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23:57:1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赞美

赞美试读:

前言

请问:“世界上谁的力量最大?”

是大象。

错也。

那是原子弹?

还是错也。

是人类的语言。

古语说得好,人之所言,一言九鼎。然而,赞美之辞又是人言之中最最之重也。一句赞美的话可以让成功人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可以让悲观低落的人恍然猛醒奋起直追;一句赞美的话可以让你心中的爱人乐开了怀,进而慢慢投入你的“天罗地网”,也可以让你失去的恋人淡淡一笑表示一生之慰。

既然赞美的力量如此之大,那么,还等什么?快快加入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吧,让我们一起沐浴在赞美的阳光里。

在现实生活中,赞美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赞美之辞可以起到起死回生之效,也可以有还老返童之奇迹。现实生活中,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老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

本书内容丰富而全面,围绕“赞美”二字展开了探讨。可以很自豪地说,本书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以“赞美”作为书名的著作。本书作者详尽深刻地阐述了生活之中的赞美艺术,读来畅快淋漓,快哉!

为了此书的顺利成稿,作者们辛苦半载。花开花落,已是北京最热时,作者们忍着酷暑,在汗水中划上了此书正文的最后一个句号。

本书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由米春艳完成;第二章~第四章由艾丹完成;第五章~第七章由赵媛慧完成;第八章~第十章由谷祥帅完成;第十四章~第十六章由杨彦完成;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由秦丽完成。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一致谢。第一章 赞美,社交的润滑剂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你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强者,就必须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而要建立并维持这种很好的人际关系,你就必须开口赞美他人,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持久、最深层的渴望便是对赞美的渴望。学会赞美别人是日常交际过程中的秘密武器。一、吃不到葡萄,葡萄仍然甜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过人一筹,当然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成绩时,一些心理素质不高的人,往往恨其不能据为己有,因而炉火中烧,就不可能坦然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办事能力强变成了爱出风头。甚至某人好心来帮助你,变成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对于他人的优点、成绩要么不屑一顾,讽刺挖苦,甚至是进行诽谤、打击、报复。而对方往往也不是省油的灯,这就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使事业严重受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美。优点和长处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某人长得漂亮,知商很高等等,对于别人优点与长处的肯定不仅不会贬低自己的位置,而且可以使旁人从中认识到你自身所具备的优良素质,从而获得他人的称赞。战国时期,公子重耳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鲍叔牙辅佐重耳;而管仲则为公子小白出谋划策,最终公子重耳当上了齐国国君。重耳想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说:“公子如想统治齐国,任我为相就足够了,而公子如果想一统天下,则非拜管仲为相不可。”最终,重耳任用管仲成为一代霸主。鲍叔牙虽然不及管仲的才能,但却能坦然地欣赏管仲的优点和长处,并大力举荐,从而获得天下人的称赞,并得以留名青史。面对他人的成绩,我们首先应该懂得,成绩是他人勤劳加汗水,长期的拼搏所赢得的,我们应该坦然地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予以肯定,与此同时,检讨自己,虚心请教,学习他人的勤奋向上的精神,主动请其向你传授学习工作的要领,不仅是对他成绩的一种高度的赞扬,而且也是督促自己前进的一次机会。既有利于你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提高你处世水平的一次锻炼。这岂不是一箭双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要坦然的欣赏虽人的优点和成绩,还需要相当的自信和勇气。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别人比自己强的情形,而赞美之词那怎么也说不出口,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对方,一时间心理失衡,没有勇气为对方喝彩,要么觉得“不好意思”,要么认为自己与之相比,结果昭然自明,不用多此一举,要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赞美了也不会引起重视,还害怕会引起非议,被人误解为是溜须拍马,结果不仅失去了一次坦然欣赏别人优点与长处的机会,也失掉了一次抛弃自卑与胆怯心理的机会。众所周知,迈克乔丹是一位超级篮球精英,但他却对别人说队友皮彭在投三分球方面比他更有天赋,还说皮彭扣篮方面也比自己胜出一筹。皮彭虽然是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而乔丹即处处对其加以赞扬,一方面,反映了他自我挑战的勇气,另一方面也是乔丹自信心的体现。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棋逢对手,不妨采取“吴越同舟”的策略,同对手友好相处,对其优点成绩大大方方的表示祝贺,送上一束含小一鲜花,另一方面,奋力追赶。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要数日本人了,日本对于其经济在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解释是:“我们日本国民的一大优点是,对外人不停地鞠躬,不停地说好话。可以说,善于发现虽人的长处,善于赞美别人是日本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纪中叶日本从战争的废墟堆里站起来,抓起“赞美”这杆新式武器,开始了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发展民族产业的进程。今天,日本已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超级大国,但日本国民将“赞美”这种武器更广泛运用在了经济领域,如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他在阐述他的推销秘决时说:“推稍的秘雇在于研究人性,研究人性的关键在于了解人的需要,我发现对赞美的渴望是每个人最持久、最深层的需要。”而要慷慨地赞美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就必须坦然接受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富兰克林有句名言:“良好的态度对于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正如机油对机器一样重要。”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不妨试着去发自内心地赞美一位与你正相互竞争的同学或者是同事,甚至举荐一位有可能位居你其上的职员给老板;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赞美。二、鼻梁上架望远镜——目光要远大

赞美别人不光要慷慨大方,而且要有远见卓识。赞美要符合实际情况,称赞他人时如老用一些过激的形容词,就会言过其实而让人扫兴,要深入了解对方的能力,性格、经历、成果等,赞美起来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另外,善于称赞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因为经常称赞的事让人感到厌。总之,要使自己的赞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且要赞得具体、贴切、与众不同。

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您所要赞美的人和事,使自己的赞美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话音未落”式的尴尬状况并不少见,你刚夸他做事小心谨慎,他却冷小防捅个大漏子让你看。事情还没有完成之前,一定不要轻下赞词。因为说法家就在最后关头事情就宣告失败了。有些人见到事情成功在望,便禁不住大加赞叹,夸下海口:“这回肯定赢定了。”结果都失败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我想,这种落人笑柄的事情,每一个明智而体面的人都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

秦始皇想要侵占楚国。他问李信:“我想占领楚国,需要多少兵力才够呢?”李信颇为得意地称二十万已足矣,而老将王翦却说非要六十万不可,秦始皇认为以最少的兵力占领楚国最好不过,盲目赞美李信,并任用李信攻打楚国,结果大败而回。秦始皇不等事情成功,便口无庶拦地把话说绝了,结果犯了平常人的错误,真可谓是其潇洒人生的一大败笔。前车之鉴,今事之师,因此在赞美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赞”。对于一些相对稳定的东西,如一个人的性格、习惯、容貌等等称赞起来较容易,而一个人的行为态度等往往秒容易琢磨,称赞时一定要小心。俗话说: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做一辈子的好事就难了。因为人迫于某种压力和需求。有时难免会做错事。因此赞美一个人千万不要就事论事。这样一不小心,你就成了一位目光短浅的人了。

赞美别人要善于从小事着手,于细微之处见高下。注意赞美对方轻不易为人知的优点。

一个人无论他怎么差劲,也会有一二个值得赞美的优点。例如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或许长相难看,但牙齿长得很漂亮,或者皮肤很白等等,要善于抓住这些地方对其加以赞美。也许有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小优点,但无论如何,你的赞美一定会使她心情愉快。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美貌绝伦的父子,如果你老调重弹,夸其美得如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往往引不起她多大的兴趣,如果能找出她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则往往可以使对方感到意外的惊喜。

赞美别人需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充分发掘别人成绩的意义并推测将来的影响,因为赞美一个人的行为和贡献比赞美他本人好,但一定要说中要害,这样你的赞美才会上品位、上档次。

