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累,不如回家种棵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9:15:47

点击下载

作者:厨花君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这么累,不如回家种棵菜

你这么累,不如回家种棵菜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你这么累,不如回家种棵菜作者:厨花君排版:情缘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1-01ISBN:9787540487843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人生的改变,从来不等你准备好了再发生。推荐序过百分之一的人生因为天气太热,红花菜豆只开花不结豆

90%的人说要到乡下过田园生活,其中只有10%的人去了,而这10%里面只有1%的人像厨花君一样亲力亲为亲近泥土种养生命。

我是厨花君的粉丝,在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下,成了10%中的一员搬到村子里,但一直仰望着那1%的厨花君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侍弄蔬菜瓜果如照顾婴儿般细心,对它们的来由和八卦如数家珍。

没下乡的时候就天天看厨花君的公众号,臆想着我也可以种这个,也可以种那个,等我有了院子我要种……我全都要种!终于有一天,一个朋友说,有个人你一定要认识。当我看到发来的微信名片,我笑了,仿佛看到一个老友扛着瓜菜款款走来。

然后,我就开始对厨花君各种表白,问各种关于蔬菜瓜果的问题,咨询城转农的种种生活滋味。带着娃下乡一点忐忑都没有,过得那么睿智那么有滋味,因为,我有榜样啊。

去年的菜没种好,厨花君说:“北京的秋天更适合播种。”让我云淡风轻重新期盼起来;今年的春播有点迟,厨花君说:“北方的节气就是会晚一点。”于是没了负罪感,一股脑理直气壮撒下种子。

我带孩子参加了很多自然教育营地和朴门永续的学习,可是在穿着冲锋衣戴着围巾带着道具的自然教育者当中,一个城市生物总是感到许多的压力,处处传递给我的是我作为一个人在给自然添乱。而这个放弃了鲜亮传媒主编生活的人,身体力行置身于田野间,种菜、拔草、吟歪诗,和蔬果调情(就是这个词,没错),她知道我们带着敬畏心来亲近泥土和自然,说有这份诚意足矣。

厨花君邀我写序,我心虚地说:“我的菜园已经种成了百草园……”她极富同理心地说:“不必写种菜,你可以写写孩子、美育,你常写的话题。”其实这些话题厨花君也写得十分精彩,她有一篇写《芥子园》的文章,转发了之后好多读过的艺术家老师和朋友跟我提起。《芥子园》是一本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教材,里面中国山水的点景被厨花君描述得鲜活生动,果然很符合芥子园英文名字Mustard Seed Garden的感觉。

一句流行的话可以形容厨花君——“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承诺了写序之后事情多起来拖延症上身,厨花君送出她的蔬果一箱温馨提醒。照片在朋友圈里得到赞声一片,因为她这蔬菜长得太好看了,情不自禁地吃掉再画出来。

归隐田园在中国人基因里就有传承,只是忙碌的现代人大部分都是“等我……了”再归隐。殊不知,每一季的气候机缘都不相同,每一批种子的繁育和生长都无法重复,最好的时机就是当下。

在翻看《你这么累,不如回家种棵菜》样稿的时候我频频点头,终于在美美的厨房花园沙拉和田园风光中看到,一个人如何在风驰电掣的职场中勒马掉头,绝尘而去,亲近一畦土地,安抚我们破碎已久的田园梦。谢谢你,厨花君。戴亚楠家庭美育专家畅销书《生命合伙人——美育从妈妈开始》作者自序大都市,小田园 大梦想,小确幸紫黑色的观赏谷子非常高大气派,可以做主景植物用

一个寻常的初秋傍晚,因为新收获了贝贝南瓜,变得惬意而甜美起来。

打开烤箱,栗子香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切成月牙形的果瓣边上,已然沁出了蜜汁,吃下这一只烤到焦黄的小南瓜,抚腹静坐,什么天大的烦忧都忘记了。

超额的满足感不仅仅来自美味,更来自获得美味的过程。从种子萌芽、长出真叶、爬蔓,到开花、结果,果实慢慢地膨大成熟,这一场守候虽然漫长,却并不枯燥,相伴成长的点滴变化,让每一天都兴趣盎然。

