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将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06:21:08

点击下载

作者:张莉

出版社: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十大将军

十大将军试读:

一、以少胜多——汉尼拔

1.随父从军合拢帅

汉尼拔是达太基的著名军事统帅和国务活动家,曾率领迎太基军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迪太基是位于古代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统治着西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与同时代的另一个奴隶制国家罗马为争夺地中海的霸权展开了长期战争。罗马人称迎太基人为‘怖匿”,所以这场战争史称 ‘怖匿战争”。汉尼拔的生活多年是在这绵延不绝的布匿战争中度过的。

汉尼拔出生于公元前247年或246年。他的父亲哈米尔卡是初太基的军事统帅。

送太基位于现在非洲北部的突尼斯,据传,它是由东方的脉尼基民族移人北非以后建立起来的,达太基以它的航海业和经商业著称于世,到了公元前7世纪时,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它的疆土包括了地中海西南沿岸及各岛、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的大半,成为地中海首屈一指的强国。

到了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它不仅得益于希腊较为先进的科学文化的影响,而且吸收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公元前4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开始了征服意大利半岛的战争,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努力,罗马终于统一了整个半岛,成为地中海西部地区的强国。

意大利半岛不大,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这对于经济上急速发展的强国来说,生存空间就显得狭小了,这使得罗马统治集团急于实施对外扩张政策。罗马的扩张方向,理想的地点就是西西里岛。这个岛与意大利半岛堪称一衣带水,它门之间的海峡仅宽3公里,西西里岛不仅是地中海中最大最重要的岛屿,而且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然而,此时西西里岛的主人是迎太基。为了夺取这个岛屿,也太基人曾与希腊人经过拉锯式的战争,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因此,罗马人想平平和和地获得这个岛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使用军事手段强行夺取。

公元前264年,地中海地区的两大强国开始了争夺西西里岛的战争,由于罗马人俗称啡尼基人为布匿,因而这次战争也叫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打了23年,迎太基敌不过罗马,只得以割让西西里和赔款向罗马求和。罗马人先是接受了迎太基的求和,接着又连续发动进攻,将迎太基人赶出了科西嘉、撒了岛和一离二的暴动所致。作为也太基军队主帅的哈尔米卡自然不甘蒙受失败的耻辱,他把仅仅9岁的儿子汉尼拔带进寺庙,让他跪下发誓,要永远与罗马人为敌。从此以后,汉尼拔就跟随着父亲从军出征。

四太基与罗马的军事行动将是旷日持久的,哈尔米卡看到了这一点。力了增强国力,他于公元前237年带着几个儿子与女婿率兵进攻西班牙,经过9年的战争,占领了西班牙的大半土地,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尤其是募集到了15万人的军队。哈尔米卡在一次作战中阵亡,统帅之职由汉尼拔的姐夫哈士德路巴尔继任。公元前221年,哈立德路巴尔外出打猎时被一个首遇害主人报仇的奴隶杀死。这时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任命为迎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最高统帅。

年青的汉尼拔有着良好的军事和文化素养。在军营中受父亲和姐夫的多方面教育,精通希腊、拉丁等当时通用的语言,对希腊的战史有深人的研究,非常崇拜建立赫赫战功的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生活很简朴,人们常常看见他在军用帐篷里和士兵睡在一起,因而深受将士拥戴。

汉尼拔任统帅后,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战争准备。他娶了一位西班牙部落头领的女儿为妻以扩大同盟者,同时出征西班牙中部和东部,以确保后方安全。

2.神兵天降全歼罗马军队

汉尼拔担任湖太基驻西班牙军队最高统帅后,决心打好打胜上拜的第一仗,这时,罗马军队为他提供了一次机会。严国群在忡外败将评传》中,对汉尼拔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作战情况作了如下的描述:

趁着拥太基驻西班牙军队易帅之际,罗马军队向阿尔卑斯山以南的高卢人发起了进攻,没花多长时间便征服了高卢,紧接着又逼迫原属迎太基控制的萨贡托臣服。这一系列的行动,大大激怒了汉尼拔,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取萨贡托。罗马失掉萨贡托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即向沙太基发出最后通碟,要迎太基让出萨贡托,并交出汉尼拔。迎太基对罗马的通碟置之不理,罗马遂于公元前2I8年春天正式向邂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罗马军队的战略企图是,兵分两路,一路直趋西班牙,吸引和籍制汉尼拔的军队,使其进退不得;另一路是主力,直指北非彻大基的本上,趁迹太基本土的军队较少之机,一举击破之。大战略确定之后,两路罗马大军立即行动,主力乘舰船渡突尼斯海峡,准备直接在沙太基本土登陆,另一路朝西班牙疾进而去。

早在攻占萨贡托之时,汉尼拔就在运筹进击意大利的计划了。他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态势及优长,认清了己军自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后已丧失了海b优势,尽管从海上进攻意大利的距离较短,但恐怕敌不住罗马海军的反击。一旦如此,远渡地中海的迎太基军便会葬身海底,这个险冒不得。再从罗马军在本土的分布情况看,其主力部署在南部,北意大利较为空虚,如能从这一方向进人;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于是,汉尼拔定下了越过阿尔卑斯山,从陆地进击意大利半岛的战略,与此同时,他预料罗马军队将有可能实施两路出击,便迅速作了部署,以一部兵力由他弟弟指挥,抗击进犯西班牙的罗马军,另派2万军队赶回北非的迎太基本土,以防罗马军的直接进攻c汉尼拔自率9万步兵(一说6万)、12万骑兵和37头战象顺利越过比利牛斯山,渡过罗尼河,于公元前218年9月初进至阿尔卑斯山下。

阿尔卑斯山是令人生畏的山脉,不仅道路稀少、陡峭难行,而且高耸人云、山顶积雪覆盖,汉尼拔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翻过了这座山脉,不过也太基军的非战斗减员是非常惊入的,当汉尼拔率军进至北意刁利的波河流域时,全军仅剩下2万步兵。6千骑兵和1头战象了。幸运的是,正如汉尼拔出征前所预料的那样,新近被罗马人征服的高卢人急于报仇雪耻,终于与迎太基联合起来,为汉尼拔补充了25万名精壮士兵,还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使得汉尼拔军恢复了一些元气。

汉尼拔突然出现在北意大利,犹如神兵从天而降,大出罗马人的意料之外,整个罗马被恐慌不安所笼罩,当局只得立即放弃分兵进击迹太基本上与西班牙的战略计划,召回了所有的军队,以便保卫罗马本土。其中进犯西班牙的罗马军主帅、政府执政官西皮阿所部距汉尼拔最近,西皮阿率两个军团昼夜兼程赶回波河流域,被汉尼拔的骑兵击败,西皮阿身负重伤逃人军营。此时,罗马两位执政官之一的森普罗尼亚正在西西里岛,得知西皮阿战败,便率军急进至波河流域,与西皮阿会师。森普罗尼亚趾高气扬,主张立即与汉尼拔决战,西皮阿极力反对,主张拖延时日,待冬去春来选择良机再行开战,但未能说服森普罗尼亚。

