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研究(第3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3:39:27

点击下载

作者:陆军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城市管理研究(第3辑)

城市管理研究(第3辑)试读:

专稿

确立“六精六细”理念 谱写城市精细管理北京篇章孙新军【摘要】 “六精六细”管理理念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提倡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理念,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化和拓展,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本文中的“六精六细”管理理念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内容的深化和细化,是多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结合,体现了对城市管理的完美追求。【关键词】 “六精六细” 城市精细化管理 “1+N”城市精细化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是推进新形势下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当前,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是摆在各级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政治课题。我们要确立“精准细化、精密细致、精雕细刻、精打细算、精明细巧、精心细腻”(简称“六精六细”)的管理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管理阶段性特征,健全管理网络,细化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管理监督,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一、准确理解“六精六细”管理理念的基本内涵“六精六细”是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理念,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化和拓展,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创新。它不仅是一个有机结合体,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既是工作理念,又是工作目标;既是工作举措,又是工作要求。“六精六细”相互之间既密切联系、互相依存,又形成制约、互相促进。它们是一个“精细”大家庭,精准细化是管理前提,精心细腻是管理态度,精雕细刻是管理标准,精密细致是管理追求,精打细算是管理统筹,精明细巧是管理艺术,这些都强调要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做精”是指精益求精、精确无误,是城市管理的必然结果;“做细”是指严谨严密、细之又细,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同时,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以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质量水平。“六精六细”管理理念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标准化。重视过程管理、流程优化、细节管理和标准管理,讲究规矩、方圆,追求质量、效益。二是网格化。发挥网格化在精细化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精准发现问题,精确处理问题,精量定责问责,推进管理问题快速解决。三是规范化。要求精细化管理必须在制度框架内按照相应的流程规范运作;规范化的管理能适时地检验各项管理制度的前瞻性和适宜性,使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四是制度化。管理必须有所依据、有所约束,制度就是管理的基本规范。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从法规、标准、流程、财务、考评、奖惩等方面加以约束和规范。五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靠的是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流程设计,并及时优化和改进,从而使管理更加切合组织运作实际和发展的要求。六是审美化。要有“绣花”一样的审美艺术,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让城市更美丽,环境更宜居,运行更顺畅,人民群众生活更舒适,因此具有审美眼光很重要。二、全面把握“六精六细”管理理念的主要内容“六精六细”管理理念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内容的深化和细化,是多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结合,体现了对城市管理的完美追求。

(一)精准细化,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管理资源和管理对象了然于心,基础数据健全,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明确;管理标准既要符合国际一流的要求,又要具有北京的特色特征;所有城市部件要定位化、定量化、数据化,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二)精密细致,要在落实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诸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精确实施。精密要体现在纵向的全流程和横向的全方位上,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三)精雕细刻,要注重法治化约束和标准化管理,避免粗放、粗糙、粗心,避免出现有格局、缺细节;弘扬“工匠精神”,争当“能工巧匠”,多出“城市精品”,严格严谨、依法依规地管理好城市。

(四)精打细算,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和性价比,按需设事、斤斤计较,决不以大成本来换取小效能,在这方面不能被绑架,体现出节俭、廉洁的城市管理精神。

(五)精明细巧,要善于用智慧管理,运筹帷幄、科学调度,用软件优化弥补硬件上的短板;要学会“四两拨千斤”,推动城市管理真正向精细化转变。

(六)精心细腻,要树立“把事当事”的朴素情怀,带着感情做事,管理要有温度,爱岗敬业,不辱使命,把城市打理好、维护好,使之健康发展。三、落实“六精六细”需要重点掌握八个维度

推进“六精六细”,既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也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精细化管理的深化发展,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必须强化精细意识,注重顶层设计,聚焦突出问题,精确制导、精准发力,做实做细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打牢精细化管理的根基体系。