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他的贡献,你的赞美不光显得具体而贴切,而且会让人觉得特殊而真诚。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成绩,还可以避免偏见或功利主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与其对一个人说:“你真了不起。”不如仔细阐述他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应或经济效益。赞美一个人的工作,会促使他工作时更加卖力,赞美一个人的行为,他的行为则会大有改善。但赞美的话必须一语中的,就像射箭要射中靶心。赞美别人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和认真的态度。因此赞美别人时,千万不要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千万不要对你年老的母亲说:“你看起来比我姐还年轻。”这样你只会招来一顿狂骂。三、宰相肚里能撑船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要善于赞美别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灵活处世,潇洒自如,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

一个人只有具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慷慨地让别人分享自己给予的赞美。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快乐因为分享而加倍。”赞美也是如此,你给予别人你的由衷的赞美,就等于给予了别人奋进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嫉妒心强,那他就永远也体会不到给予别人赞美,所得来的快乐。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付出了多少,而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少,因此,只有放开胸襟,大胆说出你对别人的赞美,生活才会变得更精彩。

任何一个人都有别人无法企及的优点,都有我们值得赞美的地方,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要想赞美别人,还必须有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谦虚精神。孔子堪称一代宗师,都亲自到老子的家中去问礼。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的演出过程中,因为一句台词得到他人提醒。事后,他专门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以表达对这位“一字之师”的赞赏之情。从所周知,郭沫若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当一位演员随机说聘句更好的台词时,郭老不仅拍案叫绝,还作文致谢,这不仅体现了郭沫若博大的胸襟,还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郭沫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谦虚。

赞美别人还应该懂得,太阳上也有黑点。因此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而人在看自己时,往往只看到了优点,而在看别人时,却将过多的眼光集中在了人的缺点上。因此,我们要善于容纳别人的弱点和缺点,去发掘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将他全盘否定。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出他的可爱。”对这样的人进行赞美,更加体现了你的博大的胸襟。宋真宗手下有两位得力的大臣,一位是王旦,为人襟怀坦荡。另一位是寇准,他虽然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却喜欢揭人短处,每每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不是。王旦却经常称赞寇准。宋真宗因此更加佩服王旦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德,越发器重他。

牙齿和舌头都经常打架,人和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如果你每件事都耿耿于怀,那是愚蠢的行为。你如果沦落到背后想尽办法,贬低别人,企图将人打趴下,甚至是恶意诽谤,那则是小人的举动,几乎为人所不齿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与他人产生了矛盾,面对他人的敌意态度,不妨笑脸面对,不妨来个温言柔语如清风,夸言赞语似甘露,最终他人肯定回心转意,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如一单位里小王和小张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小张生遇到小王必冷嘲热讽一番,有一次,小张的一篇文章发表了,单位的人却一无所知,小张觉得委憋闷,整日愁眉苦脸,小王看穿了小张的心思,便大张旗鼓地在办公室里公布了这个消息,并向小王表示祝贺,小王在欣喜和陶醉之余,向小张投去了感激和钦佩的目光,从此,小张不仅和小王重归于好,而且得到了同们的一致称赞。

要想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诚挚的去赞美一个人,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人际关系日显重要的社会中,左右逢源,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每日心情愉快,笑口常开。四、学会赞美,定会马到成功

根据美国《幸福》杂志下属的名人研究会研究的结果表明:人际关系的顺畅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而赞美别人是处世交际最关键的课程,因此如果你懂得如何去赞美别人,再加上你聪明的脑袋,还有脚忠实地的精神,就等于事业成功的一半,从很大意义上讲,学会赞美他人是事业成功的阶梯。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搞好你的人际关系,使你在事业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赞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有效的感情投资,当然,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对于领导的赞美,能使领导心情愉悦,对你越发重视,对于同事的赞美,能够联络感情,增强团队精神,在合作中更加愉快。对于下属的赞美,使你赢得下属的敬重,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从而更好地协助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对自己生意伙伴的赞美则会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你是一个商人,学会赞美你的顾客,则会拥有更多的顾客回头率,一位精明的售衣商往往会说:“太太真是好眼光,这是我们这里最新潮的款式,穿在太太身上,太太一定会更加漂亮。”几句话,这位太太肯定眉开眼笑,马上开包拿钱。美国的商界奇才鲍罗齐就曾说过:“赞美你的顾客比赞美你的商品更重要,因为让你的顾客高兴你就成功了一半。”

赞美对于你的家人、朋友同样重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则万事兴旺,作为父母,适当地赞美自己的孩子,可以使孩子更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勾通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另外,朋友之间适当的2是必不可少的,朋友地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佚名说:“没有朋友的生活等于死亡。”而朋友之间相互赞美是朋友产生的前提之一,因为既然成为朋友,就一定有双方相互欣赏的一面。

学会真诚的赞美是使这符合时代的要求,是衡量现代人素质一人上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交际水平的标准。学会真诚的赞美是性情休养的需要,有助于使自己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同时,赞美别人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因为压力而产生动力。因为你赞美别人就意味着你肯定了他人的优点与成绩,相对应的是,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人只有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某一个班上有两个同学同名同姓,其中一个成绩特别好,而另一个同学则成绩平平,一天,成绩一般的那个同学对成绩好的那个同学说:“我俩姓名一个样儿,而你的成绩却每次都高我一大截,我真是打心眼儿里佩服你。”不过,后来这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变压力为动力,最终还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学会赞美别人,可以给你带来远见卓识,可以让你拥有宽广的胸怀,这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备的性格和修养素质,同时学会赞美别人,可以使你获得真挚的友情,可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此路不通还可以走彼路。赞美人还可以使自己产生压力感和紧迫感,从而成为进步的动力。如果您学会了赞美别人,你就拥有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美国第四十任总统里根,出生于美国的平民家庭,先后从事过多项职业,60年代中期开始弃商从政,198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里根在78岁生日时对记者说:“在我14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对我说,千万别忘了发现别人的长处,多说别人的好话。从此以后,我牢记这句,甚至在梦里也不忘赞美别人。可以说是我的母亲塑造了我的一生。”里根总统的话再次证明了一点:学会赞美他人是你成功的阶梯。五、步入误区,人命关天

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优点、长处等表现出的一种认可,赞美在日常生活中和处理人际关系时有着她独特的魅力。

赞美能让小孩子认识美、追求美,赞美能让年轻人斗志昂扬;赞美能令老年人精神焕发;赞美能令灰姑娘变成可爱的公主;赞美能让不快乐的人变得开心……

然而,世界上任何事都有他消极的一面。对赞美而言,它本身不存在这些消极影响,赞美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让被赞者觉得自己还行,让他们开心。但是如果你对赞美把握的不好,往往会陷入赞美的误区,因而产生消极的后果。

赞美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夸大空洞的赞美等于奉承。

本来许多人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而且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时有些人带着取悦于这些人的目的开始了他们的赞美。什么“这件事只有你这种人才才能做好,除了你,别人看也看不懂。”或“啊,简便是我的偶像,从来没有人能把这事处理的这么完美”或大堆的“真伟大,真高尚”之类。我想赞者不感肉麻,听者都嫌恶心了。其实,这已经带上了很浓的奉承意味。

赞美和奉承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称赞。赞美是真诚的,无所求的。奉承是虚假的,有目的。下面我举例加以区别他们。

例一:卡耐基一次在邮局中排队等待着要发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那位挂号邮员对他的工作很烦恼:秤信封、递邮票、找零钱、开收据,同样单调的工作,单调的语言,年复一年。卡耐基觉得应说点能让邮员高兴的话,恰好他顿然发现了一样值得他赞美的东西。

当邮员秤他的信时,他热忱地说:“我真愿意我有你这么一头头发。”

邮员抬起头,惊讶的样子,他脸上微笑发光,“现在不如从前好了。”邮员雾气的说。但卡耐基还是确切的说:“虽或稍减从前的光亮,但仍极出色。”

邮员非常喜悦并说:“许多人曾赞美我的头发。”

我可打赌那天邮员出去吃午饭时脚步轻松,可打赌他那晚归家把这事告诉他的妻子。

后来,一个人问卡:“你要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呢?”

