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解之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4:14:43

点击下载

作者:《国民读本·学生必读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未解之谜

中国未解之谜试读:

前言

辽阔、美丽的中华大地上孕育着无数神奇,也隐藏着无数未解之谜。虽然千百年来,人们已经用智慧打开了一扇扇神秘之门,但是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地留下了一个个新的未解之谜。这些离奇诡异的谜团不仅让人感到困惑不已,而且不断地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为何突然断流?山高林密的神农架里缘何生活着世所罕见的白色动物? 遥远的古代怎么实施脑科手术?汉字到底是如何形成的?6000年前的“小儿瓮棺葬”又是怎么回事……沧海桑田,到底还有多少谜团被岁月的尘埃掩埋、被历史的阴霾笼罩?

这本《中国未解之谜》结合了诸多文献资料,以及考古、科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讲述了地理、生物、科学、文化、名人、战争、风俗等方面的种种谜团,并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实与玄疑。相信广大读者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会获得更广阔的认知空间与文化视野,从而萌发出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与渴望。

Chapter.1 神秘莫测的大自然

中国的百慕大——黑竹沟

百慕大,是全世界公认的、神秘而恐怖的魔鬼海域,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的黑竹沟也是这样一处神秘的地方。

黑竹沟到处是密林峡谷,充满了恐怖气息,其中最让人感到恐怖的地方是关门石峡谷。1997年7月的一天上午,四川省林业厅的两位工作人员进入峡谷后,再也没有回来。2006年,川南林业局组成调查队再次探险关门石,他们在关门石前约两千米处放入猎犬,可是好久都不见猎犬回来。向导急了,对着空谷大喊,霎时阵阵迷雾滚滚而出,队员们近在咫尺却看不到彼此,只好停止探险。

黑竹沟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可怕的秘密?也许只有消失在里面的人才知道。黑竹沟地势险峻、林木参天,经常烟雾缭绕,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

三霄洞的离奇惨案

传说古时候有三位美丽的姑娘,分别叫金霄、银霄和碧霄,她们在四川省峨眉山的一个山洞中修炼成仙。后人为了纪念她们,把这个洞称作“三霄洞”。峨眉山峰峦叠嶂、山势雄伟,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多年来,从未有人深入过三霄洞。1927年的一天,人们为了拜祭三霄娘娘,特地铸造了一口大钟,在洞内唱起了《三霄计摆黄河阵》。人们点燃了蜡烛,敲响了大钟,整个洞内钟声阵阵,人声鼎沸。就在此时,只听得一声巨响,刚刚还烛光闪闪的洞内顿时一片漆黑,一股暗黄色的粗大火焰从深处急扑而来——洞内的72人不到5分钟全部窒息而亡!

惨案发生后,人们在安葬死者时发现,72人个个面目狰狞、痛苦不堪。至于真正的死因,当地官员们四处调查后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余,只好派人封了这座带来灾难的三霄洞。

三霄洞惨案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吵着了三霄娘娘。有人认为,可能是钟鼓声和唱闹声,震动了洞内瘴气,所以引发了爆炸。还有人认为,瘴气根本不会爆炸,也许是因为燃起的无数烛火和人们的呼吸使洞内的氧气消耗殆尽,最终引起瓦斯爆炸,造成惨案。

三霄洞已被封死,时至今日,72人的真正死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也许,这个谜将一直留给后人。峨眉山金顶

恐怖小湖让人畜神秘失踪

据《环球时报》报道,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有一个叫“索博尔霍”的小湖,深度超过20米。20世纪90年代有300匹马和500头牛及25人在这里遇难,当地人称索博尔霍湖为“恐怖湖”。扎汉宫虽然不起眼,但充满了恐怖,无论什么东西掉进去都不见影踪,再也不会浮上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无独有偶,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北部边缘,也有一个吞噬人畜不见尸体的小湖泊,叫“扎汉宫”。在蒙古语里,扎汉宫的意思就是边缘直上直下的深湖。

扎汉宫面积很小,但只要有人或畜类掉进去就不会再浮现,因此当地人从来不在这周围放牧牛羊。20世纪70年代,一位女知青掉进湖里,人们打捞了三天只找到她的衣服却不见尸首。2000年,一个卖水果的老头赶着牛车经过扎汉宫时,渴坏了的牛一个劲儿朝湖边奔去,当它刚沾上湖水,脚底突然塌陷,人、牛、车全都掉了进去,再没浮上来。有人说曾在这儿掉下去的另一头牛,离奇地出现在了100多里地外的正兰旗水泡子里……

扎汉宫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神秘的失踪现象?当地人说它下面有条地下河。地质工作者推测,浑善达克沙地生长着茂密的沙地植被,当降雨很快渗入地下后,粗沙使水分无法蒸发,于是水就贮存在了沙地下部的隔水层上。在流动水力的作用下,底层沙必然跟着运动。因此,就形成了许多奇特的地貌和地质现象。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韩同林研究员认为,扎汉宫的人畜失踪,不外乎有三种原因:第一是湖底是泥潭或沼泽,人畜一旦踏入就会陷进去,就像当年红军过草地一样;第二是湖底可能有水漩涡,或者其他有毒气体;第三是湖底可能存在地下河,就是暗流,人畜掉入后顺着暗流流向了别处。这三种原因,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也许只有实地考察这处恐怖小湖以后才能知晓。平静的扎汉宫其实充满了恐怖。

船只为何屡屡翻沉于魔鬼三角区

鄱阳湖以北,有一处全长24千米的水域,名叫老爷庙水域,又称“魔鬼三角区”。几十年来,这里已经有100多只船、几百条人命被无情吞噬。

1945年4月16日,日军的“神户九号” 运输船,满载从中国掠夺来的财物,行驶到老爷庙水域时,突然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建国后,这片水域又相继发生了几十次沉船失踪事件。

接连不断的灾难引起了中国科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对老爷庙附近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等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和研究后,从四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第一,水生物作怪。船工们为保平安,经常把鸡、鸭等扔到湖里,引起大型水生物的争抢,极有可能掀翻船只。

第二,水流漩涡。这片水域附近同时有几股水流交汇,流速骤然增大,产生漩涡后很容易造成翻船事故。

第三,这里的地下电磁场可以诱发雷电。老爷庙一带水下均为石灰岩,很容易形成大型溶洞群或者地下暗河,甚至会有奇变电磁场。这也是老爷庙为什么会有雷击之后沉船的原因。

第四,大风和龙卷风。大风从主要水域西北面的“庐山”压缩南下气流后引起气流加速,当到达最宽处15千米最窄处仅3千米的老爷庙水域时,疾劲的风速引发大浪。不过,究竟是哪种原因造成了“魔鬼三角区”过往船只频频被翻沉的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夕阳西下,被落日的余晖笼罩的鄱阳湖充满了神秘。

“魔鬼之域”罗布泊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蒙古语叫罗布淖尔,意思是多水汇集之湖。从人们踏进这片神秘的干涸之地起,这里就发生了许多离奇的失踪事件。因此,罗布泊被人们称为亚洲大陆的“魔鬼三角区”、“魔鬼之域”和“死亡之海”。

离奇的失踪事件

1949年,一架飞机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在鄯善县上空突然失踪,9年后人们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已经全部死亡。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大批飞机、军队、警犬等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1990年,哈密有7人驾车到这里找水晶矿,两年后,人们却在一陡坡下发现了其中3人的尸体,汽车距离尸体30千米。 1995年,米兰农场3名职工乘车去罗布泊探宝失踪,但他们的汽车、水、汽油仍然齐备。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徒步穿越罗布泊,在离水源极近的地方死亡……

罗布泊是游移的结果吗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认为罗布泊是个“游移湖”。他说,流入湖中的河水带有大量泥沙,垫高了湖底,迫使湖水往较低的地方移动。大约1500年以后,露出的湖底受到风的吹蚀又降了下来,湖水又回流到原来的湖盆中。罗布泊古代建筑遗址

中国科学家夏训诚对此进行了驳斥:罗布泊最低处为778米,最近的另一个湖最低处为788米,两者相差10米,不足以发生“游移”

造成的回流现象。如果是“游移湖”,1500年应该产生10米左右的沉积层,但湖底仅1.5米处的沉积层却是3600年前产生的。再说,罗布泊湖底是坚硬的盐壳,铁锤都很难敲碎,风的吹蚀又怎么可能让湖底降低呢?从这点来看,罗布泊并不是“游移湖”。每当夏秋季节,罗布泊内大风突起、沙扬石走、风声凄厉,如同鬼哭狼嚎。

楼兰古国为何消失

闻名世界的楼兰古国曾在这片土地上兴起。丝绸之路连接起了亚、欧板块,楼兰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今,这处昔日的繁华之地已经成了一片荒原,那么楼兰古国是怎么消失的呢?

中国科学家推测“路断城空”和“水断城空”可能是其中两大因素。“路断城空”是指天山南麓逐渐取代了楼兰的交通地位,导致它的衰败;“水断城空”是指受孔雀河水系影响,位于下游的罗布泊湖渐渐退缩、干涸,导致了它的荒凉。这种说法目前没能得到确认,楼兰的消失之谜也就一直悬而未解。“魔鬼之域”罗布泊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隐藏了无数秘密,它将吸引着后人一步步去探索、去发现。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古河道北岸的“太阳墓”遗址发现于1979年,古墓中间是由圆形木桩围成的墓穴。经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多年的历史。

神奇的神农架

神农架是一处充满了神奇传说与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这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这里的石、洞、光、土……每一处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知冷知热”的“冷暖洞”

神农架里有一个“知冷知热”的奇怪洞穴。这处洞穴十分宽敞,初看没什么异样,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洞中有一条明显的线,这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冷暖交界线”。交界线的两侧,一边冷一边暖,温度相差十几度。两边竖立的巨大石头也是有干有湿,干的这边暖气袭人,湿的那边冷气飕飕。这处洞穴被人们命名为“冷暖洞”。

对于冷暖洞的成因,有一些猜测:会不会是洞口在无形中隔离了冷、暖两股空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气门帘?会不会是洞底下藏有温泉之类的热源散发出热量,与湿地形成对比……时至今日,“冷暖洞”的谜底也一直没能揭晓。神农架冷热洞洞长500米,可容纳两万多人。如果进入洞内,时而热气扑面,时而冷风习习,实在是令人感到神奇。

年年奏乐的“神石”

神农架林区朝阳乡西坡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像一根粗柱一样竖立在山坡上,当地人都叫它石柱子。石柱子上有许许多多的石缝,正是这些细小的石缝,在每年的年初到7月这段时间里,经常传出锣鼓、唢呐等乐器一起奏响的声音,7月以后便突然消失了。第二年年初时,它又照响不误,年年如此,从不出现差错,人们把它称为“神石”。对于这种奇特而有规律的现象,专家们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释。神农架板壁岩景区里的石柱

