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实践与探索——2008-2014年决策资政报告选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07:25:17

点击下载

作者:孙建军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实践与探索——2008-2014年决策资政报告选集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实践与探索——2008-2014年决策资政报告选集试读:

前言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区全面建设,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聚焦新区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一批与新区建设实践有效契合的具有时效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资政报告,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近年来,中共舟山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党校的特殊地位和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关于“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的规定要求,将服务新区建设作为“党校发展新起点”,将“充分发挥决策资政作用主动服务新区全面建设”作为科研工作重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决策资政报告。至今,共有18篇决策资政报告获得省市领导批示,其中,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7篇。这些研究成果不少被决策部门采纳,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有效提升了党校在服务新区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网格化治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全面创新——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调查》一文获得了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重要批示,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全省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加强青年自组织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基于舟山市定海区“天翼网络联盟”的调查》一文获得了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和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的重要批示,直接促成了“天翼网络联盟”在全省的推广。

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形成的汇编集。全书分为经验总结篇、对策建议篇、理论创新篇三大篇章,共汇编25篇决策资政报告,字数22万左右。纵观本书选取的决策资政报告,均能立足于舟山实际,突出应用导向,概括的实践经验具有可推广性,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提炼的理论观点具有创新性,充分体现出选题“好”、角度“准”、类别“清”、调研“实”、剖析“深”、观点“明”六个方面特点。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多位领导的鼓励和肯定,得到了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舟山市社科联的出版经费资助,也得到了中共舟山市委党校党委和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本决策资政报告选集,本书主要适用于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尽心谋略的各级党政领导参阅,也可作为致力于服务新区发展决策的理论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由于时间仓促,编著水平有限,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编者2014年10月经验总结篇民情大工单: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载体——基于岱山县东沙镇的实践分析

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是小问题,实则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群众身上”而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它反映的是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表现的是一种隔阂,暴露的是一种感情缺失,是当下各级党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必须着力破解的一大难题。一、东沙镇“民情大工单”实践探索的起因

东沙镇“民情大工单”起源于2010年6月泥峙社区首创的“网格服务工单制”,即网格服务团队在走访过程中,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开出一张网格工单(工单一式两联,双方各执一份,一联留底备查,一联交群众手持),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应办事项、办理期限承诺和责任入、办理落实情况,事情办结后社区在工单上进行自评,群众在反馈后予以打分,并将打分情况公示上墙。2010年12月,“网格服务工单制”在东沙镇辖内各社区推开。然而,随着实践推进,群众的众多诉求因超出社区职能范围而得不到较好解决。2013年8月,东沙镇立足基层新形势和群众新需求,以“承诺制”为核心,整合了“一事一诺一评价”、民情微博、墙院会、户代表会、网格工单五项为民服务方式,从镇级层面创新性地开展“民情大工单”实践探索,着力破解社区无法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自第二批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民情大工单”的成功实践得到了岱山县和全市其他县(区)一些乡镇街道的积极响应。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岱山县“一式两联承诺在先,双向打分验绩验效”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服务工单制,已经成为舟山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网格走亲、服务连心”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市领导领衔开展的即知即改民生事项,以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纵观东沙镇“民情大工单”的探索历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一)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需要努力寻求公众互动参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载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新时期基层治理的“舟山模式”,自全省推广以来,对于全面整合社会管理与服务资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行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反馈机制不顺畅、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问题解决不力。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强有力推进,乡镇(街道)、社区(村)作为此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承担者和落实者,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需求,萌生出一定的畏难情绪。社区(村)、乡镇(街道)的党员、干部和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成员也存在着疲劳感,思想开始松懈,服务热情和服务质量都有所下降。这些都导致群众的参与热情减弱,群众的满意度下滑。创新有效载体,进一步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强化群众监督的力度,在互动参与、民主恳谈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成为当前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客观需要。而“网格服务工单制”的最初用意就是通过赋予群众更多的发言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强化群众的民主监督和科学评判力度,倒逼网格团队服务群众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陷入作秀,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努力寻求赢得群众信任、密切党群千群关系的有效路径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要部署。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保持党和人民血肉关系为核心,以服务观念更加人性化、服务功能更加精细化、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为主要特点。目前,各地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载体变化不断、表现形式多样。但在力求全方位满足群众需求的过程中,尽管服务广度得以有效拓展,然而服务深度挖掘不够,服务办事责任追究不力,存在着不少“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重问题收集、轻问题解决”的现象;有的还出现对群众反映的事情口头予以答应,实际却没有及时予以兑现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信任程度,导致部分群众不理解、有怨言,有些甚至演变成信访事件。可见,努力寻求赢得群众信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路径,是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三)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努力寻求促进职责落地、提升为民服务效率的有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主题,明确提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实现为民服务职责落地、提升为民服务效率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事关群众能否共享改革红利的现实所迫。这就需要基层政策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建立起适应群众多元需求的“首问、首接、首办”的倒逼机制,以贯彻执行好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各项制度,破除官僚主义、平庸懒散现象,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从而以最好的态度、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消除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距离,实现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对话、零距离办公、零距离排忧。二、东沙镇“民情大工单”实践探索的基本做法和成效“民情大工单”实践探索就是参照企业流水线作业办法,通过“民情点单→民情派单→民情亮单→民情核单”四个环节,搜民情、作承诺、重反馈、作评价,建立健全承诺服务机制,全力打造“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监督激励”于一体的民情服务“流水线”,为广大群众提供实打实、心贴心的办事服务(详见图1)。自2013年8月以来,东沙镇已开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道路硬化、公厕洁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等“民情大工单”93张,件件事项都有回应、有着落,群众监督评价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民情大工单”的实践探索,不仅加强了党政与群众的互动沟通力度,畅通了社情民意传递渠道,而且提升了乡镇干部服务办事效率,促进了服务事项的公开透明,获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出一份工单、作一个承诺、解一个难题、获一份信任”已经成为东沙镇全体干部的普遍共识。图1 东沙镇干部服务办事承诺制运行流程图(一)群众“点单”,搜集民情