卡说:“假如我们这样卑贱自私,不能给出一点快乐,不能给人一点真诚的欣赏。而要从对方勒索相当的报酬——这将证明我们的气量比酸苹果还小。我们将遇到我们绝对应得的失败。不错,我的确要从那人得到些什么,我要得到些无价的东西,而我得到了。我得到了我为他做了些事而他不能报答我什么的感觉。”

从卡耐基赞美邮员的目的和真诚上我们确定了这不是奉承。但如果他是为了能不排队而赞邮员好让他先寄信,你还能说这不是奉承吗?

其实一谈起奉承我就想起了中国古代跪在皇宫大殿中大呼万岁的臣子们。虽然也有李世民那样想掩人耳目假装清明而纵容魏征的皇帝,但他们有谁不爱听顺耳的话。于是什么“圣上”“真龙天子”等词淡淡而出,这就是奉承,他们为了升高发财,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欲望,闭着眼睛说瞎话,不着边际的乱胡叫一番。

2.赞美要分场合,看对象,语言得体。如果你随心所欲,认为那些优美的词只要套在别人身上就是赞美,你就犯“张冠李戴”的错误,而且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公共场合中,爱慕虚荣的人喜欢引人注目,性格内向的人喜欢默默无闻。如果你在那时赞美前者温柔贤惠,静如处子,这样当时可能很受用,但当舞会,酒席开始后,她们想活泼一番时却被你的几句赞词死死禁锢。这时,她不恨死你才怪呢?如果你赞后者多才多艺,性格活泼等,当众人要他露个脸,来一段时。他结结巴巴,涨红了脸也无从出口时可能真想生吃了你。

也许你能保证不说“八十岁的老太太仍是一朵鲜花”但你是否能保证不犯上面类似的错误呢?赞美时多了解别人一分,不要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

3.赞美切忌喜大忘小。

许多人认为赞美别人主要是从他的突出方面来谈,其他的枝末节,可赞亦可不赞。

你认真想想:别人闪光的一面是最容易被发现的,也是别人赞的最多的,可以说已经听的麻木了,你再跑上去凑热闹,也肯定毫无效果。反倒是那些平时人们不太注重的细节受到赞扬更令人高兴。

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赞美一件微小的事,一个微小的进步更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印的记忆。

狄更斯在年轻时就想成为一名作家,但那么许多不幸围困着他。他从未能在一所学校读书超过四年以上,他的父亲因不能付债,被捕入狱,于是他只得自己独立生活了。他找到了在一间老鼠横行的货房中黏贴黑油瓶上的标签的工作。这时他还是不间断的写作,但他对他自己著述的能力缺乏自信。因此,他在深夜无人时才将他的一篇篇稿子邮出,以免别人笑他的稿子没被采用。最伟大的一天到来了,他的一篇稿子被采用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一先里的报酬,但有一位编辑称赞了他;一位编辑给了他承认,他非常的兴奋,也由此坚定了信心,后来终于闻名于世间。

如果你是位喜大忘小者,你会对当时的狄更斯表现的冷落平淡,他也就永远缺乏信心,世界上也就会因此而少了位优秀作家。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出赞美的误区,用赞美的力量给人以向上的动力吧!第二章 洞察他人心——赞美他人的前提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什么人说什么话。”除去其中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的消极因素,“有人说话”有其积极的意义,有什么人说什么样赞美的话,更会令我们在交往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一、什么样的山,你就唱什么样的歌

赞美别人,不单单就是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更重要的是根据对方的文化修养、个性性格、心理需求、所处背景、角色关系、语言习惯乃至职业特点、性别年龄、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恭维、赞美对方。

1889年,清廷任张之洞为湖北总督。新任伊始,适逢新春佳节,抚军谭继询为了讨好张之洞,设宴招待张之洞,不料席间谭继询与张之洞因长江的宽度争论不休。谭继询说五里三,张之洞认为是七里三,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眼见气氛紧张,席间谁也不敢出来相劝。这时黍列末座的江夏知中陈树屏说:“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制台、中丞说得都对。”这句话给俩人解了围,都抚掌大笑,并赏了陈树屏二十锭大银。

陈树屏巧妙且得体的言词,既解了围又使双方都有面子。这种赞赏就充分考虑了听者的心理和当时的境况。

话要因人而异,必须考虑几点因素:

1.听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对说话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比如要表述对社会嫉贤妒能现象的认识,听者为知识分子,可说“水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但这我就不能再照搬讲给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而可以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俗话,对方会更容易接受,讲话才会有效果,赞美人同样如此。

2.听话者的个性性格。对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可以为多赞美他,他会很自然接受;如果对方比较内向、敏感、较严肃,你过多地赞美他,会使其认为你很轻浮、浅薄。因此,在赞扬对方时要注意这一点。

3.听话者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交谈双方各有欲望,要迎合对方的需求讲赞美的话。一个不喜欢淑女型,喜欢个性鲜明,男孩子气的女子,你夸她如果长长披肩,长裙摇曳,定会娜婀多姿,美丽迷人,她也许不会感激你,还有可能骂你多管闲事。如果了解她的心理,夸她短发看起来又精神又有活力,她一定会开心。

19世纪的维也纳,上层妇女喜欢戴一种筒高檐宽的帽子。她们进剧院看戏,仍然戴着帽子,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对剧院的要求女客脱帽的规定她们不予理睬。剧院经理一日灵机一动,在台上说:“女士们请注意,本剧院要求观众一般都要脱帽看戏,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士——请听清楚——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脱帽。”此话一说,全场的女性全部自觉把帽子脱了下来:谁愿意承认自己年纪老呀!

这位聪明的经理正是利用了妇女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特点和感情需求,使原先头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4.听话音的性别特征。与不同性别的人讲话,应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体胖的女子,你说她又矮又胖,一定会令人反感;但你夸她一点不胖,只是丰满,她会得到几分心理安慰。不会因为自己胖而自卑。对同样体型的男子,你说他矮胖子,他也许会置之一笑。

5.听话者的年龄特征。你若想打听对方的年龄,不同年龄要采取不同方法。对小孩子可以直接问:“今年几岁了?”对老年人则要说:“今年高寿?”对年龄相近的异性不可直接问,要试探着说:“你好像没我大?”对年纪稍大的女性,年龄更是个“雷区”,问得不好讨人厌。一个40岁的中年女子,你开口道“快50了吧”,对方一定气愤不已,你小心地问“30出头了吧”,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6.听话者的心境特征。俗话说:入门休问非荣事,观看客颜便得知。在夸赞别人时,要学会察言观色。一个为事业废寝忘食的年轻人,一夜未睡,便可以称他“以事业为重,胀进心”;一个为了债务焦头烂额,心绪不宁的企业家,你夸他“事业有成,春风得意”,对方也许会认为你是在讲“风凉话”。这种赞美便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除了以上因素,还要考虑不同职业,不同宗教信仰等因素。列宁说:“对马车夫讲话应该不同于水手,对水手应该不同于对排字工讲话。”陈毅某次出访东南亚,一宗教界人士送他一尊菩萨,他见机谢道:“有了菩萨保佑,我更不怕帝国主义了。”这里陈毅借用宗教术语,显示了对宗教的尊重,对宗教界人士的谢意,有深意而乏风趣幽默。二、“拍马屁”别拍在马腿上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了多重角色,角色关系不同,说话方式就不同,赞美的方式也就不同。对朋友可以真心诚意地夸他,对领导要含蓄适度的赞美,否则会认为是“拍马屁”,对爱人要甜言蜜语地称赞,对长辈要恭恭敬敬地讨好,对小孩可以和蔼可亲地夸奖他。

有一个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以前从小玩的苦朋友就要向他求救。

一个见了朱元璋后说:“我王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某将军。”

朱元璋听后,心里十分高兴,就封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另一位苦朋友听说引事以后,也想到朱元璋那里讨个一官半职。他见了朱元璋,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起来:“我王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丛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煮熟,大家便抢了起来,结果罐子打破,撒了一地的豆子,汤泼在泥里。你只顾满地捡豆子吃,都不小心连红草叶子这到嘴里。叶子便在喉咙里,苦得厉害。幸亏我出了个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到肚里去……”

朱元璋在大殿上听了这些不顾体面的话,不等说完就喊道:“推出去斩了!”