佛光:光环状的彩虹

佛光,在神农架附近经常出现。每当雨过天晴,神农架刘享寨西麓的紫竹河谷地带,便会风起云涌,特别是上午12时左右,阳光穿云透雾,洒向山谷,此时云海上便会悬起一轮五彩光环,光芒四射,艳如花盘。它五彩缤纷,色调柔和,仿佛一台缓缓滚动的佛辇。这就是神农架的“佛光”。有时,通过阳光的作用,还会把附近的人和景物摄入光环中,形成“佛影”。

有研究者认为,“佛光”和“佛影”并不神秘,只是这种自然现象不多见罢了,其道理同雨后天边出现的彩虹差不多。夏天的雨后,空气中充满了由无数个细小的水滴形成的水汽。这细小的水滴犹如一个个小小的三棱镜,当光线穿过时,由于折射作用被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这就是常见的彩虹。所不同的是,佛光是个光环,而平常看到的彩虹则是个巨大的半圆形。佛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彩虹。

至于“佛影”,则是登山者本人在雾幕上的投影。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个浓雾天的夏夜,在庭院里点上一只大灯泡。当背对着光源时,就会发现,在面前浓雾形成的天幕上,也出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佛光”,光环中心有一个模糊的人影在晃动,那正是实验者本人的身影。

不过,神农架佛光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还有待科学工作者做进一步的探索。除了土蛋,在神农架的一些地方,还有很多石蛋,大的有半人高,小的只有手掌大,它们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发出强光的“土蛋”

神农架老君山脚下还有个戴家山,每年2月和8月的晴天中午时,戴家山的一处田地就会发出一束强烈的白光,射向200多米远的对面山上。这束强光比阳光还亮,它出现时,会不定时地流动性发射,每次持续两三分钟。

附近很多居民曾将光线出现过的地方挖开,挖出个一米多深的土坑,露出一堆比鸡蛋大很多的“土蛋”,砸开它,里面还是土。人们第二天再来看,这个土坑却不知道怎么被填平了,那些神秘的“土蛋”也不见踪影了……

除了上述提到的神秘现象外,神农架还有鬼市、潮汐河、奇花异树等。这些至今尚未破解的谜团,恰是它扬名海外的原因之一。

青藏高原移动之谜

2000年,中国科学家发现,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上的青藏高原,竟然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片庞大的高原年年向东向北移动的呢?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的谭凯博士认为,青藏高原移动的具体原因比较复杂,不能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挤压,这还不包括地幔动力学、地热等多方面因素。

青藏高原各大地块每年向东、向北移动的速度不一样。那么,会不会导致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呢?比如青藏高原会不会解体?对此,谭凯博士也有解答:正因为青藏高原本身是由许多地块构成的,如昆仑地块、拉萨地块等,每个地块的方向、活动性、动力传输也都不一样,所以它向东向北移动的速度才会不一样。此外,青藏高原本身就是由多个断裂地块组成的,而非一个整体,所以不会发生高原解体现象。

既然青藏高原每年都在移动,那么它会给世界的生态、气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青藏高原继续向东向北移动,肯定会影响喜马拉雅山的高度。而它对中国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短期内仍无法预知。

长白山之谜

长白山,是中国的八大名山之一,因为主峰白头山上有很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山是一座神奇的山,除了怪兽传闻外,这里的每一种动物、每一株植物、每一处山地都有可能隐藏着秘密……长白山人参

只进不出的小天池

长白山天池闻名遐迩,当地人几乎都知道天池只有出水口而没有入水口,这是由于天池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冬季融雪和无数的地下泉水。但很少有人知道,山上还有一座正好与它相反的、只有入水口而没有出水口的小天池。

小天池又叫长白湖、银环湖,位于长白山北坡二道白河西岸,这里水草繁茂、环境优美。在小天池上游100米处有一个长30米、坡度为45°的滚瀑,滚瀑之水日夜不停地流入小天池,这就是小天池的入水口。照理说,没有出水口的小天池应该上涨水位,但它的水深却长年保持在10米上下,这种现象让人称奇,更让人困惑。滚瀑之水长流不息,场面蔚为壮观。

锦江大峡谷

长白山天池梯云峰下有四条河流:北锦江、南锦江、桦皮河、秃尾巴河,流域长达几十千米,水流湍急。两岸则是悬崖峭壁,岩林耸立,形成了狭长深邃的峡谷,这就是近几年被发现的锦江大峡谷。

大峡谷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嶂谷和隘谷,使得深谷两侧的谷坡非常陡峭,近于直立。寒冻风化的重力作用形成了峡谷中的冰缘岩柱这一风剥雨蚀的自然景观,雄伟浑壮,多姿多彩。峡谷中有多少激流险滩、地下暗河、岩中石洞,以及隐藏着多少奇花异物,有没有人在此居住,这些都尚未探明。长白山植被丰富,到处郁郁葱葱。

鲜为人知的堪达罕

堪达罕,也叫犴达罕、驼鹿,体长有2米多,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鹿。早些年间,堪达罕曾在长白山茂密的山林中出现。

青年作家刘小艺曾对它有过描述:“……五头犴达罕正悠然的向沼泽地旁的小水泡子走去,他将两支枪背在身上,爬上了一棵山丁子树,这时,五头犴达罕都将头伸进水泡子里喝水,他用沙枪照着三头犴达罕开了一洋炮,‘嗵’的一声,有两头大罕倒在了沼泽地上,另一头一愣,抬起头,竖起耳朵惊恐地向四处张望,他麻溜迅速的端起另一支枪,又是一枪,又有两头罕倒下了,剩下的一头转头就跑……”,文中地点就在长白山里的圆池附近。

1987年夏,吉林省抚松县司机袁师傅驾车行驶时,突然从树林中蹿出一怪物,头上长角,毛色发黄,脖子下有长长的鬃毛,体长两米多,它不慌不忙地从袁师傅面前跑过,窜入林中……这可能是有关堪达罕的最近的一次事件了。30年来,这种稀有动物再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堪达罕之谜”一直留在了长白山。

据说20世纪20年代,有一高僧守禅大师,早年曾在北京、内蒙等地的大寺庙当过住持,后来到长白山修行。他在大峡谷的沟谷边寻到一个古洞,在此一修行便是三年。他住的这个洞要通过一条暗河才能进去。是不是真有其洞,近几年他的第三代弟子刘某曾亲去峡谷探查过,不过不知道结果如何。

大峡谷中还有许多奇怪的现象令人费解。在那陡立如削的峭壁上,竟然有一行之字形的脚印,脚印非常均匀,深深地嵌刻在岩石上,虽然经过千百年冰冻风化,但仍然清晰可见,这个脚印被称为峡谷一奇,峡谷一谜。是天然巧成,还是人工所为?此外,大峡谷既宽又深且陡,不小心掉下去摔不死也得骨折。长白山的野兽每年夏季从峡谷通过上山避暑,秋季天冷又从此返回山下密林,它们又是怎样通过这个天堑的?难道会插翅而飞、土遁而过?大峡谷以其奇特的地势和岩林,引出了许多古怪离奇的景象来,成为有待探讨的峡谷之谜。长白山人参是“东北三宝”的第一宝,也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

垫在鞋里的乌拉草

乌拉草是著名的“关东三宝”之一,样子很普通,绿色的茎叶,一簇簇丛生着。这种草在长白山当地很受欢迎,人们通常把它们晒干存放,冬天时垫入鞋里,这样可以避免生冻疮。要说长白山里和它长得差不多的草漫山遍野都是,但为什么只有乌拉草的保暖效果最好?究竟是谁最先知道它的这种作用的?看似平凡的乌拉草同样给我们留下了疑问。

独自生长的美人松

长白山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里绿树成荫,枝叶繁茂,像一层层绿色波涛层层漫过。但在白河一带,却出现一片奇异的紫红色,近看,是一片青筋暴裂的树干托起了片片紫红松叶,原来,这就是长白山上有名的美人松。

美人松,也叫长白松,它是长白山的一种独特树种。美人松让人奇的还不是它美丽怪异的样子,而是从南到辽宁大连岛、北到大小兴安岭的一片广大地域中,只有白河一带生长了200多公顷的美人松树林,其他地方,再没有出现。美人松为何只独自生长在这里?这与白河环境有什么关系吗?植物学家目前正在努力探索中……

成功“转胎”的人参

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在长白山区人工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这里的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人参,是长白山上珍贵的药用植物,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超常再生能力的奇异植物。

人参冬天需要休眠,当冬天来临时,它的茎叶就会枯死,到第二年春天时再重新发芽生长,每年都是如此直到它长成。人参在出芽时,如果新生的芽受到虫害损伤,就会停止生长,人参根当年也就不再生长。但在死去的芽旁边,会重新长出另一个新芽,第二年它又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了。种参人把这种现象叫做“转胎”,就是指死去的芽重新投胎的意思。

为什么在植物界中,其他植物都不具备这种功能,唯独人参可以成功“转胎”? 这种神奇的现象会不会对人类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长白山这座埋藏着无数宝藏的神秘 “宝山”,到底还有多少难以计数的秘密呢?也许,那山间林隙、那遍地秋色、那奇怪岩石下,都有可能出现新的谜点,出现新的解释。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是一座休眠火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山生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品种,也蕴含着无穷多的秘密。

香格里拉之谜

香格里拉,也叫香巴拉,意思是“持安乐”,就是佛教中所说的神话世界。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多数人都认为它根本不存在,只是一个虚幻的传说之地。雪莲花多生长在雪山岩石缝中,每年的六七月份开花,非常美丽,是香格里拉的特产。

小说中的香格里拉在哪里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纪实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提到了这个地方,说它在地平线尽头,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冰雪世界,有着金字塔般的雪峰和蓝色的高原湖泊,还有着幽深险峻的大峡谷。在这里,三条大江奔腾向前,这个地方叫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公开发表以后,香格里拉就成为各个国家探险者的目标,他们把印度、尼泊尔、中国西藏的喀拉昆仑山一带定为寻找范围。几十年来,探险者的足迹踏遍每一处可能存在或者相似的地方,但没有一个人不是垂头丧气返回的。“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这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世界之谜。位于云南迪庆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当地人称之为太子雪山,它已经成为了香格里拉的标志之一。

红土高原与三江并流成为佐证

1957年,印度国家旅游局对外界宣称,位于印度一侧的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冰峰下的巴尔蒂斯镇为香格里拉。1992年,尼泊尔旅游部门宣布,本国的边陲小镇木斯塘是香格里拉的原型。