交战是在特列比亚河沿岸进行的,双方投人的兵力各在4万人左右。汉尼拔采取了先防后攻、防中有攻的稳妥战术,在一个雪夜,令其弟弟玛哥带2(XX步兵埋伏在河岸边的灌木丛中,待罗马军渡过河以后从侧后发起攻击。罗马人以步兵为中军,左右两翼部署了骑兵,汉尼拔则以为数不多的战象专门对付罗马骑兵,以步兵抗击对方的步兵,将骑兵作为预备队。交战是在罗马军的猛烈冲击中拉开序幕的。罗马骑兵首先从两翼逼近达太基军,汉尼拔指挥战象前出,凶猛的战象直扑敌军的骑兵队形,将罗马的战马吓得四散奔逃,这样,罗马的步兵失去了掩护,汉尼拔及时使用骑兵出击,一举冲垮罗马步兵。就在罗马步兵纷纷回窜之际,玛哥的伏兵一拥而出,截断了罗马军的退路。迎太基军前后夹击,歼敌3万余名,森普罗尼亚只得率残兵1万人突围而去。此战,达太基军仅仅损失400人。

3.取胜特命发话间

汉尼拔兵出阿尔卑斯山,一举取得胜利,但对于汉尼拔来说,波河会战的胜利,仅仅是征服整个意大利的军事行动的开端而已。现在,既然意大利的北大门已被敲开,那末汉尼拔军理所当然地要向意大利腹部推进了。

意大利半岛呈东南,西北走向,整个半岛非常狭长,其北端联接欧洲大陆,南端伸人地中海之中。汉尼拔军由北而人,如果兵锋直达意大利中部,那末意大利南端将陷入三面环海、一面临敌的绝境。一县如此,整个意大利半岛的被征服就将是无法避免的。罗马最高当局十分清楚这一点,为了避免这一最为严峻局面的出现,唯一的出路就是将汉尼拔拒之于中意大利以外。

从北意大利进人半岛腹地的道路十分有限。按照罗马最高当局的分析,汉尼拔极有可能从阿里米努姆山路(北意大利东面沿岸)或从埃特鲁里亚山路(北意大利西面沿岸)向里推进,为此,元老院命令两个执政官塞维利阿、弗拉米亚分别统军把守这两条山路。汉尼拔却偏偏选择了一条距离最短、道路最复杂的进军路线,即从波谱尼亚直趋披斯托里亚。这条路线要通过干军万马,在罗马人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汉尼拔却以无比的坚强毅力,指挥全军在沼泽地中行走了4天3夜,人员、马匹和战象死亡甚众,连汉尼拔的一只眼睛都几乎被沼泽中冒出的毒气熏瞎。最后,迎太基军终于克服了沼泽地,意大利中部的大门又被敲开了。

达太基军令人不可思议地突然出现在罗马城的北面,使得整个意大利极度惊慌和混乱。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得知汉尼拔的行动后,连思索的时间都没有,便率军猛追汉尼拔军而来。

汉尼拔对罗马军的企图及行动了解得清清楚楚,当他进至特拉西美诺湖附近时便安营扎寨,不再向前推进。原来,特拉西美诺湖周围的地形十分险要,从这里去罗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这条道路从湖北岸边通过,路北是一片小谷地,谷口有陡山挺立,这种地形,实在是打伏击战的好地形。汉尼拔就选中了此地,于夜间将骑兵潜伏在隘路人口处,又在出口处伏下了轻装步兵,自率主力隐蔽于谷地北侧的高地L。

此时,罗马执政官弗拉米亚心急如焚,指挥4个军团近3万名人马急迫而来于公元前217年6月ZI日拂晓时分到达特拉的美诺湖。由了浓雾遮盖着湖面和周围的地面,罗马军的侦察兵没有发现迎太某军,弗拉米亚迫不及待率军进入了谷口。迎太基军沉着冷静,沾罗马军全部进入谷地后,同时从三面发起了突然猛烈的冲击,当弗拉米亚刚刚明白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时,罗马军的3个军团己彻底瓦解,近3万名人马自本D残踏,犹如一窝乱蜂。汉尼拔仅用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便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此役,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阵亡,15万人被杀死,几千人被俘,尚存6000名残部突围出去没多远便被沙太基军重重包围,最后束手就擒。

4.偷默换拖拖处建安

汉尼拔接连取得胜利,迫使罗马人采取拖延战略来对付他,在卡西努姆伏击战中,几乎将汉尼拔置于死地。

罗马人在特拉西美诺湖的失败,使通往罗马的道路畅通无阻。震惊之余,罗马元老院推举曾在前一年出使迹太基的法比为“狄克推多”(意即“独裁者”),全权指挥战争。罗马全城紧急动员,连老年人也武装起来走上城头。由于缺乏武器,罗马人按照危急时刻的惯例,将神庙中作为战利品而悬挂在墙上的武器也取下来使用。但是,汉尼拔并没有向罗马进军,因为他知道以其现有的兵力攻克设防的罗马或者用围攻的办法迫使罗马投降是不现实的妄想。于是他率军东进至亚得里亚海沿岸,然后顺亚平宁山脉南下,有计划地劫掠所经地区并使自己的军队得到休息,试图以这种方法来分化、瓦解意大利其它各邦与罗马的联盟,不断打击罗马的有生力量,进而消灭罗马的抵抗能力。

而法比担任罗马统帅后,看出汉尼拔虽攻势猛烈,但孤军深人、缺少后援、难以持久的弱点。针对于此,法比采取了使他名闻史册的拖延战略。他率军紧紧跟随汉尼拔,使之不能围攻任何城镇,以帮助同盟城市,但却不与之交战,而是尽可能与其周旋,迫使汉尼拔陷人欲战不能、欲胜不成的境地,消耗尽自己的力量,最后像燃尽的号火一样自行熄灭。

法比的拖延战略在军事上无疑是稳健的,但在政治上却包含着很大的风险。汉尼拔率军在意大利境内任意驰聘,如人无人之境,这将使罗马的同盟者对其实力产生怀疑,从而动摇对罗马的忠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战争的拖延也将引起长期遭受战乱之苦的广大意大利农民的不满,从而动摇罗马人的统治地位。因此,在罗马内部,许多人反对法比的拖延战略,他们讥讽地称他为 ‘尼克塔多尔”,意即“迟疑不决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法比推行拖延战略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为平息人们的不满情绪,法比不得不在卡西努姆城利用有利的地形对汉尼拔进行I一次颇具威胁的伏击。卡西努姆城四面环山,山谷里是一片片难以通行的沼泽地。法比十分熟悉这里的地形,他派4千名士兵把守进出山谷的胜口,自己则率领其余的军队扎营在另一边的一座小山之上。对于法比的设伏,汉尼拔一无所知。当他进人山谷后发现自己陷人重围后,感到了从来未曾有过的恐慌。他无路可逃,因为四周皆是不可攀登的悬崖绝壁;他也不可能战胜法比和那些守卫隘口的人,因为他们所据的地形极其险要。然而在这绝望的形势之下,汉尼拔却想出了一个神奇的计策,其绝妙之程度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在夜幕降临之际,汉尼拔命令他的十兵们把军营内所有牛的角上绑上用树枝扎成的火把,然后把所有的营火统统熄掉,保持营内的绝对肃静、黑暗之中,战士们点燃牛角L的火把,由一队最勇敢的年轻士兵驱赶牛群走上法比与隘口之间的崖石地带a头顶熊熊烈焰的牛群,在赶牛者的驱使下,鲁莽而凶猛地冲上山腰,跌下去,又跳起来。