(一)法规体系精细化。法规体系,如同绣花的图样,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总纲。要立足城市管理实际,强化顶层谋划,加快完善“1+N”城市精细化管理法规体系。“1”就是要尽快弥补综合法规缺项,编制出台《北京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N”就是要对城市管理各相关专业领域的法规规章进行及时清理,并做好立改废的工作,补齐缺失的,调整错位的,废除过时的,力争做到法规体系完备配套,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二)标准体系精细化。标准体系,就像绣花的针法,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规范约束。要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全面、适时、精准”的原则,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全面”就是使标准的种类、涉及的范围、明确的内容等要素齐全,力争做到全覆盖;“适时”就是要把握好标准制修订的时机,制订要适时,修订要及时,力争做到用在当时;“精准”就是要注重标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切忌过多过滥,影响使用效率。同时,对于已有国家上位标准的,要抓紧研究制定或修改完善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要及时制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实现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协同配套,以符合精细化管理需要。

(三)管理对象精细化。弄清楚管理对象的底数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和社会单位、静态设施和动态秩序、环境建设和市政运行、城区和郊区、人和事、物件和事件、现实需求和未来考虑等。只有对管理对象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对每一类对象实行有效管理。要充分分析职能配置,精细区分管理对象,按照不同类别实行层级式细化分类,科学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发挥分类管理的优势,将管理落细落小落实,力争做到区别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精细化保障。

(四)管理职责精细化。城市管理职责主要分为内部职责和外部职责、主要职责和次要职责、牵头职责和协办职责、综合职责和单项职责等。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各类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内容、标准、时限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固化,厘清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节奏,使各项管理工作真正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形成基本职责清晰、岗位职责明确的精细管理职责体系,确保能够激励和约束各层级的管理者恪尽职守、完成任务。

(五)管理流程精细化。要遵循精细化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对研判、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分析、控制、激励、约束、追责等诸多管理流程和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并做到精准实施,精确到位,确保管理运行的全过程紧凑、管理保障的全流程闭合。对绝大部分运行高效、群众欢迎、社会执行的管理流程,要加强控制协调,实施跟踪分析,确保发挥应有的效能。对一些运行缓慢、群众有意见、社会难执行的管理流程,要及时进行改进,不断优化完善,确保管理流程更加节俭高效、更加精细有效。

(六)考核评价精细化。建立与精细化管理相配套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全力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全面落实城管执法责任制。以考评政府部门履职尽责为抓手,落实“月检查、月排名、月曝光”制度,通过与政府绩效管理、领导干部政绩考察、政府信息公开等要素直接挂钩,激发各级政府和管理人员的城市管理责任感。以过程控制、监督考核、奖优罚劣为抓手,运用考核、奖励、处罚、责任追究的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实现执法队伍奖惩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

(七)经费管理精细化。预算管理本身就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方向,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用好有限的城市管理经费,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紧盯预算编制环节,将其与规划、计划有机结合,对实施效果开展预评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统筹考虑经费与效果,以求找到“性价比”的最高点。紧盯预算监管环节,进一步完善各项监管机制,及时督促、纠偏,必要时要科学调整预算。紧盯绩效考评环节,对每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细致考评,总结经验,分析教训,推动预算实施,确保管理经费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

(八)社会动员精细化。“人民城市人民管”,只有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实现城市管理“共治”目标。社会动员要有针对性,精确区分不同受众,细致分析不同特点,力求采用个性化方式,增强社会动员效果。要注意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创新形式和内容,多提供各类新颖有趣的宣传服务,以提高效率。社会动员还要接地气,结合地区特点和区域特色,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活动,说到群众心坎上,打在群众动情处,真正使广大群众从内心深处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四、充分发挥网格化在精细化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指出,要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运用科技手段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体系。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精准管理、细化管理、敏捷管理、扁平管理和闭环管理,要通过建立底数清晰、责任明确、协调顺畅、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张管理网络、一套运行机制、一个标准体系、一支综合力量”的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一)精密调配,建立责任明晰的管理体系。市级监督指挥中心要切实落实全市网格化城市管理统筹职责,各区要加快健全监督指挥中心协调职责,各街道(乡镇)要尽快组建网格化城市管理分中心,形成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考核监督、基础信息普查更新和问题兜底责任机制,制定权利责任清单,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

