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照片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6:58:53

点击下载

作者:刘鹏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试读:

前言

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老照片大部分没有拍摄者姓名,究竟是谁拍摄了它?虽然无从考证,但这些老照片确将历史永远定格。该书从解读这些老照片入手,根据照片中人物穿着和场景并查阅大量史料,着力史料性、通俗性,我十余年北京老照片的收藏经历成就此书,这本书能够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京城的变迁。

在“城池街巷”章节中看到昔日壮观的“崇文门”“西直门”等城门现早已拆除,过去车水马龙的前门外大街也改变了模样。透过宗教建筑让人们简单地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各教派在北京的发展,我在“城市记忆”章节中讲述了旅店、公交、铁路、机场的发展,同时,将相关书刊珍贵藏品图片编入书中,一张1951年“打鼓商”“申请登记表说明到北京解放初“打鼓商”这行当还存在。还有一张1950年2月,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出具的学员保证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查封妓院对妓女改造的那段历史。刘鹏上城池街巷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正阳门以北是内城,正阳门以南是外城。内城是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改建的。北京城为四重城,由内到外分别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外城又称南城,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的街巷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北京内、外城的角楼

北京角楼出现较早。据《周礼·考工记》:“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注云:“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疏云:“浮思小楼也。”以上说明早在公元前的周代,宫和城就已有角楼的设置。以后各代史籍也不乏角楼的记载,证明后世已较普遍地在宫城、都城的四隅建有角楼。北京地区辽、金、元时的城垣,虽无明确的角楼记载,但在元土城的东北角,仍有方形墩台的遗迹,台上当有角楼之类的建筑。外城东南角楼

北京内城和外城的东、南、西、北四隅分别建有角楼。北京内城角楼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转角处的箭楼,简称角楼。内城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改建的。周长20公里,内城设立的4座角楼于正统四年(1439年)先后落成。外城又称南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全长14公里,在外城建有四座角楼,依次为东南、西南、西北、东北角楼。1900年拍摄的内城东南角楼1920年北京的角楼外城西南角楼

内城的四座角楼平面呈曲尺形,四面为砖垣,重檐歇山顶,两条大脊于转角处相交成十字,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列脊饰兽头。楼高17米,通高29米,两外侧面均宽35米,两内侧面均宽23米。在两阔面与两窄面墙体上分别辟有4层箭孔,阔面每面56个,窄面16个,每座角楼有箭孔144个。箭楼内并列有24根金柱,上铺楼板三层。外城角楼平面呈方形,通高15米,进深均为6米,两层,共辟箭孔12个。箭楼在古代军事上是城防建筑,因而高大坚固,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为历代帝王所重视,多次加以修葺。北京现存角楼仅有内城的东南角楼一座。

外城的角楼与城门、城墙一样,都不甚高大,但其十字脊的屋顶很是别致美观,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与战争有关的防御性建筑,而像是花园中起点缀气氛作用的小品建筑,玲珑小巧、清新典雅。但实际上,它们的周围地区直到1949年时还都很荒凉,外城西南、东北角楼早在1930年就已拆除,西北、东南两座角楼分别在1957年和1955年拆除。现在这些建筑都不见了,已成为繁华宽敞的交通大道。

北京内城的东南角楼是国内现存最大最早的城垣角楼。其西北是雄伟、繁华的北京站,东南是新建的东便门立交桥,西与崇文门遥遥相望,东与通惠河毗邻。它高大巍峨、深沉凝重,是古老北京城的象征。民国以后,东南角楼已不再设防。北洋政府于1915年修建京师环城铁路,拆断了东南角楼附近的城墙和敌台。至今,角楼城墙西侧还遗存着券洞,这是环城铁路的唯一遗物。1935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在1981年进行大修时,发现带有“嘉靖”“隆庆”等年号的砖,带有“乾隆”年号的琉璃瓦件和民国时期的瓦件。同时从东侧墙体内发现了两颗炮弹残体,并在二层挑檐檩上发现大量铁沙枪弹,它们记载了“庚子之变”外国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历史。为了保护这座独特的古代建筑,197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了落架大修,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城城墙和护城河骆驼队经过外城东北角楼1909年拍摄的内城东北角楼内城喜凤桥和东南角楼北京的城垣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四个封建王朝:金、元、明、清,都相继在这里建都。经过历代经营,留下丰富的古迹和文物。

老北京有“里九外七皇城四”之说,皇城在紫禁城(今故宫)的外围。皇城四是指天安门(承天门)、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现在的东西长安街为皇城的南墙所在。天安门作为皇城的正门,表示皇帝“奉天承运受命于天”。这里是皇帝举行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如颁发皇帝登基以及册立皇后和太子的诏书时都要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用以展示皇家的威风和气派。天安门前还开辟了宫廷广场,南为中华门(大清门,大明门)门内有千步廊,还有米仓、木仓等。广场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现在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千步廊等已拆除。1870年外城城墙1928年的东便门1957年拍摄的朝阳门城楼“里九”就是指内城九个门。元大都改建新城时,向北扩到德胜门外。明成祖朱棣修建北京时,向南移了五里,在高大的城墙上开了九个门,从东往西说有: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 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构成了北京的内城。九门中正阳门为老大,也叫前门,它是专门为皇帝设计的“国门”,皇帝出城坐的龙车从这里经过。正阳门外,有箭楼一座,此楼前临正阳桥,桥前为五牌楼,这里是旧京城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崇文”“宣武”两门的名称来意是崇尚文化,宣扬武治的“文治武安”。崇文门是税门,它是北运河的终点,是商旅进出北京的必经之路。朝阳门是进粮食的,故称粮门。东直门是进建筑材料的。西直门是玉泉山的水车进城之门。阜成门是京西煤炭进城之门。地安门(1909年)元大都与明初北京城垣图 明正统年间改建后的北京城垣图明嘉靖年间增筑外城后的北京城垣图

为了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嘉靖皇帝增筑了外城。外城有七门也就是所说的“外七”。从东往西说有: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宁门(广安门)、西便门。北京城的图案变成了“凸”字形。从永定门向北,经过正阳门、紫禁城、景山到鼓楼、钟楼,直到北城墙,形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城市中轴线。

北京的城墙、城楼和城门,姿态各异,气势威严。其雄伟的规模,华丽的艺术,科学的布局和高超的工程技术,是世界上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历史的变迁中,部分城墙、城楼已拆除,我们只能从那残存的几座城楼中,来欣赏它的艺术风格和伟大成就。阜成门民国时期的西直门箭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