将乡镇干部日常接待与住夜走访、户代表会议、网格墙院会等活动相结合,对需要镇级层面解决的网格工单和群众反映的涉及基础改造、环境治理、民生保障等民情事务进行收集,按即办件、上报件、补办件、疑难件四大类进行分类梳理。其中,即办件主要指可直接办理的事项,如涉及办证类的具体事务,由科室经办人当场开单办理;上报件主要指乡镇权限范围内无法办理、需要呈报上级批准的事项,在上级批复后的五个工作日内答复群众,并用工单记录办理情况;补办件主要指能够落实但手续不全、资料不齐的事项,告知办事群众补齐手续后开单办理。疑难件主要指乡镇、社区暂时难以解决的事项,提交乡镇班子会议集中分析研判,能解决的交由分管部门开单办理,确实因政策等原因无法落实的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民情大工单流转站”,印制了专门的《民情通》宣传卡,标明乡镇各职能科室的职责范围和联系电话,畅通渠道广泛搜集社情民意。(二)千部“派单”,履行承诺

在群众“点单”基础上,由镇相关科室经办人、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办理,通过“民情大工单记录册”的形式,如实记录群众反映的情况和相应诉求,并当场在“民情大工单”上作出办理内容和完成期限的书面承诺,存根联留底备查,回执联交由群众监督,让群众在第一时间知晓事务办理进度和办结期限,保证群众知情权。同时,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每人在年初签订实事项目大工单任务书,明确各自工单办理范畴,并由本人签名确认。通过班子成员带头参与、示范执行,督促全体乡镇和社区干部强化服务群众意识,确保群众反映的事项一一落到实处。(三)公开“晒单”,接受监督

把及时反馈民情办理结果作为“民情大工单”流转制度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将办事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办事群众,并在大厅电子公告栏进行实时“晒单”公示,方便群众查阅;对于未能及时办结的事项,在承诺期限内对办事群众做好相应的解释和答复工作,争取得到群众理解。(四)全面“核单”,强化激励

把监督评价作为“民情大工单”流转的重要保障,由办事群众对经贸办、村镇办、社发办等经办科室人员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直接在“民情大工单记录册”满意度评价栏上作出评价。同时,该镇还建立了“民情大工单”“周例会、月报告”制度,定期对“民情大工单”流转办理情况汇总研判,每月“核单”通报,并与个人业绩考核挂钩,从而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效果。三、东沙镇“民情大工单”实践探索的创新价值和特点“民情大工单”这一载体的创新价值就在于:东沙镇按照“在走访中了解民情、在恳谈中体现民主、在工单上落实民生”的工作要求,以“承诺制”为核心,通过责任具体化、流程标准化、进度阳光化、问效民本化,形成了基层党政组织为民服务办事倒逼机制,实现了为民服务职责落地,从镇级层面有效地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为基层党政组织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板。具体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访诺于民:开出书面承诺工单,实现了为民服务办事责任具体化

以前对群众要求帮助解决的事项,基层党员干部仅仅是口头承诺,群众常常有“口说无凭”的担忧。通过民情工单制的实施,直接把承诺办事的相关内容记录下来,一式两联,其中一联留底备查,另一联交群众保管,有据可查,提升了基层干部力、好事、办实事的责任感。该镇一位中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以往干部办事存在一定随意性,实行干部服务办事承诺制后,对经办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都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和压力,工单一经开出,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群众不满意,镇领导也会对干部个人的能力产生质疑,从而迫使自己不断学习,深入群众,提高办事能力和水平。”(二)履诺于民:建立流转处置机制,实现了为民服务办事流程标准化

乡镇事务琐碎纷繁、复杂多变,通过“民情大工单”这一载体,以书面形式把每项民情事务梳理细化,办事流程全程在公开透明下运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评价,打造集问题收集、民情处理、结果反馈、监督激励于一体的为民服务流水线,有力地推动了为民服务办事标准化建设。此项做法也成为岱山县推行网格“四环工作法”的一个缩影,2014年5月,浙江省委组织部党建电视栏目《党建好声音》专门就网格“四环工作法”作时长30分钟的专题报道,对服务办事流水线作业给予充分肯定。(三)亮诺于民: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实现了为民服务办事进度阳光化

