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8:11:57

点击下载

作者:李宁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试读:

一般知识

健康需知识医理是真知

人体肾脏的外形、位置、内部结构有何特征

肾脏为一对实质性器官,呈蚕豆形,外观表面光滑,呈红褐色,位于腹膜后脊柱的两侧,大小平均为长10厘米、宽5厘米、厚4厘米,平均重量134~148克。肾脏的实质由肾皮质和肾髓质组成。肾皮质富含血管,肉眼可见粉红色颗粒,即肾小体;肾髓质主要由小管结构组成。肾髓质的管道结构向内侧集合组成肾锥体,肾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钝圆,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其顶端有许多小孔,是尿液流入肾盏的通道。在肾窦内有7~8个呈漏斗状的肾小盏,肾小盏的边缘附着于肾乳头基部的周围,并包绕肾乳头,以承接由乳头孔排出的尿液。2~3个肾盏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的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逐渐变细,形成下行的输尿管。

肾脏的微细结构是怎样的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每个肾脏约一百多万个肾单位,因此肾单位是用肉眼看不清的。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其作用为滤过血浆形成原尿。肾小体的中央部分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肾小球,在肾小球的外面有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肾小管是细长迂回的上皮性管道,具有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段。

肾脏有何生理功能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它巧妙地控制着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保证生命活动正常地进行。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有:①通过排泌尿液,排除人体的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②通过产生尿液,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③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④具有内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多种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等。

何谓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一般超过1年),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呈缓慢进行性病程。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沉渣镜检常可见到红细胞,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本病为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肾脏炎症,至慢性肾炎晚期,由于肾小球肾炎不断发展,残留的肾单位逐渐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肾萎缩,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本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的吗,其起病方式有哪些

慢性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系,根据临床资料,慢性肾炎患者中只有15%~20%有明确的急性肾炎病史。慢性肾炎的起病方式可归纳为下列5种:

①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未能彻底控制,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迁延1年以上,而演变为慢性肾炎。

②过去确有急性肾炎综合征病史,经数周或数月疗养后,临床症状及

尿异常

消失,肾功能正常。经过相当长的间隔期(长者可达多年)以后,因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或过度劳累,突然出现蛋白尿、水肿或(及)

高血压

等肾炎症状。

③过去无肾炎病史,因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出现显著水肿及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症状。

④过去无肾炎病史,短期内出现蛋白尿、进行性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

⑤过去无肾炎病史,常因感染或劳累后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经短期休息后很快减轻或消失。如此反复发作,而无明显临床症状。

慢性肾炎有哪些病理类型

根据大部分肾小球的主要病变,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什么是蛋白尿

健康成人每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总量小于150毫克,青少年可略高,其上限为300毫克。当尿蛋白含量超出上述水平,用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检出尿中有蛋白时,则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蛋白尿,一种是病理性蛋白尿。所谓生理性蛋白尿又称良性蛋白尿或暂时性蛋白尿,是健康人在遭受某些刺激时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刺激去除后,蛋白尿亦随之消失。病理性蛋白尿又称持续性蛋白尿,是因为患肾小球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而引起的蛋白尿,在病变痊愈前将持续存在。

尿蛋白越多,就表示肾脏损害程度越严重吗

蛋白尿是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尿蛋白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例如: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临床可表现为大量尿蛋白,但肾组织病理改变较轻,预后良好,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患者,如有大量尿蛋白则提示肾组织病理改变严重,预后不佳。所以说判断肾功能的好坏,必须结合临床症状、肾功能检查作全面分析。但长期大量尿蛋白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应积极治疗,使尿蛋白降至每日1克以下,才能较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什么是血尿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异常增多。根据血量的多少及血尿的外观和颜色,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显微镜下血尿)。正常人每日尿排出红细胞总数小于150万。若尿标本10毫升离心5分钟后,显微镜下观察,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多于3个,则称为镜下血尿。当每升尿液中混有1毫升血液时,即可呈肉眼血尿,尿色为洗肉水样或浓茶样或完全血样,甚至含有血丝和血块。应用相差显微镜可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分为两种类型——均一型和多形型,前者提示血尿是由非肾小球疾病引起,后者提示血尿是由肾小球疾病引起。

