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校长的职责与使命——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与智慧方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19:28:53

点击下载

作者:金哲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当代校长的职责与使命——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与智慧方略

当代校长的职责与使命——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与智慧方略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当代校长的职责与使命——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与智慧方略作者:金哲民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6-06-01ISBN:9787552014198本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一校长的境界和担当倪闽景

仔细拜读了特级校长金哲民的《当代校长的职责与使命》一书,感受到一种浓烈的教育情怀。金校长从一个最偏远的乡村语文老师做起,后来担任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语文教研员,再去创办一所全新的学校,并把学校带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高度,这本身就是一段充满故事的人生经历,很值得去研究。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金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执著追求,感受一个土生土长的奉贤教育人,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深深扎根在奉贤这片远郊区县的土壤之中形成朴实深厚的办学思想。本书充分体现了金校长对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与智慧方略,有深刻的洞见,有自我的感悟,有真实的行动,体现了一名优秀校长的境界和担当。

办好一所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无数的相关因素,但是其核心要素就是校长。就像很多人说过的那样: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但好校长究竟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一所学校不断向好,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我们不妨从本书里寻找一些答案。“校长的权威与自我修炼”这个单元指出,校长是学校的领跑人,作为领跑人,首要问题是往哪里领跑,其次是跑步的节奏控制,当然跑步过程当中的动员和调整都很重要。好的校长通过领跑,让教师们更快乐、更强大、更有凝聚力,促使教师们认同学校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同时校长在领跑过程中也不断向老师和学生们学习,形成独特的理念和思路,感悟办学规律,树立权威和影响力。正如书中所说:“所谓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说的就是学校领导管理的真谛。”校长的权威是在行动中形成的,校长为学校呕心沥血、不断修炼自我,教师们才会同心同德,和校长共患难、同付出。因此,不是好学校不发生消极事件或严重问题,而是发生消极事件和严重问题的时候,好学校的老师们会自觉维护学校的声誉,甘愿自己吃亏,自觉互相补台,从而让学校转危为安。“校长文化的引领与学校文化的建设”这个单元指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力量所在,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确实如此,学校是一个生命体,而学校文化就好比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命体的DNA。初创学校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往往会对学校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作用。当然学校文化不可能和区域文化相割裂,优秀的学校文化,一定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其特征就是能够很好汲取环境资源和区域文化优势,在每一个学校组织和细胞当中发挥超越规则的作用。无论是教研组文化,还是课堂文化和班级文化,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使身处其中的人产生认同和追随,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金校长在文中提到了他们学校干部集体有个庄严的承诺:让每位教师都有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位家长都能放心。这个共同的愿景,就是学校的行政文化,几十年如一日,学校就风清气正,能战无不胜。“校长的管理艺术与学习型班子建设”这个单元指出,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校管理和工业管理的差别在于,工业流程管理往往一旦流程清晰,工序确认,形成规范的反馈机制后,可以自动化运行,所以比较刚性。而学校管理面临的对象和问题,总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教师有情绪变化,学生在快速成长,家长需求多元,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流程,确定所有的工作程序。正因为如此,学校管理才成为一门艺术,需要针对不同的状况,形成独到的管理办法。也正因为如此,学习型班子建设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文中特别指出:“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不是单纯读书培训,也不是无目的松散的自由学习,而是要用学习的理念去提高领导班子的团体素质,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个描述十分关键。我曾经看到过有些人,读了一本又一本书,结果工作却越来越差,其实质就是没有明白学习型组织的本质不在于学习,而在于通过学习去解决问题。“教师成长的引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这个单元,提出了很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也对校长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教师专业发展关乎一所学校的品质,关乎学生学习的品质,还关乎教师自己的生命品质,可以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学校和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学校,在两三年之内就会拉开很大差距。因为一所学校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教师的发展,如果教师没有专业发展的机会和规划,学校就会停止不前。本单元中有篇文章提到了教师的发展与教师的评价,教师发展和教师的评价息息相关,实际上,大部分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后,往往会失去自我学习和发展的动力,而教师评价恰恰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一个好方法。评价并非简单地填表考评,而是给教师一个平台。金校长在学校里设置“清雅讲坛”,让老师们产生学习的激励,形成个性特质;学校每年举行教师才艺展示活动,每周推出教师的自我亮相课,让老师们在互相学习中看到自己的差距;开展“喜欢实小教师的N个理由”活动,让家长来发掘和评价教师的美,从而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自尊自信,这些行为都属于评价范畴。教育家刘佛年曾经说过:“评价是为了教育增值。”学校通过教师评价,本质上不是要把教师分三六九等,不是要奖励或惩罚教师,而是激励教师、推动教师,唤醒教师的学习热情,这一点校长必须要非常清楚。“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单元,从课程到课堂教学,指出校长要关注课程领导。课程是培育学生的基础,有怎样的课程就会有怎样的学生。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适当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一所学校的当然之选。校本课程不在于多,而在于能为学生满足适切的学习需要。教学是课程方案实施的基本方式,金校长提出“绿色课堂”的概念,让课程“绿”起来,让教师“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返璞归真的要求,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涵。“德育生本化的倡导与自主教育的深化”这个单元,金校长对于德育提出了新的思路,呼吁开展真实有效的德育,拒绝空洞说教,指出无论是学生社会活动,还是学校体育,都要从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两个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历。“优质学校的创建与学校内涵发展”单元,阐述了优质学校的内涵。何为优质学校?金校长提出了“四看”,即一看学校的精神气质,二看校长的治校方略,三看教师的专业素养,四看学生的行为习惯。这“四看”切中了要害,点出了关键。最后一个单元“家校合作与区域共同体建设”,金校长提出了家校融合的新途径,对建立新型家校合作关系提出了很好的思路。