服务办事结果通过公示栏全面公开,开诚布公,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有助于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深入推进阳光党务、阳光政务建设。在东沙镇政府一楼大厅滚动的电视显示屏上,群众一进门就可看到“民情大工单”流转办理汇总公示的实事信息:泥峙社区邬某申请对其房屋进行扩建,经村镇办实地查看,符合条件和规范,承诺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此外,在“东沙网格民情微博”中设立专栏,定期就工单办理情况在网上进行信息公开,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四)评诺于民:引入群众测评环节,实现了为民服务办事问效民本化

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的方式,由群众评价服务质量,改变了以往基层干部“两眼往上看”、“两眼看领导”的倾向,促使基层干部静下心来、沉下身去,及时研判和解决基层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升了乡镇干部服务办事效率。一些党员干部还通过向上争取、多方协调、自掏腰包等各种途径竭尽所能帮困难群体脱困。这种出自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赢得了群众的普遍信任和支持,树立起勤政为民的好形象。如东沙镇65岁村民王亚菊,丈夫去世多年,与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相依为命,基本靠低保过日子。2013年8月的一天,她的儿子突发高烧送医院救治,家里仅有的数百元钱交押金后已身无分文,只好到镇便民服务中心求助,工作人员翁丽君了解实情后,自己先拿出200元给她应急,并及时向镇慈善分会帮她申请到1500元救助金,向县民政部门申请到2000元救助金。镇干部的贴心服务,让老人感受到了暖暖的真情,她拉着翁丽君的手哽咽着说:“谢谢好人”,并郑重地在“民情大工单”群众评价“很满意”一栏打上钩。四、“民情大工单”实践的推广建议“民情大工单”实践探索的现实意义在于:“民情大工单”的实践探索,不仅有利于以“访诺、履诺、亮诺、评诺”的服务承诺制赢得群众信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而且为基层党政组织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与群众互动过程中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此,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一)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广“民情服务工单制”

目前,市委已经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民情服务工单制”。建议在推广过程中:一是要总结提炼。鉴于东沙镇“民情大工单”的成功实践和群众对此的良好反响,建议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民情大工单”实践探索的运行机理,编印可供直接参考借鉴的操作手册。在此基础上,从全市层面明确“民情服务工单制”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奖惩措施等规章制度,确保规范管理、长效运作,不走过场。二是要因地制宜。由于“民情大工单”的成效大小与各乡镇社区(村)集体经济实力、干部能力水平、群众综合素质等密切相关,而各地情况又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推广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在进度安排、方式方法上避免“一刀切”。三是要着眼长远。要将“民情服务工单制”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来看待,在总结提炼“舟山经验”的基础上,提请在全省乃至更高层面推广建立此项制度。(二)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民情服务“流水线”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是推广“民情服务工单制”的核心要求。东沙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重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一些干部认为开“工单”是“形式主义”“为群众做事,开不开工单都无所谓”的错误认识,也要避免“民情大工单”是“万能工单”“能解一切事”的错误倾向。另一方面要实现“民情大工单”制度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无缝对接。切实建立起分类、分级、分层的“民情工单流转办理机制”和包含培训、奖励、担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干部民情工单办理动力机制”,重点解决好乡镇层面“民情大工单”无法办理、而县(区)或市级层面可以办理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以“问题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监督激励”于一体的民情服务“流水线”,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三)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东沙的实践探索证明,泥峙社区平时重视对群众进行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意识强烈、议事秩序良好、干群互动作用效果明显,“民情大工单”推进就有力度。鉴于此,在推进“民情大工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过程中,一方面要依托“公民素质讲习所”“市民大讲堂”等平台,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升新区群众的现代公民素质;另一方面,要依托“户代表会议”“民主恳谈会”“网格墙院会”等平台,不断增强群众的民主参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有效引导群众合理提出工单办理需求,全面监督工单办理进程,客观评价工单办理成效,以努力在基层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积极参与的主体多元、过程互动的共治格局,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青年自组织管理构建海岛和谐社会——基于定海区“天翼网络联盟”的调查“天翼网络联盟”是由定海团区委2008年4月发起,定海区范围内各网络青年组织及热心青年网民共同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青年网民组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目前,“天翼网络联盟”已经覆盖了39个青年网络组织、7000多名青年网民,初步达到了青年网民跟着共青团走和青年网络组织逐步参与社会多元治理的效果,受到党政、上级团委、网络组织和网民的一致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天翼网络联盟”实践的起因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年群体的分布、聚集、沟通、联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托网络自发成立各类非规范性的“网络之家”“网络俱乐部”、QQ群、地方论坛及功能性版块等非正式组织越来越多,这类非正式组织叫青年自组织。通常来说,青年自组织是指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民间组织(如××协会、××俱乐部、××中心、××团队、QQ群等)。这些组织大都没有上级主管单位,没有正式注册登记,在社会生活中比较活跃。青年自组织以青年为主力军,大多依靠便捷的网络进行联系,覆盖了一大批青年,并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对青年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给新时期的共青团、青年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面对渔农村社区青年极度缺乏,城区青年流动较快,各级团组织无法有效稳定地覆盖和联系青年的问题,定海团区委较早地注意到现实中松散的青年在虚拟网络中实现了集中,为共青团组织联系和服务青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为此,定海团区委立足于“三个着眼点”,发起并组建“天翼网络联盟”,对新时期如何加强青年自组织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努力寻求团组织对网络组织和网民的覆盖、联系和引导的有效载体。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该广泛地联系组织和团结各界青年。但由于网络的出现,网络成为青年的一种存在方式,很多青年或青年组织隐藏于虚拟的网络之中,同时由于现实中青年的流动性不断加快,出现了青年严重脱离团组织的现象。共青团如何发挥其应有职能,更好地覆盖、联系和引导网络组织和网民,从而占领网络阵地,这是网络时代困扰各级团组织的一个难题,也是定海团区委力求探索解决的问题。