(二)精密安排,明确网格化管理重点。统筹考虑管理内容、管理范围、力量配置等要素,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标准,科学划定网格,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将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纳入重点网格,将架空线、背街小巷、开墙打洞、违法建设等列为重点关注内容,将住宅小区、轨道交通、医院、学校等列为人员密集重点场所,提高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

(三)创新应用,构建智慧管理信息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网格和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管理”原则,统筹规划和集约化建设统一运维、三级共享、分级使用的全市网格化城市管理云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管理和综合治理等多网信息整合。强化城市管理大数据运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精密配置,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注重研究分析城市管理问题发生规律、频度和数量,科学配置网格巡查员队伍,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5人。加强培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扩大问题来源渠道和社会监督范围,建立接件、处置、反馈等责任机制,提升案件办理效率和市民满意度。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six refinements and six fine details”Writing the fine urban management Beijing chapter

Abstract:The“six refinements and six fine details”management concept is a new concept gradually promote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finement management under 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policy.It is the deepening and expansion of the city1001b4s fine management,and the promotion of ur ban fine management.Ideas and method innovations.The“six refinements and six fine details”management concept in this article is the deepening and refinement of the fine management content of the city.It is acombination of various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ethods,and represents the perfect pursuit of ur ban management.

Key Words:“six refinements and six fine details”City fine management “1+N”city fine management

作者简介:孙新军,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加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探索邓建平【摘要】 本文在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指示的主要目标上,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总体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高标准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以完善法制和加强执法为依托,以推进专项治理为重要方式,以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城市综合治理模式;以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升管理和服务作业队伍能力素质为基础,以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为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关键词】 精细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2014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2018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要解决超大城市精细化城市管理的世界级难题。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大城市中最有序、最安全、最干净的城市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上海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向高标准看齐、以求实效为根本的具体要求,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加强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探索。一、总体要求

在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海的城市管理要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围绕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和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为着力点,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手段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城市管理领域的各项工作。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更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依靠基层、依靠群众,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工作,努力提高城市治理整体能力,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

在基本原则上,一是注重问题导向。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城市管理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瓶颈短板,坚持源头治理和常态长效治理相结合,坚持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中心城和郊区农村全覆盖。二是注重依法管理。坚持依法从严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坚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相结合,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三是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务求实效,加强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精准描述管理对象,精准采集管理服务信息,确保底数清晰可靠,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社会效益。四是注重创新提高。坚持高标准,采取新举措,进一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创新,把精细化的要求体现到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中,同时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管理的支撑力度,不断深化、细化城市管理基础工作。

在主要目标上,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总体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高标准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以完善法制和加强执法为依托,以推进专项治理为重要方式,以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城市综合治理模式;以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升管理和服务作业队伍能力素质为基础,以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为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通过强化精细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补齐短板,打造安全有序法治、高效便捷智慧、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环境。经过3~5年的努力,全面提升上海在设施、环境、交通、应急(安全)等方面的常态长效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二、重点任务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任务主要围绕理顺体制机制、依法从严治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和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持续精准“补短板”和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等六个方面来展开。(一)理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全覆盖水平1.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优化市、区、街镇城市管理机构设置,特别是发挥街镇在城市综合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市、区、街镇各类综合协调平台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在各领域的全覆盖。2.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之路,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遵循治理规律,增强社区自治共治、共建共享的能力,构建党建引领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3.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系统优化

注重系统优化,把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更新各阶段的全覆盖。4.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

强化市、区、街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机构在城市管理中的协调指挥、监督评价作用。不断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范围内容,增强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处置能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精细化过程的全覆盖。5.加大社会协同共治力度

加强社会动员,依法规范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范围、权利和途径,畅通公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共建和谐城市的良好局面,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推进城市管理参与主体的全覆盖。(二)依法从严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水平1.完善细化法治保障

大力推进“法治上海”“平安上海”建设。立足超大城市综合管理要求,加强政策法规的“立改废释”。健全相关法规和政策定期评估机制,及时修订不符合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法规规章,提高法规规章的时效性、针对性。2.加大严格执法力度