西方的“纳西学之父”、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博士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指明,云南丽江比起其他任何地方更像香格里拉,那里有蓝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和雄伟的喇嘛寺。当地的雄古村还被确定为香格里拉的原型,因为发现村内有清光绪年间的石碑,上面所刻“香各(格)里拉”的字迹仍完好清晰……香格里拉的居民建筑

1997年9月25日,中国著名学者、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人类学暨民族音乐学博士宣科先生正式提出:世人所关注的“香格里拉”就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境内的吉迪、郎格拉一带。

宣科先生举例证明中甸境内的多处实景,与《消失的地平线》里描写的香格里拉极为相像,比如巴拉更宗雪山、吉迪峡谷、纳帕海等,还有雪山草地、喇嘛寺群在这里也都能找到。

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像高原湖泊、古堡群、雪山峡谷等同样在印度和西藏,甚至巴基斯坦都能找到,为什么就肯定是云南的中甸?宣科先生说,虽然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讲到雪山、草地、湖泊、峡谷确实在印度、西藏、中国云南都能找到,但书中提到的关于红土高原与三江并流这一特征,却只有云南的中甸具备。

地球上唯一的红土高原在云南,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大江却只在中甸境内呈“三”字型向东奔流而去,形成名副其实的“三江并流”奇观。也许是雪山的高洁,造就了香格里拉的神奇。

*《消失的地平线》*《消失的地平线》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得意作品。这部情节曲折离奇、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外国历险故事:英国外交官康维和他的助手马林逊、女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以及一个正在潜逃中的美国经济诈骗犯巴纳德,为躲避印度革命的风暴,他们不约而同地乘上了一架用来撤离的小飞机,准备飞经巴勒斯坦回国,然而飞机却出乎意料地被劫持到西藏高原东南边缘的神秘地带——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被作者称为“香格里拉”。

这部作品走红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它的历险故事,而在于小说中描写的近乎神仙之地、近乎“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它甚至引发了一批又一批的探险者四处跋涉、四处寻找,并最终成为吸引无数眼球的世界之谜。

奇怪的洞

武夷山脚下有个元坑镇,一天,镇上的稻田里突然出现4个大大小小不见底的怪洞!大的像半个球场,小的像个桌面。第二天,这几个奇怪的洞居然长大了,还装满了积水。石灰岩溶洞由于被侵蚀的程度不同,会形成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奇异景观。

当地老百姓非常惊恐,以为是惊动了地下的神怪。地质队的专家们考察了周边,发现当时附近正在修建高速公路,经常开山放炮,但他们很快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开山放炮只是小面积作业,根本不会引发地坑。专家们了解到,元坑镇自去年秋天以来,长时间干旱,曾发生过两次山体滑坡。如果地坑是因为地下滑坡引起的,外露的洞应该非常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小洞。

经过详细调查,地质专家们给出了答案:元坑镇所处的位置,两亿年前属沉积的石灰岩地区。地表的水稻田下面由于长期的岩溶作用,石灰岩溶洞顶板岩石的缝隙越来越宽,稻田灌溉用水向溶洞渗透后,水就越积越多。

在水的长期溶解下,溶洞顶板岩石变得越来越薄,陷下去的就是原来的石灰岩。地下水继续向下渗透溶蚀,就形成了溶洞。当地表上面的浮土承受不了压力时,就向溶洞里边开始塌陷。所以,元坑稻田怪洞应该跟地下溶洞有关,同时与当地的喀斯特地貌也有关。不过,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这个词来自南斯拉夫,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即“喀斯特高原”。喀斯特高原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这种地貌通常具备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是山体必须是石灰岩;第二是地下有隐藏的地下暗河。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喀斯特地貌”。

北京大爆炸是怎样发生的

380多年以前,明朝的北京城里,发生了一起原因不明、灾祸巨大的爆炸事件。

1626年5月30日上午9点左右,本来非常平静的北京城,忽然从东北方传来阵阵震颤之声,顷刻间,天色变得异常昏暗,房屋节节崩裂塌落,正在修建殿堂的工匠们被震下来,死伤2000多人,楼体城墙上的砖瓦碎片纷纷落下,砸向无数行人……最奇怪的是,弘寺街头一顶行走中的女轿虽然也遭受到了这场飞来灾祸,女子们都被剥去衣裤,但全身上下没有一丝伤处,而石驸马大街附近,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显要高官,不分男女全部没了衣裤,裸身而死……

据史料记载,这次大爆炸造成的后果非常可怕。以王恭厂为中心区域,造成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2.25平方千米的受害范围。房屋坍塌、人畜死伤无数。

有人说这次爆炸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说是王恭厂火药自爆,也有人说是由地震、火药及可燃气体、静电爆炸同时作用引起的,还有人甚至说是陨星坠落、外星人入侵、UFO降临等。不过,各种说法都没有让人信服之处。北京城的这一次大爆炸,过去了几百年,实地取证已毫无可能,这个留存下来的谜将一直困惑着后人。

石头的秘密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颜色、形状、大小等都不相同的石头,它们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大自然赋予了石头不同的经历,那么,它们身上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滚落下来的石球

岩石生蛋

贵州省三都县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这里有块崖壁每隔30年就会自动掉落出一些石蛋,因此当地人都习惯把它叫做产蛋崖。冰冷的石崖为何能生出石蛋?

有关专家发现石蛋所形成的地质年代为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代。5亿年前的寒武纪,贵州三都县还是一片深海,当时有一些碳酸钙分子游离于深海的软泥中,在特定化学成分的作用下,它们渐渐凝聚在一起形成方解石结核,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软泥和结核都变成了埋藏于深海地下的岩石,软泥成了泥岩,而结核成了石蛋,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最后暴露于地表。由于差异风化,泥岩构成的崖壁风化速度快,而结核形成的石蛋风化速度慢,当泥岩层层风化剥落,石蛋就慢慢孕育而出。

预示阴晴

1988年,在川鄂交界的四川省石柱县马武乡农田,发现了一块能准确预告方圆几十里天气变化的“气象石”。

马武乡地处沟壑纵横的土家山区,交通闭塞,文化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农民们习惯以土法识天气,耕田种地,偶因当地有几位土家族农民常到一块石头上休息聊天,才发现了这块石头的变干变湿,与天气变化极为密切:当水珠汇集于该石表面的某一方时,预示那一方将要下雨;当水珠汇集于石头中部时,预示当地即将下阵雨;当水珠布满整个石头表面时,就预示着将要下大雨。更神奇的是,每当石头表面潮湿变黑时,即预示着阴雨连绵的天气即将来临;当石头表面由潮湿转干发白,就告诉人们久雨不晴的天气很快要结束,同时阴见晴的天气即将来临;如当石头冒蒸汽则是多云有雾、气温下降的预兆。有些石头在大雨来临前有回潮现象,但如此准确、变化多端的石头,专家们一致认为是个谜。

天下第一奇石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古称铜山,是著名的海滨风景区。东山岛的岛上有一块奇石——风动石,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

风动石,位于铜山古城东门海滨。石高4.73米、宽4.57米、长4.69米、重200吨,外形像一只雄兔,斜立于一块卧地盘石上,两石吻合点仅有几厘米。当海风从台湾海峡吹来的时候,强劲的风流会使风动石微微晃动,让人觉得岌岌可危,海风停后,风动石也随之平稳如初了。

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齑粉。这块奇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是个谜。坐落在东山岛的风动石以奇、险、悬居于中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是旅游者最喜爱的美景之一。

*有趣的石头*

全国各地有很多奇妙的石头,它们有的形状奇特古怪,有的颜色与众不同,还有的能够发出很香的气味。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有的石头还能吃。

◎能吃的石头

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种“能吃的石头”风靡中华大地,这种石头就是麦饭石。

◎会变色的石头

寿山石富有光泽,时间长了容易发生变色,因此人们常用油来养护它。

◎像蘑菇的石头

当沙粒被风刮起后,通常会在近地面处做跳跃运动,造成大多数侵蚀活动都发生在离地面1米高的范围内。于是,岩石底部受到侵蚀,就形成了蘑菇状的岩石。

神奇的泉水

在中国境内,有很多处神奇的泉水,有的忽涨忽落、忽大忽小,有的闻声而出,有的能预报天气……泉眼里涌出阵阵泉水,也涌出一个个问题,让人们在欣喜之余,多了许多困惑与不解。谁能想到这处泉水竟然能够喷涌出巨大的水源呢?

自涨自淌的泉水

广西省阳朔县白沙堡村头,有两处神奇的泉水,一处60年涨一次,另一处30年涨一次。泉水为何会自涨自消,当地人都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据史料记载,1868年3月17日泉水涨过一次,足足涨了4天。到了1940年6月17日,泉水再次暴涨。白沙堡没有河流溪水,如何能有如此大的水源?这个问题让人迷惑不解。更让人想不通的是,1940年的这次并不是涨了几天就过去,而是足足维持了260天的洪水期。1987年5月15日,白沙堡天气晴朗,根本没有丝毫异常,但村头的泉水又涨了起来,3天之内,这股大水竟然深达数米,淹没了100多亩庄稼……

这两口泉水因何而涨为何而消,其中有没有规律可以寻找呢?这是目前还无法解释的问题。泉水汩汩流淌,发出阵阵悦耳的响声,倒也给山间增添了不少情趣。不过,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它们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谜团。“喊出来”的泉水

湖南省慈利县伏龙山山坡上有个石灰岩溶洞,洞中有个泉眼。当雨季来临时,山坡上其他泉眼涌个不停,而这个泉眼却不见动静,当天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雷声时,这个泉眼就开始哗哗地淌水,只要雷声止住,泉眼立刻停止出水。好奇的人们如果这时候朝着洞里大喊,那眼泉水便又应声而出。

20世纪80年代初时,有人想挖条渠道引这眼泉水下山灌溉,但他们足足干了10多天,这泉水根本就不流出来,无奈之余,人们只能放弃。这眼“喊出来”的泉水也从此出名了。泉水能够为人类提供水源,在中国有很多地方都有泉水。

能预报天气的泉水

这样的泉水,在中国好几个地方都有。

四川省古南县向顶乡境内的石灰岩层中,有处泉眼,它已经形成一个水面面积达50平方米的天蓝色水塘。晴转多雨前,天蓝色的水就会变成黑色,雨过天晴前,黑色的水又会变成浅黄色。

隔一天后它又恢复成天蓝色。如果这个水塘五颜六色,那么就意味着第二年会风调雨顺。

重庆市温泉公园也有一个奇特的泉水池,它是由冷矿泉水形成的。当水清澈透明时,就会是晴天;当水渐渐浑浊时,就快要下雨了。如果水特别浑浊,而且冒出许多气泡,那就是说有大雨或暴雨快要来临。泉水能够预知天气,实在是很神奇。这些泉水也许很小,但它们的特殊意义却使它们更具吸引力。