四年前,在完全没想好的情况下,贸然展开的种菜生涯,我觉得如今可以用“渐入佳境”四个字来形容——当然并不是事事顺心如意,只是我已经比较懂得如何去展开这一段大都市里的小田园生活。

万事开头总是有点难的,好吧,不是有点难,是很难。

对任何成年人来说,生活方式的切换都是艰难的挑战。都市的制式生活固然枯燥,却有其规律和便利之处,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如果你不曾因思索自我存在的价值而失神,那大可以愉快地过下去。

除草、耕地,播下第一批种子,忐忑地照料它们成长,那个时候的我,其实心里的迷茫远胜过往。然而,一旦和土地建立了初步的友谊,种出了那么几棵健壮的蔬菜,迷茫便会消散——没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收获更具有鼓励效果的了。靠着好奇、热爱与真心,跌跌撞撞的菜农生涯就此铺开。

闻着罗勒的香气给西红柿搭架子;扯一片芝麻菜的叶子放在嘴里,边嚼边寻找成熟的黑加仑果实;被芦笋毛茸茸叶片上的晶莹露珠打湿裤脚;拔一把带泥的小萝卜;听着鸟鸣、狗吠和蜜蜂发出的嗡嗡声,和高大的甜菜一起迎来日出……

与土地合作,生产出食材,丰富自家的餐桌,由此产生的乐趣充盈自己的内心。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现代人,面对“如何与自然相处”的课题,这几乎是能够达成的最高成就了吧。蒲公英的黄色花朵,是具有春天气息的野蔬食材在虾夷葱花开到最盛的时候剪下来,可以保持半年不变色,是很好的干花|菜农的一年|春生接骨木与虾夷葱黑加仑夏长荷兰豆辣椒秋收南瓜野菊花冬藏蓝羊茅红薯—— 第一章 ——归田园,哪里需要挣扎

一百个怀揣田园梦的人,九十九个一直都只是在说。

机缘巧合,我成了真正去做的那一个。如今站在蔬菜繁茂、野花盛开的园子中,我无比感谢四年前的自己,轻率地做了那样一个决定。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从杂志主编变成菜农之后,所有人都问了我一遍:“做这个决定肯定很难吧?”“嗯!差不多和……咖啡要中杯还是大杯一样难呢。”

没有辗转反侧,没有患得患失,没有临阵脱逃,虽然我也很想通过长篇大论来证明这事有多了不得,但,不管在当时还是四年后回头再想这件事,我都没有感觉到什么“艰难的选择”,它是必然要发生的,不在那一刻,也会在下一刻。

当然,跨度是有点大。主编蛮光鲜的,菜农确实比较灰头土脸。不过这点外在的落差我完全没放在心上。

事实上,在转变的开始,我一直处于巨大的兴奋状态中。有地了,咱想种啥种啥,自己种菜自己吃!梦想中的乡舍花园即将在我手中诞生!所有收藏夹里的美貌品种都可以入手了!再也不用看着国外的园艺节目流口水了!菊苣、天竺葵、甜豌豆、小南瓜、矾根、草莓、美花酢浆草,以及各种香草,我来啦……

下面这个故事我口述了一百多回,这次终于写下来了。

2014年春天,好友搬家到南六环,我们集体前去暖房,一群女的喝着咖啡开始分享各自的白日梦。我:“想种地想种地想种地。”

好友默默地拿出手机,拨通电话:“喂,赵哥,你认识附近谁有地出租吗?我这儿有个朋友……”

挂了电话,她告诉我,一会儿去看地吧,联系好了。

两个特别有行动力的人,就这么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片地在附近的一个刚建好的农场里,大片空地还长着野草。农场老板问我,你要几亩?

原谅一个露台种植者对“亩”没有概念,我只知道40平方米有多大,数学又不怎么好,一张嘴,那来个两亩吧。

老板带我去了农场西南角的空地。“这里有五亩,你要从左边划还是右边划?”

噢,原来一亩地是666.67平方米这个概念……请以小车为参照物感受一下两亩荒草地

这一片以前是玉米地,还能看得出耕作的痕迹,只是现在长满了野草。但野草也是美的,时值五月,到处都是野芹盛开的白色的伞状花朵,葎草爬满了半截墙。大株大株的独行菜盖住了地面,间或可以看到野苦荬黄色的花朵点缀其中——也许是蒲公英。野蜂飞舞的嗡嗡声,风吹过草丛的沙沙声,隔壁的狗叫声,还有不知哪里传来的啁啾鸟鸣,组成了一个如同梦想般的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一定是春末的阳光剂量太足,把人晒得发昏了。在这种有点类似梦游的状态中,我决定的速度让老板都有点吃惊,他一再劝我:“你再想想?”