强化依法治理,坚持从严执法,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树立法律权威。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效能,坚持集中整治和系统治理相结合,加强行业管理和综合执法的衔接,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综合执法和行业执法协同机制。3.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加强执法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基层执法队员依法履职能力。注重社会评价,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4.提高社会法治素养

强化面向社会开展城市管理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拓展法治宣传载体,强化市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意识,履行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定义务,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要求。引导市民群众树立社会规则意识、法治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1.加强城市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摸清家底,建设和完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丰富和完善数据信息采集手段,强化城市运行数据资源的实时采集、动态录入和管理分析,切实做到基础数据全面翔实、互联共享。2.完善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建设以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相衔接,与“12319”城建服务热线相融合,并与其他相关行业管理、执法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涵盖延伸至城市综合管理各领域、各层级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协调和交流共享。3.推进行业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

加强各类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挖掘应用,实现信息管理全覆盖。建设市、区、街镇三级城管执法综合指挥监管平台,逐步实现网上办案、网上勤务、网上督察、网上考核的统一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4.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平台建设和深度运用

推进基础数据管理平台、行业监管服务信息平台、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运用,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交换。以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核心载体,建立具有空间地理信息的城市综合管理数据资源库,提升管理精度、效率与实时响应程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四)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水平1.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标准

按照可感知、可量化、易操作、易考核等原则,聚焦短板顽症,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与超大城市特点相适应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注重标准衔接,推动标准实施、强化标准监督,注重系统优化,提高各专业标准系统性、协调性,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和水平。2.切实抓好标准的贯彻落实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对近郊城乡接合部、远郊农村、背街小巷、高架桥下等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城市管理。修订完善城市维护管理办法,编制城市维护作业和管理定额。深化养护作业市场化改革,推动水、电、气等专业服务单位以及城市养护服务作业企业提升服务作业水平。(五)持续精准“补短板”,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1.建立“补短板”工作机制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定期分析研究城市管理领域短板问题的机制,主动发现问题,切实补好“短板”,带动全局工作。坚持集中整治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使城市各类设施和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强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上海城乡接合部地区脏乱差现象。提高管理资源配置标准,加大管理力量投放,加快改善城乡接合部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3.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

加强物业服务行业市场监管,规范房屋使用和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不断解决住宅小区中涉及民生的设施设备改造和增设等突出问题。发挥居民自治和社会共治作用,提高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水平。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改造,实现美丽家园全覆盖。4.补齐市政市容管理短板

深化责任区管理,提高店招店牌、景观照明品质。推进绿化特色街区和街心花园建设,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市容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创新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实现市容环境管理机制常态长效,促进市容环境整体水平明显提升。5.加强垃圾综合治理

加强垃圾处置设施的能力建设,强化全程监管和法制保障,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逐步实现分类减量全覆盖,提高分流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6.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整治

强化道路交通运输违法行为整治。做好轨道交通新线开通、老线挖潜增能等工作,优化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打通各类“断头路”,优化路网结构和交通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养护、静态交通、公共交通综合管理水平。7.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

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保护分级责任体系,加快河道水环境整治。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城市建成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六)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的安全保障水平1.强化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治

加强安全质量监管机构设置和能力建设,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安全预警及应急控制机制,完善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2.加强房屋安全管理

落实房屋业主和使用人的主体责任,健全覆盖住宅、非居住房屋、公共建筑的安全排查和处置机制。建立健全本市房屋检测、维修、限制使用等制度。加强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和使用监管,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延续历史文脉。3.做好供水和防汛管理

加强水源地保护力度,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堤防、水闸、排水设施等的养护管理,开展积水点改造,加快排水系统空白点建设,不断完善排水除涝体系,确保城市防汛安全。4.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实现由监管企业行为向监管企业自控体系转变。加强工地管理,按照项目随机、人员随机、信息公开要求,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加强对建筑改扩建、装饰装修、工程加固的质量安全监管。5.加强地下空间和各类管线的管理