尿色发红是否就是血尿

尿色发红并非都是血尿。除肉眼血尿外,其他原因亦可导致尿液发红。

①尿液受邻近器官血液的污染,如月经或子宫、阴道、直肠、痔疮的血液混入尿中。

②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镜检均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的红细胞,潜血试验阳性。前者尿液呈均匀暗红色或酱油色,不混浊,无红色沉淀,后者尿液外观呈红棕色。

③卟啉尿,由血卟啉病引起,尿液放置或置于阳光下会变成红棕色或葡萄酒色,外观均匀不混浊,镜检无红细胞,尿卟啉原试验阳性,潜血试验阴性。

④其他原因,如某些药物(利福平)、食物(紫萝卜)、染料(偶氮染剂)、试剂(酚红)等,亦可引起尿色发红,此时尿液镜检无红细胞,潜血试验阴性。

什么是管型尿

管型是蛋白质凝聚在肾小管腔中所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物质。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分泌的蛋白,由于浓缩和在酸性环境中凝固形成透明管型。有时还可以同时有红细胞、白细胞凝聚在内,称为细胞管型。若有退行性变的细胞碎屑,则形成颗粒管型。若管型基质中含有脂肪滴或嵌入含有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则成为脂肪管型。正常人12小时尿内管型应少于5000个,每毫升尿内含2~5个,或每低倍镜视野少于1个。如果尿液中管型增多,特别是颗粒管型增多,常提示肾脏实质受损害。

腰痛是肾炎病人的主要症状吗

肾脏实质没有感觉神经,所以腰痛不是肾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但肾脏被膜、肾盂和输尿管有神经分布,所以肾区疼痛与肾脏被膜受牵拉、张力增加及肾盂、输尿管痉挛或张力增加有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所致的肾绞痛,及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所致的肾区慢性钝痛。另外,腰痛也可由许多其他原因引起,如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部扭伤、妇女盆腔病变等。所以,出现腰痛症状需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什么是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患所造成的水肿。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血容量减少,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肾性水肿的特点是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明显,严重时可延及下肢及全身。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且易移动,临床上呈可凹性浮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水肿的程度与肾脏病损的程度是否成正比

水肿是肾炎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水肿的轻重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些肾炎患者可以没有水肿,有些病人往往只是在肾炎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水肿。所以,不应将水肿的程度作为判断肾炎预后及评价疗效的绝对指标。

什么是肾性高血压

因肾脏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成年高血压病人的5%~10%。肾性高血压大致可分为两大临床类型:

①肾实质性高血压。由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此类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年龄较早,有肾炎病史或肾盂肾炎病史,可见血尿、水肿、蛋白尿,或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高血压发生之前或同时出现尿检异常,可有或不伴有肾功能损害。

②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此类高血压多发生在30岁之前或50岁以后,临床上有高血压急剧恶化的现象,部分患者有腰部外伤或腹痛史。常表现为舒张压明显升高,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差。查体可在上腹部闻及血管杂音,X线及腹部B超可见双肾大小有差别,腹主动脉或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见肾血管狭窄。

为什么慢性肾炎有顽固性持续性高血压

有的慢性肾炎患者具有顽固性高血压,一般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则病情越严重,预后亦不佳。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肾缺血后血中肾素含量增多,加重小动脉痉挛而引起持续性高血压症。同时因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则进一步使血压升高。(2)肾脏疾患时,肾实质遭到破坏,肾组织分泌的抗升压物质减少,有人认为肾性高血压可能与肾脏形成的抗升压物质(即肾前列腺素)减少有关。(3)全身小动脉痉挛硬化:肾性高血压持续时间较久后,可出现全身小动脉硬化,小动脉阻力增高,促使血压上升。

由于上述原因,使慢性肾炎发生持续性高血压,且血管痉挛缺血,肾素分泌增加,肾实质(包括髓质)的损害等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使慢性肾炎出现顽固性、持续性高血压。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并非是单一疾病,而是许多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点是有典型的“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①高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3.5克/24小时),为肾病综合征的核心问题。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③高度水肿。水肿程度一般与低蛋白血症的程度一致,严重时可引起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纵隔积液,以致呼吸困难。④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所有肾炎都可引起肾病综合征。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及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五种类型最为常见。