我想了想,不知道还要想啥。

园艺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近十年的家庭种植,踏遍了一个园艺爱好者能陷进去的全部大坑,不过,由于近三年来一直对种菜情有独钟,感受到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阳台地方不够用之间的矛盾”愈加强烈。有一个大窗台就可以尝试收集多肉,但你试试种几款土豆?我家那40平方米的露台,一开春就挤得像春运火车站,即便如此,主人还是非常不满足。

现在,终极解决方案就在眼前。一年不到两万块钱的地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当买了个包呗,当时的我真是这么换算的。少背一个所谓的新款包,换一年翻着花样想种啥种啥的土地,我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最重要的是,梦想触手可及,那种只要一点头,这世界就由你做主的诱惑,太太太难抵挡了。

站在地头两眼放光的我,一把揪住老板的袖子:“咱们这就去签合同吧!”自己种菜这样玩:初夏风物赏蚕豆与狗尾草都是初夏风物,雅致的绿色令人倍感清爽。• 取几只新鲜蚕豆荚,剥出豆子,用花艺铁艺横穿• 加进一茎从地头采回来的狗尾草罢罢罢,野草地里坐下来

这边签了租地的合同,那边我就交了辞职报告。

至于辞职后以何谋生,当时处于兴奋状态的我还真没想太多,一则总有点积蓄,二则:“咱有地啊!”

这个决定当然是简单草率的,但我后来也寻思过,世界上好多事情,想周全了就做不成了。不如先冲动地开始,待到泥足深陷脱身不能的时候,就真的能定下心来好好做了。

在辞职交接的那一个多月里,我的肉体坐在办公室,灵魂则在全世界各地的花园、蔬菜地里游荡着找寻灵感。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右边是工作交接内容,左手则密密麻麻地画满了各种草图、符号、大圈套小圈,到处是斜出来的箭头,箭头尽处,潦草地写着一种或几种植物的名字。

什么叫被巨大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我这就很典型。箭叶堇花是报春的小天使

脑补了无数田园生活的美妙场景,朋友们听说我弃文从农,也都纷纷送来贺礼,巴厘岛来的宽边草帽、日本来的园艺手套、荷兰来的种子,心意最足的是一坨从美国扛回来的铸铁插牌——足有四五斤重!

现在我终于敢鼓足勇气坦白,这些爱的礼物啊,绝大多数还在箱底压着呢。

不是我不想用,是现实和想象画风差距太大,用不进去。

下地的第一天,美丽而精致的田园梦就塌了个大角。

肩扛手提一大堆种苗、种子,推开园门的我,秒呆。

我身影呆滞地站在地头,眼珠间或一轮。“我单知道地里会长杂草,却不知杂草长满了是这样。”大半个月不见,中间又下了两场雨,两亩地里绿意葱茏,一点裸露的土面都看不到。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倒是很令人喜悦,这块地底子很不错,你看,连杂草都长得这么茂盛。

菜农生涯第一击:手工除草。

注意,这里只能用除草,而不能用锄草,虽然两个词语义相近,经常被混用,但锄草特指为农作物除草、中耕或间苗。如果没有农作物,纯是清理野草,就只能叫除草。

我不喜欢除草,我想快点进入锄草环节。

但农业劳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咱们就除草吧。

咱们=我自己。使用咱们这个词,主要是为了面对野草们,人类要拿出点姿态来!

