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全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7 22:37:38

点击下载

作者:迟双明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孔子家语全鉴

孔子家语全鉴试读:

前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在困境中,孔子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四处问学,渐渐以博学多能闻名。到而立之年,他开办了一所私学,便有许多好学之士前来求教。不惑之年时,他被任命为鲁国中都的行政长官,不久升任司空,后又当上了司寇、大司寇之职。五十四岁曾代理宰相。孔子有治国安邦之志,但那时鲁国的政治日趋腐败,孔子没有被重用,他于是辞去职务,率领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遇上一位能实现自己抱负的贤明君主,但在游历的十四年间所到七个诸侯国都没有得到重用。

孔子近古稀之年觉得仕途无望,便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他回到鲁国开办私学,广招门徒,传授学术及自己的思想主张。据称孔子的学生多达三千,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多人。后来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和学术,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该书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

对于《孔子家语》,历来颇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是有人借孔子之名所撰。然而一千多年来,该书广为流传,《四库全书总目》曾精辟论述说:“其书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也。”现代考古发现,今本《孔子家语》是有来历的,早在西汉即有原型存在和流传,并非伪书。它陆续成于孔安国以及与王肃同时的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经历了一个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是儒家学说的产物。应当承认它在有关孔子和孔门弟子及古代儒家思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孔子家语》曾被误认为出于三国时期王肃伪造,故其中大量的珍贵资料被长期弃置不用。随着学术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孔子家语》的重要价值。

其实,《孔子家语》不仅对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发挥积极作用,更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孔子家语》内容涉及人生的很多方面,对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教益,我们希望更多的人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给养,从而完善自身。

由于篇幅有限,个别章节内容并未全部录选,敬请读者谅解。编译者2015年11月相鲁第一【原典】①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②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

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

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③咸得厥所。先时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沟而合诸墓焉。谓季桓子曰:“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今合之,所以揜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注释】

①宰:邑长官。

②椁:棺木有二重,里面称棺,外面称椁。

③沟:挖沟。合诸墓:表示同一墓域。【译文】

孔子一开始做官时就在中都担任邑宰一职位,为了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他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他提倡鲁邑人按照年纪的长幼所吃的食物应该有不同,每个人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的任务有不同,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没人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为死者制作四寸厚的棺材,五寸厚的棺椁,依傍丘陵修墓,墓地周围不种植松柏,不建高大的坟。这种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鲁定公对孔子说:“鲁国学习您的这种施政方法来治理,您看如何?”孔子回答说:“岂止是治理好鲁国呢!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这样两年过后,孔子被鲁定公任命做了司空。

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孔子将它们分为山林、高地、丘陵、川泽、沼泽五类,所以作物都在适宜的环境之下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先前的时候,季平子把鲁昭公葬在鲁国先王陵寝的墓道南面,孔子便派人挖沟将鲁昭的陵墓与先王的陵墓圈连到一块。他对季桓子说:“令尊以这样的方法来羞辱国君反而显露了自己的罪行,这样的行为是破坏礼节的。如今将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盖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后来,孔子从鲁国司空升为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很多法律来约束民众,但都没有用上,因为社会上没有犯法的人。【原典】

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从之。①

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酢既毕,齐使莱人以兵鼓讠参劫定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怍,麾而避之。②③

有顷,齐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前。孔子趋进历阶而上,不尽一等,曰:“匹夫荧侮诸侯者,罪应诛,请右司马速加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侯惧,有惭色。

将盟,齐人加载书曰:“齐师出境,而不以兵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兹无还对曰:“而不返我汶阳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设享礼,孔子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④⑤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享而既具是弃礼,若其不具,是用秕粺,用秕粺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于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注释】

①献酢(zuò):主客互相揖让敬酒。

②俳优:演舞蹈滑稽戏的人。

③侏儒:身体矮小的杂技艺人。

④牺象:牛形和象形的酒器。

⑤门:这里指宫门。【译文】

在齐国的夹谷鲁定公与齐侯举行盟会,孔子代理司仪,孔子对鲁定公说:“我听说,举行和平盟会就一定会有武力作为后盾,而有武力作为后盾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准备。古代的诸侯想要离开自己的疆域,必须带上文武官员随从,请您带上正副司马。”鲁定公采纳了孔子的建议。

来到举行盟会的地方,筑起盟会的高台,在高台上设立三个台阶。定公与齐侯相互以诸侯之间的会遇之礼相见谦让着登上高台。主客相互揖让敬酒之后,齐国一方派莱人军队擂鼓呼叫以此来威逼鲁定公。孔子快速登上台阶保护鲁定公退避,说道:“鲁国士兵,你们去攻击莱人。齐鲁两国在这里举行友好会盟,夷狄的俘虏竟敢当着我们国君拿着武器行暴,这绝非天下诸侯和齐君友好邦交之道。远方异国不得谋我华夏,夷狄的俘虏不可扰乱会盟,更不能扰乱中国,武力是不能够逼迫友好的。不然的话,这不仅是对神明的不敬,从为人上讲是失礼,从道德上讲是不义。齐侯必定不会这样做吧?”齐侯听了孔子的话,心中感到愧疚,挥手让莱人军队撤了下去。