观察肾功能状况主要看哪几个指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肾功能的方法敏感程度不够,肾功能检查结果的精确性较差,需结合临床仔细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来说,观察肾功能状况主要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Ccr)等,其中血肌酐、尿素氮值受影响因素较多,而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则相对能更好地反映肾功能的状况,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肌肉容量较小的消瘦病人。

什么是肌酐清除率,有何临床意义

肌酐是人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肌酸量与肌肉容量呈正比,以稳定的速度产生,并以稳定的速度向血液中释放肌酐,由血循环带到肾脏,从尿中排出体外。正常人肌酐的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或破坏。肌酐清除率(C cr)即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血肌酐的能力,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

临床上Ccr的测定方法:素食3天,收集24小时全部尿液,在收集尿液结束时取血,测定血肌酐、尿肌酐,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出肌酐清除率。

血肌酐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血肌酐(Scr)包括内生肌酐(由体内肌酸分解而来,生成量恒定,不受食物成分影响)和外源性肌酐(来源于摄入的鱼类、肉类食物)。一般来说,外源性肌酐不足以影响清晨空腹血肌酐的测定,空腹血肌酐水平较稳定。正常情况下体内肌酐产生的速度为1毫克/分钟,肌酐只从肾小球滤过并以同样速度清除。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其清除肌酐的速度低于内生肌酐的产生速度,血肌酐即可上升。但实验研究证明,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故血肌酐测定并非敏感的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只有当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时,血肌酐值才升高。Scr正常值为44~133微摩尔/升(0.5~1.5毫克/分升),性别、肌肉容积均可影响其数值。

什么是血尿素氮,有何临床意义,其数值受哪些因素影响

血中尿素氮(BUN)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肝脏是生成尿素的最主要器官。尿素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以及肝功能情况。尿素主要经肾脏排泄,小部分经汗液排出。血中尿素氮测定虽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肾小球滤过功能需下降到正常的1/2时尿素氮值才升高,故并不能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BUN正常值为2.9~7.5毫摩尔/升(8~21毫克/分升)。其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高热、感染、消化道出血、脱水、进食高蛋白饮食均可致BUN升高。故BUN升高亦并不一定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需认真鉴别其升高的原因。

什么是肾穿刺活检法,肾脏病患者为什么要作肾活检

肾活体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是获取肾脏病理标本的重要手段之一。经皮肾穿刺活检简称肾穿刺,是目前国内外最普及的肾活检法。

肾活检是诊断肾炎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对确定诊断、探讨临床与病理的联系、决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价值。经肾活检后疾病临床诊断的修正率达34%~63%,治疗方案修正率达19%~36%,预后估计修正率达32%~36%。对于内科各种原发、继发及遗传性肾实质疾病而无肾穿刺禁忌证者,均可进行肾穿刺。其具体适应证及禁忌证由专业医生掌握。

“肾虚”是指肾脏有病变吗,中医如何认识慢性肾炎

部分患者因经中医辨证有“肾虚”而感到焦虑不安,认为患了肾脏疾病,其实中医诊断的“肾虚”,并不意味着肯定有肾脏病,而无“肾虚”者并不一定没有肾脏病变。另外,肾脏病患者也并不适合长期大量服用“补肾中药”治疗。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迄今为止,两方面的理论、名词大多尚不能相通。

中医无慢性肾炎这一病名,但根据本病具体的临床表现,常归纳于“水肿”、“腰酸”、“虚劳”、“尿血”等范畴。其发病往往在肺、脾、肾等脏器功能虚损的基础上,感受六淫外邪,或有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致病因素,致气血、阴阳失调,三焦水道不利,水湿泛滥,精微外泄,继而“久病入络”,形成血瘀,使得病情缠绵不愈。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可分为几型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可分为四个证型,凡具备以下任何三项者,即可辨证为该型:(1)肺肾气虚: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无力;易感冒;腰脊酸痛;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2)脾肾阳虚: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酸冷或胫酸腿软,足跟痛;神疲、纳呆或便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嫩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3)肝肾阴虚: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或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4)气阴两虚: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疾病信号

病发有前兆贵在发现早

非特异性症状

早期可有乏力、疲倦、腰部酸痛、食欲减退。这些症状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肾脏炎症时,出现蛋白尿、血尿等,从而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如不同程度的

