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学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22:33:2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说话的学问

说话的学问试读:

内容提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反感,与自己拉开距离,使谈话陷入被动之中。

一、说话智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反感,与自己拉开距离,使谈话陷入被动之中。此时就需要利用说话的智术,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地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一)注意你说话的形象

与人交往,说话的第一要义是要让人听得懂,听得透,让人们明白你要表达的主要用意。如果你洋洋洒洒,嘴没个把门的,话虽说了一大堆,却没有分寸,没有力度,甚至人们听了半天不得要领,没法对你的说话表态。因此,我们应当用心塑造一种良好得体的说话形象,塑造那种容易被人接受和欢迎的形象。

1.给人清楚流利的说话形象

一个人说话时迟疑不决表明他思路紊乱、还没有定形。那些说话磕磕绊绊的人很少能够打动我们,这样的人几乎说不出什么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东西。只有意志蓬勃而刚毅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一层的印象。

如何提高流利的水平呢?

首先应该尽量地熟悉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不决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就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的程度,因为这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加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者有更大激情,这种激情便会使讲话者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说的境界之中。这样,流利也就不成问题了。

准确的咬字是流利的第二种手段。发音含糊不清是犹豫的一个原因。如果讲话者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他便会感到什么地方搞错了,于是他头脑中力图想出哪儿出了毛病,结果又更加影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我们会收到很大成效;反之,如果我们在演说的其他方面下功夫,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你得到的将只有失望。

充满热情也是提高流利度的一种手段。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而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讲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不堪,如果当你站在听众前面怕得发抖,你就特别要大声地讲话。

除此之外,迅速地讲话也能提高流利的程度。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发挥功能,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那么,在你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你就能读两本书,并且获得更透彻的理解。

2.给人简洁的说话形象

社交的语言要简洁、精练,并尽可能地承载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有损于自身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林肯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审判室里处理一个案子,助手拿起提交上来的那份冗长的起诉书(是一个平时极其懒惰的律师起草的),对林肯说:“感到吃惊是吗?林肯先生。”林肯却慢慢地说:“这就好比懒惰的传道士经常写冗长的讲道稿一样,一写起来就懒得停笔。”

林肯有一次批评一位说话冗长的演说家时道:“他是我们遇见的人中,能把极多的话压缩进极少思想中的。”

林肯批评国会,他说:“人家说我正朝地狱走去,可我没想到,地狱只是一里之遥,而且上面有个圆顶(美国国会大厦是座圆顶建筑物)。”“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能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罗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口才高手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珍贵的篇章,成为“善辩者寡言”的典型。据说,有人曾去询问美国的大作家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这个一样风趣的故事: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当慈善家讲了10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25元,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5元,慈善家又讲了一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的时候,他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那位慈善家只需5分种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拉长到90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甚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里偷走两元钱。1984年7月17日,37岁的法国新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的演说,更是短得出奇,讲词只有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和表现出决心,谢谢大家。”

措辞委婉,内容精辟。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说话简洁精练,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

3.给人通俗明白的说话形象

说话,要用通俗的语言说,有时候,如果要说明的某件事,对方不明白,还须作形象贴切的比喻。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够味儿。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国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始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不行!”“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不能!”仅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以奇取胜。

因为我们的说话对象是占多数的普通人,我们应该尽量选取那些让人一听就懂、一说就明白的事例去作比。比如: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厂长时,问他:“为什么条件优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还不如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呢?”这位厂长风趣地回答说:“乡镇企业好比是鸟,自己找食养活自己,因此满天飞;集体企业好比是鸡,吃的食物一部分靠人供给,一部分靠自己找,有束缚也有自由;而全民所有制企业好比是猪,吃的全部靠喂,不必动脑筋。”此言极富幽默味道,这种幽默通俗、生动,使人晓畅易懂。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轮到陆文夫发言。面对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代表,他不慌不忙,侃侃而谈。有人问:“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听众席里发出会意的笑声。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陆文夫别出心裁,用一个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生动比喻,把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解答得既简练通俗又圆满精辟。

4.给人有理有据的说话形象

“事实胜于雄辩”,有时我们讲一大堆道理,难以达到目的,而一旦摆出生动具体的事例,马上就立竿见影。因此,我们的理还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才行得通。

某律师与一餐馆老板的辩论,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为自己树立起“正确”的说话形象。某大学的两个女学生走进一家装饰华丽的个体餐馆,女学生甲翻开桌上的菜单,突然眼睛一亮:“看!熊掌!每盘20元,来两盘怎么样?人们都说熊掌名贵,价钱也不贵,OK!”于是她们叫来了招待员,报上熊掌两盘,还要了些其他食品。一会儿,菜上齐了。她们吃完之后,叫来招待员结账,招待员开出账单:“一共4000元。”“什么?你没搞错吧?”学生甲几乎吓昏了。“熊掌每盘2000元,你看菜单。”学生已翻开菜单一看,果然是2000元,中间没小数点。这下她们急得几乎要哭了。这时,老板走出来,看了几眼付不起钱的女学生说:“没钱,就请将证件留下。”她们乖乖地交出了学生证。学生会出面跟老板交涉,看是不是能少收一点钱。老板斩钉截铁地说:“一分也不能少,如果3天之内不把钱付清,便立即向法院起诉。”两位女学生只得忍气吞声,多方筹措,凑齐4000元,第二天把钱送去,赎回了学生证。一星期后,有个律师知道这件事,决定为她们挽回损失。他叫她俩到餐馆向老板索取了两盘熊掌价4000元的发票,律师拿着发票来到工商局。他们研究了有关的法律条款后,便来到该餐馆。工商局的同志对餐馆老板说:“有人指控你出售熊掌,违犯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须处以2万元罚款!”老板想赖是赖不掉的,有刚开出的发票为证。老板耷拉着头,他的狼狈相不亚于一周前交不起钱的两个女大学生。他低声地说:“我拿不出这么多钱。”“拿不出钱就停止营业,吊销营业执照。”“同志,事情是这样,我们这里根本就没什么熊掌,所谓熊掌都是用牛蹄筋冒充的。”老板供认道。“既然你用牛蹄筋冒充熊掌,敲诈顾客,根据情节,也应罚款2万元,同时将顾客的钱退回,另外还应赔偿顾客的精神损失费!”

在铁的事实面前,老板只得乖乖地认错。有个国王自以为聪明,最喜欢出难题来捉弄人。有一天他找了1200个学者,要他们回答世界的中心在哪儿,谁也答不出来。国王得意极了,马上出告示征求能回答这问题的人,并且宣布,答对了的有赏,答不对的要受罚。阿凡提牵着他的毛驴进宫见了国王。国王问道:“怎么,你知道世界的中心在哪儿?”“我知道,”阿凡提回答说,“世界的中心就在我驴子左前蹄踩的地方。”“胡说,我不信!”“你不信,请你自己把整个世界量一量吧,错了就罚我好了!”“这……这……”国王想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当时国王是不可能测量出大地的中心的,阿凡提随便指了个眼前的地方,国王无法证明其虚假,也就只能是哑口无言了。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以实制虚只能用来制服无理取闹者,制服无故刁难者,而不能以此去代替严谨的科学研究,因为科学研究是不可能随便说个什么数据就大功告成的。

道理人人会讲,但因各人的讲法不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有时一句话使人跳起来,有时一句话却能使人笑起来。这就说明凡事不但要讲理,而且要会讲理,绝不能用强词夺理的方法压倒对方,更不能意气用事,用歪理、恶理去狡辩。把交流的地方变成吵架的地方,尽管你鼓动如簧之舌,情感如何撩人,语言又如何精美,又如何善于辞令,但如果你讲的道理不正确,你就不可能会成为受欢迎和受赏识的人。

5.给人有分寸的说话形象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为什么要打“七寸”,因为那是蛇的要害呀,同样,说话也要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只有你的话说得有分寸,说到了点子上,你才能打动人们的心,从而达到你的辩理劝说的目的。墨子的学生子禽曾经问他:“多讲话好不好?”墨子以喻教导子禽:“池塘里的青蛙一天到晚呱呱呱,粪坑里的苍蝇从朝到暮嗡嗡嗡,可又有谁去理他们呢?可是,那清晨报晓的金鸡,只要一声长鸣,天下人就都惊醒,赶快起身。”子禽点点头,明白了老师的教导,多说又有什么用?关键时,把话说到点子上,一两句就够了。

要想把话说到点子上,必须要抓住对方的心理。我们来看下面这则例子。小吴大学毕业以后决心自谋职业。一次,他在一家报纸的广告里看到某公司征聘一位具有特殊才能和经验的专业人员。小吴没有盲目地去应聘,而是花费很多精力,广泛收集该公司经理的有关信息,详细了解这位经理的奋斗史。那天见面之后,小吴这样开口:“我很愿意到责公司工作,我觉得能在您手下做事,是最大的荣幸。因为您是一位依靠奋斗取得事业成功的人物。我知道您28年前创办公司时,只有一张桌子、一位职员和一部话机,经过您的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您这种精神令我钦佩。我正是奔着这种精神才前来接受您的挑选的。”所有事业有成的人,差不多都乐于回忆当年奋斗的经历,这位经理也不例外。小吴一下子就抓住了对方的心理,这番话引起了经理的共鸣。因此,经理先生乘兴谈论起他自己的成功经历。小吴始终在旁洗耳恭听,以点头来表示钦佩。最后,经理对小吴很简单地问了一些情况,终于拍板:“你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人。”

要想做到说话有分寸,必须要找好切入点,然后一针见血地插入进去,达到你说话的目的。下面这则例子,会对我们有所启示。某列车上的乘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与一乘客发生口角,在争吵中乘客口出恶语,该乘务员听后挥拳打了该乘客并拉该乘客去“餐车”处理。双方在推拉时,乘客被摔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致使其头颅出血,构成重伤。检察机关以伤害罪提起公诉。在法庭上,辩护人以被告即该乘务员打人事出有因为由为被告做无罪辩护。在第三轮辩论时,辨护人在渐趋词穷的情况下,突然向公诉人发难:“试问公诉人,如果有人用语言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你时,你会怎么办?你会不会无动于衷?”只见公诉人经过短暂的思考,找好切入点,然后从容地回答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遭到辱骂是常有的事,那么被骂的人该怎样对待呢?这与一个人的年龄、知识与修养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可能胆小怕事,忍气吞声;有些人不甘受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些人可能自认清高而不屑一顾。当然,也有人会像被告那样怒不可遏,大打出手。采取什么方法是因人而异的。请问辩护人,公诉人面临辱骂时采取何种方法的问题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并且,公诉人或者其他人采用什么方法对待辱骂又怎么能推断出被告人无罪。打人有理吗?当然,被告人确实事出有因,但这仅仅只是量刑时需要考虑的细节,并不能否认被告伤害者罪名的成立……”也许公诉人辩驳时的切入角度合情合理,从而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更高,也更有威望了。被告人终于以伤害罪被判了刑。

辩护人的问题的确不好回答:如果回答像被告那样大打出手当然不行;回答无动于衷则又不合常理;如实指责辩护人的发问与本案无关而不予以答复,则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服人。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总之,给人以说话有分寸的形象,就需要你做到两点:一是把握对方的心理,把话说到点子上,别人自然喜欢,从而达到自己的说话目的;二是要找好切入点,一针见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但是对对方的有力回击,而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睿智的深刻印象。

6.给人有节奏感的说话形象

口才出色的人,与他谈话的感受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们说话时引经据典,抑扬顿挫,诙谐幽默,引人入胜,就像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钢琴的琴键而随意指挥,弹奏出一曲动人心弦的高山流水。他们对语言的节奏掌握得确实是随心所欲了。

下面六种语言节奏是说话高手们所经常运用的,若能有效地掌握就能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1)高亢型

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的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2)低沉型

这种节奏使人得到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语流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3)凝重型

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而深意省人,蕴藉尽出。声音适中,语流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滑下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4)轻快型

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听来不着力,而多扬少抑。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5)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流较快,句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6)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流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以上这六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语言技巧的内在力量。

7.给人充满自信的说话形象

自信是需要在每时每刻的生活中训练出来的,如果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得体的装扮,仍然无法带给你足够的自信,那就需要更多的自我表现。

以下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多加练习,直到自信流露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为止。(1)想像自己是完美的化身

这是许多名模、影星在表演之前惯用的技巧。同样适用于工作场合,面对大客户或提案,先静坐,从心中默想曾有的愉悦感觉,比如曾经聆听的悠扬乐章,愈具体效果愈好。(2)以拥有者的态度走入每间屋子

走路的姿态常不自觉地泄露你的秘密,昂首阔步,抬头挺胸,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想像你拥有这个空间,当你举步时,回想过去曾有自信满足的感觉。(3)仿数偶像

学习你所仰慕的人具有的美好特质,可以是影星张曼玉或钟楚红,也可以是政治家或外交家,只要他们具备你所希望拥有的特质,均可模仿。(4)练习大胆表现自我

把自信心视为肌肉,需要定时持之以恒地锻炼,如果稍有懈怠,它很快会松弛。和不期而遇的人进行一对一交谈,是很好的开始,从与水电工、超市收银员接触开始吧!(5)放松自己