过了不久,齐国安排了宫廷乐舞演奏,身体矮小的杂技艺人和演舞蹈滑稽戏的人在国君面前表演歌舞杂技、调笑嬉戏。孔子快步登上高台第二台阶说:“大胆卑贱之人竟敢戏弄诸侯国君,论罪当斩。请右司马迅速用刑。”于是侏儒小丑被斩杀了,手足异处。齐侯心中十分恐惧,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齐、鲁两国正当要歃血为盟的时候,齐国在盟书上加了一段话说:“齐国将来想要发兵远征时,鲁国假如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远征,就会按照盟书上的规定加以惩处。”孔子让鲁大夫兹无还针锋相对地回应道:“我汶河以北的属地你齐国不归还,而要让鲁国派兵跟从的话,齐国也应该按照盟书上的条文接受相同的处罚。”

齐侯准备设宴款待鲁定公。孔子对齐大夫梁丘据说:“阁下难道没听说过齐、鲁两国的传统礼节吗?既然会盟已经完成,贵国想要设宴款待我国国君,这样的话岂不是给贵国群臣徒增烦扰?按照两国的传统礼节牛形和象形的酒器是不能拿出宫门的,而雅乐也不能在荒野演奏。假如宴席上配备了这些酒器,就是背弃礼仪;如果宴席上的一切都十分简陋,就好比舍弃五谷而用秕稗。简陋的宴席让贵国国君的脸面何在,背弃礼法贵国就会恶名昭彰,希望您对这件事能慎重考虑。宴客是为了发扬君主的威德,如果不能发扬威德,干脆将此事作罢。”于是齐国就取消了这次宴会。

齐侯回到都城之后,责备群臣说:“鲁国的臣子辅佐他们的国君用的是君子之道,而你们却偏偏教我用这些少数部族的行为方式来对待他们,招来的尽是羞辱。”于是,齐国将以前侵占鲁国汶河以北的土地和四座城邑都归还了。【原典】①②

孔子言于定公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③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叔孙不得意于季氏,因费宰公山弗扰率费人以袭鲁。孔子以公与季孙、叔孙、孟孙,④入于费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及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注释】

①家:指卿大夫。

②甲:旧注:“甲,铠也。”即武装。

③隳(huī):毁坏。

④费氏之宫:费氏住宅。【译文】

孔子对鲁定公说:“卿大夫的封地内也不能有超过一百雉规模的都城建筑,不能私自藏匿铠甲兵器,这是古代的礼制。现在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大夫都逾越了礼制,还请您能够削减他们的势力。”于是鲁定公便派季氏家臣仲由拆除三家大夫费、郈、成的城池。叔孙氏的庶子叔孙辄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叔孙氏的器重,叔孙辄与费城的长官公山弗扰联合在一起率领费人进攻鲁国都城曲阜。孔子保护着鲁定公,和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夫躲入季氏的住宅,孔子登上武子台。等到费人进攻武子台一侧的时候,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两位大夫统领士卒前去抵挡,最终费人败退。这样,终于削减了三座都邑的城池。这一行动进一步巩固了君主的权利,大夫的势力被削减,臣子的地位下降,国君得到尊崇,政治教化措施得到执行。【原典】①

初,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有公慎氏者,②妻淫不制。有慎溃氏,奢侈踰法。鲁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③孔子之为政也,则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越④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男女行者别⑤其涂,道不拾遗。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不求有司,皆如归焉。【注释】

①沈犹氏:和下文的公慎氏、慎溃氏,都是鲁人。

②鬻:卖。

③朝饮其羊:早晨在羊肚内灌满水。

④饰:装饰。

⑤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译文】

早先,鲁国有一个贩羊的人叫沈犹氏,他经常在早上用水把羊灌饱,增加重量欺诈买羊的人。有一个叫公慎氏的人,他的妻子与别人淫乱他也管不了。还有一个人叫慎溃氏,生活豪华奢侈,逾越了礼法规定的限度。鲁国贩卖牲口的商人,在牲口身上做手脚从而抬高售价。到孔子当政时期,沈犹氏不敢在早上卖羊前给羊灌水,公慎氏休了他的妻子,慎溃氏逃出国境迁居到别国去了。过了三个月,贩牛马的商人不敢漫天要价;卖猪羊的商人也不敢在猪羊身上搞小动作谋取不正当的利润,男女走在路上,根据礼法各走路的两边;路上遗失的东西没有人私自占为己有。男子崇尚忠诚信义,女子崇尚贞洁顺从,四方来的客商到鲁国城邑,不用请求主管商旅官员的帮助,就像回到家乡一样安全方便。始诛第二【原典】①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②

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③三日。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④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⑤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⑥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汤诛⑧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注释】

①司寇:主管刑狱的官。

②少正卯:鲁大夫。和孔子同时讲学。

③尸于朝三日:陈列尸首三天。

④行僻而坚:行为邪辟而意志坚定。

⑤撮徒成党:旧注:“撮,聚。”《荀子》作“聚徒成群”。

⑥强御足以反是独立:强暴有势力,足以反对正道而独立成家。【译文】

孔子做鲁国的大司寇,代理行使宰相一职,表现出一脸高兴的神色。弟子仲由问他:“我听说君子祸患来临时不会恐惧,幸运降临的时候也不会欢喜,您现在得到高位而流露出欢喜的神色,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是的,的确有这样的说法。但是不是还有‘显贵了而仍以谦恭待人为乐事’的说法吗?”就这样,在孔子执掌朝政第七天,大夫少正卯因扰乱朝政在宫殿门外的两座高台下被诛杀了,还在朝廷暴尸三日。

子贡向孔子进言:“少正卯是鲁国非常有名望的人,老师您现在执掌朝政首先就杀掉他,这样会不会是过失?”

