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就能用!轻松读懂博弈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20:02:01

点击下载

作者:张波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拿来就能用!轻松读懂博弈论

拿来就能用!轻松读懂博弈论试读:

前言

谈到博弈论,多数人会认为这属于大经济学家、数学家的研究范围,其内容艰深难解,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很远。的确,最初研究博弈论的都是一些像冯·诺依曼、摩根斯坦、纳什这样的经济学家、数学家。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弈论早已不是独属于经济学家、数学家们的专利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博弈论、使用博弈论。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就曾说过:“要在现代社会做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博弈场,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博弈。如何选择最佳爱人、与爱人亲密相处,如何与同事、领导搞好关系,玩转职场,如何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在谈判中占得上风,如何做好营销,获得最大收益,选择买房还是租房、买车还是打车、为何要货比三家,等等!其实你一直都在博弈,无论是日常生活中做出的小决策,还是人生中的各个重要节点做出的慎重选择,都是你在权衡利弊、分析得失后得出的最优决策。也许你还未了解到,但博弈论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用了这么久的博弈论,你不想了解它的全貌吗?你不想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博弈论吗?

读完本书不能保证你成为像纳什一样的大数学家,因为那不是本书的创作目的。本书的目的是让你了解博弈论,学会博弈思维,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一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如果遇到同样的问题,自己可以处理得更好。书中的小故事或是职场风云的真实再现、或是历史书卷的再次启封、或是幽默风趣的诙谐讲述,也或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某个画面。阅读故事之余,更重要的是体会博弈思维,相信在阅读过程中,你会不时与笔者产生共鸣,这才是笔者最希望得到的效果。

这不是一本博弈论教科书,因为单纯的说教实在是让人反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本简单的博弈故事集,当你在书架上堆满的博弈书籍中挑选时,你又要通过博弈做出选择了。你的博弈已经开始,那还等什么,拿起这本书,静静地品读吧!PART1解读博弈密码,开启智慧之门博弈——既简单而又复杂的对决

提到博弈,多数人会将其归到经济学等学科中,认为只有专业的经济学家才会研究。实际上,博弈并非只存在于经济学等艰深学科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博弈。

生活中的博弈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做出的选择与决定其实都是经过博弈得出的。例如,早上上班选择哪条路线更近且不堵车,中午到哪家饭店吃饭更为实惠,晚上回家是遵循女主人的心意看电视剧,还是迁就男主人看体育频道等,这些都需要博弈。接下来我们就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情景解释一下博弈,比如,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正在通电话,因为信号不佳,电话突然中断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急着再次拨通对方的电话,然而结果是任何一方的电话都无法接通。对于这种情况,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男女双方有以下4种选择:

第一,男女双方同时拨打对方电话,导致电话再次占线,无法接通。

第二,男方打电话,女方等待,电话接通。

第三,女方打电话,男方等待,电话接通。

第四,男女双方都等待对方打电话,时间在等待中流逝。

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打电话都包含4种做法,无论选择其中哪一种,都需要博弈。显然,第一种和最后一种都不可行,而选择第二种还是第三种,又取决于哪一方会主动。

博弈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很多时候,当你思考、判断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博弈。当然,博弈绝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活中处处都有博弈。情侣、同事、上下级之间的相处,甚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都存在博弈。

什么是博弈?

那么博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所谓博弈其实是指:在平等的对局中,参与双方分别根据对方的策略改变并制定自己的应对策略,从而取得胜利。也有人将博弈论称为对策理论。博弈论的英文为“Game Theory”,即游戏理论,它既是现代数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同时也是运筹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博弈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复杂的经济学、政治学,还是先进的军事战略领域、进化生物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无一不需要博弈论。此外,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认识论以及伦理学等哲学领域也会用到博弈论。

就如提到《进化论》一定要说起达尔文、提到《国富论》一定要说起亚当·斯密一样,讲到博弈论,同样也有一批了不起的伟人们。没有他们,博弈论可能仍然停留在最初的经验阶段,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更无法指导人们在生活中、职场中、对抗中取得胜利。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于1928年提出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至此,博弈论这一概念正式进入世人的观念中。1944年,冯·诺依曼同数学家摩根斯坦(Morgensien)共同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博弈理论系统基本形成,博弈论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短短20年间,博弈论更是快速发展并壮大。1994年,纳什、海萨尼、泽尔滕因在博弈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纳什提出的纳什均衡更是成为了博弈论中的经典。

如今,博弈论不仅在理论上已十分完备,其在其他学科与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从复杂的经济学到政治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道德哲学等领域,博弈论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可以说,学习博弈论已成为当下的一股大潮。这场既简单又复杂的对决,你准备好了吗?人生时时处处有博弈

人生中时时处处有博弈,从一出生到死亡,只要人生存于社会之中,就需要博弈。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身在江湖,又怎离得开博弈呢?博弈存在的前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性与资源的稀缺性。独自流落到荒岛上的鲁滨逊不需要与其他人博弈,对于身处孤岛的他来说,他一个人就意味着整个世界,没有人来和他竞争,他完全可以随意使用岛上的任何资源。但是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抗衡并求得共存,这时也需要他与自己进行博弈——找到更好的方法生存下去。

博弈是为追求自身利益最优化

作为群居动物,每个人都会和身边的人产生交集。而在交往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每个人都需要进行博弈。博弈不仅意味着争取与获得,退让与舍弃同样也是博弈。虽然博弈双方最终得到的东西不同,但在这一过程中,彼此做出决策的过程就是在博弈。因此,博弈又叫作决策。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双方甚至多方,在做出自己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身决策对他方造成的影响,还要考虑对方可能做出的决策,以及该决策会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博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优化。

运用理性与智慧成功博弈

由于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会本能地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博弈也就自然存在了。从日常的工作生活与亲人、同事乃至上司的相处,到复杂的政界、商界,甚至文艺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博弈。如何与亲人、同事融洽相处,如何与上司谈条件加薪,如何在自己所处的圈层中顺利生存下来,这些无一不需要博弈的智慧。