掌握害怕的根源。害怕时会有生理反应,是冒冷汗或呼吸急促?当你知道所有可能会有的征兆,就可以透过一些放松的小技巧克服它。(6)说话时语气要坚定

许多人都有说话过于急促、细声细气的毛病。说话的诀窍在于音量适当,语调平稳,速度不缓不急,此举显示你对说话的内容信心十足,利用呼吸换气时断句,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嗯啊等语病,内容显得流畅有条理。切忌以疑问勾结束陈述事实的语句,以免影响语气的坚定。(7)以恰当的态度接受恭维

一些人有所谓自我贬抑倾向,总是习惯性地将别人的赞美向外推拒,如此一来,很容易将自己由主动参与转换成被动接受者,这是很不明智的。下次当有人恭维时,记得以谢谢来代替“你太客气了”或“那其实很简单”这类的客套语,太谦虚也会有损你的自信。(8)另一项有益的建议是,处理“小事情”也要鼓足勇气

采取大胆的行动,不要等到出现重大危机时再去当大英雄。日常生活也需要勇气,在小事情上锻炼勇气,才能培养出在更重要场合勇敢力量和才能。

8.让你的声音给人以如沐春风

说话时美好的声音,也能树立起良好的说话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甚至能让人和沐春风。从而更易感染听众、引起共鸣。(1)注重自己说话的语调

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你的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无论你谈论什么样的话题,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互相配合,并能恰当地表明你对某一话题的态度。(2)注意你的发音

人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然后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语调。正确而恰当地发音,将有助于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你心想事成,也是提高你的言辞智商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相反,不良的发音将有损于你的形象,有碍于你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如果你说话发音错误并且含糊不清,这表明你思路紊乱、观点不清,或对某一话题态度冷淡。当一个人没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又想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时通常如此。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管理人员经常出现发音错误并养成了一种发音含糊的习惯。有些人养成了他们自以为是的一种老板式的说话腔调,说话哼哼嗯嗯,拖腔拉调。他们还以此为得意,认为这样才体现出自己的威严及与众不同。但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因为这种“官话”会使下属感到极不自然,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抵制情绪。(3)不要让发出的声音尖刻刺耳

我们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单纯,有的浑厚。说话时,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音量。高声尖叫意味着紧张惊恐或者兴奋激动。

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又会故意降低音调。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调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4)不要用鼻音说话

当你用鼻腔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让听者十分难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姆……哼……嗯……”的发音,这就是鼻音。如果你使用鼻腔说话,第一次见面时绝对不可能引人倾慕。你让人听起来似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有些人将“哼嗯”这种鼻音视为一种时髦的说话方式,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所说的话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你期望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从现在开始就别再使用鼻音!(5)控制说话的音量

当你内心紧张时往往发出的声音又尖又高。

其实,语言的威慑和影响力与声音的大小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音量。(6)充满热情与活力

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当你讲话时,你的情绪、表情同你说话的内容一样,会带动和感染你的听众。(7)注意说话的速度

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信息。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如果你说话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

另一方面,如果速度太慢,则表明你领会迟钝、过于谨慎。努力保持恰当的说话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并在说话时不断地调整。当你想和别人交谈时,选择合适的速度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吞吞吐吐。如果这样,你除了被冠以“思维迟钝”之外,也许还会被认为是个傻瓜。偶尔的停顿无关紧要,但不要在停顿时加上“嗯”或紧张不安地清一下嗓子。

9.给人真诚的说话形象

俗语说:“言谈贵在情真,功在情深”,惟有真情的流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推动力和征服力。正如李燕杰所言,“在演讲及一切的艺术活动中,惟真情,才能够使人怒;惟真情,才能够使人恼;惟真情,才能够使人笑;惟真情,才能够使人信服。”真情指导言语策略的运用,还应防止出现利用情感言语进行诡辩这种情况,即为了哗众取宠或为了达到卑鄙罪恶的目的,故意迎合听众不良心理,煽动听众不良情绪,造成“诉诸感情”或“诉诸公众”而不讲真理的诡辩去攻击对方的卑劣行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52年严重受挫,后来,他作了一次震撼美国的演说,以真诚和朴实又赢得了人心。当时,尼克松是年轻的参议员,竞选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将他作为竞选的伙伴。正当他为竞选四处奔走时,突然在《纽约时报》上登出抨击他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文章。为此,尼克松被迫在电视台发表了半小时讲话。下午六时半,当尼克松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整个美国都安静下来了。他采取了一个在政治史上罕见的行动,把自己的财务全部公开,从自己的家产,一直谈到他的欠债。紧接着,话锋一转,详细说明自己的经济收支情况,连如何花掉每一分钱都告诉听众——从操心为孩子矫正牙齿到改装锅炉等款项。他还告诉大家,这次竞选提名之后,确实收到一件礼物,这就是得克萨斯州有人送给我孩子的一只小狗。当他讲完走出广播间时,到处都响彻欢呼声。有一百万人打电话、发电报或寄出信件给他,几乎每个著名的共和党人都给他发了赞扬的函电,从邮局汇来的小额捐款达六万美元。全国听、看这次讲演的达六千万人,演讲使事实得以澄清,还得到了大批同情者。

中国有句成语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甚至像金石般坚硬的东西也能被裂开。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心诚则灵”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如同我们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一样,在论辩、演讲中,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同样也可以打动人心、征服听众,因为对于一切谈吐,最令人喜欢的正是那种出自真诚而又经过选择的话题。如果我们在论辩、演说中不考虑对方和听众的心理,故意避开主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真诚的表现。在上例中,尼克松之所以能够赢得千百万同情者,使自己从被抨击的窘迫中解脱出来,则完全归功于他在演讲中表现出的真诚,正是他的真诚感染了广大听众和观众的心灵,使他们通过闻其声、观其情、见其心而达到了与之心心相撞,情情交融,在感情上发生了共振效应。

10.给人礼貌的说话形象

我们在学语文时就念过——“谢谢”、“请”、“早上好”、“晚上好”等文明礼貌用语,它们是那么的简单,但在生活中却经常被人忽略。

对于任何人来说,习惯打招呼“早晨好”、“晚上好”、“我失礼了”等等都是重要的。有些人因害羞而张不开口,有些人则根本没有意识到问候别人所带来的好处。你不妨试试看,虽然开始的时候,人们可能会用惊异的眼光看你,那目光仿佛在说“脸都红了”,但不要沮丧,要坚持下去。有一天,周围人看你的眼光就会发生变化,你的说话形象就会日渐增好,对你的评价也会提高。例如一天下午,地铁内有一拿重物的妇女打招呼说:“对不起,请让个座位给我。”立刻,几乎满座的长椅就让出了,中年妇女说一声“实在对不起,谢谢啦”就坐下了。本来不是单纯的问候用语,却可以在问候中巧妙地使用,越是善于支配人的人,越能巧妙地使用这种“言语”。在公共汽车上,一位公共汽车的售票员,看见一位老大娘步履艰难地上车,连忙扶她一把,亲切地说:“大娘,慢慢上!您年纪这么大了,请问去哪儿呀?”“……”,“看那位大哥大姐请让个座几?”接着有人站起来了,“大娘,您请。”“谢谢!”“不客气!”……到站了。“大娘走好啊!”“好姑娘,太谢谢你了!”“甭谢,请您慢慢走。再见!”“再见!”

看,这几句简单的交谈,加了些普通的礼节用语,显得多么文雅亲切,体现了社会风气的文明高尚和售票员的美好心灵。假如你是老大娘或其中的一位乘客,你的脑子里能不印下这个姑娘的美好形象吗?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语言谈吐的礼貌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心灵美的表现,即所谓“诚于中则形于外,慧于心则秀于言”,与人交往,时时做到用语要讲究礼节,敞开自己美好的心灵窗口,能获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感情,为交谈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

11.给人谦虚的说话形象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经过时间的检验,已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谦虚的人烙守的是一种平衡关系,即使周围的人在对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时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即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能获得的所谓优越感。

所以,不让别人感到失落和使别人产生优越感的秘诀之一便是在他面前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谦逊。

未达到成功的人没有什么值得特别骄傲的,因此,更应该而且必须保持谦逊。而已经取得成功的人,也不该自高自大、自鸣得意和自以为是,而应该继续保持谦虚的作风,因为知识是无穷的,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永远战胜未来。而未来才是不骄不躁的裁判官,一切自以为是的骄傲情绪都会在这里被无情地降温和折服。

另外,保持谦虚的品德对于人际交往也尤其重要。一个有着自负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谊财富必然少得可怜。这里,谦逊须以坦诚为基础,否则就难免陷入虚伪的泥潭。比如讨论问题时,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见,为表谦逊而不明白说出,或者吞吞吐吐,言而不尽;对方批评自己时,当面唯唯称是,背后却大发牢骚。再者,还应划清两个界限。一个是谦逊与虚荣的界限。如果一个人故作谦逊姿态,以博取“谦逊”的美誉,就是虚荣的一种常见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一旦被对方察觉,还哪会有愉快的交往可言?再一个是谦逊与馅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际时爱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夸饰之词,以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彬彬有礼,谦恭而有教养。殊不知,过分溢美,亦近谄媚。虽说谄媚“也可造成协调,但这种协调是借奴性的无耻的罪过或欺骗所造成”(斯宾诺莎语)。

一句话,谦虚是通往成功和赢得人们尊重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古人有“满招损、谦受益”的箴言,忠告世人要虚怀若谷,对人对事的态度不要骄狂,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笑和瞧不起。

(二)如何练好应酬语言

欲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人际沟通、交往的桥梁。把握好应酬的语言,掌握好应酬语言的技巧,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和事业,都是有益的;反之,则会成为我们与人交往的阻碍,甚至使自己人情淡薄。

1.寻求与人说话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对有些人遇到有人上门求他办事,便产生一种优越感,侃侃而谈,越扯越远。或者,对方故意说些不着边际话,以此来消磨见面的时间,最终拒绝、搪塞。

遇上口若悬河的对手,有时候我们连争取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时候有必要抓住机会打断他的内在逻辑,迫使他住口。

这样的人我们最难说服他。如用一般手法,会中对方的计。但一味的沉默,也等于承认对方占了上风。所以应采取措施,将对方拉入自己的正题上来。

另外,抓住有利时机制造话题,是许多口才高手的一贯手法,例如幽默的肇事者利用歧义词语或句子来钻别人的空子捉弄人。对付这类棘手的人物,要先干扰他的决策。最好的办法是很频繁地说:“有点道理”,“是这样的吗”之类的话来打岔,或是故意注意别的东西,或是注视旁边。这些动作会打断他的思考逻辑,结果纰漏百出,从而获得插话的机会。

2.说出令人爱听的话

说出令人爱听的话,爱听,别人就不会反对、乐于接受。那如何才能说出令人爱听的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或是说摸清对方的心理,这样的话别人自然爱听。在周末,许多青年男女伫立街头。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等待与情侣相会的,有两个擦鞋童,正高声叫喊着以招徕顾客。其中一个说:“请坐,我为您擦擦皮鞋吧,又光又亮。”另一个却说:“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结果,前一个擦鞋童摊前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后一个擦鞋童的喊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个青年男女都纷纷让他擦鞋。

一个顾客寥寥,一个却生意不断,这究竟什么原因呢?