孔子回答说:“坐下来,我来告诉你这其中的原因。天下有五种称得上是大恶的,连盗窃也不包括在内。第一种是不通达事理却又心存险恶,二是行为邪僻而又意志坚定,三是谈吐虚伪却又能言善辩,四是专门记诵丑恶的东西且十分博杂,五是言论错误还要极力地辩解。这五种大恶,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恶,受正人君子的诛杀就免不了,但是这五种恶行少正卯样样都有。他仗着自己的权势结党营私,而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迷惑众人伪饰自己而得到声望,他积蓄的强大力量足以叛逆礼制成为异端。这就是人中的奸雄啊!应尽早铲除。

历史上,殷汤诛杀尹谐,文王诛杀潘正,周公诛杀管叔、蔡叔,姜太公诛杀华士,管仲诛杀付乙,子产诛杀史何,这七人虽在不同的年代但是都被杀了,是因为他们的恶行都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放过他们。《诗经》中说道:‘智见德行小心谨慎,也不能免于小人之恨。’小人如果结交在一起,这就足够让人担心的了。”【原典】①

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

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②

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③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④也。《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云:‘天子是毗,俾⑤⑥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⑦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逾乎?”【注释】

①大司寇:鲁有三卿,司空兼司寇,孟孙兼职。司空下有小司寇,孔子似乎是小司寇。

②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氏家臣。

③狱犴:这里指刑狱。

④勿庸以即汝心:即不要只求符合你的心意。

⑤俾民不迷:旧注:“俾,使也。”迷:迷失。

⑥错:放置。

⑦限:《荀子·宥坐》作“岸”,这里指险阻。【译文】

孔子做鲁国的大司寇,有一对父子来打官司,孔子把他们父子二人关在同一间牢房里,三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判决。父亲请求撤回诉讼,于是孔子就将他们父子都放了。

季孙氏听闻这件事情后,非常不高兴,说:“司寇欺骗我,曾经他对我说过:‘治理国家一定要以提倡孝道为先。’如今我要杀掉一个不孝的人以此来教导百姓遵守孝道,这都不可以吗?司寇竟然赦免了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冉有将季孙氏的这番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感叹道:“唉!身居上位却不按规矩而滥杀百姓,这违背常理。不用孝道来教化民众而随意判决官司,这是滥杀无辜。三军虽然战败,但是也不能够将他们都杀了来解决问题;刑事案件时常发生,用严酷的刑罚是不能够将其制止的。为什么呢?统治者的教化起不到任何作用,根本的罪责不在于民众一方。法律松弛而刑罚严酷,是杀害百姓的行径;随意横征暴敛,是凶恶残酷的暴政;对于百姓不加以教化而苛求他们去遵守礼法,这是非常残暴的行为。在施政的过程中没有这三种弊害,然后就可以用刑罚。《尚书》说:‘刑杀不能要求都符合自己的心意,要符合正义,断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说的是先施教化后用刑罚,要先说出其中的道理使百姓理解敬佩。假如行不通,就应该以贤明的人为榜样去鼓励引导他们;不行,才放弃种种说教;还不行,才能够用威严去震慑他们。这样坚持做三年,百姓就会慢慢地走上正确的道路。这里面也会有一些不服从教化比较顽固的人,对他们就可以用刑罚。这样百姓就会明白什么是犯罪了。《诗经》说:‘辅佐天子,使百姓不迷惑。’假如能够做到这样,就不会用严峻的刑法,刑法也可搁置不用了。现如今却不是这样的,教化紊乱,刑法繁多,就会使民众迷惑而随时会落入陷阱。官吏就会用众多的刑罚来加以控制约束,因此刑罚越繁盗贼越多。三尺高的门槛,空车越不过去,为什么呢?那是由于门槛太高的原因。一座百仞高的山,负载极重的车子也能登上去这是为什么呢?那是由于山是由低到高慢慢升上去的,车也会缓缓地登上去。当今的社会风气已经长时间的败坏,就算有严峻的刑法,百姓能不违犯吗?”王言解第三【原典】①

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曰:“参乎,今之君子,唯士与大夫之言可闻也。至于君子之言者,希也。于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户②牖而化天下。”

曾子起,下席而对曰:“敢问何谓王之言?”孔子不应。曾子曰:“侍夫子之闲也,难对,是以敢问。”孔子又不应。曾子肃然而惧,③抠衣而退,负席而立。

有顷,孔子叹息,顾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

曾子曰:“非敢以为足也,请因所闻而学焉。”