博弈是用理性分析事情,仔细斟酌,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决策过程。博弈要求博弈双方都是理性人,能够理智地思考问题、做出决策。比如,一对有矛盾的情侣,如果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方因为某种情绪失去理智,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另一方也无法根据对方的决策来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的结果只能导致双输,以分手而告终。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从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博弈了。早上几点钟起床最合理;早饭吃什么既健康,又能满足食欲;天气变化,上班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最方便;工作中,如何正确择业,选择怎样的合作伙伴;情感上,如何与爱人维系感情等,都需要博弈。

生活中,博弈无时无处不在。我们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理性与智慧,取得每一次博弈的成功。博弈论的发展史

博弈的思想和实践古已有之,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了博弈。但那时,中国的博弈大多停留在经验上,并未形成理论。直到20世纪初,博弈论才开始出现。从那之后,一百多年来,泽梅罗、E.波莱尔、冯·诺依曼、摩根斯坦以及约翰·纳什等科学家不断发展与完善博弈论,才有了现在的博弈论。

博弈论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5个阶段,从早期博弈思想到现代博弈理论的基本形成、从博弈论的发展完善到博弈体系完全形成及其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革命性影响。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看一下每个博弈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博弈思想的基本形成

1944年后,博弈论开始形成明确完整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在此之前,人们只是通过竞争和游戏对博弈有一点认识。1881年,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斯出版了《数学物理:关于道德科学的数学方法应用》一书,提出了“契约曲线”的解法,博弈论开始初步形成。1913年,第一个博弈论定理——泽梅罗定理出现,这是一个仅适用于两人博弈的定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21—1927年,E.波莱尔发表了四篇关于策略游戏的文章,找到了两人博弈时3~5种可能情况下的最大解和最小解,现代形式的混合策略第一次被提出。1928年,冯·诺依曼发表文章证明了这一策略,该策略成为博弈论精华。1930年,F.泽尤森的《垄断问题与经济竞争》一书出版,他在书中着重讲述了讨价还价问题的解法,这一解法后来被证明与纳什的讨价还价解是相符的。这一阶段的博弈论尚处于萌芽阶段,并未适合运用于经济与政治方面。

第二阶段:现代博弈理论的基本形成

1944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共同出版《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他们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当时博弈论的所有研究成果,并作出了深入研讨,使得博弈论正式成为一个学科,并广泛应用于数学与经济领域。20世纪50年代,博弈论进入了快速蓬勃发展的阶段。1950—1953年间,约翰·纳什先后发表了四篇论文,其中就有博弈论中最为重要的——纳什均衡理论,这为非合作博弈理论奠定了基础。

1957年和1959年,《博弈与决策》和《策略与市场结构:竞争、垄断与博弈论》相继问世,这两本博弈论书籍对博弈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博弈论正式被运用到了经济学中,现代博弈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博弈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0世纪60年代时,博弈论的发展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博弈论专家不但对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证明,并扩充和完善了博弈解、稳定集以及核心要领等问题,博弈论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此时,博弈论与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紧密联合起来,双方关系更为持久牢固。

除此之外,博弈论还实现了地域性的重大突破,研究中心从原来的普林斯顿大学和兰德公司,延伸到了德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奥曼和马希勒提出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四阶段:现代博弈理论的完全形成与广泛应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博弈论的发展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问世与发展,博弈论在对物学、计算机科学、道德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受到了很多人的接受与肯定。博弈论不再只局限于少数专业研究者的研究范围,开始变得大众化。

第五阶段:博弈论与现代主流经济学融为一体,影响着各个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弈论与现代经济学融为一体,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主要经济学和经济理论杂志中经常能够看到有关博弈的精彩文章。对经济学家们来说,使用博弈论分析经济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时髦。1994年,为表彰博弈论对经济学发展做出的巨大作用,特授予了约翰·纳什、海萨尼、泽尔滕三位博弈论专家和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博弈论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与影响也变得更加深远。尽管博弈论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但仍有很多科学家在不断研究,相信未来博弈论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博弈的要素

就像每一场游戏都有参与者、游戏规则和结果一样,博弈也有其自身要素,分别是局中人、策略和得失,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一次完整的博弈。

要素一:局中人

局中人即博弈过程中的博弈方,也叫参与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这是博弈的最基本要素。在博弈中,局中人拥有决策权。一般来说,局中人至少为两人,仅有两人参与的博弈为双人博弈,有多人参与的则为多人博弈。而且,这些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他们有独立决策的能力,并在考虑对方决策的前提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决策后果。

要素二:策略

策略是局中人在整个博弈过程中做出的策略选择,且这一选择不是博弈某个阶段的行动策略,而是能够指导整场博弈的一种策略方案,关乎整场博弈的胜负。在一场博弈中,局中人有多种策略可以选择,每一种策略对应都会产生一种结果。如果可以选择的策略越多,博弈越复杂。

同时,在作出策略时,局中人的行动顺序也至关重要。如果博弈双方同时行动,此时双方不能互通信息,此为静态博弈。如果双方行动有先后之分,后行动的一方会根据先行动一方的决策来做决策,此为动态博弈,这时后行动的一方更占优势。

要素三:均衡点

在所有可选策略中,总会存在一组或几组最优解,即纳什均衡,这组最优解被称为均衡点。这是一种相对稳定并能使双方利益都得到最大的策略选择,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双人博弈中都至少有一个均衡点。处于这一均衡点的局中人不会轻易改变策略,如果改变,他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要素四:得失

每一场博弈都会有得失,这是局中人最关心的问题,无论采取怎样的策略,其最终结果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