广西省灵川县海洋乡苏家村边的泉水也能预报天气。泉水很清时,天气晴朗,当日内不会下雨;当泉眼里涌出乳白色像米汤那样的水时,3天之内必会下雨。涌泉的浑水量大小,还能预示雨量的大小。如果下雨时,泉水开始变清,天气就会慢慢转晴。

广西省贵县广丰乡新墟东侧,有个泉水形成的池塘,水面面积约2000平方米,池底有好几眼泉水,每天的流量约有万吨。每逢大雨前12个小时,一池水就会变成淡红色。专家们测量出水中含有锶、氡等20多种微量元素。但它为什么会在下雨前变成淡红色,仍然没有人知道。

以上几个地方虽然相距很远,但为什么各处的泉水都能够如此准确地预报天气?它们的水色、水质变化里埋藏着什么秘密?是和泉水所处的地质结构有关吗?……这些问题,只能等待专家们来一一破解了。谁能想到,这清澈的泉水竟然有这样神奇的作用。

香味从何处来

湖南省洞口县清水村西北方向约2千米远的山腰上,有一块面积约50平方米的凹形地块,常常散发出不知名的异香,这块凹地被称作“神仙香地”。

据当地人介绍,早些年,一村民上山采药时发现此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他们有了更惊奇的发现:只要超出这块土地50米远,香味就消失了。而且,这地下的香味会随着季节与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春秋时节香味最浓,冬夏就相对弱些;当早晨露水还没干,或者是黄昏、阴天、雨后天晴时,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中午太阳高照时它就会变淡。“神仙香地”出现的奇特香味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但在结论未出之前,专家们也只能猜测:这种香味可能是这处地方所存在的一种微量元素引起的,当这种微量元素放射出来后,同空气接触就形成了这种带有香味的特殊气体。“神仙香地”一年四季都能散发出香味,据说当地人曾想从此处挖出宝来,但一无所获。

太湖从何而来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对于它的形成,有人说它原来是一个大海湾,因为不断有水和泥沙等沉积物填充,慢慢变成了湖泊;有人说这片大海湾曾被海水侵袭,当海水退却后就形成了“泻湖”;还有人说它是天上飞来的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大坑造成的。

南京地理研究所的专家对这些观点一一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因为在太湖湖底曾发现过大量的古代人类生活遗址,所以它肯定不会是沉积物填充的。而且,太湖平原整个中部没有丝毫受过海水侵袭的痕迹,它也不是泻湖。此外,太湖湖底非常平坦,没有陨石撞击坑,甚至还有完好的河道。

那么,太湖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对太湖做过钻孔采样,发现它在成形之前,湖底层遍布沙砾与黄土层,这就说明:这里在受洪涝波及后又遇排泄不畅。由此专家们推断:太湖主要来自于古长江支流——南江的大量泥沙堆积,使泄水通道阻塞,于是低洼的沼泽地区便积水成湖了。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侧的太湖平原上,具有非常独特的水乡景观。

“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田园诗人”,《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桃花源”,是一处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后人考证了多年也没有理出头绪。

现在的江南之地,有很多以“桃花源”命名的地方,其中最受关注的、也最有可能是真正“桃花源”的所在地有三处:一是武陵“桃花源”;二是常德“桃花源”;三是歙县“桃花源”。

武陵“桃花源”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桃花源”本是指湖南省的武陵县。武陵县的苗族人向来都对桃树非常崇拜,而且至今还保留着《桃花源记》中所说的“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风俗习惯。当时苗族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贫富现象并不明显,不存在剥削与压迫的社会现象,很符合陶渊明心中与笔下的“世外桃源”。陶渊明是东晋人,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文人刘敬叔,他在《异苑》中也提到了与“桃花源”非常相似的一处地方。真正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是确有其地,还是诗人丰富想象的创造?或许它仍然隐藏在某个大山深处,等待有识之士的发现吧。

常德“桃花源”说

这种说法认为桃花源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西南的沅水河畔,这是一处由桃花山、桃源山和桃花湖构成的风景胜地。这里还有一条桃花溪,花开时,恰如文章中所写的那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沿着桃花溪向上走,很快就能来到一个山洞口,这个洞口非常狭窄,小心地穿过之后,眼前就会 “豁然开朗”,一片人间仙境就会出现在面前,这处地方现在叫“秦人村”。

常德市,古时曾叫过武陵县,1911年以后才改称常德。在此之前,这里一直都是武陵郡的下辖地方。《桃花源记》中已经指出“桃花源”位于“武陵”,此处风景又与文章描写的非常相似,所以许多人认为古时的“桃花源”就在这里。

不过以上两处地点都在湖南省境内,第三处地点在安徽省黄山市,一部分人认为这里的歙县“桃花源”

才有可能是原址。湖南省武陵地区除了桃源县之外,目前最为人们熟知的还有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所有这些景观无疑成为了陶渊明构想桃花源的一个原型。虽然桃花源至今仍然是个谜,但是,人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它的寻找。

歙县“桃花源”说

歙县是安徽省非常小的一个县,与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原籍鄱阳郡交界。古时候,歙县南边有座武陵岭,岭下有个武陵村,村人们都以捕鱼为生。这里也有一条小溪,沿着小溪往上走,就可以看到一处处桃林,小溪的尽头有个山洞,被称作“桃源洞”。穿过“桃源洞”,就是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这里有良田、美池,有桑竹、小桥,还有流水、人家。这里历来被人们称作“桃花源”、“旧秦村”。因为这里的景物、地理与《桃花源记》中非常相似,所以也被列为“桃花源”的重点考证地点之一。

总之,对于桃花源的所在地世人还是没能争辩个清楚。如果陶渊明能预测到他笔下的“桃花源”将在千百年后,给世人带来如此多的疑点,可能这位东晋的文学家在写文当时,就会清晰地写明地点了。美丽的花草也为桃花源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天涯海角”究竟在什么地方

现在的人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球体,宇宙无限大,但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世界是有尽头的,尽头就在天涯海角。那么古人所指的“天涯海角”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美丽的三亚湾是游客们必去的地方,处于三亚的“天涯海角”更是游人如织。

一种普遍看法认为“天涯海角”在今天海南省的三亚市。《中国地理知识》中介绍:“中国确有‘天涯海角’这个地方,就在海南岛南端、马岭附近的一个美丽的海湾处,现已辟为‘天涯海角’游览区。这里东距三亚26千米,西距崖城(原崖县旧址)22千米。在一片怪石中,有两块嶙峋的巨石,一块凿上‘天涯’,另一块上刻‘海角’,两相对峙,蔚为壮观。”《人民画报》上也早有介绍,说崖县在古时交通非常闭塞,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被流放到这里时,曾在一块高高矗立的青灰色巨石上题下“天涯”两字。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两字本是清朝雍正年间由当地知州程哲刻写的。

不论“天涯”二字是谁刻写的,“天涯海角”的所在地是指三亚本来已成定论。但近些年,又有学者提出另一种看法,他们认为,古人提出的“天涯海角”不应该专指海南一处,还指今天广西的灵山、合浦等处,根据史料这些地方得名为“天涯海角”甚至比当时的崖县还早了近700年。也就是说,在海南岛的青石刻字成名以前,就已经有“天涯海角”这个地方了。

这两种看法各有道理,究竟孰对孰错,究竟“天涯海角”在什么地方,目前还不能下最后的结论。天涯海角有一略呈圆柱状的巨石,上刻“天涯”二字。它的西侧有一巨石镌有“海角”二字。

杭州西湖是怎样形成的

许多人都知道,杭州西湖是中国的一处风景绝佳之地,对于它的形成原因,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但直到今天,关于西湖的具体成因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夕阳晚照,舟楫横陈,在远方群山的衬托下,黄昏中的西湖显得更加美丽。

西湖是怎么形成的?最早的说法来自《钱塘记》的“筑塘成湖”。东汉时,钱塘郡一位属官叫华信,他召集士民修筑了防海大塘来防止海水入侵。此后,西湖便与海隔绝成为湖泊。1909年,日本地质学家石井八万次郎从地质学角度发表文章,他认为西湖是由火山岩堵塞形成的。12年后,中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否认了石井八万次郎先生的推断,他提出一个新的假说:至少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泻湖,是钱塘江口的一浅海湾,后来随着海水的日夜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慢慢沉淀,钱塘江也带来不少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起来。天长日久,海水与钱塘江带来的厚重泥沙渐渐堵塞了这个小湾口,并互相连接起来,最终将海水截断,内侧的海水形成了一个“泻湖”。后来,几代百姓又经过多次筑海修塘阻拦海水,才形成了今天的西湖。

近些年来,还有学者从史料与地质方面推论出不止一种观点:西湖可能在东汉前已经形成;西湖在春秋时期大面积沼泽化,极有可能也是在春秋时期人为修筑成的。

虽然竺可桢先生坚持的“泻湖”假说流传的比较广,但这并不能证实是西湖的具体成因。现在,人们只能初步断定: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在千百年前曾是翻涌着惊涛骇浪的一片海湾。

石钟山何以因钟得名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是一处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关于它的得名,史书有记载,一种是主声派,一种是主形派,还有一种是主张声形结合的。

主声派是经过几代人的考证后才有统一论调的。起先,北魏的郦道元说,石钟山是因为微风鼓浪,激起层层水花,与石头相撞后声音如同钟响而得名,唐朝的李渤也认为石钟山的石头可以发出类似铜铁的声音。但这两人的论据经北宋的苏东坡实地考察后,被全盘否定了,他认为,石钟山声似洪钟,不是因为简单的水石相搏,更不是因为潭上的扣石之声,而是因为微波出入山下石穴后发出了钟鸣之声,方才得名的。

主形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人曾国藩与俞樾,他们坚持认为石钟山因似一口倒扣的大钟而得名。这两派学说相持不下。后来,又有清人郭庆蕃推出了第三种学说,即声形结合说。郭庆蕃认为,石钟山形如洪钟,阵阵波涛涌上时,与玲珑的山石激荡后又发出了巨大的钟鸣之声,这才是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地质学家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原来,石钟山山体外形本身就上尖下圆,确像一口倒扣的大钟,再加上它本身是由石灰岩构成,极易形成奇特的溶岩地貌,当山体下部长期受到江水湖水的冲刷后几乎已成中空,当长江水与鄱阳湖水冲灌入内后,水波激荡中空的石壁便产生阵阵轰鸣,就像大钟作响,石钟山由此得名。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石钟山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沙群岛的秘密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中部陆域面积最大的珊瑚岛群,它由32座岛屿、8座环礁、1座台礁和1座独立的暗礁组成,它们像一朵朵莲花,静静地开放在祖国的南海。这里是一片封闭的海岛,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鲣鸟是一种热带海鸟,世界各大热带海域都有分布。中国西沙群岛的东岛一带是红脚鲣鸟的故乡。