我们听到第一个擦鞋童的话,尽管他的话礼貌、热情,并且附带着质量上的保证。但这与此刻青年男子们的心理差距甚远。因为,在黄昏时刻破费钱财去“买”个“又光又亮”,显然没有多少必要。人们从这儿听出的印象是“为擦鞋而擦鞋”的意思。

而第二个擦鞋童的叫咸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充满温情的时刻,谁不愿意以清清爽爽、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现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真是说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上。可见,这位聪明的擦鞋童,正是传送着“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

一句“为约会而擦鞋”一下子抓住了顾客的心,因而大获成功。我们也该从中受到启发,研究心理,察颜观色,得到准确的无形信息。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比如,在知识高深、经验丰富的对手面前,不能自作聪明、虚张声势,尤其不能不懂装懂、显露浅薄,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

再如,在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对手面前,不宜过多解释,而可以采用激将之法。

又如,在沉默寡言、疑神疑鬼的对手面前,越殷勤、越妥协,往往会引起越多的疑问、越多的戒备。因此,关键在于想方法启发对方讲话,以便摸清虚实,对症下药。态度也不妨强硬一点,用自己的自信来感染、同化对方,打消疑虑。有一家皮革材料公司,专为皮革制造厂家提供皮革材料。一次,一位客户登门。几句寒暄之后,公司负责人发现这位客户实力雄厚,需求量很大。在交谈中又发现这位客户比较自负,性急。于是皮革材料公司负责人通过客户观看样品的机会,适当而得体地夸奖他的经验与眼力,在最后的价格谈判中,先开每公尺二十元,但接着加了一句:您是行家,我们开的价是生意的常规,有虚头骗不了您。最后的定价您说了算,我们决无二话。果然,客户在这种信任的赞誉声中,痛痛快快定了每尺十五元的价格(公司的进价是每公尺十二元)。

可见,摸清对方的心理,说了令人爱听的话,收到的效果是多么地好。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应酬,说话应常用这种方法。你将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别人也会将友好、善意回报给你。

3.巧用说话的六要素

吸引人的谈话需要动听的声音。有些谈话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有时他的说话方式却会让人觉得“多么令人喜爱的一个人啊”,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毕竟说话者有其本性,每一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反应。那么,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且达到效果的迷人说话的技巧,具体而言究竟是指什么呢?(1)说话风格明快

大多数的人不喜欢阴晦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同样,给人阴沉感的谈话,会让人有疑虑、厌恶感及压迫感。(2)拥有个性的声音

有的人那动人的声音使人觉得是一种享受。他们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说话的声音,完全依他们的天赋、个性、场合及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3)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而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如果我们无法在内容上赞成对方的想法,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你所说的,事实上我本身也曾考虑过。”然后再问对方:“那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将判断的决定权交给对方。这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对方的高度自尊心,也是了解自己并不完美的人的谦虚表现,以这种形式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同。(4)语调自然而变化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你要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的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的起点就可以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音量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5)习惯用法

人类生存在当今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各自拥有其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其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词。在人际关系中,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同事谈话时的措词来谈,那么对方将不会老老实实听我们说话。“太好了!”“好棒哟!”“真可怕!”。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说话时,常会冒出来的感叹词。当然,这也是一种感情洋溢的表现。

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加彼此之间的谈话的气氛,但却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亦会抹杀了言语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6)思路有条理

当前面的谈话处于争论不休,而且没有头绪时,你站出来讲话,就要力求词句简短,声音果断,显得有条理。

如在大众场合下选择发言的形式时,你的发言最好不要夹在中间,要么赶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讲,以求给人印象深刻。

4.借钱怎样开口最容易

张嘴求人借东西,这嘴实在是不好张。但如果你能够从借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并通过语言消除他的顾虑,那么难事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首先,说话要用商量的语气。向别人借东西时,说话语气一定不要太硬,更不能有伤人的话语,要知道你有求于人。如你的孩子患病住院了,你手头又缺钱。只能向别人借,这时你就可以说:“我的孩子病了,还缺住院费800元,不知您手头宽绰不宽绰?下月开工资我就还您”。用这种商量的口气,只要人家手里有钱,是不会不帮忙的。

但有些人则不注意这一点,向人借钱时说:“谁不知你存了几万元,借我一点儿钱还不是牛身上拨根毛。”诸如此类的话。这种话熟人打趣说话还不要紧,但在借东西时这样说,人家是不愿听的。所以借东西时说话一定要用商量的语气,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到你有求于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帮你。

借东西时注意一定要说明归还时间。借别人东西时,一定要说明归还时间,而且要准时归还给人家。比如你与同事一起去商店,看见一条新式裙子,你想买下来,刚巧手里钱不够,你就可以说:“小王,你先借给我200元钱好吗?等回去我就让我女儿给你送去。”说明了归还时间,使人家感到借出去的钱有了保障。所以会放心地借给你。

其次,说话要诚实。向别人借东西要说实话,不能为借而编假话骗人。比如你借钱时明明近期还不了,为了使人家乐意借,就说:“过几天就还”,或说:“明天就还”。结果不能如期归还,人家就会把你看成不守信用的人,下次再借可就难了。而且借东西时不能随便改嘴,开始说借1000元,等人家答应了说借2000元,这会使对方感到为难的。

借不到时,不要说气话。向人借东西,总有不能如愿的时候,不能因为人家不借给你,你就说出不礼貌的话。比如你向人借自行车,人家说:“对不起,自行车不能借你用,等会儿我要外出。”你就不要说出:“怎么这么巧,我来借时你要用。”之类的话。否则,就会大伤和气。你在借钱不成时,如能对人家说:“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绰,我再到别处看看。”这让人觉得你能体谅人。

5.学会拒绝邀请

你有权请别人今后继续和你保持联系,同样,你也有权利对别人的邀请说“不”。拒绝别人时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我们都不想伤害别人的感情,但是却常常因此给自己带来许多烦恼。所以在权衡了利弊之后,还是果断地拒绝你本该拒绝的邀请为好。关键在你需要掌握好拒绝的方法。(1)笑一笑,说:“不,谢谢你。”既然不欠别人什么,只要待他有礼貌就可以了。你没必要说明理由,除非你愿意那样做。(2)虽然你对这个人感兴趣,但是不喜欢他提议的活动,那就直接告诉他。告诉他你喜欢什么,看他是不是也感兴趣。(3)你既然不喜欢这个人,也不喜欢他提议的活动,但是,你却很感激他邀请你,那就把你的拒绝“夹杂”在对他的感谢中间。如果你想找点别的事情来搪塞,别人很容易识破你。所以,要是人家问你,“你真的很感激吗?”你完全可以说:“是的”。例如,“事实上能和你谈话,我很高兴,虽然我不想急急忙忙到下面去洗热水浴。不过,我很感激你的邀请。”(4)如果那人不理会你客气而又坚定的暗示,那就索性去找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如果某人表现得很不得体。可是只要你一直站在那里和他说话,他就以为他可能会动摇你的决心。行动胜于言语。要相信你的早期预警系统,一旦感到不舒服,就尽快离开那个人,不要再出现了问题之后再动身。

6.巧妙用词活跃氛围

两人相识时,说话最大的障碍就是存在着一种陌生感。这是由于两人之间心理上未能相互融洽的缘故。有的口才高手却常能够轻描淡写地化解这种陌生感,从而活跃会谈的气氛。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就很有造诣。70年代,唐由之初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首次见面时,心情很紧张。谁知毛泽东望着唐,反复念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并问:“你的名字是出自《论语》民可使由子,不可使知之吧?”又说:“你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作,而要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毛泽东出语成趣,使唐大夫欢笑起来,开始了融洽的交谈。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于1965年11月24日,在华度过80岁生日。毛泽东参加祝寿活动。斯特朗这样回忆:“他点了一支烟,开玩笑地说道,我,一个吸烟者,是一派,而斯特朗同志——他笑了笑看了我一眼——则是反对派,不吸烟的一派……马海德医生救了我,他直接向毛发出了挑战:你把这一问题看成是派别问题吗?当然毛反击道,在我医生之间,医生说我不应该抽烟,我就应该。”毛泽东主席正是利用这种巧妙说词的方法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使安娜觉得安心。

陌生感往往是你与对方沟通的大敌,即使你与对方是朋友也不例外,久未见面,自然不会像以前一样融洽。这就需要你活跃一下气氛,或叙旧、或询问、或是找一个你们之间共同的话题,以此来缓和气氛,制造令人愉悦的场面。

7.肯定的口气最具功效

叙述一件事,有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方式,粗看起来,好像无所谓,但从效果来讲,却差得远。

一位水果商谈起生意的趣事时说:有很多水果很难从外表去判断它是不是很甜,所以有些客人就问老板:“这个西瓜到底甜不甜呀?”“你的桔子甜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模棱两可、不明确的语气回答说:“大概很甜吧!”或“我想不会酸吧!”那么十个客人中定有七、八个会掉头就走。但是,同样的货物,如果改用同样的语气表示:“如果我这儿的西瓜不甜,哪里还能买到甜西瓜呢?”“我这里绝对不卖不甜的西瓜!”奇怪的很,这些货品就能很顺利地脱手。

这虽然是商场上的推销的口才,事实上如果能运用心理学上的原理,使顾客相信这些西瓜或桔子是甜的,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必能达到畅销的目的。所以,我们如想在自己的内心里培植自信,首先得用肯定的方式,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只要说:“一定不会酸”而不说:“大概不会酸吧”。运用肯定的语气,无疑是获取成功的第一步。

而对于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专家常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改说“可爱的羚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辞,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也能驱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8.含蓄更能令人感动

含蓄的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不像直说那样浅露,因而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含蓄的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到公寓去看他。他们谈话间,那位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了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冯骥才便说了一句含蓄的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结果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风趣。

美夔曾说过这样的话:“语贵含蓄。”东坡有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说的就是含蓄这一语言的魅力。《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中说,曹丕即王位之后,想加害他的弟弟曹植,命曹植应声作诗一首,要求要以他与曹植兄弟为题,但诗中不许出现“兄弟”字样。曹植即说道: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后,不由得潸然泪下。

曹植用非常含蓄感人的语句表达了他的感情,这首诗讲的是豆与豆箕相煎的关系,而实际上要表达兄弟的相残的关系。这样的含蓄劝诫怎能不使曹丕感动呢。

9.如何面对大吵大叫的人

当一个人无法达到自己目的时,面对他人,他一定会设法表达,他可以大吵大叫、愠怒不语,或者假装受害者,或者用威胁与责备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我们既然已经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就自然会采取我们应该采取的办法来回敬他。

一般做法,我们常回击他们对我们所做的描述。我们说:“我不自私,你才自私。你怎么敢说我自私?我什么都替你做。那一次……”

另一种做法是,当他们痛苦的时候,我们努力弄懂他们的想法。我们说:“请告诉我是怎么回事,我做错了什么?告诉我,我怎么做才让你让感觉好些呢?”

我们还经常努力争取他们的同意,希望他们不再因为我们而烦恼。我们说:“如果我这么做让你感到这么不安,那么我要以改变计划、少去上一次课、不做那项工作、不去见那位朋友……”

我们也可能会试着解释说明,提出相对立的看法、赔礼道歉,想努力使他们从我们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说:“你怎么就不能理智些呢?难道你不明白你犯了多大的错误吗?你所想的是荒谬的、疯狂的、不理智的、侮辱他人的。”

上面的这些反应的问题在于一个人来说是辩护性的反应,事实上不仅不会奏效,而且会加剧情绪紧张的的程度。我们保护自己的努力等于火上浇油。

那么,如果对方的责备、威胁或者消除评价的火焰遇到了温漉漉的地面,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你没有努力去改变对方,而是改变了自己的行动计划,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你以下面的话来回答他们所施加的压力,结果将会大不一样。回答方法之一:我很抱歉让你感到不安。回答方法之二:我能理解你何以如此看待这个问题。回答方法之三:这很有意思。回答方法之四:真的吗?回答方法之五:叫喊、威胁、收回承诺以及哭叫都再也不起作用了,这样做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回答方法之六:等你冷静一下我们再谈。回答方法之七:你完全正确,(尽管你并不是这个意思)。

这些话语是非辩护性交流的关键部分。记住这些语句,再添加些你自己的话。大声地重复这些话,直到听起来舒服为止。如果可能的话,和一位朋友一起练习。开始时,这些语句会让你感到尴尬。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能以简短而不动感情的一两句话回答对方的连珠炮般的经验。但这样做,对方一定会收起敛起来,这样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10.怎样面对别人的辱骂

当有人辱骂你的时候,想为自己辩护是最自然不过的,而且通常会导致“我不是!”“你也一样是!”之类毫无意义的争吵。相反,我们应该做一下深呼吸,把你的恐惧、义务和内疚之感都装到肚子里,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记住,要达到并坚持你的决定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感受怎样,而是你该说些什么。

如果他们说:真无法相信你这么自私;这不像是你;你只考虑自己;你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前真的认为你和别的女人(男人)不同;我猜我是错了;这是我听到的最愚蠢的话;

人人都知道,孩子应该尊重父母;你怎么可以这么不忠诚?你完全是个白痴。

你就说:你有权保留你的意见;我相信你是这样认为的;可能是这样;我需要再考虑考虑;如果你总是侮蔑我,我们就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我很遗憾你感到不安。

这种答复通常的结果是,对方不再谩骂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毫无意义。

11.争吵中驾驭事态的说话能力

争吵到底出自什么目的呢?当然不可能一一列出,这里我们举出最通常的五种目的:借愤怒来掩饰自己的缺点;表现出伤害别人的欲望;避免引起焦虑不安,避免谈论到较严重的问题;作为失败的借口;逃避亲密的关系。

破坏性的争吵阻碍人们解决问题以达到相互信赖和关系的亲密,因此一定要防止或解决争吵。那么,我们在讨论问题时怎样防止变成破坏性的争吵?有个原则很简单:当别人对你说的话让你觉得他在侮辱你、不公正或太过分时,就把它看成是一种争吵的挑战,然后以讲理、关心的态度去克服这个“挑战”。例如,有人侮辱了你,你用平心静气并诚恳的语气告诉他,你有被侮辱的感觉,但是你了解他对这件事非常反感,你一定是伤害了他,而你很想改正。继续谈,不要反击。一个喜欢利用合理化作用的人常常会这样反击:“我不想让他爬到我头上来!”其实,这是毫不相干的说法。因为合理、诚恳的回答并不会使人爬到你的头上来,除非你把那人当作你的敌人。面对他人破坏性的争吵,最好的方法是用建设性的方法来回答,以化对抗为和谐。

我们再重申一次:对争吵的挑战是要以合理、关心和巧妙的回答来解决。这也是一个家庭中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如果你能帮助孩子学到这个方法,那就能免掉许多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孩子和人打架时,常常提出的理由是别的孩子先骂他,不论是否属实,告诉他你不喜欢这样的借口。他不必先接受了别的孩子的挑战再来责怪别人。你要教他这样回答“对不起,害你这样想。”这常会使对方吓一跳,不会再吵下去。即使有时阻止不了对方的谩骂,也是自我控制的练习机会。