位于山谷两侧的罗马人,看见汉尼拔的军营沉寂而漆黑,而山腰上却闪烁着各种各样火光的时候,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法比怀疑这是汉尼拔的诡计,但苦于不能确切知道他在干什么,只能命令他的军队停留在原地观察待命。可是那些守卫隘口的人,却不似法比这样沉着冷静。他们以为汉尼拔走投无路,企图爬*L面的悬崖逃跑,所以便向火光之处跑去,企图在那里活捉陷人困境的汉尼拔,以建不世之功。此举正合汉尼拔之意。当他看到他们从隘日跑下来了的时候,便带领一支精悍的步兵分队,亡死一般的沉寂中,飞速冲向隘口,一举夺关成功。随后他用军号发出信号,军营里的军队用一声大喊来回应,马上点起火把,毫无畏惧地向隘口前进冲出了法比的埋伏圈。就这样,汉厄拔采取以年代兵的方法,巧妙运用“偷梁换柱”之计,制造假像迷惑敌人,奇迹般地使他的部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而法比却丧失良机,丢掉了一场眼看已经到手的胜利。

5.坎尼大捷创奇迹

两军对垒,半智胜于斗力,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采取的“作降”和”败退”等诱敌手段.取得成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坎尼大捷奇迹。

罗马当局对弗拉米尼的全军覆没迅速作出反应,除了立即采取各项措施增强首都罗马的防务以外,还任命足智多谋的将军费边任独裁宫、这一官职是罗马的最高长官,全权负责军政要事,任期6个月。

特拉西美诺战役结束以后,测太基与罗马两军的战略企图是这样的;汉厄拔没有急于向罗马城进军,因为他知道罗马城的防务相当强大,自己的军队虽然连战皆捷,但毕竟数量十分有限,加上意大利的中。南部尚未受到打击,罗马人还拥有较大的实力,如果立即攻打罗马城,很可能久攻不下,反遭伤亡,罗马人也可从中、南部调集大量的预备兵力增援罗马城,到时彻不基军就会陷人罗马军的合围之中。鉴于这种考虑,汉尼拔决定挥军向东,沿意大利半岛的东海岸向意大利南部实施战略迂回,以便打击罗马人的后方,使富饶的南竟大利陷人混乱,无法以充足的人员、物资支持罗马军队。罗马独裁官费边上任后一改前几任执政官的战略方针,尽量不与达太基军实行面对面的交战,而是以许多兵力尾随敌军,并以小股部队击灭迎太基的零星小部队;同时袭击对方的交通线与后方补充基地.企图以此来拖垮汉尼拔军,最后选择时机一举将其歼灭。

汉尼拔坚定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战略行动,把意大利南部搅得鸡犬不宁,许多罗马控制下的城邦纷纷反水,肥沃的良田和P园被沙大基军队变成了不毛之地、汉尼拔的这些所作所为是罗马人所不能容忍的,他们把怨气出在费边身k,指责费边不敢碰汉尼拔一根毫毛,是一个“拖延者”O到了公元前216年初、费边的往期届满,罗马人上上下下怨声载道,便将费边抛弃.选举瓦罗和帕卢斯当选为执政官。

公元前216年6月2日轮到瓦罗担任最高统帅,他接过指挥权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达与汉尼拔军会战的命令。坎尼会战,罗马军将所有的部队即步兵8万、骑兵60(, -x全部技人。达太基军投入了4万步兵和14万名骑兵。从力量对比上看,罗马军占优势。这个优势主要体现在步兵数量上,而达太基军在骑兵数星上占有明显优势罗马军的阵势仍然是步兵在中,骑兵分在两翼,汉尼拔则将主力置于己方的左翼,由骑兵和重装步兵组成;右翼由汉诺指挥一定数量的步骑兵;中央的兵力最弱,并日将其突出配置。这样,迎太基军的整体阵势成“凸”字形,汉尼拔的用意,是以突出的步兵引诱罗马军主力集中攻击于此,将其诱人己方阵内,再以两翼的强劲骑兵与重装步兵首先歼灭罗马军的两翼骑兵,然后迂回到敌阵侧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同时,汉尼拔令500轻装士兵携带长矛、盾和短剑,准备执行假降任务。汉尼拔还对坎尼的天候规律作了详尽的了解,掌握了中午时分一般有强劲东南风的情况,据此他将各路方阵面向内北展开,以便能充分利用自然力的有利因素。

待迎大基军摆阵完毕,罗马军主帅瓦罗针对敌方左翼强大、中间软弱的态势,临时又调整了一番自己的阵势,缩小正面,加大纵深,增强中央方阵的力量,企图以绝对优势一举击垮汉尼拔的中央方阵。这一调整正中汉尼拔的心意,罗马军主力也因缩小厂相互之间的间隔而无法实施灵活的战则j动。

会战于2日9时开始。瓦罗军主力猛攻汉尼拔军的突出步兵,按照预定方案迎太基军的中央方阵徐徐收缩,致使左。6、中各个方阵变成了“凹”字形的阵势。瓦罗见状,以为敌军中央方阵已力不能支,遂指挥主力发动更猛烈的攻击。此时,迎大基军的500名轻装步兵突然“投降”了罗马军,罗马军收缴了他们手中的过矛与盾牌后,仲将这些 ‘”降兵”安置在阵后方。瓦罗看到敌军的“降民”,又看到敌军的中央方阵正在继续“败迟”,以为这场会战的关键时刻已到,便将预备队全部投入了交战。汉尼拔是一个掌握战场“火候”的老手,他见时机成熟,便下令左。右翼的步骑一起出击,左翼的重装骑兵势如破竹,迅速击垮罗马军右翼的骑兵,然后分兵一部迂回敌后,直扑罗马军左翼骑兵的侧后,罗马军仅剩下的这路骑兵经不住对方优势骑兵的前后夹击,迅速渍逃。迎太基骑兵得手后,以一部追击逃散的敌方骑兵,余部配合步兵合围罗马军的步兵。战至中午时分,果然刮起了东南强风,面向东南的罗马步兵被风沙吹得两眼流泪,无法观察敌方的行动,而迎太基士兵借助风力,投射出又远又猛的石头和箭矢。罗马步兵虽众,此时已挤成一团,退无路,攻无力,陷人了束手待毙的绝境之中。那500名迎太基“降兵”也趁势作乱,掏出暗藏的短剑从后往前冲杀。此时的坎尼战场,罗马士卒大片大片倒地而毙。到天黑时分,坎尼战场渐渐平静下来,这标志省会战已告结束。这次会战,迎大基军仅以6000人的代价,换得击毙罗马军包括指挥官塞维利阿,执政官帕卢斯在内的7万余人的辉煌胜利。