落实地下空间的权限归属、使用和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完善地下管线和各类架空线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供水、供气、供电、供油、通讯、网络等各类“生命线工程”的保护力度,规范地下管廊管理,保障各类管线安全运行。6.加强公共交通安全管理

建立细化轨道交通、道路水路客运、危险货物存储和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制、整改责任制,强化隐患排查整改督办和落实。推进属地责任落实,共同做好外部侵害防控。三、保障措施

在组织领导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将各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增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工作合力。市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围绕阶段目标,突出重点项目,制订行动计划,分阶段解决突出问题,逐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资源保障上,加强财政投入和聚焦支持力度,健全维护投入机制,培育城市维护产业发展。加大对财力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坚持内联外引,强化教育培训,健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形成总量充足、分布合理、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

在宣传教育上,运用新闻报道、公益宣传、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开展城市文明教育,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坚持将公约引导、信用约束、法律规制相结合,以他律促自律,让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出力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精细化管理的社会氛围。Strengthening the Exploration of Shanghai1001b4s Urban Refinements Management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main objectiv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trengthening of urban management is to focus on the overall goal of making cities more or derly,safer,and cleaner.The refor m is driven by the refor m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grid management.Standardslead the way,further improvethe city1001b4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i mprove the legal system and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rely on advancing special management as ani mportant method,focus on mobilizing social forces,and f urther improve the city1001b4s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model;use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big data,cloud computingis used as a means to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eam1001b4s ability and quality,based on 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an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ur ba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Key Words:Refined urban management Urba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Ref or m Legalization of management

作者简介:邓建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局长、党委书记。理论视野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研究何 莉【摘要】 本文从区域协同发展历程、上海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区域协同展望和近阶段的对策和任务等四个方面,对上海综合交通规划在上海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交通引领上海城乡布局等两大重点领域的相关研究和考虑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协同交通一体化一、区域协同发展历程回顾

在上海市域和长三角相关系列规划中,陆续出台了关于上海城镇体系布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1999年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确定打造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青浦、南桥、惠南、城桥、空港、海港共11座新城;各新城人口规模在20万—30万,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和疏解中心城区人口。重点以松江新城(规划人口30万人)作为第一个试点新城加以推进建设。

2001年1月5日,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明确提出“一城九镇”的试点计划,重点发展“一城九镇”,即松江新城及朱家角、安亭、高桥、浦江、罗店、枫泾、周浦、奉城、陈家镇9个中心镇。“一城九镇”提出要解决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带动郊区发展的问题。

2004年11月,上海市政府发表《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临港新城、嘉定新城—安亭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根据2004年规划纲要,新城是郊区建设的重点,也是各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为30万人口的中等规模城市。其中,松江、嘉定、临港等新城被确定为近期重点发展新城,人口规模将达80万—100万,约占郊区人口的四分之一。

2006年,上海出台“1966城镇体系”规划,这是上海强化中心城区和郊区分工联系的新的城镇组织框架。中心城区是上海政治、经济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上海市“1966城镇体系”的核心,中央商务区和各级公共活动中心构成多核结构。九个新城既是郊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中心,也是郊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主要方向,是优势中心城区产业郊区扩散,人口对外疏解的集聚地。

2016年,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提出优化城乡规划体系,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结构,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规划体系。同时提出规划大上海圈层结构,第1圈,上海市域:城市+郊区(新城、镇)+乡村,共6 34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边界控制小于市域面积的50%。第2圈,上海大都市圈: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中心提出,超越上海行政边界。1+6城市,半径120公里,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第3圈,长三角城市群,包含多个都市圈,确认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26个城市,也可以称为上海大都市延绵带。第4圈,长三角区域,包含2省1市,也可以称为上海全球城市区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

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长三角区域规划(国务院)(2010—2015)》,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均提出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包括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最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了“一核五圈四带”的城市群规划布局,一核:上海;五圈: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四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沿海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另外,《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也对长三角提出了规划定位和发展要求。

上海市和长三角的相关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布局和上海市城乡布局,城市发展轴线非常清晰,应按照上述发展要求制定相应的交通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二、上海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起到引领作用,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发挥先导作用。