生活中,处处存在博弈,如商场中经常上演的价格大战。为了争取消费者,扩大自身市场份额,赚取最大利益,同类商品不同厂家经常以降价的方式来进行博弈。无论是否降价,这些厂家都是这一博弈中的局中人,各方作出的或降价、或不降的决定为策略,其最后利益收入为得失。其中,某个能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的价格点则为均衡点。博弈的特色

博弈之所以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博弈本身具有很大的特色。正是这些特色,使得人们对博弈的关注从少数科学家的范畴扩展到了社会化大众。

特色一:假设局中人都是理性的

在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是理性的,能够根据面临的形势,并在考虑对方可能作出的决策这一前提下,作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实际上,这种假设非常符合人的心理,无论客观、主观,最大化的利益都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因此,这一假设十分吸引人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决策问题。

特色二:研究对象的普遍性

由于人与人之间总存在着某种联系,不同的人采取的行为方式不同,这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势必会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利益点。面对利益冲突,无论是选择合作,还是对抗,都需要运用博弈论。由于利益的普遍存在,博弈论的使用也就变得大众化了。

特色三:应用范围广

最初,博弈论的应用范围仅停留在军事、竞争和游戏方面。随着博弈论的发展完善以及研究队伍的扩大,博弈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伦理学、生物学等领域也得到极广的应用。可以说,博弈无处不在啊!

特色四:永恒的最优解

无论是何种博弈,都总会产生一个最优解,即可以让局中人获得最大利益的一种策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最优解不受政治和道德的约束,只是追求一种博弈均衡。因此,如果想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参与博弈的局中人就必须承担作出决策后的全部后果。

特色五:独特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体系,博弈论有着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其一是大量应用数学理论和定理,如集合论、泛函分析、实变函数、微分方程等,保证了所得结论的精确性。其二是高度抽象的方法,博弈论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行为关系进行高度抽象,简化为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合作或冲突,从而使各种行为关系变得清晰直白。

特色六:博弈模式化

一次博弈需要局中人、策略、得失几大要素,来建立固定的分析模式,将难以处理的问题简单化。如果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建立起完整的分析框架。

就像一家饭菜可口、服务周到、装潢高档、受人追捧的餐厅一样,博弈论之所以能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与其自身鲜明的特色是分不开的。博弈的分类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博弈论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而又庞大的科学研究体系,其研究范围涵盖很多方面。根据不同的标准,博弈有多种分类。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根据博弈双方是否能够合作来划分,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其中,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通过达成协议的方式,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如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这种协议具有约束力,双方不能随意改变策略。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则为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更强调个人理性和个人最佳决策,如约定好价格联盟的企业改变策略,主动发起价格战。有时,合作博弈中会存在非合作博弈,如打成协议的企业,私下操控价格,以获取自身最大收益。

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

根据局中人对对方情况的了解程度,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如果局中人双方或各方能够准确并完全了解对方的特征、策略与收益等重要信息,此时博弈各方为完全信息博弈。如果无法做到准确并完全了解对方信息,则为不完全信息博弈。

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根据博弈双方作出策略或行动的先后之分,博弈又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如果博弈双方同时作出策略或行动,或一方先作出策略或行动,但另一方并不知道对方采取了何种策略或行动,此为静态博弈。像企业之间的竞标活动,竞标之前,投标人之间并不了解对手的标价,此为静态博弈。

如果博弈双方在作出策略或行动时有先后之分,且后行动的一方可以得知先行动一方的策略,从而作出自身的策略,此为动态博弈。而在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的出场顺序有先有后,后出场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先出场运动员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此为动态博弈。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根据博弈双方的得失总和是否为零,博弈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在博弈中,当一方的得与对方的失相抵,正好为零时,此为零和博弈。赌博就是一种零和博弈,两个人赌博,一方输掉的钱正是另一方赢得的钱。

非零和博弈又分为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两种。当参与博弈的各方最后所得为非零的常数时,这样的博弈就是常和博弈。例如一个家庭中,每个子女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财产。变和博弈则是当参与博弈的各方作出不同策略时,各方的收益将会产生不同。例如很多人炒股,各人采取策略不同,最后的结果也是有人赚,有人赔,有人赚得多,有人赚得少。

重复博弈与非重复博弈

根据是否重复进行某一博弈,分为重复博弈和非重复博弈。当同一个博弈多次重复进行时,此博弈为重复博弈。如果仅是一次性的博弈,结束后不会再次发生,则为非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中,博弈各方会受到道德和规则的约束,为了在多次博弈中都获得可观利益,一次利益最大化的吸引将会减小,博弈双方将更加注重自身的诚信度,从而获得长远利益,从一开始的对抗走向合作,从单赢走向双赢或多赢。而在非重复博弈中,博弈方都会极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容易出现欺诈、损害对方利益等不良问题。

随着人们对博弈的不断研究,未来博弈可能会有更多的分类,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博弈论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博弈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博弈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但在最早的时候,博弈的思想主要应用于战争与军事当中。

博弈在战争中的应用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争霸,最终强大的秦国打败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谱写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新篇章。秦国强大,但仅靠“强大”二字就能打败六国了吗?非然。当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虽然国力大增,但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其实力仍不敌六国总和。归根究底,秦国能够将六国一一打败,更在于博弈思想的运用。在当时,六国合则强,分则弱,为了抵抗强秦,六国缔结盟约合纵。一旦秦国攻打其中一国,其余五国就会前来支援。

面对对手的合纵策略,秦国又该如何回击呢?如果默认六国的合纵,秦国很难打败六国,统一天下。如果打破六国的合纵,秦国则能将六国化为一盘散沙,各个击破。在当时,齐国是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大国,为六国合纵的中心。最后,秦国决定采取连横策略,说服齐国,使六国的合纵政策不攻自破。当秦国前来游说时,齐国同样也面临继续坚持合纵以及与秦国连横两种选择。如果继续坚持合纵,齐国仅能作为六国领袖。如果选择连横,齐国则有了与秦国平分天下的机会,能够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齐国背弃合纵,与秦国连横,结果六国全部覆灭。