两个穷朋友,叙述了同一件事,一个做了大官,一个丢了性命。归根结底是前者注意了角色关系,而后者却忽略了这一点。以前他们是一起玩耍的伙伴,但如今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贫民,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话语交际中的角色关系,按关系来源可以划分为六类:

姻缘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妯娌关系,连襟关系,儿媳关系,女婿关系等。

血缘角色之间的关系。以血亲连结在一起的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母女关系、父子关系、姐妹关系、兄弟关系、兄妹关系、姐弟关系等。

情缘角色之间的关系。以感情的缘故而连结在一起的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

业缘角色之间的关系。以职业的缘故而连结在一起的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同事关系、同行关系。

地缘角色之间的关系。即以地域为联接钮带。如同乡关系、邻里关系。

学缘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师兄弟关系等。

在交流中我们应当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关系,判断自己与交谈对象是否存在以上关系。又要注意判断面对的几个交谈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还要判断交谈对象如交谈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关系,只有准确、清楚地判断这些关系,才能使交谈进行通畅。《红楼梦》里人物繁多,关系复杂,因此许多人的话语都能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而掌握分寸、区分对待。如第56回写以总管贾府内务的王熙凤因病休养,王夫人只好让探春、李纨料理家事,由薛宝钗协助。探春提出了加强修理节约开支的主张,大家都赞同。这时平儿该怎么说呢?作为王熙凤的心腹,不能不维护主子的威望,也不能不赞扬探春的能干;既要附和说好,又要考虑实行新规定的困难和矛盾。若不多一层考虑,怎能说明自家主子为何没想到这个好主意呢?平儿于是说:“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艺儿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平儿确实有心计,有口才,怪不得宝钗称赞她:“远愁近虑,不卑不亢。”三、切忌“哪壶不开提哪壶”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赞美同样要抓住关键的赞美,这就需要洞察对方心理,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切不可“哪壶不开提哪壶”。

古代一位财主中年得子,非常高兴,摆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亲戚朋友见了小孩都拣好听的话说,有的说这孩子大福大贵,将来一定会做官,有的说这小孩一脸福相,将来一定家业兴旺。财主听了心里喜滋滋的,偏偏这时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死。”此话一出,财主的好心情也没了,酒席草草结束。

此人讲的确是真话,生老病死,谁也逃脱不了,但他不掌握财主的心理需求,冒冒失失讲出这句话,让人又气又恼。

有一次,相声演员侯跃文对他父亲侯宝林说:“爸爸,我最近听到一些反映,说商店里某服务员的态度,常给顾客冷面。我想写段相声讽刺一下。”

侯老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你想讽刺服务员,可你了解他们吗?工资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个钟点儿,多辛苦!再说,哪家不兴有个不顺心的事儿?谁能老有笑模样?又没吃笑素!顾客里头也有捣蛋的,遇上那号人,你乐得起来?我不是说服务员有缺点就不能讽刺得先去搞点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体谅人家的难处,那才能写出感情,批评得入理。”

侯老的一席话,充分体现了对他人的。只有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的苦怒哀愁,才会把握好说话的内容与分寸,才会知道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赞美对方。

那么人的心理需求究竟是什么呢?较全面、有影响的研究要属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如欲望是多种多样,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归纳起来有五个层次:(1)一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吃、睡、性及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工作、身体、老年生活的安全保障,要求生命财产不受损害;(3)群属需要,也叫社交需要。指希望亲友、同事关系融洽,希望自己归属到某个群体或集团,或为其中一呐喊,有所依靠,得到照顾;(4)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个、能力和成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得到社会的承认;(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实现自我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尊重需要的满足程度形成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因此,对他人的尊重和赞扬也许是微小的,但取得的效果却是巨大的。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样实验:他们从一班大学生挑出一个最平庸自卑,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特意安排她的同学对她改变看法,对她表示喜爱和赞扬。于是,从这天起这个姑娘周围充满的赞扬和热心的帮助。有人夸她,有人说她心灵手巧,有人送她礼物,有人每天与她一起回家……奇迹发生了,一年以后,这个原本默默无闻,自卑感很强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有声有笑,充满处分主,她的学习成绩和仪表风度和以前比也大有改善,像是换了个人。

赞扬和鼓励确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你懂得一个人最需要什么。

如上面的那个姑娘,她以前是那么卑微、胆怯,这样的人需要、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那么是否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一个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人呢?

这样的人同样也需要,并且会时常为之感动,除了那些每月总在他左右极尽奉承的人。

在日本历史上身为摄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权倾一时,不可一世。这样的人还需要别人的关怀吗?然而下面这件事则体现出他与一般人同样的心理需求。

有一年,他听说松蘑大丰收,便突然提出要亲自去采松蘑。但时时令已过,哪还有松蘑的影子。家臣不得已,只有在他要去的那块地前一天插上松蘑。第二天秀吉来了,看到满地松蘑,不仅赞叹道:“太好了!”这时,有位善于投机的家臣告诉他这些松蘑都是临时插上的。其他家臣得知有人告密,个个魂不附体,因为他们知道秀吉这个人对不忠诚他的人向来是严惩不殆的。但这次秀吉笑着说:“这是大家为了满足我的愿望才做的,是一片好心。好久没见到这样的松蘑了,又勾起我对往昔农村生活的回忆,我很高兴。”

看来,“大人物”也需要虽人的关怀和赞美,并非都是不可一世的。而那些“小人物”,尤其是一些言行放荡,不大正派的人,其实也需要尊重的。

几个不三不四的人拦住了一个漂亮的女子,领头的一伸手摘掉了姑娘的帽子,显然不怀好意。姑娘没有破口大骂“流氓”,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说:“你……喜欢我的帽子,是吗?”“当然,帽子和人一样漂亮。”领头的戏弄道。“那最好给你的女朋友也买一顶。我想她戴上也会很漂亮。你不会随意戏型人的,对吧!”姑娘沉着地说。

领头的脸有些脸红:“当然,当然是。”“那么,你可要保护好她,省得帽子也被人摘去。”“对对,这……还给你。”这一群人灰溜溜地走了。

这位姑娘摆脱了这群人的纠缠。因为她给予他们尊重,让对方在没丢面子时赶快收场。

因此,任何人都需要尊重,需要赞美,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一句美好的赞美,能使我们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四、细微处入手,润物细无声

了解他人的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波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功夫,利用细小的刺激来影响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使赞美既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有极强的针对性。

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拍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为此基辛格一行非常紧张。

但事实出乎他们的意料。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他们。周恩来总理微笑着握着辛基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周恩来时,他的赞美更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是在香港学的吧!”又对斯迈泽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最后他握住洛德的手,“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总理简短的欢迎词里蕴含了高超的赞美技巧。他认识到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情,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他有意淡化了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细微之处,拉家常似的,对其语言才能、论文、家庭成员进行了一来回巧妙的赞美。既亲切又得体,缓解了对方的紧张情绪。对中国的领导人也顿生敬意,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真是一箭双雕。

周恩来总理能做到这一点,是事前大量细心准备的结果。他先对基辛格一行的工作、生活资料做了一定的了解,准确地提出他们在外交场合一般不为人所提及的细小之处。同时对他们来华心理做了大致分析。才会有外交场合出色的表现,亲切的言词。

人的心理有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但也有不稳定的部分,往往随气氛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细心的人就善于捕捉对方此时此地的心境,予以适当的赞美。