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④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虽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⑤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守;三至行,⑥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⑦

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⑧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皆不收赋,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注释】

①侍:《大戴礼记》作“得”,意为等到。

②户牖:门窗。

③抠:用手挖。

④服乘:使用,指驾车或骑乘。

⑤七教:指后文所说的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廉让七种教化。

⑥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击退敌人。

⑦皋陶:也称咎繇。传说为舜的大臣,掌刑狱之事。

⑧关讥:在关口设立关卡检查行旅。【译文】

孔子在家闲居,弟子曾参陪伴在他的左右。孔子说:“曾参啊!现如今身居高位的人,听到的只能够是士和大夫的言论,至于那些有高尚品德君子的言论,听到的就很少了。唉,如果我能够将成就王业的道理说给身居高位的人来听,他们不出门户就能够将天下治理好了。”

曾参谦恭地站起来,走下坐席问孔子:“先生,到底什么才是成就王业的道理呢?”孔子没有回答。曾参又说:“等到老师有闲余的时间也难,所以才敢大胆向您请教。”孔子又没有应答。曾参感到非常紧张害怕,提起衣襟退下去,站在座位旁边。

过了不久,孔子长叹一声,回头对曾参说:“曾参啊!我和你谈谈古代明君治国之道吧!”曾参回答说:“我不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格能听懂您谈治国的道理,只是想听听您的见解来学习。”

孔子说:“坐吧,我来说给你听。所谓道,是用来彰明德行的。德,是用来尊崇道义的。因此没有高尚的德行,道义就不会被尊崇;没有道义,德行也不会被发扬光大。就算一个国家有一匹上好的马,但是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来骑乘,它就不能在宽阔的道路上驰骋。虽然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百姓,如果君主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管理,也不可能成为霸主或成就王业。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在内实行‘七教’,对外实行‘三至’。‘七教’修成,就能够保卫国家;‘三至’实行,就能够讨伐外敌。一个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能够守卫国家,一定也能够击败千里之外的敌人;对外征伐,也一定会胜利回朝。所以说,君王在内实行‘七教’,就不会因为政事而烦劳;对外实行‘三至’,就不至于劳民伤财。这就是所说的古代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

曾参问道:“不为政事烦劳、不劳民伤财叫做明君,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可以和我说吗?”

孔子说:“古代帝舜的身边有禹和皋陶两位得力臣子,他不用走下坐席就治理好了天下。这样的话,君王还会有什么可以烦劳呢?国君最大的忧患就是国家政局不安;政令不能推行是臣子的罪责。如果税率实行十分之一,民众一年服劳役不超过三天,不滥征税让百姓按季节进入山林湖泊伐木渔猎,交易场所也不滥收赋税,这里所说的都是生财之路,而圣明的君主节制使用,怎么还会浪费财力呢?”【原典】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

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①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②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而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

曾子曰:“道则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

孔子曰:“参以为姑止乎?又有焉。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属以理之,然后贤民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进用贤良,退贬不肖,则贤者悦而不肖者惧。哀鳏寡,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才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令则从,施则行,民怀其德,近者悦服,远者来附,③政之致也。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周制,三百步为里,千步为井,三井而埒,埒三而矩,五十里而都,封④⑤百里而有国,乃为福积资求焉,恤行者之有亡。是以蛮夷诸夏,虽衣冠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宾。故曰‘无市而民不乏,无刑而民⑥不乱’。田猎罩弋,非以盈宫室也;征敛百姓,非以盈府库也。惨⑦怛以补不足,礼节以损有余。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言可覆,其迹可履。如饥而食,如渴而饮。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验。故视远若迩,非道迩也,见明德也。是故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万民怀其惠。此之谓明王之守,折冲千里之外者也。”【注释】

①表:表率。

②悫(què):诚实、谨慎。

③寻:度量单位,两臂伸开为一寻。

④福积资求:积累生活资料。一本“求”作“裘”,《大戴礼记·主言》作“畜积衣裘”。

⑤蛮夷:代指四方少数民族。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夷: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贬称。

⑥弋:以绳系箭而射。

⑦礼节:以礼来节制。【译文】

曾参问:“敢问什么是七教呢?”

孔子回答说:“身居高位的能够尊敬老人,这样下层的民众就会更加遵行孝道;身居高位的人能够尊重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百姓就会更加地敬爱自己的兄长;居上位的人乐善好施,下层百姓就能够宽厚待人;居上位的人亲近贤人,百姓就会选择品格好的人交朋友;居上位的人注重道德修养,百姓也就不会隐瞒自己的想法;身居高位懂得憎恶贪婪的行为,百姓就会以争利为耻;居上位的人清正廉洁,百姓就会以不讲气节德操为耻。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七教。治理民众的根本就是这七种教化。政治教化的原则确定了,那么治理百姓的根本就是对的。凡是身居上位的人,都将是百姓的榜样,有了榜样还有什么是不正的呢?所以君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仁,因此大夫才能够忠诚于君主,而士也自然会讲信义,民心敦厚,民风淳朴,男人谨慎、诚实,女子忠贞。这六个方面,就是通过教化而得到的结果。如果将这种教化散布天下,各地都不会产生埋怨情绪,用来治理寻常的百姓家庭也不会遭到拒绝。人的等级尊卑用礼来区分,以道义立身处世,按照礼法来做事,那么百姓放弃恶行就好比用热水来浇灌积雪一样了。”