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坚持“交通引导、管理优先、服务提升、城乡统筹”的基本思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交通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架构已经基本形成。

对外交通方面:上海拥有虹桥、浦东两大机场,4座航站楼、6条跑道,停机坪总面积422万平方米。2016年起降航班74.2万架次,航空旅客吞吐量10 64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7万吨。围绕上海形成“三主三辅”6个铁路客运站,铁路里程465公里,拥有京沪、沪昆2个方向5条通道,2016年铁路旅客吞吐量1.94亿人次。上海海港港区共有8个,分别为黄浦江上、中、下游港区;宝山罗泾港区;外高桥港区;杭州湾港区;崇明三岛港区;洋山深水港港区。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主体工程建成,上海港实现了从“河港”向“海港”的跨越。2016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7.02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 713.3万TEU(传输扩展单元),水水中转比例为46.5%。拥有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口2个邮轮码头,7个邮轮泊位。2016年国际邮轮靠泊509艘次,旅客吞吐量289.4万人次。

城市交通方面:公路和城市道路总里程达1.84万公里,其中公路总长度1.3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25公里,中心城城市快速路200公里。省际道路旅客发送量为3 402万人次。道路货运量3.91亿吨。道路集装箱运输量1 609万TEU(传输扩展单元)。轨道交通基本成网,2016年底运营线路15条,长度达到617公里(含磁悬浮)。地面公交1 457条线路,运营车辆1.67万辆,日均客运量653.3万乘次。出租汽车运营车辆47 271辆,日均客运量235.6万乘次。浦江轮渡航线17条,日均客运量13.8万乘次。

虽然目前上海在交通设施层面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在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中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对外交通方面:(1)港口空间资源有限,集装箱泊位利用率已超过设计标准,港口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深水岸线资源紧缺,难以适应船舶持续大型化的趋势;海铁联运发展缓慢。(2)航空领域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资源存在缺口;航空地面交通“集疏运”能力有待提高,缺少与市中心及两机场间的快速轨道联系。(3)内河支线泊位不足,降低了水水中转效率;江浙沪航道建设进度、标准不统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4)铁路通道对沿海和沪湖宣方向服务欠缺,铁路功能层次相对单一。

道(公)路系统方面:(1)中心城区道路设施容量挖潜空间有限。(2)区与区对接道路、区内断头路仍待推进。(3)重点发展地区路网配套和衔接亟待加强。(4)中心城周边地区交通压力与日俱增,道路网密度和结构有待调整。(5)郊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相对滞后,新城内部路网有待完善。

公共交通方面:(1)轨道交通功能层次单一,轨道服务新城和中心城周边地区(外环线周边连绵发展的城市化地区)的效率不高。(2)部分轨道线路(1、2、3、4、6、8号线)高峰时段运能不足,车厢拥挤严重。(3)中心城公共交通网络仍有加密空间,浦东内外环间和部分客流走廊仍缺少轨道覆盖,中心城周边地区建设仍采取郊区标准。(4)公共汽(电)车功能层次仍不够清晰,公交“最后一公里”服务方式比较单一。(5)公交优先路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公交专用道效率仍待提升。(6)新城公共交通功能体系不够完善,缺少中等运量公共交通模式。三、区域协同展望《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将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总体要求发挥上海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先导作用。提升上海国际枢纽地位,强化上海在金融、贸易、航运、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功能引领性,增强上海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产业、生态环境、人文、信息、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协作。强化上海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共守生态安全,共享基础设施,创新治理模式,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以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推动90分钟通勤范围内,与上海在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关系紧密的近沪地区协同形成同城化都市圈格局。完善区域功能网络,加强基础设施统筹,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形成多维度的区域协同治理模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在交通协同方面提出如下规划方案。