西沙群岛有一处地方叫东岛,是鸟儿们的乐园。东岛上的鸟类虽然种类单一,并且多是鲣鸟,但它们的数量多达10万只,远远多于其他海岛的鲣鸟。鸟类学家们经过调查,发现各个海岛上几乎都有一层厚厚的鸟粪,测定这些鸟粪层的年代后,鸟类学家们推断,在距今大约4000~5000年以前,这里应该是鸟类云集的地方,当时群岛上的鸟类总数估计会超过100万只。那么,为什么现在只能在东岛上看到一种鲣鸟,其他海岛上则根本看不见成群结队的鸟儿们呢?还有,为什么平常海鸟是用体温孵卵,而鲣鸟是用脚爪孵卵?这两个问题,让鸟类学家们至今迷惑不解。

西沙群岛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大多是军舰、珊瑚、落日、海浪、沙滩、棕榈等美丽的画面。

除了这些印象,西沙群岛还藏有许多秘密。就西沙群岛的形成原因,目前通常认为作为珊瑚岛,西沙群岛是由珊瑚虫的骨骼堆积成的岛屿,然而科学家发现,珊瑚虫最好的生活条件是深度在60米以内的热带浅海,不可能直接在深海中生长。而且经测定,西沙群岛中砂岛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000年,层状砂岩是越向上越年轻;石岛的年龄刚要老得多,奇怪的是越向上年龄越老。这种种尚无定论的说法,还需要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探索。

这些秘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揭开呢,我们都在期待着这一天。

魔鬼谷之谜

在中国西北部,有一处长100千米、宽30千米的狭长谷地,被称为“魔鬼谷”。“魔鬼谷”在阴天时阴气森森,时常可以看到蓝荧荧的鬼火四处飘荡,电闪雷鸣过后,似乎还可以听到猎人求救的枪声和悲惨的哭嚎。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探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魔鬼谷”一带本是个雷击区,当湿润空气受昆仑山主脊阻挡,沿这条河谷聚集后在这里形成雷雨气候。人们看到的鬼火,听到的惨叫声、枪声、哭嚎声,都是因为云中三叠纪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大面积强磁性玄武岩体引发的,这里还同时分布了30多个铁矿及石英闪长岩体。这两种岩体形成强大磁场的电磁效应,引来云层中的电荷,形成放电与雷暴现象,这时候如果出现人畜当然就会遭遇不测了。不过,这种说法并不能令人满意。人们正在努力探索,以期尽快揭开魔鬼谷之谜。

泰山无字碑之谜

泰山顶上有一座巨大的石碑,平坦方直的碑上没有一个字,人们称它为“泰山无字碑”。是谁,在什么时候建起了这座碑呢?

人们进行了很多次调查,最后得出,这块碑可能是秦始皇或者汉武帝建立的,它也可能是块有字碑,后来经过风霜雪雨的侵蚀变成无字碑了。

首先,人们对有字碑一说进行了反驳。从无字碑现在的情况来看,风化的并不严重,而且有史料记载,它在宋代时就已经被称作无字碑了,秦代立下的另一块有字碑,到宋代时仍然能认出146个字,那么不难推断,如果这一块也在秦代立下,它到宋代就不可能剥落得一字不剩。

清代学者顾炎武强调无字碑是汉武帝所立,他的依据是:《史记·封禅书》上提到过汉武帝曾在泰山上立过一块石碑。如果说这块石碑是秦始皇立下的,为什么在《史记》中没有记载呢?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几千年来,泰山一直是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文人名人纷至沓来,在泰山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后来,有人认为这块碑是秦始皇所立的,其用意在于焚书,但秦始皇发起的“焚书坑儒”是在立碑6年之后,他可能在6年之前就有这个想法而去立下石碑明志吗?后来,又有史学家做了更细致的实地测量等考证,发现无字碑的具体尺寸均为6的倍数,这一规律恰好符合了秦代“数以六为纪”的制度。另外,东汉光武帝的侍从官马第伯在他所写的《封禅仪记》中清楚记明了“始皇封禅坛及阙”的准确距离。史学家们再次测量后,确认了其中提到的“阙”即是今天俗称的无字碑。不过,真相到底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远看泰山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不愧为“天下第一山”。泰山玉皇顶玉皇庙门前的无字碑

黄河下游“假潮”之谜

黄河下游河门附近曾出现过一种特殊水情:在主河道风平浪静、水流平稳的情况下,黄河水涨起涨落,一排排水浪层层卷起、迭过,就像海水涨潮一样非常壮观,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假潮”。“假潮”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小,它曾将停靠着的一艘500吨位的抽水船冲跑3千米,甚至还将一只15吨位的单机木船掷抛到了坝面上。奔腾咆哮的黄河

那么,这里为什么会出现“假潮”现象呢?有人说,可能是入海口受海潮影响才出现的,也有人说可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还有人说可能是地震或洪水的预兆,还有更迷信的,说是蛟龙在疏通河道……

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与水文学家的关注,他们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黄河“假潮”现象并不能归为天文或其他原因,它的诱发因素之一是出海口海水,而且黄河水存在着极大的泥沙含量和河水流量。

黄河水是出了名的“一碗水半碗泥”,当水中的泥沙含量极大而流速较小时,黄河水中的泥沙就会快速下沉。

在沉淀过程中,泥沙就会在河道逐渐形成一种下游反比上游高的河道斜坡,积累到一定时期,当河道斜坡超过一定限度后,河道中流向下游的水量大大减少,而来自上游的河水不断涌入,这样河水发生层层堆叠,黄河流水就会逐步高涨,河水就会呈现出向相反方向后退的现象。从水流的外表上看,就好像一层层的潮水上涌,这就形成了黄河水的“假潮”现象。“假潮”之谜目前虽然还没有权威定论,但它仍不失为一大奇观。黄河壶口段水流湍急,涛声震天,这是由壶口的地理特征所决定的。而黄河下游水流平稳,突然出现的假潮,同样涛声震天,这的确有些匪夷所思了。

金沙江为何出现大拐弯

奔流不息的金沙江在虎跳峡附近拐出一个180°的“U”形大弯,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金沙江第一湾”。这一拐,将金沙江原来的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了。

金沙江在虎跳峡之前流势一直比较平缓宽阔,江面最宽时能达到500米,当它进入虎跳峡后,江面骤然收缩到100米左右,最窄处只有30米,而且海拔落差高达200米,就像粗大的水流突然从高处落进细细的管口里。平稳流淌的金沙江为何会在这里拐出如此一个大弯?

地质工作者与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看法:金沙江刚开始并没有大拐弯,它和怒江、澜沧江一起,日夜不停地向南流去。但就在它东边不远处,还有一条河流由西向东不停地流淌,暂且先叫它“古长江”吧,古长江江水不断侵蚀地表岩石,也不断向西延展,年复一年,终于两支江水相遇了,因为古长江地势要低得多,金沙江江水受到古长江谷地的低势吸引,就在这掉头向东了。这样,金沙江就连通古长江,成了长江的一部分。地质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河流袭夺”,根据地质学家们的推论,金沙江是被古长江河流袭夺而走的。也有其他科学工作者不赞同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河流袭夺现象,今天的金沙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大拐弯,很可能是因为当时当地发生过地壳断裂才引起的。

金沙江,不会因为现今的存疑稍作停留,它仍继续奔腾呼啸着流向远方……

台湾岛形成之谜

美丽的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地质学界普遍认为:台湾本属于东亚岛弧的一部分。当几亿年以前地壳发生剧烈运动时,东亚大陆架一方面受到来自大陆方向的强大挤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到太平洋板块的阻抗,于是形成了东亚褶皱山系。当台湾部分的东亚褶皱山系露出海面时,就形成了东亚岛弧。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被称为台湾的“天池”。

东亚岛弧在以后的几千万年里,多次发生造山运动、地壳运动,海水与陆地、山脉反复升起,台湾大部分地区也因为挤压褶皱而渐渐上升。在距今200~300万年左右,发生的造山运动最终使这一部分的中央山脉再次被抬升,两侧也褶皱成山后露出海面,这就是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台湾岛的整体轮廓这时就已经形成了。

有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台湾部分本与大陆属于同一结构,它同大陆相连,也可能是大陆边缘的一个半岛。后来产生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就显出了台湾岛部分。为了坚持这种看法,有人还试图通过研究某些史前文化来证明,比如在台东长滨乡八仙洞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6000多件石制品,这些石制品与大陆同期出土的石制品没有多少差别。还有人在台湾西部发现了象、野牛、野鹿等动物化石与部分野生植物,这些生物当初很可能是从大陆迁移到台湾的。不管究竟是哪一种原因,这两种观点都将为解开台湾岛的形成之谜提供参考。

专题:地球上的神秘怪异地带

不论是海域还是陆地,不论是丛林还是山坡,都有可能存在着些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现象,如江水莫名其妙的断流,丛林深处突现巨大石窟,神奇的天坑漏斗,倾斜中的怪坡之谜……

1 长江断流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在历史上,它曾出现过两次突然枯竭的现象。1342年,在今天的江苏省泰兴市段,长江水忽然枯竭,沿江两岸的居民们纷纷跑到裸露的江底捡拾东西。谁知,江水突然暴现,滚滚涌来,许多人来不及跑到岸上,就被江水冲走了。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这一奇怪现象又在这里出现。短时间内,江水突然枯竭,正在航行的轮船不得不搁浅,一直等了两个多小时,不知怎么续起的江水又哗哗的汹涌冲下。这两次断流至今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长江巫峡以幽深秀丽闻名,整个峡区怪石嶙峋、奇峰突兀,充满诗情画意。

2 银肯响沙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东端、罕台河谷西岸有一片巨大沙丘,蒙古人把它叫作银肯响沙。在蒙语中,银肯是“永久”的意思,响沙意即“带喇叭的沙丘”。

当游客们从沙丘顶端向下滑时,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像青蛙叫,有时像惊雷,有时又像群鸟振动双翅。各方学者对这种怪异现象做出种种猜测,有人根据地理地貌提出了“地形说”,有人根据共鸣现象提出了“共鸣箱原理”,还有人试图从“静电学说”

来揭开此谜……这些观点虽然听起来不无道理,但都因缺乏论据而难以确定。银肯响沙位居中国各响沙之首,被誉为“响沙之王”。

3 小寨天坑

天坑,即漏斗形下陷地貌,这种自然奇象在世界各地中都有出现,但在中国重庆奉节县小寨村内却有一个堪称世界之最的特大型天坑——“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由峭壁悬崖围成一个巨大的桃状漏斗,漏斗短径约520米,长径约622米。站在坑顶上,桃形坑深不见底;站在坑底处仰望,天空成了一星亮点。1997年,英国考古学家曾发现这里的一处峭壁内竟藏着7只刻有怪异符号的大圆球。在天坑底部,还发现了一个明显经过高超技艺缝合的恐龙头骨化石。更神奇的是考古队还发现了7只会发光的箱子。他们将箱子拍照后带回英国分析,结果发现这7只箱子有向宇宙发射信号的功能……