博弈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行对外贸易。然而,很多国家在对外出口时,仍然受到了严重的贸易壁垒。实际上,两国在贸易中受益还是受损,完全取决于双方的态度。如果选择合作,都提倡贸易自由,则能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如果一方提倡贸易自由,一方制造贸易壁垒,此时,一方会因对方制造的壁垒受损,另一方则能趁机占提倡自由方的便宜,获得利益。如果双方都制造贸易壁垒,双方都会遭受损失。

博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今,随着人们对博弈论的理解逐渐加深,已经将其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消费、情感、社交、职场等多个领域,甚至我们在做各种决定时也在与自己进行着博弈。掌握博弈论的精髓,恰如其分地运用其核心思想方法等,能够让我们在应对各种难题时更加从容。

随着人们对博弈研究的不断加深,博弈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适用于解决人们遇到的种种问题,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经典面试题,你做对了吗?

小王接到一家IT公司的面试邀请,该公司邀请他周五去公司参加面试。小王在周五准时到达该公司,与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进行交谈。人力资源部部长所出的面试题目是:

有一天晚上,你开着车经过一个车站,当时下着瓢泼大雨。在车站等车的人中,有一个是生病要去医院的老人;有一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他对你有救命之恩,你理应用实际行动来向他表示感谢;最后一位是你倾慕已久的女士。这会儿,只有你这一辆车从这儿经过,不会再出现别的车子了,并且你只能帮助一个人,你会选择谁?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这是一道经典的面试题。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假如你认为人应该具备同情心,于是你会选择生病的老人;假如你认为人应该知恩图报,于是你会选择挽救过你生病的医生;然而,你心里最想选择的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女士。因为说不定错过了这位女士,以后不会再遇到能够让你怦然心动的人了。权衡下来,似乎每个人都无法舍弃,无论选择谁,貌似都不是完美的决定。应该如何做呢?若是运用博弈论,你就不会为这道经典面试题发愁了。

在这个博弈中,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把车钥匙给了医生,让医生带着老人去医院治疗,而自己大可留下来和你倾慕的女士来个雨中散步,也未尝不可呢。生活离不开博弈论,合理地运用博弈理论,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无时无刻不处在博弈当中。所谓博弈就是运用你聪明的大脑发散思维,在繁杂的事情中做出能使你获得最大利益的选择。博弈论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是陪伴你一生的科学。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充满竞争的企业间,都离不开博弈论。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现象,我们都会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每一项选择都对应着一个结果。博弈理论可以让我们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博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斗智斗勇

社会是一场演绎博弈的大舞台,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博弈。尤其是职场、生意场上的博弈,每一次决策都可能意味着成与败、生与死,虽然不见硝烟,但其激烈程度丝毫不次于真正的战场。

双方过招,能者胜出

李某和王某同在一家公司里担任部门主任。李某性格直爽,日常工作中总是直来直往,说话办事从不过多考虑;王某则沉稳内敛,说话做事前总要多方考虑,待人接物也随和热情。最近,他们的直属上司张经理辞职了,李某觉得自己和王某都有可能接任经理一职,但因为王某的业绩不如自己,所以还是自己胜出的几率大,所以很是开心。后来公司老总分别找李某和王某谈话,并告诉他们公司将通过外聘形式招聘新经理,不考虑公司内部提升。李某听到后十分不满意,虽然没有当场表示出来,但从那之后却常常对着同事抱怨;而王某却认真地考虑了公司的情况和老总的办事作风,认为老总外聘经理的可能性不大,他这么说或许是对自己的考验,因为老总如果真的打算外聘经理,根本不需要找自己谈话并把这个决定告诉自己,因此他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李某还是决定再向老总争取一次,于是他再度找到老总,详细讲述了自己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希望老总能够给他一次晋升的机会。然而,老总依旧坚持外聘新经理。听到这里,李某顿时愤怒了,他自觉老总不会让一个对公司做出很大贡献的人离开,于是便威胁说要辞职离开公司。他没想到的是,老总居然同意了。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就在自己辞职的第二天,公司经理由各方面能力都不如自己的王某担任了。

实际上,王某和李某一样,都希望自己升职做经理。不同的是,当老总把对李某说过的话同样告诉王某时,王某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继续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同样的境地,不同的选择,无疑在这场晋升的博弈中,王某轻轻松松就赢得了胜利。

你可能会为李某抱怨,觉得他遇人不淑,有才华、有能力却不被赏识。其实是李某的性格冲动,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假如他能够像王某一样认真思考,坐上经理位置的一定是他。客观来讲,每一个老总都会选择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来担任经理,但很少有人愿意选择一个满腹牢骚,遇到一点挫折就对着同事抱怨,甚至威胁和向老总摆脸色的下属。这位老总在决定提升李某或王某之前,分别找他们谈话就是对两个人的考验。

相反,看起来实力不够的王某深谙博弈之道,懂得做一个老总赏识的人。如何才能获得老总赏识呢?身在职场的人都知道,老总更喜欢听话的人,没有人愿意给自己找麻烦。所以说,李某的失败并不在于他能力不足,而是博弈手段尚待提高啊!如果面对老总的说辞,他能够向王某一样,谋定而后动,相信经理的职位无论如何都不会轮到王某的。

职场这个博弈场已是如此激烈,其他各个博弈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体育赛事的竞技、股市的投资、商业巨擘之间的过招,每一次的博弈虽不见硝烟,但博弈过后,总有人挣得盆满钵溢,也有人输得倾家荡产。不要小看博弈论,既然我们都在博弈局中,那就努力下好自己的棋,做好自己人生中的操盘手吧!PART2纳什均衡,让你先睹为快奇妙的纳什均衡