我们来举一些“挑起争吵”的例子,并看看敌视或克服这种挑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方式结果如何。如何回答并不是在于观察对方的用意何在,不论他挑战的动机是什么,我们的目的都在于作坦诚的讨论,免于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之中。(1)当孩子把牛奶泼在父亲的西装裤上时:敌视:你这个笨蛋!你什么时候好好做过事!克服:下次要小心一点!到厨房去向妈妈要块抹布来!(2)妻子对丈夫说:我希望你至少不要把自己的袜子丢得东一只、西一只!敌视;你在跟谁说话?也不先瞧瞧你那跟猪圈样的厨房!克服:你说得对,那是我的坏习惯,我会尽力去改。(3)父母对孩子说:不,不能去。敌视:我知道你又会说不行!没有一次不准过!到我18岁时你等着瞧好了!克服:爸(或妈),我想我可以问您,为什么不让我去呢?(4)父母对孩子说:你从来都不记得关浴室里的灯!敌视:瞎说!我几乎每一次都记得,你就喜欢唠唠叨叨挑我的毛病!克服:对不起,我太容易忘记了,我会努力改正。不过我也觉得你总爱说我。

诸如此类的例子都反映出争吵是可以避免的,而且也应该避免,在父母子女之间。父母坚持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要以不和孩子起争端来赢得这份尊重。不论孩子以多恶劣的态度挑战,父母都要把他们的观点平静合理的表达出来。此外还要培养点幽默感,松弛紧张的气氛,化解争吵的危险。但是要运用适度,否则很容易将事态导向另一面。

看来,意见的分歧本身并不会造成恶语争吵,关键在于说话的艺术。生活中的很多“不赞同”可以造成极有意义的讨论,也可以造成无谓的争吵,结果如何全看你如何运用。如果说话得当,问题肯定能得到完满的解决。即使仍然得不到统一的定论,双方也可以达成协议,允许彼此各自的意见存在。

12.怎样面对别人的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的谈话,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他的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人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

以时就需要你“以静制动”、“反守为攻”,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根的最有效办法。特别是中国人,更善此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以静制动”、“反守为攻”的论述很多,本节是无法论述的。每个人也许都有这个经验:先把拳头缩回来,到一定程度,看准了对方,再猛烈地打过去,打得准,打得狠。

咄咄逼人者,其时开始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摸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你抱着这么一种观念,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锋芒收敛,想作喘息、补充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就是对方已经把要进攻的全部进攻完毕,把要打击你的部位打击完毕,而后发现,他连你的“伤口”部位还没打到,其锋芒所指,无非是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者其打击的部位亦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他技穷之时,也是你反守为攻之时。

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退让,一点也不拖沓,也不沾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言。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在第一方面退却,对方乘机遇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反击。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对周总理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妓女?”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甚至还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回答当然应该是“没有,绝对没有。”周总理却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圈套,微笑着对那位记者说:“有”,全场马上发生一些骚动,许多记者把脖子仰起,期待下面更具体的答案,周总理话头一转,说:“在中国的台湾省。”回答得多么巧妙,一箭双雕!

这是在你几乎无计可施的时候,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之浓,使你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却无法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迅速找到他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就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办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以便有时间考虑真正应付的办法。

这是谈话中要运用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还给对方,从哪个地方踢来的球,再踢回到哪儿,将对方一军。

打擦边球的技巧就是给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好像打乒乓球时打出的擦边球,似乎球出台了,面对咄咄逼人的追问,你就还一个擦边球式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几乎没有回答他的追问,但又确实与此有关,使对方不能对你进行无理的指责。

13.社交中怎样进行自我辩解

交际中常常需要进行自我辩解,自我辩解可以通过多种语言表达,下面是一些使你说话更加肯定干脆的语言技巧。

用“我想……”、“我认为……”等直接的形式,把你的感情、需要和愿望告诉他人。承认你的话来自亲身体验,才能更具有说服力。

向对方表示看法时,可用“你觉得……”、“你是想……”如果在谈话中能考虑到对方的处境,那么我们说的话就不会显得虚假。那种贬低对方、恐吓对方的言论,在交际中自我辩解时都是不足取的。

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地坦率,别故意转弯抹角。坦率与对方交谈指的是有话要直接告诉当事人,不要当面不说而背后去说,也不要心里有话口里不说。同样,如果你想要某个人做某事,你应该直接告诉他,而不要绕个弯子。背后的抱怨与批评不会被看成自我辩解。

平静而清楚地重复阐述的观点,表示你有自我辩解的信心。有时你简略地提及你的观点,人们不会一下子就理解它,这就有必要重复一下,把它阐述得更明白。

在交际中自我辩解时,常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要求。要记住,“不”字对自我辩解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自我辩解的措词很重要,然而,沉默有时也可以达到自我辩解的效果。当别人企图指使你去干你不愿干的事情时,你保持沉默,这时才能体现出“沉默是金”。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解释,是在真诚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信仰、意愿的同时,也让别人表达他自己的情感、信仰和意愿。自我辩解的目的是通过交际行动来表示自我尊重,也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因此,在交际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辩解,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之一。

(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地存在于社会上的,你的生活中有上司,有同事,有长辈、晚辈,有亲朋友好友,有陌生人,甚至有矛盾很大的对立派……与不同的人相处,就要求我们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就像请别人吃饭,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别人喜欢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别人自会给你好的评价,对你进行美的赞誉。

1.与上司闲聊怎么说我们来看一则幽默小品。

老师:汤姆,请用大喊大叫和轻声细语各造一句。汤姆:爸爸在妈妈面前大喊大叫。老师:那轻声细语呢?汤姆:爸爸在经理面前轻声细语。老师:……

从这则幽默小品中可以看出,下属在上司面前说话同家里相比,是内外有别的。同家里人说话或是其他亲朋好友聊天,可以不分场合,可以大喊大叫,无所顾忌。同上司在一起汇报工作也好,闲聊也好,所用的语气应该是轻松舒缓的语气。如果你认为你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同上司东拉西扯地闲聊,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显得心不在焉,如果你这样认为,那真正是大错特错了。同上司一块闲聊,多数是上司故意安排的。闲聊能增加上司和下属之间彼此的了解,也能增加感情的融洽。如果你心不在焉地哼哼呵呵,上司认为同你这种人闲聊很累。正确的做法是,上司无论扯到什么话题,你都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上司所闲扯的话题你很陌生,你也不要扫上司的兴,应该说:“我对哪方面不熟,真遗憾。”或“这领域我很陌生,听您这一聊,很有意思的。”等等,也可以把话题扯到两个人都熟悉的方面来,比如你和上司都是足球迷,可以谈最近的几场足球比赛。一谈到球赛,对某某队或某某运动员的评价,什么时候该进球却又造成失误等,两人难免有些分歧、争议。有分歧时,不要强迫上司同意你的观点。不要认为上司的观点大错特错,就说出不好听的言语,什么:“嗨,你这人眼光真不行。”什么:“你这欣赏水平越来越倒退了。”这些话,上司听了肯定不顺耳,争论到激烈处时,也不要大喊大叫,张牙舞爪,一扫闲聊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有的上司,同你闲聊时,还喜欢谈到他过去的光辉业绩,也许在你听来并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劝你不妨对那些时过境迁之事赞许几句。上司听了一定会心花怒放。常言说:“雾里看花,花也在看雾。”上司通过闲聊观察了解你,你也可以观察推测你的上司。闲聊,是取悦上司的一条好的途径。有时同上司闲聊,还会有多个同事在一起,这种场合,你同上司不要表现得太熟,呱呱地说个没完。也不要表现得太冷,自始至终闷声不响地当听众,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闲聊话题,那么就聊你家和孩子,这也是上司和同事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闲聊不同于汇报工作,不需要你条理清晰、有层有次,有轻有重。也不需要一本正经、一脸严肃。闲聊的语气是随意性的,并时常伴随着愉快轻松的笑声。但同上司闲聊时,也不可把一句话或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聊,常言说好话三道淡如水。我们来看下面这则有趣的故事。马克与妻子一边陪老板喝咖啡,一边闲聊,聊着聊着,马克想讲个故事给老板和妻子及其他几位作陪的同事听。但他一开口,妻子一听,清楚地记得这个故事马克早已给大家讲过了,便在桌下用脚踢了他一下,示意他换一个。可丈夫居然毫无反应。于是,妻子又给了他一脚,并深信这狠劲的一脚一定会使他明白。可故事仍在继续。妻子无可奈何,心中暗骂:“这头蠢驴!”过了一会儿,故事却莫名其妙地中断了。马克的脸上显出痛苦的表情,然后苦笑着说:“对不起,我忘记早已讲过它。”一会儿,音乐声起,妻子与马克步入舞池。妻子边跳边埋怨说:“怎么这么慢才领会我的意思,在你们老板面前丢脸,踢你活该!”“你说什么?”丈夫不解地问:“你一踢我,我马上停下了,还嫌我慢?”“可我踢了你两次,第二次过了好一会你才停。”妻子反驳说。忽然之间,两人立刻意识到了什么,立即返回到餐桌旁。那位老板一脸的无奈,笑着说道:“没什么,当我挨到狠命的第二脚的时候,我意识到夫人这两次信息都不是传给我的,所以我十分严格地执行了夫人的命令,把它原封不动传给了马克。”倒霉透顶的老板无意中领教了夫人脚法的厉害,可又实在无可奈何,但马克却在老板面前出了洋相。

从以上的故事中我们应该看出,即使是闲聊,也要善于察言观色,老板听他讲故事,是必不会听得很有兴趣的,如果马克注意到老板和妻子的反映,老板和他就不会挨脚踢了。

2.与同事说话怎么说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办公室的是是非非每天都发生着,你可能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义”,也可能你是个外向型的人,眼里看不惯嘴里要说出来,也可能你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闲事少管的人……不管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都得要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相处下去。这就需要你要在他们中间塑造一种受欢迎和欣赏的说话,以便使身边的同事都不至于小看你抓住你的某个话柄找你的麻烦。

与同事相处,太远了当然不好,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误解,认定你是在搞小圈子。所以说,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理想的。

虽有人说“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但大家都是打工仔,聚在一起工作绝不出奇。

一天,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别人,正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将会成为你的搭档。上司将他交托与你,你首要做的是向他介绍公司的架构、分工和其他制度。战战兢兢?太敏感了,放轻松点,就当他是普通的同事吧,这时候,不宜跟他拍肩膀,以免惹来闲言闲语。

总之,大前提是公私分明,记着,在公司里,他是你的搭档,你俩必须忠诚合作,才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效果。

私下,你俩十分了解对方,也很关心对方,但这些表现最好在下班后再表达吧,跟往常一样,你俩可以一块儿逛街、闲谈、买东西、打球,完全没有分别,只是,奉劝你一句,闲暇时,以少提公事为妙,难道你一天8小时工作还不够吗?

当一位旧同事吃回头草,重返公司工作,你有必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首先,你得清楚,这位仁兄以前的职位如何?与你的关系怎样?他的作风属哪类?如今重返旧巢,他的地位会改变吗?

要是对公司不满,请留意他的行动。细心地观察他,若遇上他故意弄乱文件和工作程序,请一一收拾,但要保持缄默。一则不会伤感情,二则公司亦未必多谢你。

若对你不满,对方的不理不睬,或故意懒散,你也只得默默忍受,记住,反正他快要消失,就耐着性子吧。

某位同事生性暴躁,常因小事就“唠叨”不已,虽则事后他会不把事情放在心上,但事前的粗声粗气或激烈反应,却叫你难以忍受。

对付这种脾气刚烈之人,你要以静制动,等到事情明朗化,对方的态度变平和下来,你再摆明事理,就不会再受雷霆之怒了。

有同事表示要请客祝贺你什么,应该不应该答应?

当然要答应,否则就是不赏面子,不接受人家的好意。不过,答应之余,请考虑:对方一向与你投契得很,纯是出于一片真心?还是彼此只属泛泛之交,此举只是“拍马屁”?前者你自然可以开怀畅饮,后者嘛,吃完之后最好反过来做东,既没接受他的殷勤,又没有得罪对方。

许多公司有欢迎新同事和欢送旧同事的习惯,身居要职的你,应否热烈支持这些行动?

欢迎会目的是联络感情,欢送会则表示合作愉快或感谢过去的帮忙。所以,前者你不必一定出席,除非你的工作岗位是公关人事部。这样才显得你有独特风格,何况既是新同事,还愁没有机会互相了解吗?不认不熟的,有什么好说的?