难道这里是外星人废弃的工作地?若是如此,那么这个天坑就可能是陨星撞击地球形成的;若非如此,它能定义为一处地陷奇观吗……英国考古学家现在还不能给出确切答案。神秘的小寨天坑,也许还将留给后人更多的未发现之谜。小寨天坑被誉为“天下第一坑”,是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

4 怪坡之谜

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清水台镇附近,哈大公路东侧约1千米处,有一段长约百米的上下坡,行驶在坡上的汽车熄火后,还能向山上滑行,而自行车在下坡时却需要使劲蹬踏才能向前,当地人把这里称为“怪坡”。

在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南方,也有一个长约120米的“怪坡”,这是一段盘山公路的上坡段,不论是汽车、摩托车还是自行车行驶到此,不用踩油门也不用加力,都会自动地慢慢爬上去。

在台湾半岛的台东县东河乡也有处“怪坡”,“怪坡”旁有条小溪。其他稍远些的溪水都流向山脚下的农田,而靠近“怪坡”的这股溪水却偏偏向山坡上流去,打破了“水往低处流”的定律,实在是令人称奇。

类似的“怪坡”在中国山东、北京、河南、福建厦门等地都有出现,没有人能够解释这种神奇的地理现象。神奇的怪坡仍是人们竞相前往探奇之地。

Chapter.2 奇特古怪的动植物

长白山天池怪兽之谜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高、最大、最冷的高山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在海拔2千米以上,水温非常低,水生物极难生存,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高山湖泊,却经常传闻有“怪兽”出现。

从1903年起,就有《长白山志》、《奉天通志》、《长白山江岗志略》等古书记载,湖中出现过“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的神秘怪兽;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闻媒体对长白山怪兽的报道越来越频繁,目击者也越来越多,但唯一有实据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杂志社记者用专业相机拍到的实物照片,这幅照片前景是“乌鸦”,下方则能看出是一个反扣大锅样的“怪兽”;最让人惊奇的是天池怪兽有一次是集体露面,数量多达20多只,时间长约50分钟——英国路透社对此也进行了报道:“20多头怪兽在天池露面长达50分钟左右,目击者说,这些怪兽出现时只能在水面上看到黑色或白色斑点。不过从水面上出现的波纹来看,能够确定它们是活动的生物”,路透社甚至还画出了“天池怪兽”构想图,这只“怪兽”与美国夏普朗湖出现的水怪比较相似,都是长长的脖子,扁而小的头部,有些像“蛇颈龙”的样子。

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也把种种关于“怪兽”的资料整理出来,并且绘制了两种跟它比较接近的动物,一只像龙,金黄色长有龙鳞;另一只像牛,嘴呈鸭状。

由于一直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长白山天池到底有没有怪兽,所以现在仍然只能是口头流传,这个怪兽之谜不知道何时能够破解。

可可西里藏羚羊缘何迁徙

可可西里卓乃湖边恐怕是藏羚羊最著名的产羔地。对于藏羚羊的迁徙,人们有着种种猜测。对于这些猜测,西北高原生物所的专家们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毛厚且密,毛形直。雄性藏羚羊头上长有角,可用于御敌。

每年的10月下旬,可可西里入冬后,雄藏羚羊和雌藏羚羊在一起传递它们最优秀的基因。到了第二年的夏天,雌藏羚羊聚集在一起,迁徙几百千米来到卓乃湖和太阳湖,产育它们的幼崽,而雄藏羚羊却跑到山里或其他地方去了。6月的可可西里荒原还覆盖着一层冰雪,一群雌藏羚羊排着队走向可可西里腹地去产育后代。它们随时要面临狼的利齿、盗猎分子的枪口,还有对公路、铁路的恐惧。为什么它们要冒着如此大的危险去一个特定的地方产下它们的后代呢?科学家们对此有着种种猜测……

显然,迁徙行为对于藏羚羊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的。

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迁徙原因。过去,人们猜测卓乃湖和太阳湖等地水草丰美,天敌少。丰富的食物、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藏羚羊的生产和生长。可是2002年10月,科学家们在卓乃湖实地考察后发现,虽然卓乃湖周围的植被比较茂盛,但是外围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食物资源并不充足。另外,狼和猛禽等天敌一直尾随在迁徙的羊群后面,根本不存在更安全的问题。

还有人认为是由于可可西里历史上曾经有过大的地质事件发生,比如洪水,将藏羚羊逼到了这里。可是这种观点很快就被推翻了,因为这些地质事件应该会导致全部的藏羚羊一起迁徙,然而事实上只有雌藏羚羊才进行迁徙,大部分的雄藏羚羊可能是为了不与雌藏羚羊争夺食物而不迁徙。

神农架怪异的野生动物

神农架就像是谜团的诞生地,这里除了地理之谜、植物之谜外,还有更让人惊异的动物之谜。神农架白熊

神农架关于野人的传闻最多,科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野人脚印,从21厘米到48厘米不等。

科学家们根据大量的证据推测,发现的脚印是一种接近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脚印,也就是说,野人很可能是存在的。

此外,在神农架当地,还出现过一种“怪蛇”。20世纪70年代时,野外动物考察队队员胡振林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蛇”:当它静止时,是一条颜色暗红、身长17厘米左右的“蛇”;当它被惊动时,却突然分解成好几百条小虫子;当它从高处跌落时,摔断的身体不停地向一处扭动,几分钟之内,居然又组合成一条完整的“蛇” ……因为一直没有捕捉到这种东西的活体标本,对它的研究只能到此中止了。

神农架还有许多白色动物,即白化动物,更让人大开眼界,这里有白熊、白蛇、白猴、白獐、白麂、白喜鹊、白乌鸦、白黄鼠狼等。怎么会在同一个地方发现如此多、如此奇异的白化动物呢?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动物近亲交配而出现的一种退化现象;也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动物物种。

与白色动物相对应的是,还有很多红色动物,如红毛野马、红毛金丝猴、红毛野猪、红毛狐狸、红毛飞鼠、红毛蝙蝠、红色大鲵、红色青蛙、红蛇和红癞蛤蟆等。

同样,这些问题到现在暂时还无法做出解答,也不知道神农架深处还藏有多少个这样难解的野生动物之谜。生活在神农架林区的白鹤也是白化动物的一种,是国家一级保护禽。

渤海湾蛇岛为何有如此多的蝮蛇

渤海湾有一座面积仅730平方米的蛇岛,岛上有一万多条剧毒蝮蛇。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蝮蛇聚集在这里呢?蝮蛇是一种小型毒蛇,头略呈三角形,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这要从小岛的地质构造说起。最初,蛇岛是与大陆相连的。

在距今1000~20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渤海下陷,后来又逐渐扩大,大片陆地被淹没,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远远相隔,蛇岛就在这场造山运动中形成了。

蛇岛刚形成时,可能存在其它蛇类,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尤其是水与食物链的原因,那些以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为食物的其它蛇类无法生存,最后逐渐走向了灭绝。造山运动使蛇岛上出现了褶皱与断裂现象,还有风化形成了许多石缝或岩洞,这种地况,为大批蝮蛇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和越冬场所,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们这才生存下来,这也是附近的其他岛屿没有成为蛇岛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极度缺乏可饮用水源,蛇岛的很多动物渐渐死亡。蛇类也受到水源的威胁,但它们最终还是依靠庞大的群体优势存活了下来。蛇岛上的蝮蛇在蜈蚣、老鼠不够吃时,开始向年年迁徙时路过此地的鸟儿们发起了攻击,同时,它们还与鹰争夺地盘、争夺食物,渐渐成为小岛“霸主”……

中国历史上关于蛇岛最初的记载是在1932年,当时是日本人撰文说这里大约有50万条毒蛇。1957年,中国蛇类专家亲自考察后确定当时还有5万条。后来,很多日本人来到这里偷运蝮蛇,也有人听说蝮蛇对治疗麻风病有奇效,于是开始了大肆抓捕,再加上1958年,空军投弹误伤到蛇岛,再次造成大批蝮蛇死亡……后来,中国蛇类专家经过多次测算,确定这里的蝮蛇几经浩劫之后,只剩下两万多条了。

青海湖普氏原羚之谜

普氏原羚,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中国原羚。1875年,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首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采集到了普氏原羚的标本,于是,它就被命名为普氏原羚。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宁夏、甘肃及青海东部。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与人类的猎杀,普氏原羚从常见物种变成了濒危物种,目前现存的只有青海湖畔不到200只的原羚。

普氏原羚是怎样来到青海湖畔的?为什么普氏原羚仅在青海湖畔生存下来?这样一个濒危物种为什么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普氏原羚研究组负责人蒋志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关于普氏原羚还有许多谜有待破解。

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和其他羚羊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蒋志刚说,中亚特有羚羊类群——原羚属三种羚羊之间的进化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热点,普氏原羚一度被认为是藏原羚的一个亚种,也有人认为是藏原羚和鹅喉羚的杂交种,但也有人将普氏原羚确定为一个独立的物种。究竟关系如何,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来澄清。

普氏原羚的数量比大熊猫少,比藏羚羊更少,但是这样一个濒危物种以前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呢?究其原因,是人们对普氏原羚的了解太少,连专业人员都未能想到羚羊这样一种常见动物会成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相关的谜题还有:为什么普氏原羚历史上的广阔生存空间大多不复存在,而青海湖畔却留下了它们最后的身影?繁殖期雄性羚羊靠什么吸引雌性羚羊?相信这些问题的破解有利于澄清原羚属的系统分类和中国羚羊的分类。

新疆喀纳斯湖怪兽真的存在吗

新疆的喀纳斯湖,是个风景秀丽的高山湖泊。喀纳斯是蒙古语,意思是指“美丽富饶、神秘莫测”或者“峡谷中的湖”。这处神秘的高山湖泊,至今仍然流传着关于巨大湖怪的种种说法。

20世纪80年代,有好几个人目睹了不明水怪在湖中反复出现。1985年夏天,一支科学考察队来到了喀纳斯湖。他们在考察过程中,一开始发现的只是几十个红背物体在水下游动,后来增多到100多个,长度都在10米以上。新疆环境科研所的袁国映说,当时湖面上有许多像蝌蚪一样的鱼头,在湖面上形成巨大的影子,极像鱼。考察队把这种红色的怪物暂时称作“大红鱼”。他们推断这肯定是一种鱼类,有可能是哲罗鲑。考察队的观点引起了一位叫任慕莲的专家的注意,这位专家特地去了喀纳斯湖实地捕捉,却只抓到了不超过70厘米长的哲罗鲑。

