章内容:“真没素质!”这是许多北京人对外地人常挂在嘴边的评价。那么北京人素质如何呢?我,一个躲在北京屋檐下,低着头谋生计的外地人想告诉北京人:我非常希望从你们的言行中看到高素质的光芒,然而却不断地让我遭遇失望。

且看有些警察。你到我家来查暂住证,你常常不是敲门,轻轻地;而是擂门,重重地。你总不能温和地跟我说话,而是声音高八度地训话,以这种方式来显示你作为警察的威严。你可以打心底瞧不顺眼我们这些来自外乡的穷苦人,但做人的起码礼貌你该懂,该遵从一点……我知道,在首长视察时、在应付上级检查时,你总是笑魇如花。

尽管谁都知道,你对待外地人的态度“不怎么的”,但你并不是对所有的外地人都那么不客气……比如外国人,他们虽比我们“外”得更远,你对他们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你知道如何做……能给来自外国的外地人留一个中国警察的好印象。你为什么不能也留给中国人一个好印象呢?

我想告诉你:不管你出入的场所多么豪华,着装多么高档,举止多么高雅,英语多么流畅,只要你对接触到的对象按三六九等进行排序,并以迥然不同的面孔区别对待,我会永远拒绝承认你的素质高。再看有些记者。谁都知道,获得记者从业资格,通常要求是大学本科……按说素质不会太低,可不尽然。我常能从北京本埠的一些报纸的报道中感觉到一些人低劣的身影。

以前报上常有这种报道:某鸟园一只鸟飞走了,报纸发动所有读者提供线索,并可抽出连续半个月时间,以及大量版面来追寻这只鸟的行踪和下落。为此,不惜动用亢奋的语调叙述和评论,以示人这种高贵动物对大自然的亲善与爱意。可是,对外地人,你们的同胞或同类一个占全市人口1/4的群体对他们为谋生所付出的艰辛与伤痛,以及遭受的侵害与不公,时常是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冷漠。请看有一则这样的报道:北京市某街道为了让坐完十几年牢狱的京籍重犯能得到迅速的就业安置,安抚他们,强行把原先由外地人经营的摊位收回(所谓“腾岗”)。依常识就能判断:从法律角度讲,这是非法的、违宪的行为;从道德上讲,这是损人的、缺德的表现。而某报记者是如何报道这件事的呢?他该会作出一个批评性报道吧?不,他以完全赞扬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意图:这个街道的做法好,为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做了实事!

作为记者,如果你为了饭碗计而不愿指出街道决策者的过分、霸道或非法,那么,这个不怪你。但你把一种公然施行的暴力-权势暴力当作榜样来宣扬,这不能让我佩服你的素质高……且看市民。当许多国家的城市居民为自己的国家给每个人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而自豪、为非歧视原则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实现而自豪时,我们许多的北京市民却在为自己拥有特权、拥有排斥他人(主要是农村人)的发展机会而自得,为自己生为城里人的身份而窃喜。我想说,依出身而萌生自豪,是可笑的,浅薄的。世界遍行法则是仰仗奋斗,而不是仰仗出身所取得的一切。

许多北京人还是不明白,他们享受到的繁荣来自哪里?在这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行政性的资源优先调配。如果没有外来因素资本、智慧、劳力的流入,不知这里会是怎样?在贫富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如果你的孩子所在的班上进了一个外来卖菜者的孩子,一个拾破烂者的孩子,他们同处一室受教,你能教导你的孩子如何尊重穷人、你能阻止自己的孩子对贫弱者的欺侮或攻击吗?如果不能,我会感叹你“唉,就这素质”-就像你时常有事没事摇着头,感叹我的素质一样。这里我说的“素质低”,与你接受学校教育年限的关联不大。上述列举……其共通之处在于:起码的平等意识的欠缺。这是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一个立志成为国际化的城市、作为一个现代人最不应欠缺的一种素质。平等地对待任何人,可归结为是一种善。你若做不到这一点,即使你用高音喇叭天天在我耳边狂喊:“请记住,北京是中国的首善之区!”我也会坚定地认为:在这个被命名“首善之区”的地方,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善!

十一、从什刹海说开去

说北京人素质高,我想,大多数北京人是赞同的,不少外地人也会予以认可。但有的时候,却未必!这不,前两天北京的报纸报道说,什刹海又淹死了一个小伙子,死因是水草太多……小伙子下水后被水草纠缠窒息而亡。加上他,入春以来,什刹海已经淹死三个了,死亡原因都一样,水草太多。

各位可能说,不至于吧,什刹海是有人管理的,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水草呢?再说,什刹海和北京人的素质又有什么关系?

对,您说的一点不错,什刹海是有人管理,而且还管得挺精心的呢。这不,为了防止水草疯长,去年,他们就往什刹海里放了三万多尾吃水草的鱼苗,可现在您再看看,这水里还有鱼吗?那鱼上哪儿去了?让北京人吃了呗!您没瞅见,自打什刹海里放了鱼苗,钓鱼的捞鱼的海了去了。每天每日的,海子边上能坐上一长遛儿,水里也没断过人,最多时有几百人。不光鱼苗,被什刹海管理人员精心管护的野鸭子也未能幸免,至少有二十多只野鸭子成了少数北京人的盘中美食。没了吃水草的鱼,那水草不疯长才怪呢!疯长的水草缠住了下水的人,出了人命,怎么说,那些钓鱼的北京人多多少少都有些间接的责任。您说,这什刹海和北京人的素质能没关系吗?

可这话又说回来了,那几个下水的人自己也有责任。什刹海本来就是禁止游泳的,三十多块儿“禁止游泳”的牌子就竖在岸边儿,活生生的大小伙子就这么送了命,真是太不值得了。其实,在后海、什刹海里游泳的,可不止他们几个,一到夏天,这什刹海就成了北京人的天然大泳场,去年,因为水草缠人,也死过人。不光什刹海,为北京人提供饮用水的京密引水渠也难逃“厄运”,不止有游泳的,还有洗澡的。这洗完澡的水又拿来做饭,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有损北京人“光辉形象”的还不止这些事,比如在公交车站乱挤乱抢的,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践踏绿地的,在公共场所抽烟的、大声喧哗的,多了去了,每个北京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五一”节,本人就遇上这么一位,就因为到银行取钱多排了会儿队,就对银行的工作人员破口大骂,还是标准的京骂。就此类问题,一份在北京挺有影响的报纸甚至开了一个专栏,叫“文明,就差这一点”,每天都登。

看来,这样的北京人真得好好反省反省自己了。文明、高素质,不能只停留在“劳驾”、“劳您大驾”上,满足于关心国家大事、开口闭口国际形势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赋予了文明新的内容,跟不上趟儿可不行啊!

另外,政府的管理是不是也得跟上趟儿?比如,你禁止在什刹海、京密引水渠里游泳,你禁止在这些地方钓鱼捞鱼,那你就得拿出具体措施来,你要是干打雷不下雨,那些不自觉的人也不会把你的话当回事儿。北京申奥时北京政府提出了几项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提高北京人的文明素质,现在不抓紧,到2008年可就来不及了。

诚然,在北京做出那些不文明行为的也不全是北京人,也有外地来的民工、旅游的、出差的,可北京人要是处处都做得很好了,管理也跟上趟儿了,您说,那外地人能不“入乡随俗”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