曾参又说:“这确实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只是我还不能够进一步深入去理解它。”

孔子说:“你以为这些就够了吗?还有很多呢!古代贤明的君王治理百姓,会按照一定的法规,将土地分封给官吏来治理。贤良的人不会被埋没,顽劣的暴民也就没有地方可以躲藏。定时派遣官员去视察考核,引用贤良的人,退用那些才能品德差的官员。这样的话,贤良的人就会愉快,而德行差的人就会感到恐惧。怜悯无妻或丧妻的老年男子和无夫或丧夫的老年妇女,抚养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同情困苦贫穷的人,引导百姓尊重兄长孝敬父母,挑选有才能的人。国家能够做到这七个方面,那么四海之内就不会有犯罪的人。身居高位的人爱护百姓,如同手足爱护腹心;百姓拥戴身居高位的人,就好比幼儿对待慈母。上下能够相亲相爱,上面的命令百姓就会听从,措施也得以推行,百姓就会感激他的德政,身旁的人也会愉悦服从,远方的人会来归附,政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此。把手伸开就会知道寸的长短,伸开手可以知道尺的长短,舒展开肘臂可以知道寻有多长,这是近在身边的准则。周朝的制度以三百步为一里,一千步见方为一井,三井合为一埒,三埒成为一矩,五十里的疆域可以建大城市,分封百里的土地可以建国都,这是为了积蓄生活物品,让安居的人帮助居无定所的人。所以,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虽然所穿的衣服不同,说话的语言不同,没有不归附的。所以说,百姓也不会因为缺乏生活用品就会有市场交易,社会秩序不会因为有严刑峻法而混乱。捕猎野兽鱼鳖不是为了充盈宫室,征敛赋税也不是为了充实国库,这样做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补救灾年的不足,淫逸奢靡可以用礼节来防范。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文饰,礼法就会得到遵守,君主的命令百姓就会听从,君主的行为就会成为民众的榜样。民众和君主之间就好比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民众对君主的信任就好比相信寒来暑往的规律一样。君主虽然离百姓比较远,其实就像在身边一样,这不是距离的远近,而是在普天之下都能够感受到圣明的德政。因此不用武力就有震慑的力量,不需要赏赐财物臣民就会追随,天下百姓都能够体会到君主的恩惠。这些就是一个圣明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也是能打败千里之外敌人的原因。”【原典】

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

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士悦;至乐①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可得而用。”

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

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数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②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是故诛其君而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夺其财。故明王之政,犹时雨之降,降至则民悦矣。是故行施弥博,得亲③弥众,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注释】

①笃行:努力去做。

②咸通:全部。

③衽(rèn)席之上:旧注:“言安安而无忧也。”衽席:睡觉用的席子。【译文】

曾参又问:“敢问什么是三至呢?”

孔子回答说:“不谦让而天下得到治理,这是最好的礼节;不耗费财物能够使天下的人愉悦,这是最好的奖赏;没有声音而使百姓和睦,这是最美妙的音乐。圣明的国君能够努力做到这三点,就知道谁是治理天下的好君王,天下的士人都可以成为他的臣子,天下的百姓也都能为他所用。”

曾参问:“敢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国君一定会知道所有天下贤良士人的名字,既知道他们的名字,又能够了解他们实际的才干,知道他们所住的地方以及他们的人数,然后再封给他们天下的爵位使他们得到尊崇,这就是最高的礼节,不谦让能够治理天下。使天下的士人因为天下的禄位而得到富贵,这就是最高的奖赏,不用消耗浪费天下的财物能够使天下的士人都会开心。这样一来,天下的人就会重视名誉,这就是所说的最美妙的音乐即使没有声音也能够让百姓和睦。所以,天下最仁慈的人,能够与天下至亲亲和;天下最聪明的人,能任用使天下百姓和睦相处的人;天下最英明的人,能够任用天下最贤明的人。做到这三个方面,然后再向外征战。因此,一个仁慈的人莫过于爱护人民,一个有智慧的人莫过于知道贤人,善于执政的君主莫过于选拔贤能的官吏。拥有疆土的国君能做到这三点,这样全天下的百姓就会和他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了。礼法废弛的国家是一位圣明的国君所要征伐的国家。因此就要杀掉这个国家的君主来改变这个国家的政治,安抚这个国家的百姓而不是抢夺他们的财产。因此圣明君主的政治就像及时雨,降落下来百姓就会高兴。所以,他的教化得到更多民众的亲附,施行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宽广,这就是军队出征能得胜还朝的原因。”大婚解第四【原典】①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曰:“敢问人道孰为大?”②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

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③

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

孔子对曰:“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也。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公曰:“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④

公曰:“寡人实固,不固安得闻此言乎!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⑤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则足以振之,国耻则足以兴之。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本也;伤其本,则支从⑥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注释】

①哀公:鲁定公之子,名将。

②愀(qiǎo)然作色:忧惧得变了脸色。

③君臣信:《札记·哀公问》作“君臣严”。

④固:鄙陋。这是哀公自谦之词。

⑤足以配天地之神:此指宗庙是仅次于天地的神,即能和天地之神相配。

⑥百姓之象:此指百姓会按照国君的做法去做。象,指形貌,样子。【译文】

孔子陪鲁哀公坐着说话,哀公问道:“请问在治理民众的措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孔子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回答道:“您能够说到这个问题,真的是百姓之福了,因此为臣敢毫不推脱地回答这个问题。政事在治理民众的措施中最重要。所谓政,就是正。君主做得正,那么百姓也就跟着做得正了。君主的所作所为,百姓就会跟着学习。君主做得不正,百姓又如何跟他学习呢?”