二是努力寻求信息时代团组织网络化的组织动员方式。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出现了网络语言、网络符号、网络行为等网络化的新产物。以网络为纽带的青年自组织充分利用这些新产物,通过语音、视频等网络技术实现基本的沟通,使成员之间可以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从而缩短信息沟通和交流所用的时间,在降低了工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青年自组织以其网络化的组织动员方式对青年表现出独特的吸引力。如何创新组织动员方式,运用青年喜欢的方式、青年常用的语言、青年惯用的思维来倾听青年诉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增强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是努力寻求一种共青团、网络组织或网民、社会三方共赢的工作模式。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共青团开展的工作对青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共青团又缺少现成的可供借鉴的有效凝聚青年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对于网络组织和网民而言,在其组织的自身发展中必须要解决政策协调、活动经费、队伍稳定和管理水平等问题,还会遇到其个人或组织的价值或成绩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困局;网络作为现实社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网络文化、网络舆论、网络暴力等问题。面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找到这三者之间利益的交汇点,探索有效实现共青团、网络组织或网民、社会三方共赢的工作模式,这是包括定海团区委在内的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难题。围绕上述三个“努力寻求”,定海团区委探索设计并成功实践了“天翼网络联盟”这个有效载体。二、“天翼网络联盟”的主要做法(一)主动出击,赢得青年信赖

2008年10月,定海团区委对全区各类网络青年组织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掌握了网络青年组织的第一手资料。为赢得信赖,通过电话沟通、QQ交流、茶话会“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与各组织加强联系,与青年网民交朋友,打消网络青年组织和青年网民的疑虑,并进一步加强磋商,就组建定海“天翼网络联盟”的设想征求意见,基本形成了“天翼网络联盟”的初步方案。(二)建立网盟,规范内部运作

通过前期的宣传、筹建,定海区39个网络青年组织加入“天翼网络联盟”,青年网民达7000余人。2009年5月4日,定海团区委召开了全区青年网民大会,正式成立了定海“天翼网络联盟”。为确保“天翼网络联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天翼网络联盟”自我管理机构——“天翼网络联盟”指导服务中心,由定海团区委工作人员和网络组织内网民代表组成,具体负责对“天翼网络联盟”及各参与自组织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同时,制定并实施了《“天翼网络联盟”章程》《“天翼网络联盟”活动立项管理办法(试行)》等运作制度和办法,规范了“天翼网络联盟”的运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天翼网络联盟”采用社会化运作模式,由中国电信舟山分公司冠名定海“天翼网络联盟”,每年赞助经费8万元。(三)建立公馆,强化场地支持

定海团区委于2009年5月4日,正式揭牌成立“天翼网络联盟”基地——定海区“五四青年公馆”,将公馆作为各网络组织召开日常工作会议、举办青年座谈会、举行青年交友联谊会的固定活动基地,同时,在公馆内开辟“天翼网络联盟”和各成员组织展示平台,制作各成员组织的展板,展示成员组织的发展历史、组织概况、活动项目及其独具特色的系列资料等,促进“天翼网络联盟”成员间的了解和交流。定海团区委还充分利用各乡镇、街道团组织资源,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建立了29个“天翼网络联盟”活动基地,为“天翼网络联盟”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场地支持。(四)全面服务,加强组织引导

定海团区委从网络组织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出发,通过“天翼网络联盟”对成员组织的全面服务来加强引导,促进“天翼网络联盟”健康发展。一是开展立项资助。针对青年自组织的运作资金难题,设立“天翼网络联盟”专项基金,对各组织开展的有益青年身心和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文体及公益类活动进行立项资助。目前共资助活动5项,经费达16000余元。二是给予组织协调。发挥共青团资源优势,为各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组织协调服务,如项目策划、政府公关、场地联系、媒体宣传等。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定海青年网”“天翼网络联盟”QQ群、短信群发系统、“天翼网络联盟”网站、定海“青春部落”社区等信息载体,为各组织免费提供论坛版块、形象展示、日常交流,以及信息传达等服务。(五)开展活动,推动网盟发展