3.与朋友说话怎么说

自古就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所谓“同类相聚”,就是指有相同性格、气质、爱好、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彼此互相影响、相互帮助、相互慰藉。亲情、爱情、友情,犹如三个美丽的光环始终笼罩着我们的一生,一个真正的朋友,能够与你共同谈理想、谈志向、谈一些隐忧之事,能够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你关怀,给你温暖,也能够在你最开心的时候分享你的快乐。

我们在生活中也许有意无意地遵循这一交友之道。古时候就有这样一种说法: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先看看他的朋友,见到了他的朋友就可知其十之八九了。即使你对自己说:“我已经很成熟了,决不会轻举妄动。”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迟早你将从思想到行动都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

跟朋友说话,要真诚实在、和气,但这并不等于不讲究说话技巧,话说得好,可以加深朋友之间的感情,话说得差,不讲究方式,迟早会疏远朋友,甚至得罪朋友。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法则,掌握了这种方法,便会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交友也讲中庸,除了“谈而不厌”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简略但是文雅,温和且合情理。“温文尔雅,然后君子”,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在他的陋室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他的陋室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劳形”,一切都是那么简单,真有一种儒雅、温和的味道,让人向往。

孔子常拿他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来分定君子和小人,且不说这种分法的正误,但多交“益者三友”是没错的,而做朋友的“益者三友”也是没错的。

友直,直的本义是“正见”,即目光直射之所见。但直比正难得多,正是正直,即心里不拐弯;直则是直率,心里不拐变,嘴上也不拐弯,心口如一才叫“直”直,一般是古代仁人志士,贤明圣人的专利,敢于直率地对待朋友,也喜欢朋友直率地对待自己,说自己“闻过则喜”。如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不多了。虽说直言利于行,但忠言逆耳,听起来并不让人舒服。

直言,对自己来说真的没什么“好处”,中国人讲面子,爱面子,直言却大有伤面子的嫌疑,所以大部分人宁肯在心里或背后嘀咕,也不直言不讳。其实“敢于说真话的人,倒是你难得的好友。”

因志不同、道不合而断交,这是正常的事情,但要做到平平静静地与朋友绝交不是容易的事。在与朋友绝交时不应说他人的坏话,因为这样一方面等于承认自己没有交友的眼光,根本看不准交友的对象;另一方面说了别人的坏话,别人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反唇相讥,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择友漫无目的,只要在一起饮酒,便称兄道弟,视为密友,这种酒肉朋友其实是靠不住的。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不休,成为仇人。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即使绝交了也不要恶语伤人。否则,你就是没有风度之人,没有人敢接近你。

4.与恋人说话怎么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这是一首歌里唱的。相信许多人都唱过,而且每个凡尘中人,都难免为情所困。“情”字让人心动亦让人沉重。“情”字让人甜蜜亦让人痛苦。《孟姜女》、《白蛇传》、《牡丹亭》……记载了一曲又一曲椎心泣血、感天动地的“情”的诗篇。

滚滚红尘,从古到今,情为何物,谁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论断。

情在心中,也只是一种感觉,无法说与他人。只有拥有那种无比甜蜜与温馨的爱的感觉的人,才能步入爱的圣殿。

执手相对,默默而视是爱情。

吵几句嘴,耍耍小脾气,亦是情。

两情相依、两性相悦,舍此不能独活的感情,谁都渴望能拥有,不过,有情无情,缘深缘浅,这要看各人的造化了。而造化,就关键在你的嘴,你那张嘴是不是会谈恋爱,因为每个人的恋爱都是用嘴谈出来的。

钟情的小伙儿,怀春的少女,当你准备向你的心上人打开心灵的闸门,倾注感情的潮水时,你是否正在为怎样“开场”而苦苦思索呢?这正是求爱语言的重要性对你的压力。李商隐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恋人之间仅“心有灵犀”是不够的,关键还须“一点”方能“通”。靠什么“一点”呢?正是求爱语言。求爱语言显然在恋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你有良好的口才素养,有利于感情的表达和交流,你就能更好地掌握爱情几个阶段的“火候”。如果你能发挥幽默力量的作用,更能使你的爱情语言妙趣横生,进展顺利时更需甜言蜜语。磕磕碰碰时开个玩笑,逗逗乐趣,干戈化玉帛,和好后感情会胜过当初。假如口才素养低下,有“情”不能谈,有“爱”不能表,久而久之,已萌发幼芽的爱情便会枯萎。

男女相处的时候,有时甜言蜜语非常受用,尤其是爱侣已到了接受谈婚论嫁的阶段,你不妨大胆些,在言语间多放点蜜。

沐浴在爱河中的人的字典里,是没有老套的字眼的。

任何海誓山盟,“爱你爱得入骨”的话也可说,不必怕肉麻,除非你并不爱他。

与你所爱慕的女人,可以用委婉的话说:“我只觉得我在暗中迷恋你。”或“我何时才能找到进入你心扉的道路。”

与她久别重逢时你可以讲:“好像在做梦,多么希望永远不要清醒。”

你以充满爱意的眼神望着他:“总是惦念着你!别的事我一概不想……我的感觉,好像一直跟你在一起。”

这是“无法忘怀、时时忆起”的心境,只要谈过恋爱的男女,一定有此经验的。除了他以外,任何事都不放在眼中,总是想念着他。上面那句话不用怕羞,可以反复使用。相爱之初,热烈的甜言蜜语绝对不会使人感到厌烦,也许还认为不够呢?“你爱我,我可以抛弃一切!你也是这样?爱就是一切。”你不会违背我吧?如果你抛弃我,我会寻死。

还有许多甜蜜的爱语,有许多女性使用如此甜蜜的词句来表达爱意。“你喜欢我吗?”你不妨大胆地问他。“请你发誓,永远爱我!”甚至你单刀直入地这样对他撒娇说。“世界是为我们而存在,对不对?”

女人天生的气质是阴柔,在表白自己爱意时也不要压抑了自己的本性。恋爱的确是人生最美丽最幸福的事,但如果没有耐心、爱心,没有爱和被爱的技巧,爱的幼苗也是很容易夭折的。记不记得这句歌词:“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与恋人相处,多说些表白爱意的甜言蜜语,能使爱升温,助你们走向婚姻的殿堂!

5.与老婆说话怎么说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它对家庭进行了富于哲理的高度概括,犹如一面镜子,照着古今中外的千家万户。

作为家庭的每个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夫妇俩,都应该学会以笑代替苦恼,以愉悦的形象表达个人的真诚和心灵的善良,用你的爱,使你和家人的关系变得更亲密、协调、和睦、谅解。

因为女人感情细腻,讲究小节,对事物非常敏感,这就是因为人是最有感情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尊心。如果不注意小节,很容易发生误会,造成不快,甚至于冲突的。即以夫妻间谈话来说,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那么做妻子的在这方面,似乎起更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她们的心思多半在家,对于丈夫在外面的情况不大了解,一见到丈夫,就会把心中要说的话急于说出来。这样,由于双方此时只想到自己的一面,没有顾虑到对方的心境,往往是恶感多于好感。日子久了,就会产生夫妻间的不快,使彼此的情感大受损害。

少说废话。在通常的情形下,丈夫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辛劳。在外奔走,回到家里,其主要目的,是要休息。其实,他并不是不喜欢和妻子谈话,谈些无关紧要的事,甚至是一些废话,那只有令他感到心烦、讨厌。

当丈夫由外面下班回来,你最好让她休息一下,不必要他注意你、关心你。

对于女性来说,在决定一件事情时,基本上都是选择较轻松的。因此女性们通常都有懒得费心习惯,最好什么事都不必动脑筋就能顺利解决。所以,那种为了要尊重女性的意见而造成她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作出决定的麻烦,在她心中会产生排斥感。这就是说,由于你逼迫她去思考,反而会造成许多麻烦。

你要尊重她的意见,不如干脆告诉她,你要怎样做,就依从你的决定去行事,这样对她来说会感到比较轻松。同时女性对于指导她行为方向的人,怀有一种值得依靠的信任感。

当你要喝茶的时候,即使多余地问她一声:“你要吗?”散步的时候,在相当路程就问一问:“走得累吗?”或是“想不想找个地方吃点什么休息一下呢?……”都是你殷勤的表现。

夫妻相互称呼,可稍微随便些,但切不可有损对方人格。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代称型。称呼爱人,用“老张、老王、小李、小赵”或直呼其名。这些称呼,表达同志间的关系,没有爱的成分,犹如温开水。(2)冷漠型。呼唤爱人用“喂、哎、嘿”,和用儿化音连带姓氏直呼其名。这些称呼,感情冷淡,明显地表现出不礼貌。爱人会认为你呼唤他,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会产生反感,用“你在喊谁”的明知故问反唇相讥。(3)玩笑型。即夫妻之间,根据爱人的长相优势,工作特点和特殊经历等,略带几分戏逗称呼爱人。比如:爱人身材标致,就称之为“模特儿”,爱人是演员,曾扮演过包公,就直呼为“黑包公”。爱人曾去国外学习考察,就叫“华侨、老外”等,这些称呼幽默诙谐,生动活泼,表达了对爱人的赞美能即刻唤起爱人的自豪和爱慕。(4)亲呢型。呼唤对方,用“亲爱的,我的。”,或者去掉姓氏只唤名字,和叫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年轻夫妻互称“阿哥、阿妹”等,均属这一类型。这些称呼亲切浪漫,表达了对爱人的火一般的热情。

另外,夫妻间即使是开玩笑,也应忌讳那些侮辱人格的称呼。如贬低对方的为“贱内”,诅咒爱人是“挨千刀的”,称秃顶为“电灯泡儿”等。这些称呼,往往成为引爆夫妻“战争”的导火索。因此,一定要禁用。

6.与长辈说话怎么说

老年人的一大特点是喜欢追怀往事,如果你能引起他回想起曾经某一段美好时光,他们会变得很快乐,喜欢同你说话,而一旦打开话匣子,他们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在同老年人说话时,还应避免过多地谈及他们的“老”,这样会使老人觉得自己行将就木,感叹人生短促,引发他的伤感情绪。如果是遇到一位“不服老”的人,他将会对你产生不满。因此,与长辈说话,不像与平辈说话那样无所顾忌。

与老人谈话,也不必过分表示你的恭敬有礼,或者勉强自己一定要听完老人的长谈。由于老人讲话缓慢,有时碰上一位融洽的闲聊者滔滔不绝,话无止境。因此,听他讲多少时间应随自己的兴趣而定。不管他如何漫谈,可以让他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借机离开。离开时对他有趣的谈话表示热情的感谢,再礼貌地告别。

有些老年人,虽然年纪不小了,还能保持年轻人的心态,像个老顽童一样快乐。他们会以幽默克服自己的弱点,对于社会仍能事事关心,甚至完全不觉得老。

但也有不少老人,在单独而处时,会感到自己寂寞,有的还会因为老来多病痛而苦恼。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多给予关心,多讲一些安慰的话,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想一想,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年老,我们更应该唤起同情之心。

当然,老年人也常常显出他的固执,习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今天的事情,而且特别不喜欢有人顶撞他,与他意见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你要特别留神,不要和他发生争论,而尽量保持一种欢愉的气氛。

敬老,爱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在同长辈相处,说话时应该多使用敬语。如“您老”、“长辈”、“前辈”等词,在态度上,也不要一副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样子。不要一边同老年人说话,一边晃荡着腿,这是极为不礼貌的。

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往往存在着许多差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老年人在接受新生事物上,没有年轻人快,有些老年人压根儿就对某些新鲜玩意无法接受,这时你该怎么办?

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强迫老年人非接受不可,也不要动不动就埋怨他们思想僵化,老古董,应该慢慢开导他们,即使最终他们也无法接受,也不要强加于他们,因为你们毕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要他们日日更新观念是不可能的,强迫他们只会增加双方的不愉快。有个叫张禄的老年人,5个儿女都是很体面的人,一个个西装革履,穿金戴银,几个子女也多次要给老头子打扮打扮,无奈老头子就是时髦不起来,非但如此,而且还朴素到了极点,穿上新衣服就浑身不自在,出门亦是如此。一日,大儿子买来一套西装,要老头子穿着一块去赴宴,老头子说啥也不穿,争执来争执去,儿子失去了耐心,埋怨说:“爸,你咋这样落后?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哪个出门不穿点像样的衣服?”老头子也不示弱地回敬道:“我这衣服怎么啦?你们要嫌我丑,我不去就是了。”“不行,说好的一块去,快穿衣服。你真是不知好歹,有福不会享,我们作子女的,有这份孝心给你买,你竟不穿?”老头子被数落得没有办法,只好不情愿地穿上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老头子到了客人家门口时,却拿出平时穿的一件旧衣服套在新西装外面。边套边对其他呆愣的客人说:“这玩意穿起浑身不自在,这是我儿子孝敬我买的……还是老古董衣服穿着安逸……”。