哀公问:“请问治理政事该如何做呢?”

孔子回答说:“夫妇要有别,男女之间要相亲,君臣之间要讲信义。如果将这三件事情做好了,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能够做好了。”

哀公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才干,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知道做好这三件事的方法,您可以和我说说吗?”

孔子回答说:“古代人治理朝政,最为重要就是爱人;要想做到爱人,最重要的就是施行礼仪;想要施行礼仪,最为重要的就是恭敬;最恭敬的事,以天子诸侯的婚姻最为重要。结婚时天子诸侯亲自穿上冕服去迎接。亲自迎接,这是为了表达敬慕之情。因此君子怀着敬慕之情和她相亲相爱。如果没有敬意,就是遗弃了爱情。不能够相亲相敬,彼此就不能够相互尊重。治国的根本大概就是爱与敬吧!”

哀公说:“我还想问问您,如果穿上冕服亲自去迎亲,是不是太过于隆重了呢?”

孔子的神色变得更加严肃起来,回答说:“婚姻是为了延续祖宗的后嗣,两个不同姓氏的人结合,使之成为天地、宗庙、社稷祭祀的主人。您为什么说太隆重了呢?”

哀公说:“实在是太鄙陋了,不鄙陋,又怎么能够听到您说的这番话呢?我想问但是又找不到很好的说辞,请您慢慢地和我讲一讲吧。”

孔子说:“如果天地之间阴阳不能够交合,万物就不会生长。天子诸侯的婚姻的诞生,是为了更好地延续社稷万代的后嗣,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孔子随后说道:“夫妇对内主持宗庙祭祀的礼仪,足以与天地之神相配;对外可以掌管政教发布号令,君臣上下之间的恭敬之礼能够确立。有什么不合礼的事情可以改变,国家有丧乱可以振兴。所以礼是治理政事的第一步,执政的根本就是礼。”孔子接着说:“从前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主治理政事,一定会敬爱他们的子女,这是有根据的。祭祀宗庙的主体是妻子,儿子是传宗接代的人,能不敬重吗?所以君子对妻儿没有不敬重的。敬这件事,敬重自身最为重要。自身,是亲人的后代,能够不敬重吗?做不到敬重自己,就是伤害了亲人;伤害了亲人,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支属就要随之灭绝。这三者,百姓和君主一样都有自己的妻儿。通过自己想到百姓,由自己的儿子想到百姓的儿子,由自己的妻子想到百姓的妻子,如果在这三方面君主能够做到敬重,那么教化就通行天下了,这是从前太王实行的治国方法。这样一来,国家就顺畅了。”【原典】

公曰:“敢问何谓敬身?”①

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行则民作则。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恭敬以从命。若是,则可谓能敬其身,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

公曰:“何谓成其亲?”

孔子对曰:“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孔子遂言曰:“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不能乐天,则不能成身。”

公曰:“敢问何能成身?”

孔子对曰:“夫其行己不过乎物,谓之成身。不过乎物,合天道也。”

公曰:“君子何贵乎天道也?”

孔子曰:“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

公曰:“寡人且愚冥,幸烦子志之于心也。”

孔子蹴然避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②

公曰:“寡人既闻如此言也,无如后罪何?”

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注释】

①过言:言辞错误。

②无如后罪何:将来出了过错怎么办呢?【译文】

哀公问:“请问什么是敬重自身?”

孔子回答说:“君主如果说错了什么话,民众也会跟着说错话,做错了什么事情,民众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果君主不会做错事、说错话,百姓就能够恭恭敬敬地服从君主的命令了。君主能够做到这点,就可以说能敬重自身了,这样就能成就其亲人了。”

哀公问:“什么是成就其亲人?”

孔子回答道:“有名望的人称之为君子,君子是百姓送给他的名称,称作君子,把他的父亲称为有名望的人,而他是有名望人的儿子。”孔子接着说:“不能爱护民众只注重政治,就不能成就自身;不能成就自身,也就不能够使自己的国家安定;不能使自己的国家安定,就不能无忧无虑。不能无忧无虑,就不能成就自身。”

哀公问:“请问成就自身要怎么做呢?”

孔子回答说:“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会越过界限合乎常理,这也可以说是成就自身了。不逾越常理,就是合乎天道。”

哀公问:“请问君子为什么要尊重天道呢?”