6.物权必反,扎马决战争者收

物极必反,汉尼拔军事胜利达到顶峰时,失败的阴影也向他袭来了。

罗马人并没有屈服,他们决心坚守罗马城和中意大利与汉尼拔周旋到底。坎尼会战之后,罗马人终于认识到速战速决的战略是错误的,便又重新起用费边将军忏军队最高统帅c费边东山再起仍然奉行当年所判定的拖延战略所不同的是不再以较为强大的主力部队尾追边太基军,因为罗马已压根儿没有机动部队可言。罗马人对残存的一些据点极为死守,以吸引和消耗敌军,另抽出极其宝贵的几支小机动部队,集中力量攻歼背叛罗马的一些城邦。

汉尼拔在取得坎尼会战胜利之后,还是没有攻打罗马城的企图,仍然采取游动作战的战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征服意大利南部和中部,彻底孤立罗马城。但是这给汉尼拔又带来了新的困难。由于追太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曾经许诺给汉尼拔增拨人员、物资的计划始终没有兑现;汉尼拔虽然已经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的广大地区,却依然得不到所需要的补给,反而需要分兵防守广阔的征服区。这个包袱十分沉重,使达太基军不能集中大部或全部兵力实施大踏步进退的机动作战。坎尼会战后的几年内,汉尼拔虽然又取得了几次胜利,但都是十分有限的,并且这些胜仗中更多地是属于”消防队灭火”式的胜利。

迎太基军的这些困难,给罗马人以复兴的机会。罗马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在三四年中又组建起了一支总数达25万人的军队。意大利半岛上敌对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戏剧性变化,使罗马人取得了空前的绝对优势,而汉尼拔则陷人了前所未有的绝对劣势之中。

罗马人开始反击。这一战略的第一步,是将战争引向意大利境外,企图是分散彻太基的军事力量,截断汉尼拔的补给,同时打击迎太基的同盟国。罗马人首先以两支部队兮别出击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仅用一年半时间,便重新攻占了西西里岛;年轻的军事统帅小西皮阿率领陆海军一举攻占了西班牙的新迎太基城,接着又席卷整个西班牙。达太基丧失了本上以外最大的殖民地。

罗马人在境外取得战争主动权后,决定在境内对达太基军队实施决定性的反攻。这时的汉尼拔与坎尼会战时的汉尼拔已判若二人,汉尼拔不可战胜的形象开始淡薄起来,绝大部分投靠过来的意大利城邦又转向了罗马。汉尼拔的盟友越来越少,连行动都很困难,被迫退守意大利南端的一隅之地。

汉尼拔的意志坚强无比,即使在他已经长期陷人孤立无援的境地时,也始终坚信自己能度过难关,实现最终征服整个意大利的愿望。此时,他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他弟弟哈士多路巴身上,指望哈士多路巴能从西班牙带来援军。哈士多路巴在公元前207年春带着2万军队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向意大利北部推进,到达高卢后又得到一万高卢士兵的加强。哈士多路巴的迅速推进,对罗马人是极大的威胁。倘若哈士多路巴与汉尼技会合,彻太基军将会如虎添翼,整个半岛的军事形势可能发生逆转。但是哈土多路巴送出的信件没有抵达汉尼拔手中,而是被罗马人截获去了。罗马执政官如获至宝,立即在麦陶尔布下了大罗地网。哈士多路巴急于与哥哥会师,在没有接到汉尼拔回信的情况下继续推进,进至麦陶尔后陷人罗马军的重围。经过激战,哈士多路巴阵亡,这支迹太基援军几乎全军覆灭。

麦陶尔战役可以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转折点。十多年以来,罗马军队首次打胜了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振奋了罗马人最后打败汉尼拔的信心。对于汉尼拔来说,唯一的希望破灭了,迎太基远征军的失败命运已经向他招手。

小西皮阿从西班牙凯旋而归,这位英雄被罗马朝野视作救世主,立即选他为执政官。小西皮阿执政后,首先把注意力转向固守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汉尼拔。小西皮阿深知汉尼拔不好对付,如果直接与他决战,罗马军队胜了一切都好说,一旦败北,汉尼拔就会重新强大起来。想到这些,小西皮阿决定采取调虎离山的战略,即远征迎太基本土,调动汉尼拔撤军回国。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小西皮阿亲率25万名军队,乘坐400多艘船只,从酉西里岛的西部出发,直向沙太基北部的乌提卡驶去。

迎太基统治集团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在本上迎击罗马军队,因此海防的松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小西皮阿十分顺利地在乌提卡登陆,并马上就与同盟国努米底亚的军队会合。四太基政府在震惊之余,仓卒调来27万名步骑兵和14O头战象,由哈斯杜鲁巴率领,又会合了同盟国马赛尼撒王国的步骑兵33万人,准备S罗马军决战。小西皮阿尼敌军强大,遂采取拖延战略,退到一个小岛上过冬。到了第二年春天,小西皮阿采取一系列欺骗措施,取得歼敌45万人的巨大胜利。紧接着,在巴格达斯河的平原上,小西皮阿仅仅使用骑兵便彻底歼灭了迎太基与马赛尼撒的联军,杀死迎大基军的统帅哈斯杜鲁巴,生俘马赛尼撒国王西法克斯。

在罗马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迎太基本土再也无力与其抗衡厂,只得反复向罗马求和,同时急今汉尼拔和在波河流域的玛哥军速速回撤,以便在本士与罗马军决战c公元前202年夏天,汉尼拔率2万人马从海路返回国内,玛哥部也顺利到达,但玛哥因伤重已于途中死亡。汉尼拔立即着手整编部队,扩充兵员,很快组建了一支4万人的军队,向沙太基城推进,从侧后威胁罗马军。

汉尼拔如此迅速地向诩太基城推进,打乱了小西皮阿的军事部署,迫使罗马军撤除了对创太基城和乌提卡城的包围,西进迎大基内地,寻找适宜的会战场所。汉尼拔则企图在北部与罗马军决战。

小西皮阿为了引诱汉尼拔西进,便在西部地区大肆躁罐城镇和庄园。为了阻止这种毁灭行动的继续,迎太基政府指令汉尼拔立即西进,汉尼拔只得奉命而行。公元前202年秋天,汉尼拔率军进至扎马附近时,始觉这一战场对己军不利,便与小西皮阿开始谈判,以此达成转移决战场所的企图。不料小西应阿看透了汉尼拔的用意,故意当面辱骂汉尼拔,使后者恼羞成怒,终于硬着头皮决定应战。