2005年6月,一群北京游客在湖面上乘船游览时,再次发现有两只怪兽,一前一后游动着,甚至隐约有露出水面的三角鳍。游客李筱陵拍下了这些珍贵的画面,这也是喀纳斯湖怪兽从有传闻以来的第一次实景拍摄。

喀纳斯湖看来确实存在着不明怪兽,但如此巨大的怪兽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在湖里又吃什么呢?照常理来讲,怪兽应该有幼体存在,为什么在人们目睹或者是实地考察时从来就没有发现过幼体呢……一串串疑问,随着怪兽的消失渐渐沉入喀纳斯湖底。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西北山地森林带的中部,湖面海拔1374米,湖长25千米,形如一个长豆荚,面积37.7平方千米。湖面平展如玉,四周丛林茂密,郁郁葱葱。树林雪峰,水边倒影,湖飘玉带,景色甚美。

大鱼群为何出现在灌河

2002年4月15日凌晨5点多,江苏省通榆运河在响水县与灌河相接处突然出现了20多条“大鱼”。雌虎鲸与伪虎鲸极为相似,远距离看容易混淆。

大鱼群出现在江苏响水灌河的消息传出后,中科院三名海洋研究所专家奔赴江苏响水。当响水渔政管理站站长王振东找了两张现场拍摄到的鱼全身图片时,三位专家立即惊呼:“不得了,这是领航鲸类的伪虎鲸,这套图片是中国关于伪虎鲸的第一手资料,世界上也极其稀少,太珍贵了。”一位专家说,伪虎鲸十分珍贵,也较为稀少,属国际性水生保护动物。在国际海洋馆中只有日本海洋馆中有活体样本,中国一直在努力捕捉该鲸的活体样本,但一直未能如愿。

伪虎鲸之所以逢闰年来灌河,专家推测,可能是闰年时,月亮离地球最近,这时潮位相对最大所致,也可能是某种巧合。大鱼群之所以游至响水县城西侧大拐弯处就停止前行,据分析,可能是河到此处分叉、河水变浅,河水含盐量更低所致。同时,潮位已满,即将退潮,不适合大鱼前行。

专家似乎解释了灌河出现大鱼群之谜,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在水中游弋的虎鲸

自贡的“恐龙公墓”是怎样形成的

四川省自贡市是中国的“恐龙之乡”,而自贡的恐龙公墓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为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看法不一,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原地埋藏论。这种说法认为,在1.6亿年前的中侏罗纪,大山铺地区大批恐龙食用了含砷量很高的植物而中毒暴死,被迅速埋藏于较平的低能沙质浅滩环境中,属未搬运的原地埋藏。但是,这种说法又使人感到证据不足。

第二种是异地埋藏论。这种说法认为恐龙是在异地死亡后被搬运到本区埋藏的。纵观化石现场,除埋藏丰富、保存完整外,靠边上部或地表的化石较破碎零散,大都是恐龙的肢骨经搬运后被磨蚀得支离破碎;同时,越是接近上部岩层,小化石越多,如鱼鳞、各种牙齿遍及整个化石场,剑龙与蛇颈龙的椎体也十分零星,并具有从南到北、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下部几乎是躯体庞大的蜥脚龙,保存都不完整,很明显是经过搬运后的结果。

虽然人们提出了种种猜测,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大约在两亿年前,地球上植物欣欣向荣,动物生生不息,恐龙主宰着这个迷人的世界。但在6500万年前,这些庞大的爬行动物却莫名其妙地退出了生命的舞台。

新疆是否还有野马生存

新疆野马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野生马,曾经成群结队地活跃在中国西北草原上。

现在分布在全世界上百个动物园和养马场的6000多匹野马,都是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西南边境野马的后代。

令人遗憾的是,自从1969年动物学家最后一次见过野马以后,它们就销声匿迹了,一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发现过。动物学家们分析,如果现在还能有野马的话,也十分稀少了,很可能将要全部灭绝。它们的分布区目前已经缩小到新疆北塔山以东约1万平方千米以内。在没有确定它们是否真的灭绝以前,动物学家们将尽最大努力去探寻、发现这个珍稀物种。

新疆到底有没有虎

新疆虎是中国虎种的五个亚种之一,它的体长一般在1.6~2.5米,尾长约0.8米,体重约200~250千克。据记载,它们常常出没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一带。或许有一天人们能够一睹新疆虎的风采。“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水草丰盛、森林茂密的古楼兰一带渐渐兴盛起来,成片森林被砍伐,草场被耕种,新疆虎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后来,河流断流、土地沙化,古楼兰走向衰败,大批新疆虎也死去了。

1900年3月28日,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发现古楼兰遗址的同时,也发现了新疆虎。这之后,所剩不多的新疆虎又遭到了猎杀,人们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20世纪50年代时,听说有牧民在塔里木河下游的阿尔干附近见到过它,不过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具体考证过。至今,新疆到底有没有虎,仍是个悬疑问题。

青海湖水怪之谜

青海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海拔3196米,面积4583平方千米,最深处有30多米。这里自古荒凉,有许多神话传说,近几十年关于水怪的传闻又为它涂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1955年6月中旬,一小队解放军战士陪同一位科学家分乘两辆水陆汽车在湖中考察。班长李孝安首先发现水中有一巨物:长10多米,宽2米,露出水面30厘米,像鲨鱼一样,呈黑黄色。1960年春,渔业工人在湖中捕鱼时,看见远处卷起巨浪,浮出一片黑色的“巨礁”,既像鳖壳,又像鲸背,浮沉了几次,才从人们眼前消失……

青海湖的“水怪”是什么呢?

青海湖有五个大岛,最大的是海心山。水怪出没地点都在海心山与湖东岸之间,所见都为黑或黑黄色,长度都是10多米,估计是同一动物,起码是同一类动物。从形状看,它(们)肯定不是蛇颈龙之类的远古爬行动物,因为三次都是不露头,不露尾,背部也没有多大的“驼峰”。那么,是不是“大鱼”呢?自古以来,藏民把天上飞的鹰和水里游的鱼奉为神灵,从不伤害和捕食鱼类。这样,前几十年,湖内鱼类达到饱和程度,有的大鱼重10千克以上。青海湖的鱼是湟鱼,也称“裸鲤”,是无鳞的,决不可能长到十三四米长。那么,这水怪会是什么呢?青海湖畔

麒麟到底是什么动物

麒麟,也叫“骐麟”,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一种神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合称麒麟,据说能活两千年。它与龙、凤、龟一起称为“四灵”,是毛类动物之王。北京故宫内的麒麟铜像,传说汉武帝曾经得到过这种神奇的动物。

在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中,麒麟是仁慈与吉祥的象征,传说圣人孔子出生前,他的母亲就看到有麒麟现身,所以史上说它是“送子神兽”。就这样,“麒麟送子”的说法也渐渐流传开来。

按照古书的描绘,麒麟体长大约在20~30厘米,高约20厘米,龙头有角,兽身四蹄,有像扇子一样的尾巴,全身披鳞。麒麟喜欢泡在水底淤泥里,露出上唇、鼻尖、眉眶和两条像蚯蚓一样的触须,有时靠收缩或者摆动身体来引诱小鱼,当小鱼游近时,它就可以捕食了,它还喜欢吃泥鳅。麒麟身子小巧,跑动起来速度非常快,只要它逃进水里,就会沉没到底,人们想抓住它都很难。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朝服中,也常常可以见到它。中国明朝年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回国后带回了两头长颈鹿,当时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种动物,还以为它就是麒麟。

麒麟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中流传的一种动物,但它的形象早已深入到百姓生活中。中国现存最著名的麒麟是立在南京中山门外的一座巨大的石雕,它叫“辟邪”。这座雕塑身上的纹饰非常华丽,身躯伟岸,既有些像狮子又有些像老虎,身高在3米左右,“辟邪”仰天长啸,雄壮威武,很多人把它当作南京的象征。

麒麟在西方世界也是存在的,和中国不同,它在西方更像一匹长了角的马,西方把它叫做独角兽。那么,麒麟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呢?虽然没有关于麒麟的确切记载,不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贵州关岭动物坟场之谜

在贵州关岭的大山深处,有个叫卧龙岗的地方,这里埋葬着成片的亿万年前的生物化石,被称为“动物坟场”。

专家们经过无数次探寻考证,发现关岭在两亿年前曾是一片封闭的内陆海。由于气候炎热,封闭的水域对大型生物的生存非常不利,很多动物可能是因为缺氧,最终窒息而死的。也正因为缺氧,这些动物的尸骨腐烂速度非常慢,一批尸骨还没分解,新的一批又覆盖上来,一层层堆积,一层层凝固,最后被完好保存下来。不过,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要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关岭出土的鱼龙化石

喜马拉雅山的雪人之谜

喜马拉雅山曾在1972年发现过“雪人”。他们多次下山去偷当地人的牛羊,老百姓们又惊又气,就报告了驻地边防军。一位副团长带队进山后很快发现了两个“雪人”,战士们隐蔽在差不多400米的地方,举枪射击,结果打伤了一个,另一个却逃走了。那个受伤的“雪人”抱着一块大石头就朝战士们冲来……

据战士们说,这个“雪人”长得像猿也像人,尖尖的头顶,20多厘米长的棕红色头发,有眉骨,嘴比较大,牙齿尖利,前肢很长,没有尾巴,是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怪物。由于当时缺少相关的保护知识,再加上交通、通信等条件受限,受伤的“雪人”死后,尸体给白白丢弃了。所以,人们至今没见过喜马拉雅山的“雪人”到底是什么样。很少有人涉足的喜马拉雅山,却流传着许多关于雪人的说法。

大熊猫会绝种吗

目前,大熊猫种群正日益衰落,它们的命运岌岌可危。大熊猫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吗?