自2009年5月以来,定海团区委与“天翼网络联盟”联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青年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活跃了“天翼网络联盟”工作,增强了“天翼网络联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是召开了青年网民大会。团区委召集了“天翼网络联盟”39个网络青年组织的代表和200名网民代表参加大会,和网民一起共商“网事”,就如何推动“天翼网络联盟”发展壮大、倡导和谐网络文化开展交流讨论。二是举办了青年网民运动会。采用“天翼网络联盟”主办、下属组织承办、团区委项目资助的方式,举办定海区首届“青年网民运动会”,开展了青年网民排球、篮球、羽毛球邀请赛和野外素质拓展等活动,受到网络组织的热烈欢迎,并吸引了来自杭州、宁波等地的网络青年组织慕名参加,青年网民参与总数达4000余人次。三是举办了网络文化节。向全区所有网民发出“阳光、绿色”网络行动倡议,开展网络舆情大排查、“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讨论和青年网络K歌大赛等活动,充分激发了青年网民的参与热情,据统计,网络文化节举办以来,各类活动中青年网民参与总数达9500余人次。四是开展了“优秀网络组织、优秀网民”评选。联合舟山“千岛论坛”,面向全区网络青年组织和青年网民开展了评选活动,发起“优秀网络组织、优秀网民”网上大讨论,通过网上自荐、网民推选、网上公示和网络投票一系列活动环节,提升“天翼网络联盟”社会关注度,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氛围。三、“天翼网络联盟”取得的成效及其创新价值“天翼网络联盟”的创新价值就在于:顺应网络存在方式,从网络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网民的需求入手,为网络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网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和设立服务基地,提供场地支持、组织协调、立项资助、信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在服务中把网络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网民凝聚在共青团周围,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共同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虽然这一做法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其创新做法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现隐性组织显性化,将网络组织及其成员纳入党委政府的联系和管理视野“天翼网络联盟”作为信息时代共青团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服务平台,为各网络组织搭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引导网络组织和青年网民在现实中相互交流、开展活动。定海团区委还建立了“天翼网络联盟”成员组织档案,对成员组织的组织性质、核心团队、人员构成、成员分布、管理机制等各项情况均做了详细记录,并通过“天翼网络联盟”开展的各项活动,深入各网络组织,实地了解情况,将他们纳入了共青团组织视野,促使这些隐性组织在共青团视野中的显性化,不至于游离于共青团组织之外自成一派,从而解决了网络组织存在隐蔽性和虚拟性、无上级主管部门、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党委政府难以有效管理的难题。团组织则可以充分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化堵为疏,协助党委政府联系、管理网络组织,从而实现了党委政府对网络组织的有效覆盖、联系和引导。(二)实现工作方式网络化,创新了群众工作的组织动员和管理方式“天翼网络联盟”通过QQ、论坛等网络方式联系青年网民,倾听青年网民诉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不但实现了团组织与网络组织“交朋友”,团干部与网络组织骨干“交朋友”,促进了基层团干部与普通青年网民的交流,密切了团组织和青年的关系,而且创新了共青团的组织动员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共青团活动对网络青年的吸引力。不仅如此,“天翼网络联盟”还积极引导许多网络组织申报定海团区委的活动项目,并按照团区委的有关要求开展活动,既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又增强了网民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追随感,初步实现了“青年网民跟共青团走”的目标。(三)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在社会共同治理格局中发挥了网络和网民的积极作用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是当前推进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网络组织门类众多、各具特色,与社会基层群众和不同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也能够按照各种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因此弥补了当前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不足。“天翼网络联盟”通过项目承办、活动联办等形式,引导联盟内的网络组织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和参与公共服务,在关爱弱势群体、宣传环境保护、倡导文明意识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天翼网络联盟”对网络组织和网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充分激发了网络和网民在社会公共治理中的“正面效应”,并努力消除“负面效应”。网民不再是负面、捣乱、偏激、暴力的代名词,而是经由网络组织在社区青年乃至社区群众和基层政府之间搭建起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社会转型期政府加强公共治理的“减压阀”,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网络组织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提升了社会公共治理水平。四、“天翼网络联盟”的推广建议“天翼网络联盟”的意义在于:作为一种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管理和凝聚青年的网络化工作载体的实践探索,它不仅为信息时代如何正确、有效地组织、动员和引导基层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更为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如何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发挥网络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与影响,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共同推进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为此,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1)高度重视和扶持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年自组织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创造交流平台、培育和谐文化、反映青年诉求、参与民主管理、提供社会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网络文化、网络暴力、网络舆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青年自组织,尤其是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网络青年自组织,也极易对社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目前,政府部门尚未给予青年自组织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提供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空间。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逐步加大对青年自组织的重视和扶持,如民政、公安等部门可以改革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体制,降低准入门槛;财政部门则可以对承担了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青年自组织,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卫生、环保、司法、教育等部门则可以加强对相关行业领域内青年自组织的业务指导等。(2)推广“天翼网络联盟”的做法。建议在全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适时推广“天翼网络联盟”的成功做法。由有关部门组成“天翼网络联盟”专题研究小组,深化理论研究,提炼其社会价值,为进一步推广提出可操作性方案。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再由党政部门总结经验、出台指导意见,以便实现由局部向全局、由共青团向党政部门、由引导网络组织发展向形成公共治理格局的工作推广。(3)发挥青年自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党和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社会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天翼网络联盟”的实践,对于如何发挥青年自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成功案例。我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探索、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引导网络青年自组织和青年网民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社会公共治理,为推动地方治理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如何开展——基于定海区昌国街道实践的调查