孔子回答说:“因为它不停顿地运行所以要尊重它,就好比每天太阳月亮东升西落一样,这就是天道;能够长久地运行而没有阻碍,这也是天道;没有看到什么行动万物就能够成长发育,这也是天道;成就了自己的同时功业也得到了显扬,这也是天道。”

哀公说:“我实在愚昧,幸好您能够耐心地和我说这些道理。”

孔子恭敬地离开坐席回答说:“仁义的人不能够逾越事物的自然规则,仁义的人也不能够超越亲情的规范。所以仁义的人侍奉父母,就好比侍奉天一样;侍奉天,就如同侍奉父母一样。这里就是所提到的孝子成就自身。”

哀公说:“我虽然听到了这些道理,将来如果犯错误怎么办呢?”

孔子说:“您能够和我说出这样的话,这真是臣下之福啊!”儒行解第五【原典】①

孔子在卫,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②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迎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③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侍。

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④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公曰:“敢问儒行?”⑤

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仆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媿。难进而易退,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⑥“儒有居处齐难,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⑦多积而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其勇⑧,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⑨。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⑩“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注释】

①卫:春秋时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治所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②重币:丰厚的礼物。指贵重的玉、帛、马匹等物品。

③阼阶:东阶。古代以阼为主人之位。

④逢掖之衣: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

⑤留仆:使太仆长时间侍奉,以致疲倦。指时间长。

⑥齐难:庄重严肃。

⑦难畜:难以留住。畜,容留的意思。

⑧鸷(zhì)虫攫搏不程其勇:鸷虫,指猛鸟猛兽。攫搏,指鸟兽之抓取、搏击。程,显示的意思。

⑨流言不极:对流言不追根问底。极,指极点,极限。

⑩干橹:盾。小盾为干,大盾为橹。【译文】

孔子在卫国,冉求对季孙氏说:“国家有才能的人却不能够加以任用,像这样想要将国家治理好就如同倒着走又想要赶上在你前面的人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孔子现在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我们自己的人才却要去帮助邻国,很难说这样是明智的举动。请您用丰厚的聘礼把他请回来。”季孙氏将冉求的话告诉了鲁哀公,鲁哀公采纳了他的建议。

孔子回到鲁国,鲁哀公将他安排在招待客人的馆舍里。哀公从大堂东面的台阶走下来迎接孔子,孔子从大堂西面的台阶上来觐见哀公,走到堂内,孔子站着陪哀公说话。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所穿戴的服装,是儒者的服装吗?”

孔子回答说:“我幼时住在鲁国,穿的服装是宽袖的;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缁布做的礼冠。我听说,君子的学识要渊博,穿衣服要入乡随俗。我也不清楚这是不是儒服。”

鲁哀公问:“请问儒者有着什么样的行为呢?”

孔子回答说:“粗略地说的话,儒者的行为是不能够全部说完的;如果详细地讲,说到侍奉的人疲倦也很难说完。”

鲁哀公让人设席,孔子陪坐在一旁,说:“儒者就好比席子上的珍品来等待别人来采用,不分黑夜地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别人举荐,努力做事等待别人录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儒者的衣冠周正,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地谨慎,对重大的事情推辞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做一些重大的事情时神色比较慎重就好像心里害怕,做小事时小心谨慎就好像不敢去做一样。很容易退让,进取却非常难,柔弱谦恭看起来就像很无能一样。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儒者的生活起居庄重谨慎,坐立行走恭敬,说话比较诚信,行为必定中正。在路途不与人争好走的路,在冬夏季节不会和别人争冬暖夏凉的地方。不会很容易地就赴死而是等待一个值得牺牲的机会,保养身体以期待有所作为。这就是儒者的预先准备。“儒者最为宝贵的不是金玉而是更在意忠信,不谋求占有土地而把仁义当做土地,不求积蓄很多财富而把学问广博作为财富。想要得到儒者非常难,但是将其供养却很容易,虽然容易供养但是难以留住。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是不会出现的,这不是非常难得吗?不是正义的事情就不会去做,留住他们不是很难吗?先效力之后才会要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近乎人情就是这样的。“对于别人委托的财货儒者不会有私心,身处在玩乐之境也不会沉迷,众人威逼也不惧怕,用武力威胁也不会恐惧。见利不会忘义,到死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遇到禽兽的猛攻不会不掂量自己的力量而与之搏斗,推举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对于往事不会追悔,对于未来的事情不会疑惑。错话不说两次,流言不去追究。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威严,不会学习权谋。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儒者可以与之亲近而不能够胁迫,不可以威逼可以接近,不可侮辱可以杀头。他们的生活不奢侈,他们的饮食也不丰盛,对于他们的过失不可以当面数落可以委婉地指出。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儒者以忠信作为铠甲,以礼仪作为盾牌,心中带着仁义去行动,怀抱着义来居处,即便遇到暴政,自己的操守也不会改变。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原典】①②“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士有如此者。③“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竞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④“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

⑤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⑥乱不沮。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⑦“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底厉廉隅。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⑧“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注释】