除草确实还是应该用三叉䦆——被锄头磨出了几个水泡后,我得出了上述结论。这个知识点绝不是能在书上学到的。大部分野草根系发达,在地下纠结成一团,地面上的部分又非常茂盛。扁平头的锄头很用力地掘下去,却只能铲断草茎和一部分草根,大部分的根都留在下面,基本等于白费功夫。

就我面临的这种情况,三叉䦆要好用很多。叉如尖锥,用力一挥就深插入地,然后,左右摇晃,让地下的叉齿摇松草根。这时候,人手、䦆杆和地下的着力点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将䦆杆往外掰,在杠杆作用的帮助下,能够更容易地把大块草根和土翻上来。

然而,阿基米德撬地球只是在理论上成立,因为找不到那么大的杠杆。而我的新一轮除草大业,也在大约20分钟后被叫停。

因为,䦆杆断了。

在牛筋草大团地下根系和我使吃奶力气掰䦆杆的两重作用力下,䦆杆君表示,吃不消吃不消,你俩玩吧。

在仅清除不到30平方米耕地的大片荒原里思索了一下,果断决定收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士的精神,而我,只是个(刚来报到的)菜农啊。自己种菜这样玩:探识野草之雅密集的除草劳动中,我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比如小时候长相极有风骨的猪毛菜。• 将刚长出的猪毛菜苗连根拔出• 插入细口小瓶,雅趣十足为什么不买一台微耕机

工具的使用使人类进步。

在确定十年办公室劳作培育出的体格,远不足以赶在半个月内将两亩地翻整完毕后,我立刻调整了方案,将纯手工种植的想法暂时搁置,向隔壁邻居要了个“大棚王”的电话。

大棚王的正式名称是小型多功能旋耕机,类似拖拉机,带有旋转耕头,用于土地翻整,可以除草、翻地、平整一次性完成,常在大棚种植中使用,高效妥帖,故此得名。

两百块,一台大棚王,师傅轰隆隆地来回开了两趟,仅需一小时,想象中的平整田地就成形了。师傅临走的时候还附送一条资讯:“你要是自己挖不好地,可以买台微耕机。”

微耕机,什么神物?

这是一种迷你型的翻耕机械,在小型手扶拖拉机下加装犁头,利用马达驱动,双手握住拖拉机把手控制方向,推着往前走,十分钟就能耕好一畦地。听起来很有科技感,其实就是把传统农耕中的牛+犁+人的组合,变成马达+犁+人的组合。

大概了解了运作原理后,我对微耕机浮想联翩。这个好啊,除了可以翻整地块,还可以休耕地上播种的绿肥作物,定期用它进行翻耕,既能保持绿化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越想越开心,整地是体力最吃重的环节,要先除草,再深挖,最后平整,哪一项都不轻松,我这么个战五渣的体力,一畦约60平方米的地要三四天才能磕磕巴巴地完成,享受的心情在腰酸背痛中消失殆尽。现在可有解决方案了,每天十分钟,幸福来种地!

这个神物并不贵,配置齐全了两三千块钱,在淘宝店几度询问,几乎就要下单了。

关键时刻,良心卖家的一句话冰冻了我。“你们那儿打油方便吗?”

打……油。

还有这种操作?

手扶拖拉机头只有两个轮子,而两个轮子跑起来是无法保持平衡的,也不能保证笔直向前,所以,拖拉机要想在乡村公路上跑起来,首先要加挂车箱,补足轮子,然后,需要一名拖拉机手时刻紧握把手,确保方向正确。

所以,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通往最近加油站的路上,我紧紧地握住拖拉机把手,两脚权充后轮,配合前轮运动,伴随着“嘚嘚嘚嘚”的轰鸣声,缓慢向前,不能快,后轮属于人力驱动,飙不得车啊。

画面真是美得不敢多想。而且,就算我人品爆发,途中既没有被交警拦下,也能坚持小车紧推跑完这五千米,到了加油站也会发现这注定是场悲剧。对不起,根据规定,无牌照农机不给加油。

所以,要用上微耕机,先得拿大桶去买油,然后提回来用细管自己加。问题是,出于社会治安的考虑,目前这种“打油”是绝不允许的,卖家好心提示,去村里开证明也许可以解决。

开证明、大桶打油、自己加油……如此复杂的程序,终于成功制止了我对微耕机的向往。那就还是踏实地遵循传统,以锄头为笔,来描绘那心中的花园蓝图吧。

不过,最近我又开始惦记起了新推出的充电款微耕机。和传统的拖拉机头造型大相径庭,类似手持无线吸尘器,每充满一次电,大约可耕作20分钟。“应该很好用吧”,怀着这样的畅想,我把它放进了购物车。