区域航空机场群联动:推动无锡硕放、南通兴东、嘉兴等周边机场共同支撑以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扩展“集疏运”通道容量,构建空铁联运体系,构建北沿江城际、沪杭城际等机场群联络通道。加强通用机场的统一布局。区域港口功能布局:加强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嘉兴港等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地区港口的分工合作,构建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加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骨架的区域内河航运系统建设,提升苏申、杭申线等高等级航道和外高桥等重要内河港区支撑作用。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强化南京、杭州、南通、宁波、湖州等5个主要联系方向上国家铁路干线与高速公路通道的布局;提升沪宁、沪杭、沿江、沪通、沪湖、沿湾、沪甬等7条区域综合运输走廊的服务效率、能级和安全可靠性,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多种方式综合支撑的区域城际交通网络。

上海城市空间范围不断扩张,外围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快速发展,城市交通的服务重点早已突破以往“中心城区”的范畴,而要求服务于城郊融合、上海和周边城市联动的真正意义的“大都市区”。正逐步形成市域“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体系。上海综合交通体系也将形成“枢纽型功能引领、网络化设施支撑、多方式紧密衔接”的交通网络,引导城镇空间布局发展。四、对策与任务

根据《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建设辐射全球、服务全国的交通枢纽。通过建设世界一流的海空枢纽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到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达到4 200万标准箱左右,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力争提高到50%以上;航空枢纽预计旅客吞吐量达1.2亿人次左右、货邮吞吐量达400万吨以上,持续扩展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机场中转旅客比例预计达到15%以上。构建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城际交通和市域交通网络,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90分钟左右到达上海。优化综合客货运交通枢纽布局,促进内外交通无缝衔接。

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和强化交通引导城乡空间布局两方面的主要任务如下:(一)推进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

1.加快铁路对外通道和铁路枢纽建设。推进沪通(南通至安亭段和太仓至四团段)铁路建设和浦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新建沪杭三四线(莘庄—上海南站)、沪苏湖、沪乍杭铁路;建设铁路东站,形成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和上海东站的铁路客运主枢纽格局;建设铁路外高桥集装箱中心站,为海铁联运发展创造条件。

2.提高公路网络服务能力,优化与江、浙两省的道路衔接,加强新城与周边城镇、郊区城镇干线公路建设。整合优化长途客运站布局,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货运通道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发展上海毗邻区域公路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

3.推进长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推进长湖申线、平申线等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同时,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长江内支线运输,扩大上海港的服务范围,更好地满足沿江地区的运输需求。(二)强化交通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1.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市域城镇体系发展要求,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用地配置,制订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发展策略。

2.结合城市更新,整合既有交通资源,完善交通服务功能,提升主城区交通体系能级和服务水准。进一步提升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公共汽(电)车的服务水平;优化主城区路网结构功能,进一步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等骨干路网;加强重点项目与功能集聚区的交通规划,增强交通服务支撑能力。

3.大力完善新城交通体系。按照全市重大功能性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等向新城倾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城自身交通体系建设。强化松江新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南桥新城、南汇新城等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性节点城市交通枢纽和支撑能力;提升金山新城、城桥新城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构建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之间、新城与近沪地区多层次交通联系通道,研究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市域列车,建设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骨干线路,完善射线高速路网和国省干线建设。加强新城与周边工业园区、大型居住区的交通联系。结合各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完善新城内部交通系统。

4.分类推进镇村交通体系的发展。进一步突出镇在城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完善镇内外交通联系,缩小城乡公交服务和管理差距。中心城周边镇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新城范围内的镇,重点强化与新城的协同发展,组团式配置交通基础设施。中心镇按照中等城市标准配置交通服务功能,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公共交通联系;一般镇按照小城市标准配置交通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改善出行条件。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 ment of Shanghai comprehensive traffic planning and surrounding areas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regional coor dinated develop ment,Shanghai comprehensivetransportation develop ment present situation,regional synergy outlook and nearly stage from four aspects,such as the counter measure and the task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Shanghai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traffic transportation lead Shanghai ur ban and rural layout and other related research and consider t wo key areas in this paper.