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许多有思想有作为的知名校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锲而不舍,真切关注学生和老师的发展。通过阅读本书,再次被金校长同样的教育情怀和精神所感动,也许教育工作看上去永远是那样相似,但每一个相似背后都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巨大付出。校长的境界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洞察秋毫,寻找到最优的发展方向;校长的担当就是无论逆境顺境,都坚守初心,在任何时刻不离不弃。(作者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序二做智慧型校长施文龙

金哲民校长是我读庄行小学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自1994年创办实验小学以来一直担任校长,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是我区的资深名校长,在全市也有相当的影响力。最近,汇集他二十多年办学探索的力作《当代校长的职责与使命》即将付梓,嘱我写几句。

记得易中天先生在《中国智慧》中说:“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接受,智慧只能启迪。”我想易先生所说的智慧与知识不同,其关键在于一个人只有将学得的知识付之于实践,在实践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取得了实践成效后,再来理性审视理论知识的价值规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会真正体悟其中规律性的真谛,才可以达到一种智慧的境界。所以说智慧属于个人,所以说智慧只能启迪。《当代校长的职责与使命》一书从“校长的权威与自我修炼”“校长文化的引领与学校文化的建设”“校长的管理艺术与学习型班子建设”“教师成长的引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德育生本化的倡导与自主教育的深化”“优质学校的创建与学校内涵发展”“家校合作与区域共同体建设”等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做好校长工作的方方面面,立意高远、深入浅出,既有实践路径的呈现,更有理性思考的提炼,值得教育管理专业研究者、校长等学校管理者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读。纵览全书,其核心是在探讨学校管理的理性思考与智慧方略,也就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校长。

智慧型校长要有教育思想、教育情怀。经理要懂经营,校长要懂教育。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从古代的私塾授课到现代的学校教育,一代代国内外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总结提出了很多教育理论,形成了愈来愈丰富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比如在学习论方面,著名的就有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教与学实践方法的行动指南,作为校长要学习领会其精髓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前几年,国家提出教育家办学,就是要求我们校长要深刻领会教育规律,要按教育规律办学,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路径直至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的科学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校长要有教育的理想情怀,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现实功利、突破瓶颈藩篱,要站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高度来真正办好学校。

智慧型校长要有领导艺术、管理智慧。教师要精于教学,校长要善于管理。那么如何提高校长的领导力呢?主要是三个方面,基本是职务权力,更重要的是做事能力和做人水平。校长的职务权力是自任命那一刻起即赋予的管理权限,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学校发展全面负责,所有校长的职务权限都是差不多的。因此,校长领导力的增值不可能来自于职务权力,只能来自于校长自身做事、做人水平的提升。管理学中著名的方格理论认为,决定一个管理者领导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两个,一是管理者做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管理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如果把做事能力作为横坐标,把做人水平作为纵坐标,那么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能做事、善做人的,其在横、纵坐标的能力数值也是大的,其在坐标上方合成的方格面积自然也很大,也就说明他的领导力是很强的。因此智慧型校长应该是能做事、善做人、用好权的。

智慧型校长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培育新人、推动创新,教育传承文化、继往开来,所以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先进的教育引领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兴则社会兴,教育新则社会新。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互联互通的时代,是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要引领风气之先则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当然要及时把握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及时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带领教师自我超越、拥抱变化、常教常新,推动学校创新驱动发展。走进实验小学的校园,你会发现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些新的课程项目,或对一些办学举措进一步优化。实验小学就是在金哲民这样智慧型校长的创新推动下,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由此又想到十一年前,我接受区教育局任命筹办弘文学校,在一次区名师名校长交流会上我作了“追求教育的智慧境界”的主题发言,希望自己这个校长能带领弘文的全体教师一起追求教育的智慧境界,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让校园成为人文家园。三年后,也想把自己多年做校长的实践和思考整理成一本书,基本框架出来后连书名也定了,叫做《高效学校管理九法则》。只是不久即调任区教育局,更主要是自己借口忙于公务未能坚持完成,至今是个遗憾。今天欣喜看到金哲民校长的著作即将出版,真的佩服金校长的笔耕不辍。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能引领校长们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校长成长为智慧型校长,相信全区校长一定会推动每一所学校在建设“自然、活力、和润”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大路上主动作为、绽放光彩!(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自序

人的生命短暂而脆弱。要在有限的生命里,能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只有始终咬定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前行,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坚定目标不放松,兢兢业业干成事——这就是我的座右铭。当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后,我就立志要在教育的领域里做出成就,敢于领先。我之所以在教育的园地里干得不亦乐乎,就是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就是因为我有当教育家的志向。我体会到只有对工作有了目标,有了理想,有了热情,才能将工作做到更好,做到极致。