老头子的举动虽然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但作为晚辈的你,是否该从中吸取一些教益呢?生活中,像这种事例每天都在发生着,你我他都遇到过,怎样同老年人说话,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对长辈表示敬爱之意,其语气语调应该“气平声谦”、“谦和有礼”。张良是当初指使力士投椎刺杀秦始皇的韩国公子。他行刺失败之后逃至下郑(今江苏郑县)。一天早晨,张良独自外出,眺望田野景色。当他走到一座桥上时,忽见一位自首老翁,身穿黄色大褂,向着他走来。行至近前,恰巧老人的一只鞋子掉在桥下。老人对张良说:“年轻人,你下桥去,把我的鞋子拣来!”张良一听,不由动起怒来,心里说,你我素不相识,为何叫我取鞋子?可是再一细想:这老人手持竹枝,须眉皆白,少也七八十岁年纪,如何与他动气?于是便忍住怒气,跑下桥去,把鞋子拾了回来。张良上来正要把鞋子递与老人时,不料老人坐在地上,伸出一只脚,又说:“年轻人,给我穿上!”张良一愣,觉得既是好气,又是好笑,暗想:我既然替他取来鞋子,索性好人做到底吧!于是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给老人把鞋穿上,老人又故意把鞋蹬掉桥下,让张良又去拣来给穿上。这样折腾了三次。老人扬起头来,理理胡须,微微一笑,站起身下桥便去。张良不免又是一愣:如此不通情理,竟然连声称谢的话都不说!他越想越觉得这位老人古怪离奇,便跟在他身后,且看他行往何处,作何举动。约莫走了半里多路,老人似已发觉张良还在跟随自己,便回过身来,和颜悦色地与张良说道:“你这娃娃还有出息,可以授教!”张良一听,知道老人有些来历,就赶紧跪在地上,拜了几拜说:“我这里拜师父了。”老人说:“五日以后,天色一亮,你可仍到此处,与我相会。”张良答了声“是”,使目送老人远去。第五日头上,张良黎明即起,按约定,去原地迎候老人。谁知他一到来,老人已经在此。老人生气地对他说:“你跟老人约会,应该早到,为何要我等你?今日且回,再过五日,早来会我!”张良不敢多言,当下跪地认错。又过五日,张良格外留心,一闻鸡鸣,便即前往,哪知老人又已先到,仍旧责他迟到不敬,要他再过五日,准时来会。张良又一次扫兴而归。又过了五日,张良终夜未睡,刚过黄昏,便去等候老人。不大一会,老人来到,见张良正在此等候,开颜笑道:“娃娃可教,就该如此。”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书交给张良,谆谆嘱咐说:“你好好读此书,日后可成有学问之人!”张良小心地接过书来,恭恭敬敬致了谢,尔后问起老人的尊姓大名,那老人也不回答,扭头便去了。等到天亮,张良将书展开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周文王的军师姜太公)。从此,张良不分昼夜,苦读不舍,竟把全部《太公兵法》背了个滚瓜烂熟,其后张良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将。

从这则故事里,怎样同长辈说话,我们能不能受到一些启迪呢?

7.与晚辈说话怎么说

常言说:“姜是老的辣”,老年人资深阅广,老年人在同晚辈交往时,有时候喜欢摆老资格,不能有效地交谈和沟通。

那么,与晚辈交往,应该采取怎样的说话方式呢?

首先,经验这个东西绝非万能之物,如果老年人张口闭口就是“我当年如何如何……”“你们年轻人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话,相信没有哪个年轻人爱听。

长辈与晚辈相处,应多谈些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所谓的经验,有时是有局限性的。此一时,彼一时,此一地,彼一地,环境千差万别,不可能永远万能。

其次,经验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方面需要人们反复的实践验证完善,另一方面,它随时可能被新的尝试所取代。如同条条道路通罗马一样,你不能以为你所走过的路就是最好的。

由于老年人与青年人所处的时代不完全一样,他们对经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老年人重视经验的作用,青年人乐于开辟未曾有人走过的道路。所以,常常出现经验与做法的矛盾。老年人认为青年人的一些新尝试不符合经验准则,因而否定它;青年人则认为老年人的一些经验已经陈旧,只能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绳子,而不能成为人们行动的航标。尽管这两种认识都失之偏颇,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便是: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拥有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以至到了“爆炸”的程度。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们需要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和技术。老年人也要跑出经验的圈子,学些新知识,否则,同青年人的交往和交谈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对方或闭上眼睛,或东张西望,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你还会有谈兴吗?你会对对方满意吗?当然不会。可见,注意力不集中是与人交谈时的第一大忌。

社会学家们通过观察发现,这种情况在老人与年轻人交谈时发生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我们经常可见到一些老人在听青年人谈话时,表现出一副城府很深,心不在焉的样子。

客观地说,老人阅历深,经验丰富,学识广博,在与青年人谈话时,容易因对方所谈内容的浮浅而失去兴趣。但是从“谦受益、满招损”、“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角度讲,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也是完全没有理由故步自封的。甚至在青年人那里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见解,正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的老人所必需的。我们调换一下角度,从“假如我是青年人”的角度来看一看,那种漫不经心、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神情,将会使青年人产生怎样一种心理,它又会怎样影响两代人的关系。

从简单的分析来看,老人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地和青年人说话,至少会使青年人感到对方轻视自己(也会感到对方不礼貌,不过青年人不大计较老人是不是礼貌的)。即使他面前的老人据其阅历、学识有足够的理由轻视他,他也很难愉快地接受这种轻视。这种情绪的影响,往往会堵住思想的闸门,使他们不愿意再同老人多说,甚至把已经准备好的心里话,把急需和老人商谈的问题“咽”回去。

8.与意见不合的人说话怎么说

常言说,七爷子、八条心,一个家里尚且如此,在社会上,与同事、朋友意见不统一,心眼不合拍的人则是大有人在,我们该如何同这些人相处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与有意见的人说话,首先要创造出谈话双方心理相容的气氛,惟有先使对方心理与你的心理相容,他(她)才会坐下来听你的话,才有可能达到你谈话的目的。要使对方一步一步地向你的观点靠近,这就要求你的谈话内容不能超出对方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一旦超出其心理相容度,对方听你的话就更不顺耳,对你的意见就更大了,与意见不合的人说话,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一开口便获得期待中的“赞同反应”?甚为简单。“我展开并赢得一场议论的方式,”林肯诉说其中秘诀,“是先找到一个共同的赞同点。”林肯甚至在讨论高度火暴的奴隶问题时,都能找到这种共同的赞同点。“前半小时里,”一家中立的报纸《明镜》报在报道他的讲演时这样叙述:“他的反对者同意他所说的每个词。他便从那一点开始领着他们往前走,一点一点地,至最后他似乎已把他们全都引入自己的栏圈里了。”

演说人与听众争辩,只会引发他们的固执,使他们死命防守,使他们几乎再不可能改变思想。

一开始即强调一些所有听众与你都相信的事情,然后再举出一个适当的问题,让听众愿闻其详,这样是否会有利得多?接着再带着听众一起去热烈地追寻答案。在追寻途中,将你所见到的十分清楚的事实举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便会被你引导,进而接受你的结论。对于这种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他们会有更多的信心。“看似一场解说的议论,才是上上的议论。”

因为,在各种争议中,不论分歧多大,多尖锐,总是会有某一共同的赞同点是讲演者能让人人产生心灵共鸣的。一在日常生活中,与意见不合的人说话,多寻找共同点,吸引对方的兴趣,彼此交谈下去,就会达成共识。

一般人在自己有充分理由可以对抗对方提出的不满时,都会从正面攻击对方的抱怨,暴露对方的不对,但这种作法反而会使对方的不满情绪愈来愈高昂,态度也会更强硬,所以不算是有效方法。应该像此例一样,故意重视成为焦点的问题,对方会因为事情弄得太大而感到害怕,抱怨的锋头会迟钝下来,便会自动收兵。

对老是唱反调的人,最好暂时收回自己的意见,并提出否定论,使对方失去攻击的目标。“得让人处且让人”这句话用于对付那些始终固执己见、寸步不让的人来说,不愧为一种好办法。例如:某大公司为了新开发的制品是属于都市型或是乡村型,而产生两派相对的意见,引起相当大的争论。公司经理看到属下这么争论不已,便宣布暂停开会。当再度开会时,本来主张是乡村型的某带头人发言:“大家若主张都市型的话,我也会觉得不无道理。因为我从小在都市生活,对乡村不太了解,所以我也不敢断言,我只是觉得像是乡村型。我很愿意再听听主张都市型的意见,使我态度的转变更合理。”于是争论变成了讨论,气氛好多了。后来又展开长时间的讨论,结论是属于乡村型,而且本来对立的双方心中都没有芥蒂地欣然赞成。“退一步海阔天空。”与意见不合的人说话,自己适时地退一步,往往能缓和紧张的气氛 消除敌对的心理,容易达成共识,和平解决问题。

9.与有矛盾的人说话怎么说

常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有矛盾的人面前说话,必须要小心翼翼,切不可轻易透露你的内心世界。有时候甚至要藏好你自己的舌头,否则就会授人以柄,酿成悲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相处难免会与他人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善于同有矛盾的人说话,有时可缓解矛盾,言归于好;不善说话,则会加深矛盾。可见善于同有矛盾的人说话是多么地重要。根据前人的经验,我们同有矛盾的人相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因为双方有矛盾,说话就难免很冲、带刺,如果你也采取同样的态度回击,则积怨更深,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其锋芒,钢刀砍在石头上,肯定会溅起火星,如果钢刀砍在棉花上,则软绵无力。对方一定不会再强硬下去。我们来看一则历史故事: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之后,接着又在泥池会上巧妙地跟秦王争斗,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王见他功劳大,就提拔他做了上卿,地位还在老将军廉颇之上。这样一来,廉颇可恼火了,他对人说:“我在赵国做了多年的大将,为赵国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而蔺相如本来是一个出身低下的人,只靠说了几句话的功劳,就把职位摆在我的上边,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他扬言:“我要是遇上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廉颇这些话后,就处处忍让,尽量不与廉颇见面。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就连忙驾着车子躲开他,蔺相如身边的人,看到这种情形都很生气,说蔺相如太软弱、畏缩了,不用说是他,就是在他身边任职的人也感到羞惭,于是大家都说要离开他。蔺相如向他们解释说:“你们想想看,秦王那样的威严,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当面斥责他,我蔺相如再不中用,也不会单惧怕廉颇将军。我是在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我们的文臣、武将能同心协力的缘故。我与廉颇将军好比是两只老虎,两虎相斗,结果必然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采取忍耐的态度,正是先考虑到国家的安危,然后才能想到个人的私怨呀!”这些话很快就让廉颇知道了。这位老将军对照自己的言行,感到既悔恨又惭愧,为了表示自己认错改过的诚意,就脱掉上衣,背上背着荆杖由宾客领着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一见蔺相如,老将军就恳切地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从此,蔺相如和廉颇这一相一将,情谊更加深厚,终于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从上面这则历史故事我们可以受到一些教育,我们在同有矛盾的人相处时,应避其锋芒,不要以硬碰硬,所使用的语气,也不要咄咄逼人,一方主动示弱,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10.与外向型的人说话怎么说

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口若悬河,说起话来像连珠炮滔滔不绝的人,那么你可以初步判断他属于外向型。外向型的人一般不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或掩饰自己的得意,他们以那特有的大嗓门向听者传达自己的思想。

与外向型的人交流,是一件很轻松、很容易的事。因为他本身就非常的擅长社交。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大嗓门再加上有些夸张的手势,使现场气氛往往很热烈,不过作为倾听者的你,千万得记住,此时他是绝对的主角,你是配角,你千万别有争夺他光彩的意思,否则他一跟你较真,就有你好受的。所以,当碰到有冲突的观点时,你最好保持沉默。

外向型的人比较单纯,说话办事不拘小节,因而很容易相处,也很容易看透他的内心。他会如机关枪一样毫不掩饰的将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敢说敢做,一般不会隐瞒什么事情。但是,外向型的人支配欲部很强烈,一般不喜欢听到你说“不”,当他的观点被你理解或接受时,他就会喜形于色,要是你再赞美他几句,他往往会忘了自己姓什么,这种人不喜欢你冗长枯燥的说教,轻松简洁明快的赞美他最乐于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外向型的人,就是爽快干脆,所以你对他也要爽快、于脆,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最让他难以忍受。碰到外向型的人,最好是竖起耳朵闭上嘴,即使你不问他,他也会告诉你他的喜好。这时你只要顺着他的意思,引出他得意光彩之事,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向精明的王先生非常生气,因为他最喜爱的一件新外套被洗衣店的人熨了一个焦痕。他决定找洗衣店的人赔偿。但麻烦的是那家洗衣店在接活时就声明,洗染时衣物受到损害概不负责。与洗衣店的职员做了几次无结果的交涉后,王先生决定面见洗衣店的老板。进了办公室,看到高高在上的老板面无表情的坐在那儿,王先生心里就没了好气。“先生,我刚买的衣服被您手下不负责任的员工熨坏了,我来是请示赔偿的,它值1500元。”王先生大声地说道。那老板看都没看他一眼,冷淡地说:“接货单子上已经写着损坏概不负责的协定,所以我们没有赔偿的责任。”出师不利,冷静下来的王先生开始寻找突破口。他突然看到老板背后的墙上挂着一支网球拍,心中便有了主意。“先生,您喜欢打网球啊?”王先生轻声地问道。“是的,这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喜爱的运动了。你喜欢吗?”老板一听网球的事,立刻来了兴趣。“我也很喜欢,只是打得不好。”王先生故作高兴且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洗衣店的老板一听,更高兴了,如碰到知音一样的与王先生大谈起网球技法与心得来。谈到得意时,老板甚至站起身做了几个动作。而王先生则在旁边大加称赞老板的动作优美。激情过后,老板又坐了下来。“哎哟,差点忘了!你那衣服的事……”“没关系,跟您上了一堂网球课。我已经够了!”“这怎么行!小李,”一个年轻人跑了进来,“你给这位王先生开张支票吧……”