在谈何谓纳什均衡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五位美女同时走进酒吧,其中一位十分美丽,其他四位次之。正在酒吧里喝酒的男士看到后,都对最美的姑娘十分动心。这时,一位男士对身边的三个同伴说:“如果我们都去追求这位最美的姑娘,最后肯定谁都不能成功,不如选择其他四位美女,相信每个人都能抱得美人归。”

正常情况下,谁都会对最美的姑娘动心,并采取追求行动,但往往都无功而返。如果你还在感叹自己时运不济,美人被别人捷足先登,那你可就大错而特错了。要知道,追求美女也需要使用博弈的智慧呢!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这四位男士同时采取行动,追求最美的姑娘,那他们一定会互相牵制,因为谁都不想美人被同伴抢走,最终导致每个人都失败。相反,如果他们选择同时冷落最美的姑娘,从一开始就追求其他四位稍稍次之的姑娘,每个人都会如愿以偿。这其中也许有人会耍小聪明,先去追求最美的姑娘,如果遭遇失败,再去追求其他四位姑娘。但你是否想过被作为第二选择的姑娘们还会给你机会吗?当然不会!从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给同伴好建议的男士,他就是纳什均衡博弈论观点的提出者纳什,上面的这一幕则出现在电影《美丽心灵》中。

纳什与纳什均衡

纳什的全名是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1950年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仅用27页就提出了世界著名的博弈理论——“纳什均衡”,纳什也因此成为新一代杰出的数学家。而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是一种策略组合,在给定对手策略的前提下,每个人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无论对手做出何种决策,自己做出的决策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即每个人都已经做出了最优决策,且不会再改变。

从“囚徒困境”看纳什均衡

我们可以用博弈论中最典型的“囚徒困境”来解释这一点。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且财物被盗,警察抓到了犯罪嫌疑人甲和乙,并找到了失窃的财物,但甲乙二人只承认偷窃了财物,否认自己杀了人。面对拒不认罪的嫌疑犯,警察智慧地使用博弈论,从而使两名嫌疑人都乖乖认了罪。警察采用分别审问的方式告诉两名嫌疑人:“你们的偷窃罪名已然成立,都将被判处1年的有期徒刑。但如果你肯独自坦白杀人罪行,就可无罪释放,而你的同伙会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如果你不肯认罪,而你的同伴坦白了,你将坐10年牢。当然,如果你们同时坦白,会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听到警察的话后,两名犯罪嫌疑人都开始思考,如果自己坦白,对方也坦白,都只需坐5年牢;如果自己不承认,而对方坦白,那对方将无罪释放,而自己要坐10年牢。这样来看,无论对方坦白与否,自己坦白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于是,两名犯罪嫌疑人都乖乖认了罪。由于担心自己成为被出卖的一方,两人都选择了坦白。这时,就达到了纳什均衡,即不管对方如何决策,双方都已经做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策。

现在,让我们跟随纳什回到《美丽心灵》中在酒吧追求女郎的故事。我们说过,纳什均衡的结果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选择满意,不会后悔。电影中纳什给同伴的建议显然并不符合纳什均衡,因为即使追求到其他四位美女,大家心里也会为自己没能追求到最美的姑娘而感到遗憾的。纳什均衡还真是有趣呢!揭开肯德基与麦当劳的亲密之由

小明是一名房地产销售人员,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中午饭通常在快餐店随便吃点儿,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他公司的旁边就有一家肯德基,因此他经常在肯德基解决自己的午饭。而他的同事小赵却更喜欢在离肯德基五十米远的麦当劳就餐。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小明、小赵就是大家眼里的上班族,上班族在中午的时候常常会把吃饭地点选在快餐店,因为这样不仅方便,还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快餐店有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当我们选择在肯德基就餐时,离你不远的地方,你会发现紧挨着一家麦当劳。那么,同样作为快餐店,店面选址的距离如此之近,不会产生更大的竞争吗?不仅仅是快餐店的选址如此,大部分超市所选的位置也基本上离得很近,例如在北京的北三环,像国美、苏宁、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门店入驻,它们门店的位置距离很近,分布在道路两侧。为什么商家们喜欢跟自己的竞争对手聚集在一起呢,这样做会不会让自己的收益下降呢?

在这里,可以用博弈理论中的纳什均衡来解释一二。假如有两家销售观念、执行理念类似的商店A和B,它们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是一样的,服务态度也都是极好的,那么这两家商店之间的关系就是强强联手。若是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设定它们的经营成本是相同的。在此期间,A和B如果选择的门店相距很远,那么它们各自所得的利润相同,都为3个单位;如果A商店的周围有另一家商店,而B商店周围仅仅只有自己一家,那么选择与其他商店聚合经营的A商店获得的收益为5个单位,单独经营的B商店收获的利润为1个单位,A和B加起来的收益还是6个单位。

从而可以得出,A和B若是选择聚合经营,那么这A、B两商店之间就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果,也就是纳什均衡。主要是由于聚合经营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增加商店的消费额。如果不选择聚合经营,那么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店资源共享的有利因素,进而获得的利益也就降低了。当然,将店面选址选在一起,会增加竞争力,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商家都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找到自己独特的地方,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如此一来,选择聚合经营的商家们就可以利用互补优势,不单单拥有以前的老客户,还会吸引新的消费者,进而扩大自己的经营,何乐而不为呢。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在博弈中,人们都是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真正地运用好博弈理论,未尝不可事半功倍呢。脆弱的价格联盟

20世纪90年代由于外企的入驻,我国的家电行业受到了重创。外企在彩电市场上更是占据了一大半。为了改变这种局势,我国的本土企业长虹在1989年实行大幅度降价,这一做法让国产彩电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部分市场。在1996年,长虹企业再一次实行降价策略,而同样作为国产彩电的康佳、TCL、熊猫等迅速跟进,国产彩电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达到了71.1%,从而打破了外国企业占领中国市场的局面。