Key Words:ur ban agglomeration area coordinated traffic integration作者简介:何莉,上海市交通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城乡规划使生活更美好韩 乾【摘要】 本文对健康宜居城市进行界定,通过各种排名,分析了健康宜居城市的影响因素,同时描述了未来城市的发展。【关键词】 城乡规划 健康宜居城市 城市发展一、什么是健康宜居的城市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公布的2017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在全球140个城市中,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第七次夺魁,在这次排行榜上,前十名全是发展程度较好的国家的城市。台北和去年一样名列60名,在亚洲前十名中排在第六,次于东京、大阪、新加坡、香港、首尔,优于吉隆坡、苏州、北京等地。

虽然不同的排名都有不同的考虑,但所有的排名都有其价值,都值得参考研析,特别是主政者,因为它与一个城市要吸引入境观光旅客、外商投资、国际展览的竞争力是有关系的。以这次的排名为例,虽然排名和2016大同小异,但新加坡却能够在众多竞争中比去年大幅提升11名,由2016的46名直接升至35名、超越排名45位的香港,在亚太地区仅次于东京(13)和大阪(14)就表示有值得我们研究参考的内涵。

经济学人智库的宜居城市排名,主要是通过以下五个要素来衡量:稳定性、医疗、文化和环境、教育及基础设施。新加坡2016在国际教育评比中表现极为出色,因获得高分而跃进超前。墨尔本则以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的超高水平,多年独占鳌头。

另一个逐年公布宜居城市排名的机构是德意志银行,它考虑的则是购买力、安全、医疗护理、生活成本、房价收入比、通勤时间、污染和气候几项因素,其排名结果就不太相同。根据其2017年5月的公布结果可知,在47个城市中,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以平衡的高生活素质居于首位;而新加坡(39)却落后于上海(37)、香港(36),甚至莫斯科(38)。台北尚未列入排名,而这一点其实就值得我们探讨或反省。

跨国企业对城市的特色可能有不同的考虑,全球著名的Mercer咨询公司进行的城市生活质量排名,可能是涵盖城市最多的排名,包括全球各洲230个城市,特别考虑交通、电力、饮水、经济稳定性、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作为跨国企业选址和派遣人力的参考。在2017年3月的排名中,维也纳名列首位,台北表现不差(85),上海(102)、北京(119)、曼谷(131),但次于新加坡(25)、东京(47)、香港(71)、首尔(76)。

不同族群可能需要参考不同的排名。例如著名的网上租屋平台Nestpick就针对年轻人的宜居城市进行排名,多元考虑了营商生态(包含就业出路、初创企业、旅游)、衣食住行(包含住屋、交通、健康、食物、网速、苹果产品店)、开放度(避孕方法普及性、两性平等、移民接纳度、包容平权)和娱乐设备(夜生活、啤酒、节庆)。在这评估的100个城市中,荷兰阿姆斯特丹荣登榜首;台北名列81,次于许多欧美名城,但优于新加坡(92)、首尔(93)、香港(95)、上海(96)、大阪(97)和东京(98),却远次于曼谷(47),也不如转型国家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55),和北京相当(80)。这样的“成绩”其实还算不错,但当然有很多各种层面的改善空间。对于有心经营跨境背包客市场的城市而言,这其实是值得参考的信息。

英国媒体Business Insider2017年2月,针对休闲选择、个人幸福、旅游运输、健康及快乐、安全及安定所做的网络调查中,台湾以健全的医疗制度和可负担的消费水平胜出,在21国里排名第一。

中国社科院也对中国289个城市进行竞争力排比,其中也有宜居城市排名。台北在2017年的竞争力排在第4,落后于深圳、香港和上海,但优于北京(7)和澳门(8)。不过在宜居竞争力上,香港(1)澳门(4)上海(10)都入列前十,但北京和台北却只在十名之外。

对林林总总的宜居城市排名,参考价值各自不同,最好设定城市发展目标,针对落后项目设法改善。世界上各地方未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会受当地的文化与事务,以及地方以外的区域和全球各种制度的影响。而最会受到影响的可能是大型城市。Stanley D.Brunn和Rina Ghose归纳出以下几点景象:

1.世界性的都市化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口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土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