一切就这么简单。

这位王先生可说是位察言观色的高于。一般来说,外向的人都比较喜欢运动。并且办事爽快,吃软不吃硬。王先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巧用心机,使洗衣店老板能够在别人面前一展风采,心灵获得满足的时候,什么话都好说。

11.与内向型的人说话怎么说

俗语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知道了怎样应付外向型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去应付内向型的人。

内向型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寡言少语,他处理事情都是以低姿态进入。他外表温柔,文静,虽然不善言辞,但说出来的话却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很富有说服力。

内向型的人有点像一个隐士,他把自己的一切深深的掩藏起来,要了解看透他真不容易,因为他对外界怀有强烈的警惕心,不轻易相信人,不轻易的赞美和抨击别人。他可以说是一个“温柔杀手”,他会谋杀你交流的激情,他不会轻易的表明自己的立场。对于你来说,他倒是能成了一个倾听者。如果此时你不考虑进行一下角色转换,让他继续担任主角,那你们的交流肯定是沉闷的。由于内向型的人不如外向型的人善于交际应酬,当面对陌生人时,常令他发窘。并且由于他的敏感,该拿主意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但他却喜欢思考,内向型对头皮发麻的数字、理论等枯燥无味的东西却可能会感兴趣。虽然他不喜欢被人指挥和吩咐,但他却喜欢别人赞美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面对这种人,你就应该担当起主角的重任,用他感兴趣的事激起他的热情。当他把你当作知心人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他狂热的一面。某单位新来了一位领导张总。新官上任,烧起了第一把火——召见手下各部属,进行人事调整。如果能给新领导一个满意的第一印象,以后的日子自然好过,因此被召见的人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出于意料的是,那些员工满腔热情的进去,垂头丧气的出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人是公关部的谭某。失意的同事马上围住了得意洋洋的谭某,向他求教被委以重任的玄机。“这或许都是一根别针的功劳吧!”谭某故作神秘地说。“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发现那里几乎变了一个样。原来杂乱不堪甚至落满灰尘的书桌变得干净整齐,各件物品摆放地井井有条。再看到老总那严肃却又显得游移不定的脸,我便对他的性格和脾气有了几分把握,因此决定按方抓药,用相应的办法去应付他。结果不出我所料,我成功了。”“老总是什么性格?你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同事们迫不及待的追问道。“别急,别急,让我慢慢说给你们听。首先,老总的性格是内向型,这可以从办公室的变化和他的神态大致揣测出来,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注意细节,爱干净、整齐。注意到这一点,我决定与他在这方面取得一致。向他问了好以后,我便坐了下来,接着我顺手从地上拣起了一根别针,把它放在桌上。老总看了那别针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在介绍我们部门时,我列举了大量的数据以证明我们部门取得的成绩,并对当前的形式作了一些分析。然后,我就高兴的出来了。”“怎么我就没看到那根别针呢?”听完谭某的话,旁边一个同事自言自语的说道。“那根别针是我坐下去时自己放的,你们当然见不到了。”谭某笑着说。

看完这个例子,你一定很佩服谭某看人及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本事。你是不是也很想学会这一招?学会这一招并不很难,只要你平时待人接物时多长个心眼,多动动脑,你也马上会成为一个高手。

(四)说话如何风趣幽默

风趣幽默的说话是一种特色,一种一经形成便能长期保持不变的特色。而一个人一旦形成了风趣幽默的说话特色,他往往也就具有了“四两拔千斤”的威力。言有尽而意无穷,在风趣幽默之中尽显智慧的光芒。

1.巧用幽默拉关系

人们常说,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的火光。幽默是自觉地用表面的滑稽逗笑形式,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事物和整个世界。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幽默感是人的比较高尚的气质,是文明和睿智的体现。

有人说,当你同别人一起笑的时候,感情也就和他人之间得到了交流。在工作中需要保持轻松欢乐、坦率诚恳、有难同当、有乐共享的态度。其实只要稍稍留意,生活中到处可以发现许多不易为人感觉的幽默故事。一位警察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之后,坐下来填写报告单,一乘客的反应一栏中,由于很难用简单几个字说清楚,于是他干脆写道:“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直转。”

生活中只要你善于运用幽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似非而是的怪事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对于他人给予你的幽默,最重要的用自身的幽默来接受他人的幽默。在一次施工爆破之前,有位新闻记者半开玩笑地向工人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爆破时准备如何处理那些碎石和灰尘?”工人也幽默地回答:“我们向包装公司定做了一个特种塑料袋,用直升飞机把袋子吊到上空,然后扔下来套在楼上。”记者听了之后同工人一道哈哈大笑,关系马上融洽起来。有两个保险公司职员发生争执,双方都夸耀自己的公司在支付保险金上速度非常快。第一位说他的公司准能在事故发生当天把保险金送到投保人手中。另一位则说:“那根本算不上快。我们公司在大楼的第23层,如果有一位投保人从40层楼跳下来,当他经过23层时,我们就可以把保险金支票从窗户里交给他了。”

一个人不仅要幽默地调侃他人,也要能接受他人的幽默调侃。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幽默对自己不无益处,因为任何人都处于社会关系之中,你可以拿别人开心,别人当然也就会拿你开心,这样才能得到同他人一起发自内心友好的欢笑。

2.对上司幽默劝谏效果好

如果我们想在社交活动中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就必须运用幽默。不论是在做客或是待客,我们都要尽力以此待人。当我们进入室内,就要把幽默力量反映出来。一个面带怒容或是神情抑郁的人,决不会比一个面露微笑、看起来健康快乐的人更受欢迎。秦始皇吞并六国前,意欲扩大御花园,大量饲养珍禽异兽,但是这要消耗许多民力国力,可是皇上的命令谁都不敢违抗。当时,有个诛儒叫优旃,能言善辩,他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打过来了,只需下令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足够了。”

这实际上是有意将鹿的作用夸大到不可能的地步,使秦始皇从这种谬性中想到必须养精蓄锐以对付可能来犯的种种敌人。秦始皇听后终于收回成命,听从了他的劝谏。

3.幽默比哭诉更能解决问题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某君房屋漏雨,每次请求修缮都没有结果。一天,单位领导视察民情,问及此君房子一事。人们以为他会大诉其苦,却没想到某君微微一笑说:“还好,不是经常,只是下雨时才漏。”妙语博得领导诸人一阵大笑。几天后,修房问题妥善解决。

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可以使愁眉笑逐颜开,也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破涕为笑;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也可以为勤奋者驱散疲惫;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情趣,也可以使欢乐者更愉悦。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淡然处之,正是超脱的高手,但若能化腐朽为神奇,化烦恼为乐趣,就更是一种新的超越,获得的情趣非常人可比。

4.“愚蠢”一点幽默无穷

通常,人们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力求给人留下聪明绝伦的印象,稍稍做了一点“傻”事,都要想方设法地掩饰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愚蠢”暴露给大家看。这几乎成了一个思维定式。正是这个定式给我们提供了施展幽默才华的空间。偶尔故意地装装傻,煞有介事地暴露一下自己的缺陷,人们初看之下会吃上一惊,不免对你产生疑问,继而加以思考,随即完全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进而佩服你的机智和幽默。有一个流浪汉闯进一个果园,他见到什么摘什么。苹果、梨什么的,摘了好多。一边摘一边塞进自己的怀里和口袋里。园主突然走过来,一把抓住他的衣襟,问道:“你怎么跑进我的果园来了?”流浪汉装作吃了一惊,只好答道:“对不起,老兄!这几天刮大风,是风把我吹到这里来的!”园主问:“你为什么要摘我的苹果和梨?”流浪汉:“风太大了,把我吹得东倒西歪,所以我碰到什么抓什么,要不风就把我刮跑了!”园主问:“你为什么把果子装到你的口袋里呢?”流浪汉:“真对不起,你来的时候,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呢!”

流浪汉偷摘园主的苹果和梨而被当场拿获,当然十分难堪,却又不得不找些理由为自己辩护。他厚着脸皮,东拉西扯,却不能自圆其说,被园主抓住要害,逼得无路可走。忽然间,急中生智,来一个故意装傻,把过人的机敏隐藏于痴呆木讷的表象之中。园主听了他最后一句话,会不免一怔,随即自然会哈哈大笑,佩服流浪汉的幽默,当然也会宽容他。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愚蠢有着很强的戏谑性。人们不会为一个人的聪明而发笑,也不会留意那些刻意耍弄的小聪明。愚蠢却是人们的聚焦点,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都乐于为之开怀。何况故作愚蠢本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对方和自己都明白其中的“呆傻”的成分,双方心照不宣,又抵制不住其俏皮味的诱惑,笑得也就更加地快意和自然。

应当注意的是,故作愚蠢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意思,要让对方稍加思考后就能明白。即要让对方很容易明白你的“愚蠢”是假的,是你故意运用它来制造幽默。不然,对方对你的“愚蠢”百思不得其解,不仅领会不到你幽默的本意,反而会真的认为你是一个愚蠢的人,这可就糟了。

5.字词拆合幽默术

有人把幽默艺术索性称作为“语言的艺术”,这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幽默十之八九都和语言本身的灵活运用有关,要是离开了语言,幽默的世界将会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那该是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

语言之所以能够促成幽默,不外乎几个特点:一是它往往有一语多义、一义多语的情况;二是语言中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的情况。谙熟幽默技巧的人往往抓住语言的上述特点,或是变换场合,或是强作扭曲,引人联想,从而产生幽默诙谐的情趣。

字词拆合幽默术与此有所不同,它虽然也是语言幽默的一种,但它是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特点入手,并兼用上面我们提到的语言的其他两个特点,以个别字、词的拆离或组合为手段造成歧义,从而构成幽默的技巧。一位妻子对朋友埋怨她的丈夫时说:他有很多优点,但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那就是懒。让他干点活的时候,他总是满脸痛苦的样子。有一天,我实在对此忍无可忍了,于是开始质问他:“你到底是懒,还是毛病?如果是懒,从今天起必须分担一部分家务;如果有病,我宁愿侍候你一辈子!”他笑嘻嘻地回答了两个字:“懒病。”

丈夫不愿干家务,引得贤内助满腹牢骚,终于决心给他一次“最后抉择”的考验。看上去两人之间剑拨驽张,非大闹一场不可了,但丈夫却灵机一动,幽他一默,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口舌之争。

丈夫断章取义,从妻子所提出的前后两条“建议”中分别抽出了两个字:“懒”和“病”,使其意义与原来截然不同了。

按常规处理办法,面对妻子二者必居其一的要求,许多人为了挽回“一家之长”的“面子”,一定要跟妻子争个上下输赢来。但这是一种最不可取的做法,常言说得好,“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的确,在家庭中应该讲爱,讲夫妻之间的体贴和关心。另外一些稍微明智一些的人立即会察言观色,作出妥协,以换得夫妻感情上的融洽。

但最上策则莫过于上面提到那位丈夫了,“懒病”二字道出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狡黠,让火冒三丈的妻子一下子火气全无了,这样不是更进一步增强了夫妻之间的友好和默契吗?

上面这位朋友的丈夫采用的是就典型的字词拆台的幽默技巧。在应用中,拆未必一定要和合联系在一起进行,“一步到位”的简单的拆离同样可以起到幽默的效果。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位运用幽默的语言的大师,他常常将谈判中的对方驳斥得哑口无言,却又莫可奈何,以至于那些谈判对手在背后恶意地攻击说:“跟周讲道理,简直就像是在对牛弹琴!”总理听到这话时非常平静,略思片刻道:“对,牛弹琴!”

字词拆合幽默术的运用是对一个人应变能力、文化素质等综合因素的一种考验,因此具有较高的难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能不断地从生活和书籍的海洋里汲取知识,就一定会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字一词中发掘出智慧的幽默!

6.张冠李戴幽默术

对方明明说的是甲事物,我偏偏当他是说乙事物;对方明明是这种意思,我却故意误认为另一种意思,这就是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幽默术的运用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对方有意挑衅,试图让你感到难堪。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冠”直接给他“戴”回去,让他“自吞苦果”。由于预期与现实的差异性和戏剧性,幽默也随之而生。英国作家萧伯纳是一个富有民主精神同情穷苦人民的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抨击那些为富不仁的大亨、政客和贵族。因此英国的所谓上层人士对他是又恨又怕。一次,他到伦敦市郊的一条林荫小路上散步,迎面碰上了一位大腹便便的富贾。富贾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驴子让路。”萧伯纳微笑着说:“我则恰恰相反!”