元旦晚会上,大家都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在角落里,只有小王一个人闷不作声,心事重重。这时主持人发现了他的变化。他想:“小王平时表现挺积极,做事挺热情,今天怎么了!”他又想到小王是新转来的学生,可能想以前的同学了。他于是对大家说:“小王是这学期刚转咱们班的。平时各方面表现很积极,与同学关系也很融洽,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家人了,共欢乐,共进步。现在,让小王为我们唱支歌,好吗?”小王听了这番话,被深深感动,感到了新班集体的温暖和凝聚力。很快与大家融在了一起。

主持人是个很细心的人,善于观察他人心理的细微变化,并用赞美,鼓励的话解开心中的不快。如果是个马大哈,只顾自己那么气氛一定不会很融洽。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正是各种各样的不同性格组成了千变万化的世界,要在这样的社会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艺术,尤其是一些难相处的人。

1.与性情急燥者的交往艺术。

性情急燥的人,容易兴奋,容易发怒,自我控制力差,动不动就发火,但这种人往往比较直率,不会搞什么阴谋诡计。而且他们重感情,重义气。如果对他以诚相待,他便会视你为朋友。

和性情急燥的人相处,可以采取宽容态度。当他对你发火时,可以置之不理或一笑了之。不要在气头上与他争吵。

歌德有一次在公园散步,迎面碰到一个曾对他作品提出尖锐批评的批评家。那位批评家性情急燥,他对歌德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我相反!”歌德幽默地说,还有那个人微笑。

于是一场无谓的争吵避免了。

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微笑,也许是与性情暴燥的人相处的一个很好武器,同时赞扬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这种人一般比较喜欢听奉承话,听好话。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赞扬他。与共交往,宜多采用正面的方式,而谨慎运用反面的,批评的方式。

2.与性格孤僻者的相处艺术。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有四个来源:恋爱、家庭、朋友和社会。一个人的孤独程度,取决于他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如何。

性格孤僻的人,往往表现为情感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整日禁锢在自己的天地,郁郁寡欢。他们往往是因为无法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缺乏亲情、友情、爱情,才会导致这种性格。若要以朋友身份与他们友好相处,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与你初步建立友谊。

性格孤僻的人一般不爱与人交谈。往往特别关心的事,也不愿主动开口。我们必须多主动引导他们谈话。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打开话匣子。谈话中要多留有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发表意见。由于性格孤僻的人往往猜疑心较重。所以说话要注意方式和措词,观察对方的反应。

与性格孤僻者初步交往后,要积极引导他们多读些书,多了解些见闻,以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交往深入,友谊升华。

多引导对方参加集体活动,使之从个人的小圈子里释放出来,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快乐。与大家接触久了,心境开阔,心情开朗,才能更好地相处下去。

3.与心胸狭窄者的交往艺术。

心胸狭窄者往往容不下人,容不得事。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便心生嫉妒;遇到于己不利的事便忌恨在心。《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便是这样。他是东吴的都督,为了抵抗曹操百万大军的南下,与西蜀丞相诸葛亮共商国计。周瑜见诸葛亮处处高出自己一筹,妒火中烧,屡次加害;诸葛亮则处处从联合抗敌的大局出发,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从而保证吴蜀的军事联盟,打败曹操83万大军,为自己事业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在与心胸狭窄者如何交往方面树立了典范:

要有大度的气量。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与心胸狭窄者相处,要有宽大的胸怀,以此感染对方,不可与他斤斤计较。

但不是人生下来或想有气量就有的。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诸谒亮之所以对周瑜的迫害毫不计较,因为他心系国家,胸有大志,以大局为重,不以个人恩怨得失处理国事。重大业而轻小侮。

其次还要看忍让的精神。忍让,绝不是软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它是心怀宽的表现,是目光远大的表现。周瑜之所以心胸狭窄,因为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全局出发,而只盯上诸葛亮比他强这一点。而诸葛亮“大人不计小人过”,巧妙地同周瑜进行斗争,使他破坏联盟的计划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心胸狭窄的人极容易错误地估计形势,错误地对待人和事。因此,对心胸狭窄的人发扬忍让精神,绝不意味着迁就他的错误。六、举手投足,传情达意

体态语言又叫人体语言,态度语言,举止语和动作语言。它是口才与交际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研究家发现,在交际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45%是有声语言的作用,而55%的信号是由体态语言表达的。因此,赞美对方,除了从语言了解对方心理外,从体态语言了解也是必不可少。

体态大体可以分为头面部、手势、身体的姿态的动作三大部分。

1.头部动作

身体直立,头部端正,表现的是自信,严肃、正派、自豪、有勇气、有精神的风度。所以当众讲话,一般头部要端正,不可摆来摆去。

头部向上,表示希望。

头部向下,表示谦逊、内疚或沉思,为某事忧愁或因做错事而悔恨。

头部向前,表示倾听、期望、同情或关心。

头部向后,表示惊奇、恐惧,退让或退疑。

点头,表示答应、同意、理解或赞许。

2.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变化敏捷而细致,真实、准确反映人的心理,因此,在未开口之前有其表情,也可以得到一些信息。

脸上泛红晕,多因害羞、激动或内疚而成。比如做错某件事,羞愧难当,自然而然脸便红了。与人激烈争吵,或因某事激动也会脸红。

脸色发青发白表明生气、愤怒或受到惊吓异常紧张。

此外,眼睛、眉毛、鼻子、嘴更能表现丰富细致,富于变化的表情。皱眉表明烦恼、不同意、甚至盛怒:扬眉表明兴奋、庄重等情感;眉毛扬起后再降下,表惊讶或悲伤。“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飞溅火花,哀伤倾泻泪雨,它给笑声增一层明亮的闪光。”眼睛传达了无数的信息。正视表庄重,仰视表思索,斜视表仇恨,俯视表轻蔑。

此外瞳孔的收缩也表明了人的心理。在喜欢的事物面前,瞳孔会放大。据说,古代波斯的珠宝商人在出售首饰时,总是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能使顾客瞳孔扩张,商人就将价钱要得高一些。此外,恐怖、紧张、愤怒、疼痛时瞳孔也会扩大,厌恶、疲倦、烦恼时瞳孔会缩小。可见,瞳孔与心理关系密切。

眼睛还有个特点,便是强烈的眼神。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表明眼神确实能表达人的心理。情侣之间长时间的对视,是心与心的交流;两个互相倾心的人,不经意的目光交视,也会撞出爱的火花。在一般的交谈下,眼神要亲切自然,不要死呆一个地方看,也不要左右移动。一般要注视别人的眼睛,以更利于交流。

嘴巴所传达的感情也是不容忽视的。

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嘴唇半开,表示疑问、惊讶。全开则表示惊骇;微笑,表示善意,礼貌和喜悦;嘴唇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嘴唇上撅,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绷紧,表示愤怒,对抗或决心已定。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次测试,他将许多表现某种情绪的照片横切之后同志综合复制,如把痛苦的眼睛与表现欢乐的嘴巴合在一起。结果证明,观看照片者受嘴的表情的影响远胜于受眼的影响。可以看出,嘴比眼能表现出更多的情绪。

3.手势语言

手势是人的第二张面孔,可以传达多种心理。手心向上,表示坦诚直率、善意礼貌、积极肯定、幽默风趣;手心下向,表示抑制、否定、贬低、轻视、反对;抬手表明请对方注意,自己要讲话了;招手表示打招呼或请过来;单手挥动表示再见;伸手表示想要什么东西;藏手表示不愿交出某种东西;摆手,表示不同意,请走开或咱们一起走。两手叠加,表示相互配合、相互依靠、团结一致;两手分开,表示分离、分散、消极、作罢;拳头握紧,表示挑战、决心,显示力量和团结,提出警告;大拇指,表称赞;伸食指,表示指示方向或事物,训斥或命令;多指并用,表示列举事物种类,说明先后顺序。手心向外的式手势表分隔、对抗、矛盾不相容、观点对立等;双手挥动,表示呼吁、号召。

手的作用是巨大的。《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土财主严严监生,临死前还要伸出两个指头,久久不肯断气,还是他老婆最了解他,知道他怕点两根灯草费油,于是掐灭了灯草,他才断气。看来小小的五根指头所传达的感情却是丰富多彩的啊!