1956年6月29日,我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县江海乡的一个村庄里。那时的农村没有学前教育,因此没有上过幼儿园。我八岁开始才读小学一年级,就读于奉贤县梵皇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规模很小,上的是复式班,一三年级放在一个班级,二四年级放在一个班级。我的母亲也在这所学校里任教,因此对我管教很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较好,到二年级第一学期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感到十分自豪。

读完小学二年级,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学校里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了,学习由此不能正常。其时掀起将学校办到家门口的高潮,因此原来的梵皇小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江海村五七学校,有小学也有初中,类似于现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三年级到初中的学习,就在这所学校里完成的。这个时期的学习主要是讲政治,讲阶级斗争,学毛主席语录,写大批判文章。因此,学业知识几乎学不到什么。业余生活也较单调,没有什么影视可看,几部样板戏看了无数遍,除剧情能背出外,有几段唱腔也能像模像样地唱出来,这可以说是我的音乐启蒙。当时也没有多少本书可看,能看到的也就是《艳阳天》《金光大道》《大刀记》等几部革命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也都看了好几遍,这就是我的文学启蒙。

读完初中,受当时的“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影响,我扔下书包进农村干活。其实,我的骨子里还是想学习的。因此在半年后,当听说奉贤县立新中学要办高中时,我便在初中班主任的指点下,进入了立新中学的学习,这段生活也是难忘的。

在我所求学的学校中,立新中学于我的心目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在这里,我碰到了一些好老师,至今我还时常想起他们,也很敬重他们。在立新中学,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为我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也拓宽了视野,得到了锻炼,这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站,我真心地感谢立新中学!

当时的南桥镇区,中学不多,两所而已。北有奉贤中学,南有立新中学。两所学校似乎不分伯仲,划段招生,办学声誉都很不错,我们就读立新中学,觉得也很自豪。因为学校里不乏优秀教师,教学很认真。虽在“文革”时期,但受“智育回潮”的影响,学校对教育和教学抓得很紧,因此教风、学风都呈良性状态,最受惠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学生了。

学校的活动设计生动,丰富多彩,大家都很乐意参加,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体验了生活,我们增长了才干。有些活动还在自己的脑海里时常闪现,现在回忆起来,韵味无穷。军训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在教官的严格训练下,我们学会了正步走等队列操;我们学会了持枪操练,到汇报时,还真像个军人。班干部的夏令营开始了,各班干部云集一起,学习理论、交流体会,最后还在黎明前起床,一起步行到海边看日出。几十里的路走过去,竟也不觉得累,有的只是欢声,有的只是笑语,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感悟。在学农的活动中,我们学习驾驶手扶拖拉机和中型拖拉机,当这些庞然大物在自己的手中,“听话”地向前行驶的时候,成功的喜悦溢满了整个身躯。在立新中学学习期间,我学习认真,担任了班级的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受到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好评。

高中一毕业,由于没有考大学的机会,只能回乡务农,挣工分养活自己。将近五年的农村生活很苦、很累,但却锻炼了我的意志,正是这段时间的磨炼,养成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斗志。我是个不甘落后的人,尽管自己个子不高,人比较矮小,但我总是跟着一等男劳力去干。我犁过地,挑过河泥,插秧、割稻自然也不在话下,每到冬季,还要去开河。这个时期几乎停止了学习,只有在村里学校请我去代课的时候,才能接触到一些书本,才能解一下急需学习的“渴”。

1976年,“四人帮”粉碎了,中国大地又开始焕发出了新气象。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这对广大有志于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消息,我也不例外,于是开始复习,原本就没有学到什么的我,加上几年来的荒废,发觉什么都是空白了。但我没有放弃,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还是勇敢地跨入了考场,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试卷上所有题目都做完了。事后才知道,试卷中的任选题是只需做其中一题,但我也没有看清楚,全做了,吃力不讨好。因此也就没有达到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当时的高考,大学和中等学校是一张试卷,于是在1978年2月,我被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录取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两年的师范学习,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懂得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充实了很多。在专业上,我选修的是音乐。因为没有一点的音乐基础,音乐对我来说是白纸一张,我学得比较吃力,但我没有放弃,我坚信“勤能补拙”的箴言,坚持勤学苦练。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刻苦练琴,在琴房里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最终克服了学习的困难,学会了弹钢琴和拉手风琴,到毕业时也能胜任音乐教师了。在师范两年的学习,我各门课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这两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印象深刻,我也是在那个时期加入了共青团组织,终生难忘。那也是我人生中最完整、最系统的一段学习生活,也为我人生奋斗的目标指明了方向。

1980年2月,奉贤县教育局将我分配到奉贤县庄行乡烟墩小学。这是一所靠近金山县的村级小学,学校规模不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经过十年的“浩劫”,教师队伍已经出现了断层,在偏远的乡村更是教师紧缺,在职的教师大多是解放以来只经过短期培训“半途出家”的乡村教师,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都比较缺乏,而像我这样正规从师范学校毕业出来的新教师,尤显珍贵,也就义不容辞地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数教学任务及全校的音乐课教学,每周有23节课。那时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除星期天回家和家人团聚外,其余时间我都吃住在校,那时也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晚上也没有什么电视可看,在校住宿的也只有两个人。虽然生活比较单调枯燥,但繁重的课务让我感觉到生活的充实,空闲的生活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白天忙着教学,晚上阅读书籍,生活虽然比较艰苦,但这样的充实生活让我感到满足。这时,村里的团支部请我去给年轻的村民上夜课,虽然都是义务劳动,但锻炼了我的教学才能,也打发了无数个孤寂的夜晚。在工作的第一学期里,我还为乡辅导区开了一堂公开课《小虫和大船》,由于我的精心设计和认真执教,这堂课获得了教师们的好评和中心校领导的肯定。