这里,富贾以“驴子”暗指萧伯纳,萧伯纳却故作不知,巧妙地借同一主题回避的一句话——“给驴子让路”,将“驴子”的“桂冠”又原封不动地奉还给富贾,令他哭笑不得。我们在佩服萧伯纳的机智之余,肯定会报以会心的微笑。

第二种情况是双方无意间发生冲突,或自己不小心触犯别人而遭到责怪。这时候进行的回击不能像第一种情况下那样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而要尽量地缩小影响,转移矛盾。使用张冠李戴时也尽量避免直接“戴”回对方,而是“戴”到一个与双方都没有关系的第三者身上。因为“戴”得巧妙,幽默味也就自然流露出来。公共汽车突然刹了一下车,一个青年脚下不稳,直撞到一个姑娘身上。姑娘横眉立目:“德性!”青年忙道:“不,是惯性。”

姑娘说“德性”,是责怪青年行为不妥,有缺德之嫌。青年却巧妙地借一个“性”,故意理解为物理上物质的某种属性,再加以否定,代以“惯性”这一物理专业名词,既避免了与姑娘的争执,又委婉地解释了这一意外的原因,说明责任并不在自己身上,从而缓解了姑娘的怒气,消除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并且让笑在车厢内荡漾。

总而言之,张冠李戴幽默术在引人发笑的同时,既可以有效地驳回恶意的攻击,也可以缓和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至于怎样恰当地利用它的这种双刃的作用,使用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7.巧设悬念幽默术

巧设悬念幽默术,是幽默技巧中最常用的一种。这种幽默一般是先把自己的思路引入对方思维的轨道,然后,来个急转弯,把对方置入困惑的境地,即让对方“迷了你的道”,再用关键性话语一语道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听众在出乎意料之外,捧腹大笑。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只要充分调动起你的思维,就既能让你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又能让你的实际目的达到,这才是最重要的。幽默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此。请看下面的例子:从前,美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做生意。一天,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他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一个老人,径自走到台前。那位商人吃了一惊。老人在台上站定后,大声说道:“女主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大好处哩!”美国商人一听这话,连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先生,看您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你把抽烟的三大好处当众讲讲吧!老人微微一笑,说道:“第一,狗害怕抽烟的人,一见就逃。”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第二,小偷不敢偷抽烟者的东西。”台下连连称奇,商人更加高兴。“第三,抽烟的人永远不老。”台下听众惊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要求解释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老人把手一摆,说:“请安静,我给大家解释!”商人格外振奋地说:“老先生,请您快讲!”“第一,抽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哩,能不害怕吗?”台下笑出了声,商人吓了一跳。“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着,所以不敢去偷。”台下一阵大笑,商人大汗直冒。“第三,抽烟人短命,所以没有机会衰老。”台下哄堂大笑。此时,大家发现商人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

这则幽默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把听众的思维推向迷惑不解的境地,在把听众的胃口吊得足够“馋”时,才不慌不忙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使用巧设悬念幽默术,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不着边际。任何幽默都要求自然得体、顺理成章。如果做得很明显,就不但不能让人产生幽默,反而会觉得无聊乃至反感。(2)做好充分的铺垫,最好能在听众的急切要求下再将“谜底”泄露出来,做到天衣无缝,不要急于求成,让听众对结果产生错误的预料。然后再把结果娓娓道来,以使听众有个缓冲时间来领略幽默的趣味。

8.语意双关幽默术

话中有话,并且是令人想不到的话,十分诙谐风趣。

人类的语言是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特别是汉语,相同的一句话,因为场合、对象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说出来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同时有些词语本身就含有两种相反的意思在内,在特定的场合传达出与别人期望值相反的东西,幽默就应运而生了。语意双关幽默术存在的前提就是语言的多义性,利用这种多义性,言在此而意在彼,含有很强的幽默味。从前,有个人以为教书省心省力,但他只会《百家姓》头一句:赵钱孙李,就凭这,他真的开始教书了。他教得很仔细,一个字教好多天,学生、家长催他,他说:“不急,不能急!”久而久之,学生的家长犯了猜疑,教书先生也害怕被识破。一天,他领了工钱,趁天黑便悄悄地跑了。家长发现受了骗,提上灯笼,拿上棍子,紧紧追出村子,边追边喊,要把他抓回去狠揍一顿。教书先生吓得一头钻进谷草垛。家长打着灯笼找了半天没找到,自认倒霉,骂骂咧咧回去了。过了不久,这人又到别的村去教书混饭吃。人家问他:你的学问怎么样呀?他说:学问深浅一时难以说清,跟你这么说吧,我原先教过书,后来我不干了,他们还打着灯笼找我呢!

此君正是巧妙利用语意双关幽默术,让我们着实笑了一把。

语意双关幽默术作为一种实用幽默技巧,谁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它派上用场。比如你写一篇稿子被编辑批一句“不够成熟,显得有些幼稚”而退回,你就不妨幽他一默:“请当作儿童文学发表好了。”稿件质量不过关,显得幼稚,却给你提供了语意双关产生幽默的机会。“儿童文学”本来是指以描写儿童生活事件,体现童趣等为主的文学,你却把它嫁接到幼稚、不成熟上面,既避免了难堪,又制造了幽默。幽默就这么简单!

9.一线众珠幽默术

为了达到说明、服人的目的,我们往往喜欢采用罗列材料和证据的证明方法,而且容易取得辉煌的“战果”。那么,在幽默的王国中,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技巧呢?当然可以,我们在下面要向大家推荐的这种一线众珠幽默术就是证明。一线众珠幽默术是指为了做到说明自己。说服别人而针对自己所论述的主题罗列出一系列有关的理由,同时也引出幽默效果的幽默技巧。

一线众珠幽默术的特点就在于,尽管罗列出一大堆结构类似甚至相同的论据。但它们都是围绕着某个特定问题的。众线串众珠不算幽默,一线串一珠更平淡无奇,只有一线串众珠才能够称得上是幽默艺术。一位考官这样问一个考生:“为什么你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考生回答说:“我在小时候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我能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主意,决定做伟人的老师。”

这位女生的回答博得在场人员的一片掌声,结果她被录取了。

这位考生的明智之处就在于打破了常规思维和表达模式,以幽默取得对方的好感,以真实感受去胜人一筹。她用的就是用“伟人”这个范畴来贯穿前后自己所立志向的“众珠”的。一线众珠幽默术,既表达清楚了自己的中心意图,又出语精致、新颖、不落陈套,因而是成功的幽默语言。

10.自相矛盾幽默术

大家都知道自相矛盾的故事,讲话不能自相矛盾,言行不能自相矛盾。这是双方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起码的逻辑常识。但如果有意识地运用这种逻辑上的前后对立,却能产生幽默的趣味。因为这种不通的逻辑能带给人们一种意外,它能推动人们去思索这意外的内因,待明白真相后,往往会为这种故意的“自陷泥潭”而感到可笑。所以自相矛盾幽默术能产生很有哲理性的幽默。

平时在求职、求学期间,可以用一些隐性的自相矛盾幽默术让对方明白你的真实想法,尤其是一些敏感话题。所谓隐性的,就是表面看不出自相矛盾,但仔细一想就可以看到其隐藏的真实相法。也就是句子的表义真义相对立。当你求职时,招聘者如果问你对薪水的要求时,你不妨这样回答:“我不在乎钱的多少,我看重的是我的工作能力有所值。”瞧,多么“冠冕”的话,前面说不在乎钱的多少,后面说看重自己的工作物有所值,但物有所值靠什么体现,不过是薪水多少!钱的多少?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话,表面上却能给人以“敬业”的精神感动!

在人际交往中,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越是生疏的,越是彬彬有礼,而越是关系亲呢,越是可以开可怕而荒诞的玩笑。由于这类玩笑的自我矛盾性和非攻击性,因而十分风趣可笑。

自相矛盾幽默术的关键是要造成一种意义上的对立,从而产生逻辑上的抵触。它其实是一种“轻喜剧”式的幽默,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不论是讽喻他人的,还是自我暴露的,都能给你带来舒畅的笑意。

反话正说幽默术是用肯定语气表达否定意义的一种幽默。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用过一幽默术。当时,克林顿想让她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这一职务要求必须会说法语。奥尔布赖特会讲多种语言,且才于非凡,克林顿认为她是最佳人选。可奥尔布赖特对此职务并不热衷,她感兴趣是的国务卿的宝座。于是当克林顿就准备任命她为驻联合国大使的想法征询她的意见时,奥尔布赖特微微一笑,风趣地说:“我是会说法语。”

反话正说幽默术适用于许多场合,例如求职、求学、求爱、寻找帮助,打发客人等。“我能胜任那个工作”比“我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强。说“你会成为诗人,因为我看过你的画”比“你的画画得太臭”中听。反话正说的幽默就是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把反面的意思暗含在正面肯定的话语中,使对方由字面的含义悟及其反面的本意,从而避免尴尬,产生幽默。

11.反话正说幽默术

朋友好久不见,突然见面,发现他长胖了。你可以这样调侃:“你越来越来膘了!”这带点戏谑性的幽默似乎不太难。如果换成正话反说:“啊!你怎么越来越苗条了!”幽默的表达令你的朋友嗔怪地笑起来。

从字面上讲,这似乎荒诞不经,但从深层次上理解,它传达出另一层意思,虽不明言,却了然于心。二者一对照,反差很强烈,谐趣就形成了。

还有一种是反话正说,表面是肯定,实际是否定,形褒实贬,形成大起大落的语言变化,透示出诙谐之乐趣。

这些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相声、小品之中。有一篇名为《挤车的诀窍》的讽刺小品,正儿八经地说着反语。朋友,你可知北京乘车之难?……上下班乘车都成了一门学问。先说上车,车来时,上策为“抢位”——犹如球场上的抢点。精确计算位置,让车门正好停在身边,可先据要津之利。当然,必须顶住!此中诀窍是:上身倾向来车方向。稳住下身,千万莫被随车来的人流冲走。中策则贴边。外行才正对车门,弄得拥来晃去,上不了车,枉费心力。北京人不同于外地人,哈尔滨人上车是“能者为王”,上海人多少会顾及颜面,但动辄大呼小叫,使你无心恋战。北京人又想讲点风格又想早点上车,但决不会在车门前上车。最好的办法是贴住车厢,装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一点一点地把“无根基”者拱开。只要一抓住车门,你就赢了。老北京都精于此道,所以售票员洗车,从来无须擦车门两边一那全是老北京的功劳。下策呢,可称为“搭挂”,将足类嵌入车门(万勿先进脑袋),而后紧靠车门,往里“鼓拥”,只要司机关不上车门,他就得让你上车。

这里反话正说,表面教人不守秩序,实际是讽刺不守秩序之士。由于这些以肯定语气讲的话是明显荒谬的,因而才是可笑的。

12.引石攻玉幽默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石攻玉幽默术就是借用另外的人或物,通过类比、夸张、拟物(人)等各种手法,摆脱当前的困难,借以创造强烈幽默的一种应对技巧。

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引石攻石,以玉攻玉,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会导致正面冲突,产生恶化,心理对抗,毫无一点幽默性可言如果引石攻玉,借用他人(或物)给对方以鲜明的攻击,不但可以巧妙地摆脱困境,避免正面冲,而且也会产生强烈的幽默情趣。一位顾客走入美容品商店,问那位秃头胖脑的老板:“你这儿的美容霜真的能使人永葆青春吗?”老板眉头一皱,拉过旁边年轻的小姐,大声说:“妈,她居然怀疑我们的美容效果,让她看看你的皮肤。”

这位老板运用的就是引石攻玉的幽默术。借用旁边售货员小姐,通过夸张荒诞的方法,向她喊“妈”,回答了那位顾客的疑问。“石”是旁边年轻的售货员小姐,“玉”是那位顾客。运用引石攻玉幽默术,这位秃头老板既回避了和顾客的正面争论,又巧妙地推销了自己的产品。它的幽默性就在于这种运用方式的夸张、荒谬性。售货员小姐本来是很年轻的,年龄也肯定比老板小,可秃头秃脑的老板居然向她喊“妈”,把她的年龄反而提升到自己之上。而她的皮肤没有随之“提升”,虚假的年龄与真实的皮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幽默之趣便从这种巨大的反差和荒谬的夸张中油然而生。

13.将计就计量体裁衣幽默术

将计就计量体裁衣幽默术,是指当遇到他人不正当的要求或诘难时,借用其思维模式或语言结构上的有关特点去反驳对方。

将计就计量体裁衣幽默术的特点在于明知谬误而不直接揭露,而是照猫画虎,使对方太阿倒持、哭笑不能。所以该幽默术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方论点的荒谬性,自己将这种荒谬作为一种前提接受下来,并推出新的结论,施之于对方,令其自作自受。一个吝啬鬼的公司老板叫秘书去为他买酒喝却不给他钱。“先生,没有钱怎么买酒?”老板说:“用钱去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但如果不花钱买到酒,那才是有能力的人。”一会儿,秘书提着空瓶子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你让我喝什么?”秘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先生,从有酒的瓶中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但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呢!”

买酒需要钱,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老板却故意刁难秘书,给他难堪。但事实上,不用钱又想“买”到酒本身已说不通,更不用说它到底能否作为判断一个有能力的标准了。照常规的做法,很多人可能碍于情面,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自认倒霉;有些人则可能要跟老板讲一番没钱何以能买酒的道理。其实两种方法都不如秘书所采用的那种方法来得明智机巧、诙谐有趣,这就是量体裁衣法。

秘书依照了对方的思维模式,即用某种绝不可能达到的要求可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