其实,人身体的每一头到脚都会传达出某种心理,而且它们是连贯的、协调的,表达出共同的情感。

比如鲁迅在谈到“左联”五烈士的牺牲,他的声音突然变了,他深情地像致悼词的给听众描述了他对五烈士的印象。突然,他像是为了摆脱一股沉重的压力似的,动一下身躯,从藤椅上站了起来:“他们五位被杀害了!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显然,鲁迅先生这个突然站立的大幅度动作适应了演讲的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是悲愤之情的自然流露。

因此,洞察人心理,体态语言也很重要。第三章 赞美他人的保障——精通说话之道

想要赞美他人,让对方感觉名副其实,句句在理,头头是道,也不是件易事。光靠你“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地讲话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讲话的技巧,懂得赞美他人,重“质”不重“量”。一、不是“德性”,是“惯性”

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力量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和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的关系,并改善你对自己作真诚的评价的一种艺术。现代人需要幽默,可以说如同鱼需要水,树木需要阳光一样。具有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幽默修辞,是幽默语言常用的表现手段。

幽默的语言借助于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对词语的调整、句式的调整,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更能显示出语言的幽默魅力。

有这样一件事:公共汽车上,由于急刹车,一位老人撞在前面一个姑娘身上。这个姑娘很不满意,用北京方言嘟了一声:“德性!”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位任大学物理系教授的老人不急不恼地说:“不是德性,是惯性。”车厢里的乘客哄然大笑起来,一场将要发生的冲突化解了。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幽默是解除紧张局面的灵丹妙药,是随机应变的有力武器。但幽默决不是低级趣味,幽默追求的境界是哲学的飘逸和思想的简朴。

使用愚蠢的、低俗的、笨拙的、肤浅的、油滑的、尖刻的言语不是幽默;油腔滑调地耍头、卖滑稽、出洋相,不是幽默。幽默产生的笑是含有严肃内容的笑,幽默的语言要具有高雅的风趣。

幽默的语言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它必须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它的运用要服从于思想、情感的表达。仅以俏皮话、耍贪嘴、恶作剧来填充幽默的不足,换取廉价的笑,是浅薄的。幽默是日常语言的巧妙组合,以深入浅出见功力,正如清人李涣所说:“妙在水到渠成,无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明白了幽默的“玄机”,现在来学两招吧,保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得上。

仿拟。故意模仿现成的语、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临时创造新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称“仿拟”。

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效果: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批评某些干部为评级而争吵,落泪时说:“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里运用的就是局部改动名句的仿拟之法,显得俏皮成趣,批评有力。

歪解。俗话说:“理儿不歪,笑话不来。”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问题进行自由解释,把“瓜”强扭在一起,造成不合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说鸭蛋是怎么来的,答盐水煮的,便显平淡,若回答是咸鸭子生的,则会令人忍俊不禁。

降用。故意使用某些“重大”、“庄严”的词语来说明一些细小,次要的事情,这种表达技巧便是“降用”。这种方法可以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对方思考,令语言风趣生动。

例如某报有文评价影星葛优,称其为在前额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影星。这种将知青上山下乡时用的语句降用在葛优的额头上,既表明他的特点,又表明他的成绩,可谓一举两得,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自嘲。自我嘲讽,是指运用嘲讽的语气来嘲笑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以取得别人的共鸣,引起别人会心一笑的方法。

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出现了位丑星——凌峰。他一上场就集中嘲讽自己的长相,说他在大陆各地拍摄时,受到男同胞的热烈欢迎,但他的长相却使女同胞达到“忍无可鼠”的程度。这种夸张式的自嘲,产生了一种风趣幽默的氛围。同样,自嘲还可以用在自己做过的蠢事,自己的生活遭遇等。二、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俗话说:“量体裁衣”。日常说话,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作不同的处理,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赞扬不要过分,谦虚也应适当。一些人常常将刚演了出好戏的青年演员称为“崛起的新星”;刚发表了一首小诗便谓之“著名诗人”,这种赞扬有些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但水已泼出,谁又会来草草收场呢?同样,谦虚也该实事求是。有则笑话,说一个人过分谦虚。有人到他家夸他家花瓶漂亮,他说不过是一个粗瓶;人赞他衣服好,他又说不过是件粗衣。当客人对丹饮酒,道:“好一轮明月。”他忙拱手说:“澉,不敢,不过是我家一轮粗丹。”这种谦虚便近乎迂腐,以致令人觉得不真诚。

说话留有余地,就要慎重选择一些限制性词语。开口“当然”,闭口“绝对”,会把交谈者吓退,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实际上是虚张声势,往往使自己陷入被的境地。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为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说:“我一定会发明出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便问他:“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吗?”

年轻人正是把话说绝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换为“大部分”,爱迪生便不会反诘他了。

即使词用对了,修饰程度不同,说起来分寸就不一样。如“好”一词,可以修饰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这些比较级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没听天气预报,即使听了,明天还没到,便不可以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一个人的文章写得一般,客气地说也只能是“还好”,怎么能说“非常好”呢?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它用了“没有”、“最好”,又用了“更”,烘托出该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展现了该企业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良好形象,不失为一条“绝妙”的广告词,比如今的“极品”“世界一流”真实,有力度。

好的修饰词使意思表达完整,恰到好处;过于夸张或过于缩小的修饰词,则会与客观实际相冲突,陷入两难境地。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皮卡索夫与罗亭有一段对话:

罗:妙极了!那么照您这样说,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皮:没有,根本不存在。

罗: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

皮:对。

罗:那么,您怎么能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个。

皮卡索夫在此用一个“根本”,把话说绝了。因此,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宁可多用“可能”、“也许”、“或者”、“大概”、“一般”等表模糊意义的词,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

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对象,应灵活处理,掌握不同的分寸,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三、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

一个人是多说话好?还是沉默好?绝对地说这好那不好,岂不犯了说话不留余地的错误。因此,在人的一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沉默和优美而文雅的谈吐。

常说“沉默是金”,人之言语那是他行动的影子。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漏水的船,每个搭客都纷纷逃离。

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又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我们说话也要适量,没有把握的事不要乱开口,尤其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和更多了解的人在坐时。因为我们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揭露了自己的弱点,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

少说话固然有好处,但人既在社会中,要与人交流,就应该说话。若要说话,就应当掌握说话的技巧,研究说话的艺术。

在任何场合,说话要言之有物,否则便应少说。要说,则说自己经验过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衷心之话,说自己有把握的话,说能够启迪人的话,说能警戒人的话,说能教育人的话,说能温暖人的话,说能为人解忧解苦的话。自己无把握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伤刺人的话不要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恶言恶语不要说,伤感情的话不要说,造谣中伤的话不要说,粗言腐语不要说。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说话的量,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更要注意做到言简意骇,不要夸夸其谈,滔滔不绝。例如限制时间的会议或会谈。尤其在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问题时,不仅少说还要巧说。陈毅元帅妙答西方记者便是很好的例子。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西方的新闻记者向当时外交部长陈毅发问:“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国制V-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

面对这种情况,陈毅元帅风趣幽默地举起双手在空中做了个动作,答道:“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一句话,在场的人都笑了。

少说的另一种情况是会议快要结束时。谁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会议到了快要结束时,听众的心早飞出了会议室,偏偏台上仍有人唾沫纷飞,就要讲完了还要有人“再补充两句”,这样的讲话是最没意义的,明智的做法是少说为妙,抓要点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校长时,经常参加宴会,并发表演说。

一次宴会上,他的说被排到最后一个,前面的人都长篇大论,轮到他发女言时,时间已所剩不多了。他于是站起来首先提醒听众,每个演讲不管什么形式都应有标点符号。然后他正式并讲:“今天晚上,我就是标点符号中的句号。”随即使坐了下去。