1980年7月,庄行中心校领导找我谈话,鉴于我工作出色,将我从村校调往中心校任教,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学。二十多岁的我,正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时候,工作的热情很高,仍然吃住在学校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经过努力,我所担任的五(3)班的学生学习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班风、学风在校内评比中经常得到优胜奖。期间,我还为县里的干训班学员上了一堂公开课《兄弟便是朱德》,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年县的毕业班统考,我执教的语文教学成绩优异,县重点中学录取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平行班。自然,由于我工作成绩突出,学校领导决定让我担任毕业班的把关教师,并担任毕业班的年级组长兼语文教研组长。

上毕业班的第二年,县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李宗益老师找到我校领导及我,要我为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上一堂示范课,我欣然答应。经过努力,由我上的《穷人》一课,反响很大,从此,县里对我的语文教学开始关注起来,而我自己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越来越高,对语文教学的研究越来越钟情起来。

1983年7月,县教育局将我调至奉贤县教师进修学校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对于一个刚工作了三年的年轻人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我深知肩负的重任。当时整个奉贤县小学语文教师的队伍不容乐观,由于十年来的动乱浩劫,小学教师队伍已处于青黄不接、良莠不齐的状况。老的大多是一批解放以来只经过短期教师岗位培训的乡村教师,他们的文化程度大多只有初中水平,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水平;中年的一批大多是工农兵院校的学生,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们学习的时间大多消耗在了政治思想的改造中,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的底子很薄;年轻的一批都是像我一样刚工作不久的师范毕业生,教学的经验还不足,非常需要有人给他们带教和引领。而当时全县的学校又星罗棋布,几乎每个乡镇的辅导区都有一个中心校和十几所乡村小学,这样的分布对教学的监管和教学的指导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在农村锻炼过的经历,养成了我不怕苦、不畏难的好习惯,我决心迎难而上,决不辜负领导对我的重托。

如何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好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我决心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己还是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小青年,要指导别人必须要自身过硬才行。我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研读有关的理论原著,钻研语文教材,把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进行了仔细研读。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我研读教学理论、钻研教材教法、撰写教学论文的最好时刻,常常一读直到深夜才休息。我还虚心向市里的专家同行学习,广交教育界的朋友,交流教研教学心得,经常参加市区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那时的交通非常不发达,从奉贤赶到市区一个来回往往需要一整天,我常常天蒙蒙亮就已出发,回到家时天色已晚。当时,我的女儿还很年幼,家里经常顾不上,爱人却没有怨言,同样是教师的她深知我肩负的重任,常常默默地担负起家务的重任。我还虚心向县里的老教师学习,南桥小学的副校长高宗达老师,是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他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很有研究,还创办了一本小学生作文杂志,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我经常虚心向他请教,和他一起研讨小学的作文教学,逐步形成了我自己的一套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理论。由于我的不懈努力,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这一全新的工作,担负起了全县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

光是提升自身的素质还不行,作为一名教研员,还必须要有指导和领导的能力。我从抓区域、抓重点、抓培养入手,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抓区域”,就是要抓好南桥镇区和附近的几所学校,相对来说这片区域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规范,抓好这片区域来开展全县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能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抓重点”,就是抓乡镇的中心校和重点的乡村学校,以点带面,以中心校为点带动整个辅导区的教学工作;“抓培养”,就是抓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面对奉贤县当时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我深知一批老教师几十年来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改变,他们的可塑性较差。而中年教师虽然底子较薄,但还是有些个人素质较强、悟性较高的教师,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因此要在他们中间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教师,重点要在每个学校、每个辅导区培养几个教学骨干,带动他们所在学校和所在辅导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培养的着重点,则放在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恢复高考后大批的师范毕业生充实到了基层学校,给基层学校带来了新气象,但这些新教师在业务上急需引领和培养,璞玉不琢也会埋没,所以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很迫切,要让他们能尽快地成熟起来,能担负起学校、辅导区的教学重任。因此,我经常到基层学校去,指导教师上公开课、展示课,组织各种教学教研活动,还多次为基层学校的教师们做教学讲座。我所组织的活动,教师们都乐于参加,收获启发大,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认可。这个时期,我的足迹几乎遍布奉贤的每一所乡村小学,接触过各种各样、特色各异的校长和教师。大量的听课、评课、上示范课,举行语文教学的“热点”“难点”专题研讨活动,把握语文改革脉搏,举行语文教学的专题讲座等活动,使我积淀了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教育教学经验。