扎马决战,双方的兵力都在4万人左右。罗马军以追待劳,巨占有地利之便,又刚刚得到优良骑兵的增援;达太基军长途跋涉,连续行军,人马劳累,且有一半左右的兵员是各种各样的杂乱人员,战斗力远不如罗马军队。汉尼拔很清楚敌我双方的优劣点。为了避开不利地形,他极不情愿地将主要突击方向选在了罗马军正面的中央方阵上。他布下的阵势是这样的:以80头战象作为第一波攻击力量,企求一举摧毁罗马军的中央正面;战象的后面是三列步兵,将跟随他久经战火考验的精锐步兵排在第三列,作为总预备队,而将新兵排在第二列;在中央方阵的两翼分别部署了2000名骑兵。

小西皮阿没有战象,他早就揣摸准了汉尼拔希望依靠战象取胜的企图。因此,罗马军在也太基军战象的猛烈冲击面前能基本保持住战斗队形,就成了取胜的关键,小西皮阿借用了100多年前亚历山大大帝对付波斯战象的经验,在方阵中留出了整整齐齐的许多通路,并巨铲得平平坦坦,通道内还配有少量的轻装步兵,用以吸引战象顺通道往里冲,又以一部分步兵充当号角手,配置在第一线战斗队形之中;罗马的优势骑兵则分别部署在两翼,以便保住中央的步兵方阵,并视机向对方的纵深实施猛烈的突击。

扎马决战对于迎太基军来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汉尼拔要牢牢把握战役的主动权,他首先放出了战象实施冲击。罗马军沉着应战,在战象接近时,第一列步兵突然吹响号角,巨大的号角声震撼着整个战场。汉尼拔的战象可没有经过这种场面的训练,在阵阵号角声中不禁惊恐万状,有的战象竟然折返回去,直奔迎太基的方阵,倒把追太基的左翼战马惊吓得狂奔乱跳。有些战象冲入了罗马军的方阵,罗马军从容地让过战象,阵势基本未乱。小西皮阿见到己军已经顶住了对方战象的冲击,随即下令两翼的骑兵出击。她太基军的左翼骑兵本来就乱了阵脚,在优势的罗马骑兵面前,再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很快便就崩溃;她太基的右翼骑兵苦于数量太少,最终也无法顶住罗马骑兵的疯狂冲击。双方的步兵相持不下,但由于汉尼拔的第二列士兵都属新兵,一见到血流成河的场面便就往后逃跑,尽管汉尼拔的第三列士兵骁勇无比,也经不住自相践踏。就在汉尼拔的这些老兵刚刚稳住阵脚之时,罗马骑兵从两翼包抄过来,仍在战斗的速太基步兵虽然拼死搏斗,但在罗马步骑兵的围攻之下已经徒劳无益,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汉尼拔目睹这一切,自知毫无办法,便率少量骑兵突围而去。

扎马决战以迎太基军的彻底覆灭而告终,其阵亡者达2万之众,还有2万军队悉数被俘。罗马军的损失只有15ho人左右。

扎马决战的失败,对于汉尼拔来说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败仗,同时也是他的最后一次败仗。对于达太基来说,则是走向覆亡的第一步。扎马之战一结束,西班牙立即被罗马改为两个省,西西里岛也井人罗马,至于努十底亚,则变成罗马的附属国。然而这些打击对于湖太基来说仅仅是初步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1年,罗马强迫期太基接受了和约,和约规定,迪太基除留3艘战船外,其他战船及全部的战象一井交出;不经罗马同意,不得发动任何战争;交付巨额赔款。

7.魂飘他国作鬼雄

扎马决战失败以后,汉尼拔虽然被人控告作战不力,但仍被选为也太基的最高行政官苏菲特,他力图实行改革以振兴达太基,因而遭到一些贵族的仇视。在达太基统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中,汉尼拔再次败下阵来,这比战场上的失败更为致命。

罗马人强加给边太基人的条约是十分苛刻的,但沙太基除了接受以外别无他法。这么一来;边太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上层统治集团更是争吵不已,有人把越太基的衰落归咎于汉尼拔,说是因为汉尼拔的远征行动才引来了罗马人,才招致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应当追究汉尼拔的责任。这时的汉尼拔,已经没有人来给他评功摆好了,他自己也是有嘴说不消这些责任了。为了避免政敌们最终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汉尼拔于公元前196年逃出独太基,来到了叙利亚。

罗马打败期太基后,迅速移兵希腊,一举击败了马其顿。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希腊人纷纷起兵反抗;就连罗马B、同盟国埃托利亚也公开与罗马决裂。但是,光凭希腊人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打败罗马人的,于是希腊的反罗马同盟派出使者前往叙利亚,劝说国王安提柯三世出兵希腊。安提柯三世是个志大才疏的国王,他早就梦想成为象亚历山大大帝那样的征服者,现在机会来了,他自然不会等闲视之。

此时,正在叙利亚的汉尼拔得知安提柯三世已决定向罗马人开战的消息后欣喜万分,感到这正是报仇雪恨的好时机。他立即进见安提何三世,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汉尼拔建议,安提柯三世的首要之举,是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反罗马同盟,利用同盟的整体力量打击罗马,然后,分兵两路,一路以部分陆海军组成,前往迎太基,鼓动迎太基整军备战,再次派兵进人意大利半岛;另一路直趋希腊,击败在希腊的罗马军后转向意大利,与也太基军成前后夹攻之势。

汉尼拔的这一战略设想惊动了罗马人,他们看到,一巳安提柯三世采纳汉尼拔的建议,那末罗马就将在两条战线L作战,这种局面要比当年汉尼拔孤军深人意大利严重得多。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罗马人一方面大力加强海外各行省的防务,一方面尽力分化瓦解反罗马阵营。这后一招取得了明显效果,使叙利亚失去了许多盟友。

汉尼拔的战略设想可谓高明,但它只能惊动敌人,对叙利亚的安提柯三世却丝毫不起作用。安提何三世自恃力量强大1认为根本就不需要发动邀太基进攻意大利,也不需要建立什么同盟,只要在希腊打败罗马人就能使罗马屈服。

叙利亚一意孤行,于公元前192年秋天派兵1万多人从海上前往希腊,被罗马人轻易击败,安提柯三世率领残兵退出希腊。两年后,罗马军队仅以3万余人在小亚细亚的平原上便歼灭了叙利亚军队j万余人。公元前188年夏天,罗马向叙利亚提出了类似给边太基那样的条约,还提出让叙利亚交出汉尼拔。安提柯三世在此之前就预料到罗马必定会指名要汉尼拔,于是早就让他远走高飞了。

公元前183年,汉尼拔的住所被包围得水泄不通,端坐在屋中的汉尼拔意识到自己已无力回天,于是取出时常带在身边的毒药,一饮而尽,结束了生命Q时年65岁。

汉尼投足智多谋,勇敢而不鲁莽,常常以政治家的眼光和外交家的手腕运筹军事,达到了魔术般的境地。他善于正确判断军事、政治情况并利用敌人营垒中的矛盾,善于因势利导、组织周密的侦察、出其不意地率军进攻或长途跋涉。他是世界古代史上一位罕见的伟大战术家和军事家,坎尼战役是他战术思想的一个精品、统帅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军事史上合围和全歼敌人重兵的第~个范例。然而,他却不能算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他能够构筑具体精致的战争细节,却还不能统筹全局;也没有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胜利者。这就决定了他悲剧性的结局。当他吃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的败仗后,这也同时意味着他政治上的一败涂地。他的军事成就是辉煌的,他最后的命运却是可悲的。