大熊猫的栖息地正大面积地退缩,且彼此分割,植被单一,一旦遇到竹类开花等天灾,它们便没有回旋的余地。另外,大熊猫还遭受着饥饿、疾病的袭扰,使大熊猫的死亡率大大增加,侥幸存活者也多因发育不良而导致幼体延缓生长,成体不育。

国家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大熊猫种群正在步步逼近灭绝的深渊,如果人类的破坏活动进一步加剧,大熊猫必遭灭顶之灾。但如果能改善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状态,把点状连成片状,大熊猫的种群就能逐渐稳定并有所发展。大熊猫正在吃竹子。

无父山羊之谜

大家都知道,山羊是有性繁殖的动物。所谓有性繁殖,就是必须由雌雄交配来繁殖后代。这就是说,山羊繁殖后代的首要条件是公山羊与母山羊缺一不可。正在吃草的山羊

中国江苏省溧阳、宜兴和安徽省郎溪、广德等县,出现了一件怪事。这些地方有一种母山羊,不需要同雄性山羊交配,只需用“水”来刺激它,就可以受孕产子。当地人把这种生殖方式,即母山羊单性繁殖的方法称为母山羊“水压窝”繁殖方法。

与通常的有性繁殖明显不同的“水压窝”繁殖方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安徽省繁昌县科委特地派人了解了实际情况。为了证实确实存在这种奇特的“水压窝”繁殖方法,他们在1980 年11 月制定了母山羊“水压窝”繁殖的试验方案,并成立了“安徽省繁昌县科委驻宜兴山羊单性繁殖研究室”。自1980 年12 月至1981 年8 月,研究室在与外界雄性羊绝对隔离的条件下,对16 头母山羊做了87 次“水压窝”试验。结果,4只山羊成功受孕,这一试验的成功正式宣告了母山羊“水压窝”取得成功,没有父亲的山羊确实存在!

这种单雌繁殖的发现,打破了生物界的常规繁殖方式,也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产生了影响。如果依照生物学理论,有谁能解释清楚这种现象,又有谁能再坚持所有的基础理论都是正确的呢?一只野山羊站立在悬崖边

茶树的原生地在哪

茶树的原生地在哪?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争论。有人认为茶树的原生地在四川,有人认为在贵州,有人认为在云南,还有人认为在江浙一带,但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说明。铁观音茶叶

1991年,云南省思茅市普洱茶文化研究会的何仕华,慕名来到海拔1900米的云南省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葳村新寨寨脚的一处园地,见到了一株生长了上千年的“野生”茶树。从1991年到1992年,他先后组织了三次国内专家的考察论证会后,又在1993年,邀请9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200人进行了一次世界级的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都认定,邦葳野生茶树是一株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从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茶树。

邦葳古茶树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它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茶树,但却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一株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堪称“中国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云南思茅是世界最早种茶之地”的最有力最关键证据,邦葳过渡型古茶树也从此被视为中国的“国宝”之一。发现“国宝”本来是件让人惊喜的事,但何仕华说起来还是非常遗憾:“本来,在发现邦葳这一棵茶树之后不久,我又在澜沧的另一个村子里找到一棵。我再三嘱咐那家主人一定要保护好,可惜的是,等再去看时,那棵古茶树已经被这家主人当成柴禾给劈来烧掉了。”这些发现可以说明云南有可能是茶树的原生地之一。不过,云南是否是中国境内茶树的唯一的原生地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人参、何首乌为何类似人形

人参、何首乌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外形上却非常相似,有些人参、何首乌极像人形,能明显看出头部与四肢。仔细想想,似乎也只有这两种植物特别像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造成这种人形效果的人参、何首乌多半都归功于人工技术。人参、何首乌都属于中药材,在市场上极受欢迎。人们便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开始大批量的人工培育。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越像人形的人参、何首乌越珍贵,售价也就越高。所以,培育它们的工人们就将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结合起来,进行定向培育。在块根还很幼嫩时就用人形的模子罩住,再种入地下,这样能使它们的果实、枝、干、根系向特定的形状生长发育,若干年以后,罩住的块根就渐渐长成了人形。有些不法商人以此来欺诈顾客,说这种经过人工培育的人参或何首乌是自然生成的人参或何首乌,以骗取不义之财。

目前,仍有少部分人坚持说它们类似人形是自然生成,但究竟为什么自然生成,到现在也一直没有人能说出具体原因来。

*人参与何首乌*

何首乌和人参都是夜交藤的藤根,从根的形状来看,既肥短又多粗细变化还有些分杈,有些像人形。更奇妙的是,听说有时还能挖出一男一女一对的人形块根来,在一些报刊杂志上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鲜事。

◎何首乌

何首乌也叫首乌、地精等,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很干燥,呈纺锤形或块状,外表红褐色或紫褐色。何首乌一般生长在灌木丛、丘陵、坡地,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

◎人参

人参也叫棒棰,是一种双子叶植物,一般产在深山之中,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

冬虫夏草之谜

冬虫夏草,听这名字就是个很古怪的东西。说它是动物吧,它有根,头上还长着草;说它是植物吧,它的根部却又是条虫子,长有头和嘴,还长着8对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在中国发现了冬虫夏草,他把它介绍给了世界。1842年,真菌学家伯克利初步弄清楚这个怪东西的真面目,发现它是一种叫虫草菌的子囊菌寄生在蝙蝠蛾的幼虫上形成的。

蝙蝠蛾在冬天到来时,把虫卵产在土里。这些虫卵在一个月以后就差不多孵化成一条胖胖的幼虫。这时候,早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一种叫虫草的真菌便使劲往幼虫的体内钻,开始专门吸取幼虫体内的营养。于是,整个冬天,幼虫体内都有这种寄生菌在大量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等到第二年的5~7月时,幼虫早已死亡,这种寄生菌就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在虫体顶部长出3~5厘米,甚至10厘米的“草”,这棵“草”粗约0.4~0.7厘米,这时候的虫体像三眼老蚕,外表深黄色,粗糙,背部有不少皱纹,腹部还有8对足,其中中部的4对足最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冬天看到它时它是虫,夏天看到它时它是草的原因,人们也因此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

冬虫夏草虽然可以说是虫和草的结合体,却不属于虫也不属于草,它是一种菌藻类生物,大多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由于冬虫夏草本身除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高达70%的虫草酸外,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甚至包括人体所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有益成分,所以它还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不过,对于冬虫夏草的生长之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材,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都可食用。

古莲种子为何如此长寿

一粒1000多年以前的莲子,经过科学家的精心培育,竟然发芽了!为何古莲种子能够如此长寿?植物学家申女士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莲子

申女士最初是从朋友手里得到这粒种子的,据说是从东北的湖底挖出来的。刚开始申女士并未在意,她的同事约翰·萨森利用碳同位素测试仪测定它竟然是1200年前遗留下来的!这让申女士大为惊讶,她把这粒种子切去外壳泡在培养液中,没想到1000多年前的小生命重新焕发了生机!

其实早在1923年,日本学者就在中国辽宁新金县普兰店一带采到了古莲种子。1953年,中国科学家把从这里挖到的古莲种子栽入花盆。一个多月后,它们竟然全部发芽了!到了秋天,还结出了莲蓬!这一带发现的古莲种子距今有多少年呢?据测定,它们也都距今1000年以上。申女士为了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又培育了一些古莲种子,经过多次努力,有两粒种子已经开花了,一株是408岁,另一株是466岁。当问到古莲种子为何能够如此长寿时,申女士说,她还没有找到确切答案,可能与土壤的辐射有关。古莲子周围的土壤能够发出轻微的辐射,尽管辐射的强度很低,但是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当惊人的,这很可能就是古莲种子为何能够存活至今的原因。其他植物学家还谈到了另外一些生存条件,在无氧、无菌、低温以及地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古莲种子内部的化学成分稳定,没有遭受过任何破坏,在多种有利条件的并存下,古莲种子能够在千年之后重新发芽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莲在中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每年6~9月开花,花谢后花托逐渐膨大,就是莲蓬,莲子就藏在莲蓬里面。

水杉为什么在中国能保存下来

水杉被称为“中国的国宝”、“植物界的熊猫”,它是古代植物的“活化石”,它只在中国保存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水杉的生长能力很强,并且叶色翠绿,可成片种植,营造美丽的风景。

一亿年以前,水杉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各地都有分布,当几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来临时,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经受不住恶劣环境,纷纷死亡。1941年,中国的植物学家在四川省万县发现了这种亿万年前的植物活化石,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就是水杉,经过几年的反复研究,才敢确定眼前的植物活标本就是古水杉的后代。1948年,中国的植物学家们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全世界,立刻引起了轰动。

世界各国的植物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全面调查,却都没有在本国有过发现,最后专家们推测:第四纪冰川来临时,欧美地区冰雪大片大片地覆没大地,但中国不同于欧美,中国是间断性的高山冰川,并不是全面覆盖,当冰川浩劫过去后,没有遭遇冰雪的地方,比如现在的四川万县一带,它就保存了下来,这不仅仅是水杉,也可能是中国其他古代植物保存较多的一个原因。

现在水杉这种植物早已在国内栽培成功,北起辽宁、北京、延安,南至两广和云贵高原,东至东海、黄海之滨和台湾,西到四川盆地,都能见到“复活”的水杉。国外也纷纷从中国引进种植,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就连高纬度的列宁格勒、哥本哈根等寒冷地区,也可以见到它那秀丽挺拔的高大身影。水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树干通直挺拔,是著名的观赏树。

黏菌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

1992年8月,陕西省周至县尚村乡张寨村的农民从地下挖出了一堆“烂肉”。没想到,3天后它竟从23.5千克长到了35千克。

这堆褐黄色的“烂肉”长75厘米、宽50厘米、周长110厘米,有些地方像珊瑚孔,里面是白色,摸上去感觉非常柔软。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是植物还是动物?闻讯赶来的专家们立即从活体培养、动物器官、植物器官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全面检测,初步认定这堆“烂肉”就是民间传说的“太岁”。“太岁”早在唐朝时期就有过发现,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叫它“肉芝”。专家认为,“太岁”是一种黏菌,它的生命力很强,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陕西周至县的这个“太岁”属于一种世界罕见的大型黏菌复合体。

那么黏菌又是什么呢?黏菌其实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生物体,现在发现的大概有500种左右,“太岁”是黏菌生物的代表。它的营养体是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在它的生长史上,一段是动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所以它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有关太岁的研究还在继续,相信专家们最终会通过科学手段,揭开太岁身上的奥秘。

*关于太岁的传说*

在中国,有“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么一句老话,它表明的是一种文化忌讳。人们一般认为,如果不信这种忌讳,那么就会招致灾祸。唐代的《酉阳杂俎》一书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王丰的人,挖出了一个大肉块,并且还会蠕动,王丰觉得很奇怪,赶紧把这个坑给填上了。谁知道,这块肉竟然在土里越长越大。王丰非常害怕,赶紧把它挖出来扔了。不多久,王丰的兄弟姐妹以及所有的仆人都死了,只有他的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广异记》中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晃良贞的人不怕鬼怪,有一次也挖到了一块肉块,他用鞭子打了这块肉块几百下,然后把它扔到了路上。这天夜晚,有人看见一些神仙骑马坐车来到了那块肉块跟前,并问:“太岁兄,晃良贞欺负了你,你为什么不报仇呢?”那块肉块回答说:“那个人年轻,容易冲动,还是不要跟他计较了。”结果,第二天天亮后,肉块就不见了。

◎黏菌

粘菌大多无定形,有黄、红、粉红、灰等多种颜色,生命力非常顽强,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存活很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