自从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后,我深知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就一头扎入其中,乐此不疲。我开始在《上海教育》《小学教育研究》等教育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其中,《试论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农村的教研工作必须深入到边际角落》《抓好教学管理的监控》等关于教研组建设方面的文章,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反响。《阅读教学如何紧扣重点训练项目》《农村小学生“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探索》《我对“文道统一”的几点认识》《关于改进小学语文作业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等论文深获好评。而《也谈语文教学如何贯彻文道统一》《阅读教学中弊病及其诊治》等论文,被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身知识的缺乏,深切感受到要提升自身学识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在1989年我报考了徐汇区教育学院大专班,通过三年的努力我取得了中文大专学历的证书。1987年教师实行职称评审时,我首评为小学一级教师,1990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由于我的努力和出色的工作,1993年我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随着成绩的不断取得,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我先后获得县二次记功,一次记大功,荣获“奉贤县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奖”“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学会积极分子”等多项荣誉。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使我对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1994年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时,我荣幸地当选为副会长,这一职务一直担任至今。

20世纪90年代初,组织上安排我参加由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中共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学习,1993年我担任了奉贤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和奉贤县课程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我深知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做好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工作,还要做好教研室的领导工作。其时,正值上海市课程改革推行S版新教材之际,作为一名教研员和课程改革办公室的副主任,更要走在别人的前头。我认真仔细地研究新教材,深刻领会新教材的精神和新的教学理念,反复比较与旧教材的不同之处,在全县大力推广和指导使用新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正在学校党支部考察我入党期间,进修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何金福找我谈话,告诉我:根据上级组织的决定,尽管你已具备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资格,但考虑到政治上的需要,让我继续留在党外,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展工作。1993年,我当选为奉贤县人民代表、奉贤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奉贤县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从此,在我的工作范围里,又多了一份工作和责任。

1994年5月,奉贤县教育局决定让我去创办奉贤县实验小学。于是,我一边做教研室的工作,一边开始筹建新学校。那时学校还正在建造中,为了让国旗于9月1日在校园里升起,还是个“光杆司令”的我集校长、总务、教导、德育主任于一身,开始搭建领导班子、聘师资、招学生。就这样,第一次全校教师大会在简易的学生教室里召开,但我的“战前鼓动”让老师们心里热乎乎的,“建最漂亮的校园”“办窗口、示范、优质校”,我满怀着豪情与创业的理想为这所崭新的学校制定了宏伟目标,我要漂漂亮亮“打好第一仗”。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994年9月1日,五星红旗如期在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冉冉升起。

一所崭新的学校,如同“没有框框”的一张白纸,再加上上级领导的信任与放手,我庆幸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做”。我为这所新学校描绘了一幅蓝图:培养富有爱心、高品位、学者型的教师,培养富有童趣、高质量、个性化的学生。实验小学的发展大至经历了五个阶段:

1994学年至1996学年,为学校的初创阶段。这个时期我主要抓建章立制,苦练内功,夯实基础,目标是把学校办成在区域里面有质量、有影响的学校。我深刻地认识到,蓝图要变为实现还有许多的路要走。刚组建的实验小学教师来自于各个学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既有一些?有教学经验的、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也有一些文化素质、业务能力较欠缺的老教师,更有许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在听一位老教师的语文随堂课时,她苍白的教学语言,老套的教学手法,沉闷地教学气氛,使我深刻地意识到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这种几十年来一直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难道还要在实验小学这片新天地里继续延续下去、生存下去吗?想到这儿,我再也坐不住了,马上召集语文教师召开会议,针对课堂问题当场进行分析和评点,并着手进行实验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革命。正是因为有这种变革的勇气,实验小学在创建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敢于向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开设了体现一期课改的11堂展示课,接受上级领导的检验。

1997学年至1999学年,为学校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我主要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标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切入口,努力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高标准、高质量”是我的办学追求。跟风没用,“耍花样”也没用,我的原则是“不管东南西北风,抓住质量不放松,抓住常规不放松”。而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阵地在课堂上。做过教研员的我,对课堂教学的走向把握得比较准,因而也能“清晰地指明方向”。为了“让每位教师都得到发展”,我从开学第一天就开始进课堂听课。随堂课、每个年级的教研课、校级教研课,“向课堂教学要高效益”的原则我一刻也没有放松。在实验小学,我要让老师们心中都有“五个优化”,并成为他们课堂行为的指南:优化教学内容,恰当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让每个学生易于求新;优化教学环境,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敢于求新;优化教学结构,精心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便于求新;优化教学模式,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地运用各类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善于求新;优化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听课、分析、与老师交换意见,在我的指导下,老师们的课逐步向优质的方向发展。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我实行了扬长避短、小鼓常敲、加大磨合三种培养方法,目的是“使他们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脱颖而出”。在推动中老年教师方面,我采用“后续发展”的战略,让中老年教师也能始终保持“战斗的活力”。

2000学年至2003学年,为学校的上升阶段。这个时期我主要抓更新教育理念,拓展课程内涵。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把学校办成有内涵、有特色的学校。这个时期,奉贤也由县改为区,我们的学校也由奉贤县实验小学改名为奉贤区实验小学。保证质量抓特色,这是我办学的发展思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样才能保证一路领先。特色不是个别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特长,不是一两个兴趣班的建设,是普及,然后在普及的基础上,个别学生再有所提高,每个孩子都有进步和成长。“玩泥巴”,就是我们抓住的一个契机。对很多城里的孩子来说,“玩泥巴”是无法体验的快乐,而在奉贤区实验小学,孩子们不仅可以畅快地玩泥巴,还可以拿出自己的“创作成果”参加比赛、进行展示。最初缘于课余时间,老师们意外地发现学生喜欢玩泥巴。孩子们的爱好没有被制止,那些略显幼稚的泥巴作品反倒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着的孩子们的快乐、自信、想象、创造与合作。