8.不以成败论英雄

用辨证法的观点来看,胜与败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矛盾统一体,胜将的经验固然是宝贵的财富,败将的教训同样是一种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伟大的败将也是名将。

恩格斯把汉尼拔与坎帕米农达斯、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列在一起,称他们“都是特别喜爱攻击的统帅”。(《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页)的确,这句话是对汉尼拔军事指挥艺术精华的高度概括。

善于分化瓦解敌人阵营,尽可能多地从当地取得人认、物资补充,这是汉尼拔战略指导上的一大特色。汉尼拔在翻过阿尔卑斯山脉推进至北意大利时,就曾发表演说,反复对人说,迎太基军队不是要征服意大利,而是来解放意大利的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摆脱罗马的奴役。这种以解放者自居的作法.博得了许多被罗马人控制的部族统治者及人民群众的好感。同时,以尼拔对被自己占领的地区也真正实行了区别对待的政策。对罗马人派来的官吏实行严厉措施,而对当地部族的官员、军队则宽大处理,一般不去剥夺他们的职务。特权和地位,甚至还取消了罗马人统治时的许多苛政。汉尼拔的这些做法对尚未被沙太基占领的地区影响很大,许多意大利部族纷纷投人反罗马阵营,而占领区的部族还给子汉尼拔许多人员及物资补充,汉尼拔高边太基本土及西班牙路途遥远,加上国内政敌的阻挠,得到的本国支援并不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在意大利半岛坚持作战16年,主要是靠当地部族的支持。

达成战略、战役的突然性,是汉尼拔军事指挥艺术的突出特点C汉尼拔时代的达太基虽属头等强国,但他所面临的罗马也是新兴的强国,加之四太基军远离大后方深人敌国作战,因此从战略上看,汉尼拔并不占有多大的优势。这就需要在战略上采取突然袭击的措施来弥补客观条件上的不足。达成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汉尼拔主要是通过选择敌意料不到的打击方向来实现的。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路线堪称是前无古人的壮举,这一壮举,达成了战略与战役上的突然性,使罗马人企卒应战,汉尼拔轻易取得战争初期的一系列胜利。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汉尼拔居然敢将大军带进广阔的沼泽地,并最终成功地走出了沼泽地,虽然损失很大,但却又一次达成了战略与战役上的突然性,歼灭了罗马军大量有生力量。概括起来说,汉尼拔在战争的前、中期总能在敌人预料不到的地点,依靠快速的机动,实施猛烈地攻击,从而牢牢掌握了战略与战役的主动权。

善于组织周密的情报网,详尽地掌握敌情,是汉尼拔作战指挥的又一特点。“他组成了一个当代无双的谍报系统——甚至在罗马城内,他也经常派有侦探——所以他对于敌人的一切计划,都能经常获得情报。”这是一位西方史学家对汉尼拔的评价。的确,汉尼拔对情报工作十分重视,大到战略行动,小到战术动作,他亡行动之前都要派出大量精干的侦察人员,甚至动用潜伏在敌人营垒中的内线,以便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提供情报。他在出征以前便将阿尔卑斯山脉两边,以及意大利半岛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使得他能制订出正确的战略。不仅是派出侦察人员了解敌情,汉尼投甚至经常亲自出去搜集情报,据说,他有时是一个老年人,有时是一十中年人,有时又是一个青年人,身份变化无常,为的是顺利实施侦察。对战场敌军情况的了解与掌握,汉尼投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直接观察,一般地说,他总是能够对当面的敌情做到了如指掌,能够迅速发现敌人阵势的强点与弱点,据此部署自己的军队。

巧妙运用骑兵打伏击战,是汉尼拔作战指挥上的另一个特点。汉尼拔认为;陆军是军队的基础,而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是骑兵。汉尼拔特别庞爱骑兵,在湖太基金盛时期,他的骑兵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达太基骑兵之强大,当然要归功于它那庞大的数量与优良的装备,但主要的国素,还是汉尼拔对骑兵战术有着革命性的变革。在汉尼拔时代以前,战车曾经主宰过战场,后来被强大的步兵方阵所代替,而汉尼拔统帅下的速太基军队,骑兵成了地面作战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在研究了汉尼拔一生的军事行动后可以发现,在他指挥的所有战役中,大都是主要依靠骑兵来打败敌军的。汉尼拔使用骑兵突击敌军的正面,使用骑兵合围敌军的方阵,更漂亮的是使用骑兵伏击敌军。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就是汉尼拔巧用骑兵打伏击战的精彩之作。主要依靠骑兵设伏,最终歼敌二三万人,这在整个古代军事史上也是罕见的。怪不得恩格斯也要发出赞叹:“骑兵从来没有树立过象在这两位伟大的统帅(指汉尼拔与18世纪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作者注)下所树立的那样的丰功伟绩。”

力求在有利的地形上进行会战,这也是汉尼技作战指挥的一个特点。汉尼拔把选择有利的战场作为进行会战的首要条件,他选择战场的原则只有一条,即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敌军。在波河流域,他把战场选在河岸边,迫使罗马军统帅森普罗尼亚必须渡河而战,数万名士兵渡过河去立即发起攻击,其体力也已消耗殆尽了,尤其是罗马军失利后连退路都找不到,溺死者甚众。汉尼拔选择特拉西美诺湖边上的谷地作为伏击战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最令人惊叹的是,汉厄拔选择战场没有一定之现,他能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把天候条件与地形条件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若说汉尼拔要比罗马军队绝大多数统帅高明,在选择有利于己的战场上,他就占了上风。不过话要说回来,汉尼拔在选择战场这一点上也并非天衣无缝,扎马决战的溃败,汉尼拔在很大程度上是吃亏于不利的地形,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9.功败垂成警后世

汉尼投是一位伟大的败将,也是一位伟大的名将,那么导致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严国群在《中外败将评传》中是这样评价的:

伟大的统帅当然也有缺点,更何况是伟大的败将。

在战略上,汉尼拔犯的致命错误,是没有适时地将打击重点放在攻占罗马城上。大部分史书,特别是我国学者的著作,在谈到汉尼拔为什么没有发动对罗马的攻击时说,主要是因为迎太基远征军的兵力太单薄,而罗马城十分坚固,加之汉尼拔又没有攻城器械等等。这些理由,在汉尼拔进人意大利半岛的前期是可以成立的。在整个半岛的罗马统治尚未打碎之前,她太基军以四五万的兵力完全没有可能攻下这座坚城。但是在汉尼拔取得一系列的胜利,特别是在坎尼会战之后,罗马军的主力已不复存在,整个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已摆脱了罗马的控制,罗马城几乎成了孤城,而汉尼拔军却正是兵威极盛之时。如果汉尼拔能抓住这个时机给予罗马城以一击,攻占罗马城的可能性极大。应当指出,这一良机持续的时间并不短,起码在两年左右。汉尼拔所缺乏的攻城器械别说就地制造,即使从达太基本土或西班牙筹措运来,时间也绰绰有余。问题就在于汉尼拔始终没有攻取罗马城的打算,他只指望封锁、孤立该城,让其自行崩溃或投降。这种主观愿望无疑是好的,但客观上不可能。因为罗马城是罗马人的“心脏”,它的存在是罗马复兴的希望,在基本不受战火摧残的情况下,罗马人没有必要向汉尼技投降,更不会自行崩溃。由于罗马城的存在,罗马人有了重建军备的基地,而其他尚在坚持的罗马城堡也有了精神寄托,诚如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所说:“罗马联盟的力量就是寄托在罗马城的身k,除了罗马以外,他们也就空无一物了。”这样,罗马终于在三四年间重新强大起来,以至于当期太基真正感受到罗马人已经东山再起的时候,汉尼拔只能“进到罗马的城脚下。立马柯林门外,挥动他的宝剑。这固然是一个英雄的姿态,但却已迟了5年的时间,实在是太迟了!’汉尼拔在战略上犯的这~错误是无法弥补的,因为在以后的岁月中,类似坎尼战役以后所出现的那种良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说得夸张一点,罗马人保住了一个罗马城便赢得了整十战争而破太基人忽视了一个罗马城便输掉了一场战争。这是汉尼拔的悲剧所在。作为军事将帅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己方的力量没有达到精疲力竭的程度;就必须予敌以最彻底的打击,丝毫的手软只会留下无穷的祸根,待到敌人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之时,胜负的局势就会发生逆转。军事胜利应当是最彻底的胜利,起码是最大限度的胜利。

汉尼拔的极端复仇思想与盲目自信情绪禁烟了远征军的行动,坐视罗马军队由弱转强。公元前Zll年,罗马军队发展到了b万之众,使得罗马人有力量把战争引向境外。同时有力量在境内有效地遏制汉尼拔远征军的攻势。实际上,从此以后汉尼拔远征军在总体上就一直处于防御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防御性质越来越明显,直至后来就只能固守弹丸之地了。当然,汉尼拔远征意大利16年,从战役角度而言,他没有打过一场败仗,但这并不能表明汉尼拔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握有主动权,战争的进程证明,后期的主动权在罗马人手中,为什么罗马人握有主动权而不与汉厄拔进行大规模的会战呢?这恰恰是罗马军事战略正确的表现。罗马人虽然拥有绝对优势,依靠这个优势也许能直接打败汉尼拔;但毫无疑义。面对汉尼拔这样一位天才的统帅,这种胜利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换来的,也很可能出现得不偿失的局面。相反,在确保取得境内战场主动权的前提下,将这个优势转用到境外去,转用到没有汉尼拔的地方去,那末用同样的优势同样的代价,必然会取得更大的胜利。这无疑是正确的决策。另外,罗马军惧怕汉尼拔因而再也不敢在本上与之会战,也不能不是个原因。对于迎太基远征军来讲,战争的后七八年一直处于被动之中,在意大利半岛再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即使他弟弟带来的援兵能与他会合,也不可能从根本L改变意大利半岛的军事力量对比。象汉厄拔这样英明的统帅,完全应该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战略,比如或是及早从海上撤回本上,或是从半岛北部出境返回西班牙,这虽然是意味着放弃征服意大利半岛的行动,但可以遏制罗马军在西班牙及其他地区为所欲为,迎太基的基本利益可以不受损害,汉尼拔为什么固守在意大利南部?一个因素是他从小受父亲及上层统治集团的熏陶,誓死与罗马人为敌,他与罗马人之间不是鱼死便是网破,这种极端复仇思想支配着汉尼拔的全部军事行动。第二个因素就是盲目自信的情绪遮住了汉尼拔的视线,把过去一系列的胜利作为包袱背了起来,认为自己最终定会征服整个意大利。直至他弟弟的援军在麦陶尔覆灭,他的远征军再也没有任何出路的情况下,汉尼拔仍然固守不动。由此可见,汉尼拔的自信到后来已变成了盲目的狂妄。等到汉尼拔奉召返回本土时,宝贵的光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的远征军在七八年间什么也没有取得;反而让罗马军队在西班牙,在邂太基本上取得了不可估量的胜利,这个责任是必须归咎于汉尼拔的。从中可以看出,狂热的复仇感情往在使将帅失去理智的支配,极端的自以为是则会使将帅走上偏执和盲动的死路。

求胜心切,执行错误的指令,输掉了扎马会战。小酉皮阿从迎太基城外撤向内地固然是故意示弱之举,但罗马军远离本土。补给困难的弱点是无法克服的,汉尼拔若能采取正确的作战指导,罗马军不可能在非洲成什么大气候。汉尼技开始有自己的设想,但在最高当局的指令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折军向西。特别是当他发现扎马战场的地形对己军十分不利时,按理说汉尼拔应尽力避免与罗马军在此交战。前面已述,汉尼拔对地形条件是十分关注的,可以说在他以往的所有会战中,迎太基军还没有过在不利地形上交战的先例。最后,汉尼拔终于违心地决定在扎马与罗马军决战,结果正中小西皮阿的圈套。汉尼拔明知从速太基城发来的指令是错误的,更加清楚扎马的地形对自己十分不利,那末为什么他下了开战决心呢?主要原因是受舆论所制约,害怕承担不战而走的责任,故产生了急于求胜的心情,结果反遭败绩。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这种优秀品质为古今将帅所崇尚,然而在实际作战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不易的。为了将帅个人的利益而决定军队的进退,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功名不就,罪责难逃。这种教训,恐怕也是许多败将的一个“通病”。

汉尼拔是古代继亚历山大大帝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对军事学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用兵不拘陈规,敢于创新,经常以出人意料的行动实现其战略意图。有人评论说:“汉尼拔喜欢采取偏僻和出人意料之外的路线埋伏狙击,喜欢研究对方将领的性格,注意情报工作,经常派出侦察人员。他自己常常化装,戴着假发,亲自去搜集情报。”他注意分化敌人营垒,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使他取得一系列胜利。汉尼拔的战略战术有着鲜明的特色,表现出卓越的统帅艺术。在汉尼拔手下体验了失败痛苦的罗马人,也把他称为“战略之父”。二、兵家鼻祖——孙武1.出身军事世家

孙武的远祖其实并不姓孙,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

孙武的远祖是有着皇室血统的虞舜后代虞阏父,当时他是周朝的陶正,也就是负责整个朝廷陶器制作的官职。

由于虞阏父制造技术精湛,德高望重,备受人们的爱戴,也得到了周武王的赏识。

于是,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许给虞阏父的儿子满为妻,而且把刈蒿一带,即今河南淮阳的土地封给他,建立陈国。