但是,因为太在意市场份额,所以有些企业在这场降价风暴中损失惨重,像金星、牡丹、凯歌等遭遇了破产,自此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1999年,长虹家电再次选择降价,这是第三次大幅度降价了。长虹家电的这项举动给彩电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之后,康佳、TCL、创维达成了“价格联盟”,商谈好绝不降价,康佳在4月20日的下午还遵守着协议内容呢,晚上就变了卦,这让TCL与创维猝不及防。然而当4月24日,TCL、康佳与创维再次商谈降价后该如何应对。可是康佳又违约了,“价格联盟”彻底破裂。从此,打响了价格战。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上述事例中的价格战,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是家电领域还是食品领域,都无时无刻不上演着。企业家们越来越聪明,想方设法让人们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可是有句古语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接连不断的价格战,无论对于哪家企业来说都没有好处,那家电企业的老总为何还是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价格战中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现象了。在运用这个现象对案例中的价格战进行解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说的是罪犯甲和乙协同作案,被捕后受到单独审讯。警察分别告诉他们,如果他们都坦白,那么每个人都将获得2年的有期徒刑;如果甲坦白了,乙没有坦白,那么甲将获得1年的有期徒刑,而乙将被判处5年;如果乙坦白了,甲没有坦白,那么乙将获得1年有期徒刑,甲将被判处5年的有期徒刑;如果两人都不坦白,那么两个人都将被处以6个月的有期徒刑。显然甲和乙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和不坦白,在作出最终选择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他们的思考过程,甲是这样想的:

如果乙不坦白,自己坦白,那么自己将获得1年有期徒刑,乙被判5年的有期徒刑;如果自己也不坦白,自己就要比乙多坐4年牢,因此,坦白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乙坦白,自己也坦白,那么两个人都要被监禁6个月,如果自己不坦白,自己就要坐5年牢,因此坦白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甲来说,无论乙做何选择,对于甲来说最好的选择都是坦白。同样,乙也做了同样的思考过程,他也认为无论甲如何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选择都是坦白。于是,他们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即坦白。

这个博弈方法的核心就是在不利的环境中,参与博弈的几方都不知道对方会做何种选择,于是他们在做决定时会作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回到这个案例中,首先我们可以假设家电市场上仅有两个竞争对手,长虹和TCL。假如长虹选择降价而TCL保持原来的价格不变,那么长虹因为增加了市场份额,利益就会增加100个点。对于TCL来说,由于没有降价,市场份额减少,利益就会减少120个点。TCL降价,长虹不降,那么TCL的利益就会增加100个点,而长虹的利益会减少120个点。如果两家都选择降价,那么利益就会各自减少80个点。若是都保持原来的价格,就可以获得原来的利益。同样,康佳、长虹和其他的厂家也在进行相同的博弈。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对方是否降价,降价都是自己的最佳选择。

通过博弈论的简单分析,我们或许会认为大家都不降价,各自获得的利润不是更高吗?事实上,各大家电企业也在竭尽全力地争取合作。可是当几家彩电企业联合起来达成了“价格联盟”后,很多商家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依旧选择降价,联盟之前定好的协议也就变成了一张废纸。因此脆弱的价格联盟只能土崩瓦解。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价格联盟是如此的脆弱,因此彩电的价格始终处于一个适中的位置。当我们购买家用电器类的产品时,不妨等它降价的时候再购买,或许也会让自己赚到商家的钱。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刘和小蔡在谈了三年的恋爱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经历第一个年的时候,本是一件喜事,可是作为新婚夫妻的他们却因为要去谁家过年大吵了一架,小刘和小蔡冷战了一天,最后也没能作出去谁家过年的决定。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人都很期待。故事中的小刘和小蔡却因为不知道去哪儿过年而大吵了一架。事实上,有很多刚结婚的小夫妻因为这件事而吵架,甚至有的人闹到了离婚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可以利用前文提到的纳什均衡来解读一下这种现象并有效地将其解决。在纳什均衡中,若是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破坏了这种均衡。那么假如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解,双方是很难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的。为了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双方不妨都作出让步。正如古语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学会让步,如此一来也会对自己有利。只要有一方让步,那么就能使双方尽可能地得到更大的利益。若是哪一方都不愿让步,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更别谈什么利益了。

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告诉我们,如果你和他人的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特别是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人,你要懂得尽可能地调解。假如实际情况不允许你获取理想中那么大的利益,就要懂得让步,这样的结果总比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利益的好。何况生活就是一直处在博弈之中,你这次失去的,说不定会在下次的博弈中弥补回来。

在生活中,矛盾是避免不了的。在发生冲突时,双方中的一方通常会做出让步,之后进一步进行商讨,得到最后双方都同意的决定,这样才能够保证双方的利益。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一点点改变都不会作出的话,那矛盾就会进一步地激发,产生更大的矛盾,结果也就不堪设想了。夫妻、恋人、亲人之间更应该懂得让步,谁都不想出现家庭不和睦的场景,而一家人相处,大大小小的摩擦必然是少不了的。你退一步,我让一步,家人之间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毕竟“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古云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学会让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我们不知道生活的剧本是如何上演的,可是我们明白家庭和谐最重要。遇到矛盾,学会让步,生活才会更美好。我只要跑得比你快

小王和小李是很要好的好伙伴,他们约好一起去森林里探险。可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一只熊,看到这只熊后两人都十分恐慌。小王赶忙蹲下去系鞋带,小李看到后嫌弃地说:“你以为你能跑得过熊吗?”小王冷静地回答:“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可以了。”小李听后,心里在默默地思索怎么做才能保命。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在这场小王和小李谁能活命的博弈中,无非以下几种结果:小李放弃逃跑,进而小李被熊吃掉,小王若是逃跑就能够活下来,不逃跑的结果跟小李一样,被熊吃掉;小李选择逃跑,但是不如小王跑得快,进而还是小李被吃掉;小李选择逃跑,并且比小王跑得快,进而小王被熊吃掉,小李活命。