在城区学校,提升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力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而在郊县,由于缺少城市中的各种艺术资源,学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利用郊县农村的特点,对“捏泥巴”进行重新定义,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功能。在“捏泥巴”中,引导学生欣赏国际艺术大师的雕塑作品,让他们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从而在游戏之中提升文化品位。我们将眼光放在更高更远处。

于是,学校由最初成立的兴趣班,到一年一度的“泥巴节”,到发展为一门校本课程被固定下来。我们在学校建起了陶艺室,投资一万元买回了电窑,大赛中选拔出来的作品将被烧制,作为孩子们的“成果”永久地保存下来。“‘泥巴节’让全校都活了起来”。

这样的节日还有很多,像“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都是全员参与;“全员动手折”“班班有歌声”“人人都是小发明家”“小蚂蚁俱乐部义卖”等活动无不例外地调动了每一个孩子参与的热情。我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在很多人眼里,“实验学校”应该是“培养优质学生的摇篮”。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实验更应该是一种普及之后的提高,是让学生既有“个性”又具备“全面”的素质。反映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我们的抓手。学校将原有的特色镶嵌植入校本课程,通过把学校特色渗入课堂来使学校特色持续发展。“国际象棋”是我校最具特色的校本课程,1994年,学校成立了“少儿国际象棋俱乐部”。1996年,我决定将“国际象棋”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普及,所有进入奉贤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的前两年,也就是在一二年级时,每周都要上一节“国际象棋”课;而在更高的年级,“国际象棋”作为一门选修课供学生们选择,有特长或者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从“会下”到会使用一些难度较高的战术手段;再往上,学校还有“国际象棋队”。“国际象棋队”的小队员,则要代表学校参加各种大赛。学校的小棋手在各种比赛中拿过不少市级第一甚至是全国第一,这成了学校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历年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学生导报》《奉贤报》等报纸曾多次作宣传与报道;奉贤电视台也曾多次作了专题报道。今天,在奉贤,人们说起少儿国际象棋,就会想到实验小学,国际象棋和实验小学的名字几乎连在了一起。

这正是我们的“全面发展观”:在低年级普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高年级为在这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这就既保证了“实验”性,又保证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就这样,本着边实践边开发、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原则,我校陆续开发了《诗文诵读》《少儿国际象棋》《绿色教育》《让泥巴活起来》《我爱我家》等多个校本课程。

随着办学声誉的鹊起,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上海市体育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校、上海市教师自培基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等数十块金灿灿的标牌在校园里汇聚,实验小学的办学蓝图初步实现。“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名言,也是我的人生奋斗信条,我的人生大事就是对教育的执著追求。自从担任校长以后工作更繁重了,各种会议、社会性的事务、突发性的事件终日缠身,很少有能让我静下心来的时候,能给我的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时间更少了。但我没有放弃,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的时间,一个人在学校里潜心钻研,十多年来从不间断,我坚信“积水成川、积木成林、积土成山”的道理,只要坚持终会有成功。在教学的研究上,我厚积薄发,在多家教育报纸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如在《东方城乡报》上连续发表了近百篇的指导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文章;在《上海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作文教学要加强反馈》《作文教学要做到“三多三少”》等文章指导性强,深受好评。我还先后主编和撰写了十多部作文教学和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全国小学生考场作文精编》《新世纪全国小学生作文大全》《全国小学生金奖作文精编》《小学作文辞典》《素质教育纵横谈》等书著颇具影响力。由于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不懈努力、勤恳钻研,2002年8月我获得了上海市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同时也在这一年,我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获得了本科学业证书。随着学校办学声誉的渐起和我个人钻研成果的不断取得,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我先后获得奉贤“三学”状元、全国语文学会积极分子、奉贤园丁奖、奉贤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奉贤区名校长等桂冠。但我对名利始终看得比较淡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

2004学年至2006学年,为学校的转型阶段。这个时期,我主要抓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目标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在文化浸润中发展教师和学生。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居住逐渐向中心城区靠拢,由于我校在奉贤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要求到我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给我们的招生和升学带来不小的压力,而现有的办学条件制约着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情况下,2003年9月,上级行政部门决定我校创办分校。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个校区,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发展,考验着我和实验小学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

2003年9月,学校的班级数从28班一下子扩大到了36班,高峰时期达到44班,近2000名学生。从2000年9月起,我校就开始了二期课改的试点工作,到2003年9月时,我们大部分的年级已经使用二期课改的教材,接受了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而要让这一批新转入的教师尽快地融入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之中,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课题。然而,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的管理也要有一个摸索磨合的过程。因此,从这一段时期,我把工作的重点和精力着重放在了对学校多校区管理的研究上。一是,学校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办学的理念和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二是,学校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新时期,必须要从当初创办时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的模式转变,要注重积淀学校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我总结了许多学校管理上的经验教训,并在《上海教育》《中小学校长》等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学校管理的论文,如《内涵发展是提升学校形象的根本》《重建精细的教学常规管理》《因地制宜定方略扎实有效育新师》《优化学校文化管理提升学校发展品质》《校长要学会“牵牛鼻子”》《文化管理文化育人》等。有几篇论文还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从这时,我提出了“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办学思路,从高层次、高质量的办学要求出发,用文化再造学校,在文化浸润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彰显学校的特色,并逐渐形成实验小学特有的文化内涵。