先不买,这次我还是要认真考察考察。自己种菜这样玩:端午寻艾繁茂的野艾被犁头刈断,散发着浓郁的艾香,吸引我前去一探究竟。• 采新鲜的艾枝,用棉线扎成束• 倒挂门边,正好重温一把端午挂艾的习俗要种地,先垒墙《说文解字》:“园,所以树果也。”

今天汉字里的“园”几经简化,已经很难看出它朴素写实的本义了,在金文中,园是一个大致四方形的框,里面自上而下,分布着花草树木,意为用篱栅圈围起来种植草木蔬果的田地。并不是像后世的园林,有亭台楼阁可供休憩消遣。从这个角度看,我的这两亩厨房花园,那是相当复古。

可惜,由于没有跟老板就合同细节过多讨论,交付到我手中的园,缺了一条边。

这就要从头描述一下这块地的状态了。农场的西南角这一片,自东向西延绵起了两堵平行的墙,长度约200米,两墙之间宽50多米,我的迷你农庄就在这里圈地建设。有租地的,就自己再叠两堵南北墙,开个门,类似切蛋糕般,一个简单的园子就成形了。

幸运的是,隔壁邻居已经完成了建设工程,他的西墙,可以当我的东墙来使,但我的西墙,得自己垒了。

做基建要先做预算,买多少块砖呢?这道数学题计算不难,难的是对墙的构造要了解清楚,我来来回回重算了好几番。

首先搞清楚了砖的标准尺寸是24×12×6厘米,那么,实心24墙(即24厘米厚的墙,最为常见)每平方米用砖为128块,整堵墙的面积是104平方米(高2米,长52米),用砖是13,312块。

这是首次计算的结果,几分钟后,我就意识到问题了。墙是需要地基才能稳固矗立的,地基也是由砖垒起来的,而且还不能是单薄的一堵墙,得有个层层递进的阶梯,术语称为“大放脚”。

算地基这可就复杂了,我研究了半天等高式大放脚和间隔式大放脚,最后颓然放弃了,大概加个20%的幅度——不是算出来的,是凭感觉加的。

这并不是最终结果,50多米长的砖墙,为了稳固起见,中间还需要有砖柱,就是用更多的砖垒成柱子,以起到支撑墙体的作用。

所以,最后究竟用了多少砖?我真没算出来,直接让工人给了个数字。

一面西墙,耗时三天,造价12,000余元,整个工程,我感悟到的最深刻的一点是:“原来墙这么贵。”

半个月后,突如其来一夜大风,第二天早晨来劳作的我,站在断壁残垣边目瞪口呆:“墙倒了!被风吹倒的!”

还好此墙非彼墙。一个园子四面墙,使用权都归我,但修缮义务分三家承担,被风吹倒的豆腐渣工程,是农场自带南北长墙中的一段,由老板负责收拾。不然,我会更深刻地领悟到一面墙到底有多贵。

墙虽倒,砖还在,没几天,农场老板派了个工人不紧不慢地来修墙了。一堵残墙,他站外边,清理旧砖、和泥浆、垒墙、勾墙缝。我在墙里,割草,挖地,刨坑,移栽各种苗,隔着墙偶尔聊两句天。终于,在我把红薯苗随意地摁到土里的时候,他忍不住了:“红薯不能这样种,要起垄,你这样种,底下不长。”看我一脸茫然,小哥索性扔下手里的泥瓦刀,过来现场教学如何起垄,动作娴熟,还真是个练家子。不一会儿,垄起好一条,他嘱咐我:“排着种上面。”

照着临时师父的教导,我歪歪扭扭地起好了另外两条垄。种完了红薯,已是午间。小哥先吃饭去了,我收拾好东西,路过断墙的时候,忽然想到,人家帮着起了垄,我是不是也应该悄悄地帮他垒上半平方米的砖墙,以示回报?

默默思忖半晌,唉,这个交换劳动,恕在下无能啊。自己种菜这样玩:蛋壳插苗种红薯剩下的秧苗,还可以带回家做个亲子小盆栽。• 选个相对完整的蛋壳,装少许土• 将秧苗植入,再加土固定根部大风起兮伞飞扬

听说我开始专职种地了,朋友们纷纷送来了贺礼,有送草帽的,有送手套的,有送靴子的,还有送大阳伞的。为了避“送散”的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