艾森豪威尔的作法很明智,若我们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多学学。四、说服有方,金石为开

现代社会,要使别人接纳你的意见、建议,不能威逼利诱,要使之心悦诚服,掌握说服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最通常,要说服对方先要了解对方,对症下药,在说服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劝说,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动用你三寸不烂之舌,耐心细致地说服对方。使他对你产生信赖感,并逐渐了解、赞同你的看法,这就大功告成。然而这只是个基本途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给你介绍一下说服对方的几种技巧。

投巧法。它并不是指“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而是说者为了转变、征服对方,有意识地;别出心裁地构思、设计所要说的内容,并以新颖、奇特、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往往具备两个特点:新,即巧言都有一个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奇,即它常别出心裁,与众不同。有强烈的吸引力,能紧紧抓住对方。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就要打破思维定势,要常常“想入非非”、“异想天开”,才能出新言、出奇言,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巧言法并非哗众取宠,它不是从头脑中凭空产生,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灵活的头脑为条件。还要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灵感。

巧言法有时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位华侨老太太游武夷山时,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长裙划破,顿时游兴大减,山路也不愿走了。陪同她的女导游见状,和颜悦色地说:“您看,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不要您匆匆离开这儿,叫您多看几眼呢!”老太太听了,立即转忧为喜,站起来继续登山了。这位女导游的话说的巧。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同的两方面,看到积极的一面,用巧言劝导、说服,令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变成件颇具喜剧色彩的小插曲,可见巧言魅力之大。“旁敲侧击”法。生活中往往正面的劝告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劝说不成,往往事得其反。这时不妨改变一下策略,另辟蹊径,调换个方法来劝说,从侧面打开缺口,或许能事半功倍。此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六敲侧击”法一般多以人与人的感情媒介,人对新事物的兴趣、注意力或以列举有关事例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攻心术”。

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大学一年级时十分贪玩,物理成绩也不好。被人称为浪荡公子。他的母亲为此很伤心。她劝告自己的儿子,没有单纯的说教,而是先讲述有关他的家乡的往事:家乡位于西海岸的一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常被大海淹没。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乡又遭到了大海的侵袭,一个孕妇在孤舟上漂流了几天几夜,产下了一个男孩——彼德·塞曼。幸亏乡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得以平安无事。接着,塞母不无悲哀地说:“早知塞曼是个平庸的人,我当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捕努力了。”塞曼听完母亲的话,羞愧万分。从此他改掉坏习性,努力学习,最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类比、对比法。要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就要像中学生写议论文那样,运用类比、对比、举例子、摆事实、列数字,以此支持自己的论证,使说服生动有力。

有一则笑话:一位老和尚本想向施主请求要两根木头,但恐怕那位施主不答应,于是他心生一计。他对施主说:“请给我一栋房子。”那位施主自然不肯答应,第二次老和尚又对施主说:“请给我两根木头。”施主对比上次一栋房子与这次两根木头,自然很爽快地答应了那位老和尚。

生活中巧用心思,用类比、对比法劝说对方,也许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五、训练有方,舌上莲花

你是否因为不善与领导讲话,向他陈述建议,而感到怀才不遇呢?你是否因为不善于周围人讲话而使邻里、同事关系淡漠呢“你是否因为感到自己口才不好,而常常处于被人忽视的境地呢?没关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超人的口才是可以修炼来的。

首先要克服怯于讲话的心理障碍。不要总以为自己说不好,说的话别人不爱听,这样只会导致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越不会说就越不敢说。现在放下这一切包袱,大胆地“秀”一回。争取在朋友、同事、领导面前讲话,哪怕嗑嗑巴巴,对自己都会是次锻炼。同时可以多参加朗读、演讲比塞,增强你的胆量,恢复你的自信。

在具体讲话中,也要注意几点:

要善于聆听,准备捕捉交谈对方的反应和敏捷地做出相应的对策,力争主动权,使整个谈话显得生动有活力,如果别人讲话时你心不在焉,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同时也由于你的反应冷淡而往往无法应答对方向你的提问。

当你陈述自己的话时,内容要实在,观点应清楚,逻辑要严密,分析应有肯。只有有了这些实质内容,才会使你的讲话引人注意,再输以连贯流畅的语序,妥贴的用词,生动变化的句式,就更是锦上添花。

在一些工作场合,要求讲话简单明了,这就要求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时间里,尽量简明扼要地把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这要求说话者思维敏捷,概括力强。

要有吸引人的气度,如饱满的情绪、诚恳的态度、热情的气氛,幽默的话语。这些都会使你的讲话富有魅力,引人入胜,如果一个人讲话有气无力,清白直叙,平淡无奇,会让人感到是喝白开水般无味。如果用你的眼神、微笑、幽默作调味剂,将会是杯香醇的咖啡。

其实,每个人的讲话风度各有特色。我们不必都练就那种妙语连珠、咄咄逼人的个性语言。洋洋洒洒、侃侃而变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话题飞转、应对如流也是风度。每个人的说话风度与他们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不必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东施效颦,搞得不伦不类,毫无风度可言。

练就说话的风度,掌握说话的技巧,可以做以下四种训练:

1.思辨训练。一般情况,往往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想与说,思维与表达交相传递。循环往复,以此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令思维敏捷,达到脱口而出。

快速表达。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即兴演讲,可以验证自己是否具有敏捷的思辨能力,证实自己是否具有说话的能力。

发散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我们深地思维连缀、拓展、生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在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按“字——词——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的发散,写成书面文字,然后依次通顺流畅地表达出来。练习者也可做借题反击练习,对对方的隐含判断借题发挥,予以反击。

聚敛表达,与发散表达逆向的表达方式。作到“会当峻绝顶,一览众山小”。

延伸表达。思考问题朝纵深方向发展,向深处发掘,从简单到复杂,由于面向立体转化,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2.快语训练。与人交谈,如果对方吞吞吐吐,吐罗里吐啰嗦,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听者一定会感到没兴趣,不耐烦;若对方说话简洁明了,雷厉风行,给人的印象就会与前者大相径庭。因此,快话训练必不可少。但这种训练不是要求加快语速,似开机关枪,而是一种不拖泥带水的说话方式。

快速复述。对材料内容读2-3遍后,要求训练者略快于平时的语速复速出来。可以依概要复述——细节复述——扩展复述——变式复述的顺序,由易到难以进行。

快速转述。听几段不同内容的讲述录音,录音材料不宜太简单,庆包含几个旨意要点或情节的转换,让训练者听后立即做分列式转述。

快速讲述。就熟悉的事物做具体介绍。要求有条理,不重复,不加口头禅、语速快、主旨清、条理清、口齿清。

快速口述。对一幅图像看3-6秒,然后要求训练者讲出图像的内容或所想到的内容。可以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先就直观内容进行解说,然后传入细节描述,最后达到对其进行品评,要求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3.反馈训练。谈话双方要求对对方的话有所反应,以更好促进交流与沟通,达到“礼尚往来,有来有往”。以此培养敏锐洞察对方的心理反应的能力。

4.语流训练。培养完整、准确的口才表达能力,以做到讲话意思完整明了,语言生动流畅。

储词训练。词汇是语流的“细胞”,“没有溪流无以汇江海,不积进步无以致千里。”储词训练是语流训练的基础。

句式训练。培养运用各种句式推动语流畅通,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可以训练长短句的变换,为重复句、插入、倒装等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运用。