我们以“文化管理、文化引领、文化育人”为抓手,抓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六·三”行动策略。我们开展了一师多徒、一徒多师活动和走近名师等活动,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青年骨干教师的群体,打造了一支学校教育教学的有生力量队伍。

我倡导新型的课堂文化,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一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生为本,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真诚对话,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健康向上的教学气氛,启迪智慧,激励创造。要求每位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兴奋;让学生从教师的眼神、语调动作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的期待。二是实行课堂教学“五·四”行动策略。四个一: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点头,一回亲切的抚摸;四堂课:教师要上好个人实践课、小组研讨课、大组交流课、全校汇报课;四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情趣带进课堂、把问题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四个优化: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和过程,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四个充满:让课堂充满问题、充满议论、充满想象、充满书声。

我还倡导新型的学生文化,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其做法,一是要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做到倡导德育的生本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目标让学生理解,内容让学生接受,载体让学生喜欢。倡导德育的活动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接受教育,得到锻炼。倡导德育的个性化,不同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德育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同。倡导德育的智慧化,反对简单化、搞说教、搞灌输。二是实行德育工作“三·四”行动策略。四个学会:会学习(习惯培养),会玩耍(童心、意趣、创造),会助人(爱心服务),会做事(认真负责);四小活动:小蚂蚁俱乐部,小啄木鸟监督岗,小能人评选峰会,小公民自律活动;四节活动:快乐的泥巴节,智多星读书节,多彩的艺术节,幸福的六一节。

通过这些富有内涵的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实验小学特有的三种文化:智慧的干部文化;清高的教师文化;自主的学生文化。实验小学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这其中既凝聚了我多年来的心血和学校管理的心得,也凝聚着“实小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有付出就有收获,这一阶段是我们实验小学的丰收期,各种具有影响力的荣誉挂在了我们实验小学的荣誉栏里,有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学校、上海市红十字会先进集体、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红读先进集体、奉贤区办学水平A级学校,等等。

2007学年至今,为学校持续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我主要抓品牌创建和示范引领,目标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擦亮文化品牌,提升学校品质。虽然学校的办学声誉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市区的一些知名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2006年我参加了上海市名校长基地培训班的学习,师从上海市特级校长、徐汇区向阳小学校长洪雨露先生学习。在一年的学习中,我的眼界更开了,对学校文化的建设有了更新的认识,使我获益匪浅。2007年9月,我也光荣地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这一年也是我的丰收之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当了两届区拔尖人才后,又评为奉贤区第一轮领军人物。2008年9月,我又第三次被评为“奉贤区名校长”的光荣称号。这些荣誉是对我多年来努力的最高奖励,也是对我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自从1993年当选奉贤县人大代表、奉贤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奉贤县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以来,我连续五届一直担任着这几个职务,积极行使着人大代表的职责,为奉贤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奉贤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2005年1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奉贤支部成立,区委领导要求我担任奉贤支部的主任委员职务。自此,我又多了一项职责,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的职能,开展统战工作,培养新干部,发展新会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年,我还兼任了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的职务。2007年9月,我又光荣地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并于2013年再次当选为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在这期间,我除了积极履行区人大代表的职责外,还积极履行市人大代表的职责。随着各种政治性、社会性职务的增多了,事务性的工作也增多,但我始终把握好政治工作、社会工作和学校工作的关系。既要积极地做好政治性、社会性的工作,又要把学校的工作做好,同时又时刻不忘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做到了几者兼顾。2008年7月,我的语文教学专著《智慧教语文》一书出版,为广大语文教师献出了我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2009年又出版了《快乐学语文》一书,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上海市特级校长,我有这样的愿望:不仅要办好自己的学校,而且要放大优质资源的效应,带领其他年轻校长,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促进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样的想法与奉贤区教育局领导的决策不谋而合,于是根据《奉贤区整体提升学校校长(书记)管理能力行动计划》和《奉贤区优质教师资源培育、示范、辐射、共享的行动计划》精神,在2008年2月,以我名字命名的“金哲民特级校长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的目标是:充分发挥特级校长在区域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校长本职工作、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管理能力的优秀中青年校长,实现其主体性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已带教指导三期骨干校长,每期两年,共计19位校长。

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时刻想着要把自己学到的精华和实践的经验与其他校长分享,亲自制定了工作室的章程、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工作室以“学校文化建设”和“现代学校建设”为研究的主题,以“专题讲座”“学术沙龙”“课题研究”“交流观摩”“论坛交流”“案例分析”等为活动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及时反思成败。工作室成立以来,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各种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数校长成为区的名校长,其中有三位校长也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6年来,出版了《现代校长的思考与实践》《追求文化自觉的教育》《追梦品质教育》等三部著作,作为我工作室的成果在区域里推广和应用。