贫血

、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而引起。

水肿

多数慢性肾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轻者仅面部、眼睑和组织松弛部表现为水肿,重者可遍及全身,并可有胸水或腹水。少数患者可始终无水肿。水肿的产生可以是由于肾脏排尿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进食过咸食品、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水肿虽然是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但水肿程度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不应作为诊断病情的主要指标。高血压

多数慢性肾炎患者出现高血压,通常为中等程度增高,高压(收缩压)在19.99~23.99千帕(150~180毫米汞柱)左右,低压(舒张压)在11.98~15.96千帕(90~120毫米汞柱)左右。常在肾脏病变之后出现。多表现为头痛、头胀、失眠、记忆力减退,眼底镜检查可见眼底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有的患者以高血压为首发表现,有的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血压可持续升高,亦可间歇性升高。少数病人可无血压增高表现。尿异常

慢性肾炎病人可出现尿液异常,如尿液发红或呈茶色,尿液清淡,夜尿次数及夜尿量增加。尿液检查可发现含量不等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3克左右,亦有部分患者呈大量蛋白尿(>3.5克/天),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也是慢性肾炎尿改变情况之一,用相差显微镜检查,90%以上的为变形红细胞血尿,少数为均一型红细胞血尿。尿沉渣中常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伴轻度至中度血尿。此外,尿比重及尿渗透压也可有异常变化。贫血

慢性肾炎早期水肿明显时,轻度的贫血可能与血液稀释有关。而至晚期,肾单位损坏严重,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发生中度至重度的肾性贫血,表现为乏力、疲倦、食欲减退等。

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炎的肾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继而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如尿浓缩功能减退,需要到医院作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如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浓缩稀释试验等。到慢性肾炎晚期,被损害的肾单位增多,此时在外伤、出血、大手术、感染、药物损害等应激状态下,患者可发生尿毒症。

血象及血液化学改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白细胞、血小板大致正常。血浆蛋白常降低,以白蛋白降低较明显,胆固醇多增高。血中非蛋白氮、肌酐的改变与肾功能状态有关。血钙、磷、钾、钠、氯化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就医须知

有病应求医治病要积极

对于原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史,经治疗已无临床表现,但新近又出现上述疾病信号的,应想到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及时到医院肾内科就诊,以尽早发现并治疗。

出现乏力、疲倦、腰部酸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时,应同时到肾内科、消化内科、血液科就诊。

发现高血压时,应同时就诊于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以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出现水肿时应同时就诊于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

应注意许多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等均可有上述疾病信号,应到肾内科就诊,作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注意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肾脏病变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治疗较困难,患者可在肾内科医生操作下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以明确病理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检查须知

检查为诊断病清好治疗

常规检查身体时为什么要作尿常规检查

肾脏病临床表现是不典型的,起病隐匿,有些仅表现为间歇性眼睑浮肿、乏力,或头痛、头晕,常常起病已久未被重视,没有及时诊治,个别病人直到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贫血、出血等情况时才明确诊断,延误了治疗。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一些被忽视的潜在的肾脏病,所以在升学、入伍、就业、婚前等体检时要作尿常规检查。另外,在某些疾病发病后或病程中,应定期检查尿常规,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如对扁桃体炎、猩红热发病2周至1个月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可以引起继发性肾脏损害疾病的患者,都应定期检查尿常规。

如何正确留取尿液

尿液异常是肾炎病人主要的表现之一,故尿液化验是诊断肾炎首选的、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正确地留取尿液标本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清晨第一次尿是最理想的常规检验用标本。因晨尿较为浓缩和更酸性一些,尿中有形成分比白天稀释尿中为多,能较充分地反映肾脏病的情况,也可避免饮食干扰,保证化学成分测定的准确性。

②送检的尿量,一般尿常规检查留5~10毫升,如果还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毫升。

③除留24小时尿外,一般收集尿液标本应留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在预先准备好的清洁容器中送检。如果是作尿液细菌培养,则应先常规消毒后,将中段尿留入无菌管中送检。

④留取的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检验,以免因比重及酸碱度的影响使细胞成分溶解破坏或皱缩变形。

⑤应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女性病人月经期一般不留取尿液进行检查,以免和月经血相混而造成血尿的假象。男性患者注意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