作为定海区唯一的纯城市社区的街道,自全市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来,昌国街道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严格要求抓基础,突出重点抓队伍,以人为本抓服务,强化机制抓保障,努力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昌国街道“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做法(一)严格要求抓基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须体现执政为民的要求,让普通群众得到实惠,这样才能有生命力。而要持续推进此项工作,更好地为民服务,首先就要抓好基础性工作。因此,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启动之初,昌国街道将网格划分、信息采集和达成共识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1)因地制宜,科学划分责任网格。总体上,昌国街道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方便服务”的基本原则,以社区为单位,以100~200户居民及所辖区域为一个责任网格,构建街道、社区、责任网格三级网格体系。但同时考虑到下属8个社区在管理方面的复杂因素,如20世纪80~90年代建的开放式小区多、管理难,有的社区新城旧城掺杂,城村交融,而街道又居定海城区中心,人口组成复杂,居住密集(12155户37862人),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昌国街道按照灵活实施的原则,将社区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以小区或楼幢为单位划分若干个单元网格,同时将区域内的商贸店行、宗教场所等融入到各自网格进行管理,共建立网格总数108个,网格最小的只有33户,最大的有258户,200户以上的网格有17个,一般都在100~200户之间,形成了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工作网络。(2)多种途径,灵活采集网格信息。城市社区信息采集是众所周知的难题。由于城市社区居民的来源广泛、复杂,有的长期在外,有的又极其注重隐私,通过上门入户采集到的信息比较有限,街道通过五种渠道灵活采集信息:一是部门合作。通过向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或信息资源平台共享收集。二是工作采集。通过户口迁入、医疗保险登记、卫生费收取、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开展,进行非专项性的信息采集。三是活动采集。在组织开展的如未成年人暑假到社区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有意识地融入该项工作的宣传,并以交流沟通的形式了解户情,还通过10639393短信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提高手机注册率和信息的真实性。四是会议采集。通过党员学习会、居民小组长座谈会、楼道会议等进行间接的重要信息获取。五是重点采集。做到“三项”重点摸清:摸清网格内弱势困难群体的家庭情况和入员思想,建档立案,提高扶贫帮困和低保救济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摸清居民的家庭及个入特长,并根据不同的特点,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摸清居民的共性需求,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提升社区服务。在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社区固定一名信息员来输入和完善数据库,做到认真细致,严格保密。(3)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昌国街道首先在2009年5月底启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单、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大力宣传,提高信息服务平台知晓率、利用率;通过各种活动的融入、结合来潜移默化地进行宣传教育,如网格邻里粽粽传情、反映网格工作作品的创作等;依托辖区单位资源优势,联合中国移动舟山分公司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宣传进楼道,制作2000张楼道宣传牌、网格信息平台特服号码宣传扇子、宣传伞等进楼道赠居民,让居民进一步了解网格化工作和服务渠道。其次在2009年8~10月,街道开展“远教电影进街巷入网格”活动,专门制作了网格DVD宣传片,在各社区巡回播放,向居民广泛宣传网格工作和信息平台短信服务特号10639393,邀请他们用10639393与社区网格服务站进行联系,告诉居民如何足不出户,实现服务需求。

总之,昌国街道通过划分网格来落实工作责任区域,通过信息采集来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通过强化宣传来凝聚共识营造工作氛围,从而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奠定了基础。(二)突出重点抓队伍

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服务队伍组建是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过努力,昌国街道针对参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双向需求”,逐步探索建立了“街道专业服务队—网格专业服务队—网格基础服务队”三个层面相互结合的服务团队,让更多有心参与、有能力服务的人走进来为群众服务。(1)组建网格基础服务队。对应于每个单元网格建立了网格服务走访团队,每队由6名左右人员组成,明确了网格服务团队以街道干部或社区干部为核心力量,其他人员为辅助力量,指定街道或社区干部为组长,带领团队成员具体开展走访入户、采集信息、上情下达等服务工作,目前街道共建有网格服务队108支,共775人,其中区干部32名、街道干部41名、社区干部71名、其他人员631名。同时建立了网格党小组69个(党小组建立以3名以上直管党员为条件,因有的网格内党员数不足,所以不是所有网格都建立),227名党员分户联系网格内群众,形成网格服务队联系网格内的党员和群众、党员联系网格内群众这一双层交叉联系方式,把党建工作与网格工作有机结合起来。(2)组建网格专业服务队。针对网格内居民管理服务的需要,街道8个社区除了建立社区工作职能延伸的8支专业服务队(先锋、平安、健康卫生、文体、教育、乐业、温暖、环境卫生)外,还依托社区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已有的团队力量,建立了“草根性”的爱好者、特长者、奉献者队伍,如民情协调、坐堂服务、医疗等各社区特有的专业服务队,目前共建有73支特色服务队,由597名具有相应的专长、热心社区建设的党员、义工、居民骨干等组成,他们发挥特长,积极提供各类服务进网格,切实为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3)拟建街道专业服务队。早在2003年5月19日,作为市委组织部“政府牵头,搭建便民服务平台”的试点单位,定海区昌国街道就率先开通了“1890”社区服务热线。2006年9月28日,定海区政府整合了城区各街道原有的服务热线平台,成立了全区性的“1890”服务热线中心,并委托前期试运行最为成熟的昌国街道具体负责管理运行工作。在统一机构、统一名称、统一人员、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这“五统一”的基础上,依托具有相应服务资质的各类加盟单位和活跃定海城区各个角落的义工队伍,向内外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公益性服务联系、家政服务联系等三大类公共服务。