①环堵之室:方丈称为堵,指一丈见方。

②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以破瓮之口做窗户。

③稽:同的意思。

④程功积事:度量功绩,积累事实。

⑤默而翘之:默默地翘首等待。

⑥不沮:不沮丧。

⑦强毅:刚强坚毅。

⑧充诎(qū):自满而失去节制。【译文】“儒者的宅院有一亩地,在一丈见方的房间里面居住着,院门是荆竹编织得就如同洞一般,房门是用蓬草编的,用破瓮口作为窗框。只有出去的时候才会换一件遮体的衣服,一天只会吃一顿饭。君上采纳他的建议,不敢产生怀疑;君上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敢谄媚求进。这就是儒者做官的原则。“儒者虽然和现在的人住在一起,但还是以古代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儒者现如今的行为,可以将其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时,上面没有人引荐,上面没人援引,下面没人推荐,进谗谄媚的人又联合起来陷害他,只会身处险境,但是不能够剥夺他的志向。虽然能危害到他的起居生活,他最终还是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志向,仍然不会忘记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思就是这样的。“儒者无休止地学习广博的知识,专心地实行而不会懈怠,在独处的时候不会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以和为贵是一直遵循的原则,有节制地悠然自得。仰慕有才能的人同时还能够容纳众人,有时候还会削减自己的棱角去依随众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儒者举荐人才,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有仇怨的人。度量功绩,积累事实,不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荐贤能而进达于上,不祈望他们的报答。国君满足了用贤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只求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儒者的举贤荐能就是这样的。“儒者沐身心于道德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而伏听君命。平静地纠正国君的过失,君上和臣下都难以觉察。默默地等待,不急于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国家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国家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不和志趣相投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对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对下不侍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炼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而又知所当行。即使把国家分给他,他也看做锱铢小事,不肯做别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儒者交朋友,要志趣相合,方向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蜚语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的开始,谦逊待人是仁的功能,礼节是仁的外表,言谈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和谐,分散财物是仁的施与。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仁了。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儒者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不玷辱君王,不拖累长上,不给有关官吏带来困扰,因此叫做儒。现今人们对儒这个名称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经常被人称作儒来相互讥讽。”

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说话更加守信,行为更加严肃,说:“直到我死,再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问礼第六【原典】①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

孔子对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

公曰:“吾子言焉!”

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②顺百姓,不废其会节。既有成事,而后治其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③④下之等。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宗庙之序。品其牺牲,⑤设其豕腊,修其岁时,以敬其祭祀,别其亲疏,序其昭穆。而后宗⑥族会醼,即安其居,以缀恩义。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⑦器不影镂,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礼也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⑧

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注释】

①大礼:隆重的礼仪。

②会节:意指最重要的礼和最高的界限。

③纪:法度规矩。

④牺牲:供祭祀用的牲畜。

⑤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

⑥服御:衣服车马之类。

⑦影镂:雕刻,刻镂。

⑧固:坚持,一定。【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说:“什么样才能够算是隆重的礼仪呢?为什么您把礼说得如此重要呢?”孔子回答道:“我是个孤陋寡闻的人,对于隆重的礼节还有不足的了解。”鲁哀公说:“您还是说说吧!”

孔子回答道:“在百姓的生活当中我听说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天地神灵如果没有礼就不能有节制地侍奉,长幼、上下、君臣如果没有礼就不能够区别地位,父子、兄弟、男女的亲情关系以及婚姻亲族交往没有礼就不能分别彼此之间的亲疏远近。因此,礼在君主的眼中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明白这点之后,再用他所知道的礼来引导教化民众,让他们能够明白礼的界限和礼的重要。等到礼的教化有效果的时候,再用礼服和文饰器物来区分上下尊卑。等到百姓都能够顺应礼的教化,才谈得上每年按照固定的时间举行严肃的祭礼,以此来表达对先祖、神灵的崇敬之心,来区别血缘关系的亲疏,排定昭穆的次序,丧葬祭祀的规则,宗庙祭祀的礼节。安排布置好祭神祭祖用的干肉、牲畜,祭祀以后,亲属按照一定的次序坐在应坐的位置上,一起饮宴,以此来加深彼此之间的亲情。穿简朴无华的衣服,吃没有滋味的食物,住简陋低矮的房屋,车辆不加雕饰,器具不刻镂花纹,心中也没有什么过分的欲望,与民众一起分享利益。以往贤明的君主就是这样讲礼节的。”

鲁哀公问:“为什么现在的君主不再这样做了呢?”

孔子回答说:“现在的君主贪婪爱财没有满足的时候,自己的行为放纵也不会感到厌倦,懒散放荡的同时态度又十分傲慢,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固执地搜刮民脂民膏。对百姓的怨恨不管不顾,违背众人的意志,侵犯政治清明的国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对待人民残暴而肆意刑杀,不设法使国家得到治理。以往君主统治民众使用前面的方法。现在君主统治国家是用后面的方法。这说明现在的君主不能修明礼教。”【原典】①

言偃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乎?”②③④

孔子言:“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征成吾得⑤⑥⑦《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乾坤》焉。《乾坤》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此观之。夫礼,初也始于饮食,太古之时,燔黍擘豚,蒉桴土鼓,犹可以致敬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高,某复!”然后饮腥苴熟,形体则降,魂气则上,是⑧谓天望而地藏也。故生者南向,死者北首,皆从其初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