在持续发展的几年里,奉贤区实验小学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引领其他薄弱学校共同发展,为推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校连续三轮为资源联盟的盟主学校,2015年,又成立了奉贤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的作用越来越大。

几度春秋,几度探究,我圆了一个又一个的梦。奉贤区实验小学也从最初的一张白纸,变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二十多年的校长生涯,不仅使我和学校之间建立了深深的感情,而且使我对学校管理的实践有了深深的感悟。学校管理千头万绪,但校长决不能因此而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学校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和核心要素。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在学校的管理中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反思自己的校长经历,成功之处都得益于这样的做法——

首先,要用正确的办学思想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

校长的办学思想可以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因此,我认为,办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校长有了正确的办学思想,学校也就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办学思想的提炼,是对教育实践思考的结果。办学思想的形成,不是简单地凭空捏造,也不是从书本上抄袭,应该要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结合学校的个性特征思索提炼而成。实验小学从创办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人本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师生的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和价值,让教师和学生的素质都有提高。整体,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整体推进,就是面向全体师生,并要求学校各部门、各元素相互协调,整体合作,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谐,是学校管理的目的。和谐发展,就是要让学生愉悦地发展,让教师自主地发展,让学校持续地发展。

在这个办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就有了鲜明的办学目标。理想目标是:管理者知人善任,执教者各具风采,求学者充分发展,实验校群星璀璨。具体目标是:努力把实验小学办成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示范学校;努力把实验小学办成区域教育改革和试验的科研基地。

办学思想的落实,关键在于校长要重视管理中的执行力。有一位企业家说过:“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5%正确的决策加上95%高效的执行,没有执行,一切等于零。”学校管理同样如此,学校的执行力,就是要把办学思想、发展规划、学校决策一步一步落到实处的能力。如果没有执行力,那么校长的办学思想再先进,办学目标再鲜明,办学决策再科学,也只能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留在嘴上的空洞设想。因此,校长一定要重视管理中各层次的执行力。

要提高执行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变教师的服从为教师的认可。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人,办学思想、发展规划等内容,只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才能确保其有效实施。因此,校长要通过宣传、沟通等方式让学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理解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把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向群众解释清楚,这样,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就能在思想上认可,行动上落实。

与此同时,还要做到变教师的服从为教师的参与。学校的发展需要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只有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思想、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因此,校长一定要推行民主管理,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为此,我经常召开行政例会扩大会,根据不同的决策内容,邀请不同的教师代表参加学校的行政例会,请他们发表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如此学校的执行力自然会顺畅而加强。

其次,要用扎实的队伍建设保证学校的发展动力。

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长的重要使命,因为教师的质量和积极性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一个校长水平再高,本事再大,如果没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教师队伍,那么只是光杆司令一个,势必一事无成。因此,强将手下一定要有强兵,这样校长才能在学校教育中指挥若定,百战百胜。在队伍建设上,我是从三个方面去推进的。

一是魅力聚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能仅仅依靠权力因素,如果一个校长经常拿着手中的权力去管制教师,批评教师,那么势必造成教师不买你的账,干群矛盾就会激化,工作就会难以开展,教师一气之下就会走人,队伍就会得不到稳定。因此,校长要更注重发挥非权力因素的作用,即要用自己的领导魅力去影响教师,凝聚教师。所谓领导魅力,实质上就是校长对教职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不可名状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校长具备了这样的魅力,就会对广大师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就会凝聚人气,形成合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是慧眼识人。人才资源的开发,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常听一些年轻校长抱怨自己学校里师资质量差、无骨干教师,于是抱着“无过就是功”的想法,工作一般也觉得心安理得。其实这是不明智的做法。人才资源是可以开发的,骨干教师是可以培养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能讲没有人才,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发展人才。”作为校长要有慧眼识英才的本事,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或特长,善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校长要讲究一些用人之道,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如此何愁没有人才呢?我校有一位脾气特暴、弄不好就要顶撞领导的教师,我用其之长,发挥其国际象棋的特长优势,创办了青少年国际象棋俱乐部,从而激发了他工作的积极性。我校的国际象棋教学已成了特色项目,其俱乐部成绩辉煌,连年获得市区等上级部门的嘉奖。还有一位美术教师教学一般,但他雕刻泥塑的水平很高,我们就为他量身定做,利用他的优势,创出学校的“泥巴节”活动,由他负责教学、辅导,使其积极性大增。学校的泥巴节活动也成了一个特色项目,这样的例子在我校还有很多。

三是行动练人。要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就要立足于校本培训,致力于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坚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六·三”行动策略。①青年教师培养立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立足于探索未来教育的需要、立足于创造本校特色的需要。②青年教师培养要经历上格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③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名师出高徒、舞台出英雄、氛围出人才等三条渠道。④青年教师培养既要抓师德,又要抓师能,还要抓师艺。⑤青年教师培养要注重目标激励、机制激励、评价激励。⑥青年教师培养要讲究扬长补短,小鼓常敲,加大磨合的方法。以此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生力量。

其三,要用科学的策略方法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要站在教育家办学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学校的特色与品牌建设。一所学校一旦形成特色并成为品牌,就意味着学校把握了教育规律,校长因此也具备了教育家的基本素质。

当校长,就要有追求办学特色的意识。为什么要有办学特色?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