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朋友与熊”的故事恰恰说明了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大家都知道,“囚徒困境”的核心是背叛。不管小王和小李如何选择,在这个关乎性命的紧要关头,选择逃跑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因而他们每个人肯定都会选择这一条路。面对这样的情况,不逃跑必然会死,所以无论是谁都会为了生存下来而奋力一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要比对方跑得快才能不被熊吃掉。综上所述,每个人需要努力奔跑才会有生存的可能性,否则必死无疑。这种“囚徒困境”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常常让人陷入两难的困境。

这个故事也教给我们怎么做才能摆脱“囚徒困境”,也就是剔除最差者的方法。当你身陷“囚徒困境”,若是没有完美无缺的办法,能使自己从困境中逃脱出来,并且获得利益,那么做出的选择就只能尽可能地使自己不受伤害,减少对自己的损害。

在生活这个大博弈场中,若是我们面临在自己、朋友、集体的利益中选择舍去一样的处境时,有不少人不会选择牺牲自我,成全他人;而是保全自己,牺牲他人。这些人的做法反映出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也揭露了自我保护也是人们的本能之一。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尽管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和自私,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有很多人先选择保护自己,这是骨子里就有的,是人的一种本性。但是,我们也时常见到许多人舍己为人,为了成全或保全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这些人才值得我们尊敬。即使我们做不到舍己为人,也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要懂得替他人着想。PART3消费博弈,谁能百里挑一买房难,想买房?先与房价博弈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普遍处于升温状态,生活在一线城市的购房族们常感一房难求,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二三线城市的房子也变得不易购买。很多楼盘刚一开盘,购房族们就开始疯抢,即使这样,仍有很多人遗憾自己买不到房。然而,最糟糕的是随着房价的飞涨,越来越多的人根本买不起房。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房子会遭遇疯抢,更不明白为何房价好像坐了飞机一样,一天一个样,其涨幅简直令人咋舌。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还得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一些人认为买不到房是因为房地产商开发的房子太少;也有人认为由于很多投资商囤积房子,导致房源紧缺;更有人认为房子难买是因为国家或地方提供的土地太少,等等。

实际上,从经济规律来看,所有买卖都遵循着最基本的供求关系,房地产业也不例外。即使存在其他因素导致房源变少,但这些因素也只能间接影响供应量,破坏正常的供求关系。抛开这些因素,回到根源,当需求远远大于供应时,房子自然变得难以买到。供求影响价格,当供应量远远低于需求量时,房地产开发商又怎会不趁机提高房价,狠狠赚上一笔呢?

其实,造成房价飞涨的“元凶”不只房地产开发商这一角色,消费者本身也“出力不少”。房子作为人们生活必需的一种刚性需求,多数消费者都有购房的需要。然而,房地产市场中也有一些投资消费者,将买房作为一种投资,一人名下可能有几套、十几套房子。这些房子一边被闲置,一边推动房价上涨。当真实的消费者与投资消费者同时进行购房博弈时,资金充足的后者往往取得胜利,并趁机赚取超额利润,循环往复,不断炒房,导致房价越来越高。不仅如此,很多投资者还与房产开发商、房产中介达成协议,通过抱团炒作、抬高房价、制造抢购假象等方式,促使真实消费者进入房产市场。

其次,汇率变化也是房价不断飞涨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不断升值。为了保证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丰厚回报,大量海外投资进入房地产业,导致房地产需求扩大,房价上涨。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能够加速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会采取一定措施加以引导或干涉,以此来促进GDP增长,再加上政府对土地用地投资的增加,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开发商从政府手里高价购买土地的压力,最后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解了这些信息,消费者在买房之前一定要多方衡量,看准并抓住时机,争取按照比较合理的价格买下心仪的房子。租来的舒服还是买来的放心

小王参加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他攒了一些钱打算买一套房子,但是咨询了一些地段的房价之后,内心有些动摇。因为他发现房价高,目前单凭自己的存款无力承担首付,而且他还算了一笔账,发现现阶段租房子比较划算。可是自己毕竟要结婚成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如果现在不买房,以后房价可能还会涨得更厉害。小王一时之间没了主意,不知道要借钱买房,还是继续租房。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虽然买房是刚性需求,但随着房价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被迫从买房族变成了租房族。那么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究竟是租来的房子舒服,还是买来的房子放心呢?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比如一套位于市区面积为70平方米、总价80万元的房子,假定购房者首付35万元,每月还有3500元的收入可用于消费。剩下的45万元通过商业贷款的方式,分20年还清。如果以年利率6.55%计算,每月等额月供3368元,20年本息共还80.8万元。将首付的35万元与还款本息加起来,20年共计115.8万元。

此外,如果购房者直接购买新房,还需支付契税、房屋维修基金等费用。如果购买二手房,还需支付一定的中介费和其他税费。保守计算,无论是购买新房,还是二手房,交易费用都不超过10万元。这样计算的话,20年间,购房者买一套房子共需支付近125万元。

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如果选择租房而非买房,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为便于计算,租房者手中的35万全部进行储蓄。假设租房者月租为2000元,剩下的1500元仍存入银行。20年后,租房者的本息可达127万元。如果租房者进行低风险的投资理财,将会产生更高的收益。

按照总价80万元计算,70平方米的房子,平均每平方米为1.14万元;按照总房款127万元计算,每平方米的价格则需上涨到1.8万元。如果20年间,这套房产的房价上涨6600元,买房者与租房者持平。如果房子非但没有增值,反而贬值,那么租房更合算。如果房子继续增值,则买房更占优势。实际上,由于20年后的情况无法预测,因此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