炼句训练。可以对吐罗里吐啰嗦的长句进行删戈,达到简明扼要,清楚明了,也可以做一句话新闻的训练。以此达到说话中心明确,脉络清晰,不枝不蔓。六、唇枪舌箭话辩论

当一个决定意味着重大利益的时候。争辩就会产生。抬扛是一种逐渐升级的争辩术,反驳是一种讲究策略的辩论术。理越辩越明,话越说越巧,练就争辩口才将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与人争辩,首先要清楚争辩是否有意义,如果是毫无争论必要的小事,最好“敬而远之”。还要弄清楚争辩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争辩双方是否抱定公正无私的心,通过争论是否可以得到某个结果。了解这些再决定是否需要争辩、没必要的争辩只会使双方相互抬杠,以至伤害感情;必须争辩的,可以以此明辨是非,提高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辩论中,有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反问斥谬法。真有价值的雄辩,决无废言谬语。击中要害,方能征服对手。在辩论中唇枪舌箭,你来我往。如果对方的提问令人棘手,不好正面作答,又不可以失去每一次反驳对方的良机,反问斥谬会是个好方法。它针对对方提出的错误问题,反问对方提出一个令其难以回答的问题,让对方为难,陷于被动境地,春廖论就会不攻自破。

2.推导荒廖法。利用推理来反驳对方论点,它通过对荒谬者论点的顺延推理来反击对方的攻击。

华盛顿智捉盗马贼便是个很好的例子。有人偷去了华盛顿家的一匹马,当华盛顿找到这匹马并带警察匆匆赶到那人家里时,这个偷马人死活不承认。情急之中,华盛顿捂住马的双眼问:“如果这马是你的,你能说出它的哪只眼是瞎的吗?”偷马人说:“右眼。”华盛顿松开马的右眼,结果马的右眼光彩照人。

偷马人不死心,忙补充说:“左眼,左眼。”结果左眼也完好无损。

于是这匹马归还了华盛顿,偷马人与被抓了起来。

这里,华盛顿的那句问话包含了对方并未明确承认的假定;这马有一只眼是瞎的,于是对方无论承认哪只眼瞎都有悖事实,结果等于承认是自己偷了马,使自己身陷圄囵。

3.顺水推舟法。对于明显的谎言或毫无道理的谬论,花大力气去拆穿费力不讨好,不如顺其谎言而推延,让他自己说穿帮,省时省力,效果好。

18世纪初,英国伦敦有个名叫巴尔特利日的占星家,诡诈多端,常明目张胆地骗钱害人。一位讽刺作家斯威夫特一心想拆穿他。使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有一次,斯威夫特模仿巴尔特利日的占星计算法,编了郭“预言”历书,预言巴尔特利日会于某年某月某日半夜11点钟得病死亡。到了这个时间,他又写了死亡报告,发表殡葬消息。

巴尔特利日得知后大为光火,四处辟谣,极力说明自己还活着。可是斯威夫特却向公众说明:他是按巴尔特利日的占星计算法得出的结论。即使不能应验,也该是巴尔特利日的责任。这样,巴尔特利日只有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了。

4.引经据典法。在涉及文化背景、历史知识这样的话题时,能够引一些名言名句,不仅能够在心理上,而且能够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占尽风头。

四川沣农学院留法研究生李华多年努力,终于将中国葡萄酒打入了法国市场。葡萄酒在从香港转口时,却被认之为洋酒,而要征收300%的关税。葡萄酒到底算中国货呢?还是算洋酒?李华急中生智,吟:“葡萄美酒夜光杯”这一解释,葡萄酒就是地地道道的国产酒,而只要征收80%的关税了。

辩论时不仅要讲究技巧,以气势夺人也是个关键。要想以气势压倒对方要做到先、厉、理。“先”即不容对方分说,一顿严词,给对方个下马威;“厉”,表情要严厉,言辞要犀利,掷地有声,挫挫对方的锐敢;“理”即以理服人。如果无理抢三分,强词夺理,那么怎样抢白,怎样严厉都是不堪一击的,关键是有理,做到“义正辞严”。七、忠于事实,适当恭维

如果今天一大早就有人夸你“衣着得体、非常漂亮、有精神”,那么你一天的学习,工作状态一定很好吧,看来小小的一句恭维有时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迅速接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到别人的喜爱,也可以给他人信心,快乐。

然而生活中一些人他们偏偏学不会或不屑恰当地去恭维、赞美他人。下级赞美领导,被认为是“拍马屁”。男士赞美女士被认为“心怀不轨”,这些都是原本不必要的思想。谁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同,为什么不试着去赞美一下别人呢?

要恭维他人,先要选好恭维的话题不可过分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对于青年客户,恭维他年轻有为、敢于开拓;对于中年客户,恭维他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对于知识分子,恭维他知识渊博,刻苦钻研;对于商人,恭维他头脑灵活,发财有道……这些都是恰如其分的,如果赞美一中年妇女活泼可爱、单纯善良可能就会不伦不类,弄不好还会遭致臭骂。赞美你的领导发家有家、日进斗金,恐怕你升迁的希望就渺茫了。

要恭维他人,就要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的迫切需要,有的放矢。比如营业员与顾客在商品质量、价格等方面争执不下时,营业员改换话题,称赞这位顾客真有眼光,这衣服款式是最新的,面料也好,特别畅销。再夸她能说会道,真会侃价,我们这儿从没这么低的价钱了。顾客听一定喜欢,不好意思再争下去,说不定很快就买下来了。看吧,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

要夸别人,应有一种“战无不胜”的信心。人都是有弱点的,再谦虚,再不尽人情,再标榜不喜欢听甜言蜜语的人,其实都喜欢别人恭维的,只要恰如其分。

有个笑话,某君是拍马屁的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阎王见到他,拍案大怒:“我最恨你这种马屁精。”马屁精忙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被拍马,大王您公正廉明,谁敢拍您的马屁。”阎王听了,连说对啊对啊,谅你也不敢拍我的马屁。原来每个人都是愿意听好听的,只要你恭维得有分寸,不流于诌媚,不伤人格,还会博人欢心。

恭维人的话不能过多,多了对方会不自在,觉得你是虚情假意,你习惯于对每个人都花言巧语,因此而不信任你。恭维过多也不利于交谈,在谈话中频频夸对方“好聪明”、“好有能力”,对方频频表客气,谈话往往无法顺利进行。

恭维对方本身不如恭维他的成绩。比如恭维对方容貌就不如恭维他的品味与能力。因为容貌是天生的,爹妈给的,无法改变的,而品与能力是自己后天养成的,表明了自己的价值,是自身的成功。

恭维话要有新意。不要总空洞无物地夸对方“好可爱”“好聪明”,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与见地。夸别人这件衣服好看,就不如夸她的上衣与裙子的搭配非常巧妙,非常合适,整体效果好。

陌生人刚见面时,可以先恭维他的名字,有新意,有内涵,以此拉近距离,展开以下的对话。这种方法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友好,很重视他,愿意和他交谈。

留心对方的反应,当对方对你的恭维显得不自在或不耐烦时,就要适可而止了。八、称呼得体,万事顺利

在社交场合,人们对别人对民称呼是很敏感和在意的。亲切礼貌的称呼令人感到友好与尊重,相反,真呼其名或不分大小,不合时宜的称呼都是很令人反感的。因此,这与人并开口讲话的第一句是至关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个体之间的交往,有尊称与泛称之分。

尊称在对长辈、领导、服务对象或陌生人时使用比较广泛,体现了说话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是文明的表现。“您”、“您好”是使用频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称呼:对于德高望重的老人的称“老”,如“李老”;我国长期传统文化还积累了一些尊称,如“令尊”、“令堂”等。

面对个体的泛称,常在事务性关系、熟人关系介于亲密与拘谨的人们的使用。在正式场合可以用姓或姓名+职位/职业,如王厂长、李教授;真呼其名;泛尊称或职业称,如先生、小姐、同志;老/小+姓,如老李、小张。在非正式场合,可用姓+辈份称呼或直接用辈份称呼,如张伯伯、阿姨;特点+的,如掌柜的,当家的;名或名+同志。

了解国内的称呼的同时,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的称谓也十分重要。“先生”是西方人对成年男子的称呼。但在日本,人们对身份高的女子也称“先生”;女士是西方对成年女性的称谓,一般冠以她自己而非丈夫的姓;也可以称“夫人”,冠以其丈夫的姓名或丈夫的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