目前昌国街道意欲打破社区区域,组建由具备各种特长、技能和知识的退职与在职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队,依托“1890”服务平台开展服务,如建水电维修队、咨询服务队、书画宣传队等,以进一步优化服务团队,开展专业性、指导性、应急性、便民性的服务,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总之,通过依托“1890”服务平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分层分类的专业服务队伍,使基层政府服务群众有了可靠的队伍保障。(三)以人为本抓服务

任何一项利民工作的开展,需要的是众心所向,所以服务于民,赢得居民的认可一直是昌国街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昌国街道十分注重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方式,将提升服务成效作为提高居民满意率的硬指标来抓。(1)着眼于不同需求,分层分类地开展服务。各支服务力量从了解、满足居民真正所需入手,在其位、明其责、居其职、务其实,开展动态服务、跟踪办事。一是开展保障性服务。整合街道、社区、辖区单位服务资源,除积极开展助残、帮困、就业、健康咨询等一部分群体需要的服务外,根据大多数居民的意愿,综合大部分群体需要开展如未成年人教育、居家养老、科普宣传、丰富文化生活等服务。二是开展应急性服务。通过进户关注,了解不稳定信息和苗头性信息如新老信访户、高架桥和中大街等建设引发的群体利益诉求问题及宗教小群派的变化,使社区干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社区内的动态及早介入、宣传、说服、化解,有效避免矛盾的产生和加剧。还有在台风、冰冻天气影响的抢险等方面,网格专业服务队成为快速服务、专业服务的生力军。三是开展公共性服务。“街道专业服务队—网格专业服务队—网格基础服务队”三类队伍拼盘协作,直接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对社区公共设施维护、小区停车难、无物业管理小区安全等问题进行建言献策和协力解决,充分发挥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协管员这“四大员”作用,助推社区和谐建设。一年的时间,为居民服务办事达2082件,办结率达99. 7%,记录网格民情日志1675篇。尤其是专业服务团队中的北园社区12名“老娘舅”民情协调队、西安社区7名“法律援助队”、合源社区12名医疗卫生队、文昌社区“巾帼红”家园守护队,从“坐诊”社区工作室到“出诊”进网格,协助调解了很多因房子出租、装修影响、下水道堵塞等引起的纠纷和各类邻里矛盾,不少社区干部不便调解或处理的事他们总能提供成功调解的“处方”。(2)着眼于优势互补,专兼结合地开展服务。昌国街道针对社区干部少而服务对象多的矛盾,为了切实抓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积极整合人力资源,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党团员、特长人员、居民骨干等参与组队开展服务。在服务人员选择上严格把关,把爱党爱国爱社区,无违法违纪违规记录,平时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具备与居民沟通交流和调解矛盾能力,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社区党员、义工、退休干部职工、小组长等组成联户人员,并进行必要的政策法规、服务办事规程培训。除了积极吸纳这些兼职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外,街道还依托“1890”服务平台让具有良好信誉的物业公司、家政服务公司及其他专业便民服务组织都参与进来,从而使城市社区组团式服务实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既有志愿者服务人员提供的无偿服务又有专业服务队提供的有偿服务。通过专兼职结合,让干部(街道、社区、辖区及共建单位等)、居民(党员、居民代表、小组长、义工等)、群众团体、物业公司、便民服务组织都参与进来,综合有效利用社区服务资源,更好地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3)着眼于“四字”标准,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昌国街道将工作重心准确定位为城市社区的管理服务和建设发展上,于2005年始先后探索实践了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助百家困、暖百家心、帮百家乐”为服务内容的党员干部“进家门”活动。自“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开展以来,昌国街道在组建各网格服务团队的基础上,结合“进家门”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实践干部服务群众工作,并努力做到“四字”标准:一勤——眼勤、耳勤、嘴勤、脚勤、手勤;二诚——诚实、诚恳待人处事;三忍——忍受居民的不理解和恶言相向,找法儿说话;四快——对各种诉求作出快速传递和办理,真正做到“服务有干部身影”。并畅通服务人员与居民的联系渠道,把进网格联系的街道和社区干部联系方式进行公开,制作“温馨联系卡”发放到每一户居民手中,群众如遇急难事、烦心事,均可通过联系卡寻求帮助,还可通过“1890”服务中心、10639393短信平台等渠道,做到政情民意双向交流。(4)着眼于便民惠民,务求实效地开展服务。长期以来社区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落实层,工作不堪重负,疲于应付。社区干部身兼数职,导致角色模糊,职能重叠,工作成效不明显。通过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的实施,不但畅通了民情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有利于居民的急事急办、好事快办、难事巧办,切实把居民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通过入户走访,进一步掌握和完善了居民家庭信息,明确了需要服务的重点,并且8支专业服务队(先锋、平安、健康卫生、文体、教育、乐业、温暖、环境卫生)在照顾老人、调解矛盾、爱心资助、设施改造等方面做事更顺了,速度更快了,效率也更高了。