陈国的领域,包括今河南的东部及安徽的北部,国都是陈,在今天的河南淮阳一带。

此后,虞阏父因为被封在陈地,所建的方国也叫陈国,他的子孙后代也以国名为姓氏,即姓陈。

当时,政治、经济的空前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国、野区划,井田的土地制度模式、奴隶制的政治体系此时瓦解。

最为强大的周朝统一了王权,这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的一个和平时期。

公元前734年,郑庄公首先打败了企图造反的弟弟大叔段,以求加强自己的权利,巩固自己的政权。之后,郑庄公又联合了齐、鲁等小国兼并了许国。

郑国的势力一时空前强大,成为众诸侯国亲近的对象,先后就有鲁、宋、齐等国来献媚,更加助长郑国独霸王室的野心。

公元前707年,强大的郑国与本来占有主要地位的周王朝的矛盾激化,双方兵刃相见,战火熊熊,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这时,陈国不得不听从周王的调遣,也联合了周边的蔡、卫等国的军队一起,在周王的领导下讨伐郑国。

周郑在缮葛即今河南长葛县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但由于周郑双方力量悬殊,只能以周的惨败而告终。

这一战,不仅标志着周王权的彻底沦落,也为春秋时期诸侯的激烈争霸拉开了序幕。

不久之后,先后崛起了齐、秦、晋、楚等较强的诸侯国,他们励精图治,积极从事霸业。

当陈国君位传至陈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桓公的弟弟杀了兄长陈桓公,篡夺了君位,自立为王,史称陈厉公。

公元前705年秋,这一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晴好的天气并没有让陈国的第十二代君王陈厉公心情舒畅。

想想陈国在缮葛的惨败,想想目前中原迅速崛起的齐、秦、晋、楚,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随时准备吞掉对方的土地,如此险恶的形势,怎能不叫人忧心忡忡?

就在这时,陈厉公的儿子诞生了。

在这个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时代,不知自己这个儿子的诞生是喜是忧?

陈厉公虽不知这个儿子将来的命运如何,可依然对他爱如至宝。

在为儿子庆祝生日的时候,陈厉公不像以往为王子庆生日那样有喜庆的音乐、美丽的烟花,而是摆香设坛,祭祀祖先,群臣朝贺,祭祀了几天几夜。

一天,周朝的太史,也就是掌管王室文件起草、诸侯大夫策命、史书整理编纂的世袭官职,途经陈国,看到陈国如此隆重祭扫,就进上表示祝贺。

由于太史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占卜等项工作,陈厉公想借此询问一下儿子的将来。

周太史起卦占卜,结果令所有的人大喜。

因为周太史非常高兴地告诉陈厉公说:“贵公子是富贵命,可用之才,且将来他的子孙还有做国君的可能。”

陈厉公大喜,他将儿子取名为完,字敬仲。陈完长大后,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做事有礼有节,谦虚谨慎。

几年后,陈桓公的小儿子陈林替父报仇,杀害了陈厉公一家。在这一场灾变中,陈完侥幸逃过一劫。

不久之后,陈林即位,也就是陈宣公,他的长子御寇被封为太子,准备将来接替他的王位。

公元前672年,陈宣公的宠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为讨好宠妃,陈宣公废嫡立庶,另立宠妃生的儿子为太子。

太子御寇十分不满,野心勃勃,预谋造反,以夺皇位。不料造反失败,反而被父亲杀死。

陈完是陈厉公的大儿子,又是太子御寇生前的知己好友,在太子被杀后,他预感到大祸即将殃及自己,甚至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陈完认为:自己如果继续留在陈国,即使幸免逃过这一劫,以后也只会受欺受辱,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陈完目睹在争霸中原的角逐中,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和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锐意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广纳人才。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颇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陈完又是陈国的公子,虞舜的后代,于是齐桓公打算聘他为客卿,也就是当齐桓公非齐裔的高级幕僚。

但是陈完不愿意作客卿,所以他就非常谦逊地谢绝了。齐桓公也没有勉强,就让他担任了管理全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官员,陈完答应了。

陈完在齐国,讲仁守义,办事得体,表现出很高的道德修养。

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就是在这个时候,陈完开始改姓田。

陈完之所以这么作为,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的读音差不多,所以改陈完为田完。

田完后来娶了齐国大夫懿仲的女儿为妻,家世逐渐兴旺起来,富贵盈门,成为齐国的望族。

田完的儿子名叫田稚,田稚的儿子叫田湣,田湣的儿子是田文子,田文子的儿子就是田桓子,他和自己的父亲文子都侍奉齐庄公。

田桓子继承了田氏家族尚武的遗风,勇武异常,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

公元前549年,晋国势力强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平阳发动战争,攻打齐国。

就在齐国面临危急的时刻,作为主要将领,田桓子冒着生命危险求助于楚国,终于说服楚国出兵。

之后,齐国联合楚国,跟晋国在棘泽展开了激烈的战争。田桓子亲自指挥,发挥了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使晋军惨败。

公元前532年,田桓子又率军讨伐栾氏、高氏。

当时齐国有田、鲍、栾、高四大族姓,但栾氏、高氏最是贪婪无厌,吃喝玩乐,欺负百姓,霸占民地,不得人心,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田桓子把他们驱逐出齐国之后,百姓安居乐业,也巩固了自己势力。

当然,田桓子这么做不仅是为百姓除害,扩大自己的势力,也可以收揽民心。

同时,田桓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领导才能,注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顺应百姓的意愿,有效地分化孤立一些旧的势力。

田桓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不仅巩固了齐国的政权,也扩大了自己的声誉,得到了君王的赞赏。

田桓子一直当到了大夫的职位,后来,齐庄公还把齐国的莒邑分封给了他。

田桓子有三个儿子:田开、田乞和田书。田开没有官职,是个平民布衣,他一生主要在柏寝台活动,曾经为齐景公登台鼓琴,是齐国有名的乐师。

田乞为齐景公时的大夫,后为宰相。而田书却继承了父亲统兵御众、战胜攻取的才能。

田桓子视儿子们为掌上明珠,特别是田乞和田书,一人从文,一人善武,各展千秋,成为齐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力量。

田氏兄弟尽全部的能力辅佐齐景公。齐景公虽然其貌不扬,但善于搜集人才,非常重视有能力的人才。

田乞是最初侍奉齐景公,后来又成为齐悼公时的国相。他执政期间,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与淫侈残暴的国君争民,便采取了与国君相反的执政办法。

在向民众收取赋税时,田乞故意用小斗,而在向民众放贷时,却故意用大斗。

当时齐国的土特产如树木、鱼、盐、蜃、蛤等,在市场上的价格也都很便宜,这让当时的平民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

田家暗中对人民施行的德政,得到人民的拥护。于是民众像流水般地归附田氏门下,连其他地方的人也投奔到了齐国,从而壮大了田氏的力量,田氏家族日益强盛。

田书的儿子田凭,在齐景公的时候当上了卿这样的大官。当时田桓子、田书、田凭,祖孙三代同在朝中为官,而且都是地位显赫,权倾一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