在生活中,买房者为沉重的贷款压力叫苦不迭,租房者则为没有稳定的居所忧心忡忡,还时常担心房东乱涨房租。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和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的人群来说,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强,最好选择租房。对于即将进入婚姻殿堂或已婚的人士来说,如果首付充足、工作稳定、希望进入稳定的生活状态,购房则是更好的选择。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选择买房还是租房,除了从经济角度计算外,还取决于自己的经济与生活状况。买房固然放心,但如果经济条件不成熟勉强买房,也会因沉重的还贷压力而难以感到舒服了。打车省钱还是买车划算

小李居住的地方相对比较偏僻,而且距离公司远,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遇到下雨下雪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必须打车才能及时赶到公司。由于距离远,打车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另外,小李周末或者其他时间外出为了赶时间也时常打车。一个月算下来,打车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让小李动了买车的念头。可是买车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小李一时也搞不清楚究竟买车和打车哪个划算。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除了房奴,现代社会中还多了车奴一族。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将买车纳入了消费清单。然而,由于油价一路上涨,也有一些人对买车持观望态度。实际上,无论是买车还是打车,考虑的无外乎是交通和经济能力两个条件。

如果单纯考虑交通的便利性,那一定是买车更为便利。比如,要去的地方较为偏僻,不易打车;或是半夜或其他时段,家人突发意外,打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这样来看,买车都优于打车。

然而,随着买车相应产生的一系列加油费、维修保养费、停车费、各种牌证费、养路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各种购车附加税,等等,都让买车者感到压力重重。为了弄清楚哪种方式更省钱,我们不妨利用博弈的思维,认真地计算比较一下两者。

以一辆价值15万元左右的车为例,在正式挂牌上路之前,需要缴付各种牌证费用200元、保险费若干(视保险内容而定)、购车附加税(1+17%)×10%,先期投入共计18万元左右。投入使用后,每年需要花费的加油费、维修保养费、停车费大概在1.5万元左右。以国家规定的15年使用年限计算,车辆每年的损耗也为1.5万元左右。如果买车,一年需花费3万元左右。当然如果购买价格较低的车,花费会随之降低。

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打车的花费,如果你一出门就打车,一天按60元计算,一个月的花费为1500元到2000元,一年共花费1.5万元至2万元。如果只是因赶时间、天气状况等原因打车,一个月打车的花费按800元至1000元计算,一年则在1万元左右。如果你生活十分节约,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车,每月按300元计算,一年只需3000元左右。看完这些,相信你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博弈思维引发的思考

从花费上来对比买车与打车,打车的确更为划算。而且,打车也更省事,不用应付买车带来的各种事情。但我们不能因此得出打车比买车更合适的结论,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买车所解决的问题根本不是打车所能相比的。到底是买车还是打车,要看个人的经济能力。如果经济条件成熟,可以买车。而且,买车也并不代表着不能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如果有需要,可以将自己开车、打车、坐公交、步行等方式结合起来,既经济又方便。保险防万一,购买需谨慎

张师傅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工人,由于他从事的工作危险系数比较高,所以张师傅为自己购买了一份人身保险。一次在工作的时候,他严重受伤,入院治疗花费了一大笔费用。所幸张师傅购买了保险,所以保险公司赔偿了一大笔费用,这才没有让张师傅一家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从博弈角度分析,看问题更透彻

保险,通常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由投保人按照合同规定支付保险费用,而保险人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发生意外或遭受损失时,从保险公司获取相应赔偿的一种商业行为。在这一行为中,由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方各有不同的利益点,因此双方会在保险市场中不断博弈。

对于投保人来说,如果你购买了火险,那么你会愿意自己的房子被烧掉,否则购买火险的意义何在?从这个角度来看,购买保险等同于赌博。倘若没有购买保险,你永远不会想房子有可能会着火这件事情。然而,一旦买了保险,房子不起火便罢;起火的话,你可以很快从保险公司获取非常丰厚的保费,重新买房,等等。在这场赌博中,房子起火,你成为博弈的赢家;房子不起火,保险公司赚到一笔投保钱,保险公司赢。

当然,很多人购买保险,其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在与保险公司的赌博中获胜,“买了放心”与“以防万一”的投保者居于多数。然而,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无论投保人的出发点是好是坏,保险人一方一定会维护自身的最大利益。那么,投保人在与保险人的博弈中如何才能落于不败之地呢?保险人又该如何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保证自己的利益呢?

投保人既然决定购买保险,一定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或是为了将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一个理性的投保人不会将自己的全部信息告诉保险人,毕竟保险公司做的是生意,而非慈善,不会明明知道投保人会遭受损失,仍然为他承保。同样的,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前,一定会尽量全面地调查投保人的信息,如果保险人掌握了一些投保人自己都不了解的信息,就会利用这些信息,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

由于在投保过程中,保险人与投保人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双方都可能在博弈中遇到对己方不利的情况。但是,对保险行业认识不足的投保人往往会处于更为不利的状况。当保险方根据市场中投保人的平均风险指数确定保费金额时,明显具有高风险的投保者更适合投保,而风险较低的投保者则可能因不太划算选择退出。糟糕的是,低风险者的退出会进一步导致投保人的平均风险指数的升高,随之升高的还有保费金额,这会造成更多的投保人离开保险市场。如此恶性循环,再加上高额的赔付,长此以往,保险公司只能面临亏损甚至破产。

为了避免上面所说的情况发生,保险公司经常会根据投保人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等判定风险程度,从而制定出相对合适的保费,使高风险与低风险的投保人都参与投保。但是这样的差别定价真的能让每一类投保人满意吗?以健康险为例,我们可以将投保人分为健康的与患有疾病的两类。假设保险公司规定的健康投保人的保费为1000元,而患有疾病的投保人的保费为4000元;相应的,如果这两类人都真的出现身体疾病,可分别获得的赔付金额是900元和3900元。

由于保险公司是营利机构,所以赔付金额不可能超过投保金额,实行差别定价后,健康人群与疾病人群都可能购买保险,而如果统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