总之,通过分层分类、专兼结合、积极主动、务求实效地开展服务,以人为本地满足群众合理需求,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便民惠民的目的。(四)强化保障抓机制“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作为基层管理服务的一项创新工程,从启动到有效推进,昌国街道从实际出发,搭建了一个有效运作的工作体系。(1)组建班子,落实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是落实工作责任制的前提。昌国街道根据市委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要求和定委(2008)14号实施意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正副组长,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群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筹划、协调和落实工作,办公室下设管理组、督查组、信息组、宣传组四个工作组和8个包片联系小组,分别由班子成员任组长。街道综合实际情况和几年来开展的“进家门”活动实效,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一把手”亲自组织分解网格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在该项工作中要做到“三个抓好”:以组长的身份抓好自己负责工作的落实;以分管领导的身份抓好科室干部的进社进户服务工作;以社区联系领导的身份抓好工作指导、解决问题、加快进度,保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形成一个健全的组织体系。(2)整合资源,形成层层联动机制。随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推进,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通过建章立制,群策群力使这项管理服务工作长效运行。一是完善组织体系。2009年9月昌国街道设立了网格管理服务中心,由党工委副书记任主任,具体负责网格的日常运行,配备专人负责意见、建议的梳理、办结、信息平台录入、反馈、上报工作;在社区建立了网格管理服务站,由各社区书记负责,并设立一名信息员,负责网格平台上的各项基础性信息输入和完善。二是健全工作制度。街道建立每两月一次由班子成员、社区书记参加的民情研判会制度,专题分析研究各社区提交的网格民情,并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相关单位、科室和意见建议提交人也来参加民情恳谈会;建立事务解决制度,由对应科室或责任人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社区建立一月一次召开由网格组长、党小组长等参加的民情研判会,梳理汇总和分析研究各网格提交的事项,并及时组织恳谈会化解矛盾和问题,不能解决的,及时做到向街道反映;还每季度召开一次网格团队人员例会,安排家访联户工作,明确家访联户要求,互通信息,汇总情况,分析民情。街道和社区联合落实群众诉求限期交办解决制度,按照信息流程逐级进行解决,对于诉求或服务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站的在5个工作日予以办结或答复,不能办理的在2个工作日上传到街道网格管理服务中心,街道也按“5 +2”制度进行办结或上传区网格办,通过网格平台层层上传,联动解决。(3)考核评优,强化工作激励机制。组团服务的人员大都是无私奉献,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家门联系服务的时间往往也是休息时间,为此,街道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实行“三层次”考核评优,以产生激励作用。一是对社区实施考核。把该项工作与社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在社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明确和量化工作目标责任制,设立专项分,于每年年底以群众满意度、提升服务效率为主要内容,随机抽取网格内居民,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对话、座谈会的形式对社区开展网格工作加以考核。二是对网格服务团队和成员实施考核。经各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站根据比例推荐优秀网格服务团队,由街道网格领导小组根据信息平台数据采集情况、实地了解网格居民的满意度、联系社区领导和社区管理服务站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进行评优;三是对网格党小组实施考核。经各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站根据比例推荐优秀网格党小组,由街道网格领导小组根据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评价、实地了解网格居民的满意度、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站评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进行评优。确定100个优秀名额,在街道党工委会议上进行表彰,激发工作积极性,推进工作的深入。

总之,通过强化保障抓机制来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激励,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能有序、持久地开展。二、经验和启示

在城市社区中如何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现实问题,昌国街道在这方面的探索带给了我们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一)要在落实

客观地讲,从2008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重大决策开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也都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单位的实施方案。但是部分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对这项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难情绪。一些基层干部甚至认为网格化管理工作加大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成了他们的工作包袱。而昌国街道通过“严格要求抓基础、突出重点抓队伍、以人为本抓服务、强化保障抓机制”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项工作得以很好的实施,其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要取得成绩,首要之处在于落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迈出第一步,不去认真落实,任何工作都难有成效。(二)活在参与

城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要有效开展,“网格化管理”是基础,“组团式服务”是关键。而“组团式服务”要有活力,离不开众多参与力量的配合与支持。昌国街道按纯城市社区所需,在服务队伍的组建上重点吸纳热心服务、知晓社情、熟悉居民的党员、居民骨干为网格服务团队人员,辅以传递信息、协调关系、联络感情、反馈答复、配合解决的服务要求,并通过“1890”服务平台让群众团体、物业公司、便民服务组织都参与进来,既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又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单位和居民个体参与和谐社区建设。通过多种力量的参与,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句口号变成每位社区成员的自觉行动,也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三)重在服务

现在基层干部普遍感觉到在城市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其难度远远超过农村社区,认为城市居民注重个人隐私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